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社团管理制度(共8篇)
排球社团管理制度 篇1
排球社团申报材料
一、排球社团组建宗旨: 为了更好的开展排球社团活动,尽快地提高社团学生的 各种排球技能,特作如下规定:
1.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维护组织统一和成员团结,不损害集体及他人的利益,遵守校园道德风尚;
2.遵守排球协会章程,宣传排球运动,促进我系学生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3.为本系广大排球爱好者提供一个结交球友、交流球艺、增进友谊的平台,通过团队不断练习,提高大家排球的水平,同时由这些爱好者带动其他同学也积极投身到排球运动和体育锻炼中来;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全民健身意识;同时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促进交流,增进团结,促进我系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5、本协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性化管理。社团的核心部分为排球协会干部群,负责社团人员的管理及日常活动的安排。社团的最高权力组织是排球协理事会,负责社团重大事件的商讨及决策。
二、排球社团机构设置:
(一)学校指定三名排球指导老师
(二)筹备召开排球社团大会,招收排球社团的组员
(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组织本社团工作
(四)负责制定排球社团计划工作
三名排球指导老师:刘静伟 张朝刚 徐淑先
六名组长:赵爽诺 张明明 佟佳丽 王雨桐 李欣泽 王博 三十四名组员:刘若萌 白航 郭慧文 郭灿 贺盈乐
张 哲 李超 张馨予 李淼 李思航
李云桐 张傲然 侯雪 雷超然 王书宇
钱岩 王书宇 祈师情 王天虹 佟新航
韩师会 黄静文 李彤 白坤红 郑宇彤
赵梦楠 李思齐 高新宇 张馨予 李佳静
邓一航 张新元 王维会 郑君如
三、排球社团日常管理:
组员享有的权利
1.在本社团内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参加本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力; 3.有批评和监督本社团各项工作的权力;
4.有对排球社团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 5.有退出社团的自由权; 组员履行的义务
1.遵守本社团的各项纪律和规定;
2.执行本社团决议,听从社团各项活动安排; 3.按时参加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4.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自觉维护本协会利益、名誉及形象,努力为 协 会争光,5.任何会员不得擅自利用本社团名义进行任何私人活动。(如逃课、旷课)排球社团纪律
1.组员出勤迟到15分钟以内记小过一次,超过15分钟记小过一次并做检讨一次。
2.组员出勤不到者记过一次。3.组员没有完成任务者记过一次。
4.组员做出有损社团声誉、利益之事者视情况记大过一次。5.组员做出影响社团团结的事者,记大过一次,情况严重者予以开除。
四、排球社团主要活动、意义及影响
本学期排球社团的组员们主要开展以下训练活动:
1、垫球 :自垫球、双人垫球,多人垫球。
2、传球 :自传球、双人传球,多人传球。
3、发球 :对墙发、隔网发。
4、身体素质训练。
开展排球社团的意义及影响:
排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对场上各种变化情况具有精细的感受能力,如运动员在场上完成许多复杂的运动时,动作要十分准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体运动分析器对肌肉感觉作精确分析才能做到。而且排球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及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排球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会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
排球比赛中,有球不能落地而且击球至多3次必须过网的特有规定,使参加排球比赛的人总要随时准备弥补同伴因判断错误而无法接,或因其他原因没接到位的球,为了发挥本方的进攻力量而不惜奔跑扑救,给下一次击球人创造方便条件。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
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排球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依靠判断的运动,尤其在现代的排球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击球的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排球比赛也是一项靠集体配合取胜的球类竞赛,个人特长的发挥往往是在同伴发挥特长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
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其中又以排球在我国历史较久,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其中,因此排球运动较其他体育运动更易于在我国普及。
评选双阳区中小学优秀学生社团上报材料
双阳区齐家镇长岭中心小学
2014.10.17
排球社团管理制度 篇2
上海电力学院排球兴趣社团课程是面对全院制在校学生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 其授课形式是由排球专项主讲教师教学为主, 以合作学习为小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本研究通过预先设计与教学中游戏方法的灵活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并探讨游戏化教学学习对排球教学效果的影响, 就教学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论证其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排球限选课教学改革和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的良性补充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海电力学院排球兴趣社团限制选修课程中大一、大二、大三等各类学科类专业的学生39人。其中男20人, 女19人。先期进行发球、垫球和传球基本测试, 然后依据技术水平高低分别将学生分成实验组, 男10人、女10人和对照组, 男10人、女9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 确定相关的参考文献, 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详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确立研究重点。
2.2.2、结合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三个方面, 根据排球项目特点, 运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出适合在排球兴趣社团开展的排球游戏。
2.2.3、专家访谈法:制定谈话提纲走访上海复旦大学、体育学院排球方面专家学者、教练员和运动员, 对设计出的排球游戏进行检验修改, 将反馈信息予以整理。
2.3、研究过程
2.3.1、数据测量方法及操作
对参加本论文实验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使每位参加测试的教师熟练掌握了指标的测试方法, 统一了一致的数据测量标准及测量、记录方法;在数据测量记录过程中, 教师和辅助小教练共同测试, 采用随机跟班监督进行测验。
2.3.2、实验内容
上海电力学院排球兴趣社团课堂教学进度中, 各有15节课, 共设计了20个不同的排球游戏。实验班施加因素为:全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都以游戏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分为移动类游戏、垫球类游戏、传球类游戏、发球类游戏等四大类。同一种游戏形式在一学期中最多可重复3次。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实施。对照班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3.3、实验条件控制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 实组验的施加因素主要是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法进行教学, 并与正常教学进度内容同步展开。对照组则按传统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一个学期时间的教学进度内, 分别测得实验前 (学期开学初) 、实验后 (学期期末) 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 检验本研究的假设;实验时的条件控制则采取同年级任课老师、同一教学进度、同一时数安排、同一课堂教学常规。课外活动本实验不加干预。同时, 为了控制体育考核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正面影响, 我们取消了往年规划中所有规定对考核项目的考核设计出全新的考核项目, 且把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数据测试表测得的数据包含在最后成绩之内。
2.3.4、实验班以游戏教学法为主, 以提高学生基本排球技术为目标, 将排球游戏合理地、科学地渗透在排球课程内容当中。按照排球运动的特点和游戏教学法的功能重新调整教学内容, 分为移动类游戏、垫球类游戏、传球类游戏和发球类游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2.3.5、分三阶段进行采集实验结果
每次测试内容包括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上手传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分别在开始教学前进行一次数据收集 (A) 、教学中期进行一次数据收集 (B) 和教学结束进行一次数据收集 (C) 。
2.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 运用数据统计法对教学效果采用双样本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并对得出结论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深入对比分析, 论证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各阶段的实验结果的比较
3.1.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阶段的比较
实验组男生的垫球比对照组高, 传球和发球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女生的垫球、传球和发球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1.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B阶段的比较
实验组男生的垫球、传球和发球均比对照组高, 垫球和传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女生的垫球、传球和发球均高于对照组, 垫球、传球和发球具有统计学意义。
3.1.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C阶段的比较
实验组男生的垫球、传球和发球均比对照组高, 发球具有统计学意义, 垫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女生的垫球、传球和发球均高于对照组女生, 垫球具有统计学意义, 传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经分析可以看出, 实验组对基础技术的掌握比对照组好, 即游戏教学法的学生比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更容易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
心理学说兴趣对于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能激励人们的求知欲, 推动人们主动地寻找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有人就是说如果要上好排球课, 对于提高学生对排球课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学生对排球课缺少兴趣和热情, 势必使排球课出现被动的状态, 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排球游戏的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广泛的适应性和激烈的抗争性等特点。通过游戏可以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使思维敏捷、灵活、善变。
本实验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练、趣中练、玩中练。即是在学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设计与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结构相似的游戏并运用到排球技术教学中, 以增强技术运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一种娱乐教学模式, 它既有游戏的特点, 又融入了排球良好技术培养等特性。学生在游戏中不但可以扩大了人际交往, 体验参与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和乐趣, 同时也体验和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动作。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 生动而自然地在欢乐有趣的活动中学习领会排球的技术与技能,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2、单项实验结果的比较
3.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阶段性垫球的比较
排球动作简单易学, 便于初学者掌握为排球技术中应用最基本、最普遍的技术之一, 是学习其他技术的前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阶段成绩相当的情况下, 实验组男、女生在B、C在测试结果中, 成绩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对照组的A-B阶段, 男、女生的成绩提高幅度均不明显。
对照组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被动, 主要依靠老师的督促与监督, 所以A-B阶段的成绩效果不明显。
3.2.2、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球的比较
实验组男生在A阶段比对照组低, B、C阶段均比对照组高。在B阶段时, 男生的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传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其中较难掌握的是触球时的手型, 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了正确手型才能保证正确击球点和较好的运用手指, 手腕的弹力。实验组A-B阶段与B-C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成绩提高幅度较小, 其原因在于:1、在教学过程中如若从头至尾都进行游戏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不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 难以固定正确技术动作的现象, 所以在游戏教学之前应有短时间的技术动作固定练习, 这样排球游戏教学所收获的效果比之以前更加明显。2、在教学初期实验组以垫球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 其占课堂用较多时间。
3.2.3、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球的比较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 是本队的第一次进攻, 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阶段成绩相当的情况下, 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在测试结果中, 成绩均有明显提升, 在B-C阶段尤为明显。与B-C阶段差异性非常明显相比A-B阶段差异性较为一般。
实验组因教授发球技术时间较为靠后所以后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 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C阶段成绩效果都较好说明游戏化教学在发球技术中的作用较小。
排球技术考核项目包括垫球、传球、发球三个部分内容。这3个内容在排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在B、C两个阶段的实验组学生的技术平均成绩明显要优于对照组, 说明游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游戏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环境。
在游戏教学法的学习下, 垫球、传球和发球三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游戏教学, 学生的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是此次教学实验的又一主要内容。实验班学生是按新的评定方案进行, 其中既有教师的评分, 也包含学及或学生小组的评分。考核时执行考教分离, 避免了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 使考试更趋于客观、公平、公正。学期结束后经过检验, 新的评定方法和传统的由任课教师单一评分在学生最后分值上表现基本是一致的。如在技术教法课考核时教师会事先公布评价标准和有关细则, 实际操作时除了教师的评分外, 学生也能通过自评和学习小组的评分, 使已有的评价标准内化。我们发现当学生基于互评进行工作时, 技术教法课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学们也基本能互相给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反馈。
4、结论
4.1、游戏化的排球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4.2、游戏化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提升学生 的综合能力。
4.3、游戏化的练习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小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 兴趣俱乐部学生在游戏化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和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4.4、研究发现, 与传统的排球基本技术教学方法相比, 游戏化 教学更有利于上海电力学院排球社团学生基本技术的再提高, 并能更快地实现排球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和要求。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排球教学中运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着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戏化的排球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游戏化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化的练习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小教师的主导作用;兴趣社团学生在游戏化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和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研究发现, 与传统的排球基本技术教学方法相比, 游戏化教学更有利于上海电力学院学科类学生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的再提高, 并能更快地实现排球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排球,兴趣社团课程,游戏化教学,设计运用
参考文献
[1]武国政.排球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良祥.排球游戏大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李为敏.高校排球项目分组教学分类评价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92-94.
[4]吴冶.排球教学俱乐部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112-114.
[5]黄汉生.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设, 2002, 193.
排球社团管理制度 篇3
作为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发性群众组织,社团文化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心理调适、个体社会化、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创新的重要方向。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由于较短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较浅,相关政策和管理体制仍较混乱,导致社团文化整体发展水平与品位偏低的现实。同时作为一种独特教育类型,其服务对象具有“文化水平偏低”“智力类型特殊”的特点。因此,如何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社团文化创新,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实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系统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系统内外部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它依赖于系统内外部要素的合理组织与有效运行。学生社团文化创新更是如此,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堪忧的现状,构建包括环境氛围、管理制度、人事机制等要素在内的外部运行系统,以及包括社团价值观塑造和品牌经营要素在内的内部控制系统,实为其创新发展之应然选择。
一、环境创新:改善社团文化的发展氛围
首先,应重审社团活动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国外学者德利克和特鲁姆早就提出“社团活动是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相平行的第三课程,它在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然而在我国多数职业院校中,学生社团仍被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学生兴趣活动而被搁置在正式课程教学计划之外,很少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基于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管理者有必要在社团活动课程上寻求突破,科学认识学生社团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校园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把社团活动课程作为一门除专业课和文化课之外的“第三课程”,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完善方案,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
其次,须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导。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是有其特点和规律的,推进社团文化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社团发展理论研究,科学把握职业院校社团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社团文化创新提供理论和方向指导。为此,职业院校应制度化社团发展规划、定期召开社团文化发展工作会议,探讨解决社团发展难题。设立学校层面的社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聘用专门研究人员进行经常性理论研究,为学校决策和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建议并给予指导。
再次,学生社团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社团文化建设还必须注意学校党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当前普通高校大力开展的党团组织进社团值得借鉴。职业院校应重点通过校团委的组织领导、学生社团内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干部参与社团管理三种方式来推进。积极发挥校团委专职干部的监督指导作用和评价改进作用,切实建立社团层级制党团组织体系,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社团内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文化保持正确的政治思想立场和发展方向。
此外,还应为社团文化发展提供充分物质保障。良好充分的物质条件是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健康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品位社团文化的打造离不开充分的物质条件。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有限,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解决物质条件问题是一项挑战。基于职业院校社团发展实际,可重点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规范合理的学校社团发展保障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完善资金供给,并协调后勤部门制定活动设施、场地配给制度。引进科学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式和任务式管理方案,建立项目答辩申请制度,重点支持专业技能型、政治理論型、社会实践型社团发展,注重扶持个性特长型和特色服务型社团发展。第二,基于职业院校企业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可鼓励学生社团通过积极寻求企业赞助、行业合作、技术服务、有偿服务等方式募集经费,争取设备、场地等资源条件,提升社团自身生长力。
二、系统化管理:夯实社团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社团文化的创新实质上就是管理的创新,管理制度是促使学生社团文化形成并发展的重要基石”。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内外部管理制度,建立从社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系统规范的社团管理文化发展机制。
外部社团管理体系在引导和监督社团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上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和设计社团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职业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内涵较浅,社团建设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首先就需要在完善社团管理体制上下功夫,设立校级专职管理机构,实行校团委领导监督、院系团支部协调配合、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社团管理系统。此外,为了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职业院校应放弃传统的团委兼职负责机制,选择学生处(学生科)牵头管理,院系部门具体负责的机制。
其次是社团运作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问题。职业院校须将社团文化的发展提上校级议事日程,真正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方案之中,于宏观层面对社团文化的发展进行政策文本拟定。校团委或学生处要逐步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社团系列管理制度,拟定《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学生社团运行管理条例》《学生社团运作经费、场地、设备管理方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社团申报、审批、监督、考核方法做出明文规定,建立社团专项经费申请报销管理制度,并统筹各后勤部门制定有效的社团场地、设备、设施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社团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再次,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团评价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维系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发展活力的助推器。根据不同职业院校情况,可适当实行社团激励、导师激励和社团干部激励,推出校级精品社团、优秀导师、优秀社团干部,奖优罚劣,塑造典型,充分激发和调动社团成员和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社团文化节、学生社团发展论坛等也已成为当前较普遍的社团激励评价方式。此外,职业院校社团可实行学分制课程方案,明确将社团活动纳入学生的学位学分里面,依据参与社团活动的成果与成效作为考核指标,并核计学分。对于成绩欠佳的学员进行淘汰处理,具体采用惩罚或退团举措。
就内部而言,主要应从社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和社团干部任用选拔机制着手,使社团在精心“经营”中获得发展。关于社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一方面表现为对社团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计上。理想的社团组织机构是三级负责制,即理事会、各职能部门、成员。理事会负责规章制度与发展计划的决策,以及对社团进行领导监督;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理事会决策、形成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社团成员是职能部门具体方案的实际操作者。各级之间应是一种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和谐共赢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社团活动的策划、管理、协调、控制与评价改进进程的设计上。对于规范的社团活动,每一步该如何运作、如何控制、如何实施,均应形成一套有效准则或规范,以约束群体活动,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另外,鉴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经费使用混乱的局面,建立统一的内部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应为其题中之义。完善社团经费收入和支出制度,加强对社团的财务监管,严控活动经费的流向,审计社团负责人经费使用问题,实现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人事机制变革:规范社团文化发展的组织依托
“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和社团骨干是创建优秀社团文化的重要保证。”关于社团干部任用选拔机制,重点在于优秀社团负责人和高素质社团干部的选拔培训。监督和推动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学生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机制,注重培养善于理念创新、勇于组织改革、精于方案谋划、勤于活动组织的思想和能力素质之优秀社团管理者,是社团文化不断发展的组织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社团是否有活力和影响力,社团组织者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认真研究其规律,合理运用其作用与职能,是职业院校社团骨干队伍建设的根本要义。对此,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针对“职校学生个性张扬、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推崇民主、渴望平等的个性特征”,社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合情,最大限度地彰显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社团干部的培训也是其中之义,学校有必要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技巧,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灵活应对、游刃有余。
另外,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历史较短、相关规范尚不健全,其发展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指导教师团队,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推动社团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处(学生科)应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社团发展特点与现状,制定指导教师需求意向依据,与学校团委协调分派专业指导教师。研究表明,责任心、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导教师能否成功指导社团发展的关键内因,一套激励和促进社团指导教师的任用、选拔、评价、激励与培养的机制是其发挥作用的外部保障。针对目前社团指导教师地位不高、缺乏动力的问题,职业院校应切实将指导时间、过程正式计入导师教学工作量,落实待遇或补贴,定期进行培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将有助于导师积极性的调动。
四、价值观塑造:强化社团文化建设的情感支持
共同的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形成的精神核心。如果没有一致的价值观,就无法保证群体坚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到社团活动的效果和社团文化的生命力。有研究者指出,共同社团价值观包括责任意识、认同意识、协同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认同感低、凝聚力弱的现实,其社团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引起重视。
首先,责任意识问题,社团成员对社团的责任心是推动社团文化发展的动力,它体现为一种使命感、献身精神、忠贞,也是社团内部成员与社团建立起的一种情感契约与信念承诺。它通过成员的行为予以表现,包括主动分担责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基于社团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地奉献自己。其次是認同意识问题,它是社团文化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认同就没有社团文化”,也是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社团活动中它体现在成员的一言一行之中,并贯穿于社团活动和社团管理的全过程。再次是协同精神问题,即参与、协调、团结和合作,主要表现在成员之间、成员与干部之间、社团不同部门之间、社团之间。系统论认为,组织有效运行是系统内各要素协同的结果。社团也一样,其成员的高度协同是社团组织高效运行的前提。最后是创新意识问题,主要体现于社团的理念思维、制度规章、设计策划、活动管理以及组织关系等方面。拼搏进取的社团理念、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集思广益的活动设计,往往是一个社团创新发展的显著特征,而自由、平等、民主、竞争等社团组织氛围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团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五、品牌经营:奠定社团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
品牌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策略,自从被引入高校社团管理领域以来,已不断凸显其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品牌经营不仅可以为“社团发展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力和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做贡献,成功的社团品牌甚至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与辐射价值”,可谓意义深远。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社团文化创新根本上还是要在品牌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社团质量,打造特色社团、精品社团。
首先,增强社团活动质量,凸显文化品牌。诸多实践证明,一流的社团往往需要高质量、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优秀的社团文化也往往是高质量、高品质社团活动的体现和彰显。没有好的社团活动就无所谓社团文化。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注重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条件。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强化活动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社团活动的精品。高质量社团活动的打造,应本着如下重要理念,即主体价值观正确、活动宗旨明确、特色突出、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学生参与性强、活动效果好、影响效益高、辐射效应好,并积极为优势和特色项目的打造提供制度和物质条件的充分保障,加强经验总结提炼与文化理论提升,带动学校社团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必须着力于社团文化品位的提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而言,可重点在社团类型和社团活动内容寻求突破。职业院校异于普通高校,校内大量存在着专业技能型社团与个性兴趣型社团,而理论学习型与社会服务类社团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分类指导。对于专业技能型社团,应侧重指导社团进行本位转变,推动专业基础技能向专业核心技能过渡,促进技术创新、技能提升,注重应用性和科学性。个性兴趣型社团在发展学生兴趣张扬个性的同时应注意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社会服务类社团的发展,注重学术性、理论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化水平的提升。真正造就一支政治态度端正、思想价值观正确、理论基础扎实、社会实践能力过硬的社团队伍,并且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動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社团活动的内容,是基于其影响与效果而言的。关于这一点,职业院校应坚持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创造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追求高雅、抵制庸俗,追求健康向上、抵制低级趣味,追求和谐审美、抵制冲突病态,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促进社团文化高层次发展。
另外,社团文化品牌的打造,还有赖于社团形象设计与推介。社团形象设计与推介是推动社团文化品牌形成的重要环节,它对社团文化起着品牌形象宣传与品牌价值内化的作用。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底蕴较浅,以及社团文化发展不完善的现状,合理的形象设计与推介无疑有助于其社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社团形象突出体现在社名、社徽、社旗、社标之中,“它的科学设计与推介,必须遵循社团命名、扬名、护名的原则”。命名应注意反映宗旨和理念,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能为社会和社员所认可;社团形象的宣传、社团活动的展示以及社团名声的传播其实就是扬名的过程;护名需要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责任心,以维护社团形象与名誉为生命,注重细节,赢得尊重与信赖。
排球社团活动计划 篇4
一、活动主题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社团活动蓬勃开展,提高学校排球运动的水平,活跃校园气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确保学习效果的前提下,特制定本学期排球社团的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的
1、队员能坚持刻苦学习,认真训练,服从指挥。
2、掌握基本的排球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
3、提高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
三、活动时间 周三社团课和课外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室外排球场
五、活动内容
1、第1周--第4周:垫球
2、第5周--第7周:传球
3、第8周--第9周:复习垫球、传球
4、第10周--第11周:扣球
5、第12周--第13周:发球
6、第14周--第16周:复习扣球、发球
7、第17周--第18周:进行垫、传、扣、发球的配合练习
8、第19周--第20周:教学比赛
六、活动对象 自愿报名参加排球社团的七八年级学生。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每次活动每位队员都必须准时参加。
2、每次活动都要服从教练的安排与指挥。
3、每次活动结束必须总结,并根据队员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4、在活动过程中,懂得自我保护,防止受伤。
排球协会社团活动总结 篇5
在万众的瞩目和期待下,在一年一度的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的社团文化节在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这标示着我们学校的各个社团在广大师生的见证下成长了。我们排球协会和其他的兄弟协会一样,都是这样数着一年一年过生活,强大丰满起来的。
我们排球协会在这里祝贺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社团文化节的成功举行及圆满落幕。在这次社团文化节中我们协会主要负责两大活动,一个是文化节前的学院排球联赛,一个是文化节当天的游园活动。首先说说我们的学院排球联赛,在2010年我们的学院排球联赛在校排球场正式打响号角。我们的联赛是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进行的。这次联赛的目的是。在排球联赛中,各班及 各专业的同学都积极参与排球联赛,在这个“全民运动”的时代毫不示弱。时隔三年的排球联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同学们对排球运动的了解。在参与排球比赛的激烈竞争的同时营造了和谐,充满友爱和关怀 的团结一致的氛围,达到了本次活动的良好效果。再来就是社团文化节的游园活动,我们协会承办的活动广受同学的欢迎和喜爱。通过这次的游园活动,我们协会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协会会员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活动策划、宣传工作、场景布置和游戏参与等,以身作则。各部门互相协作配合,团结一致。在这次活动中广大同学都体会到了排球协会给予大家的温暖,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次我们的活动能够得以成功的举行,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兄弟协会的帮助、协会干部和会员的团结合作及广大学生的鼎力支持,在这里,我仅代表排球协会向大家致敬,感谢你们对我们协会一直来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服务,回报同学,我们协会也针对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做了小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活动不足之处
一)排球联赛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对此次联赛宣
传,很多班级都不知道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 ;
二)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缺乏创新能力,缺乏灵活应变的能
力,在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没能很好很快的解决;
三)活动负责人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没能体现出领导能力和
良好的组织能力,没能很好的带动部下‘
四)经费的申请上没有程序。相关部门在外出拉赞助的时候
还是缺乏一定的能力,还需加强努力;
二、如何改善及建议
一)精心策划,及时行动。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做好活动的策划工作,并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做好宣传工作,抓住细节。不放过任何能够宣传的机会,在宣传的时候,要顾里又顾外。
三)纵横出击,加强沟通。在活动之前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沟通,做好各部门的交流工作,同时可以和各兄弟协会交流,交换举办的活动心得和经验。
四)进行能力培训,扎实个人能力,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
五)对干部进行彻底培训,从领导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出发。
8、排球队规章制度 篇6
为了能让排球队更好的发展下去,使得材料与矿资学院排球队不要每年都是一直“新队伍”,让老队员的优良传统保留下来继续发扬,使工作具体化、规范化,让我们成为一支管理有素,拥有团队力量的队伍。为我们学院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将尽力提供好的训练条件,让学生体会到排球的乐趣,同时也尽力让同学们在学校的各项排球比赛中为学院争得荣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一、我们的口号:我们是一支有希望的队伍。
二、入队
每学年初进行招新活动,希望新队员能有一定排球基础,热爱球队,热爱排球运动,愿意刻苦训练,能坚持到底;有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乐于为球队承担事务;排球队欢迎富有爱心、热衷于排球运动的人员,共同分享运动的快乐,同时给队伍带来更多积极上进的因素,增加团队凝聚力。
三、管理和训练
1、队长通知具体的训练时间和地点,队员应该按时参加球队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需向队长请假;
2、服从队长安排,积极配合队长工作;行动统一,文明礼貌,尊重对手,尊重裁判;
3、在训练中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队员之间应团结一心,互助互勉,不计较得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教练指导时,大家应该认真学习,并规范自己的动作;同时男女队之间进行比赛,提高实战技巧;
5、如对球队有意见或建议,可向队长反映。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积极参与球队总结;
6、球队物资所有权归球队,任何队员不得私自外借或挪用;
7、认真遵守队内的规章制度。
四、比赛规则
1、排球运动介绍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发球。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学生社团 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繁荣校园文化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学术创新类、文化艺术类、爱心公益类、兴趣爱好类和社会实践类五种社团类型,涉及多个领域。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在校党委的引导、团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学生社团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社团文化得以蓬勃发展。
但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学生社团活动资金短缺;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滞后;校园学生社团活动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资源;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和资料传承制度不够完善;学生社团相关指导老师经验、水平参差不齐;校内外宣传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笔者在认识河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以便解决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时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内部管理措施
(一)从学生社团自身建设方面来看,学生社团应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学会制定自身发展规划。同时要培养学生社团的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学生社团提升整体发展实力。
学生社团要不断完善其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必须依靠其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学生社团要合理制定理事会管理规范与社团章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社团的运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权责分明。在社团财务管理方面,要做到公开透明化,严格把关社团财务运作。在社团人事管理方面,要做到公正、公平,不能徇私舞弊,对于违反社团管理规定的社团管理人员要做到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切实维护社员利益。其次,学生社团要严肃自身的纪律管理,坚持学生社团内部例会制度,增加学生社团内部信息传递渠道,加强社员与社团,社员与社员之间的联系,拓展社员知晓社团动态的有效途径,为社员提供一个社交平台,真正塑造学生社团“家文化”。再次,学生社团要加强档案管理与经验的传承。各学生社团举办活动时,应积极向学生社团联合会上交活动宣传、策划、申请、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思想汇报等,并做好社团内部的资料保存,双向的经验保存与传承使社团的优秀经验得到借鉴,并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社团要不断加强团建工作,促进学生树立核心文化价值观。社团团支部是社团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因此要提高对社团团支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团支部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思想引导作用,做好团支部常规思想汇报工作以及团内先进的选拔等工作,为学生社团管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生社团应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主要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是学生凭借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形成的学生组织,社团的每个成员对于社团的发展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学生社团要注重培养其内部成员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主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社团的学生干部是社团发展的主要引领者与践行者,因此社团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领导组织能力,为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学生社团要摒弃单打独斗格局,拓宽交流层面,增进与其他社团及学生组织的合作。学生社团的种类多,同种类型的社团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社团要积极主动的与自己同类型的社团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社团的发展经验,并与其他社团进行实践交流,经常性的进行社团联办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向学生会等比较成熟的学生组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二)从学生社团活动方面来看,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只有更好地组织开展本社团的活动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社团的发展。
1.学生社团应坚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活动原则,打造学生社团的精品活动。学生社团精品活动的创立必须有一个庞大的参与群体,参与者的支持是做好活动的最根本要素,也是学生社团活动要推广的基本理念。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大家多以学术创新、演讲教育技能、歌舞表演等类型活动为爱好,因此学生社团应该根据自身定位把自身的品牌活动多涉及在这些类型的活动上,密切抓住参与者的兴趣爱好,打造社团自身的精品活动
2.学生社团应“猛抓狠打”品牌活动,大力推广优品活动。品牌活动是各学生社团保持竞争力的前提,是学生社团传承的生命线。学生社团在全力举办品牌活动之时应积极创新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注重品牌活动的推广与宣传。同时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要推出不同种类的品牌活动,要学会“创精品,推优品”,把品牌活动做大做强,塑造属于自身的核心与品牌。
3.学生社团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主动承办各种大型活动,合理协调资源配置。学生社团在做好本社团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承办相关部门的活动,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发展社团实力,逐步提高社团影响力。有效利用各单位优势和资源,开创学生社团发展新局面。
4.学生社团应积极的“走出去”,加强与其他高校间学生社团合作。目前,新乡市高校间学生社团的联合活动已初具规模,如新乡高校学生社团导游风采大赛;文学类社团组建的河南省文学社联合会等。新乡市高校联合举办活动有利于各高校学生社团与外校学生社团综合利用资源,互相学习、交流并借鉴各自的发展经验,扩大学生社团在校内乃至校外的影响力与辐射度,提升的影响力。
5.学生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践行社团商业化发展模式。目前,学生社团资金短缺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因此为顺应学生社团发展潮流,学生社团应加强社团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学生社团可以在坚持其本质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与商家合作,这样既能保障社团持续、稳定发展,又能通过商家扩大社团影响力,扩大社团宣传,增强社团实力。
二.外部管理措施
首先,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支持、指导力度。
1.学生社团工作要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在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团委应把学生社团活动奖项设置和学分制的管理考核机制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同时,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应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资金和宣传支持。
2.校团委和各社团挂靠单位团委逐步提升学生社团干部待遇。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校园中颇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的发展立足于学生,而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团委和挂靠单位应逐渐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奖励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工作的长远发展。
其次,学生社团联合会应不断加强对全校学生社团的服务与管理。学生社团联合会是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主要践行者,是学生社团活动信息的传递者和活动资源的整合者,学生社团联合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
1.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整合力度。近几年各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学生社团数量也不断增多,但同时也伴随有同类性质的学生社团、同种类型的活动的频繁出现,造成学生社团活动“多而不精”,同时也造成社员的“审美疲劳”,降低了活动的吸引力。因此,为改善此类现象,学生社团可以将同类型活动以联办的形式开展,以此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学生社团活动从“量”到“质”的跨越;对于同种性质的小型学生社团可以将其合并成相对大型的学生社团,以此来提高学生社团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鼓励各学生社团传承教授活动的经验、资料、活动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谋求共同进步。
2.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建立学生社团的分类管理模式。学生社团联合会要综合各个学生社团的性质特色,进一步完善全校学生社团的分类管理。各类社团设立主要负责人来组织内部交流、任务传达、意见反馈等日常工作。并定期召开自身讨论会,以此来促进同类学生社团的交流,增进了解度,在办活动时能够做到资源共享,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该管理模式初期主要以介入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交流为主;发展成熟后向“学习模范社团、社团制度研讨、管理模式创新”等更高层次发展。
3.学生社团联合会要逐步建立二级管理机构。发挥院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团委社团部职能,助力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院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团委社团部应该发挥自身职能,对本院系相关学生社团工作给予具体的工作指导与帮助,及时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信息的反馈,加速学生社团问题的处理,精简学生社团工作流程。
4.学生社团联合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挂职锻炼工作。做好挂职锻炼工作,即是要让“学生社团联合会人员入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人员进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便更好的让学生社团联合会人员了解学生社团的工作,真正做到为学生社团服务;同时也让学生社团人员了解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小结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高校学生社团这个平台给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并且也使大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支持,扩展了大学生的技能。在学生社团发展的同时,加强学生社团管理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当今学生社团的发展,管理方法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管理理念更具时代的特征。现如今,我们只有以人性化的思维为先导,以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地管理方式为依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社团的良性长远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其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益凤.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2]李扬.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探究[J].理论界,2004,(4):17-18.
[3]霍红.现代大学与学生社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97.
[4]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28-33.
[5]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学报,2008,(06):44-46.
[6]赵蕾.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7.
[7]曾颖.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原因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07,(04):10-11.
[8]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D].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1-12.
[9]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8:35-42.
[10]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59-60.
[11]陈静,胡华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10,(03):24-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增强理论自信的‘问题导向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14JDSZK092);暨南大学2015年度滚动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问题导向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51061290);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课题“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研究”(WT1432);广东省省委宣传部竞争性扶持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2015GDMKS06)阶段性成果。
对规范学生社团管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问题;对策
在学生社团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管理好学生社团、提升学生社团品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成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学生社团具有建立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行为规范的自律性等诸多特点。学生参与社团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开阔视野,也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同时,学生社团在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物质资源缺乏保障,长期以来社团经费一直是困扰学生社团的重要问题,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挂靠单位拨款、会员会费及社会赞助。而学校及学院所拨付的经费有诸多限制,会偏重参加重要赛事、活动的社团,一般小型学生社团所得经费寥寥无几。其次,学生社团活动频次较高,对学生正常学习产生影响。学生社团经常要承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类常规性和临时性活动,加入社团的同學不仅要面临各级、各类会议,还要参加一些临时性“工作会议”等,有很多学生身兼数职,忙于各种活动与会议,造成学生逃课、缺课等无法正常上课的情况较为突出,多数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不理想。再次,社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长远目标及稳定性。社团是学生自发组成的组织,这样学生就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性,也造成社团在成立之初缺乏详细的规划,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暴露出价值观的缺失。部分学生社团管理较为松散,只要办理一些简单的手续即可成为会员,会员亦可随便离开社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更谈不上社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1.学校应加强对于社团的正确引导,在学生社团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关注与审视。高校应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为学生社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大学生社团专项经费投人,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结合自身情况,高校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现有硬件资源,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同时,高校要规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高校要加大对指导老师的管理力度并对社团负责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社团的发展缺少一支专业的管理者队伍是不行的,而社团的发展能否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更是关键。高校应充分肯定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价值,规范对指导老师的管理,选派有专长和负责任的教师来指导社团的建设,对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高度重视对社团负责人的培养、选拔,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使他们组织开展工作更加顺利。
2.学生社团要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团内部各项制度,使社团发展有章可循。有规矩才成方圆,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要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人手,通过完善社团组织架构管理、活动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员管理,明确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团的组织纪律性,规范社团内部运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建立起管理架构,使社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其次,积极营造社团文化,并实现薪火相传。社团文化由社团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社团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社团活动和行为的规范。它是社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增强了会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应该把社团文化的建设渗透到社团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团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强社团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团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网站、会刊、社旗等渠道来发展社团文化,使社团价值观和精神被广大社员接受,为社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保护社团资料,建立社团档案体系,这对社团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最后,以“人”为本,重视社团普通成员的价值与作用。对于学生社团来说,社团里的每个人都是它发展的保证,也是宝贵的资源。在社团的发展中,主要干部对其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重视普通社员的价值与作用也是社团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社团必须要有培养管理会员的模式,提高会员参与管理社团、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的意识,使会员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与考验普通社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排球社团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软式排球与普通排球教学实践对比研究07-22
气排球的故事:因为气排球,我们相遇08-15
怎样才能组建好和管理好一个中学排球队06-10
排球协会趣味排球赛的活动策划书07-04
排球联赛07-15
中学排球05-13
快乐排球05-19
排球选项07-08
男子排球07-10
排球扣球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