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安徽

2024-05-22

企业文化安徽(共8篇)

企业文化安徽 篇1

企业文化感受

2011年7月,有幸进入安徽网新这个大家庭,开始了自己网络管理的工作。时光如梭,一转眼,已经工作了快一年了。在匆匆过去的一年岁月里,让我对网新的生活,工作,都感触颇多。但是最让我收益匪浅的是对网新企业文化学习。

网新作为一家安徽互联网企业,在竞争激烈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以10年的时间,异军突起,成为安徽互联网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它的竞争力何在?在学习了网新的企业文化后,很多疑虑都找到了答案。

在企业界,有这样一句话:“制度是砖瓦,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缝隙;文化是泥浆,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网新的竞争力,就在于它浓郁的企业文化影响。安徽网新是一家持续创新的,以“为安徽企业提供专业,高效,可信赖的互联网服务,树立先进的现代科技经营意识,打造新时代的一流徽商品牌”为使命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为安徽企业提供专业,高效,可信赖的互联网服务,树立先进的现代科技经营意识,打造新时代的一流徽商品牌,是网新的使命。

在企业文化的学习中,最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目标—坚持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提升自身社会品质。

记得刚开始带户时,很多客户抱怨说效果不好,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餐饮加盟的户,刚开始几百块钱一天,最高有上千的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客户在接到我电话时,抱怨了很久,明确的告诉我他不准备继续做百度了。那时,我是慌了,不知道怎么办,但是领导找我谈了话,给了我一个明确目标,就是让客户继续做百度,而且是开心的做百度赚钱。花了3天时间精心写了一个方案,上门和客户沟通,告诉客户,我一定会给他做出效果。也许是真诚,也许是信心打动了客户,客户续费了。在客户重新续的1万元里,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给客户做出效果,承诺我的诺言,体现我这个百度客服的价值。坚持不懈的以客服效果为目标,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同时提升自己百度客服的价值。

2011年,是和网新一起成长的一年,这一年感受到了从一个学生到职场人士的变化,这一年从浓郁的学校文化,跨越的职场浓郁的企业文化。网新让我从稚嫩的学生蜕变为职场人士,从懵懂的职场新人,到慢慢成熟的职业人士。也从网新的企业文化感受到,有了目标,胜利往往属于最坚韧的人。感谢网新,感谢我的领导。

企业文化安徽 篇2

一、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

(一) 企业重组中文化整合的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共有价值体系, 它具有个性化、一贯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克服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 相互适应、认同后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体系。企业的文化整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过程, 它不仅表现在管理的发展战略、经营思想、管理哲学等方面, 也表现在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对公司总体目标的认同、相同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二) 企业重组中文化整合的阶段

一般来说, 文化整合涉及两个独立系统 (或文化群体) 的相互作用过程, 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接触、冲突、适应和拓创。相应地, 重组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也可以区分为接触、冲突、适应和拓创四个阶段。

(三) 企业重组中文化整合的路径与模式

根据重组双方的接触程度及其解决接触中产生的冲突的方式, 重组的文化整合可以有四种基本路径模式, 即同化、融合、隔离和文化破坏。这四种文化整合模式依次有着从低到高的接触和冲突水平, 每一种模式在风险、控制及文化和结构变化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二、“江淮-安凯”重组与文化整合过程

“江淮-安凯”的文化整合经过了文化调查和设计、文化导入和磨合、文化管理和规划几个阶段。

(一) 文化调查和设计

1、比较重组双方企业文化

在文化调研过程中, 江淮首先组建专家队伍对江淮和安凯的文化类型分别进行定位。首先分析重组方江淮的文化。江淮的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强调团队学习、知识管理, 强调“三个创新”, 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努力改造企业生态圈、构建学习型组织, 从而构建起著名的“江汽大厦”模型。 (如图)

江淮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资本积累都较安凯具有优势, 更深层次的优势是江淮的企业文化能够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 员工能够严格地遵循企业所要求的规范行事。所以江淮的企业文化属于“强优文化”。

再看安凯的企业文化。安凯原有的组织机构膨胀, 人员冗余, 中层干部无明确职责, 行事不负责。在技术方面, 不重视新产品开发, 产品品种单一, 十几年不变, 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在人员意识方面, 销售人员沉沦, 无自主意识, 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 思想不统一。这种企业文化对市场经营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 当初安凯在面对江淮的企业文化时, 就明显感到自己企业的弱点, 有相当一部分人为江淮文化所影响。综合而言, 安凯的文化是“弱劣文化”。

2、重组双方文化整合设计

基于对江淮“强优文化”和安凯“弱劣文化”的科学认识和分析判断, 江淮根据重组双方企业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文化的包容程度, 选择了双赢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 即以江淮文化同化安凯文化的模式, 拟定了企业文化整合方案。对企业价值观、经营战略、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等方面开展整合, 对企业整合过程中涉及的人员安排文化培训, 并对文化整合中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做出预案。

(二) 文化导入和磨合

在经过文化调查和设计后, “江淮-安凯”的文化整合进入了文化导入和磨合阶段。这一阶段贯穿文化整合始终, 在文化整合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确定企业价值观, 整合企业精神文化, 建立价值理念系统

企业文化整合的关键是重组双方共同价值观的重新确定。江淮首先分析了重组双方现有价值体系中的文化构成, 确定了最有利于形成新企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 根据江淮安凯自身的特点, 目前的经营环境, 未来的发展战略等, 做出具体的设计定位, 并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双方员工的各种意见, 精选出符合重组后的企业特点的价值观, 最终确定了一系列的企业精神文化, 建立了价值理念系统。

2、开展跨文化培训, 整合企业行为文化, 建立行为规范系统

所谓跨文化培训, 就是为了加强企业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通过培训, 江淮安凯的员工更加容易理解公司的现行决策, 了解到原有文化与新企业文化的差距、新企业文化的构建对员工的要求, 应该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等。员工不仅改变了以前重组双方对对方可能持有的偏见, 克服了优势企业人员的优越感, 还在新企业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企业行为文化得到整合, 建立了统一的行为规范系统。

3、无界限沟通机制, 整合企业形象文化, 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江淮运用其全方位的无界限沟通机制, 通过JAC学习型组织研讨会、JAC“40+4”培训的课堂研讨氛围、公司青年论坛、“蓝色托盘”、JAC书友会等等沟通渠道使重组双方彼此尊重, 了解对方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 促使重组双方平等友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互助。

江汽为整合企业形象文化, 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在生产区和办公区的公共场所统一制作标牌宣传江汽的价值观和江汽人的品格序列, 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2006年, 随着《JAC宪章》的发布, 安凯员工也统一换成江淮的“江淮红”厂服, 企业形象进一步重组, 形成一体。

(三) 文化管理和规划

1、企业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整合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它将是伴随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长期过程。江淮一方面设立了企业文化部, 对重组后的整个集团的企业文化进行统筹管理;另一方面又设立了安凯学习型文化研究分会, 主张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管理。统筹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 使文化管理对整合起到了真正的保障作用。

2、企业文化规划

江淮在重组安凯之始, 就制定了江淮安凯集团公司学习型组织创建五年规划, 为江淮安凯重组后共同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学习型组织为企业文化核心的汽车企业指明了道路, 也为文化的持续管理定下了规划。2004年, 安凯股份公司举行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启动仪式。这是安凯公司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标志安凯股份创建学习型组织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江淮-安凯”文化整合分析与评价

(一) “江淮-安凯”文化整合的成功与借鉴

“江淮-安凯”文化整合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汽车企业重组整合实践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

1、创造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当前, 我国企业重组是在一个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运作, 特有的制度环境是企业重组行为往往被行政机制所困。因此, 企业在重组整合时, 不仅要能充分利用行政机制获得市场资源, 还要尽可能地将其获得的行政资源导入其经营的市场轨道。江淮就是在国家鼓励汽车产业重组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向政府争取到了优惠的重组条件,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为重组整合争取到有利的行政资源和优惠政策, 从而为江淮安凯的企业重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2、采用同化模式进行文化整合。

江淮安凯重组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企业文化“同化模式”进行整合的重组模式。同化的前提是被重组方愿意接受重组方的文化。安凯作为被重组方, 在市场业绩不断下滑的情况下, 它的管理人员和职员已经感到他们的文化已经无益于企业的发展, 从内心更有自主意愿采用他们认为是优秀的、能给他们带来业绩起色的外部文化, 所以也愿意接受具有明显的优势的江淮文化。江淮的企业文化直接注入模式, 也就是同化模式, 为我国其他企业产业的重组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思路。

3、江淮式改造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文化整合在整个重组过程中贯穿始终, 若在消除文化差异, 解决文化冲突上耗费过多精力, 势必对整个重组带来负面影响。在我国, 人们缺乏统一的文化观念作为参照系, 对各种制度的理解, 包括对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也会产生差异。如被重组方安凯公司, 硬件设施上如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都可算上乘, 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模式, 简言之就是企业文化上的落后。因此, 江淮在重组之初, 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安凯观念上、经营理念上的江淮式改造。缩短文化导入的时间, 迅速的文化整合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 充分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成本。

(二) “江淮-安凯”文化整合的不足与反思

综上所述, “江淮-安凯”重组是成功的, 但其文化整合中也有一些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整合的长期性

从两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情况来看, 安凯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大集团本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文化整合工作任重而道远。江淮对安凯的文化整合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检验, 去调整。文化整合既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和基层受众文化的层级性推进, 也包括不同的子公司或者部门间文化的横向扩展, 每一层次, 每个部门都有其文化的“个性”。我们在文化整合中, 既要以同一个核心价值观这一“共性”来贯彻整体的文化建设思路, 又要尊重不同层次, 不同部门的个性, 消除其内在差异, 使文化建设能够切实增强组织效率。

2、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整合的时效性

现今, 外部环境风云变幻, 市场形势变化莫测。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要注重实效性, 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这就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团队审时度势, 形成快速、有效的反应体系, 随时应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不仅要推动内部企业文化建设, 还要随时调整方向, 使企业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要充分认识到整合领导团队的重要性

从整合之初, 江淮只派了三个高层领导去安凯任职, 中层领导仍采用原企业员工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领导层大换血会带来的文化冲突, 但另一方面也对原安凯领导层如何真正领会新企业精神, 带好重组后的企业队伍提出了挑战。领导班子的内部分工与协调团结是重组过程中能够实现平稳、快速、高效的变革的重要保障。建立领导层内部责任体系, 共识达成一致后, 领导层会自己提出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然后进行总结与梳理。这样形成的行为规范, 既对组织发展有明确、现实的指导意义, 也直接促进领导层成员主动自觉、共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而一旦领导层集体开始行动起来, “以身作则”, 中层管理人员将会迅速仿效。如果这个效果达成, 主动文化建设的力量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到整个组织当中。

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 重组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需要, 但是重组不等于企业集团的盲目扩张, 而是企业扩大规模、集团着眼于未来竞争的战略性行动, 其中企业文化功不可没。文化整合是重组成败的关键,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使企业不断发展、基业常青。

摘要: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速扩张的重要方式。但并购重组是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再造的过程, 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存在, 是众多并购重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重组中的成功案例“江淮-安凯”的重组模式, 对安徽省其他汽车企业集团在重组中克服、避免企业文化的异质性, 达到有效的文化整合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重组,文化整合,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著、黄瑞蓉、罗雨泽译.兼并、收购和重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毅.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J].理论界, 2005, (02)

[3]吴战波, 邓德胜.论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01)

[4]李文.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师, 2009, (10)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篇3

摘 要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但由于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自身文化产业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受到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调控、各种政策及制度的制约。本文从安徽省文化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较为客观的分析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安徽省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面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状态。本文进一步指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从观念和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资源配置 优势产业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国内的文化产业已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已经凸显其重要性。“十二五”计划中指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扶持,包括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政策的完善。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其发展程度已经初具规模。本文根据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弊端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根据自身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和发展对策。

一、安徽省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总值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并且产量也逐年增加,无论是影视服务业、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还是由文化产业所带动的文化用品、设施方面的产品具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安徽省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从完善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着手,进而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目前,全省影视服务行业和新闻文化行业发展突出,加强巩固影视和新闻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注入具有专业水平的新鲜活力人才。安徽省广播电视产业也具有着丰富的资源,其下属省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和企业为省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播电视业也带动了旅游业、广告业等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在注重事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安徽省在文化出版方面也异军突起,在出版行业中形成较大的飞跃,存在着以老子和庄子等思想家为代表的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理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此外,有着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这为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好安徽省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不明显,无疑阻挠了其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对附属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出版业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发展上相对较为落后,还不具备区域性影响力。相比较湖南卫视和香港凤凰卫视而言,安徽省文化产品的题材选择明显趋于单一化,没有体现出安徽特色,并且文化品种过于单一和分散。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和安徽省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相协调发展。这都不利于安徽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2.安徽省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着产量小,资源分散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安徽省的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难以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使之停留于表面层次。许多文化企、事业单位还处于自负盈亏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组织方式相对落后。另外,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文化产业的城乡差异显著,大部分文化产业都集中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地区,而乡镇等地的居民文化生活发展相对滞后,并较为单一。此不平衡发展现像主要在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完善所导致。

3.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制约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总体上来讲,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娱乐和消遣,而是逐渐向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市场进军,由此衍生出大量的音乐厅、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展馆。但是民众的文化消费水平所占比例并不占优势,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文化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素,无疑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4.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我省的文化资源丰富,但难以做到推陈出新,使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期以来,我省的文化产品严重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以影视题材和动漫题材为例,难以结合我省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来进行创作,作品所展现的创造力不足,并且缺乏原创作品。另外,安徽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省文化旅游业虽然属于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在旅游文化业方面也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的局面。因此,把我省令人羡慕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由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来看,安徽省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利益来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1.加强文化产业重要性的宣传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今我国社会物质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逐渐重视文化生活的发展。安徽省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进一步提高大众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出版业、新闻业和电视产业结合起来做普及和宣传,加深公众对文化产业理解和重视程度。进而根据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文化市场。让文化产业深入民心,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紧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更好的对公众进行服务。

2.政府应大力推行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要想改变安徽文化产业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首先应引起政府的重视程度。适时加大政府对产业文化发展的决策及监管力度。另外,发展文化产业应从提升公众文化产业建设意识着手。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对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文化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开发。

政府政策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根本所在,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结构,出台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应放宽对文化类企业的相关政策。采取税收鼓励政策,吸收各类资本的投入,迅速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如音乐厅、民间戏曲艺术馆、艺术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逐步建立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文化产业形式。与此同时,政府应根据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整文化布局结构,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以及合理化。

3.深化文化产业内部的人事改革

人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对任何产业或企业的发展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从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建设。首先,在我省较为薄弱的出版业和新闻影视业方面尤其应引起重视,加强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对原有的员工实行培训制度,进一步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来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中的管理更为重要,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高效的管理队伍来协调其内部发展。使文化产业的专业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4.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主体作用

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已经初显规模,由于本省的地域和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局限性,但文化旅游业尚存较大的发展空间。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扬长避短,在巩固各方面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更应致力于开发文化旅游业。

安徽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不乏自身特色。其中徽州文化在内涵和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并且对中原一带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通过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文化旅游正迅猛发展。而民俗文化满足了游客的猎奇求知心理需求,因而它能带动整个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兴盛和发展。通过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演、展览以及传承人现场展示活动,展示原生态民歌、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节庆风情、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等。在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加大对独特景点的开发力度,发挥地理优势,使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进行结合,进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进行旅游观光。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安徽省的文化旅游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对于地域的经济发展能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成武,杨洁,杨晨,汪莉,华兴顺.安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思考.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5(28):7-9.

[2]束俞俊,汪传雷,汤楠.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皖西学院学报.2008.6(24):47-51.

[3]沈跃春,刘永弘,何平.安徽民营演艺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7):14-18.

[4]王永明.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构成简析.现代经济信息.2007.4:12-15.

企业文化安徽 篇4

徽商,萌生于东晋,脱颖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其锐意开拓,勤奋进取,世称“徽骆驼”。徽商贾而好儒,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亦有“儒商”之名。

徽商鼎盛之时,乃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生意之广南及滇边、北溯燕代;东浮江淮、西跨川蜀,执江南经济之牛耳,操全国金融之命脉,称雄商界三百余年,正所谓“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

或历史沉淀、时代使然、机遇垂青,两年前江淮大地萌生一支新生力量,徽商银行应运而生,弥补了许久来徽商之遗憾„„徽商惟诚、信待人,所信“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与徽商银行“诚于心,始于行”亦有同意!展望未来,徽商银行人将不断传承徽商文化,秉承以天下为己任,以信诚为核心的徽商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徽商银行铸造成国际知名民族品牌银行而奋斗„„

徽标释义

企业标志由元素“BANK”变形而来。经由字母“B”变化而成的“黄山松”展现了徽商银行新内涵;线条简洁,动态刚劲有力,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象征整合后的徽商银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圆形代表太阳、辉煌和圆满,而BANK又破圆而出,与动态的黄山松相呼应,形成稳重的根基,意喻新的徽商银行将秉承历史徽商诚信、求实的作风,赋予徽商银行不断进取、与时俱进、勇于突破、勤于创新的徽商精神。图形动静结合,简洁易识别,银行属性一目了然。同时含有其它银行不具备的生命特征,易于传播和推广。

企业文化安徽 篇5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知道《基业长青》这本书,MBA课程也会去学习,我曾经有幸陪同Jack/Colin听过王芙蓉老师讲授的几节企业文化课,当时即深感公司、部门都强烈的需要企业文化。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十周年之际,公司发起了企业文化的思想讨论,其实我是带着一些期盼的心情来迎接她的。

12月24日公司召开中高层会议,明确发布了企业文化。管理、计划、执行„„我变的忐忑起来,坦白的说,我发现技术部包括我个人在内目前很多做事的方法是不符合企业文化精神的。

企业文化有十条,但我最关注的是计划和执行。如我在讨论时所说,做事就是做人,以德为道、以信行事、以诚待人,所谓道德什么都不需要说太多,人品不行直接Pass。但是在计划、执行等方面,因为过去确实做的不够好,所以个人也有多做一些思考。

我就说说这个执行——敢于担当,按规定时间,高质量的完成结果。简单的说就是百度前任副总裁史有才先生提出的双规加一规。这即是对执行人员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安排任务的大小领导们的严格要求。

对执行人员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必须给出规定的结果,否则就是不及格。但这只是工作的底线,所以我们企业文化中执行这段话的关键字是高质量,我们不但要做完,还要做好。仅仅只是做完,只是刚刚及格,我们的追求是把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一天的任务自然就做好了;把每一天的任务都做好,一月的任务自然也就做好了;把每个月的任务都做好,一年的任务就又都做好了;多么简单自然。反之,就乱了套了,所有的任务没有执行好、甚至没有被执行,所有的计划任务没有被完成,任务肯定泡汤。

对安排任务的上级管理人员来说,你安排任务就必须要明确任务的时间、任务的结果和标准。如果安排任务的时候没沟通清楚,甚至没有规定时间结果的概念,那么任务的执行就可想而知了,等到想要的结果没有得到的时候再反过来埋怨甚至怪罪员工,这正是没有担当的表现——员工没有执行好,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领导的责任。

举个简单的例子技术部安排了很多开发工作,但一直做的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还是这个执行上。这么多年,讲究一个拖字。领导安排的任务的时候,只说一个大的方向:“啊诶,我们要搞一个什么什么什么”,甚至没有正式的邮件安排完成时间,也没有讨论明确预期的结果,更无论过程的关键点。执行人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反正领导有可能也没给时间节点。就算明确了时间节点也是一拖再拖,项目任务那么重,开发任务都有当无的做着。等领导催促时,仓惶赶工赶出一个结果来,至于这个结果是不是高质量的就很难保证了。

作为一个正规化管理的企业,无论任何人,在规定的时间必须给出规定的结果,完成自己承诺的任务,这是及格。

作为一个网新人,在规定的时间,必须给出高质量的结果。在网新九十分才及格。

我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凌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省。2012来了,个人必须进步,工作必须改进。企业文化不是张贴在墙上的口号,也不是强制大家去背,而是要深入人心,自觉的体现为个人行事的标准。需要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认真的去体会和执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

企业文化安徽 篇6

效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可以为组织带来重大利益,但前提是必须清除某些主要障碍。要想成功实施电子数据交换,应从以下哪一项开始? A:选择可靠的翻译、通讯软件供应商。B:将交易格式、数据标准化。

C:画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开展的经营活动的流程图。D:为EDI系统购买新的硬件。

2.航空机票信息报告包括舱别、购买日期和最低票价,它能用于 A:评价对公司旅行政策的遵循情况 B:确定员工旅行的成本

C:比较一个部门的实际费用与预算 D:支持业务支出税收扣除

3.在评价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方面,哪类证据最具说服力 A:肯定的应收账款确认书 B:否定的应收账款确认书 C:应收账款账龄明细表 D:运单

4.某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时,审计师怀疑构架用钢材不符合合同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工程方面的人员。根据IIA的《标准》,恰当的行动是 A:对这个差异安排一定的财力,编制一份缺陷发现报告。B:询问工程主管,以解释为何存在这种差异。C:要求暂停合同付款,直到这个差异得到解决。

D:询问公司或咨询工程师,确定这种钢材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5.某大型零售公司新上任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对审计活动中对商店广泛使用符合性测试表示质疑,他声称这个方法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下列陈述中哪一条是对这位首席审计执行官的说法最合理的反应?I、重要性不仅与每一商店的规模大小有关,也与影响整个组织的控制结构有关。II、根据定义,任何偏离规定控制程序的情形都是重要的。III、确保公司控制结构中重要的金额都受到检查的唯一方法是全面审计所有商店。A:只有I B:只有III C:只有I和II D:I、II和III都对

6.以下哪项不是在审计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的一个优点 A:审计师可以独立于被审计者而工作;

B:可以从远程看到工作底稿,从而节省了出差成本; C:审计师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进入交易记录; D:如果需要,审计师可以更改公司数据。

7.某制造业公司的潜在问题是,采购代理人可能会收取回扣或收受供应商的礼物,并以次 作为交换条件,使供应商得到优惠的合同。为防止这一行为,下面措施中哪一项的效果最差? A:公司指定一项特别政策,禁止从供应商处接受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B:公司制定道德准则,禁止这种行为;

C:对新供应商,要求采购代理人必须在提供有关供应商的简介之后,才能列入认可的供应商名单中;

D: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同关系,并由高级管理人员审批/ 8.某组织正式制定了隐私政策并聘用了首席隐私官,自上任以来,该首席隐私官已开展风险评估,确定工作的先排序,并已配置资源来确保在公司上下实施并维护有效一致的隐私控制措施。根据能力成熟模型(CMM),该组织在隐私战略方面达到什么样的成熟度? A:已有可重复的隐私战略 B:已有明确的隐私战略 C:已有管理方的隐私战略 D:已有经过优化的隐私战略

9.风险评估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过程具有宝贵意义,这是风险评估有助于 A:教育管理层,使其明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不断了解机构改革情况的重要性。B:确认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所忽略的风险。C:明确审计范围或需要审计的可审计业务。D:从审计计划中排除所有低风险领域。

10.以下哪项措施能够控制对多余的电脑设备的低效使用? A:应急计划

B:系统可行性研究 C:能力计划 D:例外报告

11.内部审计部门常常被要求协助外部审计人员工作。下列哪项工作属于必须对外部审计人员有所限制的活动?

A:a.通过现金回收以及类似交易评估控制系统; B:b.证明现金状况的公正性;

C:c.评价组织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

D:d.检查旨在保证对经营动作产生重大影响的系统与有关的政策和程序相一致。12.根据下面资料回答某制造商使用电子数据表格进行成本分析来预测每月销售量。特别促销在此行业中很常见,而电子数据表格则被用来预测折扣对互补类别产品的影响。由于电子数据表格模型低估了有些类别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导致生产瓶颈以及合同项目送货被耽搁。通过调查,了解到进行分析时没有将折扣用于所有的互补产品类别。这一失误属于一种 A:逻辑错误; B:交叉求和错误; C:硬件错误; D:打字错误。

13.当收入增加时,以下哪种税不一定占更大的绝对部分? A:累进的 B:递减的 C:比例的 D:统一的

14.审计小组开发了带有以下答案选择的初步调查问卷Ⅰ.很可能不是问题;Ⅱ.可能是问题;Ⅲ.很可能是问题。问卷体现了对以下哪项内容的应用 A:趋势分析。B:比率分析。

C:不显山露水的衡量手段。D:评级量表。

15.哪种支付计划最可能引起培训费用的增加? A:a.利润分享

B:b.自助餐式福利

C:c.以技能为基础的评定 D:d.全部工资

16.公司和它的客户之间的软件的兼容可以导致信息的无法理解。减少这种可能性的最好办法是

A:商定用相同的方法实用相同的软件。

B:各方分别编写他们自己的电子数据交换相关的软件。C:从同一软件供应商处取得软件。

D:商定将与电子数据交换相关的软件同时升级。

17.运输部门将汽车保管与维修记录储存在其主管办公室的一台未联网的计算机的数据库中,以下在评估数据信息准确性方面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是 A:从数据库中抽取记录样本并与相关文件相核对。

B:向目前的系统中输入一组测试业务,并将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相核对。C:通过测试程序模拟正常业务处理过程。

D:使用程序来追踪程序指令在系统中被如何、以何种顺序进行处理。18.某公司将可变成本提高60%作为零售价。如果平均减价10%,公司的边际贡献率是多少? A:41.7% B:37.5% C:30.6% D:27.5% 19.现金内控审计表明,出纳员负责签发费用发票,并调节经常账户。在经过调节后没有发现现金短缺,审计师还应当确认以下哪一项才能对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结论 A:现金收人记录正确 B:现金会计记录不恰当 C:现金账户调节恰当

D:现金的实物保全措施恰当

20.内部审计师可以受益于他们与外部审计师建立的牢固关系,将受益非浅,因为外部审计师可以

A:提高内部控制抽样技术的成效

B:为内部审计师提供独立的、有见识的观点

C:通过提供从针对其他客户开展的类似审计获得的信息,为内部审计师提供协助。D:赞同内部审计师的报告,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师为管理层提供的保证服务的质量 21.以下抽样结果中,哪一种抽样风险最小样本量可容忍误差率样本误差率 A:40 5% 2% B:60 5% 1% C:80 4% 3% D:100 1% 1% 22.以下哪种组织结构最适合应用全面质量管理? A:等级管理。

B: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C:相同专业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D:专家独立工作的组织结构。

23.针对小型仪器制造商的验收系统的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当关注该职能的以下哪项风险 A:错误接收不合格产品 B:接收产品超过现今需求 C:向关联方支付较高价款 D:接收未订购产品

24.从样本中可以得出下列哪个逻辑结论

A:有95%的把握可以认为存货的错报额低于$100000; B:有5%的可能认为存货的错报额为$200000或更多; C:存货有实质性错报;

D:存货有2.5%的可能性会超过$3200000。25.哪种支付计划最可能引起培训费用的增加? A:a.利润分享

B:b.自助餐式福利

C:c.以技能为基础的评定 D:d.全部工资

26.以下哪一项内容最可能被视为内部审计保证服务? A:流程设计服务; B:协调业务; C:培训业务; D:合规性业务。

27.目前,对大多数组织来说,互联网是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当组织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下列哪一项? A:a.无法获得所需的设备。B:b.无法获得访问的授权。C:c.无法实现物理连接。

D:d.很难定位最好的信息源。

28.在下列哪个抽样计划中总体中单位个体的货币量的离散性影响样本量? A:属性抽样 B:货币单位抽样 C:单位平均值抽样 D:发现抽样

29.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最好地防止拥有充分技术的人员绕过安全程序对生产程序进行修改?

A:定期运行测试数据。B:制定合适的职责分离。

C:对已完成工作的报告进行检查。

D:将生产程序与独立控制的拷贝进行比较。

30.某餐馆饮食连锁店有680余家餐馆。各餐馆所有的食品订单均输入一电子设备;该设备记录所有的食品订单及服务员名单,并将订单送到厨房。所有的服务员均负责收取他们经手订单的现金,并在换班时上交这笔现金即以其(ID)号码订制食品的销售额。然后由经理核对 当天收取的现金及食品订单所产生的计算机记录。一旦存在差异则由餐馆立即调查。公司总部已建立监控措施用来确定何时下属餐馆没有记录其全部收入而仅以适当数量额的现金上交总部下列陈述中哪项属于这一监控措施的最佳范例? A:餐馆经理将收取的现金与计算机记录的食品订单核对

B:所有的食品订单必须输入计算机,服务员与厨师有明确分工

C:管理当局编制详细的各商店总利润分析表并对明显低利润的商店进行调查 D:现金按日送达公司总部

31.在考虑是否将现有的内部审计资源从正在进行的遵循性审计转向管理当局要求的某分部审计时,以下哪一种情况最不重要?

A:该分部一年前由外部审计师进行过一次财务审计。B:与遵循性审计相关的舞弊的可能性。C:过去一年中该分部费用的增长。

D:与遵循性审计相关的潜在重大违规罚款的可能性。

32.以下哪一种审计业务计划工具最常见,并能保证一定时期内适当的审计覆盖面? A:长期日程安排表。B:审计方案。

C:审计部门的预算。D:内部审计章程。

33.在传统的ERP系统中,客户订单的接收可能导致Ⅰ。客户跟踪订单进程。Ⅱ。供应商自动补充存货。Ⅲ。雇员的雇佣或重新配置。Ⅳ。产量计划的自动调节。A:只有Ⅰ、Ⅱ和Ⅳ。B:只有Ⅰ和Ⅲ。C:只有Ⅲ和Ⅳ。

D:Ⅰ、Ⅱ、Ⅲ和Ⅳ。

34.舞弊报告应在何时要求 A:舞弊发现阶段结束时; B:舞弊调查阶段结束时;

C:舞弊发现和调查阶段都结束时;

D:既不在舞弊发现结束阶段,也不在舞弊调查结束阶段。35.某机构打算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并希望设计出一个为公司出版物做广告的新口号和新标志。假如选定你参与这个过程,你也看了过去的广告词和旧的标志,以及广告部给出的建议。由于你不受限于已经给出的设想,而且机构鼓励你能提出自己的原创想法。以下那种方法最适合应用

A:自由联想法; B:价值分析法; C:头脑风暴法; D:属性列表法。

36.与行业考核标准相比,以下那种财务分析能更好显示关于存在过期商品的迹象? A:已售出商品成本与平均库存的比率 B:毛利率与销售额的比率 C:库存与应付账款的比率 D:赊销额与平均库存的比率

37.下列关于用磁盘介质作为外部存储器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a.磁盘存储器要求文件在一个单独的处理过程中进行读写。B:b.磁盘存储器要求将写标志去掉,将无法保护在磁盘上的数据不被错误地写入。

C:c.磁盘存储器可以通过在旧数据所占用的空间内直接写入新的数据的方法来修改记录。D:d.磁盘存储器要求对文件进行组织,并且以连续的顺序进行处理。38.内部审计师对公司各项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访问安全控制进行审查。他发现每项应用中都编制了访问控制程序,那么应向管理当局提出的最好的建议是 A:取消内设的访问控制 B:考虑使用访问控制软件 C:考虑使用实用软件

D:将内设访问控制的使用扩展到新的应用程序中

39.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对程序进行评估来为公司治理作贡献.通过评估.促进Ⅰ.提升道德标准和价值观Ⅱ.确保有效的组织业绩管理和责任制Ⅲ.传达风险和控制信息Ⅳ.协调内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的工作 A:只有Ⅰ、Ⅳ B:只有Ⅳ C:只有Ⅱ和Ⅲ

D:Ⅰ,Ⅱ,Ⅲ和Ⅳ

40.一家大型国际咨询公司的地区办事处的经理可以从公司总部的数据库中访问到人力资源的信息。为了使这种访问的效果更好,提出了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议,有关个人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地区办事处的计算机中,但经理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对其进行访问。这项建议的风险是下列哪一项?I.在网络或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数据库的完整性可能得不到维护。Ⅱ.同集中化的系统相比数据更加容易受到攻击。Ⅲ.不相容的职责分离在公司的总部可能得不到贯彻。Ⅳ.数据更新可能没有集中化的系统那样快。A:a.只有I、Ⅱ和Ⅲ B:b.I、Ⅱ、lIl和Ⅳ全有 C:c.只有I、Ⅱ和Ⅳ D:d.只有l和Ⅱ

41.由于审计资源有限,需要对两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关于这两个项目的风险评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I.审计委员会要求进行的被审计事项,其风险总高于高级管理层要求进行的被审计事项;II.预算金额高的被审计事项的风险总是高于预算金额低的被审计事项;III.风险高低应根据对组织的潜在价值的估算或不利因素的暴露来衡量。A:只有I B:I和II C:只有III D:I和III 42.公司的某生产部门被发现在检查和确认签收商品数量方面措施不得力。为了评估生产部门控制盲点的严重性,审计师应当复核部门的哪一类账户 A:存货年末余额 B:存货采购 C:年末总资产 D:运营成本

43.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某公司在个人计算机上储存生产资料,这些计算机通过局域网(LAN)相联,并通过电子资料交换自动生成采购定单。采购是向经批准的供货商进行的,根据下个月的生产计划以及经批准的确定每单位产品对零件需求的物料需求计划(MRP)。为了确定生产工艺变动时采购需求是否及时更新,以下哪项审计程序最为有效 A:按照当前生产计划和MRP重新计算生产工艺变动后零件的需求量,将结果与同期系统中生成的采购定单中的数量相比较

B:将测试数据输入LAN并将由测试资料生成的定货数量和由生产资料生成的定货数量相比较

C:使用通用审计软件编制超贮存存货报告,将存货量与当前生产规模相比较 D:抽取若干期的生产计划和MRP,并追踪检查其输入系统时是否正确 44.一家公司在磁带上建立数据库业务的顺序文件日志。对于这些用户和其他应用程序来说,这种办法似乎延长了系统的反应时间。为了改进系统的反应时间,应该把顺序的磁带文件改变成下列哪一项?I.索引的顺序磁带文件。Ⅱ.顺序的磁盘文件。III.直接访问磁盘文件。Ⅳ.索引的顺序磁盘文件。A:a.只有I、Ⅱ和Ⅲ B:b.I、Ⅱ、Ⅲ和Ⅳ全有 C:c.只有l、U神l IV D:d.只有I和Ⅱ

45.根据COSO报告,以下哪项是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要素。A:风险评估。B:控制环境。C:控制活动。D:监控。

46.某跨国公司的首席审计执行官需要组建审计小组,对新近收购的另一个国家的子公司进行审计,以下哪项因素应予以考虑Ⅰ.地方习俗。Ⅱ.内部审计师的语言能力。Ⅲ.内部审计师的经验。Ⅳ.货币的汇率。A:Ⅰ,Ⅱ,Ⅲ; B:Ⅱ,Ⅲ,Ⅳ; C:仅有Ⅰ和Ⅲ; D:仅有Ⅰ和Ⅱ。

47.审计师计划对公司投保情况进行评价。以下哪项是规划详细的投保进度可利用的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

A:现金支出日记账纪录,由相关支票支持的日记分录 B:描述保险人员工作目标、职责的公司章程

C:当前预提保险费用预算以及该账户年初余额 D:各类包含保险政策的文件

48.某公司的职员只对授权给他们的数据拥有读写访问途径。最有可能实施该项访问控制政策的是

A:直接访问存储设备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操作系统

D:传送控制协议

49.内部审计师下在审查有关终端用户计算机活动既定政策和程序的充分性,审计师下一步应该测试

A:应用软件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B:组织控制(organizational control)C:环境控制(environmental control)D:系统控制(system control)50.对内部审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的定义是

A:某一会计事项的余额或某类会计事项及其相关表述含有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错误概率。

B:发生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事件的不确定性。

企业文化安徽 篇7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旨在对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作出部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 安徽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安徽实际组织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1998年9月, 省文化厅就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规划意见》;1999年1月, 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2年8月, 省文化厅、省计委、省财政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意见》;2003年12月, 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2006年2月, 省文化厅出台了《安徽省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6年4月,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2006年6月, 《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06年12月, 《安徽省“十一五”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规划》出台;2007年8月,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2008年,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同年12月, 省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2009年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民生工程;为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009年3月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制定《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办法》。这些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 全面规划了安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战略, 有力地推动了安徽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推进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各个方面, 安徽省在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重点抓好以下五大工程。

1. 稳步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

1998年, 安徽省开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加大放映补贴, 加强队伍联动, 开展规模放映, 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村电影市场, 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已得到缓解。目前, 全省先后已有涡阳、五河、凤台、寿县、东至、当涂、和县、天长、铜陵、枞阳、宿松、桐城、灵璧、蒙城、霍邱、界首、青阳、广德、定远、繁昌、长丰等县 (市) 基本达标, “2131工程”初见成效。

2. 大力实施“杜鹃花工程”。

“杜鹃花工程”是以安徽省花命名、旨在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农村基层文化工程。省委、省政府将实施“杜鹃花工程”列入了政府任期目标, 省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对批准为省级点的乡镇文化站给予支持。乡镇对“杜鹃花工程”的投入每年不少于财政总支出的1%。全省不少市、县将“杜鹃花工程”列为优先发展目标, 筹集资金扶持“杜鹃花工程”建设。该工程从1996年开始实施, 至今全省已建成省级点225个, 占全省文化站总数的1/6, 在传播文化, 服务农民, 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服务广大农民, 科技兴农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3. 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为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力度, 特别是推进城乡基层服务点建设, 安徽自2002年启动这项工程以来,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要求, 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点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整合共建,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工程技术平台和文化共享工程的丰富资源, 实现基础设施、教学、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达到共建共享、双赢共进的目的。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分中心和市县级支中心, 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8万个, 初步完成了全省城乡全覆盖的目标。

4. 精心做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安徽通过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 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 让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目前, 全省已有黄梅戏、花鼓灯等5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涌现出一批“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或“安徽民间艺术之乡”。

5. 扎实推动“农家书屋”工程。

从2007年开始试点, 到2008年全省已建成3000所“农家书屋”。2009年, “农家书屋”被正式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 按照规划, 2009年将投入6000万元, 按照每所2万元的配置标准, 在全省建设3000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 “农家书屋”在全省18000多个行政村“全覆盖”, 从而解决全省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此外, 通过业态创新, 新华书店便民店已经成为安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 农村网点实行“混业经营”后, 图书发行量和销售码洋均比过去提高了十倍左右, 在更广的程度上惠及了农村千家万户。

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是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全省各地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 改革农村文化发展机制, 在资金、物力、人力上向基层倾斜, 加大了文化帮扶力度, 大力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镇 (街道) 为依托, 以村 (居) 为重点, 以农户为对象, 发展县 (市) 、乡镇 (街道) 、村 (居) 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初步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 全省各县 (市、区) 级初步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 (体育场) 、广播电台、电视台、现代信息网站等公益文化设施, 其规模和水平基本与当地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对镇、村公共文化起到辐射、带动、服务作用。全省共有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国家项目库, 2007年有30个乡镇先行试点, 2008年又完成建设380个, 2009年将建设332个, 2010年建设余下的498个站。到“十一五”末, 基本实现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 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按标准进行建设, 有图书室、棋牌室、游艺室、篮球场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农民闲暇之余可到综合文化站读书看报、上网下棋、健身娱乐、获取科学知识,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与服务。各行政村文化室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各地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一室多用”, 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有的乡镇将闲置的厂房、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此外“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发展, 在为农民提供文化知识的同时, 更培养了一种学习的习惯,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 巩固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 丰富和净化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

为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全省上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截止到目前,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基本全覆盖, “国产新片进农村”、“十万场电影进乡村”, 一系列农村电影放映活动走进乡村, 为农民朋友送上了精神食粮。“百团千场万人”送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精彩的文化大餐,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首届安徽省农民歌会和首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 为八亿农民打造了崭新的文化品牌。歌会以“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美好家园、歌颂和谐新农村”为主题, 突出纪念性、思想性、展示性、艺术性, 唱农民、唱农村, 农民唱、大家唱, 展示中国农村的新变化新风貌, 展示中国农民的劳动创造和美好情感, 展示安徽及全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民风, 反响热烈。

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 开展文艺演出、图书借阅、影视放映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服务更多的农民群众。如合肥市组织“百场文艺演出下基层”、举办“新春文化庙会”, 把文化成果带到乡村、社区, 惠及千家万户。池州市举办国际傩文化艺术节, 送文化下基层、社区。亳州市举办民间民俗文化展, 展出农民年画、剪纸、泥塑、陶塑、烙画、中药材画等民间美术作品, 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阜阳市推出送电影到乡村、社区, 送优秀图书进农家活动, 组织上百支文化队伍深入基层, 开展社区广场送大戏、花挑旱船踩大街、图书场馆猜书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他各地市也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举办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活动周、民间文化艺术节等, 进一步丰富了各地农民的文化生活。

安徽是民营文艺团体众多的省份, 除了名声远播的黄梅戏, 还有徽剧、曲剧、傩戏及流行在淮北等地的梆剧、柳琴戏、二夹弦戏、泗州戏、花鼓戏等。从淮北到江南, 全省1300多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城乡, 每年有30多万场的精彩演出。演出由于贴近农民和农村生活, 随请随演, 演身边人、身边事, 因而深受农民喜爱。

五、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我们欣喜地看到, 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各个方面。不论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的大幅度增长, 还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不论是各地依托自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活动, 还是农民自办的文化队伍和文化场所的大量涌现, 都让人切实地感受到农村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风貌的巨大变化。

1. 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了“和谐安徽”的建设。

全省各地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举办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高雅文艺演出和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广泛开展科普、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移风易俗等活动, 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营造了和睦共处的社会氛围, 有效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省上下借助“杜鹃花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实施, 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广场文化活动、节日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 举办农民歌会、文化艺术节、艺术活动周, 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3. 农村文化建设推动了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

在安徽广大农村遍布着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的民族文化就“活”在广大农民日常生活中。如红白喜事、修谱祭祖、庙会仪式、逢圩赶集等, 具体到吹唢呐、扭秧歌、舞狮子、花鼓灯、傩戏等项目, 这些实质上就是农民在自娱自乐。在这些活动开展时, 农民的情感得到大释放、精神得到大愉悦、眼界得到大开阔。全省上下通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积极开展民俗活动, 增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吸引力, 激发和培养了农民的文化创造力, 满足了农民群众内在的文化需求。

4. 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农民的求知欲望, 各地强化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举办农科技术培训班, 把高质量的人文素质讲座、科技知识培训和经商之道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农民从网上获取丰富有益的资讯, 改善农民阅读和信息获得的文化环境, 不断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需求, 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农村文化建设催生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兴起。

农村文化建设有巨大的需求和投入空间, 催化、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大有作为。在实地考察中, 我们看到, 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开始活跃, 甚至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 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灵璧县石文化异军突起, 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 石馆数量近300家, 逐渐演绎成城乡文化的一大主导产业;宿州市埇桥区民间杂技经过几落几起, 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马戏之乡, 年创收2亿多元。

当然, 在看到安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农村文化发展中在诸如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演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安徽农村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文化厅.文化要情, 2006, (1) -2009, (14) .http://www.ahwh.gov.cn/sm2111111127.asp?Page=6&Keyword.

[2]安徽省文化厅.文化信息, 2007, (1) -2009, (22) .http://www.ahwh.gov.cn/sm2111111126.asp.

企业文化安徽 篇8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内核的文化。安徽庐江地域文化因诸多因素形成了其较为鲜明的个性,三国文化遗迹遗存遍及县域范围,近代涌现了“晚清五督抚”,淮军文化资源丰富。在开发地域文化时既注重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时代性,又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合性与创造性,才能使庐江地域文化开发显现个性的光芒。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点;现状;开发

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和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与桐城市、舒城县毗连,北抵舒城县、肥西县,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与枞阳县为邻。这种特殊的皖中地理位置形成了庐江独特的地域文化,既包含着江淮文化甚而中华文化的共性素质,又具有属于自身的个性特征。而且在庐江内部南北之间、东西之间也有着明显差别,呈现文化元素多样性。

1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

1.1 历史文化悠久

据《庐江县志》记载,今庐江县境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秦属九江郡;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舒县,为庐江郡治。虽几经沿革,但庐江一名由来已久,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瑰丽的古迹遗存,孕育了众多文人才俊,可以说庐江是历史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特定时代的影响,庐江某一地域难免会出现整合、分化或地缘性的进退,但是,无法改变庐江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的这一基本特征。当然,这种文化特征不一定是以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历史上人们生产、生活的众多地域共同性形成的人文状态为依据。

1.2 文化内涵多样性

庐江的文化内涵多样性是受庐江特殊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决定的,积淀于庐江地域文化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遗传基因,与其他地域文化有着明显区别。庐江地处江淮之间,受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气势恢宏的三国文化和叱咤近代的淮军文化等各种文化,出现了像周瑜、吴长庆、丁汝昌、孙立人等一批批神勇武将。因为庐江人文地理的特殊性,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才造就了今天庐江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1.3 内在文化的稳定性

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影响和规范该地域人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等,并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融中,长久地得以保留。庐江的内在文化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内核,“勤耕好学”蔚然成风,庐江人民勤力稼穑,勿致荒芜,文风昌盛,代有才俊,涌现了文翁、左慈、王蕃、伍乔等众多文人才子。这是庐江地域文化的内核,已经根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庐江人,形成了较强的稳定性与传承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深入研究庐江地域文化探求庐江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把握庐江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庐江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庐江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庐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现状

2.1 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庐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两汉文化和淮军文化最具地域特色,但对地域文化研究起步晚,发展缓慢,后劲不足。近几年政府部门才认识到到这些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才鼓励庐江的文史研究者加以研究发掘,并积极保护地域文化符号,但对大多数群众来讲,这些地域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我们长远规划庐江地域文化建设,并积极加以宣传推介庐江地域文化。

2.2 保护和利用意识不强

我们不能固守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积极的采取措施对诸多优秀的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利用,时间一长,使得优秀的地域文化在狭小的空间里逐渐失去应有的生存空间。

虽然现在保护和利用了周瑜墓园、武壮公祠等三国及淮军文化资源,但对其利用的程度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庐江的特产之一小红头,流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目前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这是庐江的特产,是与淮军名将吴长庆密切相关,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尤其是对周瑜故里品牌的保护反应不够迅速,导致我们一度跟在别人后面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2.3 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较少

虽然县内有地方上的专家学者关注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但只是在做些地域文史的搜集整理工作,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史料的陈列,或对过去没有呈现出来的东西加以挖掘整理,虽然有个别学者在着手对每一个乡镇进行挖掘,撰写每一个镇的乡镇文化旅游丛书,但是有的是根据当地姓氏族谱进行分析,缺乏有力的佐证,且对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很少涉及,缺乏系统性开发规划,历史文化的经世致用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2.4 名人故里之争无序竞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周瑜历史名人的籍贯没有争议,但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对历史名人的资源逐渐重视,从而使英雄周瑜成为多地争夺的对象。庐江县和邻县舒城县都认为自己是“周瑜故里”,并各自宣传打造,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从而对周瑜的籍贯产生了争议,影响了周瑜故里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影响了周瑜文化品牌的保护与打造。这些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举措无可非议,但是把其作为商标予以注册要求独占就实难令人接受。舒城县在文物支撑和历史证据皆不充分的情况下于2010年5月抢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全类45类别中的44类系列商标,庐江县随之提出异议,并及时申报注册“周瑜故里”22个类别的商标。两县从申请、异议、复审,一直各不相让,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不能割裂的文化脉络,更是我们庐江发展的文化底气,高度重视挖掘庐江地域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为建设人文庐江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 积极融入“皖江文化圈”

安徽的地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基本形成了三大文化圈:一是皖北地区的“淮河文化圈”,二是皖中地区的“皖江文化圈”,三是皖南地区的“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圈大体上就是我省长江流域地区,庐江地处皖中,当属于皖江文化圈,但是我们对这方面发力不够,挖掘有待深入。皖江文化圈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桐城派”,出现了一大批学者大家,对中国的文坛乃至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清朝中后期就有“天下文章皆出于桐城”之说。古桐乡(今桐城市)原属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今庐江的乐桥、罗河等镇与桐城接壤,两地人缘相亲,生活风俗习惯相近,深受桐城派影响,“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注重文化教育,耕读蔚然成风。根据史料记载,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就有不少庐江籍的,如宋衡、黄金台、黄培、吴廷香、张盛恺、卢国华、刘声木、吴孟复等。我们应继续传承与弘扬桐城派的文化精髓,大兴文教之风,要向桐城文教看齐,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3.2 深度挖掘三国文化

庐江县地处江淮要冲,是为“吴头楚尾”,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因地处大河(巢湖)流域,这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耕,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史称“淮西要邑,江北名区”。东汉末年,群雄争战,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率40万大军南下攻打孙权,过庐州(今合肥),直抵巢湖,驻军舒县(今庐江)。孙权则领10万水军,以“西控巢湖,东扼长江”之优势,与曹操对峙争夺达十年之久。最终,曹操“四越巢湖不成”,退守庐州。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公元229年称帝,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庐江(舒县)为魏、吴反复争夺之地,先属魏,后归吴国,因此在庐江留下了三国时期的文化遗迹遗存就多达30处。如舒县县城(今庐江县柯坦镇)遗址就有地方与三国有关,像曹王河、曹家井;泥河镇的“盔头畈”及庐城的“马厂”;还有冶父山的“诸葛岭”等,尤其是庐城的“朝墓巷”“瑜婆墩”乃东吴名将周瑜和夫人小乔墓园所在地。近年来庐江竭力打造“周瑜故里”,兴修周瑜墓园,兴建周瑜文化广场,举办周瑜文化节,邀请海内外三国及周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庐江进行学术交流,扎扎实实地挖掘与打造三国文化及周瑜故里。

我们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做到在打造周瑜故里的同时注重其他遗存遗迹的开发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周瑜一个人物的开发研究,还要拓宽视野,三国不是周瑜一个人的三国,那些与周瑜有关联的人物都要研究,这样才能把庐江众多的三国文化遗迹遗存综合起来开发,更有利于与合肥“三国故地”紧密联系起来,与省会合肥联袂打造三国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三国文化圈。

3.3 积极推动淮军文化圈建设

在清代庐州府(今合肥市)下辖合肥县、巢县、庐江县和无为州(今无为县)。由于淮军地域性和私属性特点,淮军首领李鸿章重用提携了大批庐州府将才士人,使淮军成为晚清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淮军将领中庐江籍将领不在少数,著名的有刘秉璋、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吴赞诚,后人称“晚清五督抚”。现在庐江吴武壮公祠已修复完好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刘秉璋墓园也对外免费开放,丁汝昌纪念馆正在布展,但是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没有形成庐江的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我们首先要把庐江的淮军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建议对泥河镇的吴长庆故居进行修复规划,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把吴长庆故居当作庐江的淮军纪念馆打造,带动庐江西南乡的旅游经济。不仅要修建刘秉璋墓园,还要修复刘秉璋故居,因为刘秉璋是庐江淮军人物当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李鸿章就是通过他联系上了庐江的潘鼎新、吴长庆等人,也是五督抚中官阶最高的一位,官至四川总督。同时还要深挖潘鼎新与吴赞诚等历史人物,形成庐江的淮军文化圈,然后积极融入到大合肥的淮军文化圈,大淮军文化圈是以巢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特别要与肥西、肥东、巢湖等地的淮军遗迹遗存遥相呼应,共同建设淮军文化圈,设计环巢湖淮军历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

3.4 妥善解决好周瑜故里之争

其实庐江、舒城两县的周瑜故里之争,争议最大的莫过于 “舒庐”之争。这也是千百年来认为周瑜籍贯究竟属“庐”抑或属“舒”的症结所在,按东汉末行政区域建置,扬州刺史部下设有庐江郡,庐江郡下设有舒县和龙舒县,舒县县治在今庐江县境内(遗址据考古勘查,在今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龙舒县县治在今舒城县境内,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扬州刺史部(1982年版第二册51-52页)对该两县县治有明确的标识。

对安徽省内庐江、舒城两邻县争相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国家商标局十分慎重,于2011年5月发函安徽省政府,征求安徽省政府意见。国家商评委领导于2013年8月来安徽省庐江、舒城两县进行实地调研。安徽省政府为庐江、舒城两县的“周瑜故里”召开了多次专门协调会,协调会会议要求,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让合肥、六安两市政府责成所辖庐江县和舒城县两地的周瑜文化研究会达成“周瑜故里”商标共有共享协议,共同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共享“周瑜故里”注册商标专有权。如果两地周瑜文化研究会不能达成 “周瑜故里”商标共有共享协议,将由省级周瑜文化研究会统一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历史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其保护利用“合则两利,争则互损”,近期湖南、湖北、贵州三省联合成功申请“土司遗址”,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省六地宣布将突破地域局限共享“梁祝故里”等,都说明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上社会理念的进步。争论多年的“周瑜故里””,庐江、舒城两县可以借鉴别的地方成功做法,握手言和,共同开发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共赢共享。

4 结语

庐江地域文化既有其独特的地方,又有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共性,所以在打造地域文化的时候,既要考虑庐江的特色,又要考虑与周边文化的融合性,这样才能将文化资源“盘活”,真正意义上做到地域文化有自己的品牌,又能找到文化发展的归属。

参考文献

[1]吴宾彦.庐江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8.

[2]杨松水.巢湖文化概览[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南.简明安徽通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4]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5]夏冬波.三国名将周瑜[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6]夏冬波.淮军名将吴长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7]钟艳.安徽地域文化资源整合与集群化发展的初步构想[J].合肥: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8]刘旭姣.安徽地域文化的品牌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金田,2014(06).

作者简介

余斌(1977-),男,曾获得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为庐江县文物局助理馆员、人秘科副科长。系庐江民俗研究会常务理事、庐江周瑜研究会会员、巢湖文化研究会会员。

作者单位

上一篇:生态环境改善论文下一篇:就在眼前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