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一

2024-07-11

个案社会工作一(共10篇)

个案社会工作一 篇1

一年级语文小学生个案分析

十初中

周毅

【基本情况】

杨瑞婷:女,一年级1班

(一)语文基础知识差,学前教育滞后,拼音的一些基础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差。比如:声母韵母的区分,拼音的拼读,用拼音写字写词语等知识掌握得都很差。

(二)理解能力很差。老师上新课时,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但她接受起来很困难。

(三)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这表现在她在学知识时,今天给她讲了,明天有可能又忘记了。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让她妈妈看。她妈妈说她在幼儿园就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孩子还出现不愿上学,惧怕考试等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一句“书我读得不多,你帮我想一下办法,帮帮她”又把问题全放到我身上,这刻,我终于体会到身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意义深重!那该如何去帮他呢?总得有个办法呀!【对症下药】

上网找资料,查书,问老师,经过分析,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首先,我让她慢慢喜欢我,信任我,喜欢上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当小老师,非常乐意为老师做事。我让这孩子每天到办公室为我翻作业,这个故意设置的“差事”让她每天都知道自己能为老师做事,是老师的小助手,上学很有意思。我再每天变着花样夸夸她,几天后这个小不点儿跟我开始各种熟聊了!开始喜欢上学!

接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对所教学科认真地学习。每次上课,我总是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觉得自己能融入到全班的学习中来,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她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其次,给予尊重。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

再次,多给予称赞。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好一个字,我也及时的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自信心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评 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学校教育应做到:

(1)要处理好幼儿期和一年级的衔接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出现学习节奏快时,就手忙脚乱,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阶段,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

(2)老师上课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常开展游戏活动,评价手段应童真童趣。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另一方面是家教问题。

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心 得】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到结果。也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就会有收获,而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因此,对于他们,是等待的艺术,慢的艺术!

个案社会工作一 篇2

影视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 又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影视作品是剧作者根据其社会生活的经历或经验创作而成, 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既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其语言对白及其译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有些常见的欣赏模式, 或者说在观众心里定格的传统一元或二元论模式难免将人拘泥于一种单一的“求真意志”而忽略“真意志”周围的细小差延, 以及造成这些差延的因素, 最终导致对影片的片面理解, 对其中传递的文化信息、一个时代的知识条件的片面认识和把握。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目的就在于通过提出“知识”概念消解各种二元对立 (科学认识论) 之间的界限及其僵硬对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回归“一元”。他的核心概念“知识型”是连接一切修辞、科学和其他话语形式的一种“总体关系”。它具有普遍性和深度性双重品格。知识考古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找出这一“知识型”, 揭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性的连续性。“知识型”的深度性表现在它是一个时代的知识的条件, 它是历史的先天性, 由于福柯的思想 (包含解构主义思想) 已经引入当代西方译学研究, 西方译学研究策略的转型也顺应了后现代主义时代多元文化并存这一历史特征。由于在众多文化相互传播交流的过程中, 大众传媒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 研究影视翻译文本, 破除传统一元或二元模式, 透视或再现后现代文化知识型, 对建立影视翻译新范式, 指导译学研究, 提高翻译技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解构分析《阿甘正传》中的一组镜头段

美国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在中国家喻户晓, 下面即用福柯思想探讨《阿甘正传》中的一组镜头段翻译。该片中的阿甘IQ为75, 比正常的 IQ值低5分, 因为傻, 阿甘经常被人欺负, 但他发挥自己的特长, 如他学会了乒乓球, 而且打得十分出色, 随全美乒乓球队访问了中国。如果说影片的主题是为了表现阿甘在亲情、爱情、友情上的某种品质, 或者判断阿甘是傻还是非傻的话, 随后便出现了与“统一”主题不相关的一组镜头段。

阿甘的叙述:

Forrest: I thought I was going back to Vietnam but instead they decided the best way for me to fight the communists was to play ping pong. so I was in the special services, traveling around the country, cheering up all those wounded veterans and showing how to play ping pong. I was so good that some years later, the army decided that I should be on the All-American Ping Pong Team. I was the first American to visit the land of China is like a million years or something like that. Somebody said world peace is in our hands. But all I did was to play ping pong. When I got home, I was a national celebrity. Famous even than Captain Kangaroo.

Forrest:我以为我要返回越南, 但他们—//—认为打乒乓比打共产更上算//于是我加入了特种部队//到全国各地劳军//教他们打乒乓//因为我打的出色//军方决定选我入国家队//第一批访问中国的美国人//一百年来的第一批//有人说我们手执和平之剑//但我执的只是乒乓球拍//回国后我成了国家英雄//比天皇巨星还出名。 (//表示一个镜头的字幕翻译结束)

从阿甘的叙述中我们看出他本人的去向完全由上级决定, 而“服从”是军人的天职, 用“乒乓政策”对付“communists”就他来说不过是听之任之的事, 随队访问中国并上电视接受采访也是按安排行事。但既然阿甘以军人的身份出现, 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便不能以“傻”或“非傻”判断, 同样对于这类政治性事件, 涉及国家政治的行为, 我们也不能以简单的“服从”或“不服从”妄下断言。其实, 这样一个镜头段如果说与“傻”这一主题无关, 那与再现阿甘在亲情、友情、爱情上的品质又有多大关系?显然没有, 那这里设置一个完整独立镜头段岂不是画蛇添足?传统的“求真意志”在此便陷入两难的境地。事实上这一镜头段不过是“求真意志”连续性当中的一个明显的差异、断裂, 即不连续性的体现。假如仅仅为了“喜剧效果”, 娱乐观众, 那么又是否有悖于导演再现“历史”的初衷?于是乎, 有了所谓“寓教于乐”的说法, 试图混淆这一对矛盾, 让观众难辨真伪。其实一部影片的诞生、上映和传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关系网的存在, 这一矛盾的存在是由决定各种关系的可能性条件决定的。

三、“差延”的总体关系与镜头段翻译

1.不同民族情绪的处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当一种文化信息输入目的语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关系。看到同样的镜头段, 不论强烈与否这里的观众C (即使没有忘却时间概念) 和观众D (影片中观看电视的中国人) 也会自然升腾起一种民族情绪, 而这显然与前一种民族情绪不同。阿甘访华的所见所闻有限, 他的评判标准又是建立在美国文化预设之上, 因此不免有失偏颇, 可是对他本人 (导演塑造的形象) 来说, 这是实话实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 “他们”有着掌握知识的权利, 导演凭借这一权利关系顺势将灌输知识的权利移交给“他们”。导演首先作为文化人而存在, 其民族自豪感是与生俱来的。他或许清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背景, 但在叙述过程中他操纵不了观众们的情绪, 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因此阿甘被赋予多重身份, 观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不同类型的知识群体。尽管如此, 不同的民族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 尤其是在观众C和D目睹自己国家形象在他文化中被奚落的时候。

2.把握话语存在的各种关系

译者应注意到“communists”, “Somebody said world peace is in our hands”等这些敏感、具有差延性的词汇和句子翻译。例如“Communists”一词有“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巴黎公社社员”、“美国左翼活动分子”等不同指代对象, 但尼克松时期“乒乓外交政策”的实用对象却不言而喻, 所以当阿甘说“communists”时, 选择“共产主义者”、“共党”、“共党分子”、“中共”还是“中共政府”的翻译就值得推敲了, 因为这不是单纯的语言学问题, 而应该根据上述的解构分析进行琢磨。我们选择“共党”似为上策, 毕竟该词既符合目的语文化色彩又能传达这种情绪。因为这里牵涉到对导演的意图和表达策略 (剧情的安排) 的解构分析, 译者在解构影片的过程中, 需要能把握话语存在的各种关系——和导演、角色、剧情及源文化的知识型沟通, 同时需要有目的文化知识型达成默契才能真正有效地传达文化信息, 帮助人们全方位欣赏影片, 正确看待、理解不同文化间以及同文化连续性中的差延、断裂和不连续性。

四、结束语

本文对这一镜头段的翻译进行知识考古, 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译学研究模式, 按福柯的话来说, 这只是有意识地将“差延”这一思想视作障碍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描述对象, 目的并不是克服“差延”而是要分析它们。在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也考察到知识和权利这一共生体, 然而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去“‘唤醒’公众的意识, 而是要揭露和彻底摧毁最难发现和最为阴险的权利。”通过对它们的解构分析, 我们为传统的影视翻译和技巧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考察总体关系——衡量总体关系——确定翻译标准。“总体关系”包括影片诞生的年代与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之间的关系;导演的本人意愿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导演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网;影片翻译过程中译者和导演、观众之间的关系网等等。描述这些关系必然涉及对文化、话语和权利的研究, 而译者的地位也相应抬升, 因为最终他要根据考察结果衡量总体关系, 确定特定情况下的翻译标准并着手翻译。

欣赏国外影视作品往往能使我们英语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全方位地接触外国社会生活, 领略欧美风情, 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外国文学作品中抽象、模糊的概念,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表现得更为具体、更为生动, 影视翻译作为这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桥梁, 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特点。在进行影视翻译时, 我们也应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根据具体的语境、语义、语篇条件, 通过转译、意译、缩译等手法, 将影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2]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个案社会工作一 篇3

【关键词】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 呵护生命?? 尊重生命?? 珍惜生命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选择。我们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重视和关注生命,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一年级小学生相机进行生命教育的个案及思考。

案例一:一年级上学期入学的第三周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下,方同学的后脑勺流血了,哭哭啼啼地进班,引起了老师的高度重视。老师们分工合作,一位带方同学赶到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另一位在班级调查了解情况。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课间,方同学急着上厕所,而另一个一年级的杨同学刚上完厕所,兴奋地往教室奔。两人都没注意看前方,加上速度又快,碰在一起,跌倒了。不巧方同学的后脑勺跌在台阶上,磕破了。后来方同学的后脑处缝了5针,住院一星期。同班的鲜同学对他妈妈说:“流血真可怕,我都不敢看方同学了。”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时刻不能放松。我们时常诵读儿歌:“下课了,别着急,书本摆好再出去,上厕所,休息好,不追不跑不打闹,安全第一要牢记。”

尽管常规儿歌会背诵,但学生还未真正记于心,未学会自我保护,就酿成了这起偶发的流血事件。经历了这起血的教训,我就反思:安全的警钟长鸣,活动的技能需持之不懈地培养,生命的质量才有保障。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迈进小学的大门,学习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幼儿园保姆似的养育生活转变成了小学以学习任务为主的学校生活,尤其是活动范围更广了。与幼儿园相比,一年级的学生在课间是自由活动,少了老师的管束,独立性增强了,室外活动的时间多了,自主安排的内容也多了。但在此过渡阶段(一年级上学期),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课间的活动安排,尤其是个别小男生好斗、多动,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校园不安全的事件就有可能发生了。因而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活动安全教育要认真细化,且常抓不懈,要教给他们走路靠右行,眼看前方,速度不要快、学会与别人团结友好的方法,远离意外伤害。利用这起典型案例,我有针对性地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安全强化教育,也相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的紧张恐怖心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安全、快乐地开展课间活动,健康、幸福地过好每一天。万一出了紧急事情,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这样“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案例二:一上《品德与生活》第九课《我从哪里来》,就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珍爱生命。记得这节品德课上,我问:“小朋友,你从哪里来?”小豆豆蔡同学马上回道:“妈妈肚里来。”嗯,蛮科学的,没有说自己是渔船上抱来的,也没有说是拾荒的捡到的。在孩子小时,大人有时开玩笑,骗他们说是抱来的,结果有不少小孩将信将疑,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由来。而在课堂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能正确地认识到生命个体的存在。接着学生在实践中绑着沙袋行走,亲身感受母亲孕育自己的不容易。在短片欣赏、生活照片呈现、讲述自己成长过程里难忘的一件事这一系列活动环节中,学生初步感受到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浸润着亲人的爱抚。虽然父母是如此的辛苦,但他们仍是毫无怨言,继续含辛茹苦地培育孩子。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视频:小时候,你不会走路,是父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领着你向前、向前;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就请你也搀着他们,不要松手,陪着他们走向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恩教育。

在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撞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以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让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教品德的老师自身也要珍惜、尊重学生的生命,对学生的生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规律,教以做人之道,提升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做,既是品德教育工作者做出的心灵选择,也是品德教育走出困境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案例三: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有很多有关生命教育的题材。又如下册第一单元有四课:1. 我的一家;2. 我是家中小成员;3. 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4. 过家家。既是让学生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负责,也是在进行生命教育。

还记得学完《品德与生活》这一单元的一天早上,调皮鬼徐同学来得较迟,他的母亲跟在后面进来,跟我交流他的在校情况。简单交流几句后,他的妈妈要走时,小家伙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揪着妈妈的衣服,忙不迭地喊着:“妈,妈!”脚踮起来,头抬得高高的,小嘴撅起来,“叭”地在他妈妈的脸颊上亲了一口,才心满意足地走到座位上!多单纯可爱的小男生!生命可贵!亲情可贵!后来的品德课上,我表扬了徐同学可爱的表现,并请大家不要忽视身边的亲情。

品德课上,学生懂得了个人成长与家庭、学校的关系,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了解公共生活的规则,品德课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案例四:乐同学是班级的活跃分子,不光好动,还经常动手打人,好多同学都不愿和他玩。有一次,他又和别的同学发生纠纷。我将这一现象告知家长后,家长居然当着老师的面就狠狠地揍孩子,甩了孩子好几个巴掌,还不停地骂着脏话。我赶忙拦着家长,让孩子先到一边,然后与家长推心置腹,指出这样粗暴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要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能以暴制暴。否则,久而久之,孩子跟着家长学,以暴力对待别人,怎么能关心、友爱身边的人呢?家长“哦,哦”点头同意,表示以后会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重视和实践生命教育,就要引导家长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要引导孩子将善意投注在他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幸福地生活。“生命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在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快乐教育,是一种习惯教育。”(湖北咸宁市教育局副局长黄解放语)。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生命的温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在生命教育的园地里,谛听花开的声音。”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充满生机的蓓蕾。我们要呵护一年级小学生之自然生命,为学生创造清新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与生活空间,教会学生生存技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坚实、良好的生存基础。我们还要不断地完善学生之社会生命,培养学生同情之心、关爱之心,让学生学会宽容、尊重差异,懂得欣赏他人,学会合作、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不应该仅仅爱自己,也要爱他人、爱社会,要将善意投注在他人身上。当然,生命的教育更要启迪学生之精神生命,使学生的生命充满智慧和激情,使他们的人生绚丽多彩,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活力四射、兴味盎然。

【参考文献】

[1]徐洪成.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教师进修学校网.

一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个案分析 篇4

孙XX,女 现就读于XX小学校一年级三班

其一,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这点体现在她在做作业时自己不敢做决定,都是问一句:“是这样吗?”我了解到在家做作业总需要有人陪她,有时候甚至要别人帮她做,理由就是“我不会做”。

其二,注意力不甚集中,好玩。这是大多部小孩子的共同点,她也不例外。每次上课,她不是翻翻书,动动铅笔就是手里拿着橡皮。

其三,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和她妈妈说。她妈妈说她的确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

那该如何去帮她呢?总得有个办法呀!

【对症下药】:

找资料,查书,问老师,经过分析,首先,给予尊重。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而在她要求得到满足时,更会开心的抱着我。

其次,多给予称赞。既然不能打不能骂,那就称赞吧。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对了一个算式,我也及时的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独立性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

最后,陪她玩。当她想玩时,陪她一起玩,并且玩得很投入,玩得比她还要疯,然后在她玩累了要休息的时间里告诉她该认真上课学习了。经过几次的偿试,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已得到改善,爱玩却依然,只是懂得该玩时就玩,该学的时候就学。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欣慰,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评

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1、学校教育应做到:

(1)要处理好幼儿期和一年级的衔接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不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当出现学习节奏快时,就手忙脚乱,甚至心情惶恐,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阶段,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

(2)老师上课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常开展游戏活动,评价手段应童真童趣。

(3)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另一方面是家教问题。

常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

得】:

社会工作个案 篇5

方案

(一)智障人士王先生,生活不能自理,(母亲60岁)日常生活由母亲照顾,经济比较贫困,母亲疾病也需吃药。社工介入,如何帮助服务对象王先生? 介入方案:

(一)说服王先生及其母亲入住社会福利院

1.从母亲角度而言

(1)母亲年龄已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无力照顾儿子,儿子将会失去关怀和照顾。

(2)经济比较困难,不足以维持两个人的日常生活。

(3)自身健康状况差,需要药物维持,也需要他人照顾。

2.从王先生角度而言

王先生属于纸张,生活不能自理,在母亲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可能会无人照顾,因此,最好入住福利院,从而减轻生活压力,也减低母亲的后顾之忧。

(二)在已与机构建立初步联系的前提下,与社会福利院联合,将王先生及其母亲送往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院接受。(注意:将其纳入“三无”收养对象)

(三)入住福利院之后,提供的服务。

1.为王先生的母亲提供医疗康复和治疗

2.对王先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培训

3.促进王先生积极融入社会福利院生活,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

4.衔接好王先生与母亲的互动

方案

(二)郭先生正常人、企业员工、收入稳定、出差归来因一次车祸病倒在床(高位截瘫、一时无法接受、绝食自杀、妻子无法忍受、离开家、回到娘家,撇下初中

女儿(独自照顾郭先生)居委会将之转介给社工,社工将如何介入?

介入方案:

(一)郭先生需求问题分析

1.生理上,高位截瘫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

2.心理上,无法忍受高位截瘫带来的伤害,自信心丧失,对未来失去希望,认为自己很无能。

3.关系上,夫妻关系恶化,妻子离家回娘家。亲子关系失衡,母亲丢下初中女儿自行离开。

4.经济上,车祸花费巨额的医疗费、康复费,工作能力丧失,生活来源受限,家庭经济条件贫困。

(二)社工制定方案,实行计划。

1.确认因公致残,申请工伤保险和车祸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赔偿。

2.对郭先生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帮助其正视社会现实,勇于面对生活,提升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提升自信心。

3.帮助郭先生申请残疾人救助金和贫困家庭“低保”。

4.合理安排,帮助郭先生女儿接受教育。

社会工作案例个案研究 篇6

一、基本资料

高某,男,1963年生,48岁中学文化程度。高某以前在一家建筑企业工作,由于触犯法律被判刑10年,在监狱中表现良好批准为服刑矫正人员,现自属于社区归正人员。由于服刑期间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妻子提前退休有一个孩子。但又尚未达到低保救济的标准。高某来社区前自己也去找过工作,二、背景资料

高某因刑事案件被判入狱,妻子提前退休有一个孩子,由于没有工作加上长时间脱离社会自己没有一技之能加上有前科用人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小孩子还在读书由于从小父亲就不在身边,孩子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高某回来以后和小孩关系也不是很好加上没有工作比较自卑。老是一个人在家闷闷不乐借酒消愁,经常和父母旁边的邻居发生争吵发脾气。但也不是不想改变自己的现实状况,也自己主动去找过工作。但由于是有前科所以用人单位都愿意录用他。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工作、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暴躁和西斯底里的状态是性格扭曲的一种表现。这个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自暴自弃,社会对他不公平没有给他机会表现。但自身还是想改变,只是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觉着生活失去信心。

四、问题分析

案主回归社会后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人已经完全和社会脱节,与其说是社会给他压力不如说是自己给自己压力,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在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中年人,本应是事业有成的时候,而今却一事无成。而且孩子以后的生活和教育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先阶段最重要的首要的问题就是需要给高某建立信心,让他能勇于去承当和面对生活,勇于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案主自身也是想改变现状,主观上也不是被动逃避,主动来社区寻求帮助也说明案主积极的一面。

五、帮扶计划

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帮助。通过与高某的倾心交谈及实际行动,让高某感觉工作者是真心帮助他的,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从而获得高某的信任,打开心结。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高某虽然离异但父母在他服刑的期间很好的照顾了这个家庭,家庭力量不容忽视。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安排高某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陈某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帮助高某参加社会职业技能的培训让他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找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分享成功经验排斥社会交往、自我认同低下、心理压抑大等各类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引导高某分享过往成功经验。要么因为有前科单位不愿接收,就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又无一技之长等原因。一度陷入困境非常沮丧且信心受挫。针对这类人群,根据技术工人岗位需求多与技术工人少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街道采用了捆绑式职业指导,进行“一对一”的择业指导,引导失业人员投入项目培训并指导提供相关的职业岗位,大大提高了失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性。

六、理论依据

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影响。活动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发展源于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马克思的社会互动理论也认为:人的需要是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互动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人的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物质交往的直接产物。高某排斥社会交往,排斥与他人互动,最终会导

致其再社会化过程受挫,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的模糊,个人定位偏差,从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某现在48岁,从人生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看,高某现在正处于成年中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成年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问题和就业方面的问题。中年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由于年资、经验和人脉的多年累积,不少优秀人士的才华和潜能得到发挥,在事业、地位和财富上达到巅峰,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有可能陷入“中年危机”。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许多人在遭逢重大的变故之后,心理会因受到重创而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痛苦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反复梦见此创伤事件的发生;个体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连的刺激,例如试着避开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活动,或是把某些经验的记忆封锁起来;有消沉、沮丧的感觉;有持续提高警觉的状态,诸如长期的紧张或暴躁。高某一方面总是对工作者反复重复着他会平反的事,让人感觉他内心非常的紧张。高某在行事说话很暴躁,个人保持着持续的警觉状态。

七、社区救助介入

从与高某的交谈中,工作人员得知其妻子已提前退休,家里经济较为困难,但又尚未达到低保救济的标准。高某来社区前自己也去找过工作,由于自己是矫正人员,很多单位都不敢接收,在社区帮助下找到工作他表示非常高兴,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养家糊口,让自己真正改过自新。采用了捆绑式职业指导,进行“一对一”的择业指导,引导失业人员投入项目培训并指导提供相关的职业岗位,大大提高了失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高某高某于今年1月初到社区失业管理处登记,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帮其联系了一所成人专科院校做保安工作,高某第三天就去该单位上班了,单位为他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金,月薪1500元,就业的成功让他坚定了信心,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让他看到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

八、救助介入评估

在这次社区为高某进行的援助中,也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案子的开始阶段,高某的抵

触情绪比较大,面谈比较困难双方都处在比较尴尬地时候,进退两难。社区也是通过周围人做工作,让高某放下戒心愿意和辅导员沟通,在沟通中发现高某还是愿意改变现状,愿意为家庭做出努力,而是苦于自己没有任何技能。找不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而辅导员也在互相沟通中让高某能够建立起信心,人一旦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就会对生活失去主观的动力,丧失了对生活热情转而自暴自弃,用负面的情绪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很多时候一个无法面对现实的环境那就会用刻意的去逃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案主的心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心理缺乏自信,受打击后产生情绪压抑。最后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障碍抑郁症。所以对案主的心理分析是救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忽视。

个案社会工作在社区工作中的运用 篇7

社区工作, 即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就是社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综合利用社区的资源条件, 完善社区的各项功能, 处理社区出现的某些问题, 推动社区的文化、经济等良好发展, 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社区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一种。我们传统的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其中, 个案工作是以个人或者单个家庭为服务对象, 运用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巧, 通过了解单个对象的心理特征并对应其需要, 帮助调整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关系,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增强对象社会适应能力的工作目标。

2 社区工作者能力需求。

我们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社区工作者首先应该通晓社区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必然有着自身的比较独特的工作准则和过程, 工作者必须要了解此工作的特点, 掌握基础能力。其次,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比较广泛的工作类型, 现代社会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 是融合了很多现代科学成果的。最后, 还要深入透彻的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 相应的特点, 并且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社区工作的进展, 还有最后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影响。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之一。工作者面临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 因此要理解好‘人’的重要性, 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 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 最终形成比较好的人际氛围。

3 个案社会工作的相关转移应用。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 要着重体现个案工作解决的重要性。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普遍的是由个人问题上升而来的, 例如儿童的教育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恶性犯罪等等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

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 社会进步带来的一些压力在成年人身上造成动力的同时也加速了精神的紧张。

为生活的奔波使得他们很少抽出时间参与家庭工作, 比较多的是把家庭工作留给父母或者社工。儿童教育对儿童的未来健康茁壮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 合适的儿童教育在社区工作中是有必要进行的。

目前社区中, 儿童问题主体比较多的是农民工子女。虽然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在这方面有了指示, 但是要在社区中落实, 还是需要社区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工作。儿童教育是社会工作的范畴, 理应在社区中得到解决。社区的社会工作功能可以保障儿童教育问题的顺利解决。简单的说来, 社会工作有稳定社会、发展社会、预防、配置资源、复原功能等五种功能。稳定社会和预防功能是社区工作最基本的功能。社区预防功能, 也可以使儿童教育在没成为社会问题之前得到有效的控制。社会工作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社区工作方法来实现的。

儿童教育问题, 社区工作可以直接针对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介入, 也可以通过对那些影响儿童教育的社会某些体系进行介入。介入儿童教育的社会体系可以改善儿童教育的条件, 为儿童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有效的促使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达到为儿童教育服务的目标。

3.2 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能让处在人生重要基石阶段的青少年更加优秀和健康。

欧美国家很早就发展了教育和福利两种不同制度的学校社会工作, 建立家庭、学校还有社区有机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让个案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相辅相成, 同时发挥各自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和重要意义。这个模式的发展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当前, 我们国家的个案社会工作才起步不久, 与学校相结合的例子也还在试验当中。这个工作是比较紧迫而且长期的任务, 认识到位是展开工作的前提。

学校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运用个案社会的基本原理, 作用于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提高学习生活的能力, 使其克服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个人社会化的目标。随着我们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在学校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发突出。目前我国青少年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比较多的协调和解决主要在救急和救济上, 预防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青少年问题更加的严峻, 很大层面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了, 这就体现了完善个案社会工作, 建立学校社区工作的重要功能。

个案社会工作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个案社会工作只是一种方法或者事业。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应当从根源出发, 在思想上提升其道德水准和进取心。就目前来说, 学校个案社会主体是学生, 相应的也有家长、社区、学校。各方面要在主体出现问题的初期进行相关的行为, 帮助改善问题。

3.3 在社区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还有家庭、医疗、老年等领域。

通过社区中个案工作的进行, 对社区服务进行质量上的提升, 立足社区, 服务居民。

4 小结。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之一, 把个案社会工作的应用带入到社区, 完成社区的多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章华, 黄丽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时空2008年第12期.

个案社会工作一 篇8

一是初查跟踪监督制度。初查监督是自侦检察权内部监督的重中之重。鉴于初查行为的启动由职务犯罪偵查部门单方决定,监督制度还没有深入到初查程序中去,使得初查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情况,为有效监督自侦部门行使初查权,要求启动初查行为应事先报告,由检察长批准。对初查全过程跟踪监督,包括初查目的是否明确、手段是否正当、是否不当使用了属于立案后的侦查措施、初查所获取的资料是否具备转化为证据的现实性、初查是否非法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等等,防止和杜绝未经批准擅自初查、多头初查、擅自封杀案件的情况发生。

二是大案跟踪监督制度。对当地有重大影响案件或督办案件,除按规定必须向党委报告外,还应实行专人办理和专人监督相结合的模式,即对该类案件的线索受理、初查、立案和侦查,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在对该类案件办理过程中,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在案件侦结后,实行专人复核,对办案程序、案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疏漏。建立这项制度,还有利于下级院借助上级院的监督外力来克难攻坚,防止和减少地方领导以维护大局为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让初查;或准予初查,真要动真格,又借口以教育为主,惩处为辅,不让深查;或受说情干扰,让你本地人查本地人查不下去的弊端。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设计 篇9

案主是一个24岁女生,内向寡言。普通家庭,有父母和妹妹。经过多方的了解,案主的父母比较关注妹妹,因为妹妹学习好且即将高考,父母的重心都在妹妹身上。父母对案主平日关注比较少。案主技校毕业曾经做过收银员,社会经历比较简单。吸烟喝酒诱因是男友和周围同事的影响,案主因为男友的背叛而精神受挫,更是伤心难过而吸烟染上烟瘾。因此被强制隔离戒烟30日后,与戒烟社会工作站签订社区戒烟的帮教协议,来社区禁烟工作站报到。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是愿意找社区社工的,并且根据协议前来社区报到。社工在帮助过程中采取了主动接近沟通的方式。这是典型的“来访者”主动来访,在理论的运用方面应比较轻松应对,对案主运用这一疗法可以作为来访者中心的经典案例。

在经过各方面了解和直接接触,对案主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和预估。案主的自我概念界定比较清晰。但案主十分寡言而且不自信,在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时,鼓励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包括消极的和积极的)上,有一定程度的障碍。案主的自我概念清晰,对自己进行这类定位:“胆小但不怕事、“单纯、易受骗”“经常感觉自己很没用”等等,含有较多的贬义色彩情感。案主长期接受到得的价值观理念,即“学习好、工作好、挣钱多,就叫有能力”“这些不行就是没出息”等,认为自己“很没有用,肯定也戒不掉烟和酒”。

事实上案主有着改变自己的倾向。案主表示“想让家人重视她、看得起她”“想让自己勇敢的站起来,不能再像现在一样了”“不想再混日子了”,从这类表述中案主表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愿望。

治疗目标:帮助案主加强自我概念、重新定位自己;帮助案主重新找到价值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潜力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改变进步。

(二)收集资料和介入

首先,根据罗杰斯的假设,社工要首先要相信案主是积极向上的,本质是善良的。要对戒烟戒酒对象尊重和接纳的开始,避免用歧视或其他消极态度对待案主。社工要相信案主能够经过引导正确认识自己,并且相信案主具有实现自我的潜能,社工要不以自己主观的行为态度明显指导案主,注意弱化自己,将主动性交给案主。社工要通过与案主的接触分析其自我概念是否歪曲,帮助其澄清自我概念,帮助其找回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价值和真实需要。最后通过外因和内因的双重作用帮助案主自助,即实现自我的成长。

介入步骤如下:

一,建立关系(第一、二周)。让案主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戒烟戒酒对象对自己的非健康史是介意的,由于社会大众的标签定义,使他们自己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与人隔离,也就是罗杰斯所说的防御机制产生。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平等、尊重、接纳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打破

隔阂的方法。社工表明身份,以“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来接触案主。申明社工的工作宗旨、工作内容、工作原则等等。

在此阶段,社工并非强调关于“吸烟喝酒、戒烟戒酒”这一沉重话题,而是将焦点放在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上,尽力使案主消除排斥性和其他疑虑。案主非常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较强,由于与社工的年龄差别不大,交流障碍较少,轻松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收集资料并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引导案主澄清自我概念(第三周至第五周)。先从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工作、兴趣等方面入手,根据设置访谈的问题和得到的回答来初步判断案主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自我概念、自我实现的倾向性等。通过访谈,社工初步判断,案主十分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有着比较严重的自卑。这与家庭的环境,案主将“不被看好”这种外在价值观长期内化。案主的真实自我诉求中的“我也能„„”曾经在学习上、工作上的“不如人”的不良情绪,在吸烟喝酒的体验中得到了虚幻的满足。

三,服务计划的实施,在此阶段,引导案主表达、倾诉,社工以“非指导”的原则,在真诚、同感、理解的基础上,不予评判。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情感表达,都要接受。并且在过程中,通过技巧引导案主发现自己积极的、模糊的情感,在这时候对积极情感进行强化。比如案主提到“自己作为家中的老大,没能让父母省心,还给妹妹带来不好影响”,可以得知案主是想实现作为家中长女和姐姐的社会角色应该完成的责任,社工就肯定了其这种积极的责任感。引导案主将需要得到的肯定和认同联系到现实中来,使其得到鼓舞敢于面对困境。

在本案中,社工真诚地肯定了案主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彩妆技巧,并将其强化,鼓励案主新产生的信心。案主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了自我概念与外界影响、自我真实诉求与现实条件的冲突。社工的积极关注与肯定是案主的支持力量。在这一阶段引导案主进行新的自我整合。

四,最后,案主的自我实现过程(第十周至以后)。这一阶段,案主自身的努力和社工的实际帮助共同作用。案主经社工帮助,与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从父母和妹妹得到的关爱和支持变多;与邻里、亲戚的人际关系网得到修补,不再惧怕与人交往,开始参加社区活动;经过免费彩妆课程申请,案主经过接受培训,习得新的生存技能并找到感兴趣的新工作,生活和精神都有所寄托,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增加。并且,案主对未来有了展望,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完成作为长女的责任,好好孝顺父母和照顾妹妹。在这一点上,案主进入了自我实现的新阶段。

(三)结案与评估、结案但是不能结束,还需要继续为案主服务。在过程中,案主的自我实现倾向性和社工给予的认同、尊重,使得案主很配合地接受戒酒戒烟相关环节的各项要求。并且,案主的这种自我使命感和成就感,来自于家庭、朋友等相关人员的肯定和认同。除了案主要经历必要的定期检测,社工并没有强调刻意戒酒戒烟。社工在整个过程中,对案主所需的这种整体氛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篇10

——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一、案主背景资料情况说明:

案主陈某,男,27岁,未婚,****村居民,职业学校毕业,跟离异母亲同住,无业。2013年4月9日上午,案主的母亲找到社区分管戒毒人员的综治干部讲诉了案主的情况。案主母亲与丈夫离异多年,出于对案主的补偿心理,对其一直很溺爱,导致他好吃懒做的恶习,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结交了一些的不良道友,在道友的教唆引诱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案主在2009年首次吸毒,2011年2月因吸毒在偷买毒品时被抓获,进行强制戒毒,随后被送入劳教所劳教,这次劳教不仅使案主丢失了工作,还导致女朋友跟他提出了分手,这让案主异常痛苦、自卑,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2013年初劳教期满释放后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前段时间又和以前的毒友联系上,经常出入夜店夜不归宿。案主的母亲看到儿子自甘堕落十分焦急,希望可以得到社区的帮助,使案主尽快脱离毒圈、戒掉毒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受到毒品侵害后的案主,面临着身体心理健康、就业、女友抛弃、社会歧视、以前毒友的诱惑等一系列问题。而案主自身的胜任能力不足以有效地调适和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案主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调和之处。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1、从微观系统看:

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理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导致其处于精神状态不佳、心情极度郁闷的状态,这不利于案主与其生态系统的适应。

2、从中观系统看:

案主家庭系统内部,母亲是案主戒毒非常大的动力。案主目睹母亲离异后用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十分深爱母亲,但因自己吸毒给母亲和家庭带来的创伤,让案主愧疚不已。这个因素有利于坚定案主的戒毒信念,增强担任家庭责任、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巨大的家庭责任和压力也存在着促使案主转向毒品寻求减压和慰藉的危机。

案主的工作群体和社会群体给他带来压力和危机。案主因吸毒导致工作丢失,强制戒毒后很难找到工作,更不要说满意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而引起的经济来源问题对案主的胜任能力带来负面影响,限制了其掌控环境的能力。另外案主的女友因其吸毒提出了分手,让案主陷入了精神更加空虚的状态,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使案主极易导致他走上复吸道路。

3、从宏观系统看:

现实的外部帮戒机构系统,如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能够为戒毒人员提供的资源不多,且机构之间存在不协同的现象,不能在协助戒毒工作上发挥最大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案主对社会系统适应所依赖的资源需求难以获取,很难独自调适来适应其所处的各层次生态系统,这需要多方互动、理解和配合才能实现。

三、制定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干预,对案主个人、家庭、社区、机构等各个层次系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通过综合各种社会工作取向的方法,对案主的多元系统进行多元面向的干预,以协助案主获取多种资源,提高自身的胜任能力,促进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最终成功摆脱毒品的侵害回归正轨社会。

2、服务策略和程序:

a、干预案主自身系统,增强其自身对周围系统的胜任能力。

b、干预案主家庭系统,积极肯定案主母亲帮助案主戒毒的作用效果,探讨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方式。C、干预案主与朋友、毒友、邻居等系统的关系。重建朋友圈,远离毒友,鼓励邻居接纳案主。d、干预民警、司法所和社区等外部机构系统。帮助案主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

四、具体服务过程:

1、专业关系的建立

2013年4月11日上午,社区综治干部和专管员D来到案主家中开始介入,综治干部向案主表达了友好与关怀的意愿,并希望与案主一同走过难熬的戒毒期。综治干部:小陈,你好。陈某:你们是谁?

综治干部:我们是社区的禁毒工作人员,昨天,你妈妈已向我们述说了你的些许情况,我们今天来看有什么能够帮你的。陈某:你们谁都帮不了我,因为你们根本不会体会我现在的难受劲,你们走吧!我妈真多事。综治干部:不,我们能够理解,你现在感觉骨头痒,对吗? 陈某:对。

综治干部:想吐,吐不出来,想吃,吃不进去,想睡,睡不着,对吗? 陈某:对!

综治干部:如果要想改善以上的症状,只有再注射一克海洛因。但是,你又不甘心,因为你觉着好不容易熬过了两天,如果再碰那玩意儿,那将前功尽弃,可现在又比死还难受。陈某:对,对,对极了。你怎么都说到我心底去了?

综治干部:其实我们社区还有好多个吸毒人员,刚开始他们与你的症状差不多甚至比你还严重,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了最初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现在他们有的已经成功戒了毒,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小陈,谁都有受挫折和无奈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向我们说说你目前的情况好吗?陈某:我觉着我快要死了,可我今年才27岁,我不要死,我死了妈妈怎么办啊!呜呜„„(综治干部递上纸餐巾,并顺势坐到陈某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鼓励其继续说下去)

陈某:我从小学习不好,没有考上好的高中,妈妈让我上了技校。毕业后的我在一家工厂里做焊工,在那里认识了女朋友小胡。那些年一切都挺好的,如果没有染上毒瘾,现在早就结婚生孩子了,这一切都被我技校的一个同学给毁了。他有一帮很会玩的朋友,经常带我去酒吧、ktv玩,他的朋友们里很多都吸毒,跟我说那玩意吸了以后比做神仙还快活,让我也试试看。我知道毒品害人,一直不敢碰,直到有一天跟女朋友小胡吵架后心情不好,找到这帮朋友一起到酒吧喝酒,终于在酒精的麻醉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吸毒,没想到很快就上了瘾。为了买毒品,我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薪水,还骗我妈说打算和小胡结婚,骗光了她的储蓄。这个期间我无时无刻不想逃脱毒品的控制,可它就象长了爪子,掐住了我的喉咙,而且越掐越紧。我现在工作没了,女朋友没了,好后悔、好恐惧啊。。

综治干部:我很高兴你能向我吐露你的心声,从今以后,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所以,不是你一个人与白魔抗争了,我们将与你并肩作战,你一定要有信心!

通过十余次这样的交心沟通,综治干部和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了案主的学习动力,使其愿意利用综治干部的协助和影响,促进其与周围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2、案件的分析与诊断 综治干部根据以上所采集的资料,并综合自己对案主观察和交心所得信息,就案主情况作如下分析与诊断:

a、案主本人有摆脱毒品的强烈愿望,但每次都由于其意志力薄弱而以失败告终,在戒毒过程中反反复复十余次,目前又处于新一轮的生理脱毒阶段,心理和生理正经历着痛苦的煎熬,故而母亲的鼓励、支持和司法所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心理辅导致关重要。

b、与生理脱毒相比,心理脱毒更为漫长而艰辛,案主周围充斥着吞云吐雾的吸毒人员,因而综治干部的当务之急就是和案主母亲制订交友监督计划,帮助案主摆脱毒友,结交或者重新找回昔日的朋友或同学。

c、通过案主的自述,了解到其对前女友仍念念不忘,希望得到她的原谅并重归于好。综治干部如果能够调动前女友对案主的支持和鼓励,将是案主进行调适的良好资源。

d、案主十分害怕看到邻居顾忌他的眼神,有很强的自卑感。综治干部一方面鼓励案主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各项公益活动,增加邻居对他的好感,另一方面对案主的邻居走访,鼓励他们给予案主关系和帮助。

f、案主的失业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和精神空虚。综治干部认为,帮助案主找到新工作协助其以最短的时间缩小与社会的距离,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担负起应有的家庭责任。

3、服务与治疗过程

1、综治干部和综治专管员D每周两次家访,给案主送去有关戒毒知识和励志的书籍,并以朋友的身份、聊天的形式帮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家庭责任感。

2、帮助案主摆脱原来的毒友,重新“打造”健康的“朋友圈”。案主母亲帮其办理了新的手机号,毒友来家时,退休在家的母亲及时干预阻止,有效防止案主跟毒友取得联系。同时动员其参与到本街道、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认识新的朋友。

3、联系到案主的前女女小胡,跟她讲述了案主的近况,并转达了案主希望得到她原谅的意愿,但是小胡表示可以原谅案主,但已经有男友,无法回到案主身边。在综治干部的建议下,小胡给案主通了个电话,鼓励他一定要振作起来把毒瘾戒掉,如果可以成功戒毒,依然是好朋友。虽然无法恢复恋情,但得到了前女友的原谅和鼓励,案主表示一定会努力戒毒,不让他爱的人失望。

4、接案当月,综治干部向负责社区劳保站的社工了解失业证办理条件,帮助案主申办了失业证领取失业金。五个月后,根据案主有6年驾龄且驾驶技术不错的情况,为其推荐了杭州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老总司机的工作,并顺利通过了面试和试用期,成为了该公司的正式员工,据说待遇还不错,这大大增强了案主的生活信心,真正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

5、将案主的情况服和服务计划向司法所和社区民警做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他们的协助。综治干部在每次家访后根据案主的情况,决定是否联系司法所的心理辅导员提供专业服务。社区民警定期组织案主及其他戒毒人员学习,为他们讲述戒毒成功案例,为他们提供相互沟通的心得。

五、案例评估

综治干部认为,此个案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在整个帮教过程中,综治干部不盲目批评,而是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应用,在了解到案主强烈的戒毒意愿后,利用案主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挖掘潜藏其深处的潜质,保障了个案的成效。

综治干部运用了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法等多种工作方法,这些技巧的运用对案主来说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及促进作用,让案主意识到戒毒后,他还能走上正常人的生活道路。

综治干部以生态系统的视角,整合案主周围各系统资源,如案主的母亲、前女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劳保站、社区志愿者组织、司法所、民警等等,不仅帮助案主摆脱原来的毒友,更为案主营造了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

六、专业反思

上一篇:外出考察学习提纲下一篇:放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