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精选12篇)
两个 篇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 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而“两个决不会”则是对这种预见的补充说明, 提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给出了它的漫长曲折性。今天, 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内涵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及其资本主义私有制, 这不仅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而且还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科学分析, 怀着为人类的幸福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促使他们毫不留情地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 最后, 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 即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 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两个必然”的理论,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就投身了欧洲大革命。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民族革命, 无产阶级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欧洲大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和革命主力仍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在他们掌握政权后, 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便开始阻挠群众运动, 在国际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革命力量时, 他们毫不留情地背叛了革命, 致使轰轰烈烈的欧洲大革命失败。但这场失败并没有扼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反而使《共产党宣言》在欧洲大革命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 这次工人运动的失败, 使得马克思重新思考现实的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自身的情况。他认为, “两个必然”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 因此,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作为补充, 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使资本主义焕发生机, 但这些不能扭转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给我们指出了前途是光明的, 只是道路是曲折的, 让我们明确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要代替资本主义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现实意义
科学理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正确指导实践,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从产生至今的150多年里, 被实践证明依然是正确的, 它们的理论光辉仍然可以照耀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 指导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进入21世纪, 资本主义还在继续稳定中发展, 并且为了进一步缓和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吸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 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使得资本主义又焕发了一定生机, 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进步, 对失业人员的救济, 对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补助, 还有社会保险、养老金等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都改善了中下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因此, 有人就会拿资本主义这些做得好的方面来和社会主义的一些劣势相比较, 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并不比资本主义优越, 甚至还会说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殊不知, 这样的观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却没有注意到两个主要的深层因素。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我国为例, 首先,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众所周知,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才达到了今天的生产力水平, 而我国则是直接由封建社会末期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历了列强的瓜分和掠夺、国民党的破坏, 可以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 虽然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对于落后的几百年的工业化的生产力水平, 岂是几十年就可以赶得上的, 假设我国和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相当, 我国肯定会做得很好, 肯定优于资本主义。其次, 人口因素。我国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虽然我国资源、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总量等指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但是人均数量却少得可怜, 可见不是我国生产力发展不行, 主要是人口负担相对而言要比任何国家都大得多。对于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已经完全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了, 这已经足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 我国还在进一步逐渐解决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 城乡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对医保社保的进一步改革, 公租房、廉租房的浮现等等, 我国正在努力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因此, 要透过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现象来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也没有改变“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性。
第二, “两个必然”是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就更加坚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角度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因此,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 虽然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这一阶段也不是每个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因此, 要完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 就必须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之道, 也正是“两个必然”所预示的历史发展趋势, 使得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 “两个决不会”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两个决不会”思想明确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当今, 在这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并存的时代, 资本主义明显还在相对稳定中繁荣发展, 而相比之下社会主义的建设却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尤其是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 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谷时期, 使得社会主义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难度。此外, 在质上,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在量上, 社会主义国家数量也为数不多, 由二战后的几十个变成了几个。因此,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劣于资本主义, 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剥削、文化渗透等隐性侵略, 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风险越来越大。然而, 有一点却是不能改变的, 那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 我们要正确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它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而是警戒我们要注意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出现的问题, 及时解决,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质, 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好坚实牢固的根基。
总之, 只有科学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内涵, 才能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建成, 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4]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5]叶庆丰“.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 (7) .
[6]欧亚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J].理论前沿, 2004, (8) .
[7]仲兆华.试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J].理论探讨, 2005, (1) .
[8]刘柱海.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及重要意义[J].今日南国, 2009, (9) .
两个 篇2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两个加强、两个遏制”是指(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
2、“两个加强、两个遏制” 重点检查对(案件)、(风险事件)和(内外部检查)所暴露问题的责任追究与整改是否到位,是否还有未发现的案件和违规隐患,已有的管理措施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隐患)和(漏洞)。
3、“两个加强、两个遏制” 的自查金额不得低于相关业务(2014年12月)末余额的(50%)
4、“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认(牵头部门),严格要求,采取(扎实措施),确保检查(取得成效)。
5、各金融机构分别(2014年12月31日)前完将自查工作方案、(2015年3月16日)前将自查报告(含银行自查附表)对。辖内机构的检查报告以及相应的整改方案、(2015年4月20日)前将整改结果及内部责任追究情况通过金融专网报送同级监管部门。
二、单选(每题5分,共20分)
1、“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的自查,上级检查各级下属机构的覆盖面不应低于(),检查金额不低于被查机构相关业务2014年末余额的()。(D)
/ 4 A、100% 50% B、50% 30 C、80% 50% D、30% 30%
2、银监会银监发[2014]48号文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时限,各法人机构要于(B)前报送自查工作方案。
A、2015年3月15日 B、2014年12月15日 C、2015年1月20日 D、2014年12月31日
3、根据银监会工作布置,银监会督查将于(C)对江苏银监局和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查。A、2014年4月底 B、2014年5月底 C、2015年3月月5日至2015年4月10日 D、2015年4月30日
4、苏银监发[2014]131号文件中,各监管处和各银监分局要绿切实加强对所监管(D)的督促指导,确保机构自查落到实处。A、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B、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检查队伍
C、按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范围开展检查工作 D、机构自查、检查和整改工作
三、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监管检查包括自查(ABCDE)是否符合要求。
A、自查的组织 B、自查的机构 C、业务覆盖面 D、检查内容 E、检查报告
2、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包括(ABCD)。
A、董事会履职情况 B、内控体系建设情况 C、控制程序实施情况 D、内部监督情况 3、2015年1月30日扶明高同志在维护公共存款安全专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面对案件爆发和自查、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无所作为,既要从操作上排除隐 2 / 4 患漏洞,更要从根本上做好应对”(ABCD)
A、要改进绩效考核 B、要严格人员管理 C、要加强合规建设 D、要积极应对舆情 E、要做好宣传工作
4、内部控制隐患和漏洞。是重点检查(ABCD)A、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B、是否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C、是否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D、不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问题 E、内控合规文化是否形成
5、“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的检查银行范围是(ABCDE)A、全部政策性银行(含国开行)B、国有商业银行
C、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法人 D、辖内城商行和农商行法人 E、辖内其他金融机构法人
四、简答题(每题6分,计30分)
1、银监会银监发[2014]48号文件中“两个加强、两个遏制”自查检查重点与范围是什么?
1、已出现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问题的问责与整改情。
2、潜在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问题。
3、内部控制隐患和漏洞。2、2015年1月30日扶明高同志在维护公共存款安全专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面对声誉损害,要有警醒之效”提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其中十二条要求原则是什么?
答:对新客户大额存款和开设账户,要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客户”(KYC)“了解你的客户业务”(KYB)和“了解你的客户业务单据”(KYD)的原则。
3、银监会银监发[2014]48号文件中“两个加强、两个遏制”检查的要求是?
/ 4 答:1、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3、遵守纪律,客观公正;
4、严肃问责,强化效果。
4、“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各银行金融机构要边查改,针对各业务领域的重点环节提出哪些整改措施?
答: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做到不留死角;二是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 责任,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三是突出管理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基层一把手、关键岗位和人员管理,必要时实行轮岗;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使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常态化。
5、“两个加强、两个遏制”重点排查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领域有? 答:高发的领域有:信贷业务、存款业务、票据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财务管理等领域。
两个 篇3
2008年9月的一天,冯涛与王玉芳度完蜜月回来,突然发现桌子上有一封快递。冯涛打开一看,神色大变,这是初恋女友刘娜寄过来的,快递里竟然有一张流产手术单……
冯涛1983年出生在山西吕梁市文水县农村。刘娜与他是初中同学,两人青梅竹马。2002年高考后,两人就公开了恋情。2006年春,即将大学毕业的冯涛成功应聘进太原一家大型国企,刘娜回了吕梁老家。为了刘娜,冯涛申请分管公司在吕梁的业务。看到冯涛为自己做出的牺牲,刘娜十分感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两个年轻人便计划结婚。
2007年年底,刘娜发现自己怀孕了,冯涛得知消息的当天便打电话回家跟父母商量提亲之事。谁知半路杀出个丈母娘。刘娜的母亲杨志英得知女儿怀孕,当即甩了她一耳光:“未婚先孕,丢不丢人?这种情景谈结婚,我们家多被动!”杨志英一直都介意冯涛是农村孩子,担心女儿会受苦,而且冯涛从未明确提过结婚之事,杨志英多次催婚他也没反应,为此,她多次要帮女儿介绍对象,母女俩还吵了好几次。
一周后,冯涛托人来刘娜家提亲。按当地习俗,男方给女方的礼金是10万,但杨志英不同意:“不要以为生米做成了熟饭,刘娜可以白白嫁给你,妄想。你准备好30万我就相信你心疼我女儿。”冯涛很无奈,30万自己哪里拿得出来?但杨志英坚持三十万一分都不能少,否则就逼女儿打掉孩子。很快,冯刘两家因礼金起争执之事闹得满城风雨。刘娜未婚先孕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冯涛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眼看母亲与冯涛闹得越来越僵,为了缓和矛盾,帮冯涛争取时间,刘娜对母亲谎称自己已流产。谁料,杨志英立即便将女儿流产的事告诉了冯涛。冯涛怒不可遏,撂下狠话:“你们刘家如此认钱不认人,你们看好了,我一定在半年内不花一分钱彩礼娶上老婆!”冯涛换了手机号,屏蔽一切刘娜发过来的信息。
从刘娜家回去的第二天,冯涛就四处托人介绍女友。2008年春节,邻居将王玉芳介绍给了冯涛。
王玉芳比冯涛小两岁,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乡村,因家庭困难高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
2008年2月21日,两人见了面,王玉芳对冯涛一见钟情,冯涛对清秀贤惠的王玉芳印象很好。两人很快就确定恋爱关系,没多久冯涛就上门提亲:“我家条件不太好,拿不出太多的礼金。”
王玉芳说:“我爱的是你的人,更何况你这么优秀。礼金不算什么,我家又不是卖女儿。”很快,两人就在亲友的祝福下领证结婚了。
冯涛也没想到,蜜月回来竟收到这样一封快递。王玉芳见丈夫神情不对,关心地问:“怎么了?”冯涛一下回过神了,说:“公司有点事,我要去北京出一趟差。”当天晚上,冯涛就赶到北京,找到了刘娜。
两人见面后,刘娜说:“得知你相亲,我以为你是故意做给我妈看的,在家里我还跟她斗智斗勇了好久,谁知你们订婚的消息是真的。我不敢告诉我妈自己并未流产,便独自到外地做了手术,留下了手术单。实在无法走出来,我才辞掉了工作远走北京。我们俩缘分已尽,怕你恨我,所以给你快递了手术单。”
从北京回来后,冯涛总心神不宁。王玉芳担心地问:“老公,公司出了大事吗?能解决吗?”面对妻子的追问,冯涛既愧疚又恼火:“女人把家里收拾好就够了,外面的事别过问,男人讨厌被女人管太多。”
王玉芳没再多问,也没多想,毕竟两人学历与见识有差距,既然不能做他的红颜知己,那就做个贤惠妻子让他在外安心。冯涛告诉王玉芳,自己应酬不少可能会忽略她,王玉芳对此毫不介意,她也从不电话查岗,也不管他的工资,每个月冯涛交家用给她。
婚后,冯涛单位分配了一套福利房,两人又用积蓄买了一辆车,生活没什么压力。冯涛想,刘娜若能找个好男人自己也就安心了。意外的是,他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刘娜因担心他也回了吕梁。相恋多年,一起经历这么多,刘娜离不开冯涛,冯涛也无法接受心爱的女孩与别的男人在一起。最终,冯涛与刘娜决定一起为爱相守一生,等时机成熟就与王玉芳离婚。
可没多久,王玉芳怀孕了。冯涛为难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娜:“法律规定,女方怀孕、哺乳期不允许离婚的。”刘娜表示,冯涛每天能来看望她她已知足。冯涛将每个月的工资分成两份,刘娜一份,妻子一份。
看着儿子一点点长大,妻子细心照料着这个家,冯涛不忍离婚。踌躇犹豫间,2012年夏,王玉芳再次怀孕。刘娜得知后,整天以泪洗面,冯涛也不知如何解释、劝慰。正在此时,冯涛好友的单位年底团购新房,房价不高,恰好朋友不需要,他便背着妻子,以朋友的名义为刘娜在市区买了套二居室,好让刘娜有个安身之所,也有点安全感。
女儿出生后,老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冯涛儿女双全,有房有车,既是个好爸爸,也是个孝顺女婿。但这不过是表面的平静,他的内心暗涌翻滚:刘娜年纪不小,家里一直催着她相亲结婚,她一定整日焦灼不安。
2013年11月的一天,儿子突然生病发烧,王玉芳打电话找冯涛送钱回来。谁知,刘娜误接了电话,问:“你是谁?”王玉芳很疑惑,丈夫的手机上难道不会显示是“老婆”来电吗?她自报家门,对方回答说:“你等会儿,他在卫生间。”很快,她便听见冲马桶的声音,可这不像在办公室。还没等王玉芳回过神,一向不发脾气的冯涛接过电话就大发雷霆:“谁让你打电话的?我最讨厌上班时间被家人打扰、监控!”王玉芳解释是儿子生病,冯涛才平息怒气。
去医院的路上,王玉芳满腹狐疑。晚上回家,她质问冯涛打电话时究竟在哪里。冯涛十分不耐烦:“结婚时就说好了,不该知道的事不要过问,别像那些庸俗的女人一样玩些查岗监控的手段。”王玉芳也劝自己要相信丈夫。然而,王玉芳还是趁冯涛睡着,第一次偷看了他的手机。手机里通话记录、短信、QQ、微信、相片、视频都和一个叫刘娜的女人有关!王玉芳无法冷静,她推醒冯涛质问刘娜是谁,冯涛顿时清醒,叹息一声说:“其实,瞒着你我也很辛苦……”
冯涛将自己与刘娜因误会分道扬镳、赌气与她闪婚的事都告诉了王玉芳。王玉芳泪如雨下,愤怒地指责冯涛:“你们俩是很可惜,可你却骗了我这么多年!咱们离婚吧。”冯涛有些不知所措:“离婚不行啊,老人老了,孩子还小,他们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王玉芳冷静下来,说:“那你必须与刘娜断了往来。”
冯涛无奈地告诉刘娜,他无法离婚。刘娜低声饮泣:“我快三十了……”冯涛左右为难,无比煎熬。
2014年的春节特别难熬,王玉芳不太理睬冯涛,家人很快就看出了端倪。王家父母十分生气,女儿嫁过去什么都没要冯家的,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现在竟然在外面找小三。听朋友的意见,王玉芳收了冯涛的工资卡,给他时间整理好一切。不久,刘娜的母亲也知道了女儿与冯涛的关系,气得直跺脚。事情越闹越大,刘娜走在街上就有人指指点点,笑话她:“当初没嫁成,现在竟然当了小三”“人家老婆好贤惠,一儿一女也可爱。”刘娜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由初恋变成别人最终的小三。本想刘娜过得好,没想到自己再次伤害了她,冯涛愧疚难当。
2015年春节,所有人都不开心。据冯涛的朋友讲:“一年多时间里,冯涛天天借酒消愁,整个人萎靡不振。我劝他事已至此,快刀斩乱麻。可他认为,本来就对不起王玉芳,现在又要抛弃她,他做不到;面对刘娜,他辜负了她一次,现在又耽搁她这些年,若再抛弃她,那她只有死路一条。”
春节后,刘娜的家人找冯涛,逼他给刘娜一个交代:“当初你赌气娶了别人,现在又耽误了她这么多年,你对得起她吗?”王玉芳家人也有话说了:“冯涛,你为赌气娶玉芳做给刘家看,你把玉芳当什么?”
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冯涛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内外交困的冯涛渐渐挺不住了,他想到了死。
2015年6月15日,冯涛手写了一张欠条打算给刘娜,思来想去,觉得亏欠她太多,于7月5日再写了一张,两张一共一百万,一起给了刘娜。冯涛说:“我欠你太多,只有这样才能将我的财产都给你,你拿着防身我也安心。”刘娜很欣慰,她知道冯涛一直很痛苦,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承诺对自己的爱啊,有这份心意就已足够。
2015年7月15日,再次被父母和王玉芳娘家人指责的冯涛,留下遗书后卧轨自杀。
第二天,冯涛的尸体被铁路检修工人发现后报警。王玉芳得知丈夫自杀,痛哭流涕:“我真不该在他陷入情感与道德的困境时还逼迫他做出选择。”随后,王玉芳从警方那里看到丈夫的遗嘱,冯涛在遗书中称他欠刘娜100万,让王玉芳将自己的财产抵债给刘娜,王玉芳欲哭无泪,五味杂陈。
冯涛自杀后,刘娜的母亲很后悔:“我并不知道,他一直在为娶刘娜而努力。因为女儿未婚先孕,怕女儿嫁过去不被尊重才提出要三十万彩礼的,哪里知道他真的就赌气娶了别人?”刘娜更是泣不成声:“他应该在写欠条时就有自杀的想法了,可我却没有警觉!”
拿着欠条,刘娜有犹豫,这样去讨要100万元遗产对王玉芳和孩子不公平。可随后,刘娜得知,冯涛给她买的房子在他朋友名下,而且房子是按揭的,可她的工资根本不够还贷。另外,她有笔存款在冯涛名下。冯涛后事办完后,刘娜托人找王玉芳想协商此事,王玉芳一口回绝。无奈,刘娜咨询律师后,决定以民间借贷起诉王玉芳。
2015年8月中旬,王玉芳收到起诉书,惊慌失措,她哪里有100万?如果败诉卖掉了房产,她和孩子们将无家可归。在朋友介绍下,王玉芳找到山西艾伦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志萍作代理人。
9月,吕梁市文水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两个女人终于见面,一番对视后,百感交集的两人泪如雨下。法庭上,王志萍律师提出,冯涛与刘娜不存在借贷关系,100万欠条无效;另外,尽管冯涛留有遗嘱,但他与刘娜违反婚姻法且有违公序良俗,遗嘱应属无效;冯涛买给刘娜的房子不在其遗产范围内,刘娜可以继续居住、使用。
目前,案子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因涉及隐私,除律师王志萍外,其余人为化名) □
两个 篇4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面对诸多严峻挑战, 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油料、园艺等作物稳定发展, 畜牧业趋稳向好, 渔业持续稳定发展, 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 农垦经济和乡镇企业较快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韩长赋说, 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来之不易, 各级农业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推动出台和认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拓宽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农村改革, 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韩长赋指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 抓住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是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长期任务。当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 正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夯实农业基础。夯实农业基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 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键环节, 把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作为重要保障, 把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韩长赋强调, 新时期夯实农业基础,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坚持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中来谋划和推进。促进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动促进作用, 对扩大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和有条件的农村人口进城定居, 加快小城镇建设, 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韩长赋指出, 夯实农业基础, 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尤其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必须明确主攻方向, 抓住关键环节, 采取综合措施, 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一要坚持不断地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支持保护, 持续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二要坚持不断地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要坚持不断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要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五要坚持不断地加强农民培训, 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六要坚持不断地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 强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长期过程, 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韩长赋对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 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 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防止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业生产滑坡;要高度关注农产品市场变化, 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要高度关注农产品进出口形势, 防止部分农产品进口冲击加剧;要高度关注农民转移就业问题, 防止农民非农收入出现徘徊;要高度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 防止部分农产品生产下滑;要高度关注部分地区出现的放松农业倾向, 防止重农抓粮的力度减弱。
韩长赋指出, 对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要科学分析、全面把握, 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产生松懈情绪, 也决不能因为连年增产而有畏难情绪, 要坚定信心和决心, 争取在一个较高平台上创造新的成绩。他全面部署了2010年要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的工作:切实保障粮棉油糖稳定发展, 统筹推进“菜篮子”产品协调发展, 大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 加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贸易促进,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韩长赋要求,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紧紧围绕推进“三农”事业发展, 突出“抓巩固、抓提高、抓能力、抓重点、抓落实”, 树立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 不断提升农业系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要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学习总结 篇5
为了加强员工的守法合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营业部的自身合规建设与管理水平。证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开展“加强守法合规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活动的通知》(中证协发[2016]172号)的要求,我部组织全体员工举行“两个遏制,两个加强”的集中学习活动。
本次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学习公司企业文化,建立证券经营活动中的社会责任感。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的内涵是国务院关于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的专项检查工作要求。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大问题、重大案件、重大风险以及关键制度、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聚焦检查,发现问题。进而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与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业务运作的合法规范。从我部实际出发,对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
首先从业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证券行业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透明度高、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从业人员发生违规行为影响面广,会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可能给证券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自觉遵守执业行为要求,树立合规执业观念,遵守《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从罗先进非法买卖股票和丽珠“泄密门”等案例的学习中可以看到,从业人员个人的执业行为违规现象依然严重,处理不善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风险。营业部每个员工都要加强合规意识,做到处处合规,时时合规,事事合规。
其次营业部员工要积极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证券行业发展“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而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业余时间,鼓励员工加强《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公司积极提倡诚信服务,我部也多次组织员工参加证券诚信宣传活动、观看有关影像资料、学习先进典型事迹,鼓励员工分享诚信工作心得,在互相交流中增强业务能力和诚信品质。诚信建设事关资本市场发展大局,也关乎公司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员工的事业前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对诚信建设的认识,切实将诚信建设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最后员工要建立证券经营活动中的社会责任感。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世界企业发展的重要潮流和新的商业规则,是当今企业价值观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我们营业部来说,第一要增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发掘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以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各类企业的经营与建设提供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服务;二是要努力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市场存在大量闲置资本,广大投资者具有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由资产保值增值的实际需求。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速向综合财富管理转型,在深入了解投资者需求、不断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财富福安里手段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三要真心实意回报社会。我部员工要在认真总结、及时交流、不断巩固,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责能力,为资本市场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一个人和两个世界 篇6
陈胜教授在他研究中国近代开端的著作《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通过对林则徐与中国近代开端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环境的整体考察,把中国近代开端的命运影像投射到了林则徐身上。作为“在中国最先跨出中世纪门槛、接触‘近代世界’的第一人”(第401页),林则徐同时受到西方的双重挑战及其他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所给予他的压力;他是第一个勇敢者,因此不得不直接承受从前的一切;由于他的献身,使得后来与他有类似思想或者继承发展其思想的爱国者多少减轻了与传统冲突的痛苦。西方世界对他的挑战是双重的,一方面,近代新兴的资本主义以它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使世界上的非西方民族必须在理智上予以承认;但另一方面,它是以海盗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爱国与民族自尊的情感使得中华民族完全有理由对它进行谴责。这种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并不是按照历史合理发展的那种尺度来解决的,因为对于历史发展来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褒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33页)中国能不能最后迈进近代的大门,取决于她能否在维系民族自尊,维护民族独立的同时又勇敢地去学习自己的敌人。林则徐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先进与理性的那一面:“林则徐倡导开眼看世界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制定抵抗侵略的‘制夷之策’,直接为当时的反侵略斗争服务;二是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富强之道’,为增强国力,振兴民族的长远利益服务。”(第91页)也就是说,林则徐和他同时代的少数先进人物一道,接受了失败的耻辱事实,在耻辱中寻求走向富国强兵的经验和策略。虽然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落后使得少数先进的中国人也“对彼夷人,能无然愧乎!”(第341页),但正是这种“知耻近乎勇”的精神气质使得他们有可能去“尽取外夷诸书……日讲求之”。(第341页)中国近代从被西方侵略到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过程,虽然从一八四○年以后,由林则徐、魏源、姚莹等人倡导而开始,而且这种学习起初只是一种器物的仿造和研究,看起来与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几无二致,但林则徐等人开启中国近代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却是来自于此。而保守主义的儒家朝野士人这时却开始深为一种道德崩溃的前景所困扰,这种伤感一直持续到后来。他们给予林则徐和他的同道们那种政治上与人格上的谴责,充分表露了儒家文化浅陋的功利主义局限性,而林则徐等人所受到的挫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际遇上的遗憾,同时也是整个近代中国的遗憾——这也是后来的反传统主义者对传统文化憎恶的心理情绪所在。林则徐最后的遭遇表明,他那个时代的两个世界是相当不宽容和不公正的,他自己为之献身的国家被盲昧无能的犬儒和权贵所把持,而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那个世界却正要“征服中国,建立又一个印度帝国。”(第123页)这样的艰难时世似乎不能安置一个无私的良心,但林则徐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他已经胜任了引导中华民族走向近代过程中,他所应该承诺的那一部分历史责任。他和他的同道们开创了近代社会一种进步思潮的源流,那就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建设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富强。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的一个开创性研究,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林则徐不仅是一个时代潮流的开创者,也是一个时代潮流中人。该书指出,“在鸦片战争前后,由于中华民族和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矛盾和斗争的强烈刺激,思想界空前动荡起来,形成一股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思潮。先是从‘以经术作政论’,‘慷慨论天下事’开始,首先兴起以维系国计民生、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主要是鸦片侵略)为中心的‘经世致用思潮’;进而,随着民族矛盾迅速上升,斗争形势急剧变化,议论重点集中到坚决抵抗侵略,维护国家民族独立上来,既反对‘开门揖盗’,又反对‘闭关自守’,兴起以了解敌情外事,寻求‘制夷之策’为中心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再进一步,就是在对西方各国情况及其长技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把学习外国的问题,特别是‘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于是,为谋求祖国独立富强而‘师夷’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遂开始发端。”(第322页)这三个思潮,“联贯成一股凶涌向前的爱国主义潮流。”林则徐置身其中,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论稿》第322页),也是学习西方之首倡者与躬行者。《论稿》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和介绍——兼论清代闭关政策的破产和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勃兴》一文作为研究包括林则徐在内的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潮特点的典型分析,以大量的材料和严密的论证,为我们勾划出了近代社会思潮的爱国主义特点及其发展的基本方向。这篇文章是研究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同时,它也打破了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学习西方只是个别有识之士个人倡导的成见,把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作了整体的概述,这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无疑也是有很大的方法论启发的,因为近代史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复杂的历史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在一个时代的普遍生活中去寻找时代的精神,把握时代的脉搏。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我们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及其中西文化背景认识的深入和提高。《论稿》的学术成就,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和介绍》一文来看,林则徐和他的同道所遇到的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首先是他们自己对西方的无知,而这种无知,甚至还是常识范畴内的。林则徐直到一八三九年十二月的时候,还不知道土耳其是否为美国的领土。(参看第283页),但是,他能放下“天朝”钦差的架子去向外国人请教,这种精神,无疑是一种标准的儒家教育所要求具备的修养,(所谓“不耻下问”、“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就体现了这一精神),然而,我们却同时看到那种“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的自大心态也从此由另一群士大夫强化。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文化的正面价值及负面价值的产生并不直接出自它初始的文化观念,而是往往出自它被注解的历史。中国那些始终没能跨进近代门槛的儒士们,在“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式的儒学研习中,事实上把中国传统学术变成了他们自己的“对象物”,即他在儒学注解中得到的越多,他作为一个独立人所具备的人格失去的也越多,同时对于儒学本身的创造性贡献也越少。儒学在近代的命运,我们可以给它作这么一种描述:作为一种从汉代以来就为民众广为接受的主宰性世界观,它的权威产生于某个单一群体(士)的影响,因此它无疑是一种“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它来自并服务于统治阶级”,因此,它就不仅是精神领域的东西,同时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秩序的命运是共生的(以上观点,可参阅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诚然,同样是受到儒家文化培养的林则徐之所以能超越自大的心理障碍,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其原因就在于他并没有把一个政治秩序中的利益与他的文化归属混为一谈,即不以一种文化与道德上的借口来维系他在一个政治秩序中的个人地位和利益。他固然忠君,但他也接受了儒学民本思想之精华,真诚地同情人民和相信人民。关于这一点,《论稿》中《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一文,从林则徐早期受到的教育,个人品质及经历等方面作了精辟、系统的分析。对于开端时代的近代爱国者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所来的那个世界能做的最好选择也莫过于此,因为这种民本主义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而只有这种精神,才使民族文化优秀的内容具有了连续性。只有生活在千百年的封建专制压迫和贫困中的普通人民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种人道主义对他们来说该有多么重要。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民本主义的文化价值事实上就成为儒家文化真正的守护者。
林则徐在走向近代时遇到西方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学习西方的问题,这事实上也是以后中国一直面临的挑战。学习西方的目的,在于实现富强,重建中国文明,而这种重建既不是在一种文化彻底毁灭之后的再创,也不可能再凭一种优势心态去消融异质的西方文化,这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那样,一种自大心态已使中国文化的唐代气质在近代几乎全部消失。从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来分析,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目标是器物层次的近代化(当然,在这里所谓“近代化”并不是近代开端时的自觉意识,而是一种客观进程之描述),林则徐显然也是魏源观点的赞同者与实践者。对于鸦片战争战事本身的关注,刺激了中国爱国者寻求制敌的武器与策略的热情,在这个意义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先是为一场战争设计的,但这已是一个了不起的开端,因为在同时代人普遍还把西方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而加以道德上的抛弃时,魏源与林则徐这样的观念与实践无疑是需要相当见识和勇气的。从文化变迁的一般形态来讲,从器物层次的近代化到制度层次的近代化再到思想行为层次的近代化也无不合理之处,从“师夷长技”开始的学习西方过程中,这三个层次也是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实际反应程序”(《港台及海外学者论近代中国文化》第12页),但是遗憾的是,这三个层次在近代中国被割裂地理解,把每个层次当作独立发展的一个阶段,这就使得近代中国很少有机会去面临一个完整的西方文化系统的全部,去探究它的逻辑结构与历史过程。在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学西方风气之始,他们虽对西方的政制、礼俗也有赞誉之词,如林则徐,他在主持翻译《四洲志》时,称美国“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第312页)然而,这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赞美,正如《论稿》指出的,它仅是“希望中国实行‘尧舜之治’的反映,并非那时就了解并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论稿》第313页),也就是说,在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人的心理起点和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学习西方那些能使它回复到从前的光荣中去的东西,所谓富强,依然是传统的观念,它缺少一种信念,一种自觉地走向世界与西方竞争的信念。虽然近代中国最后终于走上了追求新型民主政治的道路,但从林则徐到王韬、严复、梁启超等一代又一代学习西方的先驱,在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始终没有放弃将两个不同系统的文化精神进行类比的思维模式,这种超越意识的缺乏,使得近代的文化争执总在“西学——中学”、“道——器”、“体——用”这些传统的概念与逻辑中反复。我们回观中国近代文化变迁的历史,似乎可以感觉到一种价值观系统的破碎,近代人本来应该在近代开始的时候就去寻求较完备的评价中西文化的价值目标,而不是像汤因比所指出的那样,总在试图接受异质文化毒害最小的一部分之后又不得不面临它更多、更复杂的挑战,从而缺少一种心理与价值观上的准备,以至于造成一种手足失措的处境。在十九世纪,西方文明主要是以新技术面目出现的,事实上,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接受一种新技术要比接受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要来得直接和容易得多,因为技术本身直接带来的物质利益与这个民族每天生存的条件相关,而这在一个民族的具体生活中是高于一切的。但是,不幸的是,儒学到了近代开端的时候,已经可以凭一种标准化的价值尺度来评价在他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这种标准化是一个文化走向没落的征兆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大的象征。林则徐事实上倡导着对这种无所不在的“标准化文化”的突破,因此他最后要承受来自自己国家的压力,这种压力在他的同道魏源、姚莹等人身上也非常具体。对林则徐,近代开端时代给予他的评价并不理想,他不仅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钦差大臣,而且恐怕还被当作一个失误的文化传人,连他的朋友,大学问家梁廷对林则徐、魏源等人学习西方的观念不以为然,梁氏的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第329页)陈胜教授指出:“这种把向外国学习视为严重丧失国体的‘国体尊严论’,认为古往今来都没有求教于‘外夷’之理的‘古今一理’论,实际上是当时官绅士人害怕‘触讳’的倾向在理论上的反映;也是旧传统观念,即井蛙夜郎观念,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这种论调,并没有脱离‘天朝上国’论的窠臼。”(第330页),面对一种新的文化力量,承认与学习它,首先需要超越一种自我中心的心理障碍,但近代保守主义二元论的价值观却使他们在不得不承认西方新技术的同时,又用一种道德至上主义与自我圆熟的成就感消融了它,他们生活在一种实际上是以功利为目标的反功利主义错觉里。
我们可以认为林则徐是一个象征,他作为一个“文化霸权”的实际受益者,在最可能从旧文化中得到满足的地方开始了他抛弃这种功利的努力。他当然还逃不脱那个由皇帝和士大夫操纵的社会秩序,但他不自觉地开始了寻找这种生活的终结,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他的观念和行为看起来是彰而不显的,但它构筑了一种民族新心态的基础,虽然他本人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人”,但他提醒了一个民族在必须面对历史变局的心理准备,这也是世界上每一个非近代民族所必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在她第一次面临西方的全面挑战的时候,其性格中的优秀部分与糟粕部分的显现都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累积与熏陶之结果。塑造一种近代型的品质与文化精神的任务,其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再没有那么长时期的和平与物质累积来创造其文化的内涵。在近代日本,福泽渝吉曾指出种学习西方的序:“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程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第14页)中国直到五四时代才达到这种认识,而且五四时代对文化累积的不以为然最后在事实上又妨碍了这种目标的实现。这种实行起来十分困难的人心改造,目的在于追求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它要求知识界对精神命题予以重新探讨,从而以一种超越意识来完成一个民族价值观念转换的文化累积。余英时先生曾指出,近代文化的症结,在于缺少深厚的学术思想基础,他认为“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术思想深厚基础之上”(《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第53页)。陈胜教授在对中国近代开端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多……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时还仅仅处于开始发端的最初阶段,倡导者既不多,影响也还不大”(第330页),而这些人由于各种局限,也没有最后潜心于中西学术的形而上的研究,学术之功,对于历史的急迫需求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合理,但却具有长久的意义。一个近代化的需要,事实上是结构性的,一个结构的整体性功能仅仅由几个大脑来承担是不公平的。林则徐与他的同道在为新世界的出现而思索理论的时候,还要去做一个军事地图绘制者、兵工武器实验者,这种要求,类似于对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巨匠百科全书式学者的要求,但是最后的结果,在学术思想方面,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旧学”修养依然超过其他方面的累积。
作为近代第一个放眼看世界者,林则徐在两个世界的交锋中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民族自救与独立富强的责任,而两个世界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他终于被接纳到人类发展日益公正与进步的观念中去。现在再读陈胜教授关于林则徐与他的时代的著作,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民族摆脱中世纪的愚昧所应该付出的果敢和创痛,也可以感觉到一百五十年前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人所受的挑战是属于历史的,而不是他个人的得失,只有在这种义无反顾的决断中,你才能体会到一个文化正面价值创造的民族精神。古老的中世纪已经开始了无可挽回的没落,但人还是他自己,他要走进的世界,依旧要由他来创造和承受一切。
为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一百五十周年而作
两个 篇7
一、对十年“报网互动”的反思
作为一份较早主动接触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县市报, 乐清日报一直强调“报网互动”。2003年开通了乐清日报电子版;2005年创办了乐清日报手机报;2006年开通了乐清日报数字报;2006年开通了QQ报料热线, 还和本地民间网站合作, 创办了“乐清日报民情工作室论坛”;并多次在报纸版面上借鉴、尝试博客、微博、QQ聊天、BBS等多种新媒体形式, 开辟了多个专栏。近两三年来更是加大了全媒体构架和发展的力度, 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 旗下的中国乐清网多次改版。
这些尝试, 给报纸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是强化了新媒体意识, 几乎每一位采编人员都深刻体会到了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发展速度, 认识到新媒体必然取代传统媒体。二是积累了新媒体经验, 大多数采编人员初步掌握了各种新媒体平台使用技术, 积累了和新媒体受众打交道的经验。三是锻炼了新媒体队伍, 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新媒体制作和运营团队。
这些尝试, 在当时的条件下, 无疑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现在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间节点看, 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避免这些问题的再度出现, 对于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要避免重“报”轻“网”。以往的“报网互动”, 虽然强调“互动”, 但往往更多地着眼于报纸传播, 即立足报纸, 在网络上传播报纸内容。例如, 电子版、数字版、网络论坛等形式, 虽然提高了报纸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网民中发掘了一批报纸的潜在读者, 但或是无法准确掌握受众数据, 或是未能对受众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利用, 对新媒体发展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 必须明确:“网”不是为“报”服务的, 以“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是发展方向、是最终取代“报”的新生力量, 而不是“报”的附庸。既要通过新媒体传播为报纸开辟新的发行空间, 更要同时为新媒体积累起稳固、忠实的受众群体。
二是要避免重“用”轻“体”。博客、微博、QQ聊天等形式, 在网络上有较强的交互性, 但在报纸版面上将各种评论、讨论以界面形式呈现, 实际上只是呈现了交流结果而非交流过程, 因报纸的特质决定, 仍然是单向传播。因此, 以往的这些尝试, 主要还是着眼于报道形式上的创新, 是“用”, 而不是传播形式上的创新, 不是“体”。因此, 在今后的转型发展过程中, 报纸既要注意借鉴新媒体形式, 创新报道形式, 提供更鲜活的报道内容, 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报纸与读者的互动, 更要利用报纸自身优势, 通过在报纸版面上展现新媒体内容, 推广、扶持新媒体, 使报纸和新媒体相互促进发展。
二、县市报可资利用的优势
在传统报业市场上, 县市报在报纸规模、影响力、队伍素质等方面都难以和省级、市级报纸抗衡;而在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新媒体时, 县市报又面临资金、体制等方面的难题。但是, 县市报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并无退路, 同时, 县市报仍然有很多优势可资利用。
(一) 内容生产优势
内容生产是媒体最核心的基础。县市报基本上是当地唯一的、专业的本地原创文字内容提供者, 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一切运营都是附着在信息传播之上的。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社会化、个人化, 但不论到什么时候, 不论传播的方式怎么变, 受众对资讯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 而且, 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面对的是大量碎片化的信息, 需要有人进行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和整理。只要这种需求存在, 只要内容生产这个县市报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存在, 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把他们结合起来。因此, 内容生产的优势不仅不能丢, 反而要加强, 特别是要通过一定方式防止竞争对手对我们原创内容的无偿利用。
(二) 用户资源优势
用户资源是媒体最宝贵的财富。县市报往往是当地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平面媒体, 如乐清日报发行量达5万多份, 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报纸在乐清的发行量。在当地的多年深耕, 也使县市报对读者有一定的黏性。对用户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利用, 可望为县市报新媒体的迅速推广提供一个捷径。
(三) 品牌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是媒体的无形资产。县市报在当地都有政府背景, 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近年来, 不少县市报纷纷开展多元化经营, 介入当地会展策划、户外广告、教育培训、图书销售等和文化创意产业, 这既是对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充分利用, 更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也是县市报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优势。
三、县市报转型发展的路径
县市报发展, 最终将从传统的纸质报业市场, 转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市场。对手不仅仅是其他各级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 还有各类来自民间、原先被排除在传统报业市场之外的社会化新媒体。因此, 要充分考虑自身特质,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在不放松报纸发展的同时, 不遗余力地将新媒体作为报纸今后的替代品来培育, 并将优势体现于其与对手的竞争, 尽快完成全媒体布局, 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媒体市场的颠覆性变化。
(一) 加强内容生产, 整合品牌, 扶持新媒体产品发展
传统报业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传播, 自报纸诞生以来, 如何采集、筛选、加工、传播新闻完全由媒体垄断。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点。但是,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需要有人对大量纷繁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深加工, 这是媒体的价值所在和存在意义。纽约时报董事长阿瑟·苏菲伯格曾表示:“在信息和观点无处不在的情况下, 我们对内容品质的承诺比以往更加重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民间资本突破体制障碍进入媒体市场提供了可能。但在内容生产方面人手不足、缺乏资源和经验, 是民间各类新媒体的软肋。县市报作为当地最重要的原创内容提供者, 要进一步加强内容生产, 源源不断地为自己的新媒体提供大量受众欢迎的基础性内容, 从而使自己的新媒体在竞争中同样保持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
此外, 要利用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报纸和新媒体共用一个品牌, 在新媒体推广过程中突出报纸品牌, 缩短新媒体知名度的培育时间;在报纸版面上大力宣传自己的新媒体, 引导读者关注、点击、下载, 缩短市场培育期, 降低推广成本, 培育新媒体的第一批忠诚用户, 为新媒体市场上的竞争赢得先机。这同时也是为了让受众跟着我们的品牌走, 熟悉我们的新媒体, 为从报纸到新媒体的用户迁移预热。
(二) 构建树状流程, 定向传播, 精准投放内容和广告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分众传播的时代。这种分众传播, 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三个方面, 不同的传播内容需要不同的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对象需要不同的传播内容, 不同的传播渠道又对应不同的传播对象。一张报纸“包打天下”的局面已被彻底改变, 以往单一的文字+照片的传播形式, 更是被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图表等多种传播手段和形式所替代。
县市报往往规模较小, 人手不足, 难以针对不同传播渠道分设不同采编团队 (事实上也无此必要) , 这就要求我们彻底重构报纸采访、编辑、出版、传播的整个流程, 实现“一次采访, 多次、多维、多向、多渠道传播”。即在统一平台上不间断采集信息, 然后针对不同受众群体, 即时对信息进行不同形式、内容的编辑加工, “分发”至各传播渠道, 形成一个树状的采编流程, 信息采集是树干, 信息加工和传播是树枝。这样, 既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 又最大限度地保证采集到的信息被完全开发利用。
与此同时, 对用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受众群体的阅读喜好, 有针对性地发放信息和相关广告, 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经营服务。在这一过程中, 广告经营流程同样需要重构, 广告经营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投向用户数据分析, 从而为全体报纸读者提供同样的广告, 向区别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随内容精准投放广告转变, 即将经营附着于不同的“树枝”。
(三) 拓展传播渠道, 小步快跑, 重点布局移动互联
在传统报业市场上, 报纸的广告收入往往是报社最大的赢利点。但互联网的兴起,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改变了媒体生态, 瓜分了广告市场。同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 单一产品生存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留给我们的市场培育期越来越短。这种变化和分众传播的趋势, 都使得县市报今后的每一个新媒体产品都面对着特定的受众群体, 而且可能往往难有稳定、可预期的经营收入和媒体寿命。因此, 在经营上不太可能会有一个目前的报纸广告收入、相对稳定的“重大支柱”, 不再“众星拱月”, 而是“各显神通”。因此, 在树状流程 (包括采编流程和广告经营流程) 构建完成之后, 要继续拓展传播渠道, 尽可能分散经营风险, 在至少保证经营总量不减的前提下, 提高广告用户对新媒体的认同度, 赢利重点逐步从报纸向新媒体迁移, 并分散至各新媒体渠道。同时更敏锐地紧盯新媒体技术发展变化, 力争抢抓先机, 形成若干个“小巨人”。
此外, 要特别关注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 将完全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县市报, 我们没有能力创造移动服务平台级产品。但以移动性、社交性、公众参与的公开性为特征, 基于移动服务平台的信息传播, 有可能为我们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基于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迅猛发展, 传统纸质报的前景不容乐观。作为中国最基层的报纸, 县市报面临着日趋激烈的传统报业市场竞争。本文拟以乐清日报为例, 谈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县市报的生存发展, 如何尽快打通两个途径、完成两个迁移。即通过理念转变和流程再造, 在内容生产方面, 打通从报纸到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完成受众从报纸到新媒体的迁移;在媒体经营方面, 打通从报纸到新媒体的经营途径, 完成赢利重点从报纸到新媒体的迁移。
关键词:新媒体,县市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辛.新媒体时代:报业前景与突破[J].中国记者, 2011 (04) .
[2]易雯, 沈亚林.网站——地市报新的增长点[J].中国报业, 2011 (09) .
[3]覃进, 向芳.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特征与产业前景[J].中国报业, 2011 (09) .
[4]周怀宗.喻国明当报纸遭遇“微革命”[J].新闻前哨, 2011 (04) .
[5]陈洪标.促干群良性互动在群众工作上有所作为——《今日桐乡》探索新型县市报发展之路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记者, 2013 (03) .
“两个体系”的期待 篇8
档案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个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以人为本思想的清晰明确表述。档案工作只有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档案资源体系与利用体系, 才能有效及时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才能更具有活力, 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社会的支持、人民的肯定。
“两个体系”建设, 期待思想观念的创新。这不仅包括档案事业发展宗旨或者基本目标的创新, 也包括档案管理内容、重点、模式、方法的创新。档案部门要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 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领域, 不断活化为民服务的手段, 不断优化为民服务的功能, 将档案馆办成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需要”的便民窗口, 办成公众个人信息查阅和取证的信息中心。
“两个体系”建设, 要求业务建设的拓展。档案资源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 不应为哪一个层面、哪一个系统、哪一个部门所有。从资源建设体系看, 既要重视传统载体、传统领域档案资源的建设, 又要重视新型载体、新兴领域档案资源的建设;从档案利用体系看, 档案工作要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将可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定的公共产品, 通过整合、加工、开发, 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使档案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推动档案工作向新的领域延伸。
“两个体系”建设, 呼唤法制建设的跟进。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档案的管理活动也要遵循法律制度。为此, 我们需要一个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保证档案的完整和真实;需要一个管控社会各类档案资源的机构和制度, 使国家全体公民的重要社会记录都得到有效的收集与管理;更需要一个能够平衡各方面利益的档案查询原则, 使档案能够有效地维护公民的权益。当然, 这些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要感谢两个人 篇9
邓智仁挖墙角以及任志强炮轰是现代城发展史上的关键大事。说它关键, 不光是因为这件事差点断送了现代城,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 媒体和公众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向了现代城和我, 使现代城成了著名楼盘, 也使我成了著名人物。可以说, 没有挖人事件和炮轰事件, 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功。所以, 我要感谢这两个人。
邓智仁挖墙角
1999年8月, 负责销售的总经理说现在大概五十多个销售人员一个都没了, 全都不见了。
而给销售人员们打电话不是关机, 就是不接, 更有甚者就是接了电话, 也很明白的告诉我, “不陪你玩了”。原来, 对面中国第一商城的邓智仁已经将现代城的精英销售人员高薪挖走了, 最高的有拿到23万元的, 最低的拿到18万元。
当晚我就给这些人开了个会, 开始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大家不要离开现代城, 现代城的前景是光明的。大家现在签的协议, 由公司聘请个律师处理。
然后又把总经理办公会的6个成员都请了过来和他们谈。
凌晨1时多, 我让他们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出去打个电话。结果所有的人都说, 现金已经提到手了, 二三十万的现金已经提到手了。等我做完工作以后, 对面第一商城的董事长、销售总监, 已经把他们接去吃饭了。
最后一共走了23个人, 还是留下来了一部分。
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小姑娘, 人家一下给她付上十几万二十几万的现金也是挺有诱惑力的。但实际上对于房地产广告的宣传来说, 这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房地产广告的宣传都是上千万的数字。所以第一商城想, 把这些销售员挖走以后他们马上就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已经垮了。他们所有的人全都跑过来了。然后让购买我们房子的人赶紧去退房, 然后来购买第一商城的房子。
于是, 我请三四个媒体的朋友吃饭, 他们说“家丑不外扬, 你的这个事情, 你就不要发消息了, 不就是挖走二十多个人吗?影响也不是很大的。”我想, 他们说得也有道理, 我基本上接受了。
可是当天晚上, 我又得到了一个消息, 那天晚上我给他们做工作, 吃的是肯德基, 而他们被请去饭店吃鱼翅去了。然后还要找来媒体记者, 开新闻发布会, 说现代城已经不行了, 他们的总经理也要跑。
后来我就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题目叫《现代城的四名副总监被高薪挖跑了》。最后有一段话:“现代城的员工, 无论我们成功还是失败, 无论我们受到竞争对手什么样的打击,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做人的准则, 不要忘记我们的使命, 也不要忘记客户对我们的期盼。”
第二天, 我们就把《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和《精品购物指南》这几家北京有影响的报纸都买了半版的广告。这封信都成功地发出去了。
这个事件, 现代城说是“挖人事件”;媒体一般说“跳槽事件”是比较中立的;被挖走的人也起了个名字, 叫“起义”。
因为我们这个事情在全国的影响比较大, 媒体报道的量也相当大。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和北京特快都做了报道。北京特快一共做了四次, 其中有两次节目还获奖了。
事情做完以后, 给现代城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是现代城一下子突现出来了。1999年年底, 全年的销售额达到18.9亿元。在北京我们听到的, 万科全年销售额在3个亿左右, 万通可能4个多亿, 华远可能大一点, 就10个亿。
任志强炮轰现代城
2000年1月8日, 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北京的一月正是冷月寒天, 但长安街上却连夜排起了等待购买的长龙。前三天每日销售额都过亿元人民币。在接下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 SOHO部分销售了五百多套。
2 月20日, 我邀请任志强前来现代城参观SOHO样板间。
任志强回去以后, 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在媒体上发表。这封信的内容非常丰富, 从概念到技术逐项说开去, 字字锋芒, 招招见血。文章认为, 从概念来讲, SOHO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 居住不像居住, 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 设计上也就是草稿想法。从技术方面看, 采光、通风、安全、隐私、能源样样有问题。总之, 结论很明显:北京的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 最好马上炸掉。并且指出, “北京也许是项目的一个优点 (概念) 就可以掩盖十个缺点的城市。”
看完信后, 我给任志强写了回信, 题目叫《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信中除了就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技术方面的答复外, 主题却稍做偏离, 大谈创新问题。并表达了发展商希望能做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和中国的电影一样走到国际上获奖的愿望。
2 月26日, 我发了一期客户通讯, 将这两封信率先“捅”向公众。
3月8日, 《北京青年报》和《财经时报》同时以大版面刊登了这两封信, 潘任之争正式被推向社会。这时候, 现代城业主肯定相当关注这次争论, 有个别业主还直接给任志强写信, 加入到争论当中来。一时间, SOHO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4 月5日, 《财经时报》发表《SOHO你蒙谁?
》, 文章认为, SOHO其实是并不是时尚, 而是设计怪胎, 发展商宣传SOHO是在误导市场。
4 月7日, 《精品购物指南》发表文章, 指出SOHO
现代城是靠一个简单的概念玩活的, 而“概念是个唬人的东西, 尤其是对接受能力仍处在幼稚时期者来说”, 并严正指出:“SOHO现代城是作为写字楼立项的项目”, 是“在市场危机中摇身而变为住宅”的。
除了媒体, 有人也通过非正常渠道加入了针对SOHO的批判。一份署名“不平”的匿名信被交到现代城客户、媒体和业界同行的手中。作者在信中激动地指出SOHO是“明显违规违法”, 并且有点气急败坏地说:“但问题是:一、为什么北京买家这样不成熟, 甘愿受广告诱惑?二、有关部门为什么袖手旁观, 容许违法违规, 夸张宣传?”
虽然我当时认为觉得有人替自己投钱打广告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公司还是通过报纸向对方发出了严正的律师函予以警告, 这种行为才被终止。
房子卖完了, 争论也平息了, 我却没歇着, 把这次批判SOHO现代城的重点文章都收集起来, 集结成书, 取名《SOHO现代城批判》, 公开发行出版。在出书时, 我要求策划人员:不要怕潘石屹和任志强受不了, 所有不同的声音都可以说, 所有另类的设计都可以做。别人有意见我去解释, 但要在超越语言限制的情况下, 来讨论人和建筑、人和环境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 媒体和公众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向了现代城和我, 使现代城成了著名楼盘, 也使我成了著名人物。可以说, 没有挖人事件和炮轰事件, 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功。所以, 我要感谢这两个人。
两个妈妈 篇10
其实, 我只有一个妈妈, 只是她的脾气变化太大, 简直判若两人, 生气时凶神恶煞, 令人望而生畏, 高兴时又如春风拂面, 我便如此戏称她了。
有一次放学, 因为贪玩, 直到天黑还在路上玩得不亦乐乎。心急的妈妈犹如从天而降, 只见她两手叉腰, 两只眼睛瞪得像对大铜铃, 牙齿咬得“咯吱咯吱”直响, 吓得我魂飞魄散, 急忙求饶说:“妈妈, 我知道错了。”但妈妈一句话也不说, 打我两巴掌, 拉着我就往家里走……
当然, 妈妈也有“多云转晴”的时候。期中考试时, 我薄弱的数学科目, 竟意外考了93分。妈妈得知成绩后, 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还“心肝宝贝”地哄我。听了妈妈的表扬, 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接下来的几天里, 我需承担的家务活, 允许大量减负。我也敢当着她的面摆弄我的玩具……
两个纳西族 篇11
东巴教其实还算不上宗教,翻译成“教”是个错误。东巴是民间的优秀分子,和品正说,东巴掌握着民间最需要技能的行业,如木匠、皮匠、医药等。同时,东巴也掌握着平民的精神世界。纳西族平民的知识体系、信仰体系都由东巴传承,并由东巴实施。民间的的重大事件一般也是在东巴的参与下进行的。当然,这种“重大”首先并不是对于民族或部落而言的,而是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的。东巴仪式的大部分也都是以家庭为主体安排的,只有祭天是全民族性的,但是各个祭天群所采取的仪式和时间并不相同。这种不同表明,祭天也是民间性的。
那么,木土司在祭天中处于什么位置?
木土司统治纳西族大部分地区长达四百多年,这种统治是如何贯彻,如何延续的?木土司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分子?木土司的精神统治如何进行,木土司和东巴是怎样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问题。
关于木府的资料非常有限,大概引用最多的是《木氏宦谱》,这个谱牒记录了木土司自元以来历任土司所做的大事,据说连忽必烈送一顶帽子都记录下来。但是,这个宦谱是用汉文书写的。那么,木土司是否也用东巴文记录过身边的事物呢?
按中原的惯例,每一任王朝无论大小,都有专职史官。木府是否也有类似的安排?
从目前的资料看,似乎没有。木府与平民似乎在文化上是脱节的。或者说,木府不大关心本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平民的精神世界由东巴掌管。而作为统治阶级的木氏家族,所欣赏的却是其他文化。从明开始,木氏家族开始仰慕汉文化,木氏弟子都受到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以与汉族知识分子诗文唱和为荣,有许多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造诣,甚至有不少人参加科举,进士及第。但是,民间的汉文化教育直到改土归流之后才开始普及。有许多学者认为,改土归流前的木府垄断了汉文化教育,不让平民百姓受教育,是愚民政策。这种看法仍隐含着大汉族主义在里面,它假设了只有汉文化教育才是教育的前提。十九世纪俄罗斯贵族仰慕法国文化,以说法语为时尚,也没有在平民阶层普及法语。但是,由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主体也是贵族,本民族的知识积淀已经相当深厚,即使没有沙皇的支持,他们仍有足够的能力推动本民族的文化。
但是,纳西族不然。如果按照中原小国的惯例,作为统治阶级的木府本来应该培育自己的知识分子,使自己实现对平民的精神统治。任何有效的统治都是政教合一的。但是,木氏贵族却放弃了自己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让他自生自灭。而自己却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木氏贵族请到府中的文化人有各派藏传佛教的喇嘛,有内地的和尚道士,也有汉族的正统知识分子。而东巴在木府中的位置却越来越低。由于东巴文不能充分地表达作为知识分子的东巴个人的思想,纳西族的民间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被湮没了。最先放弃传统文化的竟然是统治阶层,那么,木府对于百姓的精神统治如何进行?
在木府有意识地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平民也在无意识地被周边民族的文化渗透。与藏族相临之地区逐渐藏化,与白族相临地区白化,还有大量的交通发达距离中心城市丽江较近的地区汉化。丽江城木府周围出现了大量的木和两姓之外的纳西族,也应该有这种文化上的关系。
所以,纳西族在文化上有两个。一个是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贵族阶层,一个是自生自灭的以东巴为精神领袖的平民。
这些天在东巴所调研,发现现代纳西族也有两个,一个是开放的,一个是封闭的。
这几天,李例芬老师一直给我提供实际的具体的帮助。但是,我来东巴所最需要查阅的是100卷煌煌巨著《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我希望所长能给我一条便路,使我可以更方便地查阅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译注全集。我提出看校样,或者看光盘。但是被所长同志一口否决了。他没有什么理由,只是翻来覆去地说,你这个要求让我们为难了,你这个要求让我们为难了。即使已经出版的部分,也不想借给我。他说,丽江已经有五个单位买了这套书,我们已经提供给社会了,可以让社会利用了。如果每个人都提出你的这样的要求,我们很难工作了。最后,他让我去图书馆。
在东巴文化节论文摘要集中,收入了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关于建立纳西东巴经共享联盟的建议》,提出建立网上数据库,全世界各地的东巴经一律上网,资源共享。我想这个建议一定不会被东巴所接受。
两个小人儿 篇12
一个男孩, 一个女孩。我想, 他们一定不会超过三岁。两只小手拉在一起, 稚嫩的童音热烈地回响。不知不觉中, 男孩快步向前, 又猛然想起落在身后的女孩。他站住了。他往回走了几步, 拉住小女孩伸向他的右手, 一起走向菜市的深处。
阳光洒在所有的叶片和菜茎上, 也让红红绿绿的瓜瓜菜菜亮得诱人。那是可以替换出土地、清流、菜洼, 树木和天空飞过的鸟儿等画面的街景。可是现在, 一切都变成背景, 前景是那两个小人, 他们互相帮助, 相亲相爱, 一同前行。仔细一些, 就会注意到, 除了他们相握的那只手之外, 另一只手的指头上都挂着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袋, 隐约可见是某种吃食。忽然, 一个趔趄。小男孩摔在地上。我急忙伸手向他, 想扶他起来。但我即刻改变意念。看见小女孩双手奋力撑他, 嘴里喊着:“起来!起……来!”
起来了。街上没有一个经过此处的大人注意到这对小人儿的停停走走。小男孩没有哭。他的脸上泛起不好意思的笑。女孩的声音:“乖, 不哭。”女孩拉起男孩的手, 继续前行。几步之后, 男孩停下, 抬起右手摸着摔疼的额头。那里沾上了一些地上的湿泥。女孩急忙上前, 仰头抬手, 轻轻擦着那些隐隐约约的泥迹。她问:“疼吗?”他答:“疼呢!”她说:“我揉……不疼。”他说:“还是……有点疼。”突然, 小女孩停止了手上揉的动作。她的手一下子搂着男孩的头, 用力使这颗头偏向自己。她稍稍仰起头, 在男孩的脸上亲了一口。这个吻就像是灵丹妙药, 小男孩马上做出不疼的样子, 重新拉起他的姑娘, 勇敢地朝前走了。细心的女孩发现我一直在关注并尾随他们, 看我的眼神有些警惕。我连忙报以更加热情的笑容, 并有意放慢脚步。
摇摇摆摆走出不远, 他们走向两个正在卖菜的妇女。那一定是他们的妈妈了。两个妈妈同声夸赞孩子们聪明能干, 似乎比一下子卖完了所有的菜还高兴。那时, 孩子们同时举起小手里的袋子递给自己的妈妈。原来, 他们是结伴儿给妈妈买早点去了。
两位妈妈看见了她们期待中的结果。她们心花怒放。可惜的是, 那个结果之前的过程对于她们来说是永远的不知, 我看见的一切是她们不会想象得既美好又美妙的人间喜剧。
那样的情景里, 我面对了我们不知如何可以找到并坚持到底的生活。面对了成人世界在爱情降临时的一切善举。面对了在时光洗涤中很容易变白变淡的柔情蜜意。面对了我们曾经的拥有和现在的失去。
那些我们得而复失或者是失而复得更或是求之不得的美好的甜蜜在哪里呢?如果两个刚刚结束学步期的幼儿可以相互给予, 那么, 爱就是我们的本能。只是说, 我们也许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会真正的给予和释放。
【两个】推荐阅读: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自查报告内容09-13
“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承诺书10-26
两个着力07-18
两个共同05-21
两个译本05-22
两个基础05-27
两个转化06-09
两个主体08-10
两个突出09-24
两个案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