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网思路

2024-08-12

建网思路(精选7篇)

建网思路 篇1

摘要:以太技术从当年狭小的局域网空间发展到现在的电信级以太网, 可以说其应用上已实现了巨大的飞跃。随着ALLIP思路的运营商的普及, 为电信级以太传送网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关键词:Triple Play,OpeX,CapeX,电信级以太传送网,backhaul

前言

什么是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简单的说, 就是采用以太技术作为传送方式并具有电信级保障的传送网络。伴随着电信级以太传送网在当前各大电信运营商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 它的出现为运营商带来了一场新的网络革命, 使运营商摆脱了以前多业务多网络的烟囱式网络架构对新业务难于开展, 对多业务难于统一管理, 对网络的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的束缚, 实现了运营商在多业务情况下统一承载的想法, 但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新兴运营商如何拓展市场, 而对于老运营商如何保障ARPU和用户的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运营商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模式、多业务承载的多方面的挑战,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1 运营商的需求是网络发展的根本源动力

运营商之间的激烈价格竞争所带来的必然是利润的下滑, 这种情况已经在全球多家运营商中出现端倪。因此如何保持利润的增长, 已经成为运营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运营商通过不断的开展新业务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吸引用户来达到刺激利润的增长效果, 就如同熟知的Triple Play业务、未来的家庭远程监控业务、高速上网等等, 伴随着这些新业务对data、voice、video都提出了新的带宽、质量的要求。例如:全球运营商沃达丰在罗马尼亚既有移动运营商又有固网运营商, 并分别在罗马尼亚电信市场上占据No2.和No1.的位置, 沃达丰将其移动运营商与固网运营商共建一张统一网络来对这两个运营商的业务进行统一承载, 对其来说即节省Ope X、Cape X又解决在一张网上达到多业务的统一承载问题。

总而言之, 运营商具体对网络的需求是什么呢?总结一句话“架构简单, 管理方便, 安全可靠, 带宽保证, 统一承载, 成本低廉”。

2 电信级以太传送网成为运营商发展的利刃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 电信级以太传送网为运营商带来了什么?以Hong Kong为例, 其人口有7百万, 宽带用户有260万, 由186个运营商来提供服务, 平均每个运营商也就将近1.4万的用户量, 移动用户有860万, 有6个移动运营商来提供, 固话用户有380万, 由5个运营商来提供。可以看到运营商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PCCW在开展IPTV业务后, 其用户数在2005年增长了52%, 其中宽带用户数增长了20%, 宽带用户流失率小于1%, A URP由2003年的HK$71增长到2005年的HK$1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新业务的开展对运营商来说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而这些商机的出现, 来源于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络的全面保障。运营商面对越来越多新业务的出现, 以前那种尽力而为的传送网络模式, 已经无法满足新业务对可靠性, 安全性, 多业务的承载性的要求, 而电信级以太传送网, 也因具有电信级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太技术的易操作性, 以太传送架构的简单性, 而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青睐, 成为运营商业务发展的利刃。

3 电信级以太传送网未来应如何发展

从IDC的调查显示, 2004到2009年间, 以太网业务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三重播放、企业大客户专线和无线汇聚上。从infornatics调查的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的空间来看, 到2008年将能够达到28亿美金。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增大, 新业务的不断增长, 用户接入带宽将会越来越大, 那我们先来展望一下运营商对未来业务带宽的需求情况, 以KT (韩国电信) 为例:

从运营商对新业务带宽的需求情况看, 未来每用户接入带宽在30~50M将会成为可能, 用户带宽的增大带来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的带宽压力增大, 为了有效输导这种带宽的压力, 未来的电信级以太传送网将向这样的方向进行发展:两端化的业务处理, 中间化的简单安全可靠的以太传送

(1) 两端化。用户侧:用户带宽将会达到30~50M, 因此当前的宽带用户接入技术ADSL或ADSL2+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高带宽的接入需求, FTTX+VDSL或FTTX+G.HDSL技术将成为主流, 随着接入带宽的进一步增大, FTTH将占据接入网的技术市场。同时街边机柜将会增多, 而当前简单的DSLAM将会下移, 并会出现一种CO-DSLAM的设备形态, 实现对远端DSLAM以及其他设备的业务汇聚和用户识别、业务感知和业务分类处理以及业务QOS的保障的功能;

网络侧:所谓网络侧就是作为核心网边缘侧, 作为以太传送网和核心网的衔接, 业务的处理将由网络侧来处理, 实现对三层业务的终结, 二层业务的透传, 并根据业务级别和对带宽的要求实施精心化的QOS带宽保障, 以及良好的网络侧的安全方案;

(2) 中间化。这里所说的中间化就是城域网中的backhaul部分。从运营商的需求来看, 运营商是普遍认可未来的backhaul应该是简单的、安全的、可靠的二层以太传送网络架构模式的, 在这种模式下, 可以降低运营商在backhaul部分的设备复杂程度, 从而为运营商节省了建网和日后的运维成本, 同时作为二层以太传送网络架构可以很好的实现可靠的多业务承载。

如何建立这种简单而可靠的二层网络呢?见下图2为了满足大带宽、高可靠的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络的需要, 未来的backhaul网络将是IP技术+WDM技术的一个组合体, 称之为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 从图中可以看到PTN Nodes实现与用户和网络侧服务器的IP技术连接与处理并完成IP与WDM的映射关系, 而PTN Nodes之间基于WDM实现多业务的可靠性传送。从整个电信级以太传送网来看, 其数据平面通过IP+WDM的组合实现端到端的业务传送, 控制平面通过GMPLS实现端到端的业务的统一控制, 从而实现了数据和控制的完美结合, 业务的精细化的管理。PTN凭借IP技术对业务处理的灵活性, WDM技术支持大带宽传送和可靠性, 有效解决了用户带宽的增大速度相对快于以太设备带宽的处理速度的问题, 解决了以太传送设备成为整体传送瓶颈的问题, 同时采用WDM技术作为以太传送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程度, 有效降低设备的成本, 实现低廉、可靠安全的二层传送网络架构。这样既充分体现了通讯技术认可IP+光作为未来技术的趋向, 同时又很好的体现了以太技术与光技术融合的电信级以太传送的理念。

综上所述, 未来电信级以太传送网的发展趋势应是:两端化的IP业务的处理, 中间化的IP技术的接入, WDM的多业务、高可靠、大带宽传送, 实现IP+光的PTN的发展趋势。

总结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当您在通过高速互连网络下载软件的同时, 欣赏如临其境的网络电视, 您的家人正通过无线IP电话与远方的亲属联系, 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玩 (下转303页) 考虑的, 但对温差较大且温度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房屋及构筑物不适用, 特别对于冬天有严寒, 夏天有酷暑的地区,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的规定外, 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 当房屋的屋盖和楼板不在同一标高时, 如错层房屋, 应在错层处纵横墙相交点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设双道圈梁与构造柱相连, 以帮助墙体抵抗拉剪应力。

(4) 建于软弱土质上, 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 即使上部结构均匀, 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 强度较低, 变形较大, 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

(5) 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 立面变化过大, 长度过大等, 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4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预防

根据以上原因,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应结合地基基础的具体情况, 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上接61页) 着虚拟网络游戏;当您在工作中, 依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了解家中情况, 并通过远程电器控制管理, 为您准备好下班后的晚餐。正是电信级以太传网为如此的高品质生活实现提供了多业务的统一网络承载, 为移动、个人、以及企业用户提供丰富可靠的业务保障, 优质的生活享受。

如何建网站省钱又好用 篇2

网站由三部分构成:域名、网站空间、网站源程序 (网页代码) 。

域名, 俗称网址, 相当于一个建筑的门牌号码。

网站空间是网络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用于存放网站源程序 (网页代码) 、应用数据等, 主要恒量指标是存储空间大小、提供的网络服务速度、服务形式等。网站空间相当于一个建筑, 评价指标相当于建筑面积 (有效存储空间) , 温度、湿度等存储条件, 配套交通条件等。

网站源程序 (网页代码) 是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可实现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现网站内容。

二、网站域名的申请

按行业, 网站域名可以分为商业机构 (com) 、网络服务机构 (net) 、非营利性组织 (org) 、政府机构 (gov) 、教育机构 (edu) 、军事机构 (mil) 等。按等级, 域名分为国际顶级域名 (解析服务器主要设在美国) 、国家、地区二级域名等, 中国域名后缀为cn。域名的申请与商标注册一样采取时间优先原则, 谁先申请注册, 谁先拥有。

域名策划要能够代表企业, 又便于记忆的英文缩写等, 如CCTV等。可以到www.whois.com等中介机构查询拟注册的国际域名是否已经被注册, 到www.net.cn等中介构查询是否已被注册。

域名通过互联网组织申请, 如新网、万网等, 这些机构同时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国际域名com价格一般首年约68元, 国内域名com.cn一般首年约为168元。

三、网站空间申请

域名空间有多服务形式:虚拟空间 (虚拟主机) 、主机托管、服务器集群等。虚拟空间 (虚拟主机) , 将一台专用计算的磁盘空间分割成若干份额, 分配给多个客户, 提供存储服务。此种形式较适合个人和小型企业。容量大小是衡量网站空间的重要指标之一。小企业一般选择100M空间能够用, 服务费用每年约为168元。

四、网站源程序

网站源程序, 通常由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开发完成, 一般分为需要分析、总体设计、美术平面创意开发、计算机技术程序开发、数据库性能优化等工作步骤。目前, 主流技术方案有asp、jsp、php、html等。国内网站采用asp技术较多。在网站源程序开发过程中, 企业要与开发公司充分交流, 明确网站建设的目的、建设目标、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 在开发过程中, 企业应参与开发过程, 掌握开发进度, 了解开发内容, 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站。

五、几点注意事项

1. 域名注册商及服务价格

注册域名时, 尽量选择规模大、服务好的域名注册服务商。国内域名服务机构排名:

新网 (XINNET.COM) 、万网 (HICHI-NA) 、新网互联 (DNS.COM.CN) 、三五互联 (35.COM) 、中资源 (CNOLNIC.COM) 、商务中国 (BIZCN.COM) 、时代互联 (TODAYN-IC.COM) 、易名中国 (ENAME.COM) 、铭万 (MAINONE.COM)

新网、商务中国、万网、Enom的域名参考价格:

国际英文域名.com (新购/续费) :49/68元 (新网) , 60/68元 (商务中国、万网) 。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 (新购/续费) :65/65元。

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om.cn (新购/续费) :65/65元。

中文通用域名.中国/.公司/.网络 (新购/续费) :300/300元。

中文国际域名/中文.com (新购/续费) :80/80元 (新网) , 130/130元 (商务中国) 、85/85元 (万网) 。

中文.tv (新购/续费) :350/350元 (新网) , 350/380元 (商务中国) 、280/280元 (万网) 。

.name (新购/续费) :85/85元, 80/80元 (Enom) 。

国际英文域名.net/.org.net/.org (新购/续费) :55/68元 (新网) , 60/68元 (商务中国) 、80/80元 (万网) 。

.tel (新购/续费) :100/100元 (新网) , 90/80元 (商务中国) 、90/90元 (万网) 。

.me (新购/续费) :180/180元 (新网、Enom) , 130/130元 (商务中国) 、140/140元 (万网) 。

.asia (新购/续费) :100/100元 (新网) , 120/120元 (商务中国、万网) 、180/180元 (Enom) 。

.gov.cn (新购/续费) :200/200元 (新网) , 180/180元。

.biz/.info (新购/续费) :130/130元 (新网、商务中国) , 120/120元 (万网) , 110/110元 (Enom) 。

.cc (新购/续费) :160/160元 (新网) , 280/300元 (商务中国) 、350/350元 (万网) , 220/220元。

.tv (新购/续费) :360/360元 (新网、商务中国) 、400/400元 (万网) , 350/350元。

中文.biz (新购/续费) :130/130元 (新网) , 100/100元。

中文.cc (新购/续费) :150/150 (新网) , 320/320元。

2. 网站空间的选择

网站空间建议选择规模较大、具有专业机房的IDC服务商。我国南方电信公司网络建设规模较好, 客户较好, 我国北方联通公司网络建设规模较好, 客户较好。选择网站空间考虑是用电信还是联通的, 如果主要客户是全国性的, 建议选择具有双线 (电信公司和联通公司) 。

3. 网站源程序

网站源程序开发是网站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环节, 是网站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网站源程序开发, 既要考虑当前公司业务需要, 同时要公司快速发展, 对网站建设和升级的进一步需要,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网站源程序开发中, 要与开发公司充分交流, 就网站艺术风格、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全面达到共识, 明确网站形成的知识产权, 开发进度、验收标准、网站的技术升级及后续服务等, 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同时, 在开发的过程中, 要分阶段, 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 保证开发工作, 按照合同进行, 防止出现返工等重复劳动。工程竣工后, 应按照合同, 完成源程序的上传外, 同时, 还应收完成网站源程序、全部技术文档、合同文本等资料归档, 保证技术文件的齐全、有效, 为网站顺利运行、后续维护、技术升级等做好准备。

4. 网站推广运行

建网思路 篇3

PoE指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做改动的情况下, 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 (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 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 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2003年6月, IEEE正式发布了802.3af的PoE以太网供电标准, 它明确规定了远程系统中的电力检测和控制事项, 并对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通过以太网电缆向IP电话、安全系统以及无线LAN接入点等设备供电的方式进行了规定。

Po E供电

PoE技术解决了过去一台网络设备至少需要一根电源线和一根网线的问题, 能够借助一根网线同时提供网络接入和电力供应, 在极大地简化了网络部署的同时, 进一步扩展了网络设备的部署范围。包括思科在内的众多业内供应商认为, PoE技术的重要性在于, 随着智能设备逐渐向网络边缘迁移, PoE将是这类设备获取电力供应最为简单经济的途径。

据国内主流网络设备商烽火网络的技术人员介绍, 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 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供电端设备 (PSE) 和受电端设备 (PD) 两部分。

其中, PSE设备是为以太网客户端设备供电的设备, 同时也是整个PoE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而PD设备是接受供电的PSE负载, 即PoE系统的客户端设备, 如IP电话、网络安全摄像机、AP、掌上电脑 (PDA) 或移动电话充电器等许多其他以太网设备。

Po E以太网的场景应用

PoE技术由于其易安装、易管理、简便、安全、稳定、可扩展和利旧原则, 在家庭应用、无线建网、安全防护、建筑物管理、零售、娱乐和RFID等领域, 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2009年国际通信展上, 烽火网络就对外展出了支持Po E的交换机F-engine S3928-PAF (如图所示) 。据了解, 该交换机主要定位于AP、IPPhone、IPCamera的接入等应用场景。除具备传统以太网交换机的优势外, 该交换机支持IEEE802.3af线路供电标准和IEEE802.3at线路供电标准, 可以对超过15.4W功率的网络设备进行供电;本身已集成了数据传输和供电的功能, 可直接下接PD设备;其远端可以是各种对功率要求不大的基于IP、符合802.3af标准、802.3at草案的终端设备;可达到全线速转发, 支持PoE、QINQ、VLAN, 具有强大的ACL、组播和QoS等功能, 可提供形象直观、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网管系统。

建网思路 篇4

来自2009年12月23日WiMAX论坛官方消息:最新数据显示146个国家建设了共519个WiMAX无线宽带网络, 其中包括由2G移动网络运营商部署的95个WiMAX网络。其中112个新建于2009年。除了WiMAX论坛以上统计数据外, 已有WiMAX运营商正在加大境外网络和业务扩张。如Yota公司, 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25万用户并且已经突破盈利点。另外, 在2009年4月, 有来自宏基、华硕、联想、微星、三星、东芝的65种产品投放到俄罗斯市场。Yota公司预计将在2010年新增GSM+移动WiMAX模式的电话产品, 以支持基于WiMAX网络的VoIP服务。

Clearwire公司除了在美国, 还有在墨西哥和西班牙的网络, 34个市场覆盖超过3千万的用户群。马来西亚的Packet One公司, 在庆祝其第一个周年庆典之际, 已拥有13万用户。KT公司的服务已经覆盖超过一半以上的韩国人口。UQ公司也已达到超过日本半数以上的人口覆盖率, 通过与超过20家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 (MVNO) 的合作, 为用户提供WiMAX服务。Imagine公司在爱尔兰启动了4G WiMAX网络的部署, 宽带及电话服务的平均成本将会降低近50%。Freedom4公司获准在英国全面提供基于3.6 GHz频段上的WiMAX服务。

摩托罗拉近期宣布其WiMAX接入设备的出货量达到1万台, WiMAX客户定制设备 (CPE) 也已达到1百万台。2008年, 华为的WiMAX收入较前一年度增长超过2倍, 预计在2009年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奥维通 (Alvarion) 公司目前为超过100个国家的260个商业网络提供设备。Intel公司在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发布了Wi-Fi/WiMAX模块的解决方案, 众多PC制造商将采用此方案, 预计集成此模块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将达80余款。Beceem Communications公司宣布仅在2009年, 其4G WiMAX的终端芯片出货量就已超过3百万。

建网思路 篇5

随着EPON和GPON技术成熟, 全球各电信营运商陆续建设光纤到户网络, 预估未来几年EPON/GPON的建设速度将会达到高峰后逐渐趋缓。同时, 由于新服务及带宽需求增加, 下一代10G PON网络技术与市场将随之兴起。而由于建网成本的压力, 光铜协同建网将成为国内接入网建设主流模式。这里, 《通信世界》特邀请烽火、华为和上海贝尔三家设备商, 共同探讨2014年接入网技术发展趋势。

烽火:

10G EPON将进入建设高峰期

在烽火通信网络产出线王佳看来, 2013年三大运营商都进行了PON集采, 虽然采购量较往年有所下降, 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大的变化。

首先GPON采购成为主流, 且不拘泥于FTTH, GPON也可以用于FTTB建设;而EPON逐渐缩小规模, 主要用于以往扩容;因此2014年将延续2013年的采购形式, 技术选型方面以GPON为主;而在终端侧, 基于成本和维护的现实考量, SFU将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随着中国移动固网牌照的获取、国家宽带示范城是规范的出台以及新业务出现催生出带宽提速的需求, 整体的采购量不会出现大的下滑。

在10G PON方面, 王佳指出, 从2009年开始, 10G EPON就已开始进行小规模使用, 截至到2013年上半年, 全国应用超过50万线, 并且通过2013年中国电信的集采, 成本大幅下降, 完全具备了规模商用的条件。

此外,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10G EPON主要应用于原有的EPON网络升级, 主要定位于FTTB模式, 结合LAN/VDSL2, 甚至Vectoring技术, 提供接近100M的速率;而对称的10G EPON主要定位于政企客户, 提供对称的上下行超过100M带宽。

目前, 经过2013年的定价以及之前的小规模商用, 10G EPON经过了充分的验证, 无论成本还是技术均已具备商用条件;因此在2014年, 带宽提速驱动下, 10G EPON必将进入建设高峰期。

对于FTTH的建设挑战, 王佳认为主要是成本压力, 重点又体现在工程方面, 特别是入户难。基于这些, 工信部联合住建部共同出台了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然而, 在改造小区, 这些阻力依然很大, 因此烽火通信通过“光铜协同”的方式解决上述难题, 通过PON+LAN/VDSL2的方案实现了带宽提速, 同时把最后一公里的铜线进行有效利用, 对最终用户和运营商来讲是双赢的方案。

华为:

FTTH成本已降至合理水平

2013年FTTH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PON设备市场依然广受关注。那么, 2014年PON设备市场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在华为看来, 首先GPON已经成为FTTH建设的主流技术, 这个趋势2014年将会延续;其次, 受LTE影响, 固网投资压缩, FTTH的覆盖进度将会延缓, 主要以提升现有网络的实装率为主;最后, 为了降低成本, ONT采购将会集中到少数几款型号上面。

对于10G PON的商用进程, 华为认为, 目前10GPON产业链已经成熟, 并开始小规模商用, 2014年在特定场景10G PON应用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众所周知, 2013年运营商FTTH建设遇到成本等多方面问题, 对此, 华为方面表示, FTTH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建设, 成本已经大幅下降, 并已经降到一个合理水平, 成本的下降速度将减缓。

同时铜线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100M解决方案已经成熟, 可以有效地帮助运营商解决FTTH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光铜协同建网将会在全球成为建设主流模式。

上海贝尔:

DSL将成FTTH重要补充方案

在上海贝尔看来, 2014年“光进铜退”已成为固定“超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方向, 无源光网络技术 (PON) 是固网“超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

同时,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壮大, 关键器件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以及更优的带宽效率和性能优势, GPON正成为PON网络建设的首选方案。10G EPON/GPON进入发展快车道, 其标准和技术均已成熟, 但由于关键器件成本限制, FTTB、回程和高端用户将是其应用的主要场景。在40G PON领域, TWDM-PON能够兼容现有PON和ODN网络, 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 是下一步的研究和发展重点。另外, 得益于更好的经济性和更广泛的覆盖能力, PON正成为Small cell移动回传的重要解决方案。

建网思路 篇6

这其中, 华为一直引领全球LTE网络的商用部署, 增速迅猛。在4月底召开的华为2014分析师大会上, 华为无线网络业务LTE产品线总裁王军透露, 华为2014年在LTE领域的收入预计将达到40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60%。

中国LTE建设举足轻重

“今年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预计将新建约40万个LTE基站, 在全球的占比超过50%, 这说明中国的LTE建设在全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军介绍。

王军表示, 华为在全球积累了丰富LTE建网经验, 将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在全球范围内, 华为已经拿到了290多个LTE商用合同, 其中130多张LTE网络已经实现商用。

据悉, 目前华为的LTE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首都以及9大金融中心, 服务于全球顶级运营商、全球六大洲的用户。“2012年华为LTE收入是10亿美元, 2013年增至25亿美元, 我们预计2014年LTE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王军表示。这里的LTE收入主要指的4G基站部分。

电信领域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来推动, 华为是其中的主力军。王军介绍, 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 华为累计向3GPP提交了超过16000篇LTE/EPC提案。2010年以来, 华为在3GPPLTE核心标准中贡献了507件通过提案, 占全球总数的25%, 位居业界第一。

而在5G方面, 华为也早已开展研发布局。“我们会在2018年之前投入6亿美金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王军透露。

分享四大LTE建设经验

对于LTE建设, 王军表示华为有四个方面的经验供运营商借鉴。首先, 覆盖是LTE建设之本。王军分析, LTE网络在建设之初, 就必须考虑全国大范围内部署, 一年达到50%覆盖, 两年达到90%覆盖。如果覆盖做不好, 就会损害运营商品牌和用户对LTE的体验。

其次, LTE先发优势明显,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王军举例表示, 韩国KT比LGU+的LTE商用时间晚了6个月, 2012年第一季度两家的ARPU分别是27.64美元和26.18美元, 到了2013年四季度, 形势出现逆转, 两家的ARPU分别变成了30.95美元和34.05美元。

再次, 运营商需以用户体验No-Edge为中心建网。华为认为, 一方面网络的建设思路是要提供无处不在的高清视频和高清语音, 室外和室内应该都能随时随地提供5Mbit/s速率;另一方面, LTE业务也要需要创新, 比如3D导航云端地图, 可以实时显示路况。

建网思路 篇7

2012年已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4G标准TD-LTE加速推进的一年, 随着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实验网项目招标的启动, 年初拟定的2万个基站、5.2万个载频将被多家设备厂商承担。而近期工信部又发布了最新计划, 称到2014年, TD-LTE基站将达到35万个, TD-SCDMA基站将超过40万个。

多项技术获得现网验证

在“LTE红遍全球”的趋势下, 工信部、中国移动和产业链一直在全力推进TD-LTE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在成功实施TD-LTE技术试验的基础上, 中国移动联手产业链于2011年年初在广州、上海、杭州、南京、广东深圳、福建厦门开始进行TD-LTE规模技术试验;2011年年底又在北京启动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演示网建设。

在TD-LTE的规模技术试验中, 大唐移动在南京与中国移动积极配合, 首批完成第一、二阶段的测试, 首个实现同频组网下单小区超200个真实用户同时在线, 充分验证了同频组网能力;同时大唐移动对IRC、高速频偏补偿、Ir接口压缩等特色算法进行了专项测试, 是规模试验中唯一验证高速公路组网场景的厂家;大唐移动还在南京对双模平滑升级、一体化小基站深度覆盖等组网方案进行了现网验证, 为TD-LTE的规模部署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年5月份正式向专业用户开放的北京TD-LTE示范网, 是TD-LTE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北京TD-LTE示范网的主要承建方, 大唐移动在北京示范网倾力投入, 并与南京试验网相互呼应和配合, 承担了与几乎所有的主流芯片和终端厂商的互操作测试和性能验证, 提升终端的用户体验, 其中包括海思、创毅视讯、联芯、中兴微电子、Sequans、Altair等芯片厂家的多款数据卡、CPE以及手机, 为用户体验的启动打下基础。

此外, 大唐移动LTE系统与2/3G系统的互操作在规模试验二阶段测试开始之前即在北京率先完成。今年5.17至今, 北京TD-LTE示范网络已发放两个批次的专业用户体验, 包括部分国家部委、中国移动集团、中国移动研究院/设计院等。北京示范网对TD-LTE的终端、芯片、系统间互操作的推动在产业发展关键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TD-LTE的后续发展战略的规划和落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促标准完善加速商用进程

自2004年开展TD-LTE标准化工作以来, 以中国移动和大唐为主的中国企业在TD-LTE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特别是主导了TD-LTE标准的关键技术发展, 如8天线单、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TDD载波聚合方案等, 确保了TD-LTE与FDD LTE标准同步发展及性能优势, 提升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在LTE的标准化过程中, TDD+FDD标准融合是大势所趋, 也是保证TD-LTE产业和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唐最先提出基于TDSCDMA帧结构的TDD帧结构, 为提高与FDD的一致性及降低TDD系统复杂度, 与CMCC一起推动了TDD帧结构的融合, 最终形成type2帧结构。

在备受重视的“R10”阶段, 大唐全面参与到各主要技术方向的研究和标准化, 包括CA (载波聚合) 、relay、MIMO、CoMP、eICIC等。同时主导了多个技术方向的标准化, 并有大量成果写入标准。例如在CA、relay、MIMO等技术方向上, 大唐移动的综合影响力均排在第一梯队。

在“R11”阶段, 大唐也参与到CA增强、下行控制信道增强、CoMP、dynamic TDD、FeICIC、DL MIMO增强、Low cost MTC、coverage enhancement、TDD特殊子帧增强等技术立项中, 其中牵头了dynamic TDD的立项, 并顺利完成相关SI研究。

加入GTI扩展国际市场

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 大唐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技术部、研究院、设计院、江苏移动、北京移动等单位成功开展了大量关键技术的研究, 初步解决了TD-LTE组网的难题;大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包括频谱资源支持等, 并积极参与中国移动及TD产业联盟相关活动, 共同推进TD-LTE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国际拓展, 推动了TD-LTE全球化发展。

2012年6月, 大唐移动正式成为TD-LTE全球发展倡议 (GTI) 合作伙伴论坛成员。目前, 大唐移动已经积极加入到多个GTI技术工作组, 协助解决TD-LTE商业化与部署所面临的问题。这一工作包括网络规划、TD-LTE手机语音解决方案、TDD与FDD的共存、多天线解决方案、IOT等。

在GTI的各类研讨、workshop以及展会活动中, 大唐移动积极参与, 通过主题演讲、产品展示、业务演示等多样化的参与形式, 全面呈现TD-LTE产业的快速发展成果。

在国际上, 大唐移动大唐移动参与了比利时BUCD和圭亚那Quart TD-LTE网络部署。以实际经验获得了再次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实力。

在多个全球产业界顶级峰会上, 大唐移动都作为中国移动TD-LTE业务演示活动的关键合作伙伴, 向整个产业界展示了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及系列移动宽带业务, 充分验证了TD-LTE技术的高速率、实时性等关键性能, 其中仅国内重大活动的支持就已达到11次。

上一篇:草酸含量下一篇:班主任德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