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

2024-08-17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精选4篇)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 篇1

一档音乐娱乐节目就相当于一个商业项目, 它既包括商业模式的选择, 也包括整个包装策划的管理等一系列的计划管理工作。“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购买了荷兰音乐娱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版权, 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强力打造了大型励志音乐娱乐节目1。“中国好声音”在当今的中国音乐娱乐节目中能够如此的走红, 而这正是国际音乐娱乐节目与中国音乐娱乐节目相结合的良好结果。

一、成功引进国际音乐娱乐节目

中国正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娱乐节目是对荷兰的一档大型音乐娱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成功引进。当“The Voice of Holland”刚刚进入市场时, 就在荷兰的音乐娱乐市场掀起了热潮, 随后这档音乐娱乐节目的版权被卖到了全球的各个国家。例如, 美国版本的“The Voice”经过了美国广播公司的精心包装以后, 就获得了社会的一直好评,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一些王牌音乐娱乐节目, 例如“美国偶像”“X元素”等。灿星制片用了300多万元购买了“The Voice”的中国版权, 同时获得了一份全套的剧本大纲和此档音乐娱乐节目的详细解说, 包含了前期市场的准备、节目的内容安排、导师和学员的选择与挑选、现场音响、环绕全场的LED灯光的准备和布置等一系列的计划与管理工作, 并且价值80万元的转椅也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中国市场的, 这无不为“中国好声音”在中国音乐娱乐节目市场的走红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

二、国内“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

“中国好声音”是国内“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一般而言, 中国式的“制播分离”有三种形态:一是电视台外包模式, 将部分工作交给制片公司完成;二是电视台负责审查、付费和播出, 制片公司生产;三是“中国好声音”创造出来的制播分离模式3。

“中国好声音”也是中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成功做到的制播分离。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灿星制片与浙江卫视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如果“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娱乐节目达到一定收视率的标准之上时, 那么灿星制片和浙江卫视就可以参与广告的分成。因此, 为了让灿星制片和浙江卫视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双方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这档音乐娱乐节目做到最好, 如此的良性循环下去, “中国好声音”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对声音的关注为宗旨

“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娱乐节目, 它是以真声音、好声音为唯一的宗旨, 它也为那些喜欢音乐、具有音乐才华的人提供了实现音乐梦想的平台, 事实证明了“中国好声音”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这一点。在海选时, 节目组广泛走访各地发掘了一些优秀的选手, 虽然它不像以往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这一类节目盲目的海选来吸引眼球, 但是这样可以提高参赛选手的整体唱功水平。在后期的比赛中, 他们确实是让在场的导师和观众眼前一亮, 他们表现出了扎实的唱功, 也展现出了他们每个人的亮点和独特绝活。除此以外, 这档音乐娱乐节目的四位导师, 包含那英、刘欢、杨坤、哈林他们都是国内外的优秀歌手, 在演唱水平方面, 他们拥有一流的演唱水平, 在教学方面, 他们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

四、娱乐至上与“草根”选手

“中国好声音”虽然在节目的制片、赛制的设置等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改变, 但是在音乐娱乐节目这个领域里, 其最根本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 它还是以娱乐大众和“草根”的思想作为这档音乐娱乐节目的核心思想, 并且它还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祛除了以低俗、炒作等手段来获取较高的收视率, 变成了一档更为平和与吸引大众眼球的音乐娱乐节目。

真人秀是一种将真实与虚构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的节目形式, 它打破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 最终用规则创造了虚构, 用真人带来了真实。草根选秀, 能够激发观众的眼球, 而明星导师的选秀以及盲听转椅, 吸引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人对梦想的追逐。哈林曾经说过:“音乐是没有距离的。”这种“草根”的音乐娱乐节目为怀揣音乐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的平台, 通过这种形式的音乐娱乐节目吸引了更多民间具有音乐潜力的音乐人才。

“中国好声音”还表现出来了中国大众的一个普遍心理:大家都喜欢听真实感人的励志故事,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 观众既听到了学员优美的歌声, 又聆听到了学员真实感人的背后故事, 这表现了音乐与情感的魅力。例如, 优秀学员徐海星站在台上为不幸逝世的爸爸唱歌给刘欢听时, 说:“今天, 我站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为大家唱歌时, 我的妈妈也来到了现场, 然后我同时也感觉我的爸爸也来了, 我想替我的爸爸把歌声传达给刘欢老师。”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娱乐节目, 在这档音乐娱乐节目中它还包含了这个家庭三代人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在导师和全体观众的见证下, 为爱高歌的金志文, 向相恋八年的女友在现场求婚并深情地演唱了一首爱情歌曲。“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娱乐节目不仅仅是一个真人秀的音乐娱乐节目, 更是一个讲诉真实故事地情感舞台。

五、结语

就如同美国很多音乐娱乐节目也有一部分是引进欧洲成熟的电视节目形式一样, “中国好声音”用购买版权的方式进行国际化的运行, 并且对此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 是中国音乐娱乐节目慢慢走向成熟的必要环节。

注释

11.任轶楠.浅谈《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要素[J].新闻世界, 2012 (10) :2 ~6.

22 .郭艳民, 李欢.大陆娱乐节目对海外节目的克隆、仿鉴与本土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 (06) :2~8.

33 .王小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红火与出路-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新闻前哨, 2013 (12) :1~6.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 篇2

据央视-索福瑞统计的收视率显示,《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已经从第一期的1.5%冲高至第五期(8月10日)的3.42%;微博平台上“中国好声音”的讨论量达到了上千万条,全国上下已经掀起一股“好声音”舆论热潮。该节目至今已经花费约300万元购买荷兰《The Voice》的版权,而非此前所传的200万元,制作成本已投入四五千万元,最近还将投资改进舞台和灯光、音效等。

相对于这些投入来说,《中国好声音》也获得了不错的广告收益,自7月13日在浙江卫视开播至今,15秒的广告报价已经从最初预设的15万元暴增至36万元,至今收益已经过亿元。《中国好声音》缘何爆红?

清晰的定位:回归“纯音乐”

《中国好声音》的火爆虽然让业界颇感意外,但一切都在灿星制作公司的意料之中。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The Voice》已经行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获得成功,比如《The Voice》美国版204月在NBC开播的第一天,就超过了《美国偶像》总决赛的收视率。与以往选秀节目的简单复制不同,由于《中国好声音》有来自《The Voice》的正版授权,因此版权方会全程进行指导,不仅提供一份完整的剧本大纲和操作“宝典”,包括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甚至接线的方法,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和严谨的制作流程,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各个环节。这让灿星制作对节目的成功本地化颇有信心。

寻找好声音,回归“纯音乐”,以真诚、温暖、向上、励志的氛围,推动国内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而非以往选秀节目依靠“炒作、毒舌、绯闻”为卖点,这是节目组一开始就明确的栏目定位。这种积极向上的栏目定位,一开始就规避了《超级女声》等以往选秀节目所遭遇的政治风险。甚至有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公开表态:“《中国好声音》火,因为导师是顶级的,来唱歌的老百姓的声音也是顶级的。”

为了体现节目的专业性和音乐的纯粹性,节目采用“盲听盲选”的模式选择“好声音”,并邀请国内顶尖音乐人士做评委,从而保证了选秀的公平、公正,也避免了诸多非议。

“明星导师制是节目的最大亮点,明星当场选徒弟,不仅让学员立刻梦想成真,而且这些明星还会抢学生,互相掐架、互相调侃,这种状态平常很难在大牌明星身上看到。”陆伟说,“我们完全按照国外娱乐电视制作理念和制作手段去打造精品内容。”据悉,在《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过程中,不会像以往国内节目制作一样预设脚本、主持人和嘉宾反复练习台词等,而是主持人、嘉宾和学员现场发挥,一旦节目氛围到了,主持人、嘉宾和学员就会真情流露,再经过后期剪辑之后,节目的观看效果就会很好。在这种电视制作模式下,节目录制现场必须有27个机位,把每个镜头都录下来,保证所有细节和稍纵即逝的情绪爆发点不会被错过。一期80分钟的节目至少需要录制1000分钟的素材。

“不像大多数娱乐节目‘炒作’大于‘内容’,《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定位比较纯粹——寻找好声音,围绕这个定位,不管是盲听盲选模式,还是邀请音乐界专业、权威人士当评委,其目的都是让选手展示才艺‘好声音’,并通过导师制让选手有机会快速实现梦想。其次,节目制作精良,不管从音效、画面的剪辑,还是主持人、嘉宾、学员的现场互动氛围来看,都具有很强的可看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勇说。

口碑传播路径:电视社交化完胜

与电视节目一样火爆的是《中国好声音》在微博上引发的热烈讨论。从7月13日节目开播至今,《中国好声音》迅速蹿上新浪微搏话题榜讨论数的首位,截止到发稿前,新浪微博平台上“中国好声音”的讨论量达到了1593万条;短短一个月,中国好声音新浪官方微博及中国好声音微吧的粉丝量超过百万,每条微博的互动量,少则几千条,多则几万条;姚晨、冯小刚、李玟、吴佩慈等大牌明星,先后转发了“好声音”的微博,多条微博的传播达到了十万量级,成为时下最火的微博话题。

“网络传播与平面传播并重,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进行营销推广是《中国好声音》在营销方案中一开始就明确的定位,”陆伟表示:“平面媒体的受众与电视受众相近且具有针对性,网络传播的热度高、覆盖受众广,两者并重,会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口碑传播则与节目高品质定位相吻合。”在网络传播中,微博是重点利用的传播媒介。

从节目开播前到录制中和播出后,《中国好声音》设计了周密的营销传播计划。据悉,在节目播出前一个月,栏目组首先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和网络上进行预热,重点介绍节目内容。在发布会现场上,专门播放了录制的两位好莱坞名人对节目品质的评价,强调节目的高品质特性。

在节目正式录制过程中,栏目组通过各大网络媒体在网络门户、微博上及时进行预告,邀请记者和娱乐明星好友现场观看,在第一场节目录制之后,及时通过其微博发布相关感受和评论,通过这些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影响其周边的朋友圈子。

“明星圈子”就是由此受到口碑影响的一个圈子。据悉,栏目组邀请到的明星好友,通过微博评论,从而吸引了姚晨、冯小刚、刘若英等明星大腕的关注和评论,从而激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和讨论,微博传播迅速火爆。

据新浪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好声音》与新浪很早就洽谈合作事宜,主要在微博层面展开合作,所有最新消息会在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新浪网同时也是该项目的首席门户合作方。节目常规播出后,新浪先后邀请到那英、庾澄庆、刘欢、华少等关键人物来新浪做独家的微访谈,网友讨论的话题从庾澄庆的“摇滚手”,“杨32郎”到华少的超快速度口播,无所不包;另外,新浪还请到节目的知名选手如徐海星、多亮、郑虹来做独家微访谈。在徐海星、郑虹被质疑的事件中,新浪微博进行了正面、强化式传播,更加引爆了传播效果。

“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必然会引发争论和讨论,从《超级女声》的‘电视+手机短信’模式的红火,到《中国好声音》的‘电视+微博传播’的火爆,电视社交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表示。

品牌持续性开发:全产业链运营

《中国好声音》的火爆,不仅让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赚得盆满钵满,更红了拥有“好声音”的选手,让明星导师们赚了演出费、找到了好徒弟,让音乐产业链上的演唱公司、酒吧等都受益匪浅。《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仅是节目内容的成功,更是节目背后一个“全产业链受益”的运作机制的成功。

据悉,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之间的合作采用国际通用的制播分离模式。与以往制播分离模式中,电视台一次性买断节目内容不同,《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和电视台采取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方式。双方为此还签署“对赌协议”,据悉,协议中的一条红线是“收视率超过2.0”,高于此线,则广告收益共享,相反,前期投入则由制作方独立承担。为此,双方在制作团队上都调用了精良的人马、舍得投资制作精良的内容。

“制播分离模式在国内虽然早已尝试和推广,但并未形成气候。《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中国电视市场做出了表率,如果此模式可持续,未来有可能吸引大批资金投入高品质的电视内容制作市场。”周勇说。

明星导师、参赛选手与节目组之间的利益设计,也是让参赛选手热情参与、明星导师们全心投入从而保证节目高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悉,明星导师们不拿底薪,只等待业绩暴增之后的高额分红,比如后期演唱会彩铃收入等参与分成。除了可以预期的分红外,导师的身价也随着节目的爆红而一路看涨。据说因为参加此活动,导师们的身价至少涨了10倍,杨坤原定的32场演唱会更是不断增加。

参赛选手后期的培养、市场开发、巡演等产业链开发,不仅仅能为选手带来经济利益,更能实现选手的音乐梦想。而选手们的利益和导师的利益也紧紧捆绑在一起,导师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培养他们,才能名利双收。据悉,《中国好声音》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将为导师选中的优秀学员制作专辑,国内外演唱会巡演的计划也都已经排上了日程。

除了传统市场的开发,《中国好声音》和中国移动将合作展开的彩铃下载业务,即每一位学员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都会制作成彩铃,彩铃下载的收入便由中移动、节目组和该选手所属的明星导师按比例分成,有人估测明星导师的此项收入不会低于万元。

“能否避免《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的短命而持续成功,是《中国好声音》未来运营的关键。为了延长生命周期,娱乐品牌的后续开发很重要。”肖明超说。《美国偶像》等品牌节目通过后续的精品专辑制作、图书出版、动漫、饰品等市场开发,不仅延续品牌的影响力,也获得经济收益。据悉,《中国好声音》在此也有考虑。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要素 篇3

中国选秀节目的巅峰时期当属2005年湖南台的《超级女声》, 那一年的“超女”吸引了中国数亿群众的目光, “超女”也一直牢牢占据着各大报纸媒体的头条。随着人们审美疲劳以及“限娱令”的出现, 普遍认为选秀进入寒冰期的时候, 《中国好声音》却再次迅速爆红;文章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点以及受众的心理进行分析, 试图发现《中国好声音》爆红的秘密。

基础良好

谈到对海外节目的模仿, 《中国好声音》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之前出现过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节目, 这些都是模仿外国的节目, 但是没有爆红是因为这些模仿只是停留在流程和形式上, 并没有准确把握到节目的核心精神, 因此, 外表看来特别一样的节目, 运作出来的成果却大相径庭。有些节目试图想要自主创新出新的节目形式, 不过谁也不能保证创新出来的节目形式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或者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所以为了保险起见, 人们往往会采用另一种非常简单却有效的办法, 那就是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 再加上一点我国本土的元素。《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形式就是引进的荷兰的《The Voice》, 荷兰的这个节目在2010年播出时引起全国轰动, 吸引大约300万的受众, 当时荷兰的人口只有一千六百多万;由于这个节目的市场良好, 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相继引进。引进并不是模仿, 引进是通过一些资金将节目的版权买过来。在购买成功之后, 版权方会提供关于节目运营的一些技术, 比如情节设计、灯光、音乐、舞蹈、地点流程等, 甚至连一封邀请函都会进行详细的说明。在节目进行试播期间, 版权方还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参与指导工作, 其中包括节目的制作、执行、营销等各个环节。因为这些原因, 观看过原版的受众, 就惊奇的发现《中国好声音》的宣传品、logo、背景等等一系列的元素都和原版的一模一样。在出售版权的时候, 版权方出于对节目口碑的考虑, 就会对导师、乐队、现场等进行高标准的要求, 这也是《中国好声音》要强于其他选秀节目的原因。

运作模式

制播分离的意思就是把电视的制作和播出分开, 对此还有个形象的比喻:电视台搭台, 民间电视制作公司唱戏。说的更简单一些, 拿电视台为例, 就是把节目制作的一部分拿出来, 可以成立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 也可以从别的公司买节目。这样, 电视台就成了单纯的播出机构, 他们与节目制作公司改变了原来的那种关系, 成为市场关系买方和卖方的角色。这样, 电视台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则, 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电视节目, 制作单位也可以对节目进行多次交易, 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节目的价值。当制作公司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后, 就会交给电视台审片委员会进行审查, 电视台会根据这个节目的质量进行一个评估, 预测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与广告吸附力, 广告收入归电视台所有, 所以电视台就会低价买入节目, 然后获得广告利润;而制作公司要考虑的则是如何从电视台所给的钱中节流, 提高利润空间, 这样就产生质量的下降的情况。《中国好声音》抛弃了这种模式, 大胆进行创新, 这个节目是电视台和制作方共同的投入, 从而风险共担, 共同分享利润。在这种运作模式下, 节目如果成功的话, 广告就会随之增大, 收视率与利润就会成正比。所以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 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 提高节目的质量, 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制作精良

幕后的制作是节目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硬件方面, 《中国好声音》除了舞蹈设计、选手包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之外, 还在“听觉”上下了血本, 要知道他们的音响设备就高达2000万元, 现场有27个机位, 连导师的四把椅子都是从英国空运来的, 每个单价八十万元。《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也是数一数二的, 现场乐队是以刘卓和零点乐队的王笑冬领衔的给一线明星伴奏的乐队, 音响师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响总监, 号称“中国第一音响师”的金少刚团队, 给节目录音的则是为王菲录制专辑的顶级录音师李军, 这些因素都保证了节目现场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一流的音乐制作团队, 保证音乐的高品质享受,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团队也是不可小视的,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等, 都是在音乐专业方面让人信服的导师, 在对选手进行评价和指导时, 观众就容易信服。

把握观众心理

电视节目要想成功, 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观众的心理以及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从而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如果是特别成功的电视节目形式, 还可以通过这个节目的影响在全社会塑造普遍的文化心态, 打造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现象。

求新求异的心理:传统的选秀综艺节目, 评委在对选手进行评价时, 除了考虑其歌声以外, 还要参考选手的外貌、舞蹈等各个方面, 能够成功的都是外表较好的美女或者帅哥;对于这样的节目形式, 观众已经逐渐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黑幕问题。《中国好声音》的转椅设计, 可以将大家的目光仅仅集中在动听的歌声之中, 选手的外貌之类的因素则不考虑, 这样就可以满足观众的求新求异心理。

情感心理:参加选秀的选手, 全部都是来自我们普通人的身边, 这样看着就不会有距离感, 大腕导师在《中国好声音》中也显得比较的和善可亲, 没有毒舌, 没有攻击, 与选手坦诚相对, 这样导师和选手之间的良好关系, 就增添了一种温情。对于观众来说, 选手的拼搏与挫折, 与导师的关系, 都成为一种吸引人的看点。

核心精神

节目传达正能量:《中国好声音》在当前复杂的娱乐化环境中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是能从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原因。在好看好听的同时, 给观众传递了正能量。《中国好声音》以诚实和美丽为节目的中心, 单单注重追求好声音, 希望可以用真正动听的歌声去吸引观众的目光, 这也是节目受观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选手故事充满温情:《中国好声音》为了寻找好声音, 节目组年初在全国进行海选, 把拥有好条件的人的声音采集下来, 然后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评判;有了这么一个筛选的过程, 就可以保证登上舞台的选手在歌声方面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除了动听的歌声, 制作者如果想带给观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还要将选手的一些独特的经历向观众讲解出来, 这样可以增添人情味。

后期市场开发

和以往选秀不同的是, 电视并不会给导师和节目组直接的报酬, 而是选择把他们的参与和投入作为他们自己的一种投资, 并且和一些通讯企业进行合作, 把选手的歌曲放在网上或制作成彩铃, 供网民下载。彩铃市场的开拓, 可以让学员有机会做自己的音乐。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 不仅对于节目组, 对于选手, 而且对于导师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并且还将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

结语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 篇4

关键词:电视节目,收视率,影响因素

收视率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研究电视节目收视率影响因素是提高电视收视率的重要前提,因为知道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受何种因素影响,电视节目制作者和电视台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节目制作和节目编排,进而有效地提高收视率。[1]”

《中国好声音》对于自身的定位是: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这一定位迅速将它从传统的选秀节目中剥离出来。2012年的夏天,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抑或是移动终端齐齐切入“中国好声音”模式,它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荧屏收视率霸主之旅。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监测,第一季《中国好声音》CSM46城市组15期平均收视率达4.72%,收视表现可谓冠绝荧屏。收视率主要变量是收视人数和收视时间,所以任何能够影响到收视人数或收视时间的因素都能影响到收视率。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该能够引发如此收视反响呢?

1 节目自身

1.1 版权引进

中国好声音是从国外原版引进的一档节目,原身是荷兰的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在中国引进之前,该节目已经行销美国、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并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收视效果。与许多国内节目相比,这样的版权引进类节目更具优势。首先,该节目已经树立起了较好的品牌形象,早在海外版本开播时就吸引了我国的众多观众,这为其播出初期奠定了很好的收视基础。其次,版权方具有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他们的全方位指导向观众呈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节目,从宣传、摄制到整体包装,无不与原版如出一辙。这是好声音的收视率在播出后稳居高位的重要原因。

1.2 制播分离模式

《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指将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生产剥离出去,由社会上的其他实体完成,电台电视台通过购买节目或开放时段完成播出,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和全面流通。浙江卫视和《中国好声音》的合作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垄断广告收入的地位,是国内首次出现的投资分成模式。减少了成本上的压力,双方能够相互合作做出更高质量的节目。

1.3 主持人特色

一个好的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在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原来在台前光鲜亮丽的主持人转到了幕后。华少就是这个维系观众、选手、导师三方的纽带,也是在后场与选手及亲友团沟通的桥梁。他口播的加多宝广告更是为他赢得了“中国好舌头”的称号,成为这一音乐节目的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看点。

2 节目受众

受众已经对传统的选秀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中国的电视节目市场中,节目类型可谓百花齐放,受众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渴求情绪也愈发高涨起来。“在当前电视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节目形态相互竞争,受众参与空前广泛,真正形成了大众狂欢的态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好声音》栏目异军突起,在2012年的夏天引爆了整个电视银屏。[2]”在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采用盲选模式、评委变导师、选手变学员的全新励志音乐评论类节目,必然能调动观众热情,提高收视率。

3 节目播出平台

在追求品牌效应的今天,对于一档节目来说,一个好的播出平台也十分重要。浙江卫视是知名的省级卫视,在浙江省全省覆盖率达到97%,整体收视稳居全国前三强。浙江卫视节目抓品牌、上品位,主打娱乐纵贯线,对于一个新推出的节目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器,将节目更好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对于我国电视节目来说,影响收视率的几点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节目本身。只有合理引入,不断创新,有效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收视人群,获取更好的收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璇.表演选秀真人秀《妈妈咪呀》收视率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三次B样条函数下一篇:质量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