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路(共12篇)
艺术思路 篇1
1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竞技项目水平愈来愈高,竞争愈加激烈,运动员特别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其承受体能训练负荷的承受力,身体机能体能的储备能力,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发挥最佳比赛表现,取得最佳优异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由此引起了各国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视与相关研究。我国对于艺术体操体能训练研究虽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经验,但是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带给竞技体育项目的冲击尤为重大。新型新兴的现代体育体能训练的兴起,标志着艺术体操,或者说整个体育项目的全新变革。
当前,我国很多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也开始认识到合理的、完善的体能训练对提高艺术体操运动成绩的重要性,由尚迎秋和刁在箴编写的《我国艺术体操科学训练新思路》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机能储备”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 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保证比赛的正常发挥已成为当务之急。齐家玉等作为我国长期对艺术体操一线运动的机能状态、营养水平进行监控和研究的先驱者,在《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大赛前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一文中就提到:“建议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大运动量集训期,适量加大运动负荷量、科学的调整营养膳食结构、合理地补充营养补剂以及加强运动后的恢复等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机能储备能力是体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重视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训练已成为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重中之重,它是确保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2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现状
2 . 1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现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差异明显
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一直沿用传统体能训练方式,无论从方法上,还是安排上,都与现代艺术体操需要存在着巨大差异,方法单一,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自身个别情况的不同要求,使得我国现代艺术体操训练阻碍重重。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体能训练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训练思想,但是在教练员实际实施上,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靠经验说话、靠感觉训练,这样的模式使得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体能素质未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改善与提高,进而影响了我国运动员自身运动的发挥。
2 . 2体操运动员潜力有待挖掘和发挥
现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正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与正规化方向发展,也较传统体能训练方式,更加合理地激发运动员的潜在能力。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各项训练强度和量度都未能充分有效地激发运动员潜在能力的发挥。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时间、强度和量度,深入挖掘我国运动员潜在体能素质,成为我国运动员,特别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当前的当务之急。潜力是一个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指标,但也并不是无限制的开发,要合理把握训练程度与强度,正确引导体操运动员自身体质的开发,这样才能在体能较弱的情况下,取得最佳比赛。
2 . 3体能训练后身体恢复程度一般
高负荷、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加强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体能机能素质能力,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高水平、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也就无法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身就是平时体能训练负荷强度的直接表现形式。我国对于运动员身体剧烈负荷训练条件下的恢复,缺少科学的恢复方法, 直接导致某些运动员身体过度疲劳之后难以恢复到最佳运动状态和比赛水平,甚至留下终生都无法治愈的身体创伤,影响其今后比赛的发挥与成绩,从而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长足发展带来阻碍。
3我国艺术体操体能训练新思路
3 . 1引入科学化训练新思路
随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提高,科学化、合理化、正规化的运动体能训练备受各国体育工作者的重视。科学化训练,就是依据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指导,而进行的一个正规的、富有高效的训练。科学化训练,在当今体育竞技项目体能训练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见。因此,各国体育工作者和竞技运动员本身都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训练强度和力度,来进行体能训练。广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选用当今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应对体操运动员自身素质的不同,做出全面的安排和实施。进而充分发挥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潜在能力,提高自身技能体能素质。我国在引入科学化训练的进程上,已经迎来了初效,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地区,教练员还在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只依靠经验和感知进行训练的方法,这不仅影响了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自身发展,也阻碍了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长足发展。因此,引入科学化的方法进行体能训练是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走上正规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3 . 2建立运动员个人机能仓库
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滞后的情况,教练员在应对众多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还处于一个相对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俗话说,“优秀的教练用一千种方法教一个队员,平庸的教练用一种方法教一千个队员”。面对众多运动员个体身体体能和机能的不同,身体抗负荷和承受能力的不同,教练员应该从每个运动员自身不同条件合理安排和实施不同的、立足于运动员本身需求的体能训练。因此,建立运动员个人机能体能仓库,准确记录与完善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机能档案,做到体能训练有据可依,从而充分挖掘运动员自身潜在能力,提高自身身体机能素质。应对不同体质机能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和训练科目与强度,全面提高运动员自身身体机能的抗负荷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训练成效。只有这样,用准确的数字作为参考依据,才能更加准确的提高运动效果,促进我国艺术体操体育事业的发展。
3 . 3加强机能训练, 提高机能储备能力
从历年的艺术体操比赛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相比,在身体体能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劣势。因身体体能和机能素质劣势,导致高难度动作无法完成的失误,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最终比赛成绩。因此,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自身,都应该有意识地、重点地就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储备能力做出合理的安排。目前来看,从以往运动员平均体能训练数据显示,我国体操运动员身体机能承载运动负荷还有一定的潜力,有待于开发。因此,我国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应从适当提高运动员平时训练负荷来加强运动员自身机能储备能力。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加大训练负荷和强度,也应该适可而止,并且要结合着运动员自身体能承受水平进行安排,过度的负荷和强度,只会适得其反。制定满足运动员自身档案数据的体能训练,合理安排负荷强度和量度,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储备能力。最终在比赛中发挥最佳表现,取得最佳成绩。
3 . 4采用合理的身体恢复方法, 树立正确的营养观
运动员如何从高强度和高负荷的体能训练下,持续提高自身体能储备能力与体制素质,这就涉及到了身体的恢复功能。身体的恢复是艺术体操运动员持续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储备能力的前提。运动员身体持续处于高强度、高负荷的紧张情况下,若是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势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身体的永久性创伤。因此,身体的恢复,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减轻疲劳, 恢复体质,营养是必不可少的。而糖类是身体体能恢复的主要营养因素,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等。另外,蛋白质和氮基酸也是重要的营养要素。通过药物等激素进行调节也是重要的方法。
4结语
合理加强和完善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对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体能素质的长足提高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进行科学化训练,建立个人机能档案,加强机能储备训练和合理的恢复方法,来完善和加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素质,从而在运动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表现和成绩。
艺术思路 篇2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高端理财产品集中于投资证券市场,随着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竞争趋于激烈,一些新型的理财产品不断推出,这些新型的理财产品不仅可以改善资产配置结构,还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2007年6月18日,民生银行推出了一款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标志着艺术品投资开始纳入了金融市场的视野,投资者可以借助理财产品的渠道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来分享艺术品升值带来的收益。随着金融资本对艺术市场的不断介入,艺术品投资基金将会成为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资本平台。
美国、英国和瑞士的艺术品市场相对成熟,目前发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也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国家,如英国的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RailPen-sionFund)、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Art Invest-ments)、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 Art Fund)、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等。艺术品投资基金在中国的本土化运作还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我们可以借鉴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的运作模式,由银行、信托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共同参与和监管项目,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发行,信托公司负责资金的托管,再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在产品的发行名称上,可以称为“艺术投资理财产品”或者“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产品”。
管理团队:
与国内普通的证券投资基金和信托产品一样,艺术理财产品所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契约关系,他们之间的行为通过信托契约来加以规范。
艺术顾问公司主要负责对艺术市场、投资艺术品板块和艺术家价格指数进行研究,制定研究报告,为投资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与行业内一流的画廊、拍卖公司、保险公司、流通公司、学术机构、媒体等机构进行战略性合作。
银行根据艺术顾问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计划投资板块、艺术品价格范围、计划购买数量、预期升值幅度)来确定产品募集资金的规模、认购门槛,投资期限、制定产品招募书,然后向特定的客户进行发售。
信托公司受银行的直接委托,作为资金的托管机构,来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
艺术品投资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领域,艺术品投资团队应该由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资深拍卖人士和金融投资专家共同组成。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聘请了8名艺术品专家,专门鉴别画作真伪、评估升值潜力和发掘新的艺术品。中国基金的首席投资经理人朱利安•汤普生(Julian Thompson)不仅曾经长期服务于苏富比拍卖公司,也曾是英国雷尔•佩欣基金(Rail Pension)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的负责人。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的创办人布鲁斯•托博(Bruce Taub)不仅是一位收藏家,也在美林(Merrill Lynch)有20年的工作经验。艺术经纪人基金总裁大卫•罗斯(David Ross)曾历任美国惠特尼博物馆、旧金山现代博物馆、MoMA的馆长。
在投资团队的人员结构中,建议由艺术顾问公司组建一只五人的顾问团队,包括艺术总监一位,策展人一位,评论家一位,拍卖师一位、画廊或艺术馆负责人一位。另外,还包括银行派出的金融投资专家两位。投资团队遵照信托合同等法律规定,对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
投资期限:
基金的存续期是指基金发行成功,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封闭期后,称作基金的存续期。艺术品投资的运作周期较长,类似封闭式基金的运作,需要确定投资期限和确定资金规模,从而使得投资团队能制定较为长远的投资规划,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操作,如杠杆投资等。
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是由a(认可度)和t(时间)两大因素决定的,可以将艺术品投资分为“a”、“t”粘连投资,“a”投资和“t”投资三种类型。其中可以使艺术品价格倍增的因素“t”之作用的呈现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增长的因素“t”经常处于隐蔽状态,比如100年前的荷兰画家梵高,生前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梵高1890年创作的《加歇医生的肖像》竟然在1990年卖出了8250万美元的天价,我们称这种现象为“t隐”现象。
艺术品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与“t”的延展度密切相关,只有“t”的价值密度越高,投资才可获得丰厚的价值收益。但是“t”需要量变积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凸显“t”的价值。由“t”决定的增值性在短期内几乎不受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艺术品投资者需要时间耐性,如果投资者不具备让“t”获得足够的延展度以及价值密度,预期回报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1974年在苏富比的建议下,该基金用占总额2.9%的资产买下了当时价值约1亿美元的印象派名画、中国瓷器和中世纪古董等艺术品,至1999年将全部藏品出售完毕,运作周期为20年左右。目前国际性的艺术基金,如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 Art Fund)、中国投资基金(China Investment Fund)等大多以10年为购买单位,自第3年起开始回收获利。民生银行推出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运作周期为两年,该基金的投资领域为中国当代艺术品,考虑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泡沫因素,缩短运作周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策略。
预期收益及分配方式:
全球几大艺术投资基金的预期收益率普遍设定在10%至20%的区间之内,格雷厄姆基金(Graham Arader)收益预期是10年有400%的利润。民生银行的“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在发行时预期客户年纯收益在18%左右,根据到期后的公告显示,该产品在两年期限内的收益为24%,平均每年收益12%。
参考国内外艺术投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建议将本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设定在8%—15%之间。
普通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当年净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亏损后,才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基金投资当年净亏损,则不应进行收益分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周期较长,有的投资期限为5-10年,一般从第3年才开始获利。因此,艺术理财产品的收益分配方式应该在到期前将所有藏品出售,将变现后的收益再返还给投资者。
如果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基金公司还会从超出的利润中分走一部分。比如英国美术基金的做法是如果当年投资回报率超过6%,则基金从超出的利润中收取20%的分红。中国三达艺术品投资公司承诺的保底收益是8%,假如投资者认为预期收益会低于8%,艺术品投资公司可以以108%的价格回购;假如实际收益高于20%,超出的利润归艺术品投资公司所有,还有一种选择是投资者认为收益已超过20%,也可以将艺术品拿回去个人收藏。
投资策略:
艺术市场分为不同的板块,以中国书画、中国瓷杂古玩、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为核心的三大艺术品分类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西方艺术市场可以分为印象派、大师级作品、现代艺术以及当代
艺术四大领域。每一板块都有相应的投资机遇和收益空间,投资领域的不同,资本规模的大小不一使得投资决策也截然不同。基金经理人可以根据资本规模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艺术品形成投资组合,规避风险。除了以艺术品为投资重点的决策以外,还有一种投资决策是以艺术家为重点。以艺术品为重点,例如英国的美术基金(The Fine Art Fund),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ment),瑞士的Artvest基金等等。而后者除了获取收益之外,还兼有培养新锐艺术家的功能。艺术机构向艺术家提供资助,这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他未来若干年的指定数量的作品,再通过出售这些作品而获取收益。美国的艺术家养老金信托(Artist Pension Trust)和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 Fund)均属此列。以艺术家为投资重点,也可以在经典大师、知名艺术家、青年艺术家之间设定投资组合,谋求最大化收益。
在媒体对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投资艺术品获得丰厚收益的宣传之下,2000年之后新型艺术品投资基金纷纷试水运行。在欧洲和北美大约有超过23只基金宣布将专门投资于艺术品市场。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是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基金。2005年初该基金的第一期募集额度就已经成功募集,2005年秋季进行了第二期的基金募集。目前按3:3:2:2的比例投资于印象派、大师级作品(1300年-1860年),现代艺术(1940年-1970年)以及当代艺术(1970年-1985年),充分实现了多样化投资。朱利安•汤普生(Julian Thompson)主持下的中国基金,以传世珍品为主要投资对象,不涉及出土文物的部分,同时艺术品几乎全都隶属于装饰性艺术品,而非绘画作品。由美国曼哈顿出版业大亨格雷厄姆•阿奈德(Graham Arader)创建的格雷厄姆基金(Graham Arader)主要投资方向是美国绘画。
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和国投信托推出的“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这两种产品的投资重点为购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但目前国内一线艺术家的价格存在严重的“t”(时间)透支现象,对于艺术投资者而言,在投资过程中出现透支“t”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地增大投资风险,同时获利空间也非常有限。
在投资的分析工具和指标运用上,主要参考ARTPAICE、AMI中艺指数、雅昌拍卖指数和“Mei/Moses指数”中的理论和数据作为投资依据。
AMI中艺指数、雅昌拍卖指数和“Mei/Moses指数”是一种由数据化和图表化构成的市场行情指数,能够直观描述艺术市场在过去的交易情况。但是这三大指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不能真实反映决定性变量“a”和“t”的实际状态,我们在这三大指数中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市场交易的表面结果,无法了解到使价格上升或下跌的原因是什么,那么这就容易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第二,不具有个体艺术家的预测性,艺术品价格指数是关于当下艺术品交易的行情指数,但是这一指数经数据处理之后却变成了价格平均化的艺术家行情指数,因此忽略了艺术家作品的差异性,使得对艺术家具体作品的未来价格预测没有实际的指导性;第三,不能促使投资者培育年轻艺术家,目前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中列入统计名单的艺术家只占到了艺术家总群体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一种抽样的市场行情数据,那么就使得投资者忽略掉那些没有进入统计名单的年轻艺术家。
XXX网站研发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数据库”,在引入统计艺术家价格指数的系统之外,还将趋于完善目前三大艺术价格指数中的缺陷。该数据库由两类指标组成,第一类是与“a”值变化相关的5个指标,第二类是与“t”值变化相关的5个指标。与a”值变化相关的5个指标为:签约画廊实力、学术认可度、展览履历、媒体曝光度、个人影响力;与“t”值变化相关的5个指标为:价格指数、“t”的延展度、年作品创作数量、个体经济状况、艺术市场环境。
艺术品投资团队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前期必须对艺术市场做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一般有几个步骤:
在艺术品买入之后,艺术品投资团队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来提高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知名度。以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t-ments)为例,该基金在2005年推出了两个投资产品,资本金各以1亿美元为限,其中一个基金将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接受投资者委托来买卖艺术品,获取利润;另一个基金则以50%的资本购买艺术品,而将其余的50%资本用以提升这些作品的美誉度,如通过展览乃至国际型巡展使之成为社会公众性的图像,由此提高艺术品的身价。
此外,艺术投资顾问团队还可以向银行的高端客户提供艺术品咨询服务项目。这些服务包括:根据对艺术品市场的研究分析,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艺术品的投资策略;并提供艺术品买卖、保存和估价等方面广泛的最新信息;提供收藏与出售策略建议;艺术品投资组合的管理;艺术收藏品财产规划等。
苏灿
2009.9
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
0 引言
从我国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专业方向多达九个左右,并且这九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与设计内容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在实际专业中对学生的设计知识以及能力要求都不尽相同。[1]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要有拥有自身独特的专业设置特点和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理念。本文就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对其特色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探索。
1 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模式的设立
艺术专业包含着许多建筑专业方向,如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等,都是以建筑学为依托,形成了以建筑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体系。[2]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将教学模式独具特色,首先,要求在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制定要從教学和社会实际出发。例如,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树立,课程设置的优化。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践中更要加强锻炼,增加设计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实时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结合,以确保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系统性、可行性等,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究课程改革的模式。
2 课程设置的改革和优化
在教学中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导,以设计为核心,再加之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课程为辅助,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想象力,使学生的设计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以实际实践创作为主,改革要独具心意。例如,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变成基础构成,使基础知识之间具有连贯性,系统化;课程设置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制定各个阶段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如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就能够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早期课程以手绘设计为主,简单工程理论知识为辅助。中期课程以实际工程建设项目理论为主,深化工程理论,加强技能的培养。高级课程以实际实践创作为主,各种软件制图的应用,亲自实践和市场调查为主,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与工程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市场实际需求的认识。
3 具有开放性、时代性的特色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为加强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首先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老师可根据课题的不同环节,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灵活性。例如,对课题的优化训练,多媒体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利用,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对手绘设计能力以及计算机制图的综合培养,在绘图设计上、想象思维能力上以及创新能力上都能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实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老师用方案、概念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设计作品的特征、绘画风格、人文面貌、时代背景的构思,然后让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选材构思。例如,《精品设计》一课中,将室内外设计表现方法、色彩的设计、方案的构思等巧妙的进行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3]为激发学生对手绘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例如,主题班墙的设立,首先根据某个课题,让学生们进行设计,对于想法独特,构思巧妙的作品进行张贴供学生们进行借鉴学习。
4 教材的优化建设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先进教材的编写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由于时代的发展设计的观念一直在改变,只有将教材不断进行优化改革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可根据每个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以及当地高校自身生源与能力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材,使教材在设计上具有针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5 课程内容的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决定了其课程要具有自身独特的模式,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在个人个性培养上重视,更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发展上下功夫。教学课程要具有阶段性、可实施性。加课程中的训练外,运用特色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以教材为根本,以生活实际为中心,以讨论式、合作式、座谈式、探究式等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分析。确保其能够充分解决实际性问题。
6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有着本身独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多媒体的演示,使得抽象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设计理念形象化,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具有直观性。由于互联网知识没有局限性,使得学生们学习起来更方便,拓展知识面更广泛,获取新的资源信息更快,时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7 实习基地扩展和建设
实践训练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实训是学校教育有计划地将课堂教育转移到课外的教育方式,通过实习参观实际工程,将实际技术知识带回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以及创作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更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落实。
8 加强相关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由于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非常多,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相关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增加一些相关课程,如房屋建筑学概论、建筑发展史等,使学生们对于有关的知识都有很好的了解,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具有理工学科的严谨性,同时又有艺术创作的综合型人才。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充实课堂信息,运用社会实际案例,使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思维扩展能力。
9 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改革
对于学校综合能力强的教师要进行合理编排,整合团队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于在现今社会民办高校的普遍存在,其中在艺术设计上拥有高资质和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很缺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各高校在对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编排和整合时,要系统全面。例如,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不同专业领域能力,不同学历的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使得学生们在受教育中能够拥有全面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再则,可以在社会上聘请优秀的人士来学校进行授课,使学生们能够对社会实际现状有更确切、更深入的了解。
10 总结
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今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创新性、技术性人才成为教育的全新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的改革是高校发展突出其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培养特色人才的重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金戈.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1):53-55.
[2] 刘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3):919.
[3] 严先琴,周元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5(07):204.
谈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思路 篇4
一、传统版画艺术
1、我国古代版画艺术起源
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和多年的积累, 版画艺术也变得比较成熟。早在唐朝, 木刻版画的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 当时的艺术工匠将自己的文字图案刻在木板上以长期保存。在唐代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正式表明了版画艺术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留存至今的佛经基本认为是最早的版画作品, 从作品艺术特征来看, 当时的版画艺术水准非常高, 线条有力, 刻画有神, 可以说是当时的经典之作。
2、古代版画艺术发展
唐朝之后, 版画艺术继续保持着特有的艺术特征, 这时的版画艺术往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 尤其以木板年画最为流行。其中最有名的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木版年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开辟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为后世创立了新的典范, 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说意义非凡, 将中国古代版画事业推向又一个高潮。
3、近代版画艺术发展
到了近代, 中国开始接触世界。在这个时期, 一些留学国外的人见到了与国内版画艺术截然相反国外先进的版画艺术。大约在上世纪早起, 中国已经市场上出现了国外版画, 并逐渐掀起一股热潮, 外国先进的版画在中国很快流行。由于当时社会动荡, 新思潮盛行, 外国先进的版画在中国很快流行发展, 将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与西方版画艺术结合, 开创了一种新的版画艺术形式。
二、当代版画艺术
当代版画的特点: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 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战乱频繁的年代, 版画艺术依然生命力顽强, 留存到今天。传承到今天, 记录的是历史, 传播的是文化。当今版画艺术从内容上来看, 体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 根据需求不同, 版画艺术可以呈现不同的内容, 用于不同的地方。从制作工艺方面来看, 版画制作工艺更加成熟, 更加精美, 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制作不同风格的版画。现代的版画更加具有实用性, 用版画艺术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制作具有代表性的版画。伴随着工业化, 版画制作也可以借助模板快速大量的生产, 但是, 这种制作方法往往难以体现其艺术价值, 成为一种没有生命的工业产物。版画在艺术家色手里被赋予了生命, 而机器生产的版画只能被称为工业产品。
三、当代版画的发展之路
1、注重传统
中国版画艺术自从降生以来, 一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现在国内提倡弘扬优秀传统精神、传统文化, 版画艺术优秀传统部分也不能抛弃。一直作为经典传承下去。这种艺术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那些传统雕刻手艺, 是古代艺术家们劳动与艺术的结晶, 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像一些传统制作版画产业的地方比如开封朱仙镇, 天津杨柳青至今仍流传着传统制作工艺。虽然这些工艺看起来纷繁复杂, 但是最能体现版画的艺术价值。注重传统不是说不思进取, 不思改革, 而是将先辈留下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一千多年的传承就是对先辈的最好尊重。
2、结合实际, 迎合大众
一直艺术形式想要获得较大的发展, 必须以广大群众为基础, 面向大众, 在创作方面下功夫。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 创作不同艺术风格的版画。例如在传统节日可以推广有关传统节日的版画, 既可以烘托节日气氛, 又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在重大事件纪念日创作有关该事件的版画, 比如抗战胜利60 周年庆典。通过版画艺术的推广, 弘扬了主旋律, 起到了较好的纪念意义, 比较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将风景画、中国画等一系列美术或者是书法作品以版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广版画的市场。
3、积极学习先进的版画艺术
中国版画艺术要想发展, 必须积极与西方艺术、现代艺术的融合。需客观地面对西方先进的版画技艺, 充分利用西方的先进文化观念, 使社会的文化经济真正融合,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艺术观念缺乏文化针对性, 和创作理念缺乏开放性维度。根据中国版画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引进西方观念、技巧、技术, 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有机融合做不懈努力。
四、当代版画的创新之路
1、创作手法的创新
版画艺术从古代发展至今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靠的就是不断创新, 告别形式单一的艺术手法。或者版画艺术从业者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 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技巧, 让版画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创新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采用不同的制作手法, 例如传统的木版画艺术可以延伸至铁版画, 甚至可以用石版代替木版, 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发掘不同的技术。
2、创作题材的创新
其次可以从创作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题材扩新是鉴于工业版画彰显的艺术符号代表着当代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 这如同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 为题材扩新提供了可操作、可选择的广阔平台。可以将风景画、中国画等一系列美术或者是书法作品以版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广版画的市场。最后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敢于大胆创新, 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适应现代科技社会, 积极融入新思想, 让版画艺术与科技结合, 创作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版画艺术。总之, 一幅艺术品能否有更强的生命力, 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中国画艺术大师黄宾虹曾说过:“三流的创新要高于一流的模仿”。
五、结语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1000 多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版画艺术改何去何从, 平心而论, 回归大众才能使版画艺术更好地发展下去。要想实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必须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要求。但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而丧失了教化意义。要敢于创新, 用最真实的东西让观者产生共鸣。
摘要:版画艺术是集美学, 文学与一体的艺术形式, 历史悠久。从古发展至今, 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版画艺术虽然生命力极强, 从未间断, 但是从未有过大面积的推广。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 实现版画艺术大众化, 让版画艺术走向我们的生活, 是版画艺术发展的比经之路。
关键词:传统版画艺术,现代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周雅.当代版画创造艺术及其语言意义研究[J].大舞台.2013年09期 (11) .
[2]黑崎彰, 杜松儒.世界版画史[J].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2) .
思路开阔,艺术化的去生活 篇5
“这本书写的很好,我明天可以带到办公室接着看么?”
那本书是《人月神话》,
在一次公司的关于项目管理的培训中,一位同事提出“Everything is project”,是的,你是否想到过用项目的概念去准备你生活中的事情,譬如一次旅行,一次同学聚会。“如果生活变得很遭,那是我们亲手造成的”
你每天的生活是否愉快而又有条不紊?如果有困扰你的事情,那么你是否分析过到底被一些怎样的事情困扰?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Project呢?
小的时候,那时我们很单纯:
“长大了我要成为科学家、作家甚至飞行员”
慢慢的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学会了理性的思考:
“当个处长吧,科长也行啊要不到达某某人现在的状况也不错啊!”
小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模糊的、宽泛的,越长大我们的目标就越“看的见”。
已经有人把自己的孩子18岁以前的时光当成一个项目去管理了。呵呵!我们都已过了18岁的年龄且还没有孩子可以让我们去“操刀”,那么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以后的路当成一个项目去好好的管理。
程序员的再生长是非常关键的,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程序员有近大半在“碌碌无为”(纯属个人意见),什么是“现在最重要的”?有些人往往不知道,
具个例子,中国程序员英语不好(天知道,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啊),这是老外给我们贴的一个标签。现在以一般水平说,经过了一个大学,即使英语再差如果你选择了程序员这条路,就是憋一口气也要把英语这一关给破了啊,一到两个月,对于技术文章的理解应该是没问题了。可是,你知道吗?有些程序员今年“害怕”英文,明年照样“害怕”,你们害怕什么?(不知道这个例子是否合适?)
(在突破英语这方面的时候,外语系的女友真是受累了,我也是一笨人啊)
精博(本人所在公司:广州精博交通科技)文化中有一条:
“WIN=What“s Important Now”
这句话给了我不少帮助:当有许多事情一下子全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再手忙脚乱。
“思路开阔,艺术化的去生活”是那次项目管理培训过后我下的一个副标题,今天放在这里权当共勉。
艺术化的去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人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思维,用自己熟悉的母语思考或写作。同时人之潜能无限,每一天的喜怒哀乐都有艺术的成分。
艺术不光是留长发和奇装异服。
诗人、作家、画家以及建筑师、程序员、种麦子的人等等,艺术无处不在。
每天上班都要穿过整个城市,我熟悉这条路上所有的站点,但我从来没有在中间某一个站点下来,哪怕是走走。和我同座一辆公交的人也几乎没有下次再同座的机会,我们甚至都不曾看上对方一眼,但无可否认,在我们各个生命中的某个共同的时间,有一些是相同的。
新媒体语境下书法艺术传播新思路 篇6
关键词:书法艺术;新媒体;展示体验
1 书法艺术传播现状
1.1 传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汉字一步一步从实用的文字(文字符号)慢慢地变成了挂轴的、匾额的、对联的等等纯粹的欣赏品(书法艺术)这样一个过程,从大范围来说,是从实用走向艺术的过程。[1]书法从产生时就奠定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的特征。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传承意义。书法艺术表现风格蔚为大观,笔法遒劲或清雅,严谨或豪放,蕴含着历代书法家们高尚的品质、情操、人格、气节。书法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1.2 当代书法艺术传播手段与受众的局限性
在近30年的书法大潮中,书法艺术逐渐通过艺术社团组织研讨,高等教育相關专业的设置,以及大众传媒的传播等方法,走向了普通大众。书法展览与书画交易市场方兴未艾,互联网的论坛形式也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方便的交流平台。各地博物馆陈列了数目众多的古代书法文物,对大众起到了一定展示宣传的作用。但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书法传播模式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劣势。在强调信息传播速度,互动性与创新性的今天,仅仅通过线下受地点局限的传统展览,或者技术落后、更新速度慢的网页论坛很难让书法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传播手段的局限也使书法艺术更难进入新一代年轻人的视野。由于书法艺术需要从内容和笔法等专业角度赏析方能品出其中奥妙,这对观众的书法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传统的展示和教育方式严谨而艰深,年轻人普遍接受度低,优秀的文化与求知的大众之间产生了沟通断层,很难达到普及大众的目的。
2 新媒体为书法艺术传播带来的机遇
2.1 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调研数据显示,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2]新媒体依托数字时代网络方便快捷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渗透大众生活,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和数字新媒介的相对优势又使得这种新形式被大众迅速接受,成为大众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跨平台的特点决定了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多媒体化明显,满足人们对视觉、听觉和互动性的需要,同时兼备传统平面媒体的各种特点。多样的形式明显扩大了受众的情感认知范围。
2.2 传统书法艺术与新媒体结合的优势
新媒体的发展给书法传播带来了巨大机遇,平台更加丰富,资讯更加快捷,形式更加多样。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的艺术形式走向也更多地融入时代潮流中,与新媒体创作手段的结合可以使书法从二维走向多维,突出其精神性与形式感,创造性的跨界会使传统书法艺术更具有先锋创新性。新媒体也必将为书法艺术带了更多与大众互动的方式和机会,降低了受众接触艺术的门槛。
3 书法艺术与新媒体结合的新思路
3.1 APP应用开发
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在与艺术展示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它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并且设计灵活性高,迭代更新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的《明代家具展示》应用,用简约的视觉设计,突出了明代家具结构特点。加入家具重组、换色等互动小游戏,使用户细致了解明代家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和功能。同为故宫设计的《胤禛美人图》应用,把十二美人图古画作为创作主体,整体画面精致优美,于细节处有丰富的动态效果,可以放大细节鉴赏对每部分细致分析。这些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对传统书法的宣传有指导意义。在交互手段上,解构手法可以运用在书法字形的解构展示上,丰富的动态效果能够将书法的写作过程展示出来,文字和小视频又可以声情并茂地阐释书法背景和内容,对书法进行全方位鉴赏。《活字帖》APP是一款字帖描摹APP,用手在屏幕的字形上描摹,使用游戏闯关的方式,每完成一个会有评分,达到高分就可以解锁下一个字,支持更换字帖。该APP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笔墨效果逼真,游戏激励机制有趣。它运用游戏化的方式将书法写作普及给大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2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应用
新媒体装置艺术是一种新媒体技术介入装置艺术创作的艺术形态,在数字化环境下结合科技和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传统书法艺术与装置艺术都有形神兼备的特点,使得二者的结合更为合理,并且新媒体的加入,使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承载媒介,脱离以往传统书写形式,加入更多材料器械,放置于空间中,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现代艺术家徐冰的《天书》把书法字体与版画结合设计的大型装置作品,带给人的视觉震撼和思想传达远远大于小幅纸张书法。2012年“书非书”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展出作品新潮前卫,富于探索精神,富于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体现了当前结合新媒体的现代书法的前沿水平。
3.3 博物馆多媒体交互性展示
博物馆馆藏书法作品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但是由于书法的可读性不强并且博物馆介绍的局限性,书法的艺术价值不能充分体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展厅的《清明上河图》多媒体展示是对当今博物馆展示的一个很好启示,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影像、声音、投影、触屏等多种新媒体方式打造一个展品和观众互动的空间,提供沉浸式体验。如果说场馆内多媒体影像是为了烘托和模仿氛围,那么目前火热的虚拟现实技术则是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沉浸式的虚拟世界。《清明上河图》的原班人马又将它搬上了VR的世界。在VR中,观者将真正置身于清明上河图中,里面以汴梁一家人的一天为线索,展示了北宋汴梁的繁华景观。在2015年ChallengePost VR Jam开发设计比赛中,参赛项目《夜间咖啡馆》将梵高的名画夜间咖啡馆构建在虚拟的世界,人们可以进入三维虚拟的咖啡馆中,体验更加真实的感官刺激,深度了解这幅画的意境。VR在名画上的应用对书法艺术的结合也有可借鉴之处,立足于书法形神兼备的特点,VR可以搭建一个符合书法意境的创作空间,观者能亲身感受一幅书法是作者在怎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创作而成,在交互上,观者可以在空中书写,将作者和观者合二为一,想必它带来的震撼能激发起观者对书法的更深刻感受。多媒体展示用在书法艺术品上能够很好地解读作品的内容背景手法和细节,还可以提供互动来加深观众的印象,这些具有沉浸式和强互动的设计正是当下展厅展示传统书法作品所需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书法作品的传播与新媒体结缘是必然的。新媒体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提供全新的创作灵感。书法艺术在新媒体平台上更加具有现代设计性、易读易传播、丰富了书法精神内涵,提供了更好的互动体验。这些有效尝试都将大大降低人们接触书法艺术的门槛,达到了广泛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小学数学思路解题艺术化之我见 篇7
一、排忧式
学生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会产生障碍, 或紧张惶恐, 或束手无策, 只有等待老师的讲解。因此, 只有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爬上陡坡, 找到巧妙的解题思路, 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1. 隐含法
隐含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通过寻找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来解题的一种解题方法。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 将宽延长20%后就变成一个正方形, 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在审题时, 容易将“将宽延长20%”误认为“将宽增加长的20%”。这个条件是直接的, 但叙述十分隐含。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延长宽的20%是6分米”, 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即:6× (1+20%) =30 (平方分米) 。
2. 曲折法
曲折式思路解题艺术, 是一种从复杂而曲折的情节中解脱出来的解题方法。例如:“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实验, 蝙蝠原来体重3.9克, 15分钟后, 由于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9克。平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计算蝙蝠一分钟吃了多少只蚊子?”学生一时找不到解题的关键, 感到无从下手。可先让学生撇开时间限制, 从“蝙蝠体重为什么增加”开始剖析问题, 从而找到解题思路的突破口, 然后再考虑时间的线索, 打开解题思路:蝙蝠体重为什么增—吃了蚊子—蚊子的重量—蚊子的只数—一分钟吃了多少只—用了15分钟。
3. 关联法
关联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解开数量之间关系而解题的方法。例如:“学校图书馆内看书的人座无虚席。过了一节课, 看书的人走了, 又进来21人。因为座位不够了, 只好有12人每两人挤在一起坐一张凳子。这时看书的人有多少?”在审题时应理清三个条件之间的关联: (1) 走的与进来的21人不正好对应; (2) 只好有12人每两人挤坐一张凳子, 就是指 (12÷2) r没有空座; (3) 与对应的人数是 (21-12÷2) 。这样, 关联搞清了, 解题的思路也就形成了, 易于准确地求解:人。
二、探寻式
探寻式解题思路艺术, 是深入题情, 进行准确无误的探寻, 从而构建出解题的通畅思路的一种方式。
1. 择定法
择定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正确思路与错误思路交织在一起的时候, 让学生明确是非, 学会在思维的交叉口选择出正确思路的解题方法。例如:“发电厂有一堆煤, 烧了5天还剩下这堆煤的15%。接着又运进2吨煤, 这样才正好够平均每天的用煤量。原来这堆煤有多少吨?”由烧5天还剩15%, 可以求得每天烧 (1-15%) ÷5=17%。但是“2吨”这个数量的对应分率是“17%”吗, 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清, 容易出现错误的解题思路, 从而列出2÷[ (1-15%) ÷5]这个错误的式子。这时, 如反问学生:“5天把煤都烧光了吗?”学生便恍然大悟:2吨加上剩下的15%才对应于17%, 从而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2÷[ (1-15%) ÷5-15%) =100 (吨。)
2. 突破法
突破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引导学生不盲目地生搬硬套, 面对套路有所突破, 闯出一条巧妙的新路的解题方法。例如:“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同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行了5小时在离乙地235.2千米处两车相遇。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一般套路解题思路为:求货车速度→求客车速度→求速度和→两地路程长。而不拘泥于套路的学生, 可从“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6千米”入手, 先求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少行多少千米, 从而得出新思路:6×4—+235.2×2。
3. 剖析法
剖析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让学生清醒地剖析题意, 从而得出正确解题思路的方法。例如:“甲乙丙三人同时加工同样的24个零件。当甲做完时, 乙做了18个, 丙做了15个, 问乙做完时, 丙还有多少个没有做?”有的学生会从“同时加工24个”, 联想到乙还有6个, 丙还有9个没有加工, 很容易依次想到:当乙做完时, 还有 (9~6) 个没有做完。但经过实践, 就会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三人在同一时间内加工的零件个数的比是一定的: (24:18:15=8:6:5) , 所以当乙做完24个 (6×4) 时, 丙还有4个零件 (24-5×4) 没有做完。
三、开拓式
开拓式思路解题艺术, 是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善于从不同角度, 变换思考方式, 从而得出独出心裁的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1. 转化法
转化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中, 可依据题目中的原意, 转换提问的方式, 得出正确解题思路的方法。例如:有一桶油, 第一次取出, 第二次取出20千克, 桶里还剩28千克。问全桶油重多少千克?“在思考解题思路的时候, 可转换问法, 扩展思路:第一次取出后, 还剩 (20+28) 千克, 就清晰地揭示了数量关系, 然后再列式计算, 思路便会很快降临。
2. 置换法
置换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必要的置换后, 得出解题思路的方法。例如:“有面粉10袋, 共重540千克, 5袋面粉和3袋大米的重量相等。求每袋面粉和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进行必要的置换。题目中已给出“5袋面粉和3袋大米的重量相等”这个条件, 可将10袋面粉置换成6袋大米, (6+12) 袋大米的重量就是540千克;先求出每袋大米的重量, 随之每袋面粉的重量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3. 互补法
互补法思路解题艺术, 是利用互补性质来解决思路解题的方法。例如: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篇8
一、艺术类大学特殊性
1. 人格特质。
艺术类大学生同普通大学生一样都具备一些优良品质。比如大部分学生都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等。但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进而形成了某些人格特质。这表现在:第一,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殊性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创造力。他们情感丰富, 崇尚个性, 敢于标新立异。但也容易敏感, 思想偏激, 情绪常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第二,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但艺术类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纪律性不强, 团队意识差, 缺乏集体荣誉感。第三, 以为我为中心, 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 但容易受不良行为的诱导, 内心急切渴望成功, 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
2. 思想上的特殊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 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殊性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政治信念。他们不关心当前的政治问题甚至存在着厌烦政治的心理, 在原则和是非面前缺乏鲜明的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3. 生活上的特殊性。
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从小养尊处优, 优越感强。这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作风。在人际关系方面, 协调能力不强, 不善于沟通, 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感受, 不易与周围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 有些学生过分追求艺术上的名利。
4. 学习上的特殊性。
艺术类大学生高考的录取模式是学生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 因此将学生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 但为了考取大学文凭不得不选择报考艺术类大学, 而学生本身并不喜欢学习艺术, 毕业后可能不从事这类专业的工作, 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一种是由于对专业的热爱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进入大学后, 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所以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被占用。再者有些学生在校期间过早到社会上进行实践, 认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论性强, 不实用, 片面追求实效, 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缺乏学习兴趣。
5. 专业上的特殊性。
一方面多年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使得学生创作思维比较敏捷, 变幻多样, 联想丰富。较之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 他们富有激情和创造性。然而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也是有局限性的。艺术往往要求完美, 因此, 使得部分学生行程思维定式, 在生活中一切从理想主义出发, 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存在。此外受艺术无国界等思想的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对时事政治方面关注较少, 理想信念淡薄。另一方面, 艺术类专业的学习课程较为枯燥, 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性。这就需要学生用一段时间去感悟专业上的艺术造诣。因此少数学生在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时。往往选择退学、休学等。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的弊端
德育管理工作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绩, 但我们也应看到客观存在着的一些不足。
1. 忽视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缺乏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层分类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忽视了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道德教育不可能触及大学生的心灵, 更不可能培养学生德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细腻、崇尚自我、时尚清高, 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感等特点。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个性”比一般大学生相对突出。这些“个性”的片面发展, 极易朝着反向的“个别”“另类”转化。
2. 高校普遍存在空泛的德育说教。
“德育不是一门讲授课, 而是一种行为熏陶。”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只注重形式和过程。首先, 德育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 其实质是照本宣科, 进行强硬的思想灌输, 使德育工作完全失去有血有肉、鲜灵生动的生命活动的特征。这些空泛的德育说教只能让大学生们获得教条化的道德知识, 很难内化为道德认知, 更不用说满足社会道德需求。这是学校德育管理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其次, 大多德育工作者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认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 至于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改正了自身的缺点, 都与自己无关, 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
3. 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缓慢。
目前艺术类高校德育实效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极不相称。我国高校现行的德育分为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 但执行起来确实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首先是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普通高校德育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要求。只在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开设一两门有关课程。其次是教材使用不规范。使用的教材随意性大, 不适应需求。内容单一, 材料重复, 观点陈旧。使学生所获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性与应用性。再次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单一。各个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专门的德育教师和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辅导员。
三、提出几点策略
1. 目标。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已刻不容缓。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 调整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 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所以德育目标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 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理论。其次, 德育目标必须立足于本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 针对院校招收学生的特点, 全面探索一条有利于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促进德育的个性化。切忌千篇一律, 盲目效仿。再次要创新教育方法, 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创新。
2.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要始终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充分考虑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强调学生工作的人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 善于发掘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在管理上把艺术类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适当区分, 既有共性教育, 要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广泛发展。也要注重个性发展, 成就艺术类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决不能用固化的模式套用在艺术类大学生上, 而应使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3.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
目前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授德育课程的教师和辅导员来完成的。忽视了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可以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完美的人格。所以艺术类专业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 再将德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 把道德教育与艺术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教学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举两得的德育方法。
4. 传递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正能量, 建设德育网络平台。
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主要渠道的综合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树苗要培育成参天大树离不开根基、环境和养料等因素。那么, 学校就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 家庭是德育管理工作的根基, 社会则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依托。因此, 学校应该整合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 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 受专业特点的影响, 过早接触社会环境, 要想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就需要主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平台, 才能切实提高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
摘要:对于当前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出现的瓶颈, 笔者参考自身工作经验, 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 总结了针对艺术类大学德育管理的弊端问题, 思考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对策, 以期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09, (12) .
[2]高长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9, (02) .
[3]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2) .
艺术思路 篇9
一、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 罗尔纲先生就对太平天国艺术进行调查, 对于现在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的意义十分重大, 是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1959年罗尔纲先生出版彩色影印《太平天国艺术》一书, 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其中将美术分为:“壁画、彩画、板画、雕刻、緙丝·刺绣五种, 1992年又新增了书法·印章部分, 又在版画类新增印书封面图案和文书、文物边饰图案, ”一起构成了太平天国艺术的美术类。
继罗尔纲先生先生之后, 陆续有学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太平天国艺术方面的文章, 其中对于彩画壁画研究居多, 其他艺术种类很少涉及, 如随着岁月的推移和城市改造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特别是文革期间的破坏, 其中很多珍贵的遗迹没有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 有的也已残破不堪、面目全非。其后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多限于图片资料的收集和汇编, 或零散的论文发表。没有进行专门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国外现在暂无任何研究资料。因而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和整理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方法
首先, 对苏州, 南京, 宜兴等地太平天国艺术的现场资料进行拍摄、绘制, 并对现有资料进行, 收集、整理, 充实第一手资料。
其次, 针对太平天国装饰艺术, 在其分布、艺术风格特点分析上结合太平天国史和太平天国建筑的理论知识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 对其艺术特点和风格运用系统学方法以及对比与事实论述的手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2. 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基本内容
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是对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的一个综合研究, 太平天国艺术种类涉及壁画、彩画、版画、雕刻、缂丝、刺绣、书法、印章、装帧八种。地域涉及苏州, 南京, 宜兴等地。时间跨度为十九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的将领们非常注重建筑及其装饰, 并且大力提倡和发展艺术, 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艺术手法与形式, 装饰了苏、浙、皖等地的王府及军事建筑, 他们“无一不绘”的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特点随处可见。这对于清末萧条的社会状况而言, 太平天国各种装饰艺术的出现, 无疑再度向世人展现了太平天国注重装饰艺术的程度。因此本课题的目标是要对太平天国装饰艺术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研究, 包括从其形成的社会背景、现状分析、艺术特征、文化意蕴, 从而强调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 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创新之处
(1) 对太平天国绘画艺术研究, 绘画艺术包括壁画, 彩画, 版画等, 是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最能反映太平天国艺术成就的门类。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这样论述:“如果太平天国革命得到成功, 那么他们就可以恢复中国的装饰艺术, 特别是那些自满清统治以来已经衰微的建筑工程, ”所以对绘画艺术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不仅涉及到绘画风格, 绘画题材的研究, 更是要对这些绘画的创作者进行一个综合研究。
(2) 对太平天国刺绣雕刻的研究, 以往对太平天国艺术的研究比较重视壁画, 彩画等绘画类艺术形式的研究, 对刺绣, 雕刻等艺术形式的研究比较少, 但据史料记载:当时在天京设有绣锦营、绣锦衙, 担任绘壁画和刺绣等工作;设织营、典织衙担任刻丝、织缎工作;设鐫刻营、镌刻衙担任雕刻工作等, 是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刺绣, 雕刻等艺术形式所存作品较少, 所以也是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 研究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一个重要佐证
太平天国艺术是太平天国当时社会生活, 革命斗争的一个反映, 太平天国作为近代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 其艺术形式传承了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因而研究太平天国艺术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个一个重要的实物佐证。
2. 研究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是为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
太平天国艺术不仅代表了一种地区性的装饰艺术, 更重要的她代表了一个继承与发展、创新与保护的特定历史时代。为了保护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 对她的保护不应只是一时, 而是永久性的, 为了能够使她长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希望能够多一些志愿者参与其中,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一份贡献。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与深入的研究。
3. 研究天平天国装饰艺术为研究地区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太平天国运动地域涉及苏州, 南京, 宜兴等地。艺术形式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些地区的文化特点, 无论从绘画的艺术特点还是从整体构思上都折射出当地文化的光芒, 她是这些地区清代建筑装饰艺术及技术的典型代表, 她为研究民族地区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4. 研究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是为了保护与传承
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提取使之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 并且结合现代科技, 例如电脑测绘、制图等精确、快速的方法给予实施, 是十分符合现代设计的要求的, 古典的元素形式配合现代技术, 古今结合使现代建筑有所创新, 创造继往开来的中国建筑文化。
5. 研究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是为了古为今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 各行各业的欣欣向荣, 充满时代感的现代设计无处不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在现代与古典, 保存与重建中发生着碰撞, 许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了古典的元素, 既保留了各个地区的地方色彩, 又不失时代感, 因此作为富于地方特色的建筑彩绘也是众多设计元素中的一员, 把她加以提炼, 使古典彩画元素同样也能参与现代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彩画壁画的构图、色彩提炼、抽象, 运用到仿古以及现代建筑以及家具上, 使人们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也可以感染到历史的延续及文化的传承, 在钢筋混凝土城市的今天, 感受到建筑彩绘的温暖和文化。这些都可视为是传统工艺的现代延续, 同时也是时代赋予现代设计师新的责任与要求。
摘要:太平天国装饰艺术涉及绘画、雕刻、刺绣、书法、印章等领域本文主要对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的进行研究思路以及内容和研究价值的探讨, 旨在对太平天国装饰艺术进行系统分类分析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和继承, 并能对现在设计产生利用价值, 让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太平天国,装饰艺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罗尔纲.《太平天国艺术》,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年8月第一版.
[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第二册) , 中华书局, 1957年12月1日第一版.
艺术思路 篇10
一、由重“技能知识”向重“知识+素养”转变
当今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仍然过分强调技能知识的掌握,以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艺术能力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艺术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道德情感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这些素质在信息时代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形成教师素质教育观的重要基础。传统艺术教育的不足,使得我们对艺术教学一些观念无法更新,未能真正与素质教育接轨。过去有些学校把美术、体育、音乐归为小三门,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冷落,这也是影响艺术素质教育观念确立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教学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而时代对艺术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形势的紧迫性、危机感,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学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只重视基本技能训练,而要在学好基本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身必备的“艺术素养”,诸如对艺术创作方法与过程的了解、懂得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但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因而艺术作品又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对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有基本了解,能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对视觉、听觉现象和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才是艺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根本所在。
二、由重“传统讲授”向重“信息资源”转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高科技信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现有的艺术学科的教学方法方式与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今捧着书讲到底的现象依然存在,陈旧的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注重信息化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因此,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艺术教学中,更有助于突破常规的艺术教学模式。如讲“美术作品中的线”一课,如果在新课的引入时,直接让学生看教材中的范图,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不够集中,而笔者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则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导入新课时,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了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山水画”,全画是用一种抽象的、流畅自如的线来描绘祖国的美丽河山,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这幅画作新课导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线作为美术的基本语言”也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段,此画一用多媒体放映,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这幅画上,通过提问与启发,大多数同学都明白了线是美术的艺术语言。接着又用多媒体显示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品《女人像》和他的美术创作经历,他的作品是东西方风格相容的典型。此画一出现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线不仅是中国画造型的原则,也是西方绘画所离不开的艺术语言。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当线孤立存在的时候,它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跟整体形象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它的功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衡量一个教师自身艺术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而是要把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把它恰当地与艺术教学结合在一起,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由重“知识目标”向重“思维品质”倾斜
传统的艺术教学学习方式侧重于从知识目标出发,突出学生的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和创造性学习目标的追求,因而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艺术创造上人云亦云,在学习中只会重复前人的轨迹,思想的流露单调僵化,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提升。而现代素质教育则完全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心灵中潜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美术学科的教学,首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应以写生、创作设计为主,给写生和创作设计中学生能获取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发展多种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实践的兴趣。其次,要把学生培养得有学习个性,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会进行自我创新,主动提出问题,甚至互相争论,在争论探讨中提出新的观点,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如在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给学生讲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笔者提出“你喜欢生活中的哪些工艺设计?生活中的哪些工艺设计存在着什么问题?假如我是设计者该如何设计?”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产品都存在着缺陷,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手机在充电中发生爆炸伤害到自己的报道,我希望手机的充电器和手机电池要有所改进,最好是设计一款能自动检测不合格充电器的手机,一旦手机检测到不合格充电器会自动报警。”有的同学说:“在智能硬件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能接触到更多的智能产品,我们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更先进的诸如智能生活厨房、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自行车和智能电冰箱等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它们的外观设计视觉冲击效果应强烈,要更绿色、时尚、环保,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要求。”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虽然他们的想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可以使他们冲破原有框框的局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其艺术创造的潜能。
四、由重“技巧训练”向重“美感教育”迁移
长期以来,尽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有些教师仍然重视学生的纯技巧教育,进行大量的技能技巧训练,以适应现今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这种教学观往往导致学生应试能力强,而艺术综合素质薄弱,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在美的感受力这一环节相当薄弱,很多学生在课上和平常都不会审美,审美能力缺失。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能够通过审美活动,把欣赏者带进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对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首先,要着力设置一种欣赏的良好艺术气氛,使学生自然沉浸在美的殿堂里,感受美的愉悦。如组织学生欣赏美术名作,观看美术展览或美术欣赏视频,学生回校后写欣赏心得。在西方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小学生是可以随时到美术馆参观美术原作,或到歌剧院现场观赏音乐演奏的,观看原作和亲临剧场欣赏与看印刷品和听录音的效果和感觉大不一样。
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分清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如外国美术、音乐作品方面学生要了解什么是古典派、现代派、印象派、抽象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行为艺术等等;中国画作品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懂得中国画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什么是水墨画、文人画、白描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工笔画和写意画等。学生要明白艺术流派指的是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学习了基本方法之后对内容进行理解、体验,达到对艺术作品内蕴的领悟。
再次,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发表对艺术感受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欣赏时可以让学生说美在什么地方,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先不看有关分析作品的简介,而先讨论作品的形式、内容、创作意图、主题思想,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此外,在美术创作上我们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的素材进行创作,从中感悟美不仅存在于美术作品中,生活处处皆是美,万物均是我们审美的对象。
五、由重“学科本位”向重“人文境界”提升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2]。而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教育方针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明确回答了我们的艺术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学校的美术课不单只是绘画知识、技能的教授,而更多具有了人文的性质[3],音乐课也一样。因此,在艺术教学中我们应摆脱学科本位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艺术课程给他们介绍人类文化艺术中的优秀成果,引导他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具有社会人所必须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爱等综合素养。首先,应当用艺术的发展史进行爱国教育。如: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中国的建筑艺术则更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用这些史实可以激发起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其次,将艺术家的爱国实例融于艺术作品欣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抗战期间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国难,他的《群马图》以写意的形式,寓意国民的觉醒,寄托了画家忧国忧民的情怀;现代著名画家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再次,我们要利用校本课程开设富有人文性的艺术综合实践课程。如笔者经常组织参与艺术校本课程的学生利用漫画、卡通、剪纸、版画、素描、装饰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最后,可以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通过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寓人文理念于艺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符合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总之,在艺术教育中,要补足素质教育这块短板,我们要始终把握“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瞄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总目标,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克服以往重“术”轻“美”的偏向,摆正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大胆改进陈旧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以发展学生艺术学科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让艺术课程渗透着有利于塑造一代新人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不仅认识美、向往美、发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李建成.试译走出素质教育误区的解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7).
[2]刘艳.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J].新课程,2010(12).
艺术思路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顺应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今天,艺术设计专业已在我国职业院校的领域里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几乎完全一致,是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翻版,而不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更不符合职业专科层次学生的现实情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基础课的改革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基础课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
谈起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多是基础训练,基础教学贯穿的主线是造型训练、配色训练、表现技法训练,这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的基础课没有拉开距离,更与后两年专业系科的教学体系相脱节,基础教学也因此经常受到忽视,课时被削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平低的教师教基础课,而主力教师才能胜任专业设计课。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基础课本身有待完善。
事实上,基础课对于专业课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就需要对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进行重新认识。笔者认为,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专业设计课程打下产生创意并能用具有美感的形式表达创意的基础,而这样的教学目的是适用于各个层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也就是说,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二是在基础训练中进行思维锻炼。这两点相辅相成,同时贯穿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同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得到的,其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法则。同时,设计艺术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门引领时尚的艺术,设计师如果自身不具备时尚的眼光与品位是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的。所以,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已经成为学习设计的基本要求,而基础课阶段正是重点训练和培养上述能力的关键时期。
以往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技法的重要性,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工艺性,要求制作精细,符合生产。这些作为设计专业的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实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审美观以及在基础训练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恰恰是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其在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提出这样的教学目的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并不算高,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后,能够做到有意识地应用形式美法则组织素材并根据设计课题的具体要求调整画面效果。相对应的是,着重写生的基础课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在做设计课题时,临摹的比例非常大,审美品位在一年的训练后几乎没什么长进。
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对于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问题的调整则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做的就是达到教学目标和训练方法的统一,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基本原理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树立创新意识、设计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基础课的安排与内容调整
素描、色彩、构成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解决艺术设计中形体的塑造及画面构成、画面色彩以及造型的空间表现等问题。针对笔者提出的教学目的、基础课的安排,每一门基础课的内容设置、基础课之间的融合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等问题仍然有深究的必要。
(一)基础课程计划与调整
艺术欣赏课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加并逐渐加大力度的一门基础课。
要培养学生具有形式美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将艺术欣赏分作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绘画作品欣赏与设计作品欣赏两个内容,将一些重要的流派、著名的艺术家、经典的作品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第二部分是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时尚艺术,包括影视、书籍、环境及服饰、化妆、礼仪等内容,让学生将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既是对其他基础课程的综合理解,又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学实践证明,增加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也在后期的专业设计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二)基础课的内容调整
具体到现有的几门基础课,学生普遍反映看不出这些基础课与专业设计有多少联系,因此也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做好内容调整。
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素描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快速表达这种想法的能力。仅仅是用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来写实对象使素描课与艺术设计专业脱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用结合图形创意与速写表达的“设计素描”来代替“明暗素描”,将着重点从素描转移到设计上来,把评判标准从很写实、很见功夫转移到很有创意、很有设计感上来。
图形是构成设计作品的基本元素,它涉及具象、抽象两种形式和一定的创意性。因此,对简单形的写实训练还是必要的,当然,对抽象形的创意和表达作为改革的重点要在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
速写作为收集素材和快速表达创意的有效手段在设计素描中当然受到重视,其中,风景、建筑、静物等的描写应代替人物速写成为训练的重点,这样的练习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组织构图和黑、白、灰排布的能力,相对简单易行,富有趣味。
经过这样的调整,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科层次学生通过素描课的学习应达到的要求是:(1)具有对简单形体的写实能力与相应的表现技巧;(2)能够将图形元素按照创意或设计需求来进行取舍;(3)能够根据形式美法则来构图。
同样,单纯学会再现自然色彩并不是色彩课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掌握色彩的规律,学会色彩的表现,才是设置色彩课的初衷。色彩教学也存在和素描同样的问题,重写实轻抽象、重艺术轻设计。老套的写实训练使学生延续了考前的绘画思维而不能和设计相连接。在色彩教学实践中,笔者用与色彩构成、装饰图案紧密相关的“设计色彩”来代替“写生色彩”并始终贯彻着以下要求:(1)掌握色彩知识与规律。从理性认识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与规律的理解,能够更加专注地感受不同色彩给人心理造成的不同印象,也就是不同的感情特征,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在物理学上的特性及不同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动性的设计色彩。要求学生从表现对象中发现尽可能多的色彩,然后根据从素描训练中掌握的构图规则、装饰画技巧、图案规则等来设计这些色彩。(3)加强色调训练。在学生的色彩设计中强调有意识地进行多色和单色的色调练习,强化对色彩的控制能力,认识色调的魅力。
如果色彩课能做到以上几方面,能使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色彩知识,又可以和以后的设计专业课有效地连接,强化设计意识,打破思维定式,最终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构成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虽然枯燥和手绘的重负也一直与其相伴。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笔者对构成课也作了相应的调整:(1)削减构成课。在素描课中加入了平面构成的内容,在色彩课中加入了色彩构成的内容,构成课的课时相应地可以缩减。(2)构成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构成课作为基础课是对一些固定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如果不与专业课或一些设计课题相连,会显得枯燥无味,也不能使学生了解学习后的应用范围和一些应用技巧。(3)构成课的长时间手绘也是使学生厌倦的一个因素,安排部分作业在电脑中完成既可缩短作业时间,又可增加表现技巧,与后期设计工作相连,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能改变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使现在的基础课真正成为艺术设计的基础,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基础课授课方式的改革问题
根据以上基础课内容整改的思路及课程设置的实际调整,基础课的授课方式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加大欣赏的比例艺术设计毕竟是视觉艺术,不可能靠教师的讲授来完成教学,已经开设的艺术欣赏课主要是介绍经典作品,而在其他的基础课中应着重给学生欣赏优秀学生作业与教师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过程,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进校讲课或举办讲座,传授给学生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强调学生对设计过程的体验针对课题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的方案练习以及包含构思心理的综合性文本制作等。
加强教学环节的连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上几点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整合性。在内容上整合图案、构成与绘画的门类知识,在认知上整合观察、借鉴、分析、选择、变体、比较、重构等层面,在形式上整合具象、抽象、意象等样式,在媒介上整合写实表现、摄影图像、视觉记录、色彩、装饰、文字等材质,在表现上整合描绘、变体、拼贴、肌理、平面、立体、装置等手法。
二是课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方法训练设计编排为成套课题形式,以这一形式强化课程展开的过程性、实验性、可操作性,成为理性与感性的精巧融会,在严谨中透射出自由意蕴,对训练中的知识资源、主题、内容、媒介、构成、技法进行有机的重构编排,体现课程的内涵与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家阳,等.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云川,安佳.色彩归纳写生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艺术思路 篇12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创新
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 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 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 结合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 在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上形成共识、找准措施、明确任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现代的教学内容仍嫌陈旧、繁难, 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和传统、落后, 这些都应该是学校试验探索的范围。改革创新真要开展起来, 必须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主题, 人才培养是在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的, 每一位教师、管理者、服务者都要切实担负起育人的责任, 指导、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生活,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要解放思想,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把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的精神、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改革动因
针对高职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对如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知识为主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既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又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有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尝试了小班授课与语音教室相结合的“2+2”式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并就教材, 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高职类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各大高职类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东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2010年分别实施了大学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但是, 专门针对高职类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之中, 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本改革方案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高职类专业的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从而总结出适合高职类院校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
二、改革目标
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知识为主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新模式。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改革不仅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要求, 更是自身生存和发展前进的要求。
理论上,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指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社会实际要求上, 不断地汲取德才兼备、具有高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些许问题, 如没能注重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化的结合, 等等。这样就导致了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型人才脱节的现象。因此, 我们要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和思想, 努力培养出具备高等职业技能的社会需用性人才, 充分运用社会大背景和学校现有的优势, 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 从实际教学改革入手, 努力办出高职高专英语的特色。
三、改革内容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为“2+2”式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语音教室授课, 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并可以把丰富的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单一模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高职类学生思想活跃, 但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编写了适合高职专业学生实际特点和特长的《高职专业高职英语综合教程》, 并且该教材已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该教材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收效颇丰。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中心。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工作中, 一直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状况和对教材的把握情况,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并选取不同的教学资料。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而教师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2.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运用。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发现, 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个体差异较大, 针对这种状况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 情感教学、实践教学、趣味教学、策略教学, 等等。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改革实施计划
在教学改革中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
1.适度讲授, 满足学生发展
要适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 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 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2.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
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质疑问难中探究, 在观察比较中探究, 在矛盾冲突中探究, 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根据专业特殊性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模式 (如分组竞赛、教师现场讲解等) 。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4.重视教会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知识, 而且要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5.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能力, 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陶冶健康情操, 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 培育独立自主能力, 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6.注重教学成果的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即定期开学生作品展, 让学生在成就感中感受兴趣所在, 从中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 通过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鼓励其不断努力、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学生求生存的要求, 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二者的要求, 为国家培养出跨时代的应用性人才, 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把德和能不断地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渗透到教育的整体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把外语教学和学生就业、继续发展紧密结合,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真正培养出语言能力强、工作能力强、拥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职教论坛, 2002, (3) .
[2]魏征珠.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艺术思路】推荐阅读:
艺教办201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思路07-03
做一个有思路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09-02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07-04
“县总工会总结和2009年思路”工作思路11-24
演进思路10-14
课改思路10-15
理性思路10-15
答题思路10-19
宏观思路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