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2024-09-26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精选8篇)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篇1

**镇人民政府文件

*政报[2011]**号 签发人:

**镇人民政府

关于申请批复**镇总体规划(****-****)的请示

县政府:

**镇总体规划(****—****),已经********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并于****年**月**日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论证。在认真听取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一、规划期限:近期20**-20**年,为期**年;远期20**-20**,为期**年。

二、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水平:****年和****年总人口分别为**万和**万,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和**%。

2、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一城一园九点,三级结构。

三、镇驻地规划

1、城镇性质:**县次中心,以工贸物流为主导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镇。

2、人口规模:近期**万人;远期**万人。

3、用地规模:近期***公顷,人均***平方米;远期***公顷,人均****平方米。

4、规划总体结构:“三轴”、“三区”的主体框架内。目前,该《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年**月**日,经**镇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通过,现报县政府批复实施。

特此请示

****年**月**日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篇2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

(一) 关于土地利用总统规划体系的思考。

针对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新形式下发展规划的要求, 为完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体系, 明确各级规划的职能、内容和重点, 充分发挥各层级规划的作用, 我认为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基础的框架下, 对现有规划体系及其内涵和调整内容、对象进行适当整合, 突出重点。

1、省级土地利用总统规划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概念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宏观规划, 因此, 从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功能上看, 应当在完成空间规划功能的同时, 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国土规划内容和功能的概念性规划。从全省的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容量和配置方向、方式入手, 强化不同经济区域和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横向关联关系研究, 深化区域内空间概念基础上的战略性关联作用研究。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 在各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落实功能。其基本内容应当是落实上级规划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核心内容是土地用途分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区等。

3、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实施性的微观控制性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 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总体规划规划编制

缺位, 客观上已经造成了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村镇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脱节和不协调。因此,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 应当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为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功能和作用的规划设计层面的规划。

(二)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空间问题的思考。

1、当前规划对发展空间与上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有很大的现实差距。

基层总是反映现行规划不合理, 表面问题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少,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多, 基本农田保护率过大。因此, 必须对目前的规划进行及时修正。在规划修改时, 应当对节余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进行妥善安置处理;对增加的耕地保有量要通过核减规划中的补充耕地控制指标达到平衡;对增加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时储存调减, 这是保证我们现行规划建设发展空间不减少的关键所在。

2、从务实的角度来讲, 新一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的其实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找出发展的空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 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 将规划修编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同时又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任务。

(三)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问题的思考。

我们认为规划的弹性应当是在现行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 (即刚性) 下的适度扩展的政策空间。其实质是将规划建设指标在允许的控制空间内进行摆动和置换, 在土地利

用规划管理上认可规划指标 (规划建设发展空间) , 在整个规划发展控制区内流转不属于规划修改的范畴, 只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变更并报上级土地利用规划部门备案即可。这样, 在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政策的框架下, 既解决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这条“红线”不能碰的制约, 同时又满足了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变化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四)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应当建立起一直到乡镇的数字化规划管理信息图件集成系统。但是建立系统有五个原则要切实把握:

(1) 必须建立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平台;

(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各级规划要在同一个平台上联网运行;

(3) 可以与土地管理其他业务工作数据成果顺利接口;

(4) 必须能够按需要的时段要求, 及时动态反映规划实施情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土地;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5-1

1 上一轮柳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执行情况

1.1 上轮规划主要指标

柳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是1998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的。规划中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是63773.18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是55286.7公顷,耕地减少量是775公顷,建设占用指标是117公顷,补充耕地量是1135公顷。

1.2 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从上一轮规划实施到2006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为63788.83公顷,略高于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仍为55286.7公顷,保证了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1997~2006年全县耕地减少量为576.67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279.49公顷;共补充耕地1133.94公顷。另外,柳河县建设占用耕地量已远远突破了规划时确定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1.3 规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数据上来看,全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均在规划范围内,耕地减少量也没有突破规划,补充耕地量也基本达到规划确定的数量。但是,建设占用一项却远远高于规划确定的数量。建设占用的279.49公顷耕地中,仅营白公路、通梅一级公路、柳新线水泥路占地就总计205.15公顷,其他建设占地为74.34公顷。

在上一轮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测不足,前瞻性不够,使原规划形成一些先天不足;各部门配合与沟通较少、基础资料不详、调查研究不够,基础工作不扎实。

2 新一轮柳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情况

2.1 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情况

按照上级要求,柳河县专门成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为规划修编及前期工作拨付了专项经费,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四查清四对照”工作,对上一轮规划实施到现在的各类用地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进行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对各行业、各部门在新一轮规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及各类用地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完成了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调研和数据的汇总工作。

2.2 规划修编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上级要求科学分配全县各项用地指标。本轮规划修编的基期是2005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到2020年。根据柳河县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在地域空间上,强化各级中心镇的极点作用,提高次级交通线路等级,扩大干线交通与县域的接触面,形成“点——轴——面”联动发展的空间结构。

柳河县现有一个百强镇——柳河镇和一个经济强镇——三源浦镇,这两个乡(镇)地理位置也比较重要,工业集中区位于柳河镇境内,空港服务区位于三源浦境内和一级路沿线,所以指标分配重点也主要是这两个乡(镇)。

基本农田调整情况。一是基本农田现状。截止到2005年,柳河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5286.7公顷,新一轮规划上级给全县的基本农田指标为55452.05公顷,另外,在此基础上市局要求柳河县再增加600公顷基本农田作为今后补划基本农田用。二是基本农田局部调整。全县可调整不超过20%的基本农田,主要思路是:柳河镇伊通河北作为建设预留地,将此处基本农田调出,通梅一级路沿线经济走廊500米内的基本农田原则上调出,做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下达的保护指标,且质量等别有所提高、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

3 柳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方法

3.1 全国规划大纲通过后,对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进行了多次调研和征求意见

2008年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县政府又结合二次调查,要求国土资源局对各部门及各乡(镇)在新一轮规划开展前进行了一次详细调研,内容包括规划期内各部门用地打算、各乡(镇)近期和远期用地打算。

2009年末,规划大纲初稿形成后,又将规划大纲中分配给乡(镇)的各项指标下发到各乡(镇),国土所向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按指标进行了落位,同时结合二调基本农田上图工作,确定了各乡(镇)基本农田的分布和落位。

2010年,由主管县长带队,由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柳河镇人民政府、工业集中区负责同志参加,下到实地进行了调研,各部门对柳河镇中心城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意见。

3.2 规划大纲各项指标分配情况

依据新一轮规划市局给柳河县下达的各项用地指标。指标分配的依据是:各乡(镇)人口数量、规划期内特别是2005年以来各乡(镇)的用地量以及柳河县提出的“一带三区”所涉及的乡镇,特别是柳河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予了重点考虑,另外对三源浦作为空港服务区和经济强镇也给予了重点考虑。

北镇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 篇4

一、课题背景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北镇市为县级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在辽宁省的17个县级中排在后位。近几年,在北镇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伴随着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实施,北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发展机遇,因此,为加快北镇市的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化进程,增强经济综合实力,需要对北镇的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重点作出新的整理,在长远发展问题上提出较强的预见性。经建设部同意,编制了本次城市总体规划。

二、研究内容

(一)规划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2、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通过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最终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4)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5)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6)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9)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10)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二)本次规划的特点

1、扩大规划区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往的总体规划的重点都放在市中心区,这种重“点”不重“面”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量迅猛增长的形式。本轮总体规划中扩大规划区范围,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2、提倡跨越式发展,推进城市建设。本轮总体规划中,由于规划区范围的扩大,为北镇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空间资源、安排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力争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3、针对北镇的经济、社会和产业现状,提出“蓝海战略”,找到适合北镇发展的新的领域,躲开激烈的产业竞争。即便找不到蓝海,也有可能找到比目前的“红海竞争”较少的某种颜色的“海”,促使企业的不断创新。

4、近期建设目标,强调规划的实施操作。本次总体规划以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契机而展开,使近期的建设行动安排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别强调为政府近期推进的重大行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5、重视规划实施机制的研究,推进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化。城市总体规划本身的性质就应该是城市政策的总体纲要,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政策陈述,是政府的行政依据。只有通过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政策支持才能最终落实,规划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

(三)规划资料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调查

这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描述城市中各类活动与状态的实际状况。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

2、问卷调查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不同的规划问题以问卷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这类调查可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针对于单位,可以包括对单位的生产情况、运输情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的评价,也可包括居民对其行为的评价等。

三、课题进度与主要阶段

(一)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2008年10月上旬-10月中旬 开展基础资料和图件工作2、2008年10月20日 北镇市总体规划编制会议3、2008年10月21-25日 现场考察与访谈

第二阶段:

4、2008年10月26-11月16日 课题组资料整理、分报告编写5、2008年11月17-20日 初步方案沟通

第三阶段:

6、2008年11月21日-30日 研究报告修改、细化7、2008年12月1日 规划纲要汇报评审

第四阶段:

8、2008年12月2日-12月17日 总体规划细化、报告编写9、2008年12月18日 总体规划沟通10、2008年12月19-12月31日 研究报告修改11、2009年1月3-6日 总体规划评审12、2009年1月7日-12日 研究报告修改、排版与包装13、2009年1月12-15日 研究报告装订、A0彩色展示图装裱14、2009年1月20日正式提交研究报告、汇报用材料、幻灯制作、电子文件刻盘。

(二)工作方式

项目组将分阶段在北镇与沈阳两地进行工作。其中,第一阶段(现状调研)主要在北镇进行工作;其余三个阶段主要在沈阳进行工作。

(三)项目保障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北镇市规划局需协助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协助安排与政府主要职能部门之间的座谈并回收相关资料

·安排与政府主要部门及领导的相关汇报,组织专家评审会

·根据合同要求,及时支付规划经费

四、基础资料收集

为了圆满完成本次研究,请提供以下相关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1.北镇政府工作会议文件

2.北镇市政府工作报告(2004、2005、2006、2007年)

3.北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北镇市交通 “十一五”规划纲要及高速公路、国道发展规划

5.北镇市电信 “十一五”规划纲要

6.北镇市“十一五”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7.北镇市重大项目计划

8.北镇市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9.北镇市上轮城市总体规划

10.北镇市重点镇及开发区规划

11.北镇市环保与生态规划

12.北镇市旅游发展规划

13.北镇市水资源发展规划

14.北镇市统计年鉴(2000—2007年)

15.北镇市民营企业发展资料

16.北镇市土地利用规划

17.北镇市相关大型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18.北镇市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报告

19.北镇市电子地图、卫星遥感地图

五、项目设计人员情况

项目组成员: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篇5

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豫政 〔2009〕1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三日

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推进节约

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本手段,也是各类建设利用土地的重

要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

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加快推进我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提

出如下意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现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在加强土地管理,贯彻落实

国家宏观调控的方针和产业政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

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协调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规划

已执行十几年,在规模、结构和布局上都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

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由经济大

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全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地利

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种深层次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因此,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是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与矛盾,引导城市发展和生产力合理

布局,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两保一高”(严格保护土地资

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

体、需要与供给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5.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总体要求。各级规划编制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力求体现国家和省对土地规划的宏观要求,力求体现省委、省政府对河南发展的战略构想,总结近年来我省土地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经验,突出当地特色。

(四)规划期限。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目标年。(五)规划基数。规划修编基数原则上使用2005年变更调查数据。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与内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1.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价现行规划实施的成效与不足,确定规划修编的重点和方向,形成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2.分析规划背景与形势。分析自然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策环境等规划背景,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3.预测分析土地供需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研究土地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预测规划期内各类、各业用地需求。

4.编制规划供选方案。以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为依据,明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开展用地结构调整多方案设计与评价,确定优化方案。

5.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根据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要求,安排土地保护、利用、整治、开发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区域。

6.明确空间管制内容和管制规则。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建设边界,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明确保护责任和管制规则。

7.拟定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从行政、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义务,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2.市域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框架性安排。

3.市域土地利用分区及其差异化政策。

4.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5.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6.围绕规划目标实现的重点工程安排。

7.规划实施责任的落实。

(三)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2.城乡各业、各类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布局的统筹安排。

3.城镇用地增长边界的划定。

4.县域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5.土地整理复垦计划的安排。

6.规划实施保障方案。

(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县级规划中各类用地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2.基于地块的土地规划用途的确定,重点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3.规划实施保障方案。

四、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

(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必须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结合起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要科学分解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规划修编要与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同步进行,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指标,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备案工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3个月内完成。

(二)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各类用地空间布局是本次规划修编的难点和关键。农用地方面,要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科学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在为城镇化、工业化合理预留一定空间的同时,引导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便于保护和建设。城镇建设用地方面,要合理调控城镇用地规模和时序,重点保障民生项目、环保工程等用地需求,引导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调整。

(三)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人口集聚趋势相适应,兼顾地区资源禀赋条件,避免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建设。要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要制定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的措施和目标,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的用地标准,统筹考虑农村宅基地的迁并。

(四)优先安排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要把产业集聚区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重点予以优先安排。产业集聚区规模的确定要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与当地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相适应。规划修编要明确产业集聚区的建成区范围,保障发展区用地,严格界定控制区。通过规划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以集中促集约。集聚区用地必须符合人均城镇用地控制标准,工业项目要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入驻标准厂房的规定,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五)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市、县(市)中心城区规模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城镇工矿用地指标,转变城市发展理念,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建设紧凑型城市和复合型城市,形成产业集聚、人群宜居、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限制城市“摊大饼”式的蔓延无序扩张,对于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模的,在用地上不予保障。要结合城镇体

系规划,统筹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不得将分解下达的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向大、中城市过度倾斜。

(六)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要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由省级统一配置,省级以下的重点建设项目要结合上级规划下达的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在本级规划内合理安排。在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要统筹安排各级重点建设项目所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并结合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工作,对适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要采取先进节地技术,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措施,降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标准。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

(七)逐步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指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编制,合理调整农村建设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划定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范围、方向和布局,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迁并和村庄整治,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总规模。

五、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程序

(一)组织开展专题分析。在核定规划基数的基础上,要围绕落实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若干问题的政策研究,为本级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县级规划应在完成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供需预测、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的专题分析。乡级规划不再进行专题分析。

(二)科学编制规划。结合专题分析成果,经有关部门充分论证后,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主要控制指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编制中心城区规模控制图。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三)严格审查、报批和备案。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成果审查报批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级有权审批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其中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须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后上报)。审查通过后,再按程序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成果。乡镇可直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成果并按程序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以下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文本及说明、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成果包括以下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专题分析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论证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公众听证材料及相关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成果批准后,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

(四)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规划修编程序规定,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逐步推进。在规划主要指标控制和用地布局时,做到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

六、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成立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加强对规划修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做好衔接协调。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安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计划之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

(三)改进工作方式。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系统地安排规划修编各项工作,尤其要重视发挥专家的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科学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要搞好业务培训,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结合规划机构资质审查认定工作,加强对规划专业队伍的管理。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由取得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规划编制机构承担。没有资质的规划编制机构不得承担各项规划修编工作任务。

(五)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保障规划修编工作所需经费。市、县级规划修编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乡级规划修编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安排解决。

(六)确保时间进度。市级规划要在2009年3月底前争取完成,县级、乡级规划要在2009年6月底前争取完成。经济发展较快的重点地区要加快进度,抓紧组织规划编制,争取提前完成编制报批工作。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篇6

日期:2010-1-8

关于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兵国土资传发[2009]97号

各师国土资源局,兵直国土资源局222团分局: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的要求,为了确保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经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同意,现就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划修编大纲编制与审查

师(市)、团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含大纲说明)。师(市)规划大纲经所在师审查同意后报兵团国土资源局审查;团场规划大纲经所在团场审查同意后报师国土资源局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报兵团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研究成果

师(市)、团场规划修编前,应对现行规划自批准以来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规划实施成效,总结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规划修编的重点与方向,完成评价报告。

师(市)规划的专题研究主要是:1.统筹和协调区域土地利

用研究;2.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3.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4.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5.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研究;6.规划管理创新和规划实施保障研究;7.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研究。

团场规划的专题研究主要是: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含规划基数的转换);2.土地需求预测与供给潜力分析;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研究;4.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以及节约集约用地研究(含基本农田调整分析)。

三、规划修编图件

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和制图规范符号库(该图式符号库适用于ArcGIS软件平台下的图件制作)的要求,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按照市级标准完成,完成的必备图件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编制其他相关图件(包括农业产业用地布局图、工业用地空间整合规划图、区位分析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分析图、土地生态保护评价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等)。

团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按照县级标准完成。完成的必备图件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

用地布局图。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编制其他相关图件(包括农业产业用地布局图、工业用地空间整合规划图、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图等)。

四、规划修编成果

规划编制单位按照经批准的规划大纲编写师(市)、团场规划,形成五项成果:1.规划文本;2.规划说明;3.规划图件;4.规划前期专题研究报告汇编;5.资料汇编(包括工作报告、规划大纲、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

兵团国土资源局

南京经验:规划修编指导城市建设 篇7

城市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 城建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 规划引领的作用愈发凸显。”邹建平称:近年来, 南京市每年投入规划的资金超过1亿元, 以总体规划修编为主线, 先后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老城保护更新规划、新市区新城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有效地指导了建设, 提高了城市建设水平。

南京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有针对性地运用“加减法”, 老城做“减法”, 新城做“加法”, 2001年, 南京市提出了整治老城环境, 实施新区开发的城市发展战略, 河西新城, 仙林、东山、江北新市区建设全面展开, 城区面积由243平方公里拓展到400平方公里。2005年, 南京市又提出“跨江发展”战略, 在整体提升江南老城建设水平的同时, 江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城市发展框架初步拉开。

同时, 南京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据了解, 按照《2002—2005年南京老城环境整治总体方案》, 南京市连续开展了“7721” (全面清理70条主干道, 重点整治7条景观路, 精心打造2片风貌区, 集中亮化100幢高层建筑) 、“2231” (整治秦淮河、金川河两河水环境, 整治出新100条街巷和亮化100幢楼宇) 、“22345” (整治秦淮河、金川河两河水环境, 建设明城墙风光带、整治铁路沿线两条景观带) 等老城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总长12.5公里的外秦淮河一期整治工作, 完成了约20公里的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整治工作;按照“出门500米, 步行5分钟”就能抵达一块绿地的要求, 近年来南京市每年建成老城绿地20块以上, 老城累计新增绿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截止2007年底, 全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7.12平方米, 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 居民出行质量明显提高。”邹建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南京市相继建成了长江二桥、三桥, 开工建设了纬七路过江隧道、长江四桥, 一批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重点干道、停车设施陆续建成, 其中, 由四个大型立交、四个地下隧道组成的、全场23.3公里的城市快速内环胜利通车, 极大地提高了主城交通能力;2005年, 全长21.72公里的地铁一号线竣工运营, 使南京成为了中国内地第六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为进一步增强路网通达性、改善主城交通环境, 从2005年开始, 南京市开展了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三年共完成约600条背街小巷整治出新。“目前, 南京还在建设二号线、二号线东延、一号线南延三条地铁线路, 总长约62公里。”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公用保障服务能力, 近几年, 南京市继续集中力量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截止2007年底, 南京市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为尽快解决居民交通出行难题, 2007年南京市开始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把公交场站、公交专用车道建设以及公交车辆的更新、公交线路的优化作为建设主要内容, 居民公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截止2007年, 南京市公交运营线路网总长度3058公里, 标准运营车辆标台数达6926标台 (含地铁) ,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4.84标台。

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05年至2007年, 南京市集中力量完成了“7344” (全面整治主城内7条河道水系, 实施3大湖泊治理, 建设4座厂站设施, 新建和改造400公里排水管道) 环境整治工程, 2008年开始, 南京又拟订并开始实施了“2234”三年城乡水环境整治工程, 计划到2010年完成200家污染企业关停和搬迁、2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建设、30个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 并使全市主要水体水质达到4类水要求。与此同时, 南京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了16大郊野公园建设, 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连的小区出新、房屋整治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截止2007年底, 南京市已创建8个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 郊县城镇化率达64.2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49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达27.87平方米, 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100%, 燃气普及率达91.68%。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率达到83.58%, 居全国同类城市第四位,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9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9平方米, 分列全国同类城市一、三位。

352亿投资城市建设

2008年, 南京市投资352亿元, 全面实施1086工程, 即以“十大工程”为核心, 全面实施“八方面城市建设”, 重点强化规划、环保、交通、市容、养护等“六项城市管理”, 为全面实现城市经济形态、服务功能、绿色人居、生态环境、城市建设高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当记者提及此事, 邹建平说:“2008年我市确定了十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带动性的重点工程, 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据悉, 十大工程包括跨江快速路网建设、内外快速路建设、地铁建设、铁路枢纽中心建设、“2234”城乡水环境整治、“绿色南京”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大校场机场迁建。

2008年南京市还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 大力推进“滨江南京”、“绿色南京”、“文化南京”、“和谐南京”建设。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1、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继续实施“一城三区”发展战略, 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 进一步加大主城 (老城) 与河西、仙林、东山、江北连接通道建设, 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2、加快推进“跨江发展”, 提高江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以过江通道和沿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和江北地区城市化进程, 在跨江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 缩小南北差距, 提升城市功能。

3、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城乡三年水环境综合治理“223”计划, 继续实施“绿色南京”战略, 进一步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

4、稳步开展老城环境整治,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实施“五个一”工程, 进一步彰显南京高品位的文化魅力和现代时尚。

5、着力实施交通体系建设, 增强设施承载能力:完善都市发展区“三环十六连十二射”高、快速道路系统, 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 方便市民出行。

6、按照“住有所居”要求, 重点解决全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 实施好危旧房重点片区改造工程。

7、大力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郊县城镇建设。

总体规划修编申请 篇8

关键词:农田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60-1

1 上一轮基本农田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耕地保护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上一轮规划在确定保护区时没有准确预测以后经济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未来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和城镇用地发展方向考虑不够;部分耕地空间布局零星,没有成片规划保护;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位于洪水淹没线以内;少数国有军林地和事用地也被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有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面积小、质量低、分布零散,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机械化规模农业的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地域上没有土地利用分区标志,缺乏空间布局约束,导致有些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难以对耕地形成有效保护。

1.2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执行不严

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了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一些乡镇在执行政策中没有很好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随意扩大生态退耕范围和绿色通道建设的宽度,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发展养殖业。生态退耕直接挤占了大量耕地和基本农田;农业结构调整也缺乏整体规划,土地利用存在盲目性,既破坏了土地利用结构,又浪费了基本农田资源。

1.3 基本农田总体质量不高

多数基本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不配套,基本农田抗灾能力低,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比例偏小;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建设的用地需求量旺盛,擅自将城镇周围优质高产的耕地规划为建设用地区,新补划的基本农田大部分位置偏远、质量不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减弱;普遍存在耕地重用轻养、补充耕地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等问题。

1.4 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变化状况的手段不足

每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严重脱节、土地利用图件更新缓慢、基本农田成果资料陈旧落后、基本农田变化状况缺乏动态监测。

2 新一轮基本农田规划修编的对策

2.1 科学合理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

新一轮规划要确保实用、管用,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留足建设用地规模,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目标和规模。基本农田保护区一定要将高产、稳产的耕地集中连片划入,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新一轮规划要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2.2 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保护制度

对基本农田的地力進行分等定级,依据不同等级的基本农田实施不同的地力保护措施。

2.3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要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把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的头上。

2.4 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改变基本农田,并禁止闲置和荒芜基本农田。对于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其选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而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同时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以确保基本农田总量的平衡。

2.5 建立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

以构建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确保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变化情况;要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逐步实现数据库联网互通,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要建立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制度,充分利用“一张图”工程成果,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变化信息,加强基本农田监管,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

上一篇:覆盖规划与容量规划下一篇:寒假里的见闻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