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2025-02-02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通用8篇)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篇1

篇一:物流服务合同 物流服务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物流服务合同准则》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宜达成以下协议。第1条 物流服务内容

乙方根据甲方需求,向甲方提供_______________物流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服务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条 服务期限

乙方为甲方的服务期限自(日期或条件)起至(日期或条件)止。第3条 甲方权利和义务

3.1 在乙方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甲方按照本合同附件1的约定,及时向乙方提供本合同标的涉及到的物品、收货方资料等必要的材料、协助及乙方提出的合理配合。

3.2甲方应事先告知乙方对其服务指定的质量控制检验标准或业务评估标准。甲方按照服务质量控制检验标准或业务评估标准(时间间隔)检查乙方提供的(××服务),并善意提出相应的意见要求乙方在(期限)内予以改进。

3.3 甲方按照本合同第2条的约定,如期向乙方支付相应的物流服务费用。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条 乙方权利和义务

4.1 乙方具备从事本合同第1条第1款中各物流服务活动的资质,且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其营业执照、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书、设备操作许可证等合法有效。若甲方要求,乙方应及时提供相关文件。

4.2 乙方具备或者能够获得完成本合同项下各服务项目所需的物流资源和人力资源。

4.3 乙方按照本合同附件1的约定,及时、有效地提供本合同约定的各项物流服务,并对服务的完成予以必要和充分的关注。

4.4 乙方根据甲方的特点及对物流运作的要求制定良好的物流运行规范,必要时可要求甲方予以合理的配合。

4.5 乙方及时将日常运作情况与甲方沟通,(时间间隔)向甲方反馈(服务情况)。4.6 乙方提供的所有服务应符合本合同的要求,并按照本合同附件1 第1条的服务目标和附件1第5条的考核指标接受甲方的监督和检验。乙方在接到甲方递交的整改通知后应在(期限)内提出改进计划,改进计划得到甲方确认后(期限)内予以改进。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条 费用和结算 5.1 费用标准:

项目编号 服务项目 费用标准 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乙方应于(日期)将(时间间隔)的(服务项目)费用的结算清单交予甲方。5.3 甲方应在(期限)与乙方复核确认、开具发票,并于(时间)(期限)按(支付比例)支付给乙方。5.4 支付方 式:

5.5 其他说明(如:乙方垫付的费用,甲方实报实销等;甲方出现紧急订单需按正常服务费用的若干倍支付;或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造成物流服务成本发生重大变化时费用变更的约定;或对发票的特殊要求;税费等)第6条 不可抗力

6.1 “不可抗力”指(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暴风雪、台风)??(社会因素,如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或其他不能预见的、其发生和后果不可阻止和/或不可避免的事件。6.2 如果双方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本合同,直接遭受不可抗力方应于“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______内通知其他合同当事方并提供事件的详细情况及证明材料,说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部分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理由。6.3 在“不可抗力”发生期间,若直接遭受不可抗力方无法按时完成本合同项下的某项承诺,应在______内将可行的补救措施告知其他合同当事方,并在合同所有当事方协商同意的情况下,在(期限)内启动补救措施。6.4 在“不可抗力”发生期间,若直接遭受不可抗力方无法按时完成本合同项下的某项承诺,其他合同当事方也认可确不存在其他可行补救措施时,应免除直接遭受不可抗力方在此期限内对本合同项下该义务的履行。

6.5 合同各当事方按照“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可协商解决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

第7条 保密

7.1 本条第3、4款所涉信息为本合同约定需保密的信息,合同各方应谨慎、妥善持有,仅可在履行本合同所必需的情况下,告知有关人员,并保证有关人员严格保密。

7.2 合同任一当事方在事先未得到其他当事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合同当事方之外的第三方披露本合同约定需保密的信息。本条款篇二:物流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概述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法律表现形式就是第三方物流合同,第三方物流合同在物流实践中大量存在。然而第三方物流合同具有什么样的法律特征呢?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到底如何?进而如何使用法律来解决第三方物流合同的争议与纠纷呢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按照国家标准,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具有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和库存、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更专业、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优点,是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三方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物流服务关系的合同化,第三方物流通过合同的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和物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物流经营者根据合同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并依照合同来管理其提供的所有物流服务活动及过程。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或契约物流,开展第三方物流活动就需要订立第三方物流合同所谓第三方物流合同,就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活动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第三方物流合同所涉及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服务合同,本质上属于民商事合同,但与一般的民商事合同相比,第三方物流合同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三方物流合同的特征

1、第三方物流合同的主体相对较为复? 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物流服务提供者。是物流合同中主要的一方,一般是第三方物流的专业经营者。(2)物流服务需求者。是物流合同中的另一方,主要包括各种工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及贸易商等。

(3)物流活动的实际履行者。物流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是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基本主体,但物流服务提供者有时会把海运、陆运、通关、仓储、装卸等环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包给他人,委托他们完成相关业务,使其参与物流合同的实际履行,如运输企业、港口作业企业、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等,物流合同的实际履行方成为第三方物流法律关系不可或缺的主体。

2、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在物流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信息的搜集、管理等。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大体上又可以分为资产型物流公司和非资产型物流公司。资产型物流公司又有以提供运输服务为主和提供仓储服务为主等不同类型;非资产型物流公司又有以提供货物代理为主、提供信息和系统服务为主、提供增值服务为主等不同类型。fl业务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使得第三方物流合同的内容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3、第三方物流合同通常是具有混合合同特征的无名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涉及环节众多,合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那么,从合同内容约定和实践来看,双方的权利义务到底属于何种合同法律关系?物流合同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合同?单一的物流服务合同在性质上容易确定,如纯粹的运输合同法律关系或仓储合同法律关系,其合同名称就是运输合同或者是仓储合同,属于合同法上的有名合同。然而,第三方物流合同往往是综合的物流服务合同,是集运输合同、委托合同、仓储合同、加工合同等各种合同于一身的混合合同。因而,物流经营者的法律地位也是集存货人、托运人、委托人、代理人等各种身份于一身的混合地位。然而,我国《合同法》并没有物流合同的概念和相关规定,在《合同法》分则中,分别对15类有名合同作了规定,包括涉及物流服务关系的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等。而且在物流活动实践中,也很少把合同称为物流合同,因为物流活动大多还是体现为运输合同,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大多数是运输合同。但物流合同往往又超出运输合同的范围,如合同中要求物流企业对委托托运的货物进行包装修补、集装箱拼箱、装箱或者拆箱,这时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同就有了加工承揽的性质与特点,远不是一个运输合同所能涵盖的。因此,把这种综合的物流服务合同称为运输合同就是不准确的。综上所述,通常来说,第三方物流合同特别是综合的物流服务合同,其法律性质应该是具有混合合同特征的无名合同。

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关系分析如前所述,物流合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物流合同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同时由于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拥有的资源不同,经营特色和经营方式也多样化,第三方物流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从第三方物流合同主体来看,一方面是物流服务提供者(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服务需求者(物流客户)的关系。双方基于物流服务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同时也必须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另一方面是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活动实际履行者的关系。当物流经营者利用自身的物流经营资源独立完成物流服务的全部过程时,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活动的实际履行者是相同的,法律关系相对较为简单,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主体往往是综合的物流服务合同,每个物流经营者拥有的资源不同。因此,实践中物流经营者在接受物流客户的委托后,往往与一个或多个实际履约方分别签订合同,委托他们从事具体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装卸等服务。

1、运输(仓储、加工)等一般物流服务法律关?

物流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运输链的顺利衔接,实现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最优化,所以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活动仍然是整个物流活动的核心要素。当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客户的委托,自己进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活动,自己完成物流合同所约定的内容时,这种经营模式与传统运输业、仓储业等区别不大,当事人双方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如运输法律关系、仓储法律关系等。在物流实践中,物流仓库及相关设施可以通过自建或租赁取得,如果租赁取得,其实质是一种租赁行为。如果物流经营者在经营物流服务时接受货主的委托,根据运输、销售或消费使用的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组装等简单作业,或者对委托托运的货物进行包装、集装箱拼箱、装箱或者拆箱,这种行为具有加工承揽的性质,物流经营人此时具有承揽人的法律地位,则形成相应的加工承揽法律关系。

2、委托代理法律关?

物流企业不可能拥有履行物流合同的所有资源,因此不可避免地在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约定物流经营者在一定许可权内可以物流需求者的名义委托第三方完成物流业务,这时物流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即第三方物流经营者以物流需求者的名义同第三人签订分合同,履行物流合同的部分内容,对该分合同的权利、义务物流需求者也应享有和承担。另外,物流经营者也常常接受货主的委托,以货主的名义办理货物的报关、报验、保险、结汇等业务。此时物流经营者除了和物流需求者之外,还以货主的名义与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保险公司、银行或其他有关第三方发生法律关系。

3、居间或者行纪法律关?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物流经营者可能提供与运输有关的信息、机会等服务,促成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提供方(如货主与承运人、港口经营者等)之间的交易,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和报酬,并协调有关当事方的利益,而自己并没有同任何一方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或向任何一方提供实体物流服务。此时,物流经营者处于居间人的法律地位。

实践中,也有物流经营者在为货主提供运输代办服务时,由于没有运输工具,就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方签订运输合同或者租用第三方的运输工具;由于没有仓库,就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方签订仓储合同或者租用第三方的仓库,此时,物流经营者处于行纪人的法律地位。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许多物流活动的当事人并不能清楚区分委托代理、居间、行纪的不同,这几种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一方为他方办理事务、提供服务或劳务性质的合同,但他们在《合同法》中各自属于独立的有名合同,有其不同的地方。其主要区别是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只能在代理许可权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交易活动,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居间人则仅仅为他人提供交易机会和信息媒介服务,并不参与他人的合同交易行为;行纪则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进行交易活动。第三方物流合同法律适用中的问题

分析第三方物流合同特征和法律关系的目的,在于分清物流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准确适用物流相关法律、法规来妥善处理各种物流活动争议和纠纷,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的顺利发展,保障物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下面主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第三方物流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目前,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来看,还没有一部专门、统一的物流法。现行有关物流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效力角度来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法律。如《合同法》、商法》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最高,往往是物流某一领域的基本法。二是行政法规。如《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航道管理条例》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数量众多,在我国的物流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颁布的规章。如《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行政法规,带有强烈的部门色彩。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地方性法规以及物流技术规范等形式。从法律的内容上看,调整物流环节中物流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也比较复杂。首先,广泛适用于物流活动各环节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其中,由于物流合同实质上是民商事合同,所以《合同法》是调整整个物流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其次是适用于物流某一环节的法律规范,包括运输环节的法律规范、搬运配送环节的法律规范、包装环节的法律规范、仓储环节的法律规范、流通加工环节的法律规范等,如《海商法》、《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等。如果是涉外物流活动,还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来调整,如《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统一国际航空运输的某些规则的公约》(华沙公约)等。除此之外,还有调整物流作业的技术规范。

2、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适用具有特殊性 由于第三方物流活动涉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涉及不同行业与部门,如仓储经营者、包装服务商、各种运输方式下的承运人、装卸业者、承揽加工业者、配送商、信息服务供应商等,因此物流服务提供者经常处于多重法律关系中,这导致物流活动中法律的适用呈现出复杂性。所以,就物流活动整体而言,其法律适用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层次的多样性等特点。如以运输这一主要物流功能为例,它包含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而水路运输又分为国际海运、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相应地,这些不同领域的法律关系又有各自相应的法律调整。

3、《合同法》在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的具体适用

如前所述,第三方物流合同实质上是民商事合同,所以《合同法》是调整整个物流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广泛适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在具体适用《合同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在不同的物流合同法律关系下,《合同法》总则和分则的适用问题。我国《合同法》第124条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合同法》分则对某类有名合同作了具体的法律规定,则可以直接适用该规定;如果《合同法》分则对某些合同(即无名合同)没有作具体的法律规定,则适用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根据前文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特征和法律关系的分析,第三方物流合同在适用《合同法》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1)第三方物流经营者自己完成物流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如运输、仓储、对托运的货物进行流通加工等,则当事人双方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如运输法律关系、仓储法律关系、加工法律关系等。这时,物流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可以直接适用《合同法》分则的具体规定来调整。如《合同法》第十五章“承揽合同”、第十七章“运输合同”、第二十章“仓储合同”等。

(2)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提供的是综合物流服务,在这种合同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一揽子服务,既可能为物流需求者设计并管理物流系统,也可能提供具体的物流作业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为这种物流合同在《合同法》分则中找到对应的有名合同,在签订合同、解决纠纷时如单纯依据《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来解决,可能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种综合的物流服务合同,其法律性质应该是具有混合合同特征的无名合同,可以在适用《合同法》总则规定的基础上,以物流系统的设计部分适用技术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的规定,而对提供的具体物流作业服务部分则根据服务的具体内容分别适用货物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仓储合同、保管合同的规定。同时,该合同还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因此,相关规范没有规定的部分,也可以参照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3)如果第三方物流经营者通过某种方式将物流作业分包给他人或者仅仅提供媒介信息服务,则如前文所述,第三方物流经营者可能处于代理人、居间人或行纪人的法律地位,其法律的调整则适用《合同法》第二十三章“居间合同”、第二十二章“行纪合同”以及《民法通则》关于代理与《合同法》关于委托合同的规定。其次,《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适用关系问题。在物流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下,《合同法》与其他法律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当特别法与一般法规定相冲突时,适用特别法,当特别法没有规定时适用一般法。《合同法》第123条规定:“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所以当其他法律对第三方物流合同有特别规定的,适用该特别规定。比如我国《航空法》中对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部分事项作了特别的规定,《海商法》则专门调整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物流企业在办理相关运输业务时要遵守这些特殊规定。结论与启示

总之,第三方物流合同有其不同于一般民商事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的当事人之问可能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形成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到《合同法》、《海商法》等不同法律的调整,而不同法律调整的结果可能使发生物流争议时其处理结果大为不同。以货物运输合同为例,对于货物的灭失和损坏,在承运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我国《合同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规定的是严格责任,而《海商法》规定的则是不完全过错责任,此外,关于赔偿限额、责任期间、免责事由等方面的规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作为第三方物流合同当事人,首先要注意签订好物流服务合同,明确有关合同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性质,确定责任分担,控制合同风险。其次,要注意提高物流法律意识,仅仅有物流专业知识还不够,也要对物流法律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准确使用物流相关法律来妥善处理各种物流活动争议和纠纷,保障物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篇三:物流服务合同 物流服务合同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运输业的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公司的经营情况,经友好平等协商,甲乙双方就乙方为甲方提供物流服务及其它相关事宜签订本协议并承诺共同遵守。

1、协议期限:

本协议自 年 月 日起生效,到 年 月 日止,期满后经双方协定后可续约。

2、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2.1甲方应提前提出运输要求,明确告知乙方送、提货品地点、时间。2.2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告知送提货品运输路径及所需时间。有权检查乙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并提出整改意见,乙方须及时落实甲方的整改意见。

2.3甲方发现乙方运输不符合规定(与易燃易爆物品或禁止、限制运输的物品混装),有权要求乙方重新装载运输。

2.4为统一公司的整体形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实施运输车辆的外观改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有权要求乙方工作人员按公司要求统一服饰。乙方须及时落实甲方的意见并实施。2.5乙方在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工厂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用餐,杜绝浪费,遵守甲方工厂的卫生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损坏物品照价赔偿。2.6甲方有权对乙方所聘请的人员实行管理和监督。

3、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3.1乙方须按行业标准及甲方要求从事运输服务。

3.2乙方车辆、人员在承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问题,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3.3乙方须服从甲方有关人员对货物运输的安排,配合协调甲方有关工作人员。尊重甲方客户及员工。维护甲方企业形象。对有损甲方企业形象的行为,一经发现,甲方有权对其每次扣款200元,甲方有权在当月的服务费中予以扣除,并处以警告处理,情节严重者,甲方保留进一步追索,追诉的权利,并有权要求乙方对其作开除处理。

3.4乙方承诺向甲方提供门到门的优质运输服务和及时的货物在途信息查询服务。

3.5乙方承诺货物运到甲方指定地点后,按甲方员工或甲方客户的要求,将车辆停靠在指定位置。

3.6乙方须按甲方要求从事运输服务,对所运输回厂商品必须现场清点,复核并按甲方要求进行分类打包后运输至工厂。乙方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导致的商品数量偏差而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甲方将按所损失的商品价值在乙方每月的服务费中予以扣除,不足部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进行赔偿。3.7任何由乙方监管、储存和运输的甲方货物,若发生破损、丢失。乙方现场人员有义务保护事故现场。由乙方指派的专职管理人员核实情况后立刻通知甲方。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货物损失,乙方自行协助保险公司调查并保有自行向保险公司追偿损失的权利。

3.8装卸车过程中,驾驶员、随车人员应负责监督,防止野蛮装卸(包括抛、推滚动等),装卸过程中因乙方原因发生的损坏由乙方向甲方照价赔偿。

3.9乙方必须提供符合要求的车辆进行运输,确保途中无货物受潮、受损。如货物运到指定地点后,产品发生破损或者被雨淋、浸泡,向甲方全额赔偿被损货物的全部损失。

3.10己方承诺对其所聘请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并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乙方须按甲方的要求定期对其在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综合素质培训。3.11乙方承诺其所聘请的人员薪资福利,工伤保险等其他任何意外与甲方无关,均自行承担。3.12乙方承诺,在整个运输期间,和客户所产生的布草缺件,均有乙方负责赔偿。3.12运输价格及结算方式: 运输价格:甲方每月向乙方支付人民币 元的服务费,该费用包含运输费、保险费等各项费用,甲方不再向乙方支付任何额外的费用。

结算方式:乙方应于次月底填报结算表,经甲方审核后,向甲方出具有效的发票,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付款方式:。

3.13如果燃油价格、物价等因素发生较大调整,甲方有权根据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与乙方商定调整运输价格。

4、送货时效:

乙方须按照甲方要求的路径及送提货时间,将货品送达指定的地点。(特殊情况需配合甲方客户要求另行安排)。如果由于乙方原因或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乙方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可抗力除外),如果货物没有按期送到甲方指定收货人,乙方有义务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甲方。迟于甲方规定到货时间,每迟一天扣当次服务费的20%,另外造成的其他损失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有追索的权利。5.保险事项:

5.1乙方及其所聘请的人员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意外均自行承担全责。5.2若双方认为就运输货物应该投保的,投保费用应计入双方协定的运费之内,在乙方装载、承运货物期间发生意外造成货物损失的,由乙方就损失先向甲方全额赔偿,乙方有权向保险公司追索赔偿。

6、到货期限:

乙方应在承诺的时间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货物交付给甲方指定的收货人手中。如果货物没按期送到甲方指定收货人,乙方有义务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告知甲方。另外所造成的其他损失均由乙方承担,甲方有追索的权利。(不可抗拒因素除外)

7、不可抗力:

7.1协议一方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其他由双方事后认可的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到本合同履行时,应采取尽可能的补救措施,及时以电话和传真通知另一方,并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尽快 将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寄至另一方。当不可抗力事故停止或消除后,应立即回复合同正常履行,并尽快以电话和传真等方式通知对方。

7.2不可抗力事件仅限于地震、水灾(非因乙方驾驶员或与其他受雇人的过失而发生的)和骚乱、战争等;运输车辆的碰撞或翻车等交通事故不在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之内。无论乙方的驾驶员或其它受雇人员对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否负有责任,乙方都应先行全额赔偿甲方损失,乙方事后自行向过错方追偿损失。

8、以下情况,甲方有权解除协议:

8.1泄露甲方商业机密,造成甲方损失的。

8.2在履行协议中发现乙方无相应运输能力的或满足不了甲方发展对服务的要求,甲方提出意见后仍不能达到甲方要求。

8.3乙方工作人员不遵守甲方规章制度,经过警告没明显改善。8.4乙方在考核中表现欠佳的,并经过警告没有明显改善。

8.5乙方对重大事故隐瞒不报、弄虚作假、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的。8.6 乙方遭到客户投诉达到 次的; 8.7 乙方丢件、漏件达到次的;

因解除合同给甲方造成的全部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甲方有权从当月服务费中优先扣除,不足部分仍有权向乙方追偿。

9、争议解决: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若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10、其他:

10.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协商后,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10.2本协议的附件、附表及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备同等法律效力。10.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备同等法律效力。10.4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人: 代表人: 日 期: 日 期: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篇2

按照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 Martin Joos (1961) 将英文文体分为五种, 即:the frozen style (庄严文体) , the formal style (正式文体) , the consultative style (商榷文体) , the casua style (熟稔文体) 和the intimate style (亲密文体) 。合同英语, 作为法律英语的一个分支, 是各种英语文体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 即庄严文体。合同英语在词汇、语义和句法方面集中体现了这一文体风格。

一、词汇方面

1. 专业术语

合同英语的专业性极强, 涉及法律、经贸、金融、税收、保险、海关、商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专业术语自然在合同表述中随处可见。专业术语具有语义精炼, 表意准确, 规范严谨的特点, 是合同英语准确表达的强力保障。按其涉及领域, 这些术语可主要分为法律术语和涉及各领域的商务术语。首先, 合同涵盖于法律文件之下, 所以法律术语在合同英语中占相当比重, 如IN WITNESSTH WHEREOF (作为协议事项的依据) 、NOW THEREFORE (特此、兹特) 、NOW THESE PRESENTS WITNESS (兹特立约为据) 、arbitration award (仲裁裁决) 、substantive law (实体法) 、liquidated damages (违约金) 、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 、termination (终止) 等。其次, 由于合同多涉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所以经常用到许多商务术语, 如royalty (提成费)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claim (索赔) 、Free on Board (装运港船上交货)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及运费) 等。第三, 因合同类属公文, 故公文文体色彩较浓的介词短语在合同英语中也不乏见, 像prior to (在…之前) 、in consideration of (考虑到) 、as of (…日期的) 、in lieu of (代替) 等。

在翻译过程中, 如遇到不熟悉的内容, 须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内行请教, 切忌望文生义。

2. 英语旧体词

在各种英文合同文本中, 常常能看到hereafter、herein、herewith、thereof、whereas、whereby等一类英文旧体词。这类旧体词在现代英语中, 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 都已很少使用, 但在合同英语中却屡见不鲜。这类词的广泛使用, 一则使句子简练严密, 二则使句子严肃庄重, 具有法律文体的严肃风格。因此, 学会和掌握这类旧体词对于从事合同英译的工作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不难发现这类旧体词均为副词, 主要以here, there和where为词根。在含义上, 以here为词根的词大都有“此…”“这…”“本…”的意思。而以there为词根的旧体词都有“那”“其”类似意义。例如:

(1) The Seller hereby warrants that the goods meet the quality standard and are free from all defects.

译文:卖方在此保证:货物符合质量标准无瑕疵。

(2) “Products”means any and all agricultural products or any products derived therefrom.

译文:“产品”一词, 系指一切农产品或由此衍生的任何产品。

以where为词根的词一般使用较少, 常用的词有两个:whereas和whereby。在经济合同中whereas通常含有“鉴于”、“有鉴于”的意思。而whereby相当于by which结构, 通常在句子中引导一个定语从句, 意为“凭”“据”等。

(3) WHEREAS party A is lawfully in a position to transfer the aforesaid know-how to party B…….

译文:鉴于甲方有权向乙方出让上述专有技术……

(4) This contract is made in a spirit of friendly cooperation by and between Party A and Party B, whereby Party A shall invite Party B for service as a foreign staff 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as follows:

译文:甲方和乙方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签订本合同, 根据合同, 甲方聘请乙方为外籍工作人员, 合同条款如下: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这类旧体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或名词。修饰动词时, 其用法与普通副词基本相同;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3. 外来语

英语的法律词汇中的外来语主要涉及法语和拉丁语。源自法语的, 如verdict, warrant, statut, ranson等, 是十一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后英语自法语法律词汇中借用的。另外, 基督教于公元597年传入英国, 因此拉丁语中的法律词汇也随之渗入到英语中, 如basis, declaration, register, prior等。许多法语和拉丁语进入英语后在语音上和词形上与英语同化, 成为英语词汇的组成部分, 但还有一些法律词汇未被同化, 现在还常常用到, 如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 、saisie (查封、扣押) 等来自法语;而ad diem (在指定日期) 、statu quo (现状) 等来自拉丁语。实际上业内人士往往认为外来语、旧体词等的使用可使合同语言高贵而庄重。

二、语义方面

合同英语要比任何其他文体的英语经得起推敲,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缔约者意图, 实现预期目的。为此, 合同英语通常采用词汇重复、词语并列等遣词技巧。

1. 词汇重复

词汇重复是合同英语的明显特点之一。为了避免歧义, 合同的起草人宁愿重复词汇, 而很少使用代词, 除非所用代词不会引起任何曲解。例如:

The Author shall bear the cost of any necessary fees for textual and illustrative permissions;but the Publishers agree to pay such fees on the Author’s behalf up to an agreed maximum amount and may deduct the same from any sums that may become due to the Author under this Agreement.

在这个句子中, the author共出现三次。按照日常英语的措辞习惯, 后两个author应该被代词he/she代替以避免重复。但为了保证合同语言的准确, 将误解的可能性减少至最小, 即使是在同一个句子中, 合同草拟者还是采用了最保守而谨慎的词汇重复法。

偶尔短语the same会出现在合同英语中, 用于指代上文所提及之事, 但前提是不会造成任何语言理解上的漏洞。如:

Within sixty days after Party A has received the documents from Party B, if Party A does not declare in writing any shortage and request to cover the same, it is considered as accepted.

译文:在甲方收到乙方技术资料后60天内, 如果没有以书面形式提出资料不全及增补的要求, 则视为甲方已验收。

该句中, the same用以指代前文的the shortage。

2. 词语并列

合同英语中有大量的词语并列现象, 尤其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并列使用, 如null and void (无效) , secret and confidential (秘密) , free and clear (无) ,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责任) , loss, injury or damage (损失) 等。词语并列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语意确切、论证严密和例举周详。为了使有关合同适用于所预想的、未来发生的各种情况, 连串的近义词常常被使用以取得精确无遗的效果。此外, 在合同英语中不仅会看到近义词的并列, 还常会发现一些动词和介词的并列使用, 例如:

This agreement is made and entered into by and between Party A and Party B.

该句中过去分词made和过去分词短语entered into并列;而介词by和between并列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并列使用的类义词中, 有些是固定而程式化的, 像in full force and effect (有效的) , final and binding (最终的) , 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 等, 对于这样的表达, 合同起草者或翻译者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及时的总结。

三、句法方面

1. 句子冗长, 结构复杂

合同具有法律属性, 用于规定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对各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 为避免产生任何误解和歧义, 同时又要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和排除各种例外情形, 必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滴水不漏的表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合同英语的语句变得相应复杂冗长, 长句多, 远远超出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 (17个单词) 。复合句多, 包含很多的从句和修饰成分, 结构上叠床架屋。有的句子相当长, 往往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如:

Where servants, agents or subcontractors of the Company carry out work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Client, the Client shall be fully responsible for, and indemnify and hold harmless the Company against any claim, loss or damage of any kind, whether arising in contract, in negligence, in equity or by statute or under any law connected in any way with the Services, Project or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y this Agreement.

译文:公司员工、代理人或分包商在客户指导下履行工作的, 客户对因公司员工、代理人或分包商的作为或不作为而造成的任何索赔、灭失及损毁, 无论是基于合同、过失、衡平法、制定法而发生还是基于与服务、项目或本协议确立的关系相关的法律规定而发生, 也无论程度大小, 均应承担全部责任, 必须就此向公司赔偿, 并保证公司免于损失。

该句共69个词, 是以where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开始的。从句部分并不费解, 而主句部分就不容易理解了。实际上主句的谓语有两个, 一是shall be fully responsible for, 表示对句子的宾语部分应当承担责任;二是must indemnify and hold harmless, 表示对句子的宾语部分必须赔偿并保证其免于损失。剩下来的一大堆则是列出责任范围 (any claim, loss or damage of any kind) 和赔偿发生的依据 (in contract, in negligence, in equity or by statute or under any law connected in any way with the Services, Project or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y this Agreement) 。

2. 句子中状语的位置

如上所述, 合同英语的句子具有结构严谨、句式较长的特点, 为了做到准确、严密、清楚、易解, 句子中状语的用法有其自己的一定规则, 其位置与普通英语中的频度副词 (如:often、sometimes、always、never、seldom) 的位置相同, 一般应放在shall、may等情态动词之后, 行为动词之前。如果英语句子是复合句, 主句的状语位置与从句的状语位置不同。主句的状语应放在shall之后, 动词之前。如:

(1) Shareholder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s of their capital contribution, exercise voting rights at shareholders’meetings.

译文:股东应按照出资比例于股东会会议行使表决权。

此外, 从句中状语的位置与主句中状语的位置不同。从句中的状语通常位于连词之后从句句子之前。如果把从句中状语放在从句句末又在主句之前, 那么势必引起对合同条款理解的差异, 从而可能导致合同争议或纠纷。因此, 把从句中的状语放在连词之后, 可避免上述误解, 并使意思表达更加明确。如:

(2) If, in the course of se, curities trading, an employee of a securities company violates trading rules under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ompany or by taking advantage of his position, the securities company to which the employee belongs shall bear full liability therefor.

译文: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 按其所属的证券公司的指令或者利用职务违反交易规则的, 有所属的证券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作为法律文件, 合同极具周密性, 每一种情况, 或条件、或要求、或例外及解决办法都要尽可能考虑到。因而大量结构复杂、冗长重叠的状语表达常常出现于合同语言中, 成为合同草拟或翻译的一大难点。准确的掌握各种状语结构的位置, 可使译文表达最大限度地符合合同语言的行文规范。

四、结语

以上文字仅就合同英语几个突出的文体特点作了粗浅探讨, 仍需进一步的积累和研究。笔者认为:与其他专业英语一样, 合同英语的实践性很强。要写出或译出规范而专业的合同英语, 不仅要掌握其文体方面的特征和规律, 更需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

参考文献

[1]Joos, Martin.1961.The Five Clocks[M].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2]傅伟良:合同法律文件翻译谈[J].中国翻译, 2002, (5)

[3]季益广:法律英语的文体特点及英译技巧[J].中国翻译, 1998, (5)

[4]李斯平:涉外经济合同中一些旧体词的运用与汉译[J].中国翻译, 1994, (4)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6]孙万彪编著:《汉英法律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7]徐良霞等:《实用英语教你写合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8]许国新:英文国际经济贸易合同中状语的语用分析和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 2002, (3)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篇3

摘要: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模式与其他比较通行的日费、大包、米进制都有不相同,了解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的价格结构对项目运行及居间协议等的相关条款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项目合同的价格特点和对项目居间协议服务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务项目合同;价格特点;影响

墨西哥是南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1936年起,墨西哥合众国议会通过决议,对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将所有私人、外国经营的油田区块所有权收归国有,交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代表国家进行经营,私人不得享有区块的油气资源所有权和收益权,也不得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类工程服务。

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放宽了私人对石油工程服务的限制,斯林贝谢、Weatherfood、贝克休斯等纷纷在墨西哥设立石油工程服务类公司,开发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墨西哥没有发现大规模陆上油田,同时老油田产量持续下滑,PEMEX急于通过老油田二次开发提高石油产量,2009年勘探开发方面预算高达194亿,石油工程服务市场前景非常大。了解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的价格结构对项目运行及居间协议等的相关条款非常重要。

一、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的特点

墨西哥的石油工程服务合同的主要特点是:不确定工作量、小包、单价、综合服务合同,具体来说:

1.区块服务、综合服务合同较多。PEMEX认为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和提高采收量,提高采收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整体性系统工程,据此,PEMEX公开招标的的许多项目都不是单项工程服务合同,而是给予承包商一个区块,在这个区块内从事包括地质研究、钻修完井、采油工程和地面建设等等内容的综合作业。一般来说通过若干个阶段的地质研究工作,总包商提交给PEMEX一份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性分析、油藏工程、开发方案和前景在内的地质综合研究报告。地质综合研究报告中的开发方案被PEMEX批准许可以后,将按照该开发方案中的设计进行相关的钻修完井、采油工程和地面建设的整体开发。整体开发满一定期限,如一年,PEMEX会对该区块的采收率提高和优化情况进行整体的考核和分析,并据此确定承包商业绩及下一个工作年度的工程预算和开发规模。

当然,专项合同如钻井、修井、完井、物探类合同也比较多,运作模式同样是给予承包商一块指定区块,在区块内从事作业。

2.单价服务合同。PEMEX根据《墨西哥公共工程服务法》的要求,把整个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看做单位工作单元重复和累计的组合体。在招标阶段,PEMEX根据自己的评估和需要,将所有拟分包的工程量都划分为若干个确定的工作单元,工作单元本身不得减少或者增加。投标方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工作单元的,标书将被认定为废标。比如,项目工作单元中没有列出“国际动迁费”、“钻井设计”条目,则表明PEMEX不会单独以动迁费或者钻井设计的单元价格支付费用,承包商也不得擅自添加该项目,否则将失去中标资格。项目合同签订以后,报价中的各工作单元将被视为合同价格的一部分,合同执行过程中,将按照工作单元价格乘以实际完成工作单元数量的原则进行结算。

3.小包合同。首先,每一个工作单元都可以视为是一个小包,如:钻井设计I型井7寸基套直井至2000米段——单位:口井、钻井设计IV型井400米定向垂深2000米5寸半基套——单位:口井、地球物理勘探深化第一阶段研究(此处略去标书中深化的具体内容要求)——单位:件、地质研究构造模型的深化研究(此处略去标书中的具体要求)——单位:件、V型井台底座建设——单位:个。第二,每个单元价格都需要按照PEMEX的要求,严格进行单价分析,分解为设备、材料和人员三部分,在设备项下必须列明所用的设备名称、规格、配件名称、规格、设备总价值、单位时间摊销价值、动力情况、油耗情况等;材料项下需列明使用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人员项下需列明的参与的人员岗位和职位、数量、单位工资、工作时间。

4.非确定工作量合同。在招标文件中,PEMEX对每一工作单元都有指定的工作数量,但这一指定工作量一般都是虚拟的初期工作计划,仅用于计算承包商的投标价,作为商务标竞标和PEMEX评标授标的标准和依据,与实际执行中的工作量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举例而言,在商务标投标阶段,各种井型(一般有十至二十种,甚至更多)的指定工作量都较为平均,但是经过钻井试验,实际工作中可能只有两到三种井型使用频率较高。

二、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价格的特点。

由于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的独特模式,在价格方面,也有以下特点与一般的工程服务合同不同。

1.合同价格的确定。投标方确定了工作单元价格以后,把每个工作单元的单价乘以PEMEX在招标文件商务标部分指定工作单元数量,累计相加,即得出工程直接成本价格,该直接成本价格按照PEMEX的标准加上一定的间接费用、财务费用和附加费用,就构成了投标方的投标价。在中标后,该投标价即被认为是合同价格。合同价格往往被分解到若干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称为“初期预算”。

2.价格调整。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合同的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因此根据墨西哥法律,合同签订以后,如果遇有重大的经济形势变更,导致了承包商的成本发生变化,承包商可以向PEMEX申请调整合同价格。一般来说,只有直接费用可以进行价格调整,间接费用不属于价格调整的范围。

同时,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承包商也有权向PEMEX申请价格调整。对于混合报价的合同,墨西哥比索报价部分可以按照墨西哥国家银行公布的数据申请每月调整,而美元报价部分由于指数公布周期比较长,需要按照经济部的数据每年进行调整。

3.付款方式。一般来说,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合同以月结为基本结算方式,承包商每月三号之前向PEMEX提交发票,PEMEX经审查无误后,30天内付款。对以美元报价和表示的结算发票,PEMEX将按照付款日墨西哥国家银行公布的汇率折算成墨西哥比索比索后付给承包商。

4.增值税。根据墨西哥税法,承包商提交给PEMEX的结算发票应分为两部分:完成工程量价格加15%的增值税。15%的增值税必须与工程价格在同一张发票上显示。增值税部分可以进销相抵。

三、在审查居间协议价格条款时应着重审查的要点。

在与非墨西哥国籍的居间方签订墨西哥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项目居间协议、且居间报酬与石油工程服务项目的价格有关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居间报酬尽量与合同结算价格挂钩、设立不同居间报酬费率和最高限额。由于墨西哥公共工程服务合同价格并不必然是实际工作量的价格,实际工作量价格可能与合同价格差别很大。居间报酬的计算基数的设计应尽可能的与实际收款额、收款进度挂钩,降低承包商的风险。同时,对于合同价格或初期预算比较接近项目实际价格或者初期预算比较高的项目,一般应以项目合同价格或初期预算为基础设立一个居间报酬的最高限额。对于初期预算比较低,但后期工作量可能比较充足的项目,则应尽量使用不同的居间费率确定报酬,调动居间方的积极性。

2.居间报酬的计算基数应明确排除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只是用于墨西哥国家税务机关控制本国国内商品交易和流转的税种和手段,并不构成承包商的实际收入,同时外国纳税人提供的发票中增值税部分不能抵扣在墨西哥的销项税,故对外国居间方支付居间报酬时应将增值税排除在计算基数外,居间合同中对居间报酬的支付条款仅表述为“居间报酬为承包商向业主提交发票金额的**%”,是不严密也不合理的。

3.选择适当的结算货币和方式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由于PEMEX对承包商的结算完全以本地货币比索支付,即使使用了美元报价,最终的结算金额也需要以墨西哥比索支付。同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墨西哥比索贬值幅度非常大,2007年7月份,1美元约折合10.7799墨西哥比索,到2009年7月13日,1美元约折合13.7052比索i,贬值幅度高达27%。在签署居间协议时,应尽量避免以美元结算或者直接规定由居间方承担汇率风险。

涉外合同的概念定义及特点 篇4

涉外合同是指合同行为或合同关系中介入了外国因素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因素包括:

1、合同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2、合同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完成的行为;

3、合同权利义务内容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

涉外合同的特点有:

(一)合同具有涉外因素

在法律关系中具有了涉外因素,即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这三项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与外国有关系。

(二)合同内容广泛

(三)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要成为一项在法律上有拘束力的合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合同须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签订,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等。

(四)可能要适用外国法、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

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篇5

摘要:近几年,伴随中外商贸的发展,针对商务合同翻译技巧的研讨颇多。其中,缩略词作为商务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的科学得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商务合同的翻译质量的高低。本文基于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特点探究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 商务合同

缩略词

翻译技巧

引言

商务英语作为应用英语发展的重要分支,在国际经济发展不断繁荣的当下,其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也在日趋广阔与明朗。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包括商务合同在内的公文翻译在整个翻译中所占的比重和价值在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做好商务合同的翻译已经成为当前翻译领域中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笔者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助力整个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

一、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内涵及特点

在探究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翻译技巧的进程之中,一个首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就是缩略词的内涵及特点。

(一)缩略词的内涵

如今,在学术界中,关于缩略词的界定尚未构成一个较为同一的说法。依照辞书中的描述性的诠释,缩略词是经由一些常见的字母而降低某些其中较为冗杂的单词或短语而产生的。例如:在商务合同中,FOB、W.A、D/A、D/P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缩略词。在不断的发展中,缩略词在数量和涵盖的范围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成了学术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

(二)缩略词的特点

在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利用与在其他表达情况中的利用并无较大的区别。但是由于商务合同在很大层面上是一个法律层面的概念,因此,缩略词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中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缩略词的普适性。在语言交流中,交流双方只有就语言符号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统一的界定,其所具有的沟通价值才有效。在这种语言交流的诉求下,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所承载的内容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或者说是内涵表达的一致性。

其次,缩略词的灵活性。缩略词的灵活性是其不断成长与发展的结果,显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缩略词在数量和内涵上不断丰富,这是为了满足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缩略词在构词的进程当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是首字母的提取法。但是,随着语言使用密度的不断加大,很容易出现同一个缩略词表达不同的内容的情况。尤其是对表达的严谨与持重水平标准比较高的贸易条约的翻译和订定中。

最后,缩略词的严谨性。在商务条约中,任何条约文书中呈现的内容都将从法律层面上具备必然的尺度与条件。在商业合同中缩略词的使用与翻译时,也应该按照科学与严谨性的准则进行相关翻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些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国际项目在具体的合同条款中,由于一些关键的词组翻译的忽略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总之,在商务合同相应的缩略词的翻译进程中,翻译工作者应该在考虑缩略词自身的普适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进一步从严谨的角度进行考虑。这不仅是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翻译的重要的出发点。

二、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翻译技巧

在商务合同的翻译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准确、通顺及雅致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商务合同中的缩略词的翻译应该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准确的翻译。笔者在参考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点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还原法

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的使用的出发点是为了从语言的表达中实现更大程度的节省。比如,在时候及各类相干表达质料上。但是,从商业合同的意义上来进行分析,其功能意义远远大于其所有使用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还原的翻译法的使用中,可以避免合同中重要数据及信息在语言传递与表述中的失真。这一点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一个已背离了最初表达思想与意义的翻译,即使其在说话的斟酌中表现出了再高的程度,其所具备的代价和意义已大打折扣。所以,通过这种还原法的翻译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信息传递的真实度。在进行还原的进程中,同时需要牢记的是,不要从译者的主观思路进行考量,所要的缩略词的使用和翻译应该基于其本原的含义。这一点要借助专业的辞书及手册,保证其翻译的真实性。通过这种还原法进行翻译,可以使商务合同的阅读者更好地知晓合同的内容,从而避免因为缩略词的指代关系的不明确而导致句子含义表达的不通畅。

(二)替代法

商务合同的翻译,尤其是在涉及相关的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翻译时,一些缩略词在选择与使用的进程中,缺乏对目标语言及相关认知心理的把握与权衡。因此,在此类缩略词的翻译时,要在保证其缩略词的根基表达内在不走样的前提下,经由过程替代的体例进行更加得体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处于交流的需要。从这个思路来分析,无论是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还是日常英语的翻译,语言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差距,将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者的需求。因此,在没有一一对应的缩略词的翻译时,要从表达文化的现实诉求出发,将说话的内在来源根基,进行有用的替代与对接。这种对接也是缩略词商务合同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不夸大的是,这类表达的意义的替换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其所必要的不是某一个,或者是某一类缩略词的替换,因此,从商务翻译的久远角度进行斟酌,进行体系与完整的清算与归纳是将来这类替换翻译技能实行的一个首要的标的。

例如,在相关的商务合同的翻译中,难免涉及一些国际性质的组织。因为中西方在翻译的基础上存在着必然的倾向性,所以,将这种语言层面的倾向性进行很好的规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替代法的翻译。通过这种替代翻译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理解效果,继而促进商务谈判活动的进行。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篇6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起诉到本院的此类案件共计75起。此类纠纷主要发生于各拆迁安置小区,尤以早期的和平、新北两个拆迁户数较多的小区突出。不少拆迁户在当时仅凭拆迁协议就与他人进行了房屋买卖,协议一般均是以拆迁安置协议载明的被安置人为出卖人,约定买受人预先支付大部分的购房款,余款在出卖人配合办理产权证时支付;由于拆迁房产权证办理工作进展缓慢,近期才陆续开始办理。而较争议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协议时,现在房屋价格已近大幅增长,故较多出卖人反悔,纷纷要求买受人在原买卖合同约定的款项之外额外支付一笔购房款差价,否则不予协助办理产权证。双方协商不成,买受人于是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确认买卖合同有效,并诉请出卖人协助办理房屋产权证,或者出卖人以各种理由主动诉请法院判决买卖协议无效。

二、案件特点

1、诉求集中:主要表现为要求被告确认合同有效、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在75件此类案件中,其中68起案件的原告均要求被告确认合同有效,并要求法院判决被告协助原告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占此类案件的90%。另外7件则是由出卖人或房屋的其他共有人为原告要求主张合同无效。理由主要集中于出卖时未经得其他共有权人同意或房屋未取得产权证书等。

2、出卖人反悔原因集中:大多系房屋价格大幅增长所致。从案件审理的情况上来看,尽管众多出卖人在进行答辩时所提出的理由都并非是以房屋价格增长,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然能清楚的感觉到利益因素的影响诚为出卖人反悔的最主要原因。

3、调解难度集中。从本院对此类案件进行审理的情况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原被告双方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原告一方要求严格按照当初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并最终要求实现其权利,普遍不愿意接受合同之外另行支付补偿购房差价;而被告一方却认为当初双方签订的合同对其明显不公,是在信息资源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签订的,原告理应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偿。

4、法院判决集中:出卖人败诉。遵循允诺必需信守的合同法基本原则,本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除原、被告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外,其余案件均以被告败诉告终。

三、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下的诚信缺失。此类案件之所以大量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出卖人的诚信缺失,而此种现象的背后则是利益因素的影响。由于房屋价格呈现连年的持续增长的态势,这种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利益悬殊引起了被告的心理失衡,而房屋产权证件办理的进度缓慢又给予了出卖人将此失衡进行现实表达的机会,其结果就是出卖人不愿意依据原合同履行办理产权过户的义务。

2、现行立法、司法的缺陷。现行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早晚有别,同时具体法律法规又具有针对事项立法的特点,往往缺乏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和谐统一,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无可避免的在具体法律关系的认定上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就容易给当事人在估计失信的法律成本方面形成错觉。同时,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也是最要的原因。

3、安置房买卖本身所蕴含的法律风险。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由于拆拆安置房屋买卖交易存在很长的时间周期,进而蕴涵了诸多法律风险。司法实践中这种类型案例举不胜举,且逐年递增。所谓法律风险,主要是针对买受人而言。一般情况下,拆迁房屋买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后,卖方都会要求买方支付全部或绝大部分房价款,而买受人在支付该巨额房款后并不能及时取得房屋所有权,双方形成的仅仅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虽然双方存有买卖合同,但根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出卖方从法律上讲依然是房屋所有权人,这样买受人就会置于高风险法律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房屋物权变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历史周期,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法

律风险诸如房价飙升违约发生、抵押担保设定、所有权人死亡出现、所有权人自身债务恶化、共有权人或第三人权利主张、房产查封扣押、赠与继承发生、标的物作价投资出资等等情况。该类纠纷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双方在合同内容上没有精心设计,而且买受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侥幸心理。

四、对策建议

1、规范安置协议。由于拆迁安置房大部分是家庭共有财产,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往往又是以家庭中的一员为代表与买方订立合同,卖方往往以其他共有人不同意为由毁约。因此有必要规范安置协议,在对安置房进行产权登记时应将共有人一并登记在产权证上,以明确房屋所有人,并要求一起签订买卖合同或出具书面同意书。

2、加强事前预防教育。加大对拆迁安置房屋出卖人的教育和法治理念宣传,将大量的此类纠纷消弭于进入诉讼前。此举不但可以减轻法院的审判、执行、调解负担,而且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更有利,即在买卖双方的矛盾尚未升级的时候,更有利于促使其达成新的合意。

3、加大社区调解力度。由于此类案件涉及的当事人多在同一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对争议双方的情况比较了解,更能因势利导的对双方进行规劝。要充分重视社区调解在此类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在尊重买受人处分权的基础上,可引导双发达成补偿协议,尽量减少纠纷的发生。

4、强化以案示法的宣传。以案示法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引导功能。审理此类案件时从被告答辩和庭审的情况来看,许多被告主张合同无效的理由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我院判决已确认,拆迁安置房屋是公民的合法财产被国家依法毁损后,国家对公民给予的一种实物补偿。在此类案件中,被告在取得安置房屋后,虽未进行权属登记,但其手中持有证明房屋权属的有效凭据,足见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部分出卖人辩称其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观点应受到否定,未经登记仅产生行政法意义上的违法,并不对民事合同效力产生影响,故房屋买卖协议有效。被告有义务协助原告进行房屋交易后的过户登记。大力宣传这种法律判断和判决结论,可以引导其他类似情况的案外人对行为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作出恰当的选择。

5、倡扬诚信观念与法治信仰。此类纠纷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在市场交易行为中诚信的缺乏,行为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往往任意违约。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我国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在广泛倡导社会诚信的基础上培植和维护信誉,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当然,作为司法机关,有必要通过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加大失信成本,进一步在民众心中树立诚信意识和法治信仰。

物流服务合同的特点 篇7

一、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定义

电力建设工程的承包方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计划,并依据发包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施工的合同即为电力建设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对于工程的目标具有明确规定,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如期完工,合同同时也是承包方进行工程施工以及发包单位支付相应款项的法律凭证。通过签订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发包单位能够在合同范围内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特点

1.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长期有效性

电力建设项目施工工期一般较长,相应的,其施工合同也必须保证长期有效。其施工合同的有效期限,不仅仅存在于工程的施工阶段,还包括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以及工程的保修阶段,致使合同管理周期相对较长、管理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并且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合同必须保持长期有效[1]。

2.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性

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中,风险与效益同在。由于工程的整体建设时期较长,影响因素较多,涉及金额较大,因此在项目决策、施工安全以及市场形势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风险性。参建双方订立详细合同条款,明确各自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责任,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3.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复杂性

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往往涉及诸多方面。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建设的单位企业繁多,各个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繁杂,致使施工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对于参与建设的单位企业,施工合同都需要明确其施工目标,对于参建单位所涉及的各个施工项目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调节好工程各参建方的关系,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同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项目施工有时会无法严格依照合同规定进行,这就要求合同双方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做出相应的变更。基于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考虑,施工合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三、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问题

1. 电力建设施工合同订立不规范

由于国内建筑行业多次出现合同管理的问题,政府方面为了规避因合同问题而导致的工程纠纷,颁布了建筑行业的投资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示范文本。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建设项目施工中,项目的施工合同仍由投资方进行制定,其合同条款多是对建设方义务的规定,而对于投资方的约束较少,在违约方面其相应的内容条款也多是表述不清,甚至缺乏相应处理措施。

2. 合同订立双方缺乏法律意识

电力建设行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加之监管不严,致使投资方一直是合同制定的主导者。投资方通过制定对自身有利的合同条款,将风险转嫁给工程的建设方,建设单位为了能够得到工程项目,必须接受合同相应条款,因此导致在违约赔偿方面的工作难以展开。而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所损失的利益,往往会选择偷工减料等方式进行施工,致使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样的,在签订合同时一些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往往会依靠挂牌等方式承接工程,部分投资单位也并未在意,致使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责任难以划分[2]。

四、电力建设施工的管理措施

1. 加强法律意识,制定规范的工程施工合同

电力建设企业在签订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时,应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颁布的工程施工合同范本,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共同拟定合同内容。对于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参见单位和个人,应明确其具体的目标和责任,对于工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应当合理分担,避免在合同中出现意义不明或者是不合理的条款,同时应当对于工程施工中常见情况和问题提供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

2. 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岗位,提高管理水平

电力建设企业通过设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岗位,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合同的公平合理,同时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能够切实依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电力建设企业一方面应该加强管理阶层的合同规范化意识,另一方面应该设定相应合同管理岗位,培养具备合同管理的人才,加强合同管理,保证企业的利益不会因合同问题而受损。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要注重动态管理,对于工程设计变更或者是施工条件转变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公司决策阶层,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工程中的索赔情况,应及时按照合同中的要求进行索赔[3]。

3. 依照合同内容强化工程管理

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照工程施工合同的实际内容进行施工,投资方则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电力建设的施工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双方应依照合同内容,以及国家电力建设的标准,严格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施工问题,应当依据合同所制定的相关条款,采取相应措施。投资方应发挥工程监督的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及早指出,对于严重违反合同规定或是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应责令建设单位立即整改。建设方也应该依据合同内容,加强施工管理,并维护自身利益,若发生投资方恶意克扣因工程变更而产生的索赔款项时,则应及时依据合同条款,要求投资方及时支付相应款项,以保证工程如约完工。

五、总结

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对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项目施工的总体监督和管理,是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规范合理的施工合同,并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保证参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促进电力行业的有序竞争以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冬.电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322-324.

[2]史维宇.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179-181.

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六大特点 篇8

第一,案件增长量大。近三年来,商品房预售纠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今年较去年更是有大幅增加。2005年此类案件数量为638件,较前年增长16.8%,2006年此类案件数量为801件,增长25.5%,2007年前11个月案件数量突破1244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5.3%。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地区房地产交易大量增加、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造成的。

第二,当事人情绪易激动,影响案件审理效率。由于房产价值巨大且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一旦出现纠纷,则可能使购房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在诉讼中购房者通常情绪较为激动,有的对法院的公正性抱有怀疑,这就增加了当事人双方及与法院之间交流的成本,影响了案件审理的效率。

第三,案件调解率低。近三年来,此类案件的调解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较低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当事人之间情绪对立,不具备调解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房屋转让或损害赔偿有较为明确的计算标准,当事人的预期较为明确,一般不愿意为达成调解协议而让步。

第四,容易产生群体纠纷,社会影响不可忽视。商品房预售合同在履行过程发生的纠纷通常会涉及一大批购买者的利益,购房者也会自发组成维权联盟向开发商主张权利,对诉讼而言,个案的审判结果可能影响到其他购买者的行为选择,产生群体效应,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通常要慎重考虑判决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增加了此类案件的审理难度。

第五,鉴定项目多,结案周期长。目前,有关商品房的鉴定类型多达十几种,此类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通常会申请各种有关房屋的鉴定,增加了结案周期,降低了案件周转效率。

第六,对法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此类案件通常需要审判人员对与房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流程、规则有较高程度的了解,甚至需要看懂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等建筑专业的基本图样,因此对法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此类案件一般需要进行专业化审判。

随着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实践不断深入,法院应该不断总结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制订相关的审理规范制度,并与房地产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共同探索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开发商、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关于丰收的季节故事作文:秋天下一篇:不动产赠与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