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共4篇)
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 篇1
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
今年以来,围绕中国好声音节目纠纷上演的大戏一幕接一幕,令人应接不暇。这起纠纷从表面上看,起因是荷兰Talpa公司终止《The Voice Of…》(好声音)电视节目模式版权授权合同引发的,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品牌(中文名称)的归属和使用问题,这也将决定双方纠纷的未来走向。
无论从法律依据还是学理解释上看,电视节目模式本身是否受版权(著作权)保护存在很大争议,我国学界和司法机关的主流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涉及综艺节目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指出:“综艺节目模式是综艺节目创意、流程、规则、技术规定、主持风格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综艺节目模式属于思想的,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1月28日,灿星公司正式对外发布声明称保留自主研发、原创制作《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权利。这一声明蕴含这样的意思:即使Talpa公司不再把《The Voice Of……》节目模式版权授权给灿星公司制作,该公司照样可以继续使用《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名称来制作与原《中国好声音》不同的“自主研发、原创”的新《中国好声音》节目。灿星公司同时表示,新一季《好声音》的赛制、视觉和主旨都将作出改变。
《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也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做出一档具有原创模式,真正属于中国人的、讲述中国故事、代表中国精神、引起中国人共鸣、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原创节目。”笔者认为,考虑到节目模式本身得到版权保护的可能性极小,即便新的《中国好声音》的创意、流程、规则、技术规定、主持风格等与原节目雷同,但只要节目文字脚本、舞美设计、背景音乐等与《The Voice Of……》节目没有实质相似之处,就不存在太大的法律风险。另外,虽然3月7日Talpa公司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第五季《中国好声音》未经其许可在全国城市海选和宣传过程中,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和图形,侵害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但这个诉讼对灿星公司来说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威胁。随着灿星公司公布第五季《中国好声音》的全新标志(将手拿话筒举“V”标志变成了具有金属质感的“V”造型,并删除了Voice China字样),无论是将来的宣传还是在实际节目中,都不太可能再使用与《The Voice Of……》节目商标同样的标志,因此,Talpa公司以其已注册的商标权来制止灿星公司制作第五季《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措施,恐怕难以奏效。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Talpa公司、唐德影视与灿星公司之间无法达成和解与进一步合作,今后可能出现两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灿星方面单独制作的《中国好声音》以及Talpa公司授权唐德影视制作的《中国好声音》。于是,双方可能发生一场对《中国好声音》节目名称归属的争夺战。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的《含“中国”及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审理标准》的规定,从当前商标注册的审查实践来看,无论是灿星公司和浙江卫视方面,还是Talpa公司和唐德影视方面,将“中国好声音”字样注册为商标都是难以实现的。但是,由于《中国好声音》在我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一档著名的电视综艺节目,因此,这个节目名称依然可以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获得保护。那么,究竟谁可以拥有该名称从而禁止他人使用这个特有的节目名称呢?
从灿星公司的声明来看,虽然The Voice的节目名称及注册商标属于Talpa公司,但《中国好声音》这一中文节目名称是灿星公司与浙江卫视联合命名的,或者说这个中文节目名称的知名度是灿星公司打响的。因此,在灿星公司看来,Talpa公司无权授权任何一方制作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也就是说,将来唐德影视如果制作名称为《中国好声音》的电视娱乐节目,将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站在Talpa公司的立场来说,在过去几年,《中国好声音》节目在中国观众中的品牌声誉是和《The Voice Of……》这个节目不可割裂的,也就是说,观众说到《中国好声音》,想到的其实就是《The Voice Of China》,那么,《中国好声音》的品牌声誉是来自《The Voice Of China》,既然灿星公司将来制作的节目已经无法使用《The Voice Of China》的标志,该节目也和《The Voice Of……》节目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那么,也就不能再使用《中国好声音》这个中文节目名称,否则必将导致公众对这个知名节目来源的误认。
有人将好声音节目纠纷与王老吉诉加多宝一案相比。确实,这两个案件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凉茶配方本身是公开的,并不享有知识产权保护;电视节目模式本身也很难用知识产权来保护。第二,虽然王老吉凉茶本来就是广药集团拥有商标权的产品,但王老吉凉茶在中国市场的声誉主要是由加多宝公司打响的;尽管《The Voice Of……》节目模式是Talpa公司原创的,但该节目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开花,形成《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品牌声誉,事实上主要是由灿星公司和浙江卫视来完成的。因此,灿星公司的立场有点类似于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声誉实际上是加多宝公司打响的),而Talpa公司的立场则类似广药集团(既然王老吉商标已经终止授权,加多宝就不能再利用该品牌的声誉)。
但是,笔者认为这两个案件存在重大差异:在红罐王老吉凉茶的推广过程中,加多宝(制造商)一开始并不为公众所关注,消费者对该凉茶的识别主要是通过王老吉商标来实现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凉茶之间一开始在多数消费者心目中并不存在联系。因此,一旦王老吉凉茶商标授权许可终止,王老吉凉茶和加多宝凉茶完全可以也应该大路通天各走一边,如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所言“双方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商业道德,尽量厘清各自产品的市场界限”的话,应该不存在谁利用谁的品牌声誉的问题。在《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推广过程中,无论是《The Voice Of……》这个外文节目名称,还是《The Voice Of……》的品牌形象(手持话筒的标志),总是和《中国好声音》这个中文节目名称一并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换句话说,《中国好声音》这一中文节目名称与《The Voice Of……》外文节目名称和节目标志难以割裂,即使灿星制作与浙江卫视将来制作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启用了新的标志(删除了外文名称和原标志),甚至新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已经脱离了原《The Voice Of China》的节目模式,其还是能事实上延续和利用原《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节目在中国观众中已经形成的品牌声誉。
这样的结果对Talpa公司来说似乎难以接受,但既然Talpa公司在原先的授权合同中没有约定或者说忽略了《中国好声音》中文节目名称的权益归属问题,Talpa公司也很难从事实和法律上完全否定灿星公司与浙江卫视是《中国好声音》这个中文节目名称的设计者和实际使用者。因此,Talpa公司就无法像广药集团可以让加多宝终止使用王老吉商标那样禁止灿星公司与浙江卫视制作播出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反过来,同样由于《中国好声音》和《The Voice Of……》节目之间已经存在的事实联系,灿星公司与浙江卫视恐怕也无法禁止Talpa公司授权唐德影视制作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因此,两个《中国好声音》的并存和竞争,也许是必然的和合理的。
如果灿星公司推出的新《中国好声音》节目与Talpa公司的《The Voice Of……》节目之间在节目标志、舞台设计以及节目模式上均已作出明显区分的话,在不同的电视频道播出的两个不同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也不至于对中国电视观众造成误导和混淆。两个《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相互竞争,对广大观众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电视节目的最后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所谓的节目模式或者一个节目名称,而是一个综合制作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的较量。谁能最终赢得中国电视观众的青睐,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原标题: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中国工商报
作者:张伟君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编辑:IPRdaily 彭莹
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 篇2
然而,中国的3G技术由中国和德国跨国公司西门子联合开发。这项技术的全称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它有一个绕口的缩写名称:TD-SCDMA,在获得国际电信联盟的批准后,中国政府于两年前将这项技术的独家运营牌照授予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家公司。为表示安抚,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则获得了其他技术标准的牌照:中国联通获得了WCDMA标准的牌照;中国电信(该国的固话业巨头)则获得了eDMA2000标准的牌照。而后两种标准恰恰是在世界上其他地区更加成熟、使用更加普遍的移动技术标准。
发展速度不尽人意
看一看TD-SCDMA的遭遇,不禁令人想到了日本索尼公司Beta制录像系统遭遇滑铁卢一事。这两件事情都说明,希望凭借专有技术占据全球化市场在当下可能会付出极高的代价。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不仅接入缓慢、不稳定,而且用户能够选择的手机机型也十分有限。这是因为手机制造商们更愿意开发运用其他标准、更受欢迎的新手机。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移动实际上没有必要如此热衷于是否能够跟上新一代国际标准的潮流。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其国内移动电话市场就已经非常庞大了。截止2011年3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为8.76亿。更何况,中国在3G的引进方面进展缓慢,只有7%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3G服务。相对而言,欧洲的这一比例为47%;美国为40%;日本则达到了100%。这种状况不日将会改变。特别是因为中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有更多用户承担得起3G费用。而如今,这笔费用对他们而言还是太贵了。电信行业的分析人士预测,中国的3G用户占手机用户的比例在2015年前将达到至少40%(目前为7%)。BDA的预测更乐观:中国将在2015年前迎来5.5亿3G用户,占全国手机用户总人数的60%左右。
进一步,退两步
“中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才能缩小与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创新差距”。位于夏威夷的智库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级研究员蒂特t恩斯特(Dieter Ernst)这样认为。6月,一场有关“中国增长与创新”议题的美国国会意见听证会在国会山召开。恩斯特在会上指出,在研发投入排名前20的全球IT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作为一个国家,中国今年的研发资金投入仅占全球总投入的13%。相比较而言,美国的这一比例为34%。不仅如此,中国所持有的知识产权比例仅占全球总数的2%。其中95%的知识产权仅在国内注册,而非国际范围内的注册产权。
于是,TD-SCDMA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移动一开始并不想使用这个制式。位于香港的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Markets)电信研究部门区域主管MarvinLo这样回忆道:“在政府发放3G牌照之前,中国移动最开始是想用WCDMA的。”毕竟这种制式更方便在国内外漫游。
然而政府为了对冲风险,又向其他两家公司发放了另外两套经国际认可的制式。这说明,连一些政策制定者自己都对TD-SCDMA抱有怀疑。Nakagawa又补充道。北京方面是不是对日本的遭遇记忆犹新?手机刚刚出现的那段时间,日本使用了“个人数字蜂窝系统”,由此导致其2G市场在全球被孤立。日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BDA的克拉克说:“这种系统破坏了日本电信公司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如今,NEC、日立和富士通在全球电信业内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参与者。”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中国移动很可能已经因此丧失了3G业务的领先地位。中国移动的3G用户中还包括很多固话用户。他们使用TD-SCDMA网络,并享受非常便宜的包月服务:每个月仅需要10元包月费,打电话每分钟才0.06元。这样一来,其所宣称的3G用户人数就打了折扣。来自Gartner的沈女士表示,约有40%的中国移动3G用户属于这种类型。
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中国移动是TD-SCDMA的唯一运营商,所能提供给用户的机型实在有限。支持中国移动TD-SCDMA的手机仅有60部左右,而支持联通WCDMA的机型达到200种,支持中国电信CDMA2000的机型也有100种。
“WCDMA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供应链更加完善。”大和资本市场的Marvin Lo这样说道。对于TD-SCDMA来说,”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手机经销商会说,“如果(电信公司)不能吸引到大量用户,自己为什么要投入这项技术呢?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则会说,‘如果手机推出的速度过慢,我为什么要使用TD-SCDMA?’”
克拉克预计,中国联通将成为中国电信行业的霸主。但其他人也指出,中国联通的用户人数之所以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主要得益于他们于2009年底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苹果iPhone。只要用户签订两年的使用协议,就可以免费得到一部iPhone手机。但联通必须先购买这些手机,这对“他们的利润率构成了一定压力。”
联通很可能无法继续独霸iPhone市场。继Verizon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推出CDMA之后,中国电信也着手与苹果进行谈判。但是,中国移动的劣势在于苹果“不太可能”制造支持TD-SCDMA制式的iPhone。
打车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篇3
新一轮的互联网泡沫又在上演了。
与此同时,“泡沫”收购兼并浪潮也同样发生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疯狂”收购,而且他们的较量正逐步升级,分别获得阿里和腾讯投资的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的免费“打车大战”正在愈演愈烈,这种中国“土豪”推广模式都采取了“直接送钱”,对消费者和司机分别进行12~15元/单的补贴,目的就是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入口。
互联网泡沫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消费者,因为早期的互联网泡沫,让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成为了免费午餐。但也是因为这样的免费午餐,让9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互联网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今天的“打车大战”和早期的竞争有很大不同之处,过去是“猴子称霸赛”,而现在是“雄狮比武”,阿里和腾讯,有财力有资源,更有称霸野心,虽然他们不再是你死我活,完全可以各占一方,但是谁都在看着对方碗里的饭。
阿里和腾讯谁都不会轻易退出“直接送钱”之战,谁先退出谁就会失去市场,更失去口碑,这场烧钱游戏很有看头。
重复的互联网泡沫和中国的楼市泡沫属于同一性质,就是永远有一个对未来的巨大想象空间。WahtsApp的用户数就是一个大鱼池,只要有了用户,即使现在还不知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是给人的想象就是反正时间多的是,慢慢来。就像中国的楼市,虽然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和西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人口进城是早晚的事,所以房价会继续涨的。
金龙大对决谁能笑到最后? 篇4
两部都不错 难分伯仲派
@巫婆_jessica:
“近日观影温馨提示:有时间两部片一起看的朋友,一定要先看金陵十三钗,后看龙门飞甲。前者片子过于细腻,血泪史的控诉看完会让你闷得慌;后者节奏明快,新武侠电影视听效果都不错。前者一如苦口的良药,后者一如鲜艳的水果糖。喝一口良药,吃一块糖果,甚好。反之,则味蕾苦涩。”
@麻雀大妞_媞媞:
如果说《龙门飞甲》是一部影迷口味的片子,那么《金陵十三钗》则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电影。刚看完时,还在思考电影的亮点在哪里,后来细细回味,才发觉结局可算是一道亮点。其中一个妓女的精神崩溃,她说自己不是女学生双方的语言隔阂,以及远处的父亲,确实起到了微妙的作用,令电影增添了惊心的一幕。
@无敌的巫小兔子在台湾:
2012年的贺岁片很给力啊!《金陵十三钗》虽然在暴力与血腥中挑战我们的民族情怀,老谋子的故事叙述依旧乏善可陈,但是场景还是很感撼滴!《龙门飞甲》的武打相当精彩,徐克不是盖的,只是李连杰老矣,李宇春一出场全场哗然,有笑点。
龙门飞甲 更胜一筹派
@BigBen_612:
【《龙门飞甲》角色小评】《新龙门客栈》和新版都主打角色多面演技,旧有风情万种金镶玉,新有心狠手辣、举止犯二的双面陈坤,冷酷和喜感交相呼应,演技获赞。而赵怀安和凌雁秋江湖未了情更一如过去周淮安、邱莫言相望江湖情缘,留一半想象,令人遐想连篇。素慧容、顾少棠、鞑靼公主加入亦是精彩连连!
@完颜华:
看过《龙门飞甲》最大的感受,它无疑是《新龙门客栈》的续篇,李连杰与周迅感情延伸,似乎在延续着之前的故事。绝处逢生的江湖,有情有义的江湖人,即使刨除3d也是好故事。演员的演绎也同样精彩,比如陈坤的妖孽,素容的亮点,大小姐的霸气。技术又赋予了这个故事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
@杨磊电影梦飞龙:
《龙门飞甲》中国电影新的里程碑。今天看了徐大侠的龙门飞甲,心中非常激动,从心里为这部电影高兴,当中国电影大格局屡屡疲软时,有徐克,陈国富,陈可辛这些很真正的专业从业者,真的让人高兴。
金陵十三钗 更具大家风范派
@Xanthe在云南:
看到网上到处在把《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作对比,我觉得很没意思,这两个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电影,《龙》不管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或者是影片结构,都远远比不上《金》,干吗因为档期一致硬扯到一起。打个比方,一杯自来水和一杯醇酿,有可比性吗?
@比鸡蛋硬的石头:
#《金陵十三钗》#周末看了《金陵》和《龙门》飞甲,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近期的热片,对比一下,然后不得不说,徐克较老谋子差得太多。《龙门》除了3D IMAX和明星外,留下的记忆寥寥无几;以至于看过了《金陵》后,就彻底忘了《龙门》。一部好戏,一定要有坚实的剧本基础和过硬的演技来支撑的,《龙门》差了太多。
@文琦:
《金陵十三钗》功课做足,老谋子从不宠溺观众,但翻身仗打得漂亮。《龙门飞甲》略哗众取宠。3D与武侠结合企图掩盖江湖尿点,但摘掉眼镜回想几次欲睡死的自己,不得不感慨那些大手笔并非源自好本子。只是一些华丽的噱头伴着大漠茫茫。李连杰此番拳脚并无新意。春哥出现时,周围竟一片哄笑,隐约听见掌声。
两部 皆华而不实派
@长醉云城:
回头想想,我刚看完《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我都是在豆瓣上评的四星,我现在突然觉得不对,《龙门飞甲》的剧情我基本现在全忘了,额……我觉得还是三星半靠谱……《金陵》勉强就4星吧,最开始我打85,后来降到80,我现在还是觉得78比较好……
@光光的浮云浪迹:
《金陵十三钗》最高120元的票价以及《龙门飞甲》IMAX版150元的票价,怪不得 ,国人老说看不起电影,急功近利,一口吃成大胖子。什么爛片,破片,除了宣传忽悠外,内容技术一点儿不长进。美国佬花几亿美金拍的片子,国内票价才多少钱啊?中国电影死悄悄吧。
@叶凝主播:
【两个《中国好声音》谁能笑到最后?】推荐阅读:
两个百年中国梦07-22
高考说明文:两个人的中国汽车梦07-28
《中国好声音》背后06-21
中国没有好声音08-22
中国好声音宣传方案10-07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08-17
回忆中国好声音活动策划05-27
我不愿说出那最后的两个字的经典散文07-02
浅谈中国好声音火爆的原因文档07-30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自查报告内容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