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24-06-19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共6篇)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篇1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

(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发布

根据2008年7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修正并重新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临港新城的管理,促进临港新城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

上海临港新城(以下简称临港新城)由中心区(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等组成。中心区(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北至大治河,西至A30高速公路─南汇区界,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北至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西至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至奉贤南汇区界,南至杭州湾。

第三条(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临港新城应当建成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海滨城区。

鼓励临港新城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综合性试验区。

第四条(管委会及专项资金)

本市设立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如下职责:

(一)制订、修改、实施临港新城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

(二)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临港新城内投资和开发建设等项目的审批;

(三)负责临港新城内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的行政管理;

(四)负责临港新城内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

(五)协调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临港新城内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

(六)负责为临港新城内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七)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本市设立临港新城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临港新城内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管委会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条(公共事务的管理)

管委会负责临港新城有关行政事务的归口管理。

管委会应当会同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南汇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在临港新城内设立相应机构,集中办理相关行政事务,并履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责。

南汇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负责临港新城所辖区域的财政、税务、工商、公安、劳动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市容环卫、民政、司法行政、计划生育及农村和社区等公共事务协调和管理。

第六条(规划)

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临港新城与洋山深水港联动发展的要求。

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管委会、南汇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临港新城专项规划由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土地开发及房屋拆迁管理)

管委会应当根据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土地储备方案,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批。南汇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与管委会联合组建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并由其委托的单位组织前期开发和管理。前期开发工程的实施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南汇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拆迁的规定,负责拆迁管理工作。

第八条(建设工程管理)

临港新城内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竣工备案等日常工作,由管委会管理。除大型安装工程外,临港新城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由管委会监督检查。

第九条(行政许可的委托实施)

管委会接受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临港新城内实施下列行政许可事项:

(一)外资主管部门委托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审批;

(二)发展改革等部门委托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

(三)规划管理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四)除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建设项目占用未利用地外,土地管理部门委托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等建设项目供地的预审;

(五)建设管理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报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

(六)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委托的临时占用道路、挖掘道路、超限车辆通过桥梁、依附桥梁架设管线、桥梁安全保护区和占用人行道设置设施的审批;

(七)绿化管理部门委托的迁移、砍伐树木和临时使用公共绿地的审批;

(八)水务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市管河道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供排水的审批;

(九)民防管理部门委托的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审批;

(十)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的行政许可事项。

前款行政许可事项委托的具体内容,由管委会与有关部门在委托书中予以明确。管委会对依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应当报送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管委会实施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协调执法检查)

除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建设工程管理和行政许可事项外,管委会应当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在临港新城内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第十一条(企业的设立)

在临港新城内设立企业,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审批手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前置审批的事项,由本市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理,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前置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企业和项目认定)

临港新城内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由市科委、市信息委及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等委托管委会统一进行,实行“一门式” 受理。管委会按照坚持认定标准和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方便企业的原则开展认定工作,并将认定结果报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备案。

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对管委会的认定和发证工作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标准或者要求的认定结果,有权予以撤销。

第十三条(优惠待遇)

在临港新城内的企业和项目,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或者管委会认定,可以享受下列国家和本市有关的优惠政策:

(一)鼓励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鼓励软件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

(五)鼓励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其他相关政策。

第十四条(吸引人才和简化出国手续)

鼓励国内外专业人才到临港新城内从事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引进人才可以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办理户籍或者《上海市居住证》。

简化临港新城内有关人员因公出国、出境的审批手续,对因业务需要经常出国、出境的人员,可以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出国审批办法或者办理一定时期内多次往返香港、澳门的出境手续。

第十五条(提供相关的服务)

管委会应当通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机构提供人才、劳务、财务、会计、金融、保险、专利、法律、公证等各类中介服务。

管委会可以依法设立报关、报检等机构,为企业、机构提供对外贸易方面的服务。

第十六条(评比活动)

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单位要求临港新城内企业参加评比活动,应当事先征求管委会的意见。

第十七条(政务公开和投诉)

管委会应当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涉及审批事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予以公示。

申请人要求管委会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管委会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临港新城内企业认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或者其应当享受的优惠待遇未落实的,可以向管委会投诉。

第十八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实施。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篇2

一、新城开发建设与旅游发展

1.1新城建设中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开发

新城开发中重视对生态环境资源、产业资源、区位优势等旅游发展条件的开发与利用, 一方面实现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 促进城市经济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借助旅游产业的影响力, 塑造城市形象, 打造城市品牌, 创造引进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旅游产业有利于新城较快速的吸引人流、物流、人力流、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 实现城市价值。

1.2旅游发展对新城建设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具有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带动面宽等特点。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优化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催化新行业的产生, 在创汇、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90年, 美国旅行数据中心 (U.S.Travel Data Center) 就曾经做过估计测算, 认为每天每个美国社区平均吸引的游客数量为100名, 可以形成67个新的工作机会, 在零售和服务业等领域总共可以最终产生280万美元的销售额, 并为州和地方的销售税收增加18.9万美元。同时, 城市旅游业发展所要求的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1]。

二、临港新城开发建设中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1自然生态资源

临港新城生态资源条件良好, 不仅水资源富盈, 而且很有特色, 区位条件好。城中滴水湖占地5.6平方公里, 有杭州西湖之大, 计划建成后的滴水湖将超越西湖之美。新城呈现典型的“田园城市”的布局模式, 以滴水湖为核心, 城市的骨架道路和功能区同时以环状和放射状的形式向外扩展, 形成以滴水湖为核心的“水中涟漪”扩散的空间布局特点。临港新城海岸线大约有30公里左右, 是海上进入上海的主要门户, 是发展“三邮”旅游, 建设未来中国及世界私人游艇停泊港的重要区域[2]。

2.2产业资源

有效的利用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机遇, 开发工业旅游不仅能加强产业技术展示与区域交流, 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力知本。临港新城欲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不仅是开发工业旅游的良好资源, 也是衬托现代化滨海城市宏伟气魄的背景资源, 临港新城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会成为东南滨江沿海地区的人聚中心, 而且可以与浦江两岸风光, 世博园区建设成果, 共同打造上海旅游新形象。

三、旅游发展对新城开发建设的要求

3.1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体系

旅游业发展要求“进的来, 散的开, 出的去”, 国际间、区域间良好的交通条件决定着一个新城的可进人性程度和消费者旅游动机的实现, 并直接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规模.便利的市内交通, 对于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对外交通

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主要的对外客流方向应是中心城方向, 对外公路客运通道即通过B2、B3向西北方向。因此, 新城对外客运将形成3个主要通道和若干个次要通道。此外, 规划保留磁浮列车线穿过浦东国际机场向南延伸直达临港新城的可能性。市域快速轨道交通R3线是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客运交通联系, 连接环球影城、三林、周康、汇南、临港新城, 新城内为地下穿越, 设置2座车站, 1个车辆段[2]。

城市内部交通

上海临港新城内骨干公共交通网, 其主要的形制以有轨电车、或快速公交系统、或城市轻轨为主, 是联系新城内部各组团之间的主要客运交通纽带。此外, 公共汽车作为辅助公共交通系统, 服务覆盖整个新城[2]。

3.2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卫生舒适的住宿和餐饮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同时也能强化旅游满意度。而方便、刺激的购物、娱乐设施等则是对游览活动的补充, 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手段。由于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不同, 各种档次的旅游设施比例结构一定要合理, 任何一项超前或滞后, 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与旅游发展模式

国际上最早研究可持续旅游的著名学者巴特勒, 在1993年他出版的专著中对可持续旅游做过这样的定义:“可持续旅游是指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延续, 以这样的方式和规模发展, 即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旅游开发不改变或降低环境质量 (包括人文和自然的) 以及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和进程都能得以顺利地实现”[3]。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新城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绿树成荫, 干净整洁, 空气清新的城市环境, 会让游人心情舒畅, 提高旅游活动的舒适度, 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而空气污染严重, 废水横流, 绿地面积稀少的城市, 即使拥有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 也会因此而缩短其生命周期, 阻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城市旅游开发的管理, 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也是发展新城旅游产业的主要环节之一。

四、结语

上海临港新城旅游业作为新城初期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建的滴水湖城市核心景观及周边相关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 形成了集城市观光、休闲娱乐、餐饮、商业、会展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 一系列的博览、酒店等项目, 以及生态旅游项目和线路也在积极地建设和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旅游业产值不断增加, 成为了新城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支柱[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 城市在吸引稀缺资源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 单纯依靠传统资源的城市与地区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实质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流, 通过人流加速物流、人力流、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 实现城市价值, 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创造一个平台。城市必须“营销”自己, 通过竞争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而旅游便成为城市竞争胜出的重要标准, 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新城建设必须让“城市”本身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吸引物, 旅游功能的发展通过与其它城市功能协同形成最大的动力, 可以使新城赢得更好发展。新城建设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全方位提升, 打响城市品牌, 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丽.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山东师大学报.2001 (12) 第16卷第4期

[2]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03—2020) 年.2003 (12)

[3]吴卫东.可持续发展旅游与大众旅游生态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9)

上海临港新城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篇3

关键词:临港新城; 产业集群; 行业协会; 港口管理局

中图分类号:F293;X32文献标志码: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ingang New Citys

industrial clusters in Shanghai

SONG Bing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Maritime Univ.,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ang New City in Shanghai effectivel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Lingang New Citys industrial clusters in Shanghai 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corporate operation headquarters and setting up trade associations. There are three major tasks for the Lingang New City yet to be accomplished: firstly, to merge the New City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and Nanhui District Government into one entity; secondly, to involve Shanghai Port Administration Bureau in making loc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irdly to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mmercial land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Lingang New City; industrial cluster; trade association; port administration bureau

0 引 言

海运产业集群的发展依赖雄厚的海运资源或要素、健全的海运功能、高度密集的相关产业以及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又好又快地建设上海临港新城(以下简称临港新城),对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促进现代海运物流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上海海运产业总集群的子集群,临港新城的建设有其独特的一面,结合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临港新城需要在产业集聚模式、行政层次架构和政策导向方面予以完善和创新.

1 临港新城概况

临港新城从功能上划分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和综合区5大城市片区,同时,还规划泥城、书院、万祥和芦潮港4个城市社区.其产业发展目标为:建设以现代装备产业为主体的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产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服务业枢纽和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和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临港新城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毗邻洋山保税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支持,辐射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1.1 阶段性发展目标

首期启动:进一步推进主城区和物流园区首期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园区建设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效推动重点城镇的建设改造,为临港新城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近中期(2003—2010年):初步形成生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和布局合理的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港口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城,人口规模从现在的15万增加到40万.

远期(2010—2020年):基本实现规划目标,成为上海东南地区最具集聚力和发展活力的中等规模的滨海新城,人口规模达到60万.

1.2 规划的产业布局

临港新城以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发展目标,将297 km2的规划区作整体考虑,整合中心区(主城区)与产业区关系,实现功能协调与环境融合,并将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与产业区形成综合组团,加强中心区和产业区的辐射能力.[1]

2 产业集聚模式选择与行政机构调整

2.1 城市产业集聚模式分类

按城市产业结构和运作机制划分,新兴或发达地区吸引和维持产业集群发展的高锁定效应模式共有4种,即:马歇尔式产业区(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枢纽式(舵轮式)产业区(Hub-and-Spoke Industrial District)、卫星式产业平台(Satellite Platform)以及国家拉动式产业区(State-anchored District).[2](1)马歇尔式产业区.其特征为:地方小型企业在工商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经济规模较小,不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区内企业之间交易额巨大,并有长期合同和承诺.马歇尔式产业区的特征与生机源自当地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2)枢纽式(舵轮式)产业区.主要企业或设施发挥区域经济的轴心作用,其供应商和相关活动像舵轮把手那样围绕轮轴展开,其特征为:个别大型纵向一体化企业占主导地位;核心企业虽然经济规模巨大,但对本地区依赖性不强,而与区外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之间联系广泛.

(3)卫星式产业平台.其特征为:总部设在区外的大企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经济规模巨大;区内供需双方交易极少,主要投资决策由区外总部制定;主导企业与当地供应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协议和承诺,但与区外的交流十分频繁,资金、技术、专业人才和各类商业性服务大多通过企业总部从区外获得.

(4)国家拉动式产业区.其特征为:国家公共事业和其他非盈利性大型机构或设施(如军事基地、公立大学等)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周围集聚众多的供应商和客户,公用事业的经济规模较大;主要投资策略由政府机构制定;政府机构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有短期合作和承诺.

上述4种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表明,在特定条件下,中小型企业的创新、企业与地方协调体系的融合以及国有或跨国公司的进入与扩展都能强化所在地区的锁定效应,使其保持并扩大区位优势.

2.2 临港新城产业集聚模式

现代城市往往融合多种产业集聚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模式会逐渐向另一种模式转变.尽管4种模式各有吸引不同生产要素的优势,但对外部经济变化冲击的承受能力因地、因时而异.

目前,上海产业经济按空间结构可分为以宝山与金山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投资产业区,以金桥、虹桥、外高桥和张江为基地的卫星式产业平台,外国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云集,其余区域更接近于马歇尔式产业区.[3]以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区1期工程为开端,临港新城的建设具有以国有投资为主、外资参与和集聚为辅的鲜明特色.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前提下,临港新城首先被刻上“国家拉动式产业区”的印记.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制造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进驻,临港新城“卫星式产业平台”的第2特征也逐渐显现:这些外资企业的总部往往设在上海市区或海外,主要投资决策由区外总部制定;外资企业与当地供应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协议和承诺,但与区外的交流十分频繁,资金、技术、专业人才和各类商业性服务大多通过企业总部从区外获得;地方文化特征很难形成;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提供、税收减免以及项目招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强化临港新城的产业集聚和横向合作,积极引导“头脑在外,手脚在内”的卫星产业平台向企业决策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双落户的枢纽式产业区过渡,是临港新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适当建设一批符合企业运营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需求的现代化商务楼势在必行.

2.3 临港新城行政组织的现行结构及其完善

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为:制定、修改和实施临港新城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办理临港新城有关行政事务的归口管理事项;负责临港新城投资项目和土地使用的审批;负责临港新城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的行政管理;负责临港新城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协调上海海关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临港新城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等.管委会下设6个职能处(室),即:办公室、综合计划处、规划土地处、建设管理处、城镇协调处和经济贸易处.

根据2003年12月发布的《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4],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由上海市规划局会同管委会、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管委会与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委托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前期成片开发和管理,由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负责动迁管理.[5]可见,管委会与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在临港新城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并不平衡.临港新城投资项目和土地使用的审批由管委会负责,而攻坚难度较大的动迁管理任务由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承担.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有关行政部门之间工作配合不协调在所难免.管委会与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应当合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

2.4 港口管理局管辖范围与港口功能区域的拓展

由于各国港口的管理体制不同,港口管理局的管辖权力和管辖范围也有很大差别.多数情况下,港口辖区范围由国家立法或地方立法确定,反映各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港口的重视程度.在欧洲大陆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授权港口管理局在较大的辖区内行使土地使用权与规划权.如根据美国纽约和新泽西州有关法律的规定,纽约和新泽西港口管理局的管辖区域为以自由女神像为中心、半径为25 km的范围,港口管理局有权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规划和使用;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总面积约14 km2,而水域面积只有2 km2.

长期以来,我国对港口的认识仅停留在港口的运输功能上,因而,港口辖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货物装卸、堆存和运输,极少用于优化港口的其他功能.如上海港航政管辖区长达241.1 km,其中,包括长江口段106.5 km,黄浦江段66.6 km和杭州湾北岸从上海市南汇嘴至浙江省平湖金丝娘桥68 km,而实际港区陆地面积仅为6.6 km2.[6]由于市政需要,黄浦江两岸的港区多被市区道路分割,很难统一规划和使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无疑为上海港最终摆脱黄浦江两岸狭长作业区的束缚以及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极好的历史契机和严峻的制度挑战:一方面,上海港口行政区严重滞后于港口功能区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上海港口管理局应当在方圆逾90 km2的临港新城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但在现行的临港新城行政管理体制中,港口管理局参与产业发展决策和专业管理的功能并未得到明显体现.结合欧美主要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临港新城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港口管理局在规划编制、政策拟定和产业发展导向等方面的参政议政作用.

3 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除正确选择产业集聚模式和改进行政机构设置外,临港新城亟待认真考虑研究以下政策导向,以确保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3.1 产业用地战略储备和弹性经营

临港新城主产业区总面积为101.6 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57.1 km2.随着产业不断集聚,临港新城首先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应科学、缜密地制定用地规划,保留一定的土地资源供中远期发展之用.鉴于一些城市在招商引资开发初期存在着过低估计土地投入的短视行为,荷兰鹿特丹港在引导产业落户过程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鹿特丹港是个庞大的工业综合区,拥有适于出租的土地逾5 000 hm2.鹿特丹港务局掌管着2 000多份土地租赁合约,其2003年度土地租金收入达1.73亿欧元.鹿特丹港的土地租赁合同并非通过公开发盘的形式订立.鹿特丹港务局的土地租赁价格表(推荐价格表)每年随通货膨胀率变化作相应调整,每隔5年对租赁价格表作重大修改.

根据鹿特丹港务局的规定,对港口服务依存度不同的租赁客户(见表1)享受的租金率不同.非临港产业租户的土地租金率较高(以2004年为例,非临港产业和临港产业租户的年土地租金率分别为9.51欧元/m2和7.58欧元/m2),因为非临港产业租户不能为港口创造港口使用费等额外收入.而对于临港产业租户,租赁价格也按土地种类(即是否紧靠岸线以及道路交通是否便利等)确定.

通过定期出租和回收土地,能够确保临港土地资源或区位要素随市场变化实现价值.显然,政府部门实施“地主港”模式,制定向海运相关产业适当倾斜的土地租金标准,能够积极引导和推进海运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临港新城可积极探索实施土地使用权“出租”(“地主港”模式)和“买断”并举的路子,达到有效控制和调节土地资源利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3.2 港口产业的兼并集中以及战略合作

港口及其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对促进临港新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正确引导港口区位要素的有效配置,确保港口网络不同节点的无缝连接,上海市人民政府鼓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横向兼并或资产注入等方式,与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产业群建立资本纽带,以临港新城为中心构建物流产业网络.在建设资本运作方面,既可采用国有资产控股形式,也可采用中外合资形式.

与兼并收购相比,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更易寻找合适的新伙伴、新市场和新资源,从而巩固其竞争地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实物环境(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的共享以及组织文化氛围(市场信息系统、司法程序和文化认同感)的融合能大大降低企业综合运营费用,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显然,作为港口及其相关产业集群的地理中心,临港新城的市场信息平台和海洋文化高地的建设刻不容缓,其中,整体搬迁至临港新城的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亟待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在港口网络带中,主要港口在物流和经济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拥有对整个网络的支配优势.一方面,其他节点依托港口;另一方面,港口对其他节点的依赖度加大.对于上海市来说,鼓励港口网络各节点的分工合作极其重要.如何大力提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和临港物流园区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外高桥港区、沿黄浦江旧港区和江浙港口群的配套作用,是今后上海港口管理局以及有关单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3.3 加强商业信息沟通和行业协会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目标,就有必要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经费上不依赖政府、责权利相结合、既非行政机关又非企业单位的组织,即行业协会,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利益与要求,影响政府决策,另一方面将政府的决策精神和政策导向传达给企业.行业协会还应向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对外合作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信息搜寻成本主要包括寻找足够数量的交易伙伴以及了解其地址、产品设计、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成本,即制度经济学上的发现价格成本.

企业可通过自身组织力量搜寻或向专业公司购买等方式获得信息,见表2.

假设企业之间信息传递需要收费,则通过专业信息公司获取信息付出的费用相对较低,因为对于同样的信息,专业信息公司只产生1次搜寻成本.在信息搜寻方面,行业协会拥有与专业信息公司相同的成本优势,即只产生1次搜寻成本.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签订1个长期合约代替一系列合约,这样,信息传递更加便捷、经济.

临港新城开发初期,产业集聚度迅速提高,但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跨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尚未确立,严重滞后.因此,在吸引资本和企业进驻的同时,临港新城应同时吸引行业协会的派出机构落户,或建立本地区专门的行业协会,其主要功能为:(1)经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对技术引进和投资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组织贯彻实施行业生产;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2)创办刊物,发布信息,开展咨询,组织人才、技术和职业培训;(3)组织展销,开展行检、行评和宣传,促进质量监督工作;(4)规范行业行为,同行议价,维护公平竞争.

4 结 论

毗邻洋山深水港区的临港新城具有发展海运业及相关产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洋山保税港区的运营为临港新城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更好地建设临港新城既是上海建设四大国际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分析表明,正确选择产业集聚模式、科学调整行政结构、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及适当提高上海港口管理局在临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参与度,值得有关部门重点关注.

(注:2008年10月,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与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合并为上海市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 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05-11-01)[2008-08-10]. http://rsrc.shou.edu.cn/rczp/020.doc.

[2]MARKUSEN A.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J]. Economic Geography, 1996, 72(3): 293-313.

[3]宋炳良. 关于梯度推移中的区域“黏性”分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6): 9-13.

[4]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EB/OL].(2003-12-28)[2008-08-10].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1494/node12654/node12656/userobject26ai978.html.

[5]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的决定[EB/OL]. (2008-07-03)[2008-08-10].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2407/node18924/userobject26ai15365.html.

[6]屠德铭. 2000上海港口统计年鉴[K]. 上海: 上海港务局, 2000: 7.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篇4

临港新城多管齐下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

从临港新城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临港新城将以雷厉风行的措施、只争朝夕的态度,全面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确保快出形象、出好形象。益贸首府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今年9月中旬将完成地下基建工程,明年上半年完成封顶工程。同样,海岸城A地块、一方城、泰和江南二期、广昊英伦尚郡、金港福景园、建滔裕花园等中央商务区项目都在全力推进中。据了解,江阴临港新城中央商务区位于临港新城核心区域,总体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以商务、商业、办公和公共配套设施为主,二期以商住为主,整体凸显口岸服务、进出口贸易、商务展示、生活服务四大功能。临港新城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要快出形象、出好形象,做到雷厉风行抓拆迁,精益求精抓招商,只争朝夕抓进度,优化完善抓配套,千方百计抓人气,一丝不苟抓管理,铁面无私抓督查。临港新城将落实专人跟踪负责制度,按照时间节点督查推进,确保按时竣工投运。

临港新城新沟河大桥即将合拢

按原计划,临港新城港城大道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现场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新沟河大桥作为港城大道的重要工程,当前已进入桥面施工阶段,从现场看到,两大V型主桥墩浇灌工程已经完工,有望在近期实现全线合拢。除此以外,港城大道沿线景观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由此拉开了“港城大道”公共绿化工程的建设序幕。

主跨即将合拢 据介绍,临港新城港城大道“新沟河大桥”总长889.08米,宽43.5米,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三孔一联(60+105+60米)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拱形连续箱梁,主墩采用V型墩构造,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边墩为花瓶式实体桥墩,钻孔灌注桩群基础。引桥为4*30米和3*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上部结构为等截面单向双室,垂直腹板,单幅箱梁顶宽20米,底宽11米,翼缘板宽4.5米,梁高2米,引桥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式实体墩,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

新沟河大桥效果图 港城大道作为贯通澄西交通大动脉的主干道路,起点位于长达路与镇澄路交叉口,经临港新城中央商务区,穿过临港新城核心区,经利港、璜土,重点为扬子江路,道路工程全长16600米,宽43米,双向6车道,两侧绿化带各25米,新建桥梁7座,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投投资约为13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临港新城核心区的交通路网,拉近核心区与商务区和城西组团的直线距离,对促进港城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绿化即将竣工

临港新城“珠江路步行街”全面竣工

当前,随着步行街的路面、景观等工程陆续竣工,整个“珠江路步行商业街”已经焕然一新,北侧店铺也将陆续开业。步行街地处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将有效解决一方城、泰和江南、英伦尚郡、建滔裕花园、浦江23号、益茂首府等居民小区的日常购物问题。另据了解,南侧商铺也将陆续动工开建。

珠江路步行商业街实景图 临港新城珠江路步行商业街位于中央商务区珠江路泰和江南路段,东至金港路,西至新港大道,总长约为335米,宽40米,面积约3400平方米,将以“改面貌、创特色、强功能”为要求,全面优化商贸服务业发展环境。同时与60万方的海岸城城市综合体仅一路之隔,且毗邻国际创意港、国际学校、邻里中心、长江之心等热点配套,未来这里将成为临港新城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也是繁荣港城经济的重要载体。临港新城房地产开发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未来3~5年,将有一大批新建小区将会陆续交付,以刚需需求为主的临港新城楼盘,必将带来相对较高的入住率。珠江路步行商业街中央商务区核心区位,交通便利,且毗邻各大住宅小区,有望成为最具人气的多组合,全方位、自由式的集合式商业广场。

临港新城“港城大桥”竣工在即 8月全线通车

连日来,有关“港城大道”何时竣工通车,成为江阴各大网站论坛的热议话题。据江阴新闻报道,港城大道将于8月18日全线竣工通车。由投资公司和三航局联合投资建设的“港城

大桥”(新沟河大桥)成功实现主桥合拢,当前已经进入上部缆索系统和桥面工程施工阶段。即将全面竣工的“港城大桥” 该桥是江阴市交通干线路网及港城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阴市交通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等级标准最高的重大项目。港城大桥设计总长889.08米,宽43.5米,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整个项目的控制节点工程。当然“港城大道”建成通车后,沿线居民能在3-5分钟内进入城市交通主干道,对进一步加快江阴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桥面施工紧张有序推进中 作为我市2009年“6·10”重点工程之一的港城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临港新城核心区的交通路网,拉近核心区与商务区和城西组团的直线距离,对促进港城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港城大道东起长达路,西至扬子江路,道路全长16.4公里,总投资约14亿元。道路横穿整个临港新城辖区,是临港新城“四横八纵”道路交通网络中的重要骨架。

港城大桥(新沟河大桥)效果图 有分析认为,港城大道通车后,临港新城核心区地产开发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包括欧洲花都、锦绣天成、中企上城、香缇半岛、书香门第等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未来3-5年也是放量高峰期,这座由政府规划的“城市副中心”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阔步向前发展。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篇5

【颁布部门】 上海市政府

【发文字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6号

【颁布时间】 2010-06-01

【实施时间】 2010-07-01

【正文】

上海市临港产业区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46号)

《上海市临港产业区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5月31日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0一0年六月一日

上海市临港产业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上海临港产业区的管理,促进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范围)

上海临港产业区(以下简称临港产业区)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贤浦东新区界─浦东铁路四团站(平安站)预控制用地─三团港接规划两港大道接中港,东、南至规划海岸线围合区域接北护城河至人民塘接S2高速公路至顺翔路接规划E1路河至杭州湾。

第三条(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临港产业区建成集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鼓励临港产业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综合性试验区。

第四条(管理职责)

本市设立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临港产业区有关行政事务的归口管理,并行使如下职责:

(一)制订、修改、实施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

(二)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负责临港产业区内投资和开发建设等项目的审批;

(三)负责临港产业区内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的行政管理;

(四)负责临港产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初审以及软件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

(五)协调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临港产业区内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

(六)为临港产业区内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七)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负责临港产业区所辖区域的财政、税务、工商、公安、文化、教育、卫生、绿化市容、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以及农村、社区等公共事务的协调和管理。

第五条(专项发展资金)

本市设立临港产业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临港产业区内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管委会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条(临港产业区规划)

临港产业区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临港新城总体规划,体现临港产业区与洋山深水港等周边区域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的要求。

临港产业区规划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管委会组织编制,经征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临港产业区内的各类专项规划,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

第七条(土地储备和前期开发管理)

管委会应当根据临港产业区规划提出土地储备方案,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批。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与管委会联合组建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并由其委托的单位组织前期开发和管理。前期开发工程的实施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负责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第八条(建设工程管理)

临港产业区内建设工程报建、招标投标、竣工备案等日常工作,由管委会管理。

除大型安装工程外,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由管委会监督检查。

第九条(委托实施行政审批)

管委会接受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临港产业区内实施下列行政审批事项:

(一)商务管理部门委托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以及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证明、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的审批;

(二)发展改革等管理部门委托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

(三)规划管理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定规划设计要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四)土地管理部门委托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等建设项目供地的预审,但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建设项目占用未利用地的除外;

(五)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委托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挖掘城市道路的审批,车辆或者车辆载运货物后总重

量超过城市道路限载量或者通行条件的通行审批,依附城市桥梁、隧道架设管线的审批,城市桥梁、隧道安全保护区域内作业的审批,以及占用城市道路人行道设置各类设施的审批;

(六)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委托的临时使用公共绿地和迁移、砍伐树木(古树名木除外)的审批;

(七)水务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市管河道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供排水的审批;

(八)民防管理部门委托的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审批;

(九)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的行政审批事项。

前款行政审批事项委托的具体内容,由管委会与有关部门在委托书中予以明确。管委会对依委托实施行政审批的情况,应当报送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管委会实施行政审批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协调行政执法)

除承担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建设工程管理和行政审批事项外,管委会应当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在临港产业区内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第十一条(信息公开)

管委会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将涉及审批事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予以公示。

申请人要求管委会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管委会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十二条(集中办理行政事务)

管委会应当会同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奉贤区人民政府,在临港产业区内设立相应机构,集中办理相关行政事务,并履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企业的设立)

在临港产业区内设立企业,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工商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审批手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前置审批的事项,由本市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理,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前置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有关企业和项目的认定)

临港产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初审以及软件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由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及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等委托管委会统一进行,实行“一门式”受理。管委会按照“坚持认定标准和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方便企业”的原则,开展认定工作,并将认定结果报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备案。

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对管委会的认定和发证工作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标准或者要求的认定结果,有权予以撤销。

第十五条(优惠待遇)

在临港产业区内的企业和项目,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或者管委会认定,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下列优惠政策:

(一)鼓励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鼓励软件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五)鼓励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其他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完善中介服务)

管委会应当通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临港产业区内的企业、机构提供人才、劳务、财务、会计、金融、保险、专利、法律、公证等各类中介服务。第十七条(吸引人才和简化出国手续)

鼓励国内外专业人才到临港产业区内从事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科研项目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引进人才可以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办理户籍或者《上海市居住证》。

简化临港产业区内有关人员因公出国、出境的审批手续。对于因公需要经常出国、出境的人员,可以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出国审批办法或者办理一定期限内多次往返香港、澳门的出境手续。

第十八条(受理投诉和处理)

临港产业区内的企业认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或者其应当享受的优惠待遇未得到落实的,可以向管委会投诉。管委会应当依法予以协调、处理。

第十九条(农村村民建房管理)

临港产业区内的农村村民建房,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规定,并符合临港产业区规划的要求。

第二十条(施行日期)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篇6

一、南汇新城交通规划与建设现状

1. 南汇新城概况

南汇新城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东南角, 具体范围为:北至护城河, 西接人民塘, 南连芦潮引河, 东南濒临东海, 总面积67.76平方公里。南汇新城作为上海临港新城的主城区, 2002年6月开始建设。2005年12月, 随着洋山深水港开港和东海大桥通车, 南汇新城也正式投入使用。

2. 南汇新城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

南汇新城道路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很高。南汇新城规划路网为圆形放射式, 以滴水湖为中心, 由内向外规划3条环湖道路:环湖一路、环湖二路和环湖三路。此外, 在环湖三路西北侧外面规划沪城环路半环线。除了规划环线之外, 还规划有7条放射线道路和1条滴水湖通海河, 形成以滴水湖为中心的8条放射性通道, 每条通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8条放射性通道依次为:海港大道 (西南) 、申港大道 (正西) 、临港大道 (西北) 、浦港大道 (正北) 、滨港大道 (东北) 、东港大道 (正东) 、通海河 (东南) 、南港大道 (正南) 。

南汇新城用地规划体现了高绿化生态新城的概念。环湖一路和环湖二路之间为城市生活中心带, 主要设置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会议展示等用地。环湖二路和环湖三路之间为城市公园带, 主要是城市公园、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环湖三路与沪城环路之间为居住功能带, 主要是居住用地。沪城环路之外为居住功能补充带和大学、产业园区聚集带。此外, 滴水湖湖中设有3个岛屿。南岛主要是酒店和帆船码头, 西岛规划高档酒店, 北岛规划休闲旅游功能, 具体详见图1。

3. 南汇新城发展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 南汇新城一期范围内22平方公里 (海港大道和临港大道之间的90度扇形区域) 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 海港大道和南港大道之间的扇形区域正在开发建设中。其余区域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 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已建成的主干道路有海港大道、申港大道、临港大道、橄榄路、杞青路、环湖一路、环湖二路、环湖西三路和沪城环路等。

目前, 南汇新城区域约有6.5万人, 其中4.5万人为大学师生, 常驻居民约2万人。居民主要分布在海港大道与临港大道附近小区, 临港大道两侧小区正在开发建设中。沪城环路外围建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剑桥学院等校区, 其中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剑桥学院校区正处于建设之中。

4. 南汇新城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南汇新城与上海主城区衔接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是轨道交通16号线。轨交16号线2013年底开通滴水湖至罗山路段, 2014年底开通罗山路至龙阳路。轨交16号线开通至龙阳路后, 基本满足了南汇新城居民和多所大学师生员工的市区出行需求。轨交16号线在南汇新城设有滴水湖站和临港大道站, 这两站均为地下站。

滴水湖站和临港大道站设有公交枢纽, 公交线路属于全线均在南汇新城内部运营的公交, 或辐射南汇新城周边区域配套公交线路。由于南汇新城人口导入较少, 道路机动车交通流量低, 所以这些公交线路的车速和准点率都较高, 服务水平较好。

5. 南汇新城自行车交通规划与现状

南汇新城规划时考虑了自行车设施系统, 并形成了自行车系统规划方案。但从目前情况看, 自行车系统规划方案的建设实施情况较差。根据自行车规划方案, 南汇新城没有在沪城环路、临港大道和橄榄路的道路空间内设置自行车道。在沪城环路的局部路段, 在其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中设置了行人和自行车的休闲道路, 但这些道路有的地方被绿化挡道, 有的地方路面破损, 缺乏维护, 利用率极低。

在南汇新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在沪城环路外围布置了多所大学, 导致自行车出行需求增加。尤其是居住在南汇新城周边的大学职工的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较大, 且多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在原规划方案中, 环湖一路全线规划了自行车道, 这和滴水湖旅游景区的定位相符。环湖一路绕滴水湖一周全长约8.6公里, 多数游客喜欢骑自行车沿湖观光游览。此外, 南汇新城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环湖一路及其周边设有多个租车点, 租车人的骑车需求必须予以考虑, 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骑行空间。但是, 理想规划和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偏差。

南汇新城公共自行车采用了上海地区主流的“永久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由永久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在2014年“五一”期间投入使用。南汇新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工程计划布置9个停车点, 共计安装自行车300辆、锁柱360具, 在规划落地的过程中略有所调整。据实地调查, 目前南汇新城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有锁柱508具, 自行车430余辆。

二、南汇新城主要交通问题分析

南汇新城管理部门十分注重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经过调查观察, 发现南汇新城的交通系统在停车设施、慢行交通设施和路口信号系统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1. 环湖一路路内停车交通安全隐患

环湖一路采用三块板设计, 外侧2条道路为机动车专用道, 供机动车快速通行;最内侧的道路为机动车辅道, 供机动车慢速通行和机动车停车。环湖一路目前没有专门设置自行车道, 让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人行道铺设地砖, 自行车被划到人行道上行驶后, 并未进行沥青化改造。自行车在环湖一路的人行道上骑行, 会有较大的颠簸感, 故导致很少有人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目前多数骑车人在机动车道内行驶,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

在周末和节假日, 来滴水湖游玩的游客大多将私家车停在环湖一路的最内侧道路上。管理部门在环湖一路最内侧车行道上进行了停车位划线, 有人专门收费, 导致节假日期间的环湖一路路内停车现象严重 (题图) 。环湖一路路内停车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 造成自行车和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隐患, 不利于打造“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良好形象。

2. 慢行系统建设落后, 规划不当

南汇新城现有自行车交通设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需要进行完善。其具体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沪城环路、橄榄路、花柏路、杞青路、申港大道、环湖一路、环湖二路和环湖三路等主要道路目前没有设置自行车道, 交通管理上采取让自行车在人行道上骑行的办法, 没有用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的路面加以区分, 也没有用绿化或划线使其分离。这一方面导致了行人和自行车的混行, 不利于行人安全;另一方面, 由于人行道上骑行舒适度较差, 从而导致了多数自行车 (包括电动自行车) 在机动车道内行驶, 存在引发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安全隐患。

(2) 古棕路和美人蕉路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高共面, 但部分与道路进出口相交处没有进行平滑处理。这虽然可降低非机动车车速, 从而提升路口交通安全, 但会使骑车人有极差的骑行体验, 造成了骑车人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有较大的抗拒心理, 导致部分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3) 古棕路和美人蕉路非机动车道出入口由于未安装机动车隔离墩, 导致机动车很容易驶入非机动车道。尤其是古棕路, 非机动车道经常被黑车停车候客、货车装卸货物和摊贩摆摊经营占用, 给非机动车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4) 环湖一路、海港大道和申港大道等人行道宽度富裕且绿化良好的景观道路没有设置行人座椅系统, 行人休息设施缺乏。

3. 交叉口信号系统不合理

南汇新城主要路口的信号系统存在与交通流量不匹配、相位多和信号周期长等问题。由于多数路口的交通流量极少, 经常会出现显示绿灯方向进口道没有交通流量, 而显示红灯方向进口道却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长时间等待通过的现象。这一方面导致交通延误增加, 造成大量时间浪费;另一方面导致闯红灯现象频发, 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三、南汇新城交通改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对南汇新城的交通规划与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1) 建议尽快进行南汇新城路外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 改变滴水湖环湖区域以环湖一路路内停车为主的不合理现状, 引导路内停车转为路外停车。

(2) 建议尽快进行慢行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体建议: (1) 将人行道部分断面改为非机动车道, 并进行沥青化路面改造, 提升路面平顺度, 并注意出入口的平滑过渡; (2) 在古棕路和美人蕉路非机动车道出入口安装机动车隔离墩, 以捍卫非机动车的路权, 保障非机动车的安全; (3) 建议在环湖一路、沪城环路、海港大道和申港大道等人行道宽度富裕的景观道路增设石椅或木椅等设施, 供行人休息; (4) 建议将三块板结构的环湖一路最内侧道路板块改为非机动车专用道, 取消路内停车, 打造安全、舒适、悠闲的自行车骑行设施系统, 保障市民日常自行车交通和游客沿湖自行车休闲交通的骑行空间; (5) 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进行非机动车道平顺化改造, 既能降低车速, 又不破坏骑行者的舒适度, 例如设置减速垄或安装隔离墩。

(3) 进一步改善交叉口信号系统。具体建议: (1) 优化路口信号配时, 对流量较小的路口可采用二相位短周期的信号配时方案, 在条件合适的路口实行感应信号控制; (2) 流量极小的路口信号系统可设为黄闪灯; (3) 将主干路与支路相交的路口改为设置减速慢行或者停车让行路口, 保障主路的快速通过, 支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减速通过。

四、总结

上一篇:殷海超个人简历!下一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