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2024-08-17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共8篇)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篇1

美国战略东移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文献综述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由来已久

前苏联在“美苏冷战”落败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就开始运筹对亚太地区战略重心转移,在《美国东亚战略报告》中明确地规划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的。“9.11”事件使小布什政府把重心主要转移到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伊斯兰主义,对战略东移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美方全方位布局亚太地区

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对“战略东移”的计划加快了进程。对亚太国家和地区巧妙利用各种手段与之搞好关系,同时增进同盟国家关系,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主要表现有:

1.美日关系:中日“渔船事件”、“钓鱼岛争议”产生摩擦后,美日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2.美韩关系:签署了关于国防合作和战略同盟等一系列文件,美国承诺向韩国提供安全保证。在朝韩“天安号”事件后,美韩连续9次举办大规模联合军演;

3.美澳关系: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驻军协议,并增加在澳的美国驻军,这是美军史上首次长驻南太平洋地区;

4.美印度关系:在全球安全、人类发展、经济和科技等四个领域重点深化合作,并建立双方“战略对话”机制;

5.美越关系:美国军舰访问越南的频率越来越高,意在与越成为伙伴; 6.美印尼关系:在贸易、投资、能源、国家安全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巩固和加强两国在未来的合作;

7.为防止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奥巴马政府首次以成员国的身份参加第六届东亚峰会;同时,美政府想通过TPP协定到达分享亚洲经济发展成果并可以制约其他经济竞争对手。

8.美海军11艘航母中有6艘部署在太平洋,这可见美国的大型武器装备已向东转移,也是战略重心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中国周边安全日益严峻

中国的迅速崛起是促使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给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产生矛盾或摩擦时,美国就加入其中搅乱并恶化局势,无形中加剧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安全危机。当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也并非全是对中国的挑战,其中也蕴含着部分机遇,意图发展本国经济。对此,中国政府保持头脑清醒,静观其战略东移新姿态。

以上阅读参考资料出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感想

在我看来,美国全球战略东移是美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决策,而且在扎扎实实地推进,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虚张声势和虚多实少。但也不要过分地估计它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威胁和损害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必须冷静地对美国做出恰当的估计,提出积极稳妥的应对之策,既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又要力推中美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去剖析当前的美国内部的形势。从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如今美国经济确实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以前美国应对几次的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看出,美国的修复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经济不会出现再一次跌倒谷底的状况,只是在慢慢的复苏,而不是继续衰退。这就是说,美国仍将长期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以及外资和科技引进的主要对象国。

其次,我们可以肯定,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不会改变,从根本上说,它的全球战略重心是它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全球政治、经济的重心正在移向亚太地区转移。为了维护它的霸权地位,美国必须做这样的调整。因此,不能说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但中国是美国为了维

护霸权而确定的主要遏制对象。不管美国领导人口头上如何否认,但事实胜于雄辩。

最后,再进行美国战略东移的内容的剖析,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不限于军事战略,还包括外交、经济、意识形态,是全面转移。这是希拉里多次公开讲的,同时中国很多军事专家也指出“美国战略东移不是军事秀,是从六方面遏制中国”。我认为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不敢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因为世界的其他国家绝不会希望美国打败中国而更强的称霸这个世界,如果美国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上升到战争状态,很多国家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绝不会对美国这种蛮劣的行为袖手旁观,视若无睹的;又万一是中国打败了美国,那么美国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来修复战后的惨淡经济,所以美国是没有那么大的胆去赌这一把的。

美国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构成很大的威胁,中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我觉得中国应该制定“紧”和“放”这两种策略。首先“紧”就是我们要意识到美国带给我们的威胁,我们也加紧步伐采取强硬措施应对这些威胁;“放”就是大胆放手与美国在更大范围内接触,对话和交手。

对于“紧”这个政策,我觉得应该从中国要不要结盟这方面入手。中国军事专家钱文荣指出:“我们如果翻开中外历史,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领域,西方国家无不实行结盟。形式上有条约式同盟,有无条约结盟。中美之间当时联手对付苏联,美国也是这样看待我们。我们要改变不结盟政策,但并不需要公开宣布取消这种政策。我们必须要考虑结盟问题。否则在今后的战争当中,无论政治对抗,还是军事对抗,光靠单打对付美国构建的全球联盟网,我们根本不可能战胜。”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中国现在无论在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上与美国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的,而我们可以与周边的国家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军事交流还是经济来往,这样便可以弥补这个中美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我也翻开一下历史来佐证吧,自从1972年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之后,尽管有反复和迟疑,双方的关系还是在对抗苏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的,尼克松将中国定位得很清楚,在冷战的东西方对砍之下,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面对苏联的战略安全压力,中国是美国地缘政治上,意义重大的盟友。反过来,把当时美国与苏联的战略环境复制到现在的中国与美国战略环境也并非不合理,至少这个合作盟友的经验是可以值得去借鉴的。

而对于“放”这个政策,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国接触,对话和交手:要让美国看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与中国恶斗的意义。中美关系十分重要,所以要继续做美国的工作,如果美国不参与,针对中国的任何纵横关系就无法形成。但是我们也不要对美国抱太多的幻想,我们要考虑把美国挑拨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问题,与中美关系领域内的其他问题(金融、贸易、反恐、联合国多边合作等)联系在一起来处理,你在周边挑衅我,那么你在其他领域将会付出代价的。

现在再进行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分析,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的有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朝鲜等国,而关系紧张的则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关系由恶化转暖的有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肯定是从与中国关系紧张的那些国家下手,在那些国家布署下军事等战略,有可能还会在文化上同化那些国家,使得他们皈依美国,但是这样做自然也会有它的缺点了,一旦有部分人接受不了美国这种文化的侵略,肯定会起来反抗。但是中国的做法就不能这样了,我们必须在尊重各自的文化上和周边的国家进行经济往来和经济支援,只能让各国去感受我们国家的文化,不能把文化硬塞给他们,这样形成的关系是良好的,持久的。这样一来,如果万一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威胁,中国的“盟友”肯定会比美国的盟友给力的。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其实与美国的战略东移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的,关键是中国如何去趋利避害,排除艰难,扫除障碍,把不利的形势转化成有利的条件。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我们国家承担这样的压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障国家的内部环境的稳定,不要寻畔滋事,挑战国家法律和安全。有句成语说得好,唇寒齿亡,意思就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就是唇和齿的关系,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依相存。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篇2

(一) 新媒体释义

在2006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所给出的定义, 广义的新媒体包括新型媒体和新兴媒体。狭义的新媒体仅指新兴媒体。所谓新型媒体, 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改造、或者更新换代而来的媒介或者媒体。所谓新兴媒体, 是指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媒介或媒体。它既必须是在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媒介或媒体, 又必须是一种在理念上和应用上新颖的媒介或媒体。

而从具体的技术层面来看, 新媒体包括生产、发送、显示和存储等环节, 例如超文本方式及数字技术等。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看来,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事实上, 新媒体的“新”是一个在通过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换言之, 从相对的意义上说, 这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二) 议程设置理论界说

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议程设置的思想最初来源于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所提出的观点。李普曼认为, 新闻媒介体现着并转而有力地支配着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可以看作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M·E·麦库姆斯和D·I·肖1968年以美国夏贝尔山地区几家报纸和电视报道为对象, 研究该地区大众传媒的总统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 从而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社会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新闻媒介能够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 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 传统传媒议程设置效果将受到弱化。由于信息不再由少数精英掌握和控制, 多元化的传播者、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都弱化了传媒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效果。然而, 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新媒体时代并非被完全颠覆。相反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 议程设置功能以“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双向议程设置”即“媒介间议程设置”的形式继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 进入新媒体时代的美国大选

在网络等新媒体介入到美国政治生活之前, 由平面媒体 (报纸、杂志等) 、广播、电视等构成的传统媒体扮演着连接候选人与选民的桥梁的角色。从本质上来说, 平媒、广播、电视这几大媒体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 而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并在不同程度上都改变了美国总统大选。而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介入, 美国总统大选在多方面受到了巨大影响。根据议程设置理论, 新媒体也许无法告诉公众该如何思考, 但是能够影响公众究竟思考、关注怎样的内容。具体而言, 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作用形式和效果, 主要包括:

1. 新媒体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

在新媒体上流传的政治信息,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 另一种是意见。从信息的角度来看, 由于新媒体所承载信息具有无限性, 候选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发布自己的宣传信息, 提供帮助受众理解自身的有利资料。而在这个过程中, 事实上候选人正是利用了新媒体作为媒体本身的议程设置功能, 对于受众所即将产生的议程进行设置。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媒体控制新闻议程的能力。编辑和记者都是“守门员”, 由他们来决定什么可以成为新闻, 什么不可以成为新闻。尽管他们仍然还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但在有些情况下, 因特网上的交流事实上已将“新闻”强加于他们。

与此同时, 传统媒介的设置功能正在被削弱, 数量庞大、立足于不同角度的信息将化解这一作用, 而候选人利用新媒体对于其他竞选者的攻击甚至爆料, 恰恰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处于瓦解中的力量。

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 候选人及其团队充分利用其本人的竞选网站、You Tube等新媒体, 作为与选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他们通过发布新闻、公布其成就及试图实施的政策、并适时攻击对手。在这个过程中, 竞选网站将主要传达三种主要信息:自我宣传、自卫和攻击对手。2008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 提供了有关奥巴马的大量参选信息, 包括他对待各个方面问题所将采取的政策措施、每天的宣传演讲、新闻报道等动态信息等等。同传统媒体相比, 这无疑向选民提供了更为全面而翔实的资料, 竞选网站犹如奥巴马的信息集散地, 几乎囊括了一切和奥巴马有关的正面信息。值得注意的是, 在其网站中, 有专门的一块“Know the Facts”, 顾名思义, 即所谓的“还事实以真相”, 以达到攻击对手的目的。除竞选网站之外, 候选人还大量使用Email, 使信息直接到达选民手中, 起到点对点的市场开拓作用。

2. 成为候选人募集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

在竞选过程中, 利用新媒体, 候选人还能开拓其竞选资源, 在进行自我宣传、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 充分调动现存和潜在的社会力量, 吸收到其队伍中来。在这个过程中, 候选人通过利用新媒体较为自由的运作方式, 将主流的议程之一设定为“筹措资金”, 并通过宣传, 对受众形成“捐款则成为该党派一员”的意识。而在此基础之上, 选民也通过捐款的形式, 主动地成为这一议程设置的参与者和响应者。

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筹措资金开始于本世纪初。美国联邦竞选委员会在2000年明确规定网上信用卡捐款可被用作合法的竞选经费。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吸纳竞选资金, 候选人将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一些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之劳顿, 而选民也只需点击鼠标, 即可完成“政治投资”。这一过程大大降低了筹措成本,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候选人的竞选网站上, 鼓励捐款的标识往往位于竞选网站中的重点位置, 比如奥巴马的网站中, 红色的“DO-NATE NOW”的标识放在网站的最显眼位置, 异常醒目。

3. 帮助候选人与选民之间加强互动。

由于新媒体下的意见表达具有隐性、不负责任性, 因此不用承担发表政见之后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选民将更为自由、更为直接地参与到大选的过程中来。选民能够通过发表意见、随时响应候选人, 与此同时, 选民还能够通过发表博客、上传视频等方式, 成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并且在表达意见的同时, 影响到其它的选民的意向选择。这一层面直接受“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和“双向设置”的功能影响。

如前文所述, 另外一种流传于新媒体平台之上的政治信息是意见。这是在竞选团队的积极利用之外, 民众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 受众随时可以转而成为传播者, 从而让候选人了解受众对新闻事件或有关人物的看法或态度。

对于产生于私人博客或公共论坛的言论, 以及对于大众政治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很显然, 这种反映是公众既作为传播者又作为受众进行的自我议程设置, 而对于候选人而言, 这种来源于大众本身的言论和存在于彼此之间的交流, 是弥足珍贵的。

在实践经验当中可以看到的是, 2008年美国大选的电视辩论中首次引进了You Tube视频, 用户可以通过这一视频分享网站提出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将出现在电视辩论中, 候选人将对网民所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 而网民所提出的问题, 往往更能反映美国人实际关注的事项。他们所设置的议题则将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传播。

(四) 结论:新媒体改变美国政治文化

新媒体变更着美国大选本身, 与此同时, 它还对大选所立足的社会关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很明显, 在新媒体时代中, 曾经的议程设置逻辑正渐渐发生着变化, 这使得原先缺乏话语权的一部分受众参与到“议程设置”当中, 有时并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议程设置资源”。而传统意义上对于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候选人们, 也把选民所较多考虑的问题纳入到考量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 给美国的政治文化、尤其是选举政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 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 总统营销高速发展。其次, 政治娱乐化趋势增强, 加速政治世俗化进程。第三, 候选人个人形象空前突出, 党派形象较过去弱化更为严重。第四, 社会话语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变化。最后, 强化选举的民主性意义。

用议程设置理论来看, 由于传统媒介“守门人”的作用被弱化, 来源于受众本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于议程内容的检验和把关。负面信息被恶意反复扩大, 将影响到正常的选举环境和选举秩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量巨大, 信息源多元化, 随意性强、自主性高, 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断裂开政治权力对媒介的主导控制作用。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壮大, 对于美国大选的影响和意义巨大, 但终究是有限的。■

摘要:在美国总统选举中, 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 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 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 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 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 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 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 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关键词:新媒体,美国,总统大选,议程设置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第二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从美国大选看其对伊朗政策走势 篇3

随着美国选战日益展开,伊朗问题成为竞选中的热门话题,各路候选人纷纷阐述各自的对伊政策主张。大选因素、经济形势、对外战略布局以及伊朗核计划进展,都是影響美国对伊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

奥巴马对伊政策:从接触到施压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对伊政策目标基本一致,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但在政策手段的运用上,两党不尽一致。共和党小布什执政期间,将伊朗视为“邪恶轴心”,采取遏制、制裁与军事威胁政策,但成效不大。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的对伊政策则呈现明显的起伏变化。上台之初,奥巴马奉行“接触”、“对话”政策,对伊频释善意。在就职讲话中,奥巴马明确表达与伊朗直接对话意愿。此后,在伊朗新年之际,奥巴马专门通过视频讲话再向伊朗抛出“橄榄枝”。尤其在核问题上,美国宣布参与六方与伊朗的谈判,放弃此前坚持的伊朗首先停止铀浓缩的前提条件。

但是,2009年6月伊朗发生选举争端,奥巴马指责伊朗政府以暴力手段压制示威者,警告伊朗该争端将影響两国开展直接对话的前景。两国直接对话由此一度耽搁。此后随着伊朗核项目持续推进,围绕核问题的谈判难获进展,奥巴马的策略逐渐由“接触”转向“施压”,并谋划对伊朗实施新制裁。

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有关伊朗核计划的最新报告,由此引发国际舆论对美国和以色列向伊朗动武的猜测,使得伊核问题再成焦点。进入2012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且不断加码,将伊朗中央银行和石油出口纳入制裁范围,冻结伊朗在美资产,并联合盟友及国际社会力量向伊朗施压。与此同时,美国虽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但军方高层频频放言“不排除动武可能”。制裁施压辅以军事威慑,成为当前奥巴马对伊政策主要特征。共和党人对伊政策更加激进

相比奥巴马政府现行政策,共和党四名总统候选人中,除保罗之外,桑托罗姆、金里奇、罗姆尼三人对伊政策都更为强硬,均支持通过军事行动阻止伊朗获得核武。保罗认为,使用军事手段无助于解决伊朗威胁,应警惕当前有关对伊朗核计划的渲染以避免反应过度,认为这“与伊拉克战争之前的战争宣传很相似”。但保罗这一立场并不代表共和党主流思想,遭到桑托罗姆、罗姆尼公开抨击。

桑托罗姆的对伊政策最为激进。他认为极端伊斯兰教尤其是伊朗政权对美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把伊朗政权描述为“伊斯兰法西斯政权”,称其奉行“激进的扩张主义”、“不惧毁灭的宗教狂热”,颇有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桑托罗姆明确主张美国应与以色列合作,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2011年11月,在艾奥瓦州的竞选活动中,桑托罗姆将伊朗核科学家称为与塔利班、“基地”组织类似的“敌方战斗人员”,认为这些人是美国“刺杀的潜在对象”。2012年1月22日,在佛罗里达的一个集会上,他以最富侵略性的言辞表示,“我明确向伊朗政府宣布:要么你自己拆毁核实施,要么美国替你拆毁”。此外,桑托罗姆主张对伊朗施加更严厉的制裁,同时强化对伊朗国内民主派的支持。

金里奇强调对伊朗实施“秘密战争”与政权更迭。他认为,美国在现阶段应通过秘密行动来破坏伊朗核项目,例如“除掉伊朗的科学家”、发动网络攻击等;动武是最后选择,“如果我们认为伊朗基本上处于获取核武器的边缘,我们就应该动武”。金里奇尤其强调对伊朗实施政权更迭,并称若他当选总统,将建立一个基金会以帮助伊朗的持不同政见者,取消对美国对伊间谍行动的限制,掐断伊朗的汽油供应,破坏其炼油设施,发动经济战等,“要在一年内迫使伊朗政权垮台”,“除非他们自行解除武装,否则我们将更替其政权”。

相对上述两人,罗姆尼采取中间立场,侧重批评奥巴马的对伊政策“失败”。他认为,美国应采取经济、外交、乃至军事手段等一系列措施来威慑伊朗,但不应动用地面部队。罗姆尼认为,奥巴马在管理一个愈加不肯妥协的伊朗政权方面“软弱无力”,“如果奥巴马再次当选,伊朗将会获得核武器”,“如果我当选,伊朗肯定不会”。他呼吁对伊朗施加额外的经济制裁,支持伊朗反对派并鼓励其发声,最终与其合作实现政权更迭。他认为,在2009年选举之后的骚乱中,奥巴马就应公开向示威者表达“美国与你们在一起”。2012年1月在佛罗里达的初选辩论中,针对霍尔木兹海峡的紧张局势,罗姆尼称“应该向伊朗展示,伊朗海军任何冒险针对美国的举动,都会被视为战争行为、恐怖行为”。

武力解决?

从目前的初选形势看,桑托罗姆、罗姆尼处于领先地位,金里奇、保罗相对落后。抛却候选人在竞选期间出于选举需要而在对外政策方面示硬的因素,从各候选人当前表态看,如果共和党人上台,美国对伊政策趋向更加强硬的可能性较大。在大选的特殊背景下,共和党人的批评也可能促使奥巴马采取更激进措施。但在是否动武问题上,制约因素仍然很多。桑托罗姆、金里奇、罗姆尼虽都支持通过军事行动阻止伊朗拥核,但这是建立在军事行动能够彻底破坏伊朗核项目的假定基础之上,且均缺乏详细方案。从战术层面看,能有效摧毁伊朗核项目的军事行动首先应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美国情报机关是否掌握了伊朗所有核设施的精确位置信息,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伊朗曾成功地隐藏了其在圣城库姆的地下核设施。二是单纯的空袭行动能否完全摧毁伊朗核设施,一旦海空突袭难以奏效,是否派出地面部队,这些都是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反复考虑的关键因素。当然,鉴于当前战争形态的最新变化,美国依靠情报与特种作战相结合的方式,或者通过网络攻击方式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破坏性打击,这种可能性难以排除,但难度依然很大。

从战略决策角度看,对于伊朗领导人是否已决定生产核武器,美国目前对此并不确定。1月31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向国会提交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称,“我们不知道伊朗是否已经决定生产核武器”。此外,一旦伊朗完全掌握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但选择“游走在拥核边缘”政策,不采取制造核武器的实际行动,此时如何决断也将是美国面临的又一难题。目前,美国似乎尚未在阻止伊朗“拥核”抑或阻止其“拥有核能力”的目标之间拿定主意。这种模糊状态的危险性在于,在美国犹豫不决错过最佳时机、而伊朗核计划获得突破的情况下,美国势必面临更困难抉择。

现有制裁措施能否迫使伊朗寻求妥协,也是影響美国下阶段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美国当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石油禁运可谓刺中其软肋,不仅引发伊朗经济波动、货币大幅贬值,也导致其外交上的孤立。况且,美国还有进一步收紧制裁措施的“后手”。这些制裁措施成效如何,仍需一段时间来观察。而一旦美国评估制裁效果有限,且伊朗核计划进展冲破美国的底线,那么美国选择动武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大。

是否选择动武,根本上还要取决于美国整体战略、对外战略的需求。当前,美国谋求振兴经济,重振实力地位根基。对伊动武显然无助于这一国家整体战略。鉴于伊朗对于国际能源市场的巨大影響,动武引发能源供给不稳或价格波动,更可能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響。从地缘政治层面上,对伊动武的连带效应恐怕会超出美国所能掌控。由于伊朗与叙利亚、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于局势未定的阿富汗的潜在影響,对伊动武很可能在中东地区激起连锁反应。正如奥巴马近日表态,“在波斯湾地区采取任何形式的额外军事行动都将扰乱整个局面,这对我们影響极大,也会影響石油价格”。

谈谈对美国大选的看法 篇4

机制-3班陈磊

1121144 美国大选从一开锣就很有戏剧性。在爱荷华州民主党初选中,民调幅度落后于希拉里·克林顿的奥巴马意外拔得头筹;8日在新罕布什尔州,希拉里翻盘。共和党方面,麦凯恩、哈克比、罗姆尼三人也是轮番领先,难分轩轾。这种现象显示此次大选竞争十分激烈,很有看头,现在预言鹿死谁手还为时过早。美国有51个州,各州人数(相应的“选举人”票数)多寡、选民“政治光谱”差别甚大,仅凭两个小州的初选结果,远不足以推论最后的结局。

美国华裔同其他族裔一样,对大选十分关注,天天读报,议论选情。但与以往大选不同,很少有人担忧,更谈不上焦虑。这是为何?

华人对大选不感焦虑

首先,中美关系总体良好,没什么值得焦虑的大问题。美国朝野现在最关心的是伊战和国内经济问题。在此种情势下,同中国的经济摩擦、政治争论、军事猜忌都降为次要问题。两党候选人的竞选政纲都没有把中国和中美关系问题列为重点就是证明。民主党8位候选人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谈到中美关系时,有人强硬,但具体内容仅是经贸摩擦,特别是中国产品安全等问题,而非重大战略和原则问题。

其次,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基本一致,不论哪位候选人当选,对华政策都差不多。此种状况是从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美是“利益攸关者”开始的。这一论断此后成了朝野共识。中美经贸争吵不断,军事较劲也曾发生,但不牵动大局。奥巴马为争选票曾放过一“炮”——声称“如当选将禁止中国玩具进口”,但旋即撤销。在爱荷华州胜选后,他郑重宣布当选后将坚持“一中”政策。

现阶段中美关系相对稳定

这里使用“相对”一词,包含两层含义:“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与“不稳定”并存;“稳定”不是永远的,而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

首先,尽管中美两国综合实力仍有较大差距,但中国已不可等闲视之。和则两利,战则俱伤,没有单方能赢得胜利,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对称的均衡稳定状态”。

其次,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许多利益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方面最明显,中美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最大比重,使两国金融息息相关;美国制造业大多在华设厂,物美价廉的中国货成为美国人日用消费品最大来源和抑制通胀的重要杠杆。政治方面,朝核、伊朗、伊拉克、以巴冲突、反恐等国际重大问题的处理,都需要中美合作。中美既是能源消耗大国,又是废气排放大国。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合作。

第三,世界总体格局虽还是“一超多极”,但美国独霸气焰正在消退,“金砖四国”(中、俄、印度、巴西)崛起,日本复苏,欧洲直追。美国为维持领导地位,一方面要拉拢中国牵制他国,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中国联合他国抗衡美国。

第四,经过多年努力,中美已建立起一系列沟通交流、协商合作的机制。包括两国元首经常性会晤、经济战略对话、领袖和外长热线、军事交流机制、国会交流机制等,使分歧和争论能及时协商解决,这是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第五,两国民间交流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商人和“中国制造”广泛深入美国各州城乡,以及来美华侨华人迅速增多,他们为增进中美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摩擦的聚集点:幻想中美关系绝对稳定,没有争吵和摩擦,不仅幼稚可笑,也是危险和有害的。中美两国存在两大根本性分歧。

首先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分歧只能谋求和平共处,不能企图谁消灭谁。否则就会重回冷战,对任何一方都没好处。

其次,作世界霸主、领导全球的愿望使美国时刻戒备他国,而中国最有可能首先赶上美国,这是中美关系不容易稳定的又一重要因素。正因为此,中国要把赶超美国、争进最先进行列与“永不称霸”处理好。

就当前而言,不论哪位候选人入主白宫,中美两国的摩擦和争吵还将聚集在三大问题上:其一,经贸摩擦。包括产品安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美国贸易逆差等。这些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是双方获利多少之争,十分平常。吵归吵,闹归闹,生意还得做下去。玩具贸易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吵得全球都起波澜,到头来还是继续交易。其二,军事较劲。此问题的实质在于台湾。美国很清楚,中国现阶段推行国防现代化、加强战备的直接目的是保卫领土完整、防止“台独”。但美国不肯履行“八一七公报”停止对台军售。摆在台面上的理由是,“防止大陆动武,增加台湾与大陆谈判的筹码”;骨子里的理由却是,希望台海长期维持现状,不愿大陆强大,幻想台湾继续作牵制大陆的“棋子”,以及销售军火的大客户。

其三,人权、宗教等依然是中美长期争吵的话题。这是两种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所决定的。美国要充当世界人权领袖、民主自由堡垒,于是时而就这些问题对华攻讦,乃是要向全世界作出的表演和示范。

2016年美国大选第一场辩论 篇5

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首场电视辩论”于美东时间26日晚在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开锣,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的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同台正面交锋。点下方视频观看完整版“红黑大战”,练听力和辩论的绝佳素材!首次电视辩论共设三大议题:(1)美国的繁荣(2)美国的未来方向(3)国家安全问题

如何化解种族纷争

主持人提问特朗普,他不断质疑奥巴马的出生地,问他对化解种族纷争有何说法。特朗普答:“我没有说法。是我迫使他拿出出生证明,他早就应该拿出来了。我没说法。”

真相查证战

在经济议题上,特朗普称希拉里曾经赞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此,希拉里回击表示,特朗普误导大众,让外界以为她赞成TPP,“我知道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些都不是事实。”希拉里请观众上她的官网,直接点击查证特朗普说的话是真是假。特朗普稍后则回击称:“去查她的网站,她只会告诉我们如何打击IS,在她的网站讨论打击IS,我不认为麦克阿瑟将军也会做同样的事。”希拉里忍不住开玩笑说:“我感觉,今晚我会一直被怪罪所有以前发生的事情。”特朗普反击道:“为什么不?”希拉里则说:“是啊,为什么不?继续在辩论会上说更多疯狂的事吧!”

特朗普缴税议题

希拉里质疑特朗普迟迟未公布缴税纪录。对此,特朗普回应称:“我会公布我的缴税纪录,尽管我的律师不同意。只要她(希拉里)公布被她删除的3万3千封电邮内容,我就会公布缴税纪录。”希拉里表示,特朗普不公布税务纪录的原因有三:“第一,他(特朗普)不如他所说的有钱。第二,或许他也没有如他所说捐出这么多钱。第三: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做些什么生意。”希拉里还说,或许特朗普根本没缴任何所得税,特朗普则回答:“这显示我很聪明。” 特朗普捍卫做生意的方式

希拉里抨击特朗普苛刻员工,并让数间公司倒闭。特朗普则回击,他是生意人,自然会利用对他有利的法律规范经营公司,如果希拉里不满意,她应该去改这些法条。特朗普还说,如果他最后无法入主白宫,起码还有间饭店就在白宫对面。特朗普抨击希拉里没有足够精力

特朗普抨击希拉里没有担当总统的精力,还说他有胆走入偏远地区和非裔美国选民面对面,但希拉里却只会待在家里。对此,希拉里反击称:“刚刚特朗普抨击我不应好好准备这场辩论。没错,我在家准备辩论,但你知道吗,我还准备好了担任总统。”

特朗普罕见竟同意希拉里的政策

特朗普说在儿童照料政策上,他和希拉里有相同的看法,也就是要给予家庭更多友善的经济政策,但在细节上两人仍有不同看法。特朗普继续强辩反对伊战

特朗普曾于2002年受访表示他赞成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但在辩论会上他不断坚持这是媒体受到希拉里误导,他其实是反对出兵伊拉克并强调保持中东稳定状态。但主持人不断表示,这段采访确实存在,而特朗普还是强辩他绝对反战。希拉里则表示,希望大家赶快去查证这段历史。

特朗普说自己的脾气比希拉里好

外界质疑特朗普的脾气太差不适任当总统,特朗普则反击说自己的脾气绝对比希拉里好,还说她太容易被激怒。特朗普此言一出,现场爆出哄堂大笑。希拉里也笑着说:“哇!好吧!”

如果希拉里胜选,特朗普表示支持

特朗普先前表示,如果希拉里当选,就证明大选遭人操控,但是特朗普在这次辩论中则称,“如果希拉里胜选,我支持她当总统。”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篇6

在历时36天的争议和悬念之后,备受注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确定了获胜者。当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争议结束时,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秩序。和以往的“战胜者”一样,副总统戈尔体面地宣布退出,与他的竞选“敌手”布什州长和解,并号召自己的选民转而支持即将继任的合众国总统———尽管戈尔本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正如戈尔所言,这是一场十分“特殊”的选举,因为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总统选举不同,这次选举的结果可以说不是由选民决定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官最后决定的。这倒并不是因为法官们有意要代替选民去作出这一重大政治选择———现代民主原则显然禁止他们这么做,而是因为双方选票比分在决定性的佛罗里达州相差无几(约万分之一),属于任何选举的正常“误差范围”之内;选举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规则”现象———即对法律要求的偏离,例如负责组织选举的官员以某种方式偏袒其中一方,或过时的选票打孔机不能明确体现出“选民的意愿”(或自动计票器不能识别这种意愿)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为的选择错误。如果是后面这种技术性问题,那么解决争议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显然是对佛州选民的全部600多万张选票进行人工统计,但时间已经不允许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要求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司法解释问题,因为其他人都可能因与竞选结果的种种利害关系(例如富人一般都希望共和党人做总统)而偏袒一方,惟有法官可以被信按照法律(而不是人情或自身利益等和法律无关的因素)作出一个中立的决定。因此,竞选双方在相持不下时,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法官,且不论结果如何都坦然接受法院的仲裁。是法治使得利益对立的人有可能走到法律的共同保护伞之下。

然而,法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又是被世界各国的历史所证实的。困难的关键在于法治的前提是存在一个公正的司法机构,它能在超越人的利益、感情和偏见的基础上宣布“法律是什么”,且其话语对这个社会具有最终的约束力,不论人们———尤其是对此有利害关系的权势人物———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决定。但任何人类机构都是由活生生的普通人组成的,每个凡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感情或信仰,并因此而期望获得某种特殊的政治结果。每个由人所组成的政府都是为了人———或更准确地说,经常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既然如此,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些“不食人间烟火”、超越人性弱点的法官?因此,法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难题:社会需要法治,而严格意义上的法治又几乎不可能实现。西方的“法治国家”为了建立一套近似于公正的司法体制煞费苦心,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来保障法官个人(而不仅仅是作为组织机构的法院)的独立性与超越性,使司法决定与法官的个人利益(包括职位、工资、社会地位和名誉等因素)“脱钩”。即便这样,法治国家仍然不能保证法官们每次都像机器那样不带偏私、准确无误地译解出法律密码的本来意义,以至今天我们仍经常能听到同样博学与睿智的法官之间经久不衰的辩论,就像佛罗里达州与联邦最高法院对戈尔与布什之争的判决一样。但这已是人类目前所能达到的最近似于法治理想的状态了。事实上,尽管西方社会对政府一贯不太信任,但对法官却“情有独钟”(社会调查一直表明公众对法院的信任度高于其它政府机构):如果其他政府官员是“在狭义上理性”(即自私)的普通人,至少法官们还能铁面无私地秉公释法。

有理由表明,社会对法院的普遍信任是民主社会实现法治与秩序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任何政府(不论是专制还是自由或民主)的存在、维持与运作都是和信任联系在一起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一个稳定的社会必然是按照某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基本规则(如写在纸上的宪法、法律,或不成文的习俗与共识)来运作的,而不论运用规则的结果是否对某些人有利(例如,按照正常程序规则所产生的选举结果表明戈尔输了,戈尔本人及一大批同情他的支持者也须认同这个结果)。其次,这种规则首先必须获得政府的维持与实施,才能在人民心目中建立起有效性(如果戈尔利用其副总统的职权或布什利用其兄弟在佛罗里达州的权势,去操纵选举而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那么选举程序就将在选民心中逐渐失去地位);只有政府官员自己先遵守规则,而不是纯粹为了自身的利益行动,并获得了普通百姓的充分信任,人民才会跟着遵守规则(所谓“上行下效”,在中外其实都是一样的),从而达到社会的法治。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保障政府去遵循其自身所要实施的规则。当然,通过及时淘汰那些显然违反规则的官员,民主政治本身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维护机制。但正如麦迪逊所言,经验教导人类“辅助防御”的必要性。历史证明,以政府之外的力量去制衡政府,往往是不够的,因而还必须在政府内部建立起一种力量来防止政府官员对规则偏离得太远。具备这种力量的机构存在于政府内部,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但它又和其他机构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考虑,且不被它们的意志所左右。这就是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法治国家的公民之所以还相信其政府基本上会按照所确立的规则行动,并因此自己也愿意遵守规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能够信任的法院。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说过,美国政治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最后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入法院,并在那里获得解决。无疑,这个论断被最近的这次大选验证了。就和以往的所有重要决定一样,美国最高法院的这次判决是否明智,历史将为此作出公证。但不论如何,选举最终的解决方式毕竟体现了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对法治———或法院———的尊重。如果说民主政治是一种由利益冲突引起的权力较量,那么法治与宪政是使得一个政治上分裂的民族回归统一的力量。正是法治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使不同的政治党派在“驴象决战”之后,还能像戈尔所说的那样和平地走向一个“共同点”。(上)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篇7

FULL TRANSCRIPT: Mitt Romney’s Concession Speech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Mitt Romney delivered the following concession speech after losing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 President Obama.Thank you my friends so very much, thank you.I have just called President Obama to congratulate him on his victory.His supporters and his campaign also deserve congratulations.I wish all of them well but particularly the President, the First Lady and their daughters.This is a time of great challenges for America and I pray the President will be successful in guiding our nation.I want to thank Paul Ryan for all he has done for our campaign.And for our country, besides my wife Ann, Paul is the best choice I’ve ever made.And I trust that his intellect and his hard work and his commitment to principle will continue to contribute to the good of our nation.I also wanna thank Ann the love of my life.She would have been a wonderful first lady, she has been that and more to me to our family and to the many people she has touched with her compassion, and her care.I thank my sons for their tireless work on behalf of the campaign and thank their wives and children for taking up the slack as their husbands and dads have spent so many weeks away from home.I want to thank Matt Rhodes and the dedicated campaign team he lead.[applause] They have made an extraordinary effort not just for me but also for the country that we love.And to you here tonight, and to the team across the country, the volunteers, the fundraisers, the doners, the surrogates, I don’t believe that there has ever been an effort in our party that can compare with what you have done over these past years.Thank you so very much.[applause]

Thanks for all the hours of work, for the calls, for the speeches, for the appearances, for the resources and for the prayers you gave deeply from yourselves and performed magnificently and you inspired us and you humbled us.You’ve been the very best we could have imagined.The nation, as you know, is at a critical point.At a time like this we can’t risk partisan bickering and political posturing.Our leaders have to reach across the aisle to do the peoples work.And we citizens also have to rise to the occasion.We look to our teachers, our professors;we count on you not just to teach but to inspire our children with a passion for learning and discovery.We look to our pastors and priests and rabbis and counselors of all kinds to testify of the enduring principles upon which our society is built;honesty, charity, integrity and family.We look to our parents, for in the final analysis everything depends on the success of our homes.We look to job creators of all kinds, we’re counting on you to invest, to hire, to step forward.And we look to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in government at all kinds of levels to put the people before the politics.I believe in America.I believe in the people of America.[cheers and applause] And I ran for office because I’m concerned about America.This election is over but our principles endure.I believe that the principles upon which this nation was founded are the only sure guide to a resurgent economy and renewed greatness.Like so many of you, Paul and I have left everything on the field.We have given our all to this campaign.[applause] I so wish, I so wish that I had been able to fulfill your hopes to lead the country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But the nation chose another leader and so Ann and I join with you to earnestly pray for him and for this great nation.Thank you and God Bless America.You guys are the best.Thank you so much.Thank you, thanks guys.”

美国大选形势与政策 篇8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7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三关于提高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1政府: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再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3用人单位:

⑴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⑵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应该能找到能与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相称的人才.另外许多优秀女生的做事能力并不比男生差,能为企业争取较大的利润。⑶不要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应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4大学生:

⑴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⑵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外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从低层做起.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⑷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⑸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⑹继续深造,重组知识。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上一篇: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学习体会下一篇:技术经济学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