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2024-09-12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精选8篇)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篇1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我为你骄傲》课后反思

孩子就是春天里的花朵,给点阳光就会灿烂。而我愿做那给予阳光的人。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今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今天讲的是《我为你骄傲》第一课时,本来是跟往常一样的写字课,今天的课却比往常让我感觉舒服,如温暖的阳光进入我的心田。之所以感觉舒服,是因为还孩子们积极学习,配合得好。

成功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拿出了学生一直很喜欢的贴画,这是一种暗示:只要我遵守纪律,好好读书,积极回答问题,我有可能得到。第二,导入的谈话很温暖,让孩子心里暖暖的。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你有什么是爸爸妈妈感到骄傲的?生1:我爸爸为我会画画感到骄傲;生2:我妈妈为我取得好成绩而骄傲;······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说自己的优点。(事实上不光大人喜欢听好话,孩子也是一样。)于是,我接着说道:原来你们有那么多老师不知道的优点啊!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我也为你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为你骄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小手刷刷得举起来:“谁为谁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焦点就在这两个问题上。嗯,你们越来越会思考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说完这句话,我感觉孩子们的眼睛格外亮!原来我的阳光进入孩子们的心里。紧接着就积极地进入到阅读之中。环视四周,没有人乱动,个个坐得挺拔,拿书姿势标准,读书声音响亮,不由得我心里感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第三,我吝惜自己的表扬和夸赞。你真会回答问题!你读得真好!你思考的真快!你今天进步真大!我为你骄傲!·我真为你骄傲!·····同时还会奖励一张小贴画。孩子们听到夸赞,心里美滋滋的,越发积极。我看到孩子们那么棒,心情格外灿烂!

课后,我坐下来反思:我以前也表扬他们,怎么没有起到作用呢?为什么今天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是我表扬的人太少了吗?还是我以前很少表扬呢?不对,我表扬了,但是话没有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心里,这是症结所在。药进入身体才会起作用,话要进入心里才会起作用。以后,我一定要找准缺口,善用表扬语。让每节课都那么舒心,愉悦!

如果我心里一点温暖,我会让温暖传染,聚集;如果我心里有一束阳光,我会让他照在班级的每个角落,照进孩子们的心里。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篇2

[片段一]

师: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象去欣赏阳光下美丽的景色。清晨,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闭上眼睛,学生听得入了神,陷入无限的遐想中……)

师:小朋友,美吗?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生:我想到树林里的小鸟高兴地飞来飞去,还唱起了歌。

生:我想到公鸡会喔喔地叫,催人们快起床。

生:我想到早晨空气清新,人们都在公园里锻炼身体。

师:是啊,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大声地)想!

师:那就请大家把书翻到第8课《阳光》。(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教学反思]巧用文本,发展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一年级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活用教材,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情境: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提供的优美文字进行自由想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可见,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弘扬学生的个性。

[片段二]

师:小朋友,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它使禾苗更绿了,使小树更高了,使小河变成长长的锦缎了。如果你是禾苗,你会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

生:太阳公公,谢谢你!你的阳光照得我真暖和。

生:太阳公公,你真好,你给了我阳光,我长得更绿了。

生:我很感谢你,太阳公公!有了你,我长得更快了。

师:阳光给禾苗带来了绿色,那么小树、小河会怎么对太阳公公说呢?

生:谢谢你,太阳公公!有了阳光,我们小树才能生长。

师(扮演太阳公公):不用谢!我很高兴看到你长得这么粗壮。

生:太阳公公,你对我们小树真好!我身上的叶子要在阳光下才能制出氧气。

师(扮演太阳公公):这叫光合作用,我很愿意为大家效劳。

生:我是小河,在阳光下,我特别漂亮。谢谢太阳公公!

师(扮演太阳公公):不用谢,我乐意为你打扮。

……

[教学反思]善用文本,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绘声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上面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师生表演的学习情境,先是请小禾苗说,再让学生自己选择说,教师也蹲下来,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扮演太阳公公,与学生亲切地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因为角色是自己选的,对话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会聚的,又能与老师一起表演,他们兴致昂然。通过表演,学生理解了阳光的作用的确很大,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它;通过表演,平时的一些礼貌用语也再次回响在学生的耳边;通过表演,我发现了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他们的语言中不仅有禾苗、小树、小河的“形”和“意”,更表达了自己的“情”和“味”。

[片段三]

师:阳光是公正无私的,它给予每一个人都一样多,谁也无法捉住它占为己有。

生:我可以捉住阳光。

其他学生都说“阳光是捉不住的”。

师:你真棒,有自己的看法,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捉住阳光的,好吗?

(掌声)

生:我家有个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

生:我也能捉住阳光。我可以利用太阳灶捉住阳光。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来修改一下课文,让它更科学,好吗?

生:科学家能捉住阳光,阳光是科学家的。

生:妈妈晒被子时捉住了阳光,阳光是妈妈的。

生:聪明的人可以捉住阳光,阳光是聪明人的。

……

[教学反思]活用文本,引导学生探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让课文学习成为探究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验教材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在学习“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这一段落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能捉住阳光。我马上引导他说说自己的办法。在这个小朋友的启发下,同学们有了一场精彩的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愉悦、自豪中,小朋友领会到了阳光的宝贵、人类的伟大。在这里,没有强求一律和苛刻的规训,建设性、创造性得到认可与欣赏,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显和弘扬。由此可见,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篇3

案例二:2012年4月16日清早,兴化市竹二村村民周景山夫妇醒来,看到女儿周丽留在桌上的遗书。此时,相邻村的村民陈胜利也看到了女儿陈娟的遗书。幸运的是,在民警的多方营救和劝导下,两位离家试图寻短见的女孩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经了解,周丽和陈娟是同班同学,均系兴化市某中学在校学生。两人性格都相对内向,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她们的父母均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打工。两个孩子坦言,父母除了给一些零花钱,很少跟她们沟通交流。最让她们受不了的,是父母常常为了生计和家庭琐事争吵不休。两人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将来肯定没什么出路。

心灵导航

花季孩子轻生案例不在少数,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家庭关怀的沉重反思。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少这样的学生:有的性格懦弱孤僻,有的胆小怕事、沉默寡言,有的猜疑无度,有的性格急躁……面对这些“问题孩子”,如果家长没有好好琢磨他们的心理特点,而只是一味地拿优等生的标准要求去督促他們、拔高他们,往往会事与愿违。

“问题孩子”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拒学厌学。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觉得学习太累了,内心深处会产生抗拒心理。再加上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对当时所学知识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

抑郁不安。习惯了家长包办一切的孩子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畏畏缩缩,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与生活缺乏信心。他们习惯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

暴躁逆反。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要仔细地琢磨一下问题产生的根由。大致有以下几种诱因:

家庭环境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无不被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孩子需要什么,家长都拿着金钱、端着笑脸去满足。久而久之,容易让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重者就养成了骄横任性、胡作非为的习性。

社会风气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孩子们,他们或相互攀比、脏话连篇、争吵殴打、追求享乐……

学校教育因素。素质教育和减负行动提倡了多年,但孩子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多少。有些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还要参加各类兴趣班,负担只增不减。在种种压力下,成绩落后的一些孩子会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孩子自身因素。现在的孩子自我表现欲非常强,非常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来表现自己。

心灵处方

首先,作为父母,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就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心态积极,努力向上,健康快乐。心态消极、抱怨悲观、争吵不休的父母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

其次,家长在外出谋生的同时,应定期和孩子交流,并与学校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学校也要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孩子展开心理辅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阳光照进我心里作文 篇4

我打开车窗,一阵刺骨的寒意闯了进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你怎么回事,我家孩子还急着上学呢,快想想办法啊!呵,这种破车就不该开出来,这一坏,耽误了多少人的时间,你负得起责任吗?,几个人聚在一辆抛锚的车旁,不断把冷冰冰的话砸在那位司机身上,我清晰地看到那位司机不停地挠着后脑勺,另一只手紧张地抓着方向盘,紧皱的眉毛拧成了川字。空气越发冷得让人害怕,我赶紧关上了车窗,车内的暖风吹得我的脑袋越来越沉,越来越沉……

雪更大了,太阳依旧蜷缩在云层后,瑟瑟发抖,丝毫没有要出来的意思。

突然,一团红色从我眼前闪过,把我从一片昏昏沉沉中拽了出来,我定了定神,那是一个穿着鲜红色的羽绒服的人,在他身边的是一个衣服上有个醒目的太阳的年轻人,他们的出现倒是让这单调的白色世界多了一抹亮色,平添了几分暖意,他们走到那辆车的窗边,不知说了些什么,那位司机便像见到了救命稻草般,眼睛里写满了希望。

雪小了许多,洁白的雪花在空中翩然舞动,像是在邀请阳光与她共舞。他们绕到了车后,把手臂伸直顶着车尾,头深深地埋在了两臂间,脚用力地蹬地,一步、两步……那位衣服上有太阳图案的年轻人突然脚下一滑,摔在地上,他迅速站了起来,毫不顾及身上的污渍,接着推车。那个太阳也已被雪沾湿,但我竟觉得它在发光,那光很亮,直直地照进了我心里。车缓缓被推上了桥,待车停稳,两人相视一笑。太阳也终于不再躲藏,明媚的阳光,照在人们脸上。那两人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此刻成了剔透的钻石,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那位司机回过头来,我依稀看到他眼里,闪烁着泪光。此时,阳光映照着树枝上的雪,像正梳妆的新娘,明媚又不失柔美。刚刚还在抱怨的人们此刻都灰溜溜地钻井了车里,像那无情的风雪般销声匿迹。

阳光照进我心里初中作文600字 篇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其让风露清愁、欲望芜杂堵塞心头,不若采撷一片阳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题记

江南初春时节,放晴的天稀有,小城依然笼罩在巨大的灰色幕布下,偶尔下场雨,全身上下依然攀附着冬日的沉淀感。

坐在桌前读书的我,总觉得心头闷闷的,抬起头探出窗外,惊觉外面天空竟明媚了起来,欣喜之余便赶快出门。

路过长满白色芦苇的池塘,越过一块长满青菜的田畦。在清晨第一缕温暖阳光里,我奔跑着去拥抱蓝天,衣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头发在风中竖直纠缠在了一起。

跑得气踹嘘嘘时,终于停了下来,慢悠悠地走在大桥上。远方初升的太阳鲜艳嫩红,富有光泽。眯上眼睛,贪婪地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心头闷闷的感觉早已无影无踪,仿佛整个人脱胎换骨,从内而外散发着清新之气。

雾气氤氲了衣襟,粘湿了发梢,眼角眉梢之间,有种冰滑清朗的感觉。很少拥有这样宁静纯洁的心境,城市太乱,世事太繁,心上一片芜杂,每到寂静时,紊乱和疲惫便总会袭上心头。平时早起上学,心里只想着快点、快点,或是今天又要考试即将下发试卷,或是临出门前与父母的冲突,脚步踏得飞快,仿佛置身于小城的城景之外。而假日里,满载纷繁的心灵列车实在不愿重新启动,于是就整日整日宅在家里。日复一日,很多人就像我一样怀着各自的心事,怀着各自的`欲望,神情各异地穿梭在小城的早晨,直抵目的地,开始雷同而又迥异的一天。

继续前行,我发现小城的早晨竟是如此热闹而快乐。小吃摊前,摊主在熟练操作,旁边等候的顾客双手插在口袋,左右摇摆,神情慵懒;推着一板车蔬菜的菜农,嘴角挂着闲适的笑容,缓缓移动车轮,不时与相遇的熟人招呼;时有骑着单车的少年,刮起一阵风,卷走一片尘埃……没有此起彼伏的喧嚷声,没有惆怅愤懑的消极语,在这个美妙的早晨,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安静和快乐,却暗含着热闹的气氛,这一定是清晨下达的命令。

我开始像孩童般窜来窜出,东看看,西瞧瞧,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阳光轻柔地洒在头上,我微微有了暖意。拐进小巷,老屋阳台上的盆景被阳光抚摸显得更加蓊郁,掉漆的木大门被人“吱呀”一声打开,阳光像调皮的小孩,立马钻了进去,投下光与影交幻的诗篇。青石板上,一只老黄狗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小憩,跳跃着的我赶紧小心翼翼绕着它蹑步而过,深怕惊醒它的美梦。

或许是带着不同的心境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色吧,或许是往日过于纠结于权衡利弊,印象中的“逼仄小巷”,在此时变得如此明亮神秘。

张爱玲曾说过:在这个光路离怪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也许真的如此,生活这个多味瓶,常常让人筋疲力尽,杂念丛生,当我们抱怨生活没有阳光,不尽人意时,却不知,被太多欲望蒙蔽的双眼早已看不到阳光,被太多名利重压的心头已没有一块足够坦荡的地方去迎接阳光。

演讲稿:让和谐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篇6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和谐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公务员,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谈起民生这个词语,我不禁浮想联翩。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辞典,这个词语是如此厚重而深刻,在时空交织的页码中,他力透纸背;在朝代更迭的记录里,他苍劲突兀。两个笔画很简单的字组成的这个词语却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休戚相关,也使得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告、夙兴夜叹:屈原站在汨罗江之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望着被秋风卷走的茅屋,心念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范仲淹把酒临风岳阳楼,歌以咏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躺在秋天的书斋里,辗转反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岁月无声,而历史的车轮却从未停止过脚步,当历史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的一页;当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决绝的姿态,用日新月异的速度撰写这篇《大国崛起》的传奇之时,民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关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载入党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被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民生的关注成为一个执政党坚定的执政理念;成为执政者最难以割舍的情结,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也成为自古至今对民生的最好的诠释。

小单元组成大社会,小和谐促成大和谐。和谐社会无处不在,而民生也无处不在。和在座的朋友一样,作为青州的市民,我们自然能够身感同受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自然能够看到,在全市上下集中精力、同心同德,加快建设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生态名市和经济强市,推动青州新一轮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改善民生为主要旨意的和谐青州建设也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

2007年6月,在青州电视台演播中心举办的“共享和谐阳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大型募捐晚会,让无数青州市民记住了一个很平凡的名字——陈天海。这个30多岁的农村汉子,经历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孩子不幸患脑瘫,8年辗转大江南北的求医经历,让这个原本宽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而孩子现在只能常年躺在床上;不幸再一次降临,妻子去年查出白血病,只好在医院接受一次次的化疗。无计可施的陈天海选择了最后一种方式:请求电视台给他作广告,他决意要卖骨髓赚钱,为妻子和儿子治病……因为有了爱的支撑,面对残酷的生活,陈天海拥有了生活的勇气,这个30多岁的汉子一只手拉着一个家人的生命,咬紧牙关不肯松开。

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不仅仅是一筹莫展却绝不放弃的陈天海,也不仅仅是屏幕上那个每年收入300元,和孙子相依为命的老大娘拖着树枝的年迈的背影,还有坐在下面的市委书记王立胜和其他领导满脸的泪水。那泪水流得无遮无拦、肆意汪洋。魄力十足的领导,对待青州的改革,大刀阔斧、义无反顾;定位青州的发展,高瞻远瞩、大气磅礴;打击邪恶势力,重拳出击,从不姑息。然而,面对百姓群众的疾苦,坚强的灵魂却无法抑制最脆弱的泪水,因为那根爱的神经从来没有麻木。

对民生的关注,渗透在王书记一年对6000多封群众来信的每一句批示中;流露在市长热线的每一句问候中;体现在市领导对弱势群体的慷慨解囊中,更贯穿在市委的决策之中。

每一位青州市民都亲眼目睹着青州的崛起,沐浴着青州崛起给每一位市民带来的阳光: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8000亩的教育园区在风景秀丽的云门山麓动工;让每一个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旧城改造扎实推进,14个高标准的大型花园小区拔地而起,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启动建设;让每一个弱势者都能享受到和谐阳光,市慈善总会应运而生,各种捐助活动接连不断。与此同时,敬老事业摆在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今年作为青州市敬老院建设年,1.6万平方米的中心敬老院动工建设……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的提高、五保供养标准的提高、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的提高,这一个个提高里面,蕴含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数目,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拳拳之心、绵绵之意。

作为市委办公室的新兵,在深刻理解市委决策的同时,我更深知,和谐社会的创建,没有观众,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我和在座的大家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亲爱的朋友们,不管我们的身居要职,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我们腰缠万贯,还是工薪一族,请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把我们的爱的目光洒向身旁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有了关注的目光,所有的苦难、贫穷和忧伤就不会变成绝望;因为有了关注的目光,点点滴滴的爱心就会汇聚成爱的海洋;因为有了和谐的阳光,就不会再有黑暗、孤独和寒冷彷徨;因为有了和谐的阳光,幸福才会荡漾在每一张脸庞,当温暖的阳光充满了每一个角落,青州就注入了无限的力量,古老而又年青的青州就会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篇7

一、引导学生深入教材, 挖掘文本中的人文 资源

新编苏教版必修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它们或质朴率真, 或热情奔放, 或令人鼓舞, 或发人深思。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 有效利用文本中丰富的人文资源, 启发学生解读文本, 在感悟、体验中发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诵读、品味中, 领悟人生, 完善人格。郁达夫说: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为它体现了作家的生命意识, 融入了作家的血与肉。如《报任安书》的作者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 身受腐刑而隐忍苟活, 为当时流俗之人所轻, 每念及耻辱未尝不汗流浃背。好友任安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在回信中尽情书写了自己的愤懑, 阐述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指出自己隐忍苟活是因为自己的心愿未了, 遗憾文章不能为后世所知。而对《史记》的著述能够“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洗刷自己所受的耻辱。读之, 能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 但我们的生命却不仅仅是自己的, 它更属于父母, 属于国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一点挫折而轻言放弃, 更不能动不动就用死来寻求解脱, 我们要敢于直面现实, 要勇于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人的一生可以伟大, 也可以平凡。同样, 死有多种死法, 可以轰轰烈烈, 也可以无声无息; 可以重于泰山, 也可以轻于鸿毛。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身处逆境, 不能消极颓废, 更不能轻率地放弃生的权利, 而应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为世界增添活力和亮色。这些人文的精神素养需要读者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生发。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解读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 教育学生学会直面人生的挫折和苦难, 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对死亡的哲理性思索。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类似的精神素养在文本中比比皆是: 比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中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对生命的热爱, 普希金《致大海》中对自由的渴盼,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以爱对抗暴力, 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人生理想,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对亲情的回忆等等。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 只有努力发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和伟大的灵魂对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真正爱上语文。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 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 气氛

语文课堂“人本”思想的体现, 其中有一点就是关注学生全体, 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都是活泼的人, 发展的人, 有自尊的人。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尊重、关心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在我们爱的教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 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 教学成为双向的活动, 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知识, 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这势必要求我们放下架子,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与作者对话, 与文本对话, 与教师对话, 与同学对话。通过与作者的对话, 可以了解写作意图, 感悟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个人气质、审美理想等等; 通过与文本对话, 才能走进文本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探讨文本内涵, 才能完成从感知到获得情感共鸣进而领会文本奥秘的飞跃; 通过与教师对话, 在问答交流中, 参悟文理、文意、文趣, 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对话, 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吸纳, 学会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与共享。

三、鼓励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丰富 学生的人文阅历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种新开设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 它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 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善于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 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具有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办刊、演出、讨论、调查访问、查引资料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积累的过程, 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其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是唤起学生关注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我在教学必修一第一专题时, 讲解完四首现代诗歌, 我让学生准备资料开诗歌朗诵会, 找自己喜欢的诗歌, 可以上网查, 也可以去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 可以借助音响设备。结果学生做得很好, 把诗歌朗诵会组织得有声有色。学生积极性很高, 热情也很大。在学完课文《十八岁和其他》后, 我让学生给父母写信, 信中要体现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更能体会到亲情的重要。学生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 锻炼了自己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更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丰富了学生的人文阅历。

四、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 潜能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 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 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 要育人, 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 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 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 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 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 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 使其有满足的可能, 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 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 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 他才会充满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 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 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 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找寻出这种需要, 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 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 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 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 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 国家需要80%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这样想来, 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他们的特长, 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 同时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 通过不同的途径, 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让阳光照进你的房间 篇8

开门进去,屋内昏暗,能明显感觉到一种忧郁、悲观的气氛。我站了十几秒钟没有说话,环顾四周,只见床上、桌子上、柜子上的东西摆设还算整齐,只是一款厚厚的麻布窗帘严严实实地挡住了窗户,拒绝了窗外的阳光,屋子里自然不那么明朗。我问:“为什么白天也拉着窗帘呢?”孩子小声回答我:“没什么,习惯了。”“其实我也喜欢安静,喜欢稍稍有点昏暗的氛围,可是不能完全拒绝阳光啊,让阳光照进你的房间,时间长了,它就能照进你的心里。”我漫不经心地说着,“想不想试试?”孩子半信半疑地点点头。我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的一角,一缕白灿灿的阳光倏地闯了进来,落在干净的书桌上,呈现出一块并不耀眼但很是澄澈的白光。完全拉开窗帘之后,屋子里顿时变了氛围,身在其中的人仿佛脱掉了重重的铠甲,轻快许多。

我跟朋友的孩子没有聊什么人生大道理,只是聊一聊春天的事。我给她讲前两天跟随几位驴友徒步去山里的经过,看见了山下的鸡鸭以及山上的野兔,下山的时候有一段相对平坦的路,下午的阳光照在上面,很柔和,很清淡,特别动人,能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幸福起来。于是,我们几个驴友情不自禁地在这条路上奔跑追逐,欢快地享受着那份希望,那份光明。对那段铺满阳光的坦途记忆犹新。孩子也跟我回忆起在学校的时候,她跟同学有一次期末考试考完,如释重负,搬了小马扎坐在宿舍楼下晒被子的地方晒太阳,闭着眼睛,感受温暖和静谧,内心充满着各式各样美好的向往……

聊完天从朋友家出来,走出一段距离后,我回头仰望她家的窗户,发现窗帘没有再次拉上,阳光继续照进房间。突然窗口露出一张面带微笑的脸,我知道,这孩子接受了阳光。

当我们遭遇挫折,或者面对压力的时候,当我们内心灰暗,无所适从的时候,或许会忘记了阳光,大自然赐予的人世间最宝贵的一样东西。让阳光照进房间,照进心里,它能疗伤,也能给你希望和勇气。只是你不要拒绝,不要视而不见。 (河北 郭雪强)

上一篇:含有和天的成语及解释下一篇:春在一念之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