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

2024-09-17

金秀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精选2篇)

金秀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 篇1

金秀县近年来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

金秀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181.48万亩,其中权属为国有的有68.17万亩(大瑶山保护区面积为38.23万亩、国有林场面积为29.94万亩),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113.31万亩,根据自治区林业厅《关于落实2015年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通知》(桂林计发„2015‟5号)文件规定,我县权属为国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4.75元/亩,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地14.75元/亩。

一、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

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其价值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即森林经营者虽然给第三方带来生态利益,但无经济回报。为此极大地打击了其积极性,后果是森林资源的工业化利用程度增加,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臵,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补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提出了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无疑为我国生态林建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被动局面,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符合我国当前财政支出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要求。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质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以使森林生态效益能够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其价值,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积极借鉴。

二、金秀近年来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展,做了哪些牺牲,取得了哪些成绩?

一直以来,为切实保护好金秀这座“绿色水库”和“天然氧吧”,使瑶山的山常青、水常流,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财政收入减少、农民收入下降、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问题突出,人们习惯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捧着金碗讨饭吃”,为此,也直接影响我县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森林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完全补偿,林农生活困难。我县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高达25.8亿元,每年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高达49.8亿元。我县从2001年起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示点工程,目前按标准兑现给管护者(林农)的管护费,仅是对林农管护公益林工作的一种补助,实际上不属于支付给林木所有者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大部分贫困人口都是生活在公益林林区内,在禁伐天然林和实行水源林、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后,大部分林地被划为保护区和重点公益林管理区,属于林农自我管理、可开发的林地大量减少,微薄的公益林补偿金和每人56.6元/亩.年的水源林林农粮食价差款补助与金秀这一独特的生态功能区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及实际需要的经费相比差距甚远,远远无法解决林农的基本生活,林农仍过着“有林不能伐、有地不能垦”、守着“绿色银行”无钱用的贫困日子,生活相当困难,只好外出打工度日。

(二)生态公益林补偿尚未落实,公益林管护经费偏低。目前公益林补偿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自治区财政,2001年至2003年每年每亩补偿3.5元,2004年至2006年每年每亩补偿4.5元,2007年至2009年每年每亩补偿4.75元,2010-2012年国有的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其中管护补助开支9.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2013年国有的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5元(其中管护补助开支1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管护公益林,真正的公益林补偿还未得到落实。经营公益林与经营商品林之间存在巨大的收益差距,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发展速丰林、沙糖桔等态势很好,农民经营商品林获得的收入比以前大幅度增加。极大地挫伤了公益林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利益面前,许多林农提出了调整公益林请求,给我县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公益林可持续经营造成不良影响。

(三)补偿标准没有体现优质高价、劣质低价的补偿原则。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不论是人工林或是天然林、乔木林或是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是大是小,都实行同一的补偿标准,没有与公益林形成过程的投入和产出的生态效益相挂钩,与真正意义上的“补偿”不相称。若补偿标准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会损害部分重点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林区的长治久安。如天然林经营管护成本较低,而人工林经营管护成本较高,两者若实行同一补偿标准,人工林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是显然易见的,从而挫伤了人工营造公益林的积极性。

为切实保护好金秀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工作思路,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生态立县”之根本,突出保护和建设好金秀大瑶山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依托金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立县”的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绿色快车道”。

(一)规划先行,改善发展环境。秉成“大规划促大发展”、“富规划促大建设”的经济发展理念,组织编制了《金秀瑶族自治县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等规划,通过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促使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生态效益转化。同时,大力推进生态能源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金秀“碳库”、“氧库”、“水库”、“生物基因库”的生态价值内涵逐渐获得认同,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差别考核,转变发展方式。为切实有效保护好金秀良好的生态环境,金秀县不断解放思想,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些有益探索,坚持走“生态立县”科学发展的道路。2008年确定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制定了以“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发展思路更符合金秀实际和人民意愿。同时,来宾市从2008年起将我县列为“差别考核”县(即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指标完成情况,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化指标),使金秀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着力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同时,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使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三)发挥优势,培育特色生态产业。一是以争创“广西优秀旅游县”为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二是搭建优质平台,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县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补充,大力发展茶叶、水果、中草药、俄罗斯鲟鱼、娃娃鱼、野猪、蜜蜂等特色种养,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挖掘生态潜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由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012年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同时,积极打造瑶医瑶药和养生保健洒、茶叶、饮用水和大米等养生长寿健康系列产品,以不断我县丰富完善我县特色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四)强化管理,保护动植物资源。为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及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执法和宣传活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经过努力,全县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到了有效遏制。同时,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减少排放和对森林的破坏,更好地促进生态保护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金秀森林生态补偿的总体概况、存在问题的思考及相关建议

金秀县森林生态补偿总面积143.25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41.5万亩,自治区级公益林面积1.75万亩。

(一)提高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标准。为了维护公益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逐步缩小管护公益林与经营商品林的收益差距,增强自我补偿能力,建议将金秀县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标准提高到100元/亩.年以上,并根据重点公益林起源、林分质量以及管护难易程度,研究制定分类补偿标准,充分体现优质高价、劣质低价的补偿原则,以维护公益林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并形成激励机制,调动林权所有者保护和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以提高公益林的林分质量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二)适当调整或调减部分重点公益林。由于公益林区划范围内仍存在有部分的杉树(贷款造林)未能调整出来。在确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受影响,生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适度调整或调减部分公益林中的用材林,将地势平缓、立地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用材林地,按照林农的意愿调出。

(三)建立生态效益反哺机制。按照生态效益的受益情况,建立珠江流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反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反哺补偿标准,确保我县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四)建议将我县列入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89号)中,将上林、马山等16个县列入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而将金秀等13个县列入自治区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这对于金秀县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的生态功能而言,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建议将金秀县列入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划

(五)建议增加金秀生态功能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建议国家分阶段逐步提高标准的办法,暂将补偿标准提高到50元/亩,用于解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管护重点公益林的补偿。

(六)进一步完善森林防护建设体系。积极建立具体的相关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后盾。

(七)加大对发展农村新能源技术的支持。目前,由于我县农村沼气池经过近年的建设发展,已达到饱合。建议上级针对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农村太阳能热执水器、路灯等新能源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以更好地保护我县生态环境。

金秀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 篇2

(1998年11月17日

省政府第48号令颁布)

第一条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具体包括: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红树林、农田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风景观赏林、休憩林、国防林、母树林、科研林、工业环保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第三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生态公益林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生态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

第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

第六条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资金来源:

(一)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财政安排的林业资金中,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资金不少于30%。

(二)省每年安排治理东江、北江、韩江水土流失经费中,用于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经费不少于25%。

(三)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收入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

(四)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工程,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第七条 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省财政对省核定的生态公益林按每年每亩2.5元给予补偿,不足部分由市、县政府给予补偿。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编制生态公益林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应当不少于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0%。各县(含县级市、区,下同)生态公益林规划面积按所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确定为:山区县占25%以上,半山区、丘陵县占30%以上,平原县占40%以上。城镇城区内应当有30%以上布局合理的绿化造林用地。

第十条 生态公益林规划必须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其原来的权属不变,受法律保护。

第十一条 生态公益林区内的宜林荒山、沙滩、滩涂,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限期造林,沿海基干林带宜林地段应成带造林,不留缺口。

生态公益林规划区中现有的针叶纯林,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残林地,应进行补植,套种或改造。

生态公益林的郁闭度应逐步达0.7以上。

第十二条 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区,原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方,可在该区内划出15%以下的林地发展竹、茶、果、药等经济林。

第十三条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风景观赏林、国防林、母树林、科研林等的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 县级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的封育管护工作,按每66.07—200公顷划定综合管理责任区,落实管护人员。并根据地形、地势,开设防火线或营造防火林带,加强防火、防病虫害工作。生态公益林区内火灾、病虫害发生面积不超过省定的标准。

第十五条 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伐木、放牧、狩猎、采脂、打树枝、铲草及地表植物、开矿、筑坟、建墓地、开垦、采石、挖砂和取土。

第十六条 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开展旅游和其它经营活动,必须经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地级以上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与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所有者签订合同。改变林地用途的,须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生态公益林面积超过500公顷或沿海防护林特殊保护林带长度超过10公里的乡(镇),没有设立林业工作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设专职人员负责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和占用国有生态公益林地的,必须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核同意,并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林木更新改造或卫生间伐需要采伐的,须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并实行专项限额管理和采伐许可证制度。

第二十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采伐沿海防护林特殊保护林带内的林木时,应保留临海面不少于200米宽的林带。

第二十一条 生态公益林林木更新采伐的年限:人工松林40年以上,木麻黄林20年以上,其它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50年以上。

复层林更新应实行择伐,不准皆伐,择伐后的植被覆盖度不低于70%。

生态公益林内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应于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第二十二条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上一篇:“访惠聚”活动交流材料 定稿下一篇:化学系学子在福建省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