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2024-05-18

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共12篇)

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篇1

会计信息是各级政府对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微观主体对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会计部门及会计工作人员,肩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和咨询的任务,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围绕着信息工作而展开。如果会计信息不准确、不真实,而相关经济主体又使用了这些错误信息,那么导致的结果是很严重的。因此,会计工作的生命在于诚信,为了真正发挥会计工作在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必须构建会计信用体系,确保会计数据真实可信。

一、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会计工作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会计工作必须以真实为基础,以诚信作保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美国的“安然”到我国的“银广夏”、“蓝田”、“东方电子”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一不是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导致财务舞弊。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998年,八成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1 999年,有九成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通过分析一些案件,可以发现会计工作丧失诚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夸大会计数据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某些单位或某些会计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或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扩大知名度、上档升级,或者是为了表功、体现政绩,随心所欲地扩大会计数据。如为了提高收入彰显利润,故意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收入列入本期,为了达到少交利税的目的,人为加大成本费用,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

2. 缩小会计数据

与夸大会计数据相反,某些单位或某些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达到另一种目的,于是从数据上作文章,随心所欲地缩小会计数据。如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为粉饰“政绩”,又在缩小成本上动脑筋,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违规处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或少提少摊,从而造成成本数据的失真。

3. 伪造会计数据

一些单位明知工作不力,成绩微不足道或毫无成绩可言,但为了标榜自己,于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会计数据。比较典型的是明目张胆虚增收入,故意编造并不存在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政绩”的目的。此外,还存在一部分伪造帐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会计工作的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相关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困难,带来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由此陷入重重危机之中。而且还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干扰社会生活秩序,影响社会风气,最终影响到会计部门的权威。

二、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主要原因

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客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这是影响会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基层会计是会计数据的源头,提高会计质量,必须从数据源头抓起,而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又在基层一级单位。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未形成足够的重视,或者说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比如有的基层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规范等。此外,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规范、会计监督力度不够等都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

2. 利益驱动

这是产生“数字腐败”的根源。某些管理人员或会计人员以及与之有某种厉害关系的其他人员出于个人的或局部的利益驱使,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注重个人得失,利益趋向明显,不顾法律或制度等的约束,铤而走险,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个别企业为了逃避税赋,瞒报或不报产值和利润;个别会计人员迫于上级的“压力”,为保住工作“饭碗”,不惜放弃原则,对数据进行“调整”等等,这些“以权扰数”、“以数谋私”的现象时有发生。

3. 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

长期以来,各级党政机关普遍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干部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诚然这对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因此使得一些做法变了味,将考核标准简单地等同于指标量化,指标说明一切,于是形成了“以数字论成败”的局面,诱发一些单位在会计数据上弄虚作假。

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会计工作领域越来越广泛,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从事会计工作,不少单位的会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的能力还不足。也有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思想作风不端正,缺乏依法会计的思想,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坚持原则,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没有一丝职业道德观念,这些人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而且也给有关决策者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5. 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

当前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没有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的会计监督;也没有把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政府监督等各种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于是削弱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6. 会计法制建设不健全,约束不力

一是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造假者或违法者惩罚太轻,不足以震慑造假者或违法者;一些法律和制度条款弹性较大,关于会计违法行为类型的划分及法律责任规定得不尽详细,缺乏可操作性。二是会计执法不严。在会计执法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十分严重。虽然每年有关部门都进行会计执法检查,检查也很严格,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很小,起不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作用,导致会计违法者有恃无恐。

7. 会计准则的适应性还不够

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美国会计准则的模式制定,采用的是原则导向型。其特点是各项会计准则的规范是粗线条的,具体操作要依靠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经验和职业能力去判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防高估资产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事实上在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标准细则,企业既可以通过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通过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或加大亏损。这就在客观上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另外,频繁的会计制度改革影响了会计数据的连续性,每一次改动必然给企业提供一次“洗牌”的机会和造假的手段。因此,会计技术规范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诚信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个体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1. 发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与评价机制

一种行为或结果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不单单是由法院或政府来认定,还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缺乏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很难说是广泛适用的道德标准。尽管相当一段时间舆论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造成一定的压力,但震慑力不够。因为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行业而非具体企业或具体个人,是理论上的而非实用性的。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打造会计诚信,当务之急是构建会计信用体系。因此,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受到某种制约,以增加其失信成本。相反,守信等级高的企业或个人,应可获得相应好处,以提高其守信利益,激励其守信热情。

2. 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营造诚信氛围

一是强化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依法会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反对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二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到率先垂范、廉洁奉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文明的道德风范和良好的信誉,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3. 严格会计执法,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会计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是提高会计诚信的重要手段。一是会计部门要把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作为依法行政的首要任务来抓,把强化会计执法作为会计法制工作的龙头来抓。要不断增强依法会计意识,带头学法、讲法、执法,严格按会计法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干预会计执法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积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和严肃性,敢于碰硬,敢于揭短,敢于抵制,敢于斗争。二是健全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要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对会计工作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会计管理机构要和有关部门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依法实行监督,并且要加大监督力度,使执法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形成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威慑作用。

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队伍建设,素质建设,事关会计行业的兴衰成败,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会计干部队伍是做好诚信会计的前提。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和会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唯实不唯上,唯真不唯权。要创造条件,促使会计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掌握真实情况,完善操作步骤,熟练业务技能,增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可靠。

摘要:诚信是构筑社会基础的基石,各行各业都应讲诚信,不讲诚信造成的结果是信用程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乃至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会计工作更应坚持诚信。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优化会计执业环境,当前会计工作丧失诚信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搞好会计诚信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会计工作,丧失,诚信

参考文献

[1]李红湘:试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科技创业月刊,2006.11

[2]周冬: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对策.广东审计,2005.3

[3]张岚峰:浅谈会计诚信.中国总会计师,2007.9

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篇2

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诚信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问题非常重要。无疑,会计诚信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计诚信问题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维护会计诚信原则,提高会计诚信水平,建设会计诚信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会计真实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

关键词:

会计诚信;职业道德;对策

人无信不力,国无信不强。人与人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信誉就越重要。诚信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运行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作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会计诚信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并不是会计的诚信,而恰恰是当前会计诚信的严重缺失。“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1、会计与诚信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了虚无飘渺的事。

1.1、诚信的含义

“诚信”二字最初在我国古代是分开使用的,“诚”的原意是真诚客观,无妄无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决策失误,发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真实意愿的交易行为,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

会计诚信是指生产、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等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工作时,应诚实守信,运用合法、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以便他们能正确的考察和了解企业过去、现在的盈利情况和偿债能力,并对企业未来做出预测和判断。

1.2、诚信的意义

会计业是诚信行业,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

1.3、诚信的要求

会计诚信要求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项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2、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2.1、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从业人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而当这个“警察”和“看门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不能尽职尽责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地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搞变更等,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这种非职业道德行为体现在:

2.1.1、职业态度

在会计人员中疲于应付,消极怠工的人大有人在,往往选择其职业后又不把这一职业当作自己的理想去努力,觉得会计工作很枯燥无趣,收入不高,导致心态不平,在工作岗位上敷衍了事,对自己本职工作随便应付,在专业方面不能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显得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2.1.2、职业原则

一些企业领导在管理当局,为确保职业,借款动机,授意指示或强令会计人员变造、伪造编制对外提供的虚假财务报告,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从而误导广大投资商,严重损害股东利益。

2.1.3、职业纪律

有的会计人员因掌握了企业财务大权,具有调拨资金能力,挪用公款用于买股票,赚到钱则归还,犯罪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有的会计人员只按照领导意愿办事,明知违反却不制止反而参与其中,满足自己对金钱的需求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2.2、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2.2.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2.2、弱化企业基础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产品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成本,赊销政策的制订是依据顾客的财务状况及以往偿付贷款情况,而了解这些情况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记录。如果会计资料不实,企业的管理者势必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时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2.3、降低会计资料质量

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也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对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失去他们对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3、加强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3.1、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

诚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体现。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3.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

4、加强会计诚信的对策

4.1、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

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捍卫操守为会计奉献终身;诚恳善待与自己会计工作有关或无关的人们;热诚勤勉的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树立会计信誉,为维护会计信誉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取信于众,取信于社会;信任他人及会计信息。

4.2、完善监督职能

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健全企业制度,建立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激励推行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度等。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单位和个人,对不守诚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有效防范会计舞弊和经营风险,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意识。

4.3、加大非诚信行为处罚力度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既有规范市场主体的,也有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结合我国实际状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加大会计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对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惩戒和处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会计造假者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企图造假者望而却步。

结 论

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会计诚信 危害 原因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做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决策失误,发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真实意愿的交易行为,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会计诚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维护会计诚信原则,提高会计诚信水平,建设会计诚信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会计诚信的涵义

会计诚信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完善的品质和服务。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

会计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个人的诚信、道德和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会计行为是企业行为,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会计诚信是企业诚信的一部分,不是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会计诚信的主体是单位负责人。

会计诚信必然要求会计人员诚实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最一般意义上的会计诚信。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于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格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

2、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会计诚信缺失,使会计职能发挥失去基础,虚假会计信息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迷失方向,误导投资者、误导合作者、误导政府。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严重。

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伦丧,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以身试法,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中介机构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充当被审单位的保护伞,做出虚假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也终将受到处罚,得不偿失。会计诚信缺失,其最终结果,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自身。市场是公正的,若在没有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失诚信,搞欺骗,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昔日巨头安然公司、世界通信的惨痛事实说明了这一切。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结果总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

3、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从表面的直接原因和深层的根本原因两方面进行。

3.1、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3.1.1、会计个人职业操守缺失。会计信息失真,一种是会计在计帐、核算等环节的工作失误,无主观恶意;一种就是有意做假帐,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3.1.2、会计单位谋取小集团利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直接原因,是会计单位为谋取小集团利益,授意会计做假帐,应对和蒙蔽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检查,以此换来小集团的利益。

3.1.3、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监督乏力。政府监督是保障会计诚信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会计诚信是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财政监督是会计诚信的促进手段。会计诚信缺失客观反映出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监督乏力,有失职行为存在。

3.2、會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3.2.1、经济利益驱动,失信成本过低。会计造假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3.2.2、现代委托代理的产权结构妨碍会计以第三方独立身份开展会计工作。现代产权结构模式的两权分离,企业投资者授权经营者来进行生产管理,投资者享有财产收益权和归属权,经营者负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发生利益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站在代理人这边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这时代理人和会计人员就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外提供不真实、不全面的会计信息。

3.2.3、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体制越完善,法律制度越健全,不讲诚信的风险就越高,成本就越大,人们就将越讲诚信,反之亦然。首先,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为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经济利益提供了可能。

4、会计诚信建设的措施

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建设会计诚信,必须标本兼治。健全、修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从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从会计的政府监督来看,需要解决监管部门不作为的法律责任问题。在制定处罚条款时应考虑监管部门监督不力的责任,将其与其切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审计立法。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为。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改进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思考.经济师,2011(12).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会计之友,2012(12).

关于会计诚信建设问题的思考 篇4

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是引起会计诚信问题的主要根源, 同样也是摆在会计诚信建设事业的首要难题。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其它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但在目前的会计工作中, 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已让众人触目惊心。从美国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的巨大风波, 再到国内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的造价要案。一场会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危机袭卷了从会计行业乃至其他各个行业。无疑给会计诚信建设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因此, 会计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中的一块绊脚石。

2 对会计诚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2.1 诚信建设在会计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稽查”,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 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健康发展。令人遗憾的是,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 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离开了独立性, 社会审计的鉴定功能将一文不值, 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欺骗性。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性, 而且淡化了注册会计师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

2.2 会计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的严重现象。这种公司制度缺陷问题是造成我国会计诚信度低的主要问题。那么我国会计诚信程度低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不管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还是利益驱动的低成本, 或是公司制度缺陷的根源均在“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其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机制来约束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 以维护股东的利益。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 削弱董事会的集体权利等。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 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又使得“内部人”控制着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 在经营者利益的驱动下势必会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2.3 会计诚信建设在会计从业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于从属关系, 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但是由于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行为, 即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 这种幕后黑手使得会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成为了难题。另外还存在其他问题,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 不求上进, 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更有甚者, 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物质利益, 满足私欲, 削弱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从而走上不归之路。

3 对会计诚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整顿对策

3.1 加强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服务市场中的作用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的立业之本。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这要求注册会计师诚实信用, 要使广大执业人员树立起现代审计意识,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后续教育, 通过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性和执业质量。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 使诚信建设在会计服务市场中发挥巨大的潜能。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 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 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见证的法律责任, 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3.2 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 公司治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公司的运行以实现股东的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提高单个公司和整个经济的运作质量以及竞争力。公司治理也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在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要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要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 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完善业绩评价机制;改变激励措施, 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加强股权间的相互制约,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规范公司财务行为。通过公司治理, 不仅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

3.3 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要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责任, 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加强会计管理,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还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工作水平, 认真搭建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新平台。同时要抓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真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样才能有效抵制会计诚信不良行为的发生。

4 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人经商常云:“诚招天下客, 誉从信中来”就是商业诚信的很好写照。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诚信在会计诚信建设领域中, 已成为一种宝贵财富。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 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 然而诚信又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会计工作的试金石。诚信在企业中代表着企业的文化, 象征着企业诚实守信的精神, 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 更是一种物质财富。因此, 企业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重大。

4.1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并以此树立良好社会信誉的保证, 是会计行业取胜的法宝。

4.2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及市场的占有, 还可以增加客户量、扩大实力, 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 从而在合作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4.3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才能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各方面更好的发展,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充分的发挥个人才能, 从而促进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4.4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才能促使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从而加快我国的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的会计诚信建设已提上日程, 应该保证会计诚信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只有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才能使国民经济运行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 才能使会计诚信真正成为会计行业建设和发展的主流。让诚信永驻我国的会计事业, 还会计诚信建设事业一片晴空。让朵朵洁白之云, 在会计诚信建设事业的蔚蓝天空中自由飘荡。

责任编辑:李墨洋

摘要:会计的诚信建设问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面对当今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 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诚信建设的思考。会计的诚信建设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搞好会计诚信建设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搞好会计的诚信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以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试析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 篇5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指出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并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而阐述了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诚信缺失;对策

所谓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及其相关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诚实,讲信用。会计诚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行为人在进行会计处理工作时态度真实,二是行为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信守承诺,遵守会计法及相关准则。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做出的基本承诺,它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真实的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行为人的信用和声誉。正因为如此,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强烈地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令人堪忧,如何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予以解决,引发了我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1.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和相关机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然而近几年来会计界丑闻迭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把“诚信”当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产品”,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

据相关资料显示,部分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之多,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而一些公司的业绩骗局让人不得不多几声叹息。如2003年山西某上市公司所属发电厂违反国家规定,累计计提3965.8万元“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生产成本。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的名义将资金全额上缴给该上市公司,公司直接将这些资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上挂账,造成多计2003生产成本3965.8万元;有人把这些被揭露的业绩骗局比喻为冰山一角,而那些没有被揭露出来的估计亦不在少数。上市公司不断的恶性造假,非上市公司的假帐现象屡见不鲜,会计师事务所假审计、假评估日渐增多,这些弊端引发了我国会计诚信的严重危机,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造假现象使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极大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面对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现实,朱熔基在考察北京会计学院时强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反思。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角度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转贴于http://

2.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己成为大家的共识。缺乏会计诚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失真。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会计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而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1 会计诚信缺失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在我国投资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投资收益等因素决定其投资方向的,而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也会影响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统计指标的真实性,对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财政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会计信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若有关资料发生扭曲,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进而危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2 会计诚信缺失助长腐败之风,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会计不仅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更是国家规范企业行为,企业所有者控制其经营的手段之一。如国家有关法规中规定了企业各种支出的标准比例,确定了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顺序和比例,使得会计资料成为监督国家财经政策执行情况的基本工具。然而许多企业通过做假账等行为将一些不合法的支出合法化,助长了腐败之风,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会计诚信缺失还会给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温床。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本身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内部控制的漏洞百出,企业正常经济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并将相应款项任意支配,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国家资金及资源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

2.3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行为会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会计人员若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2001年8月,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受到了严惩就是典型的例子。

3.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利益驱动是形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力

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来看,利益驱动是市场机制的必然表现;从个人来看,利益驱动亦激发着每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这改变着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会计诚信缺失就是利益驱动所引发的一种反映道德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一些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做假账目、编假报表、虚报利润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委托代理制是形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客观条件

会计诚信缺失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以委托代理为纽带的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是维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但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完全性,企业内部往往会形成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企业经营者由于具有信息优势,在利益的驱动下便会违背会计诚信,采取会计欺诈以及伪造会计信息等手段谋取私利。企业经营者作为经营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与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等拥有更多的信息。由于企业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会有违背会计诚信的必然倾向,这就造成许多经营者疏于管理,导致账务混乱、信息失真,甚至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法,篡改会计数据和会计报告,伪造编造会计信息。

3.3 监管不严、打击不力是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虽然近几年为规范市场运作,我国陆续出台并修改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出现。

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行为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而专业监督又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有的企业虽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流于形式,致使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另外,相关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能力不足、打击力度不够等因素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处罚,即使受到处罚,其付出的代价也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这种失信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就使得失信行为

从可能转化成现实并不断扩大,这也极大地挫伤了诚信者遵循诚信原则的积极性,使其纷纷追逐仿效,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

4.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4.1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相关法制监管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能仅仅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道德观念约束,更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仍存在着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或不清晰的条款,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与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完善市场规则,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增加一些民事赔偿方面的规定,民事责任主要体现补偿,同时又可以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鼓励广大投资者参与监控,这样既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又提高了投资者自觉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另外,在法律规范中增加民事赔偿条款,对于因会计相关人员造假而造成的合法利益受到的侵害,受害人可以提起诉讼,而由此产生的相关损失,则按照责任大小由参与造假者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使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以减少造假者的造假行为。还应建立会计诚信追溯的法律机制,无论直接责任人换单位或离职,一旦在其负责期间内的帐务出现诚信问题仍然要接受处罚。

4.2 强化企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管理

鉴于相当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是迫于上级的压力,因害怕丢饭碗而做出造假行为,所以企业自身应该加倍用心选人用材,并着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首先建立从业人员的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其次加大惩罚力度,对违法者在经济、法律上从严惩处,以对其他人产生威慑作用,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负有连带责任。最后还应该加强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

4.3 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优化会计环境

要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使全社会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会计诚信的关键是单位的负责人,因为他们掌握着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是诚信教育的重点。另外会计从业人员也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水准,带头维护好会计法规的尊严。

5.结论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会计诚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虚假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的就是要求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和相关机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诚信是会计的生命。近几年来,会计界丑闻迭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令人堪忧。如何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予以解决,引发了我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一、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

市场规则认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仍较普遍,一些企业、单位、个人在利益驱动下,不惜铤而走险。在这种社会大范围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防线难免有失守的风险。

(二)法律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为规范市场运作,我国陆续出台并修改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出现。相关法制不健全,社会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等因素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处罚,即使受到处罚,其付出的代价也远远小于其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这种失信极大地挫伤了诚信者遵循诚信原则的积极性,使其纷纷追逐仿效,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

(三)会计人员自身职业操守低

会计信息失真,一种是会计在计账、核算等环节的工作失误,无主观恶意;一种就是有意做假帐,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实中,确实有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以谋求个人利益。个别单位负责人缺乏诚信意识,出于部门或个人利益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产生会计造假行为。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作为者。因此,朱镕基为国家会计学院提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对所有会计审计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二、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那么,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严格按照财会相关法律办事

各部门相关人员应明确会计法及财务相关法规,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同时,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规定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

(二)注重会计文化建设

会计文化的建设是培养会计诚信的根本。会计文化主要指对会计人才、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等与会计相关的各类人员的教育,注重诚信与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考核和评价。此外,会计文化建设还需与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建设相结合,从而养成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

(三)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天职,也是会计人员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会计人员要对做假账行为有一种抵触情绪,不能逾越自己的道德底线。财会人员应做到从我做起,不做假账,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诚信缺失的歪风邪气。

总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建立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已变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孙丽男.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2.

[2]李岩.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价值相关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3]张广维.略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3).

[4]王先鹿.浅析会计诚信的本质及治理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

[5]魏天波.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篇7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害,成因,治理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越发展, 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 “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 如何重建会计诚信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会计诚信含义

诚信是诚实守诺, 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 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 完善的品质和服务。会计诚信就是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 具体表现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情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 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往往把会计诚信片面地理解为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会计诚信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 也包括企业行为, 且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会计人员的诚信往往依附于企业的诚信, 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的一份子, 他们为了个人生计的需要而保持现有职位, 获得既定收入, 不得已而为之, 他们处于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弱势位置。而企业则是为了局部利益, 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以蒙骗报表使用人而获取超额利润。当然由于某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也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属于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提高个人素质。

2 会计不诚信的危害

2.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 没有了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经济主体采用不诚信的手段, 大量的会计资料不真实, 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税收, 而且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 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 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产生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加剧信用危机。

2.2 危害会计资料使用者

会计资料的质量, 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 也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对中小投资者而言,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 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从而失去他们对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2.3 危害会计工作者本身

会计人员不诚信, 轻者违背职业道德, 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银广厦通过伪造票据等手段, 虚构主管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 尤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 其执业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 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依法严惩。为安然公司掩盖造假事实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已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 并被美国各洲吊销了营业执照, 再有就是有的会计人员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 虚开增值税发票, 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最终也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严办。

3 会计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3.1 利益驱动, 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各种制度尚未理顺, 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某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 他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利益, 根本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项, 特别是在收入、成本等相关业务上根本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不按规定进行规范的摊销、预提;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 从而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准备上市或已上市的公司来讲, 只要按照融资条件做出一份漂亮的报表,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几千万至几千个亿的资金。银广夏就是例证, 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 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可见, 利益驱动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动力。

3.2 监管不力, 成本效益失衡

我国目前涉及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很多, 如《会计法》, 《公司法》, 《证券法》, 《刑法》, 《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 但在执行过程中真正受到处罚的却很少。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刑法》) , 其他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 (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决定》) 。造假与普通商品一样, 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 对于造假者而言, 只要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 造假者就肯定会做出造假的选择。迄今为止, 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 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 民事赔偿责任更是微乎其微, 由于造假收益明显大于成本, 加之监管不力, 造假之风预演愈烈, 形成了“不假反而假”的怪现象。这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3.3 企业治理机构不完善, 追求虚假经营业绩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 “官出数据, 数据出官”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 都是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形成了一大批“官员企业家”, 虽然企业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 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如董事会高高凌驾在上;董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 监事会形同虚设, 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等等。某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 强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 虚列收支, 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 借以骗取荣誉, 捞取政治资本。可见, 企业结构的缺陷, 片面追求虚假业绩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3.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现阶段, 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不能实事求是,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依法办事, 有的利用职务之变, 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个人享乐, 经不起物质、权利的诱惑, 在道德观念上出现偏差, 蜕化甚至沦丧;还有的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 对会计工作缺乏信心, 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事, 避而远之, 从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在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监督失控, 内部管理混乱。如有些企业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 从而导致很多财务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 可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又一原因。

4 重塑会计诚信的几点措施

4.1 加强法制和监管, 做到标本兼治

从我国现行法规来看, 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只规定了一些行政和经济的处罚, 负刑事责任的很少。因此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立法, 从而加大对造假者的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企业 (特别是上市公司) 和单位要依法追究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除行政责任和经济处罚外的刑事责任, 使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 力除造假之风, 使其望而怯步。另外, 还要加强监督机制,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 外部建立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 形成内外共监的防范体系, 通过法律和科学的约束监督机制,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维护的权威性、严肃性。要宣传、贯彻新的《会计法》、《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规, 严格执行《会计法》对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的会计核算要求, 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 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

4.2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企业治理结构, 解决国有股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就必须通过加快国企改革, 进一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 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充分体现企业的独立性, 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条件。企业没有合理的治理机构, 就很难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4.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只要“以诚实守信为荣, 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 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 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 进入大学教程, 是诚信深入人心。同时, 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做为“立身之本”和“处事之宝”, 树立“信”则“立”的观念, 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 同时应守法守约, 以信为本。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全的心智结构, 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的责任。其次, 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 使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掌握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再者, 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 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 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 保持职业良知。

综上所述, 加强会计诚信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从维护我国经济建设秩序大局出发, 从根本上加强教育和治理, 来确保会计行业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所以说, 重建会计诚信不仅是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世忠, 葛家澍.安然事件的反思[J].会计, 2002 (2) .

[2]杨有红.诚信勤勉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J].财务与会计, 2002 (5) .

[3]杨雄胜.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

[4]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 2003 (1) .

[5]蒙丽珍、韦善宁编著.会计行为规则与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杨兴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上海会计, 2001 (9) .

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篇8

一、会计诚信的涵义与现实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观念的思想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所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是道德资源, 也是经济资源, 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会计诚信从哲学范畴来看, 是要求会计客观的、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 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产品, 取信于会计产品的使用者;从道德范畴上讲, 会计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来操作的, 所以会计由于人的缺陷和不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假相。因此会计诚信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 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能, 进而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会计诚信原则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 如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 “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当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 也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 会计对社会的诚信往往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究竟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在哪儿呢?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社会大环境某种程度的诚信缺失

作为一个国家要维系和发展下去, 除了要靠法律和道德两种手段以外, 还要有一个更基础性的东西——诚信。通常情下, 一个讲诚信的政府, 一个讲诚信的领导, 是治理好国家并使其长久发展下去的保证。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 并受其直接影响。规范化的市场竞争秩序要求每个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竞争, 而这种市场竞争秩序需要政府来维护。如果规则制定者在制定规则时把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置于自己的特殊照顾下, 那么公平的竞争秩序必将受到破坏。一旦市场参与者发现无法从制定的规则中受益或受益很少, 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便可能滋生。当前某些地方由于某些原因, 制度规则由于经常变动而缺乏严肃性, 决策具有随意性, 导致人们难以看见较为明确的预期收益, 就使人们行为短浅化, 并有可能采取非诚信行为来获取利益。

(二) 利益的驱动

早在1720年英国南海事件中就已发生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 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 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他们渴望财富, 企盼升官, 而这一切通过正常渠道实现不了时, 就起心违犯国家法律政策, 依靠做假帐来改变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 单位领导、主管部门及政府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获取政治荣誉和更高的职位;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据统计每年在众多对外披露的数据文件中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做假的微乎其微, 即使被发现, 造假成本相对其造假收益来说微不足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企业的目的是利润, 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 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 它才会讲诚信。虚假会计信息的“多赢”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三) 会计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在日常工作中, 常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差错而折腾半天。给人们的感觉会计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会计原则、会计标准的选择主观性较强, 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 推迟确认费用;还有稳健性原则在实务中主要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存在较强的主观性, 会计人员可以借此高估费用、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

二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 会计核算方法、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 但还是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干扰, 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 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 会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会计是依附于企业或单位而存在的,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 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那么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 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 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调查显示, 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做假问题, 大部分是会计人员接到授意或被下强令的, 会计人员一般是不会主动造假的。

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时, 必须要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性, 当注册会计师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迫于外部压力时, 就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其独立性, 从而对委托单位的造假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 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在会计造假中有时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维护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措施

加入WTO后, 在一个注重信用的世贸环境中, 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就成为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会计诚信作为国家信用体系的一部分, 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重建会计诚信我们必须从源头上着手,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

(一) 加强道德教育, 启发人们的良知

在全社会开展持久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 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不义之财, 取之有害”。要让人们意识到非诚信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是饮鸩止渴, 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不仅仅是一般会计人员, 更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开展诚信教育要建立和实施奖惩措施, 人们的诚信行为将会为自己带来光明的职业前景、融洽的同事关系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不诚实者将晋升无望、时刻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这时人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诚信。从而诚信教育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 而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

(二) 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提高造假成本

既然利益的驱动是造成会计失信的重要原因, 那么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 提高造假者的成本, 使其“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入”时, 会计诚信原则自然会得到维护和提高。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不守信用、恶虚造假的企业或个人要加大惩罚力度, 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 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 还要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三) 实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会计委派制

在现行体制下, 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托于企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 另一方面要依据《会计法》赋予的权力, 对企业单位经营中的违纪问题进行监督, 因此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事权和人权不统一, 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同时, 企业会计人员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直接受企业单位支配, 所以要改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就必须使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单位脱离这种依附关系。因此,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实际上是委派会计和委派者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委派制的目的是让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的企业分离, 不存在人事与经济利益关系, 保证了会计人员执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 加强社会监督, 发挥社会力量

在某报中曾刊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留学生在国外乘公共汽车时逃票, 他自以为很高明, 没有人不知道, 毕业后找工作时才发现已被记录在案, 虽然学习成绩优秀, 求职却遇到障碍。他因小失大, 后悔莫及。这则故事引人深思……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其功能是多么地强大。从我国目前会计诚信的现状来看, 我国急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本国实际, 建立起一套信息数据库, 用来记录企业和个人的各种有关信用的资料, 一旦出现不良信用的记录, 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以及人才招聘时将受到制约。利用社会大众的力量进行互相监督, 用完善的会计信用制度, 来共同制约会计领域中的虚假行为。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本文分析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的几种主要原因,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维护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关于提升会计诚信的思考 篇9

一、会计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司企业的不断进步, 虽然会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会计诚信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诚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据调查显示,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虚假信息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 具体认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不足, 加之市场经济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以致于会计诚信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同时, 实践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成本造假、收益不对称等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当前公司企业会计造假行为, 这也是不法利益驱使的结果;如果造假收益超过了造假行为本身所要消耗的成本, 则造假人员就会不惜余力。从本质上来讲, 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以致于会计职业道德难以维持, 加之各方利益群体对会计信息的干预, 使得会计诚信问题屡见不鲜。

(二) 会计人员地位不独立, 导致其诚信严重缺失

会计诚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本原因, 公司企业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以致于各种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的地位不独立, 成为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根据现行会计法之规定, 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即核算、监督, 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仅要维护本公司企业之利益, 而且还代表投资者对公司企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 但实践中并非如此, 多数会计人员无法真正发挥其双重职能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对公司企业具有依赖性, 除个人因素外, 单位领导层与管理人员对其影响非常的大。

(三) 缺乏执法力度, 监督管理乏力

近年来, 虽然国内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但部分概念判定标准非常的模糊, 缺乏时效性、实际可操作性;同时, 较大的选择空间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部分情况难以准确界定。同时, 立法与执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很难保证, 加之部分工作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比较差, 严重忽视财会机制, 甚至为满足私欲而公款吃喝、偷税漏税;会计法规的不完善、不健全, 以及部分法规没有配套的细则, 以致于现有的规章制度难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实践中, 因单位内部机制不健全, 加之现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导致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单位虽然设立了相应的内审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 但因内审人员多为领导委任, 因此经济利益通常会受到领导的严重制约, 不独立的审计管理机制, 难以确保监督管理的规范性。

二、提升会计诚信的有效策略

2013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文化建设年, 其中诚信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石。基于以上对当前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会计管理, 全面提升其诚信水平,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思想重视, 建立和完善公司企业整治结构

对于公司企业治理而言, 其作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 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第一, 建立公司企业管理机制, 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实践中, 应当加强公司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对股东财务信息的控制与提供。第二, 不断完善公司企业评价管理机制, 全面考虑企业持续生产经营能力中的会计指标。将代理人利益与公司企业的发展目标相挂钩。公司企业现行的治理结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即董事会中的部分成因同时兼任着高管等职务, 以致于股东受聘评价会计报告制作过程中, 成为经理层自我评估的行为, 诚信风险尤为突出。基于此, 实践中应当不断加强思想重视, 建立和完善公司企业整治结构, 以有效防范公司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二) 加强会计师审计监督管理, 确保其身份地位的独立性

2013年6月7日, 中新网报道了关于财政部对会计诚信管理的若干规定, 其中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立法, 将会计诚信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确保其高度的权威性。实践中, 以法律的形式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明确, 尤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行为过失、徇私舞弊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 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公司企业管理层, 不受其约束, 以确保会计人员行为的客观公正性, 并为其创造条件。其次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 不能同时为客户提供内部控制设计、代理记账、代理纳税或其他影响独立性的服务。如果管理咨询收入超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50%以上, 应考虑审计与咨询机构分立, 以此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三) 建设会计诚信工程

实践中可以看到, 单纯的采用会计监督、公司企业内部监督管理, 其效力明显不足, 还需要再营造一个会计外部监督环境, 即加强社会监督。据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强化会计诚信教育。这是全面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会计诚信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第二, 不断加大会计诚信宣传力度。通过对会计诚信重要性的宣传, 可以有效净化社会氛围和环境, 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重视会计诚信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导思想, 加强会计诚信荣辱观建设。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应当从正面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宣传、报告等形式, 加强对公司企业会计诚信建设。三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其公信证明可靠度。只有通过建立一系列会计信用档案, 每一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的一系列检测流程和信息, 会计诚信体系的逐步建立。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会计管理的若干规定之要求, 会计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 应当做好会计诚信档案管理工作, 并建立会计信息公开、共享机制, 以此来实现对公司企业的会计诚信管理。

(四) 确保会计诚信问题举报通道的畅通性

实践中, 还要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举报管理机制, 不仅要对举报人员的自身安全加强保障, 鼓励说真话、敢说话, 而且还要为会计诚信举报提供有效的方式、确保举报通道的畅通性。从实践来看, 传统的、单一式政府及相关部门受理会计举报案件缺乏力度, 没有真正实现权力的有效分解、彼此之间的约束与监督管理质量不高。因此, 笔者建议拓展举报渠道, 接受举报的机构既要有审计、纪检以及检查和信访等部门, 举报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信任的部门举报。对于举报受理机构而言, 应当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社会的监督, 对举报问题进行及时的查处, 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布于众, 以激发举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 还可以在举报方式上进行适当的创新, 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举报处理, 即在原有信访、电话以及走访等方式基础上, 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微信、邮箱、博客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 将通信地址、电话、网址、线索处理程序以及相关举报处理事项, 积极公布于众,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举报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会计诚信问题关系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也同时波及到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 加强结合实际情况, 对会计诚信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国内会计诚信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 这也是各类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摘要:会计诚信作为会计人员自身的一种承诺, 实践中也表现出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同时这也是传统文化道德的一部分。无论会计人员还是会计机构, 都应当根据当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实际情况, 提供及时、准确以及合法和合理的会计信息, 秉承诚信原则, 为相关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真实的资料。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会计人员的诚信、素质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本文将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提高会计诚信, 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诚信,信息失真,提升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清玲.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 2011 (21) .

[2]刘星厚.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外资·上半月, 2013 (01) .

[3]潘锟畅.论会计诚信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1) .

[4]敖云良.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06) .

[5]刘巍, 赵琴.略论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J].学术交流, 2010 (01) .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10

1 会计诚信质量现状

财政部门每年都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应该说: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能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 准确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但会计信息反映是一种滞后的反映。首先它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经常变化的, 会计信息只能描述经济活动过去的某一时点。其次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 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 他们根据相同的经济活动所加工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不同。再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受到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会计准则的运用、会计计量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 都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每年都提出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的问题。如审计署发布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显示, 在材料采购、货物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业务中, 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 总金额达5.2亿元。另外, 会计管理权限不同程度地削弱也会造成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票实不符。发票显示货物名称与所购实物不同。现在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 在开发票时可以任意更换货物名称, 比如把所购化妆品改为办公用品等。二是故意隐瞒、删除一些交易和事项。现在许多小企业与客户用现金交易时, 往往在账上不显示该笔交易以达到少计收入, 从而少交税款的目的。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把零星的非正常收入不入账, 如单位所卖废品款等, 以达到侵吞资产的目的。三是凭证与发票不符。在会计科目明细分类时, 有意调整, 如把本该列入招待费的支出列入办公费中。这是因为招待费有限额, 不能太大。四是账与凭证不符。到年终随意调账, 而不管是否符合事实。五是账与表不符。许多企业报出去的财务报表不是由账分析填出的, 而是根据需要调整的。六是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报表与公司报表又不同。会计师事务所不但不能纠正企业账簿中的错误, 反而要帮助企业造假, 大玩数字游戏,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最后公众看到的报表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根据需要, 赢利的可以变为亏损的, 亏损的可以变为赢利的, 不具有一点可信性。

由此可见, 有些会计为了算账而算账, 被动地行使会计职能, 成了法人的“附庸”, “不做假账”这个会计行业底线已被冲毁。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现状下, 导致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因素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皆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人们的竞争观念,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难免违背诚信原则, 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 形成不良社会风气, 也对会计人员产生了误导, 不可避免出现会计诚信丧失, 进行造假。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 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 这就为会计造假者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 部分会计人员故意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 导致诚信缺失。掺杂上政治环境问题, 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有些经理人本身就是政府官员, 在出政绩或业绩的驱使下故意指使会计造假也是其中因素。存在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会计造假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危害极大, 直接影响国家税收, 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 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中小投资者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 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3 会计诚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1 会计诚信完善面临的问题

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 各自为政, 不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而且处罚力度不大, 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 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 混岗、无证上岗在一些单位存在;截留隐瞒收入, 乱挤乱摊成本、费用, 使用虚假发票, 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 私设小金库等, 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 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 偷漏税收较为普遍, 利润波动人为操纵, 制造虚假业绩。会计诚信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 更是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完善会计诚信建设是系统性的问题, 需要各相关因素配合协调共同应对。

3.2 会计诚信完善对策

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 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超前的分析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 使会计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各相关方的利益如都能在有关准则及制度中得到充分得体现, 则可以增加各方对该准则及制度的认同。尽量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 缩减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方法, 加强对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会计诚信教育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等内容, 熟悉掌握会计法律和财会知识。目前, 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来强化会计人员诚信教育, 是一种快速可行办法, 建议扩大教育范围, 单位主要领导也应参加会计诚信教育, 以推进会计诚信化建设。

完善会计监督配套法规体系, 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继续完善已初步形成的以《会计法》为主体, 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督法规体系。首先, 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 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 要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 使诚信具有硬性约束力。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禁止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继续从事相关行业。加大对造假者处罚力度, 使得造假者付出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收益。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审计立法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统一的法律体系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为。法律上需要作出规定, 明确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过失和审计舞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探讨审计费用由上市公司事先解缴到当地证券监管部门, 然后由监管部门统一向各会计师事务所结算的办法, 让注册会计师独立于公司管理当局, 从而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其次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 不能同时为客户提供内部控制设计, 代理记账, 代理纳税或其他影响独立性的服务。如果管理咨询收入超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50%以上, 应考虑审计与咨询机构分立, 以此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改进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提高单位负责人加强会计监督的自觉性。如果老板让你做假账, 首先, 跟他说明白如果被查出的后果:他是第一责任人, 负主要责任。因为《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其次, 接着说明任何人做的假账都会被查出来, 不存在完美的假账。最后, 企业发展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会计信息就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的, 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 靠做假账是不可能实现的。会计人员严格按财会相关法律法规办事。

4 结 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关键是人。只有人的问题解决好了, 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成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严格把关, 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一是严把办证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 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会计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办证人员的资格, 严禁弄虚作假。二是严把监督关。“上岗必有证, 无证不上岗”。会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监督, 禁止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三是严把惩处关。会计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各项规定,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这是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重要保证。

摘要:会计诚信建设需要良好社会氛围的烘托, 需要会计主体承担起社会和经济责任的共识, 需要会计人员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支撑, 只有共同努力, 才能使会计诚信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重塑会计诚信,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会计诚信,账目,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筱筠.会计诚信危机的成因[J], 中国产经新闻, 2012 (7) .

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反思;重塑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和信用,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是最重要的规范之一。“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与他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会计人员理财的根本。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反思

1.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一项投资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是虚假的,以此为据,做出的决策必然是不恰当的。

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使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导致政策失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并导致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

3.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会计诚信的缺失,深受其害的首先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诚信缺失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朱镕基同志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对会计诚信的最好诠释。会计诚信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会计诚信不仅有利于国家正确决策和实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而且有利于和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及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会计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分析

1.利益的驱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动因。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诚信问题,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能力,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金等利益。

2.公司治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缺陷成为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彻底,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3.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已有的法律法规又执法不严,所以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统计结果表明由于“惩罚过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对于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

四、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1.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教育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有忠诚执行会计法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和相关单位有社会监督的法律地位,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大规模地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并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目标,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到会计执业资格准入教育,到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都必须把会计的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向他们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强化会计人员道德的规范,促使会计人员注重本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诚信修养。

2.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和整顿,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提高社会监督的质量。最后,应强化政府监督。

3.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从立法和执法角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势头。

4.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投资者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很难依法取得会计违规公司的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的公司、律师、评估师、会计师,提起诉讼,使遭受损失的会计信息利用者得到合法的赔偿。

5.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给予退市处罚,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进行取缔,对参与会计造假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给予终止继续从事相关职业,以营造诚信和谐的大环境。

结语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春秋时代至先秦儒学再到宋明理学对于诚信道德都很重视。在今天的社會,如果政府以诚信的标准要求自己,上行下效,则社会的大环境也会随之好起来,这最终将使诚信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

参考文献

[1]卜华.赵斐.程芳:会计诚信教育为先.事业财会,2005(2)

[2]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中国科技信息,2006(1):77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诚信,会计诚信,危害,对策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会计法》。至今,我国依照会计法颁布了一系列会计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会计法律监督体系和道德约束体系。这些制度与法规的建立,除了规范会计业务流程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在会计岗位中,会计人员要根据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有关部门提供会计资料,共其审查和参考。一张真实有效的会计凭证不但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还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进展。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导致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监管失灵等市场现象的出现。由此看来,会计工作中,诚信的态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会计诚信理念必须深入灌输,会计失信行为必须严厉纠正。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当前社会整体环境诚信水平低,社会普遍存在诚信缺失,会计行业人员无法独善其身

诚实守信,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但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诚信度却是背道而驰。中国企业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如商品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做假账,假数字、假政绩,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令人触目惊心。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已经成了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大环境中的会计行业来说,与经济业务是最为密切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会计参与其中,大环境的不足必然导致部分会计行业人员信用缺失。所以会计行业诚信水平提升亦是刻不容缓。

(二)会计行业机制滞后,会计活动身兼数职,难以将权责与利益分离

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多重性: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毫无疑问,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政企职责的分开,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外部审计市场存在设计缺陷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对象,买方市场现状无法实行有力的监督;中国的审计市场有着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竞争激烈的行业状况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或维持其原有市场份额,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于审计行业的准入壁垒降低,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剧增,这些小规模的事务所较国际型或大型会计师事务竞争力低,所失去了客户的事务所将面临倒闭。审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导致买方市场状态形成,因而恶性、无序竞争的泛滥,使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丧失其独立性为代价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迫使会计师事务所屈从于上市公司的压力,从而迎合审计合谋的要求。

(四)部分会计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部压力

会计行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为达到自身追求的经济利益,会要求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通过企业领导压力和巨大经济利益诱惑,导致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犯错。面对利益的诱惑或来自外部的压力,一些会计人员意志薄弱或不懂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便会伙同他人造假凭证,报假账,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执行、统计和决算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会计行业诚信缺失严重削弱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扰乱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导致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监管失灵。影响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助长了贪污腐化之风。

(二)会计行业诚信缺失极易导致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

会计行业关乎各行各业,诚信缺失也助长了不法分子侵呑国有资产的行为,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一些会计行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法律意识不强,不能依法反抗权力的压制,都会导致其利用职务之便制作假账,报假账。久而久之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缺乏诚信。

三、针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一)应当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在各领域、各群体中加强诚信教育,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为社会做出表率

诚信社会环境的构筑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加强社会诚信度要从社会团体、个人、和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让诚信二字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监督,促使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再次,鼓励社会团体多开展诚信文明活动,通过文艺、帮扶等形式,增强社会诚信气息。

(二)加强对会计行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建立会计行业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行业应同金融行业一般,建立个人诚信体制,每一位会计人员的诚信得失都应记录在案,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从业人员实时了解和监督。一方面约束了会计人员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约束了各单位的违法造价行为。通过双方制约保证了会计人员、行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权益不受侵害。

(三)改进会计行业机制,广泛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应当由真正会计信息使用者委派,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一方面增强会计行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弥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缺位造成的会计人员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通过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远离权利的诱惑和权力的压制,解决会计人员的囚徒困境。使会计行业处于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以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

(四)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针对会计舞弊犯罪的法律体系。依据会计法律中的最高法律规范《会计法》,逐步完善了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制定的会计规范性文件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对这一法律体系,国家应不断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应学习先进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条约条款,建立赔偿制度。在企业内部创建审计制度,在企业外部加强审计、税务行政为主体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五)发挥民间监督机构的作用

允许民间监督机构通过揭露虚假会计信息,设立民间监督的投诉机制,为民间监督举报失信的会计行为建立绿色通道,使得民间监督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应当防止由于利益的驱使力量,使民间监督机构偏离正常的轨道,对于民间监督也要遵照既定的方式方法,也要依法进行监督。不能为一己私利或经济利益诬陷诽谤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严历的制度约束,防止民间监督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跨级诚信问题确实的思考[J].经济师,2008年12月版

[2]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月

[3]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4]张晓芳.称心时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执业道德[J].职业技术,2010

[5]陈天安.对我国会计诚信确实的思考[N].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上一篇:差异化合作下一篇:信息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