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2024-07-23

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共8篇)

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1

xxxxxxxxxxxxx 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按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人社发(2012)11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处成立专门班子,对公益性岗位用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与使用情况。

今年以来,我处按照省、市、县关于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达到了巩固完善充分就业的要求,在工作中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做到人员、经费、岗位“三到位”。

我处主要负责xxxx管理与绿化物管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去年我处共有xx个(管护)保洁岗位,今年3月份,随着东河沟游园的正式接管及市县主管部门对园林管理要求的提高,我处管护任务不断增大,我处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增加(管护)保洁岗位x名。现我处共有保洁岗位xx个,xx名保洁人员全部在岗,其中男性xx人,女性xx人,男性年龄均在xx岁以下,女性年龄均在xx岁以下,各项条件均符合岗位要求。

岗位设置分布情况是:vvvx名,bbbbx名。

二、人员管理与工资福利

管理处与每位聘用的公益岗位工作人员签订了劳动用工协议,明确每个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公益性岗位考勤考核、请休假等管理制度,确立了管理处管理人员分片包抓管理的制度,各片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勤情况实行一月一汇总,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均配有劳动用具及劳动防护用品,保证每位工作人员轻松上岗、安全上岗。

按照省市县公益性岗位用工有关规定,我处除确保按时发放岗位工资外,为每位工作人员办理了人身伤害保险,按月配发手套、洗衣粉、肥皂等劳保用品,并在夏季配了白糖、霍香正气水、草帽等防暑降温用品。

三、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我处公益性岗位坚持做到一人一岗,无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脱岗现象,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依法使用和有效使用。

四、坚持专款专用,发挥专项经费的最大效益。我处严格按照我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如实发放到公益性岗位人员手中,无虚报冒领、骗取岗位、骗取社保补贴的事和人。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政府实施公益性岗位是惠民政策,也是针对就业压力的影响,设置公益性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中,我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激励机制。由于没有奖励资金,奖惩机制仍难以建立,导致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二是公益岗位人员年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比较困难。有些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素质较低、自由散漫;有时不及时落实工作,工作积极性比较差,也无法辞退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一旦辞退,就会出现无理取闹等问题。三是随着管护区域进一步扩大,现有的人员已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管理经费不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严格遵守省市县有关管理规定,严把聘用关和管理关,切实把我处项惠及民生,造服困难群体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

关于广西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 篇2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现状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2003年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2003—2011年,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1996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11年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2011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2.公益性岗位有关资金使用情况

据调研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03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11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大、补贴标准高和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压力大的城市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更大,如南宁市、柳州市等,梧州、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来宾等市近两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两项补贴支出的比重均有所增加。

3.拨付流程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間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

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專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公益性岗位自查报告 篇3

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工作,规范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确保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真正得以落实,使就业困难人员真正得到就业援助和帮助。根据县劳动服务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宁劳服发〔2015〕11 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5年4月3日至2015年4月15日对校公益性岗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了公益性人员的管理工作。

依据上级管理要求,我们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规范建立了台账,熟悉人员基本信息,并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制定了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

二、严格过程管理,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共计20名,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做到一人一岗,没有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现象,并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合同期内,无任何人脱岗。

三、按时划拨工资,坚持专款专用。

我校按时划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依据县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如数发放到公益性岗位人员手中,无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的问题,坚持做到专款专用。

四、按照县劳动服务局相关规定要求,及时上报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考勤表,并制作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公示牌在行政楼大厅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校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从业人员能够按时上岗,且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好2022年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根据《关于印发《xx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的通知》(xx〔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购买xxx个公益性岗位,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强化就业服务对接,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并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2022年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包括原政策延续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数量。

三、实施内容

1.开发机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就业难易程度、现有公益性岗位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业资金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岗位开发计划和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性岗位。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服务,重点向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企业(单位)购买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性安置。

2.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和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就业困难人员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3.补贴方案。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报酬,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季度向区人社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按照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给予补助。岗位补贴分为个人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其中个人岗位补贴按照每月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发放;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xxx元标准发放。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对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重度残疾人(有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资金监管。

各相关部门要将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和资金补贴落实情况,通过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对补贴资金要加强管理,规范资金申报、审批和拨付程序,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5

局党委根据《规划》要求,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住建局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了常年不懈,常抓常新。一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党章和党性党风党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信,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结合住建局工作实际,局党委根据党员文化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指导各支部选择合适载体,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是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计划,按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增强党员党性意识,激发党员内在活力,加强支部的组织建设。二是运用移动通讯手段,通过开设手机信息系统,定期发送实用的、需要学习的信息,用这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加强党员的沟通教育。三结合“三会一课”的召开,以会代训,同时通过宣传标语、公示栏等形式张贴学习内容,让党员随时学、随处学。四是局办公室以方便实用为目的,建立学习QQ群,定期发送学习内容,并在学习群里组织学习讨论。五是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不断增强榜样示范、典型引路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将典型宣传教育做细做深,有效提升了宣传教育效果,提升了住建局形象。

三、加大投入,给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类培训,并组织他们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期间、七一前夕等重要节点,深入基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在充分利用好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基本党员教育教材的基础上,还自主购买了一些符合本部门及建筑类党员需求的实用教材进行学习。三是局党委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每逢重大活动,还单列专项预算,以保证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完善制度,构建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2022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篇6

2022年,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治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某A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2年)》工作任务,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依法治国各项会议精神,聚焦“关键少数”,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工作职责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的通知》(A法办〔2022〕12号),现将我局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成立由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杨顺焱为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策法规股。在全局形成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抓,业务股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以法治建设统领全局的工作格局,为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筑牢基础,狠抓教育,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队伍素质。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建立并落实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大行政决策前等领导班子专题学法制度。党组成员带头学习《宪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

—2022年)》《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法治思想建设。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突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论述。加强党章的宣传,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式,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大力开展执法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制定培训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参加上级局及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学习,使干部职工更加全面掌握深入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对全局工作人员开展集中法律法规培训两次,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学习。全年分小组培训学习行政执法相关知识1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00余人次。

三、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政府建设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执法职能涉及广泛,监管执法触角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各种载体,扎实开展宣传,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一是紧紧围绕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重心,贯彻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计量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食品安全宣传周”“打击非法传销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中,张贴发放长江禁捕宣传资料2000份。今年,我局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0余份,设置展板100余块、悬挂标识标语100余幅、接受现场咨询1000余人次。今年也是我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的验收之年,我局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了重点宣传,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围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各自业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法治宣传。二是开展宪法专题宣传。组织党组中心组宪法学习。把宪法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专题集体学习;运用在线学法平台学习宪法。在学习和考试中注重新修订宪法的内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各监管所为主体,组织开展宪法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开展宪法宣誓活动。组织开展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誓活动。进一步明确增强了加深了对宪法的了解,树立了宪法意识。

四、强化制度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完善执法制度,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严格遵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局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并遵守我局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多项制度,严格遵守使用市场监管总局新制定的行政处罚文书,为我局依法行政保驾护航。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认真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六审六核”“两级审核”和法律顾问会审相结合。按照行政处罚案件核审要求,做到执法主体、管辖权限、事实证据、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自由裁量“六个审”,当事人身份、证据材料、事实情节、行为后果、法律文书、时间期限“六个核”。与此同时,实施法规股和负责人集体讨论两级核审和法律顾问会审相结合,有效保证了案件质量。二是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说理性执法文书运用。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自由裁量规则以及裁量基准的相关要求,厘清“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使行政处罚操作更规范,裁量定位更准确。同时,推进说理性执法文书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增强行政处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依据、程序、结果的理解,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三是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对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过程中,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和其他需要记录的行政执法活动等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要点予以明确,强化指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局划拨专项经费扩充执法装备库。目前,全局全员配备集摄像、录音、拍照、现场回放等功能于一体的执法记录仪12台,扫描仪2台,为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落实行政首长应诉制度。我局充分认识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现代诉讼制度文明发达的标志。通过庭审这一平台,能够体现原被告双方平等的诉讼地位,向公众展示公权力由人民赋予、受人民监督和为人民负责的本质属性,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我局未有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4.开展案卷评查。为进一步总结执法经验,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我局由政策法规股牵头组织开展了1次行政执法案卷自评自查。共抽取行政执法过程中案卷卷宗10个,评查人员由各部门法制监督员、执法办案业务骨干和法律顾问组成,采用交叉互评方式进行。通过评查,加强了执法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发现了行政执法办案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同时我局还参加了某县司法局和怀化市司法局组织开展的案件评查工作,参评的行政执法和注册登记卷宗均顺利通过评查,评查结果优秀。

(五)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效能水平。

我局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做到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制定了2022“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开展市场主体登记事项及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抽取经营户42户,发现一户有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抓好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的管理工作,做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五、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与涉法工作。我局严格落实《某县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2022-2022年聘请1名法律顾问。2022,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讨论1次,参与重大案件合议讨论2次,接受顾问咨询5次。二是开展“行刑衔接”工作。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工作联动机制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密切业务对接。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旦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案件,及时进行立案查处。与区人民法院成立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工作协作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有效处理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纠纷,实现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

2022年我局移送公安机关查办涉刑案件2起,其中1起为假冒医疗器械口罩案,该案作为全市典型案例向省局进行了上报。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调整权责清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根据县委编办相关工作要求,对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法律法规修、改、废情况,经过重新梳理、补充和完善,梳理出700余项权责清单,已在HN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站以及本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二是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方便民众知悉,自觉接受监督。在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将机构职能、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结果、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工商登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信息对外公开。开通12315投诉、信用信息公示和企业名称库查询服务事项,方便群众了解市场监管工作动态和投诉举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开展“红黑名单”监管,实施信用奖惩。

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以“维权保民生、服务促和谐,监管树权威”为主题,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一是创新消费维权平台建设,消费维权工作触角延伸到城乡。推行“12315”进市场、商场、超市、企业、景区“五进”工作,形成了受理、登记、分转、处理、回复等一系列办理程序,做到无缝隙对接、有秩序运行、有结果反馈。二是构建投诉举报体系,畅通投诉举报平台。2022年,我们通过“12315”投诉举报系统、12315网站及消费者来人来信来函等方式受理咨询、投诉、举报100余件。

八、把依法行政与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了“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全面实施了“多证合一”。二是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窗口受理和电子化注册两条渠道的开启,让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注册登记的高速公路,让百姓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特别是对符合网上申请条件的企业1个工作日即可取得电子营业执照,真正让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户”办理营业执照。

公益林自查报告 篇7

关于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

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市林业局: 根据遂宁市林业局《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稽查工作的通知》(遂林函[2010]67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及时组织对2008——2009年度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查,2008年以来我区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只有2009年度新增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涉及中央财政下拨资金24.22万元,补偿面积5.1万亩。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全面完成了年度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指标,确保全区新增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区把新增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工作纳入到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一是实行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对新增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齐抓共管。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定专人,全面负责新增重点公益林建设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发改委、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等单位为成员的船山区新增重点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区林业局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专抓此项工作。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对新增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制是否落实、补偿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管护措施不落实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资金使用不合理违返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为全区新增重点公益林管护和生态效益基金补偿工作全面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确立与全面实施,不仅为加快我区林业生态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而且是林业利益机制的探索和重大创新,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得到应有的利益,进一步调动了保护和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采取安排护林员到辖区农户家中 户签订《护林防火公约》等办法,做好对新增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作的宣传,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有关政策家喻户晓,为加强新增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资金使用及档案管理

(一)强化资金使用管理

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中央财政用于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专项资金。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保障重点公益林补偿对象的合法权益,我们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的相关规定执行,一是严格按法规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二是加强补偿基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由区府督查室会同区财政局、林业局对补偿金额的到位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安全运行。

(二)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新增重点公益生态效益基金补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区林业局的统一要求与督促下,全区对新增重点公益补偿工作的相关材料、图、表、册做到统一归类,规范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由于新增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计划有限,目前我区仍有许多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的林木和林地未能纳入重点公益林的范围,从而有可能降低这些地段的林木和林地保护力度,造成一定的生态安全隐患。

二是新增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基金补偿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工作繁琐,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我区政府财政吃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兑现,工作压力较大,影响了此项工作正常开展。

特此报告

附件: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基本情况及自查工作情况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七日

云县林业局

关于2008年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

自检自查的报告

市林业局:

为切实加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实现全县林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县重点公益林管护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度,经国家林业局审查批准,云县共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1.8万亩,涉及全县12个乡镇9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39.51万亩(第一批为33.72万亩,第二批为5.79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试点)2.29万亩。按林地权属分:国有林面积计26.8884万亩;集体林面积计14.9116万亩,其中:未划分到户的集体林面积3.93494万亩,已划分到户的集体林面积10.97666万亩。使用管护人员147人(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区117名,县财政拨款30名)。国家及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启动以来,通过对项目实施范围内的林地切实加强管护,全面促进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

二、2008年度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管护工作,结合云县生态公益林的实际情况,我县成立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资源林政股,办公室人员由林政股工作人员组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日常事务。

(二)逐级签订责任状

1、落实管护责任单位,签订管护责任状。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在云县的区域分布特点,按照管护区域的难易程度,云县设立了:丙柏山管理所、大丙山管理所、大朝山管理所、黄竹林箐林区管理所、大宗山管理所、大亮山管理所、灯盏箐管理所、红花山管理所、老鲁山管理所、勤山管理所等10个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所,28个管护站。在此基础上,县林业局与管护责任单位(管理所)签订了10份管护合同(A)。

2、落实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在签订管护合同(A)的基础上,各管护责任单位(管理所)根据管护区域的难易程度,对全县147名(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区117名,县财政拨款30名)管护人员划定管护责任区,管护面积大小不等,但管护责任一致。同时按照《云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县管护人员聘用办法》、《云县管护人员录用考核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根据管护人员的工作实绩,对管护人员上一年度的工作进行考核,对部分管护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并进行了上岗培训。在此基础上,管护责任单位与147名管护人员签订了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B)147份。

2008年,通过进一步明确了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员的责任,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人和山头地块,确保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在管护上不留死角。

(三)完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为确保了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到位,措施到位,县林业局制定了《云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县管护人员聘用办法》、《云县管护人员录用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工作。各管护责任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提高了管护人员的责任心。通过落实管护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管护人员奖惩措施及办法,通过落实管护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管护人员奖惩办法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来,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正规化、规范化管理逐渐凸现。

(四)宣传措施有力,培训工作到位

加强宣传,组织管护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县林业局以广播电视、标语、会议、宣传牌等形式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项目进行宣传;管护人员则以现场典型教育等形式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项目进行宣传。县林业局对公益林区已建设的6个永久性宣传牌、30块一般宣传牌、20条永久性标语进行刷新,同时发放、粘帖宣传标语1520条,印发相关法律、法规手册180册,出专题黑板报16期。对管护责任单位召开培训会议5次,培训包括乡镇分管领导、林业站工作人员、护林员等相关人员160余人,通过宣传,取得了明显效果,重点生态公益林周边农户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边界四至、管护范围、管护面积等有了全面的认识,能自觉地参与到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中来。

(五)认真签订禁、限伐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云南省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实行禁、限伐”的相关规定,我县实共签订禁伐协议10份,签订限伐协议34份,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管护。

(六)严格资金使用

1、设立专门帐户,严格资金使用。按照重点生态公益林资金设立志帐,专款专用的原则,我局财务室对到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设立了专户管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2、及时兑现,规范支出。在重点生态公益林资金就位迟缓的情况下,我县认真做好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目前2008年已将结束,但补偿基金至今未到。我局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部分资金按月发放部分管护人员的劳务费。

(七)重点公益林管护效果显著

通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全县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效果显著,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坚持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与森林防火工作相结合,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贯彻森林防火“预防秋主,积极消灭”的方针。2008年度全县重点公益林均无森林火警、火情发生,森林防火取得了明显效果。

2、坚持重点公益林的管护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松材线虫、松毛虫等危害性强的病虫害的发生。

3、坚持宣传教育与打击破坏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违法行为相结合,禁止在重点生态公益林区滥伐盗伐、采沙、采石、非法征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等破坏资源的活动。

(八)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展省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工作。在市林业局帮助指导下,此次公益林区划在1999年森林分类经营和2004年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基础上,云县林业局抽调了24名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近两个月的共同努力,把符合条件的地方公益林区划纳入省级公益林范围。本次区划界定的公益林面积共52.59021万亩,其中:区划省级公益林面积41.53526万亩,预留国家级公益林11.05495万亩。通过本次公益林区划后,全县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比例由原来的35︰65调整为31︰69。

三、下步工作打算

进入2009年度,针对全县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在管理中面临的实际情况,计划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采纳和借鉴其他市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我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管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按照批准的《云南省云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监测,宣传牌建设等工作。

四是切实加强全县147名护林员的管理使用及考核工作。对不履行管护合同、工作责任心差、管护效果不明显的护林员坚决解聘;奖励巡山护林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管护效果明显的护林员。

六是对全县实施的39.51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及省级重点公益林(试点)2.29万亩开展重点巡护,确保其发挥最佳生态效益。

七是全面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

八是如期及时拨付公益林补偿资金。

九是建立健全有关重点公益林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种规章及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二是档案资料不够健全。

三是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到位非常迟缓,计划完成的各种批准项目不能实施。资金运转困难,部分护林人员不能按时领取护林工资。所以,给管护人员生活上带来极大不便,给林区管护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 篇8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1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开展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用工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学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配合省人社厅关于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用工检查工作,我院自8月24日至9月3日对学院现有公益性岗位用工情况从各方面进行了细致彻底的摸底调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公益性岗位 人,其中后勤管理处 人,学生公寓 人,各岗位工作内容为:

电工、管道工岗位要保证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后勤保障及时维修故障,平常做好维护设备、设施的工作;

校园环境卫生岗位要保证学院环境卫生,校园道路干净整洁无垃圾,垃圾桶每日清理无堆积。

公寓保洁员要保持公寓、教学楼内部整洁,要求楼道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窗台、玻璃干净。

公寓门卫要保证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禁止非本楼人员入内;严格监管学生执行学院规定的作息时间,禁止学生旷课、晚归。

维持学生公寓楼内的安全、秩序。

各公益性岗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均比照同岗位正式人员,节假日加班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二、现有公益性岗位用工情况

1、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按工作性质、岗位职责,我院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各用工部门专人负责,实行日考勤制度,不能到岗的须办理请假手续。根据各用工部门提供的出勤表,及负责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表现的汇报,我院目前用工情况良好,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能按规定上岗出勤,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基本完成工作任务。

2、我院按照政策规定,及时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续)订劳动合同,对学院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按时报批,因病住院治疗情况及时备案,同时提供学院劳动保护,并依据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对表现优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强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落实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补贴政策,调动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是我院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首要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工作,请相关领导给予监督、指导。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2

根据国家林业局重点工程稽查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稽查工作的通知》(林稽办[20xx]6号)的通知精神,我市农立即抽调财务科、生态办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国家下达的20xx-20xx年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列入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为319579亩,其中国有部分211157亩(国有封山区160592亩,农林场50565亩),集体部分92716亩,个人部分15706亩。20xx年聘请专职护林员126名(其中国有护林员48名,集体护林员73名,个人5名),管理员21名,技术员9名;20xx年聘请专职护林员142名(国有护林员63名,集体护林员74名,个人5名),管理员19名,技术员9名。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资金到位情况

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4.8元/亩,每年拨付到我市153.4万元,20xx年和20xx年总共拨付306.8万元。基金到位及时,没有发生截留、滞留和违规抵扣资金的情况。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20xx年使用情况

(1)、管护费1437863元,其中拨付给村集体及个人管护员514805元,拨付标准为4.75元/亩;拨付给农场管护员139458元,拨付标准为4.4元/亩;国有专职护林员448800元,标准为800元/月/人;管理员226800元,标准为900元/月/人;技术员108000元,标准为1000元/月/人。

(2)、森林防火开支5.6万元,主要用于森林防火期重点公益林区开展防火宣传及日常巡逻开支。

(3)、其它公共开支40137元,主要用于重点公益林区日常检查和年终检查验收开支。

2、20xx年使用情况

(1)、管护费1527537.6元,其中拨付给村集体管护员445036.8元,拨付标准为4.8元/亩;个人部分75388.8元,拨付标准为4.8元/亩;拨付给农林场242712元,拨付标准为4.8元/亩;国有部分护林员529200元,标准为700元/月/人;管理员劳务费159600元,标准为700元/月/人;技术员劳务费75600元,标准为700元/月/人。

(2)、公共开支62.4元,主要用于重点公益林区日常检查和年终检查验收开支。

20xx-20xx年无虚报、冒领、骗取、挪用、转移国家资

金、虚列支出、扩资金开支范围、提高资金开支标准、私存私放国家资金、违规定额使用现金等问题发生。

(三)、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核算情况

20xx-20xx年,我严格按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及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行分帐核算。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3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自查验收报告,希望对家有所助。

20xx我乡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在市局和党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现将一年来的森林管护工作报告如下:

我乡幅源面积6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3。7万亩,根据XX市人民政府森林区划界定,确定我乡公益林面积25317亩,其中:国家级2208亩,省级23109亩。集体统一经营管护的480。36亩,个体承包管护的`24836。亩。分布于全乡5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1392户。

按照上级划拔给我乡的生态补偿资金,严格执行林权落实到户以林权证上的面积为准全部实行‘一卡通’兑现给农户并进行张榜公示做到了群众无异议。

1、资源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全乡共签订管护责任书1392份。加公益林管护力度,让社会各届了解公益林管护内容、管护区域。形成生态管护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林区内悬挂森林管护标牌15块,鼓励群众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动中来,为实现公益林区域的健康发展尽职尽责,今年管护区内无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木材行为,公益林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护林防火

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书写护林防火标语32条,防火期内实行村民能流值班制度,一年来公益林区内未发生森林火灾。

3、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方针,搞好预测预报,辖区内无森林病虫害发生。

4、林地管理

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严禁在林区内乱采滥挖,本乡无征占用林地行为。

由于森林管护面宽量,有极少数地方管护不十分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管护力度,建立建全管护制度,完善管护措施,做到科学管护。充分发挥公益林的宗合效益,进一步改善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4

县财政局:

按照财农村〔20xx〕232号文件精神,我镇党、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对20xx-20xx年涉农资金的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梳理自查,现就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户。

粮食补贴资金在发放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测算、发放到户,具体是:先由各村摸清当年实际应享受补贴面积的底数,报镇农业站初审,并在各村张榜公示,按公示的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改后,由农业站经办人员提供电子、纸质数据(镇长审批)各一份给财政所,财政所工作人员导入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系统,打印出补贴清册,与相关电子数据一起报送县局有关股室审核,经县局业务股室审核无误后,县农村局托农合行把补贴资金经“一卡通”存折发放到农户手中。对于其他财政补贴资金均由各职能部门把关,如五保、低保、救灾资金由民政部门;合作医疗资金由镇合管办严格按程序、按对象、按标准落实。

二、检查采用查阅资料和入户核对方式开展,对申报补贴面积于10亩的农户进村入户核实了10户,补贴资金均足额,及时兑付到位,没有发现违纪违规现象。

三、自查中没发现多头申报、虚假冒领,截留、挤占、挪用、套取涉农补贴资金的问题。

四、上级用于强农惠农的涉农补贴资金均按文件要求的规范程序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卡中。

五、20xx年非在册面积补贴82万元,20xx年非在册面积补贴11万元,均已全部上缴村“三资”账户,用于村民生工程投入。20xx年10月份,经镇党、政府研究,全部取消非在册面积补贴。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5

进一步做好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工作,使我乡就业困难人员真正得到就业援助和助,我乡对全乡所有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类型、岗位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

我乡现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5名,劳动保障协理员1名,建档立卡僻户4名。通过在岗、出勤情况自查,发现无不到岗情况。

二、坚持“谁用人、谁管理”原则:

由乡劳动保障所统一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总体情况并负责岗位设置、工作绩效考核。同时每季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背靠背”考核,确保公益性岗位有进步、有成绩、有社会效益。通过自查,我乡公益性岗位人员严格执行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我乡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每季度实行“张榜公布、打卡发放、直接到人”的原则发放,无一例发资拖欠问题发生。

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情况:

按工作性质、工作区域不同,我乡对办公室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目标任务量化责任制;我乡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每日签到制度;所有人员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制度。通过在岗、出勤情况自查,我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在岗情况均符合岗位要求,工作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并作为续聘条件。

四、我乡的自查情况:

我乡积极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到底子清,心中有数,对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检查、考核、建档。

岗位使用方面严格遵守县就业局的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今年5月对3年期满人员就业困难学生姜游及时予以清退;与就业困难人员李琼芳继续签订用工协议。

通过自查,我乡公益性岗位人员严格执行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无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脱岗、骗取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现象,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乡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基本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能够按时上岗,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xxx县xxx乡人民乡府

20xx年10月7日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6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近2万人,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开发总体情况

沧州市自20xx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万人,主要集中于园林绿化、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计生协管以及各单位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上。截至20xx年一季度,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5385人,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549人,社区其他工作协管员639人,交通协管员314人,保安、保洁、保绿岗位20xx人,其他公益岗位956人,企业吸纳人员614人。公益岗位上岗人员多为龄就业困难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和长期失业者。“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既避免了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沧州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条件:

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全部为就业困难人员。根据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有关规定》(沧劳社字〔20xx〕52号),我市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户籍的五类人员:一是龄就业转失业人员(女40周岁、男50周岁);二是扶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人员;三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四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五是零就业家庭中的一名女35岁以上、男40岁以上的人员。20xx年,根据我市实际,又进一步扩了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范围,即:“4050人员取消就业转失业的限定,单亲扶养未成年子女,放宽到扶养已成年但仍在读学生的家庭。就业困难人员诗益性岗位上岗的必备条件。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政策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目前沧州市规定的岗位补贴为三种:一是社区协管岗位,岗位补贴每人每月800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500元;三是一般用人单位(企业)安置的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100元。社保补贴按全省社平工资标准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县级岗位补贴为100-500元,社保补贴缴纳一项或四项,根据就业资金情况确定)。除社区协管人员外,岗位补贴均用于补贴用人单位,不属于个人工资,用人单位对所安排公益岗人员发放的工资,需不低于上最低工资水平。20xx年至20xx年,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支出分别占全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58.9%、.5%、55.3%。

(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沧州市自20xx年以来,制定下发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开发与管理、协议期限以及两项补贴的拨付程序等内容。凡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需经就业行政部门审批,所有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就业服务部门负责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工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审核拨付公益性岗位的两项补贴。

三、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的建立情况:

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明确规定,公益性岗位除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延长到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20xx年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只进不出,第一批公益性岗位已在岗6年时间,仅市直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就已达4787人,全年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达到55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已无力承担,更无法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岗人员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符合条件但无法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的人员也非常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沧州市人社局通过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就业困难人员意见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对三年协议期满人员分三种类型制定了享受十种不同扶持政策,《分流方案》经市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通过后,市人社局又立即研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分流人员失业保险救济金领取办法》、《分流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分流人员的手续办理流程以及《就业援助政策明白卡》,同时动员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准备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只要分流人员有上岗要求,即可及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分流工作从20xx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经过沧州人社部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充足的岗位安排,妥善处理了部分在岗人员不理解政策、前往市、市政府上的事件,沧州市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正式建立。20xx年,全市共有2800多人离开公益性岗位,节省就业资金3000万元,保障性支出的减少,使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贷款贴息等促进性的就业工作。

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所有就业扶持政策中优惠力度最的一项政策,量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就业,不但保障了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全市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公益性岗位又是就业资金支出量最的一项政策,由于资金限制,在批量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又因为资金总量有限,无法深入落实其他促进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而在沧州市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三年协议期满的退出政策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公益性岗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性岗位和一般用人单位列入公益性岗位后,可为各单位节省量资金,因此深受各单位的欢迎。目前沧州市的各单位都积极申请公益性岗位,但由于资金的限制,人社部门不能全部承担,因此不能满足各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对公益性岗位难以管理。

目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的管理模式,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但由于就业部门承担的就业任务繁多,人员编制有限,如果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将难以查出。而且由于目前公益性岗位统一规定,无论工作成绩优劣,三年到期分流,且用人单位对招用人员存在管理不严现象,而上岗人员也多年龄偏,工作能力偏弱,且存有倦怠投机心理,上岗后不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不高。

(三)社区劳动保障协管人员三年期限,影响了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建立公益性岗位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在20xx年制定公益性岗位分流方案时,为保证公平起见,采用了“一刀切”的办法,所有公益性岗位全部三年到期。但是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熟悉劳动、保障政策,还需要熟悉社区居民家庭情况,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影响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工伤保险有一定困难。

沧州市的公益性岗位是由派遣公司统一为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所以工伤保险认定的责任部门是“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因此,虽然人社部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专门协议,注明出现工伤由人社部门协助用人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一旦出现需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时,用人单位如以“筏伤保险缴费方”为由拒绝承担费用,人社部门也缺乏强制执行措施。而人社部门的就业专项资金中没有此项资金支出的出处,因而无法保证工伤人员的补偿要求。

从整体上看,公益性岗位的确是深受广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拥护的一项就业扶持政策,也是就业部门进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主要抓手,今后还应力开展,针对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沧州市总结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范围,明确:只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才为公益性岗位。

对其他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只给予社保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

(二)将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岗位定为特殊公益性岗位,招聘高素质人员,不受三年协议的限制,这样可保障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

不能全部按三年的规定一刀切。

(三)进一步加对公益性岗位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

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四)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中加列工伤保险补偿费用,用于承担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对工伤人员的伤残、就业补助费用,以维护就业困难人员的切身利益。

(五)对于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由于就业资金保障性支出减少,便造成了就业资金支出总量上的减少,因此,建议加对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其就业促进性资金支出的扶持力度。

公益林资金自查报告7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工作,规范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确保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真正得以落实,使就业困难人员真正得到就业援助和助。根据县劳动服务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宁劳服发〔20xx〕11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4月3日至20xx年4月15日对校公益性岗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了公益性人员的管理工作。

依据上级管理要求,我们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规范建立了台账,熟悉人员基本信息,并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制定了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

二、严格过程管理,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共计20名,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做到一人一岗,没有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现象,并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合同期内,无任何人脱岗。

三、按时划拨工资,坚持专款专用。

我校按时划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依据县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如数发放到公益性岗位人员手中,无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的问题,坚持做到专款专用。

四、按照县劳动服务局相关规定要求,及时上报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考勤表,并制作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公示牌在行政楼厅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校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从业人员能够按时上岗,且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上一篇:公路工程使用资料目录下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