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排球课

2024-05-25

公共排球课(共9篇)

公共排球课 篇1

前言

从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来看,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欢迎的程度不相同。篮球场和足球场几乎天天爆满,运动气氛相当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球场地,几乎被人遗忘,场地上偶尔有人在开展排球活动。这种情况不只是一两所学校,此现象大部分的高校均有,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抽取长沙理工大学2010级土木工程系男生选项1班(21人),选项2班(17人)和2010级外国语学院男生选项2班(20人),选项3班(19人)共79人为研究对象。实验为期15周(每周2学时)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相同,两组的教学均由本人任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采用再测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将问卷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中间间隔的时间为14天,测量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r=0.876和r=0.897(p<0.05)(见表3)。问卷的效度检验主要采用专家评定法,本研究所有问卷内容条目经14位专家逐一评判和审核,保留问卷中多数专家共同认可的条目,尽量做到求同舍异,保证问卷内容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教学实验法

2011年9月-2012年1月,在长沙理工大学实施教学实验。开展为期15周30学时的两轮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2.6.1 实验教学内容

排球的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发球、扣球)。

2.2.6.2 实验前测

(1)专项身体素质测试

两轮实验前由测评组(具副高职称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排球专业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四个班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如表7。

(2)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排球基本技术考核成绩比较与分析

两轮实验前,由测评组(具副高职称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排球专业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四个班学生的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发球、扣球)考核成绩。如表8所示。

由表1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组学生在两轮实验前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原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p>0.05。

由表2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组学生在两轮实验前的排球基本技术,原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p>0.05,满足实验要求。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再次进行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实验后两个班的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指标(除身高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后两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1与表3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摸高、三米移动、和50米三项专项素质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是两个班级的成绩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这表明两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这是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是体育锻炼的结果。同时,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积累,实验的课时比较有限,所以在短时间内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3.2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自信心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分析

3.2.1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生自信心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由表4和表5可知:两轮实验在实验前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在的自信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自信心均存在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 )表明动态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3.2.2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动机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态度、人格塑造及学习动机与教师学生观有相当高的相关性[4]。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觉得,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会导致他们掌握技术动作情况的不一样,会有小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不能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完全领会,但是只要把这部分的人数掌控在既定的范围之内,教学效果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体育教师这种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定位,无疑对这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相应的心理效应。事实上,如果教师对学生这种潜在的能力给予充分长期的信任,那么教师的这种信任和期望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传达给学生,也会被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继而唤起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到最后会产生很大的“期望效应”。特别是对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赞扬与单独辅导、以及其他同学给予的帮助,都会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当这部分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时,便会自我肯定,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保持长期地愉快学习。[5]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学生对掌握排球运动技术的信念,这种学习的信念越激烈,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日积月累必然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 实验班与对照班传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如表8、9)动态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实验班学生排球的传球技术成绩和技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班,且二者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

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垫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排球的垫球技术成绩和技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班。且二者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如表10、11所示,p<0.05 )。

3.5 实验班与对照班发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排球的发球技术成绩和技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班。且二者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如表12、13所示,p<0.05 )。

3.6 实验班与对照班扣球技术考核差异性比较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排球的扣球技术成绩和技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班。且二者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如表14、15所示,p<0.05)

4 结论

1.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运动技能的形成存在个体的差异,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不同的层次、教学内容相同但采用不同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动态分层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结果证明动态分层实验班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要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

2.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动态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因才施教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的针对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层,在学生之间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学生为了学习的进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排球的四项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发球、扣球)的成绩考核都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0-158.

[2]罗慧慧.关于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0):76-77.

[3]庞彦杰,庞会岩,曹春英,等.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2):50-51.

[4]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2):76.

[5]汪新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01):23-25.

公共排球课 篇2

每周有一次两节的体育课,所以上课的时间少,所以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扎实的学到东西,就适当的安排了学习的内容——关于排球的一些基本动作要领:传球、垫球、开球、扣球。不仅如此,通过在比赛练习,我们还掌握了很多简单的战术配合。

通过在排球课上的学习,培养和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不管练习还是娱乐,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不灰心,这些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它也培养了我的配合及应变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排球是依靠判断的运动,你必须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它也是一项靠集体配合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协调,不断观察同伴意图才能合作。所以打排球可以培养人的心理素质、锻炼人的体魄、愉悦心情。

公共排球课 篇3

关键词:高校,排球选项课,主题式,教学法

1 引言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自有了体育课的存在就开始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重视素质教育,有关此方面的研究逐渐加强。关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在不断的除旧迎新,学校和教师希望应用更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计思路,改进教学软环境,不断深入探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重需要,以适应各阶段学生对健康教育的全面要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出台以来,体育教学实践也从技能性、体能性教育,延伸发展成为娱乐性、健康性教育,《纲要》对大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多重目标提到了体育课堂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上将五大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并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于是寻求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试验、研究,这种模式应该具有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开放性、以及有效性等。“主题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集现代化、全面化、多元化趋势于一身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应用的些许体会,与大家共勉。

2 “主题式”教学法概念

“主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论的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教学方式”[1]。

“主题式”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式的学习,突破了传统上人为划分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面对大量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 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理解,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探索,从而增强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的力量合为一体,通过与教师的过程性评价研讨得出结论,以便更好地学会学习。

3 主题式教学法的试验与应用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论文20篇;《纲要》文件一篇,作为写作参考和理论依据;确立排球选项课教育教学发展的结构设想和有关的试验项目。

3.1.2 教学实践分析法

根据凯里学院的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改革实例,反映出在积极改革后的体育课是怎样真正成为“急学生所及,为学生所用”的课程。课题小组根据公共排球选项课教育教学发展的结构设想和有关的试验项目,2011.8-2012.7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公共体育排球教学实践试验。

3.2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排球选项课班级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对比班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跟踪实验班随堂观察记录,课后整理资料,每单元进行汇总,结合单元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得出分项成绩及分析结果,学期、学年结束后进行理论上的汇总,得出最终结论。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排球选项课发展结构设想分析

人的一生,体育教育贯穿始终,其中学校体育教育过程最长,大学体育教育则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体育项目的选择成为达到终身体育健身享受的最高层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不断完善自我锻炼方式,健康体魄,并持之以恒终身从事体育运动,去享受运动中的乐趣。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排球教学多年的教师,从参阅的大量资料和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讨论确定高校排球选项课发展趋势结构设想如下:

教师——身心教育规律——排球教学规律 主题式模式

《纲要》——健康体育理念——创造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人生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身心锻炼规律 创新型学生

实验项目:

基本技术:两人正面一次性对垫球、两人正面上手对传球、发球(女:下手,男:上手)、4号位扣球(男生);

基本战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考察学生临场技术发挥及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纲要》的指导下,正确建立健康的体育理念,教师根据大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结合排球的教学规律,以主题式体育教育为过程,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排球教学中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贯穿始终,最终培养和造就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创造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4.1.1 以《纲要》为指导推进学习

《纲要》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健康课程有指导价值和重大意义。对教学目标有具体规定(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对教学方式(自主选项、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也有详细说明。因而,排球选项课的学生基本达到三自主选课;教师是在纲要的指导下,根据大学生身心教育规律和排球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自身体质了解、终身体育理念、健全、健康人格等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指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体育锻炼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排球运动特长,抓住自身锻炼身体的规律,全方位多渠道学习体育、掌握知识、不断创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多元化教育的创新型人才。

4.1.2 以主题式教学模式为教育过程创造体育

创造体育是在传授体育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是发明和创造的能力,体育创造能力是经过实践而产生的。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必然发展思路,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4]。教师和学生在遵循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创造各种生动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用“助跑起跳抓、打树叶”进行扣球徒手动作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排球运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组研究垫球角度与垫球幅度的关系:各组学生体会垫球时手臂与身体不同夹角,垫击出不同幅度的球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垫球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在观察时,还会发现身体重心的异同,垫球效果也不同,这样身体动作与思考同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温床基地。

4.1.2.1 课堂教学三维结构的构建

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排球选项课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积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如在教授垫球基本技术的动作时,课前布置课外作业:查阅有关垫球知识。结合“个人搜集素材——小组讨论——班级汇总——过程评价”进行。结果:他们把从虎口垫击球——前臂垫击球——打垫球——全身各部位可以接球——明星的垫球趣谈等丰富的垫球知识,带到了班级汇总中,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教师顺势利导,把“用前臂垫击球”与其他部位垫击球分别做演示,进行比较,确定“前臂垫球”的基础特点,然后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学习、讨论、观摩、比较的情况下,把一堂垫球课上的有声有色。

“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把课堂教学分为构建知识结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与总结、提升情感等几个环节”。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网上搜集、同学之间的交流、班级汇总的凝练、教师的引导过程评价,排球知识非常丰富,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学生的心理在良好的状态下,极易接受知识,属于探究式学习,是主动型的;对比班的教学按部就班,属于传统的传授型,平面知识结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气氛较一般,心理疲劳较快,知识较单一。

技能目标的完成,是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开始。由于从讨论中开始学习,在观摩、实验中具体操作,教师引导、分析评价、示范、纠错,学生动手操作、改进,在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习——观摩讨论——实践——纠错——再实践”的途径,技能目标能较好地完成。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在进行小组交流和班级汇总时,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了课堂参与的机会,扩大了知识面,凝练了知识;探讨中认识了新的朋友,人与人之间接触面扩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4.1.3 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

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是一种心理教育,人体的行动是受大脑的指挥,而大脑是受心理的控制,因而,体育健康应从心理教育开始进行。教学探讨中,教师注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归纳,找出规律,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心理上,逐渐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的观念,建立新的健康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建立“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理念,使健康教育贯穿体育课堂始终。

4.1.4 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最终目的

排球选项课堂教学,将终身体育理念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心理到体育运动器官协调统一,以彻底完成每堂课的技能目标为主,兼顾其它目标完成为辅,设计合理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确保每堂课的优质进行。排球教师在备课时,应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注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动手操作与理论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探讨相结合,其最终目的达到顺利完成各层次教学目标,实现排球选项课发展趋势结构设想,让竞技排球与健身娱乐排球互为促进,让排球运动成为这部分学生的终身健身运动项目。

4.2 实验项目的目标达成分析

4.2.1 基本技术目标达成

实验班的学生开学伊始,就在“查找知识——小组讨论——班级汇总——教师引导——具体实践”的教学程序中进行授课,课堂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气氛热烈专注,学生学习氛围异常顺畅,因而,教学活动开展非常顺利。在练习时,教师有意识地让男生与女生搭档一对一进行,男生认真辅导女生,女生心存感激的好学,课堂氛围温暖而健康。

课题组对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学计处理得到结果:实验班成绩优良率远远大于对照班,而及格率、不及格率小于对照班。实验班“一对一一次性垫球”,最高次数可达71次;“一对一一次性传球”可达53次;而对照班最高次数是33次,传球21次。最低成绩实验班11次,对照班5次。发球看球速和落点,两个教学班的成绩互有交叉,发球成功率有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

4.2.2 技术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扣球考试,注重技术动作掌握。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掌握程度,考虑到学生本身个体差异的问题,课题组及时调整考试条件,将男生网降低到2.30米,设技术评定,及格线设置较低,4号位扣10个球有4个过网就及格。由于学生身高和身体素质对扣球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身条件等问题,女生不设置扣球考试。

在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中,运动参与与运动技能排在首要位置,因此,竞技排球水平不能降低。教师授课时,注重健身娱乐排球与竞技排球相结合,每节课的技能目标设立要在各层次设立一定的难度,各层次的学生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学生目标达成时有一种成就感,快乐相伴汗水,项目课程的价值才能体现。

4.2.3 战术考试情况分析

基本战术考试前,课题组根据相应弱化竞技强调健身合作、快乐为主题,特制定排球选项课比赛规则,放宽持球、连接尺度,将每局比赛压缩到15分,采用三战二胜制。测验程序:分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协调合作——竞赛——体验合作的乐趣。

实验班的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场上跑动积极,喊声连连,情绪活跃,救球拼抢毫不逊色,体现出“众志成城”的场面;场下学生踊跃担当裁判员、排球评论员,对每个死球进行评述,他们充分利用探讨时学到的排球知识,对中线附近的球进行讨论,对标志杆附近的判断球提出异议,与教师讨论“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选项班竞赛规则”的区别,在探讨中学习怎样当好裁判员,理解“即使懂得规则和裁判方法也不一定可以当好裁判员”的道理。通过临场比赛,体会技术战术的发挥,体验合作的乐趣,进一步学习巩固排球技战术和理论知识。学年结束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绩册上的优良中差,对一项体育运动的执着和热爱,会使终身受用,达到排球健身、合作快乐的最终目的。

对比班的情况基本属于常态,临场比赛,虽然也有拼抢救球,但缺乏积极热情的态度;合作时,常会出现无语、无手势等无信号联系,场下同学缺乏积极主动,裁判员教师指定,主动的态度不明显,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教师感觉很累,学生表现差强人意。《纲要》的运动技能目标是: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2]。介于此,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5 推广

排球选项课的试验成功证明,“主题式教学法”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学校教育教学中,虽然各学科具有不同特色,但多维结构的知识学习构建,是值得推广的。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知识来源于不同渠道,但是由于自学缺乏系统、条理,缺点是较费时、单一;“主题式”教学法,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立主题,不设上下限,学生围绕主题寻找有关知识,学生在寻找、互相探讨,教师过程性评价中掌握知识,知识面广,印象深刻、知识获得丰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较理想的学习方法。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注意时间的安排和掌控,最好安排在大课堂的中间,学生稍事休息,教师引导安排学生讨论,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身体休息大脑运动,课堂教学承上启下。

试验成功后,我们在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体育专业教育中进行推广,得到好的反响,学生积极响应,尤其在当今专业课时紧缩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缺少广博的知识,通过主题式教学法,扩大了知识面,项目学习在深度、广度、传播、宣传等方面,都胜于以往的教学。学科组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推广、传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6 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推进后,体育教师就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试图找到一种最合适体育教学的模式,从单一的传授方式的应用到今天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创新教育方式,走过很多路,用过很多方法,以图找到一种捷径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进各时期的体育教学窘境,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

“主题式”教学模式,方法较合理,较符合我国当前高校即紧缩教学时间,又要扩大教学学习范围的国情。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型学习人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大范围进行探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的同时,利用选项课,学习该项运动更多的知识,创造地学习,在快乐中寻求知识,在知识中发展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与健康事业与学习相结合,培养新时代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权(扬州商技校校长).我所理解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讲座[R].2010-9-13.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育体艺[2002]13号,2002-8-12.

[3]崔邯鹰.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15.

[4]齐春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18.

[5]齐国杰等.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法改革的再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1(6):116-118.

[6]张志成.对提高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69-70.

[7]司强.从体育的本质出发谈体育教学改革[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15.

[8]汪荫和.中学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13.

[9]杨友松.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策略[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13.

排球课总结——大一 篇4

中学体育课我也是选修排球,但是那时的教学时间很短,还没有学好就结束了,根本无法练好,但是还是愿意学习排球,希望大学能继续学习。上了大学,我依然选修了排球,大学体育和高中体育有着天壤之别,最大的区别是高中体育基本上是自由活动,大学体育基本由老师带领教大家方法技巧及动作要领,然后指定任务,后者让我觉的更加充实,让我充分利用了课上的50分钟。高中体育自由活动,我基本上就打一会儿乒乓,然后休息,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了,而现在上体育课我基本上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我对排球课还是很感兴趣的,觉得很有意思,也等于让自己学习一门特长吧。

在排球的学习中,我专心听老师的讲解技术要点和细节,渐渐掌握了小窍门,步入正轨.。排球的基本技术包括五项:发,垫,传,扣,拦。垫球是最基本的动作,为了垫球的考试,我苦练了很久。有时候觉得当你做好了一件你认为你做不好的事情,是很有成功感的。

公共排球课 篇5

1 软式排球运动特点

软式排球球体柔软,它以其免充气,体积大且软,手感好、娱乐性强、安全性和健身性价值高,技术动作难度低,易掌握,形式多样,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规则简单易行,活动易开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由于软式排球飞行速度慢,易把握击球部位,即使排球没有一点基础的人都可以参与学习,对参与者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因此,更加吸引高校大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学习兴趣。此外更能推动软式排球在高校中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 软式排球的开展与推广在高校发展的意义

2 . 1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有效性

根据软式排球形式多样,场地自由、经济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参与的人群基数范围比较广,大到学校、操场、绿地;小到社区以及家庭,都积极主动的体现出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和广泛的开展。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了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状况,对利国利民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 2 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普遍重视程度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是当前体育教学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部分,软式排球的开展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增添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提高了大学生自我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对体制锻炼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改进。对我国更进一步的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促进的影响。因此大量的进行宣传、开展素质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都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

2 . 3 促进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对软式排球运动进行大量的普及和开展,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健康体制进行改进,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可以长久和简易实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主要目的。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不仅自己能保证坚持锻炼,还能带动社区以及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推广。对全民健身意识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

2 . 4 为硬式排球运动发展做铺垫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软式排球列入其中,随着我国排球人口基数的提高,改善了排球学习的周期较长、参加不积极的情况,对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的迅速开展以及排球市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选拔和查找掌握硬式排球技术的新一代的优秀运动员,增强硬式排球运动员的后备力量,带动硬式排球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体系,因此,软式排球是硬式排球发展的基础,更对我国今后的排球事业走上辉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与推广的优势探讨

3 . 1 软式排球对身体的作用

软式排球符合大学生生理需要,更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6-22岁左右,他们的身体可塑性比较强,他们的体型、肌肉等一些机能都存在明显的变化。而软式排球可以通过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对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促进功能。通过软式排球运动可使肌肉力量增强,脂肪减少,可塑造健美体型和良好的气质。以及提高和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可提高有机体的灵敏、身体协调、柔韧性和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 . 2 软式排球对心理的作用

软式排球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较快,而软式排球又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性,所以更吸引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的兴趣,此外,在运动中自主性也得到了完全的发挥,且身体也达到了很好的健身目的。消除了女大学生对传统排球那种恐惧心理障碍,并积极的参与到软式排球运动中,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供了一种有利的途径。

3 . 3 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 促进软式排球在教学中的需要

高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则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指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而软式排球球体柔软、重量轻、少伤害、安全性高。对于一般初学的大学生没有什么恐惧心理障碍,特别是受女生的欢迎和热爱,所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这对体育教学方面起到了促进功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说明软式排球的可参与性强,在高校开展是非常可行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3 . 4 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为了号召教学改革的政策, 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学校开设了选项课教学,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并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完全的施展,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焦点,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都起到了充分的展示。对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 5 软式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软式排球具有健身价值,是简单易行的一种身心锻炼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软式排球具有娱乐价值,可以娱乐身心,培养高尚的优良品质。对经常参加软式排球运动的人群来说,不难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参与者的快乐性和自主性都得到了完全的展示,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此外,参与排球运动能更好的去挖掘人的一些未知的潜能,对发展人的大脑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软式排球在高校开展的不足之处

4.1 师资队伍的缺乏

软式排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广大高校教师来说,教学方式、技战术运用以及比赛规则都存在着陌生的感觉,其相对专业的软式排球教师是很少的,更多的由硬式排球教师转化而来授课的,很大的限制了软式排球在高校更好的开展与推广,由此也给高校开展与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4 . 2 场地设施建设受限

高校占了一大部分是由于场地设施条件差,而场地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高校更多的是一个场地分成多个班在上课,由此,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且学生锻炼过程中相互受到一定的干扰,对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了比较重的影响。限制了软式排球的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4 . 3 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还需完善

访谈中,占据一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反映,学校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学方面关心程度不够,不重视体育在校园里的开展与推广,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健身和学生的健康问题上不够关心和重视,对于软式排球在校园里面的开展更没起到推动作用,态度不够明确,没有意识到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性。不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运动条件。

4 . 4 高校软式排球发展的形势不均衡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软式排球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对于学校经济条件好有利于排球在校园开展和推广,但相对于比较贫困的地区,经济条件达不到开设软式排球要求,目前,还是处于最初的位置,没有在高校开设软式排球课程,更没在学生强身健体和全面发展的阶段提供一种有效的锻炼途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软式排球具有球体柔软、基本动作和规则简单易行的特点,且安全性好,场地不受限制,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深受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和欢迎。

国家和政府对开展软式排球的高度重视,对软式排球在高校更好的开展与推广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保证,对排球今后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高校体育课排球教学中,软式排球成为了女大学生积极主动自愿参加的一项运动项目,消除了她们学习之前对排球的恐惧心理障碍。在业余时间软式排球也成为了她们体育锻炼的一个活动内容。

高校在公共体育课上开展软式排球的条件已具备,可以充分的利用资源去发展和推广软式排球运动项目。

5.2 建议

建立高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拥有更专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积累软式排球的教学经验,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软式排球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转变学校领导观念,引起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师生多一些人文关怀,改变领导只重视文化课在学校的发展,轻视体育教学的观念,所以,加强领导意识、改变领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校多培养热爱排球的人群,建立学生软式排球协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排球协会,多开展校园排球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好排球的宣传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并有专业老师指导和安排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参与排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运动中的自主性得到完全的发挥。

公共排球课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气排球,探析

气排球运动最早诞生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人们为增加郊游乐趣, 把汽球当作排球一样打来打去, 以不使球落地为胜的游戏。渐渐地这项游戏项目逐渐发展为有规则, 有比分的带有竞技性成分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了。

传统的硬式排球运动对技术、体能要求很高, 使得参加排球项目竞技者的运动寿命普遍不长。而气排球则技术较易掌握, 娱乐观赏性高, 竞技趣味性强, 健身效果显著, 不仅保持了排球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特性, 又适合各年龄段, 包括老年朋友者继续参加, 深受人们喜爱。

火车头老年体协依据排球规则, 在1991年编写了第一本《气排球竞赛规则》, 随着气排球运动发展越来越成熟, 其竞赛规则也越来越完善, 对球的要求和制造也越来越规范。比赛用气排球由软塑料制成, 重约100~150g, 圆周为79~85cm, 球直径是普通排球的1.25倍, 质的稍硬, 较易控制, 易于展现气排球运动的竞技观赏性和娱乐性。比赛场地12×6m, 男子比赛网高为2m, 女子比赛网高为1.80m, 参赛队员为5名。比赛打法和记分方法与竞技排球基本相同。

1 气排球的特点

1.1 气排球的体育特点

气排球运动是对传统排球运动的拓宽与创新, 它既保留了普通排球的特性, 又使各年龄段的普通群众容易参与。气排球运动是一项入门容易、娱乐性强、安全性好的球类运动项目。气排球运动对集体性要求极强, 队员之间必须积极协调配合,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有利于展现队员的集体主义道德风范;气排球运动规则要求宽范, 人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 只要按规则要求, 将球打到对方场内地面上空即为有效, 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击球, 且击球准确性高。由于气排球运动激烈性不强, 运动量不大, 容易上手, 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因此深受各年龄段朋友,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喜爱。目前, 气排球运动正逐步成为我国群众体育项目的新宠。

1.2 气排球的技术特点

发球技术, 准确而有攻击性的发球, 可以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室内排球比赛中较为普遍运用的大力跳发球技术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掌握, 而气排球球体较大、球重较轻, 在发球时更加注意手对球的控制以及力量的使用, 主要利用气排球飞行轨迹不规则的特性采用“飘球”技术, 力求以巧致胜, 而这项技术相比硬式排球大力跳发球技术更易于被没有排球运动基础的普通人掌握;防守击球技术, 防守击球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 是组织进攻的基础。有一定室内排球技术基础的人, 在参与气排球运动的初期, 子防守击球方面大都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主要是由于气排球体积较大, 重量较轻, 采用室内排球的垫击动作来处理球, 效果并不是很好, 而采用插、捞、捧、托等动作来完成击球, 增大了对气排球的击球面积, 利于对球的控制, 技术也较易掌握;二传击球技术, 由于气排球体积较大, 二传击球除了可以运用传球技术还可以运用防守击球以及“搬”等原9人制排球技术。这些技术动作对球的控制较好, 击球稳定性较强。相比室内排球对传球技术要求较高、掌握并熟练运用所需时间较长等特点, 这些技术动作简单易学, 特别是对于没有室内排球基础的人, 技术要求不高的动作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使用。同时, 实践中也表明这些技术动作实用性强、效果良好;扣球技术, 扣球是气排球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武器。普通排球有正面扣球和冲跳扣球, 难度较大, 要求队员移动迅速, 掌握好起跳时间和击球点, 通过压腕推求等动作将球大力扣过网, 要求快打出手, 动作干净漂亮。遇到对方拦网, 要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和改变扣球方向, 或做吊球处理。这些技术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相当难度。由于气排球球体大、弹性强, 普通扣球动作不适合扣气排球, 而通常采用“搓球”式的推打击球, 即采用类似室内排球后排进攻的方式来完成扣球, 技术更容易掌握。

1.3 气排球的竞赛特点

气排球是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兼竞技项目, 它不但适宜中、老年人参与, 而且适宜其它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参加, 可以被逐步推广到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等各行业、系统群体的球类爱好者之中。从竞赛角度看, 气排球集体育竞技、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 是我国国内自主创新发明的实用新型排球, 摒弃了普通排球技术要求高、运动寿命短、不易于推广等缺点。气排球项目将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 气排球运动将会更加普及, 有望对外交流, 推向世界体坛。

1.4 气排球的推广特点

气排球项目很适宜普通群体的运动反应与体能水平, 参加者因掌握技术自信心强而特感兴趣, 因此容易普及, 深受群众喜爱。气排球开展较早的一些地区, 气排球运动已经由城市推广到乡镇、农村, 并会定期开展比赛, 围观群众兴趣高昂, 络绎不绝;气排球运动能够使公众延长参与排球的运动寿命实例表明, 开展气排球项目, 可以使公众延长参加大球竞技年限20~30年, 气排球是终身体育的好项目之一;气排球发端于老年人活动中, 但不局限于老年人群体中,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 较易推广到少、中、青年龄段的排球爱好者群体中。调研表明, 气排球已逐渐进入学校中、青年教职工的活动中。

2 气排球运动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与价值

2.1 气排球的娱乐与健身功能

气排球是休闲娱乐, 身心放松, 强调运动乐趣的运动项目。中国火车头老年人气排球协会资料中说:“打气排球, 乐趣无穷, 一看就动心, 一学就会, 一打就着迷, 越打越想打。”身心快乐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气排球相比普通排球技术更易掌握, 身体击球的疼痛感降低, 消除了学生练习普通排球时对球的恐惧感, 学生对气排球学习积极性很高, 锻炼效果非常明显, 气排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在校大学生们喜爱。

2.2 气排球运动可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气排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 健身娱乐性极强, 人气高, 生命力旺盛, 在高校有宽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担当大学生社会交际活动的工具, 使大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锻炼身体, 通过参加竞赛获得认可, 增强自信心, 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从而增强社交能力。

2.3 气排球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们的健身观念也越来越强,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深入人心的口号, 终身体育意识需要践行到实际中来, 关键是要有简单易学、健身娱乐效果好、群众感兴趣、运动寿命又长的项目。气排球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运动项目。正如气排球爱好者所说“打气排球, 乐趣无穷, 一看就动心, 一学就会, 一打就着迷, 越打越想打。”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关口, 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而气排球作为一项理想的运动项目, 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进而把终身体育意识带出校门, 走上社会。

2.4 高校气排球与全民健身运用

高等学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关口, 担负着教育与传承的重任。大学生在校期间, 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往往关系着大学生走出学校, 走上社会, 直至步入中老年后的思想、行为、生活习惯, 由此伸展, 大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与未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状况息息相关。因此, 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课余时间相对充分,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较强, 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有一项比较容易掌握、较易获取自身成就感, 又可以达到相当的锻炼效果, 有很强的娱乐性, 同时在运动中又很容易跟大家交流的集体性运动项目。气排球兼顾了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几乎所有要求, 对养成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意义重大, 进而为大学生走出校门, 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运动, 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快速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气排球具有理想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 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适于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

(2) 气排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 对大学生有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功能, 能够锻炼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3) 气排球作为一项易开展、易推广、参与者运动生涯长, 趣味性强, 健身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 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3.2 建议

(1) 加大气排球运动向高校推广和普及的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气排球比赛的作用, 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气排球运动。

(2) 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引导有关人士展开高校学生气排球运动方面的研究, 使气排球运动能更好地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服务。

(3)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增设气排球课程, 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拓宽学生选课范围, 推进新型课程结构。

(4) 鉴于气排球有别于其他排球的技术特点, 建议加强高校专业师资力量培训, 提高专任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 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应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革.软式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 :248-250.

[2]蔡志.源气排球的基本技战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 :288-289.

[3]黄若涧.广西气排球运动兴盛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科技, 2010 (2) :108.

公共排球课 篇7

关键词:高校,排球意识培养

当前, 在高校排球课的教学与训练中, 普遍存在着只重视技、战术和素质的教学训练, 而忽视了排球意识的培养, 存在着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相脱节的现象。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把技术练好了才能练战术, 把技、战术的训练孤立地进行, 这正是有些学生为什么训练时动作很到位而在比赛中不能灵活运用的根本原因。而排球战术意识被视为运动技能的精华, 也就是意识的反应, 它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平时活动与课堂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在教学中, 如何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艺术逐步提高学生比赛中技战术的意识和能力, 是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师应该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排球意识的概念

排球意识是指人们在排球活动中, 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排球活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排球运动员或从事排球运动者在长期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所提炼和积累起来的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它被认为是排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 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

2 排球意识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

具有良好排球意识的运动员, 通常在训练和比赛中, 能以正确的潜在意识支配自己的合理行动, 决断应变时机, 自觉主动并创造性地根据已经变化或预测可能变化的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行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 首先洞察到当时的攻守对抗态势, 在复杂的情况中重点意识到与自身行动意向最为密切的信息, 进而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2.1 支配行为

具有良好排球意识的运动员, 通常在训练和比赛中, 就能以正确的潜在意识支配自己的合理行动, 决断应变时机, 自觉主动并创造性地根据已经变化或预测可能变化的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行动。

2.2 行动选择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 首先意识到当时的攻守对抗态势, 在复杂的情况中重点意识到与自身行动意向最为密切的信息, 进而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2.3 行动预见

比赛双方对抗激烈, 球场情况瞬时万变,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最佳行动效果, 采取相应的对策, 就必须洞察情况变化, 并预见未来的发展, 准备好各种应对的办法。

3 高校排球课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途径

3.1 把排球意识培养列入教学训练计划

排球意识的培养过程, 是一个系统的过, 需要高校师生较长时间的刻苦努力才能完成。在高校有限的教学实践中, 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排球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与训练是在实践练习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把学、练及在变化中的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里所指的潜移默化就是要抓住排球技、战术教学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的渗透, 并通过反复强化, 使学生不断提高动作技能和相互配合的默契, 进而形成正确的反射性行动。这种意识的渗透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潜意识, 它为学生向更高水平配合与发展, 奠定了物质基础。

3.2 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培养排球意识

在高校有限的教学实践中, 应该从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排球意识的培养, 这种培养与训练是在实践练习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把学、练及在变化中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里所指的潜移默化就是要抓住排球技术、战术教学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的渗透, 并通过反复强化, 使学生不断提高动作技能和相互配合的默契, 进而形成正确的反射性行动。这种意识的渗透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潜意识, 它为学生向更高水平配合与发展, 奠定了物质基础。

全面熟练掌握排球基本技术, 是培养排球意识的基础。只有扎实地掌握技术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排球意识。在基本技术教学训练中, 不能孤立地进行练习, 而应贯穿排球意识内容, 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排球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这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运用能力, 加快排球意识的培养。在技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中, 排球意识的培养在于对技术动作做到简朴、适时及熟练的运用并逐渐做到善于应变。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手段在非对抗性条件下缩短正确掌握动作和技能的教学时间, 并时时引导学生具有对抗性观念, 使学生善于设计对抗因素, 创造对抗条件, 肯动脑筋,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进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排球意识。

3.3 在战术训练中, 加强排球意识的培养

在实施进攻训练时, 要让每个队员都明确自己的进攻范围、任务、跑动路线, 强化运动员学会用眼的余光扩大视野, 随时注意观察场上的情况, 从而培养合理的进攻意识。在实施防守训练时要让队员认识到有防守才有进攻, 不重视防守的队是打不衰比赛的, 每个人的防守好坏关系到全队的成败。因此, 在教学训练中, 首先要抓好正确的防守姿势、合理的取位, 正确观察和判断进攻队员的动向和意图。同时, 也要注意防守队形, 注意积极补位。防守意识的训练不是通过几次理论课或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就可以解决的, 应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3.4 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通过有目的、有创意的发散思维训练, 可发展运动员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有利于运动员排球意识的提高。另外,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保护高校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其求知欲, 通过启发式教学及创设问题情境, 使高校学生面临各种排球运动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求知的需要、探索的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排球意识。

3.5 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排球意识

对于初学排球的大学生, 运用游戏教学法如发球、垫球、传球、扣球编成各种组合, 运用技、战术的综合性游戏等方法, 均可培养学生的排球基本意识:培养与提高排球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 调动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人际沟通与交流、团队精神, 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在排球游戏竞技教学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 使学生充分认识排球文化的内涵。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让学生有玩的快乐;在玩中练;练中有想, 做到想练结合, 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和提高学生排球的技战术水平, 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创造和应变能力, 进而达到不断深入地培养与增强排球意识的目的。

3.6 提高兴趣、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在教学中, 教师应讲解排球意识的概念及作用, 要组织运动员观看高水平的排球比赛, 帮助他们分析比赛场上出现巧妙配合及娴熟的技术动作的作用, 在课上, 教师要采用多变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专业知识的学习内容应广泛, 既有一般文化知识的内容, 也有专项理论知识的内容。学习理论, 丰富知识, 是培养排球意识的基本条件。

4 结语

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应具备的排球意识是组成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准确、熟练地技术和良好的专项意识一切战术设想都无法实现。因此, 要把排球的专项意识培养渗透落实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既要学习技术的规格和要领, 使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动作定型;又要明确各项技术的目的性, 使技术训练带有战术因素,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际比赛, 以丰富临场经验, 培养合理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 这是提高排球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多观看国际比赛, 分析比赛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排球意识, 排球比赛对抗激烈, 球场情况瞬息万变, 必须洞察情况变化, 预见未来的发展, 准备好各种应对的方法。排球意识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须在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教学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 应在技术教学、训练实践中, 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排球意识的熏陶, 以此把他们练得更加聪明, 更加富于排球的智慧与才干。

参考文献

[1]周庆柱.浅谈排球意识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 2007, 23 (3) :127~128.

[2]刘聪明, 等.排球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7) :77~78.

[3]孙丽, 等.技术动作连贯性训练培养排球战术意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7 (2) :75~76.

公共排球课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随机抽取40名男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技评测试成绩表中可以看出,经t检验两组的基本技术原始水平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分组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著作,对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论著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2.2 教学实验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学生4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多种比赛制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四个小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执教。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处理全部数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设计

2.1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界定

“多制式排球比赛”(即“多种比赛方式”)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能力等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依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排球比赛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分小组进行学习、训练为主要形式,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共同进步。它是对“分层次递进教学”和“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借鉴和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一种模式。

2.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图)

2.3 “多制式排球比赛”的教学设计

2.3.1 简单易行的单项比赛

(1)自传、自垫、对墙连续传球或垫球等;(2)双人、三人传垫;(3)发球入筐。这些虽然不是正规的竞赛,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积极性,使他们的基本技术得到了巩固与提高,为“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3.2 “不让球落地”的排球赛

比赛场地、网高与正式比赛相同,不同的是比赛双方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者。全队12人(也可以是10人、8人或者6人)分为两方站好位置,发球用抛球或下手发球,每方最多击球三次过网,计双方连续击球的次数,每击一次得1分,球落地即判为失误,停止积分。如自己比赛,连续击球50次以上为最佳。也可以与其他队进行比赛。本比赛的特点是以传球、垫球为主,便于巩固基本技术,提高运用战术能力,并能促进学生间相互合作、增进集体的凝聚。

2.3.3 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球过网比赛

学生基本掌握传球和垫球后,可采取这种比赛方式。具体方法:发球改为在三米线后的抛球过网,每方必须三次击球过网,并降低对持球、连击、触网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增加球过网的来回次数,提高传垫球技术的熟练性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并逐步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

2.3.4 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轻扣球过网比赛

场地、网高均与正式比赛相同,用近距离的下手发球和正面发球、垫球、传球、轻扣球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减少比赛场上的无谓失误,来回球的次数大大增加,比赛的连续性大幅度提高,学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1]。

2.3.5 六人制排球比赛

教学比赛过程中,要降低发球和进攻的攻击性,同时放宽比赛规则,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3 实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组四项基本技术技评的测试成绩经t检验,有显著性异,采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4 分析与讨论

4.1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是在“分层次递进教学”和“分小组合作学习”两个单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发展而来的。“分层次递进教学”认为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某些共同性,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特点与水平,将不同的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并将某些重要特征类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有助于针对这一层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另外为了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强弱搭配分组,即要求小组成员在身体素质、技能、个性等具有差异性,这样划分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互补性,使他们在互助的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结合了素质教育的参与、合作、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核心理念,遵循了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顺应了现代教学模式向着“教”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4.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加大,致使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学生群体差异日益增大。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施教,同样也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的:(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能够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他们处不同的发展起点,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只要提出与他们的起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开展与他们的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就能成为有效的活动,学生就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2)根据学生基本技术的特点与水平进行分组,有助于针对某一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是符合认知结构规律的一种尝试;(3)强调学生分组的可变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是为了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组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根据技术水平分组学习带来的负效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证明“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4.3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技术、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学生和师生间的交流等途径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和基本战术原理,在理性上有更快、更深的认识,缩短泛化和分化阶段的时间,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具体地说,“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整个过程先从最简单的单项比赛开始,然后随着基本技术提高,采取由易到难的比赛方式,逐步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原理,为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实验证明,“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在施教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具体体现为学生更加积极的探求,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这种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认知排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原理,有利于运动技术、战术内化为运动技能。并且在学生主动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学生排球运动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4.4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采取特殊比赛规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参与度

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12人制排球比赛主要特点是排球技术的技巧性要求高和规则的复杂性,正是这些特点恰恰限制、妨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就是降低排球规则的要求,灵活的采取各种比赛方式,以强化比赛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提高比赛的健身和娱乐价值、增强比赛的适应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各种教学比赛方式,如:(1)简单易行的单项比赛;(2)“不让球落地”的排球赛;(3)“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球过网比赛;(4)“三对三”或“四对四” 传、垫、轻扣球比赛。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提高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行六人制排球比赛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实验证明,不同水平的学习小组,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比赛方式,无谓的失误明显减少,比赛的连续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发展。

4.5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符合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最优化要求在师生花费最少的必需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最大可能的(即处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效果。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意思是说,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难度应掌握分寸,要把学生的精神力量调动起来,教学要设置一种能为他们经过努力所能克服的困难,而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使学生失去信心或学习过程过于容易,那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掌握分寸的“难度”就是“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3]。“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组使他们的体能、技能水平处在同一水平上,采取各种比赛方式,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另外,教学最优化方法体系还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和特殊的方法”,“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立足点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它是符合教学最优化方法体系的教学模式。

4.6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有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创设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目标的实现。学生所达到的目标越多,所体验的成功感就越强,自信心也就越高[4]。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生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向导作用,课上的练习、比赛、分析、答疑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系列的主体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主导”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按一定的逻辑途径展开不同层次的主动学习。创造宽松、和蔼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合作愉悦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磋商与讨论,形成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因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教学比赛,学生就能获取一定的成功,自然会加强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得到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4.7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研究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层次目标与要求,并且在课的设计上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要求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精力投入和对教学结果的期望,因而,他们会以努力的学习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且,由于采用“多制式排球比赛”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成就动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1.“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排球普修课基本技术教学中运用是可行的,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与发展学生独立主体的个性化教育、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教育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2.“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3.“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遵循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比赛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随时调整学生的分组和比赛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意迎.排球教学应采用多种比赛制式[J].泰安师专学报,1999,21:94-96.

[2]宋元平.对“班内层次调整”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39-41.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6-216.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4-215.

[5]毛振明.体育教育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3-225.

[6]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3-114.

[7]侯玉鹭.排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助力辅助”手段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8]腾以芝.“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03,(04中旬):41-42.

[9]胡依琴,刘小湘,许毓成.参与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公共排球课 篇9

关键词: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教学实验,对策建议

排球是一种源于美国的运动, 诞生至今的短短100余年里, 排球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球形和运动规则的改进之后, 在当今社会, 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运动项目。而在中国, 排球更是大受欢迎, 中国人对排球的爱好热度几乎超过了发明的初始国——美国, 成为国民娱乐休闲以及世界运动竞技中的一大项目。排球运动在新中国建国以来, 就拥有量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中, 尤以为傲的是中国女排, 不仅给上世纪的中国带来了飒爽的英姿, 也为我国在世界各国面前赢得了荣誉, 在2000年的新世纪, 中国女排的发展势头仍然是有增无减。

作为国民如此热爱的排球, 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学课程的一大运动训练项目。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 在教授学生排球技能的课堂上, 不断探索, 试图寻找更有效的排球训练方法。如今已经创新出了“想象训练法”, 这一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被不断实验, 现已证明, “想象训练法”确实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法更加有效的排球训练方法。

1 研究现状

(1) 黄明熙的《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该论文主要是:以茂名某一高校排球课上进行“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采用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最后得出排球训练时, “想象训练法”确实比传统教育法效果更好的结论。

(2) 符智勇的《想象训练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应用》。文章作者为论证想象训练法与排球传球教学之间的关系, 采用实验, 并在实验过程中随时跟踪, 做平时的测评, 记录测评结果, 并对结果作出对比分析, 最后得出想象训练法,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的掌握排球运动的动作技巧, 因此也就提高了排球教学的效率。

(3) 张璐璐的《浅析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文章作者主要是指出了现在我国高校排球训练课上存在的问题, 重点指出的是:学生在陈旧的排球教学理念和方法中, 由于学生基础、悟性、天分存在着差异, 普遍很难掌握教练教授的高难度动作, 排球训练课的教学质量低。

(4) 胡玉梅的《排球教学初探》。作者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 初探排球教学, 在文中作者指出:目前我国的学校排球训练课上, 由于教学的说教化以及被动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低, 普遍不能在训练中感到快乐, 导致目前的高校排球训练效率低。作者主张要改革排球训练的理念和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但是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结论。

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这个课题时, 主要采取的是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来探讨我国当前在高校排球课上, 运用“想象训练法”, 给排球训练课带来的变化, 以期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 能更好的明确我国目前排球教学实况, 进而倡导现在排球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想象训练法”。

3 资料分析与结论

对于我国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的这个论题, 在查阅了大量国家期刊网以及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后, 发现黄明熙的同题研究论文——《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是对本文所要探讨的论题做出了最详尽探讨的论文专著。本文的资料分析工作, 也主要是针对该篇论文中的基本要点, 展开论述, 并结合其他的文献作品, 综合分析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

在黄明熙的《高校排球课“想象训练法”的教学实验》中, 主要是通过具体分析了茂名学院中的一个实验, 展开论述的。茂名学院的“想象训练法”的实验方法:是随机挑选两队,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组人数相近, 对实验组采取“想象训练法”, 首先对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法;其次采取定量分析法, 也就是控制两组是相同的一个老师、相同学时、相同时间段、相同学习场地、相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只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在经过了相同的学习时间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成绩测评, 测评方法是两座选用相同的评委老师, 并采用四人评估法, 每个学生的成绩取四个成绩中的平均成绩的方法, 得出两组的测评结果。测评结果分别代表两组各自的教学成果, 最后的实验结果, 采用“想象训练法”进行排球训练的实验组, 平均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这个实验就充分说明了, 高校排球训练, “想象训练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率。在茂名学院的这个实验中, 论者黄明熙突出指出的是在“想象训练法”中, 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了学生自身的潜能。

高校排球训练中“想象训练法”, 从本质上说, 它是一种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1) 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于学习排球的感受, 说出什么才是排球训练课上的重点, 学生自己感到困难的难点是什么。 (2) 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整个排球扣球的流程, 如开始传球的动作, 起跳的动作, 挥臂击球的动作, 面对想象中的紧急情况学生会做出什么反应等等。 (3) , 在学生想象过排球活动的一整个流程后, 给学生练习的场地和时间, 让学生按照想象中的扣球方式和动作自己练球, 并让学生在组队的竞技比赛中领会要点。然后, 教练在旁边观看, 在对其中不规范动作作出点拨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 并让学生有疑难问题请教老师。然后, 按照此种方法, 规定一周的训练具体次数, 此后数周都按这种方法循环训练, 最后测评。

这种“想象训练法”, 不再是传统的教练说课占学时的大半部分, 而学生练球时间十分有限的方式, 它是最先就调动起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自己首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 而且因为学生发表过各自认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也就将必要的有效信息传播给教练, 让教练知道学生欠缺的是什么, 需要的又是什么同时由于在训练中, 学生对不明白的及时反馈给了教师, 也就做到了因材施教。在这种“想象训练法”中由于通过想象, 学生因此从中得到自己主宰一件事物的快感和满足感, 充分利用自身的抽象思维思考问题, 也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再是传统中接受教练说教的消极, 在这个过程之中, 学生一直是主体的身份, 教练是围绕学生转的, 而不是全体学生几十人都围绕着一个教练转。在课堂上, 学生从动口—动脑—动手, 再到动手—动口—动脑, 在一个不断循环而又全新的思维中, 不断积极领悟, 实现学习目标的达到。

另外, 在这种“想象训练法”中, 学生不再是老师教导, 学生听取的单线单向学习方式, 而是学生自己领悟, 学生之间交流, 学生反馈意见给老师, 老师也在旁观中不断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点拨启示, 这是一个多线多向的网状学习方式。在这一多线多向的网状的学习结构中, 看似复杂, 但是, 其实这种多交流多思考的方式, 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 对策建议

在上文已经分析并陈述了, “想象训练法”之所以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理, 关键词就是激发学生, 变被动为主动, 思考是灵魂。对于这一行之有效的, 更科学的排球“想象训练法”, 是需要作出十分的肯定的, 再此倡导我国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练, 多开阔视野,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借鉴这一更科学的“想象训练法”, 教授学生排球的学习。

5 结语

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 需要有人研究, 需要有人敢于实践, 就犹如对于高校排球课的“想象训练法”研究一样, 必须要有人敢于思考敢于实践, 并敢于对这一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最终才能促使课程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高媛媛, 甄理.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选课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0 (1) .

[2]闫艺, 毛淑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及能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

[3]贺新成, 耿小平, 周冰.内蒙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5) .

[4]王琳.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修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4) .

[5]黄凤兰, 陈永胜, 张继星, 等.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5) .

上一篇:自动气象观测下一篇:《二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