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普修课教学(精选10篇)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1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参与排球运动的群众数量越来越多, 排球运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 所以关于排球教学活动的相关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排球普修课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承担着为我国排球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体育专业在排球普修课的教育目标设置方面, 需要紧跟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形势, 以适应社会变化和体育事业发展为出发点进行不断修正, 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需要重视教学考核评价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排球普修课,排球教学,教学评价
在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生源素质成为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通过科学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者都十分关注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 在课程考核的方法、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 对于考核评价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从当前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施有效的改革策略, 促进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1、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考核评价体系合理与否将对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出一个科学的分析, 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并且可以从评价结果中找到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从而调整学习方法,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通过课程考核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2.1、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是教学考核评价体的基本途径, 通常采用笔试答卷的形式。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教学内容随机从题库中选择作为考核的内容, 一般包括排球的技战术分析、排球规则以及裁判法等相应的内容, 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2.2、技术考核
排球技术考核中主要包括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五项基本内容。发球技术的考核需要学生站在发球区域内连续发球10次, 记录每次发球在对方场内的落点情况, 根据平均成绩考核学生的抛球、挥臂等方面的评分。传球技术需要学生站立在3号位, 将6号位抛来的球传到4号位网前10次, 考察球的高度和弧度。垫球技术要求学生站在6号位向3号位, 垫对方6号位教师轻发球10个。考察学生判断取位、移动步法以及控球等方面的能力。扣球技术需要学生站在4号位, 采用正面扣球动作将3号位传来的球扣过网, 记录成功扣球的次数。拦网技术需要学生站在2号位拦对方4号位扣球10次。
2.3、学习过程考核
学习过程主要是对学生日常课堂学习的表现进行考核, 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对课余时间排球运动的参与情况等等,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
3、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不足
3.1、主观评价带有较强的随意性
现行的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制度中, 技术考核占据的比例较大, 而技术考核的结果通常要进行量化, 所以考核结果中占据的主观因素较多, 这无形中增加了技术评价的随意性。技术评价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与效果做出主观的评价, 而不同的学生对于排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难免会由于主观意愿或者观察的不全面而导致考核的倾向发生变化, 这会导致考核结果中掺入一定的主观分值, 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2、考试内容涵盖不全
排球普修课的技术考核中包括五项基本内容, 可以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两大类, 其中无球技术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否则就无法准确的判断对方的进攻形式, 造成接球失误。对于学生来说, 无球技术的考核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考核内容中, 针对无球技术的考核内容却很少, 教师往往将考核的重点集中在有球技术的考核, 而且主要以发球技术为核心。另外, 拦网技术与扣球技术是相对应的两种技术, 二者之间的协调转换是争取进攻得分的重要手段, 但是关于学生拦网和扣球技术的考核却很少涉及, 这体现了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片面性。
3.3、不能体现项目特点
现有的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主要是针对技术的运用进行单项的考核, 并没有将相关的技术环节进行必要的考核, 从整体上进行技术考核, 学生在参与考核时也是以通过考核为目标, 所以集中精力在技术达标方面, 这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排球技术和技能, 但是却缺少战术意识, 不能将技术与战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3.4、存在较多的误导因素
排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技术和战术结合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通常需要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技术要求, 又能根据赛场上的实际情况调整战术, 才能取得胜利。在当前考核体系中, 很多教师人为割裂了技术和战术的结合, 比如传球技术的考核, 只考察学生传球过网的落点位置, 没有与之相关的技战术配合, 这与实际的排球运动是不相符的, 但是对学生的思维却产生了一定的误导, 无法形成系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 当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比赛中时, 这种弱点就会体现出来,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思路
4.1、提高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是为了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与完善,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 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排球普修课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要重视课程评价体系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为排球普修课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另一方面则可以对当前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诊断, 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对于学生来说, 考核评价结果可以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做出评价, 如果是正面的、积极的反馈,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是负面的评价, 也会犹豫适当的焦虑感而形成激发学生努力的动力。对于教师来说, 课程考核评价可以对他们的教学成果进行反馈,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并且及时修正,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总之, 要重视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 才能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并且为排球普修课教学提供指导和依据。
4.2、促进排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完善
排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包括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体育教学的目标逐渐从单纯的技能目标转变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现行的排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设置仍然以技能传授为出发点, 缺乏健身教育的渗透, 所以需要结合排球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纳入到考评价体系中, 培养学生的排球健身意识。
4.3、重视过程评价的作用
排球普修课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应当重视过程评价的作用, 并且将其贯穿于整个排球普修课的教学过程, 将过程评价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 才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往的考核评价中, 通常是运用期末考核的方式进行一次性评价, 所以考核的结果与学生的临场发挥也有较大的关系, 而且这种考察结果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 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采取过程评价的方式, 可以定期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 参与过程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进行总结分析, 而学生也可以随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并且将其运用到排球技能的运用,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技战术意识, 促进学生排球综合技能的提升。
4.4、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促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需要丰富考核方法, 除了基本的达标、技能考核等形式以外, 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如口试、实践操作等等, 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 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同时, 可以考虑建立集体考核的形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运用排球比赛的形式考察学生的技战术能力, 同时应用排球项目国际评分惯例、运用多人评分的方式, 取一个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 这样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减少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干扰, 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现行的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主观评价带有较强的随意性、考试内容涵盖不全、不能体现项目特点、存在较多的误导因素等几个方面, 极大的影响了排球教学的有效开展。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通过提高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促进排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完善、重视过程评价的作用、考核方法的多样化等途径,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普修课排球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红梅.排球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2]李焕玉, 杨青宝.普通高校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高等教育) , 2014 (05) .
[3]封彬.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06) .
[4]彭前, 吴波.对排球普修课技术考核及评价方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9 (02) .
[5]杨青宝, 李焕玉.近30年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评价研究述评[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5) .
[6]陈诚.高校排球普修课中团体训练对学生人格影响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06) .
[7]孙梅, 王永成, 杨学智, 赵文娟.对排球普修课技术考试评价体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26) .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2
让学生了解排球普修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1、通过排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塑造良好的竞争意识。
2、通过学生对排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学以上排球课程教学的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写。
3、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与组织基本排球比赛的一般方法,具有担任排球裁判工作的能力。
4、发展排球专项身体素质,丰富健身知识,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全面发展,为提高体能和运动技术水平打好基础。
5、通过排球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打好基础。
提高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紧紧抓住培养目标,建立与现代教育相应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训练手段以及纠正错误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排球教学中(1)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主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关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2)强调教材的基本性和结构性,重视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3)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教法和方法的统一,主张由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获取知识,克服行为主义的不足;(4)强调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
2、遵循排球运动的特点、规律,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合理运用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1)直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地观察技术动作,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技术动作的特征,发现各技术动作环节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技术动作模型。
(2)要重视运用语言教学。教师用语言做生动的讲解、形象的阐述,能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想象,从而起到直观教学的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根据要求,精心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同时突出教学重点
排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技战术复杂,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项基本技战术,必须根据教学计划的变化和中学体育发展情况,确定主次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的基本技术,同时了解动作规格、方法和要领,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达到规范化,具备在未来教学中的示范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各项技术教学手段、健身方法和练习的注意事项。
4、抓住重要环节进行教学
(1)把握关键环节。排球技术从不掌握到掌握,必须经过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根据所教对象容易出现的错误,找出其难点,可能是技术结构中的难点,也可能是个人特殊的难点,然后集中起来找出关键。
(2)要勤检查。检查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以便总结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常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第一,课堂提问,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测验等。第二,对比检查,选几个学生或抽一个组,既有完成练习好的同学,也有差的同学,让大家观看他们的练习,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第三,加强辅导。每次课都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教学比赛,但人数多,场地有限,不可能全部同学都参加比赛,可利用这个时间对场下同学进行检查、测验及辅导。第四,总结评比。对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和技术提高较快的同学,进行表扬予以鼓励。
(3)根据战术要求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如在教发球技术时,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发球技术后,可对学生们提出一些发球个人战术的学习(包括球落点、变化、距离、性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个人发球战术意识。
(4)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排球普修课必须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排球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主要有课堂提问、组织准备活动、教学实习、教学比赛和临场裁判实习等。
5、加强组织教法的教学
(1)分点讲解。一个技术动作的环节多,最好选择几个重点环节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层次清楚等。
(2)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如在传球时拇指为何不许朝前?击球点为什么要在额上方一球处等。让学生在练习时手脑并用,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除对技术动作提出要求外,还可对组织教法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尤其是年轻教师。如教拦网,必须先教徒手拦网,然后才能上网做有球拦网,否则易造成损伤,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4)运用统计法进行教学。如在接发球的教学中,有时可统计学生的接发球的效果,包括接起球能组织快攻、强攻、不能攻、失误等情况,使每位学生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效果会更好。
(5)加强条件作业法。根据任务提出一定的条件与要求,如在跳传练习时既要求技术动作方面的条件,又要对弧度、落点等方面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
(6)利用辅助练习去不断改进和提高基本技术。如在扣球教学时,有些学生常出现身体前冲现象,因此,教师可在扣球起跳前中线处放一障碍物(以不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物体),使学生们产生害怕心理,积极向上起跳,改正前冲动作,提高扣球技术水平。
6、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只重视技术,而忽略理论的学习。因此,在紧紧抓好技术教学的同时,加强排球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做动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裁判工作能力。通过培训、实践、担任各类比赛,如学校各院系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使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组织竞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
7、加强安全教学,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堂安全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造成身体损伤部位的运动应加以注意,要循序渐进地按教学要求进行练习,防止蛮干而导致损伤事故的发生。
8、在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都有深刻的影Ⅱ向。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要经常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发现问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及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原因,指出改正办法。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随机抽取40名男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从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技评测试成绩表中可以看出,经t检验两组的基本技术原始水平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分组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著作,对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论著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2.2 教学实验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学生4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多种比赛制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四个小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执教。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处理全部数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设计
2.1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界定
“多制式排球比赛”(即“多种比赛方式”)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能力等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依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宜的排球比赛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分小组进行学习、训练为主要形式,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共同进步。它是对“分层次递进教学”和“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借鉴和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一种模式。
2.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图)
2.3 “多制式排球比赛”的教学设计
2.3.1 简单易行的单项比赛
(1)自传、自垫、对墙连续传球或垫球等;(2)双人、三人传垫;(3)发球入筐。这些虽然不是正规的竞赛,但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积极性,使他们的基本技术得到了巩固与提高,为“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3.2 “不让球落地”的排球赛
比赛场地、网高与正式比赛相同,不同的是比赛双方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者。全队12人(也可以是10人、8人或者6人)分为两方站好位置,发球用抛球或下手发球,每方最多击球三次过网,计双方连续击球的次数,每击一次得1分,球落地即判为失误,停止积分。如自己比赛,连续击球50次以上为最佳。也可以与其他队进行比赛。本比赛的特点是以传球、垫球为主,便于巩固基本技术,提高运用战术能力,并能促进学生间相互合作、增进集体的凝聚。
2.3.3 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球过网比赛
学生基本掌握传球和垫球后,可采取这种比赛方式。具体方法:发球改为在三米线后的抛球过网,每方必须三次击球过网,并降低对持球、连击、触网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增加球过网的来回次数,提高传垫球技术的熟练性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并逐步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
2.3.4 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轻扣球过网比赛
场地、网高均与正式比赛相同,用近距离的下手发球和正面发球、垫球、传球、轻扣球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减少比赛场上的无谓失误,来回球的次数大大增加,比赛的连续性大幅度提高,学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1]。
2.3.5 六人制排球比赛
教学比赛过程中,要降低发球和进攻的攻击性,同时放宽比赛规则,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3 实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组四项基本技术技评的测试成绩经t检验,有显著性异,采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
4 分析与讨论
4.1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是在“分层次递进教学”和“分小组合作学习”两个单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综合发展而来的。“分层次递进教学”认为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某些共同性,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特点与水平,将不同的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并将某些重要特征类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有助于针对这一层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另外为了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强弱搭配分组,即要求小组成员在身体素质、技能、个性等具有差异性,这样划分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互补性,使他们在互助的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结合了素质教育的参与、合作、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核心理念,遵循了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顺应了现代教学模式向着“教”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4.2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加大,致使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学生群体差异日益增大。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施教,同样也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的:(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能够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他们处不同的发展起点,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只要提出与他们的起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开展与他们的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就能成为有效的活动,学生就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2)根据学生基本技术的特点与水平进行分组,有助于针对某一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是符合认知结构规律的一种尝试;(3)强调学生分组的可变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是为了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组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根据技术水平分组学习带来的负效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证明“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4.3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技术、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学生和师生间的交流等途径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和基本战术原理,在理性上有更快、更深的认识,缩短泛化和分化阶段的时间,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具体地说,“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整个过程先从最简单的单项比赛开始,然后随着基本技术提高,采取由易到难的比赛方式,逐步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原理,为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实验证明,“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在施教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具体体现为学生更加积极的探求,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这种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认知排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原理,有利于运动技术、战术内化为运动技能。并且在学生主动理解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学生排球运动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提高。
4.4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采取特殊比赛规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参与度
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12人制排球比赛主要特点是排球技术的技巧性要求高和规则的复杂性,正是这些特点恰恰限制、妨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就是降低排球规则的要求,灵活的采取各种比赛方式,以强化比赛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提高比赛的健身和娱乐价值、增强比赛的适应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各种教学比赛方式,如:(1)简单易行的单项比赛;(2)“不让球落地”的排球赛;(3)“三对三”或“四对四”传垫球过网比赛;(4)“三对三”或“四对四” 传、垫、轻扣球比赛。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提高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行六人制排球比赛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实验证明,不同水平的学习小组,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比赛方式,无谓的失误明显减少,比赛的连续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发展。
4.5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符合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最优化要求在师生花费最少的必需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最大可能的(即处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养、教育和发展效果。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意思是说,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难度应掌握分寸,要把学生的精神力量调动起来,教学要设置一种能为他们经过努力所能克服的困难,而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使学生失去信心或学习过程过于容易,那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掌握分寸的“难度”就是“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3]。“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组使他们的体能、技能水平处在同一水平上,采取各种比赛方式,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另外,教学最优化方法体系还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和特殊的方法”,“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的立足点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它是符合教学最优化方法体系的教学模式。
4.6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有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创设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目标的实现。学生所达到的目标越多,所体验的成功感就越强,自信心也就越高[4]。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生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在“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向导作用,课上的练习、比赛、分析、答疑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系列的主体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主导”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按一定的逻辑途径展开不同层次的主动学习。创造宽松、和蔼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融洽、合作愉悦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磋商与讨论,形成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因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教学比赛,学生就能获取一定的成功,自然会加强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得到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4.7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研究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层次目标与要求,并且在课的设计上要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要求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精力投入和对教学结果的期望,因而,他们会以努力的学习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且,由于采用“多制式排球比赛”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成就动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1.“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排球普修课基本技术教学中运用是可行的,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与发展学生独立主体的个性化教育、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教育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2.“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3.“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遵循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比赛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随时调整学生的分组和比赛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多制式排球比赛”教学模式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意迎.排球教学应采用多种比赛制式[J].泰安师专学报,1999,21:94-96.
[2]宋元平.对“班内层次调整”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39-41.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6-216.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4-215.
[5]毛振明.体育教育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3-225.
[6]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3-114.
[7]侯玉鹭.排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助力辅助”手段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8]腾以芝.“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03,(04中旬):41-42.
[9]胡依琴,刘小湘,许毓成.参与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4
【关键词】足球普修课;分层教学法;教学实验
Teaching Experi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ding Teaching Method in General Football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CHEN Liang1, YANG Min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2.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ical School of Henan, Zhengzhou 450000, Henan)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football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disparities exist in the physical quality, football skill, as well as personal and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Grad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se differences, grouping students, setting up goals for students and teaching them in different grades, as well as assessing them accordingl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and asynchronized teaching, the students are enabled to get their football skills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levels.
【Keywords】 general football courses,grading method,teaching experiment
1前言
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足球运动是在校大学生非常喜受的运动项目,每年选报足球选修课的人数众多。笔者在足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足球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部分学生参加这项运动的积极性反而降低了,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统一,针对性不强,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运动量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吃不了,因此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些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就成了足球选修课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问卷调查与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次教学效果极佳。分层教学就是承认这些差异的存在,正视这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异步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使教学成为教师的指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效统一的过程。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2个班共82人,每周每班4学时足球普修课。
2.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分析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分层教学法的现实依据
3.1.1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本人发放问卷82份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82份,回收率100%,从中可把学生分为四档,详见表1:
通过表1调查结果分析:A类型的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很高,易接受新知识,身体素质较好,学习目的明确,受过长时间的足球专项基础训练,此类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但传统的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B类型的学生:受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素质较好,想在大学阶段掌握一门体育运动技能,足球技术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烈,活泼好动,这类学生占的比例较大,达40%多。C类型的学生:这类学生最多,其特点是身体素质一般,协调性较差,练习足球时间不长,对足球热爱、感兴趣,但不知如何学习。D类型的学生:身体条件差,学习足球技术等方面较消极。
3.1.2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查分析
目前足球普修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踢(脚内侧、脚背内侧、正脚背等)、停、运等基本技术为主,对于抢截球等技术只作介绍,这样就造成大部分学生足球学习上只是简单的复习,纠正动作或重复练习觉得枯燥乏味,在他们身上无法体现足球的内在魅力;战术学习也只是最简单的,也很少进行练习。通过问卷调查82名学生,其中有74名学生赞成采用分层教学法,有9名学生赞成传统教学方法,无所谓占5%。由此可见90%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并不满意,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学到更多东西。
3.2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实验分析
3.2.1对比实验方式
选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2个班共82人,分成两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期开始摸底测试一次,学期末进行考核。实验班的分层方法:专项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身体素质测试:1500米、实心球;基本知识测试:足球技术、战术、规则、文化等理论;专项技能测试:脚内侧踢准、绕杆射门、踢远、颠球。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技术较好,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的足球基础。B.技术一般,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过足球。C.技术、身体素质差,接触足球时间不长或没有。
3.2.2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2得知: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专项技能二个方面测试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没有什么差异。
从表3可见:通过测试结果反映出,实验组运用一学期的分层教学法,通过专项足球技能的学习,与对照组在足球技能方面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分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分层后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基本接近,教师能够准确地制定各层次的学习目的、任务、要求,同时选编出适合各层次的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便于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针对性强,无论是内容、教法、运动负荷等方面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提高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兴趣,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等,从而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增强。
3.3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与考核
通过分层次进行教学,用足球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欲望,把握好C层与A层的教学、带动B层的不断发展,所以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加人数大大增加,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学习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敦促学生自觉进行练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评定成绩只有科学合理,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们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无论层次,考核内容每学期有三项相同,考核标准分三层,高一层次班再另设二项考核内容。学习成绩包括:一是学习态度、出勤、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和平时锻炼占20%。二是技评:对学生所学项目的技术评定占20%。三是考核成绩占60%,每学期结束学生成绩规定:C档学生成绩只等于A档的80%、B档的90%,因为B、C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与A班的标准不同,基考核标准也低于A。但是如果B、C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标准则可以与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达到A、B层次的要求,下学期可升到A、B班进行学习,反之降层进行学习。
4 结论与建议
4.1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中,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进行层次分组教学其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4.2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终人人达标。
4.3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劲头,又有奔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4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发展了学生个性。分层教学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实行因材施教,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的要求,因而发展了学生个性。
4.5分层次进行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面的、系统的持续性教学工作,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5
一、技术结构原理与概念的强化教学
任何一门技术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技术环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4号位扣球技术也不例外,它由助跑、起跳、挥臂击球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技术动作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师只有应让学生先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易于学习掌握,同时应该向学生充分讲解各个技术环节之间的原理,使学生对各个环节都能充分的重视。让学生对于动作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是每一项技术教学都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其中的扣球技术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二、4号位扣球技术的教学阶段
4号位扣球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各环节之间协调一致的联合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设置不同的任务和教学方法,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采用有效的诱导性方法进行分解教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使其衔接融洽;其次,各阶段要突出教学难点,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好基础,后一阶段巩固和提高前一阶段学习的技术,使不同阶段的技术串联成整体技术。
三、4号位扣球技术教学程序设计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4号位扣球技术应采用分解与完整相结合的方法。完整与分解的教学不应截然分开,两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解动作的讲解是为了可以掌握完整的打球技术而做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分解动作的讲解要做到适度、具体,以期更快地进入到对于打球技术的完整教学阶段。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体育课虽然大部分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很多抽象性的、步骤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统一、快慢可调等特点对扣球技术难点的掌握、教学效果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对动作要领的耐心讲解,让学生对于一些较为重点和难点的动作进行细致、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利用电视、幻灯片、摄录像等电教设备,来将运动员优秀的动作进行“定格”并分析。
五、结论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对于作出的错误动作进行原因分析,并培养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能力,通过这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其根本目的皆是要提高其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抓规律,突破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排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对于学习当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环节进行有效的突破。
3. 在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教学中,应本着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会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6
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现状
1.1 排球普修课结构现状
排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丰富了教学内容, 强化了体育课程结构。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 近年来各大高校已经陆续调整了技术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占比, 与调整之前相比, 课时数下降约25%左右。从高校排球课程教育大纲来看, 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并没有改变。学生应通过体育课堂学习来掌握大纲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专业实战知识、竞赛知识、裁判知识等,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身体素质及接受训练的能力等。
1.2 教学内容现状
我国的高校体育排球普修课教学内容繁多, 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精简优化成为了现在排球课程改革的主要项目, 也是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效率的必然途径。在排球普修体育课内容中, 对于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普遍具备的, 但是从以往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知识学习后, 虽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很好地运用。另外由于排球课程涉及到的场地设施知识较少, 一部分专业认为这些知识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排球普修课堂内容的改革造成影响。
2 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中, 赏识在一般情况下来说是对人的才能以及个人价值的赞美与奖励。所以赏识教育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个人优点等方面的赞美与认可, 通过教师适当的表扬鼓励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长期的赏识教育让学生逐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逐渐改变学生内心的认知, 逐渐发展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赏识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 在提升课堂质量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 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 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在排球领域的潜力。
3 赏识教育在排球课程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从赏识教育的内涵来看, 赏识教育好像只在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中运用比较合适, 因为高校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所以人们难免会去质疑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大学生的心智已经发展较为成熟, 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都发展成熟, 所以一些人担心大学生会不会接受赏识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 心智也正在发展成熟,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智还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们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指点, 但是又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内心特点分析来看, 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极大的可行性。排球专业的赏识教育, 应该在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自尊自信、积极发展, 通过正确的赏识教育途径, 逐渐把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 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 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排球普修课教学中赏识教育运用的有效途径
4.1 赏识教育要给学生一个才华展示的平台
赏识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把学生当成主体来看待, 则赏识教育也就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排球普修教学中进行充分地角色转换。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负责对整个课堂进行设计和知识传播,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角色, 在课程中更多地是对课堂安排以及适当地引导。把课堂当成学生才华展示的平台, 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也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赞扬以及认可的机会, 使得赏识教育在应用中显得不生硬, 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负面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 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使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终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
4.2 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排球是一个团队运动, 只有在比赛中队友互相合作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练习、讨论, 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当作学生之间的互相展示, 学生通过发表自身的想法及建议来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及赞美, 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自尊自信地发展。教师通过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提升课堂质量。
5 赏识教育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首先授课教师要对赏识教育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 赏识教育不代表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赞美与批评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赞美和认可, 还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
(2) 赏识教育要适度, 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极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及自负等心理, 另外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导致赏识教育产生负面作用。所以在进行赏识教育时, 教师要对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 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化, 并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 关注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 从而不断地进步。
6 结语
在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该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 积极寻求教育变革, 满足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对赏识教育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对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的可行性及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笔者在文中的见解较为片面, 还希望可以和相关学者共同努力, 推动我国高校排球普修教育改革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明国, 李伟明, 袁志华, 等.论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76-78.
[2]谭华静.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8 (11) :172-173.
钢琴普修课的教学特点 篇7
一、在钢琴普修课中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 要将学生的读谱、识谱和视奏能力进行培养
1.读谱的能力
不管学生是否有钢琴的基础, 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这是钢琴学习的基础。对于音符的准确、乐谱的奏法、句法, 或者是音乐的旋律都要有深入的了解。读谱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 这是钢琴普修课中最不能被忽视的。
2.视奏能力[2]
在没有接触过乐谱的情况下, 弹奏两三遍就能将音乐大致演奏出来, 并有一定的旋律和风格, 就是视奏。这方面的训练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有意识的将学生对键盘的控制能力逐渐提升。
(二) 要将正确的弹奏方法进行培养
如果学生没有钢琴学习的基础, 那就需要从弹奏技术开始训练。在重量弹奏和手指弹奏法的训练中, 要对五指原位练习、手指的基本连奏、断奏、音阶等训练进行反复练习, 还有就是踏板的利用、低指贴键弹奏法也要做到熟练的掌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 先要确保学生指法的正确, 才能让学生逐渐达到熟练演奏的标准。
二、钢琴普修课的教学特点
(一) 教学的进度与教材
1.教学的进度
在钢琴普修课程的教学中, 进度是比较快的, 这就需要学生们有一定学习基础。在教学进度上主要是尽快提高和打好基础两个部分。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 那就应该先试着弹奏相对短小的乐曲, 将几种重点的音乐类型加以掌握, 比如庄严歌颂、欢快流畅还有抒情这几种。要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才能更好的进入学习。
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 也不要急于学习过于困难的作品, 而是先让学生通过作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 掌握作品情感, 才能更好的进行演奏。
2.教材的选择
在钢琴的普修课程中, 教材也要“因材施教”, 不能完全按照课本教材照单全收, 或者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教师要对不同的教材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使用教材。比如, 学生左手的练习不够好, 就可以利用车尔尼718[3]进行练习;在音阶的弹奏上出现问题, 就利用车尔尼299练习曲中的25、29;还有些学生连奏演唱性方面出现问题, 就选择肖邦的《夜曲》等等;这样有针地性的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训练, 不仅可以将自身存在的技术缺失弥补, 还能将时间节约出来进行更深层的音乐研究。不仅在教材上选择弹性大,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也要形式多样, 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的挖掘, 增加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感性实践。
(二) 对练习的尺度要精准的把握
对于钢琴专业教育自身来说, 是需要大量长时间的演奏和练习的。在普修课程中就将“精练”与“泛练”做了很好的调整。
在“精练”中, 要将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完全正确的加以掌握, 再加上精准的背谱才能完成, 还要求学生要讲究质量, 这在困难程度上是相对偏高的;而“泛练”就是相对较短的曲目, 这就要求学生在作品的演奏中通顺即可, 这就偏重于量的积累。“泛练”的优势就在于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作品, 从而达到质的提高。
在钢琴普修课中, 教师就要依照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 将二者合理的搭配。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个体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调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通过钢琴课来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 必须要对弹奏技术和音乐艺术有足够的掌握。在我国教学发展的今天, 钢琴的普修课已经成为了钢琴教学中一个独立的专门学科, 教育人要利用哲学原理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来找出普修课程的优点。钢琴普修课不仅要符合大学的教学特点, 还要满足钢琴教学的综合要求,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程中, 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音乐知识。
摘要:在十九世纪时, 钢琴就已经成为了“乐器之王”, 它是一种利用手指接触琴键进而引起琴弦发声的乐器, 属于键盘乐器的一种。而在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领域中, 普修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钢琴能力以及伴奏能力同步增强, 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性钢琴人才。所以, 文章就对钢琴普修课的教学特点进行探讨研究, 希望能够为日后钢琴普修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钢琴普修课程,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谢姿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2:127-128.
[2]贾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问题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8:179-181.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湖北省湖北科技学院2006~2011级的体育专业的学生350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的文献报道以及研究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武术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相关书籍, 为问卷制作和为本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湖北科技学院2006~2011级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44份, 回收率98.2%, 有效问卷332份, 有效率96.5%。
1.2.3 访谈法
为了获得较准确的信息, 本人走访了部分武术普修课的大学生和湖北部分高等院校负责武术普修课的老师和专家, 跟其它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1.2.4 数据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访谈所得的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普修课能正常开设, 但受其它课程的冲击较大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现行的武术普修课为必修课, 在第二学期开设, 总课时为72学时, 主要学习内容分为理论部分 (8学时) 和技术部分 (64学时) 两大块。其中, 技术部分主要包括:武术基本功 (8学时) 、初级三路长拳 (12学时) 、初级棍术 (14学时) 、二十四式太极拳 (12学时) 、复习考核 (4学时) 、初级刀术或者初级剑术 (14学时) 。理论课部分主要包括:武术概述 (2学时) 、武术基本技法 (2学时) 、武术教学 (2学时) 、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 (2学时) 。
通过调查表明, 如现在同时开设有武术课、散手和跆拳道课, 学生的选择中有38.5%选散手、31.6%选跆拳道课、29.9%武术课。由于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 在这短短的72学时里完成这么多的套路, 学生认为武术动作太复杂、太难学,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武术套路只不过是“花拳绣腿”, 实用性不高, 练起来没有意思。就现在武术普修课在与其它课程相比, 实战性不如散打和跆拳道, 节奏性不如健美操, 技巧性不如体操。可见, 现在的武术普修课在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 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中应突出武术的实质, 突出对抗性与实战运用, 同时加强武德教育。
2.2 学生喜欢武术课, 但对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不满意
通过调查表明, 在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对待武术课的态度中, 只有11.8%的学生不太喜欢武术课。在对待现有武术课中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中, 有66.3%的学生认为一般, 有7.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武术这门课程的, 但对现行以套路和基本功为主课程内容不满意。由于套路动作较为复杂、动作路线难记, 在64个学时中完全掌握四个套路和武术基本功, 学生课程学习的压力较大。上课的练习形式多以重复练习为主, 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枯燥沉闷、缺乏成就感。教师在上课中由于学生的基本功不好, 往往较注重动作的规范, 忽视动作中所蕴藏的攻防含义及其运用, 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学生所感兴趣, 同时也是学生所期望掌握的。
2.3 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通过学生半年后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 半年后只有17.1%认为完全记得并能够完整演练;有49.2%认为个别动作忘记, 不能完整演练;有32.6%认为记忆模糊, 只能做出零散的动作;有1.1%的学生认为没有印象已经完全忘记。现行以套路和基本功为主的武术普修课, 半年后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 主要是技术课教学内容过多, 不利于学生掌握, 应倡导少而精的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学生对武术技术内容兴趣的调查中, 排序:初级套路 (58.3%) 、实用性动作组合 (42.2%) 、攻防技击 (39.6%) 、武术中的跳跃动作 (25.1%) 、基本功 (25.1%) 、传统器械和拳术 (24.1%) 。可见学生的兴趣与现行的课程设置相差较大, 在现行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内容对于实用性动作组合、攻防技击动作组合、传统器械和拳术没有安排专门课时介绍与学习。正是现行的这种教学内容的结构失衡, 缺乏吸引力,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使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4 师资力量合理,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我校武术教研室现有一名教授、三名副教授、两名讲师。在对武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的调查中, 有15.5%表示非常满意, 有52.4%表示满意, 有30.5%待改进和提高, 1.6%表示其它选项。学生对于武术普修课的任课教师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还是比较满意, 说明现有师资力量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但也有30.5%的学生提出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学生只能按教师示范和讲解死记硬背, 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以教材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 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动作技术的精雕细刻上, 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调整教学内容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2]是当今武术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应对武术普修课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对于学生即喜欢学习套路又讨厌套路过长、复杂难于记忆, 建议对于初级套路的内容进行修改, 即保持基本的动作和风格, 同时增强动作的攻防含意, 增加散打的组合与运用, 学习矮小精悍动作组合, 加强两人之间的对打套路和对打训练。
在武术普修课程的技术课设置中, 可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并分别安排专门学时。在必修部分中应减少套路数量, 增加实用性动作组合、攻防技击动作组合和中、小学所需要的武术操、少年拳。在选修部分可设置对练、传统器械、传统拳术组合、自编组合等。
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进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的调查中, 有63.1%表示应增加武术养生功法的学习内容, 在理论课中应适当增加养生教育的课时。现行理论部分8学时, 与《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武术类课程理论部分应占总学时20%[3]有一定差距。由于在教学中过多强调武术的技击性, 要防范于未然,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武德教育, 并增加专门的理论课时。
3.2 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反映的教学套路靠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 在武术普修课的教学中应尝试向以下方向改进: (1) 巧用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理运用竞赛、评估的方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 并对竞赛活动因势利导, 鼓励先进,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 合理的采用好多媒体的教学。
3.3 增加教学课时数
根据武术的特点及其学生自身的基础和学生的兴趣, 武术普修课在一学期72个课时, 是不够满足学生在技术和理论上有很深刻的掌握。这也是往往产生学生学习武术半年后只有17.1%能够完全演练。由于在技术课程中增加了实用性动作组合、攻防技击动作组合和中、小学所需要的武术操、少年拳、对练、传统器械、传统拳术组合、自编组合等, 在理论课中增强了养生和武德教育, 现有的72学时不能满足学生完全掌握这些内容的需要, 要不然同样会出现学生学了半年后又大部分忘光。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应该增加课时数, 把一学期的时间改为一学年的时间。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武术, 从而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4 加强监督学生的课余训练
在课余时间合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为主线,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教师先教会学生识图及分析动作, 然后布置学生预习新动作。对于一部分仅在课堂上学习, 课余不训练的学生。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智力发展的, 因此, 在武术普修课教学中通过分阶段考核监督学生课余学习。
4 结语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魂, 是唯一进入全国各级学校体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是武术知识重要的传播者, 肩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责。但是现行的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以当前现行的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要进行改革。为了提高武术普修课的教学质量, 满足学生对武术普修课的要求。建议调整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技术课和理论课的课时, 同时加强监督学生的课余训练。
参考文献
[1]吕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基础教育论坛, 2010, 8:14-15.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9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体育院校;足球普修课;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如今在体育教育改革中,人们对教学体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进,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认为,正确有效的目标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足球运动以其自身的魅力和特点,吸引着无数体育院校学生学习。如今体育院校足球普修课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提高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标设置理论在足球课中的研究应用正是结合了足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正确有效的目标设置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使老师的教授环节和学生学习环节相连接,帮助学生在足球课上找到正确目标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足球课的教学目标。
2理论背景
2.1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
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的影响〔1〕,1944年Lewin和他的同事对自觉目标进行了研究,在Mace的研究过了19年后,Ryan和Smith再次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1958年, Atkinson提出可以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而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十年后,1968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A.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2〕。目标设置最初出现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洛克在研究中发现,外来刺激都要通过目标影响动机表现出来。而且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让人们根据难易程度来调节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目标还可以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对照,使人的行为向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目标。
2.2目标设置的作用
研究表明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竞赛表现,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训练质量,目标设置能分清不同的期望,目标设置使训练更具挑战性,以消除厌烦情绪,目标设置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内部动机,目标设置可以提高自豪感,满足感和自信心。而且善于确定现实目标的运动员焦虑水平低,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有更强的自信心,竞赛中表现更出色〔3〕。显然目标设置的作用很突出,但是为何还有很多人在议论研究它的价值呢?因为人们想把它的价值最大化利用,能高效地利用它在任何领域里,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体育运动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进,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会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渴望,慢慢演变成目标设置系统,刚开始时情况是:目标是矛盾的、模糊的、不准确的和随意确定的,后来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目标设置变成了一种系统理论和方法。比如,一些教练员制订了赛季开始阶段的目标,但是赛季中和赛季末却没有很好地朝着目标发展,也没有制定更详细的计划来改变运动员的现有状态,来不断地校正开始时设定的目标 〔4〕。
2.3目标的种类
目标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性质的目标。在一场比赛中目标可分为:成绩目标,结果目标。在设置目标的难易程度时分为:挑战性目标,现实性目标。在设置目标的时间跨度时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2.4设置目标的原则
设置目标时要设置可实现的目标〔5〕。即使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要把这个目标具体化,用秒数、米数、次数等可测定的量来确定,举个例子,足球运动员A在学习颠球技术,第一天他一分钟能颠球20个,老师认为他掌握技术能力强,要求七天后一分钟颠球40个,数量比第一次增加了20个,但是时间没有变化。这就是明确具体的目标。目标明确后,还要设置长期和短期目标,并把它俩结合起来运用,比如足球运动员A,第一星期的目标是一分钟颠球40个,那么他一个月后的目标是三分钟颠球100个。注意这里的长期目标时间不应该长于一个月,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无效的、模糊的目标。只有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运动员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但是目标过于简单对于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也不是好事,因为简单的目标很难满足人们的成功欲望,所以在设置目标时,应设置困难的、有挑战性的目标,也就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目标,设立难度适中的目标〔6〕。而难度过高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无法挖掘人的潜力。人的自信心受四种因素影响:行为成就、代替经验、言语劝导、情绪唤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成就,也可以说是目标的实现。运动员达到的目标越多,体验到的成功感就越强烈,自信心也就越强。因此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是极其重要的。高难度目标可能有助于达到个人的最佳成绩,实现个人的最大潜力,但如果未达到所设置的目标,也可能会造成失败感,使自信心和兴趣受到伤害。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大体院运动训练系2011级师资1班、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足球等方面的书籍,以及通过检索中国知识总库等途径搜集目标设置教学、足球教学等相关资料和期刊论文,为论文选题、教学实验设计、教学实验实施和教学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nlc202309011630
3.2.2专家访谈法
在做实验研究之前,多次询问足球教研室的老师,对我校足球普修课教学任务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目标设置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对实验所需测试内容和指标、实验设计过程和策略等内容向专家、学者征询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确定测试内容和指标、实施实验过程和策略。
3.2.3数理统计法
用统计学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测试、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再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
3.2.4教学实验法
3.2.4.1实验前准备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包括肌肉力量、身高体重、速度、平衡性、柔韧性、反应快慢、人球结合能力、球感等等。所以说,实验组和对照组队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实验前进行了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测试。身体素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50米、立定跳远,专项技能测试包括一分钟颠球、绕杆、射门。
3.2.4.2实验过程
对我校2011级运动训练系师资1、2班分别采用常规教学和目标设置教学。本人实验于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足球场进行,分别在2011级足球普修班中随机抽取师资1、2班作为实验对象,每班各45人,1班采取常规教学,2班采用目标设置教学。两个班级都由我来执教,而且两个班级拥有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包括场地、器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核标准。
对照班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宣布教学任务、示范与讲解,然后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最后小结。对照班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一般是学习某项技能。目标的描述上具有模糊不清的特点,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练习目标不明确,不够具体,没有提出要达到的量化标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心理能量不能激活,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主观能动性低下。
实验班采取目标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宣布明确的教学任务,然后动作示范讲解,学生按照目标练习,教师纠正错误,课堂随机测验,测验的结果再反馈给学生,学生再进行目标练习,最后及时总结。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加具体,量化,并且是可以通过实践练习达到的。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身体素质和技能比较
在实验开始的前一周,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数据显示(如表1和表2所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颠球、绕杆、射门、身高、体重、立定跳远六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基本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
4.2颠球技能数据比较
从表3可知,刚开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颠球技能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学期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证明,目标设置有助于颠球技能的提高。
4.3绕杆技能数据比较
为了检验目标设置对绕杆技能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两次测试,数据结果统计如下表4。
由表4可知,刚开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绕杆技能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一学期结束后两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说明目标设置有助于绕杆技能的提高。
4.4射门技能数据比较
从表5可知,刚开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射门技能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一学期结束后,两班在射门技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目标设置的应用使实验班发生显著性变化,有助于射门技能的提高。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得知目标设置理论应用到体育院校足球教学中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助于学生足球技能提高和加快足球技能的掌握进度。
(2)目标设置理论应用到足球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等方面。
(3)通过目标设置理论在体育院校足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难发现,掌握不同的足球技能有不同的规律,比如颠球技能,相对于绕杆和射门,它需要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最多最长,不可能马上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每个学生的球感也差异很大,所以课时需要安排多一些。绕杆主要涉及运球的连贯性,只要不漏杆,把速度提上去就能取得高分。射门技术相对简单,因此练习起来见效很快,课时安排理应减少。
5.2建议
(1)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得知,目标设置理论应用到体育院校足球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建议以后体育院校技术课教师把目标设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去。
(2)建议教师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应参照教学大纲和学生自身的能力,与学生一起商量着设定目标,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调整目标,确保学生能在目标的指引下完成任务、完成教学。
(3)建议教师一定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从课堂上做到关心学生、关注学习技能的情况。最后切记,教师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影响教学的因素,及时改正教学目标,确保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BlaineKyllol,DanielMLanders.Goal Setting in Sport and Ex-ercise:AResearch Synthesis to Resolve the Controversy〔C〕.1995,17:117-137.
〔2〕Locke E A.Problems with goal setting research in sports and their solution〔J〕.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1991,8:311-316.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69—70.
〔4〕贾燕,董新军.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3).
〔5〕于晶,崔野,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体育学刊。2005,4(12).
〔6〕 周家骥,朱学雷.关于运动目标合理设置和利用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研,2005,2(26).
排球普修课教学 篇10
1 教学研究的对象以及教学的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州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62名本科生以及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60名本科生, 总共有122名学生。
1.1 教学研究的方法
1.1.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首先给研究对象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62名本科生为实验班, 发放了62份有关于教学比赛作用的纸页问卷, 其中回收了62份, 无效的为6份, 得到的有效问卷一共56份, 首先我们得到的问卷有效率是90.3%;其次我们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得到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科学的效度检验, 得到其有效性系数是86.4%;最后我们在利用测法将有效问卷实行信度检验, 得到信度系数r为0.913。通过实际数据验证, 调查问卷所具有的效度以及信度均满足研究的需要。问卷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1.2 数理统计法
对于得到的数据, 我通过使用Excel软件进行科学统计, 并且对得到的全部数据实行常规性的统计处理。
1.1.3 教学实验法
通过分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 我们将一节足球课总共分为基本技术教学和教学比赛这两个部分, 其中, 基本技术教学的使用时间为50min, 而比赛的时间为40min。老师对于进行的比赛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并做一些数据记录, 最后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 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练习作业。
1.1.4 测试评定法
通过对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的基本计划进行分析, 对于足球中涉及到的踢、跑、运等运动要给予高度的要求, 并且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及技术的评定。
1.1.5 比较研究法
第一组62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 而另外60名学生则被当做比较的对象, 老师对于达标测试的结果以及进行技术评定的成绩实行科学的比较研究。
2 教学分析与教学讨论
2.1 领会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对于领会式教学法来说, 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比赛来培养学生们的能力, 使得他们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比赛规则以及裁判的方法。通过实行领会式教学, 可以将比赛过渡为技巧的演示, 进而增加学生们对于足球学习的热情, 发挥他们的主动学习性。
2.2 教学比赛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2.2.1 教学比赛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比赛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学比赛一般具有非常大的激情, 比较渴望实行一定程度的足球比赛, 老师如果能够比较好的利用学生热爱参加教学比赛的这种热情, 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2.2.2 教学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足球的基本技术
我们知道, 参加足球比赛时一定得事先具备相关的技术基础, 足球比赛中成功的接球、传球、运球或者射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开心体验, 为了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比较多的乐趣,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对足球的基本技术进行适当的练习, 进而在实际的足球比赛过程中对其加以运用。
2.2.3 教学比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及掌握足球的基本战术
学生们参与足球比赛时, 不仅是为了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 还是为了了解足球的基本战术, 通过一次完美的配合获得足球比赛的胜利, 可以给学生们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感。
2.2.4 教学比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竞赛规则以及
裁判方法
我们知道, 任何一项比赛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竞赛规则, 足球比赛也不例外, 在我们这次的研究过程中, 研究的对象里面有绝大多数从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足球这一运动项目, 因此, 他们对于足球比赛的规则以及裁判的方法都不是特别了解。实际研究显示, 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或者死记硬背比赛规则不利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足球的竞赛规则与足球裁判方法。
2.3 教学比赛可以提升教师在足球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2.3.1 对教学比赛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由于比赛是为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而服务的, 因此, 老师需要对有关的教学比赛实行科学、认真地分析, 对足球教学比赛过程中涉及到的进攻以及防守等动作进行详细的观察, 通过观察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确定下次足球课的主要教学方案, 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3.2 对于教学比赛进行专业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老师需要对教学比赛进行科学而又专业的指导, 无论是比赛的战术, 还是比赛的技术, 老师都需要进行指导, 并且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 对参与的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和安排, 否则盲目的教学, 比赛只会失去其基本意义。
2.3.3 教学比赛可促使学生实施一定程度的课外练习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对于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 仅仅了解或者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以及基本战术, 仅仅明白足球竞赛的规则或者裁判方法还远远不够, 他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以及学习中实施相关的足球教学任务, 所以说确保学生们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只是利用那些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教授学生, 将无法实现教学的主要目的, 同时, 学生也很难在几次教学中了解或者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与足球的基本战术, 因此,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实行适当的课外练习。
2.4 教学比赛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次实际调查中, 依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的计划, 对足球教学中的踢远、踢准、运球绕杆、射门、颠球以及前额正面头顶球这六个项目进行了技术评定与达标测试, 并且将其与使用常规方法实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对第一组62名学生以及第二组的60名学生进行技术评定以及达标测试所得到的平均成绩实施相关的分析, 我们从表2中可以看到第一组学生在进行足球学习的过程中其总平均成绩是90.5, 而第二组学生的总平均成绩是81, 得到相关系数P<0.05, 这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得出下面的结论:这就表明在相同教学课时的情况下, 利用一定程度的教学比赛可以实现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 适当的教学比赛还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以及研究我们了解到, 教学比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掌握足球教学中的踢远、踢准、运球绕杆、射门、颠球以及前额正面头顶球等内容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 教学比赛还可以帮助老师进行针对性地备课以及目的性的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实施适当的课外练习, 充分发挥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因此, 在对足球普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不仅需要强调足球的技术原理以及战术配合等内容, 还需要重视实践练习, 充分发挥好学生们的主导作用, 使他们利用教学比赛深刻对足球学习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廖玉光, 杨静珍, 钱铭佳“.领会教学法”的思路——球类运动项目教法新趋向[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3) .
[2]陆明辉, 吴燕波, 杨里平.论利用教学比赛提高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
[3]马涛.浅谈游戏法对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科学与财富, 2012 (3) .
[4]梁国强.足球普修课运用“领会教学法”改善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