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2024-09-12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精选7篇)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篇1

良庆区那平小学道路工程(临时施工便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 计 说 明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南宁市良庆区那平村,为临时施工道路。起点K0+000(X=2508994.617,Y=539725.546)位于云村路,终点K0+463.241(X=2509123.234,Y=540151.975)位于那平小学门口(新建),道路设计全长为463.241米,主要是为了那平小学建设而临时修建的施工便道。(具体内容祥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6)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10年。(7)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0年。

三、工程规模与主要内容

本项目道路总长为463.241m,0.75m路肩+3.5m行车道+3.5m行车道+0.75m路肩=8.5m,道路结构为: 20cm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水泥砼(fcm≥4.5MPa)。(具体内容祥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二、技术依据及规范

1、设计依据

(1)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办公室提供工程相关资料;(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30-2003)(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01-2003)(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四、道路现状

本项目为新建临时施工道路,拟建道路周围为水田及弃土堆积区。K0+000~K0+080段为已成路基段;K0+080~K0+270段为原弃土堆积区;K0+270~K0+463.241段为水田。在K0+072处有一已成水渠下穿本道路,约7.5m宽,为库区水渠;在K0+303处有一灌溉水沟,约1.2m宽。

2、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面层:新建面层为水泥砼(fcm≥4.5MPa)。(4)道路横坡:车行道为1.5%双面坡。(5)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

相片01.道路起点

道路走向

相片02.K0+072已建成水渠

道路终点

相片03.K0+463.241 道路终点

良庆区那平小学道路工程(临时施工便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五、道路工程

1、道路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业主提供的规划道路蓝线图和路线所处区域地形等资料进行路设计设计。路线布设符合规划总体走向,同时结合地形、地质、地物、水文等情况,考虑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相互协调,尽量减少拆迁房屋、减少占地,重视与现有道路、正施工道路的衔接设计。

2、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次纵断设计原地面标高系根据电子版地形图采集而得,纵断面严格遵循业主提供的良庆区那平道路工程道路线形图(CAD)中各控制点的标高进行设计。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最大纵坡4.0%,最大坡长210m。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实地地形,综合考虑填挖平衡。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与现状道路交叉处,严格按照规划标高设计,纵坡不能超过3%。

3、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采用单幅路布置型式:0.75m路肩+3.5m行车道+3.5m行车道+0.75m路肩=8.5m。车行道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为双向1.5%。

4、路基设计

(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认真做好外业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科学、必要的排水、防护手段,经济、有效的路基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对路基的危害,以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路基设计

1)不良地基处理

路线K0+300~K0+463.241段经过水田,水田里的淤泥,设计作清淤换填,换填符合要求的砂类

施工图设计说明

土处理,需进行约2 m深换填。(如施工中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待设计单位另行处理。)

2)如挖方路段路床承载比CBR达不到要求或膨胀土路段,应对路床80cm范围内进行换填处理。(3)路基边坡

本道路所经区域地面起伏明显,填方边坡采用1:1.50、1:1.75分级放坡,挖方边坡采用1:1.25、1:1.50分级放坡。(4)路基施工设计

路基填土必须先将原地面表的杂填土、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另选用符合要求的的土石回填夯实。填土内不得含有杂草、树根或农作物残根等杂物,若有此类杂质,填土前应予以清除。填土时,应用同类土填在同一地段,若用不同种类的土应分类、分段填筑,尽可能保持整段一致,不可任意夹杂,以免土基不均匀沉陷或产生水囊现象。

填方地段的表层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筑应逐段分层进行碾压,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先填路中再逐渐填至路边,保持平面上有一定的路拱和纵坡,使雨水能及时排出,保证土基不积水。

挖方的挖土应由边到中、由低向高、分层循序渐进,不得挖成坑塘。挖土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纵、横坡度和平整度,以利于排水。

雨季填土应当天填筑当天碾压,以免填土含水量过大。如遇下雨应停止填土,以免形成橡皮土,施工期间发现橡皮土,可采取挖出晒干,敲碎后再铺或者将其挖尽,另换干土、砾石砂或其他水稳定性好的材料铺平压实。

最后修成的路基纵坡、横坡、边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层必须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现象。

道路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

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值

5、路面设计

(1)水泥砼路面: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按交通量通过计算,确定本项目最终的路面结构:20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水泥砼(fcm≥4.5MPa)(详见路面结构图)。(2)路面设计使用年限:20年(3)路面抗滑要求:

路基压实度标准

注:Fo为路面竣工验收值,F为路面设计年限内之值。TD和PVS为设计、施工与路面竣工验收值;环境不良路段,对主干路为急弯、陡坡、交叉口、变速车道等处。

6、材料

(1)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设计

纵缝: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道路中线平行。采用加拉杆的平缝,拉杆采用φ14螺纹钢筋。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在邻近胀缝或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及板厚变化处均应在板厚中央加设传力杆,传立杆采用光面钢筋。

横向施工缝:每日施工终了或因故中断浇砼时必须设横向施工缝,其位置设在胀缝或缩缝处。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胀缝:胀缝间距150m,在混凝土板与桥梁或其他结构物、交叉口相接以及混凝土板厚度变化处,小半径平曲线、竖曲线处,均应设置胀缝。与结构物或沥青路面相接时,在混凝土路面端部的二或三条横缝均应设胀缝。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传力杆的一端涂沥青或加塑料套,并设置支架或其他方法预固定,防止钢筋移位。(夏季施工,混凝土板厚大于或等于20cm时,可不设胀缝;其他季节施工或采用膨胀大的骨料时,宜设胀缝,其间距为100~200m)。

各接缝具体布置详见《车行道砼板接缝钢筋平面布置图》和《路面接缝大样图(3)钢筋

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4)水

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5)骨料

路面结构层中,粗骨料采用碎石。

2、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要求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材料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规定。混合料七天浸水抗压强度设计值:4.5MPa。

2)本路段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使用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3)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摊铺要平整,避免集料离散,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92%),并严格控制基层的顶面标高和平整度。4)应采用专门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应避免纵向接缝,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向前摊铺,并一起进行碾压。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时,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要求。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应及时铺筑上层结构。其余未尽事宜,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水泥砼面层的要求

1)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应预先筛分成2~4个不同粒级,然后再组配而成,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3.2的要求,集料压碎值应小于15%,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小于15%。细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宜采用河砂(因采用人工砂的砂浆磨光值一般只略大于35,抗磨性不理想,对使用的中、后期的行车安全有影响),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4.2的要求,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含泥量应小于2%。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8d抗折强度不小于7.5MPa,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3.1.2的要求。

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所备的材料进行各项检查及试验,并根据自身的施工素质以及所选材料的情况,参照设计提供的试验资料,依相关规范的要求,按28d弯拉设计强度4.5MPa进行施工配合比试验,以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但水灰比不得大于0.46,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施工中所采用的外加剂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要求。3)施工配合比一经批准确定后,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同一施工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

六、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TJG D40-20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等的规定进行施工。

1、对路基的要求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路面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查,路基的密实、均匀、稳定、标高及平整度应符合要求,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4)雨天;风速在10.8m/s以上的6级以上大风天;现场气温高于40℃或拌和物摊铺温度高于35℃;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均不得进行施工。

5)当现场气温高于30℃,拌和物摊铺温度在30~35℃,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施工应按高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当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高于5℃,夜间最低气温在-3~5℃时,施工应按低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1~5级的风天施工,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10.3.1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塑性收缩开裂。

6)在施工前,宜储备正常施工一个月以上的砂石料。严禁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杂堆放,严禁料堆积水和受泥土污染。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篷布或薄膜等防雨器具,以防突发性降雨对新铺筑的路面造成破坏。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可采用幅宽2-6米的滑模摊铺机或三辊轴机组。滑模摊铺宜采用散装水泥,水泥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搅拌时,水泥的温度不宜高于60℃,低温季节不宜低于10℃。拌和物出料温度宜控制在10~35℃。

8)运输过程中,装卸拌和物的落差高度不得大于2m,应防止漏浆、漏料、离析。当有明显离析时,应经重新拌匀方可用于铺筑。拌和物的运输时间必须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规定。

9)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砼面板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可采用橡胶泡沫板、沥青纤维板、塑胶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有关规定。

10)砼路面的横向缩缝(假缝)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有关要求及时切缝,不得迟误。填缝料应选用与砼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嵌入能力强,耐老化、抗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采用的填缝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有关规定。

11)养生可采用喷洒聚乙烯醇类的养生剂,然后使用较薄的塑料薄膜粘贴封闭养生措施或湿法养生。建议采用湿法养生,用旧麻袋、草席等覆盖,经常保持表面润湿状况。

12)水泥砼路面铺筑过程中其各项技术指标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11.3.3的规定。

13)其余未尽事宜,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要求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6.2.4中1号

集配的规定,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30%。底基层的压实度应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不小于96%。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篇2

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1.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道路绿化主要是把道路作为主体, 对道路的空地部分进行绿化。在进行设计前, 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对道路的等级、环境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解, 把总体设计和部分设计结合起来, 切实做好绿化设计工作。

1.1.1 要把景观的特色凸显出来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 道路绿化需要展现城市的整体效果, 在进行规划时, 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主次道路设计的需求, 以便形成特色城市面貌。结合交通分布, 设计出有特色的景观道路, 以便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1.1.2 道路绿化需要把道路的功能体现出来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 必须考虑到道路的功能, 交通主干道交通流量比较大, 需要增加景观绿化, 这样能够减少噪声、提高空气质量。在人行道上选择树木时, 最好是选择高大的乔木, 形成绿荫带, 在夏季可以起到遮阴的效果;在分车带栽植树木时, 需要结合车辆通行视距, 选择上以简单为主, 不能挡住行车视线;主要的景观道路需要表现景观效果,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进行科学搭配, 乔木需要和地被以及花灌木进行合理搭配, 色彩季相有多样性, 层次多样合理;在步行街进行绿化设计时, 主要是小乔木以及花灌木, 进行适当的花卉点缀, 游客就会有轻松的感觉。

1.1.3 选择树种

结合景观设计的要求, 在选择树种时, 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树种必须适合当地的条件, 具有观赏价值, 环境效益较好;树种的树高等生物特点;季节的变化;树种的寿命;树种的抗污能力:观赏效果。结合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最先选择的是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比较适合当地的环境。行道树需要选择根深、树冠较大、生长较好的植物。花灌木最好选择花期较长、花叶繁茂、花朵较大的植物。

1.2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的注意事项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增加, 园林绿化的施工人员越来越多, 园林绿化对施工队伍的要求较高,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队伍必须技术水平过硬, 施工设备比较齐全, 专业素质较高, 需要达到施工所需要的标准。只有施工队伍本身的素质过硬, 才能够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遵守施工管理制度, 城市道路绿化质量才有保证。

在绿化施工之前, 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对土壤的物理性能进行测定, 这样可以保证绿色植物的生长。此外, 需要追施有机肥, 把绿地内的垃圾清理出去, 如果土壤表现出酸性, 可以掺入适当的石灰或者进行浇灌, 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质。

城市道路多埋市政管线, 这对行道树的营养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进行地面铺装时, 对铺装材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铺装材料必须透气性好、能够渗水, 还可以增加树池面积以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树木健康成长, 可以让树池的高度比路面低, 采用比路面稍高的池墙, 池墙用铁铸的栏杆, 以便达到要求。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的结合

2.1 绿化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有机配合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设计单位来说, 设计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工艺以及流程进行了解, 对施工管线的分布、走势做好了解, 熟悉地质的承载能力, 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 考虑到设计的条件以及设计的目的, 进行科学设计。设计工作完成后, 需要进行施工图的交底, 把设计理念、施工事项等做好交代。在实际施工中, 设计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 一旦施工中出现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此外,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互相学习, 两方多进行交流, 并仔细配合, 提高施工质量。

2.2 在实际过程中的相互配合

以笔者所参与的道路绿化工程为例, 笔者所参与的绿化工程处在民族大道中, 在进行设计时, 需要结合当地的相关植物文献, 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情况, 最初把设计处于立体生态平衡的考虑,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把当地的古树保留下来, 保留一些榕树, 并且在它周围种植天南星科植物, 如合果芋等。采用这样的搭配, 榕树给合果芋创造阴凉的环境, 合果芋给榕树不断的输入养分、水分, 生态平衡的设计理念得以落实, 榕树和合果芋进行了合理的搭配。此外, 要想使整体的环境体现出立体感觉, 还需要增加地被植物。考虑到当地降水量比较充足, 最好选择喜阴喜湿类的植物, 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之后, 选择的是麦冬、葱兰。在进行植物种植时, 需要根据榕树的种植密度, 对合果芋的密度进行合理确定, 地被植物的密度不能过大, 对于不同的树种进行搭配种植。民族大道的地位位置处于交通要道, 由于交通量比较大, 汽车尾气排放量比较大, 需要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在外围的隔离带, 设置灌木绿篱带, 高度应当适中, 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3 结语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 以人为本。对于城市道路来说, 城市绿化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城市道路绿化的水平能够对城市整体的生态布局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 需要进行仔细的设计, 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的结合起来, 把设计理念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在进行设计时, 结合施工的条件,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 园林绿化施工的材料、工艺以及结构等不断发展变化, 设计师需要及时了解这些变化, 以便进行更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春荣.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新疆林业, 2011 (1) .

[2]傅璐琳.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石河子科技, 2010 (6) .

[3]甘辛娇.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及施工[J].建材与装饰, 2012 (6) .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篇3

【关键词】山区道路;设计;施工

Study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Highway of Mountain Areas

Zhou Qiao-xia

(Xiji highway management segment Xiji Ninxia 756200)

【Abstract】We must consider the complex condi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factors we must consider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Mountain areas highway;Design;Construc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越来越成为山区经济腾飞的基点,我国山区有很多等级低、路况差的道路需要进行改建和和新建。山区道路建设中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必须考虑山区本身的复杂多变的等众多因素。

1.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

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

1.1 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1]

1.2 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高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

1.3 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高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淤积、改变流向等影响[2]。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

1.4 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

2.山区道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

2.1 山区道路选线方面。山区道路线路的选择必须熟悉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把握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综合个方面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

公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原有的道路一般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首先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对原来的道路进行裁弯,合理的进行平曲路的布设,其次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在改建线路的工程中,对线形较好的路段进行拓宽,使其宽度符合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对原来线形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选线。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考虑多种因素[3]

2.2 桥涵构造物的建设方面。山区复杂曲折的地形使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桥涵构造物。因此山区道路桥涵构造物一般密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修建的桥涵构造物在跨径方面都满足要求,但在疏通河水方面的抗灾减灾方面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设置足够的涵洞、排水沟等设施,加强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附属工程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公路达到预期的目的,安全正常的使用。

2.3 工程造价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选线时经常遇到填切较大,建设高挡土墙和进行当地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的进行比较,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勘测人员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档土墙和大开挖师多做比较分析,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和以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比较有利的;居民的拆迁等问题,也要合理的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防止拖延工期,影响后续施工,间接的增加工程造价。

3.山区道路施工中考虑的因素

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施工中级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杜绝工程事故,因此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使工程按期完工,保质保量。

3.1 在地形复杂山区施工,没有宽广的场地,通往施工地点的道路稀少,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中断,影响施工的进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2 山区的情况复杂,道路建成后的维修等相对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的频率,提高铺装层等的耐久性,延长道路的寿命,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这样必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各工序和工作面进行充分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考虑填挖结合等,在现场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做好各种预防保障措施。

3.3 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在现场设有专职的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的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由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4.小结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山区具体的特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建路任务。

参考文献

[1] 单文胜,刘甫平,孙文。浅谈我省山区公路选线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交通与建筑,2004.10:81-83

[2] 沈波,艾翠玲。我国山区公路排水问题及水毁调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5-8

[2] 孙国建,孙海香,卢彭真。山区改建公路选线[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12-14

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篇4

1.1 设计依据

(1)金凤路地形图(1:1000);

(2)现场实测资料

(3)《金凤路道路改造工程检测报告》

(4)相关调查资料;

(5)《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

(6)《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初步设计》

(7)《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图集。

1.2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

九江市发改委《关于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二期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九发改设审字〔2021〕574号)的执行情况:

项目名称:九江市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二期项目

一、建设地点

市中心城区(1、浔南大道:西起青年南路,东至庐山大道;2、滨江东路:西起琴湖大道,东至中铁九桥路口;3、滨江路:西起庐山北路,东止庚亮北路;4、金凤路:北起长虹大道,南至浔南大道;5、青年路:南起长虹大道,北至庐山南路;6、三里街路:西起浔阳东路与三里街路交叉口,东止浔阳东路与三里街路交叉口)。

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中心城区浔南大道、三里街路、滨江路部分道路、滨江东路、金凤路、青年路等六条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道路全 长7971米。其中浔南大道改造道路全长2555米,滨江东路改造道路全长930米,滨江路部分道路改造全长1060米,金凤路改造道路全长866米,青年路改造道路全长1380米,三里街路改造道路全长1180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车行道路面改造、排水改造、交通及绿化等工程。

三、审查意见及优化设计

原则同意修改后的维修改造设计。下一步应梳理路基勘查资料,优化路面结构设计;优化排水体制设计,并加强与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程对接,细化施工组织方案。

执行情况:进一步梳理路基勘察资料,并优化路面结构设计;并与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程对接,合理安排设计施工方案。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2.1设计规范规程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 CJJ 37-2012(2016版)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 CJJ 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 CJJ194-2013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 CJJ 36-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 JTG/T F31-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JTJ 073.1-2001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JTG/T F31-2014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 CJJ 152-2010

《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 ——JT/T 971—2015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2005]329号

《公路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及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91-201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 GB50014-20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城镇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CJJ/T 244-201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 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69-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GB50289-2016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05-2012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 图集06MS201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3:200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GB/T 11836-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GB5768-2009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 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 JTG/T D81-2006

《路面标线涂料》 —— JT/T 280-2004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GB/T 16311-2005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等建设部、交通部颁发有关标准及规范。

2.2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4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JTG/T F20—201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 1—2008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CJJ 89—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 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141-2008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CJJ 89-201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374-2006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

设计速度:40km/h;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交通等级:中型交通量;

机动车道数:双向4车道;

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05g;

环境类别:Ⅰ类;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为城-B级;人群荷载为3.5kN/m2;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

雨水设计流量:按汇水面积暴雨强度及径流系数计算,重现期取3年;

污水设计流量:以日平均用水量为基础,结合折污率计算;

交通标志主要结构设计基准期:30年;

设计安全等级:三级;设计概要

4.1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项目金凤路位于九江市浔阳区,改造路段北起长虹大道,途径铁路桥、宏达路,南止浔南大道。道路全长865.66m,车行道宽20m。本项目为城市次干路,改造后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速为40km/h。

4.2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设计内容为:车行道路面改造、排水改造、交通工程等。

4.3施工标段划分情况

本次设计路段采用一个标段。现状道路调查

5.1现状路面调查

为了给九江市金凤路道路改造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我集团公司对该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全面测量及检测,测量内容包括:路面板块线定位、路面板块破损定位;检测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类型调查与分析、路面结构强度(弯沉)检测、路面结构层取芯调查等。

5.1.1现状横断面

金凤路(一块板布置形式),标准段断面布置:5m(人行道)+20m(车行道)+5m(人行道)=30m(红线),其中K0+230-K0+345段下穿铁路桥,道路标准断面宽为30m=5m(人行道)+7m(车行道)+6m(中央绿化分隔带)+7m(车行道)+5m(人行道)=30m。

5.1.2现状路面结构

1、路面结构组成根据收集设计资料及九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资料,金凤路现状车行道主要结构类型为:22cmC3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三渣”碎石基层+15cm碎石层。

为了得到准确的现状路面结构层,对现状路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芯样及检测。根据九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检测资料,调查路面的实际情况及抽检频率,每公里进行 3 个芯样钻取,共取3个点,取芯位置体现了路面状况较好、中等、差等病害特点。路面结构层检测主要采用钻芯取样法进行,取芯调查结合现场选择路面无裂缝处(或裂缝边缘)及裂缝处进行分层钻芯取样,测量各结构层厚度及了解现有路面裂缝实际情况。

道路路面主要结构类型为:22cmC3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三渣”碎石基层+15cm碎石层。

路面厚度统计一览表

检 测 结 果

序号

检测部位

实测值(mm)

设计值(mm)

差值(mm)

说 明

K0+080中右1.1m

1032

/

/

砼206+石灰、粉煤灰、碎石275+碎石81+红土470

K0+720中右1.0m

1009

/

砼191+石灰、粉煤灰、碎石188+碎石191+红土439

K0+440中左1.2m

1015

/

砼214+石灰、粉煤灰、碎石180+碎石194+红土427

2.收集沿线地下管线等构造物资料

沿线路侧构筑物主要为铁路桥及挡土墙等。

根据现场调查、原设计资料,车行道下布设有雨污水管线,人行道下布设有给水管、供电线及综合管线。

5.1.3现状道路路面调查

路面破损调查主要采用人工测量法,并对破损部位进行拍照、测量、分析和评价,经现场调查,水泥砼路面目前主要病害有:线裂、板角断裂、交叉裂缝和破碎板、边角剥落、坑洞、错台以及修补等。道路的主要病害如图所示:

线裂

坑洞

破碎板

修补

1.旧路现状破损调查

根据规范要求,破损状况采用断板率和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状况指数两项指标评定。

(1)断板率调查

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得到的裂缝类病害的板块数,按断裂缝种类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权系数进行修正后,确定该路段的断板率(DBL),以百分数表示。

根据现场统计结果,金凤路全路段断板率约3.5%。

(2)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状况指数(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其值越大,路况越好。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具体水泥路面破损情况如下表:

路面损坏调查表

损坏类型

损坏面积Fli(m2)

损坏密度Fli/F1(%)

单向扣分值

裂缝类

线裂

0.06

2.47

板角断裂

0.14

3.26

交叉裂缝和破碎板

240

1.48

9.08

表面破坏类

坑洞

0.02

9.00

其他类

路框差

0.03

4.11

根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对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指标计算表

破损类型

单项扣分值

损坏形式权重

损坏类型扣分

损坏类型权重

综合扣分

PCI

裂缝类

线裂

1.10

0.44

9.83

0.73

15.43

84.57

板角断裂

1.75

0.54

交叉裂缝和破碎板

6.99

0.77

表面破坏类

坑洞

1.00

9.00

0.71

其他类

路框差

4.11

1.00

4.11

0.47

5.1.4现状路面承载能力

为详细调查路面结构层面层接缝传荷能力,采用5.4m贝克曼弯沉仪进行现场测定路面弯沉,检测横向接缝或裂缝两侧板边的弯沉值,以评价原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接缝传荷能力。水泥砼板块弯沉检测每块板各测1个点及间隔一块板进行测定。

(1)测试目的水泥砼路面的承载能力采用弯沉检测来评价,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性能状况:整体承载能力,主要通过板角弯沉测试和刚度组成分析计算下承层的弹性模量来反映;板角脱空情况,通过板角弯沉测试,根据弯沉值来判断,通过跨过横缝的两个弯沉传感器计算弯沉差。

(2)弯沉检测结果

对水泥砼路面板角弯沉进行统计,详见金凤路路面检测报告,作为评价路面承载能力的依据。

5.2现状路面状况评价

5.2.1现状路面结构评价

根据现场芯样情况及检测数据得出,金凤路车行道路面主要结构类型为:22cmC3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三渣”碎石基层+15cm碎石层。无病害处水泥混凝土面层基本较为完整,局部基层成型情况较差。根据劈裂强度换算抗压强度为C35。

5.2.2现状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金凤路全路段断板率约3.5%。根据规范要求,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分级标准见下表:

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分级标准

评价等级

断板率 DBL(%)

≤5

5~10

10~20

>20

根据路面破损状况可将路面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

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指数评定标准

A

B

评价指标

快速路

主干、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

主干、次干路

支路

PCI

≥90

≥85

≥80

≥75,<90

≥70,<85

≥65,<80

C

D

评价指标

快速路

主干、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

主干、次干路

支路

PCI

≥65,<75

≥65,<70

≥60,<65

<65

<60

<60

根据现状调查资料,金凤路现状路面损坏评级为好,损坏状况指数(PCI)值为84.57,评定等级为B级,采用对策为保养小修或中修。

5.2.3现状路面承载能力评价

水泥砼路面承载能力评价标准

指标

分级

分级标准

级别描述

板角弯沉

Lr≥40

需换板

20~40

钻孔压浆处理

Lr≤20

无脱空

板块对角弯沉差△Lr

△Lr>10

需换板

6~10

钻孔压浆处理

△Lr≤6

无脱空

接缝两侧弯沉差△D

≥6

接缝传荷差

<6

接缝传荷好

根据检测结果,全线弯沉平均值为6.8(0.01mm),弯沉代表值17.5(0.01mm),脱空比例7.1%,说明路面的承载力较好。

5.2.4路面综合评价

a.路面综合评价

现有路面存在病害不仅影响市容形象,而且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较严重的影响。根据路面破损状况评价可知,路面状况指数(PCI)均为84.57,路面损坏状况为B级。

b.病害原因分析

金凤路为九江中心城区一条城市次干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多年车辆行驶碾压及风雨日晒,道路出现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

c.结论与建议

依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路面损坏状况为B级,应采取养护对策为保养小修或中修,同时,考虑到九江市三城同创、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本条道路养护对策为中修。

5.3现有附属设施情况

1.路缘石现状

现状人行道路缘石材质为新建的花岗岩材质,一般路段路缘石高出路面25cm。

道路在桩号K0+230-K0+340处下跨铁路桥,设有6m中央绿化带,绿化带外侧路缘石为花岗岩材质,高出路面约20cm。

人行道路缘石

2.人行道现状

现状人行道材料为陶瓷透水砖,现状较好。

现状人行道

3.照明现状

道路两侧已经布置路灯,布置在人行道上路缘石边部,路灯灯型为双挑样式,使用状况良好。

4.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金凤路现状排水管道为分流制;雨水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污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上。车行道下的雨水排水形式主要为雨水管加排水沟的布置形式,即0+160段,雨水管道布置于北侧车行道下,桩号0+160-0+400,0+440-0+465段采用双侧布置带篦排水沟的布置形式,桩号0+500-0+817段采用双侧布置排水管的形式,雨水设计管径dn600-dn1000。

根据现场调查,部分排水沟盖板、雨水篦子及检查井盖有一定损坏,总体来说,金凤路目前排水情况良好。

5.综合管线工程现状

本道路主要市政管线为雨水管、污水管、照明电缆线、交通信号灯预留管线,及其他各类管线(如电力、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燃气、给水等)。

现状管线均埋设在道路红线内,布置断面及埋深不一,较为复杂。

6.交通设施现状

道路现状交通标志标线的布置已经完善。道路工程设计

6.1平面设计

1、设计要点

(1)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

(2)平曲线各技术指标符合城市次干路的标准;

(3)综合考虑道路两侧现状建筑物。

2、工程设计

由于本道路为改造项目,道路线形已经确定,两侧地块基本已经开发,道路平面调整余地不大,本次平面设计方案不做比选,道路平面线形基本维持原有线形,对局部路口处转弯半径进行优化。

本项目金凤路位于九江市浔阳区,改造路段北起长虹大道,途径铁路桥、宏达路,南止浔南大道。道路全长865.66m,车行道宽20m。本项目为城市次干路,改造后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速为40km/h。

金凤路道路中线总体基本维持现状,全线设置1处交点,均设置平曲线,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500m,曲线要素均满足规范要求。

6.2纵断面设计

1、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结构层,维持现状标高再加铺沥青面层。

(2)满足路线与交叉口道路的接口标高;

(3)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城市支路的最大纵坡及最小纵坡的要求;

(4)考虑城市和自然景观对道路竖向的要求。

2、工程设计

本道路为城市道路改造,道路竖向调整余地不大,道路纵断面总体为车行道现状路面高程抬高10cm,对局部进行平顺优化调整。

为调整道路纵、横坡平顺,设置沥青AC-20C沥青砼调平层,平均厚2cm,保证加铺后路拱横坡及道路纵坡达到设计值及规范要求。

6.3横断面设计

6.3.1设计要点

(1)满足交通需求: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技术标准及工程规模,结合交通需求分析研究机动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和人行系统对道路横断面的基本需求。

(2)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满足市政管线布设的要求。

(3)立体景观展现,自然融合文化。按照景观学原理,道路既要展现视觉的开阔,又要有远近的结合;既要展现自然为主体的原生态景观,又要结合考虑引进现代元素。

(4)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断面宽度,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6.3.2横断面布置

断面布置:5m(人行道)+20m(车行道)+5m(人行道)=30m

车行道横坡度:1.5%,直线型双向路拱。

6.4路面结构设计

6.4.1设计要点

路面是反映道路环境景观的主要载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直接相关,改造项目中路面设计更是工程质量好坏、造价高低的关键。

(1)改造项目中路面设计前应充分考虑现状路面病害情况,对项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现状路面病害现象出现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构选材应根据响应国家关于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的原则。

(2)路面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道路等级、功能、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并结合路基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3)结合在项目区域内公路、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促使路面技术符合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6.4.2改造方案

按照中心城区已实施道路“白改黑”改造情况,结合国内外多种“白改黑”改造技术,本工程采用改性沥青砼面层技术方案。车行道采用加铺10cm沥青面层(4cm AC-13C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加筋网及防裂贴)。

6.4.3路面结构设计

1)现状水泥砼路面保存完好路段-加铺路面结构形式:

——新铺4cm AC-13C 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

——粘层油0.3L/m2

——新铺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粘层油0.6L/ m2

——1cm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沿缝贴防裂贴并满铺加筋网

——面板拉毛、清扫表面层、清缝、灌缝

——现状保存完好路面结构

2)现状路面局部面板破损路段-局部新建路面结构形式:

挖除原水泥砼面板22cm厚及20cm厚基层,新建22cm厚C35水泥砼板+20cm厚C20水泥砼基层:

——新铺4cm AC-13C 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

——粘层油0.3L/m2

——新铺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粘层油0.6L/ m2

——1cm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沿缝贴防裂贴并满铺加筋网

——面板拉毛、清扫表面层、清缝、灌缝

——22cm厚C35水泥砼板

——20cm厚C20水泥砼基层

——现状老基层

3)现状路面破损严重路段-局部新建路面结构形式:

挖除原路面结构层62cm后,新建

——4cm AC-13C 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

——粘层油0.3L/m2

——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粘层油0.6L/ m2

——1cm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沿缝贴防裂贴并满铺加筋网

——面板拉毛、清扫表面层、清缝、灌缝

——22cm厚C35水泥砼基层

——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

——20cm厚级配碎石

4)桥涵段现状为沥青罩面:

——新铺4cm AC-13C 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

——粘层油0.3L/m2

——新铺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粘层油0.6L/ m2

——面板拉毛、清扫表面层、清缝、灌缝

——铣刨现状4cm沥青罩面

针对全路段道路纵横坡不平顺区域,水泥砼板上设置平均2cmAC-20C沥青混凝土调平层。

新建水泥砼板周边与老面板采用拉杆衔接。

6.4.4现状水泥砼路面病害处理设计

根据前期水泥砼面板逐板弯沉检测等成果,针对15(0.01mm)≤单点弯沉≤40(0.01mm)及6(0.01mm)≤接缝两侧弯沉差≤10(0.01mm)的水泥砼板,本次设计采用注浆处理措施;针对单点弯沉>40(0.01mm)及接缝两侧弯沉差>10(0.01mm)不满足要求水泥砼板,本次设计采用挖除并新建水泥砼面板处理措施。具体处理措施与区域详见平面设计图。

修补处理后的水泥砼板块弯沉应进行相应弯沉检测,要求水泥砼板块单点弯沉≤15(0.01mm)及接缝两侧弯沉差≤6(0.01mm)。

修补处理后的水泥砼板块弯沉应进行相应弯沉检测,要求水泥砼板块单点弯沉≤20(0.01mm)及接缝两侧弯沉差≤6(0.01mm)。

施工工艺:旧混凝土面板病害进行修补处理→对原水泥砼面板拉毛、清扫表面层

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病害进行修补处理如下:

(1)、纹裂及网裂的处理裂缝的处理

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采取扩建注浆;对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对宽度小于15mm的严重裂缝,采用全深度补块(集料嵌锁法)。处理措施详见“现状砼板块处理设计图”中相关说明。

(2)、板边、板角的处理

板角断裂应按照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纵向最小切割宽度为 0.5m,最大为 1.0m; 横向最小为 0.5m,最大到车行道中央。小心切割破损板块,防止切割时对相邻板块造成额外损坏,切缝后,凿除损坏部分时应凿成规则垂直面。对原有钢筋不应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要保留 20-30cm的钢筋头,且应长短交错。若基层出现松散情况则应挖除松散基层后用 C20 砼及级配碎石回填,C20混凝土要切缝,切缝位置与面层混凝土板对齐。

(3)、原水泥混凝土板块坑洞的处理

对个别坑洞修补,清除洞内杂物,用C20水泥砼等材料填充,达到平整密实。对较多坑洞且连成一片的,应采取薄层修补方法进行修补。将坑洞切割深度为6cm以上的槽,并将切割面内的光滑面凿毛。用混凝土拌和物填入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原混凝土面板齐平。

(4)、原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的处理

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包括纵向施工缝、纵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胀缝等。接缝是混凝土板块的薄弱部位,最容易引起破坏,特别是胀缝破坏率甚高。

将原板块的填缝料清除,用吸尘器吹吸干净缝内尘土,若原缝偏窄需重新切缝,要求切缝宽度 10mm,深度 40-50mm。然后用嵌缝料重新灌缝。

(5)、原水泥混凝土板块错台的处理

当注浆和裂缝处理完毕后,须对混凝土板块的错台进行处理。当错台≤1cm 时,可采用机器磨平或人工凿平的方法进行处理。

当错台>1cm 时,可采用先进行凿平处理,再加铺调平层,或局部翻挖新建的方法进行处理。

(6)、原水泥混凝土板块翻挖换板的处理

对于原水泥混凝土板存在交叉裂缝断裂、纵横斜向裂缝、沉陷、胀起的板块,水泥板板角弯沉大于 40(0.01mm)或者接缝两侧弯沉差大于 10(0.01mm)的板块,均进行翻挖换板处理,旧板凿除应注意对相邻板块的影响,尽可能保留原有拉杆,宜用液压镐凿除破碎混凝土和基层,新建C35水泥砼上基层+C20水泥砼下基层,水泥砼浇筑至原路面标高,混凝土要切缝,切缝位置与面层混凝土板对齐。

(7)、清扫表面层

对旧混凝土路面按不同病害类型处理后,为增加水泥砼板与沥青砼面层的粘结,应将水泥砼面板拉毛、并清扫干净,不留任何泥土、砂、石颗粒、渣物,特别是路面上尖锐突出部分应予以铲除,对于坑洞可填入裂缝修补材料,同时一定要保持路面干燥。

(8)、注浆处理

考虑到本次路面加铺改造对防止反射裂缝要求很高,为保证工程质量,建议适当提高注浆标准,即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按板角弯沉和接缝两侧对角弯沉差双指标控制,水泥板板角弯沉20~40(0.01mm)或者接缝两侧弯沉差大于6(0.01mm)的板块时,必须对相应的部位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技术是由经验方法逐步完善成为一门具有理论的技术。注浆就是将一定材料配制成浆液,用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对道路来说就是基层)或缝隙内使其扩散、胶凝或固化,以达到加固地层(基层)或防渗堵漏的目的。

本次注浆加固处理布孔呈梅花型,每板4~5孔,钻头直径为5cm,孔深为路面结构深度+5cm,钻好的孔需用废纸临时封孔,以防杂物进入。

本次注浆处理分为浅层注浆和深层注浆,分别为注浆连续出现3块以上水泥砼面板时采用深层注浆,其余均采用浅层注浆。

6.4.5路面材料要求

(1)、沥青面层

车行道沥青面层密级配沥青砼(AC-13C和AC-20C)均采用70号A级道路国产沥青作为基质沥青。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70号A 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70号A级沥青技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5S,100g)

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 PI

-1.5~+1.0

T0604

软化点(R&B)

T0606

动力粘度 60℃

Pa.s

180

T0620

延度(5cm/min,10℃)

cm

T0605

延度(5cm/min,15℃)

cm

T0605

含蜡量(蒸馏法)

2.2

T0615

闪点

260

T0611

溶解度

99.5

T0607

密度(15℃)

g/cm³

实测记录

T0603

TFOT(或 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0.8

T0610 或 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 ℃)

T0604

残留延度(10℃)

cm

T0605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和《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本次设计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PCR),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方法

PCR

BCR

破乳速度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阳离(+)

T0653

筛上残留物(1.18mm 筛)≤

0.1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 E25

1~10

3~30

T0622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8~25

12~60

T0621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 ≥

T0651

溶解度 ≥

97.5

97.5

T0607

针入度(25℃)

0.1mm

40~120

40~100

T0604

软化点 ≥

°C

T0606

延度(5℃)≥

cm

T0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

2/3

T0654

贮存稳定性

1d≤

T0655

5d≤

T0655

(2)、粗集料

沥青面层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粗集料,不能采用下脚料。其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9.3 中砂的级配要求。

普通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45

T0304

吸水率

3.0

T0304

坚固性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T0312

其中粒径大于 9.5mm

其中粒径小于 9.5mm

水洗法小于 0.075mm 颗粒含量 ≤

T0310

软石含量

T0320

(3)、细集料

沥青面层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颗粒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下脚料。其规格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的级配要求。

密级配沥青砼(AC-13C和AC-20C)采用石灰岩细集料,技术要求见下表:

面层细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

t/m³

2.45

T0328

坚固性(>0.3mm 部分)≤

T0340

含泥量(<0.075mm 的含量)≤

T0333

砂当量 ≥

T0334

亚甲蓝值 ≤

g/㎏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T0345

(4)、填料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回收粉尘不得再利用,技术要求见下表: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

t/m³

2.45

T 0352

含水量 ≤

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mm

T 0351

<0.15mm

90~100

T 0351

<0.075mm

70~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5)、沥青混合料

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密级配细粒式沥青砼(AC-13C),密级配中粒式沥青砼(AC-20C)采用混合料矿料推荐配合比见下表:

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C

90~100

60~80

30~53

20~40

15~30

10~23

7~18

5~12

4~8

AC-20C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6)、填缝料

填缝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接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鬼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填缝料有常温施工式和加热施工式两种。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等。加热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沥青玛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本工程应优选使用硅酮类或聚氨酯类填缝材料,其材料要求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中“3.9 接缝材料”相关要求。

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填缝料技术要求

针入度(0.01mm)

<50

弹性复原度(%)

>30

流动性(mm)

<5

(-10℃)拉伸量(mm)

≧5

填缝时应使用背衬垫条控制填缝形状系数。背衬垫条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不吸水、耐酸碱腐蚀和高温不软化等性能。背衬垫条材料建议采用橡胶条、发泡聚氨酯、微孔泡沫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状宜为可压缩圆柱形,直径宜比接缝宽度大 2~5mm。

(7)、加筋网

在路面结构中,为防止路面反射裂纹,增加其结构整体性,提高沥青面层的强度,在机动车道范围内水泥混凝土板上满铺加筋网,并做好与水泥砼路面的固定。材料参数技术要求详见路面加筋网大样图。

Ⅰ 规格型号

项 目

长度(m)

宽度(m)

路面加筋网

25~ 40

~ 4

Ⅱ 网孔规格

网孔型号

D(mm)

H(mm)

S(mm)

公差

横向抗拉强度(KN/m)

纵向抗拉强度(KN/m)

8×10

83.5

164.5

164.5

+16%/-4%

Ⅲ 钢丝技术参数

钢丝类型

网面钢丝

边端钢丝

横向加筋棒

钢丝直径mm

2.0

2.4

3.4

钢丝直径公差(±mm)

0.05

0.06

0.07

最小镀层量g/m2

215

230

265

钢丝抗拉强度N/mm2

350~550

钢丝延伸率

编织前钢丝的延伸率不能低于8%。钢丝直径公差均指未拉伸前。横向加筋棒应编入双绞合钢丝之中,不能采用焊接固定或者钢丝进行绑扎固定。严禁采用电镀锌镀层钢丝。

注:路面加筋网所用钢丝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路面加筋网供货单位需提供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检测单位出具的网面抗拉强度检测报告。

镀层附着性要求:镀锌层附着力检验采用缠绕试验方法,并应达到如下标准,当镀锌钢丝绕相当于自身直径2倍的芯轴紧密缠绕6圈时,用手指摩擦钢丝,其镀层不会剥落或开裂。

根据EN10223~3标准,张开的网格”D"是指两个连续的绞合钢丝轴心之间的距离。公差的确定是指两个连续的双绞合轴心之间的距离,取十个连续网格的平均值。

6.5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路缘石及路平石

道路现状路缘石破损处更换,新建路缘石采用花岗岩材质。

道路车行道靠路缘石处设置路平石,新建路平石采用花岗岩材质。

2、管线保护

道路车行道有现状管线,道路开挖施工时需对其进行保护。做法详见管线加固设计图。排水工程设计

1、设计要点

严格按照排水规划进行排水改造设计,确保雨污水排放的顺畅和综合管线位置的合理布置。做好认真细致的调查勘测工作,排水管线设计与桥涵设置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具体措施为:认真细致的进行排水设计调查和勘测,并针对现状排水并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本工程的排水改造方案。

(1)充分掌握市政排水管道系统及防洪系统的现状情况。

(2)利用地形坡度,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方式,采用自流排水,缩短管线长度。

(3)合理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一方面保证汇水面积内各点的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道的埋深,必要时候采用局部提升的办法。

(4)尽量保持现状排水和防洪系统不变,对受到本工程影响的现状排水和防洪体系按原系统进行恢复或改建。

(5)完善城区的排水管网体系,以雨污分流为原则进行改造。

2、雨水复核

根据规划以及结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局部区域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九江市区强降雨密度有所加大,为避免规划区域内涝,规划重现期一般道路统一采用P=3年。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地面集水时间采用0.8~1.0m/s的雨水径流流速估算。本工程地面集水时间t1,按10min计算。

降雨历时t=t1+t2。径流系数的取值按:混凝土和沥青路面采用0.9,可下渗地面采用0.4,公园、绿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以外地区径流系数ψ值取0.2;本次设计本片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雨水管渠设计计算按下式进行:

Q=ψ×q×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综合泾流系数;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q=1495(1+0.67lgp)/(t+15.3)0.62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t=t1+t2

t1---地面集雨时间,一般t1=10min

t2---管内流行时间

经复核,现状雨水管道基本满足现状排水要求。

3、排水改造设计

金凤路现状排水管道为分流制;雨水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污水管道位于人行道上。车行道下的雨水排水形式主要为雨水管加排水沟的布置形式,即0+160段,雨水管道布置于北侧车行道下,桩号0+160-0+400,0+440-0+465段采用双侧布置带篦排水沟的布置形式,桩号0+500-0+817段采用双侧布置排水管的形式,雨水设计管径dn600-dn1000。

根据现场调查,部分排水沟盖板、雨水篦子及检查井盖有一定损坏,总体来说,金凤路目前排水情况良好。

改造内容:

(1)对车行道上所有的检查井井筒修复改造;并更换车行道下所有的排水检查井盖,新建后的检查井盖(含井座、井圈)采用可调式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

(2)现状雨水管需修复改造,雨水口篦子,篦座采用球墨铸铁材质;

(3)现状排水沟情况盖板情况良好,建议好的沟篦子进行保留,对破损部分的进行更换,更换后的沟盖板篦子需参照图示大样进行订做,如尺寸不一,可参照该大样进行调整。该量以实际为准。

(4)为排水畅通,对现状排水排水管道进行疏通处理。交通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内容主要金凤路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相关设施。

8.1交通标线设计

1、材料要求

(1)涂料密度,1.8~2.3 g/cm3;

(2)涂膜外观:涂膜冷凝厚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及表面无发粘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与标准板差别不大;

(3)色度性能:按JT/T180-1995标准6.2.6规定的方法测试;

(4)抗压强度:MPa≧12;

(5)耐磨性(200r/1000g后减重):mg≦50;

(6)逆反射系数mcd.1×-1.m-2,白色≧200;黄色≧100;

(7)耐侯性:经12月试验,涂膜的起皱、斑点、裂纹、脱落及变色灯都不大于标准样板;

(8)涂料用下涂剂颜色应无透明或琥珀色流体;固体含量,30%±5;涂布量,g/m2150~200;干燥时间,min≦5;

(9)玻璃珠的技术条件:密度(在23℃±2℃的二甲苯中)g/cm32.4~2.6;外观无色透明球状,扩大10~50倍观察时,熔融团、片状、尖状物、有气泡等瑕疵不应超过总量的20%;玻璃珠的折射率(20℃浸渍法≧1.5);

(10)玻璃珠含量:涂料中含20%~30%的玻璃珠,施工时撒布玻璃珠于热熔涂料上;

(11)根据GB5768-2009规定,按道路的情况及车速要求,制作道路标线;

(12)制作道路标线使用热熔反光涂料;

(13)制作标线的热熔涂料、底漆、玻璃珠要经交通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使用;

(14)人行横道线、人行预告标志、箭头、导流线制作符合GB5768-2009规定;

(15)制作标线、人行横线及其箭头、导流线等等,要铲除旧标线厚再制作新标线;

(16)标线厚度不少于1.8mm,亮度因数≧0.27,车道线为白色,其它标线、箭头等符合GB5768-2009规定。

2、标线设计

交通标线设计均按国标执行,本设计设置了车道分界线和边界线、导向箭头、人行横道线等。

(1)车道分界线2/4虚线,即线段与间隔长分别为2m和4m,线宽15cm。

(2)人行横道宽度宽为5m,人行横道线线宽40cm,线间净距60cm。

(3)导向车道线的线宽为15cm。

8.2交通标志设计

1.材料要求:

(1)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A3)无缝钢管,应符合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标准”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16727-2007“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GB8163-2008“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规定。标志立杆柱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板,板厚3mm;

(2)标志板、滑动横梁:采用符合GB5768-2009标准的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3194-82“铝及铝合金热扎板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GB3193-1982“铝及铝合金热轧板”的规定;

(3)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40B式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地脚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普通碳素钢机构钢(A3);

(4)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混凝土强度应不少于25npa。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5)钢筋采用热扎结构等级圆钢筋,I级3号钢(位于桥梁式挡土上的的标志基础钢筋采用II级)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

(6)标志反光膜上膜采用IV类反光膜、底膜采用III类反光膜,其回归反射光度值(最小值)反光膜颜色的角关座标和标志色泽耐用期应满足交通部JT/T297-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观质量、光度性能、色度性能、抗冲击性、耐弯曲性、附着性等应满足GB/T 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的要求。

(7)标志板由铝合金板制作,其厚度要求≥2.5mm。

2.标志牌制作:

(1)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准的确认性,指路标志汉字必须采用等粗线,字体,阿拉伯数字和英文文字应符合GB5768-2009的规定,不允许采用其他字体;

(2)标志板与滑动槽钢,卷边加固件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和标志板面平整,不影响贴反光膜的前提下,可采用铆接式点焊;

(3)指示标牌表面无明显皱纹、凹槽或弯形,每平方米的平整度公差小于1.0mm;

(4)标牌面无裂纹、无明显划痕、无损伤、无颜色不均和污染等现象;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热浸镀锌处理, 镀锌量为500g/m²。螺栓、螺母、垫圈进行热浸镀锌,必须清理螺纹或作离心处理;

(5)标志板与立杆采用铝槽接驳;

(6)大型标志使用铝合金板材最大尺寸,最多不超过2块铝合金板拼接,以减少接缝,保持版面的平整度;大型标志尺寸以下标志不允许存在任何铝合金板拼接;

(7)标志立柱和横梁不允许存在任何接驳;

(8)中标单位先定样板,由甲方确定后方能施工。

8.3隔离栏要求:

(1)护栏:立柱采用热镀锌钢,总高度100×100×2.5*1200mm,每片长3米,主体为灰色,护栏型材采用热镀锌型材,上、下横梁截面均为60*60*2.0mm热镀锌方管,竖杆采用30*30*1.5mm,中间焊接成长方形框架(规格尺寸参照图纸),长方形内图案内容为九江特色文化元素设计(投标供应商投标所提供logo设计,由委托方确定认可。招标人可无偿使用),横杆与竖杆采用氩弧焊接完成,上、下横杆间900mm,上横梁离地面高1100mm,下横梁离地面高200mm,焊接完成后护栏外框整体采用静电喷涂工艺深灰色(喷涂层达到90微米),护栏构件喷涂层应均匀,色泽统一,表面光滑、平整。

(2)柱帽:采用金属冲压件二次冲压成型钢制太阳能帽盖。

(3)反光轮廓标:双面一次成形反光标190*45mm 4、连接件:横梁与立柱采用钢制连接套连接,连接件为钢制一次冲压成形。颜色与护栏一致。5、护栏底座:为热镀锌钢板填砼底座(尺寸附图,按图制作凸字体“公安”),地钉孔位必须预留准确通畅。每粒25公斤±0.5公斤。底座表面及平整无明显凹凸缺陷;不得有砂孔、气孔、裂纹、夹渣、锈点等。(螺丝全部采用热镀锌)

(4)护栏端部采用防撞板安装,涉及到斑马线处用警示柱隔离,行人通行区净距为60cm,非机动车通行区净距为1.0m-2.0m。

8.4预埋管线等隐蔽工程

(1)横过绿化带、人行道板的预埋管采用Φ70的Pe管(尼龙管)3根,埋深50cm(基于人行道、绿化带平面)其中一根用于强电、一根用于弱电、一根用于备用,且每根管内均用细钢丝穿过,以便日后施工时,方便穿线;

(2)横过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预埋管采用Φ80的Dn管(镀锌管)3根,埋深50cm(基于车行道平面)其中一根用于强电、一根用于弱电、一根用于备用,且每根管内均用细铁丝穿过,以便日后施工时,方便穿线;

(3)每根预埋管必须与窨井相通,且露出窨井壁孔2cm;

(4)设计图中,对横穿车行道的管线位置进行了标注,人行道内埋设的管线距道路边缘石200cm(可根据实际情况在100cm-300cm范围内局部调整);

(5)所有路口信号机可在主要道路通信管线方向以及设备电源提供方向调整,在设计图中管线埋设数量已给予预留考虑。

8.5公安窨井

窨井是为了线路转弯时,方便穿线以及日后检修而设的,窨井盖为复合材料,下面为砖砌,水泥混凝土粉刷而成,其大小为530mm×530mm×600mm。施工注意事项

9.1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前应及时完成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

(2)施工前应对道路中心线现状高程、水准点高程及控制点坐标进行复核。对不同单位、不同区段的施工,应注意高程及位置的校对、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

(3)施工前请建设单位及时完成征地、拆迁及排障工作。

(4)施工前应合理完成施工便道,平整好的路床不得作为工程车辆的通行道路。

9.2管线协调

由于各现状道路沿线管线埋设走向与覆土深度不详,建议由各管线单位提供管线加固措施统一施工。

9.3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中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2)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全部由拌合站集中拌合,并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在运输、摊铺时,不应产生粗细料离析现象,拌和料沿摊铺断面分布应均匀、碾压应充分,施工应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标准。拌合场地应进行硬化,并应对路面用原材料采取防雨措施。

(3)沥青混合料施工前必须进行各种混合料配比设计及相关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配比、含油量及含水量,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种路用材料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对现状混凝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病害处理后对现状混凝土路面进行拉毛、彻底扫除混凝土表面的松散颗粒和尘土,不留任何浮灰等松动的材料,然后接缝处敷设抗裂贴,并全路幅水泥砼路面满铺镀锌加筋网,再采用同步碎石机摊铺乳化沥青下封层。

(5)为确保路面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除应建立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工序管理,按有关施工规范、规程的规定从严施工外,还应配置从集料的制备、试验、配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现代化设备,并配备相应的试验、质量检验人员,以保证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

(6)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工序,提前定制并送检各工序施工材料。

(7)由于本工程为提升改造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调查资料难以完全反映现状,设计内容如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以实际为准。如施工方发现问题,不得擅自调整设计,应及时向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反映,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合理的处理。

9.4排水施工注意事项

1、本说明及设计图中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守相关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工程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2、管道放线

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桩号和管道距中心线的距离或坐标表严格放线。

3、井盖及雨水篦子施工制作及成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遵守行业标准,禁止采用非标产品;施工使用的管材必须是经过专业试验室批量试验合格并取得合格报告的产品。

4、井盖及雨水篦子安装安装

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的规定。

5、测试与试验

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二次检验。

6、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或现场发现障碍,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7、验收

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江西省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水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篇5

目 录

第一篇 工程概况 第二篇 施工进度计划 第三篇 施工部署 第四篇 技术措施 第五篇 主要施工方法

第六篇 主要材料、机械、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第七篇 雨季施工措施 第八篇 工期保证措施 第九篇 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篇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一篇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篇 工程概况

唐山市玉田县新兴街道路水厂段,本段长220米。路幅宽度:路幅宽度16米,工程内容有道路、给排水。第二篇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工期为100日历天。第三篇 施工部署

为了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本工程特点,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计划在先,保证施工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布设施工用电线路,用水管线和临建设施。

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检查多专业管线的位置是否正确,提出方便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3、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单项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利于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公司总工程师组织质检科、工程技术科向项目经

理部进行技术交底,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风雨季施工措施等,项目技术负责人再根据进度计划向施工员和作业班组交底,重点放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安全措施等方面,交底必须细致齐全,并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交底。

5、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所需的各种费用,材料、劳动力等,有效指导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安排、竣工决算和经济分析等工作的开展。

6、认真做好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盗和防火管理。第四篇 技术措施 1.施工图纸会审

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组织项目各专业工长、质检员、技术员、班组等认真学习图纸,吃透图纸。在图纸学习期间,尤其应注意各专业图纸之间的标高是否一致,尺寸位置等是否一致。

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

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正确贯彻国家各项技术规范,政策和法令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依靠公司雄厚的科技实力促进科技进步,科学地组织施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公司批准后报监理和业主审定执行。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以前我公司曾经施工过的工程经验,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各单项

施工工艺措施,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重点阐述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有效地指导现场的施工。根据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每项工作展开前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关键项目施工过程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文件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规范、标准、图集等收集

施工之前,应将本工程所需的规范、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收集齐全。4.设备及器具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要配置有关设备及器具。材料试验、质检仪器设备表。5.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

检测和测量仪器等计量器具提前做好计量鉴定,保证在本工程使用的所有器具均在检定有效期内,并做好台帐记录。第五篇 主要施工方法 一 路基土方工程

1、对设计资料和招标文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特别是土石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同路基施工有关的资料。

2、根据总施工部署编制路基施工方案,施工网络计划等并报批。

3、开工前认真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点、界桩、水准点复测和补点;横断面检查与补

测;恢复中线和固定主要控制桩;逐桩进行路基放样,订出界桩、堤脚、暂顶、边沟、护坡道等位置。并在施工范围外设控制桩,边坡放样及机械施工控制标志。

4、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或颗粒分析、填料强度等

5、场地清理包括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设施、文物的清理(保护),地表植被清理,好土的集中堆放,以及填方段填土前地表面的整平压实。

6、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如路堑开挖前在上方做截水沟,路堤填方前原地面排水,但不得流入农田等造成破坏,要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进行。二.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基层

本工程路面结构层:机动车道采用20cm厚4%水泥稳定石粉渣、20厚6%水泥稳定石粉渣结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15cm厚水泥稳定石粉渣。

在路床达到设计要求的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要求值以上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的施工。施工顺序根据管、井施工进度及路基成型情况,采用平行交叉作业。路面水泥稳定石屑结构层的施工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路拌法施工,施工规范为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唐山市稳定石粉渣基层施工暂行规定》要求。施工要点如下:(1)准备工作

①备料: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

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配制成混和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1.0%。

②准备下承层: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现“弹簧”现象,则采用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刮除搓板和辙槽,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和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③施工放样:在土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碎石边缘的设计高程。(2)施工要点

石屑料径和级配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集料配料必须准确。雨季施工时,采取措施保护集料免受雨淋。

采用325#或425#水泥且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严格控制水泥剂量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必要时,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严格掌握基层厚度,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用压路机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压实厚度超过规定时,则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10cm。必须保湿养生,不使稳定层表面干燥,也不能忽干忽湿。

碾压完成后除施工车辆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填料装卸难免粉尘逸出,施工中经常洒水,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定期进行粉尘含量的监测,如发现超标,立即查找原因,找出解决办法。(3)操作方法

1. 石粉碴进场后人工、机械摊铺平整,如果石屑太干,应提前洒水预湿,如石粉碴太湿应凉干后,测试最佳含水量再摊铺水泥,材料应有粉料,但含量不宜超过15%。2. 摊铺水泥,在平整后的石粉碴上放好线,按平面面积和石粉碴厚度计算出摊铺水泥的用量,按每分块水泥用量摊铺均匀。

3. 水泥石粉渣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含水率,一般可控制在7~9%的范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不粘手,落地能散开为宜。

4. 路拌机拌合应从道路的一侧纵向依次拌合,每一趟拌合的重叠不小于50CM,指派专人随拌合之后配合,随时随地挖坑检查是否搅拌均匀,以及检查是否拌合到底,凡检查发现拌和不均匀或者没有拌到底的要及时重拌,机械拌不到的边缘处必须用人工翻拌多遍至均匀到底为止。

5. 分段用机械拌合均匀后,根据设计坡度和标高,用水准仪沿路两侧测出标高(拌和前已做好),拉线控制标高,用人工铲铺平整,即可先用压路机进行稳压,自路的一侧开始,依次压向另一侧,每次碾压重叠压轮的1/3宽。稳压一遍后,再开震动进行震动碾压。最后应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压轮迹。碾压过程中要注意随时配合找平,随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特别是在稳压过程中要及时铲高补低。补低时要翻松表面后填补混合料,重新压

实成整体,不得出现填补的薄层现象。压实度要求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以上。6. 分段施工的相接处,应按施工缝要求认真处理,留出一段长度不压。预留相接处要重新加水泥和水,将上次施工段的接槎挖松至板结好的石粉碴为止,挖松的石粉碴要重新加水泥和水,与新拌和的一道拌合均匀,与下段施工同时碾压密实。

7. 拌合至完成压实全过程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其水泥的终凝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小时。压实成型12小时后,必须用时洒水养护。禁止用水管直接冲洒而破损表面层,养护期一般为七天左右。每道工序完成均需经甲方、质检、监理等有关单位检查验收。三.铺设沥青工程

1.基层准备和放样,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沥青或铺热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在准备好基层之后,应进行测量放样,即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松铺厚度。当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时,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2.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以减少纵向次冷按缝,相邻两台摊铺机纵向相距10~30m,横向应有5~cm宽度摊铺重叠。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过程是由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在料斗内,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随着摊铺机前进,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随后捣实,并由摊平板整平。

3.碾压,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要法语,因此,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分层摊铺和压实,其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是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宜采用60~80kN双轮压路机慢速度

均匀碾压2遍,碾压温度应符合施工温度的要求,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予以适当调整;复压是在初压后,采用重型轮式压路式或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因此,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终压紧接着复压进行,终压选择60~80kN的双轮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并应消除在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4.接缝施工,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包括纵缝、横缝和新旧路的接缝等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等质量事故,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接缝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过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先铺的已铺混合料留下l0~2Ocm宽度暂时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纵缝应在后铺部分摊铺后立即进行碾压,压路机应大部分压在已先铺碾压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的宽度压在新铺的车道上,然后逐渐移动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半幅施工或与旧沥青路面连接的纵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刷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入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驶,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再逐渐移动跨过纵缝,将纵缝碾压紧密。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表层的纵缝应顺直,且位于车道的画线位置。

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缝应错位lm以上。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面层、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可斜接,但在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头缝,即平接。其它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斜按。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厚度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沥青,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切齐,边缘涂粘层沥青,并在其压实后用热烙铁烫平,再在缝口涂粘层沥青,撒石粉封口,以防渗水 第六篇 主要材料、机械、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一、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

1、材料能及时供应是施工进度的必要条件,本工程的材料供应在项目经理的直接管理下进行。

2、依据计划进度要求,现场管理人员预先准备提供材料计划,包括施工周转用材料计划和工程材料计划,制订出各种材料的具体进场日期和进场数量,由专职材料员或采购员联系进场。

3、所有进场材料由专人负责进场验收,禁止劣质材料进场,需要检查的材料进场后由专人和监理单位专人到检查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施工机械状况说明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状况 1 反铲挖土机 1m3 台 4 良好 2 振动式压路机 14t 台 2 良好 3 振动式压路机 18t 4 砼搅拌机 400公升5 推土机 6 装载机 7 稳定土拌和机 8 洒水车 9平板振动器 14 手提圆锯 15 手提电钻 16 汽车吊 12t 17 手提切割机 18 砂轮切割机

台 1 台 2 台 2 台 1 部 1 部 1 部 2 台 1 台 2 台 1 台 1 台 1 11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良好振动式打夯机 台 5 良好 20 自卸汽车 12t 辆 8 良好 21 水准仪 台 1 良好 22 经纬仪 台 1 良好 23 全站仪 T2000+DIS 台 1 良好 24 混凝土抗压试件模 150×150×150 套 10 良好 25 混凝土抗折试件模 150×150×550 套 3 良好 26 砂浆试件模 70.7×70.7×70.7 套 3 良好 27 塌落度筒套 1 良好 第七篇 雨季施工措施

1、整体安排上路基土方施工层尽可能避开雨季。

2、路基土方雨季施工,每层表面横坡不小于3%,以便横向排水,控制运土,随挖,随运,随平,随压实;若突遇雨季,先快整粗平,粗压一遍,防雨水灌透,大晴时再翻凉,平整压实,经常测定含水量,保证压实度,雨天禁止在路基上行车,已成型路基及时搞好纵、横向排水和截水沟,保证不进水、浸泡。

3、管道基槽开挖应随挖,随安装,及时回填压实,弃土的堆放应离沟槽边2米以上,以免下雨造成塌方。深度较深的沟槽底应设置排水沟,并及时用抽水机抽出集水坑的积水,以免造成基底土受雨水浸泡。

4、在水泥石粉渣施工过程中,若在石粉渣铺设完毕后遇下雨,应做好排水工作,使石粉渣内的水能顺利排出,以免造成含水率大,在压实过程中翻浆,水泥浆流失现象。

5、混凝土砼路面施工前应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施工,如果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突遇雨水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6、水泥等材料应搭设材料棚,防止雨淋造成材料变质。

7、办公室外、生活区以及施工范围内应在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工作,以免在雨季时造成积水。

第八篇 工期保证措施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整个工期为100天,从我们安排的工期上看,需用3个月。由于道路工程的地下管线较多,受雨水的影响较大,提前完成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优质、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务,特提出以下措施:

1、认真研究、分析各单位工程的量,影响及制约因素,做出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中严格按照计划施工,如出现不符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补救措施。

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管道的施工是个最关键的工程。在施工安排上,多投入机械,采取分段开挖的方式。在处理各种管道平面流水交叉作业的安排上,采取先施工雨、污水管道,分断开挖,及时回填,为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等的施工提供施工面,并及时插入施工,争取缩短地下管道的工期。

3、水泥石粉渣稳定层的施工,充分利用机械化的作用,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大面积展开,一次性完成,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成本。

4、混凝土路面采用商品混凝土结合全盘机械化施工,可大大加快路面的速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多班施工工人轮班作业,也能大大提高砼路面的施工进度。

5、人行道面砖、平、立道牙的安装和路灯工程等分项,可在砼路面施工后紧跟其后进行施工,使其施工不影响整个工期。第九篇 文明施工措施

一、现场容貌环境管理

(1)施工现场及周围无污染,市容整齐清洁。(2)施工现场无建筑垃圾。

二、现场材料堆放和道路排水管理

(1)大宗材料堆放成堆,克服砂石料混堆或界线不清等现象。(2)设备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料具库分类码放。(3)道路畅通,排水顺畅,现场无积水。

三、分工标志管理

(1)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分色佩戴安全帽。

(2)现场指挥,管理人员佩戴分工标志卡。

(3)危险施工区域设值班人员并佩戴值班人员工作卡。(4)危险施工区域挂警示牌和警示灯示警。

四、现场防火管理

(1)现场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健全完善的防火管理制度。(2)配备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3)施工动火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五、文明运输及外部公共关系管理(1)土方运输要按有关要求办理准运证。

(2)运输材料、土方、垃圾要有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3)泥砂不能随车带出场外。

(4)处理好与施工现场周围有关单位和群众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临时设施及生活环境管理

(1)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图规划搭设办公室、工人宿舍等临时设施。

(2)办公室、职工宿舍等临时设施搭设整齐正规,不拥挤,有足够的安全消防通道和良

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3)改善食堂清洁卫生条件,确保炊具干净,室内无蝇鼠。炊事员必须经身体健康检查符合要求持健康证上岗,并穿专用工作服。定期抽查蔬菜、食品的卫生情况。(4)工人宿舍内摆放蔬菜,并排出值班表,每日派人清扫,宿舍内不自隔小房间,不乱拉电线,不留外人住宿。

(5)浴室、厕所专人清理,每周喷洒药剂。

(6)临时设施采取封闭管理,并设置值班人员,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第十篇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目标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合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及市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坚决杜绝事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精心施工,争取各工序均达到优良,创造一个全优工程。

二、质量保证体系

1、公司按ISO9002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配备充足的资源,按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监督。ISO9002全部要素是我们的行动准则,一次合格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效是我们的手段,让用户满意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施工中,认真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落实《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技术交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该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建立健全该工程的质量责任制:经理负责协调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活动;管理代表(主管生产的付经理)主持该工程质量活动,主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并对实施和有效性组织跟踪和验证;总工程师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并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措施。

3、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工地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二人作为项目经理管理助手,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在公司质安科的指导下,具体担负质量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严密的监控管理。

4、组织好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量检查员,对本班组完成的项目按照标准进行认真质检,并填写自检记录,对于不符合项目自行整改关闭,最后提交专职质量检查员验收,同下一道工序办理交接手续,上道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整改,下道工序拒绝接收,以保证上道工序的不合格项不转入下道工序。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详见附图。

三、管理措施

1、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必须对工程量严格要求,一丝不拘的执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

2、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要跟班作业,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对技术复杂、施工要求高的施工部位,除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现场指导,先做样板,再全面展开施工作业。

4、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主要分项的QC小组并认真开展活动,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5、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6、实行优质有奖,劣质受罚,质量和经济利益挂钩,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7、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评比,不断发现和处理施工操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8、建立施工现场的例会制度,通过工程例会,经常掌握生产动态,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每周召开一次工程质量分析会议及质量意识教育会议。总结上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对类似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下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先进行交底,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

9、技术负责人专职负责质量检查,工程技术人员应经常定时检查各作业层的质量情况,能以真实的数据反映当天的质量情况,并作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

1、认真熟悉图纸,搞好图纸会审,施工前处理好设计和技术上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底采用书面交底和口头交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书面交底为主。

2、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所有测量仪器按期校核,保管完好,保证作业状态优良。设置专

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指定测量负责人。每次测量放线完毕后,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复核。维护好现场所有的测量标桩或标志,如有损伤立即校验复补。

3、工程所用材料把好三关,即材质关、检验关和计量关,特别是钢材和水泥等主要材料,除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外,还必须按批量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已通过检验和未通过检验的材料严格分开堆放,作出标识,防止误用,材料堆放应保证必须的条件,防止由于堆放不当而使材料受损严重。

4、实行砼浇灌令制度。砼浇灌前的检查是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因此在计划安排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当检查中发现有影响质量的因素时,必须及时处理妥当,经复查通过后才能签发砼浇灌令,坚决杜绝边检查、边修整、边浇筑的作法,更不允许未经检查确认合格擅自浇筑,为此提倡和鼓励浇筑前检查一次通过。

5、沥青砼的摊铺应连续作业时,要建立交接班检查制度,交班带班人员要认真向接班带班的人员交代当班的摊铺情况和要主意的事项,接班人员未到位或未办好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能下岗。

6、砼路面摊铺过程中,如发生下雨时,则利用现场已备的有效遮雨棚进行遮雨,如因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应尽量把施工缝留置在横缝处。

7、砼路面混凝土浇筑成型12小时,即派人进行封闭交通。

8、砼在施工前应做坍落度实验,并现场随机取样做试件,到期送检。

9、稳定层的施工应按配合比严格检查水泥的用量。养护期到达后应按规范规定选点做回

弹实验和密实度实验。

10、地基土必须认真压实,做好密实度实验。如发现“弹簧土”现象,应立即通知监理方与设计院进行处理。

11、沟槽开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土,回填时认真做好分层夯实工作,并按规范规定取点作密实度实验。每层回填完毕,密实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工作。

12、钢筋严格按设计尺寸加工,并按设计涂好防锈漆。

13、在基层及砼路面施工之前,应认真复核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做到不错放、漏放管线,避免造成结构层的返工凿槽现象。

14、完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项目设计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工程竣工后,由项目经理部提供完整的资料交付生产技术科管理,归档,作为竣工资料交付。

15、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意识教育,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坚定的质量第一和信誉第一的观念。树立必须是严格操作作出质量而不仅仅是靠质量检查的思想。

16、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各班组成员参观邻近先进单位的施工现场,吸收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施工方法,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

17、密切与甲方、监理、监督和设计部门的联系,自觉接受管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第十一篇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目标

1、无死亡重伤事故。

2、无倒塌事故。

3、无大型设备损坏事故。

4、无火灾区事故。

5、一年事故频率控制每年在24‰以下。

二、安全保证体系

1、根据施工企业第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公司组成以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督促。主管生产的付经理作为公司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承担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安全科为专职业务科室并为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的业务工作。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专、兼职安全员有职有责,严格管理。

3、各级安全组织必须履行职责,从措施强度、安全教育、技术交底、执行检查等环节层层把关,纠正违章作业,消灭事故隐患。

4、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安全规程条例,标准和规范等,各工种工人必须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否则不许上岗。

5、安全保证体系同时也是防火保证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兼任防火组长。

三、安全生产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建设部“一标三规范”,切实加强管理,保证职工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2、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尊重科学,严格管理,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注意劳逸结合,制定以防止工伤事故,中毒和职业病为内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3、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领导与群众,专职与兼职的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推行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增长率,奖励安全工作的好人好事,并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予以处罚。

5、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内容要全面,要有针对性,根据施工特点和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提出具体内容,经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按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检查和落实。

6、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条例及规程,认真做好安全技术工作。

7、各级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认真组织人力、财力、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落实。

8、在布置施工生产任务时,要做好安全技术文字交底,交接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9、公司每月组织一次生产、安全、机械设备等部门参加联合检查,对查出的隐患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经理,并限期整改完成。

10、项目经理根据台风、暴雨等灾害性较大的气象预报,不定期地组织检查,及时排除安全上的隐患。

11、施工安全检查根据建设部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检查评定,消防、卫生、文明施工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检查评定。安全资料同步到位,公司每月抽查一次。

四、安全生产具体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纪律牌,现场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安全纪律。安全纪律牌与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示牌对称悬挂在工地入口处,其规格为高x 宽1.22 x 2.44米,白底红字。各机械设备上要明挂操作规程和操作人员标牌。

3、执行省建委的规定,保证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一漏电”。

4、坚持做好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1)对新招收的临工和实习代培人人员由公司质安科进行一级教育,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本行业生产特点,典型事故教训、急救防护知识等,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工种上岗。

2)项目经理部进行二级安全教育,内容是结合施工生产性质进行安全规章制度、高处作业、施工安全用电、事故报告等。

3)施工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内容是班组安全生产史、安全生产特点、目前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经常工作地点及环境卫生要求;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质及安全管理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

4)电工、电焊工、机械操作工等作业人员必须经市劳动局及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特证上岗作业。

5)采用新的施工方法、新技术和新型机电设备时,要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工人换岗工作必须换岗教育。

5、现场内的坑、井、沟、洞和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要设置围栏、盖板和醒目安全标志,危险处夜间需设红灯示警。

6、水泥稳定石粉渣搅拌站和厂拌等场所要采取排污防毒措施,使尘毒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仓库和木材堆放场地要建立防火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经常检查,保持良好。有毒易燃器设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8、各种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限位装置必须齐全有效,设备安装后要经公司设备材料和质安科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并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9、沟槽开挖、场地平整,挖掘机臂长范围内禁止站人。

10、沟槽较深部位应根据实际土质情况放坡开挖;在槽底作业时应时时注意边坡稳定情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篇6

1. 道桥防水体系概述

1.1 防水体系的定义与作用

道桥防水体系,特指为了保障道桥工程的防水技术性能,而专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能够同时获得以下两种效果:

(1) 形成一个不可渗透的具有密封防水性能的障碍层或隔离带。来源于周围环境的雨水和人为因素带来的水体,将给结构物的运营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或风险。因此,必须将结构物与此类水体进行隔离或者设置障碍。

(2) 形成一个厚度适中的均质材料涂敷层和受力传递层。此涂敷层不仅有助于平整和保护结构物的表面,而且有助于将接收到的外界应力传递给结构物的主体构件,如交通运输荷载或可能的其他荷载,如温度荷载、坡桥的水平方向分解力等。

1.2 防水体系应具备的技术性能

(1) 不可渗透性的密封防水性能。桥面防水体系所使用的材料应具备不可渗透的密封防水技术性能,这是基本的保障和要求,其他技术性能都是在此要求和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

(2) 抵抗侵蚀性试剂的阻力性能。生物学试剂(如微生物发霉或草木植物引起的污水等)和化学试剂(如除冰后产生的盐渍、工业厂区附近的酸雨、其他可能接触的化学试剂等)将对桥梁的防水体系及相关构件产生一定程度的侵蚀等不良影响。因此,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桥面防水体系所使用的材料和产品,都应该能够保障密封防水功能的顺利实现。

2. 道桥防水卷材的选择

2.1 道桥防水卷材的性能要求

防水卷材应符合以下要求才能满足道桥防水的特殊需要:

(1) 由于面层普遍摊铺热沥青混凝土,因此防水卷材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要求至少130℃时不流淌,并在热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防水层不破坏;

(2) 防水层必须具有高温下碾压的不透水性,即耐穿刺;要求经受140℃,2h,受500g重锤冲击后,在500mm净水压下,渗水不大于1m L/min;

(3) 防水卷材必须同时具有与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的较强亲和性,150℃粘结强度不小于0.14MPa以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路面及桥面结构稳定,防止防水层挪动,即耐滑动,不起泡或分层;

(4) 防水层必须有较好的低温柔性,在冬季能有效地遏制路面及桥面防水层产生裂缝;防水卷材不受冻融循环影响;要耐疲劳,可吸收混凝土中微裂缝产生的应力而不被破坏;

(5) 为保证桥面使用过程中,在车辆行驶、慢制动和紧急制动产生的荷载作用下,避免卷材与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之间出现滑移,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卷材应具有优异的抗剪切。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更为重要。温度达到60℃,要求卷材抗剪切强度应在0.04MPa以上;

(6) 桥面卷材具有抗裂缝往复变形能力,因为水泥混凝土的自身应力、温差及荷载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裂缝,且这种裂缝是长期的和不断变化的。

2.2 道桥防水卷材的正确选择

根据道桥防水的特殊性,防水卷材除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改性沥青卷材的厚度应为3.5mm、4.5mm。卷材下表面涂盖层沥青的厚度不小于1.5mm,以保证完全粘结粗糙表面,及热熔施工时加热到沥青流淌而不损害胎基。

(2)卷材上表面的矿物料应数量适宜,不宜过多影响粘结,从实际施工看,用细砂面更利于粘结。

(3)对于热熔胶施工的卷材,由于热熔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厚度,卷材的厚度应减小到2.5mm、3.5mm。

(4)自粘卷材为了保证粘结和接缝搭接,卷材的厚度相应也要减小,胎基要薄一些,利于自粘卷材接缝搭接的平顺。

3. 道桥防水设计

3.1 设计基本要求

桥面防水设计应符合“多道设防、防排结合”的原则。使用高耐热度的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主要防水层。同时,对伸缩缝、隔离带、防撞墩等部位也必须满贴防水卷材,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切忌防水层中断。桥面伸缩缝处必须在桥面混凝土结构中放置橡胶止水带并用密封材料嵌实。桥面排水必须通畅,避免防水层长期处于干湿、冻融交替的不利环境。白加黑路面防水,应对水泥板块分格缝及裂缝进行卷材粘贴处理,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应进行满粘贴处理。同时,在确定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厚度时,应考虑防水卷材的抗剪强度指标。混凝土道桥的通常防水作法是8~10cm水泥混凝土+防水层+7~9cm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通常分两次铺装。混凝土表层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免在车辆行驶及制动情况下产生的荷载作用造成基层粘结破坏;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与防水卷材的粘结和剪切性能的提高,水泥混凝土基层的表面粗糙度宜在1.5mm左右。

3.2 道桥防水卷材构造选择

道路及桥面防水层的选择应为单层3mm或4mm卷材,道桥防水卷材应选择卷材一面覆页岩片(或砂面),一面覆PE膜,以保证施工时卷材表面不易受到损坏并与表层(沥青混凝土层)有很好的粘附强度。

3.3 道桥防水层的基本构造

防水层的基本构造如图1、2所示。

3.4 桥面防水的细部构造处理

实践证明,若干细部构造不合格或施工工艺粗糙而形成的薄弱环节是桥面渗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并正确处理各种细部构造,如桥头搭板、隔离带、隔离墩、缘石底部必须满铺防水卷材,不可间断;栏杆底座也须用卷材包上;伸缩缝、排水口的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

4. 道桥施工工艺

(1)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 (1) 清扫基层,要求杂物、渣灰等必须除干净。 (2) 涂刷基层处理剂,要求使用与卷材配套的冷底子油,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堆积。 (3) 设计要求铺贴附加层部位,采用热熔工法,满粘贴。 (4) 铺贴防水卷材,要满足符合防水卷材技术要求。 (5) 热熔封边。

(2)施工技术要求及操作要点:

(1) 检查基层,将凸物铲平,凹处用水泥砂浆补平,最后清扫干净;

(2) 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要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3) 基层处理剂实干后,首先按设计要求在需做附加层的部位粘贴附加层卷材。采用卷材为两面覆PE膜的,满粘在基层上,必须贴实、粘平;

(4) 在基层处理剂实干后,在基层弹基准线,以保证铺贴卷材的顺直;然后,将喷灯点燃、喷灯嘴距卷材的距离要适中,加热卷材与基层交界处,加热应均匀,在滚铺卷材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火焰的烧烤部位,以烤至卷材表面滴油为宜;卷材必须满粘,滚铺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使卷材平展并压实粘结牢固,粘接面积不得低于99.5%;

(5) 卷材搭接根据基层坡度,应为顺水搭接;卷材铺贴完成后,随即进行热熔封边;将边缝及卷材接茬处用喷灯加热后,趁热用小抹子将边缝封牢;

(6) 同时,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及0℃以下施工,雨雪后基面晾干后方可施工,5级风以上不得施工。

(3)防水层成品保护

(1) 卷材施工完一部分,随即请技术质控部门及监理进验收;

(2) 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防水层成品保护;

(3) 已成活的防水层上,严禁车辆、行人穿行和堆构件、机械及其他杂物,应设专人看管,并设护栏标志引人注意。

5. 结语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篇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如何完善和优化道路的排水工程设计,已成为道路设计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优化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意义,然后探讨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方法;常见问题

1.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功能

在现代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排水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其也是城市排水管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目前的要求,新建的排水工程均需按雨污分流制建设,因此,通常情况下,建设内容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排水工程建成后,其基本功能是在设计标准下,满足如下几方面:1、路面排水及时、不滞水、不积水;2、地面构筑物对道路无阻碍,地下构筑物安全稳定,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3、按规划需转输雨水时,满足城市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2.优化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意义

在现代城市道路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满足交通需求量、保证行车的舒适度、增强运营的安全性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需要极力提高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使用性能。道路路面排水不畅甚至积水,不仅会减小车轮摩擦力,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严重威胁到交通安全,而且路面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强度,对路基造成严重破坏,大大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道路排水安全不仅关系到道路自身的质量,而且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排水实施是保障道路排水安全的主要内容。在工程实际建设中,由于道路地下空间的限制,排水设施的建设常与其他各工程管线相互交错、相互制约,而逐步优化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也成为提高道路排水安全的重中之重。另外,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的排水设施往往同时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是及时排除雨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

3.设计与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现代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建设内容通常为: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检查井、排水主管、排水预留支管等。雨水系统的排水模式为:路面雨水—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雨水检查井—雨水主管;污水系统的排水模式为:周边地块污水—污水预留支管—污水检查井—污水主管。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保其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3.1管线交叉处理不到位,阻水严重

产生原因:排水管道通常为重力流管道,在与其他专业地下管线的交叉中,常会通过交汇井、倒虹管等形式予以避让,如处理不当,将增大管道水损,造成阻水严重,大大减小管道的排水能力。

解决方法:排水管道与规划管道交叉时,坚决按照“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線”的原则,要求其他专业管线避让;排水管道与现状其他专业管线交叉时,优先选择对现状其他专业管线进行改造避让,无法避免时,通过建设交汇井将管线交叉进行处理,但应通过计算,尽量扩大交汇井的过水面积以减小水损。

3.2沟槽回填不密实,易造成路面破坏

产生原因:由于排水管道沟槽通常较窄,受施工空间限制,回填施工较难控制,压实度常达不到设计标准,造成路基沉降量过大,路面开裂甚至断裂。另外,回填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回填不密实的常见原因。

解决方法: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和施工机械、方法,并对回填压实度进行严格检查、检测,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合适的回填材料既要节约成本、土源易得,又要易于夯实。而对于施工空间局促的回填部位,须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采用人工、轻型机械分层夯实。

3.3雨水口连接管横穿快车道,易压坏

产生原因:通常,雨水口连接管埋深浅,被车辆横向碾压频繁,损坏严重,尤其在城市主干道或外环道路中,此种情况更为明显。解决方法:雨水口连接管虽然均为管径较小的管道,但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选择抗外压较强或抗变形性能更优的管材。如经济条件允许,可针对大型、重型车辆较多的路段进行管道加固处理,如在管顶以上铺设钢筋网片、采用混凝土方包处理等。

3.4管道接口渗漏严重

产生原因:管道基础承载力不足、基础沉降不均匀、管材质量不合格、施工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均可造成管道接口渗漏严重。

解决方法:根据地勘报告,有针对性的对管道基础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管道基础既要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又要满足工后沉降在许可范围内。施工中,各相关单位应各司其职,严格控制采购的管道质量和管道接口施工质量,有条件时,均应进行闭水试验。

3.5地下空间紧张,管位确定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产生原因:排水管(涵)较其他专业地下管线具有规模大、占地多的特点,在道路地下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常将排水管(涵)置于快车道下,不仅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性,而且也对管涵的管养造成极大不便。

解决方法:与排水工程设计同步进行管线综合设计,根据各专业管线的各自特点,优化管线位置,尽量避免将排水管(涵)置于快车道下。如无法避免时,亦应结合道路设计的车道划分选择管位,将检查井置于低速车道的正中位置,避免车轮碾压。

4.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方法

4.1排水流量的确定

排水流量的确定是确定管道规格的主要依据,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雨水设计流量与径流系数、汇水面积及设计暴雨强度等因素有关,其中,汇水面积的确定与地形坡度及管道布置情况相关,设计暴雨强度时,须全面掌握本地区的气象类型和降水规律,通过对降雨历时、地面集水时间以及管内雨水流经时间等予以准确核算。污水设计流量由给水流量为前提进行折算,通常折污系数为0.8。

4.2管材的选择

给排水管材分为无压和承压两种形式,一般承压需求较大时才选用金属管材。目前最常见的材质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普及,HDPE高密度缠绕管、双壁波纹管等管材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成本,将性能可靠的新材料管材运用在建设中。

4.3道路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路基排水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重点解决地下水对路基的浸泡。比如立交下穿道路,道路标高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在南方地下水位高且雨水丰沛地区,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必然导致路基长期浸泡,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严重缩短道路寿命。因此,此情况下应通过建设立交泵站,并合理设置起排水位等措施,及时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保证路基安全。

第二,施工中路基的处理要得当。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在施工前路基两侧挖纵向和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渗水收集后,及时泵排出去,保证路基干燥。

结束语:

在现代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中,逐步优化设计和施工对城市基础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金玉华,汪萍.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3).

上一篇:微电影策划案下一篇:学生会秘书处九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