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共6篇)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 篇1
※※※※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马铃薯蛋白饲料加工项目效能评价报告
※※※※※:
我公司自申请马铃薯蛋白饲料加工项目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项目已初见成效,现就该项目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主营马铃薯全粉、淀粉及制品加工、销售等。企业现有总资产※※※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现有职工※※人。拥有年产※※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条,产品主要销往※※※※等地。并于※※年※※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生产马铃薯淀粉※※※吨,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我公司年加工马铃薯淀粉※※万吨,剩余薯渣※※※※吨。薯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粗蛋白物质,氨基酸组分齐全,菌体蛋白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0%-50%,具有良好的促畜禽生长效果,生物学价值优于植物蛋白饲料。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处理技术,大量薯渣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薯渣和污水任意排放,也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公司现有※※※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产生大量的薯渣、污水,加上现有脱水蔬菜排放的蔬菜渣,废物排放巨大。本项目采用成熟先进的处理技术将薯渣、废水回收蛋白、菜渣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同时,废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可用于马铃薯淀粉生产原料清洗流送或农田灌溉。处理废水产生的沼气可替代部分锅炉燃煤;排出污泥与粪便、生活垃圾、蔬菜渣混合发酵后作有机肥料,还田用于农业生产。项目建成后,年产蛋白饲料※※※吨,可减少COD排放量※※※吨/年,减少BOD排放量※※※吨/年,生产沼气※※万m³,相当于※※吨标准煤。本项目年可处理马铃薯渣※※※吨(含水量60%)、废水回收粗蛋白※※※吨(含水※※)、蔬菜渣※※吨。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项目达年销售收入※※※万元,正常年利税※※※万元,上缴税金总额※※※万元,正常年净利润※※※万元。同时可增加就业人员※※※名,经济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
三、项目的批复情况
公司马铃薯蛋白饲料加工项目经※※※于※※※年※※月※※日依据《※※※※》予以备案登记(※※※【※※】※※号);项目于※※※年※※月※※日被※※※、※※※和※※※列入※※年全※※循环经济、※※※计划(※※【※※】※※号)。
三、项目实施情况(1)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本项目由※※※※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由环保局指派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结合同类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在保证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辅助系统的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每个职工的周工作小时不超过40小时的前提下,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岗位定员编制。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结合,可在公司现有职工中调剂解决调配。在保证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辅助系统的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在上岗前需进行的技能培训,培训后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①能独立操作,掌握分管设备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 ②了解工艺技术条件,做好数据记录 ③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团结拼搏精神
④培训方式及地点:由所在车间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为确保项目能够按进度、按期完成,项目实施单位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单位必须提供道路、电力、用水等便利条件,在项目开工前确保到位,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分期支付项目资金,在项目项目开工预付资金总额的※※%,项目竣工预付※※%,项目验收后再付其余※※%。(2)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从※※年※※月开始进行实地勘察、规划、设计,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对主要生产工程(蛋白饲料生产车间、饲料库)、公用及辅助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服务性工程等四部分进行建设。项目申请※※年※※※、※※※计划专项资金※※万元,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在项目建设中,该项资金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设备购置和蛋白饲料车间修建。项目新建建筑面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的实施,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马铃薯蛋白饲料加工项目所需设备共计※※台。至目前,所有设备已全部订制,污水处理设备已安装和调试安毕,已全部投入使用。
(2)投资※※万元,已建成生产线所需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套。其中,设备购置费用※※万元,建成沉淀池各种池等配套设施,至目前,所有设备正在调试试运行当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不仅使本企业生产排污处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干净生产、干净排放的目的,同时每年可节约生产用水约※※万吨,为企业产生效益为建设小型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投入资金※※万元,将建成单座面积※※※平方米的※※※※座,总建筑面积达※※平米。
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也为企业今后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至目前,公司已落实项目资金※※※万元,其中收到财政补助资金※※万元;银行贷款资金※※万元;自筹资金※※万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其中用于设备购置资金※※※万元;支付设备安装费用※※※万元;支付建设期银行贷款利息※※万元;支付建筑工程费用※※※万元。剩余※※※万元用于公司铺底流动资金。至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的安装和修建工作;锅炉房已建设完工,并已达到使用状态;蛋白饲料生产车间已完成※※※的工程量;新增建筑面积已达到※※※平方米;饲料库正在建设中;新增设备※※※台(套)。
公司在培养自己人员的同时,积极向外寻求技术开发依托,已与※※※科技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还与※※※大学、※※科院合作,使公司产品上一个新台阶。
五、项目产生的效益
项目的实施延伸了马铃薯产业链,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生产的耗水量,减少了废渣的排放,并利用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处理达标的同时回收粗蛋白及清洁能源沼气,实现马铃薯资源循环利用,社会效益及综合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蛋白饲料※※※吨,生产沼气※※※万m³,相当于※※吨标准煤。本项目年可处理马铃薯渣※※吨(含水量※※%)、废水回收粗蛋白※※吨(含水※※%)、蔬菜渣※※吨。项目达年销售收入※※※万元,正常年利税※※※万元,上缴税金总额※※※※万元,正常年净利润※※※万元。
2、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
(1)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周边农民的收入,改善卫生环境,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有力保证。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增加※※※人就业,解决了周边群众农闲时节就近打工的困难。
(2)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减少COD排放量※※※吨/年,减少BOD排放量※※※吨/年,有效的提高了排放水的水质。
(3)优化资源利用。薯渣、废水、废菜渣及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资源,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4)水的循环利用为干旱地区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减轻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为当地民生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经该项目处理后的洁净水可用于马铃薯淀粉生产德物料流送和头道物料清洗,也可用于农田灌溉,水回收利用率达到※※※以上,大量的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通过上述途径实现马铃薯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了马铃薯产业链,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对当地马铃薯加工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缓解※※※※水资源紧缺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社会及生态效益。
※ ※※※※※※※※
※ ※※年※※月※※日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 篇2
近年来, 西吉县立足资源禀赋,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 通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 已累计建设马铃薯高标准贮藏窖677座, 其中:贮量60 t的339座, 贮量20 t的24座, 贮量10 t的314座, 新增贮藏能力2万t。累计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34座。通过马铃薯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 有效化解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矛盾, 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 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1.1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 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真正惠及民生
在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实施中, 西吉县紧紧围绕马铃薯、蔬菜两大产业, 把马铃薯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建成了槽式窖、半地下窖、地下窖等标准化马铃薯贮藏窖, 通风条件好、保温效果好、出芽率低, 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损失由15%~30%降低到8%~9%。同时, 延长了销售时间, 使马铃薯销售时间达到了8个月以上, 通过反季节销售, 实现增值400~600元/t。在蔬菜生产中相当一部分蔬菜在收获后不能及时销售, 失去商品性, 造成大量蔬菜在收获后白白损失, 既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又减少了有效供给、形成了质量安全隐患, 农民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通过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 有效减少了损失, 增加了农民收入[1]。二是扩大了产业规模。通过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和蔬菜冷藏保鲜库建设, 当年销售不完的鲜薯第2年可以销售, 当天不能销售的蔬菜, 放几天可以销售, 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 为农户种植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扩大基地规模创造了条件。201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33万hm2, 预计马铃薯总产量达到170万t以上;蔬菜面积达到了1万hm2, 预计总产量65万t。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增加了市场份额。通过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 不仅延长了销售时间, 并且商品性能保持8个月以上, 由于优越的品质, 使西吉马铃薯远销全国10多个省 (市、区) , 并打入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 年外销达60万t以上。蔬菜通过预冷、加冰销往浙江、江西等地仍新鲜如初, 深受外地客商青睐。2016年已累计销售蔬菜62万t, 销往国内20个省 (市) 的50个市场, 使西吉马铃薯、蔬菜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1.2 围绕创新管理方式, 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有效发挥作用
在西吉县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中, 坚持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助对象的原则, 10 t和20 t贮藏窖主要由农户建设, 60 t的贮藏窖由合作社建设, 蔬菜冷藏保鲜库全部由合作社建设。但在管理方面, 注重建、管、用并举, 结合实际, 创新经营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由合作社为农户统一建设。为解决农户筹资难、农户自行建设标准低、建窖技术落后等问题, 通过农户和马铃薯销售合作社协商, 由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格, 集中建设, 将补助资金补给合作社, 建成后将贮藏窖交给农户, 短缺资金待马铃薯收获后, 由农户兑付给合作社[2,3]。二是由农户以贮藏窖入股, 合作社经营。部分农户贮藏窖建设后, 由合作社牵头, 动员农户加入合作社, 成为社员, 以贮藏窖入股,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三是农户和合作社以贮藏窖入股, 企业经营。近年来,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外销企业、马铃薯批发市场对贮藏窖需求不断增加。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对贮藏窖建设的投资, 吸收农户和合作社以贮藏窖入股, 由企业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经营, 形成利益共同体。如田坪马铃薯批发市场、西吉县马铃薯种薯交易市场等, 吸纳建有贮藏窖的农户和合作社入股, 形成了企业联结农户、联结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1.3 围绕项目规范管理, 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落到实处
一是制定方案, 加强领导。根据自治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意见, 制定了《西吉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成立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 农牧、财政、审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协调等工作, 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强化宣传, 注重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政策宣传, 使广大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明晰了项目政策、程序和建设要求。同时, 请自治区专家指导组对建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使所有建设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掌握了技术, 确保了质量。三是规范管理, 严格操作。在项目建设中, 严格按照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补助对象、农民自主建设、集中连片建设、先审批后建设的“四个原则”, 坚持2次公示和2次信息录入“两项制度”, 严格按程序操作。项目完成后, 由农牧局、财政局成立自查验收小组, 制定相关验收标准, 到项目实施点逐户进行验收登记, 经自验合格后申请区级验收, 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4,5,6]。
2 存在的问题
2.1 马铃薯贮藏设施标准不高
全县建成的标准化马铃薯贮藏窖只有1.31万座, 仍有17.5万座贮藏窖是传统土窖, 这类贮藏窖没有调温、湿度设施, 致使薯块腐烂比较严重。
2.2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
西吉县蔬菜物流以加冰运输为主, 缺乏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鲜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 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比较薄弱, 造成经济效益损失较大。
2.3 精深加工链条不长
西吉县大多数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设备档次较低, 设备更新改造滞后, 生产工艺落后, 主要加工生产精淀粉、粗淀粉和“三粉”, 加工深度不够, 产业链条短, 产品附加值较低。芹菜汁加工才投入生产, 加工量不大。还没有胡萝卜汁、番茄酱等蔬菜加工企业, 精深加工滞后。针对这些问题, 下一步要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 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继续加大马铃薯标准化贮藏窖建设
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贮藏的要求, 改进和创新贮藏技术, 加强大中小型贮藏窖建设。重点扶持农户、合作社、企业分别建设10、60、1 000 t的贮藏窖, 到2020年, 全县马铃薯总贮藏能力达到90万t以上。
3.2 加大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蔬菜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 提高蔬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完善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 发展保温、冷藏运输, 稳定商品质量, 减少损耗。力争在全县新建2个以上储藏能力在3 000 t的大型冷藏保鲜库, 增强市场调剂能力。
3.3 建立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
紧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机遇, 加强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 开发马铃薯面粉、面包、馒头、饼干等新型主食产品和富硒马铃薯、马铃薯饮料、马铃薯酒等营养保健食品, 力争把西吉建成全国具有影响的马铃薯精深加工集群中心、物流集散中心, 形成集制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大县。
3.4 大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
在做好芹菜汁加工的同时, 通过招商引资, 积极引进胡萝卜汁、番茄酱等蔬菜深加工企业, 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长蔬菜产业链。
摘要:就干旱地区西吉县通过项目带动、完善马铃薯储藏窖及冷藏库体系建设, 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压力, 提高蔬菜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等措施,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对策, 以期为推进马铃薯及冷凉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马铃薯及蔬菜产业,发展成效,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参考文献
[1]李璐伊.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6 (18) :247-248.
[2]杨帅, 闵凡祥, 高云飞, 等.新世纪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马铃薯, 2014 (5) :311-316.
[3]孙东升, 刘合光.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 2009 (3) :25-28.
[4]吴正强, 岳云, 赵小文, 等.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6) :67-72.
[5]陈华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 2008 (8) :13-15.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 篇3
治理整顿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的重点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治理整顿马铃薯淀粉加工业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曲建国县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杨国华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东伟县环保局局长
延禹龙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赵云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李秀春县公安局局长
杨占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韩士平县工商局局长
段云峰县卫生局局长
张全杰县农牧局局长
丁光亚县农工委主任
张志国县广播局局长
杨金煜县水务局局长
于海春县电力局局长
王立新县工业促进局局长
王永利县地税局局长
齐凤龙县国税局局长
张志文县监察局局长
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李东伟县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潘国华县环保局副局长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 篇4
定西市安定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项目在马铃薯作物上实施。该项目主要围绕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将成熟、适用、先进的增产增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技术路线,重点示范推广了优良品种繁育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和全膜双垄沟种植、膜侧沟播、半膜覆盖、标准化生产规程应用、机械深松耕、节水灌溉、机械注水播种、整薯坑种、芽栽、粮食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增产增效综合栽培技术。该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项目承担单位的严格管理和认真落实,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项目两年累计完成项目示范推广面积46.4万亩,平均亩产鲜薯1335.08公斤,较全区当年对照(非项目区)平均亩产鲜薯1029.8公斤亩增产305.27公斤,增产29.6%,取得了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总结和完善了我区旱作农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区马铃薯生产水平。现将项目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技术来源及应用背景
该项目所涉及到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以省农技总站提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专辑》为标准和参考,集成组装我区马铃薯抗旱增产单项技术,同时借鉴省内外近年来实施的较为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马铃薯产业这项适宜我区自然经济特点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越来越突出,但是在马铃薯产业的第一车间种植生产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良种繁育供应体系不健全,良种跟不上,耕作管理粗放,先进适用的抗旱增产技术集成配套和组装不够,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推广普及缓慢,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等,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壮大和产量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做大做强我区马铃薯产业,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全区 范围内全面实施了由省农牧厅下达、省农技总站主持并组织实施的科技增粮行动计划项目。
二、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及推广策略
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紧紧围绕增加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为最终目标,走“科技兴薯”的发展路子,通过采取引进繁育优良品种、推广旱农适用技术、推行标准化栽培、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引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加强科技培训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优势,进行现代科技与传统旱作技术的组装配套,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利用率,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确实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改善马铃薯的质量,打造马铃薯地域新品牌,从而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采取的推广策略是:抓点示范,政府推动,市场牵动,效益拉动,群众互动,促进我区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
三、项目完成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针
(一)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推广面积:项目两年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46.4万亩,占项目下达任务面积20万亩的232%,占项目区计划任务面积41万亩的113.2%。
产量指标: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1335.08公斤,较全区(非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1029.8公斤亩增产305.27公斤,增产率29.6%。
良种应用:两年累计马铃薯良种示范推广面积44.95万亩,良种应用率为96.88%,其中中心示范区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10.24万亩,良种应用率达到了100%。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两年累计完成取样测土2200个,其中速测土样2000个,化验室土样测试200个,全面完成了取样测土任务。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
示范带动:项目实施两年累计建立高标准中心示范区22个,完成中心示范 面积10.24万亩,占项目下达任务面积2.4万亩的426.7%,占项目区计划任务面积8.96万亩的114.3%。
技术培训:项目区每年在每个项目实施乡镇建立1个中心示范区,两年累计建立了22个中心示范区,共有36名(次)专业技术人员和1名首席专家参与项目实施。每个技术员在各自的示范区内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共联系科技示范户720户(次),辐射带动农户7200户,辐射带动人数2.02万人。在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员针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人开展技术培训平均达到2.8次,每人开展技术指导平均达到5.4次,两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1次、技术指导194次,中心示范区每个农户接受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次数接近3次。
(二)主要技术内容及实施效果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运用技术示范引路和行政措施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狠抓落实,使多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产生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二年来,项目主要示范推广了12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应用技术
项目区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44.95万亩,优质化率为96.88%,平均亩产鲜薯1338.53公斤,亩产值678.44元,总产量60166.92万公斤,总产值30495.88万元。其中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平均亩产1295.32公斤,亩产值569.66元,总产量25096.4万公斤,总产值11393.23万元;2007年示范推广面积24.95万亩,平均亩产1374.95公斤,亩产值756.86元,总产量34304.94万公斤,总产值18883.64万元。统供良种面积20.7万亩,统供率为45.2%。药剂拌种应用面积46.4万亩,应用率为100%。脱毒马铃薯品种推广面积13.6万亩,平均亩产为1547.3公斤,亩产值711.8元,总产为21043.28万公斤,总产值为9679.9万元,脱毒种薯应用率为29.3%。
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在引进品种中,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可望成为未来3-5年内本区的主导品种。
2、良种引进繁育生产(1)脱毒种薯繁育。项目区依托当地爱兰、凯凯等种业有限公司,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等品种开展脱毒繁育,分别在香泉镇和石泉乡各建立了1个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两年累计建立种薯繁育基地面积9040亩,繁育脱毒良种17360吨,年提供5万亩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其中原种扩繁基地面积1440亩,繁育良种2160吨,一级种扩繁基地面积3600亩,繁育良种7200吨,二级种扩繁基地面积4000亩,繁育良种8000吨。
(2)提纯复壮繁育留种。种子的提纯复壮繁育是在千家万户中实施的具有既简单方便、又经济有效的一种留种繁育技术。在项目实施中,该项技术对防止和减缓种薯质量退化、提高生产水平和良种化程度起到了显著地促进作用。两年累计完成以小整薯和芽栽为主的种子提纯复壮繁育面积4.751万亩,其中小整薯播种3.716万亩、芽栽1.035万亩,两年累计自繁留种近5000万公斤,年提供15万亩的马铃薯种子。
(3)良种引进筛选 项目实施共引进示范了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4个优良品种,分别在项目区不同区域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经试验示范,上述4个品种均表现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高,在3-5年内能够在我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3、配方施肥技术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经测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335.08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平均亩增产193.5公斤,增长16.9%。项目区主要推广了3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效果分别为:
一是适宜北部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0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6公斤+P2O54.6公斤+K2O3.6公斤,N:P2O5:K2O比例为1.7: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3.3万亩,平均亩产1290公斤,较对照增产195.6公斤,增长17.9%;
二是适宜东南部半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5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10.6公 斤+ P2O57公斤+ K2O5.6公斤,N:P2O5:K2O比例为1.9: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8.5万亩,平均亩产1330公斤,较对照增产198.4公斤,增长17.5%;
三是适宜西南部二阴区,目标产量为2000公斤、配方为亩施N14.3公斤+ P2O59.6公斤+ K2O7.3公斤,N:P2O5:K2O比例为2.0: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4.6万亩,平均亩产1382.6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85.3公斤,增长15.4%。
4、配方肥应用
马铃薯配方肥是由我单位经测土化验分析、研制并提供配方,由金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于2007年投产应用的一种新型配方肥料,2007年主要进行了两种马铃薯配方肥的示范推广,共推广应用马铃薯配方肥4000多吨,应用面积12.1万亩,平均亩产为1453.6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8.9公斤,增长15.9%。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 18公斤、P2O5 12公斤、K2O 10公斤,N: P2O5 : K2O为1.8:1.2:1.0的配方肥,适于西南部和东北部施用,其中西南部亩施用量为80公斤,东北部亩施用量为6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5.7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8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207.6公斤,增长16.3%;另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 17公斤、P2O5 13公斤, K2O 10公斤,N: P2O5 : K2O为1.7:1.3:1.0的配方肥,适于北部施用,亩施用量为4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6.4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3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1.2公斤,增长15.4%。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的产量。
5、标准化种植技术
项目区内马铃薯种植全部实施“统一选用良种、统一种子处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中耕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六统一”技术标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6、种子处理技术
为了能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和黑胫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种子处理技 术,其技术要点是严把四关即:一是严格选种,播前10—15天将薯块出窖,挑除病、烂、畸形薯块,选留薯色光亮、芽眼饱满、形状整齐、并具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的薯块作种薯;二是晒种催芽:将种薯置于15—20℃的温度条件下晾晒2—3天,后将种子置于15—18℃条件下催芽,当芽长出0.5cm左右时进行切块,每个切块30—50克,留1—2个芽眼。三是刀具消毒:切块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四是科学浸种:薯块切好后,亩用1:500倍稀土旱地宝溶液浸泡薯块15—20分钟,捞出薯块摊开后晾干即可播种,严格地进行种子处理后,马铃薯出苗快而且整齐,平均出苗率为99.3%,较对照提高18.1个百分点;黑胫病、环腐病的平均发病株率8.2%,较对照发病株率降低8个百分点。
7、地膜覆盖技术
项目区主要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膜侧沟播栽培和半膜覆盖三种形式的地膜覆盖技术,二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68万亩,平均亩产2367.9公斤,较对照亩增产474.1公斤,增产25%。通过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收到了显著地抗旱保墒和集雨作用,使马铃薯在保苗、长势、增产等方面效果特别明显,起到了显著地示范带动作用。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选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为110cm,大垄宽70cm,高10—15cm,小垄宽40cm,高15—20cm,沟内种植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40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二年累计完成0.36万亩,平均亩产3075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1125公斤,增长57.7%,该项技术能够起到有效地保墒集雨提墒作用,确保了马铃薯的苗全、苗壮,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使马铃薯提前上市20—25天,销售价格能高0.2元/公斤,亩增产值225元,亩增纯收入135元。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宽1.2cm,垄宽50cm,沟宽70cm,垄高20cm,垄上覆膜,沟内种植马铃薯,小整薯播种,播深20cm,行距70cm,亩保苗1500株。该项技术有明显的集雨保墒作用,促苗早发,苗齐苗壮,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二年累计推广面积0.02万亩,平均亩产197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327公斤,增幅19.8%,亩增产值196元,亩增纯收入136元。
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带幅宽1.2cm,膜面宽70 cm膜间距50cm,行距60cm,株距为30~35 cm,亩保苗3000~3700株。该项技术有明显的集雨保墒作用,促苗早发,苗齐苗壮,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二年累计推广面积1.228万亩,平均亩产216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285.7公斤,增幅15.2%,亩增产值194元,亩增纯收入134元。
8、集雨节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为集雨补灌技术和抗旱保水剂技术。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01万亩(次),其中集雨节灌补灌面积26.61万亩(次)(中心示范区为8.12万亩(次)),平均亩产1460公斤,较未补灌对照田亩增产160公斤,增幅11.8%;抗旱保水剂应用面积为46.4万亩。集雨补灌技术是利用上一年在水窖中储蓄的雨水,从马铃薯播种出苗开始,通过采用浇灌的办法,补充马铃薯生育前期需水,缓解旱情。抗旱保水剂主要为稀土旱地宝。
9、新材料应用技术
项目区主要推广了稀土旱地宝、稀土磷肥、马铃薯配方肥等新材料,二年累计推广面积79.2万亩(次),其中稀土旱地宝浸种技术推广面积46.4万亩(次),稀土磷肥应用推广面积20.7万亩(次),配方肥应用12.1万亩。新材料的应用,在项目区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0、机械化耕作技术
机械化耕作主要指机械深松耕、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技术,两年累计完成机械化耕作9.73万亩,其中机械深松耕6万亩、机械播种1.96万亩、机械收获1.77万亩。实施机械耕作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11、抗旱播种技术
主要指抢墒播种、点浇点灌、马铃薯整薯播种和芽栽四项抗旱播种技术。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61万亩,其中抢墒播种1.85万亩、点浇点灌0.76万亩、马铃薯芽栽1.035万亩、整薯播种3.716万亩。抗旱播种技术在2007年春季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收到了良好的抗旱保苗效果,确保了及时播种,保证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12、田间管理技术
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各项抗旱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抗旱作用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抓了以下两项技术:
一是及时中耕除草,抢墒培土。在幼苗快要顶土出苗,进行“闷锄”(浅锄一次),起增温迎苗作用;初花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遇到有效降雨时结合中耕及时进行抢墒培土,起松土、增温保墒、促苗早发的作用。
二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区内完成药剂拌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物理与生物防治等示范推广面积160多万亩(次),对马铃薯蚜虫早、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四、主要试验研究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公关,积极妥稳地开展超前性试验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三年累计开展试验研究42项次,现将主要试验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1、马铃薯抗旱技术应用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2006年、2007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北部各乡镇旱情较为严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抗旱增产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对品种、茬口、土壤类型、耕作方式、芽栽、小整薯播种、旱地宝浸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9个方面的抗旱技术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连续进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凡应用了稀土旱地宝浸种、机械深松耕、整薯播种、育芽移栽、科学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技术的马铃薯,出苗齐全,植株生长健壮,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芽栽、小整薯播种、地膜覆盖、旱地宝浸种等抗旱技术显示出优势明显的抗旱性,已被项目区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比较成功的抗旱栽培模式有(1)抗旱良种+机械深松耕+稀土旱地宝浸种+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2、马铃薯连作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连作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马铃薯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此,在项目实施中,对连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试验得出的解决对策是:
(1)合理轮作倒茬,精耕细作。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适宜与小麦、豆类、胡麻等夏茬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同时要及早深耕,及时耙耱保墒,进行冬季镇压,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时进行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
(2)应用脱毒种薯。我区的西南部的符川、内官、高峰等乡镇的农民的做法是每年从邻近的渭源、临洮等县进行调种,其实大部分就是当地的脱毒种薯,今后要加大陇薯系列、新大坪等品种种脱毒种薯推广的力度,利用其种性好、产量高、质量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解决品种退化、产量低、病虫害严重、质量不优的问题。
(3)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在严格选种、晒种和刀具消毒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稀土旱地宝等新材料的浸、拌种技术,同时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预防马铃薯丝核菌病、粉痂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测土施肥项目的实施,对我区各乡镇进行土壤取样和化验分析,在近年来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N、P、K的最佳施肥比例,同时要推广使用微肥和加大农家肥的施用量,全面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量,提高马铃薯的抗逆性。
(5)大力推广机械深松耕技术。通过近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机械深松耕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使土壤疏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作层,纳雨蓄墒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强了抗旱性。
3、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效试验
近年来由于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为害,造成马铃薯提早干枯死亡,块茎腐烂、对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及防治方法。试验材料有:稀土旱地宝、农用链霉素、硫酸 铜、高锰酸钾、草木灰等五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期调查病株率:用硫酸铜溶液浸种对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91.2%,但配药不慎浓度过高,易伤害幼苗,出苗不齐;其次是农用链霉素,平均防效80.2%;旱地宝平均防效64.6%,高锰酸钾平均防效25%,草木灰几乎没有防效,防效仅为8.3%,结论:今后应大面积推广硫酸铜和稀土旱地宝浸种防治细菌性病害。
4、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
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特设此试验。供试药剂有:(1)生控剂;(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5%菌力克水剂,试验结果:
(1)生防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很长时间的控制作用,施药后70天调查,和对照相比,防效仍在50%以上,增产幅度在5—28之间,具有省劳、省时,便于大面积推广等特点,但两点增产比例不一致,还需在今后进行多点多次试验,才能确定它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时间延长和后期晚疫病的浸染漫延速度的加快,生防剂对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减弱,建议在晚疫病流行初期用治疗性杀菌剂防治1—2次,才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为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供试的几种杀菌剂对晚疫病防治最好的药剂还是杜邦克露、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和对照相比,施药后20天调查防效在60—80%之间,施药后70天几乎没有防效,增产都在10%以上,如果增加喷药次数,可以控制为害,提高产量,在中度流行年份喷药2次,在严重流行年份喷药3—4次,间隔期10天左右。
(3)由于今年7—8月在晚疫病发生流行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降雨少,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低,晚疫病发生轻,流行慢,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进一步证明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该试验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实施。
5、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的抗旱栽培模式。试验抗旱栽培模式有:①小整薯条播;②芽栽;③整薯坑种、④切薯播种,试验结果:①整薯播种能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在土壤墒性极差的情况下保证全苗,芽栽在保证密度的前提下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供复壮的重要手段。②在适宜的播种密度下,整薯坑种,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增产12.3%。
6、马铃薯播期试验
为了探索研究马铃薯在我区的最佳种植时期,提高其产量,特设此试验。试验处理:①4月25日播种;②4月30日播种;③5月5日播种;④5月10日播种;⑤5月15日播种;⑥5月20日播种。试验结果:播期在4月30日的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08公斤,5月10日播种的亩产量最高784公斤。产量顺序由低到高为4月30日<5月20日<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10日。得出在我区东南部乡镇马铃薯最适宜的播期为5月10日—5月15日。
7、马铃薯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
为了研究施肥水平,药剂处理、种植密度、土壤消毒等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此试验。试验设计:设钾肥用量、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播种密度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产量相对较高的组合A2、B1、C2、D3即亩施钾肥4公斤,对种子采用农用链霉素浸种,对土壤用10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消毒,种植密度保持在3100株/亩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单产量最高。②通过试验得出:增加钾肥用量,适当增长播种密度时,可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空心率,以亩施钾肥12公斤,种植密度为3300株时,空心率最低。
8、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试验
植物707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成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防虫、防病,促进作物新陈代谢,提高作物产量,为试验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特设此试验。设计:①植物“707”浸种;②稀土旱地宝浸种;③不浸种(CK)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30平方米,指示品种陇薯3号,试验结果;①植物“707” 浸种的亩产量最高1376.6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255公斤,增幅22.7%;其次是旱地宝浸种亩产1315.8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193.9公斤,增幅17.3%;②用植物“707”浸种马铃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抗旱作用也十分明显,今后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主要技术创新及突破点
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最大的新型主导产业时而随之派生的技术体系,应用时间短,尚需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随着示范推广面积的扩大,各地在生产中遇到了新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开展了大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其技术体系,一些关键农艺技术措施在示范推广中有了创新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开展了对当地主推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新大坪原种和一、二级种的脱毒种薯繁育和生产。
我区新大坪常年播种面积38.5万亩,陇薯3号常年播种面积23。6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调换品种频繁,病虫害发生愈来愈严重, 新大坪和陇薯3号都感染病毒,表现退化,产量低而且品质差.针对此现状,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进行脱毒繁育,并大力推广脱毒一.二级种薯,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2、对当家品种和主栽品种实施以小整薯播种和育苗芽栽为主的户均1分“种子田”提纯复壮繁育留种技术。
采用小整薯播种,由于不经切薯,避免了细菌性病害的传播,收获的薯块感病较轻,生命力旺盛。由于细菌性病害不感染马铃薯幼苗,所以育苗移栽后,收获的薯块感病较轻。利用小整薯和芽栽后薯块感病较轻的特点,在项目区我们大力推广小整薯播种和芽栽留种技术,要求户均每年搞一亩小整薯和芽栽的“无病种子田”。
3、将马铃薯地膜栽培由半膜平铺改进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既继承了半膜平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缺点,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地解决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全膜覆盖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可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能使马铃薯早成熟,减轻早霜为害,具有增温增墒,促苗早发的作用,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平均亩产量3075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125公斤,增产57.7%。
4、将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充分结合,大面积示范推广了适宜我区北部干旱区、东南部半干旱区和西南部二阴区应用的3项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以前的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经验施肥技术,缺乏科学性,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走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相结合的路子,先进行测土分析,后进行科学配方,并生产出马铃薯配方肥,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
5、编写完善了我区马铃薯种植的小整薯播种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脱毒苗生产技术、脱毒种薯的繁育技术、芽栽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西洋优化栽培模式等9项技术规程。
六、主要技术规程
1.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前茬收获后,应及早深、松耕,精细整地,结合整地,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拌细沙土30公斤撒入犁沟,可防治地下害虫。播种时对种薯进行晒种、催芽、稀土旱地宝拌种等种子处理。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纯氮8公斤,纯磷6公斤,纯氧化钾4公斤。于4月下旬开始播种,西南部采用种二空二或种一空一,东北部采用种一空二模式,亩保苗为3500株~4000株。播种后30天左右,进行查苗补苗。
2.马铃薯小整薯栽培技术
选择重量在1~2两的健壮整薯,不经过切块直接进行栽培。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播种。株距为30~40cm,行距为40~50cm,亩保苗保持在4000~4500株为宜。其它技术同马铃薯常规栽培技术。3.马铃薯芽栽技术规程
选择大小均匀,表皮无龟裂,无病疤,种脐无腐烂的薯块作种薯进行育芽,等苗床内芽子长出地面4~6片叶子时即可掰芽,当天栽植。亩保苗4000~4500株。栽植时,将芽条斜放在沟内,将根甩展,先盖些湿土,用脚踏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栽完一行立即覆土,覆土时使芽苗露出2~3片叶子。
4.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种植在肥料施用上应坚持“重施农肥,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的施肥原则,将农肥、化肥做底肥一次性施足。播种时期一般以3月下旬为宜。
(1)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120 cm、厚0.008mm的地膜。带幅110cm,起双垄,沟内垄两侧种植。大垄宽70cm,高10cm~15cm,小垄宽40cm,高15cm~20cm。播深10~15cm。行距55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
(2)膜侧沟播种技术 有两种种植模式:
一种是选用幅宽40cm的地膜,带幅60cm,垄、沟宽各30 cm,垄高20 cm。沟内种植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30 cm,株距60~70cm;亩保苗3000~3500株。
另一种是选用幅宽70cm的地膜,带幅110cm,膜间距40cm,垄高10~15 cm,垄两侧种植。播深10~15cm。行距30 cm,株距60~70cm,亩保苗2500~3000株。
(3)半膜覆盖栽培技术
选用80cm宽的超薄膜,膜面宽60cm,垄高10~15 cm,膜间距40cm。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60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
5、新大坪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纯N 8~9公斤,纯P2O5 6~7公斤,K2O 3~5公斤,种植密度旱薄地以2500~3000株/亩为宜,高寒阴湿和川水保灌区4500~5000株/亩为宜。播种时均采用宽窄行形式种植。
6、陇薯3号栽培技术点
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不宜迟播;适当稀植,一般3500~4000穴/亩,旱薄地2500~3000穴/亩为宜。重施底肥并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收获前1周割掉薯秧运出田间进行晒地,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尽量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提倡使用脱毒种薯,建立繁种田,选优选健留种。
7、陇薯5号栽培技术要点
挑选健康种薯,先进行晒种催芽,出芽后按芽切种,并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拌种,切忌切块后连日堆放,最好随切随种;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一般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旱薄地3000株左右。重施底肥并要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并运出田间进行晒地,收获时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防止贮藏期烂窖。建立种薯生产田,选优选健留种。
8、陇薯6号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不宜迟播;适当稀植,一般3500~4000穴/亩,旱薄地2500~3000穴/亩为宜。重施底肥并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注意在初花期喷施土豆膨大素等控制徒长,促进薯块膨大。收获前1周割掉薯秧运出田间进行晒地,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尽量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建立繁种田,选优选健留种。
9、庄薯3号栽培技术要点
羽绒深加工项目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转变,需求更时尚、更有品质的羽绒服产品,羽绒服行业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前景良好,在服装行业中增速仅次于童装为全服装行业增速第二的细分种类,但是在羽绒服市场中还存在着原材料成本过高导致企业成本上涨;外资品牌进入挤占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羽绒服市场中博得一定地位就要找准关键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该羽绒项目计划总投资 8846.8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665.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5.34%;流动资金 2181.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66%。
达产年营业收入 1728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075.61 万元,税金及附加 169.75 万元,利润总额 4204.39 万元,利税总额 4954.06 万元,税后净利润 3153.2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800.7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52%,投资利税率 56.00%,投资回报率 35.64%,全部投资回收期 4.31年,提供就业职位 249 个。
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以制造商品牌模式为主,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品牌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全面负责。行业上游对接生产羽绒服所需要的原材料企业,原材料包括羽绒、服装面料和各种辅料;中游生产环节一般由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成为竞争关键;行业下
游为各类销售渠道,羽绒服厂商以直营和经销的方式通过各类渠道触及消费者,具体包括专卖店、商超、百货商店、电商等。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四章
产业分析
第五章
投资方案
第六章
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七章
工程设计说明
第八章
工艺分析
第九章
环境保护、清洁生产
第十章
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性分析
第十二章
节能情况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进度说明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评价
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羽绒服有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一件用尼丝纺做表面面料,用羽绒做填充物上衣,总重量 500~1000 克之间,是其他御寒服重量的 1/6 至 1/2。因羽绒柔软,用作衣服絮料,穿着舒适。羽绒不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面料多采用高密度的涂层织物,能保持衣内有较多的空气,保暖性能好。
随着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羽绒服成为服装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羽绒服面料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升级,中国羽绒服行业也从初级阶段发展成为现在美观、大方时尚的款式为主,防寒保暖性能也直线提升。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羽绒深加工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25039.18平方米(折合约 37.54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3.17%,建筑容积率 1.7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1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7.56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25039.1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18321.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2566.61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9903.7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2174.28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63 台(套),设备购置费 3283.38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621310.78 千瓦时,折合 76.36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0744.56 立方米,折合 0.92 吨标准煤。
3、“羽绒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621310.78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0744.56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7.28 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3.08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4.64%,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8846.8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665.6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5.34%;流动资金 2181.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4.66%。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728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075.61 万元,税金及附加 169.75 万元,利润总额 4204.39 万元,利税总额 4954.06 万元,税后净利润 3153.2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800.7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7.52%,投资利税率 56.00%,投资回报率 35.64%,全部投资回收期4.31 年,提供就业职位 249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及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羽绒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羽绒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羽绒深加工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249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1800.77 万元,可以促进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7.52%,投资利税率 56.00%,全部投资回报率 35.64%,全部投资回收期 4.31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31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 2700 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 6500 万户,注册资本超过 165 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超过了 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中国经济最
具活力的部分,民营经济未来将继续稳步发展壮大,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以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039.18
37.54 亩
1.1
容积率
1.70
1.2
建筑系数
73.17%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7.5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8321.17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2566.61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174.28
绿化率 5.11%
总投资
万元
8846.89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665.60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3195.17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6.12%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283.38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37.11%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187.05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2.11%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5.34%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181.29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4.66%
收入
万元
17280.00
总成本
万元
13075.61
利润总额
万元
4204.39
净利润
万元
3153.29
所得税
万元
1.70
增值税
万元
579.92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69.75
纳税总额
万元
1800.77
利税总额
万元
4954.06
投资利润率
47.52%
投资利税率
56.00%
投资回报率
35.64%
回收期
年
4.31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621310.7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0744.56
总能耗
吨标准煤
77.28
节能率
24.64%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3.08
员工数量
人
249
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公司致力于创新求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技术后盾和保障,在新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拟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同时,为公司后期产品的研制开发预留发展余地,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大幅度提升项目承办
单位项目产品产业化水平,为新产品研发打下良好基础,有力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将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形成配套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50 多项,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 AAAA 企业,全国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47.83 万元,同比增长9.47%(860.19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羽绒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8895.5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9.42%。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2089.04
2785.39
2586.44
2486.96
9947.83
主营业务收入
1868.06
2490.75
2312.84
2223.88
8895.53
2.1
羽绒(A)
616.46
821.95
763.24
733.88
2935.52
2.2
羽绒(B)
429.65
572.87
531.95
511.49
2045.97
2.3
羽绒(C)
317.57
423.43
393.18
378.06
1512.24
2.4
羽绒(D)
224.17
298.89
277.54
266.87
1067.46
2.5
羽绒(E)
149.44
199.26
185.03
177.91
711.64
2.6
羽绒(F)
93.40
124.54
115.64
111.19
444.78
2.7
羽绒(...)
37.36
49.81
46.26
44.48
177.91
其他业务收入
220.98
294.64
273.60
263.07
1052.3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2431.29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33.67 万元,增长率 10.63%;实现净利润 1823.47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17.92 万元,增长率 21.12%。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9947.83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8895.53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9.42%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9.47%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860.19
利润总额
万元
2431.29
利润总额增长率
10.63%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233.67
净利润
万元
1823.47
净利润增长率
21.12%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317.92
投资利润率
52.28%
投资回报率
39.2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02%
企业总资产
万元
16532.02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9.34%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4850.29
资产负债率
36.22%
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羽绒项目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以制造商品牌模式为主,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品牌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全面负责。行业上游对接生产羽绒服所需要的原材料企业,原材料包括羽绒、服装面料和各种辅料;中游生产环节一般由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成为竞争关键;行业下游为各类销售渠道,羽绒服厂商以直营和经销的方式通过各类渠道触及消费者,具体包括专卖店、商超、百货商店、电商等。
羽绒议价能力受限,政策趋严倒逼行业洗牌。行业上游所需的羽绒材料源自鹅鸭体表,属于生物原料。羽绒生产和加工主要集中于浙江、两广、安徽、河南等省份,生产和加工技术门槛低,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因此整体对下游羽绒制品厂商的议价能力不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中国鸭养殖量占全球的 74.2%,鹅养殖量占全球的 93.2%。丰富的羽绒原料资源及先进的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成为我国羽绒产业发展优势。
羽绒行业为高污染行业,属于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国家环保督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关停了许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鹅鸭屠宰量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减少羽绒供应,叠加期间禽流感疫情影响,推动羽绒价格上涨,行业议价能力受限。长期来看,行业洗牌加速,资源向头部大型厂商集中,规模小、不达标的厂商将被逐渐淘汰出局或者被头部企业并购。
上游服装面料指数维稳,依赖进口议价能力有待提升。羽绒服面料多采用高密度涂层织物,即将高密度的丝绸、棉布、棉涤等织物轧压处理后再涂以高分子浆料,以增强保暖性,并使织物具有防露绒、防渗水的性能。近几年我国服装面料类生产景气度和价格均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态势,但多年来,我国面料及辅料的配套发展落后于服装业发展,生产高档服装的面辅料仍依赖于进口,国内高档面料及辅料的生产商议价权较大,羽绒服装企业对面料议价能力较低。
中游生产工艺成熟匠心生产,东风已至蓄势待发;工艺技术已到位,机械化提振效率。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生产制造技术水平相对先进,工艺流程严格,生产技术发展成熟,在防跑绒、防风防水等方面均取得突破。2011 年以来,我国羽绒服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保持高位。因此,行业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和技术到位,产品品质具有保障,在国际品牌入驻打开价格空间机遇下,具备时尚化升级生产条件。
下游专卖店兴起,线上渠道步入快车道。下游销售渠道通过购物中心、百货商场、步行街区、商超、线上电商等多方面布局,全面触及消费者。线下渠道经销商为主。2010 年以前我国羽绒服销售渠道以百货商店为主,后因联营模式局限优势逐渐减弱,专卖店、商超等渠道快速发展;相比百货渠道的寄售店,专卖店更能凸显产品定位,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更受消费者青睐;商超渠道主要作为过季产品的夏季促销渠道,产品多为中低端价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相对标品的羽绒服在电商渠道发展日益成熟,网络销售成本相对较低,部分产品价格低于实体店,单件成交量较大,基本款动销情况最好,高端产品表现相对较差。行业整体销售成本中,批发成本占 55%,销售费用占比 35%。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羽绒服渗透大众日常。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511 亿美元扩大至 2018 年的 1304 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速达到 20.7%。预计 2021 年继续增长到 2085 亿美元,2025 年到 3845 亿美元,CAGR 约为 14.5%。除中国和东欧渗透率不足 10%外,欧美等发达地区羽绒服渗透率均在 30%以上,其中日本最高,达到 70%。羽绒服在欧美成熟市场已得到大范围普及,羽绒服行业发展成熟,羽绒服进入大众日常生活。
原材料提价及消费升级驱动客单价上行。生产成本方面,羽绒服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约 75%,主要包括鹅绒/鸭绒(45%)、面料(25%)、辅料(5%);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约 12%,其他运营成本占比约 13%。2016 年以来,原材料鹅绒、鸭绒价格提升明显近乎翻倍。同时,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2019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07万元,同增 8.87%,收入增长带动个人消费品领域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个性化,中高端产品更受欢迎,品牌羽绒服的设计溢价和品牌溢价日益凸显,平均单价逐年上涨,2018年上涨至 555.6 元/件,同增 7.51%。
渗透率提升可期,行业扩容趋势渐明。目前我国羽绒服普及率约10%,对标欧美地区 30-70%普及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系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北温度普遍在零度以下,面积大人口多,而冬季温度极低的东北地区目前仍多以皮草过冬,西北地区渗透率有限,羽绒服有望通过轻柔蓬松、保暖性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同时消费者对羽绒服的购买频率提升,每年至少购买一件的消费者占比达 75%。在客单价和渗透率提升的双重驱动下,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羽绒服市场整体向好,我国 2018 年羽绒服市场规模约为 1068
亿元,同增 10%以上。随着消费升级,预计 2020 年中国羽绒服的市场规模将达 1316 亿元。
近年来羽绒服生产制作的工艺、原材料、面料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含绒量、蓬松度、面料弹性、透气、防风防雨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加拿大鹅在众多品牌将生产线外移时仍坚持本土生产全程手工制作,并通过研发 TEI 指数等形成专业形象;波司登研制出的万元登峰系列经过 498 道制作工序,具备 RECCO 生命探测仪、FITGOTECH 自动系带系统、MAGICCHAIN 魔术链等超前设计和技艺,研发方面突破明显。羽绒服功能性类别得以拓宽。随着消费升级,80/90 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对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渐成潮流,国内羽绒服品类由单一的防寒保暖演变出极度防寒、防风、防水、透气多功能诉求,以满足都市休闲、户外运动、通勤商务、旅游探索甚至极低探险等多场景多功能需求,扩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拓宽羽绒服企业有限生存空间。
羽绒服属于相对标品,适应互联网和电商渠道发展。同时,年轻人对电商平台更为热衷,对电商渠道的布局有望拓宽低年龄消费群体。目前电商平台已成为我国羽绒服销售的主要渠道,2018 年我国羽绒服电商渠道销售份额已经达到 42%。目前,羽绒服线上大卖家主要分布于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线城市,分布不均,随着交通运输、互联网
以及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卖家数量有望提升,进而带动北方羽绒服线上渠道发展。各品牌羽绒服除自身官网布局外,仍主要聚焦传统电商平台,如天猫、唯品会等。随着近两年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的兴起,未来羽绒服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8 年我国羽绒服行业 CR10(前十名市场占有率)达到 43.62%,其中波司登旗下波司登、雪中飞、冰洁、康博四大羽绒服品牌市占率近40%,常年位居品牌前十。在 2018 年波司登提出“收缩多元化,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战略,主品牌波司登市占率有望重新回归 20%以上,龙头地位稳固。随着波司登逐渐聚焦羽绒服主业以及对中高端价格带的填补、小品牌的淘汰出清、国潮背景下国产品牌的崛起,羽绒服市场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二、羽绒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转变,需求更时尚、更有品质的羽绒服产品,羽绒服行业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前景良好,在服装行业中增速仅次于童装为全服装行业增速第二的细分种类,但是在羽绒服市场中还存在着原材料成本过高导致企业成本上涨;外资品牌进入挤占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想要在竞争
激烈的羽绒服市场中博得一定地位就要找准关键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竞争格局,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14-2018 年,中国羽绒服行业 CR10 保持在 40%-50%之间波动,2018 年 CR10 为43.62%,较 2017 年增长 0.47 个百分点。从近两年的市场情况看,羽绒服市场竞争格局的新变量还包括了:全品类服装品牌商的强势介入以及海外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加速扩张。前者对应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优衣库、GXG、杰克琼斯、ONLY、太平鸟等服装品牌,而后者的竞争对手则主要为 Moncler、CanadaGoose。
在我国羽绒服行业库存积压过多,加工存在低水平数量型增长的情况下,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企业难以在羽绒服制造市场立足,羽绒服制造企业将向品牌化方向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
中国羽绒服行业的主战场长期集中在 1000 元以下的价位段,竞争极其激烈。2015 年来,Moncler 和 CanadaGoose 的进入大幅拉升了羽绒服的售价,并且首次将羽绒服划入了奢侈品品类(零售价超过 5000元),由此催生出价格段为 1000-5000 元的巨大市场空白,波司登主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变化趋势,通过设计提升和品牌重塑实现了产
品均价的明显提升,2017 年公司推出了“极寒系列”产品,零售价为1899 元,但是售罄率却高达 90%。2018 年后,波司登主品牌的产品价位段已从 1000 元以下提升至 1300-1500 元,此外 1800 元以上的产品也从过去的 4-5%提升至 25%左右。2019 年,波司登可能推出 5000 元甚至 10000 元以上的羽绒服,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国内羽绒服市场上,本土头部羽绒服品牌竞争格局向好,波司登处于长期领先位置。数据显示,本土羽绒服前十大品牌的市占率约为40%-50%,市场集中度一直较高,其中公司羽绒服主品牌波司登自 1999年起始终处于第一位,雪中飞长期稳定在第二或第三,冰洁长期稳定在第九或第十。2016 年,波司登在羽绒服业务上决定让设计风格偏向传统的康博品牌退出市场,以便其集中资源在其他品牌上。
总体来看,每年排名榜单中的企业仅有小幅变动,竞争格局稳定。波司登作为国内羽绒服第一龙头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
当前我国服装行业也是典型的受到互联网和电商冲击的行业,根据市场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电商平台已经成为羽绒服消费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具体来看,2018 年,电商渠道销售份额已经达到 42%,其次专卖店渠道份额为 27%。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2018 年国内服装行业并购事件达到了二十多起,并购金额超过了 600 亿元。其中,并购金额最高的莫过于安踏体育联同私募基金方源资本发起对芬兰体育巨头 AmerSports 金额高达 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370 多亿元)的要约收购。可以看出,我国服装行业目前正处于混合并购兴起阶段,跨界多元化战略成为服装企业保持增长的一个常规手段。同时,行业海外并购,构建多品牌综合性集团是服装企业做强做大的主要路径。
第四章
产业分析
一、羽绒行业分析
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羽绒服有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一件用尼丝纺做表面面料,用羽绒做填充物上衣,总重量 500~1000 克之间,是其他御寒服重量的 1/6 至 1/2。因羽绒柔软,用作衣服絮料,穿着舒适。羽绒不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面料多采用高密度的涂层织物,能保持衣内有较多的空气,保暖性能好。
绒服市场的发展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但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80年代初期,国内羽绒服的年销售量只有几十万件,而已经达到了 6000万件。随着羽绒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羽绒制品的普及,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各大品牌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力求塑造先锋品牌。据统计,在全国重点大城市羽绒服销售总量中,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随着有实力的品牌成功的市场运作,一批仅靠廉价争夺市场份额的小品牌将陆续推出市场,知名品牌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国际贸易,却反而助推了外贸小额电子商务市场的喷发。传统外贸是“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但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传统海外进口批发商出于资金风险的考虑,倾向于将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的便捷优势使网上小额批发或零售的井喷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普通消费者财富缩水,但其需求还在。这些数量众多、散布于全球各个角落的草根买家,是名副其实的“长尾”,为中国外贸 B2C 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外贸羽绒服大多采用的是外贸 B2C 的模式,B 是国内的生产商,C 指海外的消费者。外贸 B2C 模式,实际上就是打通了从中国制造工厂直到海外消费者这整条产业链的电子商务模式。
更具体地讲,跨国贸易一般包括 6 个环节:1.中国工厂;2.中国出口商;3.外国进口商;4.外国批发商;5.外国零售商;6.外国消费者。阿里巴巴作为传统的外贸电子商务 B2B 网站,只完成了从 2 到 3 的一个环节;而外贸 B2C 网站则实现了从 1 到 5 甚至 6 的所有环节。
目前外贸 B2C 网站上最畅销的 3C 产品和外贸羽绒服和婚纱产品,虽然外贸 b2c 的商业模式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其崛起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甚至还迫使阿里巴巴也推出类似的一些经营模式,可以看出这一块市场由多么的大。
另外,国外知名品牌也纷纷推出羽绒服产品,加入中国羽绒服市场竞争。外国品牌羽绒服的市场进入,将推进中国羽绒服品牌向国外拓展市场的进度。很多自主知名品牌已经迈开了向国外开发市场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羽绒服企业开始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准备。一些生产知名品牌羽绒服的企业正在或已经向家纺、女装、时装等产品延伸,以降低市场风险。
在羽绒服产品向时装化、休闲化、运动化和个性化转变的进程中,也推动着相关面辅料产品的更新和换代。面料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对羽
绒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家面料企业举办产品发布会,推出了新颖的羽绒服专用面料产品。有的是采用新的纺织技术产品,有的是根据环保、健康理念具有新功能的产品。羽绒服企业应该密切注视米纳了行业的信息,根据自己企业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了解新面料,采用新面料,创造出更多有亮点、有创意、有文化品位、符合消费者需求、对市场有强烈吸引力的羽绒服。
生活条件越好,人们对美的追求就越高。近年来天气越来越暖,各种活动场所的环境也越来越舒适,御寒已不再是人们穿羽绒服的惟一目的。从生产技术上,羽绒服已经可以做到既轻薄又保暖。所以,在人们越来越讲究美体、线条的今天,羽绒服独特的质感又是其它服装所无法相比的。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民体育运动将成为社会生活一大热点。体育运动升温,必将带来运动服装消费的高潮。在羽绒服诸多功能中,运动功能将更加突出,特别是适合跑步、滑雪、滑冰、冰球等所有冬季运动项目的羽绒服将备受青睐。
注重表现个性,是新时代消费者在着装方面的一大特点,羽绒服也不例外。如情侣装、母子装羽绒服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羽绒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羽绒服成为服装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羽绒服面料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升级,中国羽绒服行业也从初级阶段发展成为现在美观、大方时尚的款式为主,防寒保暖性能也直线提升。
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可谓御寒神器,深受国人喜爱。然而近几年,气温的变暖,我国羽绒服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8 年全国羽绒服产量为 1.96 亿件,同比下降 5.4%。
目前中国羽绒服市场整体向好,呈复苏上升态势。据调查数据统计,2018 年我国羽绒服市场规模约为 1068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0%以上。随着消费升级,预计 2020 年中国羽绒服的市场规模将达 1382亿元。
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羽绒服行业 CR10 保持在 40%-50%之间波动。2018 年羽绒服行业 CR10 为 43.62%,较 2017 年增长 0.4 个百分点。从近两年的市场情况看,羽绒服市场竞争格局的新变量还包括了:全品类服装品牌商的强势介入以及海外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加速扩张。前者对应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优衣库、GXG、杰克琼斯、ONLY、太平鸟等服装品牌,而后者的竞争对手则主要为 Moncler、CanadaGoose。
在我国羽绒服行业库存积压过多,加工存在低水平数量型增长的情况下,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企业难以在羽绒服制造市场立足,羽绒服制造企业将向品牌化方向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
2014-2018 年我国羽绒服女装和男装消费占比下降,童装及运动装消费占比上升。由于户外运动的兴起,加之我国大力发展冰雪产业,登山、滑雪、滑冰等寒冷天气运动逐渐盛行,加之冬奥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在我国的举办,寒冷天气户外运动在居民运动中流行趋势愈发显著,羽绒服为寒冷天气户外运动的必需品,消费比重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儿童消费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比重逐渐增加,加上各大羽绒服企业专门为儿童推出多款时尚耐寒的羽绒服产品,随着儿童消费规模的不断提升,羽绒服童装乃至童装行业市场规模逐渐增大,所占比重也逐渐上升。
2018 年,女式羽绒服消费仍然占据主流,在全部羽绒服市场中占比将近一半,达到 48.84%;男装位居第二,在全部羽绒服市场中占比为27.99%;童装羽绒服和运动式羽绒服分别占比 10.22%和 12.94%。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羽绒服正从生活必需品的角色向时尚单品方向转变,而购买需求从功能性需
求向时尚性需求转变,使我国羽绒服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国产羽绒服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以 1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品单价提升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预计 2024 年我国羽绒服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1950 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第五章
投资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羽绒,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7280.00 万元。
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25039.18平方米(折合约 37.54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25039.1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37.54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
积 42566.61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9903.71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42566.61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3195.17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63 台(套),设备购置费 3283.38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8846.89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7280.00 万元。
第六章
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振兴发展基础夯实,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工业增加值、税收占比分别提升 26 个、23.5 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增至 70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8.6%,提高 1.1 个百分点。通过几年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以煤炭综采设备为主的煤矿及矿用设备制造,以风机整机组装及叶片、塔筒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以压力容器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当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具有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功能。几年来,高新区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形成了新材料、交通、环保设备、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框架。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二、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
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3.17%,建筑容积率 1.7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1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7.56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039.18
37.54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8321.17
建筑面积
平方米
42566.61
3195.17 万元
容积率
1.70
建筑系数
73.17%
主体工程
平方米
29903.71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174.28
绿化率
5.11%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7.56
四、节约用地措施
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undefined
五、总图布置方案
1、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场区道路布置满足安装、检修、运输和消防的要求,使货物运输顺畅,合理分散物流和人流,尽量避免或减少交叉,使主要人流、物流路线短捷、运输安全。道路在项目建设场区内呈环状布置,拟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运输车辆行驶的功能要求。应与场外道路衔接顺畅,便于企业运输车辆直接进入国道、高速公路等国家级道路网络,场区道路应与总平面布置、管线、绿化等协调一致。
2、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
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
3、项目建设地内规划的排水方案采用分流制,并已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完全能够保证全场生产、生活废水和雨水及时排出。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车间照明分为普通照明、值班照明、事故照明和局部照明;普通照明是整个照明系统应用最多的系统,根据不同厂房对照度的要求,对灯具按照“合理、美观、有效、节能”的原则进行布置。高大空间的主体工程顶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车间沿生产线吊架上设置双管荧光灯,检测室采用荧光灯,车间局部采用节能灯,金属卤化物灯灯具为块板式节能灯具,并带电容补偿,荧光灯采用高效反射灯具。项目承办单位内设配电室,电源进户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引入配电室;场内供电电压等级 380V/220V、TN-C-S 系统供电,选择节能型 SF11 型变压器;场内配电室操作环境,按国标《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要求设计。
4、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
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投资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该项目由于需要考虑项目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运输需求量较大,初步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场外运输全部采用汽车运输、外部运力为主。
厂房内部散发较大热量的生产设备区域,采用局部封闭进行机械送、排风;当排出废气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必须设置空气净化设备。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录像并存储图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料,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
六、选 址综合评价
第七章
工程设计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
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Ⅱ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undefined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42566.61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42566.61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3195.1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12%。
第八章
工艺分析
一、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原料采购后应按质量(等级)要求贮存在原料仓库内,同时,对辅助材料购置的要求均为事先检验以保证辅助材料的质量和生产需要,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入公司仓库,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确保生产质量。按目前市场的需求情况,原料存储时间约为 20-30 天,存放在原料仓库内;投资项目将建设原料仓库和辅助材料仓库,以满足投资项目生产的需要。
在项目产品制造过程中,根据客户需要直接或间接将产品的生产、检验要求转化为公司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产品制造质量的稳定。项目承办单位“倡导预防、健康安全、遵纪守法、持续和谐”的质量方针,实现持续改进。项目承办单位从项目产品的研发阶段就特别关注质量控制,引入了 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QC 质量检验、SPC 统计过程方法、GRR 检验测量的再现性、TQM 全面质量管理等控制方法。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三、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工艺装备以专用设备为主,必须达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性能价格比合理,使项目承办单位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项目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相关行业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63 台(套),设备购置费 3283.38 万元。
第九章
环境保护、清洁生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推进结构节能。把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煤改气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广绿色照明。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应适时洒水、清扫,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四至五次,可使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减小到 30.00 米以内范围。
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时,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速度不大于 5.00 千米/小时,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15.00千米/小时计)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缩短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减轻车辆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 篇6
一、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及淀粉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㈠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全市战略主导产业
马铃薯作为定西市的特色优势产业, 其种植历史悠久, 发展潜力巨大, 比较效益突出, 在保障全市粮食有效供给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 到2008年提出打造“中国薯都”, 2012年“定西马铃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多年的培育开发, 产业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全市马铃薯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 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1]。特别是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马铃薯产业化水平, 促进打造“中国薯都”进程, 发挥定西市在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业中的战略主导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㈡淀粉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能力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 定西市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 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 多元启动, 群体发展”的原则, 优化投资环境, 通过合资、合作、联户等多种形式, 大力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截至2015年, 全市各类淀粉加工企业达440余家, 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8家, 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60万吨, 年实际产量达20多万吨。临洮兴达、腾胜、三江, 陇西清吉, 岷县金大地等企业生产能力均超过万吨, 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精粉皮等, 马铃薯加工产品正向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大中小型企业互为补充、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开发的加工格局。同时, 政府也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大量收购生产原料, 延长生产周期, 实现企业达产达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的。
二、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废弃物生产及利用现状
㈠淀粉加工产生废弃物总量大, 得不到有效处理
在全市马铃薯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 加工产生的废弃物总量 (主要是废渣和废液) 直线增加, 处理利用愈加困难。据统计, 马铃薯加工企业每生产1吨淀粉, 将产生4~6吨工艺废水, 2~3吨洗薯废水和6吨左右的湿薯渣[2]。按照每生产1吨淀粉产生8吨的废液和6吨的废渣来计算, 全市年生产20万吨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将产生160万吨的废液和120万吨的废薯渣。但大部分淀粉加工企业对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不够重视, 没有看到废弃物能够作为重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将废液只是经过简单的沉淀和过滤处理就将其排放, 废渣也是随意堆积, 倾倒浪费, 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㈡处理利用技术手段落后, 污染加剧
目前来看, 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生产的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生产报道较少, 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或研发阶段。定西市大部分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因废弃物处理成本高、工艺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 对废弃物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沉降过滤处理, 大部分以直接排放或堆积倾倒为主。也有少数企业对废液进行了灌溉还田试验研究, 但由于灌溉前处理不科学、不达标, 加之还田利用技术不规范, 导致利用效果不佳。另外, 也有少数企业将废渣销售到周边养殖企业作为饲料, 但由于薯渣含水率太高, 不便于运输和利用, 且易于有害菌的繁殖, 加上脱水干燥及饲料化成本高, 最终也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处理利用模式。总之, 在定西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仍显滞后, 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环境污染加剧。
三、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㈠马铃薯加工废弃物的特点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主要是废渣和废液两部分, 废渣成分主要为膳食纤维及少量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质[3], 通过脱水、发酵、干燥等程序处理, 可以作为有机肥或饲料的原辅料进行肥料或饲料生产。废薯渣含水率较高 (88%~95%) , 难于直接运输利用, 易于有害菌的繁殖, 腐烂后的薯渣有恶臭味, 如不及时处理, 将滋生蚊蝇,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废液中含大量的蛋白质、淀粉、纤维悬浮物和泥沙等, 废液经过沉淀、化学絮凝、厌氧发酵等处理, 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能够应用于农田生产利用, 也可作为液体有机肥生产的辅料。但不经处理的废液废渣直接排放或应用于农田生产中, 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㈡废弃物利用前景分析
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出现, 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废弃物的处理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定西市属农业市区, 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作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已成为繁荣全市城乡经济发展, 促进薯农致富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与此同时, 淀粉加工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处理和利用好这些废弃物,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变废为宝, 对促进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 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从废液还田利用来分析, 按照有关废液处理后灌溉还田量约5吨/亩来计算, 定西市马铃薯加工企业仅每年生产的160万吨废液就可还田浇灌32万亩作物。按照废渣作生产饲料或有机肥原辅料来分析, 年产120万吨废渣可折合提供16万~20万吨饲料或有机肥原辅料。加之现代废弃物固态综合发酵技术的不断更新及发展, 将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的进一步升级利用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前景。
四、建议及对策
㈠强化监管, 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意识
政府要加强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敦促加工企业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 严禁废水的直接排放, 引导企业对废渣废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以提高企业及群众对马铃薯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的认识。
㈡发展精深加工, 促进马铃薯加工业健康发展
改变马铃薯加工单一化、低端化的加工局面, 积极引导创办一批产品附加值高、耗水量小的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加工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降低水耗量, 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清洁生产, 对废水采取处理后循环利用, 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㈢积极争取项目和技术支持,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作为定西市环保重点整治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有关项目资金和专项技术的支持, 全面提高废弃物处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㈣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实现变废为宝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助推力度, 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 积极探索淀粉加工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新技术,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 精心组织实施推广, 切实实现变废为宝。
参考文献
[1]陈富, 张小静.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种业, 2013, (9) .
[2]郭曦, 蒋立茂, 曾祥平, 等.马铃薯加工废弃物薯渣和废液处理工艺及设备技术研究[J].四川农机, 2011, (3) .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新闻】推荐阅读:
马铃薯加工11-24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11-06
马铃薯精淀粉生产加工10-20
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10-08
马铃薯11-25
山区马铃薯07-22
马铃薯外敷05-13
马铃薯病害06-29
旱地马铃薯07-22
冬种马铃薯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