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2024-05-18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精选12篇)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1

1 引 言

股东和管理者的冲突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 Jensen (1986) 的自由现金流理论、Stulz (1990) 的在职消费理论、Myers (2000) 的帝国建造理论都证明了这一结论。而La Porta et al. (2000) 提出的隧道行为理论也证明了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冲突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总而言之, 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肯定了代理问题会造成过度投资。

将股权结构纳入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范畴, 不仅有利于揭示这种敏感性根源, 也说明了治理过度投资的根本机制。现有研究着重考虑股权结构形成的两种代理问题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一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 考虑管理者激励与堑壕效应。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 考虑大股东监督效应与利益侵占效应。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 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拥有足够的投票权对经理人员施加压力, 甚至可以通过代理权竞争和接管来罢免经理人员, 这就为解决股东和经理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提供了途径。同时, 机构投资者作为小股东的代表, 充当了位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角色, 能够对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 这就为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可能。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 过度投资行为的存在性

刘昌国 (2006) 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较大程度地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何金耿 (2001) 、唐雪松 (2007) 、李维安 (2007) 等主要参照Vogt (1994) 的方法揭示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由经理机会主义导致的, 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据此, 提出假设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2.2 股权结构与过度投资行为

饶育蕾和汪玉英 (2006) 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公司投资的影响, 发现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 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 并且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时负相关程度更大, 为境内社会法人股时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徐晓东和张天西 (2009) 发现, 在企业投资过度的情况下, 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正相关, 并且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家股的公司倾向于推进过度投资。据此, 提出假设2: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 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假设3:非国有性质大股东可以制约过度投资。

欧阳凌 (2005) 分析了不同股权“市场结构”下股权集中程度、监督成本与两类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 认为在完全竞争股权结构和完全垄断股权结构中, 只有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后, 监督才有效率而且监督成本与股权集中度成反比关系, 达到一定股权集中度的分散性股权结构和垄断性股权结构对于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整体代理成本最为有效。据此, 提出假设4:股权集中度能够制约过度投资。

股权制衡理论认为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Gomes 和Novas (2005) 指出, 多个大股东的制衡在减少经理人私人利益的同时, 还可以防止大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 并有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国内宋敏、王奇波等研究认为, 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具有明显的监督和制衡作用。据此, 提出假设5:股权制衡可以制约过度投资。

2.3 机构投资者与过度投资行为

在公司投资策略制定中, 股权分散会导致中小股东“搭便车”, 股权过度集中会导致控股股东侵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机构投资者既不同于一般的中小股东, 也不同于控股股东, 而是位于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特殊性, 在公司股东中能够克服股权分散与股权集中的缺点, 形成公司治理和监督的特殊力量。Haddart (1993) , Maug (1998) , Noe (2002) 论证了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监督和控制公司事务, 使得限制和部分解决代理问题成为可能。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假设6:机构投资者能够制约过度投资。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数据

本文研究样本为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 (2006年会计年度) 。数据来自于巨灵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剔除ST、PT以及同时发行H股或B股的上市公司, 剔除上市时间少于5年的上市公司, 剔除资料不全和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 最终得到有效样本331个。检验软件为Excel 2003和SPSS16.0。

3.2 模型设定

本文使用TobinQ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分别衡量企业的潜在投资机会和当前投资机会。借鉴Vogt 的模型, 我们首先检验样本企业投资与现金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模型1) , 在此基础上, 检验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否由于经理的机会主义引起 (模型2) , 模型2中交叉项Q×FCF的回归系数符号可以用于辨识产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的原因, 如果系数显著为负, 则表明原因为过度投资。最后, 在Vogt模型基础上引入由制约机制变量GM构造的交叉项GM×Q×FCF检验制约机制能否缓解过度投资行为 (模型3) , 如果交叉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则说明该制约机制是有效的;否则无效。

Ii=α+β1Qi+β2FCFi+β3REVi+εi (1)

Ii=α+β1Qi+β2FCFi+β3REVi+β4DEBTi+β5SIZEi+β6Qi×FCFi+εi (2)

Ii=α+β1Qi+β2FCFi+β3REVi+β4Qi×FCFi+β5GMi×Qi×FCFi+εi (3)

其中, GM是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各制约机制的代理变量, 包括:①SHR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②FC:第一大股东性质, 虚拟变量。若第一大股东是非国有性质大股东 (一般社会法人) , 取1;否则取0。③SHR1-3:股权集中度, 用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表示。④DR:股权制衡度, 用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表示。⑤SC:股权制衡, 虚拟变量, 若公司为股权制衡 (DR>1) , 取1;否则取0。⑥IS: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过度投资行为的检验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2。由模型1的检验结果可知, 投资与自由现金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回归系数为2.284 (显著性水平为0.01) , 说明我国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存在相关性。模型2的检验结果显示, 交叉项Q×FCF的回归系数为-4.612 (显著性水平为0.01) 。根据Vogt (1994) 的分析, 可以认为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是由于经理的机会主义所导致的, 从而证实了样本企业中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假设1得到验证。

注:*、**、***分别表示在0.10、0.05和0.0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4.2 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制约行为的检验

表3列示了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制约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SHR1列回归结果显示, 交叉项GM×Q×FCF的回归系数12.120, 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 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降低, 结论支持假设2。FC列的回归结果显示, 交叉项GM×Q×FCF的回归系数为0.265, 但不显著, 说明非国有性质大股东对过度投资有一定制约作用, 结论基本支持假设3。

SHR1-3列的回归结果显示, 交叉项GM×Q×FCF的回归系数为8.128, 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股权集中度对过度投资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结论支持假设4。

DR列和SC列结果显示, 交叉项GM×Q×FCF的回归系数为负, 说明股权制衡对过度投资没有起到制约作用, 相反还加剧了过度投资水平。假设5没有得到验证。这可能和大股东之间的合谋有关, 即多个大股东通过利弊权衡, 会选择合谋的策略, 形成控制联盟, 分享控制权私利, 从而加剧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对于大股东的合谋行为,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Bloch和Hege (200l) 就提出了大股东的合谋行为是普遍存在的;Maury和Pajuste (2004) 研究发现, 当大股东具有一致利益, 更容易通过合谋掠夺其他股东的财富。宋献中、李源 (2006) 发现在持股相近型公司中, 第二、第三大股东未能对第一大股东起到监督作用, 相反却可能与第一大股东形成控制联盟, 分享控制权私利。

IS列的回归结果显示, 交叉项GM×Q×FCF的回归系数为1.572, 但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且数值较大, 说明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起到了制约作用, 结论支持假设6。

5 研究结论

在过度投资较为严重的背景下, 本文以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和股东结构、机构投资者这两个公司治理的内外部主体对其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在股权结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方面,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对过度投资起到很强的制约作用, 非国有性质的大股东对过度投资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我们一般认为的股权制衡能制约过度投资的结论没有得到验证。这可能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合谋有关, 所以更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防止股东合谋现象的发生。在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方面, 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对过度投资起到制约作用, 但不显著。因此要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作用, 就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种类, 同时, 要健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创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市场环境。

摘要:代理问题会造成过度投资, 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对解决代理问题有效。本文实证分析了它们对抑制过度投资是否有效。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对抑制过度投资非常有效。非国有性质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 但不显著。股权制衡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过度投资,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

参考文献

[1]刘昌国.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量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经济科学, 2006 (4) :50-58.

[2]饶育蕾, 汪玉英.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6 (5) :67-73.

[3]徐晓东, 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财经研究, 2009 (10) :47-58.

[4]欧阳凌.股权“市场结构”、最优负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J].财经研究, 2005 (6) :107-119.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2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系(部、中心)名 称: 会计系 专 业 名 称: 财务管理

班 级 名 称: 12级财务管理一班

学 生 姓 名: 张春春 指 导 教 师: 姚金武

二○一六年五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张春春 日期:2016 年 5 月19 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女子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 生 签 名: 张春春 日期:2016 年 5 月 19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姚金武 日期:2016 年 5 月 19 日

I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顺应我国经济开展与会计核算的需要,财政部在2006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办法作了较大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法分别从各自角度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处理方法作了规定。新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同步变革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于一致,另一方面也对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但是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法颁布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即由于新的规章制度的出现,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环节时出现了新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的概述后,根据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纳税调整解决措施,以期能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更好的理解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变更。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纳税调整

II

ABSTRACT

To further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onform to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ounting needs, in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s enterprises, Accounting Measures of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made big adjust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investment”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issued tax from their respectiv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 makes provision for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hanges in the Income Tax Act to synchronize the one h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norms, so that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blems of the old system proposed corrective measures.Bu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s enacted has also brought other problems that arise due to the new regulations,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ff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s lack a deep understanding, it appear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ax aspects of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new problems.I hope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tax adjustment under the cost method of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after,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and actively propose tax adjustments solutions, to help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ff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change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s for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Key words: Long-term investment right to vote;Costing;Tax adjustments

III

目 录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 摘要....................................................................II ABSTRACT..............................................................III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现状..........................................................1 1.2.1 国内现状.....................................................1 1.2.2 国外现状.....................................................1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 1.3.1 研究思路.....................................................2 1.3.2 研究方法.....................................................2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1.4.1 研究目的.....................................................2 1.4.2 研究意义.....................................................2 2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纳税调整....................................3 2.1 长期股权投资定义及特点............................................3 2.2 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3 2.3 成本法核算范围....................................................4 2.4 纳税调整问题的由来................................................4 3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中存在的问题......................5 3.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5 3.1.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5 3.1.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5 3.1.3 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6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持有收益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6 3.3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收益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7 4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处理方法探讨......................7 4.1 对初始成本确定的纳税调整处理......................................7 4.2 对持有收益的纳税调整处理..........................................8

4.2.1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税率不一致时.............................8 4.2.2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税率一致时...............................9 4.3 对转让收益的纳税调整处理.........................................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上出现了投资多元化的现象,企业投资性质一般有债权性、股权性与其他性。由于市场经济的旧法律规范和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快速变化,投资行业出现了很多漏洞,企业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没有一定核算规则。为了完善市场的制度,规范会计处理原则并且使得我国会计准则能够与国际惯例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作出调整,而国税局于2007年针对金融市场出现的漏洞,对所得税法进行改革。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两种方法,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变革,使得我们在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出现了错误的会计处理。为了解决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时产生得一系列差异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阐述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我国于2006年颁布新的会计准则,2007年颁布所得税税法,新准则中《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2001年的《投资》准则相比,在后续计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尤其是投资收益的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刘海风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讨,于2007年发表《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王晓敏于2010年发表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新解》,书中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新会计准则颁布的第二年,粟国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肯定了新会计准则中成本法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相关规定。2010年著名学者初国青则认为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趋于一致。2007年徐志瀚则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的投资收益进行分析研究。

1.2.2 国外现状

《国际会计准则》将投资定义为:“投资,指企业通过购买持有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其他资产。”在准则中要求:会计表中划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企业,应将短期投资列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列为长期资产[2]。美国在2001年提出,当企业并购交易发生时,企业将按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而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所购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确认为商誉[3]。这一方法为“购买法”。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Walker认为,成本法相较于权益法更加的谨慎,成本法是以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其更符合实际操作的规范。国际会计准则明确规范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充分理解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的相关概念;再者,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资料,发现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正确处理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的方法。

1.3.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浏览期刊、论文、书籍等来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通过整合从而大量掌握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的相关概念。

然后,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前人研究成果,发现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存在原因、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到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帮助企业会计人员了解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变革之处,使他们能够学会在新的规范下正确处理会计业务。在研究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时首先要弄清问题由来,因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颁布使得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出现纳税调整问题。那么,在这一情况下又出现哪几种问题,这是研究的重点。在理清这些情况后,应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正确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算过程。1.4.2 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希望通过研究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纳税调整问题,找出新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之间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区别,能够在新会计法和税法下及时正确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问题,从而减少企业会计人员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纳税账务时的错误,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带来的偷税漏税等一系列违法问题,同时,帮助会计人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员重新学习和理解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方法,也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研究能使参考者全面理解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纳税调整

2.1 长期股权投资定义及特点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是指为了长期持有(至少1年以上)一个公司的股票或其他类型的投资,不准备随时出售,以股东的身份按持股比例分享收益而进行的权益性投资[4]。

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有:第一,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并且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者重大影响而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第二,获取经济利益并承担风险。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应享有的分配利润额或者股利额等经济利益。第三,除股票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不能随时出售或者撤资。如果投资企业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那么投资企业就应该享有股东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除了会计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投资企业是不能随意抽回投资或者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投资风险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相较而言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在投资时应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并且要正确投资。

2.2 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

第一种,是控制。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够从该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投资准则所指的控制包括两方面 :

一是投资企业的投资资本占被投资企业总投资资本百分之五十以上,并拥有表决权。

二是投资企业的投资资本虽然占被投资企业总投资资本的百分之五十及以下,但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实质控制权。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控制权,可以通过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判定:情况一: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定,投资企业投资资本占被投资企业总投资资本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表决权的控制权。情况二:根据章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控制权。情况三:拥有对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成员任免权。情况四:在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会议上投资单位拥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投票权。

第二种,是共同控制。共同控制是指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或第三方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某一项经济活动具有共有的控制权。投资准则所指的共同控制,仅指不包括共同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控制经营、共同控制财产等的共同控制实体。共同控制实体,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的实体,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决定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第三种,是有重大影响。重大影响是指有权参与一个企业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活动,但是并没有这些政策的制定权。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百分之二十或以上至百分之五十的表决权资本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虽然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百分之二十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情况一:有公司代表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机构任职。情况二: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政策的制定等有参与权。情况三:有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在被投资单位担任管理职务。情况四: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持续的技术支持。

情况五:其他能足以证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第四种,是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这种情况是指除了上述的三种情况的其余情况。具体表现为:

表现一:投资企业的投资资本占被投资企业总投资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以下,同时不存在其他能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

表现二:投资企业的投资资本占被投资企业总投资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及以上的表决权资本,但实质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2.3 成本法核算范围

第一: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5]。

2.4 纳税调整问题的由来

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权益性投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旧法律规范和金融机制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行业出现了紊乱,企业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出现差错,所以为了规范市场和会计处理原则,国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与税法,针对企业在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环节出现的差异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规范。

2006年国家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指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取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所取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息红利超过上述分配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6]。

2007年国家颁布了税法表明: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收益就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息红利。凡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获得的投资所得应先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再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差额依法补交企业所得税[7]。

新准则和税法的颁布让会计界学者、专家们对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环节进行重新研究,对于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具体来说,当长期股权投资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收益的处理时,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有两点:第一点,税法上规定的股利额是被投资单位分配股息红利额,而会计上确定的股利额是在应享有的分配额范围内,超出部分作为投资成本收回;第二点,持有收益与处置收益纳税环节不同。这两点差异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持有和处置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下面将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持有和处置三种情况进行探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3.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 3.1.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

依会计照准则规定,企业通过同一控制方式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应以合并日所获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账面价值为基本,确认该成本,与作为合并对价所支出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先调减资本公积,再调减留存收益,在合并中发生的与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做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8]。

税法规定,企业以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其支付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但是在合并中发生的咨询费、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在当期据实申报扣除,不计入计税基础。

因为会计上是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成本,而税法是以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调整事项,二者之差应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如果资本不足冲减的,再调整留存收益。企业应做好备查账簿,在处置股权时,按计税基础计算扣除。

3.1.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

会计上规定,企业通过非同一控制方式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合并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成本。该合并成本指购买方付出的公允价值以及为企业合并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之和,其中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当期合并报表。

税法上规定,企业以合并方式获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其支出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至于在合并中付出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费用应在当期据实申报扣除,不计入计税基础[9]。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基本相同都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存在于以下三方面的差异:

其一,与合并相关的费用; 其二,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 其三,固定资产作为合并对价。

3.1.3 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

会计准则规定,除企业合并以外的长期股权投资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此外,如果企业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息红利等,企业应将尚未发放的股息红利作为“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处理[10]。

而税法上,以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包括购买价款和相关费用支出,此时以现金方式购买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初始投资成本和计税基础相同,无差异调整事项。但是,如果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在按成本法计算时,其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换得资产的账面价值,而税法上,将换得资产视同销售处理,因此产生会计上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其计税基础间的暂时性差异[11]。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持有收益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

依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投资单拥有百分之二十以下的股份,或对投资单位拥有百分之二十及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单位应将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股息红利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所取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息红利超过应取得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12]。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的投资收益是指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股息、红利等。凡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的,除特殊情况外,其获取的投资所得应先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差额依法补缴企业所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得税。换句话说,被投资企业对投资方的分配额如果大于被投资企业的累积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而低于投资方的投资成本的,将分配额视为投资回收,应冲减投资成本。多出投资成本的部分,视为投资方的股权转让所得,应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13]。

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上将投资企业所取得的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发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作为投资收益,超过上述数额的分配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而税法上不管投资前还是投资后取得的分配额都作为持有收益处理。

3.3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收益确定的纳税调整问题

投资处置之日,理论上应冲减投资账面成本,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相应冲减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处置投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构成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投资的处置不会形成新的所得税调整事项。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处理方法探讨

4.1 对初始成本确定的纳税调整处理

第一种,是对同一控制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处理

处理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时,会计上是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成本,而税法是以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二者之间存在调整事项,二者之差应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再调整留存收益。例如:

凯西公司2011年购买魔山公司20000股股票,此时账面价值20000元,而市场价为每股2元,凯西公司以市场价共支付45000元,其中包括5000元的支付费用。

2011年凯西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魔山公司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011年凯西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法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魔山公司 45 000 贷:银行存款 45 000 2011年凯西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魔山公司 2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5 000 贷:银行存款 45 000 第二种,是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处理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其初始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基本相同,但存在于以下三方面调整:

其一,与合并相关的费用:因为会计要求计入合并成本,而税法要求可在发生当期据实扣除,不计入计税基础,以后处置时仍按计税基础扣除,所以二者之差计入“营业外支出”;

其二,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其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结转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 其三,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作为合并对价,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确认该资产转让的利得时,应按税法规定的剩余的计税基础予以扣除后调增或调减应纳税所得。

第三种,是对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处理

处理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其初始成本和计税基础相同,但当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就会产生应纳暂时性差异。当初始成本大于计税基础时,会计上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投资成本小于计税基础时,会计上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下面将举例说明: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有一生产设备A账面价值10万元(相当于此时诚意公司面值10元的股票10000股),长运公司将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取得15%的股权。长运公司对诚意公司不具控制,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之和为2万元,长运公司增值税税率17%。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诚意公司 100 000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00 000 借: 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的纳税调整:税法上将非货币形式的投资视为销售,那么此时计税基础为12万元(10万+2万)。由于初始成本10万元小于计税基础12万元,此时存在应纳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2万元(12万-10万)。

4.2 对持有收益的纳税调整处理 4.2.1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税率不一致时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取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取得的被投资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单位宣告分派的股息红利超过上述分配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表明: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收益就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息红利。凡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获得的投资所得应先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再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差额依法补交企业所得税。

下面举例说明: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有一生产设备A账面价值10万元(相当于此时诚意公司面值10元的股票10000股),长运公司将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取得15%的股权。长运公司对诚意公司不具控制,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之和为2万元,长运公司增值税税率17%。2010年5月5日诚意公司宣告按每股面值的5%发放2009年的现金股利,2010年诚意公司获得净利润20万元。长运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均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长运公司为30%,诚意公司为15%。

做账过程为: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取得诚意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诚意公司 1 00 000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 00 000 借: 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010年5月5日诚意公司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长运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5 000(10万×5%)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运公司 5 000 长运公司的纳税调整为:

由于长运公司在投资时包含已宣告单位发放的股利,那么2010年5月5日长运公司收到诚意公司宣告发放的2009年现金股利0.5万元时,其在会计处理上作为投资收回,冲减投资账面价值,此时账面价值为9.5万元(10万-0.5万);在税法上规定,因为长远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比诚意公司高,那么它所获得的现金股利作为股权投资收益,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此时计税基础为12万元(10万+2万),而应纳所得税额10万=(100万+0.5万)。长运公司应交所得税=10万元×30%+0.5万÷(1-15%)×(30%-15%)=30.0822万元。

4.2.2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税率一致时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当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与被投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致时,投资企业获得的投资收益不需再不交所得税。

下面将举例说明: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有一生产设备A账面价值10万元(相当于此时诚意公司面值10元的股票10000股),长运公司将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取得15%的股权。长运公司对诚意公司不具控制,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之和为2万元,长运公司增值税税率17%。2010年5月5日诚意公司宣告发放2009年的现金股利5000元,2010年诚意公司获得净利润200万元。若2010年长运公司税前会计利润总额均为1000000元。长运公司、诚意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0%。

2010年5月10日长运公司用A设备投资诚意公司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诚意公司 100 000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00 000 借: 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长运公司的纳税调整为:

2010年5月5日宣告发放2009年的股利,会计上已冲减投资成本5000元,按税法规定,由于长运公司与诚意公司公司所得税税率相同,则所取得的股利收益不需缴纳所得税;长运公司公司应交所得税=1000000×30%=300000元。投资成本上会计投资成本为95000元(100000-5000),而计税投资成本仍为120000元,两者出现的差异应在备查簿上登记,待该项资产处置时,企业应按计税成本确定投资转让收益或损失。

4.3 对转让收益的纳税调整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投资处置之日,理论上应冲减投资账面成本,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相应冲减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处置投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构成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投资的处置不会形成新的所得税调整事项。

2011年11月1日东方公司长期持有远程公司10000股股票,现以每股10元卖出,支付相关费用1000元,取得价款99000元,该长期股权投资现账面价值90000元,假设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没有已宣告尚未分发的股利。东方公司当时购买远程股票时,在会计上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元。

2011年11月1日东方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99 000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 000 投资收益 9 000 东方公司的纳税调整为:

在处置时,应冲减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元,确认投资收益9000元,构成应纳税所得额,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 论

在研究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纳税调整问题时要确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是通过同一控制的方式取得还是非同一控制取得还是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再根据不同方式下会计和税法上的不同及时调整差异来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注意的是成本法的核算范围,还有当企业已合并方式以外的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当会计投资成本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计上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当会计投资成本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计上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学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税率相同与不同似的两种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的方法。注意的是当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由于会计和税法对股权投资成本的计量基本一致,一般无需纳税调整。从中可以看出最关键的是确认当期应冲减或应恢复的投资成本数额,再确认认当期投资收益。除此以外,在研究长期股权投资纳税调整问题时,我们要重点把握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按规定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平波,孙灿明.高级财务会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15-16.[2] 刘小涛.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及协调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3] 王月.基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舞弊方式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4] 王宗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之调整[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期刊,2010,05:24-26.[5] 汪永忠,黄玉波.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调整方法[J].中国农业期刊,2009,11:37-38.[6] 吴丽梅.长期股权投资的财会差异分析[J].财会与审计期刊,2005,45:29-32.[7] 马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调整问题探讨[J].第一期中外企业家期刊,2010,12:07—08.[8] 栾红莲,陈昌明,臧金祥.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R].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李兆英.新旧企业所得税法比较和纳税调整[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8.[10] 吴翠英.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比较研究[D].四川:西华大学,2010.[11] 李洪仪.对长期股权投资有关所得税调整的浅见[J].财务与会计期刊,2004,07:31-31.[12] 曾江洪,严萍.长期股权投资中核算要点分析[J].技术经济期刊,2004,08:25-27.[13] 奚卫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会差异及纳税调整[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期刊,2010,56:33-34.[14] 张红.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J].对外经贸财会期刊,2005,27:12-13.[15] 邓春华,柳莉,张志宏.新会计千问千答[M].湖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129-133.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时光荏苒,大学的四年生活即将结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这个“季节”里,我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紧张的等待着毕业论文答辩的到来。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时,我会虚心请教老师或者同学,老师会耐心、细致并且负责任的帮我找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在此,我要诚挚的谢谢姚金武老师对我论文撰写的帮助,同事也非常感谢湖南女子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陪我一起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在女院的四年里,我不仅收获专业知识,也收获了坚定的友情;不仅学会了付出,也收获了帮助。希望湖南女子学院越办越好,也衷心的祝愿老师、同学们事事如意!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纳税调整研究

yiggu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3

[关键词]私募股权 投资战略 金融危机

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strategy research

WangXianXiang QinQing liaon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pick to]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mpact on our country private equity market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a's private equity market changes happen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dvice.

[key words]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strategy financial crisis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渠道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日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并获利的实体或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大跌,全球经济下滑。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新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8年同期有所减少。

2.私募股权投资传统行业比重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倾向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多投向那些收益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行业。从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数量占比都较2008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体现投资机构为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而对投资策略做出相应改变。

3.私募股权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

200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过桥资金和对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多。同时,来自夹层资本和重振资本的投资更是从无到有,表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1]。

4.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私募股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在政策基本面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创业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投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创业板市场大幕已经拉开,这更引发了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

(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出现下滑态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了去年走势,投资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选择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抗周期性强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私募股权机构的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机构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组合贬值以及高负债,需要通过停止投资新项目、加速出售现有资产等现金筹措手段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紧张,广大待投资企业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筛选出不少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

根据China 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2起案例分布在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依然为主要投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5起;农林牧渔业次之,有2起投资案例。在投资金额方面,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总量较2008年下滑明显,且投资于传统行业的比重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一)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投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特点,其投资往往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项目,且偏好于后期投资。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下,行业进行不同调整,私募股权投资者要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所以行业调研就变得具有十分意义。从不断发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可见,这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绝佳机会。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对行业调整的影响,不同行业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产业调整。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及预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基于行业现状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参照国外经济发展历史,融入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判断,对相关行业的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未来,并对行业和国家政策主题进行从行业到企业的逐步分析从而确定有价值的投资对策,并通过业务伙伴来获得投资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行业团队,借助于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投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行业内部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作为其投资对象,在此分析过程中应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目标的有效价值。在投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长短期综合考虑,既考虑到当前的利益,又要重视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强弱,综合分析,谨慎投资。

(二)上市公司私有化投资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这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我国的A股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刺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投资证券类资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公司无疑是该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企业长期价值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困境的摆脱,在相关行业复苏时这些公司应当是行业复苏的“龙头”,显然这种投资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会由于经济的复苏而收不菲。所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种很有利的投资战略[3]。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找到由于金融衰退而显示超值投资的上市公司,其投资的途径是要约收购或吸收合并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进行退市私有化。其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用其掌握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战略调整,组织重组等手段帮助私有化的上市公司改善管理,提高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最后,采用适合的方式,上市或出售以完成整个投资活动退出并获得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本身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作为私募股权的投资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理性,来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还比较严峻,但是中国的经济较世界来说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基本消除股市泡沫,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参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促进PE的长期发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更显活跃。

参考文献

[1]栾华,李珂。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6)

[2]ChinaVenture。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J]投资中国2009,(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发展形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国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各行各业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有了更多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更是拥有了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并可以借助其形势不断扩大并实现良好持续发展。但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不断崛起的同类企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系统和结构。其中,如何建立一个完整优良的投资结构便显得尤为重要。投资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所有投资的项目中,各要素的构成,以及其数量和比例关系。好的投资系统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投资融资,并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的一个经济状况和发展形势而言,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投资结构,而且内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一个长远发展,也会对以后的投资融资产生影响,不能快速的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

2 我国企业投资结构的现状和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大多数企业对投资结构认识不明晰,定位不准确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目前的发展中,过多的将视线放在了整体经济效益和当前的利润上,没有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内部的管理也没有太多地投入心血,以至于在投资结构上没有加以重视,也没有对它的概念和定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许多企业都只是对投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定位,没有深入了解它对整个企业发展的一个深远影响,也没有塑新观念,从根本认识这个问题,并好好利用投资结构来取得更为良好和长远的发展。而认识的不够自然也无法对其有更多的重视,使得投资结构难以发挥其本来的效益,所形成的数据比例也不能作为一个好的参考,对之后的投资融资也无法有实质上的效益。

2.2 投资结构不完善,各要素数据比例不详细具体,难以作为参考

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都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投资结构,很多企业的投资结构只是具有了基本的雏形,并没有加以优化和重视,使得投资结构只是徒有其表,形同虚设。而投资结构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在做相关的决策时难以将其作为参考,特别是相关数据的不详细,更是使得整个投资形势不明确,难以预计和估摸。而要素比例信息的不具体也会使得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不能将企业近几年的一个投资融资情况真实反映,也无法将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形势反映出来,会对企业之后的投资和发展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没有完善的投资结构,也难以对投资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无法对之后的情况进行判断,比例和数据的混乱也将造成内部系统局部的紊乱。

2.3 投资主体结构单一,忽略金融市场作用,没有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投资主体结构还显得较为单一,没有从各个方面多元化、多种类的进行划分,使得最终所呈现的方式单调,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并且,没有从投资产业、投资来源、投资用途等具体方向进行分析,使最终的投资结构信息很不全面。同时,在将投资结构进行有效运作的时候,忽略了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利用市场调节能力来进行平衡和分析。而且往往没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想结合,显得有些前面,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形势,使得投资结构难以从两方面进行相互协调,以起到最后的指导性作用。从而没有将投资结构真正作用于企业中,优化其内部系统,提升其竞争力。

3 改善我国企业投资结构的方式方法

3.1 加大对企业投资结构的重视,更新并重塑观念

企业对企业投资结构的重视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结构效益的整体发挥。因此,企业必须要为上下员工重新塑造一种对投资结构的认识,明确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准确地对元素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应用到实际上来。而不是只是凭感觉粗略的进行判断,而不深入了解。为此,企业可在内部召开投资结构相关的讲座或者会议,对投资结构的整体构成、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人从内心和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作用。并可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投资结构运作的整个流程,方便其结合数据表或图来配合相关的工作。同时,要让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将投资结构完善,并辅助其发挥效益,以实现让企业获得长远稳定发展的目的。

3.2 完善投资结构及相关系统,详细列出各要素数据比例,并随时更新,以便参考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投资结构的不完善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其深远的发展,尤其是以投资作为主要经营方向的企业,更是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有一整套的关于投资结构如何确立的方案,并要根据自身企业的一个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最终决定投资结构的一个初步雏形,然后再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关于各要素的组成及数据比例关系一定要尽可能地详细具体,不能模糊不清或者简单记录,这会影响到后期的一个综合分析。与之同时,要成立一个投资结构维护小组,随时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查和反馈,不定时地调取数据进行比对,并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上级。企业每进行一次投资,要对此次投资的相关参考数据和之后的结果进行详细统计,以便作为相关案例进行之后投资方向的分析。并明确企业的最终发展方向,使投资结构尽可能符合长远的发展,而不是作为一时的参考,并努力调动上下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完善投资结构。

3.3 丰富投资主体结构,将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企业在建立并完善投资结构的同时,需要多元化、多方面地丰富其主体结构,不要使其呈现出一种表现模式,这样会有极大的局限性,而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对投资来源及用途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企业定位,对投资结构内容加以丰富和修正。并不要忽略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要随时进行市场调查,以明确目前的投资形势,确定各元素的影响力,通过具体的分类和详细的统计来进行最终的一个判断。同时,必须要关注企业目前的一个发展状况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投资结构的丰富和详细一定是要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不能盲目而不切实际。要根据企业的实力以及各利润所得渠道,并结合市场的推动作用,具体进行分析,将投资结构建立在三者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一定范围的改善和修正,最终促进企业发展,优化整体结构。

4 总结

投资结构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内部整理结构及系统的优化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但在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结构都是不大完善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企业投资结构、刷新并重塑投资结构观念、详细统计投资结构和元素比例关系、丰富投资主体结构并将市场调节作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达到推动企业良好稳定发展的目的。

摘要:投资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所有投资的项目中,各要素的构成,以及其数量和比例关系。投资结构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内部整理结构及系统的优化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企业投资结构、刷新并重塑投资结构观念、详细统计投资结构和元素比例关系、丰富投资主体结构并将市场调节作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达到推动企业良好稳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投资结构,分析,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传芬.企业投资结构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5

摘要: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对其经营效率、业务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特别是原来的国有商业银行,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和资本市场的上市运作,虽然在公司治理方面有了极大的完善.但是基于运营层面的组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现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其经营效率和效果,运用DEA方法,对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再造过程中分支行的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总分行制的管理模式下,应从投入与产出效率的角度,对机构调整和银行的盈利及效率等因素重新考量,按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式研究 篇6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会计处理 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 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研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无疑具备很现实的意义。通常,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其手段一般都是以投资相关企业、单位来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企业或者对其施加最大影响,获得重大的话语权等。一般来说,长期股权投资都要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而其股份是不能随时、随意出售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获取丰厚的股权、股利或分红收益,但是也必然要承受相应的风险。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账务处理,都要综合考量投资成本、债务信息、收支状况等关键要素,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及决策。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会计核算与计量

所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核算与计量,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投资方在对被投资方进行注资、投资的前期与开始阶段,开展的初始会计核算和计量。其中,要准确核算初始投资成本的数额,要准确区分是否为同一企业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行为的差别。要知道,是否为同一控制企业直接关系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属性,对于后期的会计处理与核算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初始的会计核算、计量,要切实考量诸如负债、各项费用、投资成本等各个因素,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核算。

具体来说,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对未来事项作出约定且购买日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也应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長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此外,对于以企业合并形式出现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入账价值应该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的情况相同。即,合并企业可以视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的采取股权投资,这种会计处理方式较为特殊,但是可以归类到非同一控制企业类型中。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及处理

所谓的后续计量,指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会计处理流程。因为是长期的股权投资,所以后续核算和计量才是整个工作的关键点。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开展股权投入即大量注资以获取企业控制权的时候,被投资企业可以视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这样一来,子公司的要被纳入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后续的计量和处理也要符合相应规范。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可以产生重大的决策影响,自然也包括后续计量与财务核算的内容。

如,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总之,后续计量和处理包括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牵扯到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双重财务责权,务必要开展综合的考量与核算,确保权责分明,利益清晰,同时保障各方的利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制度建设

显然,为了确保长期股权投资行为的科学、合理、合法及透明,尤其是会计处理、核算、计量的有序操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需的。制度建设要根据投资单位、被投资单位的权责情况制定,要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等。

例如,要建立针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纪律制度等。以纪律制度为例,完整纪律条文的出台和落实,一方面可以确保会计人员在日常核算、计量、财务工作中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会计准则,同时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要建立健全针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是长期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化技能要求极高。必须通过严密管理制度的建设来规范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的行为,形成有序的会计工作体系。要完善投资单位、被投资单位会计机构的组织制度、巡查制度与监督制度,确保违规操作、不良行为等得到遏制,确保会计处理、核算等工作始终处于法律与制度的约束下,大大规范会计处理工作,提升工作的效能和质量。

综上所述,新时期长期股权投资的现象越来越多,一方面反映出经济发展带来了的投资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提醒投资企业必须注重对会计处理工作的管理,注意创新会计核算与计量工作方式。只有这样,长期股权投资行为才能稳定、安全运行,各方才能获取有效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雪莲.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J].审计与理财,2009(02).

[2]詹毅美.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3]戴华.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8).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7

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针对二者关系, 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 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没有关系

H older ness和Sh eeh an (1988) 通过采用托宾Q值与会计利润率将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比较, 发现企业之间业绩没有显著差别, 由此认为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相关关系。[2]Demsetz (1983) 、Gedajlovic and Sh apir o (1998) 、朱武祥和张帆 (2001) 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二) 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不同的股权集中程度、股权性质、股权制衡度对经营绩效有正向或反向或U型或其他关系。Burkartetal (1997) 和Nieosia (1998) 等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负相关。Vishny认为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是必要的。贺家铁、陈春晖通过分析认为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但一股独大与之负相关。[3]

二、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一) 选择样本

本文选取了17家经营绩效良好, 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银行年报。

(二) 选择变量

1. 被解释变量:

衡量公司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对公司绩效的考评应该是全方位的, 用一个 (一类) 指标是不够全面的。[4]本文选取了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贷比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十个指标, 数据区间为2010~2012年3年, 通过采取倒数的方法将逆向指标正向化。

(1) KMO和Bar tlett检验。KMO值为0.546, 大于0.5, 适合因子分析法。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显著性为0.000, 小于0.05, 表明本例中矩阵并不是单位矩阵, 故用因子分析法是合理的。

(2) 因子个数的确定。运用SPSS20.0软件, 得出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 [5]本文选取三个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156%。

(3) 解释提取的因子。命名三个因子。采取方差最大法。总资产周转率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 命名为流动性因子。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存款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 命名为收益———发展因子。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 命名为安全性因子。

(4) 计算因子得分。根据SPSS20.0输出的得分系数矩阵, 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见表2。

2. 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银行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三) 提出假设

针对理论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例与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

假设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负相关。

假设3: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

假设4: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与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

假设5: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银行绩效与各个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拟和, 并采用T检验和F检验来确定其相关显著性。[6]资产规模和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 回归方程为:

其中, F代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TOP1代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5代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10代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H10代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CR21代表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回归结果见表3。

根据回归结果分析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一)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1819

通过了T检验, 在5%的水平下显著。实证结果证明假设1成立。

(二)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6678

没有通过T检验和F检验, 因此无法得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 假设2不成立。

(三)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624

通过了T检验, 在5%的水平下显著。实证结果证明假设3成立。

(四)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的回归系数为0.021048

通过了T检验, 实证结果证明假设4成立。

(五) 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的回归系数为0.685129

通过了T检验, 在5%的水平下显著。实证结果证明假设5成立。

四、优化股权结构, 提高经营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素很多, 如公司治理、发展方针、风险管理能力等都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7]本文依据结论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 减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市场还不完善, 一股独大, 容易出现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 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 所以要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提高经营绩效。

(二) 支持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

我国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市场机制不甚完善, 没有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制度, 就发展现状而言, 股权过度分散的结构并不十分有利, 少数股东控制股权,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要支持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

(三) 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

没有完善的保护投资者制度的前提下, 少数股东持股达到一定的比例, 任何大股东都不能单独做出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牵制, 促使上市公司做出公平合理有效的企业决策, 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小年, 王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0.

[2]STULZ, R.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Finaneing Polieies and the Marker for CorPorat eControl[J].Journal of Finaneial Eeonomies, 1998 (20) :25-54.

[3]贺家铁, 陈春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管层激励组合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11) .

[4]徐炜, 胡道勇.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01) .

[5]黄海, 罗友丰.SPSSll.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股权投资管理研究 篇8

新形势下, 经济下行压力严峻, 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行业内以及行业之间的企业必然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破产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市场竞争效率。股权投资作为新兴管理模式, 必然会为更多的企业接受和采纳, 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股权投资管理的内涵

(一) 股权投资管理原则

股权管理要以《公司法》为依据, 企业必须做到合规合法, 投资企业的管理应当合理有效,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形成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 企业既要保证充分的管理同时也应适当保证先关机构的独立性。投资公司对于标的企业应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 权责清晰, 责任到位。公司在投资过程中, 对各项投资进行全面管理, 对投资的调研、决策、管理、处置等有明确且易于操作的程序, 对其中的重要事项, 如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方针、股权代表委派、资产处置、再投资等, 做出合法合规的安排。及时向相关管理机构报告重大投资事项。

(二) 股权投资管理体系

所谓股权管理体系, 就是股权的管理流程和整体架构。股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 要建立完备统一的股权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完备统一的股权管理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落实股权管理机构, 建立严格的参股公司股权代表的委派、培训机制, 督促参股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组织结构, 保证企业分工合理完善, 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相关投资决策机构, 机构中应包括规划、财务、审计、法务以及市场等各部门的领导和专业人才, 该机构根据企业投资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市场环境、投资标的等因素对公司的股权投资方案进行审核和论证, 从而得出相关建议, 提高企业的股权投资的准确率和收益率。

第二, 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 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股权投资的正确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不能因为个人的理解来影响企业投资的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流程来实施这一过程中的诸多决策。同时企业在制定完相关方案后, 应当根据投资项目的内容和特点对投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在前期对相关股权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得出企业进行相关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 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方案。同时,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股权投资管理流程加强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执行力, 观察实时动态, 做好监控监督。

第三, 加强股权投资的财务工作。企业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财务方面工作, 股权投资的财务核算与分析是股权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 企业需要对所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分析其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 完善股权投资收益的核算与编制。另一方面, 企业财务人员应将所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纳入本企业财务管理中, 对投资前后收益变动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对企业是否进行相关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四, 完善企业审核监督机制。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参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在投资事前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检查, 对企业投资的整体过程进行动态监督, 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建立参股公司内部的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 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本公司以及潜在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与核算从而确保股东权益。

二、股权投资管理方法创新

(一) 构建完善的股权管理办法

一是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对于股权管理, 应实行股权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专业方面的优势, 为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 实现专业部门对主管部门的协助作用。可以建立与专业咨询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 将专业咨询服务外包, 既可以解决管理中的专业难题, 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形成股权主管部门全程参与, 以专业管理为主的运行机制。二是统一决策与授权管理相结合。对股权投资、股权融资担保、股权处置等事项, 由母公司进行统一决策管理。对其他股权事项, 每年组织对各受托股权管理者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能力等级授予下年度托管单位的管理权限。三是专职管理与兼职管理相结合。结合母公司实际, 母公司股权管理实行专职管理与兼职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并建立外派人员业绩考评机制, 促进外派人员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静态管理主要是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和专项分析制度, 动态管理主要是评估所投资企业, 要及时发现投资项目企业出现的问题, 对于无法合作融洽或者无法为企业更多持续收益的企业, 要及时终止其股权投资项目, 进而选取预期收益更好的标的公司作为其投资目标。

(二) 建立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

企业在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建立科学有效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本公司以及所投资公司的实际状况, 科学挑选适合的评价指标, 有针对性的对股权投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其收益性与可行性。建立完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后, 评估人员应提前搜集相关指标数据,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分析方法上, 尽量采取定量分析, 适当采取定性分析。必要时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 实现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的结合, 避免出现评价体系失灵的状况。在评价体系执行的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对股权投资的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需要注意的是, 在构建和运行股权投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收益性以及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保证股权投资评价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避免出现人为干预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偏差。

(三) 选择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

在股权投资管理中, 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收益法, 一种是成本法。成本法往往适用于企业对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情况, 而收益法一般适用于企业对合营企业或者联营企业等进行股权投资时的情况。因此, 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次股权投资项目的核算方法。避免造成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财产损失, 提高股权投资的收益率.

(四) 构建完善股权投资管理监督体系

企业在对外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企业一定要对整个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企业应构建健全的监督体系, 对股权投资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监管。在股权投资之前, 企业应严格调查投资标的公司投资信息,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在股权投资事中, 要严格对投资双方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管, 对财务信息要实行动态监管, 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标的公司的现金流、资本存量、资产质量等关键的财务信息,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及时发现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威胁, 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纠正其中的偏差, 保证股权投资的健康运行。同时, 企业还应加强事后的监督。对于已经完成的投资项目, 企业也应不定期对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核对核查, 持续优化股权投资, 保障投资的安全性, 提高投资的效率。对于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跟踪了解并反馈, 积极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出现问题的人员, 将相应的责任予以落实。特别的,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 必须设立有效的退出机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设立安全的风险预警线。监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一旦发现投资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考虑退出股权投资,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新形势下, 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竞争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也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 股权投资这一形式必然会更多的出现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 股权投资也必然会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股权投资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但其中存在的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 构建有效的股权投资体系, 完善股权管理办法, 加强股权投资监督, 才会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虹.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运行机制案例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5, 02:81.

[2]李志坚.内部控制条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J].时代金融, 2015, 29:166.

[3]杨金懿.综述企业股权投资管理的基本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6:231.

[4]朱宏超.面向项目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模式[J].时代金融, 2011, 27:14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篇9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2005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共募集资金金额1730亿美元,2006年达到2150亿美元。目前,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额是7380亿美元。资金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并且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一些养老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个人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0%。2006年全球的并购交易总额是3.7 9万亿美元,比2 0 0 5年增加了38%,其中全球并购交易中的20%、美国并购交易中的27%都是由私募股权基金来完成的。从每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占G D P的比例来看,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占全年G D P的比例是0.6%,欧洲为0.35%,亚洲包括日本为0.2%,而目前在我国该比例还不到0.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晚,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中国也较迟。第一起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是2004年6月美国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17.89%股权。之后较为有名的案例分别是凯雷收购太平洋保险、高盛拿下双汇、华平控股哈药。2005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筹建和试点运作我国首个中资产业投资资金——渤海产业投资资金,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存续期为15年。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支真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清科集团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2006年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截至2006年底,我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超过117亿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17只可投资于中国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实现募资75.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29.5%。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整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客户部与客户进行充分接洽,由私募基金发起人来了解客户的性质、客户委托资产的规模、委托期限、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他特殊情况和要求;客户通过接触来了解基金管理机构的自信、业绩历史和基金经理的技能。第二、双方在投资策略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签订基金契约,确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内划拨资金,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以基金的名义在银行开设独立的资金账号,并安约定日期把委托资产转入专门账户。第三、基金管理人按基金章程约定的投资策略对资金进行投资和集中管理,客户如有建议,可及时向管理人反馈;同时,基金管理人必须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基金活动的重要信息,如递交投资备忘录及审计报告等。4.协议期满或一个投资周期结束后,对专门账户上的资产进行清算,以此鉴定基金管理人的经营业绩,并在此基础上收取管理费,结算盈余和亏损。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取得高收益的原因

2002年9月,摩根士丹利等3家投资公司以5亿元投资蒙牛乳业,在蒙牛乳业上市后获得约2 6亿港元的回报;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向李宁公司投资1850万美元,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该部分股权价值达2亿美元,投资回报超过10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何可以取得如此高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雄厚的资本和专业的分析能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背后是数目庞大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银行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雄厚的资本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更多的项目,获得高额的回报。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拥有很强的投资分析团队,能够很好的预测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所需承担的风险。这有利于基金在与被投资企业谈判时掌握主动权,争取更大的利益。

第二,丰富的管理经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外,同时还可能给融资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需要的专业技能。私募股权基金具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对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来说,他们是收益的保证,而对私募基金所投资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为企业在治理结构、业务方向、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这些专业人才利用自身在管理、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帮助被投资企业稳健有序地发展,而这部分管理技能是很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管理层所不具备的。这种类型企业的管理层,多数属于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缺乏管理经验,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前景

目前,我国资本流动性过剩,但是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快速发展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十分必要。不但可以加快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可以缓解我国因为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可能形成泡沫的危险发生。

参考文献

[1]、夏斌, 陈道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2

[2]、侯玉娜, 李阵一: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思考.《合资经济与科技》, 2007.12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研究 篇10

关键词:消费率,投资消费结构,对策建议

从用途上, 国民收入可以划分为投资和消费。投资结构及其变动决定消费结构的变动范围, 而消费结构为投资结构提供了依据。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一直是高投资、低消费的情况, 90年代后更是呈现出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率不断上升的趋势。2008年, 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 而有关该计划是否会加剧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讨论一直以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 合理分析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成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回顾

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投资率, 对消费率的讨论较少。国外的有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 马克思也曾系统阐述了积累率问题。凯恩斯则从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角度指出, 合理投资水平应该与消费互补, 并以充分就业为标准。钱纳里通过实证得出在工业化进程中, 投资率、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动态相关性, 投资率的演变过程类似一个“鞍马型”曲线。

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研究对最优投资率标准进行了详细具体的界定, 由以往的固定比率变为动态比率区间。孙炎林认为中国的投资率应该维持在40.8%左右;吴忠群认为, 投资率合理区间应为35%—38%;卢中原预测2000—2010年间中国的投资率在30%—40%, 2020年以后在30%—35%。在探讨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关系时, 钱纳里的分析模式被广泛采用, 学者普遍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消费率平均为60%左右, 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趋势。

二、中国消费与投资结构分析

(一) 中国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演变趋势

1978年以来, 中国投资率呈现明显的上下波动, 其变化可以分为四个“U”型周期, 但整体而言还是上升态势, 且1990年以后投资率均高于35%, 到2012年投资率已逼近50%, 明显偏高。而中国消费率从1978—2012年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 消费率更是急速下降趋势。具体来说, 消费率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1981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消费率上升速度较快, 3年间上升了5个百分点;1982—1995年为第二阶段, 消费率下降了8.4个百分点, 虽然其中个别年度有短时上涨, 但整体趋势是缓慢下降。1996—2001年为第三阶段, 消费率相比于上一阶段有所增长。2002—2011年为第四阶段, 消费率呈现出持续大幅度下降, 平均每年下降1.05个百分点。

(二) 中国消费率内部结构的演变

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显著的城乡差距, 有必要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两者呈现了不同的变动趋势 (见图2) 。1990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率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1990—2012年, 农村居民消费率整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下降1.25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消费率则呈现出相反的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但2008年以来, 城镇居民消费率增长缓慢, 这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进入了瓶颈期。

(三) 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1990年以来, 除东亚国家之外,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基本都在60%以上;而自1993以来, 中国居民消费率基本都低于60%, 比高收入国家低了11—16个百分点。根据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 当人均GDP为1 000美元左右时,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2003年, 中国人均GDP为951美元 (接近1 000美元) , 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3.4%, 这远远低于该阶段的国际平均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1990年以来中国消费率从总体上看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二, 从居民消费率的内部结构来看, 1990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率大幅下降, 城镇居民消费率小幅上升, 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第三, 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远远低于目前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的平均水平。

三、中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的成因分析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因素

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及教育资源等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 就业收入也偏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商品流通成本较大等原因都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力薄弱, 进而对中国消费需求扩张产生不利影响。

(二) 财税等体制因素

分税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 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盲目地投资, 导致粗放型投资模式的出现。住房制度改革使居民住房逐步实现商品化,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买卖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 导致人们刚性的住房需求压制了对其他商品的消费需求。

(三)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于政府干预、行业垄断等原因, 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4, 自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稍有回落, 但按国际标准, 0.4以上就表示收入差距较大。由于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较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就导致了较低的社会消费水平。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中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若不能改变, 最终只会造成大规模产能过剩。为此, 在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时, 应充分考虑投资消费失衡因素。因此建议:第一, 加快推进户籍改革,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福利,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制度。第二, 推进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城市化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对房地产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加大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 降低农村居民市民化的门槛。第三, 完善收入分配结构,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调整个人所得税, 针对高收入阶层征收物业税、遗产税等, 将社会保障政策惠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 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参考文献

[1]杜亚丽, 孟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影响及其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 .

[2]樊明.中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政治因素——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的一种解释[J].经济经纬, 2009, (2) .

[3]梁娜, 赵翠平.浅谈中国投资与消费的失衡[J].科技和产业, 2008, (4) .

[4]邹卫星.中国消费投资失衡的不良影响与调整方略[J].现代财经, 2008, (6) .

河北省投资结构的偏差与调整研究 篇11

[关键词]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调整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经济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河北省开始把经济增长的重心,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增长。投资对于经济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其中规模化地投资对省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决定性影响,有效的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2013年,河北省全年经济总产值高达28301.4亿,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2.1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0038.9亿元,增长8.4%。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9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629.8亿元,增长18.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5%。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完成投资11040.7亿元,增长1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8%。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投资增长率与产值增长率不成比例,说明投资回报率低;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仍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一产业农业未受到重视,投资力度不够等。

本文研究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旨在从中发现河北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结构的问题,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本文选取1994年至2013年这20年的投资结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河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变化。

1、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都在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河北省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5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23194.2亿元,增长了将近34倍。从产业结构上来看,2013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2.0亿元,比2012增长了24.7%,而1994年这一数字仅为31.9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038.7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8.1%,比1994年的336.3亿元增长了32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0879.1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8.5%,比1994年的229.3亿元增长了47倍。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河北省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由1994年44.8%上升到2013年48.1%,一、二产业的投资比例则有所下降。表1给出了1994-2013年河北省固定资产的构成和增长情况。

2、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分析

由表1及图1可以看出近20年,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构成了固定投资的主体,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例较低。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对第一产业固定投资的低投入,说明农业受自然影响比较大,投资回报有限,所以限制了对农业的投资。河北省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之和基本在95%以上。第二产业投资稳定且高,说明河北省的三大投资产业结构基本遵循了工业化的比例分配结构,偏重于第二产业,主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河北省经验的增长。第三产业投资较高,说明河北省有通过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发展绿色、投资回报率高、对其他产业渗透率高的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于倚重依赖于资源消耗、易于产生环境污染的第二产业的局面。

3、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分析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个波峰在1995年左右,因为投资体制的改革,融资渠道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而且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大,所以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995年左右达到高峰。第一次波谷出现在2000年左右。因为1995年左右投资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供需平衡的局面,河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停缓建了一批项目,控制资金的投放,成功地抑制了投资增长过速势头。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减少,也是形成投资减少的一个因素。2008年左右,形成第二次投资增长的波峰,中央做出了“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河北省积极争取国债,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了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2009年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出口,而内部需求不足,导致了2011年左右出现了第二次投资增长的波谷。从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变化可以看出:(1)投资与产业发展相一致,政府增加投资,产业即出现显著增长。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波动方向总体上趋于一致,共同达到了波峰和波谷。说明国家投资政策和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对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有着相似的影响;(2)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致的。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变化波动更为剧烈,甚至有的年份出现了负增长,而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变动相对较小,这说明政府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所以投资具有连续性,对第一产业投资不够重视,导致对第一产业投资缺乏连续性。

nlc202309012020

三、偏离-份额分析法下对河北省投资结构偏差的研究

1、通过标准差对河北省投资结构调整能力的初步分析

从图1和图2河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及增长情况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呈现出波动趋势,1994年至2000左右年,第二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上升;2000年左右至2008年则刚好相反,第二产业投资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到2013年,第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不太大。为更好地反应这三产业的投资波动性,借助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三产业的标准差系统为4.5%,3.4%和3.1%。由此可见,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的标准差系数都非常小,说明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变动较小,投资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即时调整。无论是中央的投资决策,还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河北省投资结构变动都有几年的滞后,这说明河北省缺乏制定即时的、符合现状的投资结构政策能力,投资结构尚未得到有效优化。相对来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的标准差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说明相对来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的变化最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变动幅度较小。调整幅度越小,说明投资政策对这一产业比较偏重,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政策,说明现在河北省对于产业的重视顺序分别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这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一致的。

2、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原理

文章此部分引入研究区域经济投资的经典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此来探讨河北省投资结构存在的偏差。该分析方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参照样本为国家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并把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化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并利用这三个变量来分析区域经济相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劣势,并进一步探索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现实情况,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

其中,份额分量是指研究的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按照参照国家所有部门平均发展的标准所应增长的量;结构分量是指研究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比重与国家所有该部门的差异所引起的增长量,这一分量值越大,则说明所研究的区域这一投资部门的投资效益越好,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越强;竞争力分量是指研究区域经济内某一投资部门实际增长速率与国家所有该部门增长率的比较,其数值越大,说明研究区域内这一投资部门相比国家其他区域内的竞争力越强。分别用字母N、I、S代表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离。

3、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将建立以下的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

其中;bi0表示河北省三个产业基期产值(i=1,2,3);Bi0表示国家三个产业基期产值(i=1,2,3)。如果Ni大于零,则河北省该产业处于增长期,如果Ni小于零,则河北省该产业处于衰退期。Ni代表结构分量,所求出的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占经济比重越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Si所求值越大,说明相对于全国而言,河北省该产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数据处理

我们选取最近十年河北省及全国有关数据,代入以上公式,以研究河北省经济投资结构的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5、河北省偏离-份额投资结构分析模型数据分析

(1)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河北省在结构分量上为-266.97,说明河北省投资结构相比国内其他省份,总体上表现为不合理,相比全国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平均水平而言,所造成的损失达-266.97亿元,所以河北省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省需要通过改变投资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而从竞争力偏离上来分析,所得数值为-891.89,说明河北省投资在竞争力方面相比于全面而言较弱。所以总体而言河北省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的扩大,而在投资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对经济贡献方面较小。

(2)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份额与其他省份类似

从三次产业各情况分开来看: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与河北省目前的现有投资结构相符,说明河北省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配与全国情况相符。这说明河北省投资结构受国家政策影响,地方政府对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国家政策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河北省受世界经济、国家经济影响情况,与其他省份也是一致的。所以河北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份额与全国情况类似。

(3)河北省第一产业投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分量偏离与区域结构偏离均为正值,无论是现有发展水平、整体竞争力、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说明河北省对第一产业投资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情况。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河北省重视农业生产,农业投资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通过几千年来的农业开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已经接受极限,承包责任制下对于规模化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有所限制,所以河北历年对于农业投资总额变化不大。

(4)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投资规模大,但经济竞争力不强

河北省的现代化需要依靠工业化。内需不足,外贸遭遇经济危机,使得河北更加重视通过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在河北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河北省第一大产业,这也可以从第二产业较高的结构分量偏离值中看出。但是,这并不等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水平较高、具有竞争力。从第二产业的区域分量偏离中,其区域分量值为负,且其值较低,说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整体份量虽然较重,整体规模大,但是其并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缺乏经济竞争力。河北省工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是传统工业比例大,如钢铁、化工、能源等工业,而计算机、电子、医药等新兴工业增长有限,河北省迫切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工业的竞争力。河北省需要在保持第二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的步伐,提高工业的内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炼优势内部产业,真正将第二产业从规模大变成水平高。

nlc202309012020

(5)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小,效果欠佳

第三产业则是河北省相对弱势的产业,其结构分量与区域分量都为负值,且负值较大,总偏离量负值非常大,这表明,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在河北省内所占的投资结构比重,还是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水平,都是比较低的,缺乏经济竞争力。第三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港澳台及国外资金和技术的注入,而河北沿海大城市少,与国外产业关联度不高,所以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有所滞后。河北省以前注重工业投资,而工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刚性,工业投资难以向其他产业进行转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投资。河北省要改善投资结构,需在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拓展发展内涵和发展质量上做好文章。

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河北省经济总量大,但总体水平并不高,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较低、强势产业总量大但缺乏高水平的竞争力等。

四、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由表2所得数据可以得到河北省第三产业相对全国而言投入力度较低,未能发展科技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家所熟知的一个道理是像资本、劳动等要素都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也称边际贡献递减,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投入所得收益会越来越少,虽然表面上看去,总产量是递增的,但相比于原来,所投资的量更高,投资效率逐渐降低,高投入,低利润、效益差等问题逐步显现,因此,河北省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物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同时也要做好相关配套措施。当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资金,当然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投入。从现阶段河北省三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对待第一产业上,虽然国家在“三农”问题上越来越重视,但是河北省还未能全面执行国家政策,存在许多不足,第一产业上的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需求。为解决此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是河北省努力的方向,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争取早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现阶段,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是第二产业,但高能耗,低效益无法可持续发展,因此,河北省应该控制第二产业的规模,政府不应该再盲目的批建新项目,并且对于现有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要做调整,像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需要供助高新技术逐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2.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从这些国家领导人的语录中可以看出重点是科技的创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我国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是解决贫富差距的一条渠道,进而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自主创新是保卫国家安全人民财产的必由之路,让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一去不返;自由创新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与浪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必然选择。所以,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投资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作用巨大。河北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对国家大政方针要彻底执行,同时也要在这些政策下针对自身产业发展、投资和产业结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情况来讲:第一,自主创新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方面都要展开,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与现代信息业要举头并进,充挥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效果;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大力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政府等有关部门也要对此提供支持并倡导,例如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奖励实现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等,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理有效科学利用各方资源,将自主创新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开展。

3.引导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河北省第三产业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上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是优化河北省投资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河北省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针对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第三产业,河北省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税收与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其一定程度的优惠,使这些经济效益较高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扩大规模,进而带动整个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经济效益较低但存在较大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的行业,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使这些行业中的企业优化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总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经济效益,最终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AI. Iriani M. Energy-GDP Relationship Revisited:An Example from GCC Countries Using Panel Causality [J]. Energy Economics,2006. 34:3342-3350.

[2]段虹霞.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22-23.

[3]李金恺.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35-80.

[4]李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计量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0.(3):95-99.

[6]牟陶.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7]王会岩.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统计分析[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8]张学发.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3.

[9]张永开.区域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与河北省实证分析[M]河北工业大学,2002.1.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年度项目《河北省投资结构的偏差与调整研究》(SQ133015).

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HB14YJ030).

2014河北省社科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2015040220).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研究 篇12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冒险行为

一、文献综述

自2007 年起我国实现了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日渐加快, 尤其是众说纷纭的地方债问题, 将我国商业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新形势下如何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股权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成为讨论的热点, 其中的关键是银行的风险预警和防范问题。Saunders等人在1990 年以美国银行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由股东控股的银行和由持股较少的经理人控股的银行, 证实银行的冒险行为是随着股东对经理人的影响力不同而不同。Takatoshi在2002 年也曾对日本银行业进行了研究, 发现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行为影响显著, 当临近资本充足率底线时, 银行的风险资产扩张明显趋缓。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 孔爱国、卢嘉圆在2010 年研究得出:银行治理越好市场约束越有效, 银行的所有权属性不同导致其市场约束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蒋再文、王涛在2011年研究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资产配置风险呈U型关系, 股权适度集中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监督职能, 进而可以抑制银行资产配置中的冒险行为。赵瑞和崔泽园在2011 年对我国10 家商业银行2001~2010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 在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不良贷款呈正相关, 而与流动比率负相关关系。邓雄在2014 年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破产风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类似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总体来看, 尽管学术界主流思想对股权结构和银行破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角度不同, 但多数研究则证明了扭曲的股权结构对降低银行破产风险起到阻碍作用。因此,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 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8~2014 年我国14 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 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 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市的时间比较短, 数据不足, 所以从样本中予以剔除, 最终得到14 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 即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共计686 个样本观测值。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银行发布的季报和年报, 文中对数据进行人工整理并运用Excel进行了计算处理。最后采用stata13.0 进行计量模型处理。

(二) 研究变量的定义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为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 σ (ROA) , 在近几年有关研究公司冒险行为的文献中均用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公司冒险行为。这是由于公司的冒险行为导致公司收益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的缘故。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越大, 表示公司在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虽然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引起银行收益率的变化, 但这种变化所有银行的收益率都会受到影响。某个银行的冒险行为则只影响该银行本身。解释变量主要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第2~10 大股东中持有比例或超5%的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一大股东的特征、外资银行持股比例。控制变量主要为资本充足率、资产总额。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三)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 在构建回归方程的过程中, 借鉴了相关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用 σ (R0A) 刻画冒险行为, 用资本充足率 (CAR) 和资产总额 (ASS) 作为控制变量构造了以下模型:

其中, σ (R0A) it是i银行在t年度的冒险行为, SQ1it是i银行在t年度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SQ2it是i银行在t年度的前2 -10 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SQ3it是第一大股东特征变量, SQ1it*SQ3it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特征哑变量的交叉变量, SQ4it是i银行在t年度的外资银行持股比例, CARit是i银行在t年度的资本充足率, ASSit是i银行在t年度资产总额的对数值, εi为i银行的固定效应。

三、实证分析

根据前面的理论模型, 选用我国14 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4 年的相关面板数据, 利用stata13.0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可以获得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关系的实证结果。如表2 所示:

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t值;*、**、***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1%。

根据表2 的检验结果可知:

一是SQ1 变量与 σ (ROA) 负相关,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主要是政府主导, 这一路径导致大股东相对控股所需的股权比例更高, 从而使得大股东监督效应的发挥受限。由于管理层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而管理者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条件下, 其风险偏好可能是更趋保守的, 从而导致银行风险行为的降低。

二是SQ2 变量与 σ (ROA) 显著负相关, 表明中小股东可以对第一大股东构成了相应的制衡力量, 减少了银行大股东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股权结构, 有利于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

三是SQ1* SQ3 这个交叉变量对 σ (ROA) 显著负相关, 说明政府控股的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较为谨慎。原因在于政府股东对风险和金融安全的过度关注导致行政干预过多, 主要表现在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从经营目标上来看, 股份制银行的考核偏向盈利性, 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的资产组合, 而政府直接持股的银行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使得银行在资金使用上表现出对安全的重视;第二, 从激励约束机制上来看, 政府控股的银行对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偏向行政化, 使得银行高管更关注政治升迁, 规避风险, 追求稳定, 从而使得其经营策略更为保守。

四是外资持股比例SQ4 与 σ (R0A) 的关系为正, 但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说明外资银行股东在银行经营决策中还不具有发挥作用的能力, 外资入股不足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

五是资本充足率变量与 σ (ROA) 负相关, 这说明由于股东要尽力避免其投资受损, 较高的资本越充足率可以降低银行的冒险行为。这一结论与Kim and Santomero在1994年发表的观点相吻合。银行总资产规模 (ASS) 与 σ (ROA) 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银行总资产规模越大, 越倾向于冒险。

四、论证结果

本文以14 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例, 分析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第一大股东的特征, 前2 ~10 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外资持股比例等与银行的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政府主导的特点, 政府直接持股作为一种次优手段, 抑制了银行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冒险行为, 风险偏好更趋于保守;第2~10 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实证结果显示对银行的冒险行为显著, 表明中小股东对大股东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外资股东的存在对银行的冒险行为不存在稳定性影响;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增大了银行的冒险行为, 促使银行在做投资决策时会比较大胆激进;银行总资产规模越大, 抗风险能力越强。当前,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投资者保护及存款保险等制度还未有效建立,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国家的先进经验, 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以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五、政策建议

(一) 加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是政府主导, 所以在我国深化银行业改革过程中, 应尤为注重银行股权改革。首先, 适度地调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形成持股比例相近的股权制衡结构, 鼓励其余股东对大股东的行为进行监督与制约, 进而减少银行大股东的冒险行为。其次, 要弱化政府行政干预行为, 改善政府对银行高管人员任免的现状, 加快薪酬改革的步伐, 使商业银行高管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从而规范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最后, 进一步提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治理能力, 适当地增加外资持股比例, 鼓励战略投资者以更积极的方式参与治理, 改善银行治理结构, 提高竞争能力。

(二)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只有在商业银行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条件下, 才能够使投资者根据得到的信息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做出合理的调整, 这不仅有助于投资者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率, 完成投资目标;同时, 也促进了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市场约束。另外, 国家有关管理机构应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规定, 为市场参与者获得有关银行经营活动及风险披露等重要信息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过程中,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经媒体、证券交易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银监局、银监会等监督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作用也不容忽视, 改善业界声誉约束环境, 能够为外部债权人实施市场约束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三) 加强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的重要措施, 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 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 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第二, 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约束,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驾护航;第三,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银行的市场化退出机制、降低金融风险, 可以为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 减少政府对银行的过度保护, 鼓励经营业绩不好的个别银行退出市场。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极大地维护金融消费者 (存款人) 的利益, 从而维护金融稳定与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La Porta.et al.2002.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J].Journal of Finance (57) :265~301.

[2]Elyasiani, E, Jia, J.J.Institutional ownership stabilitly and BH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8 (32) :1767~1781.

[3]王涛, 蒋再文.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风险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102~107.

[4]邓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破产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 2014 (4) :16~22.

[5]孔爱国, 卢嘉圆.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10 (5) :102~115.

[6]蒋再文, 王涛.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风险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102~107.

上一篇:通信领域下一篇:生态公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