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进我心灵的阳光

2024-11-07

照进我心灵的阳光(共9篇)

照进我心灵的阳光 篇1

照进我心灵的阳光

六月是用来挥霍的,因为她有大把大把的阳光。六月是用来享受的,因为她有明亮而豪放的阳光。

呼吸着六月的阳光,感觉身体是如此的轻暖,心情是如此的舒畅。呼吸着六月的阳光,发现天是如此的蓝,景色是如此的温馨,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享受着六月的阳光,我不由想到了一句话: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世上。

提到阳光,人们就会想到温暖和生机,想到活力和灿烂,想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老人的笑脸。有阳光的日子是充满笑声的日子,有阳光的日子是写满快乐的日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万物的生存和生长都离不开阳光。

阳光,它无处不在。它舞蹈在埃菲尔铁塔,它攀登在珠穆朗玛峰,它浏览万里长城,它照耀尼罗河,它亲吻自由女神,它被贮存在《诗经》中,它落在了凡高的《向日葵》上,它闪亮在古希腊奥运火炬上,它跳跃在美妙的歌声中„„阳光是美,是幸福,是纯净,是温馨,是柔情,是活力和希望,谁还能拒绝阳光?

你闻到了阳光的香味了吗?阳光无痕,掬水留香。阳光把它的香气蕴蓄在泉水里,掬起一捧清泉送入嘴里,就能带来满口甜香。阳光把它的香气氤氲在花瓣上,摇曳的花儿送来缕缕芳香。阳光把它的香气储藏在土地里,风儿送来新翻的泥土气息。窗外的草儿、叶儿,田野上的禾苗、嫩芽,远处的树木、青山都沐浴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醇香。阳光的轻手抚摩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把香味留在了花草上,留在了书本上,留在了衣服上„„当然,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晚上躺在阳光流淌过的被褥里,那种甜甜的香味,那种清爽的呼吸,很快就能把人带入甜美的梦乡。

你看到了阳光的颜色吗?阳光将自己的宽容给了天空和大海,蓝天的深邃和大海的浩瀚奏出了阳光蓝色的最强音。阳光将自己饱满的热情给了红色,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跳动的火焰写满了阳光的不屈和激越。阳光把自己健康的心态赋予了绿色,柔弱的小草也能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阳光将自己多姿的面容给了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的长虹将阳光的绚丽尽情的展示出来。阳光把自己最美的色彩留给了花儿,万紫千红是阳光最美的情态。

你听到了阳光的声音吗?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在阳光的呼唤下,一个个舒展自己的心事,释放自己的绿意。阳光走进草地和鲜花对话。花儿储存了一晚的热情在阳光的召唤下,展示迷人的笑脸,绽放自己的美丽。阳光以最热情的语言唤起了早行的人,学生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农人扛着锄头走向了田野,各行各业的人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阳光把最生动的语言写在了劳动者身上,你听到了小贩沿街的叫卖声吗,你看到了一个个行色匆匆的人吗?他们都是怕辜负这美好的阳光,他们都感知到了阳光温暖的语言。

写到阳光,就想到一个关于阳光的故事:北极考察队队长贝德要求每个队员坚持写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后因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按时返回,他们将在黑暗寒冷的极夜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感到很孤寂。这时,贝德请大家依次朗读日记。一个个阳光下的故事使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笨拙的北极熊。就这样,烦躁和焦虑一扫而光,心完全被幸福的回忆和美丽的憧憬占领了。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只要心中留下阳光的指纹,周围纵使是无边的黑暗和寒冷,你的世界也会明媚而温暖。掬一捧水,整个太阳便笑在掌心里,魅力四射,谁能拒绝?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都在接受阳光,那么你不想化而为阳光吗?

由此,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不同的人:有的人只看到了这世上的阴霾,看不到阳光,脸上写满怨恨,他们埋怨一切,牢骚满腹,谩骂世间的不公,诋毁着一切带有阳光的东西;还有的人只感受到了生命的艰辛,看不到阳光,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就愁眉苦脸、灰心丧

气、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还有的人只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利益,只一味的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他们根本无暇顾及阳光,反而还会耻笑那感受阳光的人。

请仰头看看天空,仰视这个照耀我们的星球,接受阳光的赐予吧!你是不是有些惭愧了——因为太阳的伟大,她的伟大是宇宙万物无与伦比的,一切生物都在沐浴着她的恩典;也因为太阳的无私,她源源不断的把光明和温暖洒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因为太阳的永恒——她不曾停息过一分一秒,今天在西方陨落,明天依然会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这就是太阳,伟大、无私、永恒的太阳——孕育了世间万物,却从未奢望过回报。跟太阳比起来,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你的付出至多是沧海一粟,微乎其微的。抛弃满腹的怨恨与不平,停止无止境的索取,让烁烁阳光扎根心底,时刻照耀你我几欲黯淡的灵魂吧!

人生路上有风也有雨,不可能一路晴空,不可能阳光满途,给自己的心灵撒满阳光吧,我们才能走出困境和绝望,走出阴霾和黑暗,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盈满希望和快乐!朋友,天有雨,可要记得阳光在心里,开心快乐一点!

照进我心灵的阳光 篇2

记:心理健康问题是这些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么, 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幼儿园是否存在一些误区?

刘: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将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心理问题。在许多教师心目中, 一说到健康, 尤其说到心理健康问题, 往往容易关注有没有心理问题。第二个是将心理健康看作一个静态的东西, 有的教师习惯于给幼儿下结论, 这个幼儿健不健康, 那个幼儿健不健康, 而没有看到心理健康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第三个是觉得心理健康只跟少部分人有关, 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第四, 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怎么跟社会相适应, 即符合社会期待的那个标准, 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应该是一个发展标准问题, 而我认为对发展标准的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

正是由于有上面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存在, 相应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第一, 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窄化, 窄化在问题上, 老想着怎么帮助那些不健康、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关注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康复, 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且这种关注需要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三方的共同努力。但是, 这是一种面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的教育干预, 对于教师的专业性挑战较高, 当一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时, 其专业知识的相对不足容易导致教师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产生退缩心理。第二, 忽视幼儿心理潜能的挖掘与优化。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 幼儿一生下来就有一些原生的素质, 比如感官、神经系统的特性及其气质, 等等, 这是个体心理潜能。个体心理潜能的外显有其规律性, 有发展的敏感性, 如果我们所创设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得当, 这些潜能将不断得到积极外化、衍生, 进而内化为个体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和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相关的, 这是面对大多数幼儿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我在最近出版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书里面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

记:您认为我国幼儿园目前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刘:从宏观上来讲, 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无形地或者说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观。就幼儿园本身来看, 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也阻碍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 为数不少的园长与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什么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最有价值, 却在关注什么内容是最热门的, 最吸引家长眼球的。在这样的环境下, 保教工作的常规很难按照计划运行。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属于隐性的问题, 目标是有的, 但是对于目标实施的检查与监督环节就比较务虚了。

记:面对这样的环境, 我们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好一些?您能提一些建议吗?

刘:我最近做了一个《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从文献看, 近20年来, 我国幼儿心理问题检出率在6.32%~26.32%之间浮动 (CBCL量表) , 其中3岁~6岁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集中表现在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强迫性、品行障碍、学习障碍等方面, 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攻击、分裂样、社交退缩、抑郁、多动、违纪、躯体诉说、性问题、不成熟、焦虑。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 不利的早期经验是关键。如一个在交往、游戏等方面长期受挫的幼儿, 也许在青春期遭遇更多的挫折心理, 也许出现更多的攻击性或退缩行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是否正常, 与5岁前早期经验有关。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家长一起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早期经验。

文献分析还发现,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的关注多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关注。从已有的教育关注来看, 更多停留在补偿性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 在其发展过程中, 可能都会面临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等问题, 后者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体现。它强调从幼儿身心发展整体性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品质与心理问题进行培养与促进, 从而达到优化个体心理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 有必要从心理素质优化的角度系统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诊断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规划中应该充实这样的内容。幼儿园课程选择中应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课程实施中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上, 把极个别表现出某种问题行为倾向的儿童纳入集体教育中来。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讲, 是很有挑战性的, 它既是一个长效工作, 也是一个需要专业能力的工作, 它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 需要教师具备观察、了解、评价幼儿心理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全纳性教育的能力。我想能不能由政府出面组织, 组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者授权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对于各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幼儿园) 进行管理、协调、监督、资源和资金分配。该机构将教育行政、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资源有机整合。其次, 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到各级学校 (幼儿园) 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这种教育需要面对幼儿、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比如, 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测评, 为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 普及心理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的一般知识和方法;也可以定期走入社区为更多家庭提供必要的社区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 另一方面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的意识,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记:那么, 幼儿园该如何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刘:幼儿理解能力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不足, 这就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已有的经验证明, 游戏、绘画、阅读等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在这些活动中, 让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 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与迁移是很好的方式。其次教师所创设的尊重、理解、信任、愉悦的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不可少的环境。所以, 感知体验、活动强化、行为训练、环境潜移默化等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对发展当中有一些问题的幼儿, 如攻击性强、自控能力差, 等等, 我们则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教育步骤进行干预。比如说心理学上就有ABC行为矫正法 (以幼儿绘画受挫事件为例) : (A) 行为发生前的情况 (Antecedent) , 也就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事件, 如绘画不顺利; (B) 发生的行为 (Behaviours) , 也就是受关注的行为, 如将画纸撕掉, 甚至嚎啕大哭; (C) 行为的后果 (Consequences) , 周围人去安慰他。这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典型的试图逃避的心理。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发生什么;周围人的态度;需要矫正什么行为。在撕掉画纸的案例中, 需要矫正的不是困难, 而是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比如不发脾气。那么, 教师怎么办?冷处理。一旦幼儿不发脾气了, 教师再去详细询问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并有针对性地给他具体的帮助。这样能使他形成一种意识:我遇到困难时发脾气, 你是不来的;我一旦不发脾气了, 我举手或者告诉你, 你就来了。这其实是使他学会一种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我记得还矫正过两个老打架的幼儿, 一争玩具, 两个人就打。为什么打呢?很简单, 原因在于双方都不理解对方的行为, 以及行为的动机或者意图, 这与年龄有关, 也与教育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是教师扮演救火队员, 各打五十大板, 把矛盾冲突压下去, 而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冲突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情景或者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可以看作是积极的事件。为此, 教师的工作首先就是引导幼儿学会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对方, 同时学会倾听。其次要引导幼儿努力实现换位思考, 如“你被打过吗?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打以后你觉得怎样?”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他们有没有试图去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 同时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之后, 教师问幼儿:“你们觉得这样一件事情, 用什么方法比较好?”这个时候, 教师要引导幼儿出主意, 但是不能简单地引导幼儿谦让、分享, 有的时候也要让幼儿学会用有效的竞争与说服、协商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冲突双方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教会幼儿学会相处, 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记:幼儿心理健康受环境影响很大。作为幼儿一天生活8小时的幼儿园环境, 教师除了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就是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心理环境。请问, 从教师自身来说, 怎样做才能说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从管理者来说, 又应该怎样判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心理环境是否健康?

刘:我认为有几个很重要的关键词, 比如说理解、尊重、信任、关爱等, 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贯穿到行为中。当然, 幼儿园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 那就是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条件化:对于幼儿的表扬与赞许会有意无意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听我话的就是乖孩子, 不听我的话教师就不喜欢。由于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积极性评价的, 为了赢得教师的爱, 幼儿会扭曲、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幼儿自我概念异化的开始, 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可能萌芽的根源。其次教师喜欢用一些宽泛的语言评价幼儿, 如“聪明”“能干”, 这种评价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我做对了, 是因为聪明能干, 我做不好了, 是因为我不聪明能干, 所导致的是盲目自信或自卑, 缺乏引导性。积极的评价在于让幼儿在活动当中自己感受到活动的成功,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信心、一种动力。积极的评价还在于根据幼儿实际的表现, 给予引导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内源性的评价, 是具有强烈的内驱力的, 在这种评价中幼儿能感受到自己踩到音乐节奏的那种欢快, 感受到自己聆听优美旋律的那种愉悦。

记: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能否请您再具体说一说教师该怎么样更好地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这种自豪和欢快呢?

刘:首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行为本身。教师评价幼儿的绘画“这幅画的蓝色用得好”“这朵花花瓣的线条像锯齿一样, 是什么花呢?为什么这样画呢?”“告诉我你今天画的是什么?说一说你今天画得最好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肯定、自我欣赏, 把评价权交给幼儿。再一个,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怎么观察?看他是不是很自信, 是不是能感到尊严, 是不是感到快乐。我觉得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来讲很重要。还有一点, 任何幼儿都有长项, 或者绘画很好, 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或者在游戏当中很有策略, 或者组织能力很强。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引导与肯定, 引导幼儿不断尝试, 获得自信与执着, 获得快乐与幸福。

记: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 除了幼儿园自身努力之外, 您认为其他部门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刘:严格意义上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幼儿园单独就可以做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医学、心理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结构, 所以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和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手, 对一些遭遇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会诊。教育部门则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 幼儿园则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

编后:对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个“阳光工程”,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每个幼儿心里都照耀进阳光, 就能让他们生命中的鲜花在爱和温暖中尽情绽放。而“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让我们祝愿并期待着:能有那么一天, 每一位教师和幼儿的生命之花都能沐浴着阳光鲜艳地绽放。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篇3

【关键词】考试能力 愉悦感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倾向: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都在围绕考试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为了学生在考试时能有一个好成绩,老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知识、讲题型。安排学生做练习。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许多人的观念仍难转变。提高考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即使教改已实施几年以后的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诚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上也注意以启发式引导为主,但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考试中心说”的影响。仍然是在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侧重语文知识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要求培养考试高手而不会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走向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考试能力强的、成绩好的,能升上更高一级的学校;一种是考试能力弱的、成绩差,走上社会才发现老师教的语文知识除了考试,难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总之,没有教给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更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把原本应该是与生活关系紧密的语文学科教学和生活实际生生的割裂开来。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早已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新课标里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各种语文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创造力和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地讲,应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让各种水平各种学力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和实用性。

第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它既可以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能够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语文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终生学习的对象也是终生学习的工具。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用终身。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问题,会比较相同类型文章的不同观点和表现技巧,懂得语言表述方面的细微变化,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提倡学生自己来分析课文,提出并分析问题、相互解答,要能表达不同的观点等。如果我们老是注重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怎样的”,而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那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导致食而不化的后果。因此,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尤其如此。

第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常常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古人说“文如其人”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应用文,但数量较少、类型较窄,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写作训练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进行,也许效果要好些。

比如,要学生多写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多写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论说文章;帮乡镇企业的产品拟定说明书、广告词;学习一些常见类型的合同文本、契约的写法;联系身边出现的实际情况写一些实用文;特别是适当的写一些表达心情感悟的文章,把自己的不满情绪通过文字及时宣泄出来,把自己的快乐写出来与人分享……诸如此类,要让学生看到所写文体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感,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许可以更加有效。

第三,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少是许多老师的通病。初中语文教材里集中地进行听、说训练每学期只有两三次,这是很不够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不阅读、不写作。但绝对不可以不听,不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不管或少管。实际上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只是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多做的。

最后,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教学的某个阶段要注重的问题,而是应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我们教学的始终。有人曾经说过:“缺乏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作为民族希望的学生更加重要。所以不仅语文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囿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方向来对待,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制于固定的框框:一提到笔只能想到是书写工具,面对鸡蛋,不知如何才能使它直立在桌面上……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面对学生我们应有一种强烈而崇高的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当将我们的目光投注到这样一个点上——我教给了学生多少实用的技能,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怎样的终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

[2]《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三中学)【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切合实际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话能力,养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关键词】考试能力 愉悦感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误倾向: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都在围绕考试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为了学生在考试时能有一个好成绩,老师在课堂上拼命地灌知识、讲题型。安排学生做练习。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许多人的观念仍难转变。提高考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仍然超过了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即使教改已实施几年以后的现在,在语文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诚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上也注意以启发式引导为主,但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摆脱“考试中心说”的影响。仍然是在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努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侧重语文知识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要求培养考试高手而不会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走向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考试能力强的、成绩好的,能升上更高一级的学校;一种是考试能力弱的、成绩差,走上社会才发现老师教的语文知识除了考试,难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总之,没有教给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技能,更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把原本应该是与生活关系紧密的语文学科教学和生活实际生生的割裂开来。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早已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新课标里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各种语文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创造力和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地讲,应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让各种水平各种学力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和实用性。

第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它既可以更好地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能够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语文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终生学习的对象也是终生学习的工具。语文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用终身。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解决遇到的问题,会比较相同类型文章的不同观点和表现技巧,懂得语言表述方面的细微变化,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提倡学生自己来分析课文,提出并分析问题、相互解答,要能表达不同的观点等。如果我们老是注重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怎样的”,而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那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导致食而不化的后果。因此,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尤其如此。

第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常常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古人说“文如其人”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应用文,但数量较少、类型较窄,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写作训练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进行,也许效果要好些。

比如,要学生多写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多写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论说文章;帮乡镇企业的产品拟定说明书、广告词;学习一些常见类型的合同文本、契约的写法;联系身边出现的实际情况写一些实用文;特别是适当的写一些表达心情感悟的文章,把自己的不满情绪通过文字及时宣泄出来,把自己的快乐写出来与人分享……诸如此类,要让学生看到所写文体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感,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许可以更加有效。

第三,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安排得过少是许多老师的通病。初中语文教材里集中地进行听、说训练每学期只有两三次,这是很不够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不阅读、不写作。但绝对不可以不听,不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不管或少管。实际上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只是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多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们能够也必须多做的。

最后,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教学的某个阶段要注重的问题,而是应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我们教学的始终。有人曾经说过:“缺乏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作为民族希望的学生更加重要。所以不仅语文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提醒学生不要囿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总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方向来对待,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制于固定的框框:一提到笔只能想到是书写工具,面对鸡蛋,不知如何才能使它直立在桌面上……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面对学生我们应有一种强烈而崇高的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当将我们的目光投注到这样一个点上——我教给了学生多少实用的技能,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怎样的终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

[2]《新课程标准》.

阳光照进我心里作文 篇4

一放学,我便踩着轻快的步伐连走带跑地回了家。

“妈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啊?什么日子?没什么特别的啊,你这孩子整天净胡思乱想,赶快回房去给我写作业!”妈妈表现出她一向严肃的态度。我惊呆了!妈妈竟然不记得我明天过生日!我的心中仿佛下起了绵绵小雨,失落极了。又想:这不是还有平时最疼我的爸爸吗?他一定记得我的生日!“爸爸、爸爸,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爸爸下班刚进门就被我扯着接连发问。“明天啊,我想想哈,哦!想起来了,明天是星期四,有一场篮球比赛,对不对?”爸爸的回答犹如阴雨连绵的天空中的一道闪电,我的心中由小雨转为大雨。

回到房间,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平时疼爱我的爸爸妈妈怎么连我的生日都不记得了呢?我觉得刚开始他们可能是因为工作忙了一天而一时忘记了,必须再问问。于是,吃饭时我再次发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妈妈不耐烦地说:“哎呀,这个问题你已经问过一次了,我说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啦!”爸爸依旧慢条斯理地说道:“不是周四吗?有一场球赛喏,你看看日历,我没有记错的。”天哪,他们看了日历都不知道明天就是我生日,我的生日呀!唉,看来他们是真的不记得了,我快速地吃完饭后,闷闷不乐地独自回房间了。

“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吗?还是他们不再关心我了?还是我根本就不是他们亲生而是抱来的?”这天晚上我趴在床上一直想一直想,把所有我能想到的情形全过了一遍,还是没有想通,委曲极了。最后想得眼泪都浸湿了枕头,哭累了,便睡着了。第二天清晨,我还在睡梦中,突然耳边传来了亲切的“生日快乐”声。我一个激灵全醒了,呵,这不是爸爸妈妈的声音吗?我立马掀开被子,光着脚就去开房门。门外,满脸笑意的爸爸妈妈看着我,手里还端着一个大大的蛋糕。“傻女儿,跟你开个玩笑你还哭成这样,都已经是满十三岁的大女孩了,羞不羞啊?”爸爸慈爱地说道。紧接着,妈妈说:“赶快起床,小寿星上学可不能迟到哟,晚上我们还要一起吃生日蛋糕呢!”我愣住了,原来爸爸妈妈是记得我生日的,我一直是他们的宝贝女儿,昨天,他们只不过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边笑边轻轻捶他他们的肩膀:“什么嘛,哪有这样开玩笑的,真是两个大坏蛋!“说完,我们全家人都笑了。

如何让阳光照进自己的心灵? 篇5

智能美国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凯·杰米森说:对每个人来说,精神治疗不是你需不需要,而是你要不要……

2至6月,18岁的韩萍梅陆续收到了美国9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谁能想到3年前,她还是一个患有重度“强迫症”并休学一年的女孩……

突患疾病 前途渺茫

韩萍梅出生在郑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韩萍梅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进入初三后,父母发现女儿在学习上明显力不从心起来。

10月的一天傍晚,正在复习功课的韩萍梅突然发现背后吹来一丝风,然后她扭头看了看,起身去把门关上了。过了一会,风把门又给吹开了,韩萍梅再次起身关门。这样一连持续了七八次,韩萍梅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安心做功课。

那个秋天,父母带着女儿去了郑州的好几所大医院,结果医生检查后发现韩萍梅一切正常,“可能是孩子学习太紧张了,你们注意让她劳逸结合。”医生的话让母亲严娟茅塞顿开,最近女儿学习有时至深夜一两点,“可能没休息好,大脑出现幻觉了吧。”回家后,父母让韩萍梅休息休息,看看电视再学习。谁知韩萍梅坐了一会儿竟狂躁地大喊起来:“我不能看电视,我还有好多功课没复习呢,我要赶上第一名!”原来,韩萍梅升入初三后,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降了几名,一向力争上游的韩萍梅有些急躁,她单纯想从刻苦程度上把属于自己的第一名追回来,可效果并不好。最近几次考试的成绩,韩萍梅又落后了几名,她的情绪一落千丈,状态非常不稳定。“妈妈,我心里很着急,可是又不能集中精力看书,总觉得周围有什么事情发生,周围有许多眼睛盯着我……”韩萍梅的哭诉让严娟束手无策。

次年夏天的期末考试,韩萍梅答卷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裙子被人掀了起来,令她非常惶恐。整个考试过程中,性格内敛的她不时用手去捂自己的裙子,结果考试成绩创下历史冰点。事后,韩萍梅委屈地大哭起来。班主任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她结合韩萍梅近半年来的表现后,果断地判断出韩萍梅的病不是单纯疲劳过度引起的,她建议严娟赶紧带女儿去看病。

一周后,经北京第三医学院的专家诊断后,韩萍梅患了强迫症,即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

看着女儿一天不如一天的精神面貌,严娟和丈夫心痛极了。在去过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后,严娟只得听取了医生的建议,让韩萍梅休学一年,赶紧住院治疗。

真心救助 缔造双重爱心人生

休学的那年里,韩萍梅的心情非常痛苦,情绪也非常低落,她出现了越来越多令父母不可思议的举动。比如不停地洗手、睡觉时反复对病房的屋门检查、反复询问医生有关自己病情的进展与治愈的可能性。在北京专家的一再解释和治疗下,韩萍梅终于明白了强迫症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它的主要表现就是不能专心地完成一件事情,所以患者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行为。“如果长期无法治愈,还会使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医生的话让一直沉浸在悲观里的韩萍梅突然清醒了,这个一向要强的女孩下定决心一定要配合医生治好自己的病。

春节前的一天,韩萍梅从医生那里看到了一本由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著的《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一书,翻阅过程中韩萍梅受到了极大的`启发。随后韩萍梅迅速地买到了森田正马的这套书,并果断说服父母中断治疗回到了家,

“妈妈,我要自己给自己治病。这书上说的,强迫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小,主要是靠纠正行为及修整意识……”那天晚上,韩萍梅滔滔不绝地对着父母侃侃而谈,严娟第一次发现女儿的双眸里充满了自信,表情也非常有神采。

这以后,韩萍梅开始了自己边补习边治病的独特人生。一开始,韩萍梅还是不能专心致志地看书,她一会想去洗手,一会想去关门。结果,韩萍梅就按照这本书上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病。先把盆里接满一盆水,然后摆在自己的书桌面前。一旦出现洗手的意念时,韩萍梅就把视线移向水面,然后冲着水盆大喊3声,“我不要洗手!”在平时的饭前,韩萍梅也减少自己洗手的次数。每晚睡觉时,韩萍梅都在门上栓一根绳拿在手里。如果感觉到门被风吹动,她就拉一下绳子,再松一下绳子,结果门还是好好地关着,韩萍梅看此后便能安心入睡了。

仅仅过了2周,韩萍梅就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接下来,韩萍梅每天都向父母报喜讯。“妈妈,我今天看了将近2个小时的书,脑子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了。”“爸爸,我昨天晚上睡得很好,一夜都没有做梦。”在欣慰于女儿的点点变化后,严娟与丈夫商量后,果断地让韩萍梅回到学校。

5月,韩萍梅插班就读初三,此时她离校已有一年时间,克服短暂的生疏感后,韩萍梅的状态开始趋于平缓,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次年的高招考试中,韩萍梅以全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郑州市重点高中,此时的韩萍梅已完全摆脱了病魔的侵扰,蜕变成一位青春四射的阳光女孩。

可是升入高中后,韩萍梅发现自己身边出现了一件又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些怪事促使她在学习之外又多了一份工作。

韩萍梅的好友陶帆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韩萍梅发现她有个很突出的怪毛病,就是从不拿手去拉门把手,而是用脚把门勾开。“我觉得门把手很脏,手摸了后会致病的。我坐公共汽车也从不拉扶手和坐座位,奶奶说我有洁癖。”“这不是洁癖,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强迫症!”韩萍梅焦急而大声地纠正着。

谁知陶帆在向班里的几位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病症是强迫症后,许海洋、元华等同学也反映了自己有相同的病症。“我妈妈让我给客人倒水,我越想不出错,就越出错,现在一看见倒水就害怕。”“我和陶帆有类似的问题……”

10月的一个周末,韩萍梅带领陶帆、许海洋、元华等同学来到了自己家。她首先把自己患病直至病愈后的3大本日记拿出来让同学翻阅,接着韩萍梅给大家讲述了强迫症的症状表现与危害。“药物对强迫症只起到了镇定作用,但自身错误的意识和错误的习惯并没有完全纠正……在这本日本专家著的书里面他特别提到了,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也能导致强迫症的诱因产生,因此我建议大家首先从晒太阳做起。”

“‘森田疗法’其实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以前大家总担心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却强迫自己去做,结果反而更加做不好,周而复始变成了恶性循环。现在森田正

马却强调应该采用转移视线,积极从事有益的活动以取代强迫行为,让患者进行超体力的活动,并要求患者主动接触以前逃避的对象的方法进行治疗,既而提高了忍耐力、克制力和意志力,从而为更好地克制强迫行为打下基础。”韩萍梅专业的讲解让众同学刮目相看。临别时,韩萍梅分别把这2年中自己患病的记录以及她整理的有关强迫症的症状和治疗办法的笔记借给同学们做参考。

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窝作文 篇6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过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我们就好似一棵无依无靠的野草,只有经历生活中的种种磨练与挫折,用坚持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勇往直前,你总有一天会变成参天大树!不经严寒,哪来梅花香?

以前,我在班级里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没人敢质疑我的能力,连老师都经常感叹,如果我不去上五中,都是浪费一个人才!……

可是在三年级,妈妈买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我的生活与成绩来了个180度大逆转!我每天做完作业,都不复习而是沉浸在网络游戏里,不能自拔!在游戏中,我每通一关,就像完成了什么成就似的,热血沸腾!我明知游戏有害身心,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睡觉时,一心想着游戏,因此我的手奇痒难耐,经常趁爸爸,妈妈睡觉时偷偷爬起来玩!一来二去,我的成绩就犹如直升机般“嗖嗖”往下掉。不仅这样,它还严重地影响到了我的睡眠,使我变成了一只小熊猫。我越玩越喜欢,越玩越沉迷,最终竟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当家长和老师看着我不断下滑的成绩,都露出了吃惊与失望的神情。看着家长与老师的失望和“无限魅力”的游戏,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纸终究包不住火”我成绩下滑的幕后黑手被揪了出来,它就是网络游戏!老师为了改掉我的这个不良嗜好,派妈妈来监管我,并借给了我许多好书。每当我靠近电脑,想要玩电脑过过手瘾时,妈妈便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我拉离电脑,无所事事的我只好拿起书来看。刚开始,我觉得书不过就是一页一页的纸订成的东西。可是天长日久,我发现自己之前的观点简直是可笑至极,现在在我看来,这些书就是作者们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慢慢地我经常沉迷在书海之中遨游!网络游戏渐渐被书籍所取代,天长地久,网瘾渐渐被戒掉了,反而迷上了书!

我要感谢老师:“谢谢您,老师!如果不是您及时地把深陷在沼泽中的我拉出来,我将会越陷越深!谢谢您,老师!正是因为您,我才得以走出阴霾!”

阳光照进被遗忘的角落 篇7

其实,这两个想法都是错的。

麻风病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患病人数一度高达1000多万。在我国,它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现在虽然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8年全球共报告新发现麻风病病例249007例,比2007年降低了4%。而我国,整体来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世卫组织规定的万人中麻风病患者少于一人的“基本消灭”目标。但截至2008年底,以省为单位,还有云、藏、贵、川4个省区未达标;以县(市)为单位,未达标的则有288个,其中约70%集中在云、川、贵、湘4省。2008年,我国27个省级单位新发现病例1614例,比上一年增加了5.8%;京、沪、苏、浙、粤等发达省市的流动人口中病例数上升较快。也就是说,我国仍有不少患者正遭受着麻风病的折磨。

麻风病虽然危害严重,致残率高,但它却是可防也可治的。如果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同时进行肢体防护,完全可以避免畸残的发生。可惜,因为我们过去对这些不够重视,让不少患者错过了治愈的时机。还有一些人虽然治愈,但由于严重的畸残而丧失了生活和劳动的能力,而且受到社会的排斥,甚至其家人都避之惟恐不及。因此,我们不仅要预防麻风病畸残,对已经畸残的进行整形或矫治手术,还要减少乃至消除社会上的偏见与歧视,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让他们能够最大可能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生活。

这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民政、财政、残联通力合作,还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让麻风病畸残者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医疗、回归社会等方面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动力。

彩票公益金勇敢地担起重担,向这些被忽视、被歧视、被边缘化的弱者伸出了援手。

2007年,“十一五”专项彩票公益金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项目正式启动,截至2010年,共为全国贫困麻风病畸残者免费实施矫治手术3000余例,其中不少省份超额完成了手术目标。在贵州,从2007年末开始的一年间,国家彩票公益金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医疗队的十余名专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约200名贫困患者免费施行了矫治手术;在湖北,原计划完成此类手术400例,由于彩票公益金的大力资金支持,以及省残联与国家医疗队的出色工作,实际完成了425例,让更多的患者摆脱了畸残的折磨;2009年9月,彩票公益金资助安徽省残联和省卫生厅在无为县实施麻风病畸残免费矫治手术项目,医疗队进驻麻风病人村,起早贪黑、不辞辛苦,通过近一周的连续手术,共计完成截肢、白内障复明、畸残矫治等各种康复手术112例,超额完成了107例的既定任务……

此外,“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是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实施的、对贫病群众进行人道救助的一个品牌公益项目,主要由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自1999年起,它连续11年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为受灾地区重灾户、贫困地区特困户、偏远地区少数民族、革命老区老党员、城市下岗困难职工和低保家庭等不同资助对象送去温暖和爱心;2008年,它又把贫困麻风病患者定为慰问对象——国家彩票公益金出资350万,由红十字会购买慰问物品,并组成6个慰问组,分赴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海南、陕西、甘肃、山东这九个麻风病人相对集中的省区,为385个麻风病人村中的9000多位麻风病患者每人送去价值200元的棉被、棉衣、粮食和糖果等慰问品,让他们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照进我心灵的阳光 篇8

三年级时,我写的不是很好,所以常常的伤心,一直不算开朗,但也没有什么办法提高写作技艺,所以内心一直很惆怅。

直到那样一天。我上了四年级,从城里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刘老师,刘老师特别擅长看同学们的心,在同学们不高兴时,老师就会加以安慰,刘老师也特别注重同学们的成绩,对我们加以要求,为我们“出谋划策”,耐心的教育我们,老师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但缺少的是信心和勇气,只要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内心一定会变得开朗起来的,成绩一定会很快提高。老师为了帮助我们,让我们多看课外书,开阔视野。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买来了课外书,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老师让我们多读书,多练笔,于是我们就写起来读后感来。毕竟那是第一次,同学们写的都不是那么的好,我觉得这一次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于是认认真真的写了起来,我认为写的不算太好,没想到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只要坚持,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作家的。老师的话给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成为作家的种子。我也朝着我的目标去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今年老师创办的“我阅读我成长”的墙报,就有我的六份,因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也曾多次走上讲台,为大家朗读我写的,老师都会给我鼓励。老师还在课间陪同学们一起玩,“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老师,不再那么胆小了。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上,我还当了小主持人呢!这也是我变得勇敢的象征。但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仍努力得改掉缺点,让明媚的阳光一直陪伴在我身旁。

走进心灵的阳光 篇9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班主任——班级管理者,学科任教者,学生心理辅导师,扮演着一个班级的核心角色。然而,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班主任仅发挥了管理和知识传授的功能,他们总以显性指标来考察衡量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表现等评价甚至断定学生的未来,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轻生现象,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好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被大家所注重。

班主任,学生的直接接触者,该如何发挥其心理辅导师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心灵的交流最为重要。初中,青春叛逆的时期,学生们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的时期,更是人格塑造的时期,班主任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大家,但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班主任?事实上要点只有一个:从心出发!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教育;从心出发;交流

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给予不同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初中班主任,更应在道德、行为习惯和情感价值观诸方面给学生以适当指点和引导。

1、对“角落里”的孩子的引导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上掉落的星星,都有他自己的光芒,只是是否被发现。我们不要遗忘任何一颗,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小星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在所有老师眼中都是个爱和老师作对,不上进,调皮捣蛋的孩子。无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将他转到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再次被老师们放弃在了角落里,他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越来越沉默孤僻。而恰恰也是在这个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他原来有“阅读障碍”,开始悉心教导,让他逐渐走出学习障碍,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梦想。

电影中的伊夏因为“阅读障碍”而自卑,他被老师和他自己放在了“角落里”。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事实上,关注一下我们四周,这种处在班级“角落中”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有的孩子来自低收入家庭,由于生活窘迫,使他们在同龄孩子面前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态;有的孩子在身高、长相语言等方面自己感到不足,不愿与别人交往;有的孩子明明已经很努力,却依旧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自认为很笨不愿交流;也有些孩子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受到同学歧视,没人愿意与之交朋友„„

长期处在“角落中”的孩子,孤独、自卑必然会使孩子对所属的团体没有归属感,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偏见,从而使自己所走的路越来越偏,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内心不满的情感一旦爆发出来,也许会形成不可控制的局面。而在这一方面,作为班主任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带领人,他所能做的难道仅仅是传授知识?当然不!更重要的,他们是在修剪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掌握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并不难,难的是能在心田里栽种下美好的种子。而在心灵里播种,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孩子都是

不一样的,他们迟早会以自己的步调开始学习,“角落中”的孩子也一样。而班主任可以做的,就是在他们心里播下自信希望的种子,给他们一个开始,让他们勇于在阳光下“抬头走路”。在班主任的做法中,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语言表扬:语言是思想的表露,正面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如“你很聪明”、“你能行”之类的语言。处于“角落中”的孩子更需要它们消除自卑,正视自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由此可见正面的评价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切忌用诸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之类的语言,这看似是对“角落里”孩子的表扬,实则暗示着他们“笨”“拙”。

2、非语言亲近:除去语言,老师的目光、姿态、动作、表情这些非语言的指令具有同样的效力。目光的关注,姿态的倾听、动作的亲近、表情的温和,这些发自内心的关注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让老师更加走近了学生的心灵。而此时前者(语言表扬)也更具有影响力。

3、发挥长处、储蓄成功:每个小孩包括“角落里”的孩子都有他天生的长处和短处,就像一只手是以五只不同长短的手指结合出来的。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耐心地观察每一位同学,多记下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知道“第一”并不仅仅只能是学习的第一,使之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重塑信心。

4、比较分析:在有了成功的体验后,班主任要及时反馈,通过对比让他们知道自己进步了多少。同时也可采用逆向比较,即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对象以消除“角落里”孩子的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度,否则易使学生变得盲目自信、目光短浅。

班主任若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耐心、爱心、细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灵,就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所有孩子都站在阳光下微笑。很多事例证明,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不会引导学生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耀的新星,只是有些同学的光辉被世俗所遮掩了,只有当班主任用心去体验时,才能看到他们那璀璨的光芒。

2、对“优秀生”的管理原则

那么,是否只有这些所谓的“差生”才有心理上的障碍,需要老师的关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的“好生”拥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随着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好生”轻生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天之骄子,老师眼中的国之栋梁,同学眼中的模范榜样,为什么如此草率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因而,我调访了身边的“好生”,87%的“好生”都说做学生难,做学生中的“好生”更是难上加难。他们肩负的是家长更多的期望,他们需时刻追求好上加好,他们担心失败后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那抹失望,担心同学们眼中的不可思议,他们被框上了“优秀”的标签,那是无数次的成功才换取的,但或许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他支离破碎,因而“好生”这两字给了他们千斤压力,且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只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为“好生”。

过度的注重学习,从未或很少有班主任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是否也和成绩一样牢固,一样坚不可摧。“优秀生”在追求成绩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心理建设,他们其实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他们的人生拥有着太多的矛盾:期望过高与担心失败之间的矛盾;受挫能力低与心理压力大之间的矛盾;自傲与自卑间的矛盾;

虚荣心与实际能力间的矛盾„„每一个矛盾足以击垮他们。因而如此多的博士,各年龄层尖子生的陨落,似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应多多肯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用心倾听,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指导情绪调控方法;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对自我的认可等等。同时,班主任在对“优秀生”的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优秀生”:优秀是相对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来说,初中生处于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阶段,现在优秀不代表将来一直优秀;从空间上来说,所谓“优秀生”本就只是一个班或一个学校中的优秀,外面的世界很大,比“优秀生”强的大有人在。作为班主任,本身要充分理解上述问题,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教会他们立命之根本,同时将辩证的思维传递给学生,是他们明白优秀的局限性。

2、恰当使用批评:“优秀生”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是被长久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习惯了听好话而排斥老师的直言批评。因此班主任在对“优秀生”的错误提出批评时最好是将心比心地谈话,以为之着想的语句隐性地点出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同时应注意的是,对“优秀生”的批评应避免在公开场合,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3、提高“优秀生”的受挫能力:“优秀生”习惯了成功,对失败毫无准备。但人生中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人生的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此,提高“优秀生”的受挫能力刻不容缓。况且,如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只手是以五只不同长短的手指结合出来的。再优秀的学生总会有不足之处。班主任可以创设不同层次的情境,让“优秀生”在不同方面的失败中慢慢领悟,提高受挫能力。

4、促进“优秀生”的自我完善:我们眼中的“优秀生”一般都是成绩优秀,而事实上“优秀生”的心理素质、其他如体育、组织管理、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完善。总结上述几方面,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填补他们欠缺的地方,让他们名副其实起来,这才是解决“优秀生”问题的关键。

二、班级教育的核心是交流

在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在对待全班同学的态度与做法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几点。在调查中发现在120名学生中,在“班主任的哪些行为是您最为厌恶的”一项填写中,写了诸如翻课桌、拆信件等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占了近1/3,仅次于班主任差别对待学生的行为。有一女生写道,她在初中时担任班长一职,对班主任印象挺好。但在一次体育活动课时,班主任私自翻了他们的课桌,并将一些不利于学习的东西拿上了讲台。在课后义正言辞的说翻课桌是因为关心他们,不让他们走歧路,并严厉地斥责了被翻出东西的同学,告诫全班同学以后不准再带类似的东西来学校,下次再被翻到一律写检讨,通知家长。那位女生说:“虽然我是班长,但在那以后我就挺讨厌我们班主任了,还买了把锁将课桌锁了起来,她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诚然,这位班主任的作为看起来是在全心地关心同学,为了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采用了最快速的手段来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她自己的行为也并非正确,她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感。而且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统一地进行批评,事实上也是班主任的不负责任,不愿一一询问解决问题。

曾惊闻15岁的花季少女因所写情书被老师当众朗读而跳楼自杀,在感慨如

今孩子早恋、心理脆弱等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对学生们的隐私问题提起重视。

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对人的尊重。隐私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不违背道德的基础上,其他人并没有权利侵犯他人隐私,就算是老师是为了关心学生也一样。侵犯隐私的做法在效果上治标不治本,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线。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关心同学时翻课桌、拆信件等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并不可取,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当了解学生有类似看小说、写情书等情况时,要先了解事情始末,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事实上,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深,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近——信赖三个阶段,在最初的过渡期后,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一般在第二个阶段,甚至第一第二阶段之间。而此时的学生并不信任班主任,这就要求班主任自己先敞开心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观点,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学习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会逐渐向第三阶段靠近,这时,班主任在观察到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就可以找他谈谈,或许就可以在不触及隐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在触及隐私问题时学生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刚第一个班主任翻学生课桌的的事例中,班主任事后并未对自己的行为说什么道歉的话,或许是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也或许是意识到了,但低不下头对学生道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也会有做错的时候,这本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老师总是一副先知先觉的圣人模样,在学生面前总放不下架子,就算是讨论也是一副尊者的模样。这就导致教师不敢对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这不仅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危机,老师的人格也会受到怀疑。放下为师者的架子,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其实并不难,学生都是简单而真诚的,当他感受到诚意时,原谅其实也很简单。

三、用心灌溉,教师亦是朋友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单是一个良师,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更应是一个益友,是一个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学生心里的大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真诚的心交换,学生感受得到。从心出发、用心灌溉,我们都将收获,富足一生!

【参考文献】

期刊类:[1] 赵德.在心灵上种花[J].教育文摘周报.周末版,2005(07).[2]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J].教师博览,2005(12).

[3] 黄泽玉.正确处理学生的隐私[J].师道,2008(05).

书籍、专著类:[1] 傅建明、胡志奎.班级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

108~109.

[2] 蒋薇美.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万祥.一句话改变人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134~

161.

上一篇:日常行为规范表下一篇:来,我们拥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