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通用2篇)
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 篇1
一、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的异同及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异:李煜和李清照在词创作的方面虽然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和身份的不同,所表现的创作风格,创作的审美取向,作品语言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等存在巨大的差异: ①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程度不同。李煜的词较浅,清照词较深。李煜、李清照的后期词都表现了家仇国恨, 抒发了无限凄苦的情感。李煜的愁苦是从一个亡国之君的角度去体验的,它的深刻性与典型性就有所局限,李煜所反映的愁不能代表一般百姓的思想感情,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流露的是对故国之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词表明了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常在。词中看不出下层人们的思想感情。李清照后从一个贵族家庭沦为颠沛流离的穷困百姓,期间较多地接触了人民,接近了生活,她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及人民连接在一起的,侧面反映了北宋山河破碎、百姓国破家亡的惨剧,具有深刻的揭示性和典型性。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典型地表现出她年老生活的孤寂和愁苦,表现了穷苦百姓生活的无奈。
②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李煜的词表现的较为直接,李清照的词表现为较为含蓄。李煜的词表现了他词作“真”的特点,在词中表现出真实感情倾泻,如前期词描写他宫廷享乐生活的情景“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后期的《浪淘沙》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故国之思,直抒胸臆。李清照的《声声慢》虽也为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但却是含蓄蕴藉。李清照还能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词中,通过一问一答写出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而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③就作品的章法而言, 后主词较疏, 李清照词较密。比如《如梦令》,诗词写出了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景物的改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心情微妙的变化,可见这首小词层次的密致。而李煜词多数写的只是一时、一地的景物,内容完整紧凑,如李煜的《浪淘沙》,通篇看不到多余的“愁”,而是以一时的感受为中心来组织全篇。
④后期创作的方式不同。李煜的词很多是以回忆过去时光为主题,如著名的《虞美人》,李清照的词的创作以现实为基础,如描写她老年凄苦孤寂生活的《声声慢》。
⑤李煜的词显示的是绝美,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和秋月是让人觉得很唯美的事物。李清照的词显示的是凄美,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同:①作品都明显地分为前后期。李煜以国破被俘为界,前期题材狭窄,多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前期之词,主要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上发她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了她的抗金愿望,对故乡和丈夫的怀念,以及抒发了她万年的孤独苦闷之感。
②他们的词一个相同的特点是都能体现委婉清丽的本色,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是一种朴素美。李煜前期词写欢乐表现的任纵放浪,后期写哀愁的词也是如此。李清照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在词中所体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她早年的欢乐发自肺腑,她晚年的悲伤更不是无病呻吟。③李煜、李清照词中真挚自然的感情都是通过白描手法表现的。李煜的《长相思》、《虞美人》和李清照的《蝶恋花》、《武陵春》都是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
④李煜、李清照词用典少,李煜的词作,只有极个别地方用了典故。李清照在词的创作只有《多丽》等少数用典。
⑤李煜与李清照的作品中都有十分美好的物象,李煜词中的物象大致有“秋、月、夜、雨、风”等,李清照作品中的物象主要有“春、花、酒”等。
⑥词风格都豪放的一面。后主的《破阵子》大笔渲染,气势逼人,李清照也有豪放词如《渔家傲》。
⑦语言的应用,对形象的塑造,两者都达到了绝妙的境地,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实则超凡入圣,老成持重。李清照的叠字叠句更是绝妙千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只用了七个形容词连用,就构成了四重境界,传了难传之情,达了难达之意。如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等等
⑧词的题材广阔,李煜和李清照突破了“花间派”狭隘的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题材,把词从“艳科”中解放出来。
⑨李煜和李清照后期的词都是以“愁”为基调。他们都有亡国失家之痛,都有怀国念人之哀。尤其是李后主,读其词时,完全让人忘了他是亡国之君,而是同情他亡国失国之痛。而李清照在战争发生后,流落在外,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我们从她后期作品可以看见她对以前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思念,对国家的担忧。他们后期的作品都有一个“愁”字。
李煜的风格特征:①,李煜的词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他的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个方面显得很突出:
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真情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词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智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仇恨何能免”,他把自己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和意义。
②,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③李煜的词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多描写宫廷的逸乐生活,男女情爱的小令,风格绮丽清靡婉转,还不脱“花间”习气,有一种近于天籁的民歌情味,后期的作品多描写伤怀故国,追忆往事,风格沉郁苍凉,意境开阔,是代表他最高的艺术成就的,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④,李煜的词不论前期后期,其内心精神世界都能真实流露,情之所至,发而为词。李煜前期词,虽然并没有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虽然他只写豪奢的宫廷歌舞,真挚细腻的爱情和深沉的离愁,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他词作中那份真实,那份真诚;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其大多数词作都贯穿着一种忧患意识,在他早期欢娱宴饮的作品中,透过乐景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词人的脉脉愁情;
⑤,李煜的词,总体上生动形象,意境宏远,语言流畅,有大家气象。他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⑥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用简单的句子概括丰富的内容,《捣练子令》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开篇二句六字“深院静,小庭空”不仅写出主人公的居处,对环境作了描写,更反衬出主人公的情绪,一个“空”字便将其孤寂表露无遗,可谓结构、布局别出心裁,遣词造句简洁凝炼,而且运用十分自然,不着雕饰的痕迹。
⑦在风格上有独创性。构思完整细密,使全词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从句到篇结合成一个和谐和统一的艺术整体,把一般体现在个别之中,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使读者从个别的表现中看到一般的意义。如《虞美人》通篇围绕一个“愁”字展开,采用虚设的问答,从开头一直贯注到结尾。以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收全篇,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结构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成就,在李煜之前是未曾有过的。
李清照的风格特征:①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②在创作上,李清照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③李清照前期之词,主要通过词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与离情。以女儿家言女儿事,别有一种感觉敏慧、体贴精微之妙,自成一种吐露自我真情的审美方式;
④李清照前期词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其主题是表现得词人南渡前的安定美好的生活,基调基本上清新,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词人伤春别离的闲思愁绪,但这种愁绪是较淡的,而且是满怀憧憬与希望的,如《如梦令》;
⑤由于女词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她特有的气质、性格、经历和审美取向,所以她对于“愁”情有着深刻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并以她特有的才情把“愁”表现得极具感染力; ⑥南渡后,李清照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的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苍。而纵观李清照的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为主。前期作品大多限于与丈夫之间分离的不舍,属闺情一类的词。到了后期,金人的大举入侵、丈夫的病死,在颠沛流离中,凄凉的身世却也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使风格产生了改变,用愁苦之词反映个人情感。⑧不论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词风总以婉约深微见长,但她也有气势极雄壮的作品,如《渔家傲》,虽然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但作品都脱离不了“情”这一字!李清照把她的情感真挚而不虚伪的表达出来,用她生命书写哀愁,用真切的词句表达她真实的内心感受,在整个宋词中都显得相当突出。李清照前期之词,主要通过词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与离情。以女儿家言女儿事,别有一种感觉敏慧、体贴精微之妙,自成一种吐露自我真情的审美方式。
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 篇2
摘要:李煜、晏殊、欧阳修同是婉约词派的大家,词风既都有婉曲的情思,但又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各有不同倾向。李煜的婉约词直白浅近,以血泪写愁情;晏殊的词清丽温润,哀而不伤;欧阳修的婉约词清新明媚,婉约中带有豪气。
关键字:婉约词风;李煜;晏殊;欧阳修;比较
宋代开国之初,词在文坛上比较沉寂,比较有名的有南唐后主李煜追忆亡国的凄婉之词。晏殊、欧阳修等人进入词坛后,北宋词坛才开始繁荣起来。冯延巳、李煜强化了温庭筠创造的词体,确立的以小令为主的格式和柔情含蓄为主风格为主的词体,即后人所称的婉约派词体。晏殊和欧阳修继承了南唐五代的这种婉丽词风,在此基础上又有革新和求变。
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以亡国为界,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宫廷情趣,颇显得绮丽淫靡,后期的词主要抒发亡国之思,分外沉痛哀伤。总体来说,后人对李煜前期的词评价不高,而都称道其后期的词。李煜是一个敏感的诗人,有着赤诚的心灵,这一点在两个时期都有明显的体现。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各方面表现了李煜在宫中的享乐生活。上阕前两句写宫女光彩照人地排成一列走出来表演歌舞,这是眼睛所见;后两句“吹断”、“歌遍彻”是听觉。下阕“飘香屑”表现了风来带过香炉之中燃成的碎末的香味,“醉”字体现了词人口中的享受,“情味切”则是总体抒发内心畅快闲适的心情,因此词人还不愿就此结束,想着要在这凉爽的月夜骑马尽兴。李煜凭借他敏锐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将宫廷生活描写得情趣盎然,有一股稚童的天真。
国破家亡之后,李煜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其沉痛的忧伤像水波一样扩散到他余下的生命中,他的词以直白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以真挚的感情表现出字字血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后期词中最为流传广泛的一首,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读词偶得》上曾说那是“奇语劈空而下“。上阕首句富含哲理,表现人生无常,未来不可知,奠定了该词悲哀无奈的的基调。“又东风”三个字承接着上句人生无常,以自然永恒来反衬世事易变:故国不堪回首。下阕进一步深化这种人生沧海桑田的忧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又是一个对比,那些华美的宫殿仍然伫立,但是曾经的人却不在了。对于李后主来说,这种伤痛比他人更加难以忍受,因为他本是那些宫殿的主人,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他曾经享受的美好,如今全部被他人抢走。至此,李煜内心的痛苦郁结喷涌而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句是该词的点睛之笔,令人叹为观止。愁绪本无形,但是李
煜将它比作江水,化无形为有形。江水的特征是源源不断,密密稠稠,形象表现了词人的忧伤连绵不断的趋势。李煜的心灵愈敏锐就愈痛苦,亡国之痛折磨着他,这首词字字真情,仿佛能让人看到后主滴血的赤子之心。
晏殊是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被誉为“北宋倚声初祖”,其婉约词多寄予人生感慨,是一种富贵闲愁。晏殊一生较为平顺,虽然多愁善感的性格使他常常忧伤感叹,但这种淡淡的愁思十分理性,不像李煜一般把滴血的心掏出来给人看,他的哀伤不显山露水,含蓄自然,因此他的词风显得圆融温润,哀而不伤。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是晏殊较为著名的词作,表现了分离的男女之思。上阕写景,语言清丽,运用多个意象表现愁情,“菊”、“烟”、“兰”、“露”、“罗幕”、“燕子”、“明月”等,在诗人笔下均染上淡淡的忧伤,“烟”是“愁”的,“兰”是“泣露”,“罗幕”是“寒”的,首句即展现出一种清冷凄楚的背景。双飞的燕子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只,不谙离恨的明月衬托了词人对离恨的苦楚。“朱户”则暗示了主人公家境富贵。上阕写景由近及远,从室内的花草、罗幕写到室外的燕子、明月,意象丰富却笼罩朦胧的感伤。下阕由景抒情,以登高望远表现主人公对远在异乡的恋人的思念。昨天晚上听到风刮过树的声音,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独自一人登上高高的楼台,远眺远方的道路,期望能看到恋人的身影。“独上”与上阕“双飞”构成对比,表现主人公的寂寞,“高”台更加产生了一种冷清的效果。下半句的“尽”字,体现了主人公的望眼欲穿,“天涯路”表现了与恋人分离的忧愁。这句中“高楼”和“天涯路”的意象比上阕稍显开阔,因此有了一种苍茫的感觉。尾句抒发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得的心情,想要写信告诉恋人自己的思念,却不知这天地茫茫,恋人究竟身在何处。晏殊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她在秋日的时候,身居闺阁,想念千里之外的恋人的心情。词中虽然以含蓄的语言尽显哀伤的心情,但这哀伤是由于爱情,所以即使是忧伤也显得美好,只是带着淡淡的担忧和深深的想念,不似李煜痛得淋漓尽致。
《宋史》评价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愁绪是闲愁,是在满足了自己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思考。李煜是一个感性的词人,他的快乐和忧伤都是无限的,因此词风直白激烈,而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词人,对感情收放自如,词风就显得温润。如果说李煜的词风像江水,一旦感情开始抒发就连绵不断,势不可挡,那么晏殊的词风就是湖水,始终保持平稳柔和。《浣溪沙》中“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体现出晏殊不仅仅是由伤春感慨人生短暂,而是积极寻找振作的方法,表现了晏殊对哀伤把握有度。
相较于晏殊,欧阳修的一生仕途较为坎坷,因此欧阳修的愁情比晏殊更加深刻。用现在的话来说,晏殊的愁绪是小资的,生活中没有太多不顺心的事情,所以他将感情放在抽象的人生感慨上。与晏殊的富贵闲愁不同,欧阳修的愁是确确
实实的,虽然也有虚化的人生感叹,但是这种感情最终是落到实处的,或者是仕途不顺的担忧,或者是与亲友分别的哀愁。但是欧阳修生性积极乐观,所以他的词往往在婉约中带有豪放,在忧伤中带有明媚,在北宋词人中显得别有特色。如《采桑子》中“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显得旷达明媚。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是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该词伤别为主题,表现人生聚散无常,从而体现了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上阕描写了游赏的情景。首句出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欧阳修添一“共”字,表现出游人和东风一样悠闲的心情。东风慢慢地吹,不急着赶赴下一个季节,游人也能从容欣赏这春色。下句描绘景色的同时点明地点,展示了一幅和煦的微风吹拂,碧色的杨柳飞舞,人们在小路上慢慢散步的春日闲步图景。时间尚早,我们曾经游玩过的地方,今年还要慢慢游赏。到上阕结尾,整首词都笼罩在一种闲适的氛围中。下阕开头,词人却笔锋一转,“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句话直抒胸臆,说本来相聚就难,却又如此匆匆。这不仅是指词人与梅尧臣相聚匆匆,也是和其他亲友相聚匆匆,人生本就苦短,这种匆匆聚散怎么能不令人怅然。后三句又由抒情转入写景,但这时的景色不再是悠闲从容,而是充满了离别的遗憾和感伤。“今年花胜去年红”以乐景写哀情,今年的花开得更好,但是我们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观赏,花会一年开得比一年更好,但我们却不能年年相聚赏花。“知与谁同”,知己亲友的聚散都是匆匆,人生无常,未来不可知,明年这个时候,谁知道会怎么样呢。整首词婉丽隽永,忧伤由浅入深,笔致疏放,以惜花写惜别,清丽而感伤,情深悠悠。
晏殊和欧阳修的婉约词词风都偏于雅致清淡,但是晏殊更精于文字,语言哀而不伤,圆融富丽,欧阳修感情更加深刻真挚,语言清丽明媚。他们二人都承袭了冯延巳的词风,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冯正中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而与冯延巳时期较近的李煜由于人生更加坎坷欺负,他的词与以上二人相比感情更加深刻苦痛,词风就显得更加细腻敏锐。
也可以说,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李煜的词,但也有开创变革,产生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