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2024-09-15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通用10篇)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1

坛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及保障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2012—2013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3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3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3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2

1 建设的必要性

1.1 学生方面

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实训室, 学生对高压设备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理论和实际的差距使学生毕业以后对自己的在校学习感到茫然。因为实训条件不具备, 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现场实物无从下手, 有些学生甚至对大学的学习持否定的态度, 这种极端的想法, 恰恰反映出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以及对学生就业前途的严重影响。毕业以后的学生, 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前, 仍然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

1.2 教师方面

因为供电技术的迅速发展, 老师本身的专业实验实训能力还有待培养训练和提高。如果没有高压设备实训室, 老师根本无法进行工程实践, 教学时高压设备的实验实训项目几乎为零, 所以专业教师不可能给学生教授足够的高压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方面的知识。

1.3 学校方面

供电类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 但是从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 毕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太差, 学校的学习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学生学习期间应当做的实验, 应有的动手操作都没有进行。从事生产的人员, 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产中。后果是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形成恶性循环, 直接影响到了新学期的招生, 影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2 建设方案分析

根据学校的性质及招生规模, 结合高压设备教学需求, 合理选取不同的高压设备, 且配置应灵活, 扩展简单、方便、易操作。考虑到与现场完全对接, 尽量按照现场高压设备的排列顺序进行分布, 真正独立学习高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检修。在满足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高压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供电类各专业的情况, 可以具体细分为:

1) 学生方面:适应岗位需求。考虑到供电类相关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到国家电网公司、各铁路局供电段、城市轨道交通供电部门及电气设备相关产业工作的机会比较多, 因此通过设置高压设备的安装、调试、巡视、检修等实训, 为他们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快速胜任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及定期检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 可以胜任发电厂、地方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相关行业。

2) 教师方面: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拥有良好的教职工队伍和优秀科研人才, 而企业在实际生产方面拥有更好的技术基础, 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 在签订保密协议的前提下, 由企业向学校开放一些技术资料, 用于教学科研之用。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平台,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 科研用实训台:根据不同的需求, 选择不同的科研方向, 由企业为学校搭建不同的实训系统。通过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 有利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

3 具体的建设方案

3.1 设备需求

通过对多个方案对比、相关院校成功经验的学习, 并结合学校对供电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高压设备可采用某电气公司生产的某系列的高压设备及综合自动化实训系统 (具体采用哪个公司的哪套系统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 选用的系统应能够满足培养供电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和供电系统现场人员培训需求, 能采用现场运行装置, 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可以对高压设备维护和运行值班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选用的实训系统应具有四个基本功能:

1) 安装调试功能单元;

2) 巡视训练单元;

3) 运行维护单元;

4) 检修单元。

3.2 设备配置

实训室的设备配置, 应由学校及供货厂家综合考虑, 可采用实际设备和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选取可靠方便、操作性强的装置, 真正达到培训学生的目的。综合考虑教学与现场结合的真实性和实训室建设的经费要求, 为获得尽量高的性价比, 变电所的整体构造可采用仿真模型, 直观且能动态模拟变电所整个送电过程, 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的感觉。对于检修比较频繁、故障率高的设备采用和现场完全对应的实际设备, 例如:断路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电动隔离开关。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节约了成本。这样, 实训系统不但可以满足学校供电类相关专业学生对高压设备的实训要求, 而且能够对地方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值班员和变配电检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3 功能要求

按照上述方案建设而成的高压设备实训室不仅能够完成高压设备的安装调试、巡视、运行维护及检修实训, 还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相关的综合实训, 并能够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提供一个实训条件完善、技术先进的实训平台。可完成以下实训项目:

1) 整体认知变电所一次电气主接线结构、各一次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完成一次设备的构成认知和日常巡视实训。

2) 动态模拟供电系统送电过程。

3) 常用高压设备的安装调试。

4) 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

5) 高压设备的日常和定期检修。

可开发的实训项目

1) 高压设备综合实训。

2) 发电厂、地方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运行值班人员培训及考核。

3) 地方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变配电检修人员培训及考核。

3.4 场地要求及布置

场地要求:高压设备实训室占地面积应保证在100平方米左右。

参考文献

[1]吴改燕, 麻建国.浅谈高压隔离开关实训室建设要点.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2.

《就业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篇3

《就业实施办法》原文: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用人单位及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

双向选择,就是说按照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及时公布本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信息,并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为每一位毕业生落实好任教学校。和现行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式一样,就说明同学们有择业的自主性,有能力的同学完全可以自己选择。

統一安排则是说,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师资紧缺不代表就是农村紧缺,一般会优先考虑城镇。

另外,免费师范生找到工作之后还是可以在学校之间、甚至是和教育管理部门之间流动的,具体操作由省政府来安排。

跨省就业不是梦

《就业实施办法》原文: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履行国家义务。鼓励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及时公布本省(区、市)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信息,并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为每一位毕业生落实好任教学校。……确有特殊情况,要求跨省区任教的,需经学校审核、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是否必须回原籍是免费师范生在今年的就业过程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确的是,政策规定的“原籍”是指生源所在省份,不会限制到地区、市县一级。因此同学们选择在本省的大中小城市就业都可以由自己决定,不会要求农村来的学生就必须回到农村。

另外,免费师范生想到生源地以外省份就业的,如果能够找到签约单位就可以提出申请。申请的程序是,学生提出申请,经省政府同意即可就业,不需要经过接收省份政府的批准和同意。

专项编制有保障

《就业实施办法》原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各地应首先用自然减员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必要时接收地省级政府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自然减员是指该省教师因退休等原因空出来的编制;先进后出,是说先安排工作,然后慢慢落实编制,即“先上车后买票”。专项周转编制,是说该省没有编制的,给免费师范生设立专项编制,即进来几个免费师范生就专门增加几个编制。当然,这是在前两种情况都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有的。

关于支教

《就业实施办法》原文: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4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饮食业是指通过同时提供饮食和饮食场所的方式为顾客提供各项饮食消费服务的业务;旅店业是指提供住宿服务的业务。

第三条凡在本市从事饮食业、旅店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是饮食业、旅店业的纳税人,包括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及挂靠、承租、承包经营者。

第四条纳税人应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料理税务登记。

第五条从事饮食、旅店经营的纳税人,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以下简称地方各税其应缴纳的以上地方各税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饮食业、旅店业应纳地方各税的纳税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也可按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实行简并征期或简易征收。

第七条饮食业纳税人必需统一使用市地方税务局统一印制的省市饮食娱乐业定额发票”旅店业纳税人必需统一使用市地方税务局统一印制的省市住宿业定额发票”从事饮食业、旅店业的纳税人,不得使用收据等其他非法凭证代替发票结算,也不得使用其他发票代替填开。

第八条本市范围内的饮食业、旅店业地方税收采取以下两种税款征收管理方法:

㈠查账征收管理方式。

适用于财务会计核算健全,能全面、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收入、利息费用和经营成果的纳税人。

1对要求实行查账征收管理的纳税人,由纳税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上报市地方税务机关批准。

2实行查账征收管理的纳税人应每月终了后10日内,按规定对应缴纳的地方各税进行纳税申报。

3实行查账征收管理的纳税人应在每季终了后15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年对纳税人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㈡核定征收管理方式。

凡实行查账征收方式以外的纳税人,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批准实行核定征收管理方式。

1实行核定征收管理的纳税人其月营业额及应纳税款的核定方式及核定程序:

⑴新开业纳税人自开业之日起15日内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填报《纳税营业额核定申报表》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组织地税管理人员对其当月新开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实地摸底调查后,根据纳税人自报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人员的调查摸底情况,依照民主评税的方法和程序,拟定其月营业额,确定应纳地方各税税款,并张榜公示。

⑵已从业纳税人,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经调查认定其纳税定额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明显差别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按规定提出对其纳税定额进行调整的意见和标准,报县(区)地方税务机关民主评税领导小组审批后,按核准的纳税定额下发《纳税定额调整通知书》并进行张榜公示。

⑶纳税人在一年内发生实际经营情况连续三个月逾越纳税定额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对其纳税定额进行合理调整。

2纳税人应在每月终了后10日内,将上月月核定地方各税税款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3纳税人必需按月核定营业额缴纳地方各税税款后,才干领购发票,月核定营业额包括发票结算局部和非发票结算局部,领购发票按其月核定营业额规定发票结算局部领购,超发票结算限额局部应按规定补征税款。

对单价在10元以下的中式快餐、早点的经营,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月核定营业额的基础上,需要领购发票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批后领购,发票领购使用量按发票结算局部确定在月核定营业额的10%以内,逾越局部按规定补税。

除上款以外,对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发票领购使用量按发票结算局部确定在月核定营业额的70%以内,逾越局部按规定补税。

第九条对享受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规定执行,发票领购按本方法第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严厉查处发票违章行为。对纳税人不按规定领购、开具、取得、保管、使用发票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方法》及有关规定处置。

第十一条对纳税人违规擅自转售发票行为并不接受处罚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对其暂停发售发票。

第十二条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凡举报纳税人不使用有奖发票、借故不开具发票或其他发票违章行为,一经查实,对举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现金400元(不达起征点的纳税人不在此范围)

关于实施绩效考核的相关建议 篇5

9月25日,山西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金达项目组”成员(以下简称“时代光华工作人员”)与金达公司王总就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进行了沟通,将工作思路进行了明确,即先从部门负责人开始考核,从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关键业绩指标三方面内容进行。

10月15日-10月17日,时代光华工作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对指标进行了确认。

一、关于下步工作计划

1、由金达公司对尚未确认指标的部门进行确认,确定考核指标。

2、由金达公司制定工作计划格式,明确相关要求等,开始实行计划管理,从本月开始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3、由金达公司审批下发考核内容,并要求部门积累相关的考核数据。

3、金达公司成立考核委员会,组织相关的检查。

二、为使绩效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金达公司开展如下工作

1、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

2、制定绩效工资制度,使考核结果能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3、开展绩效考核方面培训,统一员工关于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山西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6

三举措加强干部队伍作风纪律建设

自开展“四查四整治”活动以来,我局从内部教育和外部督察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工作,采用三项措施切实解决机关干部在落实“四要十不准”规定关键时期出现的工作纪律松弛、精神状态不振、宗旨意识不强等 问题。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我局将党风廉政、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强化责任制、奖惩制的落实。将党风廉政、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的优劣与部门评优、个人评先直接挂钩,通过建立纪律作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一把手负总责,各股室各负其责的责任分工制度,将任务落实分解到位,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学习,夯实基础。为增强干部对各项制度的了解,我局将廉政制度、纪律作风制度的学习纳入全局的总体学习计划之中。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廉政制度学习月”活动,细化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形式,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上廉政教育课,使每位干部能将规章制度入耳、入脑、入心,拿制度来自觉约束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三、加强督察,奖惩并举。我局成立了由纪检组长任组长的督察小组,对纪律作风开展专项督察。局长亲自对纪律作风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督察小组每个星期进行固定检查,对发现问题的个人及相关负责人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在惩戒落后的同时大力表彰优秀干部,对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林森同志进行了精神上的鼓励。此举在全局上下引发了震动,激发了全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端正作风,树立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

图书馆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 篇7

为了更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更好的服务读者, 图书馆则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的理念, 并将其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宗旨。首先, 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 将其注重于在提高广大读者们的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水平, 并且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把读者当做中心, 且尽量的满足读者们的阅读需求。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想。其次, 突出图书馆的重点建设, 且坚持特色的服务, 可以根据社会和读者中的不同需求所收集某些学科或专业及各个专题范围之内的完整的书刊和资料。收集一些重要的藏书是图书馆的整店之宝。不同的图书馆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重点藏书。如科研单位的图书馆就应密切结合单位中科研的任务和方向, 重点的收藏相关学科中所需的科技情报和资料;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则该从该校专业设置及将来的发展出发, 由教学及科研用书的需要, 来重点收藏有关书籍报刊等资料, 以此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藏书体系;省市级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在综合性较强藏书基础上, 增加地方特色, 将该地区的国民经济条件和发展及科学研究中所需要的文献列为重点的藏书。

要建设一个较好的图书馆, 应该结合其重点学科的资源、藏书的优势、本地人文地理和经济资源等各种因素及其潜在的价值, 明确图书馆的特色定位, 尽可能按一定标准及规范对已经有的特色藏书资源进行数字化, 信息化及网络化的建设;集中人才及学科的优势开发图书馆中的特色数据, 扩充与开发馆藏的特色, 对具有高利用的信息资源进行更详细的采集、加工与包装, 并将其通过建导航系统的一站式服务提供给读者, 用此来提升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价值。对于一个个体的图书馆来说, 要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有难度的, 因为它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对不同广大的读者们的需求是难以满足的, 所以实行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共同目标。为此打破现今的图书馆管理限制, 且建立一个结构优化、相互协调、共同联合、布局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这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各个图书馆之间就将更该实现资源共享。目前, 资源共享最简单的方式是网络共享。

二、建设相关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 同时也导致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 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展, 促进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同时也极大地加快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次, 国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形成, 这又将进一步的扩大国际信息的交流, 且促进网络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信息的传播与全球化, 导致图书馆受到最直接及有力的冲击与挑战。与此同时,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为国家之间的图书馆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信息交流条件, 促使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再是空谈。伴随着现今的信息全球化, 图书馆将面临着传播过程中信息和知识差距, 及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差别等不同的问题。另外, 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 各种不同的信息传播与服务机构如雨后竹笋般的涌现, 导致图书馆的作用与职能受到巨大的冲击, 并且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考验。如何和这些机构合作, 分工和竞争, 且正确的给自己定位, 是图书馆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建设相关的方案和建议

在当今的社会中, 图书馆里的资源建设不仅仅是由硬件设施配置组成, 也是由现代化的管理培养而组成的。而若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其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知识结构等综合性的素质没有达到网络的环境要求, 这就容易的造成网络信息运转的不畅、设施闲置或毁损及资源浪费等不好的现象。因此, 对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加强人才的队伍, 加大管理和培养的力度, 不仅要使他们对职业道德加深印象, 更重要的要对使其能直接从事相关的网络服务与管理, 了解专业知识与技能, 能及其熟练的操作且使用电脑, 能在网上浏览或下载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 且能对自己下载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 及对信息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和研究, 并且还能帮助及时解答与解决读者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或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 图书馆才能应对现今多变的信息科技社会, 才能为读者们进行信息的导航, 才能更好的为读者们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为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 从而才能提高图书馆的声誉。

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提高图书馆声誉的必经之路。不论任何图书馆, 其规模再大或者经费再多, 都无法收集到所有出版物, 这更不用说那些非正式出版的信息文献资料。因此只有各个图书馆合作且共同建设, 才有可能拥有相对较为完整的信息文献资源。只有各个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 才可能够最高层次的满足读者们的文献需求。现今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这冲击着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因此图书馆的网络共享设施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发展的方向。

摘要:作为现今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 图书馆的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为了我们能更效率、更方便的学习, 图书馆里的资源建设和现代信息的技术设施建设就成了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部分。对图书馆的相关工作进行初步地探讨, 发现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了其拥有的文献资源和可以为读者提供保障服务的人力资源。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人力资源这两个方面可以提出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方针及其规划, 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读者们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的建设,建设相关问题,建设的方针及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小琴.大学图书馆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福建电脑, 2014, 01:124-126.

[2]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溃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损害严重,设施破损,老化失修,淤积严重、配套不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缺少维护和修建,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现在已无法发挥应有的抗旱、排洪和灌溉功能。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每年减少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

(2)田间灌溉管理方式和灌区工程管理设施落后,灌溉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不适应发展需要。据统计,我国灌溉水损失总量的3/4发生在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中。明渠输水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5%以上,约300多万公里的输水渠道中只有1/5进行了防渗。13.3万公里斗渠以上渠道中仅4.5万公里进行了初步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很低。

(3)农田水分利用率低,现代节水灌溉工程占有率严重不足。全国耕地中一半以上无灌溉条件,节水灌溉面积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2,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仅占灌溉总面积的2.6%左右。据专家对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大约为0.4-0.5,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0.7-0.8的水平。

(4)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续建配套缓慢。

一是农田建设投资占水利投资中的比重偏低。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只占水利基本建设平均比重的6%,全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二是各级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到位。2005年以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政策与减负政策相矛盾,投入缺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三是水利工程立项艰难,水利项目申报前期费用惊人,专家评审、设计和相关费用基层无力负担。

(5)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不完善。

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但许多乡镇、村没有水利规划或规划不全,很多措施无法得到实施。

2.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建议

鉴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调整未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

2.1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二是抓好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制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工程。三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的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

2.2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要优化乡镇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快站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保证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比重和素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待遇,将他们纳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

2.3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

提高灌溉水管理水平,宏观有效调控和微观自动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装备,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全面降低作物耗水,实现真实节水。严格执行《水法》和国家的综合水价,规范计量,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适时、适量、适价。

2.4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应逐步扩大财政补助资金及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汇集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在各级农村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并逐年提高;适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对现有水利设施运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鼓励农民组建用水组织;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鼓励农户或农业组织对农田水利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标准。

2.5完善水利建设相关制度

国家要制定完善水利相关制度,并且督促基层机关完善水利规划。制定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专门政策,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从节约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出发,规划设计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推进农田水利法建设,明确各级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制定农田水利法,以国家意志确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群众以及社会团体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责权关系。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既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

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水利对于农业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推动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在新农业科技指导下,全国各地普及开展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调整早期农业经济营运模式来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是国民产业结构的基本组成,搞好农业产业改革发展也是新时期国民经济政策的重点内容。积极创建农田水利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保护了农业基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德文.传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缺陷及改进[J].浙江大学学报,2011(17).

[2]翟浩辉.适应新形势扎扎实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J].中国水利,2003,12.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9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食安委、食安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工作紧紧围绕“方便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宗旨,积极努力全面协调,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全面形成日常巡查、重点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为更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现将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制定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现状

一是组织领导机构健全,保障工作有力。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监管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机制完善。积极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联系会议,结合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文件精神,细化分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同时,修订完善了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制度、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相关制度。三是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氛围浓厚。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及爱国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法等宣传周月为宣传契机,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党政信息网等媒体为宣传载体,及时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单和手册、现场展示假冒伪劣食品等形式,不断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在全县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四是积极努力全面协调,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在初级农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开展了打击塑化剂、地沟油、瘦肉精、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全

面形成日常巡查、重点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食品安全工作主要目标

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主线,紧紧围绕“方便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宗旨,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失信惩戒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促使我县农畜产品生产标准配套,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管措施系统、动态有效,食品安全相关检测项目齐全完备,检测经费保障充足,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三、当前监管工作难点与困难

(一)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统筹协调需强化。一是尽管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负责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由于办公室为一般行政局,在相关工作的安排与协调上,由于受业务工作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工作困难。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反馈与统计平台。各成员单位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信息传递脱节的现况,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发展动态。三是联合检查力度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整体合力不强。联合检查中部分单位及人员存在“一过风”、“走过场”、“流形式”的思想,导致联合检查实际效果不明显。

(二)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不全、开展不充分。一是各相关单位上级虽然配备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但是由于各自的检测中心(实验室)都在谋划筹建中,未能有效全面的开展。二是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没有预算保障。县财政未将检测项目纳入预算

保证,致使各承担检测的单位,存在应付式检测,在检测采样的密度、时间频次不达标的现象,不能实现动态、全面、整体的检测覆盖。

(三)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各食品安全监管单位人员存在严重断层、工作经费紧张、专项经费缺乏的现象。二是随着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缺乏必要培训与自我学习意识,对待新技术、新问题的处理缺乏处理经验,面对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定差距。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缺乏。一是监管实际中,缺乏有效监管诚信评价体系,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重视申报、轻视管理,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流于形式,成为质量安全的隐患。三是我县农畜产品和市场流通环节的生产经营,以家庭为主“点多、面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有效监控与监管存在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沟通作用。一是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不断做好文件收发、信息上报、档案归档等工作。二是督促各单位按照年初分工文件,进一步理清各自监管职责与内容,制定信息上报管理制度、联合执法检查责任制等相关工作制度,适时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各类专项检查。三是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召开食品安全相关工作会议,通报各成员单位近期开展监管工作情况、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定期上报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四是谋划构建XX县食品安全信息分析、反馈平

台。通过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反馈平台,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作出食品安全专项评估监测和整体效果检测的报告,及时掌握农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和发展动态,反映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五是利用现有条件在县电视台、XX县党政信息网设立食品安全工作专栏,公布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查工作动态,适时发布食品安全指数与消费警示。

(二)谋划整合检测资源,逐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将按照“有利于工作任务、有利于人员培训、有利于检测开展”方便快捷的目标。一是“十二五”期间统一规划设立XX县检测实验中心,依据各单位的检测实际任务与工作量抽掉人员,定期加强培训,统一安排解决工作检测经费,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新的技术,充分满足我县食品安全各项检测项目的正常开展的需求。二是检测实验中心未设立之前,各单位因采取上挂(派)、委托、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实验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把各单位已配备检测设备有效利用起来。

(三)狠抓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破除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方式,把农牧民吸收到各种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中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二是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抽检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兽药,凡被国家和自治区列为禁用的,一律依法不准进入县域内市场销售和使用。三是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和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和鱼药

及生物制剂的监管,规范种植、养殖行为,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四是不断推进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监督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加快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体系建设。

(四)严格许可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治理力

度。一是积极实施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通过巡查、市场暗访、回访、年审、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定期检验等措施,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二是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条件,加大对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大对生猪定点屠宰场(厂)和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对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进一步优化食品市场秩序。一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对超”市场营销模式。二是不断落实市场监管责任,明确市场开办者责任,督促经销企业落实食品进出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三是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下架、召回、销毁和公布制度。四是整顿盐业秩序,规范食盐经营行为,开展“食盐净化”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食盐的犯罪行为。五是将监管重心下移,集中力

量,联合行动,加强对农村、城郊结合部食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城郊结合部和镇村的各类食品集贸批发市场个体商贩、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

(六)加大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入口”关。对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年内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6%。教育、城建、食药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和建筑工地集体食堂的监督管理,严格卫生许可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卫生法制建设,完善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预案。强化对餐饮单位的经常性卫生监督,重点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和食品安全卫生保障。进一步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餐饮质量和水平。

(七)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继续坚持食品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扩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来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切实解决以罚代管、以罚代刑问题。集中力量及时查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重大典型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XX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诚信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 篇10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在新的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配电业务更需要建设,以便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由于城市配电关系整个城市的发展命脉,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城市配网的远景规划,确保城市供电能力与质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是城市电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电力部门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建设;发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对用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它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现阶段,配网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它的应用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使电能质量也相应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于电力系统中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研究了其在今后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1 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2 我国城市配网规划的目前现状

我国配电网络主要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缺乏较为科学的规划,配电网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自开始,我国城乡电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但由于资金、技术、规划等原因导致城市配电网结构的改造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是很到位,配电网仍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2.1 整体把握不足

由于我国的城市配网规划起步较晚,还处于前期配网的规划中,缺乏对电网的整体把握,漏洞不断出现,导致城市电源网点分布不均。比如:有的地区电网点多,甚至超标,用之不尽;有的地区则用电半径过大,线路严重破损,消耗过多电能。这些配网现状,表明当前城市配网规划既不科学,又增加成本、浪费资源。

2.2 结构不够科学

据调查了解,由于我国城市配网起初设计粗心大意,急于求成,电力运行方式不够灵活,遇到意外事故,有限的电力条件不利于处理故障,经常会影响计划检修、故障复电等常见问题。比如,当变电站停电的时候,必须新增联络线方可解决问题。

2.3 电力负荷急增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增长水平也日新月异,纵观整个城市,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建筑密集,人口密度随之增加,用电量更是倍增无减。在这种社会环境发展的现状下,电力负荷急剧增加,固有的城市配网规划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电网规划建设的难度。

2.4 故障频率较高

从目前的城市电力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大多数城市用的都是架空线供电线路,这种供电线路极易出现故障,也就是说它的故障频率较高。除此以外,由于网络结构不合理,操作极不方便,比如,事故发生以后,立即进行检修或者转电,那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在这种固有的供电模式之下,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

2.5 开关站数量不足

我国当前的城市配网问题几乎遍存整个电力工程,经常使用的开关站数也严量不足,也会影响现代化城市对于用电量的要求。由于开关站数量不足,缺乏二次配电的能力,像部分线路经常存在负荷量少的现象,而变电站的线数量超多。此外,目前有大部分配电室设备陈旧,无法达到安全标准,用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 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新思路

由于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所涉及的`部门及专业领域多,除了要满足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要求外,还要与市政规划建设相协调,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3.1 合理布置电源点,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3.2 科学规划电网网络结构,增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现有的电网接线方式就是一个自然的起点。在配电网的规划中既要科学地布置好新建电网网络,也要充分考虑到现行电网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造,以提高整体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在电网网络结构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应根据每个负荷区间的电源点供电容量和负荷情况,通过采用多分段、多联络、多回路等方式连结,构成网络。这样区间内某一线路或电源故障时,可以通过环网转供电来恢复供电,从而有效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

3.3 推广城市配电线路的电缆化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电线路走廊变得越来越有限,纵横交错的架空线不仅影响城市的美感,而且故障频率较高,带来安全隐患。配电线路电缆化既可以美化城市容貌,又可以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电缆,减少高空线路的架设,提高配电线路的电缆化率。另外,在配电线路电缆化过程中,为了避免电缆故障带来的线路跳闸问题,线路走廊要优先选择电缆沟,如不可行则采用电缆排管敷设,要尽量避免采用电缆直埋的方式。

3.4 加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力度,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程度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应加大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力度,以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为主要目的,以配电网实时监控为技术手段的原则,对整个城市配电网进行统一规划,分区域、分阶段实施,最终实现对整个城市配电网的全面监视和控制。

3.5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解决电网建设用地紧张难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开发率越来越高,电力建设可使用土地变得越来越紧张,这也将成为制约城市配电网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配电网规划、建设和维护的电力企业应主动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主管部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促使政府各部门支持电力建设,使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实现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将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变电站、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进行控制,以确保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配电网的建设用地得以保障。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结合新时期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新要求,提出解决目前城市配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横田少佐》阅读题答案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