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心灵论文

2024-07-25

阳光照进心灵论文(共10篇)

阳光照进心灵论文 篇1

一、案例描述

在一次大带小的区域联动中,学生瑶瑶在玩具店看上了心仪的钻石贴纸,但光凭她自己的游戏币根本买不起。为了得到该玩具,她偷偷地把小妹妹的游戏币也一起用掉了。经过计算,笔者发现她的游戏币根本无法支撑她在棉花糖和钻石贴纸上的消费,更何况最后她还有部分余额存入了“银行”。当我巧妙地向她证实这件事时,她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拿小妹妹的钱,还装作一脸无辜。笔者班有一个“时光杂货铺”也要幼儿用自己赚来的游戏币进行购买活动。有一次学生小玉告诉笔者,自己钱包里的游戏币少了5 元。有小朋友告诉她是瑶瑶拿的,而当天瑶瑶正好用5 元钱买了一颗橡皮,在这之前她的钱包内是没有游戏币的。

二、案例分析

我们通常把未经过他人允许,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不良行为叫作“偷窃”,然而幼儿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模式,他们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没有“物有权”概念,只要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这种行为虽然性质较为单纯,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教师不适时地介入干预,对于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是不利的。

三、处理过程

幼儿出现所谓的“偷窃”行为,有其内部心理层面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当成人发现幼儿存在“偷窃”行为时,不能随意责罚,要用理解的心、包容的心去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不正确的行为。要学着理解、包容和接纳孩子,在特殊时期给予他们特殊适宜的爱;如果只想着一味地责罚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

1.深入调查笔者必须要弄清楚瑶瑶是不是真的用了小妹妹的游戏币和拿了小玉钱包里的钱。我查看了瑶瑶的区域联动身份证,里面的收支详细记录了她玩什么游戏,赚了多少钱以及在哪里消费了多少钱。我发现她共赚了7 元钱,然而消费了3 颗棉花糖(每颗2 元,共6 元),一幅钻石拼图(8 元),以及在银行存了2 元钱。结合小妹妹的身份证记录,两人的钱加起来正好为以上消费总和。我将此结果告诉了瑶瑶,瑶瑶虽然仍咬定自己没有拿钱,但声音明显变轻,并且低下了头。

2.究其原因瑶瑶的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基本能满足她的日常需求。父母对她的教育也较为合理,不存在家教不严、过分宠爱或是家教过严、过分限制的情况。经过分析后,我没有责骂瑶瑶,也没有对她的行为放任不管,而是耐心听听她的说法,听听她对这件事的解释。我问她为什么要拿别人的游戏币,她说:“我特别想要那个拼图,可是我的钱不够买,我能玩的游戏都玩了,可就是赚不到钱呀。”3.正确处理从瑶瑶的回答中,我明白了瑶瑶是对拼图或是杂货铺里的某样东西渴望特别强烈,想要拥有,但是即使努力了也没有赚到足够的钱,才发生了“偷窃”行为。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强化法。我没有采取惩罚手段,但必须让她知道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当一段时间后,她的行为有所改善时,再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适当奖励。

(2)侧面支持法。我从缓解矛盾方面来疏导她的这个行为。根据她特别会讲故事这一特点,增加小小故事会的游戏内容,讲一次故事,就能得到相应的游戏币。借助这个平台,给这个孩子提供了得到游戏币的机会。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弱化了她的不良行为。

(3)家园合作法。我将此事告知瑶瑶的父母,引起他们对瑶瑶这种行为的重视。通过家园合作,相互反映在家和在园的情况,共同帮助改正不良行为。一段时间后,瑶瑶这种随意拿取他人游戏币的行为得到了改善。

阳光照进心灵论文 篇2

记:心理健康问题是这些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么, 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幼儿园是否存在一些误区?

刘: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将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心理问题。在许多教师心目中, 一说到健康, 尤其说到心理健康问题, 往往容易关注有没有心理问题。第二个是将心理健康看作一个静态的东西, 有的教师习惯于给幼儿下结论, 这个幼儿健不健康, 那个幼儿健不健康, 而没有看到心理健康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第三个是觉得心理健康只跟少部分人有关, 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第四, 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怎么跟社会相适应, 即符合社会期待的那个标准, 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应该是一个发展标准问题, 而我认为对发展标准的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

正是由于有上面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存在, 相应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第一, 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窄化, 窄化在问题上, 老想着怎么帮助那些不健康、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关注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康复, 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且这种关注需要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三方的共同努力。但是, 这是一种面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的教育干预, 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挑战较高, 当一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时, 其专业知识的相对不足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产生退缩心理。第二, 忽视幼儿心理潜能的挖掘与优化。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 幼儿一生下来就有一些原生的素质, 比如感官、神经系统的特性及其气质, 等等, 这是个体心理潜能。个体心理潜能的外显有其规律性, 有发展的敏感性, 如果我们所创设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得当, 这些潜能将不断得到积极外化、衍生, 进而内化为个体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和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相关的, 这是面对大多数幼儿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我在最近出版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书里面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

记:您认为我国幼儿园目前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刘:从宏观上来讲, 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无形地或者说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观。就幼儿园本身来看, 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也阻碍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 为数不少的园长与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什么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最有价值, 却在关注什么内容是最热门的, 最吸引家长眼球的。在这样的环境下, 保教工作的常规很难按照计划运行。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属于隐性的问题, 目标是有的, 但是对于目标实施的检查与监督环节就比较务虚了。

记:面对这样的环境, 我们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好一些?您能提一些建议吗?

刘:我最近做了一个《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从文献看, 近20年来, 我国幼儿心理问题检出率在6.32%~26.32%之间浮动 (CBCL量表) , 其中3岁~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集中表现在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强迫性、品行障碍、学习障碍等方面, 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 不利的早期经验是关键。如一个在交往、游戏等方面长期受挫的幼儿, 也许在青春期遭遇更多的挫折心理, 也许出现更多的攻击性或退缩行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是否正常, 与5岁前早期经验有关。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家长一起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早期经验。

文献分析还发现,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的关注多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关注。从已有的教育关注来看, 更多停留在补偿性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 在其发展过程中, 可能都会面临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等问题, 后者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体现。它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整体性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品质与心理问题进行培养与促进, 从而达到优化个体心理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 有必要从心理素质优化的角度系统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诊断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规划中应该充实这样的内容。幼儿园课程选择中应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课程实施中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上, 把极个别表现出某种问题行为倾向的儿童纳入集体教育中来。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讲, 是很有挑战性的, 它既是一个长效工作, 也是一个需要专业能力的工作, 它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 需要教师具备观察、了解、评价幼儿心理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全纳性教育的能力。我想能不能由政府出面组织, 组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者授权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对于各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幼儿园) 进行管理、协调、监督、资源和资金分配。该机构将教育行政、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资源有机整合。其次, 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到各级学校 (幼儿园) 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这种教育需要面对幼儿、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比如, 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测评, 为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 普及心理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的一般知识和方法;也可以定期走入社区为更多家庭提供必要的社区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 另一方面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的意识,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记:那么, 幼儿园该如何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刘:幼儿理解能力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不足, 这就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已有的经验证明, 游戏、绘画、阅读等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在这些活动中, 让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 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与迁移是很好的方式。其次教师所创设的尊重、理解、信任、愉悦的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不可少的环境。所以, 感知体验、活动强化、行为训练、环境潜移默化等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对发展当中有一些问题的幼儿, 如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差, 等等, 我们则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教育步骤进行干预。比如说心理学上就有ABC行为矫正法 (以幼儿绘画受挫事件为例) : (A) 行为发生前的情况 (Antecedent) , 也就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事件, 如绘画不顺利; (B) 发生的行为 (Behaviours) , 也就是受关注的行为, 如将画纸撕掉, 甚至嚎啕大哭; (C) 行为的后果 (Consequences) , 周围人去安慰他。这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典型的试图逃避的心理。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发生什么;周围人的态度;需要矫正什么行为。在撕掉画纸的案例中, 需要矫正的不是困难, 而是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比如不发脾气。那么, 教师怎么办?冷处理。一旦幼儿不发脾气了, 教师再去详细询问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并有针对性地给他具体的帮助。这样能使他形成一种意识:我遇到困难时发脾气, 你是不来的;我一旦不发脾气了, 我举手或者告诉你, 你就来了。这其实是使他学会一种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我记得还矫正过两个老打架的幼儿, 一争玩具, 两个人就打。为什么打呢?很简单, 原因在于双方都不理解对方的行为, 以及行为的动机或者意图, 这与年龄有关, 也与教育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是教师扮演救火队员, 各打五十大板, 把矛盾冲突压下去, 而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冲突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情景或者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可以看作是积极的事件。为此, 教师的工作首先就是引导幼儿学会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对方, 同时学会倾听。其次要引导幼儿努力实现换位思考, 如“你被打过吗?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打以后你觉得怎样?”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他们有没有试图去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 同时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之后, 教师问幼儿:“你们觉得这样一件事情, 用什么方法比较好?”这个时候, 教师要引导幼儿出主意, 但是不能简单地引导幼儿谦让、分享, 有的时候也要让幼儿学会用有效的竞争与说服、协商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冲突双方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教会幼儿学会相处, 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记:幼儿心理健康受环境影响很大。作为幼儿一天生活8小时的幼儿园环境, 教师除了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是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心理环境。请问, 从教师自身来说, 怎样做才能说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从管理者来说, 又应该怎样判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心理环境是否健康?

刘:我认为有几个很重要的关键词, 比如说理解、尊重、信任、关爱等, 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贯穿到行为中。当然, 幼儿园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 那就是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条件化:对于幼儿的表扬与赞许会有意无意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听我话的就是乖孩子, 不听我的话教师就不喜欢。由于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 为了赢得教师的爱, 幼儿会扭曲、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幼儿自我概念异化的开始, 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可能萌芽的根源。其次教师喜欢用一些宽泛的语言评价幼儿, 如“聪明”“能干”, 这种评价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我做对了, 是因为聪明能干, 我做不好了, 是因为我不聪明能干, 所导致的是盲目自信或自卑, 缺乏引导性。积极的评价在于让幼儿在活动当中自己感受到活动的成功,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信心、一种动力。积极的评价还在于根据幼儿实际的表现, 给予引导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内源性的评价, 是具有强烈的内驱力的, 在这种评价中幼儿能感受到自己踩到音乐节奏的那种欢快, 感受到自己聆听优美旋律的那种愉悦。

记: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能否请您再具体说一说教师该怎么样更好地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这种自豪和欢快呢?

刘:首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行为本身。教师评价幼儿的绘画“这幅画的蓝色用得好”“这朵花花瓣的线条像锯齿一样, 是什么花呢?为什么这样画呢?”“告诉我你今天画的是什么?说一说你今天画得最好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肯定、自我欣赏, 把评价权交给幼儿。再一个,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怎么观察?看他是不是很自信, 是不是能感到尊严, 是不是感到快乐。我觉得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来讲很重要。还有一点, 任何幼儿都有长项, 或者绘画很好, 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或者在游戏当中很有策略, 或者组织能力很强。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引导与肯定, 引导幼儿不断尝试, 获得自信与执着, 获得快乐与幸福。

记: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 除了幼儿园自身努力之外, 您认为其他部门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刘:严格意义上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幼儿园单独就可以做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医学、心理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结构, 所以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和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手, 对一些遭遇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会诊。教育部门则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 幼儿园则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

编后: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个“阳光工程”,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每个幼儿心里都照耀进阳光, 就能让他们生命中的鲜花在爱和温暖中尽情绽放。而“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让我们祝愿并期待着:能有那么一天, 每一位教师和幼儿的生命之花都能沐浴着阳光鲜艳地绽放。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篇3

【关键词】考试能力 愉悦感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倾向: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都在围绕考试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为了学生在考试时能有一个好成绩,老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知识、讲题型。安排学生做练习。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许多人的观念仍难转变。提高考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即使教改已实施几年以后的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诚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上也注意以启发式引导为主,但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考试中心说”的影响。仍然是在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侧重语文知识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要求培养考试高手而不会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走向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考试能力强的、成绩好的,能升上更高一级的学校;一种是考试能力弱的、成绩差,走上社会才发现老师教的语文知识除了考试,难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总之,没有教给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更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把原本应该是与生活关系紧密的语文学科教学和生活实际生生的割裂开来。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早已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新课标里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各种语文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创造力和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地讲,应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让各种水平各种学力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和实用性。

第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它既可以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能够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语文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终生学习的对象也是终生学习的工具。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用终身。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问题,会比较相同类型文章的不同观点和表现技巧,懂得语言表述方面的细微变化,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提倡学生自己来分析课文,提出并分析问题、相互解答,要能表达不同的观点等。如果我们老是注重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怎样的”,而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那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导致食而不化的后果。因此,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尤其如此。

第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常常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古人说“文如其人”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应用文,但数量较少、类型较窄,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写作训练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进行,也许效果要好些。

比如,要学生多写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多写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论说文章;帮乡镇企业的产品拟定说明书、广告词;学习一些常见类型的合同文本、契约的写法;联系身边出现的实际情况写一些实用文;特别是适当的写一些表达心情感悟的文章,把自己的不满情绪通过文字及时宣泄出来,把自己的快乐写出来与人分享……诸如此类,要让学生看到所写文体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感,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许可以更加有效。

第三,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少是许多老师的通病。初中语文教材里集中地进行听、说训练每学期只有两三次,这是很不够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不阅读、不写作。但绝对不可以不听,不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不管或少管。实际上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只是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多做的。

最后,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教学的某个阶段要注重的问题,而是应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我们教学的始终。有人曾经说过:“缺乏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作为民族希望的学生更加重要。所以不仅语文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囿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方向来对待,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制于固定的框框:一提到笔只能想到是书写工具,面对鸡蛋,不知如何才能使它直立在桌面上……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面对学生我们应有一种强烈而崇高的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当将我们的目光投注到这样一个点上——我教给了学生多少实用的技能,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怎样的终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

[2]《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三中学)【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切合实际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话能力,养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关键词】考试能力 愉悦感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倾向: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都在围绕考试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为了学生在考试时能有一个好成绩,老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知识、讲题型。安排学生做练习。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许多人的观念仍难转变。提高考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即使教改已实施几年以后的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诚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上也注意以启发式引导为主,但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考试中心说”的影响。仍然是在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侧重语文知识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要求培养考试高手而不会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走向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考试能力强的、成绩好的,能升上更高一级的学校;一种是考试能力弱的、成绩差,走上社会才发现老师教的语文知识除了考试,难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总之,没有教给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更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把原本应该是与生活关系紧密的语文学科教学和生活实际生生的割裂开来。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早已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新课标里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各种语文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创造力和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地讲,应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让各种水平各种学力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和实用性。

第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它既可以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能够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语文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终生学习的对象也是终生学习的工具。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用终身。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问题,会比较相同类型文章的不同观点和表现技巧,懂得语言表述方面的细微变化,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提倡学生自己来分析课文,提出并分析问题、相互解答,要能表达不同的观点等。如果我们老是注重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怎样的”,而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那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导致食而不化的后果。因此,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尤其如此。

第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常常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古人说“文如其人”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应用文,但数量较少、类型较窄,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写作训练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进行,也许效果要好些。

比如,要学生多写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多写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论说文章;帮乡镇企业的产品拟定说明书、广告词;学习一些常见类型的合同文本、契约的写法;联系身边出现的实际情况写一些实用文;特别是适当的写一些表达心情感悟的文章,把自己的不满情绪通过文字及时宣泄出来,把自己的快乐写出来与人分享……诸如此类,要让学生看到所写文体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感,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许可以更加有效。

第三,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少是许多老师的通病。初中语文教材里集中地进行听、说训练每学期只有两三次,这是很不够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不阅读、不写作。但绝对不可以不听,不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不管或少管。实际上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只是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多做的。

最后,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教学的某个阶段要注重的问题,而是应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我们教学的始终。有人曾经说过:“缺乏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作为民族希望的学生更加重要。所以不仅语文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囿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方向来对待,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制于固定的框框:一提到笔只能想到是书写工具,面对鸡蛋,不知如何才能使它直立在桌面上……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面对学生我们应有一种强烈而崇高的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当将我们的目光投注到这样一个点上——我教给了学生多少实用的技能,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怎样的终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

[2]《新课程标准》.

让阳光照进课堂 篇4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年长的教师向我传授他的教学心得:“对学生不能给他们一点阳光,否则他们就会灿烂,你就没办法上课了,你在学生面前就没威信了。所以你一定要板着脸对他们严厉。”我心里直犯嘀咕,现在的学生真的难教吗?真的不能给一点阳光吗?

望着窗外散发着秋意的阳光,回想起自己当学生的经历,从小学到高中,老师的形象大多是严厉型,很少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在这些老师中我最难忘的是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他那笑容可掬的神情至今让我感到温暖。而今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了,我与他不同的是我在初中任教。难道初中的孩子就不能给一点阳光吗?带着疑问我走上了讲台,望着眼前一张张还未完全退去稚气的陌生脸孔,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神,脑海里出现自己儿时面对新老师的渴望,我相信眼前的他们和当初的我应该有同样的感受。想到这,我不再犹豫,我要用我的爱心教育他们,我要让阳光照进课堂,让他们在温暖的课堂里愉快地接受知识。

转眼近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用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每天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到教室,感染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上也会遇到一些调皮学生,像今年,班上有个男生特调皮,坐不住,上课乱动,乱讲话。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讲。经常挨任课老师批评。对他,我仔细观察了几次,他的学习基础很差,他就认为自己不是上学的料,上课就不想听,不想写,更不想与同学讨论学习方面的事,在位子上如坐针毡,反复问有手表的同学什么时候下课,或者四处看看有没有和他一样不学习的学生,找他讲讲话。作为我们老师应该想到没事干的时候,确实很急。我们应该让这样的学生有事干,多关注这样的学生,让他们也感受到阳光,即使他们以后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会长得笔直。于是每天上课我都有意无意地让他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展示答案,每次我都能看见他小声地请教组长,然后大声地回答。这时我会伺机表扬他:“今天真不错,又为你们组赢得一分!”他听后高兴地说:“老师,你别忘了加分。”这时我会说:“如果乱讲话,你们组就会被扣掉一分哦。”只见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组肯定分数最高。”两个月过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好多了,能克制自己少讲话,而我依然让他感受到阳光。

阳光照进我心里作文 篇5

这条街上平日里冷冷清清的,两边的住户绝大多数都是孤寡老人,还有几户很少住这。街上的阳光大多被四周的高楼挡住,即使有一丝阳光射来,也缓和不了街上的气氛。因此路灯就算在白日里也会亮着。

街道年久失修,路边的砖瓦缝里长出一片片的青苔,墙上也满是青苔。不知怎么回事,这里寸草不生,倒是青苔很喜欢这儿,爬满了整条街。

有一天这阴森的地方搬来了一户人家,他们时常邀请街坊邻居去做客,整天欢声笑语不断。

几个偶尔来到这条街上的孩子问那户人家:“这里那么阴森,为什么你们还过得这么开心呢?”

“我们开心与街道的阴森无关,只要你心中有阳光,整条街道都会因此而明亮。”

那几个孩子因此被感化,他们回到家,也开始欢声笑语。渐渐地,人们觉得那些人家里甚至有阳光在涌动甚至溢出。

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这条小街,奇迹发生了,终年阴暗的小街照进了更多的阳光。

熟知这条小街的人惊异于小街的变化,他们去问那几个孩子。

“这条小街四周都是高楼,阳光是怎么照进来的呢?”

“这不是来自于外面的阳光,这是从我们心中溢出的阳光。”

阳光照进我心里作文 篇6

记得那是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不怎么好,人缘也不怎么好。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失去了方向。老师在课堂上讲着课,我就在下面掰手指玩。忽然,老师停止了说话,而此时我也屏住了呼吸。因为我们都知道,老师每次上课忽然不讲话,就意味着要点人回答问题了。

你,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老师语罢,同学们都叹了口气,像是庆幸没点自己,又像是遗憾。而老师点的那个同学自然不是我。这是意料之中的,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同学,自然忽略了我。

突然,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在我的课本上,正好映在一句话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只是摇了摇头。心里想着:中华的崛起自然有人在努力,但那个人注定不是我。

叮叮叮……周而复始,又下课了。我漫无目的游荡着。“你跟我到办公室来。”突然,耳边响起班主任的声音来,我吓了一跳。班主任可从来没有找过我,难道我犯了什么事,我心里思索着。

进了办公室,班主任就说了起来。“看来你最近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啊”。我点了点头。发觉我对面站的是班主任,于是我又摇了摇头。看着我的表现,班主任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接着刚才的话说到:“想想你的父母,他们为了让你读书可是付出了很多啊!”我再次点头。

“你多看看书吧,看多了你就会发现它的乐趣。”我想着:“看来看去不就那么几个字吗?有什么好看的。”哎,班主任叹了口气说道:“你回教室吧!”于是我又回到了教室里,又过着老师点同学的游戏。我的脑海又闪现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突然,老师的一段话打断了我的思索。“你起来回答我的问题。”“是我吗?”于是我站起来,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努力读书,认真学习。不知不觉原来的我消失了。

让历史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 篇7

历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 毛泽东就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 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理, 任何时期的历史内容大多都得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 传播开来。语文课本中几乎绝大多数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 有些写作的背景与历史时代有关。比如,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有些课文本身记叙的就是历史人物和事件, 如《鸿门宴》。因此, 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历史和文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 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养, 而且与《新课标》中语文的课程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不谋而合, 一举多得。所以, 笔者结合所任教的职高语文和自己的教学经验, 拟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谈“文史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一、披“史”以入文

打个比喻,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绚丽的虹, 那么历史就是那灿烂的阳光, 没有阳光的照射, 哪来虹的夺目呢?试想, 《离骚》是屈原在怎样的经历后创作出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世界?辛弃疾的词为什么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气势?这些都只能从历史的角度入手, 从时代的背景上去寻找答案。所以, 对于这类文章的到如, 我们都可以从历史入手,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热情, 更有助于学生深刻全面地去理解课文。如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1926年3月18日, 一群爱国青年在段祺瑞政府门前请愿惨遭杀戮, 那么这群爱国青年为什么而请愿?又为什么被杀害?鲁迅为什么要写文章纪念刘和珍?目的何在?这样一来, 引导学生自觉地回忆“三一八惨案”的相关历史, 将作者和主人公都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 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从而领会课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特殊含义。

二、讲“史”以明文

职高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文章内容本身讲的就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且多为文言文, 有些篇幅还较长, 学生认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特别是职校学生, 如《鸿门宴》《赤壁之战》《屈原列传》等。老师如能轻松自如、绘声绘色地将有关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一遍, 结果定能让学生全面通晓内容, 轻松进入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比如, 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章时, 学生对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冲突有些不解, 这时候结合鸿门宴发生前后的事件进行介绍, 秦的暴政致使各地纷纷起义, 刘邦和项羽为其中较强的两支队伍, 他们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称王, 刘邦虽然力量上不如项羽, 但因为项羽遭遇强敌耽误时间让刘邦抢了先, 文章就是从项羽设宴准备问罪开始, 到最后刘邦的借故脱逃, 拉开楚汉相争的序幕, 到最后项羽自刎乌江畔。这样一讲, 整个事件的始末就非常清楚, 刘邦和项羽双方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就不难理解。而事情的成败由人物的性格决定这样一个主题就出来了, 吸引学生去探讨二人究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整个文章也就浅显明了了。

三、用“史”以设境

有些课文如果仅仅就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比如, 《世间最美的坟墓》《邓稼先》。若能就文中人物、事件创设历史情境, 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效果将会迥然不同。在授《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 我事先让学生阅读了自读课文《遥远的回忆》, 那是一篇托尔斯泰的女儿回忆托尔斯泰的一些有关趣事, 反映了托尔斯泰一些思想和做法的文章。首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托尔斯泰的真实可感的形象, 他朴实得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朴实的老人却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文学巨著。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 学生对托尔斯泰这个人就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结合这些再去看《世间最美的坟墓》,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朴素”却是“最美”的森棵内涵。教学《邓稼先》时, 我通过提问一系列相关问题创设情境: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谁? (奥本海默) 前苏联的氢弹之父是谁? (萨哈罗夫) 过渡到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默无声息的秘密生涯长达多少年? (28年)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命名为什么? (596号, 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了所有的专家并拒绝提供任何资料。) 从原子弹到氢弹, 美、英、法分别用了几年? (7年、5年、8年) 中国多少年? (2年零8个月) 过渡到这巨大的成就背后包含些什么?我想这样的情境创设, 不仅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也有助于活化思想教育, 丰富学生的历史底蕴, 提高写作水平。

四、鉴“史”以评文

语文学习往往要求在感知和领悟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即既要整体感知, 又要局部分析, 既要“意会”, 更要“言传”。这一问题往往又离不开对人物或事件的点评, 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点拨学生借鉴历史事件来评论所遇到的事件或人物。比如, 在《六国论》中讲到, 如六国并力西向, 保全各国, 则“胜负之数, 或未易量”。对学生提出问题, 诚如作者所讲, 六国是不是真的不会灭亡, 永远存在?经过思考后, 有的学生引用《三国演义》的开篇语“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进行阐释;有的学生则回忆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得出六国的灭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 要求学生试着点评有关内容, 如点评“曹虽心知中计, 却不肯认错, 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 吾故斩之’”。有的学生说“这就是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真实写照”;有的则说“曹操是为了稳定军心, 表面上虽然强词夺理, 但心里却后悔莫及”。众说纷纭, 尽管有些说法不一定正确, 但学生能认真思考, 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不正是教学的一个目标所在吗?

支教:让阳光照进西部 篇8

周春梅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2008年毕业之际,她正式成为了“大学生支援西部扶贫接力计划”中的一员,将要在重庆的一所农村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之前,她曾是“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之一,浓重的东北豪爽性格之后,还有着深深的志愿奉献的精神。

在这一年,同样选择去西部支教的还有徐州师范大学的李伟。从小学到大学,李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徐州这个城市,他的父母更是希望李伟在大学毕业之后留在身边工作。然而,李伟还是选择了去西部支教。“西部支教的一个宣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上面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小女孩,从她的眼睛里,我读出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价值。”他来到了陕西省的一所乡村中学,与周春梅支教地点的山清水秀不同,这儿地处黄土漫漫的黄土高原。

2008年8月28日,经过几天的火车颠簸与周折,周春梅来到了他支教的目的地——重庆市木洞镇中学。这儿是个典型的山村中学,地处无边无际的大山之中,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蜿蜒在群山之中。学校更加简陋,房子屋顶漏雨,墙皮随雨水大片、大片的脱落,四面墙壁长得全是绿毛和蘑菇,地面上是一层积水混着各色垃圾……

周春梅笑着说她住的地方更像一个小小的动物世界,蜘蛛、老鼠、壁虎、蜥蜴什么都有,不一定哪次下班回来,地上就扁扁的、胖胖的趴着一个大壁虎,还瞪着眼睛看着你。

黄土高原上支教的李伟的志愿生活同样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校长热情的把我带进了一间低矮的房间,这就是我的新家:墙壁上有着裂缝和剥落的墙皮。夜里,我被一阵声音吵醒,原来是几只大老鼠跑来跑去。”

累晕的支教老师

由于毕业于师范院校,所以在教师技能方面接受了很多的培训,而且还参加了学校专门的支教培训,然而,当周春梅真正走上课堂,面对这些山区里的学生时,一切都和准备的不一样了……

这所初中的学生80%根本就没学过地理,连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都不知道。周春梅傻眼了,这是一群没有任何学习基础的学生。怎样尽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周春梅决定先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她在教学中加了不少有趣的例子,看着课堂里孩子们对这门陌生的科目都充满好奇的眼神,周春梅感受到了志愿者的满足与价值。

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很差,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学懂这门课,周春梅放慢了教学进度,一节课的知识分成两节课来讲。每次到学月考试的时候,进度都赶不上,完不成要求的内容。那只有加课,利用自习时间弥补拉下的进程。

这样平均下来一天至少是六节课,最多的时候一天得上9节,周春梅在课堂上即使是使用了扩音器,一天下来是筋疲力尽,讲课讲到缺氧,站到晚上回寝脚肿的鞋都脱不下来。

2008年刚刚入冬,重庆的气温也开始下降,很多学生都感冒了。刚开始是几个男生,可后来渐渐扩展成班级几乎半数的人都感冒了。这让每天的新课教学都没办法正常保证了,周春梅看孩子们吃了很多药也不见起色,心里就很着急,担心他们的身体,更担心他们学习会被落下。所以每天会利用午休、晚饭或者自习课时间给那天白天缺课的同学补习一下。可没几天发现自己可能是和孩子们经常呆在一起,再加上刚到这里一个多月,生活和饮食上都有很多没适应过来,开始有着低微地发烧。刚好那一天又是7节正课,周春梅本想真正的坚持下去,然而,当她在最后一节课试探着想要坐在讲台边椅子上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知觉,晕过去了……

“孩子们吓坏了,朦朦胧胧中我听见身边一阵手忙脚乱,甚至还有抽泣的声音,等我苏醒过来,发现孩子们都焦急的守在我身边,问我疼不疼,问我热不热……看见一张张认真、严肃又无比担心的表情,我哭了……”周春梅感动的回忆。

就这样,周春梅逐渐获得了学生们心灵上的认可和接受,半年下来周春梅教的几个班在摘得了全区高一地理第一名的桂冠。

“当寒假从家回来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哭了。不用说我都能知道这样的成绩背后孩子们所付出和承受的,因为毕竟学生们的基础底子太薄弱,想要考出今天这个分数,绝对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我真真切切感觉得到孩子们对他们这个支教小老师的爱和感情!我想这份爱是我用语言所没办法来描绘和形容的……”

一个都不能少

黄土高原上的贫穷也极大震撼了李伟。一个学生的爷爷曾这样对李伟说:“我们天天盼着下雨,可真的下了雨又提心吊胆。不下雨就要花钱买水浇地,每年买水不下于1000元,可下了雨又害怕住的窑洞崩塌,实在没钱盖瓦房呀!”

李伟所教班的一个学生,暑假为了买个新书包,每天晚上就去山沟里捉蝎子去卖。一天晚上,从山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胳膊。当听医生说接好胳膊要花3000多元钱时,他哭着不愿意动手术。因为他家实在太穷了,他不愿意为了自己给家里增添负担。李伟每次去他家看望,那个学生天天躺在床上哭。“那可怜的孩子脸上自责的神情,真的让我永世难忘。”

因为贫穷,有许多学生不得不过早地辍学。在李伟所教的班级中,就有几位学生差点失学。李伟班里有十多位学生家境十分贫寒,第一学期刚刚结束,就有学生来向他道别,说是家里再也供不起他们了。看着他们眼里打转的泪珠,李伟的心都碎了。“作为一位老师,最郁闷,最难受的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学生辍学。”

“绝对一个也不能少!”李伟下了个决心,宁肯自己饿着,但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他一个一个进行家访,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继续念书。对于家庭实在困难,李伟就对家长说,“孩子上学的费用我来想办法。”

“我这样讲,这样做,真的是又要感谢我父母了,又觉得对不起他们。我家里不富裕。靠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和妈妈做点小生意。妈妈虽然舍不得我到西部,但是我真去了,她就经常给我寄钱来。妈妈常说,孩子在外,只要有钱就不会去偷去抢而学坏了。她让我缺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因为缺钱而委屈了自己。”然而,李伟却千方百计地把钱省出来拿给学生,自己每个月只留二三百元。“目前为止,我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缺钱而退学。”李伟自豪的说。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李伟就给大学的老师、同学和亲戚写信,为30多名贫困学生在江苏联系了资助。“如今走在街上村里,很多人都认识我,说我是志愿来教书的先生,是一个爱他们娃,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我听了心里暖烘烘的,我在三原的知名度还挺高的。”李伟羞涩地骄傲了一把。

我们扎根在这里

转眼间,李伟两年的服务期也要过去了。一天有几个学生对他说,“李老师你是不是快走了?李老师你不要走好么?”李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开玩笑说,“这里的杏多甜,我才不舍得走!”

让李伟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一个学生给他带来了很多杏。“这个孩子家里穷透了,哪里来的杏呢?我就问他:杏是哪儿来的?他说:李老师,我在邻家杏园里摘的。我气坏了,就骂他,你这娃怎么不学好去偷东西?他吓哭了,说,李老师你说爱吃咱这里的杏就不走了。我买不起只好偷来给你吃。你吃了就别走了吧。孩子哭了,我也哭了。”李伟回到宿舍,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走了,我要留下来,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也为了自己的良心。”

然而,志愿者想留下来并非那么简单。尽管三原县一个教师工资每月700多元,和在东部的收入差距很大,但西部贫困地区由于教师是吃财政饭的,算是“金饭碗”,想进教师队伍十分不容易。共青团陕西省委卫书记,得知李伟的困境后,主动找到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郭永平汇报了他的情况。李伟学校所在的县里专门研究了他的问题,同意他进入三原县教师队伍。

听到真正成了三原县的一名教师时,李伟高兴得跳了起来。从志愿者支教,到扎根西部任教,他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梦想。虽然和其他一线的同事月工资只有770元,生活得很艰苦,然而当一批又一批学生经过自己的培养走向社会,将来他们用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时,明天的新兴镇、明天的三原县该是什么样子?!李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李伟在2008年关临近时,在热心人的撮合下和家在农村的教师谢亚娟结了婚。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地道的陕西本地老师了。“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幸福。在西部,我找到自己一生的事业,在事业中,我找到了我自己。”李伟幸福的说。

阳光照进我心里初中作文600字 篇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其让风露清愁、欲望芜杂堵塞心头,不若采撷一片阳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题记

江南初春时节,放晴的天稀有,小城依然笼罩在巨大的灰色幕布下,偶尔下场雨,全身上下依然攀附着冬日的沉淀感。

坐在桌前读书的我,总觉得心头闷闷的,抬起头探出窗外,惊觉外面天空竟明媚了起来,欣喜之余便赶快出门。

路过长满白色芦苇的池塘,越过一块长满青菜的田畦。在清晨第一缕温暖阳光里,我奔跑着去拥抱蓝天,衣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头发在风中竖直纠缠在了一起。

跑得气踹嘘嘘时,终于停了下来,慢悠悠地走在大桥上。远方初升的太阳鲜艳嫩红,富有光泽。眯上眼睛,贪婪地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心头闷闷的感觉早已无影无踪,仿佛整个人脱胎换骨,从内而外散发着清新之气。

雾气氤氲了衣襟,粘湿了发梢,眼角眉梢之间,有种冰滑清朗的感觉。很少拥有这样宁静纯洁的心境,城市太乱,世事太繁,心上一片芜杂,每到寂静时,紊乱和疲惫便总会袭上心头。平时早起上学,心里只想着快点、快点,或是今天又要考试即将下发试卷,或是临出门前与父母的冲突,脚步踏得飞快,仿佛置身于小城的城景之外。而假日里,满载纷繁的心灵列车实在不愿重新启动,于是就整日整日宅在家里。日复一日,很多人就像我一样怀着各自的心事,怀着各自的`欲望,神情各异地穿梭在小城的早晨,直抵目的地,开始雷同而又迥异的一天。

继续前行,我发现小城的早晨竟是如此热闹而快乐。小吃摊前,摊主在熟练操作,旁边等候的顾客双手插在口袋,左右摇摆,神情慵懒;推着一板车蔬菜的菜农,嘴角挂着闲适的笑容,缓缓移动车轮,不时与相遇的熟人招呼;时有骑着单车的少年,刮起一阵风,卷走一片尘埃……没有此起彼伏的喧嚷声,没有惆怅愤懑的消极语,在这个美妙的早晨,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安静和快乐,却暗含着热闹的气氛,这一定是清晨下达的命令。

我开始像孩童般窜来窜出,东看看,西瞧瞧,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阳光轻柔地洒在头上,我微微有了暖意。拐进小巷,老屋阳台上的盆景被阳光抚摸显得更加蓊郁,掉漆的木大门被人“吱呀”一声打开,阳光像调皮的小孩,立马钻了进去,投下光与影交幻的诗篇。青石板上,一只老黄狗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小憩,跳跃着的我赶紧小心翼翼绕着它蹑步而过,深怕惊醒它的美梦。

或许是带着不同的心境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吧,或许是往日过于纠结于权衡利弊,印象中的“逼仄小巷”,在此时变得如此明亮神秘。

张爱玲曾说过:在这个光路离怪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也许真的如此,生活这个多味瓶,常常让人筋疲力尽,杂念丛生,当我们抱怨生活没有阳光,不尽人意时,却不知,被太多欲望蒙蔽的双眼早已看不到阳光,被太多名利重压的心头已没有一块足够坦荡的地方去迎接阳光。

阳光心灵主题班会 篇10

二、班会目的:通过此次班会能够使同学们懂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存,什么是生活。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从而尊重它,珍爱它;树立正确的生存观,让生存教育走进校园,教会同学们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此外,自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和了解有关善待生存挫折,有效的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使同学们真正的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帮助同学们提高生活的能力,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同学们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以一个更加成熟、饱满的生命姿

态走向生活,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

三、班会对象:全校各院(系)、部大一至大三各班级

四、班会时间: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

五、班委分工:

1、班会地点:由班委会或班委会指派班委成员负责,若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2、班会主持:班委会选举或推举,要求主持人要有详细的主持稿;

3、班会照相:班级宣传委员负责。要求提前准备好高像素数码相机,做到活动现场及时拍照;

4、班会记录:班级心理委员负责,要求用专用会议记录本认真细致地做好班会记录;

5、班会考勤:班级组织委员负责考勤,考勤结果在班会后反馈给值周班委。

附一:主题班会策划

1地点:***教室

形式:全班同学讨论式学习

过程:

1、前期准备:

班委会将三生教育主题细分为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讨论主题,分别为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要求全班同学自由分成5-8人的小组(协调男女生比例),分别就某一主题寻找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再进行

会前小组讨论,讨论结果交由小组推举的组长,并在会上发言;

班会主持人应由班委会会议选举或推举,也鼓励同学们自荐担任,并在班会前期准备阶段准备好主持稿

件,并熟悉班会的整个流程。(主持人稿略)

参考材料:

尊重生命:可以讨论我校救人大学生事迹

世界上最宝贵的東西,莫过于生命了,我们的生命都是非常可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逝去的生命是无法重來的,所以要好好尊重生命.生命不但短暂而且可贵,生命也不只限定于人类,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应该被尊重,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珍惜,如果碰到困难,应该勇于面对,而不是一昧的逃避,甚至选择自杀,自杀的人是最不应该的,如果有勇气自杀,更应该有勇气现实,克服困难,有人说:生命如一颗绿豆,你可以把它种到土里,让生生不息;也可以煮了它,吃掉就没了。一个人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道路,要活得美或过得如行尸走肉,全由自己来掌握.懂的尊重生命的人,会活的美,把生命发光,不懂尊重生命的人,就会把自己弄得行尸走肉一般,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爱生命的人,他更尊重生命。不把生命当作一回事那样的人,不够尊重生命,生命,可以很坚韧,也可以很脆弱的。拥

有,就要懂得珍惜、尊重,知道为別人付出,尊重每一个生命。不仅为別人,也是为自己.学会生存:

一篇《挣扎才能生存》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因为怜悯而导致的悲剧:一个孩子在观察蛾出茧的过程时,由于觉得蛾出茧时钻得很辛苦,产生了怜悯心,便帮蛾把茧剪开了一个大洞。可是这只蛾由于没有经过钻出

茧时的挣扎过程,翅膀没有力,很快就死了。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位万人羡慕的北京某著名高等学府的硕士生,因为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未被导师通过,觉得无颜见人而跳楼自杀身亡;一名前程似锦的大学毕业生,因被检出“小三阳”未被录用为公务员,便心存不满而持刀闯入政府办公室,杀害了招考人; 一个正处于花季的中学生,因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怕被父母责骂而服毒自尽……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我们学生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学会生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不管孩子处理问题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即使是最次的,对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败中他们才会不断吸取教训,总结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打好基础。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展翅飞翔的那一天。我们应当记住:“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

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热爱生活:

别让生活留有遗憾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年轻,所以会经历一些事情,比如爱情、友情。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

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练的。

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的,是爱的。

让我们心安的,是理解的,是信任的。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

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曾几何时,我们虚荣过,幻想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

待到重新回头看待这一切时,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因为破起了不必要的包裹,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呢?

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

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

因为在我回首时,我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大声地骄傲的说:

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

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这样的我一生会截然不同。”

基丁说过这样的话。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

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住自己的今天,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

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

让自由的心灵飞翔,去迎接那绚丽的阳光吧!

--摘自 北斗星论坛

2、班会开始:

由主持人发言,说明班会的主题及目的,并宣布主题班会开始(3-5分钟)

心得分享(约30分钟):小组代表按顺序(也可主动要求)上台发表小组讨论结果,时间控制在5-8分钟; 畅所欲言(15-20分钟):班长或主持人小结同学们讨论的结果,然后鼓励其余同学自由、主动上台发表自

己的见解、感悟,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班会总结(5-10分钟):邀请班主任老师上台就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主持人总结发言,最后宣布会议结

束。

附二:主题班会策划

2地点:一个较为宽敞的场地

形式:全班同学游戏体验式活动

过程:

前期准备:

由班委会举荐或同学自荐的形式选择一人担任本次游戏型班会的领导者(即主持人角色)和两名协助领导者的助手,领导者在会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要熟悉每个游戏活动的流程及指导语,最好能够形成书面形

式的材料;助手应准备好班会游戏中使用的仪器,如计时器(可用手机代替)等。

班会开始:

由班长或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阐明本次游戏性班会的主题意义和活动目的(简:有助于同学们相互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配合、支持、帮助、协作),然后鼓励同学们在班会的游戏

中展现自我。

班会开始(活动):

1、热身:头脑风暴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很快地行动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放松心情。

活动时间:大约5-8分钟。

活动方法:

领导者指示同学们自由分成两组成员人数相当的A、B两组,然后分两列站在领导者身体的两侧,助手

可以站在两列队伍的边缘的外侧,帮助领导者观察两组同学的表现;

领导者带领两组同学做“头脑风暴”的活动,要求同学们两手握拳,平举于胸前,然后两只手相对向划圆

圈,其中一只手顺时针划,另一只手逆时针划;

然后要求大家将手臂伸直,同样方法用手臂绕肩部划圆,要求还是左右方向顺逆相反;

领导者适当总结,然后简要介绍后面的活动。

2、“千斤顶”

活动目的:学习团队合作的观念

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活动方法:

本游戏的人数要求还是以热身时的A、B两组为基础;

首先两组成员推举出2人作为第一队操作人员(找体型相仿的伙伴搭配),两人面对面坐在地上,脚底相

抵、膝盖弯曲、双手紧握,双方用力互拉,使两人同时垂直站起;

当两人小队成功后,再从小组内增加一位伙伴,以同样方式站起,然后依序增加人数,直到整个团体都

试过;

执行时脚一定要接触,手要互握,所有的人臀部要同时离开地面。

(注意事项:同学们不可将手臂勾在一起,需握住对方的手腕处,以免有脱臼的危险)

领导者引导同学们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小组中有没有出现小组领导者?全体成员活动中是否不协调

等)。

3、“翻叶子”:

活动目的:打破人际藩篱、活跃团队气氛;学习问题决策与团队互动与共存

活动时间:15-20分钟左右

活动方法:

A、B每组一块布或者是由报纸拼凑的一大张纸,约可让整组人站上或稍大,如果两组人数过多可以将

两组再分成两组,共四组;

整组人员站上叶子后由训练员开始宣布规则;

所有学员现在是一群雨后受困的蚂蚁,在水面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叶子站上,却又发现叶面充满了毒液,除

非大家可以将叶子翻面,否则又将遭受令一次生命的威胁;

在叶子成功翻面以前,每隔3分钟,就有一人中毒失明(或无法说话),中毒者由团队自行决定;

整个过程都站在叶子上,包含讨论;

所有人身体的各部位均不可碰触到叶子以外的部分,否则重来。

活动分享:

任务完成的关键、决策的形成、活动中的关键人物、平时生活中团队类似的角色是否存在?有什幺异同?

如活动中,当人我彼此失去了适当的距离,对人际关系有帮助或影响吗?

在参与团队决策过程中,你所处的位置与参与程度有什幺关连性?和现实生活中的你状况相似吗? 在有限的视野及活动范围中,人际沟通有没有哪些改变或影响?忽略了什幺?或是会特别注意某些情况?

团队是如何决定出中毒者?依什幺判断?被选中者的心情?如何配合团队运作?

如活动中,当某些人在实际工作(或生活)出现状况时,团队是否适时的照顾到对方的感受?或曾提供哪

些协助?

参与者分享活动感受。

联系三生教育的主题,鼓励参加活动的同学主动、自由的发表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每人约3-5分钟。

领导者总结。

全部活动结束,领导者就班会活动做总结性发言,然后邀请参加班会的班主任老师发言。

附三:主题班会策划

3地点:一个较为宽敞的场地

形式:全班同学游戏体验式活动

2过程:

前期准备:

由班委会举荐或同学自荐的形式选择一人担任本次游戏型班会的领导者(即主持人角色)和两名协助领导者的助手(主要做监督和安全工作),领导者在会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要熟悉每个游戏活动的流程及指导语,最好能够形成书面形式的材料;助手应准备好班会游戏中使用的仪器,如计时器(可用手机代替)、眼罩或柔软毛巾若干、报纸数张等。

班会开始:

由班长或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阐明本次游戏性班会的主题意义和活动目的(简:有助于同学们相互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配合、支持、帮助、协作),然后鼓励同学们在班会的游戏中展现自我。

班会开始(活动):

1、热身: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很快地行动起来,在活跃的气氛中放松心情,并锻炼新团队的沟通、执行及领导力。活动时间:大约10-15分钟。

活动方法:

首先领导者指导同学们自由分成两个小组,最好男女比例一致,每组同学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圆圈,每个人先举起左手,握住对面的同学的手,再举起右手,握住另外一个尽可能远的同学的手,这样所有的队员手牵手结成了一张网。队员们这时是亲密无间紧紧相连的,但是这个时候的亲密无间紧紧相连却限制了

大家的行动。我们这时需要的是一个圆,一个联系着大家,能让大家朝着一个统一方向滚动前进的圆。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如何让网成为一个圆?这是团队的严峻挑战。

注意:如果小组人数是偶数,最后可能会变成两个圆。

领导者作适当总结,然后简要介绍后面的活动。

2、同心圆

活动目的:打破人际藩篱,体会团队合作和信任

活动时间:20-30分钟

活动方法:

1.全班同学还是以热身活动中的两组为基础,每组成员各站成一圈,肩膀贴肩膀(圈尽量小,确保中间的人安全),脸面向圈内。每个人前后脚站稳,双手向前,准备向前推的动作。

2.选一人站在圈中作为中间的人成为本小组第一个体验的人,用眼罩或柔软毛巾蒙上眼,双手交叉胸前。

3.领导者首先要问围成外圈的同学:“你们准备好了吗?”大家回答:“准备好啦!”,如果回答声音不够大,可以多问几次,也可适当提醒大家活动中的职责(确保中间的人不能跌倒、受伤),然后外圈人大声问中间的人:“请你相信我们,准备好了吗?”,圈中人要回答:“准备好啦!”

4.喊完口号,中间人把身体挺直向后跌,其他人托着他,轻轻向左或右传递(整个过程中间的人最好能够一直挺直身体),领导者在圈外轻声讲“你们是他的支持者”、“做得很好!”也要安慰中间那位:“不要怕,他们在支持、保护着你!”

5.约一分钟转完,圈中人站定,张开眼向每位支持者道谢。望三秒,点头,微笑。

6.换另一人站在中间,直至很想体会本次活动中间的角色的同学都担任被支持的感觉。

7.大家坐下谈论感受,气氛变得认真和彼此信任。

8.注意:活动前领导者一定要告诫同学们本活动的要点,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负责,确保中间的人的安全;遇紧急情况中间的人要跌倒,此时应首先确保他的安全,然后可以重新进行。

领导者作适当总结,然后简要介绍后面的活动。

3、孤岛求生

活动目的:学习问题决策与团队互动与共存,并体会个人在团体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30-40分钟

活动方法:

1、领导者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八人。

2、领导者分别在不同的角落(依组数而定)地上铺一张较大的报纸(准备阶段的工作,将四张大报纸粘结在一起,保证够八个人站立大小),请各小组成员尽可能多的站到报纸上,无论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就是不可以脚踏报纸之外。

3、各小组完成任务后,领导者再请各小组将报纸对折后,再请各组成员尽可能多的站在报纸上。

4、如此进行三次。活动中,各小组成员为了赢取最后的胜利可能会暂时“牺牲”某位同伴作为代价。

5、领导者做适当总结,与同学们讨论刚才之过程并分享心得:

(1)要求得团体的成功或胜利,惟有透过合作才能众志成诚。合作乃在团体贡献一己之力,并截长补短,同心协力共同创造团体成功之机会。

(2)解决问题时可藉团体合作与思考达到目的,每个个人在团体中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3)在决定暂时“牺牲”某一成员的过程中,团队其他其他成员的想法及被选择暂时离开游戏的成员的感受。

7、注意各小组成员的安全。

参与者分享活动感受。

联系三生教育的主题,鼓励参加活动的同学主动、自由的发表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每人约3-5分钟。领导者总结。

上一篇:企业管理层税务培训下一篇:男人的气质怎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