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步预习法

2024-10-21

语文五步预习法(通用10篇)

语文五步预习法 篇1

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读,读通课文。第二步:圈,圈出生字词语。第三步:认,认读生字词语。

第四步:写,写出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第五步:问,针对课文提问。

课堂六环节循环教学法

第一步:预习反馈(5分钟)

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教师查验、听取学生汇报为主。第二步:自主学习(5-8分钟)

教师将设计好的自学内容和任务交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三步:小组交流(5-8分钟)

学生将自学情况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组内交流,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内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第四步:反馈展示与小结(5-8分钟)

教师给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掌握的正确的知识,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

第五步:巩固练习与提高(8-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展示相关巩固练习题,巩固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深化知识的拓展。

第六步:布置预习任务(1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合理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完成课程衔接与循环。

语文五步预习法 篇2

预习,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语文的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能够做到独立预习课文,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预习往往是低效的,参差不齐的。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平时的课堂中逐步渗透预习方法,总结出“五步预习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目的在于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一、初读课文,“查”字当先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对于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到一篇新课文时,难免会有许多陌生的字词和句子。这个时候,字典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并大声朗读几遍,在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最终做到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小学课本中选编的许多课文都是名家名篇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历史题材的文章。要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查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如果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当年事件发生时的真实状况,对于后续课文学习“哈尔威”船长高大的人物形象是很难理解的。还有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用的爱国教育课文《飞夺泸定桥》《梅花魂》等课文,都必须在查找资料、还原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学习。

查找资料是学习课文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往往查找资料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教师又不能代替学生包办,所以只能放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二读课文,概括大意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概括课文大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有些难,但概括文章大意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初读课文的思考,既可以帮助学生考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对于稍难一些的课文,我们可以用“填空式”的方法,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如六年级课文《维护世界和平的孩子》,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孩子,课文主要讲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课文,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总结概括,并用书面作业的形式写下来,方便老师检查。

三、再读课文,批注体会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接下来学生就可以进行课文的细读了。在这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勾、划、圈、点等方式对课文进行标记、批注。在实际操作中,我一般会先要求学生找出重点段,并在段前用三角形做上记号;再找出中心句,用横线勾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对难懂的词语进行批注词义,最后,再读重点段,自由品读,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

第三步的学习虽然繁复,但作为预习最重要的一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之中,通过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了。

四、四读课文,完成练习

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细读课文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方式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自行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两道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预习后完成,也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检测环节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做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不嫌麻烦,精心设计检测试题,不可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脱离教学目标。

五、五读课文,积累心得

最后一步的学习,可以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在前四步完成后,学生已对课文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完成对好词佳句的摘记或赏评。当然,赏评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简单的赏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一些简单的对用词、句子等的赏评。除此之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对文中人物的认识理解等。当然,因为课文题材不一样,所以,这一项作业教师可因课文内容而定,不要一以概之。

积累好词佳句和写读书心得,都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重视起来,并将它作为预习作业的一部分,认真检查,督促学生完成。

五步自主学习法 篇3

现代教学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在质疑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深深地反思。

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不仅仅是他的一节课讲的如何,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一种内涵,什么内涵呢?举个例子,一个教师教师讲课非常精彩,但学生都不听,也不作,她是一个好老师吗?一个老师上课没说几句话,但学生都认真听,即使老师讲的少,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她不是一个好老师吗?一种东西显现出来,人格魅力和责任感。所以在刻意追求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提高教师内在的修为,多看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教育改革十年来,很多教学思想和方式都经历了产生、发展、推广、探究的过程,可以说成果丰硕。我个人认为,教改更应注重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教育养成。讲授法有它的优点,但缺点也同样有目共睹。探究法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但多是停留在理论高度,谁能告诉如何去执行,具体细节,有没有实用性,这些内容少之又少,综合以上情况,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划,自己想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探究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五部自主教学法。

一、预习篇

有效的预习,顶得上老师精彩的讲解,以前很长时间人们都忽视了预习的效果。从长远角度看,有效的预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预习分两部分:课前预习和课上预习

课前预习,学生利用放学在家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预习理解,争取做到理解定义,对新知识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应用,对自己而言,重点、难点,哪些知识对你来讲还存在疑惑。

课上预习,上课给学生10分钟的预习时间,这段时间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回顾和整理,对自己通过预习看懂了什么,没看懂什么,你认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什么知识点还有疑惑,哪些知识没看懂,哪些知识看懂了不会用等环节明确。

二、疑问自述篇

老师对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发问,考察学生的预习成果,老师在之前准备好你要提出的问题,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在此之前老师并没有讲解有关知识。老师的问题以引导为主,侧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运用的情况,为第四章作准备。

三、疑难展现篇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篇章仍然考察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把自己的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老师留心记忆,为第四篇章作准备。

四、讲述、解疑篇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有偏差,能否正确运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等都要在这章解决。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之前犯得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经过老师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纠正自己的错误,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这段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高度集中,老师采用精讲的方式,让学生有较深的感悟。

五、练习、反馈篇

学生对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正确都要靠这部分来检验,反馈信息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要求老师提供的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议论。

以上为讲解新课时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课后练习及提高学生积极自主方面,我还有一些想法,目的是要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有效率的学习。

1、以考代练。练习的多少,有时候直接关系学生对知识能否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在平时的练习中,不认真,应付老师,把练习当成一种负担不尽全力的现象居多,所以我们要以考试的形式让学生紧张起来,达到深入练习的目的。

2、强调监管机制。学生的预习是否用心,能否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入,能否善于归纳和总结。我们不可能天天陪着学生在家里学习,但他们是否认真预习呢?可以通过早晨学生刚到校时随时查访及课上提问放映实情,长时间坚持,学生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强烈的责任感。整堂课由以前的老师讲40分钟变成老师精讲10—15分钟。在课上给人感觉老师轻松了不少,但实际上,老师的压力放在监督、备课、选题等方面。

这种教学方式大大缩短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灵活调整时间分配,学生和老师讲授时间比可以是1:1或3:2,教师可根据情况自行调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了老师一直说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充分利用了讲授法的优点,具有可操作性。

五步洗手法管理制度 篇4

规定洗手的步骤和方法,以达到手清洁和消毒的效果。2 范围

适用于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的洗手要求。3 洗手步骤 3.1洗手

打开水龙头,将手放在水龙头下淋洗后,擦清洁剂;

第一步(洗指尖):将一只手五个指头拼拢,放于另一只手的手掌中,将手指头搓擦数次;

第二步(洗手丫):将两手手指交叉在手丫处,互相进行搓擦,反复数次;

第三步(洗手指):将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姆指,绕着姆指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搓擦,依次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进行搓擦,然后换另一只手按上述方法进行搓擦。

第四步(洗手背):将一只手心压住另一只手的手背,进行搓擦3。然后换另一只手按上述方法进行搓擦。

第五步(洗手腕):将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反复搓擦,然后换另一只手按上述方法搓擦。

淋洗: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3.2将清洗过的手放在烘手器上烘干。3.3消毒

将洗过的手放于喷淋式手消毒器下喷洒二次,使酒精全面覆盖手心、手面指缝间。

总结会领导五步讲话法 篇5

(总结会领导五步讲话法)

一、学习。《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二三四五六”。

二、总结。

1、开学以来总体非常稳定。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秩序、开学以来的各种集会(开学典礼、教师节庆祝大会、课间操、升旗仪式等)、德育班主任等各岗位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各岗位人员抓得很紧,如入校、放学、课间等时间,相关人员准时到位。

2、市疾控中心给我们很高的评价,干净、安静。昨天,市疾病控制中心领导等一行近20人对我校学生体检工作进行巡视,这是第一所职业高中校,与之前的几所普高相比,我校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很有顺序性,环境干净、校园安静。这就是一种宣传。

三、形势。

1、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很大。有关报道,今年将有六成大学生面临失业,其中大专学生近2.1万人。

2、就业观、择业观定位不准。高三学生就业自己撤回现象,对就业不够重视,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严重。

3、学校与商务局进行合作,前景很好,但这批学生估计享受不到。

4、学校目前岗位调整很大,工作压力加大。

5、学生逐渐与教师熟悉,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任务。

1、继续落实“我为就业做准备”的主题教育。

2、坚持集会学习制度。

3、新干部、年级组长月汇报制度。

4、班主任进本班听课制度,1节/2周。

5、做好助学金工作。

五、要求。

1、“我为就业做准备”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希望能够把这句话写到自己的备课本上,学生的作业本上。一是做到思想上的认同,二是操作上质量。如:上课睡觉现象,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就业做准备,一个班3人睡觉,21个班就有60多人,将来到高三就业,将有60多人不给予推荐,将会带来恶性循环;如技能训练,有的学生不带用具,还到其他班级看情况,这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

2、听课任务务必完成。不仅仅是听教师,更重要的是听自己的班级学生,看他们的学习状态。

3、学会借势。各种集会是我们各班进行相互比较的最好机会,而且时间不长,各位领导老师进行比较不需要花费精力,但是,对于我们的工作则是一个很大的评价。班主任老师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再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助学金的工作,这对学生来说是好事,但是不能做差了。我们要借势进行教育,有的学生上学还能挣钱,4000元的助学金不但可以交学费,还能剩余1800元,这是国家助学的极好事情。但也要注意均衡教育工作,外地户口学生不能享受,决不能允许他们有仇视社会仇视国家的心理,要加强教育。

4、高三已就业学生要加强电话教育。目前,有的学生就业后自动退回,漠视就业问题。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之余要加强与已经就业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摆正心态,改正各种在学校出现的小毛病,使就业质量提高,减少就业后失业率。

学习五步学习培训法心得体会 篇6

21世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时期,也是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教育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对而言,只是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存在问题的性质、特点、程度、大小不同罢了。教育是永远有缺憾的艺术,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为了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查找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反思总结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的必要。但是,从两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实践过程来看,不少学校领导或教师对“五步学习培训法”的认识有待提高,实施中有许多不当之处。为此,本文试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对“五步学习培训法”的认识与运用作浅显的思考。

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回避,更不能漠视,应正视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之。说问题很多或全是问题,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会削弱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说没有问题,是唯心的。有了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欲望便油然而生,参训的认识就比较正确,积极性也会十分充足。

第一步,找出问题是关键。这一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认真学习指定的培训教材,是初步的学习,为寻找问题做理论准备。这一步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省简。因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或教师都在一定的环境里工作,用自己熟悉的理论和思维方式看待和分析问题,很难发现或找出自己工作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很难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学习理论能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需的。

第二步,找问题。问题有主观方面的和客观方面的。主观方面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有理论观念问题,也有专业水平问题,还有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等。客观方面的问题来自于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环境因素(含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学生等方面。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超出综合素质培训问题解决的范畴,也是教师个人无力解决的,不应予考虑。学生方面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个别问题、小问题就没有重视的价值。当然,也有些小问题背后隐藏着教育的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洞察能力。找问题应遵循几个原则:即问题应该是自己的,真实的,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现实的,适中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而且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说找出问题是关键。

第三步,分析原因。分析原因犹如医生看病。医生看病不仅要望、闻、问、切,必要的话,还要运用现代各种诊断设备和技术,找出致病的各种原因,然后按主次和轻重缓急制定医疗方案。也就是说,分析原因也有个方法论问题(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不谈)。分析原因,首先是教师个人独自进行,应做到条分缕析,切忌蜻蜓点水,任意而为。不同问题有不同的原因,同问题的原因中又有多方面或多种。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之分,有根本原因和诱导原因的区别,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不同。在若干原因中,应该分析主要原因,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原因的着重点应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当然,教师工作对象——学生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但必须是有探讨意义和价值的,对推进工作有益处的。其次是在学习小组或教研组分析原因。教师个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取百家之长,补自己所短,不论对错,只求思考,真正形成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百家争鸣的局面,创造出和谐融洽的学术氛围。分析原因达到这一境界,就为制定改进方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步,制定改进方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制定方案的重要性。作战要制定作战方案,如果没有方案瞎打乱冲,不仅要战败,而且要付出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生命代价,一将功不成而万骨枯。虽然,改进问题的方案不制定或不科学切实的后果没有打仗那样严重,但是任意而行于个人和工作都没有好处,不仅白白耗费师生的时间,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作用。这就不是我们的初衷,与“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方案交学习小组或教研组讨论时,每位教师应以与人相亲的态度,认真听取同仁的意见或建议,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集体的结果,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改进方案比较科学,可行性较强,对个人和集体的提高和工作推进都大有裨益,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步,用于实践检验。改进方案是前三阶段学习和探索形成的理论结果,又是实践检验的指导理论。教师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是学习培训中的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被动地照葫芦画瓢,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寻求,是改革、改进和进步 的过程,是对改进方案再反思再认识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任何方案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在实施中遇到料所未及的情况发生。再说,课堂虽不像战场那样瞬息万变,但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况且,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极为复杂的人,人是时刻变化着的。因此,教师应本着一切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目的,主动地创造性地实施方案,寻找与他人的差距,方案与现实的差距,尽量完善地完成这一过程。

第五步,进行理论总结。这不仅是一个学习专题的终结,也是个人学习培训的升华,更是下一步学习的起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理,学习小组的每位教师都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实现新的跨越。

语文五步预习法 篇7

第一遍快速学习,整理出每个章节的脉络和重要内容,进一步理解、弄懂所学的知识点。

物业管理师考试结合课本、笔记,先把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毫无遗漏地用荧光笔、或彩笔在书中划出来,然后在16开大纸上用树形图的方式(也就是大括号、小括号)或画表格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知识一层一层地写下来,反复加以理解,并把重要的习题的解题思路在旁边简要备注出来。

第二遍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记忆。

随身携带自己写下的笔记,反复背诵自己所总结出来并写下来的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

第三遍尝试回忆。

重新书写笔记,能清晰回忆出来的内容只需略写概念、术语、数字,而不需要写出具体内容。回忆不出来的内容把详细内容写下来。再反复背诵。

第四遍构筑知识网络并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网络图(大括号、小括号、表格等形式)帮我们把每一个章节的重要概念、定理公式等重要知识点的层级关系整理得一目了然。由于内容的熟悉和空间距离的接近,我们会突然领悟到,原来每一个章节内部知识点之间,以及前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这种感悟会让我们欣喜若狂。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用尖头和简单的术语在这张网络图上表现出来。第五遍加以巩固。

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 篇8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还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良好的自主学习风气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氛围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教学效率偏低。教师不要总是把目光盯在知识和能力上,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

一、关于课题及作者

对于文章的作者情况,教师可以布置预习,让学生查找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然后上课讨论交流,看谁掌握得多。有的文章作者影响不大,可以暂时不介绍,如果碰到不同的文章,同一作者,则可以用复习的方式进行。课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释,有的课题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不必分析。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对文学的爱好,体会到命题作文的信息容量。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不应满足于抽象知识、概念的灌输,而应追求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正确运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有了熟练的技能,是终身受益的事。”

二、字词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领会生字新词,这一步可以由学生预习完成。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看课文注解,自己试着领会消化。教师上课时,检查常用的字词加以提示。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但自学又不仅仅包括阅读能力,还包括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也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和研究的能力。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功底。

三、写作目的

教师要让学生领会到作者在动笔之前写作本文的意图。这一步,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上法,年级不同,方法各异。有的可以由教师抛出写作目的;有的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揣摩体会,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提问总结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课”施教,因“人”施教。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写文章要有目的,不可漫无边际,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四、文章写法

文章写法就是作者为了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选取什么样的内容、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以及如何谋篇布局。这一步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文章的六要素,讲分析段落层次,讲开头结尾,讲布局谋篇,讲承上启下,讲伏笔照应,讲过渡方法,讲句子含义,讲表现手法,讲修辞手法,讲人物性格,讲说的方法,讲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当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选取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逐步达到思维敏捷,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感染力强,求得文章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五、归纳中心

这一步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运用提问式、启发式,让学生回忆复述,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达到目的的。这样做可以训练学生明确把握作者思路,进而做到文章不偏题,不离题,详略得当,求得文章的完整性。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语文五步预习法 篇9

对于备战教师招聘面试而言,全面解读课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标准是考官考核的依据,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我们需要重点理解和运用。

一、课程标准中的四大新课改理念的运用和体现是面试的加分点

新课改理念实质是有六个,其中的四大理念是对于面试而言尤其重要的,要求我们尽量在教学设计中熟练运用并充分呈现在考官面前。

1、课程目标方面,由以前的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为现在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或者把握不了的,在课堂设计方面需要从巩固拓展方面加强三维目标的实现。

2、课程内容方面,“学以致用”贯穿整个课程内容,改变以前的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学习和社科和生活挂钩,精选终身必备你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我们可以从导入、小结和巩固三个环节去熟练运用学以致用的新课改理念。

3、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以前的填鸭式和灌注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设计中需要增多互动环节的设置。

4、课程评价方面,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和过程性。评价用语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具体性是具体实施互动环节时必须重视的,往往一次好的试讲或说课都是离不开好的课程评价的。

二、重点解读课程标准四部分助你快速备考

课程标准主要从四部分去解读,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重点解读有利于备考面试的内容即可,不需要逐字逐句去阅读。以下是从四个部分的角度,需要全面解读的重点内容:

1、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是指导课堂设计的指南针,试讲需要把理念揉入课堂,说课不仅要运用还需要把理念说出来。

2、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对于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是书写三维目标的权威的模板。

3、课程内容

目录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和提纲挈领地把握所有教学内容。

4、实施建议

教育专家对老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三、充分解读课程标准和分析学生的情况

短时间迅速完成备考第一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步: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不同课型)

三、拓展延伸

四、小结与作业

五、板书设计

今天中公资深讲师赵丹琪主要跟大家谈谈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语文新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记叙文的教学

(三)说明文的教学

(四)议论文的教学

(五)诗歌的教学

(六)文言文的教学(七)戏剧的教学

(八)小说的教学(考得概率小)[page]

(一)语文新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行文思路。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重点精读;圈点勾画;

(2)边读边悟:分析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思想感情;品后再读;

(3)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3.拓展延伸

(二)记叙文教学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思路

2.精读分析、感悟语言特色

3.理解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明文教学

1.初读课文、抓住事物特征

2.精读分析、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炼说明方法

3.词句品读、体会语言特色

4.拓展延伸

(四)议论文教学

1.初读课文、抓作者观点 2.再读课文、感受论据和论证方法

3.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主旨

4.巩固练习、拓展应用[page]

(五)诗歌教学

1.初读,理解诗意、感知节奏美

2.再读,分析词句、感受语言美

3.品读,想象联想、体验情感美

4.拓展延伸、扩读练笔

(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比其他文章教学多两个环节,一是疏通字词、读通全文、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二是理解文意,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戏剧教学

(八)小说教学

一、整体感知

①先读题。(从问题中获知有效信息,带着疑问感知全文)

②阅读全篇,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做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明确文章或话题的写作背景,明晰文章的行文框架与思路,把握文章体裁特点与语言风格,感知文章主旨与情感基调。)

③筛选信息。(依据问题,划定与作答相关的信息区域;把握解读角度或解题切入点。)

二、关注细节

①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理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内容的依据。)

③重视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比如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及抒情散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语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这些句子常常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观点。)

④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三、作答技巧

①关注题目后的分值。(从分值推测答题要点,避免漏答,标清序号。)

②联系上下文作答。

③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话,或者稍加修饰后的话语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中至少有两个题目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答案在原文中,看你会找不会找。)

④多角度分析,条分缕析。

⑤使用术语,润色语言。(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等)

四、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如: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page]

【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

如:某两个或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够交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谋篇布局的题型

如: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如:文章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或效果?

答题模式:方法+内容+效果

【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page]

(四)有关鉴赏人物的题型

1.人物形象鉴赏

如:请简要分析人物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示例】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2.人称使用鉴赏

如:使用第一/二/三人称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示例】这张照片后来还得了行业内的年度奖项,但是你心里却一直不好受。虽然你明白迟早会有这一天。但,当真正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时,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还是铺天盖地涌来将你淹没。你总觉得是那个孩子的笑容和死成就了现在的你。以及这些荣誉和奖项。

问:文中使用第二人称叙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第二人称使得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拉近,似乎在进行着一场心灵的沟通,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课文题目:《江畔独步寻花》

选自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用语言生动地描绘自己在诗里读出的画面,能自己发现妙词妙句并分析,同时进一步了解七言格律诗的韵律。

2.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首先要有自我发现和自我理解,其次要相互交流并共同解疑。

3.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领会诗中体现出的人物心情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读”——读出语言美。“想”——想出诗画美。

教学难点:“赏”——发现诗歌创作技巧。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教学过程:

一、精品细读

默读。疏通字句,找到韵脚,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句,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句呈现的内容,想象内容背后的画面。

诵读。带着自己的体会,想象着自己看到的那幅画面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的地诵读课文。响亮准确、把握节奏。

二、通晓古今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写有《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三、咬文嚼字

诗题——“江畔独步寻花”:为何在“江畔”?为何“独步”?为何“寻花”?

(点明地点、人物及寻花一事。)

首联——“黄四娘家花满蹊”:“满”是怎样的景象?

(景物之一·花。小路边满是鲜花盛开。)

颔联——“千朵万朵压枝低”:“压”是怎样的画面?

(景物之一·花。花极盛而压低枝。)

颈联——“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什么?谁在“留连”?为何而“舞”?

(景物之二·蝶。侧面烘托了繁花簇拥的场面。“留连”双声词。)

尾联——“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在”着什么?谁是“自在”的?为何欢“蹄”?

(景物之三·莺。娇莺使场面更热闹,移情于物。“自在”双声词。)

四、浮想联翩

站在理解的基石上,张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自己在诗里看到的景象,尽可能展开想象,尽可能描绘出最美的画面。

我看到的:清晨,太阳即将出来但还没能爬上山头、人们即将苏醒但还沉睡在最后的美梦里,那个时候,世界极其安静和干净。春风轻拂,花草的气息融在空气里,随着风漫山遍野地跑。诗人杜甫是在这时候漫步到家附近的江畔,他独自一个人,悠闲而惬意地,寻着花香而去。途经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时,那片花草大概喝足了昨夜的甘露,正热闹地绽放着各自最美的模样,簇拥着向路人诉说灿烂的心情。繁枝茂叶上,晨露在慢慢聚集、滑动、坠落,花叶饱满,花枝轻垂。蝴蝶们早就来到这片花径,来来去去轻舞在花丛间,那份欢愉,不知是来自跟蝴蝶的交流,还是源自跟花儿的默契。清晨的鸟叫声格外清脆、格外有生气,萦绕在花草间、江畔边,也成了早起之人的美妙乐音。

五、精品细读

听读。仔细听诗朗诵音频,美乐美音,配之以美图美景,带入意境。

朗读。再一次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情用你的语言、动作和丰富表情诠释你在诗里发现的那个世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二、说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四、说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课程标题:《乡下人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8个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音乐播放,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 美好 诗情画意 独特 迷人 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3、品读语言 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

【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那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

师: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

师: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 数量多 种类多形状不一)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学生:“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用了拟人手法。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

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的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

【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

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

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5、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6、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七、板书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热爱自然

八、教学反思:

语文五步预习法 篇10

“五步三查”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应用是我校老师对该教学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首先:五步:

⑴第一步:读文本,研问题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充分阅读文本,自学生字新词等基础性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

⑵第二步:结对子,学互助

结对子要求两名学生的合作学习,本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学生的互助学习力求交流自学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第三步:群交流,解疑问

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这一过程既是解决自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⑷第四步:齐探究,共总结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交流汇报要求体现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⑸第五步:理,测评思

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

其次三查:

“三查”的学情调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

再有就是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兴趣浓了,但是部分同学有不参与的现象,感觉小组与自己无关,需要改进。高年级的语文课学生自学的材料太少,因为在农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窄,相对城市孩子的网络 课外读物等多渠道获取的知识量要少很多,这样的课前预习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个问题需要学校购买一批教材辅助材料 让小组进行共享,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 对学能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创新,才能做到合理运用,游刃有余。

上一篇:开封的美景作文下一篇:故乡的秋天高中作文650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