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管理制度

2024-05-29

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2篇)

分级管理制度 篇1

实施草鱼分级饲养管理技术, 通过对草鱼分级饲养、饲料组合投喂, 明显地提高了草鱼养殖效益, 比过去常规养殖每亩增加产量20%左右, 收入增加300kg左右, 而且鱼的营养和口味更好。对草鱼鱼种的养殖可分为0.05-0.15kg/尾、0.15-0.35kg/尾两级, 对统级草鱼的养殖分为1-1.5kg/尾和2-2.5kg/尾两级, 对脆肉鲩的养殖为7-11kg/尾。并根据等级优化组合饲喂浮性膨化饲料和沉性颗粒饲料, 极大地缩短了从放苗到上市的养殖周期, 有效地提高了养殖产量, 使养殖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1 草鱼分级养殖及“两性饲料”搭配组合的优点

(1) 便于鱼体生长增重的一致和水体上层、中层、下层的立体均衡利用, 使水体各层的鱼都能快速摄食, 减少饲料浪费。

(2) 提高淀粉利用率, 减少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 提高饲料产品的养殖效果。

(3) 有利于养殖经验不丰富的用户更好地调控投饲率。

(4) 与大小统养单一使用一种饲料相比, 能较大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2 草鱼鱼种养殖及饲料组合要点

养殖户通常在每年4-5月份使用一口塘放水花标苗, 经20天左右鱼长至8-9朝 (2000-2400尾/kg) 开始分塘。一般每亩放养12朝的苗种1.0-1.5万尾, 饲养水平高的可提高到2.5-3.0万尾。出鱼规格主要分为0.05-0.15kg和0.3-0.7kg两种上市规格。在0.05-0.15kg/尾前饲喂高档小鱼膨化饲料, 占每天总投喂量的80%以上, 颗粒饲料占20以下。达到0.05-0.15kg/尾上市规格后, 一部分鱼苗出售, 另一部分继续在塘培育到0.15-0.35kg/尾再出售。此阶段膨化饲料的比例可降低到60%-70%。打鱼针后转用颗粒饲料, 每日的投喂次数为4-6次。

3草鱼成鱼养殖及饲料组合要点

草鱼成鱼的上市规格通常分为1-1.5kg/尾、2-2.5kg/尾和3.5kg尾以上。在成鱼的养殖阶段, 草鱼对环境的承受能力增强, 消化能力加大, 生长速度加快, 无论是体重的增加还是体长的增长都很明显。此时, 鱼体对营养的需求特点是蛋白质下降, 能量、矿物质等增加, 并对饲料的要求更全面。

(1) 上市规格1-1.5kg/尾

一种是年初放养0.05-0.15kg/尾的草鱼种, 到6-7月份开始起捕, 然后每隔40-50天起捕一次, 全年起捕次数为3-4次。

另一种是放养0.05-0.15kg/尾、0.15-0.35kg尾、0.35-0.5kg/尾三种规格的鱼种, 全年起捕草鱼5-6批。第一批起捕时间在清节前后, 养殖时间为80天左右, 然后每隔50-60天左右起捕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在起捕一批鱼后再补放小规格的鱼种, 以备来年需求。

对于此类养殖方式的饲料组合, 膨化饲料占日用量的60%-70%左右, 以后每半个月根据鱼体生长情况逐步减少3%-5%比例。颗粒料日使用量30%左右, 以后每半个月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增加3%-5%的比例。最终膨化料占40%、颗粒料占60%, 一直喂到鱼出塘。

(2) 上市规格2-2.5kg/尾

一种是放养1-1.5kg/尾的草鱼500-700尾亩、0.9-1kg/尾的鳙鱼40尾/亩、0.1kg/尾的鲫鱼500尾/亩、0.05kg/尾的鲮鱼1000尾/亩。草鱼规格达到2.5kg后起捕, 全年草鱼起捕3批, 起捕后补放1-1.5kg/尾的鱼种。

另一种是采用一次性放苗分次起捕的方式。年初时草鱼一般放养3-4个规格, 分别为0.1kg/尾、0.3kg/尾、0.5kg/尾、1.5kg/尾, 搭配比例为250-300尾/亩、150-200尾/亩。另套养50尾/亩的鳙鱼 (0.05kg/尾) 、150尾/亩的鲤鱼 (0.05kg/尾) 、20尾/亩的白鲢 (0.05kg/尾) 、300尾/亩的鲮鱼 (100-160尾/kg) 。5月份开始起捕第一批鱼, 之后每隔4-5天左右起捕一批, 一般全年起捕5-6次。

对于此类养殖方式的用料组合, 膨化料和颗粒料各占50%左右。每过半个月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减少3%-5%的膨化料, 相应增加3%-5%的颗粒料, 最终膨化料占30%、颗粒料占70%, 一直喂到出塘。日投喂3-4次。

4“两性饲料”搭配组合注意事项

(1) 一般情况下每餐先投沉性颗粒料, 再投浮性膨化料, 也可同时投喂。还可上午投喂沉料, 下午投喂浮料。

(2) 水温低于18℃或高于35℃时应以沉料为主, 反之则以浮料为主。一年之中, 一般2-3月份主要投喂颗粒饲料, 4-6月份主要投喂膨化饲料, 7-9月份以颗粒饲料为主。

(3) 水浅的池塘可多投喂浮性膨化饲料。

(4) 鱼价偏高时可增大膨化饲料的用量, 反之则增大沉性颗粒饲料的用量。

分级管理制度 篇2

登电集团XX煤矿 二o一一年十月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由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由登封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由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督办.2、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A、B、C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d.负责治理的单位和责任人,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f.治理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g.负责验收的单位和责任人。

4、对于排查出的C级隐患要按矿井“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落实人、定时间、定资金)进行专项安排处理,由后班带班领导进行跟踪复查验收整改效果。

5、对于排查出的A、B级隐患,做到及时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挂牌督办整改验收;对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发现的A、B级隐患,下达的整改指令书,应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6、对于上级政府或主管部分排查的A、B级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的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整改验收人。

7、在整改A、B级隐患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隐患排出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8、A、B级隐患整改到位后,及时向负责挂牌督办的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上报整改内容,并申请验收;对验收审查合格的,应及时对隐患进行核销,对验收审查不合格的,应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

9、C级隐患必须由矿长签字认可后,直接安排布臵进行处理,并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10、A、B级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挂牌督办,由矿长亲自进行安排布臵,落实人员、物资和资金,整改结束后由矿长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审查,合格后及时核销。

11、排查出事故隐患应根据隐患性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认事故隐患的类别(A、B、C级),同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

12、A、B、C级隐患治理前,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矿长批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必须加强对隐患的监控,并告知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

下应采取的措施,否则,不准从事相关作业。

13、建立A、B、C隐患挂牌、建档制度,实行事故隐患跟综管理,并将验收结果存入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14、煤矿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检查和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研究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控,落实整改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15、因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落实不力导致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分级制度VS“剪刀手” 篇3

“剪刀手”广电总局回应说是因为接到不少观众投诉该剧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画面,才对其进行重新剪辑。这听起来有一定道理,毕竟要回答小女儿怎样才能把胸挤得那么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么听起来有点不太对?)不过,无论怎么说,为了将就未成年人,成年人的“视角”就被迫抬高这么多,实在不是一件太合理的事情,毕竟广电总局也没说,露事业线不符合“五讲四美”啊。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吗?

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就是这么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实际上,电视分级的核心就是制定一个规则,提供一个指南,再让家长积极参与保护孩子的收视安全。这样,在保护未成年人收看安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成年人的收看自由。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行了电视分级制度,尤其是传媒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美国电视台来说,露胸(露点)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发生过有名的美国电视“露乳门”;另外,美国好莱坞过去也曾受《海斯法典》的约束,这部法典对胸部可真不那么友好,跟今天相比,实在是另一番天地。看来关于“如何正确赏胸”,还有好多先进经验可供中国学习借鉴。

建筑安全分级管理应用研究 篇4

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筑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加入,行业间的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竞争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硬条件上,也体现在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工期管理等软实力上。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职业,安全施工是建筑业最基本和核心的要求,近几年建筑行业事故频繁,在当前仍较为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继续强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改进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建筑业实行的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建筑安全建设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意见,各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小部分人手里;同时发现某部分人所拥有财富的比例与其占总人口的比例有着某种不平衡的、比较确定的数量关系;而且,研究中还证实了会重复出现这种不平衡的数量关系,且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们称这一发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也就是所谓的80/20法则。针对这个法则,也能看出一个道理,即在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之间,不平衡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为:决定整个组织产出、效率、盈亏及成败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获得多的收获。简单的说,80/20法则的本质内涵就是“效率”,就是要让人们在管理等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学会抓薄弱、从环节、抓重点,保证这些关键的少数能够发挥最大效率。

在当前严峻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下,有必要深入思考我国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寻求机制创新的方式,以便提高建筑安全监管效能,使之更有效地监管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减少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业安全生产水平。

1 分级管理必要性分析

1.1 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或策略)、信息、支付函数、结果、均衡。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的决策主体,该主体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行动是参与人的决策变量;战略是参与人选择行动时所依据的规则。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与其他参与人(对手)有关的特征和行动方面的知识;支付函数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反映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结果是指参与人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可能后果,形成博弈分析者所感兴趣的要素集合;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1.2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又称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谓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对于所有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支付函数,每一个参与人都有准确的知识;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所有参与人都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没有同时但后续行动者并不知道先前行动者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则是同时具备完全信息博弈与静态博弈的特征。

纳什均衡的定义:在博弈G={S1,…,Sn:u1,…,un!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论组合(s1*,…,sn*)中,任一博弈方i的策论si*,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s1*,…,si-1*,si+1*,…,sn*)的最佳对策,也即ui(s1*,…,si-1*,si*,si+1*,…,sn*)≥ui(s1*,…,si-1*,sij*,si+1*,…,sn*)对任意sij∈Si都成立,则称(s1*,…,sn*)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

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1.3 建筑业分级管理必要性

在当前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承担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因为某个企业如果从“利他”目的出发,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那么,与其他不进行安全投入的企业相比,该企业就会因安全投入的增加而导致建筑产品的生产价格上涨,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减弱,进而引起利润下降,甚至有可能被逐出建筑市场,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不愿面对的情况。因此,部分企业就会放弃实现“利他”的目标,转而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通过对安全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的方式来增加利润。这时,就会出现建筑企业间的“纳什均衡”,即在给定其他企业策略的条件下,每一方都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构成一个策略组合。

2 安全分级管理体系

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是指在综合分析评价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生产事故等信息的基础上,对建筑企业按照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评价,并据此划分各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再根据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等级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采取差异化监管的方法。其中,对建筑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级是实行分级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等级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并进而建立完善规范的分级监管运行机制是建筑安全分级监管的核心;创新建筑安全监管手段,解决建筑安全监管任务重与建筑安全监管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实施建筑安全分级监管的目的;提高监管效率,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现监管效用最大化是建筑安全分级监管的最终目标。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是对传统“一视同仁”监管方式的改进,是一种创新性的监管方式,其在整个实施运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这种监管方式的规范有序。

2.1 科学分级

对建筑企业的分级是实施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分级就是说在分级监管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要根据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在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分级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仔细地确定每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级别,保证其安全生产实际状况与安全生产等级相匹配。

2.2 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就是在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实施过程中,定期分析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根据所制定的升级、降级标准和分级周期,重新评价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级别实行动态调整。同时要根据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具体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监管措施。

此外,还要注意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动态管理,要及时跟踪建筑企业在市场运行中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信息,不断更新安全生产档案,确保分级监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2.3 依法监管原则

依法监管就是在对建筑企业进行分级时,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比如,要严格审查建筑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并以此作为分级的标准之一;在对各级建筑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提出处理办法时也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只是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提供一种新的监管方式,并没有改变监管本身应遵循的一些要求,依法监管依旧是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4 责任明确

责任明确就是对建筑企业分级完毕后,应针对不同级别建筑企业的特点、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明确每个级别建筑企业监管的具体任务;同时,要相应地赋予建筑安全监管人员一定的职责权限,要尽量明确每个级别建筑企业的具体监管人员以及监管过程中的监管规程、检查标准、处理程序和纪律要求等。

2.5 系统全面

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并不仅仅是一个实施办法或者实施方案,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完善的制度。所谓系统全面就是在设计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制度时,应当全面完整地考虑该制度所应包括的内容,尽量做到不遗漏;另外,还要尽量做到建筑安全生产分级监管制度设计上的各环节以及内容本身之间的互相协调配合,形成一个能够有序运作的系统。

3 结语

在实际的应用中,按照安全分级管理的理念,根据建筑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根据采用的安全措施所消耗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回报。

核心制度及分级制度 篇5

病情依据:

(1)

(2)

(3)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重症、病危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有异常,15-30分钟巡视一次。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1次,直至平稳。体温每日测量3次,连测3天后正常者改为每日测量1次。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

(3)观察管路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

(4)宫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观察。

(5)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泌尿系感染症状等。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应用缩宫素的患者注意控制滴速及宫缩情况(下

腹疼痛程度),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护理、会阴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

全防护措施,床头悬挂警示标识,预防护理并发证。

4、根据疾病及手术方式提供护理相关健康指导。如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

5、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6、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二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点:

(1)

(2)

(3)

(4)

三级护理

病情依据:

(1)

(2)

(3)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轻症,一般慢性疾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等。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做好病情观察(伤口、引流液、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按常规测量生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后反映及效果。协助或指导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实施安全防护措施,预防护理并发症。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如饮食及活动的指导、性生活的指导。了解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命体征。两方面的需要。

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按常规测量生命体征,掌握病人的病情与心理状态。

(2)督促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

(3)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病区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护士长不在由护士组长负责,值班室由值班护士负责。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仪表规范,上班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讲话轻。

(4)病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简洁,方便病人使用,易于打扫、消毒。

(5)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人使用,统一管理,出院时收回清洁、消毒。

(6)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垃圾及时处理,卫生间保持清洁。病室内不准吸烟。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护士长工作变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定期向病人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入院宣教。

(9)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核对,每天总对医嘱,护士长参加每日总核对,并签全名。

2、处理医嘱打印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2)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经双人核对后弃之。

(4)输血: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瓶有无裂痕。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并签名。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

2、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核对并签名,输血时需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3、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5)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批号、失效期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药瓶。

(6)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

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有效期等;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次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交接班制度

(1)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

15分钟进入科室阅读交班报告及相关医嘱。

(2)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过15分钟。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

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3)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手术后患者、待产妇、分娩后、小儿患者

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4)对规定交接班的毒、麻、剧、限药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

(5)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接班者应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

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6)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

做好必要的准备。

(7)交班报告应由主班护理人员书写,字迹整齐、清晰、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如进修护

士或实习护士填写交班本时,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8)交班内容:

1、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等。

2、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褥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4、常备、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9)交班方法:书面交接、口头交接、床边交接。

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间应着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整齐、干燥。

(2)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实施护理前后均应用流水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各类物品使用后根据不同性质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4)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此放入专柜,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记。

(5)凡受到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按照污染源的不同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6)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医院内医疗用品的消毒隔离工作。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

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地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时通知病员单位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

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发现新的情况,立即报

告医师。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

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给药制度

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

行。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

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

本。

6、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

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8、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处理。

9、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着做好解释工作。

医嘱执行制度

1、医嘱应按时执行,计算机录入医嘱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录入相关规定执行。

2、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若发现可疑医嘱须查对清楚后方可执行,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不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需复诵一遍,经核对后执行,抢救结束后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护士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3、凡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交班报告上注明。

4、实习医师无单独下达医嘱权,开出医嘱后需有上级医师签名,核实后方可执行。

5、病人手术、分娩后应及时停止术前、产前医嘱,执行术后或产后医嘱。

6、录入医嘱班班查对,核对后签全名。每日护士长组织总对一次。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衣帽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浴室、宿舍和医院以外的地方;进入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等地应穿戴专用工作服、帽并换鞋,离开时更换。

2、检查、治疗并人前应洗手,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各种直接检查的诊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容器及器

械要定期灭菌,更换消毒液;对直接进入病人体腔、组

织的塑料制品、内窥镜等器械,必须严格灭菌后方可使

用。

4、各种注射一律使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体温表、采血针、压舌板、口腔科漱口杯等均实行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

5、正确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按照规定时间、剂量、浓度、方法和条件认真操作。

6、一次性使用的治疗器具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部门“卫生许可证”的产品,用后应及时进行破坏性处理,由科室消毒后集中回收或销毁。

7、高危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8、床单元湿巾做到一床一巾,病人用过的被服、布类等应在病区外指定地方交换。

9、各种废弃的标本、感染性敷料、手术切除的器官必须置于密闭容器内运送焚烧,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10、病室内外每日进行湿式打扫,经常开窗通风透气,病房、厕所、治疗室、更衣室的拖把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并分开使用。治疗室应有专用的拖把。

11、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12、各专科有特殊要求者按各专科要求执行。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1、确定输血医嘱后,有两名护士核对医生所填写的配血、输血申请单内容即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及成分、剂量、诊断、上级医生签名等无误后开始执行并签名。采取配血要求;一人一单一管一操作,贴好条形码双人核对无误后抽血并再次核对,同时在申请单上签名。不得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时进行。

2、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血库保存备用。血库接收人员签字。

3、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领血。

1)领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内容

(1)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的科室、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分、剂量,供血者的血型(RH血型)、血袋号及血袋条形码号、有无凝集反应。

(2)核对血袋标签:鲜血者血型(包括RH血型)、供血者姓名、血液量、血液成分、采血日期、有效期、血袋号及血袋条形码号、血袋的外观、质量等,确定无误后,双方签字领取发放。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瘘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4、血液领回病区后,由双人核对,输血交叉配血报告单,严格执行“三查”,即血制品的有效期(查采血日期)、血制品的质量(血液有无凝块或溶血)及输血袋是否完好(查血袋有无裂痕、漏气)。

5、输血时,必须由双人核对,严格执行“八对”,即病人的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袋条形码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的种类和剂量。再次检查血液质量,确认与输血报告单相符后方可执行。

6、血液从血库领出后30分钟内必须进行输血,四小时之内必须输完,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7、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8、输血开始时要缓慢滴注10-15分钟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分钟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9、输血完毕,将血袋条形码贴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放入病历中保存,空血袋送入血库保存。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填写【常州中心血站输血记录卡】。

附:出现异常情况时处理措施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重新核对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各项内容。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密切观察治疗和抢救病人,将原袋送至血库做好记录。

影视动画分级制度急需建立 篇6

因不当模仿影视动画作品而发生的犯罪事件并不鲜见,但由此追究制作方责任的案例却不多见。判决书称:《喜羊羊与灰太狼》“存在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本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制作方未能严格审查、过滤未成年人不宜的情节和画面,也未作出风险提示、警戒模仿”,因此判其承担侵权责任。动画制作方明显不服,称通过正常渠道拿到许可证播出,而且经过了审查审批。不少网友也觉得,看动画的人那么多,孩子会模仿如此危险的行为,监护人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喜羊羊”貌似有些冤枉。

其实,“喜羊羊”不用先忙着喊冤。这部颇具人气的国产动画,观众群体大多是低幼年龄儿童。他们有乐于模仿的天性,却缺乏安全鉴别的能力。据案中原告律师统计,该片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如果制片方在制作时,充分考虑了受众特征和需求,而非盲目追求故事冲突以增加人气,想必会更审慎一些。去年10月,全国20家动画制作及播出机构倡议,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央视点名批评《喜羊羊》《熊出没》两部动画,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随后在媒体调查中,青少年受到此类动画片情节影响,模仿“平底锅砸人”、“粗话不离口”等不良行为的例子,不同程度地广泛存在。

然而,“喜羊羊”的喊冤,也不能被简单轻视。这起悲剧中,双方监护人、动画制作方、审查机构、播出平台都应承担相应责任。虽然传统观念中,动画片仍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儿”,但实际上,动漫产业的受众群体早已扩大到全年龄段,由此催生的受众错位、内容安全等问题,仅仅依靠审查审批制度很难完全解决。人气王“喜羊羊”的“不安全”,恰恰折射出现有的审查力度及标准的缺失。

Wsn分级信任管理模型 篇7

近年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s)在军事、商业、家庭、医疗、环境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关注,而其安全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传统的基于密码体系的安全机制如SPINS[1]、Tiny Sec[2]、INSENS[3]、Tiny PK[4]等能提供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节点认证、安全路由和访问控制的有效机制,主要用于抵抗外部攻击,无法有效解决由于节点被俘获而发生的内部攻击,或者是由廉价节点器件发生故障而引起的数据错误。分布式信任管理的概念[5]作为对基于密码体系的安全手段的重要补充由Blaze于1996年首次提出,之后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传统的p2p网络和ad-hoc网络的信任管理方法[6,7,8,9]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本文提出的信任管理模型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取代了完全分布或集中的信任管理模型,从而节约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为了进一步节省资源,信任管理分两级管理:首先在数据融合过程中通过节点评价能简单有效的识别出严重的恶意节点和受损节点;其次对可疑节点应用信任机制进行精确信任管理,并根据信任管理中的惩罚因素能有效的隔离问题节点。

1 分簇WSN网络模型

本文的研究基于层次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模型中有三种类型节点:基站节点BS(Base Station)、簇首节点CH(Cluster-Head)和感应节点SN(Bensor Node),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感应节点负责数据采集并将其传给簇首节点;簇首节点由信任值相对较高的节点担任,通过竞争产生,负责其管辖区域(CELL)的数据融合和信任管理;基站是网络的最高层,是应用网络和探测网络的中继节点,管理簇首节点的信任值,找出可信探测集和可信簇首集,并产生可信的路由表,为简化问题,假设基站是绝对可信的,并且资源不受限。

2 基于节点评价的安全模型

分簇算法中考虑到所探测物理数据的区域特性因素,在数据融合过程中由簇首节点对其成员节点的数据和能量进行评价,超过一定阈值的节点,数据会被抛弃,严重者节点会被隔离。

2.1 数据评价。

2.1.1数据范围是否合理。根据传感器网络实际工作的情况,节点探测的数据应在某合理范围之内,如超出范围,则可能因为节点出现故障或数据受到了恶意篡改而使该节点成为不可信节点。2.1.2与周围其他节点数据是否产生跳变。传感器节点铺设密度一般比较大,一定范围内各节点的数据会具有空间相关性,如节点的数据与许多邻居节点的数据相差太多,则该节点的可信度将受到怀疑。据融合过程中采用大数选举策略向上级传送数据,对问题节点启动进一步信任管理。

2.2 能量评价。

2.2.1能量是否太低。节点能量是衡量节点乃至整个网络健壮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量值太低会造成传感器部件形成的数据不正确,数据不能发送或发送错误。2.2.2能量是否发生突变。节点的能量变化规律应该是连续的、渐变的。如果突然由低到高,有可能是恶意节点声明其拥有较高的能量,来争取充当簇首等关键节点,从而达到入侵网络、篡改数据的目的。

3 基于信誉的信任管理机制

3.1 信任管理模型。

图2描述了信任管理模型的主要结构,每个节点有一个检测机制得到本节点i与邻居节点j的交互结果recordij,从而每个节点维护一个二维表TRi={recordij}。

3.2 直接信誉及信誉空间向信任空间映射。

由于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本文采用简单有效的信誉评估算法,recordij=(p,n),p是交易成功次数,n是交易失败次数。文献[10]中根据贝叶斯公式和β分布得出直接信誉(Rij)D=β(p+1,n+1)。由Tij=E[Rij]得到信誉空间向信任空间的映射,计算得出,从而能简单的从节点间交互成功失败的次数得到信任值。

3.3 间接信誉及信誉的合成。

为得到更精确的信誉值,考虑其他节点的推荐,节点i通过节点k得到节点j的信誉信息,将这种间接监测结果表示为(pjk,njk)。节点i已经拥有节点k、j的信誉,表示为(pk,nk)和(pj,nj)。由文献[11]及D-S合成规则得到新的信誉如下:

3.4 信任值的更新。

引入衰减因子来区别对待不同时期的交易结果,达到比普通权重的分配更稳健更合理的效果。衰减幅度可操作的灵活性也更强。原来的recordij=(pold,nold),又得到新的交互结果(pnew,nnew),取衰减因子为γ得到更新后的recordij=(p,n)。

4 系统执行流程

4.1初始化网络,设定数据阈值和可信度阈值,每个节点赋予一个初始可信度值,令pj=nj=0,可得Tij=0.5;

4.2 启动分簇算法,选出簇首节点,基站广播数据过滤标准;

4.3各节点探测环境变量,形成数据向簇首传送,簇首依据大数选举策略丢弃不合理数据,评估出故障节点和恶意节点,标记可疑节点;

4.4 对可疑节点启动信任评估,依据交互记录recordij得出Tij并及时更新;

4.5 当信任度低于可信度阈值时,簇首节点将其举报给基站,基站将该节点从可信路由表中删除;

4.6 基站也将周期性的评估簇首节点,当其信任度较低时将取消簇首资格,重新竞选产生簇首节点;

4.7当网络中可信度低于临界值的簇首数量超过节点总数的1/3时,根据拜占庭协议,网络安全性受到威胁,整个网络重构,回到第一步。

5 结论

从非密码学的角度来考虑网络的安全因素,给出一个基于分簇的分级信任管理模型,通过简单的节点评价能动态地检测到部分失效节点、恶意节点及可疑节点,过滤无效或恶意数据,对小部分可疑节点启动信任管理模型,从而极大的节省了网络的资源,比较适合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模型对简单恶意节点、合谋欺诈、丢弃和贪婪破坏、汇聚节点攻击等具有良好的防御作用。

参考文献

[1]PERRIG A,SZEWCZYKR.WEN V,et al.SPINS:Security Protocols for Sensor Networks[J].Wireless Networks Journa1.2OO2,8(5).

[2]KARLOF C.SASTRYN.WAGNER D.TinySec:Link Layer Encryption for Tiny Devices[A].2004.

[3]DENG J,HAN R.MISHRA S.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rusion-Toleran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PSN2003.

[4]WATRO R.KONG D,CUTI SF,et al TinyPK:Securing Sensor Networks with Public Key Technology[A].Proceedings of the2nd ACM Workshop on Security of 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C1.2004.

[5]M.Blaze,J.Feigenbaum,J.Lacy.Decentralized Trust Management.In Proceedings of IEEE Conf.Security and Privacy,Oakland,California,USA,1996.

[6]Liang Z Q,Shi W S.PET:A personalized trust model with reputa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for P2P resource sharing[C]200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awaii:IEEE Pres,2005:201-211.

[7]Xiong L,Liu L.PeerTrust:supporting repu-tation based trust for P2P electronic communi-t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2004,16(7):843-857.

[8]Zhaoyu Liu,Anthony W.Joy,and Robert A.Thompson,"A Dynamic Trust Mode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In Proc.of the10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uture Trend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FTDCS'04),May2004,pp80-85.

[9]Asad Amir Pirzada and Chris McDonald,"Es-tablishing Trust in Pure Ad-hoc Networks",in Proc.of27th Australasian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Dunedin,New Zealand,2004,pp.47-54

[10]S.Ganeriwal and M.Srivastava."Reputa-tion-based framework for high integrity sensor networks".In Proceedings of the2nd ACM workshop on Security of ad-hoc and sensor networks(SASN'04),pp.66-77,Oct2004.

浅析企业财务分级与分层管理 篇8

一、财务分级管理

财务分级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来说的。所谓分级理财模式,就是依据企业集团内各级管理权限不同而设计出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每一级均拥有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每一级财务管理部门既对本级行政部门负责,也对上级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并行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一是母公司对下属公司通过委派董事、指派经理人员而形成的资产经营委托代理关系;二是上级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委派下级财务管理部门的主管而形成的财务活动委托代理关系。这两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作用,使整个企业集团通过产权纽带和资金运作而紧密联结起来。江西国泰作为一个控股性质的集团公司,除向子公司(含控股公司)推荐董事长、董事之外,还推荐常务副总、财务总监。通过委派董事,母公司可以对子公司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起着控制作用;通过委派常务副总、财务总监,母公司可以清晰了解子公司生产经营是否合法合规,资产是否安全运行,会计系统控制是否有效,运营是否高效。

(一)企业集团的分级理财主体。

完整意义上的理财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必须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一定是法律实体。理财主体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它存在于一定的理财环境中,具有自己的理财目标、理财内容、理财方法。通过理财活动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企业集团分级理财的规律,探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二)分级理财主体的理财环境。

一般来讲,理财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微观环境则包括企业类型、市场状况、材料采购、生产情况等。

(三)企业集团的分级理财目标。

对母公司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其最优理财目标。对子公司或事业部而言,应该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理财目标。如果子公司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可以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更便于直接量化。这样可以促使子公司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对更下一级的分公司来讲,由于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财权和经营权相对较小,生产经营活动受上级部门指标、指令等限制,它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既定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得到更多的产出,产值最大化应是其理财目标。总之,产值最大化为利润最大化服务,利润最大化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从而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理财目标体系。

(四)企业集团的分级理财内容。

一般来讲,理财内容包括分析、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内容。越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越偏重于宏观的、决策性的内容,越低层次的财务管理,越偏重于微观的、实物性的内容。在企业集团分级理财模式中,母公司理财内容主要是总体财务分析、投融资决策,确保企业整体发展方向和良性运行。子公司理财内容主要是资金管理、财务计划、股利分配等,保证投资收益和高效运行。分公司理财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节约支出、加速流转等内容,促进企业提高产出和正常运行。江西国泰作为江西省最大的民爆产品生产企业,其整体发展战略是通过并购竞争对手、整合上下游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做大做强,进而实现上市。因此在江西国泰集团层面上,除了对投资作出可行性分析之外,财务总监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在资金集中管理、保证集团生产经营正常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分析整个集团财务状况,清晰了解母公司可以动用多少现金、可将多少金融资产变现,将投资的资金需求尽量通过内部融资解决,从而降低资金成本。而子公司财务则要结合总公司批准下达的年度预算,判断生产经营形势,判断下年度和下月的资金需求,每月底向总公司申请下月的资金使用量;同时子公司财务还要与采购部门一起分析大宗原材料硝铵等的价格走势,合理确定采购时机,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子公司的理财内容主要是资金管理、财务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

二、财务分层管理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公司财务是分层的,即财务管理的主体及其相对应的职责、权力是不同的。因为在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中,股东和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分别代表了产权(对经营者的监督权)、经营管理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执行权,形成了权利金字塔的三个层级。在这三个权利层级中,每一层级都包含有相应的财权,从而形成了财务上的分层管理。具体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

(一)出资者财务。

产权关系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公司治理结构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分别在公司内部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权、责、利关系。而这就要求公司具有独立于出资者的法人地位,出资者保留了终极所有权,企业得到了法人所有权和经营权。在这种情况下,出资者就和董事会及经理层之间形成了公司财务的第一个层次——出资者财务。出资者财务约束机制的目标是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经营者财务。

在公司法人内部,董事会行使法人财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具有了财务自主权。一方面,由于出资者财务管理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决策机制,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经营者所实际控制的资金运行来实现,以完成出资者的委托;另一方面,董事会和企业经理人员之间发生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协调其中的经济利益关系,以保证企业价值的最大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这又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以董事会为管理主体的企业财务层次一一经营者财务。董事会财务约束机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完成出资者的委托责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经理财务又叫专业财务。

出资者的最终目标要通过董事会的财务决策、组织和协调来实现,而经营者财务的决策和协调又要通过经理和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来落实。企业经理人员由董事会委托,经理和财务人员行使的是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这样就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第三层次的以经理为管理主体的企业财务层次一一经理财务。经理财务约束机制的目标主要是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董事会的财务管理战略和财务决策。

三、如何选择财务分级与分层管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采用分级与分层两种财务管理方法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单个的公司制企业而言,财务分层应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然而对于企业集团来说,仅仅有财务分层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采用财务分级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的财务分级与分层管理的形式因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一个理想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形式应该是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多级分层控制系统。所谓多级分层控制系统,从纵向看,在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多级控制关系,而在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事业部)——分厂(或车间)”的分层控制关系和“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的分层控制关系(这种分层幅度因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经营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横向看,在每一控制级中又按其责权不同分层管理和控制。

具体地讲,第一层级控制设在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直接领导下的集团公司财务总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资源分配、资金运用、投资管理等总体计划的安排。第二层级控制一般设在集团公司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或事业部)及控股子公司,它们属于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在集团公司总体计划内安排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第三控制层级设在作为生产单位的分厂、车间或站队及其他费用单位,它们一般属于成本控制中心,对本单位的责任成本负责。

对我国分级护理制度的思考 篇9

1 分级护理单位质量标准

特级护理:安排专人24h看护,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按照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及时准确填写各项特级护理记录单,备好急救所需药物及用物,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一级护理:15~30min巡视1次,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身心要求。

二级护理:每隔1~2h巡视1次,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其身心要求。

三级护理:每日巡视患者2次,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患者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满足其身心要求[4]。

2 现行护理分级制度的问题

2.1 分级护理制度部分内容执行困难

分级护理制度有些内容过于细化,有的过于笼统模糊,执行有一定困难。例如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而部分一级护理患者不需要每30min巡视1次,而危重、病情不稳定者又要随时巡视。又如一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实际工作中有些一级护理的患者无需提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但如果不做就违背了工作制度,上述问题在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中普遍存在。

2.2 医护对分级制度认知存在差异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护理需求有差异时, 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 医生医嘱开具一级护理, 并不是因为患者病情危重, 需绝对卧床休息, 而是怕其病情发展形成脑梗死;而护士在执行过程中则是以当时患者的病情以及自主活动能力来判断的。由此可见, 医嘱分级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分级护理等级存在差异性, 这是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认知不同所致。

2.3 医疗收费的困难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对护理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也不同,从而使物价部门对分级护理制度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级护理费用多于二级护理费用,二级护理费用多于三级护理费用。现阶段多方面因素普遍认为医疗护理收费价格偏高,患者及家属往往会手持一日清单找护士来解释何为分级护理及其标准,并质疑护士没有落实相应级别的护理内容,从而要求不收费或少收费。还有部分患者或家属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一级护理,认为医院是不合理收费。因此目前的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与护理劳动价值不匹配。2.4医患纠纷诉讼问题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患者往往会按照分级护理制的书面治疗质疑护士未按标准做出相应护理。如一级护理要求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地填写护理记录单,而临床工作中且不说没有统一的记录格式,单是目前的护患床位比,就使护士无法既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又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而对一级护理的患者护士无法为其提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就违背了工作制度,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分级护理所制定的标准就会置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于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境地[5]。

3 完善分级护理制度的对策

分级护理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护理质量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容否认和低估。但任何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针对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分别开具

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观察级别,对护士提出要求,规定多少时间巡视病房1次,进行病情观察,由护士长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 分级来规定护理内容,使护理更有针对性。

3.2 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的重要依据

ADL是指人日常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和独立活动的基本能力。内容有:运动、自理、交流等。ADL评定建议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该表简单、可信度高,其分为4个等级:一级是100~60分,生活基本自理;二级60~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帮助;三级40~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四级20分以下,完全瘫痪,生活完全依赖[6]。因此根据ADL分级制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标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3 综合病情观察和护理级别进行收费

以不同等级的护理工作量为依据,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调整收费,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公平保证患者、医院的利益。

3.4 借鉴香港医院的分级护理方法

香港的护理级别分四级,一级护理要求最低,四级护理要求最高,护理级别由护士决定,护理标准比较客观、详尽,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治疗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我们借鉴。

摘要: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相对陈旧, 已无法适应临床护理的要求和发展, 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内容临床执行困难、医护认知存在差异、易引起医疗收费的困难、医护纠纷诉讼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护理制度, 针对其缺陷采取对策, 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制度, 借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工作,分级护理

参考文献

[1]梅祖懿,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25~29.

[2]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2) :16.

[3]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55.

[4]殷磊.基础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1.

[5]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 2006, 23 (12) :44~45.

我院医师分级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篇10

1 实施办法

长期以来, 由于我院医务人员数量、结构及专业设置等存在此问题, 实行临床医师和科主任的二级诊疗模式, 主治医师查房没有保证, 中间层出现空当。为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对医师实行分级管理 (即将各科医师分为三级:住院医师为一级医师, 主治医师为二级医师, 科主任为三级医师) , 并明确了各级医师的责、权、利。

科主任由医院任命, 二级医师公开竞聘上岗, 两年一换, 接受院、科两级的双重考核, 享有科室副主任待遇, 履行主治医师的职责, 并赋予一定的管理职能, 协助科主任管理病房及科室的医、教、研等工作。医院每月对科主任、二级医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关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 结果

2.1 二级医师聘任及职称结构

(1) 2009年年底第一批二级医师任职期满, 进行了重新竞聘。结果, 有19名新二级医师竞聘上岗, 有9名二级医师成绩突出连续聘任, 共有14名二级医师由于工作调动、升职或竞聘落选等原因离任。具体聘任情况见表1。

(2) 医师分级管理中, 二级医师聘任不拘泥于职称的限制, 通过个人演说、民主测评、领导审核等环节实行公开竞聘上岗。第一批聘任二级医师的职称由高级到初级呈正三角结构, 第二批聘任二级医师的职称结构呈梭型结构 (见表2) 。

2.2 医师分级管理效果评价

(1) 医疗质量考核效果。医院制定详细的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细则, 每月不定期对各科室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打分。考核采用百分制, 医疗质量指标、医疗数量指标各占50分。2007—2010年度医疗质量平均考核成绩经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考核成绩具体见表3。

(2) 为进一步落实医师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以三级查房为核心, 成立三级查房监控小组, 要求查房前有准备, 查房中有重点, 查房后有讲评。于2009年、2010年组织了全院科主任、二级医师查房评比活动。从查房的准备、形式、内容、效果4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总分100分) 。结果2010年科主任、二级医师查房成绩均优于2009年, 经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具体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 三级查房得到保障

在实行医师分级管理以前病人接受的是科主任和管床医师的二级诊疗服务, 不论是年资或职称的高低, 医师都承担着同样的工作, 互相间没有指导与管理的关系。主治医师一级查房无法保障。实施以强化二级医师 (主治医师) 职能的医师分级管理以来, 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二级医师不具体管病人, 除协助科主任负责全科诊疗工作, 使科室管理得到加强外, 还指导检查一级医师的具体工作, 统筹管理全科病人, 按规定时间对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疑难症病人、危重症病人等进行查房, 从而使三级查房得到保障。

3.2 病历书写质量得到保证

实施医师分级管理后, 二级医师还有负责督促、检查、修改下级医师病历的职责。一级医师书写完成出院病历后先由二级医师审核, 然后由科主任签字、确认方可归档。这使病案在完成过程中做到科室三级质控, 每份病历都要经过三级医师的层层把关, 有效保证了病历书写质量。

3.3 医疗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在各种诊疗活动中, 一级医师遇到问题及时向二级医师汇报, 并听取其指导意见;二级医师还有查询一级医师工作的责任。二级医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上通下达, 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这使许多医疗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 树立了医院的正面形象, 为建设平安医院奠定了基础[2]。

3.4 医务人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自实行医师分级管理以来, 先后有60多位医师参加二级医师竞聘, 42位医师担任二级医师职务。这样的聘用体制使许多医师得到了锻炼, 既培养了业务梯队, 又培养了管理梯队,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5 职称评聘分开、高职低聘问题得到解决

医师分级管理根据科室专业的需求来确定二级医师岗位的设置[3], 而不是根据职称高低来确定。第一批聘任的二级医师正三角形的职称结构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经过两年实践和不断完善, 第二批聘任二级医师梭型的职称结构起到促中间带两头的作用, 符合医院院情及发展需求。高职低聘的医务人员有了危机感, 聘任上岗的中级职称人员得到了锻炼, 而低职高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医师分级管理遵循“竞争上岗, 双向选择, 择优聘任”的原则, 不但使多年来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的职称评聘分开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更好地发挥了三级查房制的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作用。

3.6 理顺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二级医师是科主任的助手, 负责科室的医、教、研等具体工作, 从而减轻了科主任的工作压力, 使其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室的业务发展、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科研建设上来。在科主任外出或休假期间二级医师可代替科主任管理科室日常事务, 保证科室工作正常有序运行, 在无形中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4]。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5]。医师分级管理是以突出医疗质量为中心, 赋予二级医师管理职能, 符合我院院情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医师实施分级管理, 探索研究能提高医疗质量, 并符合我院院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医院实施医师分级管理,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价。结果 医师分级管理使医院形成三级医师诊疗模式, 医疗质量得到提高, 充分调动了临床医师工作积极性, 解决了职称评聘分开、高职低聘的难题。结论 三级医师分级管理是以突出医疗质量为中心, 赋予二级医师管理职能的一种管理模式, 它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医师分级管理,实施效果,二级医师,科主任

参考文献

[1]沈雪峰, 张大红.我院业务院长查房的创新做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9 (1) :529~530.

[2]陈礼明, 韩晨光, 毕桂泉.浅谈规范临床查房在医疗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6) :60.

[3]钦军, 黄少平, 陈晓红.院长医疗查房制度对医疗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3, 10 (6) :20~21.

[4]谢波.循证医学与三级医师查房制[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5 (5) :325~326.

分级管理制度 篇11

首家跨界保险体验门店亮相

2011年12月31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宁集团携手打造的首个保险体验区精彩亮相。这是国内保险和家电行业两大巨头的首次合作,也是江苏地区保险业和家电业跨界合作的一大创新。新华保险苏宁体验区作为对新老客户的一项增值服务。在体验区中,来宾可以借助健康指数测量仪来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通过电子触摸屏来查询和了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根据整体合作框架协议,新华保险的客户将可以專享苏宁指定门店的特价服务,同时苏宁的VIP客户,也将可以得到新华保险的专属理财计划设计等特别服务。

大众保险中介路演揭幕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大众保险董事长张兴(原江西保监局局长),在2011年12月8日举行的大众保险2011年中介路演(上海站)活动中亮相。这次路演目的在于就保险公司如何与经纪公司开展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新模式做出积极尝试。随后路演将分别辗转北京、广州等地,并与当地市场保险中介公司会商非寿险市场的拓展业务。

中国平安“迎娶”上海家化

上海家化日前发布公告称,中国平安以51.09亿元受让上海市国资委持有的家化100%股权事项,已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家化实际控制人由上海国资委变为中国平安。此次股权转让为上海市国资委首次以市场化方式大规模整体出售优质资产,成为国资改革的标杆。

全国首份高校无偿献血关爱保险上市

2011年12月21日,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和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共同签署了上海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关爱保障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全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将全面纳入人保财险的保险保障,统一免费获得由政府买单的一年期意外险,有6万余名大学生将成为首份高校无偿献血关爱保险的受益者。

监管

保监会:探索保险牌照分级管理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日表示,保监会要研究探索保险牌照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市场退出的监管规定,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项俊波是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认为,当前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妨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

1 青海保监局:将2012年确定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年

青海保监局近日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年。2012年青海保监局将围绕进一步拓宽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多方参与的消费者利益保护机制、邀请社会各界对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严厉查处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方面进行。

2 广西保监局:提出下一步对人身险市场的整治思路

近日,广西保监局在2011年人身保险市场现场检查情况通报会上提出下一步对人身险市场的整治思路:一是以销售误导以及银保、团险渠道账外支付手续费问题作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加强向上追责及向司法部门移交的力度。二是以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为着力点,推动开展现场检查整改“回头看”活动和全辖自查自纠工作,强化后续跟踪及抽查力度,打造行业的“基础年”。三是以完善制度和强化执行为抓手,针对保险市场存在的关键风险环节,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并将公司对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检查范畴中,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3 重庆保监局:指导成立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

重庆保监局指导该市保险行业协会近日成立了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并制定出台《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调解规则》《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调解员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通过上述制度的出台,对保险合同纠纷调解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明确。

本刊编辑 | 刘斐 liufei0719@yahoo.com.cn

分级管理制度 篇12

1 当前餐饮服务许可及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现状

1.1 餐饮服务许可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做好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5月13日下发《关于征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87号),其中《餐饮服务分类许可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对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分类许可,采取现场核查表审查的方式,对新时期餐饮服务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方式,但纵观这一系列规章制度中未提及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新版《餐饮服务许可证》格式上也无量化分级标志粘贴位置。

1.2 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

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的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监督中分别填写《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2],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予以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餐饮业风险度和信誉度分级,确定监督率,把风险较大的和群众反映较多的单位作为监督重点。向消费者分示食品卫生等级,调动餐饮业主的积极性,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广大消费者消费风险意识。

2 餐饮服务分类许可与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1 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

《餐饮服务分类许可指南》(征求意见稿)将餐饮服务业为分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吕店、食堂等5大类,其中餐馆又细分为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小型餐馆,对经营类别或分类依据进行了明确规定,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对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现场核查并审查通过后方能进行许可。

《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分为4种类型:大型、特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300人及以上的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单位食堂;中型餐馆、快餐店、供餐人数3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50~100人的单位食堂;小型餐馆、小吃店、饮品店、供餐人数50人以下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等。现场核查表中的项目按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分为关键项、重点项和一般项,其中关键项是对食品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重点项是对食品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其余项目为一般项,根据关键项、重点项、一般项允许不符合数的数量或比例决定现场核查是否符合,从而决定是否准予餐饮服务许可。

2.2 餐饮业量化评分表(2007年版)

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监督量化评分表中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针对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对人体积健康的潜在或直接危害性,对每一监督项目进行量化评价。关键项目符合要求,总得分不低于总分的60%即可准予许可;根据得分进行食品安全风险度分级: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确定食品卫生等级:A、B、C、D级;依据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监督量化确定的食品卫生等级确定次年的监督频率,对食品卫生等级实施动态管理。

3 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和餐饮业卫生许可量化评分表对比分析

3.1 相同点

①二者均是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现场核查用表,通过核查,才能发证。②二者均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项目,对关键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关键项目核查不符合、不达标即不予许可。③二者的关键项目达标后,其他项目必须达到或符合一定数量、比例或分数才能予以核查通过。④二者现场核查过程中必须有2名以上监督员参加,申请人陪同、签阅。

3.2 不同点及优缺点

①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按照类别、面积、供餐人数的不同分为4大类,例如大型、特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300人以及以上的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单位食堂就采用同一种现场核查表。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量化评分表(2007年版)将餐饮业分为大中型餐饮业、小型餐饮业、小吃店、快餐店、集体食堂5类。笔者认为在餐饮服务许可及日常监督检查中把面积和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相当的不同类别餐饮业采用同一种现场核查表,使规模相当的不同类别餐饮服务业有相同的检查尺度,有利于现场监督检查的公正、公平、工作效率及质量。②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的审查项目除关键项目外,还有重点项和一般项之分,使监督员在审查项目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时主次分明。所有审查项止未设分值,只统计各项目允许不符合的数量,重点项或一般项所属各小项对食品安全一的影响程度一致,如果用分值表示的话,分值应当相等。而餐饮业卫生许可和经常性量化评分表除关键项外没有区分重点项和一般项,只是设置了3个不同档次的分值(2、5、10分),不同项目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用分值来确定,且分值相差较大,而这些分值及差值的确定应当需要严密的科学论证。③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有结果判定原则是判定每个项目是否符合、是否适用,分别计入各栏,根据关键项、重点项、一般项中允许不符合项目的数量或比例判定审查是否通过,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是计算实际得分,再用实际得分除以应得最高分(从总分中去除合理缺项分数)乘以100,即标化分,标化分大于等于60分即审查通过。④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只作为判定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发证的依据,而量分评分表除此之外还根据分数评定食品卫生等级,并决定次年度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率。将食品卫生等级分示,使消费者就餐时可以“看等级,看脸色吃饭”。⑤餐饮服务分类许可只规定了许可现场核查表,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有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为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提供了全面的监督检查用表,将餐饮业的入场可及日常监管全部纳入量化分级管理,使卫生监督检查更加规范、科学。根据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情况,对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餐饮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

4 讨论

通过分析餐饮服务分类许可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相同点、不同点,二者各有优缺点。餐饮服务监管中若同时采用两种管理方工,必将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浪费;若单独使用一种监督管理方式又暴露出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应当集二者之所长,建立新型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既实施餐饮业分类许可现场核查又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建设新时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4.1 新型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的设想

4.1.1 方案1

以餐饮业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为基础,根据关键项、重点项、一般项审查目中允许不符合的数量,分为4个档次,将审查结论评为:优秀、良好、一般、差,食品安全等级依次为A、B、C、D级。

以大型、特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300人及以上上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单位食堂许可现场审查表为例,判定标准如表1:

4.1.2 方案2

以原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为基础,结合餐饮业分类许可现场审查表的项目,重新设定现场检查项目,设关键项和一般项,其中一般项的分值设2个档次,分值相差不宜过大,按照关键项及一般项的标化得分分为4个档次:≥95分,≥85分,60~85分,<60分;依次审查结论为优秀、良好、一般、差,食品安全等级依次为A、B、C、D级。

4.1.3 监督频率与食品安全等级公示

对A级简化监督,B级常规监督,C级强化监督,D级不予许可或停业整顿,按照食品安全等级确定次年的监督频率。将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等级信息在媒体公示,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右上角继续粘贴食品安全等级标志,在餐饮单位醒目位置公示食品安全等级标牌,让消费者享有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知情权。

4.2 实施新型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思路

①研究制定新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表和经常性监督检查量化表,完善量分化级管理工作制度、程序。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必须通过现场审查、复审、公示、挂牌等4个阶段,做到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公正、公平、公开,确保等级平定的质量和效果。②尽快出台餐饮服务监管的配套法规、规章或管理办法,规范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程序,使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加快机构改革进程,尽快完成餐饮服务监督职权交接工作,避免出现监管空白。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及考评机制,增强卫生监督员的责任感,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规范行政许可及监督行为。③切实把量化分级管理与餐饮服务许可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结合。按照餐饮服务分类许可现场核查情况决定是否发证及评定当年食品安全检查等级;按照上年度经常性监督量化评定结果取平均值确定次年食品安全等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对食品安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④对量化分级管理实行网络化管理。将餐饮分类许可现场审查表和经常性监督量化表全部上网形成与许可、经常性监督、行政处罚、监督监测为一体的电子档案,使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工作更加优化、规范、快捷。⑤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新型量化分级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真正了解食品安全等级的含义;开展多层次餐饮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的量化分级管理知识培训,逐步使餐饮业主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等级变成自主行为;积极倡导群众到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让消费者的就餐选择反作用于餐饮业,为实施量分化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摘要:目的 探讨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新型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思路,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方法 对比《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征求意见稿)和《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和优缺点。结果 《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和《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各有优缺点,应当集二者所长制定新型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和经常性监督检查表。结论 尽快出台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完善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检查用表、程序和方法,建立适应新时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新型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餐饮业,新型,量化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药监许函[2009]87号.关于征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Z].http://www.sda.gov.cn/WS01/CL0014/37879.html.2009-5-13.

上一篇:体育记者的路口下一篇:枝梢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