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理

2024-10-05

生态公益林管理(精选12篇)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1

1 引言

生态公益林主要包括林地、森林、林木等受到特殊保护管理的区域。生态公益林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同时能够对人类客观生活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对物种珍稀资源进行保存, 具有加强国土安全防卫的作用。另外生态公益林还可用来作为旅游资源、科学实验研究基地、军用屏障等。生态公益林主要包括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特殊林区、重点林区等。

2 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及保护问题

2.1 生态公益林现状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目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灾害性天气的发生等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为此, 国家开始加强生态方面的建设, 公益林属于生态建设的范畴, 公益林即为公益性质工程。公益林一般设置在比较偏远地区, 由于偏远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并且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程度不深, 因此一些人为一己私欲, 对公益林进行乱砍乱伐, 使得公益林建设受阻。另外, 部分地势相对较低的公益林被用来作为耕地, 极大地减少了公益林的面积。然而国家对公益林所提供的补偿资金并不多, 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难以唤起人们对公益林的保护意识, 公益林的管理及保护难以实施。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受到阻碍, 公益林的管理及保护未能得以正常实行。

2.2 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问题

2.2.1 政府及受益单位的补偿工作不够完善

目前, 政府对公益林的补偿金主要为发放管护人员的工作酬劳, 具体还是以管护人员的工作水平为标准。由于公益林本身具有巨大收益, 而政府仅仅只是提供低额的劳动补偿, 因此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有重视公益林的管理及保护, 对公益林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完全不了解, 对管理工作不能做到尽职尽责。公益林的建设必然会给一些单位或部门带来收益, 受益单位对所获利益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而遭受损失的林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可想而知, 林农难以积极配合管理和保护公益林, 也从根本上导致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公益林在许多地区都有建设, 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差距, 但国家对公益林的补偿政策及实施机制却是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政府对于公益林有统一的管理方式及标准的补偿方式。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不同, 导致有些地方的补偿金过多, 有的地方的补偿金过少, 这样一来人们对公益林的保护意识将难以提高, 并且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2.2.2 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乡镇级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 而森林分布广, 因此人均任务量大, 并且报酬偏少。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监管效率难以提升, 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公益林建设中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 也就是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造林, 然而后期对其管理投入过少, 政府没有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及培养管理型人才对公益林进行管理, 因此, 公益林的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管理部门并未对乱砍乱伐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使得这种想象越发严重, 从而直接导致公益林的破坏。

3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

3.1 提高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及保护的认识水平

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稳定能够对林区的水土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植被覆盖对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有良好的防止作用。保护生态公益林不仅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 而且也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为加强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及保护的认识, 可进行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 调动人们对公益林的保护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倡导人们使用煤炭和沼气等资源, 减少砍伐林木资源, 保护植被。宣传工作需要指出保护公益林与人们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并指出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 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保护生态公益林, 做好保护工作。

3.2 加大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投入

为确保管护工作能够有足够的技术及设备保障, 那就需要有充足的资金。首先, 应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划分公益林补偿标准, 使受损林农能得到应有的补偿, 增加其经济收入。另外, 补偿标准应属于动态的, 视林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及工作标准而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对于管护人员的工作待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同时, 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岗位培训, 加强管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提高其自身素质, 同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使管护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护路技术, 了解安全隐患, 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降低生态公益林的危害性, 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 岗位职责。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各岗位人员要切实履行自身管理职能, 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所有护林员建立相应的惩处制度, 基层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 若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 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对于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不仅要制止随意乱砍乱伐的行为, 必要时资源管理部门可对违法人员采取行政措施或以法律途径解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威慑性, 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 结语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有助于实现自然环境的稳定, 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能改善空气质量, 使得生物能够呈现多样性的发展, 经济与环境之间能达到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吴凤礼, 赵辉.谈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8) :226~226.

[2]李世金.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农资, 2013 (28) :107.

[3]杨明.浅谈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J].农业与技术, 2014 (9) :54~55.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2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规范护林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护林员是指从事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专职人员,护林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适应公益林区野外工作环境。

二、公益林林权属国家所有的,管护责任单位为所在国有林场,其管护人员原则上不外聘,在林场职工中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录用,确定后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公益林林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人选由村民委员会讨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所选护林员一是要熟悉管护责任区的村情、山情、民情;二是在当地说话比较有影响力;三是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要有健康的身体;五是了解林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政策;六是能够服从组织领导。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管护人员确定后统一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签章后将花名册报送县林业局备案。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会同当地政府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四、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负责组织指导护林人员的选聘工作,并对受聘护林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知识的岗位培训。乡村管护责任单位负责对护林员进行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并搞好考勤及巡山日志的检查工作。

五、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要合理划分管护区域。原则上按每6000—8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

六、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森林资源和相关保护标志、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定期巡护责任林区,对盗伐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滥用林地、违章野外用火以及不按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护林员应当制止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护林员每月巡护时间应不少于22天(防火期内应坚持每天巡护),并据实记录巡山日志,记载林业生产、管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协助乡村管护责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火灾调查、林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及时报告火警和病虫疫情;

(四)协助有关单位开展责任区内生态公益林的营造、抚育、封育和监测工作。

七、管护合同执行一年期满,管护责任单位应将护林员花名册、管护面积及范围、应兑现的护林员工资以及管护任务完成情况等在相应的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短于1周),由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群众评议和监督,并由县林业局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应优先续签下一管护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其护林员资格。

八、管护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向护林员发放报酬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其报酬从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中列支。

九、护林员在聘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责任区内无森林火灾、盗砍滥伐、乱捕滥猎、侵占林地等案(事)件发生,生态公益林资源管护成绩显著;

(二)勇于制止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使生态公益林资源免遭重大损失者;

(三)在生态公益林营造、抚育、监测等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四)拯救、保护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功者;

(五)在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工作中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十、管护人员在聘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并由管护单位给予解聘:

(一)以权谋私、监守自盗、弄虚作假者;

(二)擅自同意违法用地的单位或个人进入林地施工,或者不制止、不报告,致使林地遭受破坏者;

(三)对盗伐、滥伐林木行为不制止、不报告者;

(四)责任区内有森林火灾隐患,不报告又不采取消除措施,导致森林火灾发生者;

(五)责任区内发生较重林木病虫害不及时报告者。

十一、根据公益林专职护林员工作业绩,按照百分制计分法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一)、全年出勤率100%,计10分。日常督岗缺勤一次扣1分;森林防火期督查未到岗的,每次扣3分。

(二)、台账记录完整、清楚,记载内容真实可靠,计10分。记录不完整、内容不实的酌情扣分。

(三)、严格野外用火管理,责任区内全年无火警(火灾),40分。发生一次火情扣5分,发生一次5-15亩的森林火灾扣10分,发生一次15-30亩的森林火灾扣20 分;发生一次30-100亩的森林火灾扣30分;发生一次100亩以上或造成重伤1人以上的森林火灾取消其护林员资格。

(四)、管护责任区内全年未发生:砍柴、烧炭;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开垦林地;违法征占用林地;乱捕滥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计20分。发生一起扣5分;管护责任区内发生林业刑事案件扣除考核奖金,造成严重影响的取消其护林员资格。

(五)、协助做好林业宣传、更新造林、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森林病虫监测和防治、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计20分。对不配合工作的,每项最高可扣3分;对交办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的,每次最高可扣5分。

十二、对护林工作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公益林专职护林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三、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的公益林专职护林员,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扣减考核奖金、解聘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考核得分与公益林专职护林员考核奖金挂钩。

1.得分在96分(含)以上的,发放全年考核奖金; 2.得分在91—95的,扣减全年考核奖金的10%;

3.得分在81—90的,扣减全年考核奖金的20%;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浅谈 篇3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区划;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森林资源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这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还能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作为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更是我国的生态源,直接关系到农业生态防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的管理逐步向以生态建设为目的转变,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变化[1]。

1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意义

生态公益林是指根据一定实际需求,划定一部分森林、林木、林地进行特殊保护管理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人类客观生活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珍惜物种资源、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加强国土安全保卫、掩护军事设施和当作军用屏障等。生态公益林按管理中权利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按林区的等级划分为特殊林区和重点林区。

2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划结构不合理

一是目前,生态公益林面积1.19亿hm2,约占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8%,而公益林中真正有林面积在整个公益林面积的比例却很小,因此就造成了真正的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太少。二是林区中形式单一,单层纯林相对多,而混合型的林区相对少,且树种单一,造成实用效益下降和综合功能减弱[2]。三是公益林区的稀疏林地区域土地利用率较低,保水性能较差,导致公益林的生态环境防护功能变得薄弱。

2.2 公益林补偿制度不健全

一是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林农参与公益林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虽然从每667 m2每年5元提高到了目前的每年15元,但是地方政府的补偿标准差异仍然很大,对于林农来说,国家对公益林的补偿额度与采伐一根木头的所得相差甚远,因此林农对公益林的保护积极性不高。二是公益林补偿资金渠道和标准单一,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同时,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来源仅为中央和地方财政,缺乏利用者付费、收益者补偿的机制,更缺乏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社会资金来源。部分地方公益林管理的基础工作还不到位,公益林管理政策不能有效落实,不利于公益林保护和补偿制度的实施。

2.3 公益林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我国现有的法律仅《森林法》中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规定,但是有关补偿基金的建立、使用范围和补偿方式等法律责任和义务没有规定,在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手段。二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多[3]。在公益林管理中,人员少、工作量大,资金偏少,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且随意占用林地现象突出,应引起公益林管理部门的重视。

3 推进和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的途径和建议

3.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认识水平

一是思想重视。公益林建设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针对林农和社会中对公益林管理政策不够理解、各级部门对管理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把生态公益林建设看作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政府的量化考核机制中。二是加大宣传。生态公益林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开发,能够实现林区林业和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利益休戚相关。各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意识到公益林的重要作用,自觉保护和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中。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级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例如,开展专题讲座、生态林区政策宣读团、生态保护科技知识下乡等专题活动,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深入群众心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共建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氛围。

3.2 从各地实际出发,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公益林补偿政策。我国大部分公益林建设资金用在了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用于林农的补偿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收益方面较少。尤其是禁止商业性采伐以来,林农得到的补偿少了,收入微薄,使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应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支出与收入,确保林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拓展补偿资金来源,建立多种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应从拓展多渠道补偿资金来源入手[4]。建立多种补偿机制不仅要增加中央财政对生态公益林效益的资金投入,要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完善补偿基金制度,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利用者付费、收益者补偿”的机制。尝试建立从直接收益行业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的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3.3 从管理渠道入手,拓展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

为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我国实行了林地经营权转移的改革,使林地经营权回归到林农手中。但林地自主与公益林区划间的矛盾及区划不集中、不连片等问题依然影响了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一是要坚持整体稳定,部分调整的思路。在大部分林农自愿的基础上,遵循公益林区的有关规定,按照整体稳定、部分调整的思路,对林分简单、树种单一、生态和经济效益较低的区域,进行适当补充和更换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对生态公益林中的空地,直接补种乡土和珍贵树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态区划分应该考虑到林农利益,实现林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作,让林农参与到公益林区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中,并在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共谋发展。如此,林农在公益林管理中得到了好处,自然会积极投入到公益林的保护中,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公益林的管理中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标准的管理配套设备和技术,科学地进行生态林区维护,提高林区保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公益林建设健康发展。

4 结语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和后代子孙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公益林建设和管理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长期工作,强化科学管理机制,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罗联烽.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1):117-120.

[2]陈虞昶.林改后如何加强集体公益林的管理[J].广东科技,2011(4):53-54.

[3]谭铭智.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探讨[J].科协论坛,2013(1):164-165.

[4]林文星.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经营管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33(6):60-61.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浅谈 篇4

1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意义

生态公益林是指根据一定实际需求, 划定一部分森林、林木、林地进行特殊保护管理的区域。其主要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人类客观生活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珍惜物种资源、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加强国土安全保卫、掩护军事设施和当作军用屏障等。生态公益林按管理中权利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按林区的等级划分为特殊林区和重点林区。

2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划结构不合理

一是目前, 生态公益林面积1.19亿hm2, 约占全国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8%, 而公益林中真正有林面积在整个公益林面积的比例却很小, 因此就造成了真正的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太少。二是林区中形式单一, 单层纯林相对多, 而混合型的林区相对少, 且树种单一, 造成实用效益下降和综合功能减弱[2]。三是公益林区的稀疏林地区域土地利用率较低, 保水性能较差, 导致公益林的生态环境防护功能变得薄弱。

2.2 公益林补偿制度不健全

一是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 林农参与公益林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虽然从每667 m2每年5元提高到了目前的每年15元, 但是地方政府的补偿标准差异仍然很大, 对于林农来说, 国家对公益林的补偿额度与采伐一根木头的所得相差甚远, 因此林农对公益林的保护积极性不高。二是公益林补偿资金渠道和标准单一, 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同时, 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来源仅为中央和地方财政, 缺乏利用者付费、收益者补偿的机制, 更缺乏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社会资金来源。部分地方公益林管理的基础工作还不到位, 公益林管理政策不能有效落实, 不利于公益林保护和补偿制度的实施。

2.3 公益林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我国现有的法律仅《森林法》中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规定, 但是有关补偿基金的建立、使用范围和补偿方式等法律责任和义务没有规定, 在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效手段。二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多[3]。在公益林管理中, 人员少、工作量大, 资金偏少, 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 且随意占用林地现象突出, 应引起公益林管理部门的重视。

3 推进和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的途径和建议

3.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认识水平

一是思想重视。公益林建设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 针对林农和社会中对公益林管理政策不够理解、各级部门对管理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重要性的意识, 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 把生态公益林建设看作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抓手, 纳入当地政府的量化考核机制中。二是加大宣传。生态公益林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开发, 能够实现林区林业和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实现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利益休戚相关。各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民众意识到公益林的重要作用, 自觉保护和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中。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级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例如, 开展专题讲座、生态林区政策宣读团、生态保护科技知识下乡等专题活动, 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深入群众心中,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共建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氛围。

3.2 从各地实际出发, 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一是因地制宜, 实施差别化的公益林补偿政策。我国大部分公益林建设资金用在了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用于林农的补偿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收益方面较少。尤其是禁止商业性采伐以来, 林农得到的补偿少了, 收入微薄, 使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因此, 应结合各地实际,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支出与收入, 确保林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拓展补偿资金来源, 建立多种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应从拓展多渠道补偿资金来源入手[4]。建立多种补偿机制不仅要增加中央财政对生态公益林效益的资金投入, 要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完善补偿基金制度,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提高补偿标准。探索建立“利用者付费、收益者补偿”的机制。尝试建立从直接收益行业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的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3.3 从管理渠道入手, 拓展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

为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 我国实行了林地经营权转移的改革, 使林地经营权回归到林农手中。但林地自主与公益林区划间的矛盾及区划不集中、不连片等问题依然影响了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为此, 一是要坚持整体稳定, 部分调整的思路。在大部分林农自愿的基础上, 遵循公益林区的有关规定, 按照整体稳定、部分调整的思路, 对林分简单、树种单一、生态和经济效益较低的区域, 进行适当补充和更换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对生态公益林中的空地, 直接补种乡土和珍贵树种,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态区划分应该考虑到林农利益, 实现林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作, 让林农参与到公益林区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中, 并在管理方面达成共识, 共谋发展。如此, 林农在公益林管理中得到了好处, 自然会积极投入到公益林的保护中, 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公益林的管理中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统一标准的管理配套设备和技术, 科学地进行生态林区维护, 提高林区保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公益林建设健康发展。

4 结语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和后代子孙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各级公益林建设和管理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长期工作, 强化科学管理机制, 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罗联烽.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11 (1) :117-120.

[2]陈虞昶.林改后如何加强集体公益林的管理[J].广东科技, 2011 (4) :53-54.

[3]谭铭智.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探讨[J].科协论坛, 2013 (1) :164-165.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5

益广告

谈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区别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高保护价值森林;林业管理;范围划分

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存在一定的共性,两者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森林林木资源和森林产物。单是森林管理工作中,要对森林的种类进行较为详细的划分才能实现森林更好的保护,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国家规定和营林的经济效益对林业进行划分,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指标相差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森林的基本概念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森林类型划分种类,生态公益林就是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或者生态情况危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森林。因此这样的森林保护人工林、自然林等。生态公益林是存在公益性的,比如防止沙漠化。保护森林附近区域的水资源,防止害虫侵袭等。其主要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类林木在一段时间内砍伐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长时间的保护。这类森林的林木开发,不会出现大面积砍伐,而是合理的砍伐。不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是现代应对严峻的资源需求形势形成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从森林的资源的价值出发等,根据森林的价值对森林的进行分类,是对于资源的一种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也被考虑在其中,但是主要是针对森

林林木以及森林产品的价值做出相应分类,形成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因为便于森林管理的重点。森林管理工作理论上需要对全部原来森林做好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具有高价值的森林资源与一般森林应该实现差异化的管理,所以做出了根据价值管理的新理念。判定的标准不同

生态公益林是根据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得森林管理措施,国家的规定不会考虑森林之内树木的品种和价值,只根据生态系统来进行分类,同时相关政策时从整体的角度来分类的所以根据生态系统来划分,其主要的参考在很多价值的依据的是森林的地点、气候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森林进行保护,通过对森林的保护,主要的措施包含封山、严禁采伐等,其主要是根据保护而进行的分类。

高保护价值的森林的划分标准正好与生态公益林想法,公益林的目标是保护,高保护价值森林中是从森林资源 的利用为目标划分的,其判定标准与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关系不大,而主要依靠森林中树种、树龄、以及食用菌等森林资源作为评价标准。对森林资源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营林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些林木可能是人工林、也可能是自然林,更多的为政府的营林工程。其主要表现为每一块林区、每一种树种的具体价值。高保护价值森林是为合理采伐进行的工作准备,是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一个整体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范畴比较

根据我国的森林管理通则的规定,生态公益林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特殊森林,重点森林;一般性森林。同样高保护价值森林中也分区为高价值林木保护森林,高价值动物保护森林,高价值药材保护森林,高价值食用菌保护森林等。而经过详细分类之后,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就出现了交叉效益,经常出现一片森林又属于生态公益林的

范畴,同时又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畴之内。但是相比较而言,生态公益林的范围较广,能够包括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大多数范围。

森林的分类

HCV1指的是物种极度富集的区域,一片森林可能甚至仅仅因为某一个物种非常重要而具有高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属于生态公益林;而此类型的森林若是地方特有种,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也可视为商品林。HCV2指的是景观价值非常高的区域,在中国主要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属于生态公益林。然而,中国天然林比例较大,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一部分的天然林允许作为商品林来经营管理。HCV3指的是包含珍稀、濒危生态系统的森林区域。HCV4指的是在某些关键情况下,提供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HCV5指的是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为当地社区提供基本生计和安全保障的森林。该森林类型主

要为社区森林,若森林区域城镇居民饮水源区,即为生态公益林的范畴,但是若森林是该社区主要收入的来源,通过生产、销售木材而从中获取收入时,该森林可以划入商品林的范畴。HCV6指的是具有宗教文化或传统文化价值的森林。该类型森林一般是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林等。

生态林的覆盖范围

生态公益林涵盖部分高保护价值森林本研究以中南热带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等级区划为例,判断各保护级别的生态公益林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一,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其具有的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等因生物多样性价值富集,而符合HCV1的判定标准;符合HCV2的判定标准;“未经人为干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该类型生态公益林因其包含或包含于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的生态系统的森林,故符合HCV3的判定

标准。第二,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可能因具有潜在的特殊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需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才能确定其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三,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不具有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不能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覆盖范围

高保护价值森林涵盖部分生态公益林各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因其具有某些防护效能或特种用途等可以判定为生态公益林,但某些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涉及到商品林的范畴,则不能判定为生态公益林,某些类型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属于生态公益林。因其涵盖的森林区域有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中国特有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特殊生境的植被类型、珍稀、濒危或孑遗的群系以及为重要的保护物种提供关键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因此属于生态公益林。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公益林与高价值保

护林的概念不同,首先他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的,公益林按照国家的规定划分的,而高价值森林是林业部门根据营林的需求划分的。公益林的是从保护森林出发的,高保护价值是为了合理的采伐利用森林资源出发的,所以二者的方向不同。最后,两者的范围不同,相比较而言公益林的范围较为广泛,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围较小,一定意义上讲,公益林包含了高保护价值森林。

参考文献

徐军,陈建义,毛华英,葛颖强.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分类、判定与经营措施.华东森林经理,xx.董珂,邓华峰.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xx.顾蕾,吴伟光,沈月琴,姜春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xx.吴波,贾子毅.高保护价值森林的

定义与内涵.世界林业研究,xx.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补偿基金管理

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及补偿基金管理的探讨 摘要;森林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体功能。现就怀化市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战略地位,公益林保护的现状,主要障碍因子,探讨科学经营公益林,提高质量、发挥多种功能,提供公益性、社会性服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坡森林公园;保护现状;措施及建议

一.中坡森林公园区位极为重要。

城市绿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中坡森林公园,地处怀化市城区西北部的中坡山境内,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经营面积达14平方公里,总面积1688公顷。要科学地经营保护好森林生态公益林,不断地巩固和扩大林业建设生态成果,实现可持速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生

态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

改革重组,切实保护生态公益林。

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在市林科所、中坡森林公园、钟坡风景名胜区重组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地区林科所从安江搬迁至怀化市中坡山,征山林公顷为国有,连年不断营造科研林、速生丰产林,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发挥森林生态景观的多种功能,于1992年12月,经申报上级批准,在林科所基础上,建立中坡省级森林公园。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

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2002年7月23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要求按照国家森林公园和重点公益林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咨询

和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加大了投入,如xx—2016,中央、省级、市本级投资384万元,并对xx年冰冻灾后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减免万元。加速了公益林区的建设,兴建了林区公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公里,每年修砍防火隔离带10公里,兴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优良油茶采穗圃,树木园,标本馆。竹园、茶花园、樱花园、果园等生态景观。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成管护网络,落实管护责任。

在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绘制公益林小班分布图,制定了小班卡片,编制了重点公益林小班一览表。其管护机制不变,由公园管理处统一管理,实行专业管护,建立护林队伍,聘请当地德高望重,大公无私护林员7人,持持证上岗。核查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及控制情况,把考核结

果作为发放基础工资、效益工资以及是否续聘的依据。

严格资金管理、拨付,专款专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规范操作。三.存在主要障碍因子

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费每年每亩只有5—7元,比泰格林租赁地造林要低得多,所以个别村资金拨付难,现有一些村民多次通知至今还未来领取生态补偿费,对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林科所80年代与村组农户联营造的商品林。补偿资金管理不合理,由于部分村长、组长领取未公开、透明,使用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对促进公益林管护的效率不高。在公益林区内有的修建坟墓累禁不止;侵占林地违规建房也有发生。

四.对科学经营森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中坡森林公园公益

林的多种功能,提高公益林质量,保障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可持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建议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公益林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经营生态林;不断完善保障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转变观念,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随着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森林的多种功能遂步被人们认识并利用。全社会才会积极参与保护和投资。

公益林补偿制度改革的建议。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是继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又一项重要的改革,涉及面广、社会性和政策性强,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公益林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首先改革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无偿到有偿使用。生态公益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固氮制氧四大生态效益,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1688公顷,按指标进行计算,这些公益林每年就创造了总价值4700多万元的生态效益。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要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公益林补偿资金,2002年开始国家级公益林的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补偿,每亩每年5元;属地方公益林的由省市财政补偿10元。虽然比商品林收入低,但是,财政补偿的收益林农是没有风险的,只有适当提高公益林的产权补偿。为确保改革的稳定性,每五年要调整一次,最终实现产权补偿与当地林地租金收入的接轨。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严格保护、科学限制性利用

我市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在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热条件优越这一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资源和景观

资源,提高自我补偿能力。立地条件好、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内人工林,可采取带状采伐方式进行采伐,均匀分布、不开天窗伐后郁闭度不低于。把生态公益林建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森林景观,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提高造林护林积极性,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建立翔实的生态公益林基础数据及补偿对象资料。生态公益林资源变化动态监测主要以每年森林资源变化调查统计为基础,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档案,准确记载森林区划界定、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齐全,并采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

法,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保护森林从我做起1

保护森林

从我做起

因为森林是天然的大氧,让我们在人生的四季里,享受生活的美好;森林可以让沙尘暴、海啸等灾害,望而却步;森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所以保护森林,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灰烬!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

请看以下几个可怕的教训:xx年,在福建省某镇一个山场。因有一个农民在菜地里烧杂草不小心引发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达28公顷,火灾延续19小时,扑火直接费用万元!造成8人死

亡!xx年,某国有林场因村民因抽烟引发森林火灾。森林草地受害面积1000多亩,4名扑救人员死亡!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点星星之火,则有可能会造成人民巨大的损失:生命、财富、亲情、环境……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了无数个生灵;保护森林,就是每个人的义务;保护森林,就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大的好事;保护森林,就是…

森林,我多想让您永远披上绿色的衣裳,让森林火灾成为历史,让人类和森林相依相伴,让森林和人类和谐共存。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不在野外玩火。并要做好小小森林防火宣传员的工作,走进各自的村庄,和保护森林的叔叔阿姨们一道,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告诉人们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帮助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在此我要向各位叔叔阿姨呼吁: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贵在预防!保护我们的森林

保护我们的森林

作者:肖伟

单位:XX市羊亭学校四年级二班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我知道大家一定会知道,森林可以给我们新鲜的空气,可以给我们美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森林。希望大家不要把美丽的森林破坏掉。也希望叔叔们吸完烟后,不要把烟头扔在树林里,还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在树木上乱写乱画。

从现在开始,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看见在树木上有乱写乱画的人,要过去阻止他,并告诉他要保护好树木,还告诉他,树木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比喻;“发洪水时,树木可以阻挡洪水。有森林就不会产生泥石流等。”

我希望全国的人们都来保护森林,爱护森林,就像保护,爱护我们的家一样,让森林变得更加美丽、茂盛。也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保护森林

森林是地球的肺,也是56亿人口不可缺少的。

保护森林是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责任,也是广大群众的责任。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1.不带火种上山,2.不在山上放鞭炮,3.不砍伐树木。

有这样一个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 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都有锋利的斧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家家户户靠着锋里的斧头,日子

过得还不错。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保护森林校园广播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今天广播的题目是《重视一颗树的命运》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不妨先作个假设:如果设一个“森林法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被告。通过陈述实录,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积林区发生山火,至少要达到“亩”的数量才能称为灾。即使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那样的灾害,人们虽然给它定性为“特大”,但烧死了多少树,谁也数不清。在这里,树作为生命被“草菅”了。多数人以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烧掉太可惜了,而发出的也只是感叹。

自然保护区或西部干旱地区,砍伐或毁烧了树木,是要以棵为单位来计算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树木太珍贵了。有山没树是很荒凉的,人们渴望有树。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树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树也要惊动当地政府官员,山上一冒烟,不管烧没烧着树,市长都会出动。道理很简单,生活在沙窝子里,几十年几代人种树,在树的身上他们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人们看重树,也依赖着树。“案情”已经相当明了:“家大业大”,手就会松一点,“小门小户” 就要精打细算,要是“贫困户”更不敢轻易动血本了。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树作为一个活的“生命”,生存的地位被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剥夺了。而这些“犯罪”行为,恰恰是我们人类至今没有引起重视的一个“盲点”。

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

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对我们宣读“死亡”判决时才幡然悔悟,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我们在关心人的命运,同时也应该重视每一棵树的命运,每一样生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仅为了自己的健康去保护它们,更是为了我们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去保护它们。

时间过得真快啊,红领巾广播站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下周再见!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通告

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通告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公益林所

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通告如下: 第一条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主要

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第二条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保护、严格管理、分类补偿和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绿化造林,在明显位置设置生态公益林标志,向社会进行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标志。第四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按照每500—1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要求,落实专职护林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发挥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

第五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防火管理。生态公益林经营单位应

及时清除生态公益林内道路两侧杂草、灌木丛及可燃物,营造或改建生物防火林带。在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和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工程阻隔措施,因地制宜地建设隔离网、隔离墙。

第六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编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生态公益林经营者要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第七条

加强封山育林工作。对各级生态公益林落实封育措

施,严禁在封育区内从事砍柴、放牧等活动,提高林分质量。禁止违法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禁止进行商业性采伐。严禁采挖生态公益林内大

树。因抚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确需采伐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办理

林木采伐审批手续。第九条

禁止非法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因重点工程项目必须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并足额缴纳森

林植被恢复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占用生态公益林。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林地承包合同。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公益林地,符

合法律规定、承包或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承包或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已经规范流转的公益林,经营主体要严格履行各项权利义务。未经批准非法流转的生态公益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予登记发证,不得享受林业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在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公益林主体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鼓励从事林下养殖和森林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但要事先制定专项经营方案,按照生态公益林等级,报经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

违反本通告,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采挖大树和改变林地用途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处罚。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对策分析 篇6

关键词 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公益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51

1 林改后当前生态公益林存在的管理问题

1.1 公益林中生态环境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之所以要进行林改,目的是更好地管理生态公益林,在保障生态公益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力挖掘生态公益林的商业利益,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广西地区拥有较大的公益林种植面积,并且种植地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壤也相对肥沃,灌溉也较为便利,这样一来就对广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此外,在广西地区,生态公益林多为人工种植,包括竹林和经济林,是广西地区林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广西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每年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样一来就会对当地生态公益林的种植及生长造成一定的阻碍。此外,当地政府对种植生态公益林的补贴力度较小,与人们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这样一来,当地农户为了在种植生态公益林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会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木。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公益林的生态结构没有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规划,从而影响到公益林原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对于公益林的种植和生长也会造成阻碍。

1.2 管理上的困难

随着林改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广西地区林地划分入户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样一来,公益林资源的使用就成了个人的事情。而政府要想更好地使公益林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同时平衡林区经济性与生态性之间的矛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提高林区的经济性,就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当中,由于生态公益林一般是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这样一来就会为管理工作增添难度。再加上,当地民众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经济水平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引进先进的林区种植和管理技术,因此不能提高林区资源的使用效率,不能保障林区的经济性与生态性。甚至在某些时候,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会出现盗伐或者过度砍伐的情况,这样一来也会对公益林的管理工作造成威胁[2]。

1.3 生态公益林面积缩小

在进行林改后,发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生态公益林面积开始缩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林改之后,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更为严格和明确。但在实际的生态公益林种植当中,由于其回报率要远远小于商品经济林。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管理人员就将生态公益林改造成了商品经济林,希望以此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获得更高的利润,导致在生态公益林的周边出现大面积的毛竹林,毛竹林在不断侵蚀着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导致公益林的面积在不断的缩小。

1.4 林区的管理难度增加

在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当中,主要负责林区管理的人员是乡站林业管护站中的管护人员。林区处于较為偏远的地方,林区工作的环境也较为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薪酬较低,对林区的经费投入偏少,导致林区没有足够的经费去预防灾害,因此不能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此外,偏低的薪酬也会影响林区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性,使他们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林区的管理工作中,影响了林区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对策

2.1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意识

要想改善当前生态公益林的管理问题,就一定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意识,要让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农户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与他们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这期间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宣传及政策的鼓励,来扭转管理人员与广大农户的传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种植的重要性[3]。此外,通过相关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积极投入到生态公益林建设当中,这样才能让生态公益林更好地发展。

2.2 进行分类管理

要想有效解决当前生态公益林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种植效率与管理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管理,是提高生态公益林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砍伐类别,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级保护生态公益林,二级保护生态公益林,三级保护生态公益林。一级保护生态公益林是指除了实验用砍伐,其他林木严禁砍伐。在二级保护生态公益林中,则是允许一定程度上更新换代或者砍伐。但在砍伐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遵守几点原则,那就是砍伐国防林或者风景林后,郁闭度要大于0.8,而阔叶林砍伐后郁闭度则需要大于0.6,而马尾松等实验林在砍伐后,郁闭度则需要保持在0.5以上,这样才能保障之后种植林木的健康生长。而在三级保护生态公益林当中,在经过林业部门同意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及砍伐工作,以此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性和经济性,使生态公益林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开发新的管理模式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那么开发新的管理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新型管理模式的开发与引进,能够更好地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4]。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充分结合生态公益林的实际情况,包括分布、生长环境、气候及交通等情况,将生态公益林进行重新划分并派专人进行管理。此外,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管护人员的薪酬,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当中。

3 结语

在林改后,由于林改本身的一些要求及生态公益林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越发艰难。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做到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意识、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管理及开发新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质量,从而让生态公益林发挥更大的作用,平衡经济性与生态性之间的矛盾,使生态公益林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及农户收入,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社会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德兴.林改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0):51-52

[2]杨世先.浅析林改后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信息化,2012(11):446,447.

[3]陈炳雄.浅谈林改后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4):138-139

[4]温庆忠,许易琦,赖兴会.林改后集体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2010(7):44.

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管理研究 篇7

生态公益林是为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 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林地、林木。加强对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的科学管理,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抓好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关系到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应立足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统筹安排, 合理谋划, 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护模式, 这样才能满足经营需求和生态需求, 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的基本特征

石山区生态公益林侧重于森林的保水保土、涵养水源,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人文景观。主要表现以下的基本特征:石山区主要以岩溶地貌与喀斯特地貌为主, 土层较薄, 森林群落结构不完整, 生态较为薄弱, 普遍存在石漠化现象;森林覆盖率较低, 树种以石山灌木为主, 且蓄积量小;石山区地形陡峭, 坡度大, 易造成水土流失, 阻碍了生态发展;石山区公益林由于受地理区位的制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存在管护不到位的现象。

3 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逐步推进, 在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管理工程中, 不断涌现出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

3.1 石山区的群众增收困难, 缺乏必要的项目投资

由于石山区公益林大多处于相对偏僻的地区, 交通比较落后, 群众增收的渠道有限, 生活较为困难, 缺乏必要的外来投资, 导致部分群众乱砍滥伐, 销售木材, 甚至出现有林地返荒的现象。

3.2 开荒毁林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提升, 部分群众为了眼前和局部的利益, 在地势平坦的生态公益林区进行开荒复种农作物, 致使生态公益林面积减少, 植被受到破坏。

3.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少, 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 虽然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的政策和法规, 但从总体看, 补偿的资金较少, 群众从中得到的直接实惠有限, 难以激发群众管理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 在管护上, 由于生态公益林正确权到组到户, 各户所得的公益林林地面积较小, 且地点分散, 部分群众缺乏认识和相应的管理水平, 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薄弱, 认为管护生态公益林受益不多, 损失也不大, 以致参与管护公益林的热情不高, 管护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实处。

3.4 政策的局限性影响生态公益林的发展

在石山公益林区, 由于地理地势情况的特殊性, 再加上火灾、盗伐、乱坎滥伐等外来因素的影响, 闲置荒山荒地严重。另外受生态公益林不能进行商业性采伐的政策限制, 没有人愿意去承包这些荒山造林, 农户本身也不积极造林, 造成恶性循环。

4 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

应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的重要作用, 做到家喻户晓。通过树立典型, 推广经验, 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长期性与艰巨性, 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林业基础宣传设施, 在交通路口、公示栏及监督岗, 宣传森林生态管理法律法规, 警示人们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

4.2 加强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效益, 提升护林员的技术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 强化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培训工作。首先, 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需要加强对新型林业管理方面的培训, 掌握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其次, 注意培训方式多样化, 应根据石山区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实行短期或长期, 集中或分散, 派出去或请进来等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从而实现护林员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4.3 创新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要按照“落实主体、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总体要求, 坚持公平、公正、规范操作的原则, 确保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地管护。首先, 应根据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的资源状况和广大农户对山林的依赖程度, 因地制宜, 实行多样性管护模式。其次, 林业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职责, 县、乡、村要层层签订管护合同, 严格按照管护合同定期进行检查, 在哪一环节出问题, 应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第三, 应加大对乱砍滥伐、放火烧山、盗伐等行为的严厉打击力度, 有效促进石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落实。

4.4 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

首先, 要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 多部门通力合作, 各司其责。其次, 要认真区划, 将生态公益林补偿区域稳定下来, 在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上, 应界定到组到户, 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足额落实到户, 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效益补偿成果。

4.5 因地制宜, 综合应用石山区生态公益林

石山区普遍属于喀斯特地貌, 生态功能比较明显。应充分利用好公益林资源和景观资源, 采取适合于石山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合理地开发利用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依法合理利用资源, 扶持林区群众开展多种经营活动, 发展林下种养, 增加经济收入。同时,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投资生态公益林建设, 综合开发生态旅游, 拓宽增收渠道。只有把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结合在一起, 让广大群众从经营生态公益林中增加收入, 得到真正实惠, 才能消除群众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的被动思想, 调动他们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6 继续增加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政府投入。结合实际, 对生态公益林区的硬件设施如道路、防火带等加以改善;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区的植树造林力度, 确保林区林种合理, 林分丰富;加大森林防火投入,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机制, 远离火灾;逐步提高护林员的待遇, 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二是社会投入。鼓励个人、集体、企业等参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 逐步完善激励机制, 寻求新方法, 通过科学有效地经营与管护, 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凌东建.我国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 2012 (12) .

永善县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提高措施 篇8

永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昭通市北部, 位于东经103°15′~104°01′, 北纬27°31′~28°32′之间。东与大关、盐津县接壤;南连昭阳区;北接绥江县;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雷波、金阳县相望, 是滇、川两省六县的结合部。东西横距46.6km, 南北纵距121.2km。总面积2778km2, 年平均气温17.1℃, 年降水量457.9mm。2013年, 全县林业总产值63133万元, 比上年增加32332万元, 增长105%。其中:核桃种植面积23052.67hm2, 投产面积7664.2hm2, 产量4369t, 产值10486万元;花椒种植面积17856.53hm2, 投产面积6990.67hm2, 产量4102t, 产值22969万元;竹子1266.67hm2, 产值1487万元 (其中竹笋干产量316t, 产值1264万元;竹材产量2820t, 产量223万元) ;天麻种植面积409hm2, 其中投产面积256.67hm2, 产值4624万元。其他林业产值23567万元 (指蜡虫、木漆、油桐、药材、木材、板栗、野生天麻、其它等) 。

全县有三江口原始森林4666.67hm2, 竹林1.33万hm2, 森林覆盖率为7.9%, 成材林主要有松、杉, 有女贞、珙桐、黄杉、香樟、椿木、楠木、水青树、鹅掌楸等珍稀树种。全县天然林面积95694.2hm2, 蓄积3021000m3。其中, 天然乔木纯林面积31850.2 hm2, 蓄积2193080m3, 分别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33.29%, 总蓄积的72.59%;天然乔木混交林面积8984.7hm2, 蓄积798610m3, 分别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9.39%, 总蓄积的26.44%;天然竹林面积1267.4hm2, 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1.32%;天然疏林面积31.6hm2, 蓄积810m3, 分别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0.03%, 总蓄积的0.03%;天然灌木林面积53560.3 hm2, 分别占全县天然林总面积的55.97%;天然散生木蓄积4920m3, 总蓄积的0.16%;四旁树蓄积23580m3, 总蓄积的0.78%。

2 公益林项目的生态作用

2.1 生态效益

森林又被称作“绿色水库”。树木落到地表的枝叶可以起到保水的效果, 树冠可以截水。雨水渗入到地下后, 一部分会汇集成小溪, 流入到江河中。此外, 森林还具有良好的保土效果。按照667m2森林可以保土4t计算, 生态公益林可以保护645.3万t的土地不被流失, 并且落到地面的枝叶腐烂后, 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通过对公益林进行管理和保护, 可以有效增加森林面积, 提高森林质量, 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社会效益

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后, 可使管护区域的林分质量大大提高。使区内的气候得以改善, 加快农副行业的发展, 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1]。此外, 高质量的森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降低空气污染, 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3 永善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永善县生态公益林管理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公益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 老百姓爱护山林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部分农户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小、资金少, 一些村民补偿资金通过一卡通兑现给农户后, 农户不够重视。 (2) 无工作资金, 上级要求同级财政预算, 但永善财政困难, 无力划拨。 (3) 不能及时兑现补偿资金, 主要是林改之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4) 村民代表结构复杂, 外出打工人员多, 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召集这些人员, 严重影响公益林工作开展。

4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提高措施

4.1 进一步规范公益林管理

针对公益林建设出现的问题,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维护生态公益林经营者、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对已经签订的管护合同、禁 (限) 伐协议等进一步完善修改, 将生态公益林权属落实到户, 根据林权证对公益林的属权进行登记, 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资金发到每个林权拥有者的手中, 由于不同生态功能、不同群落结构、不同树种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成本存在差异, 因此, 要根据不同的保护等级, 针对性的建立生态功能评价模型, 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

4.2 提高林分质量, 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前提下, 对林地的生产能力进行提升,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在建设生态公益林时, 要以发挥公益林的生态功能为基础, 按照维护和使用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 保证我国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可持续性, 外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公益林的造、封、补、管等工作的指导, 提高林地植被的恢复速度, 进而使林地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 建设出结构合理、树种类型多样、生态效益稳定、功能齐全的生态系统。构建多样化林体, 在乔木下要有灌木, 在灌木下要有草, 开展草、灌木、乔木结合建设的立体森林建设[2]。提高生态公益林区的防火基础建设, 构建出完整的火灾补救、预防系统, 根据永善县的气候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引入新的植被, 达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目的。

4.3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

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 不仅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措施, 还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提升公益林保护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 加大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在一些重要的交通通道和城市地段设置公示栏和宣传牌, 尤其对于重点林区来说, 需要设置完善的宣传设施, 将宣传资料发放入户。 (2) 将宣传的重点凸显出来。在宣传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对公益林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进行解惑, 将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和群众长期维护工作做好。 (3) 构建长效机制。政府要定期对公益林保护的宣传工作进行考核, 提高管理意识, 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看作一件重大的安全管理事项。把领导干部纳入宣传对象, 不断强化各级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3]。 (4) 提高服务指导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力度, 安排技术干部到农村进行走访, 提高村民保护公益林的意识, 开办专题讲座, 使公益林保护观念深入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

4.4 严格保护, 动态监测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 公益林的管理是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 做好公益林的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高定位。相关政府要建立规格相对较高的管理机构, 对分管领导的责任进行明确,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公益林管理细则和管理考核措施, 将管护责任区合理的划分出来, 签订具体的公益林管理合同, 对管护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 将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每年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情况和建设情况考核3次以上,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一方面因素。 (2) 根据《森林法》中的相关规定, 做好公益林的保护工作, 坚决杜绝违法占用的情况出现。不允许私自更改经过批准的公益林。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 加大法制管理力度, 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4]。 (3) 进行严厉打击。不允许公益林区出现伐木、打猎、建坟等情况,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监督管理力度, 开展联合执法, 提高执法力度。对采伐限额进行严格控制, 做好林地的防护管理, 对护林员的防火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保证防火措施落实到人。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 对生物多样性定位检测系统和生态公益林系统档案进行完善, 构建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网络。

5 结论

总而言之, 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在保护生态效益, 改善自然环境、控制空气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永善县的实际情况, 对公益林管理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然后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提高措施, 推进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祖挺.浅谈林业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林业科技, 2004, (12) :96-97.

[2]蒋耀华.承德市生态公益林现状和保护管理对策[J].河北林业, 2008, (02) :102-103.

[3]李桂珍, 高玉梅.对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区林种经营利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21) :620-621.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9

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能够防止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休憩保健、防风固沙等, 能够为人类提供好的生存环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公益林的综合经营进行管理能够促进生态林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益林的经济效益。

2 背景情况

浦城地处我国福建省最北部, 是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 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与生物资源。浦城作为福建省第三大县, 有福建的“北大门”之称。浦城县境内水系分别流入闽江、钱塘江与长江, 属于三江流域。浦城是中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 是中国的十大香樟基地之一。武夷山与仙霞山分别延伸到了浦城的西北与东北方, 这里山延两脉, 水注三江, 共有山地面积4 374 000亩, 河流水域面积150 000亩, 耕地面积554 700亩。林业用地面积为4 079 000亩、森林蓄积量15 812 000m3、森林覆盖率73.3 %。现阶段, 浦城县辖二个街道、十七个乡镇, 公益林补偿面积986 316亩。

3 浦城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模较大, 产生的效益众多, 通过对生态效益林进行管护, 不仅可以提高公益林的生长效率, 还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联户管理模式

联户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态公益林较多的村, 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与”均利、均山、均权”的原则将集体公益林管护的权利落实到联户或者是村民小组之中去[2]。实行联合管护, 能够让联户内部以及村民小组中的所有村民都能够享有承包管护权, 明确自己的管护责任, 提高管护质量。

3.2 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

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态公益林较少的村。护林员通过公开选聘, 在经过林业站的审核批准之后, 护林员与村委会签订相关的管护合同, 同时将专职护林员的工资与其管护的责任挂钩, 要求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质量抵押金, 则可以根据其管护的质量来实现其奖惩。

3.3 个人管护模式

个人管护模式基本都是由对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进行管理。对于一些公益林面积不是很多的村民来说, 无论是联户管理模式还是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都会浪费一定的经济成本, 所以, 生态公益林若是属于自己所有, 则可以通过自身对公益林进行看护, 补偿费也属于个人所有。

3.4 浦城生态管理模式下的基金统计表

浦城2014年在上述管理模式下实行的管护模式下资金统计表 (表1) 。

4 加强管护的对策

4.1 生态管理

(1) 建立健全林业制度。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我国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的与生态管理相关的林业制度, 在法规法律的保障之下提高我国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质量。

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国家还应该完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资源监管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制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等[3]。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办法, 能够稳定林权, 保护林权所有人与林地经营者的合法经营与合法权益, 能够明确产权的主体, 实现生态区划界定严管严控, 为生态林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 发展林下经济。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是直接影响到林区人们群众保护森林与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浦城目前林下资源利用开发的领域较为狭窄, 产业的效益并不明显, 综合开发利用未达到高级阶段, 因此, 各级的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浦城县的现状, 为林下资源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 对林业的资源进行利用, 科学的承包开发项目, 逐步建立出适应浦城生态效益林的营销体系, 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4]。生态公益林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让承包户在林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偿, 从而让生态公益林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与发展, 促进生态平衡。

4.2 综合管理模式尝试

(1) 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争取财税金融扶持。浦城是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基地,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通过林业获得。在对生态林实施保护的时候, 必须要考虑公益林补偿标准。所以, 为了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能够提高农民的管护积极性, 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和谐生长。政府可以相应的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并给予财税金融的扶持, 在保持生态公益林得到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发展森林经营新模式。森林不仅是维持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也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因素。闽江地区山体陡峭、江河纵横、溪涧密布, 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景, 是游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 可以将生态公益林与旅游业相结合, 科学的规划旅游资源, 根据公益林的生长周期选择开放时间, 不但能够发展林业经济, 而且还能宣传生态公益, 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5 结语

环境的协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森林作为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之中的主体, 是动物与人类赖以生存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而保护与发展森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主要话题。通过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以及综合经营, 能够在生态公益林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人们对于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促进公益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长军, 刘柏林, 刘延君.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综合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12, 12 (24) :94~95.

[2]汪锦辉, 邓华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及经营与管护综述[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9 (16) :30~34.

[3]余国信, 汪爱君, 蒋念亮.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调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5, 8 (22) :126~128.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10

1 生态公益林现状

1.1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

河南省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158.万hm2, 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4.6%。涉及16个省辖市、85个县级单位。按事权等级分: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26万hm2, 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32万hm2, 按权属分:非国有林118万hm2 (其中集体权属86万hm2, 个体权属32万hm2) , 占公益林总面积的75%。国有林40万hm2, 只占公益林总面积的25%。

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情况

从2004年开始, 河南省的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逐步得到了补偿, 目前补偿面积已达121万hm2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89万hm2, 省级公益林32万hm2) 。补偿标准为:中央财政对集体和个人权属的公益林150元/hm2·a, 国有林75元/hm2··a;省级财政不分国有林和集体林补偿标准为75元/hm2·a。

1.3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情况

目前, 我省生态公益林主要以保护为主。对所有类型的生态公益林都采取统一的禁伐和限伐保护措施。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形式以选聘护林员管护为主, 目前国有和集体权属的公益林主要采取聘请护林员进行集中管护, 管护人员按45~60元/hm2·a补助。个体权属的公益林主要采取以下3种管护形式。

一是分户管护。即由林农个人承担管护责任, 71.25元/hm2·a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全部发放给林农个人。二是集中管护。对个体公益林全部实行护林员集中管护。71.25元/hm2·a补偿资金中的3元用作专职护林员的劳务报酬, 其余作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费用由县、或乡镇统一使用。三是集中管护与分户管护相结合的管护形式。对个体公益林实行护林员集中管护和林农个人承包管护相结合。在71.25元/hm2·a的补偿资金中, 1元用作专职护林员的管护报酬, 3元用作林农个人的补偿。

2 存在问题

2.1 经营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 我省对生态公益林的认识广泛停留在传统保护意识上的“只予不取”, 不分类别一律采取严格的限伐和保护措施, 忽视了适度经营利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1], 导致现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单一。在补助资金有限, 林农得不到合理补偿的情况下, 对生态公益林设置绝对的采伐限制容易引起林农的不满情绪, 直接影响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区划界定, 从而影响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建设步伐。

2.2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悬殊较大

河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使用政策采取的是“分级负责”的原则, 即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的由中央财政补偿, 补偿标准为国有林75元/hm2·a, 集体和个人的150元/hm2·a;而省级公益林由省财政补偿, 补偿标准为75元/hm2·a。由于两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一, 出现了同一地相邻两片的生态公益林得到的补偿资金悬殊较大的情况。

2.3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不够灵活

对于个体公益林,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要求将补偿性支出全部兑现给林农, 但办法对林农能否担负好管护责任约束不大, 难以保障管护措施的落实[2]。而在具体工作中, 一些县、乡林业主管部门为了落实管护措施, 往往会从补偿性支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作护林员的管护报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个体公益林面积急剧增加, 生态补偿支出与管护报酬冲突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如何实现生态补偿与管护报酬兼顾, 既能激励林权所有人营造林的积极性, 又能提高管护效果也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2.4 管护机制有待完善

对公益林实施有效管护是保障公益林生态效益稳步提高的有效手段, 也是林权所有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86万hm2集体权属的公益林将被承包到千家万户, 使个体权属的公益林猛增到118万hm2。分户管护由于林农个人公益林面积较小, 又存在着面积分散、地块交错等问题, 管护成本普遍较高。使得管护积极性下降, 管护力度不足;另外, 分户管护形式缺乏明确的约束机制, 对由于管护不力造成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没有更有力的惩罚措施。

3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3.1 制定合理的分类经营区

由于生态公益林所处的生态区位和所承担的主导功能不同, 根据我省生态公益林所处的生态区位及立地条件, 将其分为以下经营模式:

3.1.1 纯生态型 (禁伐型)

将水土流失严重区、山体坡度36度以上等生态极其脆弱, 采伐后难更新的生态林区实行严格保护, 全面封山, 禁止一切性质的采伐。

3.1.2 综合效益型 (限伐型)

对于除禁伐区以外郁闭度0.8以上的近过熟林和中幼林可进行抚育, 合理经营利用;对于地形、地貌、地势及森林景观较好且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的公益林, 允许开展森林旅游等经营活动。

3.1.3 生态经济型

适宜于生态公益林中光、热资源、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地。如豫南的油茶、板栗等公益林中的兼用型林, 对其经营活动采取一定的限制性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如限制经营强度, 不能进行强度开垦、抚育、注重保护林地的植被。

3.2 健全管护机制, 切实提高管护成效

从实践经验看, 由于单一的分户管护难以达到管护效果, 单一的集中管护又往往难以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 因此应进一步健全管护机制。一是县乡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林农宣传公益林管护的重要意义、管护责任、管护制度及考核制度, 征求林农的意见, 凡是林农有能力且又自愿承担管护责任的, 要与林农签订《河南省重点 (省级) 公益林林农个人护林合同》, 若林农不愿或无力承担管护责任的, 应将其公益林纳入集中管护范围;二是加强对林农个人管护效果的考核, 即将分户管护的林农个人也纳入护林员考核的范围, 若林农个人未尽管护责任、管护效果不合格的, 虽然其拥有对公益林的处置权及收益权, 但因不能完成《河南省重点 (省级) 公益林林农个人护林合同》中规定的管护责任, 管护单位可聘请护林员对其所属的公益林实行统一管护;三是规范护林员的选拔程序, 县乡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河南省重点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的要求选聘合格的护林员, 对公益林实行集中管护。逐步建立起集中管护和分户管护相结合的管护机制。

3.3 完善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解决管护报酬

建立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是生态公益林培育和保护的关键措施[3], 从2010年起, 个体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将提高到150元/hm2·a, 河南省在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时, 应在150元/hm2·a的生态补偿资金中, 根据公益林管护难易程度, 从中列出1~3元作为护林劳务报酬, 用于聘请护林员对个体公益林实行集中管护, 其余资金作为补偿支出直接兑现给林农。如此, 既可激励林农营造林的积极性, 又能为公益林的有效管护提供保障。

3.4 科学评定生态公益林价值,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基金是对生态公益林投资者的一种补偿, 是对其付出和产生投资效益的确认。因此, 补偿标准应按公益林的经营成本 (即山价、造林成本、管护和管理成本) 和公益价值来确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可实行5年一定, 对公益林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 对补偿对象实行同质同价。

摘要:总结了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现状, 针对生态公益林经营和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新的经营对策, 即分类经营, 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健全管护机制, 提高管护成效。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生态效益补偿

参考文献

[1]赵卫平.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林业科技, 2005 (6) :46.

[2]唐林峰.广西融水县重点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 2006, 35 (1) :49.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11

摘 要 現阶段,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极为重视,而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主战——生态公益型林场,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关键词 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南丰县国土总面积19.09万hm2,林地总面积15.14万hm2,2001年2.78万hm2(占林地总面积18%)林地经批准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试点项目》建设,项目实施15 a来,南丰县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益林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为提高生态公益型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对项目建设以来发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 生态公益型林场基本情况

南丰县原有付场林场、大坪嵊林场、军峰采育林场、古城采育林场和试验林场。其中付坊林场、大坪嵊林场属国有事业性林场,军峰采育林场、古城采育林场属国有企业性林场,试验林场属国有控股股份制林场。在2014年国有林场改革中,省国有林场改革办《关于南丰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赣林场改办字[2014]35号)批复,付坊、大坪嵊林场整合组建为新的付坊林场,军峰、古城采育林场整合组建为军峰林场,试验林场仍为试验林场。新组建的付坊林场和军峰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试验林场界定为商品经营型林场。

新组建的付坊、军峰生态公益型林场共有11个营林区,分布在付坊乡、市山镇、太源乡、东坪乡4个乡镇范围内,森林经营总面积6 121.93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 102 hm2,占总面积的99.7%;非林业用地面积19.93 hm2,占总面积的0.3%。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 097.21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0.8%,占全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1.2%[1]。

2 南丰县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南丰县生态公益型林场的经营管理都属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在对生态公益林的范围和保护等级等进行分类时,存在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宜林地、灌木林及未成林地的林分质量都有很大的差距,成林的用材林林分质量相对较高。

2.2 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不够

近些年,市场发生一些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如盗伐、砍柴、放牧等;每年生态公益林中发生当地村民少量盗伐林木事件不少;少数村民还会在公益林内捕杀珍稀鸟类,或是在林场内取土,破坏林场的生态平衡;时常发生周边村民侵占林场土地的现象,而且这种行为在时间内发生,没有得到有效地制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2.3 资金不足,未能合理利用开发生态资源优势

南丰县生态公益型林场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很大,据统计面积一共为3 097.21 hm2,在生态公益林面如此之大的条件下,林场的管理人员就需要聘请专职护林员对林场的日常进行看护,在看护期间,需要工作人员准确地对病虫害及风倒木等进行处理,时刻关注林场中的一切,并对林场中出现的林分质量差的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林场中植物进行抚育管理,要想完成以上的养护和看管工作,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目前,生态公益林中的补偿政策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虽然已经提升到15元/(667 m2·a),但是这些并不足以维持生态公益林的实际管护和生产需要。

2.4 承包户未及时享受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由于县政府、县林业局以林场为发放单位,直接将补偿金发放至林场账户,而林场未及时将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分发给各相关承包户。导致部分承包户根本不清楚有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这回事。

3 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与对策

生态公益林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生态资源开发促进发展为辅,妥善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形成生态公益林的长效管理机制。

3.1 提高林分质量

在生态公益林地中应该将部分灌木林地、宜林地及未成林地等都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对待,全方位、科学的营建高效公益林。对于林场中的未成林地,管理人员应该实施抚育管理,提高他们自身的林分质量;在林场中,会存在种类不同的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面对此种类型的林地,管护人员应该着眼建立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绿化造林,以此构建高标准的生态公益林;对生长在陡坡或土层十分瘠薄的灌木林,相关人员应当予以保护;对于生态公益林长中的疏林地,应当加强保护,可以根据林分的分布特点,采取一定的封山育林措施;还可以采取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培育天然次生林,以此来形成不同树种的混交群落。

3.2 加大管护力度,巩固公益林建设

3.2.1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养护人员额队伍建设

在林场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组建一支高素质和高专业的养护人员和队伍,然后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充分保证管理、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养护和管理的工作。林场在组建招聘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并且保证管理人员一年一聘,在上岗之前需经过培训,方可上岗。上岗之后,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给管护人员、护林人员开会,并且培训,让管护和护林人员及时、准确了解我国对待生态公益林场的政策,使工作人员知法守法。

3.2.2 加强巡查力度和惩戒力度

对侵占破坏公益林等不法行为的相关人员严加惩戒。管护人员每周至少3次以上开展巡查活动,沿着所管范围边界进行仔细认真的巡查。管护人员在巡查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村民有侵占林区土地、捕捉鸟类等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及补偿金建议

4.1 制定合理的管护费用和补偿金标准

县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应支付的成本有两项:一项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从现有水平看,每667 m2每年5~7元较宜;另一项是对因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林农当期收入减少的补偿,目前以每667 m2每年15~18元为适。两项合计为每667 m2每年20~25元。同时,补偿标准还要考虑重点保护林与一般保护林的区别,优先保证重点保护林补偿金的到位。

4.2 补偿标准还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南丰县主要经济支柱为蜜橘产业,全县蜜橘种植面积达4.67万hm2,总产量达80万t,2013年,南丰蜜橘所创造和带动的综合产值达8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 677元,连续12 a位列全省前茅、全市第一。所以补偿标准还应参照南丰县当地经济收入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南丰县森林资源监测中心[S].南丰县二类调查统计表,2014.

生态公益林管理 篇12

1.1 经营管理类型单一

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 生态公益林经营还带有传统的保护意识, 而生态补偿资金的经营方式还是依赖于从国家进行有限获取, 没有走上“适度经营利用”的规划模式,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仍旧停留于“绝对限伐、低补偿收益”的局面。这使得很多林农对于区划界定并不积极和满意, 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受到直接影响。

1.2 公众参与度不够

生态公益林首先应该是社会公益事业, 其次才是林业事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的工作, 然而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并没有积极调动全社会因素, 宣传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 使得公众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普遍偏低。

1.3 林分质量差, 龄组结构不合理

受农业综合开发和地区林业经济影响, 生态公益林中很多林间空地都已经种满了短期经济作物, 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造成很多生态公益林区域完整性被破坏的局面, 使得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 生态公益林还存在着林分结构低龄化的问题, 成过熟林所占比重偏低, 处于幼、中龄期的林木居多, 龄组面积比例呈“锥子型”, 可以用来采伐的资源少、使用效益低, 给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带来了困难。

2 近自然理论经营管理特点

近自然经营理念最早来源于德国, 它将择伐和抚育作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手段, 秉承“接受自然、尊重自然、理解自然”的经营思想, 力主促进森林“自我生长”。近自然经营理念提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和自然规律, 以此减轻存在于森林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无谓消耗和经营盲目性的现象, 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提高生物多样性, 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森林走上可持续性经营目标。近自然理论经营管理其特点是: (1) 主张对森林进行择伐, 确保林地能够完全被林冠不间断的全覆盖, 保证林地土壤不外露; (2) 应将所有对森林实施的人为干扰降低到最小; (3) 尊重大自然对森林的自动更新能力, 适时结合人工更新手段; (4) 在保证森林正常、有序生产功能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适量的木材收获。

3 近自然经营理念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作用

近自然理念的意义及特点, 对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产生了包括经营技术、经营对策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

首先, 在经营技术方面, 培育最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是近自然经营技术的最终目标。经营目标要先对生境和立地进行充分调查和合理区划, 再根据具体的林分特征进行确立, 然后制订详细而全面的经营计划和施工设计。关注森林整体近自然培育程度是近自然经营与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最大不同, 这给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经营管理目标的确立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其次, 在经营对策方面, 近自然林经营将经营和调整森林的层次结构和特定物种、加快森林自然更新交替的过程作为经营管理之关键。近自然经营中提出的封调、封禁、封改和封造经营技术模式, 为我国公益生态林技术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4 近自然经营理念下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发展策略

首先, 大胆尝试生态公益林经营利用模式。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植物和景观资源, 在保证生态公益林功能完整的基础上, 大胆尝试与生态公益林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的多种利用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内和林下丰富的资源开发非质木产业;拓展生态公益林的功能利用渠道, 尝试将生态公益林的功能由木材生产向服务产业转变, 实现生态公益林多功能利用。

其次, 加大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力度。要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日常巡山管护、植物病虫害防治、公益林护林防火等经营管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公告牌的警示作用, 要将公告牌放置于能够提醒公众注意的显要位置;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故意破坏和恶意砍伐的违法行为要坚持打击, 严厉惩治;要尊重自然力量, 以自然更新、封山育林为主, 适时进行人工更新和抚育间伐的管护措施, 以此提高生态公益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质量。

最后, 提高功能质量, 增强防护效益。要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项长期进行的公益事业来进行, 各级政府要发挥其经营管理的主体作用, 通过相关政策的优惠性来吸引社会各界的各种力量 (人力、物力、财力) 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进行投资, 形成“齐抓共管, 共同经营”的良好局面。要对生态公益林培育和经营管理中的总是进行重点解决, 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刑莉莎, 张位.德国森林经营方式的借鉴探讨[J].绿色科技, 2012 (5)

上一篇:中学的文学教育下一篇:酒店式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