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2024-10-22

家庭建设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1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议题。

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事之道等。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既包括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规范。

中国家庭文化的特征:

1、中国人的家庭观:一是孝悌伦理彰显,二是以封建纲常思想为标准,三是重视家教。

2、中国家庭人际关系范型:一是统治关系,二是情感越界,三是差序格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不顾一切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文化生态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成员之间,已经失去最基本的信任,而这实则是从家庭细胞开始衰弱的。

对于家庭文化的更新与重建,符合社会转型需要,将让我们的社会重新步入良性和永续的发展轨道。

1、制度性文化建设。

包括国家有关法律在家庭中的落实和积淀,以及为了维护正常家庭生活、协调家庭与外部关系而形成的口头约定、正式家规、基本准则等内容。

2、知识性文化建设。

进行家庭文化建设就必须努力改善家庭文化结构,提高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家庭教育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未成年人要接受家庭教育,中老年人也要经常学习,使家庭成为经常的、终身学习的学校。

3、情感性文化建设。

家庭情感性文化,是家庭文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情感是家庭成员对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事物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反应。例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等,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实现思想意识上的一致,理想信念的相投,性格气质的相容,再加上兴趣爱好的相近等。

4、自律性文化建设。

这是做好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奉献精神、遵守家庭基本原则、不自私自利、不贪图享受等,家庭成员之间要养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好风气。

5、器物性文化建设。

通过衣、食、住、行及文化设施等物质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风格等。

6、娱乐保健性文化建设。

指人们在家庭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以自我娱乐、强身健体为目标的各种文娱、体育、保健活动等。

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2

一、家庭文化建设需要以家庭档案为载体

1. 家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家庭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 而这恰恰是家庭档案产生的直接原因。在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同时, 人们开始向往和追求具有个性爱好与家庭特色浓厚的高品位文化生活, 从而使家庭生活充满情趣和美感,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投资理财、学习教育、健康保健、休闲娱乐等都得到了家庭的普遍关注, 也形成了许多相关资料, 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家庭生活服务。正是在这样的一种需要之下, 家庭档案应运而生。因此, 建立家庭档案既是社会进步、人们生活富足后的必然产物, 也是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品位的客观要求, 更是家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家庭文化建设以“家庭”为依托, 家庭是其特色。家庭档案是家庭及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可归属个人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来源、形成于家庭, 建立、管理于家庭。家庭档案的这一特点与家庭文化建设的特色相一致。

3. 家庭文化重在建设, 需要通过某种形式的活动达到提高教育的目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性实践, 是家庭文化建设丰富的源泉和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践证明, 家庭文化建设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群众自觉参与, 使各项活动变成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而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恰恰是侧重于群众喜闻乐见、自愿参与、自我教育功能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好形式。可以说, 家庭建档活动是家庭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家庭档案与家庭文化建设均以“家庭”为基础, 均以提高家庭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为目标, 两者在内涵上是相通的, 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在形式上家庭档案也符合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与家庭文化建设追求形式、内容的创新要求相契合。因此, 家庭档案与家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这种共通性、一致性及契合性, 决定了家庭档案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家庭档案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是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家庭美德的重要依托。开展家庭建档活动, 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有助于家庭美德的养成, 对家庭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目前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发生着剧烈的碰撞, 原有的说教方式已不能为大众所接受, 而家庭档案则以其优势和特点, 成为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家庭美德的重要依托。首先,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 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比任何教育载体更具优势;其次, 从档案的作用看, 档案内容丰富、来源可靠、记录原始, 其本身就可作为宣传的直接材料, 比传统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2. 是增添生活情趣、促进家庭和睦的有效途径。首先, 家庭档案的建立, 可以有效引导人们追求健康、文明、有益于身心的娱乐、休闲方式, 自觉摒弃那些不健康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同时, 人们进行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或是利用家庭档案进行家史研究的过程, 不仅是自我身心的放松, 还是文化型家庭气氛的形成途径。其次, 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 能够增强家庭的亲和力。全家老少一同整理历史, 回忆往事, 憧憬未来, 其乐融融, 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次, 在家庭档案的利用过程中, 通过浏览往日的工作业绩档案、荣誉档案、照片档案等, 回顾人生足迹, 总结人生经验, 增添生活乐趣。

三、加强家庭档案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 人们对其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 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习惯于将档案的外延定义为那些保存在各档案馆 (室) 中的档案的时候, 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广泛宣传家庭档案的概念、起源、作用以及建立家庭档案的必要性, 改变人们对档案的固有认识,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家庭生活也需要建立档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宣传的过程也是家庭档案意识养成的过程, 只有提高了对家庭档案的认识, 人们才会将档案意识渗透到各自的生活之中, 自觉地整理好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材料。

2. 注意对公民家庭建档的引导。

大规模地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需要注意对公民家庭建档进行有效引导, 可以通过举办家庭建档业务咨询和辅导讲座, 组织家庭建档经验报告会、家庭档案展览评比等活动, 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实例, 引导更多的居民建立家庭档案, 让档案走进千家万户, 使家庭档案真正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好帮手。要注重对家庭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 家庭档案虽然来源、形成于家庭, 但作为档案的一个类别, 同样遵循着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家庭档案能够进一步规范化,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指导与服务工作, 积极开展家庭建档知识的培训, 为居民提供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

“关注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幸福 篇3

2013年5月15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在北京开展了“关注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幸福——‘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发布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支持的《人民幸福“中国梦”——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和《家庭幸福指数国际对标研究》两个项目报告。同时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河南省鹤壁市、江西省赣州市人口计生委的领导,以“关注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幸福”为主题进行了座谈研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炳礼出席活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文庄主持会议。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机关、直属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社会学者、爱心企业、新闻媒体和大学师生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国际家庭日由来已久。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并采取适当行动,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与进步。今年5月15日是第20个“国际家庭日”,今年的主题是:推进社会融合和代际和谐。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以此为契机,共同发起“关注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幸福——‘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目的是通过宣传和纪念“国际家庭日”,倡导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重视家庭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推进幸福家庭建设。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整个国家、社会和谐幸福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家庭幸福是基点,最有效的途径是从家庭层面着手,研究中国家庭幸福的特点,解决家庭不幸福的问题。《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构建了“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体系”,并对我国目前家庭幸福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有2/3的家庭尚未非常幸福,健康、人际关系、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感等是当前影响家庭幸福的重大因素。《家庭幸福指数国际对标研究》是对《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构建国际协调的测量工具,丰富家庭幸福研究国际数据库,实现跨文化比较,发现家庭幸福的共性以及差异。

与会者认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并保持适度的体重,与父母、爱人、子女保持和谐亲密的关系,为孩子、老人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愿意帮助他人和信任他人,谨慎对待婚姻、不轻易离婚等,更有助于增进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

与会者强调,政府在幸福家庭的建设中责无旁贷。建立完善普惠性、有效性、重预防的医疗保障体系,培养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进行专业的社会干预,逐步强化面向家庭需要的、依托社区的休闲健身和康复照料功能,建立个人意愿和社会诉求通畅表达的平台与渠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完善的法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等行动,都可增进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将有效调动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力量,促进有利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经济社会政策不断完善,切实解决城乡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开展,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配合“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5月15日零点,正式启动了《我的家庭之幸福时刻》线上活动;在7:30早高峰时段,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M103.9《一路畅通》栏目,发布“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信息及《我的家庭之幸福时刻》微博互动倡议;在11:00~12:00期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外语广播AM77.4直播中外家庭幸福理念对话节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清华大学景军教授等中方做客嘉宾与外国家庭代表畅聊“家庭幸福理念及幸福感”等话题,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社会报》、《公益时报》、《健康报》、《社会与公益》杂志社、《青春期健康》杂志社、《美好妈咪》杂志社、中国青年网、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中国日报网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参加了活动。腾讯微博通过图文直播对活动进行了实时报道。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作文 篇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家教和家风,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家风建设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离不开榜样典型的模范表率,更离不开一个全民参与的优良环境。

以“头雁效应”促进“家风”建设。党员干部要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其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反映个人素养、家庭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风建设的“晴雨表”。 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和“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止于“廉洁齐家”,在“廉洁修身”的同时要将三严三实和八项规定的要求融入血脉、结为一体,要有一颗“求真务实、胸怀群众”的赤子之心,在生活和工作中,常照镜子、及时纠过,逐步养成优良家风,以家风带党风。

持“榜样典型”助推“家风”完善。榜样典型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示范,其作用不容忽视。党员干部要树立“看齐意识”,积极向“不为儿女谋私利”的杨善洲、“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学习;人民群众要见贤思齐、唯恐不及,主动向古人圣贤学习,如“懂孝悌、知敬畏、守勤俭”的曾文正、“威严有慈、勤学自立、以身作则”的颜之推等。同时要积极挖掘身边的榜样模范、乡贤典型,以点带面,助推优良家风养成。  以“优良环境”助力“家风”巩固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字里行间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发展的特殊影响,家风的建设与巩固也离不开一个优良的环境。要通过文化下乡、榜样宣讲等形式,积极宣扬良好家风,借助微信微博、电视节目、报栏横幅等方式宣传,凝心聚力、驰而不息地营造一个大众参与的“学良好家风、树良好家风”的社会环境,力争在全民学习中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的大小关系不容忽视,家风建设也不能止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致力于家风建设,让优良家风正三观、蓄能量。

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5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的年龄相仿,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儿子的年龄和她们相差六七岁,女儿上小学那时,可以说我作为父母,那算不上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最多也就是检查一下作业,给他们讲讲不会的题目,但是在那个过程当中,我表现最多的就是指责和说教,也就是把自己原生态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使出来了,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真的对孩子影响很深,还记得是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对我讲的一句话,让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我说快点把作业拿给我检查,你听到了吗,怎么还不去拿,说这些话的语气都是在命令式的,这时儿子向我说:“妈妈,你不能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吗。”我问他心平气和有用吗,他说你试都不试怎么知道没用,是的孩子需要一个好的感受,孩子能得到好的感受,才能做出好的行为,从那以后,我特别留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得到夸奖,我儿子也是,小学一年级时,我发现检查他作业的时候,只要跟他检查出来错误,他就不高兴,还不能虚心的去问问题,就是在那里生气,闹情绪,我就跟他讲,什么时候你认为这个题目你自己想把它整明白,你再来谦虚地像我和我姐姐请教,如果有情绪真能解决问题,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你也可以选择,你试着听从内心的想法,过一会,他会很不好意思的拿着作业来到我跟前说:“妈妈,你跟我讲讲。”这个时候我认为不要去指责他,让他自己学会判断,给他点时间。

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最多的应该是正确的引导,我给孩子说,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真的特别重要,老师讲的知识点一定要认真的去听,把今天学习的知识整理清楚,弄明白,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去问,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不耻下问,你们学过这个道理,还要结合今天学习的重点,去做练习,多见题型,儿子喜欢做课后的练习,每天都能做一张课外的试题,尤其是快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一天下来就是四张试卷。

我特别喜欢儿子跟我聊天,不管他说什么,我现在都学着不去打断他,以前都是嘴上说我再听,其实心不在焉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敷衍他,他会气馁就不愿意去说了,只有孩子肯说,才能练习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建设主题口号 篇6

一、美家美户美家庭,新风新韵新三明。

二、家庭文明新风尚,和美三明新形象。

三、好山好水好风情,美家美户美三明。

四、投票(最多选10项)(多选)

五、家庭多一份温馨,三明多一份安宁。

六、培育家庭文明,涵养三明新风。

七、好家庭从我做起,新三明邀您奋力。

八、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你我共学共行。

九、创建“明礼、明理、明智”三明家庭。

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共享开明清明文明。

十一、新三明,馨家庭,心文明。

十二、树文明家风,创最美家庭,筑幸福三明。

十三、寻找最美家庭,传承最美家道,倡导最美家训。

十四、传开明家教,树清明家风,创文明家庭。

十五、建设和睦家庭,畅享美丽三明。

十六、好家教缔造好人生,好家风滋养好环境,好家庭支撑好三明。

十七、家庭建设始于一点一滴,文明三明践于一言一行。

十八、美·在三明,和·在万家。

十九、推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开创文明、清明、开明三明。

二十、同心同德美家庭,群策群力建三明。

二十一、家风清明,家教严明,家庭文明。

二十二、明事明理明天下,爱家护家谐万家。

二十三、立文明家规,传开明家训,树清明家风,建三明家庭。

二十四、美丽三明梦,文明家庭情。

二十五、三明有爱,“家”倍精彩。

二十六、争创文明家庭,共建和谐三明。

二十七、家庭建设人人参与,和谐三明家家受益。

二十八、好家风家和万事兴,好三明三生有福城。

二十九、健康快乐和谐家庭,同心共筑幸福三明。

三十、文明家庭共享共赢,宜居三明同铸同行。

家庭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社会的经济文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自然给家庭文化建设带来很多新矛盾、新问题。那么当今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着哪些新问题呢?

一、社会开放和发展的加速, 使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文化活动方式的差别进一步扩大。

过去一家人基本以一种方式生活, 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分化, 使家庭成员可以以各种观念, 多种方式生活。以消费为例, 年轻人穿戴大都不求物美价廉, 而只是追名牌, 一件衣服一千多元, 一双鞋就五六百元, 老辈是绝不会舍得买的。面对两代人之间如此巨大的差异, 谁该改变谁, 谁又该想谁靠拢呢?所以一个家庭内必须得容忍“温饱型”、“小康型”和“向往富裕型”几种消费方式的共存。当然文化差异远不止消费这一个方面, 只不过消费表现得更为突出罢了。目前看来, 家庭文化走向多样化是不可改变的趋向, 这就给家庭内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家庭文化日益具有开放性

首先是文化继承方式的改变, 现在子承父业的情况越来越多, 以至文化技能教育越来越多地在家庭之外进行。父母的文化示范作用也越来越少, 不仅孩子公然表示不愿意再像父母一样生活, 就是做父母的也未必希望自己的子女沿袭自己。

除了文化继承性的削弱, 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也促使家庭文化向外界开放。过去中国人闲暇时节一家团聚, 哪怕“相对无言”也算一声种“天伦之乐”如今由于文化活动的多样, 很难使一家人再坐在一起了。有愿看电影的, 有愿下棋的, 有愿跳舞的, 就拿看电视来说, 老要看喜剧, 小要看动画, 男爱体育, 女爱言情, 这不仅仅是欣赏品味的差异, 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发展确定是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选择过程中出现了文化群体的年龄分化, 青年人趋向新潮文化新的消费去处, 成年人主要选择职业培训场所、文化沙龙, 老年人也有他们的健身休闲群体。文化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往的封闭性, 给家庭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的因素。

三、文化市场的发展, 新的娱乐方式、娱乐场所的不断涌现, 使人们的文化消费、文化参与要求与日俱增

五、六十年代, 全县一个放映队, 看场电影跑几十里路, 后来想真有了放映队, 80年代以后电视逐渐普及了。如今活动场所更多了, 自唱厅、歌舞厅、夜总会、娱乐城等等, 人们都不安于被动的当一个文化消费者, 参与文化活动的性质逐渐增大、就拿最近我镇不少村自发组织的大秧歌队, , 每天晚上们自发的组织起来, 锣鼓敲起来, 喇叭吹起来, 秧歌扭起来, 人们乐起来, 大家都说这比打麻将强多了。但由于人人参与文化创造的机会还不是太多, 所以文化的消费性与创造性如何取得均衡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值得研究的一个难题。

四、社会分工复杂与各自需求不同, 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困难

现在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阶段, 铁饭碗没有了, 下岗分流, 再就业, 使人们对家庭中情感交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需要从家庭中得到宣泄、安慰、补偿和激励。可以肯定的说, 随着分工的复杂化, 人们的需求不同, 今后的家庭中很少看到夫妇厮守, 父子相伴, 母子相陪的现象, 因为人们都在为生存、生活而奔波, 上学的、打工的、求职的, 只能从从进入一个家庭, 然后就分开了。至于天南海北, 分别多于相聚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使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沟通的就少了。

鉴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这些新问题, 当前的家庭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 做出积极适应性的转变,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第一、抓好家庭的思想建设。要坚持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思想教育, 使家庭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建立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如果分析家庭的物质与精神投入的情况可以看出每个家庭都存在两种流向, 一是育儿抚养后代指向未来:二是反哺赡养老人指向过去。从这两个指向的比重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代际关系。长者都为尊, 一切以老人意志为转移, 这是封建专制家庭;但是现代又出现另一种倾向, 抚育子女的费用大大超过子女赡养老人的费用, 就常说的“一头沉”现象普遍存在。”孩子是小皇帝“这种情形不仅使老一辈的正当权益受忽视甚至受伤害, 就是正跑在人生跑道上的中年这一代人的发展也受到自身忽视。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调整家庭关系, 让各代人的权利和发展都得到尊重的满足。在家庭物质与时间的分配上, 略向子女倾斜无可非议, 但同时必须强调为正在人生竞技场上, 不仅工作担子重, 而且家庭负担也重的中年一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家庭文化应取得物质和精神的均衡发展, 使家庭文化具有文明、科学、进取的特点。目前的总体是物质文化投资大于精神文化投资。不少家庭只顾吃喝穿戴, 住房, 而忽视教育、情趣、娱乐。特别是富裕后的农村, 有的家庭现代家电应有尽有, 而唯独没有一个书柜, 没有一本杂志, 一份报纸。尤其对孩子只满足物质生活需要, 而不抓道德修养教育, 这样的家庭将来势必成为愚昧家庭, 是和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今后家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鼓励人们发展精神文化, 以各种方式参与各种活动。使每个成员都具有发展意识、竞争意识。

第四、家庭文化形式应多样化, 达到“和而不同”。家庭内由于文化趣味造成差异是个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能靠家长的权威能消除的。如看电视, 孩子要看动画片, 老人强行不让看是办不到, 那就只有互相接受。年轻人要尊重老一辈的生活方式, 不要动不动就说守旧, 上一辈也不要动辄就否定年轻人的时尚把家庭变成互相指责的辩论台。当然, 这种“接受”并不是无原则的, 而是探索如何形成符合形势需要的观念。比如在消费观念上, 决不让年轻人个体户无限膨胀, 想干啥就干啥, 要帮助他们逐渐体会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给予, 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同样在夫妻之间再不是过去的“相互厮守”的静态关系, 而是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 自己的爱好, 自己的发展目标, 做到“亲密有间”“和而不同”、“相互依存, 独立发展”。

第五、努力沟通, 增加家庭文化凝聚性。我们说家庭文化形式多样“和而不同”并不等于主张把家庭当做一个松散的“合作社”。互相沟通、彼此认同, 就是有效的“粘合剂”。这就要求多开展一些围绕家庭主题的文化活动。首先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这是深化家庭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定期向家庭推荐适当的书目、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举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检查交流家庭读书成果, 推动读书活动深入, 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技致富能力。其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鼓舞人心、教育人的文化活动, 在求知、求新、求美、求乐上下功夫。如农村正在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 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活动中, 都在约束中, 使自己的活动都有章可循促进家庭成员良好伦理道德的形成, 形成平等、民主、文明、和睦、健康、美满的家庭关系, 从而增加家庭文化的凝聚力。正反, 家庭就会变成互相扯皮、互相水泵的是非窝, 烦恼场。

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问题探析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和谐家庭;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都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大局。

一、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实现

适应家庭成员变化,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使家庭内部达到和谐状态,家庭功能的实现是基础。和谐家庭建设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民主平等、团结友善的家庭人际关系,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的家庭创业氛围,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家庭行为规范,科学文明、绿色节俭的家庭生活方式等,都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实现。

(二)农村家庭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准,农村家庭成员是社会的成员,农村家庭成员的道德状况扩展到整个社会,必然影响到社会的道德状况,农村家庭和谐有助于调整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良好道德环境的实现。可以说,没有农村家庭的和谐,便没有农村的和谐,更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家庭已经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市场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逐步增强,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希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致富,也渴望自身的思想观念、科技知识不断更新,道德素养、文化层次不断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农村和谐家庭是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素质的有机土壤,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目前农村家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在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孩子轻夫妻

农村家庭受宗法大家庭观念的影响,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为重要,婚后有子女的家庭,夫妻一直处于长期抚育子女的过程之中,长久地、专注地承担着父母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夫妻关系。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家庭中孩子数量较少,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家庭教育重智轻德,致使一些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

(二)重事务轻感情

农村家庭集生产、生育、教育、生活众多功能于一身,夫妻双方都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劳动事务,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关系常常偏重于事务上的合作,从而漠视或无暇顾及双方感情方面的交流与满足。

(三)家庭生活单调乏味

笔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可供娱乐的设施很少,农民娱乐的时间也很有限。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仍然存在,生女孩的一些妇女仍然受歧视,农村红白喜事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传统落后的文化娱乐方式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负担,对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带来了不利影响,对家庭和谐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四)家庭矛盾处理方法粗暴

受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家庭的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程度不够、方式欠妥,有的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简单粗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打孩子现象仍然存在。

(五)部分家庭功能缺失

由于农村夫妻或单独或双双外出打工,使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不少家庭的孩子往往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代管,导致农村出现新型“留守儿童”群体,这类孩子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关系逐渐疏远,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引发一系列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

(六)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影视节目、小说、杂志、新闻报道中泛滥成灾的婚外情、多角恋,以及由此引发的婚姻离散、家庭暴力、尔虞我诈等负面故事,对扭曲的心理和恶性惨案的过度渲染,严重夸大了婚姻家庭的黑暗面,使一些年轻人对爱情的存在、婚姻的持久产生了怀疑,不敢承诺责任,婚姻关系稳定性下降,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婚外恋、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

(七)养老问题困惑农村家庭

目前,农村联合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少,核心家庭在农村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孝道有所衰落,弃老、啃老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的养老支撑作用仍显薄弱,养老问题是农村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伴随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路径

(一)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首先是“人”的建设,即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和谐家庭建设质量的高低。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另一方面,和谐家庭构建的目的又是为了人,建设成果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因此,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是为满足人们更愉快地生活、劳动和享受。

(二)抓好推进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关键工作

1.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家庭不和谐的因素与经济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和谐家庭建设的核心,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为切入点,倡导社会新风尚,加强道德教育,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弘扬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观、婚姻道德观、权利义务观、金钱利益观,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亲友关系,改变不适应和谐家庭建设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婚姻家庭的文明进步与和谐稳定。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离婚案件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诸如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成为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各级政府要着力民生问题,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和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进行救助;建立和完善农村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规范农村福利院等机构建设,对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实行集中供养、统一救助,解决孤寡、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乡村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民家庭,了解村民生活,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心其生产生活,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矛盾。

4.建立健全法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法律与道德在处理和解决家庭与社会不和谐因素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各自无法替代的特点。因此,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不仅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律、采取积极的法律措施来解决扶养、赡养纠纷,处理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家庭和谐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为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保驾护航。

(三)灵活管理,方法得当

1.要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工程、科技大篷车、流动舞台以及群众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等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基层组织在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时,要考虑让大众参与,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参与的大众文艺、大众体育和大众娱乐;鼓励农民和地方文艺团体挖掘和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优秀戏剧和传统文艺节目,反映群众向善、爱美的愿望,让农民在闲暇时间有一个公共的、有品位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交流机会,展示自我,品味生活的乐趣,体会和发现人生的意义。

2.要搭建平台和注入活力。构建农村和谐家庭必须依托活动载体,根据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正确引导、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搭建好活动载体,要善于依托妇女学校、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党员之家、文化站等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活动;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时,要照顾村社的文化传统,考虑到村民居住的集中情况,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熟人社会中的公共空间作用。

(四)净化社会风气,培养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

主流媒体要正确引导爱情婚姻观,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家庭生活,受众极广的银屏家庭伦理剧中要多一些真情、善良和唯美、贴近农村生活的电视题材,少一些滥情、自私和邪恶,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价值信仰引导农民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和谐家庭,媒体要多一些农民渴望看到的农业技术、农业法规以及农经信息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五)发挥基层政府职能

基层政府组织要重视和支持开展农村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对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引导、指导、策划,在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广大基层干部、村妇代会主任要成为创建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妇联牵头、各方配合、广大农村家庭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和谐家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管理体系。

(六)加强家庭和谐问题研究

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社会管理者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对婚姻家庭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入农村家庭,调查和了解农村婚姻家庭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准确找出影响农村婚姻家庭不和谐的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不断增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础,社会管理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于农村家庭和谐建设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村民、凝聚村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村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村民,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广大农民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为巩固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华,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时代价值及其着力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2

2. 杨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对策,农村经济,2009.9

3. 郭彩琴、宋国英,苏南地区农村和谐家庭建设实践透视,苏州大学学报,2009.5

4. 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途径,社会学研究,2008.9

书香家庭的建设总结 篇9

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子共读”则是家庭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俗话说“家有读书子,国有栋梁才”,为了让更多的父母,参与亲子共读,投身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教育中来,我们在营造“书香班级”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书香家庭”,启动了“亲子共读”活动。

活动中,我们注重强化活动内容。为确保内容丰富、方法实用和效果突出,先后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1、召开家长会,发出读书倡议。学期初各班号召家长会,各级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向各位家长发出了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倡议,同时要求家长多读书,读好书,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香气息的熏陶。

2、向家长推荐实用的书目。积极印制、发放“亲子共读”活动推荐书目,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推荐《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给青少年的12个忠告》等书目,供家长们参考学习。

3、共写感受。鼓励家长引领学生在诵读学校规定篇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经典美文,共同写下亲子共读感言,交流读书收获。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4、以网络为载体,建立班级博客。为将“亲子共读”落实到实处,建立了“班级博客”,还在“班级博客”中开设了“共读论坛”,在这里除了教师及时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外,家长们也可以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温馨美好时光。

5、以学校为平台,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我们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展学习成果展、亲子故事会、亲子学习心得等各具特色的深化活动。学期末,学校根据共读情况评选出“书香家庭”,除了在“班级博客中”进行表扬之外,还以“喜报”的形式在班级发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通过“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辅导能力越来越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亲子共读,丰富了家庭文化生活。读书活动让不少学生家长放下扑克,丢掉麻将,走进了书乡。晚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读书活动让家长的视野开阔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2、书香氛围浓厚,育人环境得以拓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改变家长和学生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改变了人生的终点。读书增强了亲子沟通,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3、一本书,两代人,三人读,缕缕书香沁心脾,丝丝亲情乐融融。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写,在温和的灯下,和孩子打开同一本书,一起阅读、讨论、学习,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家长还可以把读书内容和感受,发到“班级博客”,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深处。亲子共读让书香浸润到了学生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了读书的乐趣。让

育人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了校外,从而很好的发挥了家庭的育人功能。

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有的家长对这项活动认识不够,有些家长因实际困难不能与孩子一起读书;有的家长坚持的时间不长,一天、两天可以,一星期、两星期还行,可是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去了。措施不到位,要求不具体,读书体系还不够健全,书香家庭的读书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家庭美德建设调查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调查中发现,我市家庭美德建设工作从总体上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活动主题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文明家风的形成自以来,市妇联每年选取一个主题,与市文明办联合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以“搬房敬老”、“让老人住正房、住好房”、“五好文明家庭”、“十星家庭”创评、和谐家庭、生态文明家庭创建为主题的家庭美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2.工作领域不断拓展。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结合(1)与开展诚信创建、环保志愿活动相结合。针对经济活动中信用缺失问题,结合“深化诚信教育,建设信用”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了家庭道德诚信建设;发动妇女积极投身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积极参与全市环境综合整治,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2)与“双学双比”、“巾帼扶贫”活动相结合,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3)与开展“五好家庭”、“十星家庭”创评活动相结合,促进文明家风的形成。

(4)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育广大妇女爱党爱国,崇尚科学。

3.活动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家庭美德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难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盼望解决的问题。我市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直面婚姻家庭、尊老敬老、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婚姻道德约束力和立足家庭奉献为重点策划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在报刊上开辟专栏,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引导群众从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大讨论、大评选,从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有效性,受到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今天,家庭的内涵、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以至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因此,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扩展新的人群。从调查情况看,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19%的人表示不知道这项活动,也有的家庭表示不知道这项活动具体怎么操作的。从调查情况来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创建活动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

(2)各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座谈时群众反映一些村(居)委会只是凭印象或关系把“五好文明家庭”、“十星家庭”的名额直接分配给某些家庭,根本没有组织群众评选,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3)在文明家庭标准的把握上往往偏重那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高尚品德的个别家庭而忽视文明程度,也影响了“文明家庭”的内在质量。

2.创评活动不够规范

调查发现,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定期按固定条件评选固定数量的旧的评选办法,已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这种传统的评选模式大多不以为然,被评上的不认为光荣,评不上的也觉得无所谓,这种滞后的评选机制,也是制约创建活动不能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在活动设计上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很好地解决家庭多元化趋势对家庭美德建设多样性要求这一问题

据调查,有56%的家庭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帮助家庭成员成才立业、发家致富,有16%的家庭希望通过活动能丰富家庭文化生活,有23%的家庭希望提高婚姻质量和子女教育水平,10%的家庭希望改善邻里关系,11%的家庭希望移风易俗,勤俭办红白喜事。但目前我市的创建活动存在着面上抓点多,分类指导少,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男女平等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创建活动中存在忽视男性的现象,如在我市开展的优秀家庭角色评选表彰活动中,大多是以好婆婆、好媳妇等女性角色出现,在举办家庭美德创建活动动员会议时,虽然要求家庭成员都要参加,但来的几乎全是女性。

三、深化家庭美德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对家庭美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党政群“三位一体”的创建格局

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在手段上要突破妇联独家经营的思维定式,发挥妇联组织的牵头作用,紧紧凝聚起党政、公检法司、教育等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发挥好整体运作效益。党政群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各级妇联干部要转变观念,积极正视家庭美德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现实,准确把握好妇联在创建活动中的角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发挥-

自身的优势,做好牵头工作的大文章。党政领导要真正把家庭美德各项创建活动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切实解决“两张皮”问题。

2.规范创评工作,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家庭道德建设的“软约束力”决定了这项活动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来进行,因此,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感的活动载体至关重要。要以人民群众渴求的内容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吸引影响家庭成员。在农村应该规范家庭自报、群众投票、公开表彰的创评程序,抓好“美在家庭”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在城区,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意愿,设计开展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楼道、文明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特别是要充分借助最便捷、最易为人民群众接受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启开百姓心中的门,扩大创建活动的参与面,使创建活动真正深入人心,使家庭对创建活动的参与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意愿。目前,应该从人们思想、生活多元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打破整体划一的评选模式,设立多种更符合不同家庭特点的单项文明家庭的评选内容,如艺术之家、武术之家、环保之家、敬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热心公益之家、自立自强之家、互敬互爱之家等。这样既激发了不同特点的家庭成员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带动了更多的家庭走向文明,努力增强文明家庭的光荣感,营造“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的浓厚氛围。

3.加强分类指导,把家庭美德建设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

家庭美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就是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实践要与经济工作做好结合文章:

(1)与“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相结合,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举办农业十大新技术知识培训和城市女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家庭成员“终身学习”,广泛开展“科技进家”活动,加大庭院经济开发力度,引导家庭妇女在发展种植业、手工制品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搞好深加工,开发新产品。

(2)与实施“春蕾计划”相结合,要重视解决如下岗女工再就业、农村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家庭作为活动主体,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家庭成员在参与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密切关系,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文明建设的发展。

4.重视舆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建立全方位的家庭美德教育体系

舆论宣传是抓好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妇联组织必须重视发挥各种舆论阵地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1)要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和家庭新风尚,以正确的舆论教育和引导家庭成员。

(2)要大力宣传先进家庭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抓好家庭美德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家庭建设 篇1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08-02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家庭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自然也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国以家为基,人以家为根,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在社会中生存,最后又回归到家庭生活,不管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与家庭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家庭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我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领家庭建设,如何用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家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家庭意识,促进家庭全面发展

家庭以爱为基础,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共同体。高度的家庭责任感是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的基石,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家庭责任感,共同对家庭进行维护、建设和发展。首先,要树立家庭建设的三种意识,一是家庭意识。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的栖息地、事业发展的根据地、喘息疗伤的安全地,为全体成员所共有、共建、共享。二是主动意识。面对繁琐占时的家庭事务,要把对家人的关爱落实到对家务劳动的主动承担上,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营造家庭家庭建设的良好氛围,切不可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三是奉献意识,温馨美好的家庭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的结果,但家庭建设时常会遇上一些选择,比如个人因为职业或发展等原因,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付出,因为他的发展往往会影响家庭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这是就需要对他做出让步,全力以赴的支持他、帮助他,促使他事业有成,进而带动家庭建设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家风,家风是家庭一贯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良好的家风是使人走向成功,在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更是家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德治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的核心准则,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以爱暖家。有爱才有家,家庭之爱体现在“忠”与“孝”上,“忠”是指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对家庭和亲人的担当,“孝”则在于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遵守社会公德,尽到为人子女、为人夫妇、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好公民。三是以学兴家,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一个家庭走向文明、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培育人人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建设学习型家庭,这个家庭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肯定会收获兴旺的未来。四是以廉保家,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着个人的意志,更危险着家庭的稳定,有些人的犯罪和失足,不仅是个人的身败名裂。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以对家庭负责的态度,当好家庭的“守门员”,做好配偶的“贤内助”,确保家庭平安。五是勤俭持家。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与以前艰苦年代的日子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应该让每个家庭成员养成勤俭、文明、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再次,要做好家庭建设规则,家庭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虽不能与社会建设、单位建设相比,但也同样要制定发展规划。夫妻发展走向、职业选择、生养子女等大事都需要长期规划,一日三餐,家务劳动等小事需要短期安排。要使家庭这个系统工程顺利运行转,就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通盘考虑家庭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

二、注重夫妻和谐,促进家庭协调发展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是又夫妻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妻是家庭的主体,两者的关系主导着家庭的走向,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决定着家庭的未来。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影响家庭全面协调发展的因素:一是夫妻平等。平等是夫妻和睦的核心,更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平等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则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夫妻相互关爱,关系就会和谐,家庭就会稳固。二是同舟共济。夫妻从组织家庭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共同体,双方要共同承担家庭建设和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的义务,切不可坚持传统思想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狭隘僵化的家庭生活模式。同时,夫妻还应做到,当家庭处在逆境时,夫妻携手抵御风险,当好家庭的的掌舵人,在收获成功时,要明白个人的进步是夫妻以及家人共同拼搏的结果,应与家人共享。三是相互促进。夫妻在生活中要多帮助、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否则思想观念、社会地位等的差距拉大,容易导致夫妻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夫妻和睦、家庭和谐。四是重视子女。子女是家庭的接力棒,子女的成人成才关系着家庭发展的延续和质量。有人说,50岁以前是自己奋斗,50岁以后看子女发展,只有把子女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家庭建设才会后继有人。所以,只有一方面发展而不能另一方面发展,是不协调发展,只顾夫妻发展而不顾子女教育培养,是不全面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夫妻共同发展,家庭全面发展,这样,家庭才能更稳固,夫妻才能走的更远。

三、重视子女培育,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

夫妻的成长进步受到职业、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必然有着发展的局限。而子女作为家庭的新生力量,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承载着家庭兴旺的责任,可以说,子女的成长进步就是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身为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家庭和家庭教育是相生相伴的,人生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家教如何,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建立民主温馨的亲情关系,使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感受爱、懂的爱、学会爱、付出爱。二是以德育子,努力塑造子女的完善人格。完善的人格是子女成长进步的基础,更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家庭教育首要是以德育人,教育子女先做人、再做事。三是科学育子,坚持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来自父母的夸奖和认可是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在子女的教育中不妨尝试一下赏识教育法,当孩子学习进步或取得成绩时,告诉他:“孩子,我为你感到光荣和骄傲。”当孩子遇到困难,信心不足时,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一定行”。四是言传身教,做表率当好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是子女的标杆,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你想让孩子做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那么你就要从孝敬你自己的父母做起,你想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忠厚的人,那么你就要正直宽厚、处事公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孩子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就是做好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家兴则国兴,家稳则国稳。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实现家庭进步的基石,一个实现了夫妻全面协调发展、子女可持续发展的家庭好比一个等边三角形,最稳定、最和谐、也最有希望和发展前途。全国有28亿个家庭,我厂有1200多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建设,以家庭的“小安”促进社会的“大安”,以良好的家风影响社会民风,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相信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每个家庭都会达到自己理想的期望。让我们携手共建美满和谐的家庭,共创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上一篇:影视欣赏结课作业1下一篇:国贸专业毕业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