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建设方案

2024-07-14

理事会建设方案(精选9篇)

理事会建设方案 篇1

众所周知,公司治理是企业最根源的层面,相当于企业生命的DNA,企业所有的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权利体系、利益体系全部是公司治理这个大树之根上长出的枝离叶蔓。同时治理管控也是集团管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治理管控的底蕴就是通过集团内各权力机关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和集团公司之间的职能制衡来进行集团公司管控运作。

不过,在设计治理管控体系之前,我们先来试着回答三个问题:

公司最有效地运行的方式是什么?

公司怎样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保证?

我们发现一个的良好公司治理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六点:

1.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有清晰的界定

2.股东通过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总公司高级管理层有足够的监控能力

3.董事会能有效的发现公司问题并上报股东会,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公司经理层进行有效地监督

4.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制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

5.能够对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管理

6.能够及时、充分地进行重要信息的报告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考虑设计公司的治理方案。公司治理方案需要明确公司治理结构,此外,在设计治理方案的同时,理顺产权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步骤。尤其是国资集团,由于行政性资源调配的关系,加上原有隶属关系的影响,当企业集团进入中央管理状态后,就会出现集团内部的企业组织结构混乱,有些与集团有产权关系,有些还没有。这就要求集团总部对其下属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产权审计,通过产权审计搞清资产现状。

集团企业在理顺产权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产权层级的控制。集团公司的产权层级越多,法定运作程序就会越复杂,这必然使得管控链条相应也越长,信息失真也越严重,管控成本也越高,管控效果也越差。从经验实践而言,集团公司内部的`产权层级一般不应该超过三级(除非纯粹的财务型管控),那些所谓的“重孙公司”都是些笑话。

最后,让我们回到治理管控的设计。治理运作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由三种基本模式可以参照:

1、集团为执委会制,二级公司总经理制。这种结构下控股层董事会比较超脱,权力重心在执委会成员,同时执行会成员需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及决策能力,同时执委会成员一般不超过1/3而董事长也不兼任公司总裁;

2、集团为执行董事制,二级公司总经理制。与执委会制相反,这种模式的管控的权力重心在控股层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需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及决策能力。

3、集团为执委会制,二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制。在这种模式下,权力重心在执委会尤其是集团总裁,执委会成员需有很强的操作层面经营管理能力。

理事会建设方案 篇2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 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了各种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笔者所在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产学研结合, 分别组建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组成的焊接、特种设备制造重点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化工新材料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及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 并以此为桥梁, 双方开展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交流, 为建立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提供了条件, 为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融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撑, 真正实现了互惠双赢。

1 探索建立依托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联合体的“双向平行”管理模式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探索实践专业建设理事会合作管理经验为例, 首先建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与常州市建筑行业协会为一级管理单位, 从系部、师生、企业、员工四个方面或层次分析学院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归属。

1.1 院系下设专业建设理事会作为行政机构, 专业建设理事会下设

校企联合教研室作为执行机构, 校企联合教研室又下设专业教研室及专业工作室、事业发展部作为教学研究及项目执行的合作交流平台。

1.2 协会下设各企业理事会 (董事会) 作为行政机构, 下设工程技术

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又下设项目部及企业培训中心、教师工作站作为项目执行及专业培训教育的合作交流平台。

1.3 双方进行组织管理体系设置时, 按级别高低逐级管理, 同时同级

别的机构 (部门) 又呼应关联、合作管理, 如最基本的设置在学院的专业工作室、事业发展部与设置在企业的教师工作站、职工培训中心关联, 实现“校中厂”与“厂中校”的实际对接, 同时与企业的项目部平行联系, 探索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的“五个对接”, 以此类推, 逐步形成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见图1) 。

2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发促进专业建设理事会管理运行的源动力

专业建设理事会不同于原有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很重要的方面是理事会经费来源广泛且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支配权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专业建设理事会的管理效能, 促进了合作双方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专业建设理事会主要经费来源一般包括专业建设经费、协会、企业捐赠、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经济实体的经营创收、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社会培训、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有偿使用等多种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在经费使用方面, 由于有双方共同参与监管,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的有效整合、保障了专业建设理事会的正常运行, 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及双方资源的优化, 有利于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 促进理事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进步、提高和发展, 在另一方面也扩大、深化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3 构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互惠双赢”工作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通过研究、实践专业建设理事会管理制度, 加强专业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能, 逐步完善、形成校企“互惠双赢”的工作体系:

3.1 专业发展与招生合作:

沟通学校和企业关于专业人才的供求信息, 研究专业发展规划, 审议学院关于专业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计划。

3.2 专业建设与就业合作:

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 探索教学改革, 组织对专业培养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养的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3.3 专业实训与培训合作:

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的共享, 为学院学生实训及专业课教师锻炼培训提供支持, 为行业协会提供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条件,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实训与培训基地。

3.4 专业技术与科研合作: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的相互共享, 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合作进行科研技术开发,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等方式, 设立“专业工作室” (校中厂) 、“企业工作站” (厂中校) 。

博物馆理事会建设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 理事会 事业单位改革

建立博物馆理事会管理模式,随着“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已被人们认识推行。但因其在南京国有博物馆中推行尚属首次,并且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对现行管理体制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都是一次深刻的冲击,在实施过程中就更具敏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那么,如何减少分歧,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加快博物馆理事会建设步伐,笔者在此谈一点个人认识。

一、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实施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公益事业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博物馆作为公益类文化事业单位,需领会中央和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法人治理之路,建立理事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从法律层面上破解封闭的管理体制,明确博物馆发展的自主权。博物馆的决策和管理依照理事会制定的《章程》内容和程序操作,有效避免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倾向,规范博物馆运行规则,推动博物馆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序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公益属性,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共职能的更好实现。同时还可以吸收一些社会文博专家学者进入决策层,扩大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内外结合发挥专家学者的管理作用,实现博物馆管理专业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化。再者,通过决策层和各管理层不同权限的履行和运行规则的明确,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博物馆的内部活力,服务社会,扩大影响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不仅明确了博物馆的自主权,而且把行政主管部门从博物馆的具体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侧重于博物馆建设宏观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资产监督、运行评估、预算审批等,给博物馆更大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去博物馆“行政化”过程中,更有利于调动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博物馆改革发展,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较好地解决博物馆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开创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真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服务宗旨。可以说,博物馆理事会的建立,将有助于强化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的思想性、创造性和活力的注入,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革和竞争的生态环境。

二、建立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

(一)博物馆管理模式改革的目标必须与博物馆发展的总目标相适应。博物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公益属性是博物馆的本质属性。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博物馆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既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根本措施。从实现博物馆本质属性、提高公益服务能力水平这个目标出发,建立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治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等相关制度发挥作用,从实际出发积极组建一批素质好、水平高、思想开拓、有较高学历层次和相当业务素养、熟悉文博事业发展规律、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治理的理事会,依法独立运作、自我管理和承担职责,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宗旨。

(二)实现博物馆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建立适应博物馆事业特点,体现现代化管理学创新发展的治理体制和机制,并在实践中认真执行,不断完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国家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等文件,并出台了九个配套文件。其中《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就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近年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理事会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同,不少地区把它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应建立适合自身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和改革思想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社会服务对象代表、文化机构管理层和职工代表为成员的理事会。同时由文化机构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执行理事会的决策,上下配合,内外结合,民主决策,有效监督,确保博物馆服务公众根本宗旨的实现。

(三)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博物馆管理队伍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博物馆理事会的建立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博物馆专业发展的特殊要求。从一定程度上讲,博物馆也是知识人才的密集地,既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又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为主的文化事业单位。由此出发,博物馆理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理事会和管理层组成人员的选择,除组织推荐外,还要拓展选拔视野,才能把德才兼备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吸收进来。要充分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重视学术带头人在理事会和管理层的专家管理作用,要充分抓住高知识人才创新意识强、民主意识浓的特点,尤其是馆外文博专家学者在管理中的决策作用。不断在管理方式、科学决策、战略规划、严格管理、有效监督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保证博物馆健康发展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使博物馆事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保护好国家文物,不能仅仅满足于保管和利用文物,更要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公益属性,运用富有亲和力的推介和科普手段,让博物馆动起来活起来,提升博物馆的美誉度,增强吸引力,以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

nlc202309091048

(四)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程序。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原则上讲就是博物馆作为法人在管理上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应该分离,相关部门是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为此,首先应从行业特点出发,按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博物馆章程》,明确博物馆发展目标,并规范和约束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博物馆有效运行,同时也为理事会的顺利运行提供制度支撑。按《章程》的规则组建博物馆理事会,要根据博物馆的规模、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特点,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人员和规模。理事会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其理事并非都是政府一元主体,而是来自社会多元主体。它包括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博物馆、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博物馆理事要结合其代表的不同方面,采取委派、推选、自然当选等方式产生。

博物馆管理层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博物馆负责人及其他主要人员组成。博物馆馆长按照受理权限报批任命,其他组成人员按有关规定产生。

三、在博物馆理事会建立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建立博物馆理事会是一种制度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认识和处理好遇到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稳妥地做好博物馆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从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但这毕竟是对现有管理体制的转变,人们认识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既要重视“顶层设计”,又要做好“基层操作”,包括提高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无论是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博物馆自身,都要克服求稳怕变、怕产生新矛盾的守旧思想,以思想的转变促使行动的自觉。当然,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行动的自觉,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但我们要有全局意识,不能过分强调客观原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意义,真正支持凝聚参与改革的力量,克服等待、观望和怀疑的态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做好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以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实践经验,积极行动起来,而不应该停留在是否改革管理模式,理事会是决策机构还是咨询机构等权利界限的思想认识层面,要立改立行,顺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理顺关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职能重叠。博物馆理事会组建后,如何处理好理事会与行政主管各部门的关系,还需围绕有利博物馆事业发展这一主题,以大局为重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行政主管部门是对上级政策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对下级政策的制定者,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要比基层更准确,他们对博物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作为上级机关,他们应站得高,看得远,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转变“身份”,正确定位,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履行监督职责。在身份转变的同时,给改革者正确帮助和充分的激励,促进博物馆事业通过理事会的建立,焕发勃勃生机。博物馆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要正确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发挥好“引领”作用,确保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不同投资主体的博物馆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理事会,有利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但他们原来的法人资格是否存在?这一情况在实践中应予以重视和思考。

(三)政策协调,互相促进,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运行。在博物馆理事会组建过程中,既要处理好理事会同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内部关系。我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已经组合成立了南京市博物总馆。总馆类似于博物馆“集团”,原独立的博物馆、纪念馆的法人资格再未注册,这样,理事会决策牵扯的面更大了,影响决策的因素也增加了。总馆长与各下属馆长的有效衔接也显得尤为重要。总馆长由理事会聘任或解聘,总馆长对理事会负责,副总馆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所属各分馆的馆长由总馆长提请理事会任免。由于事业单位去行政级别工作还在过渡之中,在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下,领导干部的任用与管理还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理事会和管理层开展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章程》进入理事会和管理层,其所占比例多少?如何进入?《章程》如何明确?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制定出可行的政策规定,以规范大家的行为,保证馆内外各类关系的稳定,避免争执。

(四)突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做好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规范理事会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依据。虽然博物馆内有一套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理事会制度建设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制定出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的具体可操作制度,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管理层执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社会公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公益服务的需求。在各项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与可行性,以保证在执行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制度的刚性约束,避免出现踩线行为,以实际行动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责 篇4

一、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头模范遵守村规民约;

二、全面掌握村庄所有农户家庭人口、生活条件、致富产业、发展需求等各方面情况,积极向乡村两级反映,为上级采取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

三、组织开展对五保户、困难户、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互帮

互助活动;

四、热心帮助农户办理红白喜事,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五、组织农户积极投入“三清三改”,实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搞好“门前三包”;

六、广开门路,积极筹资筹劳,兴办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七、搜集致富信息,组织农户学科技、兴产业、活流通、增收入;

八、组织理事会成员对“三清三改”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房屋亮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

九、负责管理维护好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组织农户开展评比争先和参与文明创建活动。

名人故事会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学习了名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对名人们的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抓住这样的实现情感教育的契机,我设计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本活动以“名人事迹”为主题,倡导“趣味阅读、精彩讲述、快乐成长”的阅读理念。为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氛围,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今为社会、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特举行“名人故事会”活动。

二、活动时间:11月21日上午

三、活动对象:4(9)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要求:

1.故事内容健康、高雅,格调清新、明朗,充分体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故事选材以“我国古今名人事迹”为主,也可以尝试有创意的表演形式;

3.参赛者必须在3——5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普通话标准,表情丰富。

五、活动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劳动模范、教育工作者等等。2.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3.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

“忆英雄红色故事会” 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在我校开展“红色之旅”的热潮下,我们中队确定了“忆英雄红色故事会”作为本中队的特色章,这次中队会是让同学们通过讲革命英雄的故事来追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领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讲革命英雄的故事来争得“红色故事章”中的第二颗星。

2、追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陶冶情操。

4、领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准备:

1、问一问

向长辈寻问革命英雄的事迹。

2、查一查

查资料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

四、活动过程:

一、整队集合,清点汇报人数。

1、各小队清点人数,向中队长汇报。

2、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汇报。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团结”中队“忆英雄红色故事会”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出旗。

3、唱队歌。

4、队长讲话:

本次队会的主题为“忆英雄红色故事会”,在活动开始前,先请队员们欣赏一首歌曲。(英雄赞歌)

5、主持人1:长江和黄河唱着英雄的赞歌,歌声震荡着山河。纪念碑展示出他们的伟岸,国旗上浸满他们的血汗。他们的身躯,已化作一座座高山,他们的胸脯,已变为一片片平原。

每当南风吹来的时候,我总听到那深情的述说,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请大家欣赏徐维泽讲述《XXXX》的革命故事。

6、讲《XXXX》故事。

7、主持人2:XXXX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身为小学生,我们真该感到自豪与骄傲。革命英雄千千万万,正是他们的英勇战斗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谁愿意上台来讲一讲你知道的革命英雄的故事。

8、请二到三名同学上台讲故事(学生陆续讲故事)。

9、主持人1:听了几位同学讲的故事,我越来越感受到革命先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我们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相信大家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还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想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10、主持人2: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一位位英雄,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眼前闪过。一朵朵鲜花,述说着当年的故事,是他们的英勇铺就出今天光辉的征途。接下来请辅导员讲话。

11、辅导员讲话:队员们,革命先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在一起,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孩子不断前进。弘扬革命精神,争做“四好”新人,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2、全体起立,呼号。

13、退旗。

理事会建设方案 篇7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 公司制企业以其完善的治理结构, 在管理与监督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具体地涵盖了企业的决策层、经营管理层和监督层3 个层面。就监督层面而言, 监事会作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单元, 肩负着保证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实践中, 由于种种原因, 大部分公司的监事会难以和董事会制衡, 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虚化, 导致其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经常出现监事会不监事或无法监事的状况, 在客观上无法做到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 履行监督职能。本文将从我国监事会的实际现状探寻监事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对监事会如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1 监事会的主要职能

监事会由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 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个链条中, 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行使着股东赋予的监督权利, 并以董事会和经营层为监督对象, 将监督结果向股东会汇报, 为股东会行使重大决策权提供必要的信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 监事会能否充分地发挥监督职能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其有效性和独立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监事会规范建设的水平,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法人治理的质量,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从《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职责来看, 监事会具备2 大主要职能:一是对企业经营及管理行为合法性的监督, 二是对企业决策及权力行为恰当性的监督。具体地讲, 合法性就是监督企业是否依法经营, 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合法;恰当性即监督企业的决策行为是否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是否存在权力滥用问题等。这2 大职能包含了监事会监督的基本范畴, 是监事会实施监督的主要内容。

2 公司监事会运行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监事会的作用和地位在公司治理中日益凸显, 但目前监事会的工作并没有切实到位。相当部分公司的监事会对企业的监督只停留在表面, 并未涉及也无法涉及到企业内部。对其内部不规范的行为, 由于缺少职业敏感和有效的监督手段, 监事会几乎发现不了。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所述。

2.1 监事会监督作用的认识认知问题

随着董事会权力的日益膨胀, 大部分公司认为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 无法对其形成实质性监督, 列席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也只是例行公事, 没有发言权, 被形容为“聋子的耳朵”。同时, 监事会对自身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有的公司监事会只是半年或一年开一次例行公事的内部会议, 有的公司监事甚至只列席董事会和股东会, 而不召开监事会。更有甚者, 一些公司的监事会报告都是由公司起草的, 监事只在开会时才见到报告, 而报告也只是用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读“走流程”而已, 造成监事会工作的形式化和空壳化。

2.2 监事会的信息来源渠道问题

监事会要发挥好监督作用, 必须充分了解公司情况, 全面掌握各种信息。实际现状是监事本身并不直接参加公司的业务活动, 也就无法获取所需的信息, 无法及时掌握情况, 也就无法做出独立的判断。监事所获取信息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监督作用发挥的效果。有效监督的第一要素是信息对称。监事会在信息获取方面“有求于其人”的现状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目前监事会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主要以从企业经营层获得第二手信息为主。

2.3 监事会人员专兼职及职务、独立性问题

目前公司的专职监事极少, 监事会人员大多是兼职, 监事会也没有规定成员的日常性工作。往往因自身主业工作任务繁重, 对兼职的监事工作无暇顾及, 只是在需要出现的时候出现, 发挥监事会作用也变成了一纸空文。另一方面, 监事会人员级别低, 无法开展工作, 遇到事情想管又不敢管, 就无法履行应有的职责。有的公司财务、审计等部门直接报告经营管理层, 并不对监事会负责, 导致公司相关人员无视监事会的存在, 对需要其配合的工作敷衍了事。监事会的独立性差导致其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2.4 监事会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问题

有些监事不了解公司的业务活动, 对财务、审计及法律等专业知识熟悉不够, 业务水平和能力跟不上法律赋予监事会职责的要求, 在工作中自身感觉对相关事项心有余而力不足, 造成监事会鞭长莫及, 想监督也监督不了或监督不好的尴尬局面。有的公司监事仅在每年底查看财务报表 (有的甚至看不到报表或者看不懂报表) , 以此作为了解企业情况的唯一途径, 这种“走形式”的工作方式是不会也不可能发挥监事会的有效监督的。决算后的财务报表已无法更改, 只能被动接受, 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也无从知晓。这使得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及时监控成为空谈。

2.5 监事会的常设机构及运行经费问题

监事会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平时工作无法进行, 对公司情况了解不够, 对相关事项就不会有发言权。监事会如果仅仅通过列席董事会、参加股东会的方式表明其存在, 那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例如有的企业直到监事来到会议现场, 方才看到本次会议的有关材料, 了解会议所议事项。部分事项涉及面广, 事情背景复杂, 要让监事在短时间内发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实在难以想象。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公司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增加了董事会费用, 但极少有公司能够列支监事会费用。没有独立的运作经费, 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监事会的正常工作也将受到影响。

3 加强监事会建设, 发挥更大作用

监事会的监督权流于形式, 虽有监督义务, 却无监督实效, 导致权力制衡机制的失效, 使得监事会在许多公司治理结构中形同虚设。为实现公司“三会”之间权力的平衡, 保证公司规范运作, 改善监事会监督不力和有效性缺失的现状, 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监督效能。

3.1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认识水平

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公司的监督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企业要在市场规则下规范运作, 就要求企业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监事会职能的有效发挥。股东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各司其职、互相制衡, 共同构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的作用无法体现, 企业权力不受约束, 股东权利就无法得到保证。不解决监督弱化的问题, 公司的发展就难以健康持久。有了这样的认识, 就能增强董事会、经营层的认同感以及监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证监事会作用的充分发挥。

3.2 规范监督行为, 正确行使权力

监事会应履行的职责在《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法律规章中有明确的规定, 监事会应按照其要求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 一方面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任务, 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自己的权限范围, 该管的事, 一定管好, 不该管的事, 决不插手。应当明确监事的主要职能和责权范围, 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行业背景、企业生存环境及企业内部实际可操作范围, 安排好监事会可落实事务的各项优先级, 积极推动各部门配合执行。同时, 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决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3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履职能力

监事会应以保证公司健康发展为责任, 以保障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员工利益三者的有机平衡统一为目标, 积极主动与公司的沟通和联系, 努力拉近与董事会、经营层的距离感, 以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监督工作要从高层决策开始, 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多环节、全方位的有效监督, 避免监督工作的盲点和死角。对决策类事项力求同步预防, 事前监督;对执行类事项要跟踪检查, 同步监督;对结果类事项要做好科学评价, 事后监督。

工作中, 要推进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关注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重大投资、经营活动等的发展态势, 加大对企业投资、采购、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检查力度, 适时地开展专项检查。为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检查工作可在内部审计时一并介入, 必要时可对外寻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 提供特别技术服务, 加强检查力量, 保证检查质量, 提高监督的专业水平。同时, 要注重加强所属子公司的监事会力量, 在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 向所属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委派专职监事, 达到全面监督的状态。

3.4 加快监事会建设, 提升队伍素质

重视提高监事会工作人员的素质是监事会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要想监事会充分发挥其效能, 必须重点抓好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特别是对企业运作机制的全面掌握、公司法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带来的适应能力。全面拓展审计、财务、法律等相关领域范畴的学习和深造, 增强同行及跨行间的经验交流总结, 并且及时跟踪国际上最新的监事会运作实例或案例分析,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相关的学术交流和资格认证, 保持知识体系的完备与更新。这就要求组织和个人都要重视再学习再培养,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强化监事会自身建设, 努力打造学习型监事队伍, 为有效实施监督工作奠定基础。

现实中, 监事大多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 但在综合素质方面, 主要依靠监事会成员的能力互补。要针对监事会人员不同的专业特长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业务培训作为监事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可考虑推行监事任职资格制度, 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制定监事会成员奖惩办法, 对业务能力强、工作出色、业绩突出的监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对明知违规行为发生却隐瞒不报或提供虚假报告的监事给予严厉处罚。

3.5 建立规章制度, 保证信息渠道通畅

由于公司监事 (除职工监事) 并不直接介入经营活动, 除了自身积极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外, 还应当积极推动建立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及信息发布制度, 让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知晓其有责任和义务向监事会提供必要和真实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在企业中透明、顺畅地流动到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人。具体地讲, 对重大财务报告、统计数据、法律文书在提交董事会的同时也应抄送监事会人员。会议资料应当做到充分透明, 其材料内容应包括会议议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有助于参会人员理解业务事项进展的信息和数据。同时, 监事会在对公司监督检查结束后, 应向股东会汇报检查情况并提交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由监事会主席签署后上报。

4 结语

监事会作为代表全体股东的监督机构, 必须独立于董事会和经营层, 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站在保持公司稳定发展和维护股东利益的角度, 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不断改进, 努力做到高效、务实, 充分发挥在“三会”架构中的重要作用, 为现代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征宇.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企业, 2002 (5) .

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探析 篇8

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和国企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监事会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对于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对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监事会是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常设机构,监事会与董事会是股东大会下的独立、平行机构,代表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机关。国有企业监事会,是代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监督新体制、新机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和领导人员监督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增加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但从企业内部看,目前还不能正确认识监事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究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我国《公司法》颁布得较晚,传统体制和传统思想影响深,不少企业人员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本能地排斥监事会制度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运用。在实践中,企业原有的监事会成立多年未能真正开展监督工作,甚至个别企业监事会成立后再也没有举行过会议,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的价值功效未能被企业深刻地认识。二是监事会主席地位低。组织部门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人员安排上,重要性顺序是董事长、总经理,然后才是监事会主席,甚至监事会主席人选由董事长、总经理推荐,监事会主席地位的稳定性起决于其与董事长及其他高管人员的配合情况。由于监事会主席的地位低,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三是现有企业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对没有级别、而只是通过市场机制选拔出来的监事会临时召集人存在不同的认识,影响了现有监事会工作的开展。四是监事会没有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现有专职监事又同时在两家单位任职,造成了企业对监事会制度的认识错误,片面地认为监事会是—个临时机构,每年由上级派到企业例行公事检查。

(二)监事会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监事会能否有效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必须以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作为前提,通常要受到以下方面的约束:一是监事会人员对公司及其业务的了解广度和深度。二是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参与和投入程度,以及不受任何干扰的独立性。要满足上述约束条件,最重要的是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的两类行为将影响监事会的判断,一类行为是不完全或歪曲的信息披露,尤其是有目的的误导、歪曲、掩盖和混淆等企图;另一类行为是非欺骗性的信息误导或信息提供的不完全性,即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在这些情况下,要求监事会人员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董事会、经理会修饰过的的专业文件、查阅公司经过处理的账务后,发现其欺诈行为是相当困难的。

新颁布实施的《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特别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从法律上落实了监事会的知情权。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是有差距的,表现在企业一些重要的决策会议不通知监事会参加;重大事项不及时通报;一些重要的资料不能够提供,有推诿、回避或者搪塞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监事会地位低以外,还在于企业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以及在某些“违法违规”决策上有意回避监事会的监督等。在监事会对会议信息,决策信息没有充分的知情权的情况下,不利于监事会获取的信息完善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介入,严重影响了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监事会对子公司的监管存在困难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目前国有企业大多采取集团型的组织形式,集团内拥有诸多不同层次的子公司。企业集团一级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资产逐渐下移至二、三级公司,出现了国有有效资产向二级三级及重要子公司流动的情况。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国有资产占有量及收益多集中在集团下属重要子公司,加强对重要子公司中的国有资产监督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但是,我国《公司法》目前并未规定监事会拥有对子公司的监督权利;而且子公司作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及高管人员的行为监督是子公司监事会自身的职责,因此,企业集团监事会对子公司进行监督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即使监事会代表控股股东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也须取得母公司的授权和子公司的配合,这对于以监督身份开展工作的监事会来说,在现实工作中困难重重,不利于对公司全面真实的监督。

(四)监事会缺乏执行机构 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上,监事会和董事会同样为会议制度,但董事会设了执行机构,即经理层,具体执行董事会决议,而监事会没有设置执行机构。监事会虽然可以借用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外部审计中介机构来开展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工作,但这种审计基本上是一年一次,频率低,难以起到事前监督的作用,且履行审计职能动用的人力和财力,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自己无法决定。最重要的是,董事会下设辅助工作机构和辅助工作人员,如董事会下的各个专业委员会、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证券部等。而监事会则缺乏辅助工作机构和辅助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开展和完成有关监事会工作,这是监事会职责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完善对策

(一)多方面提升监事会地位 具体内容如下:

(1)正确认识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加强监事会工作是我国法律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共同构成了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监事会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监督职能,可以监督公司董事、经理,但不受董事、经理制约。代表股东的监事和董事一样都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代表股东经营管理企业,监事代表股东监督董事、经理,防止其损害股东利益。其次,加强监事会工作是公司制度的内在要求。随着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者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公司的监督成本越来越高。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公司制度的合理性的需要,监督机制成为公司的一种内生机能。 再次,加强监事会建设,是改进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各司其职、互相制衡,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任何一方的弱化,都会造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 缺少制约的权力迟早会给公司、股东、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不解决监督弱化的问题,公司的发展就难以健康持久。

(2)从制度设计上提升监事会的地位。。要想强化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必须在实质上提升和充实监事会的地位。而要提升监事会的地位,首先必须提高立法者、政府管理部门等对监事会的认识,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赋予监事会应有的地位。新《公司法》在法律层面强化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扩大了其监督范围,充实了监事会的职权,增强了监事会行使权力的保障措施,提高了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上述措施还有待于国资管理部门和组织部门进一步予以强化和落实。如组织部门及国资委在考核、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时,监事会可以提出对企业经营者奖惩,任免的建议,从而使监督过程具有一定的威慑性。

(3)尽快完善监事会组织建设。组织部门尽快选拔具有较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高的监事会主席,赋予监事会主席与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相当的权利和地位。专职监事也可以实行高配置,以提高监事会的整体权威性。

(二)多渠道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充分落实新《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职责和手段。新《公司法》赋予监事会新的六项权利:对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建议的权利;对董事、高管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予以纠正的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向股东会提案的权利;质询和建议的权利;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的权利。这些职责和手段,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实,监事会要十分明确和主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对拒不配合监事会开展工作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建议,确保监督成效。

二是加大对监事会的支持力度。董事会和经理层,必须为监事会充分履行职责提供条件和保障,大力支持监事会的工作。董事会召开会议时,必须通知监事列席会议;董事会采用通讯方式召开时,应将会议资料在送达董事的同时送达监事会,并将表决结果及时通报监事会。经理要建立向监事会定期报告制度,向监事会报告公司重大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情况和盈亏情况,经理必须保证该报告的真实性。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接受监事会对其履行职责的合法监督和合理建议。监事会在履行职责遇到障碍时,可向董事会或国资委报告,董事会、国资委应为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排除障碍。

国资管理部门在研究决定企业产权转让、对外投资、改制、贷款、担保、资产抵押、财务预算、核销坏账、处置不良资产等重大经济事项前,应征求监事会的意见,既可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又可确保决策的可靠性。

三是发挥好职工监事的作用。监事会要充分调动职工监事的积极性,在工作分工时,要注意发挥其熟悉企业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职工监事要了解和反映与监事会工作有关的企业情况,并按照分工和授权对企业提供的有关情况客观、真实地提出意见;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向监事会反馈。

四是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纪检监察部门掌握的各种线索,发挥监事会工作人员长驻企业的优势,把问题查清、核实。同时,在企业的支持下,整合企业内部监督资源,加强与企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法律、财务、投资和风险管理等部门的日常沟通,实现监督工作横向和纵向双到位。

(三)向重要子公司派驻监事监事会要确立国有资产在哪里,监督检查工作就跟踪到哪里的责任意识。为确保出资人监督到位,应充分发挥外派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重要子公司的延伸监督。建议由企业集团监事会向重要子公司派出监事,即采取母公司监事兼任子公司监事的方式,使原先没有直接领导关系的母、子公司监事会加强联系,母公司监事会对子公司监事会起到更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扩展了监督深度,创新和改进监督检查方式方法。

在加强企业当期监督的同时,通过向重要子公司派驻监事,强化了对改制重组、实行产权多元化集团子公司科学有效地监督管理,能够有效地对国有股权多元化公司、上市公司的产权变动、投融资、资产处置等进行过程监督;同时,能够及时反馈企业重大经营举措和贯彻落实国有出资人工作要求情况,起到信息枢纽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国有集团公司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灵敏性,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对充分发挥外派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一项有益探索。

(四)将企业内审机构纳入监事会管理强化监事会监督检查权威,将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改由监督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为监事会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人力,是避免监事会再次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保证公司权力制衡机制正常运转,进而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更有利于理顺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避免出现多个监督检查中心的混乱现象。

监事会地位的高层次性,也有利于监督、指导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监事会与内部审计的分工也将更趋合理,能使内部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成为监事会参与公司高层决策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国伟:《加强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設探析》, 《国有资产管理》2008年第3期。

理事会建设方案 篇9

长沙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2017年3月

为率先完成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创建,努力把长沙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人民引以自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长沙县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大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思路,设定了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智慧城市的支撑体系;智慧化建设,构建宜居城市;智慧化管理,提升人民幸福感;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子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的建设模式,建设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县级电子政务平台。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成效与做法如下:

一、明确发展战略,完善推进体系

2013年8月,我县正式获批2013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9月,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省住建厅与长沙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明确了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迅速构建了强有力的智慧长沙县建设推进体系,成立长沙县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县住建局局长任副主任,30个县直重点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长沙县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强化了对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智慧城市创建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协作,共谋项目推进;创建项目明确实施 单位、时间和实施时限,创建进度每两月进行一次汇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以上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引导扶持办法,重点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重大公共项目建设,并争取上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鼓励自筹资金建设信息化应用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

二、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

2015年上半年县电子政务办通过对全县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需求进行了深度调研,经认真分析研究,委托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对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可研方案进行了编制,理清了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思路。在现有长沙县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之上,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政府各单位信息化需求紧密结合,为解决既有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成效,为长沙县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信息化基础。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将实现全县共性问题的统一处理,解决单个部门难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实现“大机房”、“大网络”、“大数据”三大信息化建设:

1、大机房:新建云计算中心机房,各机关所有软硬件设备全部集中到新建机房内。项目建设完成后,县内各机关所需IT硬件设施均由县政府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提供。

2、大网络: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内外网及专网,充分满足各机关的网络带宽、安全等需求。

3、大数据:清理县内各机关的数据资源,促进信息资源整合,解决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促进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三、引进PPP模式,打造核心平台

通过前期大量需求调研,综合考虑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实际,我们探索创新了PPP建设的新模式。2015年6月,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PPP项目面向全国招标,从企业资质、诚信状况、核心技术、实践案例等方面高标准设置准入条件,浪潮、中兴、湖南信息产业集团等多家国内一流企业参与角逐,最后由湖南信息产业集团及海信网络联合体中标。经过6个月的部署实施,2015年底,投资3700多万元的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运行。并由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出资65%)与长沙县人民政府(出资35%)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长沙星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并授予大数据开发特许经营权为基础,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县电子政务办制订了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运维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对长沙星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向政府提供的服务进行量化考核,督促该公司保障长沙县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安全高效、资源有序分配。

四、坚持基础先行,加强数据整合

按照基础先行,数据共享的原则,在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建设,确保尽快建成运行,达到实效。一是基础网络建设。按照省、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建设,长沙县电子政务外网上联市电子政务网络,横向联通县直机关单位以及市直管理单位,向下延伸至镇(街道)、村(社区)。目前,互联网出口主干链路为电信2G,备用链路为联通200M、移动200M,全网接入终端接近15000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网。二是云计算中心建设。按照国家B类机房标准建设了云计算中心,占地面积约800平米,主要面向长沙县各县直部门提供虚拟化服务与IDC托管服务。目前,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机房共有各类网络及安全防护设备总数达500余台。并建设了统一的云平台,其中外部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共计CPU1248核、内存3.3TB、存储296TB,内部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共计CPU192核、内存512G、存储133TB,使用率已超过60%。今后,各机关单位将不再修建新的机房,已建成的机房逐步整合到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将成为各部门现有系统、新建系统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唯一支撑,实现资源上的最大整合,资金上的极大节约。三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建设了全县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采取前置机方式实现各部门业务数据库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线实时交换,按照“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必须先提供本部门信息数据”的原则,初步建立共建共享和共建公用的机制,已整合对接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规建局、县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单位部分数据。梳理完成55个部门的数据资源目录,整合了1210张数据表、16802个指标项、3千多万条数据记录,为推动信息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五、加强统筹管理,促进资源整合

上一篇:全市商务系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下一篇:pqe主管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