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要求

2024-06-17

施工图设计要求(精选8篇)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1

建筑施工图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任务与要求: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相互交底、核实核对,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明确无误,

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及设计文件有:

1)建筑总平面:

常用比例1:500、1:1000、1:,应详细标明基地上建筑物、道路、设施等所在位置的尺寸、标高,并附说明,

2)各层建筑平面、各个立面及必要的剖面:

常用比例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以外,还应详细标出墙段、门窗洞口及一些细部尺寸、详细索引符号等。

3)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根据需要可采用1:1、1:2、1:5、1:20等比例尺。主要包括檐口、墙身和各构件的连接点,楼梯、门窗以及各部分的装饰大样等。

4)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 如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楼板及屋顶平面图和详图、结构构造节点详图等结构施工图;给排水、电器照明以及暖气或空气调节等设备施工图。

5)建筑、结构及设备等的说明书。

6)结构及设备设计的计算书。

7)工程预算书。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2

屋面防水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也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目前, 较多采用的是刚性及柔性防水两种做法。刚性防水由于温差应变, 易开裂渗水;柔性防水, 多为沥青, 油毡等有机材料, 易老化, 寿命短。近年来, 虽然各种新型防水材料相继问世, 但由于价格较高, 缺乏施工经验, 且耐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等原因。因此, 目前还是采用较为廉价的材料为主。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办法, 理论上可提高屋面的防水, 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够重视底层刚性防水层的心理, 使得刚性防水层开裂, 起鼓或渗漏, 这样刚性的防水层形同虚设, 加上柔性防水层也存在其自身的缺点, 因而"双重保险"也不能有效防止屋面渗漏。

1 防水屋面的基本要求

1.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工程特点、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地区自然条件以及防水层耐用年限等, 将屋面防水分为四个等级, 并按屋面防水等级的设计要求, 进行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是防水设计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南。

1.2 对屋面防水基层的要求

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 当坡度为2%时, 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为3%时, 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 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水落管径不应小于75mm, 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1.3 对屋面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屋面工程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 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1.4 对施工人员及施工程序的要求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或防水工施工, 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 施工中应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

1.5 对屋面工程的材料的质量要求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并经指定质量检测部门认证, 确保其质量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94) 或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取样复检, 经复检合格, 提出复检试验报告方可在防水工程中应用, 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

1.6 施工的气候条件

天气:施工期的天气是指雨、雪、霜、露、雾和大气湿度等天气情况。

雨雪天气或预计在防水层施工期中有雨、雪时, 就不应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以免雨、雪破坏巳施工好的防水层, 失去防水效果。如果在防水层施工时遇到雨雪, 则必须立即作好保护工作, 如果是卷材防水层, 巳完成的卷材周边要用密封材料封固, 防止雨水浸入。防水涂料或防水混凝土施工, 则应采取临时遮盖, 避免涂膜干燥前和混凝土硬化前淋雨。

霜、雾天或大气湿度过大时, 会使基层的含水率增大, 对要求基层含水率较低的防水材料, 如卷材和涂料就不能进行施工, 必须待霜、雪退去, 基层晒干后施工, 否则就会造成粘结不良或起鼓等现象, 粉状憎水材料则不受此限制。

气温:由于防水材料性能各异, 工艺不同, 对气温的要求略有不同, 但一股讲宜在5~35℃的气温条件下施工, 这时工程质量易保证, 操作人员施工也方便, 在条件受限制时, 热熔卷材和溶剂型涂料可在-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 因为这些材料耐低温性好, 在负温下不易被冻坏。冷粘型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合成高分子卷材不宜在负温以下施工;沥青卷材不宜在0℃下施工;沥青基涂料、高聚物水乳型沥青涂料及刚性防水层等不宜在5℃以下施工, 有些材料低温时不易开卷, 或不易涂刷, 或在硬化过程中易受冻而被破坏。但气温超过35℃时, 所有防水材料均不宜施工, 炎热天气时, 可选在夜间施工, 但应注意, 如果后半夜露水较大时, 也不得施工。

大风:五级大风以上的天气防水层均不得施工。因为大风天气易将尘土及砂粒等刮起, 粘附在基层上, 影响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涂料、粘结剂等材料本身也会被风吹散, 影响涂刷的均匀;卷材易被风掀起而拉裂, 影响施工质量;粉状憎水材料则更易被风刮跑吹散。另外, 对运输和操作都不安全。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大风后应对基层进行清扫, 清除基层上的尘土和砂粒, 以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2 屋面工程防水设计与细部构造

2.1 严格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及环境条件选材, 确保屋面防水的

耐久年限, 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高气温较高, 而最底气温都在0℃以上, 故应选用耐热度较高;90℃以上, 和柔性度也较高的APP改性沥清防水材料等;而在寒带地区及气温较低的地区, 最低气温可达—38℃左右, 因此选用柔性温度在—20℃以下的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等, 对受振动、易变形的屋面, 应选用拉伸强度较高、延伸率较大的聚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2.2 应采用多道设防、复合防水和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做法

2.2.1 多道设防, 复合防水。

一方面是指屋面防水等级为Ⅰ、Ⅱ级的多道设防时, 应采用多道卷材或卷材涂膜、刚性防水复合使用, 并应将耐老化、耐穿刺、抗拉强度较高的防水材料置于防水层的表面;另一方面是指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的一道防水层设防时在管子根、水落口杯周围以及泛水节点、卷材收头等容易渗漏的薄弱部位, 应采用密封材料防水涂料或卷材等组成多道设防的局部补强附加层。这种多道设防与复合防水的做法, 能够充分地发挥各道防水层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依托, 扬长避短的作用, 以达到提高防水工程质量和延长防水层使用年限。

2.2.2 防排结合, 即采取以防为主, 以排为辅, 这是屋面工程防水设计一项重要原则。

屋面工程的防水设计如果坡度不够, 水落口布置部位不妥和数量不够, 管径偏小, 以及天沟、檐沟宽度不够, 都会造成排水不畅, 极易造成屋面局部积水, 长久以来, 防水层处于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下, 势必造成防水层破坏, 也可由于屋面积水, 引发墙面连带渗漏。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3

从雷电的形式来讲,煤气管道的防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雷电感应是指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是指由于雷电对架空管线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机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从煤气管道自身来讲,防雷重点是室外管道,它主要包括敷设在屋面的煤气管道、挂在建筑物侧墙的煤气管道及架空煤气管道,以下我们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屋面煤气管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类新建建筑物楼前的管线越来越多,而煤气管道的布置又比较严格,所以楼前管的敷设越来越困难,加之现代建筑结构的多样化,煤气设施及煤气管道更多地选择了利用屋面来敷设。但屋面是一个易受雷击的部位,所以屋面煤气管道的防雷设计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屋面煤气管道主要包括煤气放散管和直接敷设在屋面上的水平管,从以前调查中发现雷击煤气放散管起火8次均未发生事故,说明煤气放散管始终处于正压,所以煤气放散管只要和防雷装置相连就可以了,不必再独立设接闪器。下面主要讨论屋面水平管,这部分煤气管道的防雷重点是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感应,鉴于目前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并非是阻止和减少雷击的发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雷,因此煤气管道的防雷也应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流经的路径为:屋面、屋架(或托架或屋面梁)、柱子、基础,最后引入大地。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以下简称GB50057)4.1.5条的规定“对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来讲屋面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所以雷电流到达屋面后,敷设在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上的煤气管道要同时达到接闪和引雷两个目的,而对于一类建筑物则仅为了引雷。针对这一目的,屋面水平煤气管建议采取以下做法:

1、管道的敷设应避开屋角、屋檐、檐角、屋脊、女儿墙等宜受雷击的部位,当管道进入屋面时,应尽量沿女儿墙底部,躲开屋角、屋脊部位进入。

2、选择壁厚≧4mm的水煤气钢管。

3、 为了保持良好的电气通路,管道应采用焊接,阀门也宜采用焊接阀门,当采用丝接阀门时,阀门两端应跨接。

4、 为了减少管道腐蚀的发生,煤气管道不宜直接敷设在屋面上,应采用支墩,支墩与管之间还应加管垫予以保护。

5、 电气连接:等电位联结是防雷设计的主要手段,因此屋面煤气管道与避雷装置的电气连接来不得丝毫马虎,首先屋面的煤气主管首尾两端和进入建筑物的各分支管的末端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依据GB50057中规定,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之间的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2m、18m、25m,煤气管道与防雷装置连接点的间距也应参照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分别对应的12m、18m、25m的距离执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因管线过长而引起雷电流分布不均匀增大电压降,从而导致雷反击的形成。其次,为了防止雷电感应的发生,与其它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并且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金属管道之间的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二、建筑物侧墙煤气管道

建筑物侧墙煤气管道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单根煤气管,主要是一些上屋面煤气主管和下垂煤气分支立管,第二种是目前福州市正在尝试使用的中高层建筑物集中排管式安装中的煤气排管,第三种是由引入管露出地面的煤气矮立管和煤气高立管。第一、二种煤气管道的防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侧雷击的发生,虽然侧雷击的发生概率和雷电流都比较小,但它一旦发生,造成的破坏还是相当大的,因此这部分的设计也不容忽视。依据GB50057的规定,一、二、三类建筑物防侧击的起始高度分别为30m、45m、60m,因此煤气管道防侧击的高度也相应地分别定为30m、45m、60m,对于一类防雷建筑物,从高度30m起,每隔不大于6m,煤气管道须与建筑物的水平避雷带或引下线相连;对于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只需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相连即可。第三种煤气管道的防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雷电波的侵入,依据GB50057要求,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因此每一根引出地面的煤气矮立管和煤气高立管不管是处于几类防雷建筑物,都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引下线相连。煤气引入管的安装定位应尽量靠近引下线或接地装置,以便于与接地体的连接板或接地装置相连,若受结构的限制,离引下线或接地装置较远时,也应采用和建筑物水平接地体相同的材料做水平接地以达到与引下线或接地装置相连。

同样,为了保持管道有良好的电气通路,侧墙煤气管道宜采用焊接;若采用丝接,当过渡电阻≧0.03Ω时,前后两端应跨接。

三、架空煤气管道

架空敷设的煤气管道一般是沿建筑物的外墙体水平敷设,用托架与墙体相连,所以只需头尾及中间每隔25m与建筑物的引下线或接地装置相连就可以了。

四、等电位联结

煤气管道的电气连接方法及材料的选用按照《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中38、39页联结线与各种管道的连接(抱箍法)、联结线与各种管道的连接(焊接法)执行。对于集中排管式安装的煤气管道,应先将煤气排管在同一高度用连接件焊接成一个电气通路,然后再与水平避雷带或引下线相连。连接件及跨接线均应做防腐处理。

五、结束语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4

1、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是指导工程施工的根本大法,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由于种种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原因,设计单位对施工图设计重视不够,拿来主义、粗制滥造、偷工减料、闭门造车、想当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和盛行,结果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工程的施工质量低下,变更返工现象严重,工期延误,业主意见很大。

从可靠性理论知道,一个好的工程或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很难现象,依据一个低劣的设计能制造出或构建出一个好的工程或产品。对于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而且更应当重视设计工作。

当前,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不包括施工图预算,下同)中,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① 业主(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提供进行施工图设计所必要的基础资料,例如主线构造物土建 数据、场区平面图、机房建筑图、管道埋设图、供配电线路图以及接地装置施工图等。

② 设计所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整或根本不提。

③ 施工图设计单位缺乏必要的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和能指导施工的有用数据。④ 有的施工图设计图纸仅仅是一个示意图或原理框图,根本不能指导施工。

⑤ 有的施工图图纸上缺乏最基本的数据,如设备安装位置、安装尺寸、设备接线图及连线表(特别是线缆型号和所用长度)、主要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等。

⑥ 设计中对所用产品(包括设备和材料)的功能、性能、使用方法和结构、工艺不熟悉,或手头没有相应的产品资料。

⑦ 图表中的图示、图例不规范,五花八门。⑧ 其它问题。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设计人员缺乏经验,不知道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编制方法,尤其是搞不清楚施工图设计文件与初步设计文件之间的主要区别;相关设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由于某种原因驱动,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国家或行业还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等。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主要编制依据

通常,要编制出一套符合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首先必须规定有明确编制依据。一般来说,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主要编制依据有:

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5]1036号);

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部分修订)“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部分(公设技字[1998]097号);

设计项目招投标文件、设计合同及工可、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有关产品、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标准、规范; 各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设备、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文件;

业主单位提供的有关土建、房建、供电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其它文件和资料。

3、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文件的主要区别

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当强调的是,这两个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具体做法也是不同的。由于有些设计人员对上述两种设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不太了解,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往往有些混淆,致使施工图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的广度和深度。具体的表现是施工图设计中大量地应用了初步设计中的图表,特别是系统示意图、原理框图等带有不确定因素的内容。这种设计图纸是完全不能指导具体施工的。

初步设计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

拟订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明确系统功能

提出系统性能

比选确定方案

确定系统组成 明确设备要求

提出工程量清单

编制工程概算

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谓的“七定”)是:

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定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性能

定工程量清单(强调“量”的准确性)

定设备、主材的规格、技术指标

定设备安装位置、尺寸、线缆路由和连接长度

定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定施工图预算

概况地说,初步设计主要解决方案性问题,设计图表只是示意性的或参考性的,设备技术指标也是初步的,工程量也只是估计性的,不一定非常准确,因此只要求提出工程概算。而施工图设计是要解决实际施工问题,设计图表必须是准确的,且能指导施工;设备指标要求也是确定的,工程量清单不能有重复或遗漏。

4、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方法和步骤

通常,编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① 进一步熟悉并消化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工程合同、初步设计文件等;

② 收集并熟悉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标准图集等,其中包括了各地制定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联网技术要求(如果有的话); ③ 收集并熟悉该路段相关的土建、房建、供电、接地工程的技术资料和图纸;

④ 收集并熟悉工程所用的电子设备产品、主要材料的规格、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产品结构、各种插件、板件的安装位置、连线图表和调试方法等。

勘察(或调查)阶段

在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前,为了避免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弊病,同时也为了简化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量,现场的勘察工作是完全有必要的。现场勘察的内容包括: ① 主线的路基、路面特性、构造物结构、管道路由、人孔和手孔的型式和位置;

② 机房和场区、收费广场的平面结构、面积、供配电和照明条件; ③ 接地装置所在地的土壤特性; ④ 安装施工现场的气象条件; ⑤ 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资料和数据。编制阶段

在完成上述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可以着手编写施工图设计文件。为使编写工作有条不紊,建议在编写前,拟制一个编写工作计划和编制大纲,并做工好分工。审查阶段

这里所指的“审查”是指编制单位的内部审查,或称“自审”。

5、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部分修订)中“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部分[公设技字[1998]097号文的规定,并结合高速公路电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通常应当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设计说明部分和设计图表部分(这里不考虑设计预算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至少(但不局限于此)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5.1设计说明部分

设计说明部分至少应当包括:

1)工程概况(包括线路概况、系统功能、系统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等)2)设计引用的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标准和/或规范

3)设计编制依据

4)初步设计批复的执行情况

5)系统方案、功能描述和主要设备材料的技术指标

6)系统内外界面说明

7)施工组织设计

8)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主要的施工工艺(包括设备安装、线缆施工、防雷接地)9)附件(合同、函件等)

5.2设计图表部分

通常,设计图表可以分为总系统图和各子系统图两大部分。

1)总系统图

总系统图一般包括以下图表:

(1)线路地理位置图

(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平面布设总图(3)系统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设置图

2)监控系统设计图表

监控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图表:

(1)监控设施汇总表

(2)监控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3)监控系统外场设备布设图或设置一览表

(4)管理体制构成图

(5)监控系统构成图

(6)监控系统软件流程图及功能模块详细框图

(7)监控系统操作流程图

(8)监控中心

中心计算机网络构成图

中心软件功能框图

中心机房设备平面布设图

中心控制台布置图

中心CCTV系统构成图

大屏幕投影系统构成图

中心大型监视墙(拼接屏、电视墙)布置图

中心设备间连接图和接线表

中心线缆敷设图(含线槽图)

中心视频设备(包括视频传输设备、视频控制、存储、视频分配器等)接线图。

中心供配电系统构成图

中心配电室设备布置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中心接地装置图、设备接地线连接图

中心各种配线架的电缆运用、排列、配线图

说明一点,如果设有监控分中心时,其设计图表可参考监控中心部分。

(9)车辆检测器

设备、立柱、机箱结构图

设备布设及施工图

设备接线表

设备基础及接地装置施工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0)视频检测器

参照“主线摄象机”

(11)气象检测器

各种组成设备的安装图

机箱结构图

设备接线图

设备基础及接地装置施工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2)门架式可变情报板

结构设计与安装图

基础设计图与配筋表

接地装置施工图

设备接线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3)可变信息标志

结构设计与安装图

基础设计图与配筋表

接地装置施工图

设备接线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4)小型可变信息标志

结构设计与安装图

基础设计图与配筋表

接地装置施工图

设备接线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5)主线遥控摄象机结构设计与安装图

基础设计图与配筋表

接地装置施工图

设备接线图

与传输线路连接图

(16)服务区摄象机

参照“主线摄象机“部分(17)外场设备线缆路由图

(18)外场设备供电路由图及与电力电缆接线表

(19)路侧配电箱基础图

(20)线缆过构造物时的保护措施

(21)各种型式人孔和手孔标准图

(22)人孔和手孔附件标准图

(23)工程量清单

3)通信系统设计图表

通信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图表:

(1)通信设施汇总表

(2)通信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3)通信站布设及网络结构图

(4)通信系统传输网络构成图

(5)通信系统时钟传递图

(6)光传输系统通道分配图或通路组织图

(7)交换网络构成图

(8)程控交换机中继方式图

(9)指令电话系统构成图

(10)紧急电话系统构成图(11)电话号码分配表

(12)光缆纤芯分配表

(13)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构成图

(14)收费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构成图

(15)监控、收费视频图象传输网络构成图(16)话音、低速数据传输网络构成图

(17)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构成图

(18)会议电视系统传输网络构成图

(19)光、电缆线路分配图

(20)通信中心

系统连接图

光传输设备连接图、接线表 交换设备连接图、接线表

中心机房平面布置图

综合机柜布置图

ADM机柜布置图、板位布置图

OLT机柜布置图、板位布置图、设备连接图 程控交换机机柜布置图

通信电源系统图、机房布置图

蓄电池组图

MDF、ODF、DDF、VDF等配线柜(架)布置图、接线图 接地系统连接图

(21)通信站(有人站、无人站)系统连接图

设备接线表

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 机柜布置图 ADM板位布置图

ONU板位布置图 ONU设备连线图 综合配线柜布置图

MDF、ODF、DDF配线架接线图

MDF分配接线表(至通信中心及其他各站)

桥架路由图

(22)紧急电话系统

系统连接图

电话分机外形结构图

基础平台施工图、设备接地图

话路主机板接线图

(23)会议电视系统

网络构成图

设备连线图、接线表

终端设备连线图、接线表 MCU板位图

主会场设备布局图 分会场设备布局图

(24)主干管道工程

管道路由图

管道群组断面图 管道铺设标准断面图

人孔布置标准断面图、人孔构造图、标准附件图 管道通过构造物保护措施图 路边设备分支管道铺设断面图

(25)其他管道工程 场区管道路由图 互通管道路由图

(26)光缆、电缆工程

光、电缆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

主干光缆敷设分配图

主干光缆配盘表、配盘图 分支光缆敷设分配图

分支光缆配盘表、配盘图

通信电缆敷设分配图、配盘表、配盘图

各站光缆(ODF)融接图

主干光缆占用管孔图

通信电缆占用管孔图

光缆截面和纤芯色谱图

光、电缆接续、分支施工工艺图

光、电缆接头盒安装图

光、电缆预留保护措施图

光、电缆盘留保护措施图

光、电缆标牌图

光缆对接头图

(27)工程量清单 4 4)收费(治超)系统设计图表

收费系统设计图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收费设施汇总表

(2)收费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包括收费中心、收费站、收费车道)(3)收费系统管理体制构成图

(4)收费站点布设图

(5)收费系统构成总框图(6)IP地址表

(7)收费系统软件功能及流程框图

(8)收费中心

中心计算机网络构成图 中心网络连接图及接线表 收费数据传输层次图

CCTV系统组成图、设备连接图及接线表 中心电视墙布置图

中心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

综合机柜设备布置图

综合控制台构造图及设备布置图 机房内线槽路由及线缆敷设图

中心供配电系统图、配电箱结构安装图 UPS电源接线图

系统接地图

通行卡管理软件模块

非接触式IC卡通行券管理流程图

说明一点,如果设有收费分中心时,其设计图表可参考监控中心部分。

(9)收费站

主要设备、材料表

收费站收费系统组成框图

收费站系统计算机网络构成图、接线表

收费站机房设备平面布设图、桥架平面布设设图 CCTV系统网络构成图、接线表 视频控制系统接线图

视频分配器接线图

视频存储设备接线图

电视墙设备布置图及接线表

内部对讲、安全报警、监听系统构成图、接线表 收费站机房供配电系统图 配电箱结构安装图、接线表

UPS电源接线图

接地系统连接图

(10)收费广场

正、反向雨棚灯安装图、线缆路由图及接线表 广场摄象机安装结构图(包括立柱、避雷装置等)、线缆路由图及接线表

广场摄象机控制机箱安装图、接线图 各种管道路由图 各种缆线敷设图

(11)收费车道

入口车道(岛)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入口收费亭内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入口车道管道路由图 入口车道布线图

入口车道控制机端子排图、接线图 入口收费车道流程图

出口车道(岛)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出口收费亭内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出口车道管道路由图 出口车道布线图

出口车道控制机端子排图、接线图

出口收费车道流程图

双向车道(岛)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双向收费亭内设备布设图、连接图及接线表

双向车道管道路由图

双向车道布线图

车辆检测器线圈(存在线圈计数线圈)施工图及接线表 自动栏杆、手动栏杆安装图及接线表

车道通行灯、费额显示器、雾灯、报警装置安装图及接线表 收费亭内配电箱安装图及接线表

收费员终端设备连接图及接线表 收费专用键盘图

交换机光缆连接图

接地系统接线图

ETC收费入口车道系统构成图、操作流程图等 ETC收费出口车道系统构成图、操作流程图等

(12)设备基础

广场摄象机基础及配筋图、表 车道摄象机基础施工图

自动栏杆、手动栏杆基础施工图 雾灯基础施工图

费额显示器基础施工图

(13)工程量清单

5.3 特别提醒

1)一一对应关系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图表中的设备和所用材料必须与工程量清单吻合,即图纸与实物一一对应。凡是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设备,在系统构成图或框图中都应有所反映。2)工程量清单中必须准确地列出设备、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实际数量。

3)系统设备连接图中,设备间的连线必须注明线缆的编号、规格、型号。

4)系统设备接线表中,必须注明线缆连接的起终点设备名称、连接端子、线缆规格、型号以及所用长度。

5)机房设备的安装图中,必须注明设备的安装位置与尺寸,如与机房四周的距离、与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等。

6)设备基础的施工图上,必须注名外形尺寸、所用水泥标号、钢筋配筋图和配筋表;有预埋件的,必须列出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7)关键性的施工项目,必须在图纸上详细地写明施工方法、流程和所采用的工艺。例如计重设备秤台施工。

8)非标准设备的机械加工制作图,如龙门架、支架、控制台、电视墙等,必须按照制图规则注明加工尺寸,并列出所用材料品种和数量。特别要强调一点的是,标注的尺寸既不能遗漏,也不要封闭,因为,加注封闭尺寸的部件是很难保证其加工精确度的。

9)光缆与电缆的敷设图中,必须标注出管道或线槽的路由、接续与分支的操作要求和施工工艺、接头盒的规格型号以及防雷接地措施等。

10)全部设计图纸中,必须采用统一的缩写字与图示、图例。

11)所有设计图纸必须有图名与图号,且不能有重复(即唯一性);同时,必须有有关设计人员的签署,包括设计、复核和审核。

12)凡是图中注有尺寸的,须标注尺寸单位。

6、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评审

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评审,并经批准后才能据此组织工程施工。评审主要考察其“六性”,即符合性、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确定性和指导性。

所谓“符合性”是指设计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工程合同、以及部颁有关文件的要求。

所谓“完整性”是指设计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全面和翔实。

所谓“规范性”是指设计文件所引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准确,文字描述和图表制作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的要求。

所谓“准确性”是指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数量是否准确,有否遗漏和重复。

所谓“确定性”是指安装施工诸要素(如安装位置、连接关系、接线型号和长度、施工工艺等)是否明确等。

所谓“指导性”是指设计文件能否具体指导工程施工。评审的结论应当着重于设计文件能否最终指导工程施工。

同时,设计文件的深度应当达到这样的要求,即对于已获得上岗证的任意一个专业安装工人来讲,都能看懂每一份设计图纸,并能按图纸准确地、独立地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5

建筑详图应符合《深度规定》4.3.7条对详图的规定,

1墙身详图一般以1:20绘制完整的墙身详图表达详细的构造做法,尤其要注意将外墙的节能保温构造交待清楚,并绘出墙身的防潮、地下室的防水层收头处理等。

2楼梯电梯详图平面应注明四周墙的轴线编号、墙厚与轴线关系尺寸,并标明梯段宽、梯井宽、平台宽、踏步宽及步数,

剖面需注明楼层、休息平台标高和每梯段的踏步高乘踏步数的尺寸。所注尺寸应为建筑完成面尺寸。同时,要绘出扶手、栏杆轮廓,并标注详图索引号。

3卫生间及局部房间放大图,重点在内部设备、设施的定位关系尺寸、地面找坡及相关地沟、水池等详图。

4门窗、幕墙应绘制立面图,对开启扇和开启方式应表达清楚,并对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用料材质、颜色作出规定。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出现,高层建筑为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大多均附带有地下室,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地下室施工就会遇到如何防水的问题。地下室防水工程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施工措施,因而必须对地下室防水卷材的质量加以控制,选取防水材料,并对工程的特殊部位进行重点的防水处理。本文就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一个工程实例来说明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特点。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JS2;

1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1.1以防水为主、排水为辅的设计要求

当前,我们在对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是采用防水为主、排水为辅的施工原则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地下室结构的防水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不过,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中,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防水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会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其地下室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出来,使得地下室的防水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2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

通常在过去的地下室防水工作中都是以外墙为主进行水压的预防和抵挡的。但是随着近年来地下结构的发展,各种复杂、新颖、个性的地下建筑空间结构不断的涌现,这就造成了在工作中以外墙为主的防水设计工作逐渐受到限制而无法满足地下室空间防水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了一种以卷材结构为主的新型防水模式,也是现代化防水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是在这一时期由于地下室结构较为复杂、其设计工作也变得相当繁琐,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的了解周围土质构成和相关的参数情况,以便于在设计工作中能够针对土质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处理和修复,以满足良好的防水设计要求。

1.3水位预测

在设计工作中水位的预测和勘察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其勘察要求的精确度以及精准度对于地下室工程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其也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核心环节之一。伴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人们对于地下水位的勘察参数以及精确度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结合这种工作基础为主的设计工作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其对于室内防潮也有着良好的作用。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工序为基坑开挖―基层混凝土施工―保护墙施工―铺设防水卷材―铺设油毡层―浇筑混凝土―侧墙施工―外墙防水卷材铺设―外墙卷材保护墙―回填。通常来说当前实际工程中采用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主要有3 种:1)外防内帖施工法。外防内帖施工法是先在底板垫层砌筑完毕保护墙,而后在保护墙及垫层上粘贴防水卷材,待防水层完全做好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此种方法适合用于施工环境条件不利,不利于外贴法施工时的最常用方法;2)外防外贴施工法。此种施工方法是在底板垫层上直接铺设防水卷材,然后对保护墙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在保护墙的外面铺贴防水卷材,与外防内贴施工法相比,此种方法可长久的保持室内的干燥,这是因为保护墙因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得干燥,进行对室内一定的吸湿性。此种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进行基坑开挖时,须采取较多的支撑措施来保证防水工程的顺利完成,加大了防水工程的工作量;3)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法。顾名思义,离壁式衬砌防水就是在保护墙内侧加增一道离壁式内墙。这样就可以起到双层排水设防的目的,但由需要加设内墙,故而施工造价较高,同时柱、墙混凝土接缝处的水密性也无法得到完全保障。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高层建筑,建筑面积为39852m2,建筑层数地上为13层,地下为2层,地下室底板施工处标高为-11.6m,采用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地质勘察后,结果表明本地雨季时地下水位要高于地下室底部,因而本工程要严控防水施工,初步将设防级别定为二级,并针对本工程现场情况研究制定了地下室防水设计及施工方案,务必控制地下室的湿渍面积。

4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刚柔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混凝土加JS2 防水涂料的防水结构方案,在混凝土制备中加入了防水剂及水泥膨胀剂,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

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因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高度,故应先对地下水进行降水及排水措施,在挡土墙外侧设置低于垫层的排水沟,沿底板均匀设置降水井,本工程共设置了20 个直径为300 的降水井,使降低后的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最低高程0.5m,然后进行防水工程的开展,本工程在地下室垫层及水泥砂浆找平层所取厚度为100mm,并确保无裂缝的出现,在电梯井及桩承台井周边的砖模墙,对其采用20mm 厚的水泥砂浆进行封抹,抹圆锐利的砖模墙等的转角,使之成弧线过渡,对于地下室的外墙面,直接涂抹JS2 型防水涂料,保证防水层与外墙之间的紧密结合,4.2 防水层施工

先对基层表面进行清理,随后在基层面表涂刷水泥胶,本工程所采用涂料中粉与液料的比例为2 :1,在机械搅拌五分种后均匀的涂刷在基层表面,整个过程在1 个小时内完成,在进行涂抹时,先用滚子打底层,随后由下至上依次完成各防水层的涂抹,在涂抹过程中应保障涂料无沉积现象及各层之间无气泡现象出现,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水保护层,整个防水层施工的流程为:清理基层表面―反复涂刷JS2 型复合防水涂料―撒粗砂―检查复核―防水保护层。

4.3 其余部位防水施工

对地下室底板、侧墙、承台底及后浇带也应进行防水作业施工,对底板及侧墙,应先在其表面涂刷0.4mm 的水泥胶,随后反复涂刷JS2 型防水涂料直至设计厚度,每次涂刷均应横竖交错进行。对于承台底及桩头的防水施工作业,应先在桩头涂抹结晶型防水涂料,再加设一条止水条,这样就可以将底板防水层密闭起来,这里结果型防水涂料所起的作用就是渗透至混凝土内部并将其内部的孔隙填塞。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及防水性。在完成JS2 型复合涂料的涂刷后,应增设沥青防水卷材层,待完成防水保护层后,将砂垫层回填,这样可以避免后期清理后浇带时破坏防水层。另外,在整个防水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的JS2 型复合防水涂料不可以零度以下或在雨雪天气施工,施工环境若是过于潮湿,则会严重影响到JS2 型复合防水涂料的成膜效果。2)JS2 型复合防水涂料在配制之后应做到随配随用,若在配制后两个小时内仍然不用,则该涂料会失去粘结成膜的应有效果,此时应重新配制所需涂料。

5结论

地下室防水技术已经是建筑地下室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本工程在采用该项技术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对建筑的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重点的处理,在工程结束后经过为期6 个月的观察,发现本工程地下室无一处透水现象,防水效果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严抓防水卷材施工,同时对建筑的特殊部位进行着重处理。

参考文献:

[1]黄菲菲,郑猛.探讨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林伟琦.探析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7

绥芬河市人工湖位于市区中心北部、小绥芬河上游支流东北沟 (F=17.45km2) 与北大河 (F=27.50km2) 汇合口处。北大河在中下游建有天长山水库 (F=22.5km2) 。

东北沟末端平行北山坡脚由东向西走向, 地势高而平缓;北大河沿山谷由北向南走向, 河床明显。东北沟河床略高于北大河河床。现已经过人为改造形成有水位差的上下两个湖。

顾名思义, 东北沟位于绥芬河市东北部, 流域局部位于俄罗斯, 上游山高坡陡 (741.6) , 森林茂密, 河床平均比降>1/100。因此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时令性河流。夏季暴雨时, 洪水来势凶猛, 冬季基本断流, 三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63.54m3/s。

北大河流域全部在境内, 河势稍缓, 滩地稍宽, 但仍不失为时令河流。绥芬河水源地天长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22.5km2, 占全流域27.5km2的82%。下游区间面积只剩5.0km2。因此北大河流入人工湖的洪水受天长山水库的调节, 在夏季无雨时河床水流不明显, 只有在降雨时, 被水库调节削减的洪峰才下泄与区间坡水汇合流向人工湖, 人工湖三十年一遇洪峰流为48.20m3/s, 其洪峰流量小于东北沟, 为东北沟的3/4。

2 人工湖概况

人工湖由上、下两湖组成, 其中上湖较大, 水面约有8公顷, 下湖较小, 现约有5公顷, 计划进一步人工改造, 把下湖水面扩大到近7公顷。

人工湖处于山前阶地高漫滩上。湖底总体上东高 (448.0) 西低 (446.7) , 北高 (447.0) 南低 (443.0) 。

东北沟由人工湖东侧汇入。北大河由西侧与南北走向的环湖路交叉后汇入。两河汇合后形成人工湖, 其中上湖水源为东北沟, 下湖水源为北大河。洪水时上湖水泄入下湖, 再由下湖南侧流入原主河槽。

湖北岸为乌苏里大街, 路面较高, 由东往西在453.0-452.0。西侧岸边较低, 局部最低点为450.50, 紧靠岸边环湖路较岸边略高, 有70m段路面高程较低 (451.25) , 较岸边高0.75m。湖南侧岸边较低, 最低点高程445.30。岸边距长江路有80m, 长江路面高程与岸边高程基本一致。

长江路与人工湖出口交叉桥桥面高程为445.09, 河底高程442.30, 桥跨33.0m, 桥下过水断面为2.0 (高) ×30 (宽) =60m2, 在无压状态下, 过流能力为144.29m3/s (五十年一遇) , 当水位与桥面齐平, 桥孔处于压力状态时, 过流能力达不到百年一遇洪水。

湖底7.0m以下为强风化的玢岩碎石层。以上为以破积、洪积为主的碎石混合土。表层1.0m左右为黑色砾质混合土, 往下有含细砂的粉质粘土及砂砾夹层。湖底属强渗漏区, 日渗漏强度>5mm。在2005年秋已用土工膜进行防渗, 现日渗漏量<1.0mm。

3 工程任务及设计依据

2005年9月10日绥芬河市老城区改造建设指挥部提出设计要求如下:

(1) 最大限度地抬高湖水位扩大湖水面。上湖 (北湖) 水位按西侧湖岸最低点 (450.50) 往下反0.7m确定为 (449.80) , 较环湖路最低点路面 (451.23) 低1.43m。

(2) 下湖 (南湖) 水位按西南侧岸边最低 (445.30) 往下反0.7m确定为444.60m。上下湖设计水位差5.20m。

(3) 溢洪工程可按10~15年一遇洪水湖水, 上涨0.4m标准设计。超标准洪水时, 洪水可临时漫流, 不会造成危害。

当时设计提出溢洪工程的泄洪能力, 按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为30年比较合理, 应适当降低湖水位或修筑矮堤, 否则上级专业主管部门不会批准, 但建设单位不同意降低湖水位。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设计采用了变通的办法。

(1) 溢洪道泄洪能力按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在此标准允许湖水位抬升0.7m。较公路最低点低0.73m。为达此目的, 通过加宽泄洪闸及增设溢流堰来实现。

(2) 对于下湖 (南湖) , 则采用与上湖相同的泄洪标准。但需在西南侧湖岸把局部低洼处 (445.30) 加设0.60m高的子堤或防浪墙。这样堤顶高 (445.90) 较设计湖水位高1.30m, 较设计洪水位 (445.30) 高0.65m。在三十年一遇洪水时, 湖水位上涨幅度仍然控制在0.70m。

4 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是施工单位中标的基本条件, 故施工单位必须遵守“规范”施工, 否则建设单位有权作出相应处理。

(1) 项目经理必须重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材质检测、工程变更及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把填土碾压支模, 砼施工工艺当作关键来抓。

(2) 本工程已砼为主, 凡构件最小断面尺寸≥50cm时, 均可埋石, 埋石块径在构件最小厚度的1/2.5以内, 但最大不超过30cm, 埋石量控制在砼体积的1/4以内, 即不超过总体的1/5.块石大小要合理搭配。

在砼配比没确定前, C20砼用硅酸盐R32.5 (425#) 水泥, 用量300kg/m3。C25砼水泥用量350kg/m3。

(3) 钢筋直径Φ<12mm时采用I级圆钢 (2100kg/cm2) , 钢筋直径Φ≥1 2 mm时, 采用II级低碳锰硅月牙钢 (3100kg/cm2) 。

(4) 坝体填土为隐蔽工程。必须碾压, 夯实。具体要求是闸坝洞底板下1.0m范围内, 回填粘土, 含水量ω%=17~22%, 容重γd≈0.97γ自然, γd≥0.93γmax。 (1.65T/m3)

要求分层填土碾压, 填土厚30cm, 同一位置用链轨往返碾压2×8=16遍。

(5) 分缝处2毡3油是指用人工涂贴。

(6) 橡胶止水含胶量≥70%, 不准用再生胶。

(7) 高程尺寸、形体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侧墙表面不垂直度≤H/1000, 表面不平度≤±2mm。墙顶高不平度中位误差≤±5mm。闸室段侧墙不平行度、不垂直度≤3mm。

(8) 验收标准以“规范”为准。

摘要:根据市指挥部提出的设计要求, 分析人工湖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

施工图设计要求 篇8

【关键词】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ep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analysis charged body care

Zhao Yuan

(Hebei Ka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charged body care construction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Excavation;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众所周知,深基坑工程师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类型的岩土工程,任何建筑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大型高层、超高层建筑来讲,这点尤为重要。于是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支护系统侧压力、水压力测试和深基坑围护结构安全系数等知识进行介绍,并联系实际提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对工程实际有一定借鉴作用。

1. 支护系统侧压力

1.1 支护系统计算理论。

(1)支护系统的侧压力包括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土压力计算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挡土墙理论库仑公式和朗肯公式,这是由于目前尚无完整和成熟的支护系统侧压力计算理论,但是应当指出该两套公式均按平面内受力推导,而深基坑支护属于空间问题,故两者不一致。其次是挡土墙是先施工后填土,设计人员对填土可提出一定质量要求,因此土的内摩擦角W 和土内聚力C 值均已知。其值较稳定,因此挡土墙计算公式求得较精确,可靠性高。深基坑支护在原地基土上施工,在地表面以下3 米左右之内均为杂填土,在市镇地区杂填土多为砖瓦碎片与城市垃圾,其比例有的高达70%以上,其成分与埋深也不均匀不稳定,勘探单位提供地质报告中凡是杂填土均不列出力学参数;故内摩擦角W 和内聚力C 均无值,然而在应用库仑和朗肯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时要用该两值,当杂填土较厚时,这给深基坑支护系统设计增加难度,因此其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作者认为杂填土内聚力值c 应取零,不予考虑。对国内外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扩失败实例分析来看除支护设计有误和施工时技术措施不妥外,其中有一条是地基土和地表潜水不稳定,设计时选用参数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深基坑支护设计可靠性较差有直接关系。

(2)从以上分析可知,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土压力目前采用计算理论不能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其可靠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仍依靠施工技术人员的经验,这有待于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提出较为完整的计算理论。

1.2 地表潜水产生的水侧压力。

(1)挡土墙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水的侧压力,因为在设计时挡土墙背后土体采用排水技术措施,设置排水盲沟(如砂石盲沟)和排水管,将墙后土体中潜水及时排出,不但大大降低地表潜水产生的水侧压力,而且墙后土质含水量也比较稳定,故土的力学参数和相应土质也相应比较稳定。深基坑支护不但要求承载墙后土的主动土压力,而且要求达到防渗要求,以免地表潜水流入基坑内,故基坑支护系统要承担土中水产生的侧压力,这一点与常规挡土墙设计有较大差异,挡土墙施工后其工作条件较稳定,而基坑支护条件往往多变而差,如挖土施工顺序,地面施工条件等,地面堆积过多施工机具和材料,在支护系统上行驶汽车,施工用水直接渗入地下,挖土机械在挖土时超挖等,因此深基坑支护系统附近土体水分处不稳定状态利支扩系统工作状态多变。

(2)沿海地区地下水比较丰富,地基土多为淤泥,处于饱和状态,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产生侧压力,因此在富水地区,深基坑支护系统应该考虑地下水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水压力取值大小国内文献尚无具体规定,若取值过大,基坑支护费用将增加;若取值过小,安全系数过小容易出各种重大事故。地下水对基坑支护结构作用的侧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结构和土中含水量的大小、土的密实度、空隙比e、液性指数Ic 等土参数,也与地下水产生的侧压力有极大关系。e 和Ic 值大,说明土中自由水比例大,土中自然水能直接传播静止水压力;当e 和Ic 值较小时,上中空隙间水多于自由水,空隙水是由于受土中电子吸附作用,附着在土粒问的土粒表层,故空隙水产生的水压力不直接传播静水压力,这是由于土粒之间空隙水产生水压力几乎不随土层增加而增加。目前尚无大量实验数据建立空隙比s 和液性指数Ic 与土静水压力建立相对函数关系,这有待于科研工作者作深入研究。

2. 水压力测试

如何确定土中水压力大小,尚无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作者认为最好在现场测量土中水压的大小,本文根据有关材料作简略介绍如下:

2.1 测压计工作原理。电测试测压计在孔隙水压力作用在该仪器的特殊金属薄膜上,由薄膜成熟变形引起电阻值(或电感、电磁值)的变化,这是一种力传感器。

2.2 测压计的率定,测压计在正式使用前应采用平衡进行调整,平衡电阻的阻值应经过计算确定。每个测压计出厂时均标有率定系数,可是由于应变仪和示波器参数不完全一样,所以要对新购买的测压计进行率定。其方法是利用加压设备将测压计的进水和压力表并联,然后进行分级加压,根据精度要求(一般以10KPa 为单位)逐级加压,绘制率定曲线,为了提高精度,应经过多次反复加荷后求出串定系数k,这需要采用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2.3 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

(1)在土中安装和埋设前必须在测压计引出线附近进行密封处理。为了确保仪器进水口畅通,防止泥浆堵塞进水口,应在进水口处用中砂成一道过滤层,用钢丝网包裹。

(2)埋设前在埋设点进行钻孔,钻孔埋设深度在测点标高下100mm 以下,在孔底填砂,将测头迅速放入孔底,再在测头周围和图面填砂,并适当压实:最后用粘土浆钻孔严密封好。若在一个钻孔内部童深度埋设多个测头,应将每隔侧头上下填砂,各测头之间用原土填塞,其密度应尽量与原土相同。埋设时测头电线不应拉得过紧,并应注意测头放置平整,及时调试仪器,确认工作正常后方可填砂。由于测力计在埋设时需钻孔和填砂填土,必然会破坏原土孔隙水的水压力原始平衡状态,为此应在埋设测压计后停歇10d 的左右,使其埋设测压计部位水压力回复到原始状态,此时测得水压力才能准确地放映土谁中水压力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设计深基坑围护结构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且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3. 深基坑围护结构安全系数

3.1 现状。目前建立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理论,仍借用挡土墙设计方法,故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仍采用挡土墙设计安全系数,但也有不同意见,有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挡土墙是永久构筑物,而基坑围护是施工时所采用的历史性技术措施,故应采用较小的安全系数。从国内深基坑围护大量实例来看,其安全系数相差较大,有的过大,有的过小,凡是深基坑支护失败实例来看,往往与其设计安全系数过小的有直接关系。

3.2 安全系数选用。深基坑围护安全系数的确定由设计者自定,作者认为安全具体确定应与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或煤气等市政管网。工程地质报告中提供土质参数较差时,应选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作者认为不能盲目套用工程地质报告有关参数,应对现场土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合理的选用各种土质参数,特别是土的内聚力c 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减,以提高计算结果可靠性,提高支护结构安全系数。

4.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择,一般应先考虑本单位现有施工机构,优先考虑本工程基础桩相同类型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如工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则基坑支扩结构应尽量选用这种桩型,其直径可相应选用较小直径,这样可减少进退场费用。当基坑较深维护桩布置允许时,应尽量选用两排支护桩,这种布置方式力学性能较好,前后排桩与桩项圈梁形成刚架结构,桩间土参与协同工作。改善维护桩的受力状况,达到减少桩的配筋量。当围护桩要求达到防渗要求,基坑深度小于7m,地表杂填土中砖瓦碎片含量较多时,不宜单独选用水泥搅拌桩,搅拌桩改为水泥注桨。北方粘土地区,基坑较深,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桩加锚杆支护形式,但南方一般不适用,可选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项加钢筋混凝土圈梁,转角处加斜支撑。凡是地基土为淤泥,且基坑又较深时,不宜选用钢板桩,选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工程造价较高,可选用大直径两排钢筋混凝土桩,中间加水泥搅拌桩(互相重叠150mm 以上。以便形成防渗幕墙。且参加灌注桩协同工作,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当条件允许时,用井点降水作为辅助手段)。围护桩的选用应经过多方案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选用经济效益最佳的支护方式。

5. 结束语

基坑工程师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成败往往事关工程全局。良好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施工顺利的前提与保证,是整个庞大工程的重要开端。因此,加强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认识与研究意义重大。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7-10-002

上一篇:装车作业规程下一篇:优教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