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练习题

2024-09-29

认识物体练习题(精选12篇)

认识物体练习题 篇1

物体的内能

一、选择题

1.下述各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属于做功方式的是().A.冷物体接触热物体后变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电流通过电炉丝,电炉丝发热

D.物体在火炉旁被烤热

E.热物体在通风的地方凉得快

2.关于热传递的概念,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热传递是物体内能的转移

B.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发生迁移

D.只有通过热传递,才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3.关于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物体内能多少的量度

B.是非做功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C.是物体温度高底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D.是物体所含能量的多少

4.关于物体内能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用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来量度

B.内能大的物体热量多

C.两物体发生热传递,达到平衡后,它们的内能必定相等

D.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5.关于做功和热传递,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两者无本质区别

B.从热功当量可知,功一定可以转化为热,热一定可以自然地完全转化为功

C.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和热单位一样,所以两者是一回事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 7.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可能减小

B.物体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能减小

C.外界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可能减小

D.物体既吸收热量,又对外做了功,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8.当物体温度没有改变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与外界一定没有做功

C.物体内能一定没有改变 D.物体内能有可能改变

E.物体与外界可能有热传递和做功 功当量和功热当量含义相同,数值相等

10.在水蒸发成同温度水蒸汽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不增加,不做功,也不要吸热

B.内能增加,但对外不做功,要吸热

C.内能不增加,但对外做功,要吸热

D.内能增加,对外做功,也要吸热

二、填空题

11.历史上第一个用实验来测定热功当量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

,热功当量的数值为J=

,12.一个气缸里的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了800J的功,同时向外放出了300焦的热量,则气体内能

(增加或减小)多少焦耳

J.13.瀑布从10m高处落下,如果下落中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被水吸收,水的温度将升高

.(水的比热是4.2×103J/(kg·℃)

14.从枪膛射出一粒25g的子弹,假定火药爆炸时可产生3.2×104J的热,其中有25%转变为子弹的动能,那么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

m/s.三、计算题

15.用2.0×103N的力把一根粗一点的钢筋拉长变细,最后钢筋伸长了20m.若这根钢筋的质量为50kg,它的比热是4.4×102J/(kg·K),假设在拉伸过程中有一半的热量散失.求钢筋的拉伸过程中升高的温度.同步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1.B、C 2.A、B 3.B 4.D 5.D 6.D 7.A、C 8.D、E 10.D

二、11.焦耳;4.2焦耳/卡(或4.2J/ cal);对物体传递1cal热量和对物体做4.2J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效果是一样的; 17.64 12.减小1100 13.0.023℃ 14.800

三、15.Δt=0.87℃

认识物体练习题 篇2

我们认为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 设计要新、处理要活。设计要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 抓住了“童心”, 激发了兴趣。通过说“礼物”, 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新知的过程中去。

【案例】

一、设疑激情

1. 说学具

(1) 师导:同学们, 瞧谁来了? (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 师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一起学习, 还给每个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 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3)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组里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 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 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1) 活动

按教师的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巡视。

(2) 汇报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1: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奶盒……放在一起;

学生2:我们把过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

学生3:我们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

学生4:我们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的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 和你们一样吗?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 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1:我知道奶盒、魔方、积木等都叫正方体。

学生2:我知道骰子、鞋盒、肥皂等都叫正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体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 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 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 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 摸———感知特点

(1) 感知长方体

(1) 活动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 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 汇报

师:你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 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 我是看出来的。

学生2:长方体有6个面, 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学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学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

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2)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1) 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 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 就拿出来看一看, 摸一摸, 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2) 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 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 6个面, 棱, 顶点, 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 圆的, 能滚动。

球:光光的, 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 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 赶快找一个看一看, 摸一摸, 看看你心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3) 比较

(1)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动, 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 教师说: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究。

(2) 课件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师:叮当想问大家, 圆柱和球都能滚动, 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4) 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 你还认识它吗?

(课件依次演示, 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 一样吗?

(5)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 (板书:认识物体) , 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 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反思】

1.低年级儿童对故事、童话、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若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或融入学生能亲身经历的真实情境中, 或在数学活动中设置游戏活动, 则小孩子的情绪最易受到情境的感染而陶醉。本节课通过机器人叮当这一形象的出现, 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并使之很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始终把学生的探索、操作、体验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说一说, 分一分, 看一看, 摸一摸, 滚一滚, 比一比, 想一想, 数一数, 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 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认识物体》说课设计 篇3

(一)钻研教材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本节课是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学习这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明确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2.发展性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感性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探究难点:使学生从直观物体抽象到平面图上,认识平面图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既要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既注重知识,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采取个人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采用四人一绀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根据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乐于与别人合作,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习方法,使会的学生教不会的,不会的学生向会的学习,有一种想法的学生可以听一听其它学生的想法,有多种想法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一听,这种评价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探究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讨论如何记住一个人的样子。或记住一种东西的样子。

(二)小组合作,复习旧知

小组分准备考好的学具,并说说分法。集体交流,比一比哪组想出的方法多。

(三)设置悬念,新课教学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出示一个袋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教师在袋子里摸长方体,说形状“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有什么特点?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讨论长方体形状的特点并反馈。(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刚才认识的长方体是不是完全相同?哪里不同?找出来再给它起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形状特点,并反馈。(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贴在黑板上。(4)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2.认识圆柱和球。(1)小组交流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2)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老师,介绍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3)小老师出示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分辨,然后请学生贴在黑板上;(4)小老师请学生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呢?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用10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多少种摆法?

2.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五)小结所学,拓展延伸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篇4

《认识物体的形状》本节课是让孩子们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去认识物体的形状。

在进行平铺活动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铺,我特别在活动之前借助投影演示了乒乓球的平铺方式,并告诉学生所有的物体一样高,不能有的高有的低,不然就不叫平铺(为什么要这样解释是因为在第一个班上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了让盒子填的满满的,于是把最后几个橡皮竖着放)一方面是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平铺,另一方面是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记录!结果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有些小组又翻车了,因为在第二次平铺之前我给孩子们的问题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平铺方式,于是,我就看到了有些小组在铺正方体的时候把正方体的角斜对着放,留下的空间也就容不下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了,于是他们在记录单上记录的便是正方体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铺结果是不一样的!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想在讲述平铺的时候关于平铺的概念应该多加一句,用尽可能多的这种物体把盒子填满,直到不能铺位置,在演示的时候也最好选择用正方体来平铺!另外,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试着把这些形状转个方向,看看有没有不一样的平铺结果!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篇5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案例反思:

一、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篇6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1

本周带着一年级孩子学习了《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课堂学生的常规更好了,整体状态好,积极发言,参与度很高。

本课的研究目的:

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新课开始之前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对前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本课探究活动研究就更简单了。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把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

探究活动二: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在这两个探究活动的处理上,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的一些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开动大脑,尝试各种方法,因特殊时期,所以上课注重孩子们思维参与,他们说方法,我用他们的方法演示,所以本课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二中,孩子们打开脑洞,想到了很多方法。在橡皮擦的摆放上更是想法很多,从不同的面摆放。这个部分不知道老师们在上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些孩子长的那面立起放,但是超出了盒子的空间,不知道大家这种算不算呢?

通过前面探究活动实验,孩子们对最后一部分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张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孩子们积极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本课参与度,孩子们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孩子在参与中。这样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课堂,我很喜欢,希望孩子们一直保持探究的兴趣。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2

本周上了《认识物体的形状》这一课,上完后感觉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在这段时间,实验都是由我在投影仪下演示完成的,这节课的实验也是。我带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块,橡皮以及螺母和一个方形盒子。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一起数能在这个盒子里放下多少个,然后指导他们把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很关键,要简洁清晰,我参照了教师用书上提供的几个提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分别是:在数完乒乓球和木块后,提问“为什么木块装的比乒乓球多?”;装螺母前提问“螺母会有几种装法”,装完后的提问“为什么竖着装比平着装的更多?”;最后提问“木块和乒乓球有其他装法吗?为什么?”。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也很准确。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较大,很清晰,让学生容易把握关键点。

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我是跟着学生一起填,把我填写的结果投影在屏幕上,告诉他们应该填在哪里,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把日期以及数字填错。哎,当低段的老师要耐心,再耐心啊!现在天气很热,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但要时刻告诉自己多一点耐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深吸气,抑制住了自己跳动的太阳穴。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3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要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注重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平时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课堂开始,我先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快递员叔叔包装快递的情境,他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就问怎么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面装更多的东西呢?是随便堆在一起还是整齐的排好呢?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的说出按顺序排好。接着开始分组活动。

在分组活动中,孩子们的基本上都能按活动要求完成在固定的盒子里平铺一层,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小组不能很好的合作,出现了争抢实验用具的现象,有一组就按分工很快的完成了活动任务,他们把老师分发给他们组的三种物体和三个纸盒合理的进行分发,两人一种物体的平铺活动,完成后并把平铺的个数分享给组内的其他成员,看到后我及时的给与这个小组表扬并奖励,让别的小组也按照这个小组的方法进行操作,其他小组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4

在进行本节新课前,我依然让学生回顾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学生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了。

随后让同学们开启了小挑战模式,一起来“看谁摆得多”。在介绍比赛规则时,“平铺”这个摆放规则,加上一次示范,大家都理解得很到位,随后的课堂实验中没有学生将材料堆起来放。

挑战正式开始前插入观察每种材料的.形状,大体情况都是先说了平面图,例如:乒乓球—圆形;橡皮—长方形;木块—正方形;螺母—六边形。指点到大家说的只是一个面,这是一个立体图形,才能够答出:乒乓球—球体;橡皮—长方体;木块—正方体;螺母—六棱柱。

开始挑战活动,在挑战活动中乒乓球和木块请每个班级请两组学生来摆放都是9个和16个,很直接的体现了它们的不同方向形状都相同,占据盒子的空间都相同,所以数量相同,但是想要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时,一直感觉提问的方式不太如意,学生理解不到老师的点,回答结果都偏离了。

反而在第二部分挑战橡皮和螺母得出不同侧面占据空间不同,所以摆放数量不同,这一结论时还更容易,更直观。

今天的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板书问题,刘老师提到将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再根据实验来推翻各个推测,得出实验结论。倾听学生的发言,着重点在黑板上标记,进行及时的反馈。板书——课堂总结,敲重点。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5

《认识物体的形状》本节课是让孩子们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去认识物体的形状。

在进行平铺活动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铺,我特别在活动之前借助投影演示了乒乓球的平铺方式,并告诉学生所有的物体一样高,不能有的高有的低,不然就不叫平铺(为什么要这样解释是因为在第一个班上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了让盒子填的满满的,于是把最后几个橡皮竖着放)一方面是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平铺,另一方面是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记录!结果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有些小组又翻车了,因为在第二次平铺之前我给孩子们的问题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平铺方式,于是,我就看到了有些小组在铺正方体的时候把正方体的角斜对着放,留下的空间也就容不下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了,于是他们在记录单上记录的便是正方体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铺结果是不一样的!

《认识物体的运动》教学反思 篇7

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质世界内容标准中有关运动与力的一部分。本课以“是哪辆列车开动”为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认识物体的运动,知道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最后通过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模仿几种物体的运动,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知道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和分辨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个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各种物体运动时的变化,分析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以及运动方式的不同,并尝试利用简单的材料模仿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篇8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篇9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第七单元 认识分数

第1课时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出示:

把两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 凤凰出版传媒·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 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样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 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 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 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 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出示试一试:

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 1/2 涂上颜色,并和同学交流。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 吗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还可以涂哪部 凤凰出版传媒·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1/4 ?在()里画“√”。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样?

出示:

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 和1/4,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凤凰出版传媒·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色部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

如果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上表示出1/8,你能比较 1/8 和 1/2、1/4 的大小吗?先折一折,涂一涂,再填空。

折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先填一填,再读一读。

填出的分数,哪个大一些?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凤凰出版传媒·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形纸,与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呢? 哪个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凤凰出版传媒·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

认识物体练习题 篇10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不同形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能比较准确的列举生活实例。教学难点: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包装盒、魔方、乒乓球等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分一分: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找不到伙伴的图形精灵,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伙伴么?请四个同学一组,来给你们带的图形精灵找朋友。(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学生把牙膏盒、牛奶盒放在一起;魔方、色子放在一起;茶叶桶、易拉罐放在一起;乒乓球、弹球放在一起。原因:长的一组、方的一组、圆的一组。(学生可能不能分开圆柱和球)

3、揭示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老师说的同时举出相应的实物)

二、认一认

1、辨识球。

1)在你的物体堆里,找到球,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圆的)2)你还讲过哪些物体是球的形状?(篮球、乒乓球、足球„„)

2、辨识圆柱。

出示圆柱模型,“你能找到跟老师这个图形相同的物体么?”,在学生中找几个形状不同的圆柱

模型,指出:无论高矮,胖瘦,只要是圆圆的,两头平平的,像柱子的物体都是圆柱。

3、区分球和圆柱。

圆柱和球一样也能滚动,但滚动起来又有所不同。请大家把球和圆柱放在桌子滚一滚,看看有 什么不一样。(预设:球前后左右都能滚,圆柱只能前后滚。)

结论:大球小球都淘气,不会走路只会滚。圆柱圆柱真奇怪,站着睡觉躺着玩。

▲课中操

4、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预设: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介绍特例:出示普通的长方形,和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形。

5、感知“正方体”。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认识?

学生汇报:正正方方,有六个面,每个面都一样。

三.摸一摸。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现在他们都藏在袋子里,我找同学上来闭上眼摸摸看,你能摸出他是谁么?

四、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1: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一样.2: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3: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4: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平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五:找一找

认识物体练习题 篇11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每组学生把礼物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在这里教学要求比以前降低了,不要求学生都会总结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有的学生会说也可以,但不要求学生必须会说。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拿出同样形状的实物,亲自摸一摸它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记忆图形的样子,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或画片都可以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想象,教学时可通过五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巩固表象,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即:看实物摸一摸──闭眼想象四种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按要求闭眼摸实物──给实物判断是什么形状的──辨认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四种形状的物体,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最后通过活动,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主要是让学生操作活动体验圆柱可以滚动;第二幅、第三幅图,是利用四种物体搭一塔,使学生体验球可以滚动,另外三种形状的物体都有平平的面,所以搭起来很平稳。做一做2,“看谁摸得准”,通过说名称,让学生摸实物──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实物──给一实物、说出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习三第2题的数图形,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教师让学生任意搭物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http:///问题:

1、教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要求。由于这些实物和图形学生接触比较多,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摆弄实物,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提更高的要求。

2、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触摸、拼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3、学生表述的语言不一定规范,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许多其他知识,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不能要求其他学生都会说。

4、每个小组活动中用的实物都应有一个所学习的四种物体形状以外的一种物体。

认识物体练习题 篇1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判断。

(共5题;共10分)

1.(2分)观察下图回答:

照到的是。

2.(2分)从A和B两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否一样?

()

3.(2分)4个正方体摆成如图所示,从正面、右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4.(2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和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5.(2分)一个足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一定是圆形。()

二、选择。

(共4题;共12分)

6.(6分)下面是用3个正方体木块摆成的模型.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模型,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从上向下看是()

A

.B

.C

.(2)从前向后看是()

A

.B

.C

.(3)从左向右看是()

A

.B

.C

.7.(2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从上面看到,从右面看到()

A

.B

.C

.D

.8.(2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为()

A

.B

.C

.9.(2分)至少要用()个棱长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

A

.4

B

.6

C

.8

D

.16

三、按要求做。

(共3题;共15分)

10.(5分)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5分)连一连

12.(5分)下面物体从上面看,各能看到什么形状的面

四、填图号。

(共1题;共3分)

13.(3分)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是图1的有:_______

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的有: _______

从上面看到的是图3的有: _______

五、连一连

(共1题;共5分)

14.(5分)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六、下面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

(共1题;共5分)

15.(5分)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左边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参考答案

一、判断。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选择。

(共4题;共12分)

6-1、6-2、6-3、7-1、8-1、9-1、三、按要求做。

(共3题;共15分)

10-1、11-1、12-1、四、填图号。

(共1题;共3分)

13-1、五、连一连

(共1题;共5分)

14-1、六、下面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

(共1题;共5分)

上一篇:木地板活动策划参考方案下一篇:写不必要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