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2025-01-19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共9篇)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篇1

分级诊疗

2014年9月17日,四川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2014年10月起全面实施。目标是将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力争在2015年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全科医生。实施路径: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双向转诊作为关键环节,明确了9种可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的情况。新农合政策方面,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除急诊外未履行转院手续的越级诊治原则上不予报销。城镇医保政策方面,对于按规定履行了转诊手续的参保人员转诊后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5%。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

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要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群众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协作联合。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重中之重。老百姓小病、大病都愿到大医院来,说到底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不信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尤其重要。具体措施,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大医院专家请进来,结成卫生帮扶对象,并长期化。并将基层卫生人员送到大医院进修、培训,进行短期强化。

3、加大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差距,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费减免等政策,引导病人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是分级医疗制度的保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老百姓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肯定行不通,可通过价格杠杆,合理引导,确保这一制度的实施。

4、根据疾病分级,属于养老慢性病的病人,不得挤占医院床位。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扩大护理床位和养老床位,改变目前养老挤占医疗资源的现象,释放医疗资源,部分上可缓解医院床位紧张度,减轻病人住院难。

二、就诊范围划分

1、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2、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a)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b)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c)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d)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e)老年护理病人;(f)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g)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3、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a)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b)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c)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4、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a)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b)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c)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d)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5、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a)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b)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c)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三、分级诊疗的好处

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四、分级诊疗的转诊程序及要求

1、转诊程序

(a)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b)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c)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d)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2、转诊要求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b)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c)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必须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d)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派出专人护送并书面和口头同时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并安排专人将患者送至病区或门诊作进一步治疗;

(e)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新农合报销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要求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越级诊治未履行转院手续原则上不予报销(急诊除外)。参保人员从下级医疗机构转向上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费按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计算;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向下级医疗机构不再计收起付费,直接纳入医保报销。

六、基层医疗机构能力

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本单位诊疗范围和诊疗能力,包括本单位重点专科建设情况、专家简介(含上级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医院检查项目范围、基本药物配置情况、医院与其余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情况、本单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上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结对情况、医务人员参与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情况等内容。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篇2

关键词:分级诊疗,自由引导模式,强制规定模式,经验启示

新医改以来,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4年, 我国一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1.9亿人次, 三级医院诊疗人次数达到了14亿人次。缺乏科学合理地分级诊疗制度是造成无序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将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领域资源配置, 从根本上破解我国的“看病难”问题。

一、我国分级诊疗的探索及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探索大部分依托“医联体”的构建。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人员调配、同质服务。概括来说“医联体”改革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大医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 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向基层, 但仍然不足以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 控制医疗费用。

医联体要解决分级诊疗的难题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第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远未达到每3000名居民配1名全科医生的国际标准。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造成药品缺乏, 也是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二, 是不同级别医院功能定位不清晰, 服务同质化, 导致利益竞争高于大过分工协作, 而政府卫生部门缺乏有效的医保激励约束机制及财政补助机制来平衡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第三, 患者就医习惯短期难以改变。多数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盲目涌向大医院, 加上现有转诊技术标准不规范, 患者就医习惯短期内难以转变, 即使在医联体内部, 也有56%患者选择直接到综合性大医院就诊, 43%的患者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二、国外分级诊疗制度介绍

国外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通过激励和约束的自由引导模式如日本模式, 以及政府或市场的强制规定模式, 如美国和英国模式。

1.日本三级医疗圈—自由引导模式

所谓自由引导模式, 就是政府不通过强制性地行政命令来规定患者就医或转诊, 而是通过经济鼓励或者医保限制手段来对患者就医行为进行引导。日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患者在三级医疗圈内的就医行为。

日本患者一般首选私人诊所或地域内的中小病院 (即一次医疗圈) 作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 再由一次医疗圈内医疗机构开出转诊文书, 并向上级地域医疗机构转诊。日本的转诊制度是其分级诊疗的特色, 除了不同级别医疗圈的转诊外, 同一级别医疗圈的转诊也非常常见。转诊通常分为三类:一是诊所与诊所间的转诊二是医院与诊所间的双向转诊, 三是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间进行转诊。日本没有建立家庭医生以及强制转诊制度, 主要靠对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转诊行。比如地域医院支援医院接受转诊患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财政专项补助和医疗价格加算。此外, 以治疗急性期为主的医院同门诊患者中转诊比例、平均住院日、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比例都达到相应的标准, 便可以享受加收费用的权利。除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措施外, 日本对普通患者也有激励约束措施, 除了急诊外, 患者都需要凭借诊所医生的介绍信才能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越级就医则需缴纳额外费用 (全部自费) 。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面对慢性病管理的严峻挑战, 现有的分级诊疗体系也面临着区域卫生规划过于松散, 二次医疗圈就医压力大的问题。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了以慢性病患者下沉以及区域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平成三十七年 (2025) 地域医疗整合规划纲要》, 提出了更具强制性地转诊制度构想。

2.英美分级诊疗制度—强制规定模式

英国分级诊疗的本质是强制分级诊疗, 主导方是政府机构NHS (国民健康服务体系) , NHS包括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保健服务。NHS是这两类服务的购买者, 初级保健占NHS75%的支出。全科医生是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的核心, 扮演国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他们都是私人诊所, 提供的服务由NHS购买。全科医生精英教育是他们能够胜任健康守门人的关键。随着英国老龄化加剧, 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英国以患者为中心, 调整了分级体系的灵活性。原来, 英国分级诊疗体系是绝对强制性的, 患者就必须听从医生的权威, 没有任何选择权。1989年英国NHS改革后, 英国不断以患者为中心改进服务体系, 患者就医自由度加大了可以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生团队。

美国的分级医疗体系不是由政府机构主导, 而是由大大小小的保险机构主导。美国分级诊疗的关键角色是保健医生和英国一样, 高质量的精英医学教育是保健医生服务质量的保障。美国分级诊疗体系是在管理式医疗网络内完成的, 患者有选择某个组织的自由, 但必须选择加入这个网络, 并遵守游戏规则。这个网络由保险机构主导, 内有医院、诊所、检验室、初级医疗保健医生等成员, 可以满足患者的大多数就医需求。这些网络包括:HMO、PPOs、POSs、EPOs等。HMOs要求强制转诊, 且不能够选择网络外就医, 否则患者全额自付。只有当HMOs不能做某些项目的时候, 患者去网络外就医才可以报销。但是随着患者的需求变化, 一些网络给以患者更高的就医自由如PPOs。在PPO内, 患者可以在网络内挑选任何一个医生, 并不需要保健医生的强制转诊。PPO还可为网络外的医疗服务付费, 但报销由患者先行垫付全款, 事后找保险机构报销, 但PPO内患者的自费金额较高。总之由此保险公司把持着美国分级医疗体系话语权把持, 因为保险公司是医疗服务的购买方和支付方。

美国以市场为导向, 英国以政府机构为导向, 但是分级体系话语权掌握在医疗服务购买方和支付方手中, 并且受到支付方的强制安排。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变化, 英国、美国都在开始改革, 向更加灵活自由的模式改变。

三、对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建议

不管是依靠激励和限制机制自由引导患者的日本分级诊疗模式或者是美国和英国由医疗服务购买者强制安排患者就诊的分级诊疗模式, 都是动态发展的, 都在寻求自由和强制的平衡。说明绝对自由的引导和强制的规定, 都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难以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应当以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和患者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择医为原则。

(一) 加强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 从政策向对全科医生给予补贴。注重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相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宣传全科医生在医疗模式下对健康的重要性, 使全科医生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从职称、待遇等各方面保障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专业帮扶等。保障基本药品的供应, 扩大药品目录, 与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疗的要求有效衔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做到资源共享。

(二) 明确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职责, 建立三级医疗圈

在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分类方面, 日本的三次医疗圈值得我国借鉴。以地级市为单位, 三甲医院组成三次医疗圈, 功能定位为:提供高精尖医疗服务;先进医疗技术引进开发和评价;高精尖医疗技术研修培训。部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根据地域划分组成二次医疗圈, 功能定位为:区域分级诊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域应急救治中心;区域教育培训基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组成一次医疗圈。功能定位为:首诊, 常见病多发病整治、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

(三) 利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分流

医保限制患者, 经济奖励激励医疗机构。除了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还应当凭转诊单报销的政策规定等来引导患者就医。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接收转诊病人的额外补贴, 双向转诊率等指标的奖励以及科学合理地分级定价等。另外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也应当与诊疗人次等指标挂钩, 激发工作积极性。

(四) 建立合理地转诊流程, 制定详细统一的转诊标准

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是造成转诊不通畅的重要原因。根据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定位, 从政府层面制定转诊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 做到检查结果共享, 做好医保政策衔接工作, 优化转诊流程。组织专门人员对转诊进行监督, 定期检查转诊病例, 对不合理的转诊或收治进行考核, 控制转诊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2014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R].201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0号)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11/content_10158.htm, 2015-09-11.

[3]陈文贤, 王霞, 等.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l (12) .

[4]方少华, 刘根美.社区首诊应当缓行[J].中国社会保障, 2008 (05) .

[5]吴韬, 周斌, 赵列兵, 等.从患者就医行为及认知看医疗联合体[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 (07) .

[6]田城孝雄.地域医療連携MOOK, 平成18年の大変革に向けて[M].日総研出版, 2004.

[7]张莹.日本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补偿制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济, 2013 (04) .

[8]顾亚明.日本分级诊疗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 2015 (03) .

[9]日本厚生労働省.平成37年地域医療構想策定ガイドライン[R].2014

医药: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篇3

投资要点:

1、国务院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2、板块估值位于各行业中游,整体估值较为合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今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大进步,未来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缺人的现状将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民营医院、远程诊疗、便携式医疗器械等个股。

节前投资者持币观望气氛浓重,加之证监会清理配资等利空因素影响,导致前期备受关注、涨幅较大的医药股相比于大盘跌幅较大;二级子板块方面,医疗器械以-10.2%的跌幅排在六个子行业跌幅首位,跌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大部分公司分布在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值较小且前期涨幅较大。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整体涨幅较好,2015年截止到9月4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整体涨幅22.18%,而沪深300指数下跌4.75%。目前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为40倍,位于各行业中游水平,整体估值较为合理。持续看好代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方向的医疗服务(金陵药业、泰格医药、迪瑞医疗、爱尔眼科、马应龙、千红制药)和生物医药(上海莱士、华兰生物)行业的发展前景,关注医药商业领域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个股(嘉事堂、瑞康医药、一心堂、太安堂),以及具有国企改革预期的个股(现代制药、国药一致)。

重点推荐:上海莱士、太安堂、国药一致、金陵药业和济民制药。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篇4

【热点背景】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政府针对资源分配不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渐进治愈,是细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筹备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备之举,对于促进城乡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增进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里程碑。【综合分析】

到2020年第一个中国梦,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铺垫,保障机制逐步筹建,布局合理、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要求,基本建立符合城乡一体化的一二三级医院合理配置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原因分析] 一是就医格局不合理,既有医疗公办成本高的体制问题、也有异地诊疗无法报销的机制问题、更有经济资源配置结构和三甲医院过分集中的布局的问题,也有药品代理等供方的问题、医院采购不透明的需方理念问题。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所谓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策措施] 一是坚持属地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健全医院科学补偿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自主管理体制。由地方政府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深化事业单位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各地区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薪酬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脱离实际的增长。力所能及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改善医疗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是正式筹建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落实分级诊疗。“首先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社区医院与卫生所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

三是强化“保命钱”监管,卫生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予以惩处。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篇5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0号文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55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为目标,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约束激励,建立转诊通道,构建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试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2016年,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2017年,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中的疾病全部实现县域内住院诊疗。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明确诊疗机构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下同)负责疾病临床初步诊断,按照疾病诊疗规程制定个性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向上转诊。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救治,按照疾病诊疗规程制定个性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实施患者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实施双向转诊,特别是负责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向下转诊,并组织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坐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创新诊疗服务模式

(一)实行签约服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明确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诊断明确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可根据居住地、病情等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主选择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纳入分级诊疗管理服务网络。签订服务协议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签约患者进行病史信息采集、病情评估,并安排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按照协议约定的内容,提供日常管理、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家庭随访等服务。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群众多层次服务需求。

(二)畅通转诊渠道。以畅通向下转诊为重点,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至少与2家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其他县区以建设各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为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双向转诊协议中要明确双方服务功能、转诊程序以及双方责任、义务等内容。自2016年起,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10%以上。

(三)规范转诊管理。转诊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权,严格落实转诊制度,履行转诊程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应建立双向转诊沟通机制,做好患者转诊期间的无缝对接工作。上级转出医院要充分运用远程医疗、跟踪回访等形式,指导做好下转患者的后续治疗、康复工作。上级转入医院要为上转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捷服务。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

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以规范医疗行为和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全科医疗服务为目标,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根据基层医疗业务增长和区域内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情况,优先保障基层医护人员编制需要。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推行全科医师基层首诊制。制定落实全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着力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全科医师培养培训、收入分配改革等制度。组建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师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预约诊疗、巡回医疗等方式,构建新型医患契约关系,建立方便快捷、连续性诊疗服务网络。2017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面达标,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师,城市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率不低于30%。加快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三年计划,探索县管乡用、县乡一体化等基层卫生人才管理模式。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完善对口支援政策措施,突出帮扶重点,优化人员使用,强化考核评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到2017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

(二)提升县级以上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县级医院数量和规模。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儿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三级医院对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逐步减少普通门诊和常见病一般诊疗服务。

(三)提高区域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鼓励、支持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或开展养老、康复服务,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推进建立区域性病理诊断、影像检查、医学检验机构,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集中化检查检验服务。二级以上医院现有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放。进一步扩大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和机构范围,推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整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适宜的服务收费、费用报销等政策支持。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鼓励上级医院向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远程预约等服务,提高基层辅助检查设备的使用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到2017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

五、强化政策保障

(一)强化医保政策杠杆作用。调整完善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和门诊统筹支付方式,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5%。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适度拉开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及以上医院的支付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对参保人员在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报销比例原则上相差不低于10%;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参保对象可连续计算起付线,对未经转诊的可适当降低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强化医保支付对大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控制患者流量的作用,结算时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患者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机制的打包支付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医疗联合体内部的双向转诊。

(二)实行差异化医疗服务价格。在完善补偿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对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逐步提高诊疗、手术、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价格,进一步拉开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引导患者分流就诊,就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

(三)保障分级诊疗用药需求。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及时调整市级药品增补目录,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做好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重点保障慢性病治疗所需药品。

(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政策。探索全额预算、差额管理办法,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逐步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医护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考核过程民主公开,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五)强化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按照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患者在医院诊疗,康复期患者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的总体原则,参照《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引导群众分级就诊。完善签约服务保障和引导机制,签约服务费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坐诊补助费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调整完善院长目标考核办法,将预约转诊占全部门诊量的比例纳入三级医院考核指标,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量。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不低于65%。

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策设计,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分级诊疗实施意见,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推进。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整体推进落实。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支持保障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做好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牵头制定常见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等。物价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

(二)严格督导落实。将推进分级诊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建立督导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监测和研判评估,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政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重点解读敏感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广泛宣传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按照疾病就诊规律进行科学有序就诊。加强培训教育和绩效考核,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诊疗制度改革,做好患者引导等各项工作。

附件:县域内住院诊疗病种参考目录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篇6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实际情况分村卫生室、卫生院、县级医院分级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尽量提高到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我县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组 长:洪 振 惠

副 组 长:余 活 泼 蔡 学 瑜

郑 毅 聪 秘 书

:许 志 荣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完善制度 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将新农合资金支付与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挂钩。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我院主要负责疑难杂症的专科诊治,并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要求进行适时会诊,对条件允许的特别重大、疑难重症、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转三级医院救治。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县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三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三)提高能力 拓展业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2、对乡镇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及人员培养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医院技术服务水平。先帮扶佛昙卫生院、旧镇卫生院和杜浔镇卫生院,再逐步拓展帮扶范围,与乡镇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乡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础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3、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我院实行二级医院辅检结果互认,完善卫生部病理远程和远程医疗建设,对疑难、重症病人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及远程教育。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书面和口头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六、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七、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

2、将帮扶的乡镇医院纳入我县一起管理,对帮扶医院每周组织2次专家、专科医师查房及门诊治疗病人,定期与帮扶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定期将双向转诊情况报告。

3、对转入三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情况下再转回我县治疗。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年龄

档案编

住址

要,联

电于

日建议转入

医院

科室 病情介绍: 相关检查: 患者家属签字: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4、老年护理病人;

5、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门诊病人;

6、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篇7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

分级诊疗三道坎 篇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发布的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分两步走,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是社会对分级诊疗的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8个省份印发了分级诊疗的指导性文件,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分级诊疗目前需要克服的一系列困难,牵涉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医保制度等庞杂因素,比如许多地区尚未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通道,大医院的优质资源没有沉下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缺乏足够信心,等等。

转化为具体操作层面,分级诊疗需优先解决三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基层首诊如何顺利实现?全科医生能否及时到位?如何提高慢病下沉的积极性?

基层首诊如何实现?

在上海市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近10年的医生杨建玲,最近常常接到居民咨询健康问题的电话,前来看病的熟面孔也多了起来。

从2015年11月初开始,该中心开展居民面对面签约并提供多项就诊便利,“老百姓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会来找我。”杨建玲说。

可以预见,更多基层医生将像杨建玲一样得到居民信任。根据《意见》所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首诊在社区”将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而此前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从61.8%下降到57.7%,出院人数占比从31.6%下降到20%。

压力显而易见。为推进基层首诊,试点地区频频试招。

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医保报销比例上向基层医疗倾斜,扩大各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差距以及建立严格的转诊规定和流程。其中,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例如,广州市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参保人在大医院就医前是否由社区基层医院“转诊”,将成为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差别的依据,其报销待遇差距达10%,参保人在社区基层医院就诊,享受到的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至80%。

青海省规定,自2015年12月1日起,未按规定转诊或诊疗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下浮10%。

“通过支付手段来干预‘盲目看病、限制病人流向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医疗体制的整体性和可连续性。”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撰文指出,假如仅仅通过医保的支付比率来限制,而不努力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那结果可想而知。

基层首诊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一剂良方,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实力薄弱,得不到信任,患者不愿前往就诊。因此,重塑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是当务之急。

上海市不久前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以自愿为原则,居民就近选择家庭医生,并按照自身健康需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进行组合签约。据了解,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第一个月签约了244人,比起整个社区人口约13万人,这只是个开始,绝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签约协议书显示,居民签约后,可享受家庭医生提供的八项服务:根据健康评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经过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预约至上级医疗机构和专科资源,健康咨询,便捷配药,建立家庭病床,管理医保费用,等等。

以便捷配药为例,杨建玲介绍,很多患者不愿到基层就诊是因为基层药品种类不齐全。而签约后,居民将享受“长处方”或“延处方”待遇。长处方,即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治疗性药物1~2月药量;延处方,即签约居民需要延续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的,家庭医生可以开具相应处方。

如何留住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它们所需的全科医生却是医疗系统中的稀缺资源。

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为其建立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

留住全科医生是强基层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科医生缺口大,未来如何保证全科医生的供应,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供应,需各方共同努力。

按照《意见》提出的“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来测算,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应达到30万名上下。而据国家卫计委透露的数据,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有17万人,缺口近半。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全科医生数量需要年均增加约3万名才能达标。

杨建玲是上海首批接受为期4年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她一样经过规培的全科医生共有7位,加上经过转岗培训取得资质的共有46名;而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改革方案中1.3~1.7万个标化工作量配置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实际需要94名全科医生。

“总体思路是,大医院砍掉三分之一,我们培养三分之一,再通过互联网解决三分之一,解决基层缺医生的问题。”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全科医生工作量特别大,内容比较杂。包括大量的健康管理工作,比如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对特殊人群、残疾人和老人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的出诊服务,传染病的防治。有些学校的校医也是由全科医生担任。”杨建玲说,随着病患资源下沉、医养结合的推进,家庭医生的负荷会越来越重。

虽被委以健康“守门员”的重任,全科医生的招录却频频遇冷。公开消息显示,2013年青岛市计划招聘基层全科医生240名,仅有64名进入面试资格审查;2014年南京首届全科医生培训班计划招收110名,结果只招了49名;2015年广州全科医师规培计划招生160名,只招到32名。

这与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有关。

“全科医生要求知识面更广,鉴别能力更强,看病不需要借助很多医疗器械设备,主要靠经验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特别强调,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只是分工不同,无所谓医术高下之分。但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还缺乏标准化培训。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全科医生是从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中培养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专科医生不一定了解全科医学的特点,仅仅依靠在各专科轮转的方法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只是专科技能的“杂糅”。

此外,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偏低也是共识。为激励家庭医生,上海市闵行区让其在年初自行规划1年的工作总量,预知在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多少薪酬。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形成预算审批表。通过日常记录,数据会导入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实际绩效。

与之相配套,闵行区制定了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将社区基本服务项目分为基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护理、家庭医生服务等6大类155项,按具体内容不同形成311项标化工作。例如,糖尿病病人管理每人一年是8个标化工作量,主要工作包括随访、双向转诊服务、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等等。

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看到,在按标准完成任务后,杨建玲2015年内获得的目标薪酬约为165000元。基于这一平台,管理层可以锁定家庭医生的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同时进行全程监管和评定。

“每做一件工作,我知道自己能拿多少绩效。比如,以前都不愿意管理家庭病床,很辛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工作时间、强度、风险等联系起来,标化工作值就大了,医生很愿意去做。”杨建玲说。

同时她表示,由于工作量大,考核健康管理效果的机制或体系目前也不完善,很多时候都在跑量,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员”的地位和效果如何,依旧难以充分体现。

“我们算过一笔账,可以在不增加卫生总费用情况下,保障医务人员薪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分析说,按照2014年卫生行业总费用36000亿元计算,目前全国约700万医务人员,人均20万元薪酬,需要15000亿元。在很多医疗系统运行中,医务人员薪酬成本占60%,再加上其他基建维护,大体需要25000亿元。

“具体制度设计尚在研究中。”葛延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核心方向,是让整个医疗卫生模式从治疗为中心,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慢病能先行吗?

分级诊疗推行在摸索中前进,不少地方从慢病管理中找到了出口。所谓慢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根据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公布的数据,全国慢性病患者达2.6亿人,慢性病导致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6%、26.7%。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12月1日发布通知,要求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包括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明确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慢病缺乏连续的全程管理,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慢病诊断明确,可以在基层规范治疗、转诊。

对此,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在近期一次论坛上介绍,厦门推出“三师共管”模式,即由1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1名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或中医和1名经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为入网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定制化、连续性诊疗。

其中,“三师”分工明确:专科医师负责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科医生或中医负责执行诊疗方案,掌握病情变化,随时处置或中药调理,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信息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随访与健康教育,并安排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事宜。

慢病下到基层,慢药也得跟着下去。针对基层药物不全的问题,厦门专门出台政策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临时用药目录,增加了48种慢性病常用药,使社区慢性病用药和三级医院基本一致。而且,相比大医院只能开一周的药量,到基层看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次处方药量可达到30天以上。

到目前为止,“三师共管”涵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达3万多人,慢病患者下沉明显:三级大医院以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下降约15%,基层诊疗服务量则提升约36%。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血压血糖管好了,费用还降低了近一半。”杨叔禹说。根据厦门市对600多名入网糖尿病患者半年的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入网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从13.4%提高到57.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从17.3%提高到64.8%。

杨叔禹也说道,改革之初很困难,只有卫生医改部门往前冲,后来经多方协调才得到社保、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的配合。

医疗分级诊疗调研汇报材料 篇9

关于分级诊疗等工作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非常荣幸迎来各位领导到我院检查指导工作,体现了省、市各位领导对我们民营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海大医院全体员工向调研组一行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院医疗管理、分级诊疗、医疗垃圾处理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会后请各位领导实地检查指导。

威海海大医院成立于2008年5月,位于威海经济开发区核心地段,北临威海火车站、汽车站,东连威海港,南接威海机场,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开放床位200张。现有职工4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239人。医疗设施配有飞利浦64排螺旋CT、美国GE螺旋CT,0.5T核磁共振、日本东芝四维彩超、日本阿洛卡彩照、进口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电子胃肠镜等大型设备,医疗资产总值约为1.3亿元。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重点专科有不孕不育专科、妇产科、脑瘫及脊柱矫形外科、肿瘤微创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专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同时医

— 1 — 院在辖区范围内开设了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二级民营医院。

医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威海市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山东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威海市“120”院前急救定点医院。2009年3月,我院被中华慈善总会命名为“中华慈善威海医院”,这是威海市唯一一家。2015年我院门急诊量在 万人次,年收治入院病人近人次,床位使用率 %,完成手术 人次,年抢救危重病人 余人,抢救成功率达 以上。

目前,由威海市民政和卫生部门批准成立的海大医院东院区及海大老年康复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计划于2016年10月份正式营业。该项目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设有医疗床位 张,护理养老床位 张,总投资约 亿元,由海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宏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是威海首家集医疗护理、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一、医疗管理情况

我院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无擅自增设医疗科目的行为,无对外承包科室的行为,无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 2 — 办法》,对医师、护士进行管理,医、护、技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年均为全部有证医技人员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对每起医患纠纷均依法、依规处理。

(一)业务能力提升方面。一方面,我院建立了完善的“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每月一次院内常规培训,每季度一次全院业务考试,2015年共计开展全院性业务学习余场,各种理论考试 余次,有利的促进了医护人员的理论、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多年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一是选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近年来医院外派优秀医护人员 余人,分别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朝阳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山东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家、省、市级医院学习进修,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邀请著名专家来院进行业务指导。我院已与天津骨科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等多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专家来我院指导手术。

(二)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借助医院标准化建设和等级评审的契机,我院先后派相关人员到千佛山医院、威海市中心医院、乳山市人民医院参观学习,逐步建立完善了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医疗质量管

— 3 — 理体系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各职能部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组成,建立三级管理及考核、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由质控科及各职能部门每月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人才缺乏是制约着我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社会对民营医院仍有偏见,对民营医疗机构了解不多,导致很多毕业生不愿选择到民营医院发展。很多就职于我院的新毕业的医师也把目前的工作作为跳板,在取得相应资质后,便选择离职,到大的公立医院。目前医院退休返聘专家多、毕业生多,中间技术骨干力量不足。

2.医院管理队伍薄弱。好的团队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推手,但目前状况是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层面的人才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医院正规快速发展的需求。

3.民营医院在资金来源上完全是自筹状态,资金压力大,硬件投入跟不上,在医院持续发展中和医疗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4.重点学科建设力量不足。目前民营医院的学科带头人相对匮乏,在学术团体中没有地位,争取到重点专科的机会较少。而— 4 — 实际上,民营医院在某些专科治疗领域的医疗水平已经达到地区间较高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但因医院整体实力的问题,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二、分级诊疗情况

按照威海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文件要求,我院与周边乡镇卫生院和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建立了双向转诊的机制,渠道较为通畅。

我院目前患者的来源主要有:日常门诊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患者、镇卫生院转诊患者、120急诊患者。初步统计,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转我院患者近500名,均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我院接诊患者去向主要是:正常出院、限于医疗条件转上级医院、患者要求转外院、转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2015年我院转诊至三级医院的患者约50名,少数患者出院后转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总体看来,通过双向转诊来院的患者和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只占较小比例。结合我院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医保政策问题。威海市城区医保实行的是市级统筹,患者可直接选择到到二级甚至是三级医院诊疗,无需任何审批手续。目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原新农合)起付线标准为分别是一级医院300元、二级医院500元、三级医院800;按高档缴费(每

— 5 — 人每年缴费290元)报销比例分别是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65%、三级医院55%。城镇职工医保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400元、二级医院700元、三级医院900 元;报销比例分别是一级医院90%、二级医院85%、三级医院80%。因各级医院报销比例接近,一般患者往往直接选择二级甚至三级医院就诊,这也导致二级及以上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大幅减少。2015年,无论费用和就诊人次数均远远超过医保定额指标,控费压力较大。

建议进一步加大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差别,对于急诊患者和逐级转诊患者适当提升报销比例,引导患者逐级合理就诊。

2.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目前,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精力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偏重于预防保健工作,基本医疗能力薄弱。就我院设臵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来看,经费欠缺也是影响社区工作的因素之一,目前经费仅能应付职工基本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无论在人员配臵、专业设臵和设施设备,还是在药品配备等方面均有些不足,以至于在疾病治疗方面受限较多,也因此和上级医院不能有效对接,致使往基层转诊难,让接近康复的患者转往基层医疗机构患者难于接受。同时,因目前参加商业保险的居民人数众多,而商业保险公司往往指定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导致患者不愿选择二级以下的基层卫生机构看病、住院。

— 6 — 建议逐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投入,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种类,与商业保险机构沟通,放开定点医院的级别限制,使居民在家门口有良好的就医体验。

3.下级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缺乏合理的转诊流程。三级医院与辖区内的下级医院在双向转诊中各级医院内部均缺少一个统一协调的部门,造成医院之间转诊沟通不畅,患者病情不能得到及时交接说明。甚至有时对于转诊病人出现病情恶化时,将责任推向我们下级医院,导致医疗纠纷的情况发生,也有医院间为争夺病源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建议区域间的上下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医疗合作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向转诊的标准和流程,使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得到快捷及时规范便利的治疗。

4.上下级医院之间交流不足、信息不畅。目前的医疗环境对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有一定负面影响。各医疗机构的专家、主管医师之间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担心患者转诊后能否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以至于对转诊工作有心无力。

建议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人员往来,在人员配备合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间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的进修学习机制和下乡帮扶机制,使医务人员在相互学习、帮扶的往来中,相互了解,共

— 7 — 同建立某些病种的医疗诊疗的流程和治疗规范,以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三、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我院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我院的医疗废物全部由威海市环保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臵公司回收处臵。院内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由院感科负责。

1.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我院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制定完善了医疗废物处臵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废物规范分类、收集、运送、交接等工作的有效运行。

2.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多场合、多渠道对从事医疗废物各环节处臵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医疗废物发生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的紧急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3.加大相关投入。我院在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建造了达到规范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点,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措施,张贴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在每一产生医疗废物的区域配臵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的专用容器和包装袋,使产生的医疗废物和普通废物做到规范分类和收集。

4、实行定期督导检查。具体内容包括资料查阅和现场查看,— 8 — 资料查阅:医疗废物登记表单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客观、真实,如产生的科室、种类、重量、交接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等,资料保存三年。现场查看:督导废物容器的清洁度--是否落实每日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分类--严禁医疗废物和普通废物混合收集、及时有效打包是否紧实有效等。

近年来,针对威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多次督导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使得专项工作管理水准持续提高,几年来无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方面不良事件发生。

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上一篇:环保教育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学活动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