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共13篇)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面朝深秋美景却叹“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人”,她拥有什么,又在寻找什么?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西望长安,却叹“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同样地
他拥有什么,又在寻找什么?
也许因为失去,所以觉得可贵,或许不曾拥有,所以觉得难得。李清照拥有过昔日的美好,后来却因国家的破灭而失去了拥有,因此她在寻找,寻找这可贵的瞬间,但雁去雁归愁不散只好把酒问天,怎一个愁字了得!辛弃疾拥有过昔日的辉煌,文可使人心震撼,武能令人命即丧,可谓文武双绝,但上天却好象饶不得这样的人才一样,偏偏就不能恩赐一次机会于他,以致他未曾拥有过就失去了,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岁月;只好潮起潮落愁不眠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而我又拥有什么,又在寻找什么呢?
雨还在下着,风还在吹着而依然走着,今天仍在过去,明天依然走来。青山依旧在,几道夕红,物是人非呀!或许我正是失去以上两为文学着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执着与坚持,清照为情而执着,弃疾为国而坚持。因为我拥有,拥有青春,拥有岁月,我不害怕失去,我更不愁寻找,寻找星辰,寻找成功,或是只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一片麦田……
但是我必须先拥有,拥有执着和坚持,因为我要在拥有中寻找,可是着必然会导致失去,或许是失去精神,或许是失去年华,但我说过我并不后悔,反正我拥有的是青春,管她时间潮水是退是涨;然则必曰:战必留痕,拼定遗迹。
这无疑不是都只为了我的未来……
夜深明月梦婵娟,千金难留是红颜;惯看花谢花又开,却怕缘起缘又灭。我拥有的是青春岁月,又在寻找我的未来,或成或败也无怨无悔。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2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以“难”为题作文分类点评 篇3
“难”这个字,读nán的时候,意思往往与“易”相对。做起来费事叫“难”,使人感到困难叫“难”,不容易、不大可能也叫“难”。和“难”相关的词语有很多,比如,难处、难度、难题、难点、难免、难为、难保、难怪……
请以“难”(ná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提示语中“做起来费事,使人感到困难,不大可能等”可归结为“不容易”这一内涵。做起来费事,重心在“费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使人感到困难,重心在“困难”,仍然在“不容易”这一层面。
对“难”做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等)、哲学、审美等层面的解读,均视为切题。在生活方面,比如不向困难低头、挑战难度;在哲学方面,比如与“易”的辩证思考,以“易”写“难”、以“难”写“易”、表面写“易”实则写“难”等,通过对比或者辩证思考突出“难”的主题的,视为切题。
因此,“难”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层是因个人(自我、内心)而“难”(感到为难,觉得艰难),个人学业、事业上的困难处境,情感纠结,人生选择的为难,命途的艰难感慨,等等。第二层是因他人而“难”,主要从处理人际关系之难的角度去思考,父母与子女(养育与理解之难)、师生(教育之难)、同学同事(相处之难)、领导与百姓(服务与监督之难)、穷二代与富二代(因差距与歧视而“难”)等。第三层是指因国家(民族社会,大众百姓,历史文化,道德精神)而“难”,老百姓看病难(医保)、出行难(春运买票)、办事难(上头没人)、维权难(不懂法),生活样样都难,越活越难,不活不难。扶起一个跌倒的老人有那么难吗?调查清楚,说清事情的真相有那么难吗?承认错误,担起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有那么难吗?少一些“三公”消费,多买几辆校车有那么难吗?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难”字在文章中的具体解释。即便用“难”组词,也要将重心放在“难”上。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真实体验,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深入挖掘表达自己对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写作时应注意一个化大为小的问题,切不可罗列或泛谈各种“难”。其实就集中写家庭关系难协调、农民工买票难、做个好人难、爱一个人好难、自我人生中追逐与放弃之难等,不需要在不同层面和角度都提到一些,展开时又“平均用力”,这样的文章往往没有侧重,表达也不鲜明。应当使文章内容更典型,更有针对性,这样的文章才实在。审题思考时可以放开,具体构思布局时就应收拢,切入角度明确,可以的话加入些辩证思考(难与易是相对的),适当深入拓展一下。
【分类点评】
难
苏州一考生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哀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晒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甲轻微地摇晃着。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的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不是没有人背地里说些闲话的,仿佛当初的歆羡如今一股恼(脑)儿地变作了毫无道理的轻蔑。除了闲言碎语,舅爷爷的生活也很不宽裕。几十年在外,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可他从未抱怨过一声“难”,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凭着在大西北自学的中医,他在医院谋了一份工作,即便上班的路程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他也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总爱给我们讲述在大西北的见闻,善于“引经据典”的舅爷爷能将简单的故事润色成一波三折的传奇。待到众人听得唏嘘不已,正神游其中的时候,他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已然稀疏的牙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忽视了漫天的黄沙,忘记了干裂的土壤,也没能在难以下咽的干菜里体味到某种艰难和辛酸。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那种快意潇洒后到底是怎样的“不难”。
每当这个时候,舅婆婆总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用她带着西北腔的尖细嗓音打断他的侃侃而谈,再讥讽上两句,也不忘送上个白眼。她总爱抱怨舅爷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也对他所谓的“读书无难事”的理论嗤之以鼻,却放任他将屋子堆满了书和工具,时不时还会帮忙整理。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有点喋喋不休,也不像以前那样妙语连珠。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或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去看望他,最后在告辞的时候,他依然告诉我:“要读书啊!就没什么是难事。”说着,眼里有泪花在闪动。
【评 析】
文章摘取了舅爷爷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如舅爷爷年轻时坎坷艰辛的经历,舅爷爷返乡后对自己的“传奇”的描述,以及舅爷爷与舅婆婆对“读书无难事”的争辩,一层层地引发了读者对“难”的思考。同时,细节描写精炼传神,如“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了已然稀疏的牙齿”,“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个不畏艰难、重情义、豁达乐观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朴实真诚,字里行间汩汩流动着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舅爷爷的口头禅“要读书啊,没什么是难事”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联全文,使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加深了讀者对“难”的感悟。总之,此文写出了有血有肉又有性格的舅爷爷这个人物。综合评分:68分。
难
徐燕笑
当青少年争相推崇名牌效应,当青少年对“快男超女”顶礼膜拜,当青少年对中性越来越痴迷,如何恢复青年的豪情壮志已成为难题。
是的,如何恢复青少年的纯洁已成为难题。
青少年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早已经不起物质的诱惑而迷失了自我。他们对耐克、阿迪趋之若鹜,极度追求物质享受。据说,有位年仅17岁的孩子,仅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尼采曾说:“成功只会在远离市场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试问,这样的青少年,还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还能担当得起祖国的未来吗?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壮志已成为难题。
我们迷失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中,失去了目标,找不到方向。我们是父母眼中的珍宝,富裕的生活让我们不必为温饱而奔波,于是“富二代”“官二代”出现了,于是有了“郭美美炫富”“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青少年的志向坍塌了,那么,中国的明天又会在哪里呢?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霸气已成为难题。
我们沦陷在“人似黄花瘦”的婉约中,早已没有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豪放。当年“五四”运动中激情澎湃的青年,当年高呼“内争主权,外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的青年,如今又在哪里呢?
是时候了,青年们,起来吧!做一个像谭嗣同一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做一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战士。
nlc202309010829
如陈嘉庚一般,有“敌未退出我国土,有敢言和者,以汉奸罪论处”的豪情,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
在《敬告青年》百年之后,我要写下:
战争的而非妥协的;
激烈的而非婉约的;
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热情的而非柔媚的;
在死亡到来之前,
让生命与日月争光辉!
【评 析】
文章抓住提示语中的“难题”展开论述,针对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缺乏“豪情壮志”的现象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批驳,立意准确,切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内容旁征博引,语言热情洋溢,震撼人心。文章的不足在于对“难”缺少进一步的正面解读,内容略显单薄。同时,结尾部分还可适当点题,最后几行语意欠明。综合评分:58分。
难
沈 烨
世上之事,有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难,如前进途中的绊脚石,绕过它,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难,如穷途末路的悬崖峭壁,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因此,我们要愈挫愈勇,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吳。前进途中的绊脚石不可避免,但不论多难,只要不放弃,坚定信心,就可克服那道难关。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成就“史家之绝唱”——《史记》;孙子遭到陷害,膑脚后写下《孙子兵法》;左丘明失明,写下不朽著作《国语》;孔子四处游说不成功,编著《春秋》。这些人无不遭遇难关,可他们不畏艰险困厄,完成了自己的理想,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楚霸王项羽,兵败逃至乌江仅余二十八骑,乌江亭长为其准备一小舟,助其渡江,可他却说:此乃天之亡我也。遂于乌江自刎,留下无限遗憾。试想,若楚霸王渡过乌江,重见江东父老,那他与刘邦的鼎力之势,也许会更为长久,胜负输赢更是一个未知之数。因此,我们不应被眼前的难关吓倒,而应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历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其间困难重重,可中国毅然挺了下来。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长期封闭的大门,西方的物质文明开始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抗日战争之中,全民族心手相连,共同抗日,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只有不畏难,才能赢得自由。
难与易,不在客观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只有不畏艰难,奋发自强,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评 析】
本文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面对“难”该怎么做展开文章,切合题意。但文章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文章思路混乱,从“要愈挫愈勇”到“末路之难”再到“中国的不畏艰难”,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层次感。其次,文章素材的使用不够典型,同时因为对材料分析不够,有硬贴标签之嫌。综合评分:45分。
以寻找幸福为题的作文600字 篇4
第一天,“十”字先来到了“口”的身旁,心想:向我这样高贵的“十”字一定要站在高处,才能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十”跳到了口的上方。这下组成了“古”字。古有“古董、古代”的意思,是个十分out的词,早就跟不上时代啦!“十”自然不喜欢,没呆一天,就跑了。
第二天,“十”继续四处游荡。它觉得以自己这种身价即使不占上风,也要打个前锋。碰巧,它遇到了“办”字。“十”急忙跳到“办”字左边,笑呵呵地说:“我来给你当前锋咋样?”“没问题!”可是,问题又来了:“协”有“妥协、协调”的意思,怎么总感觉自己无能似的。于是,“十”又走开了。
第三天,“十”字想:不当前锋,就当个后卫吧。这时,它再次碰见了“口”字,急忙来到“口”的右边,一站,成了“叶”字。这时,“口”发话了:“你瞧,绿叶生机勃勃,蛮好!”“十”也觉得不错,可是它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想游更多的地方,寻找更大的幸福,“十”和朋友“口”作了别。
第四天,“十”筋疲力尽。就在它又累又饿,两眼昏花之时,遇见了十分不起眼的“丿”,“丿”很孤单,“十”动了恻隐之心,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爬过去,在“丿”的下面使劲儿站了起来,撑起一片天。“丿”很感激。就在这时,“十”发现它们组合成了“千”字。它可以是千秋万代,儿孙满堂,还可以是千千万万,十分富有。“十”在“丿”的下面安了家,感觉到从未有过得踏实、满足。
以喧嚣中寻找宁静为题议论文精选 篇5
宁静,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的力量,是用以防御挫折,迷茫,浮躁的不良情绪的干扰和侵袭。古语有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古人口中的“小隐”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我们不得不坚守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会在喧闹的都市寻找一片安静的乐土。要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即是我们要在社会中各种层出不穷的诱惑中秉持自身的正义和责任,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周国平先生说:“世界越来越喧闹,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周国平先生正是凭借着自身的内心保持他这种安静的生活。
内心这种宁静的力量,是“误落尘马中”依然保有的淡然与平和,是流言纷四起时依然不变的坚定与超然,是不沉迷声色犬马之中的自持,是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的洒脱。社会生活耳濡目染,难免对我们的内心一次次地侵蚀,攻击。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烦扰之中独具慧心,心中生智。然而,保有宁静的力量并非易事。我们生活在集体中,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以寻找为话题的作文 篇6
站在校门口,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出校门,另一个是进校门,不管哪条路都有更多不同的路在等着我。而我,却总是选择那条走烂了的,再熟悉不过的道路。上学是这条路,回家依旧是那条路,而我早已麻木。
我几乎不会去选择其它的路去走。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地方让我迷茫。
学校旁边那条林间小路,那儿格外美丽且幽静,我时常想从那儿过――想知道那儿的风景,那儿真正的美丽。
可惜,我不愿意,不愿意去走,只怕那前路坎坷弄脏了鞋子,或是前路艰险不愿为此浪费多余的时间。我站在路口前,只是在往里看,却不敢往前走。
那儿偶尔会有人经过,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总会引我发愣――那儿……好吗?我不知道,只因我从未踏入那片领域。我极力去想象,为那个神秘的地带添上风采――如童话里那个鸟语花香的森林小道,如苏州园林那样的庄严小路。
只可惜,我从未涉及。
即使我找到了,找到这独一无二的,让我痴迷的道路,我却不敢踏出。就好比那未来的路,通向何方?前路迷茫又会有谁不知道?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迷茫,太多的犹豫,阻止了我的脚步。我想寻找别的路口,却发现我被这眼前的道路迷住,移开不了视线。只能站在那,幻想着,寻找着……
回家的路,很多,你能寻找到吗?你能放下一切去走吗?至少我知道,我不能。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7
一、解析现代文阅读选文,挖掘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纵观全国各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有的反思历史,有的紧扣时代变化发展的脉搏,有的着眼时事热点世态百相,有的着眼普通民众;有的赞美自然山水,有的慨叹人生百味……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体现经典文本的魅力,不仅能给学生文化的渗透,审美的熏陶,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怀。
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壶口的黄河》《我爱水》《瓷器的意味》《记住回家的路》《耕作的诗人》《上善若水》《泥泞》等等值得回味的美文,无一不富有内涵、韵味无穷,从不同层面体现作者对世界、自然、社会等普遍的永恒的人文关怀。比如人物传记、新闻访谈为主的实用类选文《寂静钱钟书》《画家黄永厚》《黄侃先生二三事》《达尔文的拖延》《寻找教育的曙光》等等,所选传主都是有高远追求、高尚情怀和理想人格的正面形象,无一不让同学们在厚厚的试卷中了解到“人”的不同故事,“人”情感差异,“人”的坚定抉择,“人”的高尚格调。比如论述类文章朱光潜的《谈静》、周国平的《波兹曼的诅咒》等等,从思想的深度到行文的思路脉络,都是百读不厌的佳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开掘选文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和联想到的典型事例,对素材进行分析揣摩,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积累素材的习惯;教师也可结合文中的一些观点,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使学生具备多转换一些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像周国平在《记住回家的路》中曾经说的,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选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一个人不论伟大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也可以引起学生对“家园”“理想”等重新定位。像《寂寞的钱钟书》,钱钟书潜心著述的人生姿态很快让学生在《格调》的作文中化用,表现自己对人生格调境界的认识。
二、解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开头的技巧,巧开优秀作文之头
高三学生常常面对作文很困惑,常常咬着笔头很长一段时间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开头,要么胡乱堆砌辞藻假文采式,要么曲里拐弯不知所云等等。好多学生的作文在开头就暴露出一些写作的硬伤,大大影响了在阅卷老师心中的印象,直接影响了得分。而品读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优秀的开头,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突出开头的吸引力。为此,如果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对选在试卷中的文章的开头进行解析鉴赏,学生不仅能掌握开头的技巧,还有助于增强写作时的开头能力。
比如开头用语别致,新颖引人。冰心《一日的春光》:“去年冬末,我给一位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不仅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而且用词“陌生化”,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又如朱增泉《文赤壁》,作者不直接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两篇文章开头都用语别致,新颖引人,取得强化情感、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对学生开好一个强化某种情感的“凤头”有很大的启发。
又比如开头巧妙对比、凸显主题。如肖铁《壶口的黄河》,文章开头先写“中国的水”再写黄河,最后写到“壶口的黄河”,层递又对比的手法,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实际上,对比反衬是散文常用的开头手法,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尤其是《壶口的黄河》写作时作者也是一名高中生,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如果在阅读之余能有意识地把这种技巧内化为写作技巧,那么学生为了表现主体对象,可能就会有意识地塑造一些侧面的次要的形象加以突出强调。
“现代文阅读选”选文里的文章,开头绝妙的很多很多,精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一幅烟雨牛鹭图》就是因为细腻诗意的描写一下子带读者走进烟雨蒙蒙的意境中。这种效果,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及时体会,收获的将不只是阅读题答案里的几个术语,而将产生一个又一个别致老练的作文开头。
三、解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结尾的艺术,妙结优秀作文之尾
好的文章,肯定有精彩脱俗的收尾。有的结尾呼应开头,线索分明,结构完整。如《给匆忙走路的人》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赶路的人的“伤心”,与正文中“忧愁”“焦灼”“忧虑”,组成一条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解析试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前后呼应的结尾艺术,更能让学生明白,这种结尾不仅仅是结构上的呼应,往往还有情感的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作文做到很好地点题。
有的结尾间接抒情,耐人寻味。《乡村的瓦》文章最后写“我”与“瓦”的对话,含蓄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间接抒情的结尾方式最受青睐,虽然有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寄情于事,但都能使得情感的表达既含蓄有余味,又能强化主旨的表达。这些都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需要训练和提升的,也有助于学生作文情感的升华和深化。
有的文章卒章显志,思考升华。如韩少功《阳台上的遗憾》,阎连科《说村落》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还有一些文章在结尾以辩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对全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或升华,也是对学生结尾训练最好的范本。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写文章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这种从阅读到写作的训练,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分解的五部分内容:文章的结构线索,文章的素材主旨,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手法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形成读写的思维目标。也可以抓很小的切入点,如通过对精彩语句的研读,促使学生准确生动地把握遣词造句的能力;利用含义题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体味感情,进而领会主题思想,并用之于作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积累人物描写的技巧……在定向积累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方面的灵感,及时引导学生迁移写作,是对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及时小结和检测。
从现代文阅读向写作迁移,在高三时间紧迫、课外阅读难以落实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一箭双雕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坚持从读到写定向鉴赏定向积累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有序的写作迁移,我想写作就不会成为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鸡肋。
摘要:在作文教学成效甚微的尴尬处境下,致力于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凭借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选文作为范本,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就主旨素材、结构线索、开头结尾、语言表达、手法技巧,有意识地进行定向思维,形成从读到写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定向积累迁移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方面的灵感,及时进行综合作文。
以寻找为话题的作文 篇8
我来到了公园,看见了树哥哥像是剪了头发一样,头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有松树哥哥和柏树哥哥还在为我们站岗放哨。
我又来到了花园,我看见,所有花都谢了,只有腊梅开放的很好,它虽然没有牡丹开的那么大,没有玫瑰开的那么喜庆,也没有菊花开的那么香,但是它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不怕风雪的阻挡,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又来到了动物园,看见里面空空的,我一想,应该是好多动物都冬眠了吧,只有最美丽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了过来,给我们三门峡增添了一幅美丽的景色。
第二天早上一上学,天上就下起了小雪,我知道冬天来了。我们上课时都心不在焉的一下课我们就冲出教室去玩雪了。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 篇9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
(一)“我每天因为自己遇到的事情感谢上帝。如果一天之中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感激的,那么我至少可以感谢上帝让我免于死亡!”许多名言成了过眼云烟,这句话去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懂得感谢的人,心中时时盈满鲜活的泉水,一直有快乐温暖相随。
世界上有许多懂得感谢的人,他们不仅为“有”而感谢,也为“无”而感谢;为幸运而感谢,也为苦难而感谢。如果一个人把磨难当作锻炼能力、锤炼品格的机会,那么在困境里照样可以发出感激的声音。我们的祖先不也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吗?这岂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对这些“艰难困苦”预支一分感谢之情吗?古今中外有这样通达、坚韧的智者,我们为什么不向他们学习这种永远感谢、平和温柔的心态呢?
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而一个生命的延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自己单独可以决定的事,既然如此,难道不该心存感激吗?感激那瞑瞑之中让你来到世界上的力量,感谢无条件深爱你的父母,感谢开车送你上班的人,感谢拥挤的马路上避让你的人,感谢让你有衣可穿的工人,感谢教你知识的老师,感谢接受你、给你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岗位,感谢每天和你配合的同事,感谢给你治病的医生,感谢给你送信的邮递员,感谢清扫的工人,感谢所有对你讲信用、讲道理的人,感谢所有和平的拥护者和维护者,感谢所有科学、医学的研究者,感谢所有的艺术家和梦想家,感谢守时的昼夜。感谢适时的风雨,感谢美丽的风景感谢美妙的音乐,感谢美好的书籍„„难道我们不值得我们不停的感谢吗?
当你觉得没什么可以高兴的,没什么可以庆幸、珍惜的时候,有一篇小说就叫《你以为你是谁》,可以用它来对自己一个当头棒喝。是的,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天资过人与众不同吗?你豪门出身而富可敌国吗?你兢兢业业日日操劳吗?你为什么有资格向生活索取更多?为什么希望享有特权、幸运和侥幸?为什么天经地义必须过好日子?为什么你不能对拥有的感到庆幸,对所有爱你的人表示感谢,对现在的生活无比珍惜、由衷感谢呢?平心静气的想想这些,然后由衷的说一声:“太谢谢了!”今后的人生不会缩短,但是在路的两边,风景已经改变。
事事感谢,时时感谢,用“感谢”的柔光镜来看世界,世界会更美好。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
(二)长久以来,一颗流浪的心忽然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去处。坐在窗前,我在试问我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这蓝蓝的天,闻一闻这芬芳的花香,听一听那鸟儿的鸣唱?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听听家人的倾诉?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听听那年老的欢笑?有多久没与他们谈心,听听他门的烦恼、他们的心声呢?是不是因为一路风风雨雨,而忘了天边的彩虹?是不是因为行色匆匆的脚步,而忽视了沿路的风景?除了一颗疲惫的心,麻木的心,你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吗?不要因为生命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
也许坎坷,让我看到互相搀扶的身影;
也许失败,我才体会的一句鼓励的真诚;
也许不幸,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
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我常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苍的赋予,我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生命的存在,感谢阳光的照耀,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
清晨,当欢快的小鸟把我从睡中唤醒,我推开窗户,放眼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晶莹的露珠,清清爽爽的早晨,我感恩上天又给予我一个美好的一天。
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点点,我打开日记,用笨拙的笔描画着一天的生活感受,月光展露着温柔的笑容,四周笼罩着夜的温馨,我充满了感恩,感谢大地赋予的安宁。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浓意深,我感恩上苍,给了我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朋友的温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
走出家门,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红草绿,我感恩大自然的无尽美好,感恩上天的无私给予,感恩大地的宽容浩博。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接,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感动,懂得了回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每一天。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
(三)曾经无数次在漫长的旅途中彷徨,曾经以为就这样折断了翅膀,曾经以为就会这样一直悲伤。感谢自己,感谢你的坚强,让布满荆棘的道路变得顺畅,让折断的羽翼还能飞翔,让曾以为会黑暗下去的天空变得明亮。
曾经一次次在未来的路途上摔倒,曾经也艳羡过别人的花儿芬芳,曾经以为就这样再也不会有亮光,感谢自己,感谢你充满希望,会不顾身上的泥浆,爬起来继续奔跑,会相信,有你花儿定会开得更好,会相信希望和热血是照亮整个黑夜的火光。
曾经祈祷曼陀罗开满整个世外桃疆,曾经期许铁树将花缀满枝头模样,曾经许愿鹊桥每日相连得刚好,感谢自己,感谢你的善良,每朵花将祈祷收在含苞待放的春阳,铁树会用千年积攒绽放的力量,鹊桥投递的不只是终成眷属的愿望。
曾经看着不同方向的指标迷茫,曾经低着头只敢在自己的世界里舞蹈,曾经以为眼睛里泛着泪光就再看不见这个世界的不好。感谢自己,感谢你的微笑,变成黑夜的照明灯找到出口的方向;抬起头才发现别人的目光中不一定是嘲笑;绽起嘴角,收起泪光,这个世界有未曾发现的美好。
感谢自己,感谢你一次次的认真听讲,感谢你对老师辛劳成果的赞赏,感谢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感谢你在成绩进步中成长。
感谢自己,感谢你一次次尝试的飞翔,感谢你即使失败也不失望,感谢你一次次绽放的微笑,感谢你因为感动闪出的泪光。
感谢自己,感谢你能够那么坚强,感谢你能够充满希望,感谢你还可以拥有善良,感谢你还可以坦然微笑。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0
一、徐州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
徐州,古称彭城,古时是五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民俗与文化方面更是兼容了许多毗邻地区的传统风俗。徐州也是一块人才济济的宝地,自两汉到隋唐、下至近代,都涌现了无数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同时这些名人名士也留下了许多徐州特有的文化精粹,这是其他地方的明民间文化无法与徐州媲美之处。
徐州的名人,最有名的便是汉高祖刘邦和被称为彭祖的篯铿,所以徐州最为出名的文化就是汉文化和饮食文化。徐州,因为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文明历史长达四千年。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了八百年。夏商时期,大彭国很强盛,曾成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国被灭,但之后仍以彭城相称。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为徐国国都、楚国国都和西楚的国都。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年。在历史上,共有11位开国皇帝是徐州籍人士,但影响最大的就是汉高祖,因为他建立的汉朝是汉文化的发源,而徐州是汉高祖刘邦故里。除此以外,促成汉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而可印证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的最有力作证就是在这发现挖掘出的丰富灿烂的汉文化遗址,从墓群到故居、再到宫殿戏台,无一处不留下了汉文化在这发源、在这兴起的证据,供后人考据。
再说美食,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夏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①徐州的菜点秉承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比如说无论婚嫁都必不可少的红喜蛋,红喜蛋不仅与沛县刘邦有密切关系,也与三国演义里著名事件赔了夫人又折兵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与刘邦、樊哙有密切关系的沛县狗肉。当然从动物保护的角度,觉得以红喜蛋作为徐州美食的代表更为适合。除了汉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外,徐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文化,比如流行于这一地区的剧艺表演、工艺美术等,在此不做累述。
二、红喜蛋来历
现在在徐州的沛县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香道红喜蛋,传承中国福”,红喜蛋在中国,特别是江南一带一直是结婚生子等喜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它在婚俗、生育俗中被推崇,被赋予了多种美好的希冀和祝愿,人们通过送红喜蛋来表达祝福,传递喜悦。那么,红喜蛋文化又是从何而来呢?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被作为生育与生命的一种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便是在鸡蛋中孕育出来,因为天地浑沌就如一个圆滚滚的鸡蛋一般,盘古生于其中,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说法。众所周知,人类定居以来最早圈养驯服的动物是犬、猪、羊、牛、鹿、鸡等,鸡以其强大的生殖力广受人们的赞誉,鸡蛋则与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相关联。②
关于红喜蛋的习俗,广为流传的有两个说法,一种与生子有关,另一种则与婚庆有关。两种传说虽然大相径庭,但是在这两个传说之中人们都赋予了红喜蛋美好的寓意。中国人家在孩子满月时通常有送红喜蛋作为回礼、用来报喜的习惯。相传在我国远古时期,北方易水中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氏族“商”。后来建立的商朝,就是由这个氏族发展起来的。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亲简狄是部族首领喾的妻子。传说有一天,简狄到易水边洗澡时,吃了一只燕子在她身边的一株大柳树下生的一个蛋后便怀有身孕。一年后,简狄生下了“契”,整个氏族的人都为这个新生儿祝福,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简狄的丈夫首领喾有了孩子更是高兴,为了庆祝,煮了许多蛋涂红,分送给氏族其他人共享。这应该是红喜蛋的来源,此后生孩子结婚送红蛋的古老风俗流传开来,这是喜庆美满的象征,人人都可以向主家讨红喜蛋,这是沾喜气。这种风俗寓意深厚,受人们欢迎,流传至今。③
在我国江浙一带,结婚分红喜蛋也是一种习俗。这中间则有着另外一个故事。三国时,周瑜为了夺回荆州,制订了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不料被诸葛亮识破,给刘备留下锦囊妙计,并将计就计设下了“红喜蛋计”。诸葛亮让刘备去东吴时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一到东吴,逢人便分,并说这是皇室礼仪,为了沾喜气,并让公主明年就能生个胖娃娃。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十分高兴,没分到的,还纷纷上门讨要。刘备借此机会大造招亲舆论,大传特传刘备与东吴结亲之事。东吴原本并没有送红喜蛋的习俗,大家都觉得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家家户户都知道了这件喜事。结果,东吴不得不假戏真做,刘备娶到了东吴公主孙尚香,政治资本提升还保下了荆州;周瑜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从此,江南便添了这样一个习俗,每逢结婚便分红喜蛋,人人都可以讨红喜蛋,以此来象征新婚人家“龙凤呈祥”。④
事实上,在汉朝以前人们虽热衷于送鸡蛋,但这些鸡蛋并非全是红色。在战国以前,人们有时将鸡蛋染成金、红、绿、蓝等颜色,有的还精心雕刻和绘制。秦末农民大起义,人们传言刘邦其实是赤帝的儿子下凡⑤,等刘邦建立汉朝,成为汉高祖,人们便开始推崇红色,认为红色是喜庆兴旺的颜色。特别是沛县丰县,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首先开始将鸡蛋染红,并将这作为习俗保留,逐渐流传至其他地区,可以说,沛县红喜蛋的历史最为深远。在现代,沛县香道红喜蛋继承了这一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得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品尝到红喜蛋。红鸡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蛋俗,蕴含着中国古老的吉祥文化、生殖文化,与审美信仰、阴阳五行、儒道思想息息相关,对于红鸡蛋习俗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需要我们去发现更多的史料证明。
三、红喜蛋与喜文化
红鸡蛋在喜文化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与影响。红喜蛋是我们中国人一种表达喜庆用的喜品,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给老人祝寿以及其他各种喜庆场合,以示庆贺并图吉祥。在婚嫁时,婚礼结束后,回礼给婚礼宾客的礼物用两个红鸡蛋,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⑥其他时候,人们通常在年轻人生小孩时,将红喜蛋向亲戚邻里分发,分发的范围往往极为广泛,一般的朋友与邻居也都要送到。凡被分到红喜蛋的人家,不用问就知道,分红喜蛋的人家添了子孙,于是便纷纷前去祝贺。⑦
对于红喜蛋在求婚以及婚礼上的运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做法。在瑶族,择婿的方式采用找鸡蛋的方式,即谁在树林中能够找到事先隐藏好的鸡蛋,并且数量最多,谁就获胜,最终成为乘龙快婿。而男女相亲,鸡蛋成为了表达心意的媒介。女子相中与否,全凭拿出招待男子鸡蛋的种类。在结婚时,哈尼族要求新娘新郎吃各自用饭包上的半个红鸡蛋,以表示两性结合,生儿育女。同时,在婚礼上的红鸡蛋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传递幸运与福气。在汉族地区,尤其江浙一带,鸡蛋又被当作聘礼和嫁妆中的重要物品。在嫁妆里要有一个红漆马桶,并在里面放煮熟的红鸡蛋。参加婚礼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可以向新娘讨红喜蛋吃,以此方式祝福这一对新人早生贵子。侗族有抢红蛋的习俗,男女老幼通过争抢放新房花被里的红蛋,从而得到庇佑。不仅寓意不孕妇女能够生育,还寓意老人长寿,儿童健康成长。⑧
虽然各地区在婚俗上如何更好发挥红喜蛋神奇的“魔力”方面做法不尽相同,但是红喜蛋之中蕴含的情感、人们表达的祝福与期望却大同小异,都是在期望着婚姻和睦,早生贵子,传续幸福。
在徐州,红喜蛋又有着特殊的地位。徐州的沛县的红喜蛋有着特殊的染色方法,鼋汁卤煮红喜蛋法有别于其他红喜蛋,又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孩子结婚送红喜蛋已经成了徐州人的习惯。
四、以红喜蛋为首的传统文化衰落与振兴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式喜文化因繁复的仪式在被逐渐淘汰。包括鸦片战争后,西方强势入侵中国,打破了中国的国门,西方文化也因此在中国盛行。出于对强者的崇拜心理,中国进步分子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局面,提出西学东渐甚至全盘西化的思想。当时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潮。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流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随后外来战争的破坏,内战的消耗,中国许多文化都在这一次次战乱中丧失。直到建国时期,传统文化衰落的趋势才得到减缓,有了重新发展的态势。但是十年文革导致许多文化失传了。以红喜蛋为首的中国喜文化也固此而衰落。
当今,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发展必不可少,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等方面原因,发展振兴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国家出台了许多发展传统文化的政策,人民也开始逐渐以学习传统文化为豪,甚至外国人民也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来中国学习汉文化。以红喜蛋为首的喜文化也开始盛行,红喜蛋又成了中国人民喜事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旧的产业形式逐渐被淘汰,民俗文化的转型创新也势在必行。⑨
在徐州,为了振兴红喜蛋为首的传统文化,将徐州沛县红喜蛋习俗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撑点。首先徐州在2012年将红喜蛋习俗精准立项,再于2013年徐州民俗学会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在沛县举办学术研讨会夯实发展基础,最后建成中国红喜蛋文化展览馆,并在2014年与江苏节庆协会联合举办“中国首届红喜蛋文化节”。⑩力图将红喜蛋文化进一步弘扬,走向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强调文化自信,挽救传统文化衰落态势是当务之急。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现以徐州沛县红喜蛋为例,来寻找徐州民间文化。沛县红喜蛋寓意源自上古,与汉高祖刘邦有密切关系,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祝愿,在中国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结婚生子这样的喜庆活动息息相关。但是,以红喜蛋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外来文化排挤而衰落。随着文化强国的需求,振兴以红喜蛋为首的传统文化也在具体实施。
关键词:徐州,传统文化,红喜蛋,婚庆仪式,沛县
注释
1颛孙张杰.《徐州味道》:美食纪录片的人文味道[J]视听界,2016(03):122-123。
2殷伟,殷斐然编著.中国喜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6.
3向柏松.中国蛋俗文化浅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5):78-81.
4殷伟,殷斐然编著.中国喜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6-97.
5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97.
6佚名.幸福的后现代礼物[J].半岛新生活,2008(04):44.
7汪玢玲,张志立编著.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25.
8殷伟,殷斐然编著.中国喜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7-99.
9刘士林.文化产业语境下的民俗文化创新[J].民族艺术,2012(02):63-66.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1
享受,可以享受人间冷暖;可以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是享受身边的爱。我就享受着一份爱——父爱。我一直永远享受着这浓浓的爱。
记得我小时候,冬天刚来到我的老家。在老家,冬天不下雪也不算冷,但一下雪人们就必须要穿棉衣,棉裤,并且一般都在家待着。
这时候冬天刚到,所以还没下雪,气温也还可以。就在这时,一天夜晚,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捂着肚子,双眉紧皱,原来是我肚子痛!我实在忍受不住,这号来到爸妈的房间前,吃力的敲着门。不一会,门打开了,是爸爸。我说明了情况,妈妈也醒来了,得知我肚子痛,赶紧把我轻轻扶到床上,又迅速弄了家里的药来吃,可一直不见好。这时,爸爸说:“家里的要不对,我出去买药吧!”说着便穿上了衣服。妈妈说:“但现在这么晚,哪有地方买药?气温也这么低!”爸爸依然要去买药,依然走出家门,在他走出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神情——担忧,并且他十分急切,衣服也穿的不多,还好没有下雪,要不然爸爸一定会冻坏身子的!
爸爸出去后,我躺在妈妈身边。看到窗外有白色的花瓣在空中飞舞。然而我对这一切没有兴趣,只感觉比刚才又冷了一些……
过了许久,爸爸回来了了。我接过药。咦?爸爸的衣服怎么都湿了呢?外面又没下雪。这时我又看到窗外白色的花瓣,不,那是雪!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篇12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有哪些的呢。看看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你的阅读。
感动,是一杯陈年佳酿,苦涩又不失甘甜;感动,似一把小锤,敲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感动,如一曲高歌,奏出了无数的感慨......那天,与妹妹一起去公园玩,趁着阳光好,我们在太阳下搓着冻僵的手,思量着怎样玩个痛快。
忽然看见前方一片小树林内树长得密密麻麻,我心生一计。
“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指了指不远处得树林,“一个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走在她后面,用语言来指挥她,直到走出树林。怎么样?挺刺激吧!”妹妹想了一会儿,欣然答应。
先是妹妹指挥我。我闭着双眼在前面走着,表面上挺镇定,但心里却早已乱了分寸,我竟有些后悔和妹妹一起玩这个游戏,因为她古灵精怪,说不定就指挥我往树上撞呢。
想到这里,我担心地摸了摸额头,做贼似的睁了睁眼睛,确定没事后,才继续走。
就这样,妹妹指挥着我向前走着,但是每走一段路我都要偷偷睁眼看看......终于,十多分钟后,我走出了小树林。换我指挥了,我有心吓吓妹妹:“换你了,怕不怕呀?”“干嘛要怕?!”她不满地叉着腰。
“你就不担心我带你往树上撞?”我笑了。妹妹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又笑着说:
“不担心,因为你是我姐姐。”猛然,心底仿佛有什么轻轻划过,我忙低下头,趁机抹了抹湿润的眼睛,然后抬起头,对她说:
“走吧,闭上眼睛。”“你眼睛怎么红了?”妹妹不解地问。
“这树林里灰尘,沙子挺多,吹到我眼睛里来了。”我假装揉了揉眼睛,“别问了,快走吧!”妹妹信以为真,蹦蹦跳跳向前走去......“不担心,因为你是我姐姐!”短短10个字,却寄托了小女孩对我的信任。
也在那一瞬间,听着这10个字,我感动了......也许令人感动的故事看得太多,母爱,父爱,师爱......以至于感动那根神经都麻木了,仿佛所有感动都要那么伟大。
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身边也有感动,如今,我已错过了多少?仰望天空,妹妹那稚嫩的脸又在我眼前浮现......现在,我已明白,感动不分大小,只要能令人拆除心底那层房线与误解。
让人们彼此信任,彼此帮助......生命中往往绚烂无比,然而,一件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能勾起内心深处的情感,一股莫名的感动也涌上心头„„
奶奶是个慈祥的人,但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爱唠叨的长者而已。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对奶奶的所作所为是那么年幼无知,那么残忍。
事情也就发生在几个月前,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每天放学,放下沉重的书包,最先听到的便是奶奶殷情的招呼和关切的询问。
天天如此,千篇一律。那时任性的我,总以为自己是个很有自我意识、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而奶奶那庸俗不堪的思想,是与我格格不入的。
他对我的爱是不在乎,他说的话我不管听不听得懂,总是以一句“好”收场。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仅以我对她,一位高龄长者仅存的一丝尊敬维持着。我总忘不了那次
“啊已经7点了!”从床上惊醒,“可恶,奶奶也不叫醒我,快迟到了!”这时,刚起床穿好衣服的奶奶走来,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昨天太晚睡了,所以„„”我大声嚷道:
“少废话!都是你害的!上次还说什么一定会早早地叫醒我,要是迟到了饶不了你„„”我牢骚了一大堆,可奶奶则耐心地听我说完后,才说:“好了,快去刷牙洗脸,我去准备早饭。
“不用了!”奶奶对我的忍气吞声,我反倒得理不饶人了。
就这样,我没吃早饭就走了。果然,我迟到了。不仅被老师“训”了一顿,罚打扫一天的教室。再加上,刚发下来的数学考卷,也考砸了。于是,我更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气愤,把所有的愤怒都撒在奶奶身上了。
放学时,正巧下着雨。我故意将自己淋湿,一方面是心情不好,另一方面则是我认为奶奶一定会为我担心,看到因自己淋湿犯错而使孙子淋雨感冒而自责。此时,我还不知道,我已利用了奶奶对我的爱,那份无私伟大的爱。
忽然,奶奶提着伞在叫我的名字,我又故意跑快,不接受奶奶的好意。
后来,我才知道奶奶是因为为我连夜织毛衣才晚起,而且在追我拿伞时不慎跌倒„„ 奶奶对我还是始终如一,而我每天看见奶奶时,不敢承认错误,视线却已模糊了。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3
一、寻找精神的家园
“寻找”是人类千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 也是他们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潜意识, 于是, 它也就成为文学艺术中不断出现的经典母题。其实“寻找”这个动作仅仅是表层的, 在表象的深处则是主体对所“寻找”的客体的潜意识欲望, 这种客体必然会改变寻找者的命运:如果找得到, 主体的命运会改变;如果找不到, 那么主体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非找不可, 甚至有时主观上并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要去寻找, 而在客观现实当中却在苦苦寻觅。
台湾戏剧表演家为我们奉上的大型话剧作品《邮差》用邮差林和平一生当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刻,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一个关于幸福与承诺的故事, 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邮差林和平年少的时候, 就看着人们写信时字里行间寄托着满满的期待, 然后, 热切地憧憬着另一端的那个他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心意。由于时空的阻隔, 他们不得不通过浸满情感的一封封信来找寻那份久违的爱。当然, 找到那份爱的人, 也许命运会因此而改变;如果找不到, 接下来的生活也会随之改变。
林和平用片片飞鸿传送着人们彼此专属的味道, 他用自己的坚持传递着人们的思念, 用自己的毅力传达着人们彼此深深的爱。作为邮差的他送的第一封信是哥哥追求女孩子的情书, 那时的林和平对送信还是仅仅停留在一颗糖果送一封信的状态;年少的林和平因为送丢了妈妈寄给爸爸的一封家书, 而导致父亲的离开, 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愧疚, 于是万分自责的和平不愿再替人送信, 也是从那时起, 他不愿意再提及邮差这个职业, 以至于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度被童年时的阴影所笼罩,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的旅程:寻找丢失的亲情, 寻找遗失的爱情, 寻找珍贵的友情, 找回人们对“邮差”这份职业的尊重。
林和平送过的最遥远的一封信是妻子写给女儿的遗书, 为了帮女儿找寻母爱, 作为父亲的他把这18封信在女儿生日的时候准时送到女儿的手上, 寄托着浓情蜜意的字字句句承载着天堂里的妈妈对女儿的思念与爱恋, 而林和平作为邮差送的最后一封信是一封既没有寄件人地址也没有收件人地址的信件———阿忠与阿芬的信, 林和平倾其一生找寻着这对曾经错过的恋人, 这封相隔千山万水却又近在咫尺的信也成了他一辈子的坚持。
年轻的林和平送的最为艰苦与无奈的信, 便是为陈妈妈送往大陆的家书。那时, 两岸之间无法正常交流与沟通, 林和平手捧着叠叠寄托着思乡情却无法寄出的信件, 遥望着祖国大陆, 与爱人小蝶一起, 期盼着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够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当“两岸三通”的那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 陈妈妈却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找寻她的亲人, 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立刻涌上心头。那一刻, 林和平终于明白邮差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单纯地把信送出, 更重要的是把鸿雁寄托的那份情感克服一切困难保护好珍藏好, 最终能够亲手把它送出。于是在送信的过程当中, 和平也千方百计地寻找着人生的价值, 寻找着“邮差”这份职业的真谛, 寻觅着大陆与台湾之间那条剪不断的乡恋与情丝。
纵观全剧, 人们会发现,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当中, 正是“邮差”这样一个平凡的职业, 让林和平辛劳一生也荣耀一世。在剧情进入尾声的时候, 林和平手捧奖杯和证书, 一个人走到台上, 面对电视机前全台湾的观众, 还不忘自己年轻时的心愿:找到阿忠与阿芬, 把当年遗失的两封情书亲手送到他们手上。这也正是作为邮差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邮差这个职业的最高境界:把每一封信送到需要它的人手里。虽然有所夸张, 但人物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现代人对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无限憧憬, 也正是从这种憧憬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对彼此之间纯洁情感的苦苦寻觅。
一张满含香味的信纸, 一支羽翼丰满的鹅毛笔, 带着思念, 载满爱意, 在地球的一端写下最真挚的语言, 在地球的另一端总有那么一个人在等待, 在期待, 然后满怀惊喜……台湾话剧《邮差》通过林和平的执着与爱心, 为我们传递着一份份温暖的深含爱意的浓情蜜意。
二、寻找梦想与爱
其实寻找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 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究其实质, 从现实角度来说, 生生不息的人类每天所从事所求索的一切, 无非是一种免于陷入困境的努力, 从终极意义而言, 无不具有源于寻找的生命冲动。于是, 当你沉浸在那种台湾话剧给我们营造的或迷离或沉重或愉悦或伤感的氛围当中的时候, 你就会感觉到其中处处充盈着的恰恰是那股挥之不去的“寻找”的气息, 让我们游走其中, 回味无穷。
文学中的“寻找”常常体现为在失落和幻灭中寻找以及这种寻找的一再幻灭。在浮士德看来, 生命的本质就是无限性。所谓无限性, 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无穷无尽的寻找和创造:他的生命就是他的寻找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 而在生命的过程中, 当生命把它所寻找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
台湾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在那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 (以下简称《在》)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执着地几近疯狂的母亲叶樱, 编制了一个美丽的梦, 固执地认为, 抛弃她和女儿的丈夫是被来自巴纳菲尔的外星人带走作为研究对象, 而她自己则将时间有两种的手表时间固定在了11点42分, 自己没日没夜地研究星象, 她坚信丈夫会在20年后的9月5日回来。在话剧《在》中, 每个人都是因为爱而受伤:小范是叶樱在夜市摆摊的好友, 他花钱买了个越南新娘, 口口声声说爱她, 但却限制新娘的自由, 最后她不得不逃跑;有钱人老钱, 生活上异常的富庶, 但却抛弃了身患重病的妻子, 他接受不了自己完美的妻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跑到台湾终日酒不离口, 把自己深深地埋在痛苦与自责之中。叶樱在20年前遭到丈夫的抛弃, 在女儿怪怪的眼里变得神经不正常, 于是两人经常争吵, 让她看清她们被爸爸抛弃的事实。巴纳菲尔是叶樱想象出来的地方, 也许真的存在, 在那儿, 有她爱的人。怪怪要拍毕业作品, 她决定把妈妈作为作品的主角, 找来男友一起创作, 小范、老钱也纷纷加入, 在拍摄的过程中, 小范满足了他想当演员的愿望, 老钱鼓足勇气说出了对妻子的忏悔, 而叶樱也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 而怪怪更是与母亲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话剧《在》中渗透的“寻找”意识其实是对每个人内心深处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的自我确证, 他们根本性的焦虑也便是那种无家可归的疏离感、抛弃爱人的负罪感。这里的追寻也就是他们每个人在帮助别人找回自己、弥补内心缺失的过程中被确认从而获得心灵的慰籍。
剧中怪妈和怪怪要找的是被外星人带走的怪爸。怪妈因为怪爸大伟20年前的不告而别而变得恍惚疯狂, 她神经分裂、举止异常, 忽视女儿的教育, 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她真正寻找的却是丈夫大伟的爱情。
怪怪毕业作品的创作最后和朋友想到了假装外星人把爸爸送回来, 她寻找的也许不是不辞而别的爸爸, 而是那个疼她爱她的妈妈, 她想要一份正常的母爱, 可以在她需要的时候在她身边给予无限关怀的正常妈妈, 当然她也渴望这样一个爸爸。
钱先生看似潇洒, 可他每日不停地酗酒却是因为抛弃妻子后心底里无限愧疚的表现, 在帮怪怪演出时情不自禁地那一句“小玲, 你可不可以原谅我”, 歇斯底里也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他心灵深处最最隐秘的感受。他所寻找的是妻子的宽恕、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小范看似一直寻找妻子, 寻找那个外人看起来很不值得寻找、不值得等待的妻子, 然而实际上他是在寻找尊严, 寻找一份被爱情掩埋的属于男人的尊严。老婆跑了, 丢掉了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 后来帮助怪怪演戏来安慰母亲叶樱的举动更是一个实现梦想、找回尊严的过程。
戏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 寻找对于他们而言最珍贵的、最悔恨的、最美丽的那个梦。有的人找到了, 有的人放弃了, 有的人仍在继续, 也有的人迷茫了……
巴纳菲尔星球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不敢确定, 但她肯定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剧中每一个人的心中, 是她们母女不断寻找的那份情、那个人;是朋友们慷慨帮助的信念和那份无法磨灭的生命尊严;也是他们生命里丢失的那份亲情与爱情。
巴纳菲尔不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宽容的世外桃源, 一个人们在不断寻找的美好梦想, 一剂能够慰藉受伤心灵的良药吗?
摘要:台湾的话剧作品里, 艺术家们会把“寻找”的意识不动声色地融入到话剧作品中, “寻找”是人类千万次不断重复的动作, 也是因为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特殊关系, 让台湾的文学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着对各种人生真谛的“寻觅”, 这也就成为台湾戏剧艺术家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潜在意识。本文将以《邮差》和《在那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两部作品为例, 初步探寻蕴藏在台湾话剧中那股叫做“寻找”的潜在意识。
关键词:寻找,台湾话剧,邮差,在那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
参考文献
【以寻找为题的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以寻找为话题的800字作文10-11
以清明节前的那天为题为题的作文06-20
以梦想为题的作文08-26
以教训为题的作文05-10
以风雨为题的作文06-01
以粉笔为题的作文06-11
以知识为题的作文06-15
以想念为题的作文06-29
以启迪为题的作文07-04
以骑马为题的作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