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2024-09-01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共10篇)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篇1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是一个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课程。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存在的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小学科学是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个部分,其中科学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涉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该课程强调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从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将探究能力纳入教学内容标准,强调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学途径。科学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人的发展对科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出的新要求,鲜明的特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科学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形成和发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生活态度;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保护自然的观念,并能关注一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此次科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特别大,它淡化了学科界限,避免了各学科领域之间知识的重复,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把自然界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整体。课程内容突出了“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搞一个拼盘,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内容包括科学史、技术设计与当代重大课题(环境与资源、现代农业与基因工程、通信与交通、材料、空间技术)3个主题。不仅涵盖了分科课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在天文学及一些交叉学科领域有所拓展,努力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进展。删除了部分陈旧的知识,如生命科学删除了占原初中生物教材大约40%篇幅的动植物内容,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地球科学内容大幅度调整,突出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增加了天文学和空间科学,内容安排宽而浅。课程的内容分领域表述,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5个领域,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科学概念和原理贯穿其中。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知识----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能源观等,在科学标准中得到了反映。科学课程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缺乏一定的方法,那么科学课程标准的落实将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变单一的科学知识传授为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学生走向自然、生活和社会,变教师为中心的训练为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将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当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帮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学习主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实验过程同样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

[1][2]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篇2

一、科学定位行业特色高校的属性特征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一支特色鲜明的教育力量, 有其自身特定的历史渊源和属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对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国家新建或合并组建了一批单科性行业特色院校, 涉及农、林、油、矿等多个国民经济关键领域, 与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从内涵上来讲,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教育部或省区市等为主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1]其属性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隶属关系上, 多由原行业部门管理和指导;在学科设置上, 紧密围绕行业属性设置;在服务面向上, 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围绕行业需要展开。在新时期准确把握它们的属性特征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情况。

二、科学定位行业特色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行业特色高校在成立之初, 为奠定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做出了历史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 又成为了各个行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1.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不同类型的高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行业特色高校自成立以来便与行业发展紧密相连, 办学主要面向行业的发展, 学科专业设置主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建成了与行业经济技术主体相对应的学科体系。行业特色高校的这些特点是综合性高校和一般性高校所不具备的, 在当前多样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行业特色高校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

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特点比较突出, 这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一个主要的去向就是原行业领域, 成为行业领域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 使学校与行业发展血脉相连。即使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之后, 这些高校依然承担着培养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 并始终以服务行业为己任。

3. 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

行业特色高校及其教师保持着鲜明的行业特色, 其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 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任务, 科学研究更加贴近行业的生产一线。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在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科学定位人才培养在行业特色高校中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 而对行业特色高校来说, 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特色, 就是要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是行业特色高校的使命, 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大力支持, 获得了在专业领域里面进行教学科研所需的相对丰富的资源, 这就要求行业特色高校必须从承担国家使命的高度, 做好特色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国家战略、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是行业特色高校的生命, 行业特色高校的服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会逐步拓展, 但是服务于行业领域这一点不会改变, 行业始终是其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办学市场。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优势, 大力培养有特色、有个性、高质量的人才, 提高服务行业与社会的能力, 才能得到行业与社会的认可和更大支持, 从而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四、科学定位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类型

在新的历史时期,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有针对性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是一项重要课题。

1. 培养目标定位。

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大学拥有不尽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中一种是对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养。对于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直是当仁不让的, 因为这些大学既具有传统的优势, 又具有在新的高等教育分层布局中的比较优势。

2. 培养类型定位。

由于行业所具有的专业性特征, 其所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往往需要具有行业背景的大学进行专门培养。这就要求行业特色大学要结合行业的特殊需求, 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类型上来讲, 重点应该培养好三类人才:保证企业现代化、专门化生产的大量合格工程师;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承担行业技术研发任务的技术研究人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行业各级管理骨干。[2]行业特色高校要通过培养这样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特别是要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培养以上不同类型的高水平拔尖人才, 来打造自己独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人才培养品牌。

五、科学定位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 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需要不断解放思想, 调整思路, 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以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随着行业发展日益强调原创性科技成果, 行业科技研究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日益紧密, 行业特色高校应在保持应用研究水平与特色的同时, 大力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强化基础学科对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 构建融合“科学家”和“工程师”两种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 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科学研究的基础, 又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潜力。

2. 以学科交叉广度与专业研究深度相结合, 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如今的科学研究, 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专业细化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融合的趋势, 这就对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体系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该科学地调整学科体系,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 着力培养新兴特色学科。

3. 以科研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构建新型的人才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还要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多元的文化意识和良好的协作能力。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推进行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在历史上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行业特色高校必须抓住机遇, 科学定位,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勇敢担承历史使命, 不断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维东.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5) :8-11.

科学补硒,开辟保肝新途径 篇3

为了防止病情的发展及恶化,肝病患者有必要及早补充适量硒,以起到保护肝脏及防止癌变的作用。

三大功能,保护肝脏

硒通过三大功能,保护肝脏:

1增强免疫功能。防止肝病反复 肝病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而足量硒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硒作为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可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肝脏自身抗病能力,阻止病毒入侵,从而防止肝病反复发作。

2提高抗氧化力,预防肝纤维化 肝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而硒的缺乏会使有害物质“自由基”的清除受到障碍。过多的自由基会造成肝脏损伤,从而引起病情恶化。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结构完整,促进肝功能恢复,防止肝纤维化出现。

3阻断病毒突变,加速病体康复 肝病多由病毒引起,而病毒在机体缺硒时极易变异,从而变本加厉地对人体产生伤害。研究发现,硒是唯一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直接关系的营养素,病毒性肝炎患者补硒有利于阻断肝炎病毒的变异,加速病体的康复。

总之,经过多年研究,人们找到了许多硒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的证据。但是,硒及其化合物对肝脏具有的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众多国内外报道可见,在缺硒地区补充适量硒,提高血硒水平,有助于防治病毒性肝炎,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

生活实例1

王女士总觉得单位食堂供应的饭菜口味不佳,所以每天的午餐都是自己做好从家里带到单位,存放在单位的冰箱,等到中午要吃的时候,再用微波炉加热。有一天天气特别热,王女士从冰箱里拿出午饭在室温下放置了一会儿,正准备去加热,可她发现微波炉前好几个人在排队,就想到了单位的开水间。她把盛放饭菜的保鲜盒放在开水间的热水炉上温了温,就吃开了。结果,下午下班前,王女士突然出现腹痛症状,接着就频繁拉肚子。

生活实例2

一天,张先生工作十分辛苦,下班很晚,回到家后又热又饿又渴,但又懒得做晚饭。他想起早晨还剩一碗小米粥,前一天还有些剩菜,都放在冰箱里,于是迫不及待地将粥和剩菜从冰箱里拿出来,也没有彻底加热,就直接吃掉了。饱餐之后,张先生就躺下休息了。不料,晚上、他突然出现腹痛、腹泻症状,跑了。好多次厕所,一夜都没睡好。

医生的话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篇4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理念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它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 篇5

孙景华

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前准备工作无非三个方面: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好教学预案。其中设计好教学预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导入设计作为教学预案的开头部分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平时课堂教学和参加的一些优课评比等活动,就自己所做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一般来说,新课导入要力求引言精彩,令人愉快,具有吸引力。可以通过在讲授新知识前复习旧知识,使知识系统连贯,水到渠成;或通过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或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谈话,步步诱导,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教学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或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借助音乐,投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的马达轰鸣运转„„下面就我的个人观点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的原则及常用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符合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2.启发性原则

符合启发性,切忌填鸭灌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导入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导入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

【案例1】三角形的面积

提问:同学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学生回忆的同时,多媒体演示剪拼的转化过程,老师板书:转化)

启思:“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3.趣味性原则

富有趣味性,切忌枯燥乏味。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2】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

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证和认知特点,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睛、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复习中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4.生活性原则

符合生活性,切忌脱离实际。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课标〉解读》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案例3】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位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领域延伸。

【案例4】循环小数

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片子。自然美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有学生会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二、三„„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连续不断的重复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中有没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呢?试算(1)1÷3;(2)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4.针对性原则

加强针对性,切忌漫无目标。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学生实际来进行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主题。

【案例5】《圆的认识》(高明、贲友林)(观看视频)

从视频可以看出,高老师从自驾游→国庆节→史上最长黄金周→中秋节→月饼→圆,看上去环环相扣,其实是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完全脱离了主题,纯粹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贲老师从学生玩的玩具要花钱买引出自己动手做玩具,从而导入新课,同时又为下面画圆和找圆心作下了铺垫。这样的导入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5.艺术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切忌平淡生硬。

要想一开讲就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导语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不同课型的导入,教师要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果为创设情境而设计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如果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如果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如果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

6.互动性原则

增加互动性,切忌机械被动。

具有互动性的导入,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在上课伊始,注意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就能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

7.简洁性原则

注意简洁性,切忌拖沓冗长。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们要注重导语的简洁性,用最少的话语,花最少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以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

二、常用的新课导入法

1.以旧引新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教师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新知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6】认识几分之一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情境导入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时,如能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就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7】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课件演示)“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小明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碎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同学们认真地现察着这些碎玻璃,进行着思考和想象。过了一会儿,大家热烈地层开了讨论:有些学生认为选择留着一个角的那块,因为那块比较大;有些学生对此提出意见,认为玻璃大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地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连在一起的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为什么用有两个角的这块玻璃

可以配上与原来相同的玻璃?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三角形中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这样的新课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全班学生一下子被玻璃被打碎的情境吸引住了,注视着屏幕上的碎玻璃想象着、思考着、进行着不同的猜测„„由生活情境中引发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而当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将会领悟“为什么三角形的两个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呢”、“为什么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的道理,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情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案例8】百分数的认识

08年省优课评比时我上的《百分数的认识》,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师:奥运会以后,陆老师很幸运的和姚明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猜是谁赢了。学生自然说是姚明。接着出示一组数据,师:在一次投篮大赛中,陆老师投中16次,姚明投中了13次。学生一看有的立即改口了:是陆老师赢了。也有的提出:不能判断是谁赢了,因为不知道你们一共投了多少次。在学生的争辩中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样的情境导入借助学生喜欢的篮球比赛项目,以及崇拜的球星姚明,引入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开门见山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合用开门见山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案例9】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例如:低年级“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00000000。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案例10】圆的周长

教师:“同学们已认识了圆的直径、半径,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圆周从某一处断开,然后拉直,将会出现一幅什么图形?”(稍作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开门见山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4.故事导入法

大家都知道:故事导入法是深受低年级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其实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用故事导入,同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11】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沙和尚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案例12】百分数应用题——利息

再比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中求利息的知识点,可以先讲著名的“玫瑰花债务案”:1797年,法国总统拿破仑参观卢森堡一所小学时,向校长赠送了一束价值3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承诺:“只要法国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上一束玫瑰花。”可是拿破仑并没有兑现这个诺言。然而卢森堡人没忘,时隔187年后的1984年,卢森堡政府通知法国政府,要求赔款。并提出从1797年起,按每年3个金路易,加上0.5%的利息,并以复利计

算。法国政府官员开始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区区小数,可是当结果计算出来后,官员们全都傻眼了,这项赔款竟高达138万法郎。于是一件国际债务案由此产生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一定会对如何算出138万法郎很感兴趣。教师顺势追问:同学们想知道这项巨额债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与利息有关的知识。

我们平时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在课堂上加以应用,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不过故事导入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故事。课堂上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5.悬念导入法

教学时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13】年、月、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叮铛的爷爷明年要过第17个生日,而小叮铛明年过第19个生日。明年爷爷、孙子各多少岁?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感到茫然:“怎么会呢?”“不是年龄越大,过的生日越多吗?”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这样设计是从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不太一致的 “疑问”入手,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操作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案例14】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新航路开辟教案 篇6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课堂导入

(14、15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知道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么?

“人”被发现是指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世界”被发现就是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航路的开辟。

是什么推动欧洲人不顾一切地投向海洋,航海家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视频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经历了狂风巨浪的洗礼,航海家们到达了了欧洲人从未发现的新大陆,但也有人认为

课堂探究一 偶然还是必然

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那么你认为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寻金热,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传统商路受阻,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4)

宗教因素:狂热的宗教情感(“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

(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思想驱使人勇敢的追求财富,大胆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5)技术条件的具备和地理知识的进步(罗盘、多桅帆船、普遍流行的地圆学说和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6)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为了获取财富对远洋航行的大力支持

探究成果: 一般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情绪以及各种条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对于哥伦布来说,新大陆的发现就是一种偶然,他坚信地圆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富有的东方,他的想法在葡萄牙遭受了长期的冷遇,幸运的是西班牙女王的慧眼识珠,资助他完成远洋航行;在因长期的航行船员接近崩溃时,他做出再航行再三天的决定,第三天果然发现了的陆地;哥伦布的梦想是到达富有的东方获取财富,却意外地发现了欧洲从未到达过的新大陆失望而归,这一切的巧合对于哥伦布而言,难道不是一种偶然么?

对历史现象的解读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这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所以新大陆的发现既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航海家们的偶然发现。

过渡:航海家们凭借勇气和信念完成了远洋航行,这些冒险不仅换来了更多的财富,更使他们看到了欧洲之外的广阔世界

课堂探究二:是发现还是相遇

欧洲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这种的提法是站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角度上,是说欧洲人主动将其它文化融入了欧洲文明,是欧洲人把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优越感的体现。但是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请根据材料回答,“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是否具有合理性?

材料: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4年写道:“我们称他们为野蛮人,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的,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完美的文化:他们也如此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诚然,白人拥有掠夺印第安人和接管整个大陆的人数、组织和力量。但最后,白人发现,他们已不知不觉地在自己的词汇、文学、服装、药物以及他们所种植和消费的作物中接受了当地印第安文化的许多特点。

探究成果: 在欧洲人发现之前,美洲文明就已经长期存在,并且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例如神秘的玛雅文化,独特的印加文化。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两种文化开始接触和碰撞,而两种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又相互的影响和吸收,如今来自美洲的烟草、可可成为欧洲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而原产于美洲的西红柿、土豆、玉米、则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所以世界文明的进步来源于各地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世界的历史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两个大陆的相遇、两种文明的汇合的提法是有道理的。

在这些大陆相遇和汇合的过程中,对这些大陆上的人民而言到底是黎明的曙光还是通向地狱的灾难?

课堂探究三:曙光还是灾难

1992年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美国纽约等地区都举行了盛装游行等庆祝活动,但在同一天,波士顿的一家博物馆用用实物图标和数据显示,从15世纪以来,有3000万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杀害,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与其说哥伦布是英雄,还不如说是恶魔,正是他在美洲土地上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曙光;也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灾难,请结合相关材料,谈谈你同意哪种看法? 提供材料:

1、新航路对世界影响:(1)教材66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新航路对欧洲的影响:教材66页(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

3、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一是开发美洲,二是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三是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将美洲带入世界。

探究成果:曙光:(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引起了欧洲社会的商业革命,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大西洋沿岸的国家相继强大起来、引起了价格革命,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地位上升,加速了欧洲社会旧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给美洲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美洲融入了世界,这一切无疑充满着新时代的曙光,灾难:但对于美洲居民来说,这些西方的殖民者就是血腥和贪婪的强盗,他们掠夺金银、屠杀当地土著居民,使他们遭受灭顶之灾,从这些方面看他们的到来无疑是是一种灾难。

历史的重大事件往往会给每个国家和民族提供机遇和挑战,新航路的开辟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课堂探究四:机遇还是挑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展开了世界文明史转折的序幕,1500 年之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 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自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最终走上了闭关锁国的不归路,其后的几百年间,曾经如神话般的中华帝国衰落了,而自哥伦布始,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扩张。

--《西方文明进程》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面对海洋时代的开启,面对突入其来的西方文明,对于古老的中华帝国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探究成果:

机遇:(1)利用广阔的海外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增强国家实力,(2)新航路的开辟,开启的欧洲历史的海洋时代)开启海洋时代,建立海上强国(当时的中国先进先进的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的航队规模是任何一个欧洲的远洋航队所无法比拟的)挑战:(1)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沿海地区),(2)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自由开放(行为)、日出而作)、思维方式(大胆追求财富、先义后利)、经济观念(商品经济、小农经济)

总结:面对这样的挑战,庞大而古老的中华帝国却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国家和人民,中华帝国没有为迎接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没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丢掉传统,勇敢地走向海洋,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落伍于的世界的发展潮流,开启了近代百年的耻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结束语:今天我们从偶然还是必然、发现还是相遇、曙光还是灾难、机遇还是挑战四个方面重新解读了新航路的开辟—--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究竟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呢?新航路的开辟者以灿烂的心态和勇敢的姿态创新了历史,今天的我们通过重新解读这段历史,用它来对照自己,反省自身,进而把握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机遇,成就自己的人生。这或许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篇7

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 通过辩论(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探险家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突破方案:通过展示历史材料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归纳出答案,并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突破方案:进行模拟陪审团辩论,理解其进步性与灾难性,形式新颖,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感知历史,易于理解。4.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18)班学生(2)学生特点: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3)存在不足: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4)解决方案:通过展示能反映该段历史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答案,加强分析能力;通过动态地图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在课程的最后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加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动态地图演示法 依据: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通过展示

相关史料、图片和相关视频,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活跃思维和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2.学法:角色扮演法、历史比较法 依据: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历史,培养养他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归纳比较的能力,更是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欧洲的国家,你们会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15世纪的欧洲人要到东方,要如何来呢?其实当时的西欧人为了能够到达东方,做了很大努力。”以此来导入本课。依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课程讲授(37)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条件(12分钟)(1)问题探究:回到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他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当时东西方之间没有其他通道吗?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材料阅读,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入这个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突破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宗教因素,商业因素等。依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2)情境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你需要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开辟新航路所要具备的条件。

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的航海家就走在探索新航路的前端。从而引出第二个子目:探

索通向东方的航路。2.探索通向东方的航路(13分钟)(1)给出表格,展示地图,让学生看地图并结合课本找出答案填写表格,最后播放开辟新航路的动态Flash视频,加深印象。(2)依据:看图填表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其归纳能力;运用动态地图演示法,使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我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3.与世界会合(12分钟)首先,回答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可以到达东方了。进一步提出:但开辟新航路,除了这个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进而进入本子目的学习。(1)给出材料: 1982年,曾有36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2)模拟陪审团进行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白“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过程,理解开辟新航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画知识结构图呈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并解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概念。(3)展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还有现在的世界地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和之后的世界市场的发生的变化。依据:回到导入,让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模拟辩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 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养成合作学习此处设计“模拟陪审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更加形象地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其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总结(板书设计)(3分钟)社会根源 宗教原因 思想根源

1、为何开辟 商业原因 经济原因

经济条件

地理知识

开科学技术

2、凭什么开辟 辟王室支持 新 航 路迪亚士 达·伽马

3、如何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地理大发现

商业革命

4、开辟之后

价格革命

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四)知识巩固(3分钟)让学生通过做题巩的习惯。

固知识点,这些题的设计以本课的重难点为出发点设计。题目如下: 1.西欧商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C.科技发展的必然 D.奥斯曼国家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 2.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①商人和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 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是

①通往印度 ②通往美洲 ③环球航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4.下列到达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 ②迪亚士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地区,处于达·伽马首航新航路路线上的是 A.西印度群岛 B.菲律宾群岛 C.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 6.新航路开辟后,商业地位被他国所代替的国家 或地区是 A.意大利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7.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雇佣劳动者日益贫困 D.封建统治阶级巨额消费 8.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五.说教学反思 1.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地理方面,图文并茂; 2.问题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设,并具有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新航路开辟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新篇章,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教材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生产的需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工业文明飞速发展。这环环相扣的发展起源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教材特点:本课的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涉及较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第二模块涉及较多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较杂,联系广泛,理论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思想根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微格教学、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了解亚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以微格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航海家们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体会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影响的双重性。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的价值判断标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

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三,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知识规模与初中相比有所扩大,初中仅仅要求学习最基本的史学元素,而高中阶段扩大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如本节涉及到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等,较为生涩难懂,知识程度加深,层次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定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影响。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影响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方面。确定的依据有两方面:

一、教材方面,内容较为庞杂,行航路开辟的影响较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时序变化,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

二、学生方面,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学习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探究法、学案教学法、图表归纳等方法的有机结合。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探索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哥伦布传》中的奥斯卡金曲《SAILING》,高潮时设置悬念,并用倒序方式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面对生死未卜的艰难远行,是什么驱使航海家冒险?目的有二:

一、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过去性,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美妙的音乐、流动的画面,再造历史情境,提供史实表象,缩短由于时空差距所造成的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培养学史兴趣,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新行路开辟的原因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包括经济根源、宗教根源、直接原因等。预备采取四步: 第一步,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一章《不安分的孩子》,抛出问题:“东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拉蒙现状如何”?根据故事内容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史料,教会学生分析方法,包括划定中心词、限定词、问答项,归纳要点,得出结论。

第二步,明确哪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第三步,编讲故事《期盼远航》,抛出问题“拉蒙要远航,你会送哪些必备品给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这一步应点到为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一、创设情景,将抽象的历史模块教学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二、学生可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三)第二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由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麦哲伦四条航线构成。教学中我将采用四步:

第一步,史地结合,“左图右史”、“索象于图,让学生了解四条航线。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FLASH动态地图,动手画图。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理由是

一、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有利于将已有的认知结构转换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耳闻、目睹,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隐性技能;

三、以图说史,与小综合考试接轨。第三步,微格教学播放两则航海资料;

第四步,根据情景,巧设对白。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学习航海家的精神,进行情感渗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内容构成,教学时我将采取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情境,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五章《原来我们是一家》,自然导入拉蒙进行两则调查报告,分别是市场调查报告与各洲现状。第二步,设疑,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各洲人的生活情况怎样?第三步,解疑,通过《互联网上,我的跟贴》,讨论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双重性。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横向上,其影响表现为以洲为历史单位之间的相互碰撞、影响、交流乃至交融可分散难点,理论条理清晰,便于理解;纵向上,可让学生了解到时序上各洲发展的连续性。二,通过图片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三、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培养学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进步的价值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由历史感上升到历史观。

七、教学特色:

(一)、教学情景以动漫形式呈现。高一学生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学模块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将拉蒙这个小人物的历史与新航路开辟这段大历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本课教学的线索,这就把过于单一枯燥的模块教学变成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篇9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第一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贵州省江口中学 李曙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各文明的概况;

2.结合地图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从空间上认识这些航线及相关的地理知识。

3.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提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由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代表注意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说出自己的航线,并各推举一位扮演四位航海家,引导学生从与自己相关的感性认识出发去得出理性结论

2.结合世界地图,把握空间,认识全球,引导学生联系和比较东西方历史,如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

3.按照“看课题标题——航线有几条——为什么要开航线——怎样开通——开通的意义”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就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来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原则。

4.在进行开辟原因分析时由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写剧本、排演历史情景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行情景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2.学习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那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人生观。

3.在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理性地认识重大历史问题的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辨证影响。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鉴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不足。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导入新课】播放神九发射视频

2012年6月16日下午8点37分21秒,神州九号飞船在一片欢呼声中成功发射,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尖端科技研究的巨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几代航天航空研究者和实践者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重大成果。

回顾历史,人类的足迹从陆地走向海洋,飞向天空。当我们突破生存极限时,都会迎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600多年前,就有一群勇者,他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群勇敢的人,一起去体验这惊险、刺激的航程吧!

【教学过程】

在今天,一辆汽车的生产不再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立完成。在600多年前的世界是什么面貌呢?(阅读教材课前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一、分散的文明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1、五大文明区域和五大区域文明

2、造成分散文明的原因

3、特征

这种封闭的状态持续了几千年,直到15世纪欧洲人鼓起风帆,文明的链接才正式开始

(播放英文歌曲《远航》视频资料)

优美的歌声将我们带回那一伟大的时刻,感受到航海家们离别的悲伤、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我们请四位航海家给我们简单介绍他们航海的主要经过。

(扮演者:迪亚士--杨楠 哥伦布--陈召 达•伽马--王思齐 麦哲伦--李欣路)

二、文明的链接

1、经过

(幻灯片展示,归纳)

在我的想像中,晴空万里,朵朵白云,几只海鸟在船舷逐浪这是一次多么美好的航海之旅呀。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将这一美好的想像击得粉碎,让我们来看看,新航路开辟的现实吧!

(幻灯片展示,归纳)

这哪是航海,简直是玩命呀!这些航海者疯了吗?放着安稳的生活不过,却到大海上去送命?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欧洲的航海家付出如此巨大,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完成这项冒险的赌博呢?让我们看一则来自于600多年前的新闻报道来寻求答案吧!(历史小剧场)学生活动,归纳要点:

2、原因(板书)

要进行远航,不能鲁莽行事,我们还应该具备一些客观条件,那些条件呢?

3、客观条件(板书)集体回答 归纳总结

在历史和现实中关于新航路的评价褒贬不一,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看法 幻灯片展示 课堂辩论:曙光vs灾难

通过辩论我们可以看到对其评价应一分为二,那么它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4、归纳

在15世纪初,中国也有一次伟大的远航,接下来我们来作一下比较

三、史海探究,中外航海之比较 郑和下西洋VS新航路开辟

警校联手 开辟法制教育新课堂 篇10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十个一”活动,柯坪湖州双语小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柯坪县人民法院联手组织学生参观,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五月六日下午,柯坪湖州双语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学校政教处、少先队教师的带领下,按时来到柯坪人民法院。柯坪人民法院办公室张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同学们首先来到审判庭,法院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法庭审判的有关知识,包括审判长、审判员、辩护人等人员的职责,审判的程序,被告的权利以及现在法庭在审判时应用的高科技产品,还以学生进行互动,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随后同学们还参观了法院的立案大厅。

上一篇:汽车修理厂裂变营销策划方案下一篇:燃气经营许可证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