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

2024-05-18

生态公益林(精选12篇)

生态公益林 篇1

1 概述

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已表现为强烈的生态需求。加快发展生态公益林, 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目前我国的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生态效益补偿对象狭窄、补偿标准偏低, 补偿期限不合理、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总量不足、补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正常发展。因此, 需要针对这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消除影响公益林发展的制度障碍。

2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

2.1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路径之一———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生态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是指政府对具有生态效益的非公有制森林依法强制租用的行为。森林被租用后, 森林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但森林使用权在租期内归政府享用。当前, 我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大量属于集体、个人、法人所有的森林、林木被划为生态公益林, 林权权利人的财产权受到了严重制约, 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当然, 这种征用行为是政府对林地使用权、森林采伐经营权 (而非森林资源所有权) 限制性征收 (即管制占用而非购买) 的行政行为, 以及国家行政行为对法人或个人森林财产收益权限制的行政补偿制度。这种做法为生态公益林林权的合理流转及林权流转市场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另外, 还有森林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两种做法即公益林政府采购和公益征用 (典型占用) , 由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两种做法只是辅助性做法, 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2.1.1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范围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范围的确定最重要的是公益林界定的技术标准的确定。目前国家已颁布了LYPT1556-2000《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体系》 (2000) , 《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 (暂行) 》 (2001) , 各省制定了生态公益林认定办法、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但分类经营的技术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 公益林与商品林严格界限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还不完善。因此, 应加强公益林技术标准的进一步研究, 各地方制定的分类区划的操作细则、认定办法必须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使划出的生态公益林比例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需求相适应[1]。

2.1.2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原则

a.在确定补偿主体时, 首先应本着谁受益谁补偿, 谁破坏谁补偿, 社会受益政府补偿的原则;其次要坚持充分考虑补偿主体承受能力的原则。如国家或受益者的经济水平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承受能力, 补偿只能是口头的承诺, 不利于双方的合作。b.在确定补偿对象时, 首先应执行谁投入谁收益, 谁损失谁获补偿的原则;同时要考虑权属明晰和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及市场经济中公平交易的原则和社会公平性原则, 应使公益林经营者获得合理的补偿。c.在确定补偿标准时, 应本着在坚持可行的原则基础上, 采取充分补偿的原则, 在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中, 不能使被划入公益林的森林经营者因此而导致经济收入或预期收入及其他发展机会的减少, 这是最低的补偿标准, 也是对林农利益的最低保障, 低于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对林农利益的剥夺。其次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环境的原则。在确定补偿标准等指标时,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等情况, 不能千篇一律、过于单一。今后, 可随着人们对公益林需求增加和国家补偿能力的提高, 不断提高补偿标准。d.在确定补偿途径, 应本着简化操作的原则 (这样可以减少交易环节, 降低交易成本) 和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原则。e.在确定补偿期限时, 应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对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成本和利润, 根据补偿期限进行平均测算, 持续补偿。f.在管理和使用补偿费时, 应本着狠抓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 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

2.1.3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对象

公益林为林农个人所有和经营, 补偿对象应为林农个人。集体林的权属关系比较复杂, 所有者和经营者比较分离, 两者都有可能成为补偿对象, 如农村集体林与农民签订协议由农民经营管护, 我们认为在确定补偿对象时应主要考虑直接受到经济利益损失者。

2.1.4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标准

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属于集体或林农、企事业单位的, 划入生态公益林后, 应按照国家行政征用权 (管制占用) 补偿的原则进行补偿,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尺度, 从根本上说应该基于成本因素。因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不易准确计算, 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生态效益比公益林的物质价值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按此补偿, 目前的社会经济难以接受, 因此不能以效益为基数进行补偿。例如城市的路灯, 政府投资的只是建设路灯所需的成本和建设者应得的合理项目利润, 而不可能按路灯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进行投资建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与路灯建设投资具有相同的道理。对生态公益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平均成本的补偿, 是政府应该追求的最基本的补偿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对经营者参与公益林经营所损失的机会收益进行补偿;同时, 如果能够调控、引导经营者对公益林实是一定限度的、合理的经济性利用, 增强公益林经营的自我补偿能力, 则将大大地降低政府的补偿投资压力;反之, 政府在实施补偿时, 应该认真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公益林在机会收益以及自我补偿能力与潜力方面的差异。今后可以考虑引入竞争机制, 比如市场化的竞标方式, 通过农民参与竞争来确定切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补偿标准。

2.1.5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期限

中国的农村土地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 政府不可能承担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 这是不可逆的制度条件,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土地定义为生产资料, 而要把土地首先定义为社会保障资料。国家应通过购买林农生态公益林的长期产权, 这样才能补偿农户所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功能。因此, 国家应通过森林资产评估中介机构, 对8年后成林的生态公益林进行评估, 然后采用永续年金的偿付方式进行补偿。

2.1.6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方式

生态效益补偿有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2]。直接补偿是农户因执行生态林保护计划收入下降而应该得到的实物和现金补偿, 由政府及有关部门支付给农户个人。对在环境治理中受损者的其他损失, 则可通过间接补偿的方式进行, 例如政府尽可能多地承担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任务, 并采取相应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 以优惠贷款、就业指导和帮助进行技术援助、扶持发展新产业。间接补偿是逐渐产生效应的, 受损者在此过程中陆续得到实际的好处有利于克服全部采用直接补偿形式容易滋生的惰性心理, 也有利于后续产业开发,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7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补偿途径

生态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 要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市场化补偿途径, 如在具体管理方式上, 政府可以采取赋予私人或社会团体产权并允许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开发利用的方式来争取社会资金。这不仅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效益发挥实现最大化, 而且用抑损补偿来减少增益补偿中的资金需要, 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2.1.8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资金运行和管理

规范运作程序, 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 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约束机制。首先, 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有) 资金即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要实行“统一调控、分级管理”的方针, “统一调控”是指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组织实施;“分级管理”是指对生态公益林工程实行实施项目管理, 实行在政府主导下的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负责;再次, 采用“报账制”手段投放、控制资金, 对项目资金的申报、立项、审批实行分级分工负责制, 在具体操作上, 可以县 (市) 为报账单位, 省级项目由各县 (市) 向省级主管部门申请提款报账, 中央级项目, 由各省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报账;林业、财政主管部门通过报账单据的审核以及抽查核实和验收, 根据管理权限, 最终确定实际允许报账的金额, 并通过严密的资金计划规范程序, 使补偿资金真正用于对生态公益林投资经营者的经济补偿和生态林工程的建设。在建立项目监督保障体系时, 必须包括项目责任追究制与赔偿制度, 明确各级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监督职责, 形成科学、规范、严密、有效的监督保障系统,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项目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2.2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路径之二——BOT建设方式和碳补偿贸易

2.2.1 引入BOT建设方式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 译成中文为“建设-运营一移交”, 它既是一种建设方式, 也是一种融资方式。其基本思路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 由投资商按照特许权协议安排项目融资、开发建设, 并在特许期内经营管理, 通过收取的服务费、使用费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特许期满时, 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这种建设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以物引资”, 因而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显而易见, BOT方式不失为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一条有效途径。直观上即可以看到, 一方面, BOT模式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开辟了财政预算外的资金来源渠道, 减轻了财政负担, 可以降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建造费用, 缩短项目的建造工期;另一方面, 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设交由项目公司运营, 可以提高运营效率, 减少费用。对有外部性的生态公益林, 也可以创造条件引入BOT建设方式, 比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开发可以引入BOT模式。即使是外部性非常强的纯林业生态工程, 也可以通过实施内在化的政策引入BOT建设方式。

2.2.2 推动碳补偿贸易

碳补偿贸易是排放CO2的一方 (公司或国家) , 向本国或外国森林拥有者、经营者, 支付森林环境生态效益生产成本的货币交换过程。碳贸易市场为森林所具有的大气净化功能提供了市场交换的方式, 实现了森林环境效益资金的市场补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作用包括:通过生物量生长, 产生对二氧化碳能动的吸收;通过现有生物量保持对二氧化碳的存储。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和保护被认为是减缓二氧化碳排放最迅速的方式, 并且最具成本-收益优势。通过碳补偿贸易, 赋予森林公共物品体现价值的市场, 实现了生产资金的及时回流。这种碳补偿贸易最后会形成一个可贸易的交换市场。在市场上如一国碳排放小于分配给其的碳排放份额, 则可以出售其剩余的碳排放份额给那些碳排放超过其份额的国家, 同时后者也可以通过资助其它国家的生态平衡性森林的发展项目增加其碳排放的份额。这类交易中一切可能的收益都只能被指定用于维持保护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尽管在碳补偿贸易中存在着森林碳排放基准量确定困难, 交易政治成本高, 交易风险大等种种问题, 但碳补偿贸易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市场化提供了一种途径, 解决了生态公益林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补偿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有广阔的前景。[3]

2.3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路径之三———生态公益林生产市场化

生态公益林建设完全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生产权的归属[4], 以避免政府垄断公益林生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就是打破封闭, 使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竞争, 进入到森林经营的行列中来, 把在传统模式下林业建设和管理是完成国家任务变为经营者把森林经营工作当作与区域经济和劳动者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

3 总结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影响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制度之一。目前, 这种制度由于种种原因, 存在残缺或缺损问题, 已经影响了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正常发展。因此, 需要针对这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其主要内容有:完善公益林征用 (管制占用) 制度, 引入BOT建设方式, 推动碳补偿贸易, 促进生态公益林生产市场化。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创新可消除影响公益林发展的制度障碍, 从而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钦, 徐益良, 刘伟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和数量的确定[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0 (8) :9-11.

[2]历以宁, 章静.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

[3]陈晓倩.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金运行机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4]田明华, 陈建成.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变革趋向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生态公益林 篇2

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

合 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管护经营责任人(以下简称乙方)

为加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管护经营,明确甲、乙双方责、权、利的关系。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黑龙江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本着自愿、平等、协商、互利的原则,签订本合同。

1、甲方将场区管护经营区Z1号责任区 亩重点公益林委托给乙方管护经营。四至界线为东至、,西至、,南至、,北至、。林班号 小班号。其中:有林地面积 亩。

2、甲方核定管护费每月 元,每年合计 元,每亩补偿标准为 元。甲方每月按70%支付管护费,每月支付工资 元,剩余30%工资 元,待年终检查验收、考核评议后一次付清。

3、甲方委托乙方管护经营期限为一年,每年签订一次,一年一兑现,以双方签字为合同生效。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权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对乙方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管理。

2、在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甲方按照林业局的规定、规划、计划和要求,遵照相关的技术规程和调查设计,统一组织造林、抚育、补植、森林经营等营林生产和其它辅助性生产活动。

3、甲方有权对乙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管护经营义务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整改;对乙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甲方有权不支付或扣减补偿性支出。

4、甲方有权对管护责任区内的林间空地等进行统一管理。

5、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侵占林地情况严重的,培育森林资源违规操作,未完成任务,质量不合格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按有关规定追究乙方相应责任。

6、甲方有义务在乙方完成管护任务、确保质量前提下,按照核定的管护费标准定期向乙方支付管护工资。

7、甲方有义务保护乙方在责任区内投资、投劳所获得的合法收益。

8、甲方有义务向乙方传递科技信息,组织学习有关法规、规章、规定和文件,组织技术培训。

二、乙方权利与义务

1、除列入国家、省保护的野生动物外,经甲方批准,乙方有计划的对责任区内的林副产品按有关规定进行采集、培育、经营和销售。

2、经甲方批准同意后,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有权在管护经营责任区内驯养野生动物和家禽,培育不影响林木生长、不破坏森林环境的经济作物。

3、乙方有权优先参加甲方在本责任区开展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4、合同到期后,优先下一年参加管护经营工作。

5、有权享受林业局对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优惠政策和优先获得资金扶持。

6、有权监督甲方在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各项生产活动。

7、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林业技术,依法护林,守法经营。服从本单位领导,积极参加管护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8、乙方有义务对责任区的林木、林地、野生动物、林副产品、矿产等资源,按要求认真管护。并认真填写重点公益林巡护情况、培育经营情况、事件处理情况、设施建设维护情况簿。

9、定期向甲方汇报管护情况和参加甲方召开的管护经营例会。

10、不准以任何形式转包、替包管护经营责任区。

11、负责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对管护经营责任区内发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林政案件、野生动物案件、林区治安案件及时向甲方报告。

12、乙方有义务负责管护站的环境建设,保证界线清晰,保护管护经营责任区界桩、碑牌、管护房不被破坏。

三、法律责任

1、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乔木树种被盗伐或损坏。管护经营责任人及时发现,上报森林公安机关,截获被盗或损坏乔木木材,抓获或举报盗伐或损坏乔木树种的行为人,免交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

管护经营责任人及时发现,上报森林公安机关,并截获被盗或损坏乔木木材,但未抓获或举报行为人的,每株树木缴纳赔偿损失费10元。

管护经营责任人及时发现,上报森林公安机关,未截获被盗或损坏乔木木材,但能准确举报行为人;未能抓获或举报行为人;未报告森林公安机关,未抓获或举报行为人,胸径在10厘米以下(不含10厘米),每株树木缴纳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20元、30元、50元;胸径在10厘米以上,按实际出材的现行售价每株树木缴纳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100%、150%、200%的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

2、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幼树,被盗伐、滥伐或损坏,视情节处理。

3、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林地被非法侵占,包括扩地边、修塘坝、挖砂取土等,每平方米缴纳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10-30元,限期收回被侵占的林地,并按要求自费恢复植被。

4、管护经营责任区内发生森林火灾,未造成乔木树种死亡,及时发现扑灭并上报区局森防办,乙方免交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

发生森林火灾并造成损失的,遵照《森林防火条例》和区局《规定》进行处理。

乙方野外擅自弄火引发森林火灾,造成损失的,遵照《森林防火条例》和局《规定》从重另处。

5、病虫害防治:乙方对责任区内突发比较明显的森林病虫害,应及时进行报告。因不报或漏报造成损失,终止管护合同。

6、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野生动物,被猎杀,每发生一次,管护经营责任人向经营单位缴纳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100-300元;利用管护经营的便利条件,猎捕猎杀野生动物,除没收猎捕猎杀的野生动物外,按猎捕猎杀的野生动物在市场现行售价的10倍罚款,并交纳森林资源赔偿损失费,情节严重的,移交森林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7、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界桩、碑牌、管护房被破坏,管护责任人全额赔偿。

8、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参加管护单位组织的正常活动和业务学习的,管护经营责任人每次缴纳违约金50元。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1、乙方累计丢失林木5立方米以上,甲方与乙方解除合同;

2、乙方盗伐林木的;

3、乙方破坏森林资源,情节严重的;

4、管护经营承包期内,乙方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

5、乙方因病伤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管护经营权利、义务、责任,经本人申请,所在管护单位同意;

6、乙方因不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五、双方未尽事宜

1、参照《黑龙江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黑龙江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实施细则》执行。

2、遇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乙方不能如期完成各项责任指标,视实际情况另行研究。

3、甲方与乙方解除管护经营合同,乙方在责任区内经营的项目和发生的经济损益自行负责。

4、本合同未尽事宜,以及在履行合同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六、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一年,从2010年1月1日起2010年12月31日止。

2、本合同一式五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区局两份。

3、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原合同作废。

4、本合同如与上级文件精神相抵触,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准。

七、附件

1、管护经营责任人资格审查表

2、管护经营责任区基本情况明细表

3、管护经营责任区位置示意图

4、管护经营责任区平面图

甲 方:(公章)乙 方:(名章或印)

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分析 篇3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 存在问题 禁伐

1前言

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共同行动,切实担负起重任,把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好,从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森林资源,为社会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

2 生态公益林的界定

生态公益林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益设施。但是,如何界定生态公益林的概念和内涵却需要考虑诸多因素:①所有森林都具有生态效益而并非全为公益林:②森林的动态演替;③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可见,生态公益林的概念的本质带有明显的人类自身利益和意志,是人为确定的。

2001年,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发布的《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分类技术指标》,给生态公益林以明确的定义:(生态)公益林(non-Commercia1 forest,简称NCF)是指为维护和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3 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公益林思想认识不深刻

生态公益林不同于商品林,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不能拿到市场上进行竞争销售,没有直观的效益回报。它在保护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所以,受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对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认识不足,只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后者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生态公益林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成为制约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开展的一个因素。

2)生态公益林管护难度较大

生态公益林区域辽阔,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而且一些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都挂靠在其它股室,没有单独的机构,人员大部分为兼职,管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人员不稳定,管理设施手段落后,公益林很多管理工作难以展开。再加上一些生态公益林区域内林农混居,几乎所有的沟岔都有农民居住。有些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国家法规于不顾,开垦蚕食林地;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管护难度加大。

3)对生态公益林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 国家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不高,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的禁伐和限伐管理,直接损害了林农的利益,导致少数林农生活困难,影响了林农经营公益林的积极性。公益林保护管理和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已成为业部门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但由于一些地区财政困难,很难足额落实工作经费,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标准不同,一定程度也挫伤了省级生态公益林专职护林员和管护责任主体的积极性。资金投入不足,也导致各项设施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低,不适应公益林管理要求。

4)生态公益林火灾隐患大

在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以后,人畜活动减少,树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蕨类、草本、灌木等植物生长旺盛,枯枝落叶多,腐殖质层厚,易燃烧,成为森林火灾的重要发生区域。火灾一旦发生,难以控制,森林火灾隐患趋于严重。另外,防火林道、林带过少,管理修护不及时,森林火灾一旦发生,起不到防火的阻隔作用。有些公益林的防火巡察不力,也是导致引发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

5)生态公益林科技支撑和开发人才不足

总体来看, 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上,科研机构不健全,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严重不足,造成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比较低, 而且,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使得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极大地影响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利用。目前, 尚未建立具有科学的、有可操作性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无法对林业生态体系的结构、功能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分类和评价,无法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也无法深入了解森林生态体系功能退化及环境恶化的根源。

4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态公益林体系,稳定林权,合理补偿,提高经营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和管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1)改善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机制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涉及林、农、水利、环保、财政、税务、审计等诸多部门,因此,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管理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别、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规划、区划、界定以及林权登记和变更等。组织营造、管护和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解决职工工资福利和工作经费全额投入,处理生态公益林建设方面的日常事务建立 一支过硬的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以确保生态公益林的安全。

此外,法制建设、制度建设也是管理机制的重点。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出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以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实施。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与监督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保护奖励办法等。加强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权管理办法。稳定林权,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交益。界定产权,明晰产权主体,以利于界定经营者的责、权、利,并有利于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核算

(2)构建合理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

为保护重点公益林资源,保进生态安全,中央补偿基金制度正式确立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这是林业利益机制的积极探索和重大创新,可以使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得到应有的利益.维护了广大林农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他们保护和建设公益林的积极性。在确定补偿主体时,各区域也应施行不同的标准。对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应进一走区分功能等级,按公益林质量等级优劣,制定不同档次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质量高的补偿标准高,质量差的补偿标准低,以此引导经营者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功能等级。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科技含量

一方面要依靠科技知识武装管护队伍,强化他们的素质建设,科学建立管护员的申请、推荐、考核、审批制度,并加强对管护员开展法律法规、政策、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另一方面要要围绕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管护的诸多环节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提高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加快低效生态公益林的更新改造,提高生态功能等级。大力发展森林产业,推动林业科技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强宣传引导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长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因此,要把建设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广泛宣传,深化全民建设生态公益林的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介,宣传林业信息和动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参加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论生态公益林的界定 篇4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界定,可持续经营原则,政府采购,林地地役权

当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积极稳妥地展开, 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集体林区省份, 在改革过程中, 划入生态公益林中有绝对多数是集体林。一旦某集体林被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 直接关系到广大经营单位和林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广大林农对山林日益重视的新形势下, 生态公益林保护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对此,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 如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但当前存在的主体不明、权责不清、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 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集体林改过程中, 公益林所保护的许多重大利益将重新予以调整, 而公益林的界定无疑是调整各种利益时需要首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生态公益林的规定

我国《森林法》第4条规定, 森林包括五种, 其中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与牧场防护林、护岸林和护路林;特种用途林是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原国家体改委、林业部1995年8月30日在体改农 (1995) 第108号文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在依据《森林法》的规定划分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的基础上, 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纳入商品林类, 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公益林类。”1996年, 林业部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规定,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灌木林。”2000年, 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分类技术指标》, 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公益林是为维护和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 主要是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从目前我国的规定来看, 生态公益林就是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此种以森林功能为标准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定义的方法不够科学, 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任何森林或多或少都具有“创造优良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这个功效大小的发挥不仅决定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也决定于区域的气候背景和水热环境。[1]而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实际只是明确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是生态公益林, 也就是说, 任何森林如果要将其列为生态公益林, 则必须将其定位为防护林或者是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实际上变为林种划分。因此, 实践中如何界定“生态公益林”则成为了问题, 出现了国家公益林比重明显偏高、有林地面积比例过低和人为漏划等诸多问题。

二、我国生态公益林的层级

根据事权主体不同, 我国将公益林分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1.国家生态公益林

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具体划定范围包括12类地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江河源头、江河干流、重要湖泊和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周围自然地形、沿海岸线、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天然林和郁闭度0.2以上的沙生灌丛植被、沙漠地区、雪线以下500米及冰川外围2公里、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国铁、国道 (含高速公路) 、国防公路两国境线20公里范围内及国防军事禁区内、国务院批准的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和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有重点保护一级、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禁伐天然林。显然, 国家生态公益林较之地方公益林, 在区域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生态贡献方面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因此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为有力的保护。

2.地方生态公益林

地方生态公益林是地方政府参照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和标准认定的本辖区内生态公益林, 其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三种不同类型。

(1) 特殊保护类型。

生态区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采伐后难以更新的森林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等一级保护的防护林, 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实验区毛竹除外) 列为严格保护。其中: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依法按禁伐林施策, 在森林经营管理上作为禁伐区, 实行全封山, 除征占用林地特殊原因外严禁采伐;对生态区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采伐后难以更新的森林,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禁止采伐。

(2) 重点保护类型。

干流源头及两岸、一级支流源头及两岸、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水库等重要区位的生态公益林和沿海基干林带等二级保护的防护林, 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科学实验林、母树林列为重点保护。以非生产性施策, 按近自然林业经营, 可进行必要的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采伐方式采用生态疏伐, 林分中的阔叶树为保留木, 确保林下植被不受破坏, 伐后必须采取封育、人促、补植等措施使其尽快恢复。

(3) 一般保护类型。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前为自留山和人工商品林的第一代林分以及三级保护的防护林列为一般保护, 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施策, 森林经营实行梯度经营, 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立地条件好、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 逐步更替单一树种和单层林分, 引导形成复层混交林, 逐渐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提高其生态效益。

三、生态公益林界定的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

根据《森林法》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的规定, 我们进行生态公益林界定时, 首先遵循的是主导功能原则, 即是根据森林、林木、林地的主导生态功能来确定其主要用途。从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具体规定来看, 公益林划分主要是依据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及地利指数、季内降水变率、岩石覆盖率、土壤侵蚀程度和植被盖度等相关物理因子进行的。这是界定公益林时必须满足的首要要件, 但是我国目前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实践中并未考虑森林生态功能实际发挥的效应和其功能能否持续发展, 亦未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状况。针对我国公益林区往往也是贫困地区的特点, 在对公益林进行区划和认定时应增加社会经济因子。

2.可持续经营原则

1997年第11届世界林业大会以“森林可持续发展:迈向21世纪”为主题, 并指出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就是在持续不断地得到所需的林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不造成森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未来生产力不合理的减少, 也不给自然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2]

可持续经营不仅在空间上考虑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 而且在时间上考虑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它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 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森林经营从单纯的木材生产到培育森林的多种功能, 再到生态优先, 最后到可持续经营, 这是森林经营在认识和实践上的飞跃。在界定生态公益林时既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 同时必须考量此种生态效益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3.适度规模原则

有研究表明, 一个国家森林覆盖率应该达到30%, 生态公益林至少要占林地总面积的40%, 才能保证其较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环境质量才可望较大的改善。[3]而我国公益林建设实践中, 零星分散的经营形式和良莠不一的林地林分, 使得公益林生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尤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南方集体林区普遍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体制, 而且大多采取了按照山场远近、林分质量和林木树种不同, 分片按人平均分山到户经营, 普遍存在着“一山多户, 一户多山”的状况。而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后, 各自为阵的小农意识, 使得良莠不一的林分难以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4.利益兼顾原则

公益林经营应坚持生态优先, 保护、发展、提高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因此, 在界定公益林时要妥善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政府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的关系。界定公益林时, 不得威胁和削弱当地社区对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进人权。如要将私有林或集体林划为公益林, 应在协商和自愿的基础上给予森林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合理的补偿。

我国政府在处理各方利益的冲突上, 更多关注生态效益, 往往忽视了对林农经济利益的维护。各级政府普遍担心林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林农更倾向于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 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一旦给予农民较为自由的森林采伐、林木运输权会形成森林大面积的砍伐, 从而造成国家生态灾难。其实我们可以参照新西兰采用的林业认证体系。新西兰对人工林主伐或加工后销售, 要对产地进行经济性、社会性、环保性评审, 由国际认证协会做出国际森林认证。目前, 新西兰60%以上的森林采伐均可满足国际认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认证, 有效地保证了国家的生态安全。[4]

四、生态公益林界定中农民权利保护问题

1.农民利益保护的不足

对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 其实质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 对向社会提供生态效益服务的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损失进行弥补。一般认为生态公益林补偿损失应包括:生态公益林造林、管理、护林成本以及生态公益林的租金四方面的内容。[5]而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中央补偿基金平均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 其中4.5元用于补偿性支出、0.5元用于森林防火等公共管护支出。而且, 当前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政策仅适用于重点公益林, 对一般性公益林还未进行补助, 这就严重挫伤了一般公益林经营者的积极性。实践中, 其中不到50%的资金才是真正补助给林业部门作为护林员工资的, 而省级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则更低, 仅为1.9元/亩。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分析, 目前, 对大部分林农及其它经营者来说, 他们所期望的强度为10~15元/亩/年, 而目前国家对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助试点中实行的补偿强度则与此相差甚远, 而地方公益林更是谈不上。[6]尤其公益林禁伐、限伐政策被扩展到许多集体林区, 造成对集体林的产权侵害, 使经营集体林的老百姓从林业投资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受到剥夺。这不但使林地权属的不稳定性增加, 也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已有的林业政策, 最终势必影响将来林农对林业投资的积极性。因比, 政府理应加大力度对公益林实行全面补偿。但这种补助强度提高势必要与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相协调, 在我国短时大幅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显然不合实际。因此, 政府在保护好生态效益同时, 应着力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来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 最终才能促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加强农民利益保护的措施设计

(1) 社区共管。

我们可以对风景林、文化林以及已经被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划入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内的森林和林木, 以及未经人为干扰或干扰较轻的地带性顶级群落的自然保存林实行社区共管制度。因为以上三种生态公益林, 其本身的经营可以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 通过社区参与公益林的管理, 是协调公益林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公益林建设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类型和拓展此类公益林伙伴关系的一种策略。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 诸如卧龙、长白山、武夷山、九寨沟等已在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建立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共同管理的保护特区、成立联合保护委员会等,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公众参与、社区共管制度, 有利于公益林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也有利于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7]公众参与、社区共管制度不仅要在立法上有所体现, 而且要在行政执法和日常管理中予以重视。

(2) 政府采购。

对于防护林和国防林中的非国有公益林, 应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公益林工程招标、公益林招标方式和以公益林的征购、租赁和公益林工程承包等非招标性方式进行采购。[8]由于上述林种在生态维护的特殊地位, 一般实行严格保护, 基本禁止集体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主体的商业性利用, 惟有由政府采购上述公益林, 才能维护原林权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公益林是各级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生态安全) , 在财政监督下,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购买非国有公益林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通过此种方式, 各级政府既承担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这一公共物品 (公益林) 的责任,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又能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 增加林农收入。

这种方式与《宪法》和《物权法》规定的林地征收是一脉相承的, 即国家出于公共利益 (生态利益) 的需要, 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林地以及其他不动产。因此, 如果将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纳入上述两类生态公益林的范围, 我们可以参照《物权法》第42条有关对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征收补偿标准的规定, 运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 这样才能充分保护原集体林权人合法权益。

(3) 设定林地地役权。

国家为了提高国有土地的生态效益, 直接将其他集体林界定为公益林时, 需要对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权利人对土地的利用进行严格限制。我们可以根据《物权法》关于地役权的有关规定, 采用地役权合同的方式来区划和界定公益林。可以由政府委托或者由法律授权有关管理机构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一个地役权合同。与国家采购办法相比, 地役权合同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办法。地役权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 主要体现为限制与补偿, 即地役权人通过合同限制供役地权利人 (集体林权人) 的权利的行使, 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土地利用价值, 而供役地权利人则可以从地役权人那里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以弥补由于权利受到限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行政命令、强加义务、限制权利的刚性行政管理措施相比, 地役权合同方式更加符合法治的要求, 也更有利于对集体林权和农民个人林权的保护。[9]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政府与林权人进行完全协商, 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 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大量、有效运用此制度, 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遵循上述四个原则, 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科学的界定后, 我们运用社区共管、政府采购和设定地役权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不同类型的公益林, 才能比较充分地保护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 调动起农民参与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只有调动起群众参与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 才能改变目前公益林建设低效的状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健康、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国逸, 阎俊华.生态公益林补偿理论与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2]龚固堂, 慕长龙等.现代林业补偿理论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 .

[3]张洪明, 王玲.四川生态公益林建设刍议[J].四川林勘设计, 1998, (04) .

[4]何友均, 李智勇.新西兰国有林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 2006, (06) .

[5]王翊.生态公益林经营补偿标准测算[J].求索, 2005, (05) .

[6]邹兴宁.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林业, 2006, (05) .

[7]周训芳, 徐丰果.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与农民经济利益维护[J].求索, 2007, (04) .

[8]姚顺波, 郑少锋.政府采购公益林制度研究[J].绿色中国, 2004, (24) .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乔木树种 篇5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樟子松、油松、黑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中东杨、群众杨、健杨、小黑杨、银中杨、旱柳、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栎、辽东栎、槲栎、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刺槐、白榆、火炬树、山杏、暴马丁香

三北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杜松、油松、云杉、侧柏、祁连圆柏、群众杨、中东杨、健杨、箭杆杨、银白杨、二白杨、胡杨、灰杨、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白榆、白蜡、槭、刺槐、大叶榆、复叶槭、臭椿、心叶椴、白榆、四翅滨藜、山杨、青杨、桦树

黄河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云杉、侧柏、旱柳、新疆杨、群众杨、河北杨、健杨、白榆、大果榆、杜梨、文冠果、槲树、茶条槭、山杏、刺槐、泡桐、臭椿、蒙椴、山杨、楸、槭树、白桦、红桦、山杨、青杨、桦树、麻栎、栓皮栎、苦楝、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黄连木、山茱萸、莘荑、板栗、核桃、油桐、漆树、香椿、四翅滨藜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云杉、冷杉、落叶松、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剌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中林46杨、黄连木、板栗、香椿

长江区: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墨西哥杉、柏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桢楠、檫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枫杨、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昆明朴、柚木、银桦、相思、女贞、铁刀木、银荆、楠竹、慈竹

南方区:马尾松、黄山松、华山松、油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铁杉、水杉、柳杉、池杉、墨杉、墨柏、柏木、栓皮铄、茅栗、槲树、化香树、川桦、光皮桦、红桦、毛红桦、枫杨、青冈栎、刺槐、银杏、杜仲、旱柳、苦楝、樟树、朴树、白榆、楸树、侧柏、麻栎、小叶栎、檫木、小叶杨、黄连木、香樟、木荷、榉树、枫香、青冈栎、乌桕、喜树、泡桐、毛竹、刚竹、淡竹、茶杆竹、孝顺竹、凤尾竹、漆树

热带区:马尾松、湿地松、南亚松、黑松、木荷、红荷、枫香、藜蒴、椎、榕属、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绢毛相思、窿缘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桉、巨尾桉、刚果桉、黑荆、新银合欢、夹竹桃、勒仔树、千斤拨、青皮竹、勒竹、刺竹

表A2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白桦、蒙古栎、辽东栎、褂栎、白榆、黄榆、朝鲜柳、旱快柳、紫椴、糠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白城杨、山杨、青杨、毛赤杨、暴马丁香 三北区: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侧柏、祁连圆柏、山杨、白榆、白蜡、槭、刺槐、大叶愉、复叶槭、臭椿、心叶椴、悬铃木、胡杨、河北杨、小青杨、小黑杨、中黑防1与2号、中绥12号与4号、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四翅滨藜、青杨、桦树、山杨、青杨、桦树

黄河区:油松、华北落叶松、白皮松、华山松、杜松、云杉、侧柏、白愉、文冠果、褂树、茶条槭、胡桃楸、丁香、山杏、刺槐、泡桐、臭椿、麻栎、栓皮栎、槲栎、大果榆、蒙椴、早柳、河北杨、槭树、红桦、苦楝、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黄连木、山茱萸、莘荑、板栗、核桃、油桐、漆树、香椿、四翅滨藜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表A2(完)】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云杉、冷杉、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杨、刺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中林46杨、黄连木、板栗、香椿

长江区: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柏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桢楠、檫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昆明朴、柚木、银桦、相思、女贞、铁刀木、银荆、枫香、楠竹、慈竹

南方区:马尾松、华山松、油松、黄山松、白皮松、湿地松、火炬松、柳杉、池杉、水杉、落羽杉、柏木、侧柏、栓皮栎、茅粟、槲树、化香树、川桦、光皮桦、红桦、毛红桦、杉木、青冈栎、青檀、刺槐、银杏、茶杆竹、孝顺竹、风尾竹、杜仲、旱柳、苦楝、樟树、朴树、白榆、楸树、麻栎、栓皮栎、小叶栎、擦木、小叶杨、意大利杨、黄连木、香樟、木荷、榉树、枫香、南酸枣、朴树、乌桕、喜树、枫杨、泡桐、毛竹、刚竹、淡竹、漆树

热带区: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南亚松、杉木、柳杉、木荷、红荷、枫香、藜蒴、红椎、鸭脚木、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窿缘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按、巨尾桉、刚果桉、山乌桕、麻栎、苦栋、麻栋、杜英、马蹄荷、楹、栲、构、石梓、格木、阿丁枫、红苞木、拟赤杨、任豆、杜英、火力楠、蝴蝶果、黄樟、阴香、酸枣、木莲属、南岭黄檀、泡桐、南洋楹、榕属、毛竹、青皮竹、刺竹、麻竹、勒竹、撑篙竹 表A3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樟子松、油松、黑松、红皮云杉、刺槐、槐树、蒙古栎、辽东栎、槲栎、臭椿、白榆、山杏、水曲柳、花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糖槭、旱快柳、小黑杨、群众杨、新疆杨、银白杨、赤峰杨、白城杨、中黑防1号和2号、中绥12号和4号、钻中杨、旱布329柳、垂暴109柳

三北区: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沙枣、尖翅花曲柳、胡杨、白榆、小叶杨、新疆杨、箭杆杨、二白杨、小黑杨、银中杨、中黑防1号与2号、中绥12号与4号、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四翅滨藜、山杨、青杨、桦树

黄河区: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杜松、白皮松、侧柏、白桦、山杨、榆、杜梨、文冠果、槲树、丁香、山杏、刺槐、泡桐、臭椿、白榆、大果榆、蒙椴、旱柳、毛白杨、河北杨、青杨、楸、槭树、红桦、桦树、四翅滨藜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刺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

长江区: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柏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帧楠、擦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揪、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愧、昆明朴、柚木、银桦、女贞、铁刀木、银荆、枫香、楠竹、慈竹

南方区:黑松、火炬松、水杉、侧柏、刺槐、榔榆、朴树、白榆、苦楝、旱柳、皂角、乌桕、黄连木、合欢、短柄木包、淡竹、柽柳、枸杞、单叶蔓荆、枣、牛奶子、泡桐、红树类

热带区:湿地松、加勒比松、黑松、木麻黄、窿缘桉、雷林一号桉、赤桉、刚果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新银合欢、勒仔树、露兜类、红树类

表A4农田防护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树、油松、樟子松、云杉、水曲柳、胡桃秋、赤峰杨、白城杨、健杨、小青杨、群众杨、小黑杨、银中杨、中黑防1号和2号、中绥12号和4号、旱布329柳、垂暴109柳、臭椿、核桃、绒毛白蜡

三北区:樟子松、油松、杜松、旱柳、白榆、白蜡、刺槐、大叶榆、臭椿、胡杨、新疆杨、赤峰杨、箭杆杨、银白杨、二白杨、白城杨、小黑杨、银中杨、旱布329柳、垂暴109柳

黄河区:油松、侧柏、云杉、杜梨、槲树、茶条槭、刺槐、泡桐、臭椿、白榆、大果榆、蒙椴、枣树、垂柳、河北杨、钻天杨、合作杨、小黑杨

北方区:华北落叶松、银杏、桦树、槭、椴树、楸树、枣树、旱柳、刺槐、槐、臭椿、白榆、核桃、泡桐、栾树、毛白杨、青杨、加杨、小美旱杨、沙兰杨 长江区:银杏、榉树、枫杨、樟木、楠木、桤木、白花泡桐、香椿、滇楸、楝树、喜树、梓木、漆树、乌桕、油桐

南方区:水杉、池杉、黑杨、楸树、枫杨、苦楝、愉、槐、刺槐、乌桕、黄连木、栾树、梧桐、泡桐、喜树、垂柳、旱柳、银杏、杜仲、毛竹、刚竹、淡竹、木麻黄、窿缘桉、桑、香椿、毛红椿

热带区: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木麻黄、苦栋、窿缘桉、巨尾桉、尾叶桉、柠檬桉、雷林一号桉、赤桉、刚果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枫杨、蒲葵、蒲桃、勒仔树、撑竿竹、刺竹、青皮竹、麻竹

表A5草牧场防护林主要适宜造林树种表 草原: 所含区域: 造林树种

森林草原:东北(松嫩)内蒙古东部: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树、樟子松、油松、白城杨、赤峰杨、中东杨、黄扬、小黑杨、银中杨、旱布329柳、北京杨、白柳、圆头柳、白榆、水曲柳(东北):华北北部及黄土高原东南部: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臭椿、楸树、青杨、小叶杨、群众杨、小黑杨、北京杨、中黑防1号和2号、中绥12号和4号、钻中杨、旱布329柳、垂暴109柳、旱柳、白榆、泡桐

:新疆山地:新疆落叶松、天山云杉、疣皮桦、白蜡、白榆、大叶榆、青杨、银白杨、野苹果、白柳

干旱草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油松、白榆、旱柳、沙枣、杜梨、小叶杨、青杨、群众杨、箭杆杨

:黄土高原:樟子松、油松、臭椿、刺槐、楸树、小叶杨、群众杨、小黑杨、青杨、旱柳、白榆

:新疆(伊犁谷地)天山:新疆杨、银白杨、刺槐、皂荚、圆冠榆、大叶榆、臭椿、白蜡、复叶槭

荒漠草原:内蒙古西部

(鄂尔多斯中部):白喻、旱柳(沟谷)、沙枣、胡杨(沙地):黄土高原西部:白榆、枸杞、新疆杨、胡杨、二白杨 :新疆阿尔泰山前

及荒漠区山地:大叶愉、银白杨(沟谷)、新疆杨(沟谷)表A6护路护岸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油松、柳、色木、糖槭、白榆、蒙古栎、白城杨、小黑杨、中黑防1号和2号、中绥12号和4号、旱布329柳、垂暴109柳 三北区:落叶松、云杉、侧柏、白榆、白蜡、桑、大叶榆、复叶槭、糖槭、臭椿、悬铃木、胡杨、灰杨、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河北杨、小青杨、新疆杨、箭杆杨、银白杨、二白杨、国槐

黄河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杜松、白皮松、云杉、侧柏、榆、杜梨、文冠果、槲树、榛、茶条槭、丁香、山杏、刺槐、泡桐、臭椿、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榆、大果榆、蒙椴、旱柳、毛白杨、河北杨、青杨、楸、槭树、红桦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云杉、冷杉、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杨、刺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

长江区:柳杉、水杉、池杉、意大利杨、响叶杨、滇杨、柳树、樟树、楠木、刺槐、乌桕、桉树、丛生竹、枫杨

南方区:金钱松、水杉、池杉、落羽杉、意杨及其无性系、毛白杨、楸树、薄壳山核桃、枫杨、苦楝、白榆、国槐、乌桕、黄连木、檫木、栾树、梧桐、泡桐、枣、喜树、香樟、榉树、垂柳、旱柳、柳树、银杏、杜仲、毛竹、刚竹、淡竹、木麻黄、窿缘桉、杞柳、合欢

热带区:湿地松、加勒比松、黑松、木麻黄、窿缘桉、雷林一号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刚果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新银合欢、勒仔树、露兜类、红树类 表A7风景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油松、沙松、长白赤松、兴凯松、杜松、桧柏、塔松、侧柏、圆柏、黑桦、枫桦、蒙古栎、辽东栎、槲栎、紫椴、糠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色木、垂柳、垂暴109柳、银中杨、白榆、黄榆、垂榆、糖槭、元宝槭、绒毛白蜡、花楸、京楸、梓树、山杏、火炬树 三北区: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冷杉、侧柏、山场、杨、桦、白榆、黄榆、垂榆、白蜡、槭、刺槐、桑、大叶榆、复叶槭、臭椿、心叶椴、悬铃木、胡杨、灰杨、小黑杨、银中杨、旱柳、垂暴109柳、国槐

黄河区:油松、杜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白皮松、云杉、侧柏、白桦、辽东栎、榆、杜梨、文冠果、槲树、丁香、山杏、刺槐、泡桐、臭椿、麻铄、栓皮栎、槲铄、白榆、大果榆、蒙椴、旱柳、毛白杨、河北杨、青杨、楸、槭树、红桦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云杉、冷杉、栎、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杨、槐、泡桐、黄栌、旱柳、漆树、盐肤木、白檀、八角枫、天女木兰

长江区:雪松、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柳杉、水杉、铺地柏、玉兰、合欢、桂花树、樟树、塔柏、枫香、女贞、紫薇、棕榈、鹅掌楸、栾树、木棉、海棠、樱花、榕树、柳树、云南紫荆、云南山茶、含笑、蒲葵、苏铁、竹、黄杨、棕竹、海桐、芙蓉、杜鹃

南方区:红豆杉、水杉、池杉、龙柏、蜀桧、枫香、银杏、桂花、石榴、月季、山茶、梅花、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垂柳、杜梨、巨紫荆、海棠花、樱花、木莲、楸树、刺槐、鹅掌楸、七叶树、栾树、梧桐、椴树、棕榈、合欢、紫薇、木槿、华盖木、珊瑚树、栀子花、黄荆、女贞、桃、李、杜鹃、凌霄、紫藤、喜树、木芙蓉、杨梅、枇把、油茶、茶树、腊梅、迎春、香樟、厚朴、栾树、苏铁、榕树

热带区: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南亚松、杉、柳杉、木荷、红荷、枫香、藜蒴、红椎、鸭脚木、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窿缘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桉、巨尾桉、刚果桉、毛竹、青皮竹、刺竹、麻竹、勒竹、撑篙竹、山乌桕、麻栎、苦栋、麻栋、杜英、马蹄荷、楹、栲、构、石梓、格木、阿丁枫、红苞木、拟赤杨、任豆、杜英、火力楠、蝴蝶果、黄漳、阴香、酸枣、木莲属、南岭黄檀、泡桐、南洋楹、榕属 表A8环境保护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区域: 主要造林树种

东北区: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沙松、樟子松、油松、黑松、长白赤松、兴凯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杜松、桧柏、塔松、侧柏、圆柏、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栎、辽东栎、紫椴、水曲柳、花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小黑杨、银中杨、中黑防1号与2号、中绥12号与4号、白榆、垂柳、糖槭、色木、花楸、京楸、梓树、火炬树、元宝槭、暴马丁香

三北区:落叶松、樟子松、油松、山杨、白榆、白蜡、槭、刺槐、桑、臭椿、侧柏、悬铃木、柏、胡杨、紫穗槐、旱柳、白榆、银白杨、国槐

黄河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杜松、白皮松、侧柏、白桦、山杨、榆、杜梨、文冠果、槲树、胡桃楸、丁香、山杏、刺槐、泡桐、臭椿、白榆、蒙椴、旱柳、杨、楸、槭树、红桦

北方区:油松、赤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柳、杨、刺槐、槐、臭椿、泡桐、黄栌、旱柳、漆树、盐肤木、花曲柳、八角枫、天女木兰

长江区: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柏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樟树、桢楠、檫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树、朴树、旱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昆明朴、柚木、银桦、女贞、铁刀木、银荆、枫香、楠竹、慈竹、箭竹、马桑、紫穗槐、白花刺、火棘、化香、月月青、车桑子、相思

南方区:罗汉松、柳杉、桧柏、侧柏、柏木、龙柏、合欢、悬铃木、臭椿、梧桐、枸树、夹竹桃、女贞、泡桐、桑树、垂柳、棕榈、无花果、桂花、枫香、木槿、珊瑚树、石楠、枸骨、广玉兰、刺槐、香樟、紫薇、橙、柠檬、茉莉、黑松、榕树、黄杨、石榴

热带区: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南亚松、杉、柳杉、木荷、红荷、枫香、藜蒴、红椎、鸭脚木、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窿缘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桉、巨尾桉、刚果按、毛竹、青皮竹、刺竹、麻竹、勒竹、撑篙竹、山乌桕、麻栎、苦栋、麻栋、杜英、马蹄荷、楹、栲、构、石梓、格木、阿丁枫、红苞木、拟赤杨、任豆、杜英、火力楠、蝴蝶果、黄樟、阴香、酸枣、木莲属、南岭黄檀、泡桐、南洋楹、榕属

附录B(提示的附录)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灌草种 表B1 区域:主要灌木树种:主要草种

东北区:胡技子、沙棘、小叶锦儿、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柽柳、小叶黄杨、辽东水蜡、紫穗槐、榆叶梅、东北连翘、紫丁香、红瑞木、卫矛、金银忍冬、越橘、杜鹃、杜香、柳叶绣线菊、杞柳、蒙古柳、兴安刺玫、刺五加、毛榛、小黄柳、茶条槭、六道木:苔草、小叶樟、芍药、地榆、沙参、线叶菊、针茅、野豌豆、隐子草、冷蒿、冰草、早熟禾、紫羊茅、防风、碱草、艾蒿、苜宿、驼绒藜、鹅冠草

三北区:锦鸡儿、柠条、毛条、山竹子、花棒、杨柴、踏郎、黄柳、沙柳、杞柳、柽柳(红柳)、沙拐枣、梭梭、胡枝子、沙棘、沙木蓼、紫穗槐、白刺、沙冬青、沙枣、白梭梭:沙蒿、沙打旺、甘草、苜蓿、羊草、大针茅、鸭茅

黄河区:绣线菊、虎榛子、黄蔷薇、狼牙齿、柄扁桃、沙棘、胡枝子、金银忍冬、连翘、麻黄、胡颓子、多花木兰、白刺花、山楂、柠条、荆条、黄栌、六道木、金露梅、酸枣、山皂角、花椒、枸杞、紫穗槐、山杏、山桃:黑麦草、茅尾草、早熟禾、驼绒藜、无芒雀麦、羊草、苜蓿、黄背草、白草、龙须草、沙打旺、冬棱草、小冠花

北方区:黄荆、胡枝子、酸枣、柽柳、杞柳、绣线菊、照山白、胡枝子、荆条、金露梅、杜鹃、高山柳、尖叶锦鸡儿、鹅尔枥、山皂角、花椒、枸杞、紫穗槐、山杏、山桃:蒿草、蓼、紫花针、羽柱针茅、昆仑针茅、苔草、驼绒藜、黄背草、白草、龙须草、沙打旺、冬棱草、小冠花

长江区:三棵针、狼牙齿、小蘖、绢毛蔷薇、报春、爬柳、密枝杜鹃、山胡椒、乌药、箭竹、马桑、紫穗槐、白花刺、火棘、化香、绣线菊、月月青、车桑子、盐肤木:芒草、野古草、蕨、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苜宿、雀麦

南方区:爬柳、密枝杜鹃、紫穗槐、胡枝子、夹竹桃、孛孛栎、袍树、茅栗、化香、白檀、海棠、野山楂、冬青、红果钓樟、绣线菊、马桑、水马桑、蔷薇、黄荆:香根草、芦苇、水烛、菖蒲、莲藕、芦竹、芒草、野古草 热带区:蛇藤、米碎叶、龙须藤、小果南竹、杜鹃:金茅、野古草、绒毛鸭子嘴、海芋、芭蕉、蕨类

附录C(提示的附录)生态公益林主要适播乔灌草种 表C1 区域: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草种

东北区: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侧柏、蒙古栎、辽东栎、槲铄、白榆、桦、山杨、山杏、胡桃楸、紫丁香:胡枝子、沙棘、兴安刺玫、黄刺玫、刺五加、毛榛、榛子、树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紫穗槐、紫丁香、蒙古山杏、杨柴:早熟禾、黑麦草、紫羊茅、苜宿、艾蒿、沙参、羊草、隐子草、冷蒿

三北区:油松、青海云杉、侧柏、祁连圆柏、樟子松:杨柴、锦鸡儿、柠条、花棒、踏朗、梭梭、白梭梭、蒙古沙拐枣、毛条、沙柳、紫穗槐:沙蒿、沙打旺、草木犀

黄河区:油松、侧柏:绣线菊、虎榛子、黄蔷薇、柄扁桃、沙棘、胡枝子、胡颓子、多花木兰、白刺花、山楂、柠条、荆条、黄栌、六道木、金露梅:沙蒿、沙打旺、草木犀、牛筋草

北方区:油松、华山松、刺槐、槐、旱柳、漆树、马尾松、侧柏:黄荆、胡枝子、酸枣、柽柳、杞柳、绣线菊、照山白、胡枝子、荆条、金露梅、杜鹃、高山柳、尖叶锦鸡儿、紫穗槐:蒿草、蓼、紫花针、羽柱针茅、昆仑针茅、苔草、驼绒藜 长江区:柏木、华山松、黄山松、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木荷、枫香、旱冬瓜、桤木、刺槐:三棵针、狼牙齿、小蘖、绢毛蔷薇、报春、爬柳、密枝杜鹃、山胡椒、山苍子、紫穗槐、马桑、乌药:绣线菊、芒草、野古草、蕨 南方区:华山松、马尾松、黄山松、高山松、侧柏、木荷、枫香、黄连木、乌桕:爬柳、密枝杜鹃、紫穗槐、胡枝子、夹竹桃、孛孛栎、袍树、茅栗、化香、白檀、海棠、野山楂、冬青、红果钓樟、水马桑、蔷薇、紫穗槐、黄荆、车桑子:绣线菊、水烛、菖蒲、芦竹、芒草、野古草、马桑

热带区: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侧柏、木荷、枫香、旱冬瓜、黄连木、刺槐:蛇藤、米碎叶、龙须藤、小果南竹、紫穗槐、桤木、杜鹃:金茅、野古草、绒毛鸭子嘴、海芋、芭蕉、蕨类

附录D(标准的附录)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 表D1(株或丛/公顷)

树种(组):三北:北方:南方

马尾松、华山松、黄山松::1200~1800:l200~3000 云南松、思茅松:::2000~3300 火炬松、湿地松:::900~2250 油松、黑松:3000~5000:2500~4000:2250~3500 落叶松:2400~3300:2000~2500:15OO~2000 樟子松:1650~2500:l000~1800: 红松::2200~3000:

云杉、冷杉:3500~6000:2200~3300:2000~2500 杉木:::1050~2500 水杉、池杉、落羽杉、水松:::1500~2500 秃杉、油杉:::1500~3000 柳杉:::l500~3500 侧柏、柏木:3500~6000:3000~3500:l800~3600 刺槐:l650~6000:2000~2500:1000~l500 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2200~3300: 榆树:3330~4950:800~l600: 椴树::2000~1500:1200~1800 桦树:1500~2200:1600~2200:1500~2000 角栎、蒙古栎、辽东栎::1500~2000: 樟树:::630~810 楠木、红豆树:::1800~3600 厚朴:::950~1650 檫木:::750~1650 鹅掌楸:::1250~2250 木荷、火力楠、观光木、含笑:::1200~2500 泡桐::630~900:630~900 栲、红椎、米槠、甜椎、青檀、麻栎、栓皮栎、板栗::630~1200:810~1800 青冈栎、桤木:::1650~3000 枫香、元宝枫、五角枫、黄连木、漆树::630~1200:630~1500 喜树:::1100~2250 相思类:::1200~3300 木麻黄:::1500~2500 苦楝、川楝、麻楝::750~1000:630~900 香椿、臭椿:1600~3000:750~1000:2000~3000 南洋楹、凤凰木:::630~900 桉树:::1200~2500 黑荆:::1800~3600 杨树类:1350~3300:600~1600: 毛竹、麻竹:::450~600 丛生竹:::500~825 秋茄、白骨壤、木榄:::10000~30000 无瓣海桑、海桑、红海榄等:::4400~6670 银桦、木棉(四旁):::330~550 悬铃木、枫杨(四旁):::405~630 柳树(四旁)::600~1100:500~850 杨树(四旁)::500~1000:250~850 山苍子:::3000~4500 沙柳、毛条、柠条、柽柳:1240~5000:: 花棒、踏朗、沙拐枣、梭梭:660~1650::

沙棘、紫穗槐、山皂角、花椒、枸杞:1650~3300:1650~3300: 锦鸡儿:1500~3000:800~1500: 山杏、山桃:450~650:350~500: 密油枝、黄荆、马桑:::l500~3300 注:三北区含黄河区和青藏高原区;北方区含东北区;南方区含长江区和东南沿海区。

附录E(标准的附录)天然次生林抚育不同径阶适宜保留株数 表E1(株/hm)

类型:区域:径阶,cm ::6:8:lO:12—14:16~18:20~22:22以上

针阔混交林:北部:4OOO~6400:2100~4400:1580~2730:930~1790:810~1320:700~880:640~830 :南部:3600~5760:1900~3960:1340~2320:790~1520:650~1050:560~700:510~660 硬阔叶林:北部:2550~4110:1490~2980:1130~2050:850~1300:780~1030:650~890:600~790 :南部:2250~3700:1350~2680:1020~l800:720~1100:660~870:55O~710:510~630 软阔叶林:北部:4060~6540:2020~4610:1590~2920:1040~2050:910~1520:780~910:

:南部:3600~5700:1800~4180:1440~2620:950~1750:770~125O:660~730: 杨桦林:北部:2460~4330:2010~3660:1450~255O:1180~2020:900~1320:760~1OOO:

:南部::::::: 注:南部是指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北部是指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以及新疆、祁连山林区和西南高山云、冷杉林区。附录F(标准的附录)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更新采伐控制指标 表Fl ┌──────────────┬──┬──┬───┬───────┐ │

│同龄林│

异龄林

│ │

├───┼───┬───┤ │

│地区│起源│防护 │大径木│采伐 │ │

│成熟龄│蓄积比│胸径 │ │

│ 年 │ %.│Cm │ ├──────────────┼──┼──┼───┼───┼───┤ │

│天然│>161 │

│ │

│北部├──┼───┤>81.│>49.│ │

│人工│>121 │

│ │红松、云杉、柏木、紫杉、铁杉├──┼──┼───┼───┼───┤ │

│天然│>121 │

│ │

│南部├──┼───┤>81.│>59.│ │

│人工│>l01 │

│ ├──────────────┼──┼──┼───┼───┼───┤ │

│天然│>141 │

│ │

│北部├──┼───┤>76.│>39.│ │

│人工│>161 │

│ │落叶松、冷杉、樟子松、黑松 ├──┼──┼───┼───┼───┤ │

│天然│>121 │

│ │

│南部├──┼───┤>76.│>49.│ │

│人工│>161 │

│ └──────────────┴──┴──┴───┴───┴───┘ 表F1(完)┌──────────────┬──┬──┬───┬───────┐ │

│同龄林│

异龄林

│ │

├───┼───┬───┤ │

│地区│起源│防护 │大径木│采伐 │ │

│成熟龄│蓄积比│胸径 │ │

│ 年 │ %.│Cm │ ├──────────────┼──┼──┼───┼───┼───┤ │

│天然│>8l.│

│ │

│北部├──┼───┤>76.│>39.│ │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

│人工│>61.│

│ │

├──┼──┼───┼───┬───┤ │华山松、高山松

│天然│>61.│

│ │

│南部├──┼───┤>76.│>49.│ │

│人工│>51.│

│ ├──────────────┼──┼──┼───┼───┼───┤ │

│北部│人工│>31.│>71.│>37.│ │杨、桉、楝、泡桐、麻黄、枫杨├──┼──┼───┼───┼───┤ │

│南部│人工│>26.│>71.│>47.│ ├──────────────┼──┼──┼───┼───┼───┤ │

│天然│>81.│

│ │

│北部├──┼───┤>71.│>37.│ │

│人工│>61.│

│ │桦、榆、木荷、枫香

├──┼──┼───┼───┼───┤ │

│天然│>71.│

│ │

│南部├──┼───┤>71.│>47.│ │

│人工│>51.│

│ ├──────────────┼──┼──┼───┼───┼───┤ │栎柞、栲、椴、水曲柳、胡桃楸│不分│天然│>121 │

│ │

├──┼───┤>81.│>47.│ │黄菠萝

│南北│人工│>71.│

│ ├──────────────┼──┼──┼───┼───┼───┤ │杉木、柳杉、水杉

│南部│人工│>36.│

│ ├──────────────┼──┼──┼───┼───┼───┤ │毛竹

│南部│人工│>10.│

│ └──────────────┴──┴──┴───┴───┴───┘ 注:

1、南部是指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北部是指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以及新疆、祁连山林区和西南高山云、冷杉林区。

2、大径木是指胸径大于25cm的林木。

国防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 篇6

公司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将新仓库库区、501火工区、军五厂火工区(装配车间)、万家山(公司水塔所在地)列为生态公益林区,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管护和建设措施。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和组织实施遵循三个原则: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坚持分步实施,逐步提高,务求实效。根据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对需要进行道路和房屋改造等的工程设计,必须与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区域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不得破坏现有林地,如造成小面积的破坏,在图纸设计和资金投入上需将现有林地进行补充。公司的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公司火工产品的组装区、原材料区、成品区,规划强调相对合理布局。即生态公益林尽量将库房之间、生产车间之间隔离,以免因火工产品意外产生冲击波伤及到生产工人和其他人员。利用原有植被,大量种植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种植方法,先生产车间,后库区,分步实施。

公司党政领导极其重视生态公益林保护,成立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小组。由公司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职能部门领导任成员的组织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管护协议,公司与职能部门签订管护协议,职能部门与个人逐级签订管护协议,层层落实,把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护具体落实到个人。

公司成立了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分厂行政领导任副组长(13个),每个分厂设一个小组(10~20人),如遇火灾信号,各个小组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救援。公司每年调集韶山、湘乡及本单位的消防队伍、应急小组成员、江南医院医生等进行一次森林防火应急救援演练。由于公司生态公益林与周边农村山地紧密相连,一旦周边农村山地发生火灾,极易引发到公司林区,在公司林区周边建立了一条宽15米的隔离带,防止山火蔓延到公司的林区。

公司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管护制度:禁止征用、占用生态公益林地,确因国家、公司建设需要征用、占用的,必须依法办理,并在异地划定同等面积的生态公益林;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确因国家重点建设、林木更新需要采伐的,必须逐级申报,由省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开展生产性经营活动。同时规定,生态公益林区的更新采伐迹地、病发地应在当年或次年完成造林更新。

笔者作为公司园林部门的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园林绿化的管理已超过10年,通过听报告、座谈、实地观察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对公司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提出一些意见。

大力开展宣传。完善宣传基础设施,在公司公益林区交通路口及时设立宣传牌、监督岗、公示栏,对一些已经陈旧破损和内容有所调整的公益林宣传牌及时更新,同时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周边群众和公司职工、家属,做好他们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使生态公益林建设能得到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与林业部门交流活动,提高宣传水平。

科学编制规划。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化界定工作,制定公司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同时对每一块宜林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树种、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统筹考虑,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分厂,做到明确职责,限期完成。

提高队伍素质。严把入口关,聘用护林员时首先由公司职能部门推荐,分管领导考核,公司行政主管领导审核,报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加强对护林员的培训教育,开展法律法规、政策、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为保护好公益林打下基础。

强化管护责任。要求主管领导、分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管护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凡不能及时发现案件或隐瞒不报要给予相应处理。每年对护林员进行综合评定,如不能胜任,更换护林员。

规范资金管理。公益林补助资金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浪费。

完善数据建设。工作中注重合同档案的管理,设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数据库,公益林管护台账,区划的界定书、管护合同等完全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归纳,为科学管理好公益林提供依据。

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探讨 篇7

1 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因素

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的因素众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公益林森林质量不高。我国现有的生态公益林中, 人工林较差, 天然林相对较好。人工林幼中龄林所占比例较高, 而单位蓄积量和生产力均较低, 每公顷最低蓄积量仅28.4 m3, 不及天然林单位面积蓄积的三分之一。生产力低的人工林有许多是几十年也不能成材的矮挫树。树种结构单一, 混交林及阔叶林比过低, 而纯林针叶林在生态公益林中占的比重较大。

我国濒危高等植物近5 000种, 是世界上排前3位的生物多样性大国。写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濒危物种中, 中国占四分之一。随着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 这些物种受到进一步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难以维系。与此同时, 单一的树种结构还造成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随着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大幅度扩大。与1950年相比较, 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猛增了11倍。

(2) 生态公益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复杂。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占国土地面积的33%。而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区, 许多地段难以进入, 管护难度大。在偏远的山区, 由于交通不便, 缺乏投资基础, 导致当地农民靠山吃山, 滥砍滥伐。因此, 山区复杂地形的阻碍是影响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重要因素。

(3) 部分生态公益林尚存在权属争议、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等问题。当经济利益与生态公益林相结合的时候, 特别是补偿标准提高后, 生态公益林的权属问题就越发显现出来。比较普遍的是国营林场与周围村庄林地的权属争议, 有时难以处理完善的争议地林木往往被偷采滥伐。2007年, 广东省连山林场有超过200 hm2的生态公益林遭到非法采伐。在部分省市的森林资源调查中, 存在工作疏忽, 造成了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的问题。如对小班界线和小班面积的重新测量一定要根据实地情况, 结合界定历史资料确定数据的修改, 以免新旧数据不一致造成生态公益林的判定及补偿管理出现混乱。森林资源调查时还应注意不能把任何的农用地、水域、交通、建设用地等非林地划入林地, 以免造成一系列的错误。

(4) 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到目前为止, 目测勾绘地形图、方格纸计算面积和手工的作业设计图仍然是大多数管护机构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 测量技术发展迅速, 老旧的人工测量方法已经被精确到厘米级别的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所取代。只有采用新技术, 才能避免人工目测定位、勾绘地形图造成的误差, 准确定位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边界, 防止采伐生态公益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单纯的手写脑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然而受经济因素制约,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数据管理没有系统化, 只有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2 生态公益林管护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存在的种种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制定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策略。首先, 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品质。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 改变以往人工造林采用单一树种的方式, 科学合理地调整树种结构, 避免纯林面积进一步扩大, 改善成活率。这样可以人为提高林地的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 改造林分, 提升森林质量。与此同时, 还要适当地封山育林, 利用自然界的力量, 恢复生态系统。

其次, 宣传教育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一定要让当地村民知道什么是生态公益林, 保护生态公益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详细向当地村民宣传讲解生态公益林一旦遭到破坏会带来的灾难, 让当地村民把管护生态公益林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改变靠山吃山的陈旧思想。鼓励当地村民将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和开发生态公益林, 如开展生态观光等服务以提高经济收入。同时, 尽快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政策, 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提高当地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第三, 查明理清生态公益林现状, 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清查生态公益林, 对存在权属争议、界限不清、属性混乱等问题一一调查落实, 将确认后的数据全部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成熟的3S技术, 将现场调查与卫星遥感解译相结合, 准确判定生态公益林中的非林地成分。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 及时将生态公益林的变化录入地理信息系统,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科学决策。

3 结语

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初探 篇8

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对水利工程蓄水、保水、防止泥沙淤积、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有促进作用, 对农牧业高产稳产有屏障作用。生态公益林是特殊林业, 生产周期长、管护难度大, 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然而目前生态林的建设和管护没有可靠资金来源, 资金问题已成为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现行生态公益林的价值循环以及资金循环和周转是不完全、不正常的, 社会应付给他们应得的报酬, 予以补偿。

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公益林资产化管理的前提。生态公益林之所以难以进行资产化管理, 就在于它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由于生态功能具有外部公共性, 因此很难在市场上交换流通, 也就无法使生态效益与它的成本费用———营造成本费用配比起来, 也就无法从市场角度进行保值、增值的资产化管理。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符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要求。商品有价、服务收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可以通过价格得到补偿;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等生态林也应该得到补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产生的价值, 比它的直接经济效益高得多。如我国森林每年可蓄水及涵养水量约3 470亿t, 相当于我国水库总容量4 660亿t的75%;每年减少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量约76.80亿t。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在无形中发挥作用的, 这部分投资得不到回收, 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山西省管涔林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近几年间, 由于天然林管护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 使得许多管护设施未能建成, 林区一线管护人员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林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因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确立生态公益林产业的独立地位, 使它商品化、市场化, 以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源价格体系、核算体系、税收体系、信贷政策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等, 是解决林业经营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目的, 就是要把生态公益林补偿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接轨, 以有效地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2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客观依据

2.1 理论依据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任何商品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有使用价值;三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 而是为了交换。生态公益林在培育和管护、经营过程中, 凝结着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次是这些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及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不同规格的用材和多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的价值就是在培育和生产森林的过程中,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态公益林并不具备交换条件, 即生态公益林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换来提供生态功能和为社会服务。按照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 生态公益林并不是商品。但是国家为了维持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行为对其进行价值补偿, 即通过政府行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可以完成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交换。在这一特殊情况下, 生态公益林才成为特殊商品, 西方学者称之为社会公共商品。

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不一定都能产生效益, 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使人们对这些物品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因而森林生态功能不等于森林生态效益, 只有被利用的生态功能才能发挥效益。所以, 森林生态效益是森林生态功能为社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反应出来的, 或者说, 这种效益是由森林生态功能转化而来的。

2.2 法律与政策依据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森林法》第六条规定:“征收育林费, 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我国自1953年建立育林基金制度以来, 对我国用材林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改善和保护环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作为培育生态公益林费用, 应该是时候了。

2.2.2 中央有关通知、报告和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国家林业基金制度;适当提高 (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林区外) 集体林区和国有林区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的征收标准, 扩大育林基金征收范围”。据此, 不少省区的林业部门要求把征收育林基金范围扩大到防护林和经济林等生态林。《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要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1992年9月10日, 《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情况及有关对策报告》第七条指出,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按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要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 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1993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改革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机制, 逐步实行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

根据上述法律和政策的条款, 可以确认, 作为主要由人工培育的生态公益林资源, 他们具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更需要得到经济补偿。为了加快造林绿化和林业发展, 原林业部决定逐步实行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例如, 1994年12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将部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列入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的报告》, 建议在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时, 请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作为工程供水价格的构成部分, 通过水利部门收取。

3 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设想

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总原则是:征收对象的泛围由小至大;征收的标准由低到高, 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 可少征或不征;征收的环节应尽量减化;征收的资金实行适当集中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1 征收范围和对象

生态公益林的受益对象不仅仅是依靠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收入单位, 而且包括受益地区内的所有其他产业部门及居民, 他们的受益程度远比依靠生态公益林取得经济效益的经营单位大得多。因此, 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 均属于资源补偿性收费。凡受益于各类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或依靠这些森林资源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都必须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根据国家目前的现实情况, 可考虑先对有经营收入的大中型水库、水利发电、以森林经管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区以及内河航运、采集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煤矿等, 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

生态公益林补偿渠道有国家补偿、社会补偿、市场补偿。国家补偿渠道, 应建立公益资源储备;社会补偿渠道, 由国家向受益单位、个人征缴一定量的税、费, 然后再由国家根据具体情况, 补给公益林生产者;市场补偿渠道, 推销有形林产品或服务性收取, 具有不稳定性。国家补偿渠道才是补偿中最重要的部分。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内容, 除了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林地安置补助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外, 还包括林地损失补偿费、林地附着物补偿费、林区设施补偿费、承担林地开垦补偿费、森林资源涵养水源补偿费和森林资源社会受益补偿费等。

3.2 征收标准与方法

补偿总标准应是公益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平均成本。关键是要确定出生态公益林社会平均成本的水平。在确定具体附加的幅度和计征的标准时, 要认真核算并充分考虑到被征收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可参照国内一些成功的经验, 对有水费收入的水库、水利发电、城市自来水、风景旅游区、风沙区煤矿, 特别是露天煤矿, 可分别在原水费、电费、门票和煤价的基础上附加一定数额或比例计征;在风景旅游区内从事的服务项目, 可按其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计征;对风沙区的露天煤矿可按其每年采煤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对在林区开展野生药材、食用菌、编织活动的, 按当地市场收购价的一定比例计征;对进入林区养蜂的可按每次每箱征收一定数额;为照顾农民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 对于农田灌溉用水、用电应少征或不征。

3.3 补偿费的征收、使用与管理

生态公益林补偿费由各级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林业主管部门可委托水利、电力、交通、供销、税务和风景旅游区的管理部门代征, 按季转拨林业主管部门, 由林业主管部门付给代征手续费。

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的探索 篇9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建立有其独特的意义, 是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不断维护生态的平衡以及保护生态的多样性而提供的带有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经济型的森林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有利推动, 还需要社会各个行业和人民大众的有利支持和配合, 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但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 在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管理上还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现今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并提出相应可借鉴的经验, 希望能从实际上促进我国生态公益林的发展。

1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比较单一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一共存在着8种主要的类型, 分别为造林更新型、补值改造型、封山育林型、封禁管补型和封山护林型、生态疏伐型和生态择伐型。这8种类型是管理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模式。按照常理来说, 不同的管护类型中应该提出不同的策略, 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维护。但在许多区域没有真正有效地把这8种管护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去, 为了将管护变得简单化, 以便投入更少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有的只是单一地运用1种模式管护生态公益林, 这样不仅会影响生态公益林的整体效益, 同时还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1.2 缺乏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主体

从我国整体公益林的管护来看, 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当的现象。在一些山林中绝大多数属于集体制的山林, 一般都以责任山和自留山进行管理, 林农实际上才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 而缺乏统一的山林原有经营主体, 这将不利于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统一管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 我国长期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影响, 使林业部门习惯地用计划经济的模式作为其工作的方式。林农一直作为最基层的林业经营主体, 总是被动接受林业部门的管理, 所以, 很难调动起林农对生态建设和生态维护的积极性。国家下达的一些重要指示也是由村干部代为统一管理, 林农也只是被动的接受, 很难参与到决策当中去[1]。

1.3 生态公益林的的管护科学技术含量低

现今我国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相应的管理技术还有很多不足, 缺乏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比如, 关于生态公益林的布局分析, 以及如何在构建和维护已有的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有效发展新林区, 并且对相关林区存在的功能和意义也缺少严格地划分依据。所以, 关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模式以及林业的经营战略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还处在不断研究当中。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科学完备的公益生态林管护网络, 一些林区依然采用传统的经营管护方式, 不能有效、全面分析把握生态公益林的动态发展。

1.4 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

我国有关生态公益林的法律保护条文还存在这明显的不足, 现今最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过森林保护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等有关发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林的发展, 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施行办法。虽然国家和社会普遍重视植树造林的发展, 但很多法律由于年代的问题,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从多方面去有效指导和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就是在不同地区和城市对于生态林的保护法律条文不完善, 不能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 而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例如, 没有明确地将产权制度写进法律条文, 这样很难激发人们对于林业建设和投资的积极性。

2 如何有效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2.1 构筑多种经营模式, 提升综合利益

我国现今多数地区都只是采取封山育林这一种经营模式, 这样将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综合利益的有效发挥, 不能集结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所以,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和经营特点将多种经营模式有效运用, 增加科技的投入力度, 对不同的地区分类经营指导。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产权分离的制度, 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有效明晰产权关系, 进一步扩大经营权利, 将经营权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责任中分离出来, 同时还要保障农户的承包利益, 将管护生态公益林的防火和防盗等其它责任独立地分离出来交由集体共同承担, 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农户由于缺乏经验而导致的管护不足的现象。有的农户因为把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而使其失去一些树木的所有权, 这样会降低他们的收入更加不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性, 这样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2.2 依靠科技, 提升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

生态公益林具有覆盖面积大、范围广、分布区域集中的特点, 所以,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也是一个综合的实施过程, 这就需要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强对森林的综合调控。要全方位、全面检查、了解生态林的综合运作状况, 这样就更加加重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难度。因此, 必须建立起生态公益林的全方位监测系统, 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建立完整的信息监测网络, 即时更新数据, 以便更有利掌握信息生态林的动态变化, 以及能够帮助管护人员及时了解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资金花费以及今后所需要的资金补偿。这些都可以在建立的网络系统中实时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 也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理。

2.3 健全生态公益林的法律管护体系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也应该实行依法护林的战略方略, 要根据国家总体的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实时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相关的《省、市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各省、市、直辖区的法律法规的政策制度。在原有法律条文条令的基础上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细则, 确保高效护林管林, 不断完善各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体系, 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产权分离经营的措施写入法律条文,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管理。执法部门也应该根据法律严格执法, 对严重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决不姑息, 从而保证依法治林的有效实施。

3 结语

国家生态的发展, 需要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 因此, 要在各项制度上完善对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总结来说, 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运营体制, 加大科技的投入, 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网络。从源头上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政策措施, 有效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禹永树.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9)

[2] 汪锦辉, 王菁黎, 邓华锋等.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 2012 (6)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探究 篇10

1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运行现状

1.1 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

政府在公益林生态补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适当补偿公益林, 例如:财政无偿扶持、财政补贴制度、信贷优惠、国债发行、接受捐赠及生态补偿税费征收等。20 世纪90 年代, 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生态补偿制度, 2001年, 我国在11 个省及24 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域实施生态效益补助, 生态补偿资金已纳入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范围内。

此外, 在2004 年, 我国成立中央生态补偿基金, 成为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起正式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各个市级政府已建立起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此外, 通过征收一定的生态税费, 向社会筹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为其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例如:浙江省推行一项新政策, 在水电费中增添水源涵养费, 然而, 现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多难题, 致使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开展的范围比较狭窄。

1.2以市场为主导的补偿方式

森林生态补偿系统中逐渐地引入市场化方式, 虽然只在局部地区进行简单的探索,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开始应用市场化补偿形式, 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 此外, 积极地向国外引进资金, 有效地解决生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 森林的碳汇机制将成为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生态补偿市场化的理论, 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开创出全新的生态效益补偿方式, 采取生态购买方式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实现产品生态向商品生态的重大转变, 其中, 在生态服务市场化背景下, 生态购买属于一种较特殊手段, 将生态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管理项目,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采用生态购买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产品的商品化与货币化,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效益的市场意识,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因此, 生态购买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良好应用。

2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运行中的问题

2.1 财政补偿标准过于单一

现阶段, 我国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方式时, 严重忽视各个区域的差异性, 未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 且补偿量普遍偏低, 采取的补偿标准过于单一。此外, 国家在确定补偿基金时,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单一的补偿标准, 没有充分考虑以下几点重要因素: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立地条件及交通状况等。此外, 近些年, 政府增加生态林补偿金的发放数量, 但是, 单一的补偿标准导致以下两个方面问题:首先, 采取单一的补偿标准严重降低公益补偿金的使用效率, 没有体现公平的原则;在施行的实际过程中, 各个区位及质量的公益林, 在管护成本与经济价值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次, 目前使用的补偿标准不能够有效地弥补林场的经济损失。

2.2 财政补偿标准较低

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过低, 公益林则每年只获得10 元/667m2的补偿费, 远远不如经营商品林, 不能够弥补林农所需的营林成本, 因此, 处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量, 部分群众拒绝将自家的森林归入生态公益林的范畴, 带来较多的公益林管护方面问题, 这不利于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2.3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现阶段, 生态效益的补偿方式以政府为导向, 补偿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 例如:财政投入、税收减免及税收补贴等, 及有关地区部门行业对生态效益提供的支持, 虽然, 初步地形成政府的财政支付系统, 但是, 在大多数省市级地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益林补偿基金;其次, 没有充分发挥中央及地方的生态补偿基金, 存在私自挪用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出, 我国生态补偿筹资体系亟待完善;最后, 补偿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支出, 筹资渠道过于单一, 因此, 需要加强对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建设, 此外, 政府独自承担大型项目,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未形成“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的运营机制, 存在一定的“少数人负担、多数人收益, 贫困地区负担、富裕地区享受, 上游投入、下游得利”等状况, 降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 此外, 公益林区的基础设备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产生防治有害生物的经费不足的问题。

2.4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给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带来更多困难, 降低公众支付与供给生态效益意愿。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普通大众缺乏公益林生态环境方面认识, 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没有认识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此外, 受到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制约, 大众的生态效益支付能力较低, 导致林业的经营者很难收回成本, 获取的利益较少, 大大降低林业经营者的生态效益资金供给意愿, 致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出现恶性循环现象, 无法正常地运行市场化的补偿方式。

2.5 生态公益林布局欠缺完善

由于生态公益林区划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同步进行, 导致一部分水源涵养林、环境保护林及水土保持林, 依旧没有纳入至生态公益林的范畴, 导致全市的公益林区划布局欠缺完善, 保护与利用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3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的措施

3.1 完善政府的财政支付系统

首先, 不断完善财政支付体系, 从而构建中央至政府的生态补偿基金系统, 提高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及重点生态区的财政投入, 建立起长效的投入机制。因此, 各地区政府应结合自身经济状况, 补偿当地的生态效益, 充分发挥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作用;其次, 在构建健全的政府财政体系后, 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因此, 普洱市财政部门与林业部门, 互相合作, 严格按照《新办法》使用管理资金, 按照法规政策制度办事, 加强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 加强对资金进行检查与稽查工作, 从机制与制度上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效益, 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针对违规使用管护资金的问题, 给予严厉的处罚, 此外, 将改善个人与集体资金补偿的兑付管理方式作为工作的重点, 加快兑付速度, 监督与管理资金到户后的分配与使用, 加强对村民的指导, 组织集体一事一议的使用补偿资金。促使资金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此外, 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加强对补偿基金的管理, 提高补偿基金的使用效率。

3.2 完善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

建立起明确的产权关系, 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为相关人员在使用生态效益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提升森林资源拥有者的热情, 为构建完善的生态法律制度, 及形成良好的市场化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引入竞争机制

政府的单纯投入, 没有充分地利用资金, 此外,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加上受到管理机制制约, 大大降低补偿机制的持续性及灵活性, 给生态补偿机制的长久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 在市场化日渐成熟的背景下,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结合政府补偿与市场化机制, 才能推动我国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3.4 提高管护人员专业素质

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关系着广大林农群众及众多经营单位, 因此, 通过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 加大对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宣传, 从而获得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创造良好的公益补偿工作开展的环境, 此外, 应加强培养管护人员, 向其传授林业知识病虫害防治管护日志填写等知识, 提高公益林德管护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 公益林在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加强对公益林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 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林业市场化改革不断地推进, 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理论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的运行现状, 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最后, 提出相应的完善公益林补偿方式的措施, 旨在推动我国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钦, 魏远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J].技术经济, 2007 (4)

[2] 谢利玉.浅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 2010 (3)

浅议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其对策 篇11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1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分质量较差

现有生态公益林林分混杂,存有大量的人工林、而天然林数量少;存有大量的针叶林、而阔叶林数量很少;纯林单层林较多、混交林复层林较少,林层构造不是很合理,由此带来的林分质量较差,防护质量较差,森林的防护功能较差。

1.2 科学利用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生态公益林存有大量的树木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公益林,各地基本上都出台政策禁止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开采[1]。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一步拉开了收益的距离,导致生态林所有权单位对保护生态公益林项目有些推诿,甚至出现违规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存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1.3 补偿标准不合理,缺乏管护力度

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国家出台政策,保护生态公益林,限制对其进行商业性砍伐。但是林农从中获取的直接经济报酬较少。因此,较低的收益难以引发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很多地方的生态林管护力量不够。没有专业的护林员,这导致了许多乱砍乱伐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2]。

1.4 交通不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管护工作困难

很多生态公益林处于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林农交错,因此,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难度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对公益林的管护成本带来影响。此外,广大山区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此带来的很多农户与管护工作人员的冲突。此外,很多管护人员业务水平较差,缺少系统的培训,对公益林的管护仅仅存在于巡山护林的较低层次上。

1.5 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硬件建设落后

大部分地区,生态公益林以国有林场为主。但近年来,国有林场面临着缺少资金的困境,对林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较少。目前,很多生态公益林设备落后,仅有基本的设备维护工具,根本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需要。

2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防护效益

针对一些林分质量较低、生态防护能力差,林地利用率低的公益林,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加强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层次低的公益林进行改造升级[3]。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提高防护能力。

2.2 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生态公益林不仅仅拥有生态效益,同时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为有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多种收益,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身补偿能力,管理单位应该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发挥好应有的经济效益。一是开辟非木质利用效益。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有效的引导农民在林地下开展林下种植,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如珍贵树木、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如果生态林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可以创造性的开发出态旅游项目,以此提高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二是开展限制性木质利用。在生态公益林地区,对于不同林种分类管理,对于一些采伐后很难再更新的林种进行重点保护,禁止破坏。对于容易更新的一般林种,可采用择伐、小块状开采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开采过程中,要注重补充一部分阔叶树木,从而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

2.3 提高管护队伍建设力度

面对管护人员存在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一是在招录管护人员时,加强能力考查,择优录用,对于不适应岗位的管护人员予以调整岗位乃至淘汰,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二是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政策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考察制度,提高管护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力度。

2.4 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公益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很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理解不到位,对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生态价值了解不深入,因此,要加强对当地林农关于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公益林的认识程度。让林区农民更多地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理念、经营意义等;同时,注重依据当地的森林文化因地制宜的出台适合当地林区的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措施。对公益林区域内的商业性砍伐予以限制,同时打击毁林开垦,乱砍乱伐、放养生物等破坏生态林的违法行为[4]。

2.5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在保持生态公益林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关主体具体落实、部门监督到位、资金补偿合理的新的管护机制。管护模式要充分考虑林区当地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数量以及农民对山林的依存状况。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新管护模式。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管护主体的监督检查,监督各级主体单位严格执行公益林相关管护规定,合理划分管理片区,对出现问题的追究责任,高效地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2.6 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

主管部门应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公益林专项资金,同时主管单位也应该加大对公益林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公益林区建设专门的看护岗所。此外,应该为管护单位提供专业的电脑、GPS、森林病虫害监测工具等设施,提升对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公益林的高效开发和有序管理。

3 结语

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措施。在生态公益林管护方面,要不断创新管护方式,寻求新举措,科学有效的经营和管护。同时,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与当地林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提升公益林区林农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建立起合理的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同提升是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冯俐丽,朱先文,孙淑丽.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0(3).

[2]闫西清,马存世,陈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甘肃林业科技,2004(4).

[3].王毅昌,蒋敏元.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J].林业科学,2005(5).

[4]王静波,孙立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7).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变迁评析 篇12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化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将影响生产要素配置、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利益相关者福利。目前各种公益林的制度安排使人民的努力与报酬联系程度很低, 缺乏真正体现经济个体利益的制度环境, 缺乏一种能够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经济优势的制度环境, 缺乏一整套实现生态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框架, 缺乏激励性制度安排, 需要新的制度安排。

2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变迁的特征

具有典型的政府色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主体中有政府、团体、私人。但是, 这些不同的主体本质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从创新中获得自身利益的经纪人。制度变迁中的两极行动集团是指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初级行动团体是制度变迁的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 而次级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实施者。林毅夫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划分为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 或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 它由个人或一群 (个) 人, 在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或法律引入和实现, 其主体是国家。纵观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制定与制度变迁, 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整个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过程中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 政府充当了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公益林生态补偿是通过政策强制执行的, 因此其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

当然, 公益林生态补偿与制度变迁选择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首推者是有其内在的动因与逻辑的。首先, 从我国公益林补偿的初始社会环境来看, 在我国及儒家文化圈中具有推崇国家力量的传统, 政府与个人、团体所拥有的权力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国家对经济的深度干预, 各级政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管理和直接运行经济的权力和能力, 这样, 个人、团体就处于了绝对弱势地位, 依靠政府来推动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制度变迁是必然的。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制度变迁理论的重要内容, 如果没有动力, 制度变迁就不可能发生。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 制度变迁主体都是财富最大化者, 他们从事制度创新的目的, 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公益林进行保护的制度变迁收益有很多是无形的, 如森林产生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中很多生态效益是当下不能立即实现的, 或许要等到若干年后才初见成效。因此, 从长远来看政府从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变迁中获得的收益是大于所付出的成本的。而且在公益林保护方面的资金并非完全由政府承担, 一部分补偿资金来源于税收、排污费、环境基金等, 这也成为了政府积极推动制度变迁的原因。其次,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也是一方面原因。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 初始的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一种制度形成后, 会形成某种在现存体制中有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 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 阻碍进一步的改革, 哪怕新的体制较之现存体制更有效率。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造就了强有力的政府, 在各种改革当中中央政府是整个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人民群众只是新制度的接受者。由于这一初始背景的存在,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再者, 公益林的建设必须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 产权不明确, 会使公益林的管理难以有效进行。目前许多公益林是国有和集体所有, 当各方面利益发生冲突时, 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往往不能实现, 还会发生对公益林资源的过度使用的情况, 导致公益林资源的枯竭。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其基本目标之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 使自己的税收或租金最大化;更进一步来说, 没有国家权力及代理人的介入, 财产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界定、保护和实施, 因此国家权力就构成了有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由此看来, 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公益林产权制度, 努力实现各个产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义务的平衡与对称。所以, 必然要通过政府, 制定公益林产权登记制度等, 明晰公益林产权。

3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引致的问题

造成了制度短缺, 即制度的供给与制度需求不相适应。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表明, 制度供给作为对制度需求的滞后反应, 对新制度的需求往往在实际制度供给之前就已经产生, 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时间滞延, 相对于个人制度安排与团体安排即自愿合作安排, 政府安排的总时间滞延大于两者的总时间滞延。当一种制度创新完成时, 其制度环境往往也发生了改变, 从而导致新制度的供给与人们对制度的需求不相适应。我国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是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进行的, 政府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政府进行制度安排的行为很复杂。一方面政府和有理性的经纪人一样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收益来看各级政府可以从中得到中央政府的鼓励, 还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与赞扬。但由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而其见效慢、政绩少, 使得各级地方政府缺乏对此行动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制度变迁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 政府的安排不可能同时兼顾每一个利益集团的制度变迁收益, 不同利益集团由于自身的利益受损就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向政府施压, 使得新制度的供给难以实现。公益林的建设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政策实行的, 属于激进式的正式制度变迁, 某些林主的森林是被强制纳入公益林的, 他们以森林的经济收入为生, 现在要禁止他们砍伐所有权属于自己的森林, 这种做法侵犯了林主的产权收益。目前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每年每667㎡补偿15元, 而且在补偿金的发放过程中, 各级政府往往会以各种名义层层截留, 最后到达林主手中的补偿金很少或不能到达林主手中, 这不但造成了林主的经济损失, 还极大地削弱了农户进行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

4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完善与制度变迁的思考

制度的供给是一项融科学性、系统性、价值性为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供给, 单靠少数领导和智囊人物的决策远远不够, 必须把制度的供给交给“市场”, 即实现制度的设计、开发、论证, 选择的程序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市场补偿是生态服务受益者对保护者的直接补偿, 主要采用产权交易市场一对一交易、生态标记等方式, 具有直接性、激励性等特点。公益林属于公共物品, 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 长期以来, 公益林的建设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由于政府能力有限, 补偿数额大, 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难以形成自发的调节机制。政府的补偿具有时滞性的特点, 以致效率不高。各国都在寻求更有效更直接的补偿方法, 从国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 市场机制在公益林建设保护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并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除了少数的公共物品, 因其产权不明晰、交易成本高或非排他性, 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买卖机制从而转化成经济效益, 所以不得不由政府通过公共部门生产, 其它的公共品物品的生产权都应该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同样地, 生态公益林建设完全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生产权的归属, 以避免政府垄断公益林生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生态公益林主要提供的是生态产品, 虽然生态产品不像一般物品有物质实体, 如森林有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分等功能, 这些“产品”都是无形的, 怎样把这些功能定义为市场上的商品目前还在探索当中。如现在已在国际上出现的森林碳汇项目, 作为森林生态补偿的一种特殊形式, 就是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商品化。森林碳汇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作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将为补偿金提供大量的来源, 将对我国林业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公益林生态产权收益就会得到实现, 促进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市场化, 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

摘要: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公益林生态补偿对我国公益林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 国家越来越重视公益林生态补偿方面的问题,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 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总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分析政府强制性变迁所产生的问题, 对公益林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出思考。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变迁

参考文献

[1]陈钦.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45-46.

[2]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4:160-161.

[3]洪名勇.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4]葛颜祥.流域生态补偿: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比较与选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7 (4) :48-49.

上一篇: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下一篇:人防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