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路

2024-07-13

打开思路(精选7篇)

打开思路 篇1

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知识, 而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转化成技能, 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适当科学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成为素质形成的基础, 而且成为素质培养的过程。“开放型”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新型教学。下面笔者就如何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浅谈几点意见。

一激发兴趣, 使“学”有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因此,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学生参与创造性学习活动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如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让同学们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圆, 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分小组进行拼图、讨论, 找一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般的同学都能找到3~4种位置关系, 其中最难找的是内切和外切两种关系, 但经过教师启发, 同学们反复讨论后, 这五种关系一目了然, 因此这节课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还必须改变单一的演绎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开阔、更全面地进行思考, 从而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

二大胆尝试, 使“学”有机会

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发现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 更重视学生“学”的体验, 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只有这样, 才能把教师备课时预定的、主观的、封闭的机械教学模式, 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的开放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 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1. 相信学生, 敢于放手

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相信学生, 一般知识难点学生独立学习或通过合作是能够解决的。课堂中要做到精讲精练, 严格做到“四让” (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和“四了” (该讲的讲了、该练的练了、该评的评了、该收的收了) 。

2. 立足学生, 善于放手

数学教学不是无目的地放手, 备课时要立足学生, 要从学生的角度着想, 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内容时, 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有利时机, 让学生在拥有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间和充分的选择权利的情况下学习。在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双基”, 抓住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知识, 学生掌握后便能触类旁通。其次,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的欲望。

3. 精心组织, 巧于放手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组织, 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相信学生是放手的前提, 立足学生是放手的保证, 创造机会是放手的方法, 精心组织则是解决放手的形式问题。

三鼓励创新, 使“学”有主见

师生合作的思想改变了实际上存在的“教师凌驾于儿童上”的旧观念, 用学生之间的协作的创新办法, 代替仅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学习模式,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同学听, 让其他同学进行讲评,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到教学交流, 教师的角色逐步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和求异、大胆地联想和想象、大胆地假设和构思, 肯定学生的创新, 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并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 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例如:有两种灯, 一种是11瓦的节能灯, 售价60元, 另一种是60瓦的白炽灯, 售价3元, 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 使用寿命也相同 (3000小时) , 电费是0.5元/千瓦时, 现在计划照明3500小时, 则需要购买两个灯, 试设计一种较省钱的选灯方案。当时, 教师要求每人设计几种方案, 并找出最佳方案。学生设计的方案有: (1) 60+0.011×0.5×3000+3+0.06×0.5×500=94.5; (2) 60+0.011×0.5×500+3+0.06×0.5×3000=155.75; (3) 60+0.011×0.5×1750+3+0.06×0.5×1750=125.125。最后, 通过对比得出第 (1) 种方案最省钱。

四优化训练, 使“学”有成效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指导学生质疑, 学生能自觉地寻找知识的关键所在, 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得更加主动、深刻。同时, 质疑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正可谓“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其中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很多老师认为, 教学就是把书上的新知识讲完, 练习题让学生做完, 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材教学观, 过分强调教材的绝对性, 忽视了学生个体与教材的联系和作用。知识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 应多关注生活实际,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新修订的大纲强调的。教材中规定的作业, 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教材中每道题的作用, 把握每道题的指导、完成及评价方法, 是衡量一个教师钻研教材深浅、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对作业练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使之更巧妙、科学、合理, 让学生爱做、能做、会做。开放教学内容, 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使教材走近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工具。特别是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与学生身边的事理结合起来, 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打开思路 篇2

比如以“风”为话题,如果只是着眼于本义,那就只有写自然界的风:按风向分的东南西北八面风;按季节分的春夏秋冬四季风;按大小分的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那么,我们就该会想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让别人活得快乐、让自己活得充实,人生的价值在于为正义而牺牲自己的财产与生命,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祖国为社会的利益而拼搏。

这些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的事例都阐释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这个时候,同学们自然会广开言路,多方讨论:什么修补桌椅、门窗啦,什么修补床、柜啦,什么修补大气层中的臭氧空洞啦等等。课堂上,老师在布置我们写作文的时候,通常也会对如何作文巧加指导,或是组织学生讨论。

再比如“圆”:其常用内涵有:“圆满”、“团圆”、“和好”、“成功”、“顺利”、“圆滑”、“灵巧”、“围绕核心”、“公正平等”(圆桌)等。根据以上形象,我们可以从母题“伞”生出许多“子题”:“多彩的伞”、“谢谢你,雨伞”、“伞下的友谊”、“送伞记”、“为我挡风遮雨”、“换伞”、“雨天盛开的花”、“这把伞是谁的?”、“我最喜欢的一把伞”、“爷爷那把破伞”、“雨伞又丢了”、“都是雨伞惹的祸”、“树伞”、“永远撑着的伞”、“不要保护伞”、“给我安全的伞”等。

二、要善于倾听并利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交流,打开作文思路。

再比如,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医生的生存价值在于他为人类创造了生的希望;老师的生存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法官的人生价值在于坚持正义、惩治邪恶;科学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思考、探索与发明创造。同样地,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的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财富的多少、权力的高低,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一颗仁爱之心,造福社会,恩泽人间!

像这样想下去,作文的思路不就沿着求异思维这种方式打开了吗?

当然,打开话题作文思路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一旦我们的思路被打开,可供选择的材料也就鱼贯而来,我们也就有可能写出富于新意、内涵深刻的文章来。也可以想到生活中与伞有关的事、景、情等,如:有的撑着伞在等人;有的一手撑着伞,一手拿着伞;有的一个人打伞走在雨中;有的只为别人撑伞,自己却淋着雨等。

如果以“伞”为话题写作文,我们可以想到不同款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伞”:如太阳伞、雨伞,单色的、多色的,短柄的、长柄的,油纸伞、布伞等。邻居伯伯看到现场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你能及时告诉我这件事,现在我还能够修补它,假如你不马上告诉我,等水泥干了,脚印就无法修补了。这样写不是不可以,但总让人觉得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不易借题发挥,写不出深意来。

看了这段材料以后,有的学生会说我也可以写一个关于修补道路的故事,这时老师可能会指出:写补路也是可以的,但这还是局限在原材料上,同学们不妨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把思路放开些。近年来,话题作文几乎成了考场作文的代名词。

三、适当运用求异思维,探求多种答案,打开思路。

事实上,要想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并非难如上青天。思路打不开,写出的作文自然也就放不开,更别说什么新意了。尽管如此,不少学生面对话题作文的时候,还是常常感觉一头雾水,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不知从哪儿下笔。

”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很多,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以“修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坚持训练,还是可以琢磨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来的。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风”的引申义,来写某地帮扶成风的道德风尚,写同学们的追星热潮,写生日party上的送礼与攀比之风。

再比如以“笔”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在话题前加一个动词:“买了一支新笔”、“借笔记”、“还笔的故事”、“拾笔”、“丢笔”、“修笔”、“换笔”、“送笔”等。这些东西,其实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要稍加思索,就可思路大开,“下笔如有神”了。

但是,你能说他们的人生价值是想同的吗?显然不是。但他心里一直不安,终于决定告诉邻居伯伯。

一、由“母”生“子”,对话题进行分析和联想,打开作文思路。

所谓的由“母”生“子”,就是指以题目提供的话题为“母题”,衍生出“子题”:对话题进行分析、联想等,把大的转化成小的,把笼统的演绎成实在的,把抽象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中去。另外,我们可以围绕话题这一词为中心,自由组词构句:“我想有支双色笔”、“钢笔的自述”、“电脑,让钢笔冷落”、“叔叔送我一支笔”、“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笔”、“假如没有笔”、“我与钢笔的故事”、“我和钢笔有段情”等。这个时候,我们要善于捕捉到老师和同学们在讨论时的一些关键性语句,为自己的作文打开思路。

仍以“风”这个话题为例,我们通过词语组合,可以将一切与“风”有关的词语都说出来,然后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这样,无论是自然界的风,还是校园新风、民风民俗、社会风尚的“风”,都将被我们收归笔下了。我们不妨想想“风”的比喻义:温暖人心的春风——如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父母的牵挂等等,都可看作是习习和风,暖人心扉;透彻心肺的寒风——无情的话语、冷酷的嘲讽,能让人如入冰窟。

(三)释义引发

能够被选为作文话题的词,往往内涵丰富,既有本义,又有引伸义,也有比喻义、象征义和情韵义等,可从其丰富的意义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人,他们的人生价值不同的方式来打开: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的地心说等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李白、杜甫的诗歌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铸就了中国文学的辉煌。比如面对“价值”这个话题,我们就完全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打开我们的思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写出一篇好作文,老师们是想方设法加以指导,学生们自己也是绞尽脑汁多写多练。

我们不妨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打开自己写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可以在话题后面加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构成主谓式句子,如:“钢笔旅行记”、“钢笔弄丢之后”、“钢笔漏水了”、“钢笔新生了”、“这支笔真漂亮”、“钢笔发光了”等。这种思维方法,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我们大可以天马行空,任思绪自由驰骋,从而广泛地开发我们话题作文的思路。

(二)构词引发

话题作文提供的母题(话题)往往是一两个字或一个简单的词独立而成的,这为构词组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我们的思维发散创造了空间。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母题”衍生出“子题”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形象引发

我们要尽量将话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展开想象与联想,想到与话题相关的现实事物或具体形象,从形象出发,思考写作的方向与题材。还比如“门” 这个话题,除了其本义外,常用义至少还有:“途径”、“方法”、“门面”、“要害”、“关键”、“等级”(寒门、豪门)、”表示某一方面”(师傅领进门)等。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有一个小男孩不小心踩了邻居家新铺的水泥路面,将平整光滑的水泥地印了几个清晰的脚印。求异思维又叫做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即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从而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同样,还可以在在其前加一个修饰词或限制词,构成偏正复合词组:“我喜爱的钢笔”、“爷爷的古董笔”、“烦人的笔”、“会说话的笔”、“摔不破的笔”、“不怕电的笔”、“我得钢笔朋友”、“迷人的笔”、“奖来的笔”、“王冕的笔”、“包公的笔”、“阎王的笔”、“老师的笔”、“粉红色的笔”、“自己组装的笔”、“不争气的笔”等。

但是很明显,这些所谓的“修补”,仍然都说的是关于实物的,高明的老师还可能这样来引导:同学们已经想到了很多方面,但是,我们能不能再往深处想想呢?比如说抽象的事物?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当我们受到委屈时,需要人去抚平心灵的伤口,这是一种修补;当我们的灵魂为罪恶所侵蚀的时候,需要剔除污垢,弥补心灵的缺陷,这也是一种修补;当我们的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需要我们待之以宽容、理解,使之恢复,这也是一种修补;当你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的时候,需要你有真诚来缝合那颗受伤的心,这还是一种修补„„

打开作文思路的尝试 篇3

材料是一篇小小说: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山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的名声远扬,某报撰文颂曰:“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

姑娘没有勇气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们渡水,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摊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向文教局长打报告,给区公所写信,跟乡长争吵,还掏出了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

……

这是一个主题思想比较隐蔽的材料,要去续写,一定要弄明白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精微寓意。续写的优劣,最能考察一个人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见地,认识是肤浅还是深刻,主题思想应如何把握,对人物褒贬程度怎样,这些都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当我把这则小小说打在投影仪上,要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紧张地思考、讨论、争议,没过五分钟,一位女生率先发言,谈自己的续写思路。她说:“从原文中看,这位姑娘‘开始了奔波’、‘打报告’、‘写信’、‘争吵’、‘掏工资’、灌醉一位‘关键人物’的行为,说明她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你们想,谁愿在山区教学,谁不向往城市。这位姑娘的行为符合社会真实。情有可原。我的续写是让姑娘调离山村,走向域市。”没等我做评点,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续写是让姑娘通过活动各方关系,当上大的官,然后再来关心这些孩子们的实际问题。”他的话刚一说完,课堂内爆发出一阵大笑。我说:“如果按照这两位同学的思路去续写这篇小小说,那么,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没有一点生活的亮色和人物高尚的情操,只有蝇营狗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深度会太肤浅,缺乏审美价值。续写这篇微型小说,我们要把握人物,一切背景、情节、场面、细节都不能游离人物而存在,且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我们要透过现象,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看清本质,然后确定思路。”说了这些,同学们又进入沉思之中,过了十几分钟,又有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小小说对姑娘是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她的一些行为绝不是为自己,而是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学过河问题。”还没等他说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对,小说中的‘他’动机不良,完全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然的话,他升了文教办主任后为什么就把孩子们忘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肯定了这样的思路,然后大家去续写这篇小说的结尾。下课时都交上了自己的续作。这时,我才把原小说的结尾打上投影仪:

……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桥,钢筋水泥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地上学了。姑娘现在还在山村,教着四个年级五十名学生。

同学们一看,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显然是“英雄所见略同”。最后,我说请同学们给这篇微型小说拟个题目吧。没想到大家竟异口同声地说“桥”。我说“对,对,对,可为什么以‘桥’命名呢?”一位同学随即站起来说:“小说情节围绕‘桥’展开”。另一位同学补充说:“‘他’的行为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人桥’实际上是通向仕途之桥,姑娘奔波的结果是给学生们建造了一个长治久安之桥!”“对”我说“一桥定人物之褒贬,一桥定情节之落差!”

“那小说结尾为什么还让姑娘在山村教着四个年级五十名学生呢?”

“这正反映了姑娘扎根山村教育,思想境界崇高,这和‘他’心在仕途,只想升官不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一位同学紧接着说。

“好,这样续写,这样考虑人物结局,才真正地升华了人物主题。爱心,不在一时一刻付出,而在一生一世地拥有。”

下课铃响了,师生还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

打开思路 篇4

一一、抓住“和”不变的特征打开解题思路

例1、小丽喝了一杯牛奶的, 然后向杯内倒满糖水, 她再喝后, 又用糖水倒满杯, 她又喝了后, 再用糖水把杯倒满, 最后把一杯喝完, 问小丽喝了牛奶和水各多少杯?

分析此题时, 小学生往往钻进小丽每次各喝了多少杯牛奶和糖水的牛角尖, 使计算复杂化。此时可引导学生考虑, 如果小丽喝的这些牛奶和糖水一开始就混合在一起了, 又如何计算呢?此问的目的在于堵住上述思路, 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于是学生不难发现无论怎样喝, 小丽几次喝的牛奶和糖水的总和是一定的, 且其中牛奶量也是一定的。这样抓住了“和”一定的特征, 计算也就简便了。因为牛奶和糖水的总杯数为+++1=2 (杯) , 牛奶是一杯, 那么糖水也是 (2-1) 杯。

二二、抓住“差”不变的特征打开解题思路

例2、李华11岁, 其父亲32岁, 是李华年龄的4倍时, 李华多少岁?李华的年龄是父亲的那年, 父亲过寿, 父亲过寿时多少岁?

分析此题时, 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此时需引导学生从李华11岁时, 父亲32岁入手, 抓住那年父子的年龄差为 (32-11) 岁, 使学生明白:无论从此年再往前推, 还是再往后算, 这一差是不变的。抓住了不变的年龄差, 进而找到其对应分率 (倍数) , 问题就清楚了。

分析:因为父子年龄差为 (32-11) 岁, 那么李华出生的前一年, 父亲正好21岁。父亲年龄是李华4倍时, 父亲比李华多的 (4-1) 倍正好是21岁, 李华的年龄相当于这样的一倍, 即21÷ (4-1) 岁。李华年龄是父亲的时, 父亲比李华多的 (1-) 正好也是21岁, 所以父亲过寿那年是21÷ (1-) 岁。

三三、抓住“积”不变的特征打开解题思路

例3、父亲与儿子带黑狗外出散步, 儿子与黑狗先出家门, 30秒后父亲出发, 疾步走向儿子, 就在父亲出门时, 黑狗从儿子身边跑向父亲, 跑到父亲身边后, 立即回头又转向儿子, 跑到儿子身边后又立即转向父亲……就这样, 黑狗跑着直至父亲追到儿子。如果黑狗的奔跑速度为每秒5米。父亲的疾走速度为每秒2米, 儿子的散步速度为每秒1米, 试问:从父亲出门到追上儿子, 黑狗连续奔跑了多少路程?

对于此题的分析, 学生如果受其具体情景的迷惑, 必然陷入力图依次求出黑狗奔跑的每一段路程, 再求总路程的困境而不能自拔。此时可引导学生考虑:如果黑狗从父亲出发时起沿着一条直线奔跑, 直到父亲追上儿子为止, 跑的路程和按题目要求奔跑的路程有何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认识到决定黑狗奔跑路程的是其速度和时间, 与其奔跑的方向、路线等无关。从而紧紧抓住积 (路程) 不变的实质, 即可迅速打开解题思路:黑狗奔跑的时间为30÷ (2-1) 秒, 黑狗奔跑的路程为5×30÷ (2-1) 米。

四四、抓住“商”不变的特征打开解题思路

例4、一学生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 从山脚到山顶后沿原路回到出发点, 每分钟走60米。求该生每分钟走多少米?

分析此题时, 学生总认为条件不足。因为求平均速度需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但是题中并未提供实际路程, 大有“疑无路”之嫌。此时, 可引导学生考虑:如果这一学生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不变, 路程如果扩大或缩小几倍, 所需时间可有变化?平均速度呢?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此问题中平均速度与路程的长短无关, 只要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一定, 平均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抓住了这一“商”不变的特征, 解题思路必然出现“柳暗花明”的前景。

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120米 (40与60的最小公倍数为佳) 。

解:120×2÷ (120÷40+120÷60) =48 (米)

怎样快速打开高考作文思路 篇5

——兼谈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知识梳理】

在考场上,拿到作文题,最怕的是打不开思路,大脑一片空白。这里送给同学们快速打开思路之门的几把金钥匙,并结合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说一说如何使用。联想法。采用联想的方法,由此题目想到彼人、彼事、彼景、彼情,会使自己对命题的认识由空泛笼统变得具体清晰;还可由题目联想到有关的诗文名句、掌故逸闻,思维发散,便于立意。如,“水”为题写一篇文章。若能联想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山水》)、“逝者如斯夫”(《论语》)、“长恨人心不如水”(刘禹锡《竹枝词》)等等,便可以把思路打开了。置换法。如果给的话题或标题的中心词比较虚,这时不妨用较为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叫置换法。如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天空”可够虚的,这不要紧,根据对所给材料的把握置换一下即可。

“天空”可以是父母无边的爱,可以是老师博大的胸怀,可以是同学长久的帮助,还可以是远大的理想,等等。总而言之,其特点是明净、辽阔、深邃,引人遐思,令人神往。通过置换,“天空”也就具体了,自然也就能够以此为点继续扩展开去联想,寻找到更丰富的内容,以便于行文时所用。

再如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是什么?显然,这里是比喻,喻指障碍、困难、逆境、不幸、考验等。比如高考,对有的考生来说是一道不得不过的坎。高考是带有共性的坎,带有个性的坎也不少,比如遭遇疾病、遭遇他人的诬陷,等等,也都可以写,只要真正体验过,有深刻的感悟。一句话,用本体置换了喻体,也就打开了思路,这样,自然也就能够写出富有个性的感情充沛的好文章来了。补充法。可以用添加限制性词语的方法,来“大题小做”或“宽题窄做”。有时,命题人有意识地将标题或话题中相关词语的定语或宾语给省略了,其目的是为了给考生留下发挥的空间,这时,可以把其省略的定语或宾语给补出来。只要补出了定语或宾语,作文思路也就打开了。这种打开思路方法的,叫补充法。比如,对“生活”这个大概念,可以通过添加因素进行限制,如“生活是复杂的”,就缩小其外延,便于展开写作。再如,以“距离”为题写文章,添加一“心”字,“距离”变成“心的距离”,偌大的题目一下子变得小而易于把握了。在题目“忙”后添加限制性因素,全文即围绕“忙得精彩”立意。

下面以往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说说这种方法的应用。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命题人把“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中“时间”、“记忆”的定语给省略了。

考生可以试着补出来。先给“记忆”补定语。是什么样的记忆呢?应该是能给人以启迪的,或给人以鞭策的,或给人以警醒的,一句话,就是有助于个人或民族、国家走向进步的记忆。比如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关于十年前香港回归的记忆;比如自己多年前身处逆境 时老师、同学或朋友、家人给自己的帮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眼神,等等。

再给“时间”补定语。可以把“时间”置换为“日子”,再补。这样,就有了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在艰苦奋斗的日子里,在寂寞难耐的日子里,在春风得意的日子里,等等。试着给“时间”、“记忆”补定语,就会知道命题人确实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季节”,写什么呢?可以写春夏秋冬四季,与这四季有关的故事该有多少啊!如果感觉这么写太俗了,那么也可空灵一些,这就是把季节看成一个比喻的喻体,如此,考生知道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春季,还有人正处在丰收的秋季,还有人已经步入人生的冬季。明白了这些,再构思与季节有关的故事,或者是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议论,都可以。

“季节”就两个字,且是一个名词。可以尝试着给其添补定语,比如丰收的季节、希望的季节、美好的季节、痛苦的季节、悲哀的季节,等等。有了定语,也就具体了许多,写什么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扩展法。有时,命题人在材料中用了省略号,或在标题或话题中使用了具有多义的词语,这时,就可以将省略的内容在材料的提示下通过扩展加以补充,将多义的词语在基本义的基础上扩展补出其比喻义、引申义等,从而打开作文思路,这种方法叫扩展法。如广东高考作文题“传递”,“传递”是一动词,考生可以把其所带的宾语补出来。看所给材料,知道“传递”的宾语可以是技艺、经验、思想、感情等。“传递”有了宾语,题目也就具体了,再写也就容易了。只要考生在写作时把重点放在“传递”上即可。

在所给材料中,命题人用了省略号,可以沿着命题人的思路展开联想,通过扩展的方法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一补,就知道可以是理想、信念、传统,等等。瞬间,“传递”就有了这么多的宾语,考生总该有熟悉的、能够把握的,这样,写好“传递”这个话题又有何难?

再如安徽高考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是指成绩、喜悦、爱意等。用这些词将其一置换,也就变具体了,容易把握了。“妈妈”可以是指生身母亲,也可以是指我们的祖国,还可以是指待如妈妈般的人,比如老师,等等。这么一扩展,取材范围也就宽了。

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语言极其优美,这就暗示考生以此为题所写文章的,其语言风格应该和标题一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方法更多的情况下是综合运用。这一点,还需要考生在实际运用三种方法时加以注意。比照法。可以找一个比照概念,彰显题目的内涵。以“安”为题,在立意时可以给它找一个比照概念“乱”,思路豁然开朗:社会安定人心所向,**时代百姓遭殃,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当然,“安”有着丰富的意义,若理解为“安于现状”就要用“锐意进取”来比照,“安土重迁”,就要用“漂泊无定”来比

照„„这样说来,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提供的单概念外增设一个与之相关或相反的单概念,使单概念题目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比较容易把握的关系型题目。再如,以“闲”对“忙”,以“狗尾”对“豹尾”,这实际上是对题目“反意而用之”,由逆转而来的话题登台唱主角,原来题目只是一个反面参照物。这类文章往往反弹琵琶,新人耳目。

【题例精析】

例1:命题

面对缺陷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时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但是这样安迪总是感到虚假和不自然。在正式主持节目时,安迪摘掉了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己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请以“面对缺陷”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件事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其实,我们应用自然的态度面对缺陷,待人以真诚,给人以力量,自己有信心,自己瞧得起自己,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精神缺陷比身体缺陷更可怕。身体的缺陷会带来生活的不方便,会导致精神的痛苦。但好多人都能面对这个现实,身残志坚,如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精神的缺陷最可怕,它不仅使自身的人性受到扭曲,还会危害到别人,如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七巧,不但自己为金钱的枷锁所扭曲。还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面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着手,可行的方法是在题目中间加以限制: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个性的缺陷、面对文化品位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等等。这样,文章的内容也基本确定了,立意就不会有偏离题意的危险。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议论、叙事等方法来展开文章,表达自己对话题的见解。

【立意示范】

立意一:优势与缺陷

谈人的性格: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如聪明的人往往不够勤奋,性情温和的人往往缺乏魄力,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会流于八面玲珑。所以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缺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并学会扬长避短。

立意二:辩证看待缺陷

构思一篇议论文:缺陷还是优势,要看环境的要求。如谦虚谨慎在中国是美德,到了美国就成了没有能力的表现,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所以要辩证看待缺陷。这样的观点可以新颖深刻取胜。

立意三:战胜缺陷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出发,构思一篇议论文。安迪战胜了缺陷,成为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名牌大学同居一室的两位博士生,却因为嫉妒而造成谋杀的惨案,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缺陷对于人生的正反影响。对于有坚强与健康心理的人来说,缺陷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正视缺陷,变不足为动力,所谓“战胜自己的人最强”。

立意四:缺陷也是一种美

缺陷也是一种美,如,比萨的斜塔,各种历史遗址或废墟等,自有其完整或完美所不能替代的美。断臂的维纳斯的雕像不正是美的象征吗?瘸腿的拜伦不正是美的创造者吗?残缺也有残缺的美。

立意五:完美与缺陷

曾几何时,我渴求完美的人生,当那些关于完美的梦想被一个个缺陷打破时,在感叹之余。我明白了,什么是完美,只有与缺陷相对的完美,人生的真谛,隐于缺陷,人在孤独的缺陷中,才可以品味出人生的完美,要感谢缺陷,也要珍惜缺陷。

立意六:戈鲁的故事

小百灵戈鲁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歌唱家,可是她的努力并没有为她带来好运,一种药水使她失明了,她却因祸得福,“盲歌手”的金招牌使她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这个标榜个性另类的时代,人们烦够了完美,缺陷顿时成了美味的大餐。缺陷可以用优点弥补,但它绝不是被利用来刻意标榜的工具。

【课堂演练】

命题一:请以“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单概念的命题作文。“真”,含义宽泛,词典上的解释是“真实”,跟“假”“伪”相对。结合社会和人生,“真”又有哪些内涵呢?立意时可进一步确定。如:在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现代社会里,“真”就是保持本真,不失却真我;在喧嚣浮躁、追逐名利的潮流中,“真”就是追求诗意地栖居的一颗赤子之心;在颠倒黑白的时代,“真”就是不畏强暴,敢于说真话,捍卫真理;在学术腐败的氛围里,“真”就是数十年甘于寂寞,孜孜以求、踏踏实实地奋斗,等等。

面对如此宽泛的题目,写作时要设法从小处着手,挖掘出题中包孕的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可从添加词语限制题目的角度来大题小做。如:真,是教育的根本;真,是做人的真谛。从教育的目的谈“真”的意义,或者从为人的角度谈“真”的作用。

还可在题目的基础上另外加一个概念,联系思考,拓展思路,如:“真与善”、“真与美”、“真与坚”等。从辨别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真”的意义,从而确定立意:生活中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等。

此外,还可用联想的方式发散思维,化虚为实,进而立意。比如,由“真”联想到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认识到真实的东西常常隐藏在迷惑人的现象背后,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真相;俗语“真金不怕火烧”,可以认识到“真”的价值、力量;还可联想到一些有关的具体的人和事,如,“文革”期间,张志新说真话,被残忍地割断喉管,美籍华人张纯如为了揭露日军侵华的历史真相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制造假论文,被剥夺其所拥有的最耀眼殊荣——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等等,由此认识到“真”还能彰显人格的高贵与伟大、捍卫“真”是需要勇气甚至付出 牺牲的等。

如此多角度地发散思维后,思路打开了,再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把有关内容收拢统摄起来,连缀现实语料,落笔成文,才能写出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文章。

命题二:以“圆圈与半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思路提示:

审题时要注意“圆”和“半径”的象征意味,“圆心”“半径”和“圈”之间的关系。

“圆心”外面有很多“圆圈”包围,包括:父母圈、妻子和儿女圈、亲朋好友圈、左邻右舍圈等,这里的“半径”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这点出发,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些观点:

(1)要注意与人相处,扩大交往范畴,涉足不同的领域,圆圈越多则“人生半径”越长,反之越短;

(2)要珍惜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亲情、友情等都可能是延长“人生半径”的重要途径;„„

“圆圈”可以理解为人生,圆圈越大,人生越丰富,“半径”可以理解为丰富人生的方式。可以提炼以下的观点:

(1)不断提升自己,就可以使生命之圆更加丰富。

(2)拓展人生的半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

(3)保持“自我”这个“人生半径”,就可以拥有丰富而有个性的人生。

“圆圈”可以理解为“圆满”,“半径”可以是达到人生圆满或成功的途径。要达到人生的圆满,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必须不断修养自我,提升自我,才能达到人生圆满的成功。可以详略得当地列举古今中外相关事例为证明,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来阐述。

【巩固练习】

命题一:请以“争论与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一:争论与智慧

思路提示:“争论和智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你可以认为“智慧产生于争论之中”,也可以认为“不争论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根据前一种立意写议论文,可确立如下几个分论点:①争论中体现着不唯权威、名家是从,保持独立见解的精神,所以有利于智慧的产生;②争论是讲究民主的表现,在思想的平等交流与有力碰撞中容易产生智慧(以上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③争论不等于盲目地发表浅薄的意见,更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④争论中既要相信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这样的争论,才能催生智慧(以上从“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根据后一种立意写议论文时,可以论述争论不仅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容易延误良机,甚至带来不良的外部环境;可以论述不争论更能让人静静地深入思考,可以以改革为例证明有时不争论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是一种大智慧。另外,也可以从智慧使争论更有价值等角度切入立论。

命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浑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邃。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以“静水流深”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二:静水流深

思路提示:首先抓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静”和“深”。其次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深”是内涵的蕴藉和深邃,是深远、高远、深沉等;“静”是安静、冷静、宁静等。

想一想,词语还有没有引申、比喻义?“静”还可以引申比喻指朴实、平凡、沉稳、从容、淡定等。

最后理清概念“静”和“深”之间的关系:只有“深”才能“静”!非“静”无以“深”!

理清“静”和“深”的关系,我们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揭示结果;再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就有了立意角度和分析思路。比如“为什么”、“怎么办”:

朴实蕴涵伟大(深刻),如“人生”、比如“爱”、比如“中国文化”等;/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

打开思路 篇6

沪港通“南冷北热”状况已被逆转,资金蜂拥南下抢筹方式可谓简单粗暴,凡属有中国血缘的个股均是先买入,待有限的筹码入手后再做研究;现阶段港股将陷入无模型、无调研、无分析、无基本面的无脑抢筹局面,待估值洼地修复到一定阶段,才可能进入基本面的差异化选择。

港股目前波幅空间已被打开,或将更早于A股创出历史新高,而后续需战略性思考以下几点:1、估值低或有很明显的两地估值差是首选标的,2、细分行业对比A股稀缺或者细分行业龙头,市值条件符合未来深港通标的更佳,3、TMT、一带一路及保险券商具有长期趋势,4、环保有行业稳定增长和A股估值折让优势,消费,商贸,物流及设备制造有亮点可寻,5、AH价差股并不单纯依靠折让选择,还需要看的公司本身增长空间。

打开思路 篇7

一、投“石”问路

所谓投“石”问路就是面对作文题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方法适合于命题作文。因为命题作文往往会有一些隐藏的信息,而围绕着题目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更清晰地审清题意,洞悉出题者的初衷。如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我最好的朋友”这个题目,不会拓展的同学可能会将“朋友”作为重点。采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先问一问:我最好的朋友是谁——就这样有了写作的对象;为什么是我最好的朋友——于是,有了写作的材料;朋友好在哪里——文章的中心也显露出来了。作文思路的展开让我们在选材和主题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然后我们可以继续问一问:我的朋友带给我的是什么?我从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主旨更加明确了。至此,作文的视野就开阔无比了。又如福建泉州市中考作文“心声”,我们可以问上几句:谁的心声——我的心声、你的心声、森林的心声、小溪的心声……是什么心声——让童年重回身边是我的心声,让森林更加茂密苍翠是大树的心声,让小溪流水更加清澈是鱼儿们的心声……至此,思路已经打开,然后就可以围绕着思路去拓展故事情节。

二、组词探路

组词探路指的是以题目为中心组一些词组,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想写的一个词组作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于话题类的作文。如2010年广州市中考作文是以“呼唤”为话题,我们可以在“呼唤”之前加上一些词语:爸爸的呼唤、小鸟的呼唤、大海的呼唤、亲情的呼唤、生命的呼唤、来自心底的呼唤、海峡那边真情的呼唤……我们也可以在“呼唤”之后加上一些词语:呼唤真诚、呼唤童年、呼唤永恒、呼唤逝去的时光……当然,我们还可以前后加些词语。又如2009年西安市中考作文以“惜”为话题,采用组词法,我们可以探出许多条“路”来:爱惜、吝惜、惜别、惜老怜贫、惜时如金、珍惜美好、珍惜与感恩、珍惜心灵的每一次感动,以及“那一次,我懂得了珍惜”、“爱惜别人,就是爱惜自己”……

三、小处拓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的细节往往能折射出无限的光芒。面对宏大宽泛的话题或命题,我们要善于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迅速打开思路。如2009年广州市中考作文以“幸福”为话题,选材空间很广阔,我们可以从小处拓路,写一写生活中几件与幸福有关的小事,比如陌生人的灿烂微笑,比如老师的一句鼓励、妈妈的一句叮嘱,比如考试后畅快淋漓的感受等,都是“幸福”的事。又如2010年杭州市中考作文的题目是“生活,因变化而精彩”,若直接对“生活”大加议论或抒情,势必会让读者觉得空洞,如果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变化”,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如以树苗儿长成大树的变化为内容叙述,就很具体了。以小见大,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从抽象化为具体去表现主题。

四、联想铺路

“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却也毫不夸张地道出了联想对人类的重要性。作文也不能缺少联想。联想犹如一座桥,架设起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由事及理,可以由物及人,可以抒发感情,可以揭示哲理。如以“阳光”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这样铺路:阳光是温暖的,是无私的,于是我们可以联想到妈妈的关怀、陌生人的温情、老师的奉献、他人的鼓励等。如2010年合肥中考作文以“翅膀”为话题,我们可以由“翅膀”联想到“老鹰的翅膀”,继而联想到老鹰在天空翱翔的情景,然后可以想象一下老鹰是如何学会飞翔的,还可以由“翅膀”联想到“梦想”,继而联想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从而自然得出“有梦想就能飞翔在成长的天空里”这个主旨。

上一篇:地理数据分发系统下一篇: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