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共9篇)
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 篇1
记叙文写作,线索是关键。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文章的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文章的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以有人称之为“一线串珠”。
常见的文章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实物为线索;③以事件为线索;④以情感为线索;⑤以时空为线索。此外,还以主题、独特的词语句子、歌词、标点、见闻等为线索。无论采用什么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安排线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互动平台
请记住我的名字
吕沛兴
不经意间,初中的时光已在不舍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一年了。【直接引入回忆,言简意明。】【加一段“敬爱的语文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么?”,作为第二自然段。】
清晰地记得,初中开始的第一节课是你上的,你不知道当时我多么紧张,那时只是听别人说初中和小学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对第一节课感到那么陌生和恐惧(改为“期待和激动”)。【你是谁?“陌生和恐惧”不能成为记住名字的直接原因,原因交代不详。】
但这第一节的语文课竟然(删去“竟然”)在你幽默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认识到,事实并不像我道听途说的那样,初中生活同样是异彩纷呈、色彩斑斓的。也许是(删去“也许是”)我从小喜爱语文的缘故(删去“的缘故”),(加上“良好的天赋和课堂上出色的表现使”)我有幸成为了你的课代表。【回忆一年前的生活和初中的第一堂课,交代事情的原因。】【当上课代表,是老师能记住“我”的关键。】
请记住我的名字,虽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课代表——我从没主动帮你检查过一次作业,每次收作业拖拖拉拉的总是我,甚至你进教室前连课本都懒得帮你接„„但这不是不尊敬,不是傲慢,因为这只是源于小小(改为“学生”)的懒惰!【“懒惰”和“捣乱”成为老师记住“课代表”的理由,使文章显得不落俗套。】
请记住我的名字,尽管(删去“尽管”)我不是百分百合格的学生,作业本上常会有潦草笔迹的是(改为“有”)我,在你讲课时偷偷和同学说话的是(改为“有”)我,为作业多而抱怨的还是(改为“有”)我„„但我(改为“这”)不是在挑衅,不是在耍滑头,只是想宣泄一下心中小小的不满(“小小的不满”改为“郁积的压力”)。
★请记住我的名字,我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不是能让你引以为傲的学生,但我有我的特点的!【此段删去,替换为下文带“◆”的那一段。】
因为你幽默的讲课风格,课下我被那帮淘气包喊为“爱情小说课代表”,当时我真冤,特想„„但又一想只为堵住他们的嘴没什么必要,后来一想又觉得挺好玩儿了!
所以请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我曾有这么大的“牺牲”!
◆请记住我的名字,尽管我有那么多的缺点,但请把它们放小一些,多看看我的优点,其实,我的优点还蛮多的嘛!【这一句是承上,还是启下?这个过渡句的位置有点问题。可以替换上文有“★”的那一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敬爱的语文老师,请你记住我的名字!【结尾点题,照应文题。】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学生,旁批、指导教师/郑月琴)
教师立场
“请记住我的名字”这个文题,应该就是文章的线索。但是原文在线索的凸显方面显然做得不够,有较多的请老师记住我的名字的理由和原因,却显得比较零乱,给人一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重新添加的第二自然段,使文章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后文的叙述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了让文章的线索明朗起来,在每一层次后加入下面的话作为脉络句:
①“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美美的幸福感!”
②“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深深的愧疚感!”
③“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成长的满足感!”
这三句话独立成段,使文章的脉络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且时时不忘点题,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升格示例
请记住我的名字
吕沛兴
不经意间,初中的时光已在不舍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一年了„„
敬爱的语文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么?
清晰地记得,初中开始的第一节课是您上的,您不知道当时我多么紧张。那时只是听别人说初中和小学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对上第一节课是那么期待和激动。这第一节的语文课在您幽默诙谐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认识到,事实并不像我道听途说的那样,初中生活同样是异彩纷呈、色彩斑斓的。我从小喜爱语文,良好的天赋和课堂上出色的表现使我有幸成为了您的课代表。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美美的幸福感!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课代表——我从没主动帮您检查过一次作业,每次收作业拖拖拉拉的总是我,甚至您进教室前连课本都不主动帮您接„„这不是不尊敬,不是傲慢,这只是源于学生的懒惰!
我也不是百分百合格的学生。作业本上常会有潦草笔迹的有我,在您讲课时偷偷和同学说话的有我,为作业多而抱怨的还有我„„但这不是在挑衅,不是在耍滑头,只是想宣泄一下心中郁积的压力。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深深的愧疚感!
尽管我有那么多的缺点,但请把它们放小一些,多看看我的优点,其实,我的优点还蛮多的嘛!
因为您幽默的讲课风格,课下我被那帮淘气包喊为“爱情小说课代表”,当时我觉得真冤,特想„„但又一想只为堵住他们的嘴没什么必要。我是不是很乐观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成长的满足感!
敬爱的语文老师,请您记住我的名字!
个性体验
起初提笔写文章时并没有充分地构思,所以文章虽倾注了感情,但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语序凌乱,缺乏重点。正像一棵树,树干不直,旁枝过多,却不知如何进行修剪。“能不能用一条线索将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呢?”老师的一句话照亮了文章的方向。我尝试着以作文题目“请记住我的名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求一个倾诉对象——语文老师,呼告式地将各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圆润紧致,浑然一体。(吕沛兴)
同窗视点
原文内容虽然丰富,但事与事之间令人感到杂乱。修改后的文章,像士兵一般有统一的军阵:“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不仅道出了记住名字的理由,也给原文增添了不少美感,这就是线索所起的作用。(王雅琦)
文章开始时逻辑性不强,被老师记住的原因是自己的缺点太明显,有点牵强。而修改后的作文巧妙地设置了一条线索,贯穿文章首尾,老师给予的各种感受、自信心、幸福感等串联起来,成了老师记住你名字的真正原因,条理清晰。修改后的文章,层次感增强了不少,可见修改对作文的好处是非常大的,难怪人们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孙嘉潞)
赏读美文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赏读心得】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汇成了一条思乡的河流,是如此丰富、悠远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有条不紊地传达出这样多而真实的生活内容的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脉络的牵引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感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析读佳作
这就是幸福 佚 名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曾经迷茫,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珍惜幸福。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无论你是穷还是富,是老还是少,是美还是丑。
幸福,你在哪里?
过节的时候,在乱哄哄的家里,外婆拿出妹妹的呼啦圈,笑着对我说:“嘿,我年轻的时候也玩儿这个,有个性吧!”接着,便给我们演示起来。“真厉害!”大家惊喜地说道。外婆的脸上闪着得意的神采,我也笑了。在人生的晚年,回忆年轻时的点滴,快乐地与儿孙聊过去的事情。
幸福,在外婆眼睛里闪耀着令人沉醉的光芒!
回家的时候,路过市场。一个中年女人背着大大的书包,一手提着满袋的肉、蛋和蔬菜,一手拉着儿子稚嫩的小手。“妈妈„„”小孩儿的声音尚有一些青涩,“让我背吧。”“不用了。”女人虽然疲惫,嘴角却流露出欣慰的微笑。小孩儿轻轻一跳,夺下书包,背在肩上,很快跑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人品味着生活中的温暖,沉浸在深情的爱意中。
幸福,在女人的笑容中散发着醉人的幽香!
我不禁闭上双眼沉思:在贫困地区的学生拿到捐款后的泪水中,有幸福;在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被扶过马路的身影里,有幸福;在一位收工回家的清洁工人的笑容中,有幸福;在一位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后刚领到种子的农民的眼神里,有幸福。
我终于明白,幸福就像花儿的芬芳、蝴蝶的翅膀,散落于不经意的角落。品味幸福,就是用心灵去体味人性的光芒。
【析读小语】
这篇文章结构精巧,作者以题目中的“幸福”一词来贯穿全文,通过生活素材的展示,寻找生活中“幸福”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全文用“幸福”连缀,以“寻找幸福——知晓幸福——体验幸福——感悟幸福”为序一气呵成,思路缜密而又自然流畅,最后用精美的语句作结点题,可谓匠心独运。
写作训练4
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眼神蕴满着慈祥,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涤着人的心灵„„请以“最美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名人名言】
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精彩片段】
灵动的眼睛: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使全身都灵动起来,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
用心
爱心
专心
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光会照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老舍《四世同堂》
清澄的眼睛:王小玉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刘鹗《老残游记》
有神的眼睛:她看上去已经不止政委说的那年纪,倒像个三十开外的中年妇人了。头发往上拢着,挽了个髻子,只是头发嫌短了点;当年“剪了头发当红军”的痕迹还多少可以看得出来。脸不怎么丰满,可是两只眼睛却忽悠有神,看上去是那么和善、安详又机警。眼里潮润润的,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不多一会儿就撩起衣角擦擦眼睛。——王愿坚《党费》
用心
爱心
专心 6
记叙文写作线索技巧的指导 篇2
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如果把这个人所做的事随意选入材料中,往往会犯材料堆积、凌乱的毛病。如果确定一个实物为线索,尤其是人物珍爱的实物,围绕这样的线索组织材料,全文就会中心突出、布局紧凑。史铁生的《老海棠树》,是一篇作者怀念奶奶的文章,讲述的是祖孙两人的回忆和爱。奶奶所有的活动都在海棠树下,海棠树不仅是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抒发感情的媒介,是将生活片段有机串联起来的“彩线”。
写事的记叙文,尤其是写几件事的时候,用确定的实物为线索,可以将人和事都集中在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以事件为线索
我们写记叙文,通常是写较为简单的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要写的人物、事件、情节串联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是某一事件的见证者或者参与者,这就突出了所写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以儿时母亲对“我”的教育为线索行文的,请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这两段是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前一段着重于记叙,写母亲作为“严父”对“我”的严厉教育以及惩罚的内容;后一段着重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表现母亲的严厉和爱。前一段开头“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后一段结尾“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二者遥相呼应,结构圆融。两段综合运用记叙和描写手法,既表现了母亲的严厉,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刻的爱。
我们写人物,尤其是写母亲,往往写两件事表现母爱就完了,但是两件事若没有什么联系,就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如果能像胡适先生这样确立一个线索后,再组织材料,那所写事件就容易串联为一个整体,文章中心就更突出,结构更浑然一体。
写记叙文时,如果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比较容易让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丰富。比如写亲情,由“反抗、反感——沟通——互相理解——为之感动”这样一条轨迹来写,明显比平淡地写亲情之爱更有张力和吸引力;写友情,如果按照“要好——误会引起反感——误会消除,重归于好”这样一条线索来写,情节就跌宕多变,情感也更真挚丰富;甚至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如果一开始写对“物”的误解或是写“物”的不起眼,到最终赞扬“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变化,一经对比,“物”的品质也就自然彰显。
语文初中记叙文 篇3
(二)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多来咪,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摆脑,洋洋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三)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飘流,随时有风暴的惊优。他每天到街市摆张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惟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
(四)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油灯,也在焦急地等待。壁钟已敲过十二下,又敲了一下、两下,夜深了。我心中默默祷告:天公啊,你保佑父亲平安归来吧!墓然,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它透过了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父亲的歌声仍是那样脆亮,那样欢快。
(五)这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父亲没进过学堂,也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但他却能做到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阅读提示】
在课堂教学中,在平时阅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有线索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是以衬衫为线索《记一辆纺车》是以怀念纺车为线索这些文章中的线索都是一种具体的事物。这篇《父亲的歌声》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这条线索如何把事件贯穿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阅读时仔细体会。
【思考练习】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俚]曲( )②[惬]意( )③[蓦]然( )④气[馁]( )
2。下列短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俚曲俗调B。零碎唱句C。有板有眼D。街坊邻里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
B。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C。它透过了[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呼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
D。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公啊,你保佑父亲平安归来吧!
②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A。两句都是感叹句。 B。两句都是祈使句。
C。前一句是祈使句,后一句是感叹句。 D。前一句是感叹句,后一句是祈使句。
5。第(三)段中最能表现父亲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三)(四)两段的叙事主要为表现( )。
A。父亲家境的困窘。 B。写父亲辗转奔波,辛苦谋生。
C。父亲豁达、坚强的性格。 D。父亲的惟一爱好是看戏听曲。
初中语文记叙文说课模式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__________,它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年级下册第______单元。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我首先说一下教材: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应当说,《
》这篇课文 是非常契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的。文章语言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体现了__________的主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初中语文学习训练,对于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意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鉴赏方面却有点欠缺。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句。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
2.能力目标:
①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
②品味并揣磨文中的语言。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后,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品质等。四.教学重点:感知课文主旨,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五.教学难点:品味并揣摩本文的语言。六。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法:①启发诱导法②问题情境法。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教法,是因为新课标明确提出: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启发感悟与思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判断。2.学法:①诵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本文语言_____________。更适合对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②.分组竞赛,小组交流,合作与自主探究。采用此法,既可以更深刻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七.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教具准备:投影片,课文朗读磁带等。八.师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准备这样导入 新课……我觉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完成第一个知识目②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阅读目标深入感悟课文。③检查自读效果,完成阅读目标。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就文中的优美词句,层次脉络,写作主旨等自由发表读后感受,不求完全正确,只求激情热烈。3.合作探究,精读品味。设计这一环节 是为了完成第二个 能力目标。
①首先是指导学生分析,鉴赏课文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准备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指导他们分别确定一个探究主题,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形成完整意见,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并且比一比哪个小组探究得最深入,最完整。
②其次是指导学生品味和揣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精彩妙用。在整体感知课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词句,从内容,形式,修辞和表达作用上鉴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标。具体步骤是这样的:①播放课文录音磁带,并出示阅读目标:
养。
4.链接生活,升华情感。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完成第三个情感目标。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充分讨论:学了本文以后,哪些地方让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和震撼?你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和感悟?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又将如何应对?设计这几个问题,是为了让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 篇5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打两个比方:运动会上一开始就播放明快、热烈的运动员进行曲,那就是在为下面激动人心的运动节目做了铺垫;每年春晚一开始首先出现的闹春的热烈场面,那就是在为下面的喜庆主题做好一个铺垫。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芦花荡》中“狠狠往上钻的苇子”,表现了苇子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军民在抗战时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7.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8.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抑扬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之分。欲扬先抑作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则正好相反.
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欲扬先抑”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10.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吸引读者。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11.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例如《海燕》,描绘它勇敢、英勇无畏的先驱形象,让人想象到革命风暴中迎击战斗的革命先驱者,从而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2.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孔乙己》全文贯穿着笑声,这笑声就使得孔乙己的不幸更加突出,使得民众的冷漠、麻木和社会的黑暗更加突出。
14.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化虚为实或以虚衬实。如“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把无形的愁化作实物,突出了人物愁的深重。15.动静结合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更加显示出山林的幽静。16.点面结合
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 篇6
【佳作示例】
珍品
6月的太阳太毒太毒,清晨就热得使人受不了。
母亲吃过早饭就提着菜篮出去了。走时交给我一串钥匙,要我待会儿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出来晒一下,免得生虫子。
洗了手,我用钥匙打开箱子。
“啪”一声脆响,从我手中的衣服里滑下一样东西。
我低头一看,一只木盒!
这是一只古老的木盒,盒身上的油漆已脱落了许多,翻过来一看,背面竟然挂着一只小锁!我心中顿时一惊:听王奶奶说,我母亲有一套极珍贵的首饰。端详了一阵,才小心地把盒子打开。
揭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里面安静地躺着一张画片,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极普通的生日贺卡,再一看,背面的落款:“亲爱的女儿小利”。是我送给母亲的?我感到很惊奇,好一会儿才猛然想起。
那是前年我刚上初中时,班上有位同学同我挺要好。听说她要过13岁生日,我便花了5毛钱买了张生日卡,准备送给她。可不知怎么搞的,我同她闹翻了,自然就省下了那张生日卡。闲着无聊,我就随便在背面写了几个字,送给了母亲。记得母亲当时很高兴,她把生日卡抱在胸前,连连问我是不是花了很多钱,当我告诉她不贵时,她还连连嘱咐我以后别再乱花钱了。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母亲那时笑得好甜好甜,我也曾偷偷地笑过,笑母亲的“小气”,笑母亲的“迂”。然而,那张小卡片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望着发黄的生日卡,我呆了。3年了!没有想到母亲还收藏着,如此郑重地收藏着!我的眼睛被雾气遮住了,同时一股惭愧涌上心头。
末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生日卡重新装进信封。蓦地,我看见信封背面写着两个娟秀的毛笔字:珍品!
于是,我又呆了很久,流了很多泪,更多的愧意一阵阵袭上心头„„
[评析]
小作者记叙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但通过叙事揭示了博大深沉的母爱。女儿原准备送给同学的一张贺卡随意地送给了母亲,却成了母亲珍贵保存的“珍品”。文章以故事的发展经过叙事:晾晒衣服发现贺卡,回忆母亲贺卡的由来,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分量,由此,小作者明白了,流泪了,惭愧了„„顺理成章,详略适当。还有,倒数第二段贺卡上的字,既照应了题目,又揭示了中心,也是值得揣摩学习之处。
白日一梦
晌午,正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忽听一声大喝:“快起来,上课了!”接着,迷迷糊糊地洗了脸,梳了头,又迷迷糊糊地夹上课本爬上四楼,继而又迷迷糊糊地坐到我的座位上。我长长地出了口气,唉,总算好了,可以想我的事了。
晌午睡觉我梦见什么来着?好像是——好像是正在家中做习题,一摞一摞的直顶到天花板。突然,天空中忽悠忽悠地飘来一张纸片。我顺手拿起,一看便傻了眼,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黑字:李丽娜同学,经××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合格,特此录取。我的妈呀,真是喜从天降„„
“当当当”上课钟声响了,我丝毫不去理会。后来怎么来着?后来就听到一阵唢呐声远远传来,我出门一看,好家伙,浩浩荡荡一群人敲锣打鼓而来,真气派呀。我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咦,怎么,领头一位官人模样的人径直走到我面前,向我行了个礼道:“新科状元李丽娜,速速进京面见皇上。”不容我细想,几个小厮便七手八脚把我扶上了一匹披红挂绿的高头骏马„„
随着一阵“噔噔噔”的皮鞋响,老师走上讲台。我仍沉浸在我的美梦中:后面好像骑马又走了一程,突然看见路边几个妇女围成一堆,正指着我嘀嘀咕咕地说什么,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呀,复读了三年,也该考上了,再考不上,那才丢人现眼呢!”“听说都把眼
睛从2.0读到0.2了„„”“可不是嘛,看那二饼儿,就像啤酒瓶底一样厚。”唉呀,难为情死了,我慌忙摘下眼镜放入衣袋里,可眼前一片模糊,不行,还得戴上。
模模糊糊看见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圆锥曲线。那悦耳的女高音丝毫没有引起我耳膜的振动,我继续我的思维。我正走着,突然注意到前面小孩也在吹唢呐,唢呐没响,倒把他累得气喘嘘嘘,浑身冒汗。我赶忙叫住他:“喂,小兄弟,你小小年纪,不去上学,怎么干这苦差事?”小孩眼泪汪汪地对我说:“爹叫我去赚钱,念完一年级就不让念了。”正说着,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响,仰头一看,哇,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呈现在眼前。莫非,莫非这就是皇宫?面见了皇上,我就可以升大官、享大福了。哈哈„„
正想到得意之处,“李丽娜!”我一惊,谁在叫我?这时,同桌用肘碰了我一下,眼睛朝讲台上瞄了瞄。我一看,可不得了,只见老师气得怒目圆睁,满脸通红。我像弹簧似的从座位上跳起来。唉,乐极生悲,低头认罪吧。老师发话了,这回可一字不漏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们班近来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照此下去,想明年考上学校,简直是白日做梦!”
[评析]
文章记了一个梦,精彩的是文章的题目和文末的照应。题目概写文章的内容,文末是画龙点睛之笔。文章形象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学生应该脚踏实地地学习,如果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只能像白天做梦一样,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文章的叙事很讲究,写梦与写实穿插进行,虽平实却显波澜,既真实又有浪漫,体现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写作百宝箱】
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安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jiā)了脚。
——[清]曹雪芹
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收场一局,即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
——[清]李渔
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法]斯汤达
在那里(指小说),江河的形成,好像列车的线路一样。在音乐堂里只有大锣大鼓的声音;在气象台上,只预告大雨台风的消息;在画箱里只有一盘浓得化不开的颜色。因此,没有管弦形不成交响;没有阳光,看不到生气;没有调配,无法绘出生活的近处和远景。它给人的印象是枯燥的、烦嚣的、缺乏境界的。这原因主要的不是艺术手法的薄弱,基本上还是因为生活的不足。
——孙犁
【牛刀小试】
1.小时候,我们喜欢听故事;上学后,又喜欢读故事。其实,生活中每天也都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听着、读着、感受着故事,我们在沉思着,在成长着„„
请以“故事”为话题,自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写前,认真阅读前面的引语,它提示了选材的范围,可以写听来的故事,读来的故事,当然更好的是写生活中看到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听来的和读来的故事,也要有自
己的重新组织和创造,不能照搬原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很多,叙写时要注意技巧,如引人的开头,发展中的波澜,巧妙的过渡和照应等。
2.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或目睹了一种物,听了一句话或别人的一件事,忽然会引起对那久已逝去的往事的回忆。那曾经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请以“_______,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
[思路点拨]
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 篇7
在余老师《围绕线索牵动品读》这一章中,是这样解读线索式教学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对全篇课文时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事,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带动全篇(段)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双牵动课堂阅读活动有序地进行。
由此可见,线索式设计可以分为以关键字词、主问题、活动为主的主式教学设计。
首先是以关键字词为主的课堂设计。它力求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或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力求用这个词以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或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案例一:《愚公移山》,抓住“平险”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问题。着眼于内容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说说什么是课文中的“平险”。着眼于人物:请说说课文中不同的人物与“平险”的故事。着眼于文体:“帝”是在“平险”吗?为什么故事中会出现“帝”呢?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讲过的一节优质课。
实践教学(1)《都市精灵》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课: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在自然、社会、人生三大关系中,人首先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生存问题中最重要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随笔《都市精灵》,从他巧妙的笔法中,去审视动物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一、听写成语并划出一对反义词(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居高临下 无所事事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 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从中强调“孤城寡人”与“与狼共舞”
一、自主独学(10分钟)
对比1.请从文中找出与“ 孤城寡人”和“与狼共舞”相对应的生活图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写出什么图景与什么图景对比。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图景对比:
对比2:请从以上“ 孤城寡人”、“与狼共舞”的生活图景中各选一处描写,从用词与修辞等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批注在书上,将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写在横线上。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对比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找出解释“孤城寡人”、“与狼共舞”原因的两个语句.考虑两处句子之间的关系。
孤城寡人:
与狼共舞:
四、达标检测:
你能填入一词,将成语连缀成联,表达某种情感或看法吗?
居高临下无所事事( ) 孤城寡人
肆无忌惮旁若无人( )与狼共舞
听过余老师的课后,我觉得应该对我的设计稍作改动:在字词出示前先出示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在每个环节之后,都要出示教师自己的课堂小结,提升一下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
其次是主问题的设置,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来设计教学流程。其特征是尽量找到一根线,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神聚,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回忆我的母亲》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1.每位同学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母亲”这个人;2.每位同学试着用“一段话”说说“母亲”的好品德;3.每位同学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中的“语中情”。很显然第一个问题指向了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二个问题则指向对母亲人物形像的分析,其中还涉及到聚焦文中重点段落来品析语言;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含义深刻或主旨段的聚焦赏析,重在从体味情感的角度入手解读文本。余老师是用连续提问的方式进行文本教学的,而且教学聚焦点由面到点,由整体感知到经典段落,涉及到内容、语言与主旨把握,真的是精致简洁!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教学案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课出示文学学识之后,重点对译检测了字词之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歌,既然是歌且传唱千年,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从内容、韵律、写法、情感、立意等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说。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回答,之后在每一个展示点上,老师出示自己的独特解读提升学生的认识,并尝试从最鲜明的立意的角度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立意的提升。
最后的一个线索式教学设计形式为活动。即让某一种“课中活动”成为牵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线索”。其特征是将某一活动细节化,将其延点成线,反复进行,贯串在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活动之中。余老师的《愿意是急流》一课,是以“朗读”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一读,重在理解。要求:读得饱满圆润,字字带情。活动:各自练读:二读,重在情感。体味情感进行再表达。活动:再次练读。三读进入情境。要求抒情化个性。活动:再次练读。余老师的这个设计只是一个提纲式的设计,我觉得余老师每次读过之后,肯定有一个指导小结,因为余老师这次学习的时候强调过课堂少碎问追问,碎问浪费时间,追问使得课堂气氛紧张,针对某个同学的某个现象用时过多,就等于在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所以余老师的诵读主张是活动应该面向全体。我觉得对于诵读来说,能起到一定示范与引领作用的一定得是个性展示,然后才是个人带动集体的强化训练。因为,在每节成功的课上,一定会有精彩的教师诵读,其实这样安排的作用与刚刚说过的个性诵读展示是一个道理。
同样的教学设计,我还有这样一篇案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当时导课的时候,出示了二分钟左右的我解说学校的视频,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读这篇课文,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解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吧。读完课文之后,我就提出了第一个活动: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建筑专家,你会更关注课文的哪些内容,请圈画出来并简洁概括。第二活动是请从历史学家与建筑专家中任选一个团队作为你的解说对象,重点解说一下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吧。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熟悉文本,了解课文大致介绍了哪些内容。第二个活动就是让他们在解说练习中关注解说对象的特点,解说时的顺序,这样就在完成解说活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渗透。第三个活动就是用所学到的解说知识解说自己的学校。如果按照余老师的板快学说设计的话就能简洁为:一设置情境找解说内容;二练习解说明特点理顺序;三运用知识解说母校(或自己的卧室)。这样以解说为主线索贯穿了整篇文章的学习。
读着余老师的这本书,结合着自己的教学,不觉得余老师的设计多么高不可攀,可是当我又听了余老师讲的课时,我才知道自己与大家的区别不在设计而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每一次活动之后的小结,余老师的小结太好了,多而全,每一次小结都建立在学生能接收的基础之上,再做一个更深刻的提升。这一点真的是学生展示过程或过后见证老师解读文本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向就应该在这一点上。
想念_初中记叙文_初中作文 篇8
我期待有一个女孩能来到我的身边陪伴着我走过四季,我还年少,青涩懵懂,你天真可爱甜美微笑吸引着我,我看着你,你害羞着原来梦中个那公主她就是你。
你的眼泪是我的血、你的高兴是我的心情、你的伤心是我的痛心、你对我的鼓励是对我巨大的动力,你是我的全部,我的空间全被你占满了,没有多于的空间去想别的!
没有对你的回忆,那么这世界只有寂寞,忘记的你却为我记着,该忘记的却苦苦记得,我是人而不是神!你唤醒了我内心的那人,我们彼此拥抱残缺的灵魂,不记得有多久我们没有给对方一个完整拥抱!
春节_初中记叙文_初中作文 篇9
大年二十四,家家户户准备过小年,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买了一些鞭炮,天一黑,就开始放起来。我听着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仿佛有了些过年的气息。
到了除夕,可谓“别有一番风景”。我的家里也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以及年过八旬的曾祖母,到处是菜肴的香味,我急得恨不得马上大吃一顿,妈妈笑着说:“别急别急,长辈先动筷,我们晚辈才能吃,还要记得敬酒。”曾祖母和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也开始动筷了。吃到一半,我端起饮料向爷爷奶奶以及曾祖母祝贺,也祝爸爸妈妈永远恩恩爱爱。团圆饭吃得饱饱得,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到了睡觉的时间,我神神秘秘地向妈妈要压岁线,妈妈一头雾水,我“嘻嘻”地笑了一声说:“压岁嘛,除夕的晚上要把压岁钱放到枕头下才能压岁!”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好,好!”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店铺都没有开门,门前路上都堆着爆竹纸皮,整个镇子都在沉睡。
【初中语文记叙文线索】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学习10-21
初中语文 记叙文复习教案12-02
语文课静悄悄_初中记叙文11-09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与建议,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7-01
初中语文09-05
快乐语文初中语文教学08-15
初中语文科目06-25
初中语文课改07-27
学好初中语文09-29
初中语文教改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