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产品质量提升

2024-06-09

四论产品质量提升(精选4篇)

四论产品质量提升 篇1

嫉慢如仇

——四论产品质量提升

为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总公司自2月18日始建立了铸件质量沟通会周会制,这无疑是行之有效的良策之一。铸造人其实很聪明,质量问题在我们的三年规划中就已预料到,质量是首当其中的大事,否则就不会将2012年定为质量提升年,因为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产品质量提不上去,我们的三年规划肯定泡汤。

想要抓好质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就决不允许存在“想想好再说,等等看再做”的拖拉慵懒作风。“醒得早,起得晚”是小聪明,是会延误战机的。所以,首先要提倡“敢”字当头,敢于当出头的椽子,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提升产品质量就是要“醒得早,起得早”,敢为人先才是大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想要抓好质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就决不允许存在“整改在会议上,落实在会议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开会是为了分析原因,开会是为了统一思想。贯彻会议精神,落实整改措施应在会后的具体行动上,如果落实过程中仍在按部就班地“走程序”,或是高水平的“踢皮球”,反映的仍然是拖拉慵懒之风。殊不知,这种类似于感冒的病毒,极易传染和蔓延,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我们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是我们产品质量提升的大敌。

大家知道,提升产品质量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照搬”、“照套”别人的经验,因为我们的产品品种多,结构复杂。要想真正提升我们的产品产量,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照搬”、“照套”显然又是小聪明,大智慧是“勤快“,勤者是勤于思考,勤于试验,勤于总结,勤于提高;快者是反映快速,决策快速,整改快速,节奏快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目的。

笔者认为,提升产品质量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喊响嫉慢如仇的口号,以体现我们治理拖拉慵懒之风的决心,形成嫉慢如仇的氛围,大力倡导一呼百应,雷厉风行的作风。统一思想,端正态度,从我做起。先试不争论,先行不议论,先干不评论,以勤于开拓,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抓好产品质量提升,努力改变目前受人指责,受人说三道四,受人制约的局面。想方设法快速将质量沟通会所列问题的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绝不能让一个“慢”字贻误我们事业。

2012年3月14日

四论以德才和实绩为导向选用干部 篇2

迸发活力挖掘潜力提供动力

——三论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朱严

干部工作导向是激发干部激情、挖掘干部潜能,源源不断形成工作动力的“风向标”。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源头活水。

要规范干部选用流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干部工作的纲,是方向性的、粗线条的。严格规范干部工作流程,就要使之细化到干部动议、初始提名、推荐、考察、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公示、试用期、全程记实,考察对象个人事项报告、治理拉票等方方面面,真正形成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要推进重点项目改革。坚持围绕推进转型跨越和“四化一体东部新区”选用干部。要注重从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线选用干部,把优秀干部选拔到第一线,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重视一线的用人导向。积极探索党政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有限性竞争选拔,大力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积极探索和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制定实施差额提名、差 1

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办法,形成民主择优的用人机制。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没有基层经历的优秀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选派缺乏经济知识的优秀干部脱产学习培训或挂职锻炼,建立全面提升素质的干部培养机制。推进关键岗位干部、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因工作需要交流的干部的交流,着力推动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的干部交流,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建立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队伍,创新大学生村干部遴选公务员工作,着力向注重考试和考绩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优先选拔担任村“主干”、和聘期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真正使大学生村干部成为我市党政和事业单位的强大后备队伍。

要抓好干部跟踪管理。要强化重大事件跟踪问效。深入一线,跟踪了解新提任干部对重大事件处置的措施和效果,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干部在关键时候的表现。要实行新任干部跟踪考察。实行新提拔干部半年跟踪考察,任满一年履职考察,及时掌握干部履职情况,确保干部健康成长。要推行干部日常谈心谈话制度。把谈心谈话作为考察了解干部思想、心态、作风、能力、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了解干部动态,理顺干部心气,调动干部激情。要加强干部监督。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大力开展以干部考核录用、调动聘用以及“三龄两历一身份”为重点干部监督,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大力提高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四论产品质量提升 篇3

—四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六个紧紧围绕”全方位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重点。全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判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把握好这一战略重点、主攻方向。

方向的明确、路径的清晰,源于对现实状况的清醒认识。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马克思曾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溯35年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从“一大二公”到“包产到户”,开启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激发了中国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秩序不规范、规则不统一、竞争不充分的弊病;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这些都关系我们能否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破解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无论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会已经具体部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才能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已经开启,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号”巨轮驶得更稳、行得更远。

四论产品质量提升 篇4

创造优异业绩

——四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青春是多彩的,而奋斗是它的底色。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连用三个警句,勉励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创造优异业绩。从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说到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从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说到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从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说到历练人生、收获成功——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充分表达了党对当代青年的厚望与期待。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再到拨乱反正的改革开放初期,先辈们筚路蓝缕、以苦为乐,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留下了一部部精神史诗,把民族振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丰碑,它们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一脉相承,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为什么要坚持艰苦奋斗?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老矛盾交织,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叠加,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唯有不畏艰难、矢志奋斗,方能稳中求进、赢得未来。从人生道路讲,青年阶段是人生的积累期,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唯有艰苦奋斗,才能不断开辟人 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

如何坚持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是时代要求。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要把“良好条件”视为持续奋斗的机会,把“广阔舞台”作为振翅高飞的平台,抛弃贪图安逸的念头和怨天尤人的情绪,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在时代潮流中担当重任。

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是成功秘诀。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曾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成为一个时代的励志强音。如今,拜人民群众为师、到基层寻找答案,已成为社会共识。不好高骛远,不沉湎幻想,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就一定能找到人生成功的密码。

困难无处不在,挫折难以避免。对待困难与挫折的态度,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境界与修养。为了一项事业,付出毕生精力,是许多科学家的共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成功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当代青年只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紧要的几步,来不得半点浮躁与马虎。只有心中有祖国,眼里有人民,肩上有重担,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当代青年才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展示勃勃的英姿,才能为我们伟大的时代留下绚丽的画卷。

上一篇:食堂工作年计划下一篇:银海路加油站工程安全设施监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