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通用12篇)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1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新零售——成就的是一个零售王国
随着移动端支付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不带现金,而当我们越来越适应支付宝支付、花呗、借呗来消费线下线上商店的时候,马云为新零售打造的基础也就行程了。
自从马云提出新零售后,我们逐渐发现马云很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新零售打基础了,不论是积累的客户数据还是不断优化的搜索推荐,马云用大数据彰显了阿里的优势。其实阿里最终从线上走到线下来是市场必然的结果,因为线上商店的假货泛滥、服务意识差永远给不了用户足够好的购物体验,那么当线上商店的价格优势和数量优势不再吸引消费者,那就会开始走下坡路。因此,马云很清楚自己不能再与传统的实体商户站在对立面,他提出了新零售,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占线下实体市场,最终打造一个零售王国。其实从现代的发展来看,新零售确实是一个更适应时代的零售方式,因为人们对智能移动端的依赖日渐增长,而通过数据来分析用户习惯而达到更加快捷方便的销售,就是一种对现在的销售方式改革的体现。商家能更准确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也能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当然,这层关系不仅是马云想到了,新零售这块空白的蓝图再被很多企业争夺,比如美团建立的小象生鲜、微领地公司推出小蜜APP、苏宁计划开设5000家苏宁小店,都是在对这块蓝图进行攻占。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2
关键词:批发零售,资本结构,面板数据模型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 加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 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 对消费增长构成了制约, 进而直接冲击批发零售行业。在当前形势下, 批发零售企业一方面要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 深入了解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全面分析我国各类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 另一方面, 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 才能在恶劣的经济环境和竞争中求得生存。合理的资本结构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为公司根据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文献综述
公司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本所形成的, 是指企业各种资本 (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 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是企业筹资的核心问题。大量已有研究表明, 资本结构并非完全由主观决定, 还受到大量客观因素制约,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微观层次, 影响变量包括公司的经营特征和治理结构;第二为中观层次, 影响变量包括公司所在的行业或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区域经济特征;第三为宏观层次, 影响变量包括公司所在国的宏观经济和制度环境。由于中观和宏观层次都具有不可掌握和控制的特性, 因此我们将研究的对象放在微观层次之上。有代表性的是Titman和Wessels (1988) 较早对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美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进行研究认为, 影响资本结构的公司经营特征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获利能力;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非债务税盾;波动性。Frank和Goyal (2004) 以1950~2000年度美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们认为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行业杠杆、市账比、企业担保价值、盈利率、股利支付率、资产规模对数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国内学者们借鉴国外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得出不同研究结论 (李善民, 2003) , 例如, 沈根祥和朱平芳 (1999) 、肖作平 (2004) 等研究发现公司负债率与规模呈负相关, 而王娟和杨凤林 (2002) 的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陆正飞和辛宇 (1998) 、胡援成 (2002) 等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盈利性与负债率显著负相关, 洪熙锡和沈艺峰 (2003) 、吕长江和王克敏 (2002) 的研究则表明盈利性与负债率呈正相关, 等等。
以上研究大都以国内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本文拟结合我国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特点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为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 变量选取
资本结构参照国内通行的方法, 以资产负债率表示, 令Y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总资产。
Titman和Wessels (1988) 在分析了主流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八个影响因素, 其中包括一个中观层次行业分类变量, 七个微观层次公司经营特征类变量, 这一理论构思成为了后来国内外该领域实证研究的主要分析框架, 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部分选取了其中的五个因素:公司规模、成长性、非负债税盾、有形资产担保、盈利能力, 然后根据研究另外增补了两个因素:资本支出、总资产周转率。这些因素都旨在说明一个运行优良的企业在寻求负债的时候能不能获得潜在债权人的信任而得到债务资金或者公司管理层认为有没有必要进行对外债务以满足公司筹资需求。
(1) 盈利能力 (X1)
根据融资顺序理论, 企业融资的一般顺序是保留盈余、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因此, 当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时, 企业就可能保留更多的盈余, 因而就可更少的使用债权融资。相反, 如若企业获利能力不足, 则就不可能保留足够的盈余, 只能更多地依赖于负债融资。但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看, 盈利能力较强无疑是低风险放贷的前提, 因此债权人也更喜欢把资金贷给获利能力强的企业, 由此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尚有待计量结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盈利能力。
(2) 企业规模 (X2)
一般认为, 规模大的企业比小企业更为稳定, 具有更低的预期破产成本, 因此大企业较小企业有更多的负债。同时较大规模的公司比小企业具有更强的信贷能力, 更容易获得贷款, 所以大企业较小企业有更多的负债。以资产的对数衡量。
(3) 成长性 (X3)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 成长性企业处于扩张阶段, 资金需求较大, 所以企业在成长阶段会大规模向外举债, 因此成长性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率。以资产的增长率衡量。
(4) 非负债税盾 (X4)
根据MM理论, 由于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扣除的, 所以债务具有税收抵免作用。企业中并非只有债务筹资才产生避税效应, 其他费用如折旧、投资税贷项和税务亏损递延也可提供纳税抵减, 因此这类“非负债税盾”是一种替代形式的杠杆, 而且非负债税盾不会产生到期不能偿付债务的风险。因此拥有大量非负债税盾的公司要比没有这些税盾的公司更少利用债务。以折旧占总资产比例衡量。
(5) 资产担保价值 (X5)
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 如果适于担保的资产所占比例较大, 则企业的信用能力较强, 因而会获得更多的负债。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总量占总资产比例衡量。
(6) 资本支出率 (X6)
资本支出率反映企业对经营投入的程度, 即反映企业进行经营的决心。本文加上这个指标主要是为了说明债权人往往喜好对那些已经下定决心经营或者生产抱负远大的公司举债。以资本支出占总资产比例衡量。
(7) 总资产周转率 (X7)
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销售能力, 而销售能力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现金流, 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很大影响, 潜在债权人往往会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核以确定所放贷债务的风险。以销售收入占总资产比例衡量。
2. 数据的筛选与模型的选定
本文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2002年到2006年间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135家公司作为初定对象, 剔除45家数据披露不完整的公司, 同时剔除连续若干年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或大幅度下降的7家上市公司, 最终保留了83家发展状况优良且数据齐全的样本公司。所有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CSMAR查询系统和巨潮资讯网。采用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 结果由Eviews 5.0给出。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固定影响模型, 另一种是随机影响模型, 本文采用固定影响模型, 因为它的形式与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吻合, 建立的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 i=1, 2, …83;t=2002, 2003, …2006.β0为截距项, β1、β2、…β7对所有上市公司在整个样本期间都是相同的, Vi是第i个企业对应的虚拟变量, 反映公司各自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易被量化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稳定的。Wit是随机误差项。
三、回归结果分析
注:***表示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 *表示在10%置信水平下显著
由表1结果, R2=0.9456, 说明回归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同时, F=63.50282, 说明回归方程在99%显著水平下, 总线性关系成立。
根据以上对沪深两市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资产担保价值X5和资本支出率X6无法通过检验, 即资本支出率和有形资产担保不构成影响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探其原因可能是批发零售公司一般缺乏不动产作抵押物, 因此在融资时较少考虑这两个因素。
盈利能力X1、公司规模X2、成长性X3和资产周转率X6与资本结构成正相关, 表明处于扩张期盈利好的大型批发零售公司资产营运效率高, 稳定并风险小, 更容易获得债权人的贷款;非负债税盾X4与资本结构正弱相关。这与本文预期的状况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现阶段我国批发零售行业并没有重视非负债税盾在企业中的作用, 从而并未将其放在融资决策的考虑因素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善民刘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述评[J].会计研究, 2003[8]:31~35
[2]沈根祥朱平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1999[5]:54~57
[3]肖作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和双向效应动态模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证据[J].会计研究, 2004[2]:36~41
[4]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2[8]:45~52
[5]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1998[8]:34~37
[6]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J], 2001[5]:26~29
传统行业看今朝零售业的新规则 篇3
不仅仅是商业,似乎各个行业的传统与互联网都较上了劲。王府井集团总裁助理赵英明先生作为传统零售业的代表,他认为“目前看,电商略胜一筹,但新兴是传统的衍生物,能否取代很难说。”传统零售与电商这亦敌亦友的关系,能否达到双赢呢?这不禁与第二日在云南皇冠假日举行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大数据论坛的主旨不谋而合。
传统商业会消亡吗
众所周知,2013年零售业的日子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赵总无奈的说,“在去年实体零售业的形容词里面,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关店、增速下滑、增速放缓、同比下滑、利润降低……”对比电商唯品会市值79亿美元远远高于整个王府井企业市值71.46人民币,不禁令业界唏嘘。真的是这样吗?传统商业会消亡吗?
赵总打趣说这个问题需要让毛主席来回答。“主席的‘论持久战’,主要写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一个心态历程,我觉得这跟我们抗击互联网商业的心态比較相近。所以呢,我觉得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论持久战的状态。”具体怎么解读呢?
传统商业到底怎么了
“其实对于一个从业二十多年的零售业人来讲,坦白来讲,我们该死,确实我们做错了很多事情。”赵总坦白,如今店越开越多。比如沈阳的一条大街上,有4个LV店,5个Prada店,密密麻麻到处是商业,现在是僧多粥少,大家越来越不够吃了。是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未来的消费者如何购物
“如果我们认可,未来一定是一个O2O的社会。虽然很多实体商业纷纷触电,我不太认同,要知道,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会再有一个天猫,也不会再有一个京东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我们互联网进行来实现我们的战略防御。我们不是把目标锁定在线上寻找新的客人,而是维护老的客人。”赵总淡淡然的对着现场说,“其实,失败不仅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的爸爸。我觉得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他的思维开放度。我们传统思维,羊毛出羊身上。但是我们去看百度,实际上它是一个羊毛出在狼身上的形势。搜索是免费的,如果谁在搜索中排名想靠前的话,那就需要付出一定费用。所以用户并没有收钱,反而谁来找这些用户的时候,需要付钱,这就是羊毛出在狼身上。”
他用了一个话粗理不粗的恰当比喻,互联网,零成本的一个营业模式。只不过探索角度不同,如同盲人摸象,有人从尾巴上摸,于是互联网就是一条蛇,有人从腿上摸,于是互联网就是一个柱子。并不是电商的前景光芒万丈,传统零售会一路黑,赵总最后用16个字精辟总结,“我们实体商业应该是:回归本质,重建价值,弯道超车,借船出海,从而再一次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流。”
赵英明先生的发言可以得出:传统商业会灭吗?答复,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传统商业的。互联网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因为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家电零售行业企业物流发展分析 篇4
(1)自建物流体系,对家电物流供应链有较强的控制力。伴随着家电零售企业线上线下业务的发展,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攀升,尤其是当线上业务拓展到三四线城市,物流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自建物流则在此时显示出竞争力。首先,从成本角度讲,自建物流体系能带来规模效应,规模经济使自建物流成本降低。其次,从服务的角度讲,自建物流体系能带来较高的效率、服务,凭借自建物流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最后,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大数据时代,掌握关键物流数据,即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掌握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2)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企业把物流活动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运作,不仅能够使企业将自身的精力主要投入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上,减轻企业其他负担,同时能够得到物流公司更专业化、更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尤其是电子商务业务方面,更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潜在消费目标和消费对象的范围,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劣势在于控制物流过程有难度,服务水平较难持续保持,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3)采用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结合,一般是企业将核心业务提供自营物流服务,而短板业务、对物流有特殊要求的商品或非核心业务进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来提供更专业的物流服务,既可以获得自建物流体系带来的好处,避免弊端,又可以享有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服务。
新零售时代的市场分析详解 篇5
微领地网络王宇飞表示,一个商业生态圈的内部价值链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的。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边界也打破了,变成了所谓的价值共创机制,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在未来,如果纯电商没有线下支持,线下依然不去拥抱互联网,都会越走越艰难。
零售行业者认为:零售=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实体店、销售(电话销售、上门推销)、报刊亭、流动摊贩等等一切的零售形式,都能使用这个公式。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公式。
● 流量:进入你店铺的人。在线下常常叫作人流、客流。● 转化率:进入你店铺的客户,最终在你这产生了交易。● 客单价:一个消费者单次购买所花费的金额。● 复购率:这个客户今天来你这里买了商品,明天还过来了,或者说他需要的时候,就会来,也可称之为回头客。
线下与线上零售公式虽然相同,但是他们之间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线下每家店的面积都是不同的,有的只有几十平米,有的几百平米,还有选址的不同等等因素,这几乎决定了线下店铺的运营成本,所以均摊到每平方米店铺面积上的销售额,才能体现出一家店的零售能力。通过效率手段,提高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最终做出难以想象的坪效。
选址要慎重
以小米之家为例,过去他们将店铺开在写字楼,只有粉丝才知道的地方,人少,没流量。之后小米公司经过详细调研,发现小米的用户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高度重合。所以,小米确定了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对标开店的选址策略。并且慢慢的形成自己的选址逻辑。将低频变高频 比如超市,米、油、盐基本上一个月一次,都是低频生意,但是将几百种商品放在一起,就变成高频了,客户隔三差五就会来上一次。根据时下趋势选品
线下店铺的面积是有限的。什么东西好卖,就卖什么。比如在线上,长沙买加湿器的人多,那么线下也可以上架加湿器。
线下不好卖的东西,可以在线上卖;甚至反过来,线上不好卖的东西,在线下卖。在线上衣服无法试穿,沙发不能躺倒,墙纸不能铺满后身临其境感受效果,是比较难让客户下决心买的。但是将之放在线下,用户可以使用。发现这东西的优势,反而会让客户购买。这就是利用了线下“体验”优势。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篇6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理应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但从我市税收调查分析来看,医药生产和零售环节的税收增长与医药的需求增长却形成明显地反差。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该行业征管的粗浅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药品销售基本流程
从图中能够看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各零售药店、医院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但进货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药品一般都要从上一级经销商手中购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近日,市局稽查局对冷水滩、零陵两区的8家医院和10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暗查。通过对购销双方的调查,发现该行业普遍存在漏记、少记销售收入、发票使用混乱等违法涉税行为。不少医药批发商人为压低药品价格、少记销售收入,造成申报不实。此外,因该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一定程度存在着账目混乱、账目不健全、账外经营,甚至不建账、刻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致使税务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二)违规使用发票,漏缴税款。因为消费者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药店在销售时不主动开具发票,导致不少药店有机会不按规定入账,少记收入;零售药店从上级经销商手中购进药品时,不索取发票,仅以发货单、提货单等代替发票,使一二级经销商有机会任意调整销售收入,少缴税款。即使销往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由于医疗机构不缴纳增值税,导致有的只索取普通发票,甚至不要发票,而发票进入医疗机构的多为以个人名义代开的发票,将从生产企业到各级经销商等几个环节的增值额一并抹杀,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据有关部门统计,药品批发行业毛利率为15%左右,零售环节毛利率为35%以上,有的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消费者,价格会翻几倍甚至于十几倍,暴利背后是税款的大量流失。以上文中的图解为例,假设生产企业的某产品购进成本为80元,产品销售价格为100元,一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120元,二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为150元。并假设生产商已按规定缴纳了税款,而二级经销商以不开发票或到税务局代开征收率为3%的税票的方式以150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和消费者,那么即使生产厂家按规定缴纳了税款,整个流通过程理论上至少漏掉了税款(20+20+30)*17%-20*17%-150*3%=4元,占应缴纳税款的33.6%。另外,多数医院和经销商普遍存在发票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即使索要,销货单位也会因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使用各种白纸收据代替正式发票的行为居多;发票内容开具也极不规范,有的发票只开具“药品”总名称和金额,无具体明细药品名称和数量,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符;还有部分药店销售其他物品却以医药品作为开票品名。
(三)行业经营特殊导致征收漏洞大。一是分支机构较多,存在挂靠现象。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医药经营不纳增值税”的观念在个别医药经营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二是销售价格之外,存在平销返利行为。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
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以前药品的零售主要以现金、银行卡为主要形式,新医改实行以后,医保卡成为又一种主要收款形式。根据测算,现金、银行卡、医保卡销售收入比例在8:1:3左右。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征管难度较大,不利于控管。
(四)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不能兼顾。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药品监管部门是药监局,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或冲突。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冲突,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作为增值税链条的专用发票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三、加强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医药行业纳税意识。一是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着力于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开展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宣传。从维护纳税人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曝光案例、拍摄播放以案释法专题片等方式,申明国税部门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立场,督促警示纳税人注意维护自身权益,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大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稽查。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加大稽查处理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二是加强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可到医保部门进行协调,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建立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加强日常信息交叉比对,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发生案件时迅速反应,成立联合办案机构等,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逐步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多赢局面。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7
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颁布后, 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 本次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是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确定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之一, 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 更倾向于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新准则变动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近几年理论上的分析有很多, 但是从未进行实践的检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已经8年有余, 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披露的财务数据已相当成熟, 为新会计准则有用性的市场检验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1 新会计准则的变动
新会计准则相比于旧会计制度的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 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确定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之一。 (2) 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核算。 (3) 规范了财务报告体系。 (4) 对特殊领域进行了准则的制定, 会计自成体系。 (5) 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观, 强调对资产、负债的计价。
2 行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根据准则的主要变化, 其可能影响较大的几个行业主要有房地产业、金融保险、钢铁煤炭电力业、零售业、信息技术业及制造业等, 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1) 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新增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上, 可选用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两种模式, 将对房地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2) 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将自营证券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价值波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原来浮动盈亏不体现在账面, 只有浮动亏损计入损益。 (3) 对钢铁、煤炭、电力行业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对于投资支出较大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电力,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将会为这些行业带来一定财务费用的减少, 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4) 对零售业的影响:对零售业的上市公司而言, 鉴于商铺出租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且这种地产的公允价值完全可以持续获得, 因此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条件是完全符合的。 (5) 对信息技术业的影响:由于国内公司的研发活动多半集中于材料、装置和产品的开发, 即属于开发阶段的支出,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资本化, 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提升公司近期盈利能力, 鼓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6) 对制造业的影响: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 所借入的款项发生的利息, 可以进行资本化, 计入存货价值, 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对于大型设备制造商而言, 该规定将能降低当期成本, 提高毛利率, 提高会计利润。
另外,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 对农林牧渔业、采掘业、传播文化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3 市场数据检验
财务指标数据同股价波动关联性大小, 反映了新会计准则变化对各行业影响程度。按照新会计准则所编报的财务报告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需要通过财务指标数据同股票市场股价的变动之间的联系来检验。本文通过选取各个行业总计1600多家上市公司, 2014年年报中每股财务指标数据, 与年报披露日股价跌涨幅变动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进行关联性研究。
3.1 变量的选取
股价涨跌幅数据代表了财务报告披露后, 所引起的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程度。涨跌幅指当天股票上涨价格和昨天收盘价格之比。
其中:pt-1为财务报告披露前一天股票价格, pt为财务报告披露当天股票价格。
将事件日定义为“T0”日, 以“T-n”日代表事件前第n个交易日, 以“Tn”日代表事件日后第n个交易日。选取各家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日及前后5个交易日{T-5, T-4, T-3, T-2, T-1, T0, T1, T2, T3, T4, T5}, 共11个交易日的日股票价格涨跌幅数据{Y-5, Y-4, Y-3, Y-2, Y-1, Y0, Y1, Y2, Y3, Y4, Y5}及根据2014年报计算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数据作为相关分析的变量。
选取每股指标, 主要是考虑可以平减上市公司规模效应的影响。这些指标涵盖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相关内容。它们主要包括图1结构图所示的内容。
3.2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其中, y表示日股价涨跌幅, β0表示非财务信息, {x1、x2、…xi}表示财务指标, {β1、β2…βi}表示各财务的相关系数, ε表示误差。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3.3 检验结果
相关系数及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对各个行业影响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 新会计准则对于各个行业在不同财务指标上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 传播文化业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相关性系数最高, 达到了0.766, 影响相对较大。次之为建筑业、电力煤气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业, 在不同指标上分别达到了0.468、0.419、0.399、0.365、0.364和0.330的相关性程度。对制造业的检验结果中, 相关系数相对较小, 但却对各个指标几乎都有影响, 且表现出了高度显著的特征。而对剩余其他几个行业的影响则表现的并不明显。
4小结
行业实证分析的检验结果相比于理论分析, 差异最大的是采掘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和传播文化业五个行业。采掘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在各个指标上无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它们并没有像理论中分析的那样, 会有价值相关性方面的大幅提高。而传播文化业所实现的多个指标上的很高的价值相关性, 也是人们不曾预想到的。所以说, 新会计准则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不能一概而论, 要想在每个行业上都能实现准则所设定的目标, 新会计准则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信元, 陈冬华, 朱红军.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金融研究, 2002, (4) :59-70.
[2]吴世农, 黄志功.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股价变动与股市效率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1997 (4) :12-17.
[3]陈晓, 陈淑燕.股票交易量对年报信息的反应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01 (7) :98-105.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85-187.
[5]吴珊.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决策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 2006 (9) :89-92.
[6]程小可.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的研究框架与经验数据[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04-169.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8
(一)金融资产、负债重分类带来的影响
资产负债分类的不同及分类的变更直接影响损益的计算。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以摊余成本计算,一旦该分类资产部分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结转,剩余部分的摊余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需计入资本公积,直至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发生减值时转出才能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价带来的影响
在利率和汇率波动日益加大的形势下,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波动对当期损益影响也增大。比如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减计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金额,由于近期债券市场利率的下降,银行可出售类债券价值也相应下降。
(三)金融资产风险确认带来的影响
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将所有信贷资产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测算减值:单项金额重大的运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单项评估,非重大的贷款运用迁徙模型,根据风险特征划分不同资产组合进行评估。在新准则下比较优质的资产采用折现法在报表中会表现得较为有利,而质量差的资产则必须提取更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将对当年损益产生影响。
(四)金融资产减值确认带来的影响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扩大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如固定资产除按规定计提折旧外还应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五)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核算带来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可能给报表数据带来较大的波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较小,但可以预期,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对损益的影响将不容忽视。
(六)会计信息披露程度加大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强调信息的全面性,特别注重对风险的披露,包括对金融工具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披露,规定要对金融资产、负债做期限分析,判断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明确银行应当披露所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的风险价值或敏感性分析及其选用的主要参数与假设,分析其对当期损益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对损益的潜在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波动性增大
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及时确认金融工具市场价值的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权益,并且要求除交易性资产外其他各类金融资产均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从而使财务报告波动性增大,为分析财务运行趋势带来难度。
(二)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般方法有:市价法、估价技术法等。市价法要求具备成熟的市场,存在活跃、公平的交易市场。但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还不完善,其价格信息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法需要在选择和运用估值技术的过程中使用相当比例的人为判断,而使用不同的假设会产生不同的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从而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数据的可比性。
(三)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难度加大
在贷款、债券资产等业务核算中要频繁使用实际利率法。对于固定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确定实际利率相对容易,但对于浮动利率的贷款和债券资产,频繁进行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实际利率的计算要基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如何确保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难点。
(四)商业银行的职业道德风险增加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在准备金计提、公允价值的使用等方面都赋予了商业银行较大的判断空间和自主权。损益波动的真实性或合理性上可能存在人为判断因素,增加了职业道德风险。
三、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
要组织全方位、各层次的培训工作,强化对新准则的学习,保证财会部门及相关部门员工熟悉新准则,理解新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业务的实质影响,掌握新准则对业务操作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建立风险控制
要加强对银行的金融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核算,及时监测利率、汇率、价格等指标的影响因素,合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真实反映经营风险。
(三)调整信息系统
要按照新准则要求调整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管理决策支持信息与会计报告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在对自身业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分别从确认、计量和披露环节结合具体业务内容加以明确界定,制定具体指引;建立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对于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信息收集,如有必要,建立相关计量模型;收集列报和披露方面的信息。
(四)完善协调机制
实施新准则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多,信息涉及的业务面也非常广,大部分信息需要业务部门提供,因此,需要将新准则的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中,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同时要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按照财政部出台的新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规范会计核算,从制度上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迎接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零售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二)培训需求把握不准
中国零售业目前逐步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一些大型的连锁商超也下决心花大成本做培训,但一个严重问题是,很多零售企业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培训需求,因此进行的培训也很少能够对症下药。目前普片的现象是除了例行的培训,如入职培训以及轮岗培训以外,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照顾到不同职业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没能从企业的角度,根据卖场不同楼层、不同商品种类的特性和专业度需求来确定基本的培训范围、强度与方向。由此可见中国大多数零售业的培训都是滞后的。
调查表明,许多卖场只关注中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的培训,而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即使楼层主管或部门经理响应号召参加了高级培训班,其目的也多半是获取岗位资格证书,而非真正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深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三)培训费用支出不固定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一些大的卖场人员年流动率在30%~40%之间,人才流失已成了整个零售业乃至整个服务行业发展的难题。由于培训结果常难以立即转化为量化的效益,很多企业老总担心花费成本去培养员工,而员工一旦流失,对自己将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当培训经费不足时,卖场只是做一些常规型的部门业务培训,缺少提高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培训。
然而更多中小型商场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培训预算每年没有固定的比例。很多酒店为了节省培训经费,除了自己做一些技能业务培训外,一般会直接聘请资深管理人员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做管理的同时,兼做培训。 (四)培训技术不专业
许多卖场的培训通常由内部培训部组织实施,其中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培训手段通常较为单一,外聘的培训师又常常并不了解学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可能不了解内部运作,培训内容的确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或理论脱离实际。
二、启示与建议
(一)依据卖场的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有效的、持续的培训是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能力的保证,是卖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国外一项对10多家企业的研究发现,提高10%的劳动力教育投资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8.6%,而如果将同样价值的投入放在设施设备上,生产率只能提高3.4%。培训虽不是直接通过营运获得效益,但培训可以减少73% 左右的浪费。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把培训视为长期的、长效的战略,使培训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体系的人力投入、制度化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完善。
(二)以需求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
企业开始培训之前要特别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保证培训目标和培训结果相互一致性。培训需求分析决定了培训目标的确定是否尽可能地准确和具体,避免了盲目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培训成本消耗。对于那些委托的培训机构或请进来的培训师,特别应该通过阅读资料、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对酒店培训需要做细致了解,发现酒店真正的培训需求,再修改培训目标,量体裁衣地制定培训课程及培训大纲。
(三)培训手段力求专业化与创新性
零售行业员工辞职申请书 篇10
各位领导:
你们好!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来到公司一年零3个月,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和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能和各位共事是我的荣幸,在智龙这段时间里有过辛苦、有过欢笑、也有过收获,记得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每个月都有一次员工生日大会,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吃着蛋糕,让我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但是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公司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生日大会,好多新来的员工感觉不到这种气氛,我觉得这种传统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来到公司就跟着曹经理一起做项目,在工作中跟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力求项目做到细致稳定,他宁愿我们开始多花时间把事情做全面,也不要反复折腾。我始终记得我们组的终极目标“一起下班,一起happy”,他要求每个人都具备合作、责任心、思考这些特质,在他的领导下定存组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现由于个人的原因,不能继续在公司继续工作了,请领导谅解!并不是我对现在工作的畏惧,承受能力不行。经过这阵子的思考,我有了追求的目标。一个人如果都没有追求,那他的生活会很乏味的。对于正值奋斗阶段的人来说,没目标,没追求,这样的人生就不算人生,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相信公司的领导给予谅解!我也很清楚公司万达项目的开展,正值用人之际。也正是考虑到公司今后项目推进的合理性,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的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祝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成为零售行业的领导品牌!同时,也祝公司的领导以及同事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示例二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信。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公司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段时间在公司的工作,我在原料采购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
由于我自身经验的不足,近期的工作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觉得公司目前的工作安排和我自己之前做的职业规划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不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公司的生产销售进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去这份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
我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工作交接,以减少因我的离职而给公司带来的不便。
为了尽量减少对现有工作造成的影响,我请求在公司的员工通讯录上保留我的手机号码1个月,在此期间,如果有同事对我以前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我将及时做出答复。
非常感谢您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公司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公司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公司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申请人: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11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 正被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零售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率行业, 当服务呈现标准化趋势后, 竞争的焦点转向成本的竞争, 谁能用最好的手段控制成本, 减少采购环节、配送环节、库存管理的费用等, 谁就能赢得客户。
零售商处于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环, 可以通过市场销售的反馈, 最先了解到消费者的真实想法。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以零售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核心 (领导) 企业, 对供应链体系中成员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控制和引导, 从而实现供应链体系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成功的零售商离不开诸多供应商的支持, 在供应商——零售商供应链中, 合理有效地选择供应商并与供应商进行协调、配合以及整合自身的管理与运作是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二、家电零售行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家电零售行业从2002年开始已经连续6年高速增长, 近3年以来年增幅均在20%以上, 2007年我国家电影音产品的年销售总额达到2370.8亿元, 同比增速为23.41%, 创历史新高。从2000年以前的年均增速不足10%到2002年开始的连续6年高速增长, 其背后的推动原因来自于上游家电制造商的技术革新和频频降价带来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和普及率的迅速提高。近几年, 家电连锁企业凭借大规模采购取得商品低价, 以其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快速地占领了家电零售市场。
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合作实现“双赢”的战略理念, 然而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处于利益的对立关系, 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最终消费者的争夺上, 忽视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部分大型的零售企业利用其接近消费者的优势, 存在着一种“店大欺客”的现象。向供应商压价, 索取诸如进场费等费用, 以牺牲供应商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成本降低或是利润的增加, 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 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提价, 与零售企业进行“价格博弈”。在这种情况下, 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方利益, 致使双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冲突和对立。
三、家电行业中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博弈分析
目前我国的家电连锁模式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家电厂商始终不能与零售商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 在目前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中, 健康的模式一定是双赢的结果。
(一) 未建立供应链时的博弈分析
在未形成供应链的时候, 假定有零售商A与供应商B在进行交易, 亦即A与B二者在参加博弈。那么零售商和供应商都可以选择相信对方, 并且按照相互之间的约定行事, 也就是说采取诚信的策略;当然, 他们也可以选择只追求短期利益, 在投机心理的作用下, 恶意侵害对方利益。也就是说, A与B都可以选择诚信与投机策略。如果零售商A与供应商B都选择诚信策略, 假定其对应的收益为 (X1, X1) ;如果零售商A选择诚信策略, 而供应商B选择投机策略, 其对应的收益为 (X3, X2) ;如果零售商A选择投机策略, 而供应商B选择诚信策略对应的收益为 (X2, X3) ;如果零售商A与供应商B都选择投机策略, 其对应的收益为 (X4, X4) 。其中, X1为在正当交易的情况下, 零售商A与供应商B所能得到的利润。当一方采取投机策略而另一方采取了诚信策略的时候, 投机的一方会获得高于正常情况下的短期利益X3, 而采取诚信策略的一方损失惨重, 其利润用X2来表示。如果两方都不约而同地采取短期投机行为, 则无法实现双赢, 此时利润最少为X4。因此, 对于供应商和零售商而言, 有X3>X1>X4>X2。此时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格局:
对于二者而言, 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二者都选择诚信, 这样二者的利润都会是X1, 总体利润最大, 二者实现双赢。但是事实上, 在未形成供应链管理的时候, 零售商和供应商一次博弈的结果将明显偏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者都选择投机策略, 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 二者将会在 (X4, X4) 的位置达到均衡, 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显然在这种情况下, “零供”二者矛盾突出, 双方都忽略了对方必要的利益, 使得整个价值链上总体利益最小, 严重地影响了整个价值链的正常运行。
(二) 供应链中的零售商和供应商重复博弈——合作博弈
在进行供应链管理之后,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被有机地结合在长期、稳定、重复的交易关系之中, 不断重复的交易使得交易双方相互信任, 甚至形成战略同盟关系。根据博弈论知识, 在这种存在着惟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 博弈双方是有合作的可能的。通过采用冷酷策略、惩罚策略等触发机制, 供应商与制造商将会着眼于双方的长远利益, 严格遵守事先签订的协议, 共同采取帕累托最优策略实行合作博弈, 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
1.冷酷策略
冷酷战略的思想是任何一方一开始选择合作, 如果对方也选择合作, 就一直合作下去;如果对方选择了不合作, 自己下次也选择不合作, 并且永远选择不合作。冷酷战略比较适合于垄断或者寡头市场, 供应链双方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里都处于垄断或者不容易被替代的地位, 如果不与对方合作, 供应链就无法进行下去, 所以冷酷战略的思想是在维持供应链的同时给对方一定的威胁。假设供应链双方都采用冷酷战略, 假设家电零售商、供应商采取合作战略即 (诚信, 诚信) , 可各得5个单位利益, 若双方采取不合作 (投机, 诚信) 战略, 则家电零售商得8个单位利益, 但以后供应商会终止合作, 以后的得益为0, 总的期望收入为8。在零售商守信采取合作的情况下, 则得5个单位收益, 且有P的概率进行着下一次的合作并得5个单位收益, 这样随着博弈的不断重复, 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为:5+5p+5p2+5p3+…=5/1-p, 当5/1-p>8时, 即p>0.375, 诚信合作就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因此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信誉, 博弈者往往必须接受当前期的一个较低收益, 以便取得较高的未来收益, 从而“合作, 合作”成为纳什均衡点。
2.惩罚战略
惩罚战略指的是一旦发现对方采取不合作的策略, 就立即中止与对方的供应链关系, 用一个同质的企业来取代它的位置。这种战略适合于充分竞争市场, 任何企业退出供应链, 都能找到一个产品与技术相同的企业所代替, 故将对方开除出供应链, 不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解散。另一方面, 由于某企业被开除会造成其信用的极大损失, 使其很难在这一行业中生存, 因此这是一个可置信的威胁。可以假设供应链一方由于不合作而遭到惩罚的损失为M (包括信用损失和停工的损失等) , 要远远大于一次性博弈中任何的收益U, 如果在某个阶段家电供应商选择了不合作, 他的当期收益为U, 但由于他这一次的不合作, 家电零售商会永远中止与供应商的合作, 那么从这个阶段起, 家电供应商的总收益为U-M, 由于M很大, 故供应商的总收益是负的, 同样的情况对销售商也是如此。所以任何一个理性的供应链成员都不会选择不合作, 从而使得 (合作, 合作) 成为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的一个纳什均衡结果。
四、家电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潜力巨大的家电市场为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管理无疑又给家电连锁企业提供了一个做大做强的管理工具, 然而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笔者根据目前行业的状况分析,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改变传统的“个人”主义理念。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整合企业整体的管理理念, 然而大多数零售商根本不愿意将自己的商业数据或重要的销售信息、顾客信息提供给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仍然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主的不合作博弈, 可见, 家电连锁行业要想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战略目标, 建立合作博弈的思想是关键。
2.家电连锁企业作为联系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桥梁, 在取得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应使生产厂家的利益得到扩大。家电连锁企业应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来获取企业利益。同时, 家电连锁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信誉, 力争同厂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造一个良好的共融共生和良性的发展环境, 使自己得到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家电零售业供应链上, 任何两个节点之间, 都存在着这样的重复博弈。根据以上分析, 为了追求长期的共同利益, 这些节点企业间放弃投机行为采取诚信的策略是其最优选择。随着交易的不断进行, 个体理性度不断增加, 投机的行为和不确定性不断减少, 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将随之降低, 企业效率将得到提高, 从而增强我国家电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管理理念的改变。供应链管理是家电零售行业做大做强的有效管理工具。对家电零售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用博弈论进行理论支持, 得出家电零售业实现供应链管理将是有效的,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博弈论,重复博弈,冷酷策略,惩罚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7.
[2]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侯方淼.供应链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5]侯方淼.零售业供应链中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博弈分析[J].商贸经济, 2008 (3) .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 篇12
每一年的3.15消费维权日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在2014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3月15日的正式实施,却给本次的消费维权日带来了一层更深刻的意义。
根据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修正案决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条款、责任义务、维权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不仅提倡出了新的消费理念,更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做出了更人性化的更改。中华地板网立足于行业媒体的角度,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进行深度解读,助力地板企业更精准的展开服务调整,为消费者进行消费维权提供专业的参考。
解读三——私人信息保护解读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短信骚扰、电话骚扰甚至是邮箱骚扰,已经在现如今的社会十分常见。在酒店订一个婚宴,婚庆、旅游、婚纱照等公司的电话便会接连不断;在某商家处订下一套地板,装修、房产等公司的业务人员便会接踵而至。信息泄露,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干扰的同时,也开始让人们对于自己私人信息的保护更加重视。
在地板行业之中,消费者出于售后安装需求,都会需要留下一个联系方式方面商家进行沟通。但同时,作为家居建材行业中的一部分,许多地板经销商和其它建材商家往往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客户信息交流,以方便互相之间扩展客户,提升销量。这种信息共享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商家之间提升销量,但却在无形之中侵害了消费人群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之后,包括地板行业在内所有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都将被划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这对于地板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在此之后一旦出现任何私人信息被商家单方面泄露的情况,即可从法律方面要求商家担负责任。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地板企业的影响则更加重大。消费者信息保密条款的出现,明确了企业在法律方面的保密责任,这就要求地板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机制,并树立好企业的诚信形象。
解读四——消费知情权解读
“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地板消费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三四线地区市场开拓的进程缓慢,让许多地板企业开始致力于新销售渠道的开拓和探索。这其中,电商渠道更是成为了许多大牌企业争先抢占的领域。但同时,对于地板这种消费金额偏大、产品辨别度偏低的产品,大部分消费者都很难放下心通过电商渠道来进行消费,这不仅是出于消费安全的考虑,也是为售后服务的不稳定性而担忧。
不能和商家面对面交易,不能了解商家的全面信息,地板产品的缺点也有可能被商家刻意掩饰——知情权的缺失,让不少地板消费者对于电商渠道不可避免的竖起了一道心墙。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知情权的明确规定,即通过法律打破了地板行业电商枷锁,对于地板电商的发展影响甚大。对于消费者来说,知情权并不是仅仅简单的代表着“知道”,而是通过“知道”,能够明确责任方的所在。一旦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都可以准确的找到责任方,不会再遭遇“打太极”,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
【新零售的行业影响分析】推荐阅读:
医药零售行业前景分析08-24
百货零售行业10-11
零售行业年终总结05-26
零售行业会计岗位职责07-05
食品行业零售商05-09
服装行业零售解决方案05-24
零售行业市场调研报告08-30
新环保法对家具行业的影响浅析07-01
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新规对保险行业的影响10-02
新零售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