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打开心灵之窗

2024-05-31

用爱打开心灵之窗(共9篇)

用爱打开心灵之窗 篇1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向导,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关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多年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 转化后进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而且后进生转航之舟要靠爱心导航。

每个学期开学初, 我总是先把学习后进生和思想品德后进生分别召集起来, 和他们谈心, 交流思想, 并且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再将每位后进生的座位分别和一位优秀生排在一起, 让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平时, 我还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后进生进步。

有一次, 我班转来一位叫汪洋 (化名) 的男生。经了解得知, 由于其父母离异, 父亲再娶, 他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疼爱, 沾染上了许多坏习惯。汪洋平时表现懒散, 学习不用功, 不守纪律, 与同学关系不好, 经常惹是生非。他在原来的寄宿学校里被视为“害群之马”。对于这样的学生, 如果采取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 恐怕教育效果不佳。怎么办呢?在冥思苦想之际, 蓦然间, 一句古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脑海中闪现。对, 采取感情诱导方式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以后, 每当汪洋犯了错误, 我总是把他找来, 与他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引导他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家庭的风波和变故, 要学会主动、真诚地与同学交往。同时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进而培养他的集体主义观念, 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 汪洋渐渐有了进步。上学期, 在一次体育课上, 由于他调皮, 不小心磕伤了腿, 我和同学们急忙送他上医院包扎治疗, 我还为他垫付了医药费。在他养伤期间, 同学们争着去看望他, 给他带去水果和小食品。我又安排班干部轮流负责帮他补习功课。这期间, 恰逢汪洋过生日, 为了向他祝贺生日, 我和同学们精心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晚会。那明亮闪烁的生日蜡烛, 那甜美可口的小蛋糕, 那一声声亲切的祝福, 那一个个有趣的小节目, 营造出快乐温馨的氛围, 使汪洋这颗冰冷的心融化了, 体会到了集体对他的期待和关爱。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汪洋伤愈以后回到学校, 进步很快。后来还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

班上还有一位叫张蕊 (化名) 的女生, 她性情古怪, 脾气暴躁。同学与她稍有摩擦, 她不是恶语相加, 就是踢桌子, 摔板凳, 俨然一个“混世女魔王”。因此, 同学们都不愿与她交往。为了解导致她这种坏脾气的原因, 我利用休息时间, 去她家进行家访。原来张蕊家庭背景比较复杂, 她家住在市郊, 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因为她是个女孩, 从小就受全家人的歧视。当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后, 对她更是漠不关心。这几年爷爷奶奶年迈, 父母双双下岗, 生活更加困窘。为了生计, 父母吵闹、打架便成了家常便饭。这种种原因, 使得张蕊对别人充满了敌意,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次, 她因不堪忍受父亲酒后的责骂, 赌气吃下一包老鼠药, 幸亏及时发现, 才得以保住生命。为了抚平张蕊心灵的创伤, 等她返校后, 我及时找她谈心, 为她指点迷津, 帮她解开心结。我引导她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 要增强对自我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珍惜;要学会理智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 并鼓励她要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当时正值初冬, 看她穿得很单薄, 我便把自己的毛衣和外套送给她。因为她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好, 每天到了课间操时, 我又买来酸奶并温热给她喝。同时, 还组织全班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让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帮她度过最失意的时光, 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也许是被我的爱心所打动, 经过这次风波, 张蕊有了深刻的感悟, 她在日记里写道:“现在, 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生活中还有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在关心着我。我要以新的形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从此以后, 张蕊与同学相处得很融洽, 开始了她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在班里, 时常能看到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友善的她与大家一起说笑, 或主动帮其他同学做值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只有摒弃传统的权威控制管理思路, 教态由冰冷严肃的改变为宽容、宽厚、宽松的, 用微笑的心态和温情的形象不断给学生以鼓励、期待、表扬, 用爱打开心灵的窗户, 用情点燃智慧的火花, 把爱的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 才会于无声处见效果。

用爱打开心灵之窗 篇2

年幼时,教师说,用心灵的眼睛看世界,你会明白很多、很多......。

的确,用心灵的目光去品尝人间百太,你会得到明晰和晦暗之后的大撤大悟――人间的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而在这同时,你也在此刻融入了这个世界,连绵不断地汇入其中。

遥望杜甫的《春望》,真正明白了亡国之愁,仰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心中的模糊,即刻间,取而代之的是“悲欢离合,离愁别苦”。他们的诗曲折迂回,是自我看清人世,向世界万物,打开了心扉,犹如红杏出墙,指向天际。

诗人,他需要用心灵去感知世界。

此刻的我,长大了。

突然明白了教师的用心良苦。我用心灵看到了,看到了心之窗外的明晰。

我,明白了,打开心灵之窗,用心灵的双眼描摹世事,而它,会变得无比完美。

窗外,阴雨绵绵。

打开心灵之窗 篇3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08-001

“科教兴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个个熟悉的字眼已成为现代人教育子女的目标和方向,在很多人的眼里最关心、最关注的还是幼儿的学习、成绩,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正一步步走向危险的边缘。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优美的环境,给幼儿一个舒适的空间

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作为一个大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优美舒适的环境,必将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1.营造轻松舒适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的教育是隐性的,每天生活在绿色的校园里,接触鲜艳的颜色,幼儿的心情自然会变得开朗、阳光。因此,我们幼儿园的空地上都种植了很多植物、花草,给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花香、听着鸟语,幼儿可以在舒适的校园里尽情的释放自己。

2.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地方,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我们都会选择一些鲜艳、积极向上的颜色来装饰班级,如绿色、黄色、红色等,让整个班级看上去生机勃勃,散发着舒适的气息。同时我们还利用班级有限的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区,让幼儿可以自由玩耍,抒发各种情感。

二、多样的活动,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载体,也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学活动中的正面教育,通过开展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幼儿体验教学内容中渗透的各种情感,从中对幼儿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中班的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的社会活动《神奇的话》《好玩的玩具大家玩》《我真棒》《我不哭》等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交往,同时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艺术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我高兴》等活动,引导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开朗的心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的教育,从而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树立正面、积极的情感。

2.游戏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我们提倡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区域游戏的创设正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种宣泄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将自己的各种情感、情绪宣泄出来,同时在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也能获得正面积极的影响。如在娃娃家中,幼儿可以自由扮演各种角色,父母在家的样子、说话的语气、情感的表达,幼儿都会以角色的形式模仿出来,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幼儿性格的另一面因素,并根据幼儿的这些表现进行正面的引导,释放幼儿内心的感受。美工区中各种颜色的蜡笔、纸张等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尽情地绘画、涂鸦,将自己的情感以绘画的形式宣泄出来,使幼儿不快的情感得以释放。在情感区,我们还特地为幼儿做了一块发泄墙,如果你今天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生气的事,可以告诉布娃娃,也可以打不倒翁来宣泄。通过这样一些游戏形式,来释放幼儿的不良情绪,在无形中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教师的作用,给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1.以正面的形象感染幼儿

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对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每天板着一张脸,动不动就对幼儿大声呵斥、生气,那么对幼儿来说就会形成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的心理会健康吗?因此,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以积极正面的形象来面对他们,我们需要微笑,我们要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在游戏中当幼儿的伙伴,与他们共同玩耍,在生活中当幼儿的朋友,听他们倾诉。以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带动幼儿的情绪,使他们每天都能处在愉悦、向上的氛围中。

2.以鼓励、乐观的言语感染幼儿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句简单鼓励、表扬、激励的话,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引领不同性格的孩子走向陽光、自信、坚强的道路上。如对于班级里比较内向、害羞的小朋友,就可以用“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你真棒!”等语言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可以用“XX小朋友进步啦,会安静地坐好啦!你做的真不错!”“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告诉老师。”等激励的话将他们的心声诉说出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性格比较极端的幼儿,教师则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温暖、开朗的话抹平他们性格的另一面,帮助幼儿建立友爱、健康的内在心理。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针对幼儿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言语来感染他们,使他们能走在健康心理的道路上。

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篇4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崇拜者

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我很丑, 但我有我的尊严”,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尊, 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说作为老师的我们当你在教育学生时, 只有你去尊重学生, 爱惜学生的面子, 苦口婆心的用向上的思维, 温和而又严厉的态度去劝解孩子, 让他对你的教育心服口服,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总之, 心心相通的桥梁是要用情感去铺设, 用尊重、信任、关爱去延伸。尊重, 是一种力量, 尊重, 是一种品质, 是班主任必备的道德修养;以尊重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是我教育学生的深刻体会!

二、让更富裕的爱注入“问题”学生, 让每一颗心灵都充满阳光

案例:我们班有一名学生, 母亲天生聋哑有一点痴呆, 然而一向在支撑整个家庭的父亲再一次工作中也不幸身亡, 留下幼小的他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才让他慢慢的成长起来, 对于升入中学的他慢慢的暴漏除了自己的很多坏毛病, 偷东西、打架斗殴、抽烟, 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 可以说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班级“害虫”了, 在班内的影响极其不好。对于这样的孩子, 我首先是同情,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先从他的生活上、学习去弥补孩子情感世界的空缺。只要孩子情感上有了温馨, 有了安全感, 慢慢的让他心中充满爱, 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样才会帮助他重新树立自信心、重拾自尊心。肖伯纳曾说:“有自信的人, 可以化渺小为伟大, 化平庸为神奇。”可见自信对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 这样他也就不会让老师失望了。有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们学校组织为灾区捐款活动, 他主动地来找我说:“老师我也想为灾区献爱心但是我今天没带钱, 能不能借我两元钱。”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很欣慰, 证实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能把我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我当时真的很高兴, 我想:“他现在对灾区人民有爱心, 也就是他心中已经充满了一种爱, 我就更用该去爱自己的学生, 用该去激励他得到更大的进步”。久而久之, 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从而消除了自卑心理。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 我都采取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扬与鼓励, 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 愿意与我心灵交流, 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健康成长。

分析: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但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帮助, 这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 作为教师, 要正视学生的差异, 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 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用爱去感化他们。

三、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称赞, 让我们多些微笑

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称赞与表扬,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点燃每一颗心灵的火花, 使一切天赋和才能被挖掘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言中能时时流淌对学生的赏识与鼓舞:牵动嘴角, 翘翘鼻翼, 微微一笑, 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微笑会使你创造奇迹。进步时肯定, 落后时鼓劲, 成功时喝彩, 胜利时引导……以充满激情的话语更多地点燃他们的热情。

打开心灵之窗 篇5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能够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

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期望。

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因此,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和痛苦本身,而是情绪。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

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

听虫鸣鸟叫,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好把眉头深锁。

是的,人生本短暂,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能够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

打开你的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

打开心灵之窗,遨游文字空间 篇6

一、教会学生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训练,读写分离致使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不仅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困难,而且把作文教学引进了死胡同。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训练和引导,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方式上,拓展式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谓拓展式阅读就是围绕一篇文本,通过“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文章)阅读、“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文章)阅读、“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文章)阅读等来拓展阅读的范围和深度。如学生读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生活和写作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背影》散文集中的《儿女》、《飘零》等相关文章,通过这种拓展式阅读,学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心境,并能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有助于学生悟得文学语言的表达规律,形成一定的语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精粹的美文中以古诗文为最佳,它语句优美,措辞凝练,单字单句就能勾勒出一处风景,表达出千言万语。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一定量的古诗文,这不仅能使他们体悟到文字语言的奇妙和优美,激发写作兴趣,而且在写作实践中还能有意识地做到字斟句酌、措词造句来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中,学生自己的作品是较好的阅读来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荐作文、自编文集、自办班刊等阅读的“活水”,来“催发”学生创作的潜能,同时阅读身边同学的作文更容易汲取其中的精华,也更容易接受同学们的评价,使学生在“自育”和“互育”中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二、教会学生思考——行成于思毁于随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过多地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像背诵数学公式一样被动地接受命题作文的写作框架、情境作文的词语表达,结果就是学生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的感悟,可读性较差。借用韩愈的“行成于思毁于随”于作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生活,写作中凸显自己的独立视角和见解。

如何使学生打开心灵之窗,使其在写作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感悟,如何让学生的作文用心灵说话、用思想说话?巴金说得好,“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依据笔者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生活、反映心声、反映思想,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练笔主题,如生活作文,即反映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作文;如“三八”节当天学生在家的行动、感受和思考,学校运动会中学生的表现和感想等。调查报告,即针对社会中的某一热点现象或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如小学生迷恋上网问题、课外班现象等;说说心里话,即对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敞开心扉,说出对他们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期待。通过这些主题式的练笔,学生从中感悟到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品尝到了倾诉的快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作文中也能说真话,写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三、教会学生修改——吹尽狂沙始到金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好的作文,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在咬文嚼字的推敲中,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增强了,作文的审美、立意和表达也更出色了。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向学生反复强调的是如何写好作文,而对成文之后如何修改作文却教之甚少,使得小学生写作文一般都是一蹴而就,很少有修改作文的习惯,甚至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这种重写不重改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的作文始终是一块需要雕凿的璞玉,也干扰了教师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正确评价。

学生重起草轻修改一方面是作文教学中的误区,另一方面也与传统的纸稿修改枯燥、冗繁有关。在信息技术走进教学的当前,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已成为现实,利用局域网修改作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培养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在电脑中修改自己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电脑上修改作文,删、增、改、调等一切进行自如,这样学生不仅减少了重复抄写的枯燥,更能体验到自己的作文一步步走向成熟、趋于完美的过程,从而激发了修改的热情和动力;其次,在网上邻居中共享他人作品,相互提出修改建议。通过网上邻居,学生既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也可以自由点评、相互提出修改建议,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借鉴好的结构和词句来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在“自改”和“互改”过程中不仅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接纳了他人的信息并进行了有意义的构建,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整体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树勋小学)

打开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心灵之窗 篇7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拓展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的快乐, 比如在1~3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而在4~6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告诉学生们故事的开始,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主动阅读,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为学生树立阅读的学习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 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因此在他们心里树立阅读的榜样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跟他们多讲解古今中外的名家阅读典故, 无论是朱熹说过的“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孙敬的“头悬梁, 锥刺股”, 还是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都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榜样。

三、知道学生阅读到位

读书的方法很多, 大体可以分为朗读, 默读和背诵。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 朗读是理解文章最重要的手段, 它可以让读者的情感得到传递, 获得思想熏陶, 小学生不仅要养成朗读的习惯, 还要进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字每句进行字斟句酌的理解, 在朗读的过程中, 让关键的情感字重点突出, 以便更加理解作者的意图。默读是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也是适用性很强的阅读方式, 能体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它跟朗读的最大区别是它更加注重读者对于内容的理解上, 因此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而作为教师要在学生默读的同时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提高默读的能力。背诵是指不看原文的情况下, 凭借自己的记忆读出原文的方法, 著名的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曾经在一封教导他女儿的信中说, “语言课本至少读十遍, 有些课文还要背诵”, 而中国古代更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研究证明, 勤于背诵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力增强, 更可以让学生的文学知识库日益丰厚。

四、课堂内外相结合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应该只在封闭的物理空间中进行, 课外阅读应该是室内阅读教学环境的延伸, 创造开放的课外阅读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优美外部环境或者生活的阅读中真实体验, 积累素材。如在变幻的四季中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关于季节的篇章, 用心感受作者对环境的情感抒发, 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细雨如丝与大雨滂沱。另外, 可以在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探讨会, 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外阅读过程中, 获得更加真实与成功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根据故事的环境或是周围的情境判定当时的状态, 以获得更深的理解体验, 鼓励学生在平面的故事情节中展开立体的想象, 获得思想启迪, 让意境清晰化。具体到实践过程, 当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反复阅读, 同时做到手、口、脑并用,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并积极在阅读中探索答案。

六、多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尤其是摘抄名人名言, 好词佳句都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写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久而久之, 对于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的习惯, 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要激励学生学会在不懂或者不解的地方做批注, 并主动地交流探讨。另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搜集阅读资料, 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甄别是非善恶。

用爱打开心灵之窗 篇8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都认同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且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取得实效。传统教育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很多学校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且学校德育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教学任务,这样往往会使其流于形式[1]。如学校有时会安排德育实践活动课,但并没有为其配备具体安排和内容, 很多学生只是把这类课程当做休息放松的课程,老师没能给予绝对重视,提出教学要求,最后直接影响德育成效。

(二)缺乏初中德育工作的技巧

德育是一门艺术, 必须首先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很多老师的德育都仅停留在口头单方面的说教上,这种方式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仅仅通过说教这种单调的手段是无法让学生欣然接受的, 并且长期说教也会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单方面的方式更是无法和学生形成互动,走进学生心扉。作为恶性循环的后果,德育会越来越僵硬和封闭,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技巧,构筑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格外重要,也是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匙。

二、当前初中德育工作艺术的探讨

(一)付出关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生的心智是不够成熟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子,并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3],因此强硬的说教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关怀才能越过那堵心墙。当然这里的关怀并不是刻意显露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远比说教能感化学生。相关实践证明,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重视关心和关爱学生,将学生看成自己家人,主动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将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将德育与生活直接结合,真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给予及时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撑,获得应有的温暖和关怀。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平等对待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只有在关怀学生的基础上,德育之光才能照亮学生心扉。简言之,德育工作的艺术就是关怀。

案例1:某班有一 位男生 ,长期迟交 或不交作 业 ,而且每天都 看起来很 疲惫。老 师调查以 后才发现 ,原来他每 天放学后都 去学校附 近的网吧 上网 ,一直到很 晚才回家 。于是老师 决定家访 ,了解情况 。刚开始 ,他很抵触 ,在老师的坚 持下 ,还是妥协 了。当老 师来到他 家之后才 发现 ,其父母离婚 了 ,现在他和 父亲一起 住 ,但是父亲 每天工作 很晚才回家 。他每天 去上网的 原因其实 就是寻找 精神上的 依托 ,很明显他 缺乏关怀 。于是 ,老师暗下 决心帮助 其走回正轨 ,首先老师 建议他父 亲以后多 抽点时间 陪孩子 ,不要一心只 在工作上 。其次老 师可在平 时经常鼓 励该生。 慢慢地 , 效果越来 越明显 , 他开始认 真学习了 , 成绩相比 以前有了飞 跃。

(二)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德行榜样

德育工作中的德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 还是对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良好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4],最好的榜样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在潜意识里效仿,因此躬行实践远比生硬说教有意义。很简单的事例,老师几乎天天和学生说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看红绿灯,一定要走斑马线。可是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一定会按要求来,而且有时甚至老师自己也不会这样做。万一有学生看到老师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不等绿灯,那么学生自然会认为那些要求只是口头上的,并不需要实行。相反,如果老师真的等绿灯再过马路,学生看到就会认为自己也得这样,那么无形中,德育工作就成功了。

案例2:某班刚开始实行迟到记名管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太配合,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由于交通原因,班主任在路上堵了很久,最后迟到了,赶到班上后,立马向同学们道歉,并且要求考勤员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保证说以后尽量不再迟到。之后一段时间里,班上迟到现象明显好转了很多。老师这次迟到后的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准时上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从传统教学模式看,或在老师传统思维的统领下,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学生经常被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两类。而学校经久不衰的奖项———“三好学生”往往授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类型,以成绩为标准是不合理的。德育更是如此,实行德育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尊重个性。《论语》中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古人尚能若此,更何况新时代的人们。每个班几乎都有很多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有方面都不行。如有一位女孩在学习上很努力,成绩却无法提高,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她会是市区艺术小人才绘画比赛一等奖得主。相似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同学在运动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书法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陶艺上有天赋,等等。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老师需要发现这些闪光点[5]。

案例3:在某班,班级管理一直存在问题,班干部无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决定改变班干部选举方式, 采取“应聘上岗”的自由参选模式 ,并且由同学们投票选举。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平时一些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同学都踊跃参与竞选。最后,新当选的班干部几乎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班级管理明显变得高效。

(四)畅游文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光靠目前思想品德教材上几篇浅薄的文章,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文章多数没有太大深度,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说教上。只有真正的文学作品才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如都德《最后一课》传递的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精神;海明威《老人与海》宣扬的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等。老师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为核心,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交流会、读书月等活动。某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分布情况,见图1。

由上图可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助课外书籍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上图中,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生最多,调查发现,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感染力,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从而更珍惜和热爱生活。

(五)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有无限活力和激情,有极强的表现欲望[6]。因此应该给予他们足够机会展示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个性特点发挥,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推动德育工作进行。初中各个班的班主任可以互相联系,举办一些团队性质比赛,如篮球赛、手工比赛、绘画比赛。在游戏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作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几乎所有年级团体篮球赛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场上的球员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汗水,场下的同学全力为他们呐喊助威。就这样在小小的篮球比赛中,整个班集体团结一心。由此可见集体比赛的魅力所在。当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

案例5:某班学生 长期看起 来没有生 机 ,原来学习 压力过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并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整个班级缺乏凝聚力。于是,班主任决定做出改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他要体育委员到器材室借来羽毛球拍等用具,带着同学们到附近公园游玩。同学们刚 开始不适 应 ,可慢慢地 ,开始放松 心情 ,大家在玩 耍间有了交流和互动,同学们脸上都浮现了久违的笑容。之后该班变得生机勃勃,老师决定每学期尽量组织活动,带大家去放松。

三、实践结果及思考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开展单元训练,其考试结果为:该班级40人,得分>80(含80)者30人,80-100分8人,70-80分有2人。本次考试中优秀率为95.0%。较上次考试优秀率明显提升9.6%,实践效果明显。整个班级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还有一人被评为“区孝敬标兵”,一人被评为“市金奖少年”,等等。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指导学生实践,完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让阅读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篇9

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我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开展“童话引路”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篇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全员行动,凝聚集体的智慧,根据故事情节自编自导童话剧。剧中融入生动的剧情描绘和精彩的人物对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学到并懂得其中的道理。同时,班级之间也可进行童话剧的交流,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这样,在玩儿中阅读,在阅读中玩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童话剧的编排、理解能力。

二、指导阅读选择

学生、家长、教师可以经常互动,相互推荐一本好书进行学习交流,读完后家长和教师分别进行点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我认为妈妈向我推荐的这本书好在哪里,有什么不好,我认为哪本书比这本书更好……”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行,不必牵强附会。教师可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旨在培养学生认识、评判课外书籍的能力。

三、掌握正确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精读法”“提问法”“竞赛法”等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批注阅读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值得借鉴的语句、观点,随时摘录,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形成心得体会,做到边读、边想、边记,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四、开设图书园地

学校可开放阅览室,班级可开设图书角,并由专人管理。藏书应尽量做到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阅读条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就指日可待了。

五、拓展阅读空间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中融入当地的人文教育,借助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其知识面。如,鸭河工区山水秀美,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白河的发源地,拥有水面面积110平方公里的鸭河口水库风景宜人,已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里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繁华的城镇;东汉时,因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屯兵宿营而得名皇路店;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这里曾多次作为郡治、县城所在地,现仍存有向城县遗址、彭家大院等人文景观。辖区人才辈出,曾孕育出彭清源、王永民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

当教师带领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蒸馍石》《扳倒井》《皇路店的来历》《王莽撵刘秀》等故事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有效训练与提升,阅读兴趣也得以进一步强化。

总之,拓展阅读空间,其实是还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还孩子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学生因为阅读,打开了心灵之窗——窗外是湛蓝天空,窗外是习习清风,窗外是明媚阳光……由此实现了精神的成长与心灵的满足。

上一篇:我是歌手下一篇:资源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