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精选12篇)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1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
中国好声音和传统的娱乐节目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理念的不同,传统的娱乐节目是“明星娱乐大众”,而中国好声音是“草根娱乐大众”。看到中国好声音的面孔,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有极大的参与感,草根更亲民,也更真实。
对于当前中国娱乐圈的众多粉丝来讲,很多人已经厌烦了明星背后的为了吸引眼球的各种虚假的炒作和五花八门的潜规则,这让很多单纯追求艺术的人失望透顶。相比其他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对歌手的包装不是最好的,歌手的歌唱水平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它带来的感动是真诚的也是真实的,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娱乐节目都能学习这种理念。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就像我,仅仅是想听歌而已。这种真实不仅能让那些真诚热爱艺术的人有更大的舞台,还能提升我们这些中国观众的灵魂。
音乐传播是需要媒介的。然而真正能引起人们对音乐关注的媒介却很少,娱乐节目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都是哪个女明星被潜规则了,那个明星又走光了,谁和谁又离婚了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很低级很无聊的,然而这种低级和无聊充斥着中国的娱乐界。我个人非常痛恨这种现象,因为娱乐的境界往往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娱乐趣味反映的往往是下流的文化。每当看到古人的娱乐方式,和古人关注的娱乐问题,我就非常鄙夷当代的大部分娱乐制作人。当我们看到一位美女歌手和面貌丑陋的盲女张玉霞站在一起时,有哪个娱乐公司会去选择开发张玉霞呢?我有一个学生说,他在《中国好声音》中见识到了属于中国的摇滚,像汪峰、许巍等歌手,从汪峰的《北京北京》感受到了中国摇滚那种人文气息,那种安静的爆发,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撕裂。这和以喧闹、快乐气息吸引人的外国摇滚是有本质不同的。之前没觉得他们的歌那么吸引人,他说他感谢《中国好声音》。对于同样在看节目的我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发现和感动呢?当我们这些观众真正的去思考音乐了,那就说明这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娱乐节目是真正的成功了。在音乐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无关长相和地位背景。我真的希望这种真诚能够延续下去。
总结来说,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选手质量高且赛制公平。每期8个人,不在多而在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长的很萌但声音很power的海星,又比如这一期的用酷似萧敬腾般的嗓音唱小情歌的多亮。而且确实是只听声音,不看外貌。外貌有时不知不觉的会对主观判断造成影响,至少我这个肤浅的人是如此,有些选手你闭着眼睛去听感觉很美很享受,但是睁眼看到和自己设想的样子又差距,就好像声音也不那么美了。然后我甚至非常狭隘的揣测有些老师转过来看到长相会不会有些失望...我对我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2.评委质量高。这里的质量高,不仅仅是专业水平高,名誉头衔足够多,而且知名度足够大,覆盖人群足够广,包括我的父母(60后)都听过他们的歌,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来看评委的。而且评委之间互相抢夺选手也是看点和笑点之一,比如今天哈林为抢选手卖萌“选我选我选我”,当选手最终选了刘欢,哈林再次卖萌"刘欢你真讨厌“,看的让人很是欢乐,这是其他选秀节目里面不曾看到过的。
3.看不到太多的世俗风气,追名逐利。选手很多本身就是热爱音乐的,甚至靠音乐为生,或者把音乐当做自己的全部,当然不排除像黄勇这样比较有争议的选手。但我感觉整体氛围是要好于超女之类的,没有那种一心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出名的感觉。
4.有人情味。有少量选手没有一个老师转过来,但是老师们最终都能先给予肯定和鼓励,再委婉的指出选手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只是音乐上,还包括面对人生的态度。比如这期很不自信的侠女董贞,声音甜美但是却对自己长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2
《中国好声音》何以如此火爆, 它到底满足了观众怎样的审美心理, 在这里作一分析。
1. 节目制作方:大胆创新, 追求卓越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花费巨资从国外引进的一档节目, 这种引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尝试。客观地说,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选拔方式在欧美选秀中屡见不鲜, 但在国内的选秀比赛中这种方式还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获得了很显著的效果。自从2005年夏, “超女”选秀走红之后, 国内各家电视台纷纷仿效, 可是, 正像有些人说的那样, 这么多年以来, 选秀都走入了一种“芒果模式”的怪圈, 就是煽情。每个选手上台, 至少要来一大段VCR, 家里穷的, 父母重病的, 单亲的, 父母去世的, 台上哭成泪人, 台下粉丝尖叫。每一场选秀都变成了“感动中国”, 至于这些爱唱歌的孩子, 究竟唱了什么歌, 唱得好不好, 已经不重要了。于是在这个从选秀到发片的流水线上, 很多选秀歌手都因后劲不足而淡出观众的视野。当人气像肥皂泡似的消失后, 没有人再愿意掏钱让耳朵难受。这种以“好声音”为幌子的选秀, 最终因为掺杂进太多“非声音”的因素而背离了选秀的初衷, 与寻找“好声音”的走向背道而驰, 最终只能被观众唾弃。“超女”“快男”等选秀热过之后, 虽然不时也有新的节目推出并取得一定成功, 但是节目形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 直到《中国好声音》的出现, 才改变了这种现状。“盲选”的过程, 使得导师在选择心仪学员之前对学员年龄、外貌、舞台驾驭能力等常常能够干扰评选结果的因素毫不知情, 这就为选出名副其实的“好声音”选择了合理的机制, 从而使得观众对导师的抉择满怀期望, 无形中为随后的比赛留下一丝悬念。就拿来自台湾的选手张玉霞来说, 如果没有《中国好声音》盲选的这次机会, 她是不可能鼓足勇气在镜头前为大家歌唱的。尽管她的声音感动了导师, 但却遭到观众的质疑, 有人认为她的声音不过如此。为什么观众和导师的评论差距会如此之大呢?这就要从盲选机制中寻找答案。因为张玉霞一出场观众就一目了然地看见其面目, 而背对的导师则是看不见的。因此, 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观众和导师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观众在对张玉霞的评判中, 夹杂进太多“非声音”的因素, 从而影响了最终对“好声音”的纯粹评价。由此可见, “盲选”和之前的选秀节目相比, 最大的特点就是给那些拥有音乐梦想但形象气质不佳的选手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现自己的平台, 使他们能够和那些形象气质好的选手们公平地站在舞台上, 靠纯粹的好声音征服观众, 征服评委 (导师) 。《中国好声音》也借此推广选秀理念, “闻声选人”的选拔方式在之后的国内其他选秀节目中频频出现, 各大选秀节目争先效仿, 无形中又为《中国好声音》作了强力宣传。《中国好声音》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地位, 扩大地盘, 取得收视火爆的效果。客观地说, 《中国好声音》的创新, 最主要的就是“盲选”这一形式创新。追溯一下最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电视业的发展, 不少商家通过让人实现音乐梦想来获利的历史最早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青歌赛》, 后来引进了日本的卡拉ok, 再后来就是《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和《中国达人秀》等。虽然节目不一样, 但本质上并无二致。这种民间草根选秀类节目之所以会红火如此长的时间, 究其人性上的原因, 是这些平台对于选手而言, 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美丽期许;对于观众来讲, 给了他们一个幻想自己置身其中的舞台。真正喜欢看这些选秀节目的普通观众绝不仅仅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看台上的选手, 从心理学上分析, 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置身在现场, 转变为舞台上的某一个角色。和此前选秀类节目相同的是,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 如果是我, 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转变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和此前选秀类节目不同的是,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处在于使用了“盲选”机制, 使得导师和观众产生审美的“通感”效应, 这种审美的“通感”效应, 使得导师的选择和观众的期许在较大的面积内产生了“交集”, 从而得到期待公平的观众的广泛认可。
如果说“盲选”机制作为“软件”, 是《中国好声音》的创新亮点的话, 那么, 顶尖的制作团队, 最高水准的音乐设备则是“硬件”, 同样也是《中国好声音》的创新亮点。《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花费350万元人民币买下的版权, 原版引进荷兰一档名为《The voice》的节目, 它的制作团队是成功制作《中国达人秀》的原班人马。如果你站上好声音舞台, 会被其现场的音效所震撼, 《中国好声音》这次比赛专门邀请零点乐队的王笑冬担任乐队总监, 进行现场伴奏, 与以往选秀节目伴奏相比, 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为了追求现场视觉效果更加完美, 舞台上的灯光强弱都经过严格的审核, 要求光线强弱程度要和选手所唱歌曲节奏性吻合, 节奏欢快的歌曲采用强光闪烁, 节奏舒缓的歌曲采用弱光焦距。
除此之外, 为追求最佳听觉效果, 导师与身边音箱的距离精确到以厘米为计。学员手持话筒, 标上不同数字以有利于收音。现场效果之好, 以至于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想上台飙歌竞技。高质量的舞台设施和舞台配备是《好声音》能傲视群雄占有一席之地的必要条件。
2. 选手:品质优秀, 个性化突出
纵观每一位好声音的选手, 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都有各自的音乐标签, 不管是摇滚、爵士、朋客还是R&B都将自己的音乐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节目的宗旨, 真正的好声音是建立在个性基础上的, 并不是好的声线好的天生条件就能征服导师的欢心, 要想真正留到最后, 就要把个人特点无限地放大。即便是有争议的歌声, 至少也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一个歌手获得了荣耀, 却不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那么就算再多光圈环绕也经不住岁月的考验, 很快就会被这个发展迅速的市场所淘汰。
对于观众来说, 声音基础都很好, 个性化色彩很突出的学员, 正好满足了男女老少、千差万别的声乐喜好, 也正是这档节目能够拥有大量受众的很重要的原因。同时, 也正是因为风格各异的导师对风格各异的学员特点把握恰到好处, 才使节目更有看点。下面, 笔者简要分析一下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学员。
2.1 表演型学员
这类学员总体优势是舞台感染力强, 形象好, 很有亲和力, 有很好发展前景。代表人物:丁丁、张玮、李代沫、多亮等。
丁丁外形甜美, 声音圆润, 形象气质俱佳, 以欢快轻松的歌曲见长, 第一场比赛就以一首脍炙人口的《爱要坦荡荡》获得导师的青睐;张玮属于舞台上张弛有度, 游刃有余型选手, 对歌曲的掌控能力特别强, 音域较宽, 嗓音独特, 极具爆发力和穿透力;李代沫属于典型的可爱“大叔”, 一首《我的歌声里》唱进了多少观众的心窝;多亮名如其人, 舞台上的他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沧桑的嗓音和俊朗的外表形成巨大的反差, 有人调侃地说, 他的眼光足以电倒场下的每一名女观众。
2.2 最具争议型学员
这类学员颇受媒体争议, 导师各执己见, 观众议论纷纷。代表人物:徐海星、吴莫愁等。
在第一期《中国好声音》中, 成都女孩徐海星就被质疑用去世的父亲炒作博得同情。接下来就是网上传播徐海星的各种夜店照片, 这与她舞台上乖乖女的形象大相径庭, 从此“徐海星”的负面新闻遍布开来, 这一系列事件都成为媒体炒作的核心, 那些以前没怎么关注这位选手的记者因为此事的发生也开始加入“八卦狗仔队”的行列;除徐海星外, 吴莫愁“鬼见愁”似的唱歌方式也令很多观众表示不能接受, “鬼见愁”演唱时能把“怪”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正是观众的不理解和哈林的“力挺”的互相排斥, 才使得节目有了看点, 使得节目更加富有戏剧性。
3. 导师:知名度高、风格迥异
节目的亮点除了各有特色的好声音学员以外, 四位导师的选聘也能看出节目制作方的煞费苦心。可以说, 四位导师在镜头前一亮相, 本身就是很大的看点。换句话说, 专为四人举办一场音乐会, 也会有大量的观众, 会为节目赚足人气。
这四名导师本身都是业内知名度很高的歌唱家, 她们的演唱风格涵盖了流行音乐四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满足各种年龄层的喜好和审美需求。尤其是将从未参加过选秀节目的学院派导师刘欢、天后那英的加盟, 使得节目大有看头, 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刘欢专业, 沉稳, 有内涵, 具有针对性;那英霸气, 率真, 热情, 开朗;哈林激情, 搞笑, 擅长卖萌;杨坤感性, 真挚, 有理想追求。
由于这四名优秀导师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音乐理念导致他们对学员的要求和审核水准也不一样, 就出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现象, 在学员与导师的互动环节, 四位导师不同程度的“专业”点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看似顽皮搞笑的话语既活跃了节目现场的气氛, 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情趣, 普及了声乐知识, 宣传了各自不同的音乐理念, 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 极大地满足了秉持不同审美观念的观众的不同需求。所以说, 抓住了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是《中国好声音》收视率火爆的关键保证。
4. 主持人:独树一帜, 别开生面
和许多选秀节目一样, 相信这次选秀后有许多登过台的学员都会被我们遗忘, 但是, 作为节目配角的主持人“华少”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节目时间有限, 华少常常在节目尾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念完大段大段的广告词, 有人还开玩笑地在网上评论:“要以华少的这种播报速度播《新闻联播》, 7点开播不到7点5分我们就能看天气预报了!”
对此, 华少心知肚明, 他一出场就自嘲“广告播报员”。在后台华少承认, 自己挺难过的, “节目播出后, 不少观众在网络上给我留言, 很多观众都认为我在节目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还有人说“干脆不要主持人好了”。华少说:“主持人是个技术活, 不露面不代表没存在的价值, 我在幕后的付出, 对节目也有一份功劳。”
客观地说, 这次比赛不管对选手还是导师都是个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作为配角, 主持人也是《中国好声音》舞台上的获益者。正因为华少流利的播报水平, 加上媒体刻意的炒作, 好声音才会更有看点,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有新的惊喜, 新的突破。
5. 优秀的团队:成功的商业化运作
《中国好声音》以其优秀的品质取得巨大成功后, 广告便铺天盖地而来。只要打开电视机, 就能感受到《中国好声音》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不少人总以为几年前“芒果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大本营》是综艺节目里的老大哥, 超高的人气和超高的广告收入难以企及。如今, 《中国好声音》不仅收视率超过了当年的“芒果卫视”各大综艺娱乐节目, 而且在广告收入和明星代言方面俨然成为枝繁叶茂的摇钱树。在开播后的短短二十几天时间里, 《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飙升到每15秒50万元, 据相关人士透露, 好声音每期仅凭广告就能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益。2012年9月13日, 在“好声音决赛夜钻石广告位拍卖”中, 15秒广告116万, 创下中国广告单价格之最。
与此相关的是“好声音”学员的身价暴涨, 出场费高得惊人。据电视报道, “好声音”学员16强短期内受邀80场演唱会, 并纷纷签署公司, 在巡演和商业性演出中报价都在10万元以上;另据知情人透露, 这些只是零头, 还有很多劳务费。这些学员身价暴涨, 一夜成名, 确实应该归功于《中国好声音》, 是《中国好声音》圆了他们的“明星梦”。音乐制作人关喆露脸“好声音”后, 第二天就现身某著名酒吧周年庆典并献唱。虽然出场不到20分钟, 但出场费竟高达14万。据悉, 某品牌也一次性签下了李代沫、吴莫愁、吉克隽逸和张玮四个实力选手, 四人代言打包价近60万。
广告的火爆、学员身价和出场费的暴涨, 反映了《中国好声音》这一节目的巨大成功, 反过来也为《中国好声音》作了最佳效果的宣传。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方成功的商业化运作, 也是《中国好声音》收视火爆的重要原因。
6. 结语
一档好节目的成功, 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节目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好声音》收视火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节目制作方创新的理念、精心的策划因素, 又有学员整体水平较高、导师知名度高、风格各异的因素, 加上成功的商业化运作, 都从不同方面成就了《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
摘要:本文浅析了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 通过对节目制作方、选手类型、导师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 了解到一档好的选秀节目如何制作策划, 为今后的节目运营、节目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3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流行音乐;积极影响
《中国好声音》对我国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它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的首次尝试,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异常火爆,热度极高。《中国好声音》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更多类型的音乐风格。例如大家最熟悉的袁娅维,独特的演译手法及带有一些JAZZ、HIP-HOP、R&B的演唱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还有王韵壹、赵可的爵士风格明显;张玮的亮嗓别具一格;梁博独特的摇滚乐风也颇为抢眼;而吴莫愁的乐风与舞台表现力,吉克隽逸的山歌结合外文歌曲也非常另类。其他像魏语诺、金池、平安、佳宁组合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各类风格的音乐特质,他们通过个人声线及合理的编曲,使得音乐表现力的更加丰富。
我们现在可以感觉到的是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在《中国好声音》的这个舞台上,有很多的年轻人通过自我的展现诠释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他们通过各类世界流行曲风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音乐享受。导师们结合选手自身的特色,把他们个人的特点与嗓音结合,将更多的歌曲通过富于张力的表现,变成内容更丰富的曲风形式,让我们从各类嗓音与编曲中体会到梦幻般的音乐魔力。有些歌曲经过选手全新的演绎,带给了大众一种别样的风情,如李代沫和郑虹的《如果没有你》、金池和魏语诺的《对你爱不完》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重新编曲的独特风格,使大众对于音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另外,一些经典的老歌通过选手不同形式的演绎成为了更有内涵的歌曲,让那些喜欢怀旧的人找到了一种新的音乐感知。
以当下《中国好声音》的反响来看,《中国好声音》的录制无疑是成功的。笔者觉得《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中国的流行乐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种类型的音乐使我们更多的接触到了音乐的丰富内涵。我们也发现更多的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像袁娅维、王韵壹这类的歌手只迎合了大众群体里的小部分听众,由于没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他们不具备大量的欣赏受众。但在《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上,他们各种不同类型的曲风会因《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未来的他们将会有更多的粉丝和追随者,而大众群体对不同选手的追随正是各个音乐类型形成发展的动力。这种突破将会使音乐在摇滚、爵士、R&B、重金属、乡村等各种音乐类型上与原来的民族、美声更好的结合。另外,《中国好声音》更加准确地向我们展现出了旋律、单曲、和声、节奏、音色、力度、肢体、情感的全面结合,音乐的综合体现不容忽视,我们通过这些整体的音乐组合,更加清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在音乐的欣赏与鉴别上也有所认识与提高,这一点《中国好声音》功不可没。
从上述来看,《中国好声音》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无可否认的积极影响,这种诠释音乐的表达方式也确实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其实《中国好声音》不止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我国乐坛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众所周知,我国乐坛存在的问题很多,而且积累了很多年,比如音乐类型少、版权意识差、音乐人并不团结等。《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虽不能完全解决我国乐坛存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乐坛存在的诸多矛盾。
《中国好声音》对我国乐坛的积极影响
不少人认为,我国乐坛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个个体或群体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变的,只能靠大的环境和政策来解决。当下我国乐坛需要的不是好的电视音乐节目,不是铺天盖地的音乐海选,中国也不缺专业的音乐院校和人才,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向国际看齐真正以音乐为本的唱片制作公司。虽然《中国好声音》是一个选秀类节目,但它绝不同于其他的选秀类节目,它实质上已经相当于一个实力雄厚的“星探”公司和唱片制作公司。《中国好声音》对于学员的未来规划做得更长远,灿星制作团队为此规划了几乎是“一条龙”的音乐产业链,它将抛弃传统制作团队那种发现“苗子”便以最快速度挖掘其价值的做法。《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表示,《中国好声音》将立足于国际市场,以先进的国际培训理念为指导,在节目结束后,对于学员的未来发展会有一套系统的规划方案,不会把他们尽快推向市场。例如有些学员现在还不成熟,会让他们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还有些学员目前正在念书,也会让他们先好好完成学业。这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致力于把所选人员培养成能够引领我国乐坛发展的领军人物,届时将有可能改变我国流行乐坛的发展现状,使其朝着更加辉煌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朱德纪,凌文娟,高超.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16).
[2]刘博.我国流行音乐发展漫谈[J].音乐生活,2011(07).
《中国好声音》中的职场生存法则 篇4
法则一:不要试图挤进最优秀的队伍,因为优秀的人很多
解析:从《中国好声音》盲选结束那一刻开始,刘欢旗下学员实力就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接着就是让人直叹残忍的PK。直到昨天,有关李代沫和郑虹离开的话题仍在继续。在强手如云的团队中,想要“出头”难度会大不少。
总结:俗语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虽然团队实力强,可能进一步带动你的个人优势提升,但同时也可能让更强的人埋没你的闪光点。
法则二:如果导师、团队都优秀,那你要兼具实力和个性
解析:在《中国好声音》盲选阶段,四位导师口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有“你的声音很棒,缺少的是触动我的那一点,这个点就是自己的特色。”
总结:想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突围,实力是必不可少的,但能锦上添花的必定是个性,这样你更能事半功倍。
法则三:下棋时至少要算三步以后
解析:这里其实说的是前瞻性。在《中国好声音》中,显然避免提前和强手直接相遇,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相对不那么受欢迎的导师。只是这一点,往往是抱着被导师认可心理而来的学员所忽略。
总结:顺应游戏规则,甚至合理利用规则是必须的,不要提前出局的智慧才可能让你站上最高点。
法则四:离开不意味失败,机遇可能在别处
解析:杨坤的32场演唱会,刘欢的跨年演唱会和三宝的60场音乐剧,搞笑之余其实都是为离开舞台的学员开启了另一扇窗。离开不是结束,至少有学员们留下了对音乐的真情等等。显然,导师的人脉为这些好声音带来后续的机会和可能更值得人期待。
总结:在这个办公室你可能是失败者,但换一个环境或许你会如鱼得水。职场有时真这么神奇,所以完全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
延伸阅读:
旧法则:早早上班,主动加班
新法则:跟决策者建立关系
你是不是以为加班就能让领导给你加分?事实是,领导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职业顾问苏茜・普拉什说:“有一种方法能让你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每天花15分钟跟决策者建立关系。你可以只是问他们周末过得怎样,或者每周跟一个不同的同事或客户吃一次午饭。”
如果你只会帮老板端咖啡,老板会觉得你不可靠。要建立起自己在公司里的人脉,不要等到要用人脉的时候才想到要去建立。
旧法则:不要在办公室里炫耀自己
新法则:要展示和宣传自己
一家猎头公司的CEO彼得・安奇逊说:“做你自己最狂热的粉丝。不管你做得多出色,老板可能都没有注意到。所以,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向老板说明你取得的成绩。要说得够详细――你面临的挑战、采取的行动以及得到的成果。这比你在公司工作了多长时间更有说服力。”
旧法则:不理会老板的感受
新法则:懂得老板的得意与失意
职场心理学家史蒂芬妮・汤姆逊说:“关注老板,可以知道他们看重什么,这样你才有希望成为他们看重的人。知道老板的不高兴与面临的困难,你才有机会帮他们。”
旧法则:对所有事情说“Yes”
新法则:做个聪明的“志愿者”
在工作忙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人做帮手,但你要注意,不要因为“多走一英里”而分散了太多精力。
旧法则:技能让你得到工作
新法则:情商跟智商一样重要
观《中国好声音》有感 篇5
在这个充满激情与神秘的夏季《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呈现在中国草根音乐人的眼前,他们为这个音乐梦执着着,发奋着,直到成功那一天也许可以在前面的路口停留,暂且歇息片刻。为了让这个舞台更加完美四个天后与天王,前来助阵。
让记忆犹新是塔斯肯这个音乐追求者,他带着期待穿过漫长的隧道来到舞台,他虽然没有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到却得到老师真诚的祝福离开舞台,但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第二次依然登上这个舞台为了成就梦想他依然执着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加入了张惠妹的队伍,我相信塔斯肯一定会为梦想而执着,在阿妹老师的指引下会越加加大和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
在这个舞台考验的并不是学员歌声更考验他们的执着和追求,在经过一番苦难后才有机会发展,所以只有不段的包装自己才可以更完美。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前进和学习。
中国好声音节目中的经典语录 篇6
今晚真正的黑幕是:先把观众逼上火,然后一起买凉茶!
杨坤:我在这四个导师里我是最年轻的。哈林:看不出来!杨坤:看得出来,看不出来都是最年轻的。(很有自信,我相信杨坤老师身材是最好的)
如果真的选我,我也不介意(逗)
一个加多宝砸过去,还是不开罐的(这个好狠啊)
拿着你的奖杯说我滴乖乖
哈林:太高了,这个调太高了,刚才唱的什么调?学员:张雨生的原调。(哈林哥扭头)
哈林:没关系,艺人嘛,就是要异于常人。
我印了20套男的,20套女的,等着吧(有备而来)
简单是最美好的东西,他做的比我们好(老师们都很谦虚)
妈妈唱出了人生,女儿唱出了青春(大家知道哈林老师说的是谁吧,来自四川的彝族姑娘吉克隽逸)
32场有木有(哈哈,今年最流行的数字)
选我选我(评委老师们很可爱)。
阿坤呐。
杨坤不是一个2.
现在最重要不是她,而是她妈。
穿黑衣服的,来我队上,我能让你变得跟刘欢一模一样!
导师问:你们都是如何踏上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的?吉克隽逸说:我是从四川凉州的山里走出来的;哈尼族小王子说:我是从云南的寨子里走出来的;阿密丝女孩说:我们是从台湾山里走出来的;吴莫愁说:我是从电视里爬出来的。
老爸看中国好声音,老爸说:昨晚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你妈不许我开声音。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我问:什么节目?,答曰: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的四强是:加多宝,洁丽雅,启力和苏宁易购。
吉克隽逸:娜姐撸,娜姐撸,娜姐撸阿杰哎~~~。
刚才锅里捞出来的(刘欢老师评价张纬的发型)。。
声音和长相没有关系(刘欢老师对蒙面选手再次说出这话,我刘欢长成这样依然在中国流行乐坛唱了30年)。
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好股票 篇7
“中国好股票”和“中国好声音”都冠以“中国”的头衔,都以“好”字为尊,说明都力求评选出中国的好东西,这是相同之处。当然,其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股票,一个是音乐。看起来两者似乎没有可比性。但从评选方法来说,还是可以比较、借鉴的。
“中国好声音”,用节目制作人的语言来说,就是“秉承海外节目模式”,“以堪称最为专业的明星导师阵容,致力于搜寻震憾世界的中国之声”。对于参赛者,不论性别、长相、年龄、地区、职业,只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声音。首季“中国好声音”制作及播出历时三个半月,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后的总决赛由导师、媒体和现场观众一起评选出年度好声音。笔者以为,就其评选的过程来讲,比结果更精彩。整个过程充满情趣,先是导师盲选学员(背对背,只听声音),学员又选择看中自己的导师;导师辅导学员、考核学员;最后盛典演出。舞台演唱让学员激情澎湃,歌声让观众动情、欢腾,而选择让导师纠结、动容、手舞足蹈。每一场竞赛、评比演出,都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实践证明,“中国好声音”是年内最火爆的电视节目。
“中国好股票”的评选显然比较简单。评选的标准和规则,就是在2007年10月16日(6124点)至2012年9月26日(1999点)期间,能够穿越这一轮熊市,给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的内生成长股。评比的方式,用专题文章的说法:“我们试图通过最客观、最原始的数据,从几千只股票中为投资者找到中国好股票。”评比的结果,就在这篇文章中。那就是以金螳螂为首的十大中国好股票。每只入选股票都有具体的评选理由和翔实的原始数据。仔细阅读这篇专题文章,不难看出《动态》编辑部做了大量工作,无论从立意、评选,到最后的结果,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很有益的,很值得赞赏。但笔者以为,就整个评选过程来说,似乎显得有些单薄、短促,给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笔者冒昧地提出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增加评比的内容和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与规则。比如,评选在一定年限内以分红的方式给投资者回报最好的十大好股票。上市公司通过分红给投资者回报,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评判上市公司的一项硬指标。把分红作为评判标准,符合管理层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取向。又比如,评选最有发展潜力的十大好股票。股市中常见的所谓炒预期、炒未来,就是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彼得·林奇在选择成长型公司股票时,十分重视公司的发展有没有“故事”可讲。也就是说已经高速成长的公司,还有没有潜力推动它继续高速成长。如果真能找出一批最具发展潜力的好股票,对投资者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扩大评判者的阵容。《动态》这次评选“中国好股票”,仅限于刊物本身。最好能邀请券商、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评选活动,也可以邀请刊物的读者和普通投资者参与。历年来,一些券商和基金等专业机构都有自己的十大金股评选和推荐。作为国内一流的证券刊物,可以给它们提供平台,然后进行综合评选,好中选好。这样,无论对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和刊物读者,都有好处。
三、在一定时期内设置专栏。评选“中国好股票”,对刊物来说是一件大事,应当作为一项重大活动来开展。这就不是一篇专题文章能够完成的。最好能够用一段时间,比如在年底前,设置专栏来承办这项活动。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8
〔摘 要〕从2007年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我国电视娱乐产业处于“泛选秀”化与选秀节目“同质化”时代,其间出现了许多类似的音乐类选秀节目。然而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过于同质化的音乐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学术界也开始关注此现象,已从传播学、市场学等多角度来探索这种现象,并提出许多精准的观点。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对《中国好声音》进行相对全面、细致的解读,探究其对于我国音乐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我国音乐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 音乐创新 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享受。我国电视娱乐产业正处于“泛选秀”化与选秀节目“同质化”时代。由此,滋生出大量选秀类节目,其中以音乐选秀节目发展最为迅猛。从2007年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出现了一批实力派的音乐唱将,他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经典音乐作品,节目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好声音》创新节目模式,更好地体现出音乐表现的新颖性,博得观众的青睐,成为当时音乐选秀节目收视率之冠。由此,众多学者开始对《中国好声音》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侧重于节目内容,多是从传播及市场学角度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中国选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对缺乏对《中国好声音》内在的音乐专业角度进行研究,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是偏重于《中国好声音》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起源,现状进行研究,并分析出其对我国音乐创新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并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经验为指引,提出我国音乐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以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中国好声音》节目概述
(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起源
2012年,浙江卫视重磅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是借鉴荷兰著名广播电视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的节目模式,其新颖的选秀模式受到国际媒体赞誉及推崇,其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纷纷出现类似节目。浙江卫视十分看好这一独具特色的音乐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于2012年购买其版权引进中国;并在原节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中国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时代标志的国内真人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开始引爆全球华人对音乐梦想的热爱与追寻。
(二)《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发展现状
《中国好声音》独具特色的节目模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将《中国好声音》推向了娱乐选秀节目的制高点。自2012年7月13日播出至今,整档节目的收视率、网络点击率屡创新高,在第一季仅推出第三期节目后的电视收视率已经飙升到3.1%,网络点击量成绩斐然,仅爱奇艺网的播放量就已轻松突破7000万次,强大的音乐制作团队以及明星导师成为这类节目在音乐专业上最大的亮点。
《中国好声音》产品说明书上强调“声音是节目唯一的要素”的核心理念,在这个台上我们只关注一切只与声音有关的东西,拒绝作秀。同时节目组也郑重承诺,将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的号召,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来新星为重任,拒绝“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的选择宗旨,力争让明星导师找到有价值的歌坛新人,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一批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才。①
二、《中国好声音》对我国音乐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今,《中国好声音》已奠定其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王者地位,其成功背后有多方面深层次动因。但究其本质,《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在“同质化”、“泛选秀化”娱乐节目大背景下,将节目经过推陈出新的晋级淘汰设计,立足对“声音”的本质追求,使得“声音”能够最质朴、本真的传递到观众的心灵,由此获得了全国观众的高度关注及口碑美誉。
(一)促进音乐风格的多元化融合
《中国好声音》节目参与成员具有庞大及多元化的特点,促使节目中出现众多优秀的音?纷髌罚?作品中不仅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音乐风格,同时吸收了国际优秀的音乐元素,进行中西音乐元素相互融合,创作出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节目不仅为许多音乐梦想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而且为中外音乐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
在第一季中,少数民族学员吉克隽逸演唱的《I Feel Good》,以大凉山彝族悠扬嘹亮的山歌民谣《阿杰鲁》开头,随后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上行音阶,加之具有爆发力的一句吼叫,瞬间转入律动十足的James Brown经典单曲《I Feel Good》,如此混搭的风格,给已经审美疲劳的听众带来了强烈的听觉冲击感;现场最为深刻的中外音乐风格混搭、融合现象是将美国爵士乐与中国传统民谣进行完美结合,如王韵壹、袁娅维等是好声音舞台上出色的爵士音乐表演者,他们拥有自己的曲风、特色、韵味,并懂得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爵士元素进行巧妙融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新中国爵士民谣”的感觉。由此可见,中国好声音舞台有助于促进众多音乐风格的不断融合发展,创作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
(二)促进优秀人才从“幕后”走向“台前”
《中国好声音》产生的另外一种广泛的音乐现象就是促使许多幕后音乐工作者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一大转变既为许多具有才华的幕后音乐制作人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音乐创作人才的多元化组合,有利于音乐人才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创造具有高水准的音乐作品。例如,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中,冠军金志文凭借一曲自我全新改编创作的《为爱痴狂》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现场中,唱到最后几乎哽咽,将歌曲中无奈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后在采访中,得知金志文已从事8年的编曲工作,但应缺乏合适的舞台无法展现才华,一直在幕后默默的工作,直至《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才得以出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幕后工作人员在《中国好声音》中走向舞台的情况,他们同样具有深厚的音乐才华及创新意识,非常渴望将所学、所知、所作通过大众化的平台展现给广大观众,成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三)促进节目回归音乐
同是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与之前的《超级女声》《超级男生》音乐选秀类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单纯为节目收视率而刻意营造一种选秀潮流效力引导观众的从众心理,而是以反选秀的方式回归音乐本身,力图以音乐纯粹的声音表现力及参与者对音乐境界执着的精神感染观众,产生共鸣,最终赢得节目收视率。在《新闻界》刊发的《中国好声音中的各种声音》一文中,对于“反选秀”作出了十分详实的解释,其中摘录王菲对此的观点:“所谓反选秀确实是中国好声音与其他选秀节目的一个基本区别,体现了节目的定位,即趋于专业化,关注点在于‘声音’,此为节目风靡的定位基础。” ②
基于以上的观点,“反选秀”方式是学术界认可的《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陆续出现一批具有音乐才华和实力的优秀人才。如第一季出现的被称为“中国阿黛尔“的郑宏,或是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冠军金志文等,他们在容颜、形体上或许达不到《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其他音乐类选秀节目中所推崇的“偶像实力派”标准,但他们却是具有自我音乐才华的音乐人。《中国好声音》促使音乐选秀类节目开始回归音乐本身,同时有助于提高观众对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欣赏水平。
三、从《中国好声音》探索中国音乐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从音乐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好声音》进行分析可得出:音乐风格多元化融合、音乐人从幕后走向台前、选秀重点从偶像派回归音乐才华等诸多音乐现象,此现象的产生有助于促进我国的音乐创新发展,并提出有关我国音乐创新发展的几点新思路。
(一)创新音乐风格的多元化融合
艺术无国界,音乐更是全球共通的语言。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出现了许多音乐风格的混搭作品,而且每一次学员的大胆创新尝试,总会给观众强烈听觉冲击力,并迎合观众对未知、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将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巧妙的融合,融入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往往会达到令人惊讶的效果。如前文所说的,《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最有特色的是将中国民谣与爵士乐进行混搭,两种不同音乐风格融合起来毫无违和感,反而进入另一种奇妙的音乐曲风。如在两位著名的爵士歌唱者――王韵壹、赵可在舞台上共同演唱了一首《一样的月光》。庾澄庆在比赛中说道:“唱爵士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JAM(即兴演奏),歌手跟歌手互相合作或斗唱过程是爵士乐中很高的一个玩法。” ③可见,即兴表演创作是爵士乐最为显著的特色,两位歌者将美国爵士乐的精华元素与中国古典民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即兴哼唱与斗唱将两种音乐的美妙之处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非常之多。由此可见,创新音乐风格多元化融合将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加强情感与灵魂的深层注入
在《中国好声音》风靡全国的同时,个人作为一个音乐专业学者,开始在思考:“好声音”中好的标准是什么?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从导师的许多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模仿和游刃有余的技巧并不是我们所要追寻的“好声音”,假若声音没有“情感和灵魂”的注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发声器而已。④
《中??好声音》的舞台上出现了太多情感与灵魂的歌者,如被称为师太的灵魂歌者王韵壹,一个七岁丧母十岁丧父的孤儿,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抹杀自身的才能,不同的人生经历让她的歌声中充满浓厚的情感,那英老师在导师抢人中直接说到“让我们一起玩音乐”,可见导师们都认可师太完美的演唱。当音乐被赋予感情以后就会妙不可言,爆发出情感的力量。但是,当经历被用来煽情,就会使音乐中原本充斥的情感享受渐渐被削弱,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也出现了因为过度煽情而遭到大众诟病的案例。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将情感与灵魂注入音乐作品中,而不是纯粹以煽情增加获得支持的砝码。如选手将自身的经历与音乐情感融合贯通,形成音乐表达架构,可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创新定义音乐选秀节目的新标准
《中国好声音》节目获得成功的关键点有两个。第一,节目回归音乐本身;让导师选拔标准唯一,让学员可充分发挥音乐才华,让观众欣赏的关注点回归音乐。第二,选秀环节悬念设计;导师盲选学员环节存在悬念、学员选导师存在悬念、导师淘汰学员存在悬念等系列悬念的设定,吸引观众的切身参与。同时将导师和学员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站在平等互选的角度有助于节目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应对“同质化”音乐类选秀节目最佳的方法是:不限定于传统选秀节目的固定模式,不局限于模仿照搬国外优秀节目的模式;基于音乐创新的角度吸收国外经典选秀节目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强大文化底蕴,创新定义出我国音乐选秀节目的最佳标准,使之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为我国广大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舞台,同时提升了观众对音乐节目的欣赏水准。
注释
①常江.《中国好声音》中的各种声音[J],新闻界,2012(12)
②龚琰.回归音乐的“美善合一”――从《中国好声音》管窥中国选秀节目[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③陈燕.论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艺术评论,2013,(07).④任轶楠.浅谈《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要素[J].新闻世界,2012,(10).参考文献:
[1]常江.《中国好声音》中的各种声音[J],新闻界,2012(12)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9
今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引发娱乐江湖的又一轮跟风潮。10月以来,各大卫视纷纷启动了明年的招商会,而从招商会上发布的信息看出,明年类似《中国好声音》从国外引进模式的选秀节目将成为各大卫视拼抢的主要阵地。1 选秀江湖再起风潮2012年曾经的选秀大佬湖南卫视暂时退出选秀江湖,但其他各大卫视推出的选秀节目达十多档,其中声称具有完整国外版权的选秀节目就有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自荷兰《The voice》);辽宁卫视《激情唱响》(引自英国《X Factor》);深圳卫视《清唱团》(引自美国《The Sing-Off》);东方卫视《顶级厨师》(引自美国《M asterC hef》);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引自欧洲节目《True Talent》)等数档节目;这些节目目前都表露出了明年将加播第二季的意愿。东方卫视也传出明年要开播另一版本《The Voice Of China》的消息,大有和浙江卫视一较高下的意思,同时把《The Voice of China》、《中国达人秀》、《舞林争霸》、《舞林大会》等全部交由《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灿星公司制作,制作费总额高达5亿。而明年浙江卫视也将进一步对《中国好声音》进行放大和调整。一向以电视剧为主打的安徽卫视表示,明年也有意要引进一档类似“好声音”的节目。作为老牌的选秀霸主湖南卫视高调回归,计划在明年推出《唱出我人生》、《女人如歌》、《风云再起》、《超级男声》(均为暂定名)四档音乐类活动,以期以组合拳来多角度、全方位地有效阻击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竞争对手,其中《唱出我人生》也同样是购买了国外节目《X Factor》,节目形式接近《好声音》。一场跟风混战,云端工作室,即将发生。2 《好声音》能否再唱辉煌《中国好声音》引进了海外《The Voice》模式,对传统单向度、金字塔型的选秀模式进行了翻新,在今年夏天着实刮起了一阵“好声音”旋风,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91,份额7.71%,后十期均获得同时段第1。抢眼收视的背后,《好声音》的核心要素可大致归纳为几组关键词,即导师、声音、情感、故事、顶级配置、近社会视角、精细化制作。这档节目也还有着各类局限,但是《中国好声音》的确已经搅动整个选秀活动市场的神经,2.1 看点扩容《好声音》的最大突破在于,将选手单方比拼拓展为选手、导师多方的“联合又对抗”,四名导师全程积极参与比赛,他们与选手命运捆绑,成为了全季节目“铁打的主料”。整个节目的主要悬念点也都是围绕导师的成都建网站 19fb.com ydl
成就“中国好声音”的小草 篇10
高三那年,外婆与父亲的相继去世,让杨媛草一夜间突然长大。本来,她拥有被保送的机会,可她却放弃了,而是靠实力参加了当年的托福考试。凭着六百多分的成绩,她坦然地走进了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学系。
留学期间,初涉全英文授课的杨媛草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不过她有的是办法:用录音机录下来拿回去反复听,如果还是听不懂,就厚着脸皮去请教授重讲。凭着这股韧劲,她很快就通过了语言关。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有时还要靠刷盘子、做兼职翻译来维持生活。
2002年,卡迪夫大学来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成天开跑车、穿名牌、上中国城吃饭。这引起了杨媛草的注意,让她萌生了做一期《国际学生》节目的念头。随即,她将这个念头转化为行动,后来凭借这个节目,她获得了当年BBC“新闻新人奖”。
毕业后,杨媛草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年薪5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60万元)的工作。可是两年后,她却请辞创办了英国野草影视制片有限责任公司,理由很简单,她想實现“让中国传媒走向世界”的梦想。那一年,她25岁。
杨媛草雄心勃勃要做原创电视节目。“野草”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专题片《挑战异文化》,没想到该片大获成功。2006年,“野草”又原创了两档真人秀节目。在此期间,她蹲在北京好几个月,住在连窗户都没有的便宜小旅馆,吃4块钱一顿的饺子,每天不知疲倦地带着样片去跟各色人等开会。终于,两档节目都跟国内电视台签署了意向性合同,其中一档甚至还拿到了摩托罗拉100万美元的赞助。可是,直到节目落地前最后一刻,还是没能拿到批文。
那年,杨媛草未满27岁,得知两档节目最终被判了“死刑”后,她默默流下泪来。“野草”结束后,她将自己放逐到遥远的加勒比海。数月后,她想明白了一件事:人生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还可以转弯。
是啊,人生有时看似被迫转向,实则是继续向前。其实,早在2006年年底一次战略投资会议上,杨媛草就已提出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不能March(进军),需要Navigate(导航)。正是这次发言,让她打动了在座的英国最大的商业电视台ITV前任首席执行官Mick Desmond。
2007年,杨媛草与人合资在英国成立IPCN国际传媒公司,主要从事版权买卖。在国内,她引进的第一档节目是《以一敌百》,随后,她又引进了《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无疑都受到了热捧和好评,看上去似乎很光鲜,但背后却有着太多的付出。
比如在拿到《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时,杨媛草就差点被骗。为此,她还经常自我调侃:“别看我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瓜子脸,长得很细腻,其实我没什么心眼啊。”
当时,有人冒充电视台的导演跟她谈《中国好声音》的合作。那天,她人在澳洲,两人在电话里谈了好几个小时。后来被她同事发现,这人拿着他们的创意在跟电视台谈方案,直到这时她才醒悟过来,原来人家是套她话呢,根本不是要合作。
有付出,总会有收获。目前,国内前五名的电视节目中有三档都是他们公司参与制作的,而杨媛草手里还握有三百多个电视节目,属于杨媛草的传媒时代正在到来。如今,IPCN也在悄然转型,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创意制作团队,学以致用,专注对原创节目模式的打造。
2013年1月10日,杨媛草回到重庆,不仅领取了“最具影响力的才智女性奖”,也与重庆卫视谈起了节目合作,下一个“好声音”是她要在重庆玩“美丽”。
中国好声音新媒体话题营销分析 篇11
——以微博平台上李代沫的宣传为例
一.节目介绍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的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由华少主持,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听歌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中国好声音》与2012年7月13日首播,播出后迅速爆红,在电视首播24小时获得的点击量突破1.2亿,其后几乎每期节目蝉联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其高达2%的收视率成为中国电视银幕的一个奇迹。下面是在2012年7月份《中国好声音》在上线仅18天时间创下的记录。
《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浙江卫视也凭借”好声音“一举翻身,让曾经的老大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也黯然失色。那么,除去强大的明星阵容和新颖的节目形式等,从营销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的营销也做的很棒。下面将主要从其新媒体微博平台进行营销分析,主要以人气学员李代沫的故事为例。
二.微博平台的话题营销
1.《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介绍
新媒体的出现,促使营销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营销以碎片化、精准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便捷并达到深入的传播效果。
《中国好声音》把微博当作重点利用的传播媒介,在微博上主要利用话题传播进行用户互动和营销。《中国好声音》所有最新消息会在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节目组不仅开通了官方微博、嘉宾微博,还有歌手微博。现在《中国好声音》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185万人,平均每条微博的转发量在100条左右。
2.李代沫个人介绍
李代沫是《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第一期的学员。1988年5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2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比赛,获得刘欢组14强。而《中国好声音》的每个学员都有故事,每期节目都有话题。拿人气学员李代沫为例,下图为李代沫的百度指数:
上图的几个凸起或高峰分别对应了以下的事件:7月17日,李代沫在“好声音”现场翻唱《我的歌声里》,表现完美。8月5日,曲婉婷起诉李代沫侵权。8月18日,“好声音”在节目中详细介绍李代沫侵权**。8月25日,李代沫被淘汰,被质疑消极比赛。8月28日,李代沫被传同性恋。9月8号,李代沫献唱《二次曝光》主题曲。
3.中国好声音中对与李代沫相关的话题(1)李代沫登场
这是在2012年7月13日李代沫登上中国好声音舞台后官方的第一条微博。当时李代沫并没有什么人气,这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都较低,属于正常情况。
(2)凭借《我的歌声里》走红 在13号当天,凭借在舞台上的完美演唱《我的歌声里》,次日官微发的第二条有关李代沫的微博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转发量超过200。但这时“好声音“官微尚未艾特李代沫本人进行互动,估测此时李代沫本人尚未有微博账户。
(3)与粉丝亲切互动
当粉丝在微博上给李代沫献上漫画礼物并艾特他时,李及时作出了回复,表示开心。“好声音“官微也及时进行转发,扩大影响力,并在这第三条微博时,达到416人次的转发,原微博则超过1600次转发。
(4)李代沫与徐海星之争
2012年8月24日《中国好声音》第七场,其中有郑虹与李代沫的PK赛和李代沫与徐海星的PK赛。当天,“好声音“官微连续发布六七条有关现场情况和李代沫的PK赛结果的微博,令人惊讶的是,有四条都有超过至少1300人次的转发!
而这一场一经播出,也立马引起网络争议,争议的焦点莫过于徐海星《星星》胜出而李代沫《我怀念的》,观众都有自己的支持,可是看着支持者李代沫败北,立马有人怀疑放水,在刘欢队专场中,可谓焦点很多,争议不断。
在李代沫现场版《如果没有你》的微博中,附带粉丝互动讨论网址链接的那条微博竟然有超过4400次转发和6400条评论!足以见微博平台的开放性与即时互动性对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
(5)与门户平台的合作
在近一年后,“好声音“官微仍在持续报道其人气学员的最新消息,这条李代沫发布新专辑的微博,好声音的官微也及时进行了转发扩散。同时,与知名门户音乐平台的合作,对其微博进行合力推广,百度音乐这条原微博转发量接近2500条,也是其优秀微博运营能力的表现。
(6)借助特殊节日,多位明星合力营销
在《中国好声音》一周年纪念日,“好声音”官微发布微博祝生日快乐,并提及李代沫、吴莫愁、金志文、平安等人气较高的歌手,通过纪念日的情感渲染,加上各位人气学员的共同转发评论等互动,这条微博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三.总结
(1)明星很轻松地就可以参与互动和支持,进行裂变式传播
在微博上,很多明星名人“大V”也都转发了支持“好声音”的微博,像微博女王姚晨、冯小刚等。有人用“裂变反应“来解释大V转发的意义:“一个明星的一条微博,能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粉丝。越大牌的明星,他的粉丝可能也是很多明星。所以说他(她)的一条转发,可能会引起更多明星的转发。这样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微博,其影响力可能是呈裂变式的反应。就像原子弹一样,只要一个人点燃引线,后期便一发不可收拾。”
(2)话题的绵延也是一种关注度,有话题更要有争议
对照“好声音”在微博上传出的各种声音,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轮节目播出,微博上都立即会出现一些争议性的内容。如选手的身份何讲述的故事郑世兴等都引起了很大的质疑。
“好声音”在微博上的各种声音,各种质疑,也全部围绕着“声音”,比如观众质疑徐海星是希望她更多用自己的歌声,而不是悲惨的故事来打动观众;观众质疑李代沫被淘汰,是因为他的声音感动了很多人;观众对‘好声音’的结果被泄漏并不在意,这是因为他们只想听到节目中的好声音。这些围绕声音的话题,不仅引发网友关注,而且不会让网友反感,也是非常高明的营销手法。(3)微博营销参与感强,即时互动沟通无障碍
过去“超女”之所以可以火,是因为短信平台,让观众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做主。微博虽然不能直接让观众投票,但至少让观众获得了一种互动的体验,观众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和其他粉丝进行想法和沟通,看到他人的评论并回复他人的评论;也会看到节目组通过微博和自己互动,能够参与甚至影响节目的一些结果。观众参与感强,观看节目的意愿也就会更强。
(4)利用大数据思维,实现精准营销
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位参与者在新媒体平台上所产生的数据都会留下痕迹而可以被记录,营销人员因此能够通过海量数据深入了解每一个顾客。上图是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直播结束后,用户后续获取其信息的途径,通过数据记录,可以清晰分析用户习惯,进行精准营销,甚至个性化的信息推广。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 篇12
“以人为本”――《中国好声音》给班级管理的启示
作者/ 袁成 张建
自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以来,浙江卫视借此节目名声大振,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头把交椅”。《中国好声音》已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红”的声音,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眼球红透了全国。与之前众多选秀节目,如“超女”、“快男”相比,它以改进创新的形式,坚持“公正真实,返璞归真”的原则为大众呈现出一场音乐盛宴。一时间,网页上、微博里,大片好评;生活中、谈资里,皆是赞誉。透视其热闹的背后,《中国好声音》释放着教育正能量。它所传导的价值理念与今天中国基础教育所追求的“人本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提供了颇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英雄不问出处”――忘记过去,平等公正
在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轮“盲选”中,导师背对学员只听声音不看人,不论出生,不比长相,声音成为唯一衡量标准。对于选手而言,这样的评判是比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平等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成长中的具有丰富情感、多元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很多班主任在新接一届班级或者中途接班,在选拔新班干部的时候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后亲自钦定班干部岗位,定式地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当好班干部。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干部终身制”,部分学生“终身平民制”的现象,缺乏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和培养,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认为,可以开创“好声音式”的选拔模式,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公平的机会。尽可能闭上思维定势的眼睛,忘记学生的过去,绝不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用我们阳光的心灵、理性的大脑去审视每位内心都想被肯定的学生。不论学生的外貌长相、家庭背景、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新接一届班级后我都会告诉学生:“一个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事,他就会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在班级选举班干部时,我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家庭背景,给每个学生平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演讲,谈施政思路,说工作方法,论民生情怀等,让更多学生在不同方面大显身手、展示自我,他们的.表现让我又惊又喜,我及时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肯定。班级的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人人都有担当,班级管理有条不紊,班级整体呈现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景象。竞争的舞台的前提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尊重和认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没有公正的青睐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莫让冷漠践踏孩子纯真幼小的心灵。归根到底,“好声音式”的选拔干部模式,就是要让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干部选拔模式。给每位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择优选择。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双向选择,各尽所用
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选手登台献唱后,导师转身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面对多个导师转身时,选手可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双向选择的激励机制,让学员与导师相互选择,极大地激励着每个导师和选手的积极性。同理,我们在任用班干部的时候,也可借鉴双向选择机制,初步确定班干部人选后,与科任教师、班级同学商讨具体岗位表,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主动选择最擅长的岗位,再结合班主任意见确定最终岗位。人无完人,才无全才,重点是用人才之所长。这样提高了班级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造力,同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然而,再优秀的人才,也希望和需要得到更好的肯定和培养。(班主任论文 )正如“好声音”中的导师会根据选手的特点和需要为自己团队的每位学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和方案,给予学员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真正地在唱歌和乐曲方面有所提升。老师的教育使命就是要把不同的种子播种在适合其生长需要的土壤里,并精心培育,使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班主任是学生重要的导师,是学生青春道路的引路人。因此对所选班干部“因材施教”地进行培训和锻炼尤为重要。比如我实行“分批辅导”和“个别辅导”策略,分批次、分时间召开部分班干部会议,了解工作情况,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加强“班干”联系,通力合作,使得效率最大化;“个别辅导”是指针对学生个人的岗位进行的指导和培养,从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工作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使得效果最大化。
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机制,激发动力
“好声音”进入第二轮,每个导师会让自己组内的十四位选手进入组内两两PK。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残酷的,但是竞争机制是提升发展的动力源泉,竞争才能激发每位学员的斗志和动力。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生活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比如学习方面,我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制,小组各成员的综合表现为总分,每周评选“明星小组”(综合实力最强)、“发言最积极小组”、“学习风貌最佳小组”、“进步小组”等。生活方面,以寝室为单位,每月根据学校评选的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室员加分,对违规违纪的寝室依据情况扣分。小组的总分影响着个人的评优选先、学校奖学金、班级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以小组捆绑的竞争机制,把小组每个成员有效捆绑起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用于拼搏的精神,发挥了“捆绑效应”的效果。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心态,竞争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手,而是为了战胜自己;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在未来的新天地中可以成就自己,丰富自己,从而传递一种人文主义关怀,表达人本主义思想。
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残缺,永不放弃
在好声音的舞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盲人女歌手张玉霞。每个选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如长相、身材等,但是他们却有感人悦耳的声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可这个苹果却是残缺的!为什么?因为上帝喜欢,所以被咬掉了一口,因为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班主任在所带的班级中,或许会遇到一些肢体残疾的学生,但肢体残疾并不代表“心理残疾”。这类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残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真爱和细心去照顾,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让学生正视自我。
记得刘欢老师曾对学员说过一句话:“一定不要放弃,你可以走得更远”。我班一位学生眼睛自小近视并严重弱视,由于长期佩戴眼镜,学生的眼睛发生了变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外在的形象。我通过“心灵本”、QQ、谈话、讲励志故事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心结,让他悦纳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笔字非常优秀,我让他给班级写名言警句、参加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和推荐他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美。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主任在看待每位学生时候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是在塑造不完美的人。
五、“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协力,心向所至
《中国好声音》获得巨大成功的核心在于它让所有的学员和观众产生了心理上的强大的共鸣,那就是追求成功。所有参赛的选手渴望成功,四位导师也希望挑选的学员加入自己的战队获得成功,所有的观众也渴望成功。同样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在学校举办各种班级比赛时,不管是个人比赛还是集体比赛,我都事先做好动员工作,善于发挥团队力量,召开班会讨论策略,人人参与献计献策。比如我班参加学校“校园文明礼仪大赛”,班干部组织全班积极报名参与表演,然后让班级同学设计比赛形式(方案),然后全班讨论,选出优秀选手为主角,其他同学担任“导演”、“配音师”、“群众演员”、“后勤工作人员”、“道具师”、“服装师”、“发型师”、“拉拉队”、“摄影师”、“新闻记者”、“网络发稿员”等工作,可谓全班总动员,极大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由于我班准备充分、团结协作、表演完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班会总结中,师生一致认同是因为大家各司其职、积极进取、同心协作和目标一致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再如我们为了争创县级优秀班集体,我们全班进行了一次“创建县优班我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大家的热情被高度调动起来,不仅仅为班级献言献策,还反思自我的优势与不足,从关心集体整体发展到反思自我优劣势,这样个体与集体的内驱动力发挥最大效果,最后我们在第一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获得县级优秀班集体。
从中,我们可看出有了共同的目标后,就拥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班级需要团队建设,班主任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在共同奋斗目标的引领下像一个和谐的黏合剂把大家聚合在一起。班级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定能创造班级新辉煌。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推荐阅读: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08-17
《中国好声音》背后06-21
中国没有好声音08-22
中国好声音宣传方案10-07
回忆中国好声音活动策划05-27
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11-16
发出中国的声音,读书笔记07-21
中国家训声音论文05-16
好声音05-27
心灵好声音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