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扉

2024-08-14

打开心扉(共12篇)

打开心扉 篇1

门诊部和住院大楼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 绿地间有一条曲折的卵石小路, 供一些住院病人闲来散步和功能锻炼。路边还竖着一块“爱护绿地, 人人有责”的标牌。不知何时, 当初赏心悦目的绿地就被人肆意践踏了, 绿地中留下了几条结实的直路, 寸草不生, 一看就是被不爱绕行的人日积月累踩出来的。终于院长看不下去了, 指着问总务科主任:“你看看那效果图, 再看看这绿地!”

总务科主任瞥瞥尚未拆除的效果图。图上的绿地可是医院绿化的重点景观, 便唯唯诺诺地点头, 安排人手给绿地围上竹篱笆。

但是好景不长, 有大人撩起腿掠过篱笆重新走进了绿地, 有顽童直接拔掉竹棍钻进绿地玩耍。不多时, 篱笆就支离破碎, 绿地又千疮百孔。

总务科主任当然也看在眼里, 他正思忖着把竹篱笆换成高高的铁栅栏, 只是成本太高, 于医院环境也不和谐。

这时, 有个路过的护士建议, 干脆拆除篱笆标牌。

总务科主任一愣:“那还不被踩成平地了。”

护士给总务科主任讲了个故事。前不久, 她所在的传染科的一位患肺结核的老人经过两个月的强化治疗来复查, 但是片子显示, 老人的病情仍在进展期。医生当下诊断, 老人属难治性肺结核, 需再加乙胺丁醇和延长强化治疗。但护士却看出老人似有难言之隐, 经耐心开导, 老人终于说, 过年时, 老伴儿说吃药不吉利, 所以就停了半个月的药。护士给老人说明利害, 再向医生告明原委, 于是治疗方案改为只是延长强化治疗, 从而减少了老人的药物副作用和耐药危害。临走时, 老人如释重负, 再三道谢。

总务科主任采纳了护士的建议, 拆除了篱笆和标牌, 重新修补好绿地, 再装上几个喷灌笼头, 然后将绿地彻底敞在人们的视野下。不几天, 绿地又绿草如茵, 当初效果图的模样又回来了。阳光下, 母亲和孩子怡然在绿地前合影, 黄昏中, 老人悠然地在卵石小径上散步, 却再没有人走上绿地。

这时, 总务科主任终于明白了护士的呵护之道:真正关心她, 不是千方百计地为她设置多么坚实的障碍, 使想象中的伤害难以逾越, 而是为她打开心扉, 彼此在阳光下坦诚相待。

打开心扉 篇2

砰!我将门摔了过去。但是我分明听见的是一颗充满关爱的心破碎的声音,那声音哀转久绝,围绕在我心中,久久不散。

曾经的我,心中充满叛逆,对母亲的指导、关爱和批评充耳不闻。每次回到家中,我与母亲便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次与母亲吵完架后,我都会将自己关在房间中,也就将自己那颗幼小的心灵关在无边际的黑暗之中,任由良知的谴责与叛逆来回不断的摧残着。

时而久之,房间窗台前那棵母亲送我的小茶树,因再无水分供给而几乎枯死。

我躺在床上,面无表情的望着茶花树上那已枯萎的.花骨朵儿,黄中泛黑,干巴巴的,如同一个濒临死亡的婴孩,也一如我的心。看着,注视着,却终是感到碍眼。便起身下床,冷漠的用力扯下了那个枯萎的花苞,只听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手中传来,便知道那花苞在我的力量下骨折了,碎了。伴随着几片黄叶落下,我的心不禁一阵抽痛,仿佛那个花骨朵儿是我那颗对母亲久已封闭的心。

后来一天,我百无聊赖之时便在房间时收拾旧物,却发现了从前的照片,那是刚出生的我和牙牙学语的我。在每一张照片中,但凡有我和母亲的合照的,母亲的脸上无一例外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我用手轻抚着照片上年轻漂亮的母亲,心中浮现出眼角有皱纹,脸上写满了疲惫的母亲,不禁泪浸衣襟,滚烫的泪珠滴在了照片上。

我开始主动和母亲交流,默默将家务做了,算是对从前那还不清的债务一点小小的补偿。对于从前置之不理的小茶花树,我也开始时常浇水、剪去枯死的枝叶,对它开始了精心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打开孩子的心扉 篇3

记得有个孩子写过一篇《邱老师,我为你打抱不平》的文字,描述了支教的英语教师邱老师对班上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无可奈何甚至被他们捉弄的课堂情景,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这篇“悄悄话”中,我了解到学生上英语课的真实情况。于是,我一方面与这位支教教师交流,向他提了一些在教育小学生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针对这一现象在班上组织学生就“如何尊重老师”展开讨论,同时我找那几个孩子个别谈心。渐渐地课堂纪律得到明显的好转,那几个孩子也不再捉弄老师了。

还记得有个孩子写了一篇《老师,你来评评理》。这个孩子期中考试语文考了97分、数学只考92分,父亲对他的成绩不满意,总拿他的数学成绩与院子里的孩子比并且横加指责。因此父子俩先是顶嘴,再到父亲动手打人,儿子不服气,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考得也不差,只是父亲总拿自己低分与他人的高分比,因此,让老师来评评理。看了这篇发自内心、有点委屈和无奈的文章后,我立刻与其父母联系,了解真实情况,然后找这个孩子谈心,首先肯定他对老师的信任,并且与他探讨在父母生气时如何交流,如何体谅父母的心情,这样,孩子心中的不愉快很快就烟消云散。

打开心扉, 从“心”开始 篇4

一、热忱——捧出我的心

热忱是发自内心的兴奋, 是一种深入人的内心的热情精神。如果你内心里充满了要帮助别人的愿望, 你就会兴奋。你的兴奋会从你的眼睛、你的面孔和你的整个为人方面辐射出来。你的精神振奋了, 就会鼓舞别人, 使别人愿意和你交朋友。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如何把热忱传给每一位学生呢?

(一) 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就表达了你的诚心、你的热忱, 对方便会伸出他的手。这样, 你们就可以手拉手、心连心了。

教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 与学生交流时老师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爱的目光是学生成长的营养源。教师不同的手势表达着不同的感情, 拍拍肩膀表示的是赞赏;打屁股是一种惩罚。当学生围在你身边时, 他们特想老师的抚摸, 如果你摸摸他们的脑袋, 他们会体会到你的爱抚和关心, 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好的教师懂得用热忱的语言给学生带去希望。话不必多, 一两句就能表示你的爱。

(二) 奉献你的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别人做好事, 要尽心尽力, 捧出你的心;为集体做好事, 要全心全意, 奉献你的力。

在集体生活中, 有这样一条原则:一人有难, 大家帮忙;集体有事, 人人出力。奉献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变化, 加以正面引导, 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不断增强奉献意识。

曾读到一个名叫沙都·逊达·辛格的人的故事:有一天, 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 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 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 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但辛格不能想象丢下这个人, 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的情景。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 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 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 那人活过来了。过了不久, 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 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在这个例子中, 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给予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奉献, 而且是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奉献, 正是这种奉献, 使他不仅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也保全了他自身的生命。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 最后却丢了性命。我把这篇文章读给我的学生们听, 期望他们明白:奉献, 使我们在服务于他人时也成就了自己。当给予别人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更精彩!你献出一点儿力, 我献出一点儿力, 力量就变大了。

二、沟通——打动你的心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 受到别人的欢迎, 就应当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学会与别人沟通, 打动别人的心。怎样的沟通才能打动别人的心呢?

(一) 倾听别人说

与人相处要当一个好听众, 听别人说话的心情, 要像期待别人听自己说话一样。认真倾听, 是与人交友的一大秘诀。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 也在听别人讲话。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倾听的技巧, 认为倾听是一种等待, 一种礼貌, 一种修养, 甚至是一门艺术。注重倾听者, 把学会倾听当成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懂得倾听, 是对他人的关爱、理解和尊重。对于倾听, 我们应该注意:

1.倾听是主动的活动。

倾听也许是在帮助他人, 这种帮助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 起码应该表达出愿意听的语言或动作。可暂时停止自己的讲话或进行中的工作, 注视对方, 用心倾听, 有效倾听, 以便更好地沟通。

2.接受说话者的观点。

尊重说话者的观点, 可以让对方了解, 我们一直在听, 而且也听懂了他所说的话, 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 还是很尊重他的想法, 而最好不要急于以个性激进的行为批评、反驳说话者。

3.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

平时, 在谈话中常因无关紧要的字句发生争执, 或没完没了地抬扛。善于听人说话, 可用简短的插话来应和, 让对方将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得以表达, 然后你再表明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二) 理解别人的心

我们交友, 并不是要求别人赞同自己的行为, 需要的只是理解。理解别人, 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这叫将心比心。

记得一次上活动课——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1.教师给学生讲故事:小伟刚刚由外校转学到这个班, 由于身体瘦弱, 不久就受到班里几个高大的男生的欺负, 他们给他取外号, 让他替他们做值日, 有时甚至向他“借”钱。如果小伟不从, 他们就威胁说要打他。小伟沉默了, 但是心里……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小伟, 你会有何感受?”“如果你是小伟的其他同学, 你会怎样帮助他?” (提示:小伟心里可能非常害怕、自责, 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 希望有人帮助他, 希望那些“大男生”别这样……其他同学可以主动与小伟交朋友, 帮助小伟熟悉新环境, 阻止其他同学欺负他……)

2.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资料“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并写出, “如果我是他 (她) , 我会有何感受?”

3. 请几个学生在班上念出自己的感受,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同情、理解、关心和爱护。

“打开心扉”主题团课总结 篇5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计控07班于2011/5/17晚7点30在主教楼403教室开展了以“打开心扉”为主题的团课。心理安全是大学生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怎样适应社会发展,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

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社会化严重,官僚主义,腐败注意,功利主义盛行,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严重,拜金思想普遍,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问题,就业压力,众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要摆脱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作息,平衡膳食,科学用脑,积极休闲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培养和完善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主动有效的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

3: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并寻找广泛的社会支持。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广泛宽厚的社会支持会帮助大学生走出沼泽地,走向开满鲜花的岁月。

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这方面的教育,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的良好氛围,建立良好的班风、学分、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经济向上的校园文化。大力宣传发展心理学校的治疗治疗机构。

本次团课开展的很成功,简单又不失亮点,同学们的参与也都非常积极。团课上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最近心里的不痛快,大家也为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唯一不足的是没有提前准备节目,现场发挥的有些混乱。但是我们会逐渐完善,让我们今后的团课更加完美。

计控07:贺瑞环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篇6

我于九三年毕业于正定师范,刚毕业就接任八年级的班主任。那时候经验不足,靠的是满腔热情,一股干劲、冲劲,一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但毕竟经验不足,难免在处理问题上会出现“热情有余、处理草率”的现象。不过,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小,共同语言就多了,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大朋友。我记得当时我班有一个女生早恋了,她的内心也很彷徨,我就与她促膝交谈,把我曾经的感受坦诚地说给她听,她被我的真诚感动了,竟拿出了好几封那个男生给她的信,并发誓再不和他来往,我告诉她我会给她保密的,并会妥善保存他的信件。她爽快的答应了,后来确实如此,他再没和那个男生来往,成绩也明显有了进步。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深深的体会到: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师德。其次,作为班主任身教重于言传。第三、班主任应有很强的责任心,并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付出毕生的精力。第四、作为班主任你的专业课要过硬。第五、班主任要热爱学生, “以爱为本”。把爱心像阳光般无私地撒向学生,把慈爱的微笑带给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第六、班主任还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艺 。

以上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种种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生活所迫,在九九年我来到了一所私立学校,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因此对班主任工作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众所周知,做为一个班主任光有“爱心”、“细心”、“耐心”是不够的,工作开展的好不好,成效高不高,往往在于工作的技巧、驾驭的能力。

记得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女生,喜欢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同宿舍的女生对她很有成见,她和同学的关系搞得很僵,为此,我也没少唠叨,但效果不佳。在一个大雪飘飘的早晨,有学生向我汇报,说这个女生正偷了别人的包子在操场上吃呢,我一听赶紧向操场跑去,学生们也都想跟我去但被我拒绝了,等我到了操场她手里已经没有了包子,我到操场边往墙角下一看,吃剩的包子被扔在了下面,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问他包子是怎么回事?他刚开始还想抵赖,但在我有备而来、步步为营的逼问下终于低下了头。我于是趁热打铁就这件事讲了她在班里的处境,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那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在我俩深一脚浅一脚走出操场的时候她落泪了,在当天晚上,她给了我一封很长的信,信里写出了她的忏悔并把以前怎么拿别人的饭票、钱等全部写了出来,这件事确实真正触痛了她的心灵,我也就此对其他学生做了工作,让他们不能歧视她,要主动和她交往。从此以后这个女生彻底改掉了她的坏毛病。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是:不管对待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既要有慈母般的息息关爱,又要有严父式的高要求;既要在“面”上抓整个班级班风学貌,又要在“点”上细致深入地管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既要有贴近学生的现身说法,又要在学生中树立很高的威信。

教育心理学上讲,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真诚,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去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干渴的土地和稚嫩的花草。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工作要“细”。二是班主任工作求“活”。三是班主任工作应“新”。 四是班主任工作靠“勤”。

以上是我在私立学校班主任生涯中的又一些体会,这再次让我感受到:“当班主任难,当好一个出名的班主任更难”。近两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回到了公立学校,新一轮的班主任生活又开始了。

回到公立学校的第一个感触就是:班容量小了。由过去的七八十名学生变成二三十名学生,学生虽少可班里发生的事并不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个性还跟强。我班里有这样一个男生:纪律性很差,大错三六九,小错二五八,几乎天天犯错。为此我也没少和他谈话,但效果不佳。他自己就说他的自控能力差,对此我采取的办法,是让他来当班里的纪律委员,以此来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果然他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受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班主任这个“官”虽然不大,但权力却不小,管的事多如牛毛,并非我这只拙笔所能概述。最后我想用毛阿敏的一句歌词作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真情,这是生命的源泉”。我愿把我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爱”这把钥匙上,让它去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户。

寻一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 篇7

我和蔼地说:“好哇, 你要跟我谈什么呢?”。

他转身关好办公室的门, 站在我面前, 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这孩子成绩优秀, 就是说话声音太小, 当了他三年的班主任, 我为了鼓励他能在同学们面前说话, 可没少花心思,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他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终于能让同学们和老师听见了, 也能给同学讲题了, 最让我欣慰的是在2013年班级元旦庆祝会上, 他居然和同桌一起演唱了两首歌。

我想:“马上就要毕业了, 这孩子会跟我说什么呢?”在我的一再鼓励下, 孩子向我倾诉了他的烦恼:原来他暗恋班上的一位女生, 害怕毕业后各奔东西, 没有机会表白, 可又担心表白后遭拒绝, 又想到学生时期谈恋爱不对, 所以心里很矛盾。看着孩子羞红的脸, 我很感动, 没想到这个孩子这么信任我, 向我敞开了他的心扉。那天中午, 我和孩子坐在办公室谈了近两个小时, 中午我们一起到校外吃了一碗面。

这件事后, 我一直在反思, 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 我们的教育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尤其是班主任, 作为一个班的领军人物, 如果能打开班上孩子的心扉, 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班级管理就能事半功倍, 也许就能潇潇洒洒当班主任。

可关键是怎样才能找到一把开启学生心门的钥匙呢?我打开了一位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心扉, 回顾我与这位孩子一起走过的三年时光以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1 要多渠道了解学生

1.1 通过写个人小档案了解学生

每次接任新学生的班主任, 我都要学生用一张纸写个人小档案,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生日、性格、座右铭、理想、最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最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等等, 我把学生的小档案订成册, 闲来时就看看, 对每个学生的爱好、优缺点、性格铭记脑海, 然后留心观察他们的日常表现, 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

1.2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

现在信息和交通都很发达, 家访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用得最多的是电话和短信、QQ聊天。家访要有针对性:接手新班时要家访, 学困学生需帮助时要家访, 学生情绪出异常要家访, 学生成绩往下滑要家访, 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要家访。就像那位给我倾诉心声的男孩, 我从他妈妈口中了解, 他小时候很喜欢说话的, 到了小学三年级后才慢慢变得特别内向了, 知道这这种情况后, 我想他也许是因为某种原因对别人产生了戒备心理, 所以我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才赢得了他的信任。当然, 家访要精心准备, 反映学生问题要客观合理我们做老师的都明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样, 要想成功地进行家访, 班主任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想收到什么效果?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诸如此类的问题, 班主任家访前都要设计到, 以免产生负面的影响。

1.3 通过写周记了解学生

虽然我是英语教师, 但作为班主任, 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 反映自己一周来各方面的情况。每周一交来我阅读。周记减少了面对面的交谈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 学生也更容易说出心理话。在周记中我可以探听到学生的思想、意见和建议, 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范围以及班级出现的各种现象, 总结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 我根据周记中学生所流露出的思想倾向, 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周记成了我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学生有什么心事和秘密都在周记里告诉我, 当然我也要给他们做好保密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 而为了了解孩子, 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 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 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 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全面了解学生, 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关键。

2 要用花苞的心态欣赏学生, 给予学生真正的爱

我们要知道, 学生需要的并不是“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是最传统的成人式的、理想化的“爱”, 是种愤怒的“爱”。这种爱是建立在教育者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所理解, 渴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 作为教育者, 我们不能使学生失去求知的信心和希望。所以, 我们要用爱心去呵护他们的心灵, 让他们认可我们的教育, 明白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日。我会从学生的小档案中, 找出每个学生的生日日期, 并提前写好生日贺卡, 确保在生日的这一天能够送到他们手中, 在早读课开始前, 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使当天生日的同学感动不已。

特级教师陈颖曾经说过:“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的确, 教育学生, 不是方法问题, 而是态度问题, 态度一变, 方法无限, 态度彻底改变, 奇迹就会出现, 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花苞心态看学生, 就只有两种学生: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花苞。对差生, 我们就把他们看成可爱的花苞, 也对他们给予欣赏和期待。用欣赏的眼光, 才能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才能打开心扉, 挖掘潜能。欣赏、真爱也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关键。

3 善于倾听, 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教师一定要注意, 不可一边和学生谈, 一边干自己的活儿, 这种对学生的不尊重, 既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也会降低学生对谈话的兴趣。其次, 要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 不要不理会学生的感受, 只顾将自己的“谆谆教诲”, 滔滔不绝地倾泄给学生, 将双方的交流变戊了一言堂、独角戏。另外, 谈话的场所要尽量避开不相关的同学或老师, 不要在教室或老师众多的大办公室, 以减轻学生担心谈话内容被别人知晓而引起的紧张心理。如果谈话的场所在室内, 要为学生设座、备水。不要急于谈正题, 可以先说点闲话。比如关注一下学生的衣着, 问一下学生家里的情况等。作为班主任, 我很少和学生板着脸说话。我经常在课间和午自习之前, 到教室去走一走, 看一看, 并很乐意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去, 让学生感受不到师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我还把我的QQ号告诉学生, 鼓励学生用留言的方式与我交流沟通, 并保证会及时回复他们的问题。倾听, 良好的谈话氛围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又一个关键。

只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篇8

关键词:学生,教育,关怀,爱

一、以“亲”为主,爱心滋润

一个好的老师,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够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老师的爱,才会向老师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老师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有人说我们的爱是给予学生全部的爱。我觉得不全面,决定孩子最后命运的往往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所以,我们的爱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家长。把爱注入对家长的交流中、交往中,使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教师的责任,什么是家长的责任。你有多少位不同的家长,每个家长的情况、心理都是不同的。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后,有一个学生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第二天就没有来学校,我通过电话交流,得知他父亲打了他。我主动找他父亲谈话,交流教育经验,讲道理,摆事实,通过不厌其烦的工作终于使他明白了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能接受的。他的爱不仅仅是通过打骂体现出来的。孩子上学后,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说,教师的责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成长的责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把他们本有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引导到更正确、更高效的层次。当然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品行的培养、思想的形成、世界观的建立,我们的言行将影响着并引导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的爱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交流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用“真”打动,以爱导航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对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鸿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人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境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一直记得我与一位调皮男生的谈话,他的缺点是学习习惯差,上课不听讲,一直在自己的位上小声唱歌,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情绪和周围学生的听讲质量。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面玩。有一天,我专门找他谈话,我问:“你最喜欢做什么?”他说:“下跳棋。”我说:“那好,我明天送你一副跳棋。但是老师想告诉你你上课不守纪律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他听后,沉默了片刻说:“老师,我试着改,您给我点儿时间。”第二天,我专门买了一副跳棋送给他。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每进步一点我都会在班上表扬,用了两周时间,他变了,上课不左顾右盼,也不吵闹了,见老师也有礼貌了,现在他已经上初中了,听说表现还不错。所以,有人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未来,也可以毁灭一个学生的前途。在我与学生的真诚沟通中,我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帮助学生抹去灰色的记忆,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

三、细心观察,演绎爱意

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为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尽量减负,少留作业,多给学生课外自学和休息的时间,课后多跟孩子们谈心、玩耍。一次,我发现我班有一个学生整天愁眉苦脸,我找她谈心,原来她的父母离异了。我告诉她:“既然事实如此,你要化不快为动力,要好好学习,既然看到母亲可怜,就要好好体贴她,你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你平时需要什么,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帮助你。”有时班上的学生买教辅资料,她没钱买,我就先替她买了,结果细心的她把这一切都记入她的日记本中,家里有钱时就来归还我,看到她困难的样子,我说:“这是老师送给你的,只要你好好学习。”后来,她学习非常卖力,由考试不及格到及格,又由及格到优秀。她惊人的进步,让我感到高兴。可见,我们平时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们,才会向我们倾吐生活中的沉闷和不快。

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 篇9

学生的心是细腻的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 又有些口吃的孩子。今天的语文课上, 该轮到他演讲了, 只见他红涨着小脸, 低着脑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 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 他越是惊恐, 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王同学竟然紧张的哭了。看着他痛苦的样子, 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演讲, 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 刺伤他的自尊心, 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 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 我倏地灵机一动, 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 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 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 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他演讲的声音逐渐地洪亮起来, 语句也不在断断续续了, 似乎也不结巴了, 他越讲越动情, 竟然演讲得生情并茂。

学生的心是透明的

今天, 我满怀激情的去上课, 因为我要为学生们讲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春》,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 直到我走上讲台, 还一直陶醉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妙之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我是多么渴望学生能和我一起共同享受春的风采啊!我满怀深情地开场白:“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万物复苏, 百鸟争鸣……”我原以为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 哪儿曾料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 心不在焉, 只有几个学生为了给我面子强打精神附和着。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强忍住怒火, 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开始生动的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同学们, 你们瞧, 春天多美啊!小草的情态是什么样呢?谁能告诉大家?”

同学们懒洋洋的瞅着我, 无一人回答。我着急地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答案就在书上”, 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眼睛机械地在书上瞟来瞟去。我真是没辙了, 他们竟然对这么脍炙人口的名篇无动于衷, 兴味索然, 孩子的春天到底在哪儿?看样子这间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是在过春天。我无耐的望着窗外, 春天的校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绿草如阴, 百花怒放, 还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猛然间, 我似乎明白了学生们为什么会对如此优美的文章毫无兴趣, 不是文章不好, 不是学生不好, 而是我的教学方法……

平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刘同学抢先回答:“早春的小草从土里‘挤’出来, 毛茸茸、绿盈盈的, 真是可爱极了!”我抓住时机立即问道:“你为什么说小草是从土里‘'挤’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动词‘挤’呢?”刘同学满有信心的回答:“老师, 我起初写的句子是早春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 可是我琢磨来琢磨去, 总觉得这个‘长’字不能表明春草的活力, 而‘挤’字不仅能表现小草的生机勃勃, 更能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冲破土层的样子。”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 又因势利导鼓励他说:“你这个动词'挤'字用得非常好, 这都是你用心观察的结果呀!可是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 还有没有比‘挤’字更好的动词呢?”同学们忽闪着大眼睛, 紧锁着眉头, 用心地搜索着生动贴切的动词。忽然, 班级的学习尖子于同学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 迫不及待地说:“老师, 用‘钻’这个动词。”还没等我问为什么, 他就像放连珠炮一样解释说:“因为‘钻’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草破土萌发的情态, 还显示了小草不可压抑的生命力。”同学们使尽地点头, 表示赞许。我高兴地对大家说:“大作家朱自清写小草破土而出也用了‘钻’字, 这就说明了我们平凡的人只要下功夫, 细心观察, 反复揣摩也能妙手偶得。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盼春、绘春、颂春的?看他都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哪些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的心是五彩的

这几天, 不知怎么了, 班上开始流行折千纸鹤和风铃。下课折, 上课也折。这儿不, 语文课上, 又有几个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特意窜座凑在一起在底下进行着他们的杰作, 我气恼地走过去, 一把抢过风铃, 准备使劲地摔到地下, 可是扬在空中的手却停住了:啊!这么精美的风铃呀!比我在商店里看到的漂亮的多, 风铃上的一个个耀眼的小灯笼晃来晃去, 不时地发出悦耳的“丁当、丁当”的声音, 五颜六色的图案让我眼花缭乱。这么完美的成品把它毁掉, 我实在于心不忍, 真的不曾想到这名差生竟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我望着惊恐不安的“差生”江同学和蔼地说:“怎么, 到今天才向老师展示你的绝活?”听了我玩笑般的话语, 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不好意思地笑了。

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 篇10

一、学生的心是细腻的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演讲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走上讲台,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的哭了。

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他演讲的声音逐渐地洪亮起来,语句也不在断断续续了,似乎也不结巴了,他越讲越动情,竟然演讲得生情并茂。

不知在什么时候,同学们早已抬起头聚精会神地听他演讲了。他早已不在害怕,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的演讲获得了圆满成功。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后来竟然成了班级的骨干。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是您的尊重和鼓励使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我非常的爱你。

二、学生的心是透明的

今天,我满怀激情去上课,因为我要为学生们讲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直到我走上讲台,还一直陶醉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妙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满怀深情地开场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原以为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未料到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心不在焉。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强忍住怒火,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生动的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但大家仍懒洋洋的瞅着我,无一人回答。

我真是没辙了,他们竟然对这么脍炙人口的名篇无动于衷,孩子的春天到底在哪儿?我无耐的望着窗外,春天的校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绿草如荫,百花怒放,还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学生们为什么会对如此优美的文章毫无兴趣,不是文章不好,不是学生不好,而是我的教学方法……

事不宜迟,马上改正,我赶紧对同学说:"现在就请大家到外面沐浴春风,享受春天的美景吧!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仔细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和大作家朱自清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精神倍增,飞快地跑出教室,去领略春天的阳光雨露了。望着学生们欣喜若狂的样子,我欣慰极了,可欣慰之余,还不免有些担心:学生们能认真观察吗?教学效果能更好吗?哎!先别多想了,不尝试怎么会知道呢?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去上课,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证明一切了。平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刘同学抢先回答:“早春的小草从土里‘挤'出来,毛绒绒、绿盈盈的,真是可爱极了!”我抓住时机立即问道:“你为什么说小草是从土里‘挤'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动词‘挤'呢?”刘同学满有信心的回答:“老师,我起初写的句子是早春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可是我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这个‘长'字不能表明春草的活力,而‘挤'字不仅能表现小草的生机勃勃,更能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冲破土层的样子。”

谢谢你!您是我生命的领路人。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又因势利导鼓励他说:“你这个动词‘挤'字用得非常好,这都是你用心观察的结果呀!可是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挤'字更好的动词呢……

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已经打开书摇头晃脑地美美地读这篇课文了。在这愉快的氛围中我看见了一双双主动求知的亮晶晶的眼睛,听到了真正属于孩子的怒放的心声,一张张昨天还是木然的脸今天却变的生动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已找到了一片开启孩子心灵的新钥匙,找到属于课堂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每堂课都给那么一小块属于孩子的空间,解放他们的口、解放他们的眼、解放他们的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亲身经历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师生共同搭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学生的心是五彩的

这几天,不知怎么了,班上开始流行折千纸鹤和风铃。下课折,上课也折。这儿不,语文课上,又有几个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特意窜座凑在一起在底下进行着他们的杰作,我气恼地走过去,一把抢过风铃,准备使劲地摔到地下,可是扬在空中的手却停住了:啊!这么精美的风铃呀!比我在商店里看到的漂亮的多,风铃上的一个个耀眼的小灯笼晃来晃去,不时地发出悦耳的"叮当、叮当"的声音,五颜六色的图案让我眼花缭乱。这么完美的成品把它毁掉,我实在于心不忍,真的不曾想到这名差生竟有一双如此灵巧的手。我望着惊恐不安的"差生"江同学和蔼地说:"怎么,到今天才向老师展示你的绝活?"听了我玩笑般的话语,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不好意思地笑了。

只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篇11

关键词:学生;教育;关怀;爱

一、以“亲”为主,爱心滋润

一个好的老师,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够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老师的爱,才会向老师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老师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有人说我们的爱是给予学生全部的爱。我觉得不全面,决定孩子最后命运的往往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所以,我们的爱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家长。把爱注入对家长的交流中、交往中,使他们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教师的责任,什么是家长的责任。你有多少位不同的家长,每个家长的情况、心理都是不同的。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后,有一个学生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第二天就没有来学校,我通过电话交流,得知他父亲打了他。我主动找他父亲谈话,交流教育经验,讲道理,摆事实,通过不厌其烦的工作终于使他明白了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能接受的。他的爱不仅仅是通过打骂体现出来的。孩子上学后,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说,教师的责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成长的责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教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的责任,把他们本有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引导到更正确、更高效的层次。当然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品行的培养、思想的形成、世界观的建立,我们的言行将影响着并引导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的爱也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交流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用“真”打动,以爱导航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对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鸿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人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境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一直记得我与一位调皮男生的谈话,他的缺点是学习习惯差,上课不听讲,一直在自己的位上小声唱歌,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情绪和周围学生的听讲质量。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面玩。有一天,我专门找他谈话,我问:“你最喜欢做什么?”他说:“下跳棋。”我说:“那好,我明天送你一副跳棋。但是老师想告诉你你上课不守纪律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他听后,沉默了片刻说:“老师,我试着改,您给我点儿时间。”第二天,我专门买了一副跳棋送给他。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每进步一点我都会在班上表扬,用了两周时间,他变了,上课不左顾右盼,也不吵闹了,见老师也有礼貌了,现在他已经上初中了,听说表现还不错。所以,有人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未来,也可以毁灭一个学生的前途。在我与学生的真诚沟通中,我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帮助学生抹去灰色的记忆,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

三、细心观察,演绎爱意

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为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尽量减负,少留作业,多给学生课外自学和休息的时间,课后多跟孩子们谈心、玩耍。一次,我发现我班有一个学生整天愁眉苦脸,我找她谈心,原来她的父母离异了。我告诉她:“既然事实如此,你要化不快为动力,要好好学习,既然看到母亲可怜,就要好好体贴她,你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你平时需要什么,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帮助你。”有时班上的学生买教辅资料,她没钱买,我就先替她买了,结果细心的她把这一切都记入她的日记本中,家里有钱时就来归还我,看到她困难的样子,我说:“这是老师送给你的,只要你好好学习。”后来,她学习非常卖力,由考试不及格到及格,又由及格到优秀。她惊人的进步,让我感到高兴。可见,我们平时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们,才会向我们倾吐生活中的沉闷和不快。

总之,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从点滴做起,做到爱生如子,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做老师最大的体会是:情是主体,爱是主流。学海无涯,教诲是岸,问世间情为何物?但既知真情永远,真爱永恒,又何惧后路的阴晴变幻?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充满了信心,面对教育事业,我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默默奉献,终身做一个学生爱的播种者,因为只有爱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参考文献:

张珉.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J].新课程:中学版,2009(03).

打开心扉 篇12

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 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学生营养好, 生理发育普遍早熟, 心理上处于“心理断乳期” (生理发育接近成熟而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这一阶段被称为 “心理断乳期”) 。 在《十八岁和其他》一文中, 台湾作家杨子说过:在两代的矛盾中, 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后, 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 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情感上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觉得和父母有“代沟”, 不易交流。 同时, 学校生活比较单调、枯燥, 缺乏新鲜感, 情感上需要有人慰藉, 这时同性朋友之间的情感已不能满足他们内心对完整情感的强烈需要, 因而他们开始对爱情充满好奇、对异性产生好感, 在朝夕相伴的学习生活中生出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回答了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

他以“故事”和“书信”的形式告诉女儿:爱情是有创造生命的力量的, 所以它能代代相传, 爱情是伟大而神圣的情感。将学会做人和学会爱结合起来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无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那样幸运, 很多家庭在孩子情感的教育上感到无能为力, 所以很多孩子的爱情观都有失偏颇。 他们谈恋爱的动机不外乎相貌、才华、感觉甚至是虚荣心, 这样的情感冲动体现了孩子的不成熟, 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近年来, 某些中学生对西方的所谓“开放文明”感到好奇、充满向往, 甚至盲目崇拜, 这种片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的爱情观, 消解了他们的斗志。 在每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一天, 我们都会看到一些男学生给女学生送花、送巧克力、约会吃饭看电影等, 活动搞得煞是热闹, 而且蔚然成风, 这样的现象让老师频频高呼“out”, 惊叹不已。 学生对西方情人节如此热衷, 不禁让我们深思:该不该和家长联合让他们降温甚至阻止? 有些专家则理性地认为这些孩子如此热衷情人节的各项活动是源于他们生活的单调、学习的压力、情感的缺失, 认为这其实是孩子们在借这个节日传递友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定有孩子在发展恋爱关系, 友情中必定夹杂爱情。 日前, 教育部下发的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做到循序渐进, 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其中明确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老师和学校还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考试压力, 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 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所以, 教育者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准确地区分爱情和友情。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高中生的情感心理发展如同高铁一样变幻纷呈。 前不久, 笔者对“90后”的高中生进行了一次以“我的爱情观”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学生的想法给笔者触动很大:

(1) 对于高中生的爱情是否为真正的爱, 无论有无过恋爱经历, 大多数中学生仍保持“因人而异”态度。 高中生作为仍然年轻甚至幼稚的一个群体, 还不能对爱情持明确的观念, 爱情在大多数中学生心中, 或许还只是停留在朦胧层面。

(2) 虽然高中生的爱情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 但是在多数有过恋爱经历的中学生看来, 他们的爱还是自认为有真感觉的, 但存在一些中学生因为从众心理或是好奇而误入那可能的歧途。

(3) 数据显示, 如果身边的同学恋爱了, 在谈过恋爱的学生中, 有140人表示支持身边的同学谈恋爱, 8人不支持, 152人无所谓;在没有谈过恋爱的同学中, 有65人表示支持, 25人不支持, 110人无所谓。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默认或认可和接受身边的学生谈恋爱, 可见对恋爱的需求是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或者说中学生在这一发育阶段已经产生对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高中阶段是人性格的形成阶段, 是学生对爱情的认识由模糊懵懂到逐渐清晰的阶段, 是人生观、爱情观的形成时期, 作为承担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 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让学生不是专读书, 还需学习人生之道, “爱情之道”当然也包含在这人生之道中。

二、高中生家长的需要

时常会接到一些高中生家长的求助电话或是面对面交流的请求, 话题大多是因孩子上大学以后仍旧不喜和异性同学交往而产生的困惑和迷惘。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缺少正确全面的爱情观教育。 实质上, 无论是在生理科学方面, 还是在心理科学方面, 我们都深谙青春期是高中生情感萌生、分化和丰富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 男女间的正常交往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情愫, 不仅可能而且正常。 高中生两性之间的情愫, 是人生最纯真值得回味的情感, 无论是谁, 如果错过这堂情感必修课都会有一种缺失的遗憾。

三、社会秩序、学校安全的需要

“早恋”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普遍; “ 早恋” 现象在家长心目中如洪水猛兽;“早恋”现象在教师眼中如同顽疾。 其实“恋爱”本应是建立在一定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上的对人生共同理想的追求, 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形成的深挚、纯朴的感情和伟大的责任。 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人格大多还不完善, 对异性的情感强烈、不稳定、易冲动。

所以我们要重视起中学老师和学生的健康情感观的建立, 与其制定法律规则来约束惩处学生, 不如重视课堂对学生爱情观的影响。

四、当代媒体社会的特殊语境的影响

我们曾经怀揣着美丽的教育梦。 从36年前的改革开放开始, 我们果敢地逐渐摆脱前苏联教育模式, 转向更先进的美国模式, 希望通过改革教育振兴中华,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变坏的社会环境及变味的媒体奴役和毁坏了我们的孩子。

由于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不在或是感情不和睦, 很多孩子更容易陷入孤独、失落、空虚、自卑的情感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更易在异性身上寻找情感寄托, 更易把异性对他们的同情、怜悯误当做爱情的救命稻草抓住不放。

“不是我们身边老人变坏了, 而是我们身边坏人变老了”。我们很多成年人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情感早熟, 对校园里“老公”“老婆”的称呼及大街上当众接吻的现象瞠目结舌, 实际上这是源于他们自己平时为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前苏联作家杜姆巴泽有篇题为“预演”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人在15年后去看望老同学没有遇见但目睹他家俩孩子在家预演他们爸妈平时夸张的言行交往的生活场景而百感交集的故事, 反映的正是平时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正源于当下的父母接受情感教育的缺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我认为中学生特别需要爱情教育和婚姻教育。 现在不少家庭出现婚姻危机, 很多是和他们年轻时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有关。 ”爱情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代和几代人的命运的。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就中国威胁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她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 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 ”心有不甘的我们却又不得不认可她的看法。 当下的媒体教育正在侵蚀着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解能力、质疑能力, 扼杀着想象力和创造性, 甚至吞噬了学生的童真和幻想。

爱情是一曲永远回响在青春的中学生内心的优美旋律, 使爱情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 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 是帮助中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发展、自我人格的完善、自我幸福的获得的重要途径。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的明显变化期、性格的逐渐形成期、人格的趋于健全期, 他们开始对爱情有所思考与探寻。在此阶段, 学生将逐步建构起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石的思想道德情感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爱情无疑是个重大的问题, 所以对当下的高中生进行爱情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生,爱情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

[2]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4]谷海斌.教学生认识“爱”与“爱情”.湖南教育, 2005.

上一篇:合理开发利用下一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