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2024-07-25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精选12篇)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1

一、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概况

为了顺应金融机构与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 为了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民生银行率先进行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事业部制改革。2007年9月4日, 民生银行内部在北京举行了事业部启动仪式, 董事长董文标亲自参加, 并宣布首批公司金融事业部成立, 包括贸易金融部、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与工商企业部;9月5日, 4家公司金融事业部正式挂牌, 民生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事业部制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的总体思路:借鉴麦肯锡的咨询意见, 并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业务特点, 民生银行将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定位为“公司化”与三个“专业化”。

所谓“公司化”运作, 即是战略定位要清晰, 实现人、财、物相配套, 责、权、利相对应。三个专业化, 即是专业化销售——基于产品和客户, 细分建立专业化的营销架构和团队, 业务单元之间划分清晰的边界, 建立明确的协作模式和收入共享机制;专业化管理——管理流程化, 专注于提升制定规则、资源配置、战略决策支持和集中运营管理能力;专业化评审——风险管理嵌入业务单元, 充分授权、专业评审, 实现授信、监控和市场有效对接。

两大原则: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董文标提出了改革的两大原则, 即前中后台同步推进、协同作战原则;处理好总、分、支行之间规模效益关系和前、中、后台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

改革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2007年3季度, 建立4大事业部, 即贸易金融部, 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工商企业部;

第二步:到2007年第4季度, 建立6个总行直属的行业部, 包括机构金融部、能源金融部、房地产金融部、交通金融部、冶金金融部和电子电信金融部。在贷款专业化后, 还将专门成立存款事业部;

第三步:在2008——2009年期间, 对此前组建的10大利润中心进行拓展提升, 完善中后台系统支持, 打造包括租赁、信托平台的全面公司金融业务, 到2010年, 将主要公司业务集中到总行, 全面实行事业部制度。

取得的成绩:2008年末, 民生银行总资产达到10544亿元, 同比增长15%;同年年实现净利润78.85亿元, 同比增长25%。如果按照2007年的覆盖水平提取拨备, 那么净利润将增加11.7亿元, 达到90.55亿元, 同比增长42.9%。2009年第1季度, 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24.99亿元, 同比有所增长。值得称道的是, 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较资产增长快了10个百分点, 这表明民生银行已经由规模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调整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民营银行组织结构的选择

民营银行的组织结构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种是我国传统银行组织结构, 即总分支行的组织结构, 另一种是发达国家大多数银行所采用的, 也是我国民生银行改革所引进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前者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自身存在的弊端, 以及与经济发展、金融环境的不协调, 具体表现在:由于垂直层级设置过多, 导致信息传递链条过长、环节过多, 造成的信息失真, 效率低下;各层级职能部门权利、责任不明确, 人浮于事, 导致的交易费用和委托代理成本较高;注重量的扩张、缺乏质的考核, 经营专业化程度不够, 资产结构单一, 导致的粗放式经营, 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后者被实践证明是顺应经济发展形式与金融环境变化的正确之举, 下面我们对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一) 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是指公司内部按照产品或区域来划分, 并实行独立核算的, 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单位。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1. 所谓分权管理是指各事业部的分权, 银行将原有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某项业务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职能和相应的决策权集中到事业部, 由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强调成本控制, 实现集约化经营, 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对本事业部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和盈利状况负责。

2. 所谓集权管理是指总行的集权管理, 主要体现在行政、利润、风险三个方面;在行政方面, 总行对各事业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减少了中间层次, 实现了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在利润方面, 总行定期向各事业部下达利润考核指标, 各事业部据此制定出一定利润率的经营计划, 报总行批准后即要全部负责;在风险方面, 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向各事业部派驻风险总监并对其进行考核, 事业部总裁对风险总监进行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要求, 风险总监对团队进行转授权和管理。事业部总裁和风险总监都具有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两重压力, 从KPI (关键岗位) 指标看分别是3/7和7/3, 即对总裁的考核中, 业务发展占70%, 风险控制占30%, 风险总监相反。

(二) 事业部制的优势

1. 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一方面, 各事业部均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 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独立经营, 自主决策, 为其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因此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另一方面, 各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便于其根据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产品的优劣分析, 以及时调整战略, 更好的适应市场情况的变化。

2. 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

各事业部是按照产品或区域划分的, 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便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能够实现专业人员对专业事物进行统一规划, 优化了资源配置, 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

一方面, 高层管理者可以摆脱日常行政事务, 成为强有力的决策机构从而提高了决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事业部的授权, 调动了其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作为利润中心, 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将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进行横向比较, 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从而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

4.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各事业部自成体系、独立经营, 管理层从整体观念出发组织部门的各项管理业务, 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培训, 提升全面管理能力, 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三、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提速与外资银行的进入, 整个金融环境日趋市场化、专业化与国际化, 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民营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 不仅仅是作为国有银行与大型股份制银行的补充力量, 而是作为与其并驾齐驱的力量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 民营银行若想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 组织结构上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具体对民营银行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 监管力度加大, 具体体现在资本约束方面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国内银行在2007年1月1日前的资本充足率都要达到8%, 否则将在业务发展、机构设置、产品创新等方面受到刚性约束, 并且在市场准入方面突出了资本充足率的一票否决制。在这方面, 政府给予了国有银行较大的帮助, 包括采取发行特别国债, 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以及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而民营银行获只能靠自身的努力, 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很小。

(二) 市场定位的趋同性

民营银行的发展大多采用了跟随型的市场定位战略。从区域上来看, 集中在中心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从产品结构来看, 与基本与国有银行经营相同的业务;从客户定位来看, 以交通、通讯、高校、高科技、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为主, 这种趋同性的市场定位使得民营银行在竞争中没有自己的特色, 很难打破原有国有银行垄断的市场格局。

(三) 现有组织结构存在弊端

传统银行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 追求规模的扩张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模式, 这就形成了总——分——支行这种按区域划分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的行政化色彩浓厚、条块分割、运作低效、管理粗放, 由此带来高成本、高风险、高消耗、低收益的弊端, 突破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这种组织结构能够将银行的资源、能力、智慧整合起来,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集约化的高效经营, 从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 便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 实现民营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民营银行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一) 合理协调前、中、后台关系的原则

我们这里设计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以各事业部业务部门作为前台, 主要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条线, 负责开拓业务与经营风险, 属于利润中心;中台是监控部门, 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部门和计划财务部门, 属于成本中心;后台是支持部门,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部门, 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后台支持部门, 属于成本中心。协调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时, 应坚持成本与收益相协调的原则。

正确处理前、中、后台三者的关系, 应坚持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前台业务部门 (各事业部) 应作为利润中心加以管理, 并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给予与其职责相匹配的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而中后台则分为事业部中后台和总部中后台两个部分。事业部的中后台主要为各事业部提供个性化的单独服务, 包括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事务等;总部中后台主要负责全行范围的战略层面的风险控制、财务规划、投资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等以及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了全行整体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总部的中后台应适当对事业部内的中后台加以控制, 但不应直接参与前台业务的经营管理。

(二) 以客户为中心, 面向市场的流程银行定位原则

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在整个管理流程中的职责是否被清晰定义, 前、中、后台的分工合作是否有科学合理的体系设计和考核度量, 前者由于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弊端导致产品设计和推广不能满足客户、市场的需要, 造成产品延期或产品滞销等问题。因此, 我们坚持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流程银行定位原则, 设计一体化、标准化的组织体系,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加强前、中、后台的分工协作, 使总部的职责有所转变, 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三) 全面打造IT平台与事业部同步发展的原则

完善的IT网络平台会成为事业部改革发展中的强有力支撑, 而完成IT技术的全面应用与开发绝非易事,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建立辐射性的数据中心, 保证数据来源地真实性与唯一性, 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信息集中后的应用开发与信息挖掘, 实现各业务品种的技术支持相互联系, 提高关联业务的处理效率;三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为每家事业部配备一定数量的应用开发队伍, 在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平台的基础上, 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操作服务系统和决策支持服务系统, 真正实现银行的电子化与网络化服务。

(四) 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授权原则

在资源授权与风险授权方面, 我国银行业主要实行对单笔风险审批的控制和单项资源配置的控制, 经常与经营计划、经营目标脱节。由于资源占用与风险占用最终体现在资本占用上, 我们可以把资本标准引入资源管理与风险管理中, 建立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机制和资本分配机制, 使各事业部的资源授权与风险授权与其职责相匹配。

五、民营银行推进事业部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规模的选择问题

民营银行建立各事业部究竟应选择多大的规模?应坚持适度的原则, 不宜过大, 也不宜过小。如果规模过大, 涉及的市场跨度过大、经营范围过广, 不利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同时会对各事业部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由于规模过大, 资源占用率过高, 会导致该事业部在银行中的地位过于强势, 影响决策的制定与内部市场的有序运转;如果规模过小, 事业部的独立程度不够, 难以完成生产、开发、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过程, 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 并且管理者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受到制约, 影响经营效率与预期利润的实现。

(二) 各事业部与银行整体的关系问题

各事业部与银行整体的关系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考虑。纵向上, 各事业部接受银行总部的统一领导, 但作为利润中心, 各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这就导致了其往往只顾局部利益, 忽视整体利益, 注重短期利益, 忽略长远利益, 从而影响了银行整体战略和规划的实现, 不利于整个银行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横向上, 各事业部之间相对独立, 对自身利润的追求过度, 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 合作意识单薄, 难免造成某些职能机构重叠, 增加管理费用, 或是在业务上发生交叉, 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 民营银行在推进事业部制改革时应注重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 各事业部与分支行的关系问题

推进事业部制改革, 意味着分支行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高利润业务会上收到各事业部, 如何处理事业部与分支行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成了一大难题。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思路:在业务选择上, 分支行可以向零售银行转型, 主做规模, 在规模上形成优势, 争取总行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条件, 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2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题目: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院(中心、所)学

号 年

级 专

业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经济管理学院

2011级

工商管理 组织行为学

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济的市场化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中国工商银行基本上是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其机构设置仍带有明显的机关特征,未摆脱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模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反应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严重制约了其他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全能化”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工商银行必须仔细审视组织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使之真正成为以市场为导向、有序竞争的市场主体,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结构,市场化,银行再造

II 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 录

1.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1

1.1工商银行经营结构设施···················· 1 1.2省、市及县区支行的部门划分及特点·············· 1 2.中国工商银行现行组织结构设置的弊端 ···············2.1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2.2外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3.对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2建立配套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使用系统··········3.2建立完备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3.3.1优化分销渠道,提高客户忠诚度 ·············3.3.2注重优质客户的开发和关系的维护 ············3.3.3发展客户经理制 ····················4.结束语 ·····························致 谢·······························参考文献 ·····························

III

2 2 4 4 5

5 6

7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1.1工商银行经营结构设施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纵向不是按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依据市场、客户和效益设立机构,而是仍然采用与行政区划相对应、多层次的分、支行制,其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式,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等基层网点五个级次。

1.2省、市及县区支行的部门划分及特点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都是按照类似的部门划分设置组织结构,甚至有些地区的县区支行为便于上级支行的垂直领导,也会按照上级行的模式设置全套的部门体系,并且在每一个部门中都设有处、科、股等级别,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很长的纵向管理链条状态。

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横向上设置有三个特点:一是按照业务、产品设置专业部门,而不是按客户需求类别设置部门;而是经营体制上体现为“三级管理,一级经营”;三是在业绩考核上偏重规模,而忽视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中国工商银行现行组织结构设置的弊端

组织结构决定了银行的管理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一个企业是否能顺利达到经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的完善和优化程度。中国工商银行基本上是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组织结构的设置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

2.1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1)按照业务种类或产品设置内部组织结构。以贷款为例,这种内部机构设置实际上违背了信贷资金内在的运营规律,客观上也容易造成各信贷部门相互扯皮的现象。既不利于银行自身对于现代资金的管理,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难以有效避免,还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得一个客户可能要同时与多个部门打交道,延缓了客户服务态度。

(2)机构设置行政化。由于银行内部设置有着很强的行政色彩,银行的内部结构中行政部门越来越多,它们在银行的结构部门中所占比例过高,使得银行内部结构愈发臃肿。机构设置的行政化还表现在强调机构设置时的“上下对口,左右看齐”,纵向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一种浓厚的官本位管理结构。正是这种结构,使得银行的历次结构和人员精简循环反复不仅达不到好点的效果,反而是部门越简越多,银行队伍越来越大。

(3)部门分工不明,职能重叠。我国传统银行机构庞大,部门林立,人员众多,使得银行成为一个“小社会”。一些管理层上的后勤服务人员在数量上甚至超过了业务部门,但是在提供服务时却往往相互推诿责任,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

2.2外部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1)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机构的设立不是从经济效 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益和银行业务发展需要设置,而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由于过于追求机构层次与政府层次的对应,形成了一些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经营发展无望的低效机构,带来了巨额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人员工资费用等。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水平的进步,银行机构整体营销成本增大,这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机构明显消弱了工行的盈利能力。

(2)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市场反应滞后。在中国工商银行现行金字塔式的(3)管理模式下,管理信息沿着总行、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一级下管一级的渠道传达,流通环节多,传递渠道长。这种信息传递模式使总行制定的营销政策无法及时、准确被基层行执行,基层行在营销过程中收集到的客户需求信息和对工行的服务的意见也无法及时反映到总行,存在市场反映滞后的弊端。

(4)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组织结构体系中管理机构多,经营机构少,从总行到省分行再到地区中心支行,都是管理机构,都不从事具体的业务经营,只有营业所、储蓄所才是经营机构,才从事存贷款、代收付和结算等业务。如此庞大的科层结构和众多的管理人员,俨然是一个准行政系统,不可避免会滋生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等弊端,也使得银行经营管理费用膨胀,经营效益较差。过多的管理机构必然带来过高的成本费用和过低的经营效率。

(5)缺乏系统的经营成本核算机制。要想使中国工商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按照经济的原则进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就应建立一整套分产品、分客户、分地域的经营成本核算机制,使经营活动有法可依,有本可算,否则,经营活动业务就是盲目的,业务决策就变成“权利”的体现。

综上所诉,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对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形成与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改变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是涉及面广、具有探索性质、协调性极强的高难度工作,极富挑战性,没有高层领导者从始至终的关注是不可能成功的。工行的高层领导者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到工行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在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工行组织变革的的方向和方法,并坚定信念,利用言传和身教,通过他们展望未来的能力影响下属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并及时处理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再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部门间的矛盾,准确把握变革的进度和方向,引导变革成功。高层领导者有必要持续的接受决策相关者们的反馈意见。高层领导者必须始终如一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变革,这是工行组织结构再造成功的根本保障。

3.2建立配套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使用系统

(1)加强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开发。银行是服务性行业,银行业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营销活动有效性,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是工行应始终坚持不懈的抓好的一项工作。加大对员工的业务和技术的培训力度,突出抓好关键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训,积极培养各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或业务专家,并逐步完善培育机制。

(2)大胆引进优秀的银行管理人员,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及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的良好环境。

(3)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彻底摒弃“官本位”的思想,建立以行员等级序列为主,管理职务序列和业务职务序列为辅的晋升体系,不失时机的把政治靠的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成功实 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施流程再造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建立有效的指标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新的组织结构仅是重新构建了组织外壳,保证正确处理部门间关系,保证组织长期、安全、有效运转的基础应是一套科学的财务核算和绩效考核体系,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

3.3建立完备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1)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大集中工程。建设各类经营管理信息自动采集、加工和转换的信息披露平台,开发各种分析、应用、管理系统,搭建起完善、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2)加速推进信息系统国际化。建设统一的支持多分行、多语种、多时区的业务应用平台,提高业务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国际化程度。

(3)构建统一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金融产品平台。建立单一视图的企业和客户信息系统,加快开发客户关系分析、客户营销等业务应用,实现系统自动识别客户类型和客户等级等功能。

(4)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大应用产品规划和整合力度,加强前、中、后台各业务处理的资源共享,建立需求整合的专业队伍,推进业务产品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深度融合。

3.3.1优化分销渠道,提高客户忠诚度

要帮助优质客户对个人账户进行整合,帮客户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并教会客户如何使用,否则,一般客户看到电子银行等新的金融产品一是会害怕不好用,而是害怕不会用,仍旧会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使柜台人满为患,服务效率低下,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

3.3.2注重优质客户的开发和关系的维护

如果中国工行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将极大的增强经营实力,同时将大大提高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因此能有效开发和维护优质客户,是银行经营的一项非常重 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要的工作。

3.3.3发展客户经理制

客户经理制是国际上大商业银行塑造企业形象和营销业务的一种通行做法,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面向市场的营销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

4.结束语

中国工商银行的组织结构市场化再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的三位联动,需要银行高层领导至始至终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此外,它不仅需要中国工商银行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其经营环境的配合,这些经营环境包括金融法规的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等。浅谈工商银行组织结构问题及解决措施

致 谢

由于水平有限及阅读文献不够全面,必有疏漏之处,研究深度也不够,请老师和同学提宝贵意见。感谢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指导,感谢专业人士的见解。

参考文献

投资的结构性演变 篇3

是否回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和政策可能的相应调整等。在此背景下,大行将视野

聚焦于未来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带来的产业机会。

平安证券 李忠智

产业资本大举涌入云计算

云计算是革命性的技术架构,重塑互联网计算新规则,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更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摇篮。国际主流IT 厂商,如IBM、HP、微软、思科、谷歌、亚马逊等都在实质性参与云计算。微软更于近日宣布计划将90%的研发预算(约86 亿美元)投入云计算。中国通信和 IT 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联想集团等企业都在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云服务。中国企业和政府都在尝试开发和试用云计算技术及云服务。

中信证券 赵雪芹

消费黄金十年已上路

经济转型与十二五规划政策扶持、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红利与第三次消费高峰到来等因素共促消费黄金十年。预计未来5-10年,农村消费将向城市消费看齐,迈向纺织服装、金银珠宝、化妆品以及家用设备、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时代。城市消费将向发达国家看齐,迈向住房、医疗护理、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服务性消费时代。中西部消费向东部地区看齐,区域间消费水平的不平衡性有望减弱。以网购为代表的新兴商业业态和消费模式将快速崛起。

长江证券 乔洋

人工肝前景光明

人工肝预计将成为治疗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一线手段,粗略保守测算,仅国内市场空间就有100亿元左右。ELAD(Extracorporeal Liver Assist Device)是美国生命治疗公司开发的首例基于人源肝细胞的生物人工肝。在美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中国,已经完成了最后阶段临床试验,在2007 年9 月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上市申请,等待最终的批复。

中金公司 孔庆影

聚焦废金属

废金属是有色金属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废金属供应的增加引发了目前市场的相对供应过剩。展望未来,预计国内增值税退税的取消将不会大幅影响废铜回收利用的增长。废铜的利用将会随着十二五计划逐步上升,从2011 年35% 到2015 年40%。尽管储量在快速增长,铜类产品较长的使用周期意味着中期内,中国大部分需求将仍旧依靠进口。

申银万国证券 叶培培

高温超导在弱电领域的应用可期

随着高温超导(HTS)材料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制冷系统的发展,推动了高温超导在未来十年进入快速的实质化扩张阶段。据ISIS5估计,2020年全球超导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400亿美元,其中高温超导占60-70%,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而随着国内外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高温超导在弱电领域应用将会首当其冲成为产业化先行者。

中信建投证券 郑绮

白酒共赴高端化

基于投资结构的云南产业结构调整 篇4

2009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经济发展。近几年, 云南省通过努力,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

(一) 第一产业

云南的第一产业是以农业和牧业占绝对优势的传统农业, 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不到20%, 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 农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 但是依然保持在50%以上, 牧业则在30%左右。2014年, 云南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91.17亿元, 占G D P比重的16%。

(二) 第二产业

2014年, 云南省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81.82亿元, 占G D P的41%, 云南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烟草、电力、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行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0%以上, 其中, 烟草是支持产业, 所占比重也最高。但云南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 特别是磷矿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

(三) 第三产业

云南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 2014年完成增加值5541.6亿元, 占G D P的43%, 其中批发、零售、餐饮等占第三产业比重的30%以上, 但在其他省市发展较快的房地产和金融等行业, 在云南却发展缓慢。虽然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 所占比重最大, 但总体与国家“三、二、一”模式存在一定差距。

二、三次产业的投资情况

(一) 第一产业投资比重较小

云南省第一产业的投资在近几年都保持高速的增长, 201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84亿元, 增长速度到达87.7%, 但是相比其他两个产业, 第一产业的投资额只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

(二) 第二产业投资略有下降

云南省第二产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25%, 主要为工业投资。近几年由于对环保意识的加强, 工业投资方面略有下降, 2014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788.85, 下降2.8%。

(三) 第三产业投资稳步增长

云南省第三产业投资在总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近几年由于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 云南省主要以旅游业拉动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 平均以25%的速度稳步增长。虽然云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造就了云南别具一格的秀美山川和绚丽斑斓的人文环境, 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但是目前与全国的情况相比仍然滞后。

三、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 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逐年增加

1. 民间投资方面。

2014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176.11亿元, 增长1.4%,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7%, 超过主要以基础设施、环境改造投资的政府投资 (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547.73亿元, 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2.0%) 。其中, 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846.65亿元, 比上年增长14.4%。随着民间投资的不断增加, 对经济的增长, 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最主要在基础设施, 环境改造等民生工程上,

2. 外商投资方面。

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对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云南在各个项目的外资运用上有所差异, 但的总量上是逐年增加的。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外商直接投资从全面西部大开发后开始迅速增长, 但规模仍然很小, 与中国发达地区相比有巨大差距。同时, 外商直接投资在云南的行业分布不均衡, 云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利于吸引外资, 而且云南的产业政策导向对吸引外资的作用也不明显。作为经济落后地区, 云南需要对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的把握, 积极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大规模引进外资, 扩大经济总量与市场容量,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 投资环境影响产业结构

投资环境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各种资金的利用。由于历史及地势的原因, 云南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的落后位置, 关于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落后, 投资的效益不确定性导致外资的利用不高、投资少。

投资环境也直接关乎外商的进入, 云南的是东南亚的窗口,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投资是云南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几年来, 云南的投资环境己经有很大的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外资大量进入的因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云南在投资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一是劳动力成本, 云南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 是吸引外资的一个有利条件, 但是随着云南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 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将抵消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二是土地, 目前昆明的地价虽比沿海地区低得多, 但与中部及西部地区相比却没有优势, 主要表现在云南的土地价格缺乏弹性, 不能根据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在土地使用方式上采取土地使用权的办法, 也比周边国家可以买卖或部分买卖的做法缺乏吸引力;三是原材料, 原材料丰富和价格便宜是云南吸引外资的优势之一, 也是云南应该积极利用的条件之一, 但是, 云南原材料方而的优势只是一种国内的相对优势, 与周边交通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相比, 优势并不明显。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三个要素直接决定了外商投资的成本收益, 而在这三个方面都缺乏比较优势, 无疑形成了云南吸引外商投资的障碍。

四、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一) 发展现代农业

云南省的茶叶、烟草、水果、花卉等都属于特色农产品,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在农产品的种植上都具有优势, 要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当然,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吸引各方面力量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 努力解决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稀缺资金问题;在结构调整中, 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 龙头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投入为骨干, 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二) 发行新型工业

云南省目前走的是粗放型工业化道路, 轻工业的比重较低, 要加大对低能耗、重环保的轻工业相关项目的投资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投资引进新的技术, 降低企业能耗, 提高产量。积极培训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变投资环境, 以信息化、科技化带动新型工业的发展, 以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三) 继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经济结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是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是后工业化进程的高级形式。云南省要利用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 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倾斜, 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对其进行投资, 打造旅游产业链, 进一步强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同时, 整顿交通、零售、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市场秩序, 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2]刘燕红, 陈鑫磊.优化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若干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 2013 (7) .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 篇5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指就单个银行而言,银行内部各部门及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繫、相互作用的组织管理系统。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叁个层次。决策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的各委员会;执行机构包括行长(或总经理)以及行长领导下的各委员会、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监督机构即指董事会下设的监事会。

1.股东大会。现代商业银行由于多是股份制银行,因此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和股东例会。在股东大会上,股东有权听取银行的一切业务报告,有权对银行业务经营提出质询,并且选举董事会。

2.董事会。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代表股东执行股东大会的建议和决定。董事会的职责包括制定银行目标、确定银行政策模式、选举管理人员、建立委员会、提供监督和咨询以及为银行开拓业务。

3.各种常设委员会。常设委员会由董事会设立,其职责是协调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关係,也是各部门之间互通情报的媒介,定期或经常性地召开会议处理某些问题。

4.监事会。股东大会在选举董事的同时,还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监事会比董事会下设的稽核机构的检查权威性更大,除检查银行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外,还要对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针和重大决定、规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具有督促限期改正之权。

5.行长(或总经理)。行长是商业银行的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首脑,其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组织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负责银行具体业务的组织管理。

6.总稽核。总稽核负责核对银行的日常账务项目,核查银行会计、信贷及其他业务是否符合当局的有关规定,是否按照董事会的方针、纪律和程式办事,目的在于防止篡改账目、挪用公款和浪费,以确保资金安全。总稽核是董事会代表,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7.业务和职能部门。在行长(或总经理)的领导下,设立适当的业务和职能部门便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执行机构。业务职能部门的职责是经办各项银行业务,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实施内部管理,帮助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为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意见、咨询等。

8.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商业银行体系业务经营的基层单位。分支行里的首脑是分支行行长。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业务需要,还设有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完成经营指标和任务。

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

(1)全面管理。由董事长、行长(或总经理)负责。主要内容包括确立银行目标、计划和经营业务预测,制定政策,指导和控制及评价分支机构及银行的管理和业务工作。

(2)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处理资本金来源和成本,管理银行现金,制定费用预算,进行审计和财务控制,进行税收和风险管理。

(3)人事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招募雇员,培训职工,进行工作和工资评审,处理劳资关係。

(4)经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计划和目标安排组织各种银行业务,分析经营过程,保证经营活动安全。

(5)市场营销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情况,确定市场营销战略,开展广告宣传、促销和公共关係,制定银行服务价格,开发产品和服务项目。

中国教育投资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篇6

关键词:中国 教育投资结构 收益率 困境

众所周知,“教育投资”属于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以教育为资金投入受体,以增进劳動者的知识技能以及智力水平、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基本标的,进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社会收益最终目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与此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入调研中国教育投资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科学调控教育投资分布比例,既要使教育投资与教育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本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着眼于中国教育投资结构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探索实现教育投资结构均衡的可能出路。

所谓教育投资结构,是指教育投资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分配比例,包括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以及在中等、高等教育各专业之间的分配比例。由于我国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教育经费,所以本文所讨论的投资主体即为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首先,我们通过以下数据了解我国教育投资结构的基本现状:

在这张描述性表格里,我主要选取了两个指标来判断我国教育投资结构。其一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类学校之间的分配。由于高校的运营成本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单一的经费比较无法断定教育投资的政策指向性,因而我添加了各类学校数目比重这个指标,并且用“经费比重/学校数目比重”这一比值来衡量政策的倾斜程度。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高等学校在这一数据上处于绝对突出的地位,是中学或中等职业学校的15倍,而比小学更是高出60倍之多。显然,单纯依靠运营成本之间的差异已经不能对此作出解释。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初中等教育而言,中国教育投资偏重于高等教育。

理论上说,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我们需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教育结构效益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初等教育、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递减。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是优先发展初等和中等教育,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后,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我国在投资收益率更高的初等中等教育尚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过于偏重发展高等教育,这是不合理的。而从成本出发进行分析时,由于简单的教育费用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国情联系紧密,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因此,我采取了生均教育经费开支和生均经费指数,来分析我国的教育投资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的相对成本。

上表中生均经费开支表示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各国对教育的评价和投入水平,反映了每个在校生占用或耗费的教育资源的程度。而生均经费指数(生均经费支出/人均GNP)较好地测定和比较教育投资效益的高低。由于生均经费开支与人均收人呈正相关,因而将投人与人均收人挂钩,采用相对投人量,可以消除在人均收人相差较大国家间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扭曲现象。显而易见,这一比率越低,说明效益越高,反之亦然。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国家的统计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一般为:小学0.08一0.16;中学0.15- 0.22;大学0.2一0.7。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各阶段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都高于世界水平,换言之,效益低于世界水平。下面,我们通过表2来观察我国与世界一般水平的差距:

由表2可知,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大学的相对成本最高,而初等教育的相对成本最低。综上所述,根据“成本-收益”理论,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走的是一条整体收益率偏低而相对成本偏高的道路。

从我国教育投资机构带来的现实结果来说,我们也能看出其中的问题。首先,我国经济尚欠发达,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高等人才市场就业岗位。但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供给过剩,直接导致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即严重缺乏的就业机会,使社会对学历的消费越来越高,原来高中生能做的工作用人单位却要求本科生来做,本科生能完成的工作研究生也在做,究其实质,这种现象既是一种人才浪费,又是教育投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长此以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都将持续走低,将造成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浪费。

其次,我国技术工人面临严重缺口,普通工人素质较低。在亚洲15个国家工业效能的排名中,中国总得分仅略高于最后一名的孟加拉国。我国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18、日本的1/13;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4%。每年企业发生的事故,60%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造成的。国有企业约有20%的员工人力资本的存量低于“临界点”,30%的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与人力资本成本正处于“平衡点”附近。而与工人人力资本存量低这一现实相对应的,就是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投入之和只有对高等本科院校投入的一半左右,在各类教育经费总和中仅占十四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而美国1963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Vocational Education Act)中规定,总拨款至少1/3必须用于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及设备。显然我国过度重视发展大学教育,而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则远远不足。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高校过度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投入不足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受限。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技术工人短缺、国家工业效能低等社会发展问题。为了使我国人力资本投入合理化,我国政府应当扭转这一投资结构,增加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投资的比重,完善职业教育,实现社会收益率的最大化。

注释:

[1]数据来自《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10。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2]王善迈,孙玉萍.50个国家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变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6期

[3]科恩.教育经济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版

[4]曲恒昌.试论我国初等教育的投资效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5]贾汇亮,刘清华.我国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3年,第12期

[6]刘立峰.我国各类教育投资结构现状及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

[7]孙绪平.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J].管理科学,2005年,第3期

[8]方芳.教育投资的均衡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庄贇.我国公共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统计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1期

[10]龙荣昌,郑志坚.浅谈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1]洪河.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时弊分析及改进思考[J].华章,2009年,第13期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

[1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10》,2010年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7

社区银行选择针对小微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作为主导产品是其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基于自身相对于大中型银行的比较优势和出于风险分散考虑的自主性策略选择,并通过高收益率来覆盖高单位成本。在我国当前经济非均衡特征明显、信贷基础设施欠缺的前提下,小微企业信贷难问题很难在中、短期内靠被动机制和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信贷技术来解决,仍需依赖于主动机制和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技术。鉴于主动机制中信息成本的乘数效应,如何降低成本的获取、加工,传递真实、有效的软信息是主动机制成功的关键,这需要银行信贷技术的创新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的调整。但是社区银行不同的经营绩效表明,很有必要对成功的社区银行的信贷技术、组织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这对其他社区银行的经营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台州市的社区银行借鉴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倡导“小客户成片做”的社区化经营模式,界定社区,与社区关键人物构建垂直型社会资本,进而利用社区内部的横向社会资本,来降低软信息获取成本,获取真实信息。具体的信贷技术创新包括贷前信息甄别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物品和水表、电表、海关报表)调查技术,充分利用同伴审查和监督优势的保证人担保、构建稳定银企关系的存贷挂钩的积数贷款以及需求导向型的信用卡小额循环贷款等。这些技术创新以较低的成本降低了贷前信息甄别、贷后监督和契约执行的信息不对称,满足了小微企业信贷短、小、频、快的需求特征,构建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关系型借贷和社区化经营的基础,在贷款利率设定上遵循风险、成本覆盖的市场定价方式,并实行不同客户差别化定价的弹性机制,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一信贷技术和利率定价方式与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借贷技术不同,这要求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需要作出适应性的创新。这涉及信贷决策权的配置、监督和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以及银行扩张模式等方面。本文拟结合台州市社区银行的实践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创新进行研究并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二、软信息生产与向下授权: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通过主动机制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方式主要是关系型借贷。上文对关系型借贷技术和利率定价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在社区化经营过程中,基于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获取和使用软信息对小微企业风险甄别、道德风险行为监督以及市场化的弹性利率定价机制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获取软信息、依据软信息做决策是缺乏可信的财务报表和有效、足额的抵押品的小微企业信贷的核心。对于硬信息而言,其可量化、客观性、以及可被第三方确认的特征,意味着信息可在不同层级之间以极低的成本传递,因此,信息生产和信贷决策之间的分离或者合并不会影响对信息生产的激励。而软信息的获取需要客户经理与申请贷款的微型企业、企业主、工人、企业所在社区、相关行业长期多维度地接触,其他人短期内难以观测并确认。所以,由于软信息的难以量化、基于主观评价的随意性以及不可确认性,导致其很难在银行内部,尤其是大型银行内部不同层级之间进行传递。这就涉及软信息生产和贷款决策的分工问题,即在银行组织内部,信息生产功能和贷款决策功能应该如何分布。显然,社区化经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软信息的获取必然依赖于相关人员与社区的长期互动,因此,信息生产功能只能由基层客户经理来完成。所以,现在的问题则集中于贷款决策在基层或更高层级之间的分配。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硬信息和软信息的框架内,构建一个简单的委托代理模型来研究软信息对贷款决策权在银行组织内部的分布问题。

(一)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Stein(2002)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软信息和硬信息的公司内部投资决策分配分析框架,根据公司内部软、硬信息生产和传递的差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分权的组织形式适宜于基于软信息的投资决策,而科层组织形式则适宜于基于硬信息的投资决策,因为分权的组织形式能够确保形成对软信息生产的激励。

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和邹传伟(2010)则将这一包含软信息和硬信息的分析框架具体应用到银行内部贷款决策权的分配上。他们的结论认为贷款决策权的分配取决于集权产生的信息成本和分权形成的代理成本直接地权衡。他们将代理成本归结为企业和分行结构的合谋以及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导致分行向资质不够的企业放贷,降低了银行的收益。但是,我们会在下一小节中证明这种合谋在横向的同伴监督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而政府对产权独立的民营银行的影响力也非常弱。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在关系型借贷技术中,软信息的生产成本是不容忽视的。而Park and Shen(2008)的模型虽然引入了软信息生产成本,但是其通过引入承包制(即总行收取固定收益,分行具有完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安排来排除信息成本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假定与实际的银行薪酬制度并不一致,因为实际通常采用的是分成制。徐忠和邹传伟(2010)的模型虽然引入分成制,但根本没有考虑这一信息生产成本。

因此,我们将在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邹传伟(2010)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生产成本(由信贷员支付),并考虑基层在软信息生产上偷懒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激励约束条件。

(二)模型基本设置

假设在一个社区中有N个需要贷款的企业,贷款额度标准化为1,企业得到贷款后经营成功的概率为θ,θ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这种分布是公共知识。银行的资金成本为rb>1,贷出利率为rl>1(1),均为外生,在有限责任下,风险中性的银行的期望利润为θrl-rb。显然,只有θ≥θ0=rl/rb的企业才能给银行带来正利润。

企业的成功概率判断依赖于硬信息和软信息。我们假定企业硬信息占所需信息的比重为q∈[0,1],则剩余的(1-q)部分为软信息。企业硬信息比重q与企业规模、财务报表规范程度、企业所处行业和社区的信息公开水平等密切相关。假设银行分为总部和基层两级,均为风险中性,硬信息可以无成本地在两个层级之间传递,而软信息则根本无法传递。出于模型简化的需要,我们假定不存在硬信息的搜集成本(2)。考虑到上一节多提及的、客户经理在社区地方化软信息的搜集和积累上具有明显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一旦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信息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所以,我们假定基层可以通过付出一次性的成本v来获取社区内企业的软信息。一旦付出这一成本,基层可以以概率1观测到企业成功的概率θ,但是,总部只能获得硬信息。因此,类似于徐忠、邹传伟(2010),总部只能以概率q观测到企业的经营成功概率,以(1-q)的概率看到在[0,1]上均匀分布的“噪声”。当然,如果基层不付出软信息的搜寻成本v,其面临的企业信息结构和总部是一致的。在基层报酬方面,总部采取常见的利润分成制,将λ∈[0,1]部分的利润留给基层,λ的取值取决于总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基层的激励约束条件。

(三)软信息比重和贷款决策权的配置

根据上述模型的基本设置,如果贷款决策权配置在总部时,总部只能依据q部分的硬信息做出决策,在这一情形下,总部也不需要、基层也不愿意获取软信息,因而总部也无须与基层分享利润了。此时,银行的预期利润∏C为:

其中,等式(1)右半部分的第一部分是银行以1的概率观测到企业类型、贷给所有需要贷款的θ≥θ0类型企业的收益,即确定性收益,记为;第二部分则是因为没有软信息而给θ<θ0类型企业贷款所造成的损失,软信息缺失成本记为:。很显然,我们有,因此,硬信息的比重越小,或者说软信息的比重越大,则软信息缺失成本越大。根据上述设定,我们有:

当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时,软信息可以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基层在支付软信息搜寻成本v后,其能以100%的概率观测到企业类型,从而只给θ≥θ0类型的企业贷款,我们假设RE-v>0,这表明付出努力去获取软信息,从而给确定类型的企业贷款是有效率的,这使得。此时总部的预期利润为:

由于软信息是不可传递和难以确认的,因此基层和总部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激励基层获取软信息的努力,总部需要构建如下的激励约束条件:

这一条件表明,基层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v后的收益(λRE-v)要大于未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的收益(λ∏C),因而基层会心甘情愿地生产软信息。

从等式(2)和(3)比较来看,对于总部而言,决策权下放和回收之间的收益差别实际上是软信息缺失成本CI(q)和支付基层软信息生产激励的薪酬成本λRE之间的差别。若软信息缺失成本大于软信息生产的薪酬成本,则倾向于向下授权,反之则收权。因此,总部关于贷款决策权的配置和激励程度λ的选择由以下的规划问题决定:

第一个和第二个约束条件分别是银行的参与约束和基层的参与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是对基层生产软信息的激励约束,保留效用简化为0。这一问题的解见命题1。

命题1:(1)当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将决策权放在总部,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放在总部,λ*=0。(3)当时,银行始终将贷款决策权放在总部,此时λ*=0。

我们通过更为形象的图解方式来解释这一命题。从该命题第一部分来看,θ0≥1/2意味着借贷利差较小,因而只有较高成功概率的企业借贷才能保证银行盈利。在这一情形下,当0≤q≤1-(1-θ0)/θ0时,即软信息比重较大时,如图(a)所示,软信息缺失成本高于RE,总部做贷款决策时的银行收益为负,因此,如果不向下授权的话,银行不愿意参与这个软信息比重高的信贷市场,即形成所谓的“惜贷”。如果总部下放贷款决策权,那么此时的激励约束条件要比参与约束松,因而只需根据参与约束给予基层薪酬v,总部的收益为RE-v>0。此时,向下授权的收益为正,并满足了长期被集权治理结构排除在外的贷款需求。当q>1-(1-θ0)/θ0时,即随着硬信息比重的提升,软信息缺失成本逐步下降,并低于RE,此时,激励约束紧于参与约束,需要根据激励约束给予基层薪酬。根据图(a),当时,对于总部而言,软信息缺失成本仍高于薪酬成本,因此,向下授权是必要的。而当时,即硬信息继续提升之后,软信息缺失成本低于薪酬成本,即向下授权、并激发基层获取软信息的收益低于总部根据硬信息决策的收益,因而回收贷款决策权是合适的。所以,当软信息比重时,对于总部而言,向下授权是最优选择。不难证明,N越大,向下授权的可接受软信息比重的范围越大。这与软信息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单位生产成本随规模扩大而下降相关。因此在社区经营越深入,潜在客户越多,则向下授权的可行性也越大,这也是泰隆等社区银行在社区化经营中特别强调在特定服务半径内尽可能提高客户覆盖率的原因之一。

θ0<1/2意味着银行的借贷利差较大,其能容忍风险较大的借款人,此时确定性收益总是大于软信息缺失成本,如图(b)和(c)所示,因而不会因为偏高的软信息程度而导致无市场供给的情形,此时基层的激励约束始终紧于参与约束。当最低的薪酬成本[(1-θ0)v/θ0]低于最高的软信息成本[Nrl(1-θ)θ/2]时,即如图(b)所示,时,即软信息比重较高时,软信息缺失成本高于薪酬成本,因此总部会将贷款决策权下放给基层,并支付vRE/CI(q)来激励基层生产软信息;当时,则软信息缺失成本低于薪酬成本,总部回收贷款决策权。而当最低的薪酬成本[(1-θ0)v/θ0]高于最高的软信息成本[Nrl(1-θ)θ/2]时,即当时,如图(c)所示,此时θ0足够地小,即借贷利差足够高时,薪酬成本始终高于代理成本,对于任何软信息比重,总部直接做出贷款决策优于向下授权。

从实际上来看,我国的借贷利差并不可能达到以至于能够接受成功概率在0.5以下的企业的贷款申请。因此θ0≥1/2的情形可能更符合实际。我们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在关系型借贷中,软信息在小微企业信息中的比重很高,因此,适宜的组织方式是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负责软信息生产的基层。如果决策权不下放的话,当软信息低于一定水平时,银行不会进入这一市场,从而导致软信息比重高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在向下授权的组织结构中,银行通过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可以获取正的利润,从而可以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的问题。大型银行信贷决策权更为集中,从而倾向于从事信息透明的交易型借贷,而小型银行本身经营范围小,层级少,决策权通常在基层,从而有利于其开展关系型借贷。从台州市各家社区银行的实践来看,小微企业信贷决策都下放到基层。比如泰隆通过改革内部组织架构,加大对分支机构的授权,在充分发挥基层信贷员生产软信息积极性的同时,也简化了贷款申请流程,实现了72%的业务审批在基层一线完成,90%以上的贷款在半天内办妥,“使得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满足了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快的特点。

三、信贷员之间的同伴监督与道德风险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克服:台州社区银行的实践

上文从软信息生产激励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借贷必然要求银行将信贷决策权下放到软信息生产者手中。但是,决策权的下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主要依赖于软信息,而软信息的不可确认性和不可传递性,使得信贷员有可能利用这种特性进行道德风险行为,比如接受资质不合格企业的贿赂,从而给其发放贷款,造成银行呆坏账上升。这个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很多大型银行不得不回收贷款决策权,放弃软信息贷款比重高的基层地区的市场。但是,对于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等台州地区小型社区银行不可能通过回收决策权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这也意味着放弃这些目标客户,它们另辟蹊径,引入信贷员之间的同伴监督机制来破解这一道德风险和贷款决策权下放之间的矛盾。

泰隆银行在对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中,非常强调信贷调查中的“四眼原则”,即要求对50万元以下的首笔贷款申请,必须执行双人调查,除了一名经办的客户经理之外,还需要审查人或审批人随行,审查人或审批人实际上也是一名客户经理。通过双人调查,实现审查人对经办客户经理的监督,由于两位调查人对本社区的情况非常了解,这种监督的成本不高,而且对于审查人而言,其去调查的过程本身也是熟悉本社区的过程,也促进其自身的软信息生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降低单个信贷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台州银行在小本贷款的贷款决策中,引入贷审会决策机制,每笔贷款一般由3名贷审会成员参与决策,除了一名经办客户经理之外,其余是经验更为丰富的、具有审批权限的客户经理,这些贷审会成员对本地区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非常清楚,从而可以有效抑制信贷员的违规操作问题。显然,在信贷决策监督中,由于软信息的不可确认性和不可传递性,只有对本地区软信息熟悉的信贷员才能花费较少的信息成本来进行监督。一个对本地区情况并不了解的人,比如来自于总部的审查人员,很难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有效的监督。

此外,当地社区银行目前也在大力推进贷款交叉检查制度,即要求各信贷员交叉检查贷款情况,包括对经办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检查,而且建立这类检查的责任机制,即在交叉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的贷款一旦出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本身应该可以被检查出来的话,检查者和经办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因此,这一交叉检查制度将连带责任也引入到同伴监督机制中,从而为同伴监督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激励。

在下文中,我们将以上文的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道德风险和同伴监督的理论模型,分析在连带责任安排下,低成本的同伴监督是可以自我实施的。

(二)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克服:基于理论模型的解释

我们考虑基层信贷员与企业之间存在合谋的可能以及分析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抑制作用。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对前述模型做了简单修改,将一个社区的潜在贷款需求企业数设为2N,一个基层有两个信贷员,都拥有信贷决策权,均分基层总收益。这意味着信贷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信贷员的收益。因此一个信贷员的违规行为,会给另一个信贷员造成收入损失,即另一个信贷员负有连带责任。这是同伴监督行为能够形成的基本动机。在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之后,两个信贷员对社区内2N个潜在客户的成功概率都非常清楚,因此相互之间的监督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同伴监督机制相对于上级监督更为有效的核心所在。我们将在下面的模型中证明同伴监督的积极作用。

由于信贷员之间信息对称,因此为了避免争抢优质客户,两个信贷员根据客户类型平分这一市场,各针对N个企业,企业成功的概率为θ,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因为软信息不能被总部识别,因此,信贷员有可能接受企业贿赂而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θ<θ0)贷款。遵循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邹传伟(2010)的做法,我们假设资质不合格的企业拿出其收益的一部分μθ(rf-rl)贿赂给信贷员,其中μ∈[0,1],rf>fl为企业经营成功后的收益率。在不考虑其他信贷员的行为时,信贷员会在如下条件中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贷款:

即受贿收入超过因为给资质不合格企业贷款所带来的薪酬损失(由于两个信贷员分享基层收益,对于受贿信贷员而言,受贿造成的薪酬损失也为1/2)时,信贷员具有受贿微观的动机以及可能会发生这种行为。根据等式(6),我们有:

令有,在信贷员接受贿赂的情形下,信贷员会对成功概率为以上的企业放贷,显然θ1<θ0。

由于基层整体收益会影响两个信贷员的收益,因此信贷员之间的行为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收益。当信贷员2不寻租而信贷员1利用其决策权而寻租时,信贷员1的收益是:

其中,根据式(6),我们有:

进而我们有:

即在θ≥θ1时,信贷员接受贿赂的总收益要高于不接受贿赂的总收益。而信贷员2的收益是:

同理,当信贷员1不寻租而信贷员2利用其决策权而寻租时,信贷员2的收益也是Wn。当两个信贷员都利用其决策权寻租、接受贿赂时,各信贷员的收益为Wnn:

根据(12)、(11)和(8),我们有:

这表明如果两个信贷员都进行寻租,则都需要承担对方寻租造成的损失,从而其收入低于各自寻租却对方不寻租的情形。不过的符号并不能确定。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得到表1所示的信贷员受贿博弈的支付矩阵。根据这个支付矩阵,得到命题2。

命题2:表1所示的信贷员受贿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受贿、受贿)。

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来证明该命题。因此,信贷决策下放之后,信贷员的确会接受资质不合格的企业的贿赂,从而形成道德风险问题,此时,总行的收益为2(1-λ)REn,比不存在这一道德风险的收益2(1-λ)RE低了。这一损失意味着上文图中的薪酬成本曲线以的幅度上移,使得信贷决策权下放的可行区间萎缩,如果上移幅度足够大的话,将导致总部完全回收信贷决策权,此时,在更符合实际的θ0≥1/2时,会有软信息比重在(1-θ0)/θ0之上的企业无法得到任何贷款,因为贷款决策权回收的银行不会参与这个无利可图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大型银行纷纷裁撤基层分支结构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社区银行并没有回收贷款决策权,而是引入同伴监督机制。由于基层总体收益会影响信贷员个人收益,因此,其他信贷员的寻租行为会导致自己收益下降,即Wc<W,因此,信贷员具有监督对方行为的激励。在上述模型中引入同伴监督行为。在支付软信息生产成本v之后,信贷员对本社区企业情况非常了解,因此,如果信贷员1监督信贷员2,则信贷员2是无法采取受贿等寻租行为的,反之也一样。假设监督成本为φ,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监督博弈支付矩阵。当相互之间不监督时,不需要支付监督成本,两个信贷员都会采取受贿的道德风险行为,其收益均为Wnn;当仅有一方监督另一方时,未被监督的一方其收益为Wn-φ,而被监督方的收益为Wc;当双方采取互相监督的行为,则各自的收益均为W-φ。根据这一支付矩阵,我们可以得到命题3。

命题3:当φ足够小时,使得W-φ>Wc和Wn-φ>Wnn时,(监督、监督)是表2所示博弈的纳什均衡;当φ足够大,使得W-φ<Wc且Wn-φ<Wnn时,(不监督、不监督)成为纳什均衡。

我们也可以很容易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来证明命题3。这表明当监督成本足够小时,两个信贷员的最优选择均是监督对方。而当监督成本足够大时,两个信贷员的最优选择均是放弃监督。同伴监督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从而监督成本中最核心的信息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一个来自总部的监督员,由于缺乏地方化信息,至少支付v的成本才能有足够的信息进行监督。这种高额的监督成本可能使得监督本身就是不经济。而对于长期在同一社区经营的信贷员而言,他们对彼此的客户非常了解,对行业的地方化信息了如指掌,关于对方是否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贷款的情况也更容易了解。所以在通过支付v的软信息生产成本之后,就不需要支付额外的信息成本去进行监督了。因此,在连带责任机制下,即需要承担其他信贷员违规所造成的损失,信贷员会利用其低监督成本优势对其他信贷员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风险的发生,进而保障了贷款决策权下放的可实施性。而且,作为一个纳什均衡,这种相互监督是可自我实施的。

四、客户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基于连带责任与低监督成本的同伴监督机制和向下授权的组织形式有效地保障了关系型借贷技术的运行。这种组织形式的设计还需要具体化到对信贷员的激励,要通过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体系来激发信贷员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贷风险。在对组织结构安排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对信贷员激励机制设计的问题。比如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信息比重,设定不同的激励强度,薪酬必须覆盖软信息生产成本,引入连带责任机制推动同伴监督等。这些都体现在社区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中。

第一,建立了一套完整、公开、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个人的客户经理薪酬激励办法,与业绩、规模挂钩的绩效薪酬是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按月考核,上不封顶,从而对客户经理形成了有效的激励。这实际上就是典型银行与客户经理之间的收入分享机制,信贷员的收益与其为银行创造的收益密切相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无积数的小额贷款中,泰隆银行的激励细化到每笔业务,并且非常重视业务的笔数,甚至比业务的总利润(即利息收入)更重视,比如做一笔业务给发多少钱。这和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的特征密切相关。一是,笔数考核可以避免客户经理放弃小微企业而去追求大、中企业,后者不是社区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所在。二是,在控制经营半径之后,笔数考核可以激励客户经理在社区化经营中提高市场覆盖率,形成稳定的客户群,有效占领目标市场,并增加软信息生产量和降低软信息生产成本,从而在推动规模扩张的同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三是,根据笔数考核,可以有效覆盖软信息的生产成本(3),这是小微企业客户经理薪酬设计的重要原则。

第二,信贷员个人的收益和其自身业绩相关之外,也和其所在团队的收益密切相关。这一安排也适应了小微企业关系型借贷、社区化经营的要求。在一定地理半径内提高社区覆盖率是社区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型借贷是“个人化”的交易,无法实现完全批量化生产,因此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啃透”市场。一旦某一客户经理与社区关键人物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与该关键人物的垂直社会资本构建的成本则小得多,从而有效降低了总体的软信息生产成本。但这需要该客户经理的“牵线”。这种“牵线”只有在“休戚与共”的激励体系下才可以自我实施。此外,我们在上文中强调的同伴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在“休戚与共”的连带责任下才具有可实施性,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比如台州银行制定了“贷款三查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终身风险问责制度”和“信贷事后监督制度”四项核心制度,形成相应的问责体系,并由法律责任、经济与行政责任、尽职责任三个层次构成。信贷风险控制指标作为绩效指标中“质”的部分,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在该地区,同业之间地理距离极为接近,同业信息流动性强,信贷员在银行业的声誉至关重要,因此增加了其道德风险行为的机会成本。此外,如上文所述的,目前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等也在推行交叉检查,尤其是在相同级别之间的交叉检查,信息对称和低监督成本有效控制了内部的道德风险问题。

第四,鉴于小微企业信贷个别性的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泰隆银行、社区银行更新了其信贷管理理念,在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允许存在科学、合理的坏账容忍度。该理念认为:“不发放逾期贷款的信贷员不是一个好的信贷员,不但不利于信贷员的成长,而且会因信贷员的过于保守行为而丧失了许多放贷盈利的机会。”比如,台州银行相应调整了对信贷人员的约束机制,其免责制度规定在授信尽职的情况下,对所放贷款逾期率在2%以内的客户经理不予处罚(吴杰,2009)。

五、结论

针对信贷技术创新和弹性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方式,这要求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需要作出适应性的创新。这涉及信贷决策权的配置、监督和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以及银行扩张方式等方面。本文利用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在关系型借贷中,软信息在小微企业信息中的比重很高,适宜的组织方式是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负责软信息生产的基层。否则,当软信息比重高于一定水平时,银行不会进入这一市场。但是,决策权的下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信贷员有可能利用软信息不可确认的特性进行道德风险行为,比如接受资质不合格企业的贿赂,从而给其发放贷款,造成银行呆坏账上升。这个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很多大型银行不得不回收贷款决策权,放弃软信息贷款比重高的基层地区的市场。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论证了具有信息优势的信贷员间同伴监督和连带责任机制可以避免这种道德风险的发生。此外,组织形式的设计还需要具体化到对信贷员的激励,要通过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体系来激发信贷员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贷风险,这包括:建立一套完整、公开、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个人的客户经理薪酬激励办法;信贷员个人的收益和其自身业绩相关之外,也和其所在团队的收益密切相关;建立相对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推行交叉检查,形成由法律责任、经济与行政责任、尽职责任三个层次构成的问责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杰.目标与激励:两种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比较[J].上海金融,2009(1).

[2]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J].金融研究,2010(8).

[3]Berger,A.N.and Udell,et a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imic Journal,2002(112):32-53.

[4]Stein,J.C..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decentralized vs.hierarchical firm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891-1921.

[5]Berger,A.N.and Udell,G.F..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30):2945-2966.

[6]Malhotra,M.,et al.,2006.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Medium Enterprise[R].World Bank,Washiongton,D.C.

论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因素 篇8

企业从事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 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 综合评价企业内资产与股权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是否有必要选择投资的“退出”与“进入”,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调整方向。一般而言, 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资产质量问题资产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载体。

因此, 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 无非是对其掌握的资产如何运用的过程。资产运用的好坏, 要受资产质量和运用方法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资产质量不高, 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量或资产配置不合理, 即无法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资产使用不当, 具体表现为管理不当或者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这两个因素中, 资产质量是基础, 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最大能量限度。企业管理水平和操作技巧的提高, 只能以资产质量为基准。因此, 资产质量明显就是与这些资产能否或怎样为企业带来收益有关。因此, 改善资产质量是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是确保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对于企业内设备陈旧、商誉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参股、控股企业, 要通过实施股权投资退出战略予以调整和优化, 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

1.2 资产规模问题资本扩张, 并非追求资产规模越大越好, 而是要努力实现适度规模经济,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对一个企业而言, 如果参股、控股企业资产总量大、行业分布宽、企业分布散、管理幅度大, 则应该采取剥离、重组、分化的方法, 适度收缩战线;当企业在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人才、资金实力时, 进行适度资本扩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 界定适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3 市场前景问题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的实例看, 往往存在企业绩效变化的情况。

有的企业经过资产重组, 资产总额、净资产及实现利润都有明显改善, 但有的企业则因此受到了影响。因此, 投资集团从事股权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 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以市场为前提, 准确把握参股、控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 特别是需要重点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对缺乏市场前景的股权投资, 坚决予以退出。

1.4 资产匹配问题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提高经营效率。

比如通过收购兼并活动, 可以使得某些经营不善, 甚至倒闭破产的企业的机器设备为具有管理优势的企业所利用, 从而更好地达到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组合效率;又比如, 某些优势企业通过合并, 也可以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实物资产的组合比例, 从而更好地产生规模效益;再比如, 通过资产置换等手段, 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整合业务结构, 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加明晰, 职能更加专业, 从而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率。因此, 对企业而言, 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 不仅要实现下属企业内部资产的优化匹配, 更要实现企业间的产业、产品匹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企业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 能够解决参股或控股企业优不胜、劣不汰、优长不大、优不成势的问题, 能够把集团内外单方面优势企业集中起来, 形成真正的企业经济优势, 实现优势集中化。

1.5 经济效益问题优化投资结构, 其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改变参股或控股劣势企业存量资本的呆滞状态, 变呆滞的无效益的资本为有效益的资本, 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 通过股权投资的资源整合, 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经营, 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第三, 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 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规范化运作, 提高管理效益。

2 影响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外因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 它要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交流与沟通。企业必须对外部因素予以充分把握, 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一般而言, 投资结构优化管理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决定企业股权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 首先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今社会, 知识、信息和各种高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 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与此相联系, IT产业、生物制药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 教育产业、绿色农业、环保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一些高能耗、低效率、技术落后、缺乏竞争能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业, 将被逐步淘汰。显然, 这种发展趋势为企业决定投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2.2 社会发展目标与宏观政策取向在一定历史时期, 政府会对

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定的目标, 并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经济政策的要求一致时, 通常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甚至得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优先贷款、政府贴息等政策优惠;而当企业的投资经营与政策的目标相背离时, 则往往会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 或者受到各种制约和限制。例如: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 我国政府主张大力加强农业,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果企业投资于特色农业、环保产业、网络信息产业, 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反之若投资于传统的造纸、纺织, 以及污染严重的小五金、小冶炼、小化肥等, 则不仅难有大的发展, 而且很可能受到禁止或种种限制。因此, 企业在选择股权投资“进”与“退”的方向时, 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 认真研究经济政策的要求, 研究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变动的趋势;一定要自觉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其它有关政策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调整方向。

2.3 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变化趋势社会经济中,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有的行业需要巨额投资;有的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有的适合大规模生产;有的适合分散经营。企业在进行投资结构调整时, 首先必须根据参股、控股企业自身的条件, 选择和保留能较好发挥自身优势的行业。其次, 随着生产力发展, 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会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行业之间的比较效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一定时期中, 等量投资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收益率。因此, 企业在考虑投资结构调整方向时, 必须对控股和参股企业的比较利益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对那些投资保值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高的股权和未投资领域, 显然属于保留和介入的范畴。其三,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各不相同。目前, 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网络信息等朝阳产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而一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则不容乐观。

2.4 市场供求与竞争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投资结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必须由市场来检验。

首先, 要了解市场的供求, 投资结构调整中的每一项资本营运活动必须依托市场来实现;其次, 要考虑市场发展的趋势。再次, 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 了解控股与参股企业在技术、经营以及市场份额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以便选择合理的调整方向。

摘要:投资是企业资产的重要形式之一。探讨投资结构问题, 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从一般意义来看, 优化管理投资结构, 是提高企业资产整体质量、优化企业产业布局、整合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因素很多, 本文将从内外两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企业,投资结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企业投资结构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商业经济.2009. (02) :7.10.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9

关键词:股权结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

企业的类型不同主要由股权结构的不同而决定。随着全球化的形成和各类新兴企业的出现,知识和技术在每个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股权结构中技术和知识、市场等所占的比重受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挤压。当前,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并且与资本拥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在当今社会中,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人力和知识成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股权结构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管理领域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股权结构根据其所具有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而言,股权结构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两方面划分。第一方面就是股权的集中程度,即企业持股比例前五的大股东所持的股份总和在整个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从股权的集中程度中,股权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即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占有支配地位,实践上呈现为绝对控股股东占有的股份维持在公司总股份的50%以上;第二种类型是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体系,也就是说企业基本上没有持股比例较大并且占有支配地位的大股东群,所有权与经营权属于完全分离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单个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不足10%;第三种类型是介于前两种之间的状态,即公司具有所占股权比例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并且还有所持股份比例占公司比例在10%与50%之间的大股东。从这种情况中可以看出,第二个方面的股东构成,在实际情况中一般指的是在不同背景下的股东集团各自所持有的股份,以及这些股东集团所持有的各自股份在公司的总股份中所占有的比例。在这个层面上,股权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另一种是控制权可以控制的股权结构。在控制权可以竞争的股权结构下,其中剩余控制权以及剩余索取权之间是相互匹配的,股东的存在可以对董事会等阶层实现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下,股东的存在对于董事会以及高层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处于锁定的状态,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以前,北京银行作为一个区域性商业银行,地方财政是其大股东,由此京行受当地政府的政治控制影响较强,在日常经营中可能会承担过多的财政职能。这样的股权结构想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很难的。但是北京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发展出路,渐渐开始向国际集团转型。在2005年3月,北京银行与荷兰的IN G银行,签订了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IN G集团银行购买了北京银行19.9%的股份,成为北京银行的大股东之一,总投资额可以达到17.89亿元人民币。并且,北京银行将国际金融公司认购的5%的资金进行吸收。这两个外资合作协议总计占有的北京银行股份高达24.9%。与此同时,合作协议的条款规定,IN G、IFC入股以后,将在北京银行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占有四个席位。

在资本构建的视角之下,北京银行所持有的总资产中,其负债资产的比重较大,但是所得者的权益相对占据的比重较小。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其股东权益所占的比重较小,预示着其目前过度负债,导致其在外部冲击发生时抵御能力较小,同时对于银行的债权人而言,如果公司一旦宣布破产清算,那么它的资产所得一般情况下会低于账面显示的价值,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而言,过高的负债比例对于银行的负债人而言等于过高的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我对北京银行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股权结构,股权相对要分散。商业银行需要防止两种现象的产生,一是一股独大的情况,二是股权过于分散。股权规范,行业监管指标、资产确权、新会计准则等方面既要符合监管机构需要,也要符合资本市场需要。

第二,鼓励金融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外资入股,虽然能从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学到国外的现金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北京银行的创新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业务变革仍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学习国外企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对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进行革新,最终增强北京银行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且始终掌握主动权。

第三,北京银行毕竟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意识到本地资源的重要性。这种特殊的地域优势是许多大银行也未必具有的:特立独行的股权设置、独具特色的地方特性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等等特点的优势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城市商业银行要在地方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拓宽自身金融资源的支配范围,就必须利用自身与地方经济的交融性,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相一致。所以,在城市银行的管理中,需要充分的对于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独特的管理方式进行挖掘和创造,尽量避免与大银行进行竞争,应该充分分析和调查,寻找适合自己的区域定位,为区域内部的居民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同时对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在区域内部寻找创新性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特色,在实现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最后,我个人提出一些针对现在北京银行所具有的“做大做强综合定位型”的战略定位模式的见解,“做大做强综合定位型”的战略定位模式不仅仅局限服务市民和服务地方的定位,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尽全力拓展各个类型、各个行业、各个市场、各个地域的客户;不断改善产品线,使其更加完备;努力取得各类市场准入的资格,从而实现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大,向着全国性和综合性银行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M].扬敬年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郝晓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研究[M].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2012年11月.

[3]蒋建湘.我国国有公司股权结构及其法律改革——以公司治理效率为主要视角[J].陕西:法律科学,2012第6期.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10

近些年,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研究也成为了我国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焦点,相关论述层出不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进行博弈分析的文章却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银行和银行之间的风险博弈分析就更少。其实,在银行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中,高校是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市场,如果学生的就业前景看好,学校愿意为学生的助学贷款提供担保,政府的政策也全力支持助学贷款,如调整利息的补贴办法、还款年限,改变操作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成立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各省、各校的助学贷款工作都有专人管理,建立信息网络系统等,则银行之间会为国家助学贷款市场的争夺而发生博弈。

因此,本文将通过创新博弈论就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银行与银行这对主体予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分析假设

由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第一家指定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因此可以假设市场有一个先入者银行。由于银行与银行间的博弈都很类似,为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起见,假定只有两家银行参与博弈。假定

1、博弈的参与人是银行A和银行B;

2、博弈有两个时期,t=1,2。在t=1时期,市场上只有一家银行(银行A)提供助学贷款;在政府助学贷款政策改善的情况下,潜在进入者(银行B)考虑是否进入;如果银行B进入,在t=2时期,两个银行进行库诺特博弈;

3、银行A有两种可能的类型:高成本(ck)或低成本(cl);银行B开始时只知道银行A是高成本的概率为μ,是低成本的概率为1-μ,这是银行B的先验信念。

4、银行B的成本只有一种类型:进入成本为2;如果银行B进入助学贷款市场,则银行B与银行A助学贷款的成本函数相同。

二、银行间进入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博弈

下图是银行———银行博弈的扩展式分析。图中银行作为在位者有两个单节信息集,表示在位者知道“自然”的选择(自己的类型)。在t=1阶段,银行A是助学贷款市场的垄断者,假定它有助学贷款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权,假定它确定三个价格:p=5,p=6,p=7。三条虚线表示进入者有三个信息集,每个信息集有两个决策结(用虚线连接),表示进入者(银行B)能够观察到价格,但是不能够观察到银行A的成本函数。如果银行A是高成本者,高成本包括提供助学贷款的生产成本和占领市场的寻租成本,假定对应三种价格的利润分别为3,7,8;如果银行A是低成本者,其成本只有提高助学贷款的生产成本,对应的利润分别为7,10,9。因此,高成本银行A单阶段最优价格是p=7,低成本银行A的最优价格为p=6。在t=1阶段,银行B没有进入助学贷款市场,所以银行B利润恒为0。我们将第一阶段不同价格选择下的利润向量写在博弈树的终点结上。

在t=2阶段,如果银行B进入助学贷款市场,银行A的成本函数成为共同知识,这时银行之间的博弈是一个静态博弈问题。我们省略第二阶段博弈的扩展式,代之以库诺特均衡支付向量和垄断利润。因为在博弈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如果银行B已经进入,库诺特均衡产量(和对应价格)是每个企业的最优选择;如果银行B没有进入,单阶段垄断产量(和价格)是银行A的最优选择。

博弈的复杂性主要在t=1阶段,银行B选择进入还是不进入。银行B是否进入依赖于它对银行A成本的判断:假如银行A是高成本,银行B进入的净利润是2;假如银行A是低成本,银行B进入的净利润是-2。在动态博弈中,在观测到银行A的价格选择以后,银行B可以修正对银行A成本函数的先验概率μ,因为银行A的价格选择可能包含着有关成本函数的信息。假设μ~(p)是银行B观测到银行A的价格以后认为银行A是高成本者的后验概率(这里的p是表示价格),即μ~(p)=prob(ch/p)。我们知道,银行A在高成本时选择单阶段最优价格是p=7,在低成本时选择单阶段最优价格为p=6,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精练贝叶斯均衡。因为如果银行A做出单阶段最优选择,银行B观察到p=7,就知道银行A是高成本,即μ~(p=7)=prob(ch/p=7)=1;观察到p=6,就知道银行A是低成本,即μ~(p=6)=prob(ch/p=6)=0。给定这个后验信念,银行B只有在观察到p=7时才能够进入。如果高成本的银行A选择p=7,t=1阶段的利润为8,t=1时期的利润为4,假定贴现因子为1,两阶段贴现总利润为12。如果高成本的银行A伪装为低成本者,选择p=6,t=1阶段的利润为7,t=2阶段的利润为8,如果贴现因子为1,两阶段贴现总利润为15。因此,p=7不是银行最优选择,上述战略均衡不是一个精练贝叶斯均衡。

三、银行进入助学贷款市场博弈精练贝叶斯均衡

我们可以考虑两种情况下的均衡:和。首先考虑。给定银行B的后验概率和战略,如上所述,如果银行A选择p=7,表明自己是高成本,银行B进入,得到总利润12;但是如果银行A伪装成为低成本者,选择p=6,得到总利润15。因此,牺牲t=1阶段1单位利润,可以增加3个单位总利润,于是高成本银行A的最优选择是p=6。

同理给定银行B的后验概率和战略,低成本者选择p=6,总利润是10+10=20,大于选择其它任何价格时的利润,因此p=6是低成本在位者的最优选择。如果高成本和低成本银行A都选择p=6,银行不能够观察到价格的任何信息,,银行B进入的期望利润为μ×2+(1-μ)×(-2)=4μ-2<0,不进入的期望利润为0,因此,银行B不进入最优。因此,当时,精练贝叶斯混同均衡为:不论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银行A都选择p=6,银行选择不进入。

现在考虑。如果不同类型的银行A选择相同的价格,银行B得不到新信息,它将选择进入,因为进入的期望利润μ×2+(1-μ)×(-2)=4μ-2≥0。但是给定银行B一定会进入,银行A的最优选择是在高成本时选择单阶段最优价格p=7,在低成本时选择单阶段最优价格p=6。而我们已经证明,这不可能是一个均衡。

考虑低成本银行A的战略。给定银行B的后验概率和战略,如果低成本银行A选择p=5,银行B不进入,银行A在t=1阶段的利润是7,t=2阶段的利润为10,总利润为17;如果银行A选择单阶段垄断价格p=6,银行B进入,总利润为10+6=16,因此低成本银行A选择p=5是最优的。

再考虑高成本在位者的战略。给定银行B的后验概率和战略,如果高成本银行A选择p=5,银行B不进入,银行A在t=1阶段的利润是3,t=2阶段的利润为8,总利润为11;如果银行A选择单阶段垄断价格p=7,银行B进入,总利润为8+4=12,因此高成本银行A选择p=7是最优的。因此,当时,精练贝叶斯分离均衡为:低成本银行A选择p=5,高成本银行A都选择p=7;如果观察到p=5,银行B选择不进入;如果观察到p=7或者p=6,银行B选择进入。

四、银行———银行博弈结构下的风险成因

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风险尤其是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商业银行可以从支配更大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寻租机会(如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银校合作关系)和未来更长远的利益。但是由于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单位成本高、呆坏帐核销机制不完善,导致严重的激励不足,商业银行在审贷和监控贷款的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相对有限,也没有足够的动机在风险控制中投入更多的成本,包括发展适宜本机构的风险决策、控制模型、投入更多人力及对职员培训采取严格的态度。而且,由于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制,信贷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而选择避险的“惜贷”策略,形成国家助学贷款的瓶颈。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市场性问题在我国特别突出,这主要因为信用观念的缺失,金融体系演进的特性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断上升造成的。

五、治理对策

1、建立高效的贷款回收系统

在助学贷款开展较好的国家,基本上都有一套完整、高效的助学贷款回收系统。如匈牙利等国家通过国家税务机关,依照国民纳税的法律义务,以所得税回收贷款,执行力度大,还贷有保证。日本育英会,制定了高效的追讨办法以降低拖欠率。学生逾期不主动前来偿还者,由育英会派人员前去收缴,若再不偿还则诉诸法律,由日本简易裁判所判决并执行。香港遇到学生不还款时,会向学生或学生的担保人追讨,如果发现学生是故意拖欠贷款的,则运用法律武器。在澳大利亚,则利用社会保障系统回收贷款,这种方法在回收贷款和降低管理成本上比银行更具条件,因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美国,若借款人蓄意不偿还贷款,则会被该银行记录在案并报告给信用征询管理公司,供所有需要这些信用信息的机构查询。另外,整个银行系统在未来5年内,都不会给其再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这样,助学贷款的拖欠率大大降低,其助学贷款坏帐率在10%左右。

2、扩大助学贷款发放的主体和放款范围。

启动民办高校助学贷款。推出个人助学贷款新形式,通过基金或其他方式,代理个人或单位向高校贫困生发放委托助学贷款,银行将不再是助学贷款唯一的发放主体。各家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下放助学贷款管理权限,重视生源地助学贷款并支持其推广,依靠农村信用社和各商业银行基层机构,以有固定住所的学生家长为承贷主体,直接面对学生家长授信放贷。

3、灵活掌握还款和收息方式。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时间一般是在10-15年内可以收回成本,因此,银行可以延长助学贷款偿还期限至10-15年。采取灵活的还款方式,可将“分期定额”、“定期定额”、“分期不定额”、“定额不分期”等多种偿还方式并用,同时,在借款人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前,可以暂时不还款,在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按照一定百分比偿还。这种以经济收入为依据,按收入比例还贷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贷款拖欠率。当前贷款手续有些繁琐,既不利于银行控制助学贷款成本,也不方便学生贷款,所以,银行应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理助学贷款的效率。

4、将助学贷款贷前调查的某些环节和不良助学贷款的清收工作“外包”,降低助学贷款经营风险。

因助学贷款申请人数众多,单笔金额小,如果仅靠银行自身的人力资源,则无法保障工作的时效性。另外,如果仅依靠银行内部员工去处理大量不良助学贷款,显然不够现实,事实上银行也无暇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会影响银行对不良助学贷款追收的成效。银行可以以招标的形式,挑选若干个信誉好、实力强的律师事务所作为合作伙伴,凭借他们的专业优势,参与银行助学贷款调查的某些环节和不良助学贷款的诉讼追收工作。

5、放下思想包袱,加大助学贷款营销力度。

银行应该相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信用,他们中“信用人群”的比例超过“非信用人群”的比例。因此,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高校学生中间发行贷记卡(限定为金额不大的透支),增加学生与银行之间博弈的次数,达到相互信任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累积信用历史,提高自己将来生活的方便性。同时,商业银行要把助学贷款真正作为一个信贷品种而不是政策性任务看待,加大助学贷款力度。

6、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教育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国家有责任制定一套包括助学贷款在内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系统地对借贷主体、对象、程序、方式及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加以明确规定,使得贷款行为有法可依;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的,要依法处理担保物品或追究保证人责任,敦促借款人依法履行还款义务,保证银行不受损失,做到有法必依。还要建立和完善与个人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律力量把信用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有效约束债权人与债务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参考文献

[1]Johnstone,D.Bruce(1986)Sharing 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Prance,bweaen and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The College Board

[2]Woodhall,Maureen(1987)Lending for Learning:Designing A Student Loan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London:Commonwealth Seretariat

[3]Woodhall,Maureen(1970)Student Loan:A Review of Ex-perience in Scandinavia and Elsewhere,London;George G.Harrap&Co.Ltd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曹靖,述龙.中外助学贷款比较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5)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11

关键词:投资银行;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形态、特征极其变迁

美国投资银行产业业务宽泛,业务领域内分工精细,本文从美国投资银行产业证券承销业务的市场结构出发,并综合产业整体总收入与总资本指标对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初步剖析。

1. 承销业务的市场结构分析。

根据桑托莫罗,Mishkin,Galetovic等人的研究,美国投资银行产业普通股承销业务与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市场十分集中,而且也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1994~1999年期间波动较为温和。首家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大致在16%~18%之间波动,前4家、前5家、前8家和前10家市场集中度指标基本在47%~51%、53%~59%、74%~75%及81%~83%的区间波动。根据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仅从以上美国投资银行承销业务集中度指标衡量,表明产业类型处于中(下)集中寡占型与中(上)集中寡占型之间,体现了该综合业务领域市场结构的较高集中性特征。

2. 产业整体的市场结构分析。

本文根据SIA(美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从产业整体角度出发继续对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SIA的统计数据,按总收入指标计算,1980~2000年美国投资银行产业前10位投资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最高为58.8%,最低为48.3%,年均波动幅度为0.5个百分点;按总资本计算的前10位投资银行市场集中度指标最高为63.6%,最低则为50.7%,年均波动幅度约0.6个百分点。整个产业显示了非常稳定的市场结构形态特征。但是从该层面分析的结果却不同于上述分析结果。按总收入与总资本计算的产业集中度指标远远低于按具体业务指标计算的集中度指标。比如1991~2000年之间,美国投资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总体集中度指标Cr1、 Cr4 、Cr5 、Cr8与Cr10分别为20%、61%、70%、87%与92%,市场结构中的集中因素极其显著,整个业务领域介于中(上)集中寡占型与高度集中寡占型视察结构形态之间。与之相比,按总收入与总资本计算的产业集中度指标则显得相对较低,但也基本介于中(下)集中寡占型与中(上)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形态之间。

在1980~1990年之间,美国投资银行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基本处于动荡不定之中,在动荡中略有上涨。自1990年以来,整个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明显呈下降趋势。

3. 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成因。

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既具备高度的集中性,又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特征。但在1990年以后,该产业的市场集中因素开始削弱,其突出的表现便是1990年以后产业的集中度指标开始逐年下降。

对于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结构的稳定性特征,Bharat N.Anand 与Alexander Galetovic(2000)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在美国投资银行产业中,大型投资银行与大型公司之间存在长期的业务关系,他们把这叫做关系型投资银行,此外投资银行产业内存在垂直分割现象: 大型投资银行服务于大型公司,为数众多的小投资银行则服务于小型公司。Bharat N.Anand 与Alexander Galetovic(2000)的研究认为,这两种现象的一个逻辑推理结果即是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应该十分稳定。他们利用数理模型与1950~1986年美国投资银行承销业务与1987~1988年并购业务的市场结构数据证明了其理论推理结果。

二、市场行为:竞争中的并购重组与融合化趋势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结构的变迁还受到产业市场行为的影响。这一点也是经典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理论范式的基本观点。

1. 竞争的尖锐化。

(1)同业竞争与产业间竞争。美国投资银行自发轫以来就面临着同业竞争的直接压力。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家公司或企业仅与一家投资银行保持业务关系。近年来一家公司与多家投资银行建立关系。

同时,产业外部——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竞争也加剧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使放松管制、促进竞争进而提高金融业运作效率成为西方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受投资银行产业的高额利润的诱使与自身利润空间缩小的影响,美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向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侵入,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使投资银行产业面临来自商业银行业的竞争也空前激烈起来。

(2)价格竞争。 在美国投资银行产业业务中,股票承销与并购顾问领域的进入壁垒最高,其权益回报率在过去的5年中高达57%。但是自Rule 415条款实施之后,投资级证券的承销利润空间受到侵蚀,IPO承销价差(Spread)在过去10年中以年均2.09%的速度下降(吴士君,2002)。

由于产业内竞争空前激烈,从1975年到1980年,交易佣金由每股26美分下降到11.9美分,年均下降10.85%。1995年以来,网上证券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全美经纪商的每股交易佣金快速下降到2.995美分。尽管产业内佣金收入因股市的不断攀升和交易量的放大而逐年上升,但是佣金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产业内佣金总收入由1976年31.56亿美元增加至2001年的268亿美元,增长了近7.5倍。但是佣金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比重却由1976年的45.85%逐年下降到2001年的13.77%,年均下跌幅度约1.28个百分点。即使是佣金最高的美林公司,其佣金收入比重与1973年美国整个行业水平相比也下降了近40%。

(3)产品(服务)竞争。投资银行注册制使美国投资银行在业务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形成了专业化经营的特色;1975年美国佣金自由化改革在压缩佣金空间的同时,更是吹响了投资银行改革的号角。1973年,投资银行的佣金收入占总业务收入大致在56%左右,而2001年该比例下降至13.77%。主要交易、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已经超越佣金收入,分别以27.38%、21.15%和17.4%位列前三位。

在服务手段上,涌现出许多网上证券商,向客户提供信息资料甚至在线发行股票。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估计,全美约有25%的散户交易量是通过网上交易来完成的。网上买卖每1万美元,收费仅29.95美元(最近降到了15美元),每股仅0.15美分,比每股2.5美分的传统收费便宜近90%。

另外,网络业务的兴起也促使传统经纪业务的收费不断下降,从1975年的每股平均26美分下降到1980年的每股11.9美分到1997年的每股平均5美分。老牌投资银行加入网上证券交易的行列,摩根斯坦利的证券经纪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均建立了专线系统,美林甚至引入了“在线投资银行”的概念,建立了“美林直接市场”的系统,直接从事网上证券发行等业务(陈先勇,2002)。

2. 并购重组与融合化趋势。

受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金融管制放松、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推动,美国投资银行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购重组活动十分活跃,产业融合化趋势日益凸显。Roy C. Smith(2001)指出,由于脱媒、放松管制、全球化与新技术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加剧。在1986~2000年14年间,全球(主要是美国)有近28家著名投资银行从产业中消失。

一方面,投资银行产业内部同业并购步伐加快。据统计,1985~1999年,被美国本土金融机构收购的投资银行交易额达到1540亿美元,其中来自投资银行产业的同业并购就达到了1140亿美元。

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产业与商业银行业以及金融控股公司间的并购也日益加剧。1994~2002年间,美国证券业协会(SIA)中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拥有的会员份额分别为9.4%、13.8%、15.1%、13.4%、16.5%、17.5%与19.5%,从1994年到2002年,该份额几乎在逐年增加,9年间增长了1倍多。

三、市场绩效:利润空间的萎缩

市场绩效是指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的、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产业的最终经济成果。在判断某一产业市场绩效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常常从产业的利润率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

根据SIA的数据显示,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税后股权回报率基本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在此期间美国投资银行产业平均税后股权回报率达到13.62%,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平均股权回报率2.2个百分点。但是,该时期投资银行产业收益波动剧烈,税后股权回报率方差为51.78,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11.48,这也说明了投资银行产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因此,从产业利润率角度考察,美国投资银行产业在1980~2000年期间,其产业绩效要高于商业银行产业,这也是商业银行侵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一个根本原因。

根据SIA的数据,在1980~1990年11年间,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税前股权回报率下跌趋势十分显著。1990年以后,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股权回报率曲线呈上下起伏状态。这部分地说明20世纪最后10余年间美国投资银行产业中的并购、融合趋势对产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并购融合的发展趋势导致了产业集中程度的下降,从而使得产业利润水平下跌;另一方面,并购产生的商业盗窃效应、协同效应等又促使产业内个体厂商的利润水平提高,这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这两种因素的交叉作用导致了产业利润水平的起伏动荡。

四、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具备高度的集中性和一定的稳定性特征,但在1990年以后,该产业的市场集中因素开始削弱。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与其集中因素的逐年下降正是产业发展的内在特征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在此市场结构影响下,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行为出现了竞争尖锐化、并购重组与融合化趋势。同业竞争、产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产品与服务竞争多样化日益显著;产业内与产业间并购重组不断,融合化趋势日渐明显。这些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对产业的市场结构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3. 近20年来,美国投资银行产业运行业绩基本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但整个产业的利润空间却呈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无可否认,根据S——C——P研究范式的观点,美国投资银行产业上述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发展变迁及其特征之间肯定存在相互影响的因素,这种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的现状与特征。但是本文未能揭示其具体的作用方式或影响途径,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llen N. Berger, Rebecca S. Demsetz and Philip E. Straha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9.

2.Bharat N. Anand and Alexander Galetovic. Investment banking and security market development: does finance follow industry? IMF working paper, 2001.

3.安东尼·M·桑托莫罗,戴维·F·巴贝尔著.郭斌译.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查里斯·R·吉斯特著,郭浩译.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 篇12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作担保深得客户信赖, 其他类商业银行很难与其抗衡, 但近几年外资银行的进入, 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一直独占的市场情形得到改变。

产业结构的衡量有多种方法, 我们主要从存贷款业务、资产的市场份额的角度分析。衡量集中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二、行业集中度 (concentration ratio) 角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计算公式:n n

CRn=∑Xi/∑Xi

i=1 i=1

2004-2005年存款CR4分别为59.83、56.66、57.5、53.99、52.31;贷款CR4分别为56.6、52.52、49.6、47.93、44.46;资产的CR4分别为53.64、52.46、51.3、49.2、46.7。

中国银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主要有两个特点: (1) 国有商业银行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度下降趋势明显。

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得益于整个银行体系的发展, 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有客观条件的推动, 战略投资者也起了重大作用。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弱化了股份制银行的地理位置局限。中国加入W T O以后, 股份制银行纷纷展开了与外资在资本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2004年交通银行接受汇丰银行战略注资144.61亿元人民币, 并在信用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和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合作, 成功上市, 经营业绩良好;浦发、兴业、深发展、渤海、华夏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 与外资银行展开紧密合作, 资本实力得到充实, 深发展、浦发、民生、华夏、兴业已上市, 经营能力提高, 发展速度较快, 现在的股份制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市场上一支强有力的竞争队伍。

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角度分析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简称HHI指数, 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公式为:n n

HHI=∑ (Xi/X) 2=∑Si2

i=1 i=1

2004-2008年存款的HHI指数分别为1568.46、1530.32、1517.06、1471.72、1450.56;贷款的HHI指数分别为1703.36、1680.84、1348.66、1302.66、1250.39;资产的HHI指数分别为1726.27、1458.84、1619.31、1582.62、1613.7。

当HHI指数小于1000时, 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当H H I指数介于1 0 0 0-1800之间时, 市场处于适度集中状态;当HHI指数大于1800时, 市场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所以2004年以后, 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属于适度集中状态。

HHI指数的降低表明我国银行业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趋于均衡,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越来越得到客户的认可, 一方面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能力, 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和农村客户主要金融服务提供者。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更在空间范围上克服了非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不足, 经营受地域限制的弱点, 如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 (A T M) 、销售终端系统 (P O S) 等的设置增加了银行的盈利点, 方便了客户, 为银行扩大了销路, 提高了非国有银行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 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引进, 1996年光大银行引进亚洲开发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外资参股的银行, 从此拉开了中资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序幕, 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引资的基础上对银行治理、风险控制、产品开发等薄弱环节与外资进行合作, 借鉴经验提高经营绩效。目前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已成功上市。在2008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 中国有45家银行入选, 其中包括5家大型国有 (控股) 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2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4家农村商业银行, 在这次排名中交通银行首次超过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中国第四大银行。

无论使用行业集中度指标还是用HHI指数来衡量, 中国的银行业是一种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 具体的说是一种垄断竞争市场关系, 银行间竞争关系的建立, 外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

[2]、路妍.《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3]、刘伟, 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 2003, (11) .

上一篇:内化问题下一篇:地理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