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案例

2024-10-10

两个案例(共11篇)

两个案例 篇1

案例1:5月底, 我有幸去观摩了某小学举办的庆“六一”文艺会演, 其中有两个节目令我感触很深。舞蹈《猫鼠之夜》给我们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 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其中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并非一朝一夕的练习能够做出来的, 而是靠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从小在舞蹈上的长期培养取得的成果。一首合唱《放飞梦想》, 为我们展现了这所学校孩子们扎实的音乐歌唱功底……

案例2:在“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日里, 农村的小学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自己搞一些简单的活动就结束了。在班级里, 班主任请几个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 没有事先准备, 谁想表演都可以, 没有音乐, 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节目, 但是他们都努力地表现自己……同样可爱天真的孩子, 却无法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太可惜了!这样的“六一”儿童节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放了一天假, 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备落后, 很多农村的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条改变困境现状的道路, 所以农村民众轻视音乐教育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在城市里的小学做过调查, 几乎班上有90%的学生学过器乐、声乐、舞蹈等。但农村小学里提到器乐, 大家的脸上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大部分学生竟然还停留在只知道钢琴长什么样子的基础上, 就更别提所谓的音乐素养了。同样一片天, 同样都是热爱着音乐的孩子们, 接受音乐教育机会的差别却这么大, 这不由得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心酸。

一首优美的歌, 一支动听的曲, 都塑造着一个个完美的灵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通过音乐教育, 可以陶冶学生精神情操,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感官和心理美的教育基础上, 实现心智协调发展。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优势, 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 都对音乐陶冶人们心性的功能表示巨大的赞赏。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近年来, 随着国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推出、音乐教材的使用, 农村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其他学科整体水平而言, 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教书育人观念落后

实事求是地说, 我们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 在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开拓方面, 思想还不够解放, 认识比较模糊, 执行不坚决, 措施不过硬。学校不按《大纲》开足音乐课的情况比比皆是, 所谓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音乐课可上可不上而遭冷遇的局面到处可见, 归根到底是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在音乐课上, 我发现有好多小孩子唱歌、跳舞、表演都很有天赋, 可是因为没有专职老师进行培养, 学校对此也不重视, 因此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也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弊端。

二、评价体制缺乏科学

以分数定论的评价制度是农村音乐教育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在农村只是在口头上, 不少学校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学校知道音乐教育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好事, 但为了追求升学率, 为了出成绩, 都只是关注考试科目, 因此音乐不考试、不计分数, 忽视音乐教学, “砍掉”音乐课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音乐教师师资缺乏

音乐课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不是谁都能胜任的。要想改变农村音乐课程的这种现状, 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是关键。虽说新课程出台对于教育发展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但这更多的体现在城市, 对于农村来说仍旧“换汤不换药”。农村小学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 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科教师兼任。大部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法”, 很少考虑教者能否胜任此门教学。不少的音乐教师五音不全, 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兼职教师都是放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唱, 其他所谓的音乐欣赏、创作、乐理、乐器就更谈不上了。因此,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和进行必要的音乐课堂教学研究迫在眉睫。可以说, 农村小学只有专职的音乐教师, 才能让小学生做到“人人享受音乐教育, 个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四、音乐教学硬件稀缺

首先, 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其次, 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农村长期经济落后, 财政困难, 有限的经费大多用来购买必要的教育用具, 略有剩余也投入到语、数、英等主科上, 根本轮不到音乐教学。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只有一架普通的风琴, 钢琴、电子琴、音响及多媒体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匮乏。即使个别学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 由于教师业务水平有限, 所以利用率也不高。

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农村的孩子也一定会徜徉在理想的音乐课堂中, 素质教育之花也定会在农村学校绽放。同一个世界, 同一片蓝天, 愿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 充分享受到艺术教育的春天所带来的温暖, 并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两个案例 篇2

“记得当年开店时,客人还开玩笑说,老板娘你卖个夜宵都卖得这么优雅哦!”想起当年在一个背靠枇杷山,面向嘉陵江的门面里,穿着时尚T恤,脚上还穿着一双水晶拖鞋,身价已上千万的戴华露,用重庆妹子的热情,招呼着来往的食客们,“美景,美女,美食”也不知道让多少食客流连忘返。

时尚却能吃苦的女老板

戴华露还依稀记得,5月8日,顺风123在黄花园开张迎宾。第一天营业额:580元。第二天营业额:元……三个月过后,店里的餐桌由最初的10张变为了80张。

重庆餐饮江湖由来已久,其中标榜自己是正宗的餐馆就不下百家。如何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戴华露感到迫在眉睫。她开始不厌其烦地往来于图书馆搜集民间菜品,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她甚至找到了失传已久的陪都菜谱,让抗战期间的特色菜品重出江湖。

刻苦、坚持的戴华露成功了。

仅一年多的时间,顺风123就在重庆餐饮界声名鹊起。在顺风123的带动下,原本寂寞冷清的嘉陵江滨江路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转身成为时尚餐饮品牌

不过,戴华露的顺风123,也并不是一帆风顺。9月8日,顺风123李子坝店开张了。没有经过精心规划的店建得大而粗放,碎花岗石的地面,几张桌椅拼凑在一起。朋友们对戴华露打趣地说:“你们两口子都是有品位的人,李子坝店怎么装修得像个伙食团?”这时,朋友这句玩笑话,却让戴华露心里有了新的盘算。生活中的戴华露和老公韦力都是品位生活的拥护者,两人也是重庆餐饮圈里出名的年轻时尚夫妇。为什么不把店面装修得时尚、精致、有品位呢?虽然自己以江湖菜起家,但市场需要时尚的餐馆,精致的菜品,优雅的服务态度。

戴华露和老公一起,开始为新开的店铺张罗着,顺风123临江店、南滨店、南方花园店,每一家都是不同的风格与品位。“我们要做重庆的时尚餐饮标杆。”

随着顺风123三峡广场店和杨家坪西城天街店的开张,重庆人再次领悟到,原来吃江湖菜也可以如此时尚,如此国际化。“黑白色基调,椭圆形的黑色大吊灯,黑色的坐椅,限量版的马灯……”这都是戴华露和老公亲自参与挑选的。而西城天街店和三峡广场店更入选了20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时尚的顺风123,也在全国的餐饮圈引起关注,20,顺风123开始规划布点国内一线城市,欲将重庆美食时尚风

作为“潮人”的戴华露,从不向外人掩饰她对时尚潮流的追求,Prada、GiorgioArmani和MINICOOPER成了戴华露的必备之物,而走在流行前沿的她,骨子里却透着重庆女性所特有的正朴、爽快、豪迈、真性情。戴华露笑言:“不管顺风123变得如何时尚,顺风123的真性情永远不变,不管我穿多少名牌,骨子里还是一个‘江湖儿女’。”

将时尚“江湖”推向全国

随着顺风123时尚“转身”成功,戴华露开始谋划顺风123的未来发展:全国开店。

据了解,目前,顺风123在重庆本土,已经占据了沙坪坝、杨家坪、南滨路、高新区等多个商圈及美食街的核心位置,并将在今年3月,正式进驻重庆“心脏”解放碑,而顺风123北城天街店的筹建已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

与此同时,从年底,戴华露就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主要城市的繁华路段“布点”,启动蓄谋已久的全国发展战略。

心细的掌门人:踏实做事

别看戴华露是一个崇尚时尚的女子,不过做起事的戴华露可完全是重庆女子的风风火火,却不乏细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已经是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老板,戴华露工作时仍会带着一本不起眼的小记事本,上面记录着每天自己工作安排、客户每周的意见反馈等。而在她的手提包内还有一个更小的本子,那上面记载着戴华露的随笔,甚至摘抄了在坐飞机时,偶尔看到的一段令人动容的文字……不知不觉,密密麻麻的文字已经占据了20多本笔记本。

“我是典型的重庆人,性格直率。”虽然经营顺风123之前,戴华露是做财务工作的,当然身上肯定也缺乏不了细心。现在作为公司的经营者,小到餐具如何摆盘,服务生衣服上的纽扣,大到报表、数据,戴华露都会亲自过问。“我希望自己做事情更严谨一点,企业运作成败就在细节管理上。”戴华露说,这也是市场教她的经验。

对于企业的发展,细心的戴华露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有几家风投资本都来找过我们,但是我们没有答应。”“站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我心里明白。”戴华露微笑着说,“顺风123现在应练好内功,当时机成熟时,我们会把握的。”

夜色中,眺望远处的黄花园大桥,蒋雯丽、陈奕迅在电影《迷岸》中,满意地品尝着重庆美食;南滨路上,吴镇宇在《双食记》中,火热地烹饪。这些电影中的场景都出自重庆,出自一个自信、美丽、时尚,自称自己的店是重庆时尚餐饮标杆的女子手中。

从两个小案例谈销售策略 篇3

[场景一]繁华的马路口,当红灯亮起的时候,路上骑自行车的人纷纷停下,拥挤到斑马线前,等待着绿灯亮的时候过去。这本是极为平常的一幕,在每一个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可是,这次的场景里面却多了两个忙碌的身影,一个手拿着文件夹,一个手拿着一份宣传页和一支笔,在不厌其烦的一个又一个向等候红灯的路人介绍着什么。可是,几乎没有几个人愿意停下脚步,当红灯亮起的时候一窝蜂似的走了,留下的只有那两个衣着整齐的年轻人独自苦笑在原地,等待着下一波人群的到来!

笔者作为一名营销人,出于好奇停下来,和他俩聊了起来。经过聊天知道他俩是一家教育咨询机构的员工,一位是进来将近一年的销售主管,一位是刚入职的业务员。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进行推销的时候,主管的话回到的很直接:公司就是这样要求的,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培训的。

听完他们的回答,感受的却很复杂。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有几个人会在意你在干什么?并且在一次红绿灯的变换只有短短30几秒的时间里,又有谁会耐心等你介绍清楚你是干什么的?当你客户选择定位都完全错误的时候,你又怎么样做出来成绩啊?怪公司的培训,还是怪个人的盲从,此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作和工作的方法。

试想,如果你在家长等待学生放学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就你所提供的产品进行沟通交流,是不是会效果好一点呢?当然,也可以借助培训班的影响力,联合有影响力的老师一起进行联合推广?或者在小区附近,这些家长有足够时间好精力听你推介的时候再出击,效果是不是会好很多啊?

所以,做营销不能这样!不知道客户在哪里而盲目的开展工作,只会落得个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后果!一定要将客户出现的渠道了解清楚,并能较好的把握客户群体喜欢什么样环境,对于产品推销大有裨益!

[场景二]小学校门口,一家经营儿童玩具的商店边,一大堆孩子正围着一个成年人看热闹。里三层外三层的,还不是发出鼓掌声和叫好声。孩子们看的起劲,玩玩具的成年人则越发展示他自己高超的技术,一会一个这花样,一会又是那种方法,自然让围观的孩子看的津津有味。

最后,当他玩过几个花样后,也不说话就走进了他的小店,一群孩子尾随而入,不一会功夫就有几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手里拿了和他一样的玩具。而旁边紧挨着的那家店,相同的玩具却无人问津。

反差如此之大,就因为一点:他通过对其目标消费群体的产品展示,让这些孩子们清楚了这个文具还可以这样玩,并且能玩的这么酷!在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让孩子到其店里面现场体验,同时又将自己的技术选出简单的几个交给这些孩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玩具带给自己的价值,从而在这样的现实体验中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达成了销售的目的!

在销售中,我们营销人员往往都将自己的产品夸得天衣无缝,可是面对没有使用过并不知道产品价值的目标消费者而言,我们的销售人员越说的好,他们越是迷惑不知所以!其实关键一点就在于,让这些目标消费者亲身可以体验到产品的价值,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兴趣情况有针对性的跟进,成交的几率自然提升许多!目前,在电子产品中这样的手法使用的较多,效果也好很多!

所以,产品价值的属性在满足目标群体的某种需求的过程中,关键一点就是如何让目标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而且能将其中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较为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才是我们营销人员要做的核心工作!

传输网两个常见故障案例 篇4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要求通信网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信业务, 通过通信网传输、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将不断增大, 传输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输系统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通信网的发展。传输系统承载着大部分的数据、语音等业务, 因此对传输设备的维护要求较高, 而准确定位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故障定位及处理的两个案例

故障定位需要根据故障定位原则和日常的工作经验, 列举两个我在工作中碰到的案例, 以供大家交流学习。

2.1 光缆线路中断导致业务全阻

(1) 系统概述。本地传输网采用ZXSM-150/600/2500设备组网, 整个网络由5端ZXSM-150/600/2500网元组成, 构成一个通道保护环带链的结构, 环一上的传输速率是2.5Gbit/s, F到C的链上的传输速率是622Mbit/s, B和D的链上的传输速率是155Mbit/s。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中心局设在E网元, 网管终端放在中心局。

(2) 故障现象描述。A, B, C, D到E的业务全部中断, 通过网管采集告警发现, F网元的27#OL4上有“622M接收信号丢失”, A网元的7#OL4上有“622M接收信号丢失”, 7#和10#OL4上有1~4#AU的“AU通道告警指示信号”、“不可用时间开始”等告警。B, C, D网元的光板上有相关AU的“AU通道告警指示信号”、“不可用时间开始”等告警。A网元和F网元间有B1/B2/B3 UAS性能指示。

(3) 故障分析。由于有再生段和复用段等高级别的告警和B1/B2性能, 首先必须排除光路上的故障和外部光缆线路的因素。通过上面的告警指示可以知道, A和F都没有收到光信号。故障在A和F之间, 由于A和F光板同时产生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外部光缆线路等因素导致上述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

(4) 故障定位和排除步骤。采用光功率指标测试法:到网元F所在机房, 用光功率计从27#光板输入口、ODF的收光法兰连接、ODF上光缆成端的法兰连接, 逐级测量光接口的功率。光功率计上均为收无光率指示。测试27#光板的发口光功率, 为-2.15dBm, 由于F和A距离25km, 采用L4.1的光板连接, 测试值在发送指标范围内。然后联系网元A所在机房, 使用光功率计做类似测试, 收光测试结果相同, 7#OL4发口光功率, 为-1.85dBm。于是确认是外部光缆线路中断, 通知局方处理。并配合局方调度中断的业务到其他设备和线路上。

通过局方检查确认光缆线路由于工程施工被挖断, 熔接处理后光缆恢复正常。在网元A和F测试收口光功率正常后, 将光板上的尾纤接回, 光路正常, 告警消失。

2.2 光板故障导致B2误码

(1) 系统概述。本地传输网采用中兴通讯的ZXSM-150/600/2500设备组网, 整个网络由3端ZXSM-150/600/2500网元组成, 构成一个无保护链结构, 传输速率为622Mbit/s。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中心局设在A网元, 各网元间都有2M业务。

(2) 故障现象描述。从网管上查询监视的性能数据, 在A站发现该站与B站和C站间的业务在支路上有大量低阶误码V5 BBE, 在7#OL4线路上有大量B3 BBE和B2 BBE误码。检查B站, 发现该站的10#OL4线路上有大量B3 FEBBE和B2 FEBBE.在支路上与A站间的业务有大量V5 FEBBE, 而与C站间的业务正常。检查C站, 发现该站只有在支路上与A站间的业务有大量V5 FEBBE。

(3) 故障分析。从A站与B站, A站与C站间业务都有误码, 而B站与C站间无误码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出故障应该出在A站与B站间。因为所有有误码的业务都会经过这段路由。但问题是出在A站或B站, 还是在光路上, 这就需要分析性能数据。

我们先分析线路上的性能数据。线路上共有B1/B2/B3三种误码监测开销字节, 分别监测各自产生点和终结点之间的路由质量。其中B1字节, 测两站再生段间的路由, B2字节监测两站复用段之间的路由, 而B3则只监测两站间某高阶通道间的路由。显然B3监测的路由包括B2和B1监测的路由, 而B2监测的路由包括Bl监测的路由。

(4) 故障定位和排除步骤。通过逐站排除的方法来定位故障。先自环本站A站西向光路, 发现本站误码消失, 说明问题不在本站, 更换B站光板, 全网误码消失, 问题解决。

然而在实际维护中, 我们发现仅仅是开销字节出误码的情况非常少见, 因此利用B1/B2/B3的路由覆盖关系来定位故障常常可以作为一个经验性的方法来运用。

3、结语

光缆故障与光板故障是传输网中常见的两种故障, 一般光路出现问题时应首先考虑这两点。维护工作在保证通信网络稳定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网络运行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考虑问题时要细致, 并将问题处理过程详细记录, 作为案例以在今后工作中参考。

摘要:传输网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一, 对其的维护工作要求较严格, 本文列举了传输网两个典型故障案例, 光缆故障与光板故障, 详细介绍了故障出现时的处理流程。

两个案例 篇5

其次,他们分析了各种情况后,确定了“卖货、聚粉、建平台”三步走的战略。

在电商卖货要卖得好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让小二给你打工。比如说平台的小二多给你一些资源。

第二个境界,让卖家给你打工。比如说做网络分销。

第三个境界,让平台给你打工。做到这点才是高手!

而獐子岛卖货不是简单地去淘宝上开店,而是跟平台进行战略合作。

当得知京东在搞O2O战略(万家便利店),獐子岛也有走向社区便利店的需求,所以他们不仅仅是在京东线上开旗舰店,而是京东合作做了一个“京”挑细选的战略合作。

而且在跟天猫合作时,他们也争取到了非常好的资源位。为什么?以前天猫卖的海鲜都是冻品,而獐子岛开创了卖活鲜的先河,除了獐子岛没人敢这么做。天猫能不乐意和这样的企业合作吗?

獐子岛这类企业的打法实际上就是“白富美”的打法。这类企业“天生丽质”,手中资源丰富,那这种企业就要以与平台合作为主要策略。

于扬:正和岛上有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不要小看你手中的资源,要高举高打,不要简单地去网上卖东西,要学会利用手中的资源和平台谈判,争取到第三个境界,让平台给你打工。当然还有高大上打法、小而美打法等等。不同的企业,打法和节奏也会有不同。比如说小米是典型的先聚粉、再卖货,然后再构成自己的平台。而有些则一开始直接构建自己的平台。具体要结合自己的企业的实际情况。

冯阳松:大家都知道,獐子岛虽然是卖海鲜的,但他面对商家,不直接接触消费者,所以在消费者中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那他们如何聚粉呢?

首先,他们全力以赴从各个渠道去接触用户,包括天猫、顺丰的嘿客等。最近在做的是跟社区便利店合作,通过线下把产品给到消费者。聚粉有一个英文词儿表示就是“AforC”(all for customers),什么意思?就是一切围绕客户。消费者在哪里,我的服务、产品就要到哪里,这是一方面。

另外,用极致产品、极致服务去聚拢粉丝。比如他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獐子岛旅游跟獐子岛海钓,今年下半年估计大家就能体验到。

案例二:当扫雪公司遇上了互联网

于扬:互联网就像水电一样,只是基础设施。我不太认同互联网思维这种说法,你听谁说过他有电力思维,水力思维?当一个基础设施成为你生活工作一部分时,你自然就会考虑如何用好它。

到今天为止,小米的思维也解决不了凡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行业本质是不一样的,小米手机是少品类多产量,而服装是小批量多款式,玩法不一样。獐子岛按照目前战略做的很好,你照搬过来就未必就管用。

所以大家要知道,互联网没有创造新的需求,而是提供了一个能量巨大的平台,让产品有了温度,把商业模式做到了极致,所以“互联网+”的本质是行业的本质,如果你是做金融的、房产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今天很多的传统企业,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走入了一个误区,一直强调互联网而忘记了本质。

美国硅谷有一家扫雪公司SMS assist,大家可以了解下。人家不讲什么O2O、互联网思维,而是切切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扫雪。

怎么做的呢?全部是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比如说有个餐厅是他的客户,那他就会用大数据分析什么时候下雪,而且有一些对赌。比如基于我的大数据预测,今年可能会下三次雪,我收你三千美金,但是假如预测不准,多下了几次,那扫雪公司可能就要赔了。所以最后逼得就是大数据的精准度。如果预测准确,客服将会非常清闲,所以他们的员工也很少,只有一百多人,一年却能创造三亿美金的收入,这企业要是在中国肯定被捧上了天,但是这种公司在美国非常多。

但在中国,我们就知道玩概念,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做事。什么情况下“互联网+”会变成现实?就是当我们不再谈互联化的时候,说明你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模式。

“互联网+”的未来是人工智能!

冯阳松:目前企业互联网化已经或正在发生四个方面的趋势:

1)从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以及今后的车联网、物联网;

2)从有形的商品互联网化走向无形的服务互联网化,比如互联网金融、交通、旅游、生活服务;以上两点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O2O市场;

3)从城市互联网化走向农村互联网化,以消费品电子商务为例,农村的渗透率不到10%(对应到城市渗透率在30%以上),这意味这下一步巨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淘宝、京东、苏宁大张旗鼓进军农村市场的原因;

4)从消费互联网化走向产业互联网化,从而拉开了第二个阶段“互联网+产业”帷幕。

当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互联网化就到了“互联网+产业”阶段。这个阶段本质是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化改造,而规模将十倍于“互联网+企业”。

易观认为将大致包含以下三个过程:流通4.0、金融4.0、工业4.0。

在流通4.0时代,产业上游的企业将能够绕开今天的一层又一层的渠道,直接和下游企业或者消费者对接。

而基于流通4.0,一定会有在线的供应链金融,这叫金融4.0。

当这两者实现得差不多了,工业4.0差不多就来到了。现在工业4.0非常火,它代表一种智能制造,有两个特点:全数字化及全个性化。工业4.0总体上还是凤毛麟角,在中国来讲还是一个概念,但实际上已经有优秀的企业在转型了,比如青岛红领集团,他们的模式叫C2M。

于扬:如果“互联网+产业”也实现了,那么下一步就是“互联网+智慧”。我们认为在电力、电脑、互联网这样的一些基础要素构成之后,我们真正的“互联网+”的未来是人工智能。

冯阳松:工业革命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可以大胆畅想,互联网革命所产生的数据最终将解放我们的大脑,到那时候我们甚至不用思考,当然还会思考。就像我们今天还会健身,锻炼,体力劳动变成了一种锻炼一样,以后的我们智力,脑力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过程。

于扬:人工智能绝对是一定会出现的,一定不会出现现在传统的这些BAT,但你不知道在哪儿。

但是我们要知道特别注意创新的方向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形容词比名词更重要,当一个马车公司问消费者要什么,消费者说我要好的、更舒适、更快的马车,但更好、更舒适,更快的企业的人创造了汽车,所以形容词代表你创新的方向、你怎么改进,但是到最后落地,你如何去把“互联网+”落到实处,在这个时候名词比形容词更重要。

感受两个世纪前的成功教育案例 篇6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卡尔·威特的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虽然它是一本家教启示录,但其中的教育方法却是如今课改大潮下所推崇和提倡的。

一、用尊重播撒民主教育的阳光

老卡尔·威特对小卡尔的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老卡尔不会武断地为儿子决定任何事情,总是先听儿子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老卡尔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老卡尔·威特提出“我们要像维护自己的面子一样去维护孩子的自尊”。老卡尔这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卡尔不向权威低头,有怀疑精神,而不是一味的服从。

回想自己从教二十年的经历,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我深深感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尊重、关爱实在太少,而往往是专制多、冷漠多、轻贱多。我们经常遗憾地看到,不少教师习惯站在神圣而威严的讲台上,居高临下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不容置疑地向孩子们提出种种要求,声色俱厉训斥孩子们,甚至极个别教师还时不时对学生搞些变相体罚。如此,只有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恐惧)和绝对服从,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民主,这样的师生关系当然谈不上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结果是使学生习惯于接受、服从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学生难以学到活的知识、形成真正的能力。长此以往,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精神和民主意识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我始终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施“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少搞“暴风骤雨”“摧花折柳”。多配钥匙,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少拿钢刀,以免对所有学生“一刀切”。常与学生热情沟通以心换心,不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多为学生心头点灯,“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少给学生“念紧箍咒”,防止学生产生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病”。常教学生扬鞭策马,让学生思想感情的骏马在课堂上自由驰骋;莫教学生“鹦鹉学舌”,只是有口无心,人云亦云。

二、让孩子在合理赏识中健康成长

如今,只要一提到教育,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赏识教育,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教育的进步。但是,一种事物的发展总会呈现出一些极端的例子。诸如赏识过度,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或者孩子不能承受一点挫折,这应引起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赏识孩子?

且看老卡尔·威特是如何合理运用赏识的:

“卡尔仅仅能够得到我们有节制的表扬。诸如‘好的,儿子‘干得好,孩子‘你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你说得对之类的话。”

“要想得到爱抚或亲吻,卡尔必须做出对他的年纪来说不寻常的事情……我对他的爱抚与亲吻因而很受他的重视。”

“然而,对他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莫过于我对他的肯定,尤其是在他的生命中最值得注意的时刻给予他的肯定。”

“真正的表扬,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温柔的一瞥、手部的轻轻一按、发自内心的几个字、有时甚至是面颊上的轻轻一拍或一个亲吻,但最为重要的是关爱与仁慈,或者为了受表扬者的好处而采取的受欢迎的行为。”

如今,家庭里几个大人每天围着一个小孩在转。众星捧月之下,对孩子的奖赏——无论是体现于食品、玩具、服装、娱乐等物质上的,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甜言蜜语”,都使很多孩子陷入了“奖赏过度”造成的“审美疲倦”。激励效果没达到,却往往滋生了孩子的虚荣、自负和娇弱。于是“小公主”“小霸王”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家里的“老大”。另外,很多家庭采取的孩子做家务、完成作业就给几块钱作为奖励,或曰培养其理财意识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三思。

从学校看,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对已往否定式教育的矫枉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过于片面,于是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老师动不动就朝学生竖大拇指(哪怕是简单重复的问答),不绝于耳的是“太好了”“太棒了”等“最高级”的形容词。如此这般,过度的、过于频繁的激励导致激励的“边际效应”急剧递减,学生陷入了群体激励性麻木状态。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一方面,学生初时会对这种表扬感到激动,久而久之,过多的夸奖会使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会对这样的肤浅表扬和毫无针对性的激励感到漠然,觉得乏味,甚至觉得教师很虚伪,这时表扬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会给学生以误导,使其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这就是滥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它导致了教师的不作为。不要说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不能实现,连最起码的价值观都在不恰当的赏识表扬中丧失殆尽。

激励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讲究艺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要真、善、美统一。“真”就是教师的求实之心使评价准确、客观;“善”就是教师的期望之情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美”就是教师的心灵的真挚之爱,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整体的、和谐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是有声语言,一种是无声语言或肢体评议。掌握这两种语言评价艺术,对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运用有声语言评价时,其含意和声调要一致,以免评价失实,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是用肢体语言进行的,这就需要肢体语言的准确、善意、美感。动作要落落大方,优美动人,幽默而真诚。同时要注意运用肢体语言评价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决不能随意而行。

三、让快乐之花绽放异彩

小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在大多数人看来幼小的卡尔已经成为博士,那么他的童年一定是黯淡和无趣的,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缺失童年的。但是老卡尔·威特对孩子的教育建立于兴趣,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他想让孩子学习哪个领域,必定先从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入手。其结果是,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享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幸福感。

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他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他采用游戏、角色互换等形式让孩子在户外观察中积累知识,形式轻松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把学的过程自然地融入生活。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候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卡尔·威特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道理,小卡尔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习了。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

看看我们的孩子,这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小眼镜”越来越多,眼镜片也越来越厚,自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看着孩子们的小脸越来越苍白,没有了属于孩童的稚气,作为一个教育者,难道不应该深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难道不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的终身幸福?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难道不应该使孩子学得愉悦一点,使孩子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幸福?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些“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我们教育者“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和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快乐教育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中,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我们应当努力给予孩子乐观、自信、积极的信念,让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这样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才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我们要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努力在快乐的课堂上点亮学生智慧的生命,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这样才能把更充足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从而保障快乐教育的推进。

从老卡尔·威特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辛勤耕耘土地的场景,这片土地则是他儿子的精神世界。应该说,老卡尔对儿子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老卡尔在书中写的一些教育方法与亲子游戏的玩法都值得现代父母去学习,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但对于老卡尔的某些观点,我仍持保留意见。也许他是对的,但我仍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例如:老卡尔严格限制了小卡尔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在他看来与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有害无益。另外,在育儿理念上,老卡尔虽然多次表明其尊重儿子,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的儿子身上有很深的老卡尔的痕迹,这种塑造我认为过于主观。

参考文献:

[1][英]赫伯特·斯宾塞著,方舟编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 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从两个教学案例而引发的思考 篇7

案例一:教师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活动之后, 为防止学生受伤, 在第一次课就带领学生练习“跨栏坐”, 紧接着示范之后又做详细的讲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跨栏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教师的教法看起来也没有不妥之处, 可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 完全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一节课下来, 教师累得满头大汗, 而学生连起跨腿和摆动腿也没分清, 更谈不上什么跨栏步技术了。并且教师上完课之后感慨地说:“唉!现在的学生素质就是差, 一节课连一个栏都不能过去

案例二: (伴随着上课的音乐,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热身活动, 有跳皮筋的、有跳绳的、有做操的。)

师:下雨了, 在上学的路上遇见一个小水沟应该怎么办呢?

生: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跳过去?不对!跨过去?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勇敢!好!下面就来体验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烦。 (老师拿出图示介绍水沟、石块、小树枝并讲解练习规则及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并开展比赛) 。

师:刘翔在第27届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栏的金牌, 为中国人争了气, 大家想不想学他?

生: (异口同声) 想!

师:现在每组选出一名同学, 敢不敢和老师在小海绵垫上比一比?看哪个同学能找出学生和老师所做动作, 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四个小组开始选代表, 四个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开始做示范。)

师:哪位同学愿意回答?

学生1:老师的动作和学生所做动作相同点是两个腿都是一前一后;不同点是老师做动作时后面的腿是屈着的。

学生2:老师做动作时, 身子有点朝前趴, 学生的身子是直的。

学生3:老师的前面那只手像扒东西。

师: (微笑) 同学们很聪明, 你们是最棒的, 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的同学在练习时, 四个同学中有三个同学把小垫子踢倒了, 这是为什么?

学生4: (思考片刻) 刚才那三位同学之所以把垫子踢倒, 是因为他们后过去的那条腿在过垫子时抬得太低。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好!下面大家就跟老师一起练习起跨腿的“提拉”练习。

师: (示范后) 刚才老师做的动作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个动作相似?

生:像武术的提膝动作。

师:好!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只不过跨栏动作的起跨腿动作要比武术动作要夸张一些。

(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起跨腿的“提拉”练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场地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一节课下来, 大多数男生和个别女生都敢跨栏, 个别学生动作掌握挺不错。)

反思

1. 生活、技术常联系, 学生学习有兴趣

第一位教师最后感慨时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这显然是不对的。应该说第一位教师的讲解示范都相当出色, 失败之处是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 而是把课堂教学内容“程序化”地去教学, 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而第二位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理念, 能充分地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学生的经验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所积累的) 。教师能把握注教材的重、难点,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让学生体验尝试,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生活经验朝所学内容“跨栏步”这一技术动作靠拢;教师能找出生活经验和所学教材内容的共性, 共性找到了, 接下来再去找不同点 (不同点也就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 , 能把两者的“不同点”解决了, 这一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学习省力, 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 课堂气氛活跃, 正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才产生这些效果, 也才使这些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动作完成, 是一节可借鉴的课。

由此可见, 越是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就越容易。因此, 在教学时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特别的关注, 找出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改革中, 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经验, 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 因势利导选择有利于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内容, 在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专业术语可叫停, 语言通俗最易懂

对学生而言, 专业术语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 特别是学生刚开始学习某一技术动作时, 新技术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障碍, 教师一开始就用专业术语进行授课, 势必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越细, 学生就越糊涂”。第一个教师从个人素质讲是很好的, 但从教学角度来说, 要注意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而非专业运动员。第二位教师能把专业的术语通过加工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使学生容易接受。

3. 师生互动不可少, 边思边练效果好

两个资本金管理失败案例的启示 篇8

A公司为一国有有限责任公司, 由四家国有企业共同筹建, 其中三家股东按章程规定于2004年2月份如期注入资本金, 第四家股东 (占25%的股份) 的认缴资本金于2005年6月才到位。股东出资到位时间相差一年多, 为保证公平, 经各出资方多次协商, 2006年6月A公司股东会决定对股东各方出资进行清算, 原则是以第四家股东出资时间为基准, 先期到位的出资视同A公司的借款, 按出资提前的时间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息。资本金到位时间从2004年2月修订为2005年6月。为此, A公司共支付前三家股东利息900万元, 并在建设成本中列支。2010年政府审计机关对此的相关结论如下:A公司对三家股东支付900万元资本金利息, 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 (国发[1996]35号) 的规定, 加大了项目建设成本, 应予整改。

对上述股东先到位资金视同借款的行为, 我们从《公司法》规定、资本金制度、金融法规、财税管理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资本金出资额。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 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 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就A公司这种情况, 第四家股东应向前三家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国发[1996]35号文件, “投资项目资本金, 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 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 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 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显然A公司是考虑到这个规定, 并通过修改章程出资时间、把先期到位资金约定为借款的方式来规避处罚, 但审计机关不予以认可。笔者认为, 修改章程中的出资时间、约定前期资金为股东借款, A公司资本金管理同国发[1996]35号规定就不存在明显的违背了。

根据《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法[经]发[1990]27号) 第四条第 (二) 项“企业法人借贷, 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 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 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 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法复[1996]15号)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 属无效合同, 利息应当收缴”的规定, 企业之间的借贷违反了现行金融法规。一方因此收取的利息应予收缴, 而另一方则将被处以相当于前述利息数额的罚款。

2009年6月4日,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9]312号) , 该文件明确了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属于合理支出, 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笔者认为, 根据税收法规相关规定, 900万元利息应做纳税调整, 但和审计机关不得计息的结论相比, 两者的性质还是不一样的。

修改公司章程中的出资时间, 对股东先期到位出资以视同借款由投资公司支付利息, 这种方式解决了股东各方之间的纷争, 但显然同《公司法》、资本金制度、金融法规、财税管理规定等相抵触, 给投资公司留下了后患、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同时也实现不了对股东方利益的合理保证。

笔者认为, 按《公司法》规定, 案例中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金额缴纳出资, 就是违反了公司章程的出资义务, 构成了对其他已经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的违约, 应当依法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而不是由投资公司承担责任。避免上述案例中A公司尴尬局面出现的办法就是股东在共同制定的公司章程中, 应当对股东不按期履行出资义务构成条件、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等, 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以便能够比较明确地确定不按期缴纳出资股东的具体责任, 避免股东之间责任不清而将违约责任转嫁给投资公司, 最终损害了三方的利益。

二、资本金理财收益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

B公司为一家中外合资的港口建设运营公司, 2006年初成立, 实收资本3亿元 (货币资金注资) , 公司第一年的港口建设投资约12 000万元。B公司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用账面闲置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 2006年取得理财收入1 100万元并冲减了港口投资成本。B公司按规定享受中外合资企业“二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2006年全年企业都在搞基本建设, 没有营业收入, 2007年有运营收入, 2007~2009年三年企业均属于税务亏损期, 2010年进入税务盈利期。也就是说, 按照财务报表, B公司2010年才进入两免期。

2010年底当地税务部门对该企业所得税稽查结论如下:“1 100万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应计入2006年当期收入。B公司2006年即为盈利年度, 2006、2007年是两免期, 2008、2009、2010年是减半期。”根据以上稽查结论, B公司2010、2011年要减半缴纳所得税而不是免税, 2012~2014年的企业所得税也不是减半而是全额缴纳。这样B企业所得税的增加将会超过取得的1 100万元理财收入。

闲置资金理财对企业是有利的, 但却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 反而减少了企业的收益。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在企业将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的情况下, 企业还应当将这些相关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从资本化金额中扣除, 以如实反映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际成本。

B公司依据上述规定, 认为实收资本理财收入可以资本化, 即冲减建设成本。税务部门则依据“专门借款是指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认为实收资本不属于专门借款, 从而实收资本理财收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B公司认为, 实收资本虽然不属于专门借款, 但其就是为了基本建设投资而注入的, 在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方面同专门借款性质一样, 2006年企业也没有经营业务, 1 100万元理财收益作冲减建设成本处理不违背准则规定。况且, 将1 100万元资本金理财收益计入当年收入, B公司即直接进入盈利期, 这同税法中“开始获利的年度应指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后, 第一个获得利润的纳税年度”中的“开始生产经营”的概念也不符 (B公司认为闲置资金理财不属于生产经营) , 同时也违背了国家制订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外资投资基础产业的初衷, 大大增加了B公司的税负。

显然, B公司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对实收资本和专门借款之间关系的论断有些牵强, 将实收资本理财收益资本化的确没有准则依据。

货币资金投入的实收资本体现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对其管理也是着眼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闲置资金获取较高回报上。这种资金管理的思路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在于B企业在成立初期实收资本相对于资金的需求而言投入过多了。实收资本理财收益能否资本化缺乏准则依据, 有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两个案例 篇9

师:从题中得到哪些可用信息?

生:2-ax>0.

师:底的条件呢?

生:a>0, a≠1.

师:{2-ax0a0a1只是有意义的条件, 如何运用单调减的条件?

师:令u=2-ax, y=logau, u的增减性如何?

生:增函数.

师:y关于u的增减性由谁来确定?

生:a, 所以a>1.

师:还有一个条件[0, 1) 没用, 如何用呢?

生:

师:当x∈[0, 1) 时y=loga (2-ax) 有意义, 即2-ax>0对x∈[0, 1) 成立.如图1, 从其对应的图像线段来看, 最小值是在右端点处取得, 所以只要x=1时满足即可, 2-a>0, 得到a<2.

师:最后的解是什么?

生:1<a<2.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 一是要考虑意义, 二是要考虑单调性.

案例2f (x) 是 (0, +∞) 上的增函数, 满足f (xy) =f (x) -f (y) , 若f (6) =1, 求不等式f (x+3) -f (1x) 2的解.

师:从所求的不等式思考, 不等式的符号f怎么去掉才能将它化为一般的不等式?

生:本题中f (x) 的表达式不是已知的, 好象也没法求 (不确定) .

师:刚才是从所求思考, 那么从已知信息思考呢?

生:是否可以利用已知的增函数来解决, 即利用增函数的逆来去掉符号f.

师:能直接利用结论吗?

生:不能, 要用增函数逆的结论, 需要将所求不等式变形为f (x1) <f (x2) 的形式.

师:对, 那么怎么才能化为这样的形式呢?

生:左边的两项根据已知可以直接化为f[x (x+3) ].

师:有条件吗?

生:噢, 需要{x0x+30的条件, 否则会与原来范围不同.

师:那右边的2呢?

生1:还有个条件没用, 可以化为2f (6) =f (6) +f (6) .

生2:这样还不够, 需要将f (6) +f (6) 化为一个关于f的函数值.

师:是的, 如果能化到那样的形式, 就能成功了, 那怎么化呢?

生3:已知f (xy) =f (x) -f (y) , 右边是相减, 而这里是相加的呀.

师:减法与加法能转化吗?

生3:能, 只要将上面形式移项就可得到f (xy) +f (y) =f (x) .

师:如何运用它来解决上面问题?

生3:取y=6, x=36, 得到f (6) +f (6) =f (36) .

生4:也可以将f (xy) +f (y) =f (x) 变形为f (x) +f (y) =f (xy) , 这样就可以直接代了, 原不等式可化为f[x (x+3) ]<f (36) , 由增函数的逆得到x (x+3) <36, 解此不等式即可.

师:还有问题吗?

生5:范围变化了, 还要加上前面的x>0, x+3>0的条件, 最后可解得…….

师:从本题的解决中, 你可以学到什么?

生6: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要充分利用题中的信息, 有时是所求的, 有时是已知的.

生7:问题解决时经常需要转化, 转化为能用已知和熟悉的问题.

师:转化时要注意什么?

生7:要前后范围一致.

师:对, 这就是数学问题解决时的等价转化思想的引领.

2 思考与评述

2.1 开始切入需要整体把握的问题引导

在案例1中, 零散的条件信息及运用让学生感觉混乱, 并且会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走.如果能在开始阶段提出整体的已知信息问题“y=loga (2-ax) 在[0, 1) 上单调减包含了哪些要求?”则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从有意义和单调减两个途径寻找等价条件, 得到“2-ax>0在[0, 1) 上成立”和“y=loga (2-ax) 在[0, 1) 上单调减”, 再在函数图像和复合函数增减性引导下分别转化条件得解, 这样的从整体到各个具体的问题引导, 更能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化, 更能把握解题的方向和过程.

在案例2中, 开始阶段教师提出了3个引导问题:①从所求的不等式思考, 不等式中的符号f怎么去掉才能将它化为一般的不等式?②从已知信息思考呢?③能直接利用结论吗?它们正是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思路, 从所求到已知, 再到需要将不等式转化为两边各为一个关于f (x) 的形式, 学生能自然地参与整个过程, 也能清晰思维的过程.

2.2 中间过程需要方法思想的问题引导

在案例1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对每步的解决虽然能听懂但觉得茫然, 特别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怎么想到这样的办法的, 感觉生硬.其实在解决过程中包含着重要的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引领, 复合函数y=loga (2-ax) 的增减性化归为两个基本的函数“y=logax”、“y=2-ax”的增减性, “2-ax>0在[0, 1) 上恒成立”通过函数思想转化为y=2-ax在[0, 1) 上的最小值大于0, 再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一次函数在区间[0, 1) 上的图像, 直观得到相应的条件, 如果能从方法思想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则更能让学生容易并自然得到解决的过程.

而在案例2中, 教师较好地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法思想的引领:一是一般数学问题如何解题的分析, 引导学生从所求和已知寻找信息, 从而明确需要将不等式进行转化成能运用增函数的逆来解决问题;二是等价转化思想, 包括如何利用条件将两个函数值转化为一个且前后等价, 也包括加和减的转化等.

2.3 反思归纳需要广泛深入的问题引导

在案例1中的最后归纳中, 只是从有意义和增减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形式上的归纳, 其实例1的解决有比较丰富的归纳价值:一是所解决问题的一般性上, 它是属于复合函数的增减性, 运用的方法是从内到外转化为基本函数, 其中有以形助数的图像法运用, 这样的方法对解决一般复合函数的其它性质都有适用的广泛性;二是蕴含的数学思想归纳, 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是较好的渗透机会.

与此相比, 案例2的归纳问题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蕴含的方法思想的层面进行反思归纳, 并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归纳, 更能保证反思归纳的有效性.

两个案例 篇10

案例1:以“动态”来呈现培训内容和形式

前不久,笔者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见识了这样的培训: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上海学生合唱团艺术总监史蒂芬·李克(StephenLeek),为近百位长三角地区音乐教师亲授课程,为学员提供别具一格的指导,并带来了最新的国际合唱动态和信息。这位大师的指导培训,可用“手舞足蹈”来刻画,几乎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坐在下面的每个学员,几乎都能上台通过“随唱随学”获得“动感”,这样的“动态”,让学员既不会“懈怠”,更不会打瞌睡。一位教师说,曾经也上过多个培训班,但感觉这次非常实用。李克的教学非常具有亲和力,氛围轻松互动。通过他的示范教学,大家能非常直观、快速地掌握指导学生发声、指挥排练的技巧。收获最大的是,李克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用示范、手势、表情,让孩子领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如何开展高效的作品排练技巧,回去可以直接实践。

这种改变以台上说、台下听为特征的教师培训,缘何有如此吸引力和实效?笔者认为是一个蕴涵内容的“动”字。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动”,就是说培训不是简单地上课,或者就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而是在形式上调动参与者的激情,把讲者与听者的隔阂打破了。其次,李克清楚地知道学员们欠缺什么,培训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此外,教师也都觉得李克带来了许多世界合唱领域最新的信息和技巧,如,“变化音色的哼鸣”,目前是世界合唱领域比较流行的一种音乐表现技巧,能使一个普通的音乐作品充满无限魅力,具有丰富色彩。这种内容的到位,使“动态”更有实质性的内涵。在这里,形式与内容是交融的,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这种“动态”来呈现。

案例2: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

场景:一位教师正在上课,他上得很投入,教室的门就在这位教师的身后。有名学生迟到了,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突然重重地将门推开,闯进教室。

问题:教师最原始的情绪反应会是什么?是惊吓。那么惊吓之后,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一小小的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呢?

对话:学员1:我会用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生气,采用的句式是:“某某同学,你怎么又迟到了?迟到了,还不敲门就直接闯进来?”培训师:这样说话可以看出教师往常习惯于用命令、斥责,甚至是威胁的语气跟学生沟通。说什么话好呢?学员2:我会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表达情绪,在学生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坦陈自己的情绪:“某某同学,你一下子把门推开,老师刚才都吓了一跳。”培训师:老师这样说其实蕴涵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理———示弱。也就是说,在师生关系当中,教师要学会适时“示弱”,在这样的一次冲突中,事实是学生伤害了教师,所以学生应该负责任,在此时,学生应该是一个强者,教师不能错位。

这是笔者2012年暑期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中设置的场景。此次培训中就以如何专业地和学生“说话”“说什么话”为内容,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师生冲突的困惑。这是被绝大多数参训教师喜爱且证明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二、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培训

以上两个培训反映了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需要真正有内涵意义、有价值追求、有精彩动感、可看可学的培训。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

1. 有思想引领的培训。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学生观等构成了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中介。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有效的教师培训首先是一种有思想的培训。通过培训,就是要充分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并帮助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而这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思想与观念基础。

2. 有适恰内容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一定是与适恰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它至少应有以下要点和含义:一是培训内容要反映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如,课堂教学变革的理念与实践、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等;二是培训内容要紧贴教学,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如,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试卷编制与质量分析等;三是培训内容要以《教师专业标准》为重要依据,致力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3. 可看可学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师。当前不少教师培训就是简单地上课,培训师以讲授的方式为主,而不是通过他的示范教学让教师非常直观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因此,提升培训质量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培训师,其目的是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可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对象。高水平的培训师除需要具备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培训技能,既能积极倾听、启发追问、给予建议,又能组织分享、给予点评、激发挑战,能够把培训学习引向深入。

4. 有精彩动感的培训。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训远离教育现场,培训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培训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培训的质效。因此,“走进教育现场”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元素,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时,采取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以有内涵意义的“动态”呈现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的积极互动的关系,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5. 有真正收获的培训。

培训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培训质量最为核心的标准。培训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教师因参加培训而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感悟等,以及应用培训所学而带来的实践智慧提升、教学行为改进和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等。说到底,培训形式和内容等的改进最终还得落脚到培训的实际效能上。有效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教师加深学科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有效和实用,有真正的收获感。

两个案例 篇11

A的母亲因此在网站education.com发帖抱怨B母亲的做法。但收到的回帖没有赞同支持她的,反而多是劝导她接受惩罚的。一位网友写道,“我相信你的儿子没有杀他朋友的意图,但是每个人对那句话(指杀人那句话)的反应,就是按照他们所接受的训练,去做他们认为恰当的事(指那位母亲因为儿子受到生命威胁而选择报警)”。另一位网友写道,“小孩应当受到法律顶格惩罚,并且,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会对你和你的儿子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法律措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发达国家并不是否定惩戒教育;不但不否定,而且在惩戒上做得很细致,即使是轻微的、很可能不会发生的错误行为,也会为了防微杜渐而施以惩罚,并且,其教育惩处机制与国家法治紧密衔接,惩处教育在全社会达到了高度一致的共识。

【案例二】国外著名辩论网debate.org发起了一个关于“学校应否惩罚‘网络欺侮’(Cyber bullying)”的辩论。该论题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网络数据统计,53%的网友认为应该惩罚,47%的网友反对。认为应该惩罚方的主要观点是,其一,网络欺侮与面对面欺侮一样严重,尽管它只是在虚拟空间。欺侮行为是今天孩子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学校和父母必须严肃处理。有时网络欺侮的伤害潜力比面对面欺悔可能更为严重和持久;其二,学校要对学生负责,保证其健康的学习环境,网络欺侮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不制止网络欺侮,还有可能最终导致学生无心向学、落伍甚至自杀;其三,学生在校外实施网络欺侮,还会将其带到学校,传染其他学生。反对方的主要观点是,其一,如果网络欺侮行为没有发生在校内的话,学校没有被授予许可去处罚网络欺侮行为;其二,学生有选择不阅读、不接受有关网络欺侮信息的机会,学生有逃离这些痛苦的机会;其三,学校不应卷入处理此事,因为校园外的网络欺侮是私人事务,与学校无关,应由父母处理。如果情节严重的话,由执法机关处理,而不是由学校处理,除非受害人要求学校涉入处理。

从这个案例看,无论正反方的观点如何,都反映了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将惩戒教育触角,与时俱进地延伸到了虚拟网络空间。即使对于反方第三条意见,即学校不应处罚学生在学校之外的轻微犯错行为,在规则界限严格而明确的法治国家,似乎很容易站住脚。但是这在英国也被颠覆了,因为英国2010年就已经明确授权学校教师,对学生在校外反社会行为具有惩罚权。

而中国近十几年来,实际上是在倡导“无惩戒教育”,禁止惩戒教育,并把惩戒教育与体罚、变相体罚模糊地捆绑在了一起。

因为惩戒教育缺失,当前很大比例的中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严重失范。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明显表现出是非不分,无视纪律,目无师长,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则意识、担责意识和法制意识等特性。当前屡次发生学生团伙围殴、侮辱弱势同学的事件,手段极其残忍,性质极其恶劣;一般中小学教师已不敢再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正常的批评也有所忌惮,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纠正,还助长了他们的恶习气焰;甚至有的老师因为管学生纪律,反遭学生殴打,被学生殴打还不能还手,否则要担心被追责、丢工作,等等。这些都是缺失惩戒教育机制的典型表现。惩戒教育缺失的环境下,学生只能接受赏识和鼓励,而不能接受批评与挫折;要求他人无条件地尊重自己,却不能最低限度地尊重他人;唯我独尊,罔顾法律纪律;人格扭曲、任性妄为,内心又极度脆弱。

因此,中国中小学应尽快实行惩戒教育。

一、以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是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和正常开展,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校纪规章的学生,而行使的一种教育管理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或国家教育部门赋予学校和教师权利。

国外教育发达国家大多对教育惩戒权有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明确规定:“校长和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可按照文部科学省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惩戒。”2014年英国教育部发布文件,提出了教师及助教等学校人员均有权对学生在校内外的不当行为,进行惩戒管理。

我国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度都没有赋予中小学学校和教师教育惩戒权。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只是笼统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犯错进行“处分”的权利,但是没有具体细化“处分”的类型、情形、条件、执行及其程序,因此,该条款的规定并不是为了惩戒学生,而是一种学生酿成重大后果的事后处理规定。第三十二、三十三条对教师的教育权利进行了规定,但是没有规定教师应有的惩戒权。第四十三条虽然规定了受教育者有“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对违反学校纪律、管理制度的学生应该承担相应处罚的义务。第四十二条第四款反而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该条款的规定,在现实中更加使得学校一般不敢处分犯错学生,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戒学生。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度的效力阶位低于法律,是按照法律规定而制定的,自然也没有规定教育惩戒权。

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因此而要求学校和教师执行“无惩戒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了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学校和教师对犯错学生实施惩戒而造成家长申诉、上访、诉讼,甚至造成媒体舆论关注,就会对教育行政部门带来影响。有一篇《无惩戒教育是对教育的献媚》的网络文章,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其所持观点不是没有道理。

而在当前行政机制的运转特性下,惩戒教育如果出了岔子,板子肯定就会首先打在学校和当事教师的身上。现实中诸多案例也确实是这样,导致学校和教师对惩戒教育唯恐避之不及。

因此,我国应尽快通过教育惩戒权立法,明确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教育管理权,既保障学校和教师敢管理、愿管理、善管理,又明确清晰界定教育惩戒和违法体罚的界限。

二、全社会重塑惩戒教育观念

对惩戒教育,十几年来,我们一直陷入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中小学教育不应实施惩戒教育,而只能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这个认识的逻辑基础之一,就是中国教育要国际化,要向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看齐,并且以为这些国家的教育是无惩戒性的。

在我们传统教育观念中,我们相信“棍子底下出好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对孩童教育,适当的惩戒从来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学校禁止惩戒教育后,倡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尊重学生”的内涵被无限扩大和曲解。而一些教师因为适当或不适当惩戒学生,被扣以教学责任帽子被处理。当前中小学教师和学校对“惩戒教育”谈虎色变,避而远之,唯恐因此触犯“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一高压线,只能走“无惩戒教育”路子。而西方国家的赏识教育等无惩戒教育理念,被断章摘句式移植到中国,并被绝对化,似乎成为了一些中国80后、90后新生代家长们的教育圣经。

表扬与惩戒是教育的两个方面,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惩戒是教育的一种天然权利,只是要把握好惩戒的分寸,以及它与体罚、变相体罚的界限。

三、尽快制定和实施惩戒教育具体规范

即使我们国家法律授予了学校和教师惩戒权,如果仅仅是笼统性的规定而不具体细化,在实施过程中也难以发挥出理想的实际作用。因此,教育惩戒权被立法后,行政法规和国家教育行政规章就应制定严密细致的实施细则,从实体性内容到程序性的内容,都应尽量科学周密规范。

这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做法。比如,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2010年公布的“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该法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的原因、工具、部位都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实施惩罚的程度、时机、方式做了严格限制。再如,美国各州制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规定了合法惩戒主体有家长专员、学校教辅人员以及社区学监;规定了惩戒类型,主要包括口头训斥和劝告、约谈家长、禁止乘坐校车等无关法律的惩戒,以及留校察看、参加社区劳动、强迫其转学、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等与法律行为相关的惩戒方式;规定校内教育人员主要实施口头训斥等无关法律的惩戒,法律行为的惩戒则由学校联合校外法律机构来实施;规定了严格的教育惩戒程序,比如惩戒处理、申述、听证、董事会做出决定等等,并且,所有惩罚决不会让教师以个体面对,教育惩戒程序严肃而民主,是一系列的“民主流程”。

按照明确的司法程序和教育行政管理程序,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惩戒处罚,其实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法制、规则教育。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会懂得法律和规则、纪律,才会懂得责任、后果和担当,才会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遵守法律、遵守规则,从而学会在规则和制度下与人团结协作。在我国中小学校,最缺乏的就是规则和责任教育。而强烈的社会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对新一代建设者最基本的要求。

最后,令人高兴的是,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针对近几年来校园暴力频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访谈中表示,要“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戒力度”。惩戒教育在被一概否定而沉寂十几年之后,重新被国家教育高层提出,给教育带来了股春风。

参考文献

[1]Should we punish kids for something they say even though we know they wouldn't act on it?[EB/OL].http://www.education.com/question/punishkids-act-it/

[2]Should schools punish cyber bullying?[EB/OL].http://www.debate.org/opinions/shouldions dions/should-schools-punish-cyber-bullying

[3]Michael Savage.Teachers given power to punish outside school[EB/OL].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education/e-ducation-news/teachers-given-power-to-punish-out-side-school-2098917.html

上一篇:冠心康胶囊下一篇:课改中的文言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