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药思路

2024-05-15

绿色食药思路(精选10篇)

绿色食药思路 篇1

2018年绿色食药产业发展思路

刚刚过去的2017年,农业部门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加快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农业领域改革,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农业追赶超越步伐加快,农业经济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18年,农业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坚持以保障供给为基础,以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更高层次需求为导向,用足用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优势和特色优势,分类施策,抓点带面,大力实施“一保障、两提升、两打造、一促进”工程(保障基础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效益,打造产业扶贫和现代农业先进模式典型,促进小农户充分对接大市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好基础产业保供给。稳步发展粮油猪菜等基础性产业,切实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基本供给。粮油产业上突出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中国优质籼稻最佳适生区和长江上游冬油菜优生区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发展机械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稳步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通过降低成本实现节本增效;积极推广“粮药轮作”、“粮菜轮作”和“稻渔共生”等高效生产模式,通过“粮经结合”、“生态循环”提高

-1-

产出效率和市场效益,实现提质增效。畜牧产业上突出良种提升、持续发展。打造以生猪为主、牛羊为辅“一主两翼”的现代畜牧强市,通过良种繁育提高生产水平,发展牛羊、中蜂等特色产业拓展发展路径,推行种养结合、生态环保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蔬菜产业上突出稳定总量、产销衔接。稳定大宗蔬菜基地规模,提高秋延后蔬菜技术水平,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市场价格信息监测与产销对接,防范卖难滞销风险,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二、发展特色产业提效益。大力发展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特色高效产业,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因地制宜示范推广草腐菌、羊肚菌等特色品种,稳步提升魔芋良种化生产水平;抓好良种茶园建设,改造低产园、培育丰产园,做强加工企业,做优公用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茶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以城固等适宜县区为重点,与关中产区错位发展,打造秦岭南麓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提早实现10万亩猕猴桃发展任务。还要积极做好柑橘品质提升。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增强部门合力,加快发展优质中草药、水产品、木本油料产业,打造中药材、林下经济、名优水产等高效产业集群。

三、抓好休闲农业促融合。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地扩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发展农水文旅综合性休闲农业示范园,努力把休闲农

-2-

业这一新业态打造成**农业新的增长极。改变休闲农业布局分散、观光体验割裂的现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产业基础强实、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意愿强烈、交通条件便利的特色产业示范村,制定科学规划,创新利益机制,融入现代理念,充分挖掘人文、历史、生态资源潜力,实现休闲农业整村推进、规模经营、串珠成线、连线成面,坚持农旅融合,大力推进**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同时结合相关部门退耕还林、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实施,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美丽田园成为市民休闲体验的后花园,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同时,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依据加工企业门类,大力构建“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发展格局,指导勉县实施好整县产地初加工建设,指导宁强县实施好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继续争创更多省级加工园区,通过加工业引领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加工水平与综合效益。

四、抓好主体培育增实力。树立大产业、大主体、大园区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园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指导宁强县实施好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板,聚集生产要素、拉长产业链条、创新经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奋力推进全市园区建设再上新档次,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扩能技改,不断强化与农户利益联结,带动更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受益。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3-

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注重加强对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宣传引导,为农业创新创业增添新鲜血液。

五、抓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培育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适应市场消费新需求、能让农民群众多增收的特色产品。实施农业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主动出击找市场,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深化“汉京”“汉津”“汉沪”以及其他地区的农业经贸往来与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和举办农业会展和农事节庆活动,组织农业企业和优质农产品抱团挺进市场,瞄准一线城市消费群体,采取现代营销方式做活农产品销售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圈,做大茶叶、柑桔、食用菌等出口农产品基地和鹏翔、秦川大厨等出口企业,使**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纵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农业电商龙头,让**优势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好价。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来汉发展投资农业,借助大企业的渠道优势,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水平。认真落实好市政府出台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各项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省、市产业扶贫基金,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健全农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现代农业生产。积极招大引强,打造引领各个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积极迎接**

-4-

高铁时代到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多种功能,把特色优质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实现农旅融合,使小农户在一二三产各个产业环节受益。

此外,要继续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农产品安全、农业环境保护及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

5-

绿色食药思路 篇2

一、创新发展思路, 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有新思路, 才有新出路;有新观念, 才能有新作为。

(一) 创新发展思路是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 兴宁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 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仍然很大, 与兄弟县相比, 也存在一定差距。从2007年人均GDP来看, 广东达到32, 142元, 梅州为9, 978元, 兴宁仅7, 240元;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 梅州为558元, 兴宁仅219元, 在梅州名列倒数第二。因此, 兴宁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 敢想实干, 加快发展。

(二) 创新发展思路是彰显后发优势, 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后发优势”理论告诉人们, 欠发达地区不应该只看到自己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劣势, 更应该看到许多潜在的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 吸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 以较少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而实现后发崛起。当前, 兴宁已具备后发的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电体制的改革, 用电价格已降低。交通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 发展机遇难得。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不是施舍, 而是责任, 是制度的要求。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在继续优化发展珠三角的同时, 尽快形成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发展, 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这为欠发达地区崛起提供了政策机遇, 必将有力地推动山区快速发展。

(三) 创新发展思路是破解发展难题, 找准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年, 兴宁经济社会得到了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6年开始,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7年兴宁实现生产总值66.5亿元, 比增1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 比增23.6%;国税收入完成2.2亿元, 比增13.2%;地税收入完成2.4亿元, 比增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 比增16.1%;实际利用外资742万美元, 比增3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292元, 比增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913元, 比增5.7%。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 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财政底子薄, 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历史包袱重, 使兴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 甚至与兄弟县 (市、区)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 有客观因素的存在,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观念陈旧, 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缺乏开拓性思维和创造性破解办法。因此, 需要我们正视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正视存在问题, 找准发展的短板, 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

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 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办事。兴宁要彰显后发优势, 实现“绿色崛起”, 就必须正视存在问题, 找准发展中的短板。兴宁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 联系实际, 充分发扬民主, 深入调查存在问题, 从思想、工作、机制、作风等方面查找出五大差距: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二是发展经济有差距;三是民生纾困有差距;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差距;五是干部作风有差距。这些差距是制约兴宁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敢于正视自己在发展上的不足, 正是实事求是的体现。

在改革开放前, 兴宁工商业发达, 在全省有一定位置, 是广东十大工业县之一, 经济名列梅州各县前茅。时至今日, 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排在梅州的落后位置。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不够解放, 改革力度不大, 缺乏敢为人先的意识, 思想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兴宁过去国有企业基础好, 由于未能抢抓机遇, 与时俱进, 做强做大, 导致逐渐萎缩, 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导致下岗人员多, 包袱重。三是人才流失严重。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本来就缺乏人才, 这种观念加剧了人才的流失。由于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培育机制, 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四是创业氛围不浓。一些领导缺乏创业热情,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不愿扑下身子艰苦创业, 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不善于引导群众创业致富。一些企业经营者满足现状, 求稳求安, 没有干劲冲劲。

这些问题的存在, 要求我们必须加紧对既有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纠偏, 下决心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 以创新的发展思路破解新难题、增创新优势、谋求科学发展, 实现“绿色崛起”。

三、实现“绿色崛起”, 必须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

(一) 要不断加强学习,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发展思路, 实际上就是一个分析把握工作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等, 并将规律与自身实际结合的过程。因此, 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走出去, 开拓视野, 向发达地区学习, 引进有效的制度和先进技术。通过学习, 提高创新水平。

(二) 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

没有思路就没有创造、没有发展。只有敢想、敢闯、敢争、敢冒、敢干, 方能拓宽视野, 打开思路, 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墨守成规, 永远与创新无缘。为此, 要在“五破五立”上下功夫:一是破除小进则满、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 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观;二是破除小农意识、井底观天的狭隘思想, 树立跳出山门看世界、跳出山区谋发展的开放观;三是破除“条件论”、“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进取观;四是破除只顾眼前、不看长远的功利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政绩观;五是破除重城市、轻农村的片面思想, 树立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和谐观。要深化面临的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认识, 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力。

(三) 做强工业经济, 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

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 调整优化工业布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创新招商引资思维。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我们要承接产业转移, 但要严防造成污染转移。要树立“彰显后发优势, 实现绿色崛起”的理念, 承接包括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全方位的产业转移项目。在工业项目上, 大力引进财税贡献型项目, 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 严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关, 控制污染企业进入,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规划产业园区, 完善产业园区设施, 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园, 努力实现污水零排放。

2.抓好重点项目, 培育支柱产业。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工业项目, 重点扶持工业龙头企业, 加快支柱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充分发挥广东明珠的龙头带动作用, 加快兴达电厂二期工程2×30万千瓦、云山汽车、海丰鞋业、以纯制衣等项目建设。发挥资源优势, 兴宁矿产资源丰富, 罗岗霞岚钒钛磁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 潜在价值1, 800多亿元, 要做好钒钛磁铁矿开采的评审有关工作, 争取尽快开采。引进企业投资发展第三产业, 深度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 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多种优势资源整合起来, 转化为高效的旅游资源, 开发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项目。围绕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 拉长产业链条, 培植产业集群, 构造新型的产业发展体系, 走出一条集约化、生态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 做精农业产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以工业化富裕农民。

1.培育农业主导产业。

巩固提高以优质稻、茶叶、龙眼、油茶为龙头的种植业;以养鸡、养猪为龙头的养殖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 形成不同类型的主导产业。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产品的产后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 必须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推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打“生态”和“绿色”品牌。做足绿色文章, 使尽量多的农产品加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行列。建立和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 实施民生工程, 实现和谐发展。

民生问题,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要更加自觉地把发展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和谐发展。

1.真情关心群众, 倾力改善民生。

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抓住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帮扶等重点工作不放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调整优化布局, 逐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相互贯通、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卫生资源整合,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抓好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帮扶力度,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加大资金投入, 构筑事业载体。

要紧紧围绕人民生产生活需求, 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要加快构建由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民生保障体系、社会力量主导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和市场力量主导的市场民生保障体系, 构成多元统一的民生保障体系, 注重把民间资金引向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增强民生纾困的能力。

(六) 创新体制机制, 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体制机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要打破常规, 大胆创新。

1.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

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对涉及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事项, 广泛征求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事项, 认真组织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实行公示、听证制度, 使各项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同时, 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2.健全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政绩考评应既看经济指标, 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显绩”, 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 又看客观条件。通过健全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 鼓励和引导各级干部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3.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机制。

兴宁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 森林覆盖率高达66.9%, 比全省高出10个百分点, 辖区内有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铁山渡田河自然保护区等, 水质良好, 空气清新。因此, 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业更好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造绿色兴宁。

参考文献

[1].游国经, 钟定华.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8

[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绿色建筑设计思路探讨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概念;特点;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和地产行业的崭新概念,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在设计、施工、使用中尊重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选材上优先选用环保材料,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在废物排放上尽量无害,并合理再生利用。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考虑到建筑周边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氮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将绿色和智能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绿色智能化是技术的综合,其基本体系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检测控制,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污染。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目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设计师的追求。虽然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而易见,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使得很多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就是绿色建筑,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绿色建筑評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是绿色建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为依据,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告别了以往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也存在对于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一些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使得开发商在节能选择上顾虑重重,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这些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该体现人文绿色与生态绿色,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减少能耗和污染;其次应该搜集、分析当地民居资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及居住区的服务对象等出发,总结出适宜当地居民生活的居住模式,研究该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自能源危机以来,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十分紧迫的课题。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与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建筑上的能源消耗不断攀升。据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量的46.7%,因此引导设计师树立生态节能的理念,合理节省和利用能源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2.1体型设计

绿色建筑的体型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强度、建筑物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并权衡建筑的热量得失情况,最后优化组合。一般来说,体型系数越大的,外表面面积较大,室内热量容易散出,建筑平面形式对控制建筑体形系数、降低建筑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在满足总体规划和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的建筑平面,使其平面更加规整,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技术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复合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外墙面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的屋面保温材料和利用种植屋面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外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遮阳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佳方案,调整遮阳的效果。另外,地面的热工性能对室内气温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楼地面构造设计,不但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利于建筑的节能。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其设定要兼顾保温隔热及采光等方面。

3.2.3绿色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作为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对环境危害极小,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例如,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高消费、生态环境高污染的行业,其现状很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提倡绿色建筑,落实到建材行业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建材产品的绿色化进程。

3.3绿色建筑的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其次应该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合理将雨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循环利用。设置中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后的中水和下水用来作为景观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办公楼、商场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84页)4.结语

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国情。目前由于具备这方面能力的设计师较少,开发商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它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完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绿色食药思路 篇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基于绿色生态循环理念的农业生产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进行相关的探讨,以供参考。

农业经济是我国立国的根本,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各地农业部门应积极探索加快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化、现代化以及技术化发展。

一、增强农民群众的农业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意识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整体的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保等公共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增强农民群众的农业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意识时,可通过展示一部分典型示范项目等形式,指导农民群众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从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和掌握农业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其对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同时,还可以积极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可预见的经济收益以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觉了解循环经济原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过程中来,从而营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进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成效。

二、立足农业生态环保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

首先,加大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一要制定有利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安排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划好生态建设、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的补助方案,同时减免相应的税费,提高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补贴;二要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投资,以此来保障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具备充足的资金;三是金融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制定优惠的生态循环农业信贷政策,增加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政策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在有效解决农户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的同时,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展的激励体系以及奖惩机制,要积极倡导、鼓励开展植树绿化与水土保持等农业领域的综合性开发,加大对大型农业生态工程以及农业资源保护区的投入。

其次,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农业部门要综合分析、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引领农民群众依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来有效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各类化学物质的使用,加强有机肥、无毒性生物肥料的引进和施用力度,进而有效降低各类农业生产污染源,同时还要注重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此外,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必须强化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及职能,做到管理和建设同行。故此,应当建立健全引领机制,有效指导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各地方政府以及农民群众的行为,有效配置及重新组合城乡资源,并不断进行改进与优化,全力扶持与鼓励环境友好型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之间的相互联动体系,并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形成社会资本引领机制,拓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资金的投资渠道。另外,各地政府要设置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专业机构并组织与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工作。

四、强化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开发力度并加以支持,有效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各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地吸引社会各方资金,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致力于生态循环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和研发上,逐步形成投资与收益相挂钩的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相应的基础。一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要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二是加强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排泄物治理、秸秆还田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工程,推广立体养殖、生态种植以及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生产养殖模式,扩大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达到资源循环发展以及节约的目标。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的间作套种、休耕轮作以及精耕细作等技术与经验已十分成熟和丰富,因此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应在充分汲收传统农业技术之精华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但现代社会是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的时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还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部分发达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已开始广泛应用生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有效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信息化、技术化以及标准化生产,这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农业资源不断紧缺、农业环境不断恶化的现阶段,加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地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农业发展支持投入力度,包括资金和技术等各个方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作文水平

★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 居住证明

★ 居住证明范文

★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心得

★ 提高高中作文水平的方法

★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

★ 教你提高俄语的听力水平

食药所所长职责 篇5

一、领导全所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正确行使工作职责和法定权限。

二、制定全所工作计划,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合理调配本所人力资源、布置、督查、考核全所人员工作,促使各项任务的 完成。

三、组织落实对本辖区各类食品药品经营主体各类行为的监督管理职责。

四、组织安排对本辖区内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

五、组织落实辖区内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传,信息报送,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等工作。

六、负责落实对辖区协管员的监督管理、培训教育、业务指导等工作,安排落实对辖区内集体聚餐、重大活动接待餐饮的备案、监督和管理。

七、负责对行政许可现场核查的审查工作。

八、负责落实对本所固定资产、财务票据、各项经费、罚没收入的监督检查。

九、建立健全所内考勤、考核、奖惩制度,抓好全所绩效考评工作。

十、加强同相关联系部门的协调沟通和相互配合,切实履行好食药所各项职责。

中秋国庆总结(食药局) 篇6

一、 加强肉类食品安全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为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我局根据本县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

1、全面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管,提升整体水平。

(1)严格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厂各项管理制度。我局根据《河北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自9月12日起利用一周时间对各厂进行重新整改。督导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厂,按照省商务厅下发的《生猪定点屠宰厂管理制度范本》,结合经营实际,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生产和管理。

(2)对全县四个生猪屠宰企业实行重点监控,派驻执法人员全程监控屠宰过程,提高肉品检验工艺,确保合格肉品出场。其次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把握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对全县外来肉品逐一核查,查来源、查手续、查资质,杜绝不合格肉品进入我县。针对当前瘦肉精问题,我局严格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验标志管理制度,严厉打击不法屠宰企业低价倾销劣质猪肉现象。我们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肉品品质检验相关证章制作式样的通知》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审批,强化肉品品质检验标志管理的通知》,对在我县经营的雨润、众品、千喜鹤、双汇等外阜肉实行备案管理,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备案标准提供相关材料,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质量标准,规定生猪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条件,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我局对我县肉品批发市场9家经销摊点进行了检查,按规定与各摊位签订销售协议,实行索证索票、台账登记等管理制度。与此同时我局对以上4种品牌的代理商提出了要求,禁止其销售的肉品摆摊销售,必须配备冷鲜柜储藏销售。目前我县肉品市场趋于正常,市场肉价稳定,质量安全。

(3)建立完善屠宰环节统计台帐制度和肉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督导所有定点屠宰厂,必须严格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的台帐格式,如实填写相应内容,建立起从生猪进厂到肉品出厂各个环节的质量责任可追溯制度。

2、集中力量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

为确保两节期间肉品安全,商务局整合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检查的频度和力度,形成并保持对违法违规屠宰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农贸批发市场和乡村的私屠滥宰进行重点整治,两节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4部,执法人员20余名,在坚持每日巡查的同时,集中力量开展了2次大规模行动,检查销售摊点120家,定点厂4个,共查处私宰案件2起,没收非法肉品40余斤。通过近期的集中治理,我县县城和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分别达到100%和95%,对私屠滥宰查处率达到100%,对生产注水肉病害肉查处率达到100%,有效的遏制劣质肉、问题肉流入市场,确保两节期间广大消费者的食肉安全。

二、强化监管,抓好酒类市场整顿

商务局根据我县酒类流通的实际情况,明确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严格管理的理念,以深入惯彻《酒类流通营理办法》和两个规范为核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市场,保证酒类消费安全。多措并举,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酒行为。具体工作中我们搞好3个结合,集中打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打假与重点打假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确保人们喝上放心酒。 12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class=“”>

(1)多措并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行为。

两节期间我们采取集中打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打假与重点打假相结合,明确了全县重点打假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品牌,对假冒伪劣易发区和重点门店进行跟踪监管,同时延伸工作触角扩大检查范围,在重点抓好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向饭店、农村小卖部扩展,发现一处打击一处。近期查获假冒酒案件4起,查扣假冒就14箱,涉及二锅头、五粮醇等品牌。

(2)对全县所有酒类生产销售单位进行大规模普查,摸清酒的来源、品种、有关证照,分类排队登记造册,为规范其经营行为,同时我们全面清理无证经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户,对乱进货、乱承销、明零暗批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期间共办理酒类零售证近30个,处罚无证经营户6个。

(3)为深入贯彻国家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我们严格执行酒类随附单制度,规范酒类流通渠道,抓好酒类产品从批发到零售每个环节,真正实现酒类产品溯源保真。我局于9月2日对盛泰超市、城区12个名烟名酒店酒类销售专柜随附单执行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抽查了20多个品牌,16家供货商,未发现问题。

(4)我局在全县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暑期啤酒市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啤酒市场无证经营、明零暗批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啤酒的行为,同时重点检查生产、销售企业生产、销售的啤酒存在使用超过“b”字瓶安全使用期限的啤酒和非“b”字瓶的啤酒。一个多月来共出动酒类执法人员40多人次,检查制售酒类经营户6户,查处酒类违法违规案件2件,包括金威、燕京两个品牌,没收啤酒200件。

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创新管理新思路 篇7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的提出往往会给许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一种错误的观点:将资金用于一项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的活动中, 只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美国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一项预测, 仅通过在2013年前减少5%的包装材料, 就能为沃尔玛自身的供应链节省34亿美元, 而对于其全球供应链, 节约的金额将高达110亿美元。自入市以来, 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受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 为我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增加了难度。只有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 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力度, 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才能成功地打开全球市场。

二、构建绿色供应链面临的困难

尽管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 面临着诸多的限制, 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 存在利益冲突

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构建这一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和诚信。而建立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时就分担绿色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容易产生冲突, 企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 任何一方都愿意只享受实施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收益而不愿承担其成本。

(二) 绿色技术遭遇瓶颈

无论绿色设计、供应、生产、营销、还是回收, 都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 而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是相对新鲜的事物, 产生绿色管理的意识比较晚, 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 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成本过高和实施复杂性导致企业不能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 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环境管理的特殊性, 往往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通常会成立一个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小组, 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

(四) 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 都要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 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 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仅仅包含成本、生产与质量、客户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 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使用尚未建立起有效且便于衡量的指标;另一方面, 也很难将环境污染或资源利用率量化。

三、建立绿色供应链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应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克服种种不利因素, 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供应链。

(一) 增强企业对绿色生态的认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对于“供应链管理”, 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为陌生,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运作的绿色发展计划。

(二) 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参与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的功能网链结构, 这条链上的每一节点都应该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参与者。

(三) 有效降低库存水平, 提高资源使用率

尽快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使得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等方法得以成为切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四) 使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衡量一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需要借助量化的指标, 一种科学有效地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中清晰地看到投入与产出比。生命周期分析 (Life Cycle Assessment) 是一种制品从制造、运输、买卖、使用、废弃、再生所产生对环境负荷的综合评价方法, 可以检查产品和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全部影响。通过成功运用生命周期分析,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说服供应商采取环保措施, 能为他们节省大量成本, 除此之外还为其他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五)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供应商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上游, 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随着整条供应链逐级传递, 并且有被放大的趋势。因此, 从培养供应商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出发, 通过ERP、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支持, 建立一个动态的、集成的、无缝连接的绿色E-供应链以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 对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 2009 (12)

[2]黄国青, 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 2007 (10)

绿色食药思路 篇8

关键词: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经济是我国立国的根本,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目标,各地农业部门应积极探索加快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化、现代化以及技术化发展。

一、增强农民群众的农业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意识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整体的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保等公共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增强农民群众的农业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意识时,可通过展示一部分典型示范项目等形式,指导农民群众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从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和掌握农业资源和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其对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同时,还可以积极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可预见的经济收益以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觉了解循环经济原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过程中来,从而营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进而取得理想的经济成效。

二、立足农业生态环保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

首先,加大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一要制定有利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安排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划好生态建设、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的补助方案,同时减免相应的税费,提高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补贴;二要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投资,以此来保障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具备充足的资金;三是金融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制定优惠的生态循环农业信贷政策,增加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政策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在有效解决农户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的同时,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展的激励体系以及奖惩机制,要积极倡导、鼓励开展植树绿化与水土保持等农业领域的综合性开发,加大对大型农业生态工程以及农业资源保护区的投入。

其次,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农业部门要综合分析、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引领农民群众依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来有效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各类化学物质的使用,加强有机肥、无毒性生物肥料的引进和施用力度,进而有效降低各类农业生产污染源,同时还要注重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此外,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必须强化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及职能,做到管理和建设同行。故此,应当建立健全引领机制,有效指导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各地方政府以及农民群众的行为,有效配置及重新组合城乡资源,并不断进行改进与优化,全力扶持与鼓励环境友好型措施的具体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之间的相互联动体系,并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形成社会资本引领机制,拓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资金的投资渠道。另外,各地政府要设置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专业机构并组织与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取得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工作。

四、强化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开发力度并加以支持,有效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各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地吸引社会各方资金,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致力于生态循环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和研发上,逐步形成投资与收益相挂钩的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相应的基础。一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要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二是加强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排泄物治理、秸秆还田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工程,推广立体养殖、生态种植以及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生产养殖模式,扩大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达到资源循环发展以及节约的目标。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的间作套种、休耕轮作以及精耕细作等技术与经验已十分成熟和丰富,因此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应在充分汲收传统农业技术之精华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但现代社会是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的时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还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部分发达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已开始广泛应用生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有效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信息化、技术化以及标准化生产,这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农业资源不断紧缺、农业环境不断恶化的现阶段,加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地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农业发展支持投入力度,包括资金和技术等各个方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贾佳.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3]薛丽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政务公开总结 食药监 篇9

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主线,紧紧围绕《XX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回顾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把推行政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政务公开工作:随着人事的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局机关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各处室工作目标的一

项重要内容,同其它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有效落实。

2012年,我局紧紧围绕增强工作透明度这个中心任务,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突出政府信息公开重点,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为重点,不断在抓落实、抓规范、抓深化、抓成效上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规范完善政务公开内容。从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和有利于群众监督的角度,将涉及行使行政权力办理的各类事项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公开,丰富和拓展公开的内容。为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对公开的内容作了刚性规定,除法律规定不准公开的外,必须公开的是:行政许可、办公用品采购、添置执法设备、基建等重大资金使用以及机构职能职责、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办理时限、办理依据、办理结果、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等方面的情况都在政务公开栏或局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公告。使广大管理相对人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内容、性质、办事程序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拓展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继续推广政务公开栏、公开电话、公开办事指南等公开形式,坚持对内政务公开和

对外政务公开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局门户网站等媒体,公开食品药品监管信息。进一步健全了信息工作制度,规定局机关各处室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有信息及时报送,每月至少报送一条,有重大活动必须报送。同时,为了方便群众,我们还制作上墙了办事流程图,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方便。2012年,我局主要通过局门户网站和报纸、广播、电视、公交站亭等方式主动公开应公开的内容。全年,通过局门户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298条次,其中焦点新闻111条、工作动态80条、监管信息33条、工作文件41条、公告通知13条、饮食安全与健康8条、用药常识12条,并及时对各栏目板块进行更新;今年共编发各类信息130余期,被省政府、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纳近80条;组织各类宣传专题在《中国医药报》、《XX晚报》、《XX电视台》、《XX市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新闻报道12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我局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尝试和探索,大大地推进了市食药监系统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但相对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干部职工的期望,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推行规范的政务公开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公开的程度、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是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

开民主管理的机制没有在规模上形成体系,全程监督、全方位公开还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务公开工作本身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对策,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思路

(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文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把政务公开与纠风、政风、行风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工作监管考评机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客观地反映,并根据工作实绩兑现奖惩。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药局工作总结 篇10

一、对辖区监管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建立档案资料

我所通过对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的实地监督检查,摸清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类别及分布情况,并收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种资质资料,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截止目前,对辖区的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面完成,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情况如下:

(一)食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企业共6家,其中酒类生产2家、糕点生产1家、肉制品生产2家、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1家。

(二)食品流通环节:各类商店共计54余家,其中超市及副食店47余家、销售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孕婴店4家、外卖鸭脖店2家、糕点店1家。

(三)餐饮服务环节:各类餐饮店共计43余家,其中大型1家、中型5家、小型17家、小吃店19家、快餐店1家。

(四)学校食堂:__辖区共有学校(含托幼机构)11所,除__甘露小学、关帝小学及关帝春容幼儿园无食堂外,其它均设有食堂,其中职业技术学校食堂2家(注:其中1家正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现场核查不符合发证标准,已责令其整改后重新申请)、中学食堂3家、托幼机构食堂4家。

(五)化妆品经营店:共计7家。

(六)药店(均经营保健食品):共计16家。

我所将辖区调查摸底与日常监督及各类专项检查工作结合开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0余台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00余户次,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现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监督意见书及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办证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及时复查。

二、对申请食品流通及餐饮服务许可的单位进行现场核查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对申请新办和到期申请更换《食品流__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截止目前,我所收到局食品流通监管股发来现场查看表29份,已现场核查28家并返回局食品流通监管股;收到局餐饮服务监管股发来现场核查表18份,已现场核查16家并返回局餐饮服务监管股。

三、按要求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按照我局文件要求,于20__年_月_日至20__年_月_日负责在辖区关帝中学举办的“20__年加油冬令营活动”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于20__年_月_日至20__年_月_日负责在辖区__镇、关帝镇开展的“20__年加油夏令营活动”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期间督促供餐单位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做好各类台账及保障专用表格的登记,现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份,监督意见书共4份。我局马勤贵副局长于20__年1月17日亲临关帝中学督促指导我所严格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保障期间,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

四、对辖区农村群体聚餐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参加__镇政府组织召开的村队工作会议,向各村队宣传监管农村群体聚餐的相关规定及重要性,要求各村各队负责人及时上报本村本队的群体聚餐活动到我所,从而进一步畅通了农村群体聚餐的上报途径。

截止目前,我所共接到辖区4起群体聚餐活动,均到现场对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的资质进行了核实,对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制作、食品留样等过程提出了监督指导意见。并现场出具了群体聚餐监督意见书和现场检查笔录,聚餐期间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件。

五、开展辖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

我所严格遵照突出重点、分工合作的方式,及时在辖区开展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环节,特别是集体食堂使用量大、风险较高的食品及其原辅料、餐饮具等重点品种进行快筛快检,共计完成150余批次产品的快速检测。通过快检发现各抽检单位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餐饮具清洗消毒不彻底或存放不当造成污染,已现场责令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改正。

六、协助城北所开展文明城市指数测评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局机关的安排,我所分别自20__年_月_日至20__年_月_日协助城北所开展文明城市指数测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逐街逐巷摸底排查,并严格做好各类监管对象的登记,对个别未办理健康证或健康证已过期的从业人员现场办理临时健康证,并要求其及时办理正式健康证及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对个别未办理许可证或许可证已过期的单位现场办理临时许可证,并责令其及时办理许可证;对所有监管对象发放张贴五病调离制度、倡议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餐饮服务单位发放文明餐桌行动座牌;完善经营单位公示栏相关信息等。通过逐街逐巷逐店的监督检查,排查各类隐患,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七、相继开展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今年以来,按照我局统一安排部署,我所相继开展了《酒类专项整治行动》、《调味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亮剑行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检查》、《春季学校及周边餐饮服务专项检查》等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工作。

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对辖区食品流通经营单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学校食堂、药店及化妆品经营店均达到了至少2次的实地检查,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做到文明公正执法,认真践行以教育说法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执法理念,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督促经营单位及时整改。

(一)食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累计检查超市、副食店等经营单位13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3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90余人次,对发现未办理《食品流__可证》或《食品流__可证》已过期的经营单位出具办证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办理。对未持健康证及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的从业人员督促其尽快办理后持证上岗。

(二)餐饮服务行业专项整治。累计检查学校食堂、餐饮店、农家乐等经营单位14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35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10余人次。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规范了辖区餐饮市场秩序,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化品领域专项整治。累计检查药店、医疗机构、化妆品经营店等单位5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15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次。通过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及化妆品、保健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执法检查,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规范了辖区药械市场秩序。

八、行政处罚工作

本年度,我所向稽查中队共计提交案源3起,其中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1起、超范围经营婴幼儿配方奶粉1起,无证经营散装酒类及预包装食品1起。对中山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食堂存放过期食品的违法行为现场给予警告行政处罚。

九、其他工作

上一篇: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科学观下一篇: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