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世界之窗

2024-06-11

打开世界之窗(共12篇)

打开世界之窗 篇1

在野外挖个陷阱,一些野生动物就可能陷在其中难以逃脱,这是一种常见的捕捉野生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十分古老且平常,它却同样可以用于尖端的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2012年10月9日,来自法国和美国的两名“粒子猎手”一起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突破性研究,让原本神秘的量子世界不再“与世隔绝”。他们采用的就是设置陷阱的方法来捕捉粒子,只不过要设置这样一个高科技陷阱,可比在野外挖坑难多了,一度被科学界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光子猎手

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率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从1990年开始,他就在展开相关研究,最终他在接近绝对零度(-273℃)的温度条件下,用两个高性能超导体充当反光镜组成了一个光学陷阱。这种陷阱的科学术语为高反射光学微腔,或是光子阱。

接下来,阿罗什成功地把一些光子引入到光子阱中。这些光子被困在反光镜陷阱中的时间仅仅为0.1秒。这个时间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太短了,但是对于量子物理学家来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了。这期间,光子不断反弹的总移动距离高达3万千米,足以做很多测量和操控动作。阿罗什就是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将一个极为活跃的“里德博原子”送入陷阱中作为探针。这个原子在捕获光子后,将单个光子的量子信息呈现出来,就如同X光描绘出人体的内部构造一样。

虽然阿罗什早在20年前就设置出光子阱,但是他一直坚持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断获得新的突破。2011年,阿罗什在光子阱实验中引入反馈机制。当发现光子阱中的光子数变少时,他就注入新光子,令光子阱中保持固定数目的光子。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好像把一些光子永久地困在了光子阱中,这超越了爱因斯坦希望把光子困住几秒的设想。

离子猎手

在阿罗什的实验中,光子是被囚禁的粒子,而原子是探针。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设计的实验正好与之相反,他把离子(即带电的原子)囚禁起来,用光子作为探针去探测和操控它。阿罗什用光学陷阱来囚禁光子,维因兰德则用电磁场作为陷阱囚禁离子,这个陷阱的科学术语因此称为离子阱。为了确保被囚禁的是单个离子,需要这个实验在超高真空和超低温的条件下进行,要实现这些条件又是十分高难度的事情。最终,维因兰德完成了对单个离子的囚禁,测得了单离子的量子信息。

他们的研究能做什么

目前,离子阱和光子阱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为精密测量、制造新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实验基础。离子阱的研究还可以用来制造超高精度的原子钟。在这种新型的原子钟里,科学家用囚禁起来的离子取代了传统原子钟所采用的铯原子。目前,这种新型时钟已经达到了比传统铯原子钟高两个数量级的精度。在那样的精度下,哪怕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开始计时,迄今的累计误差也只有区区几秒。

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最认可阿罗什和维因兰德的原因,却是他们开启了量子计算机时代的大门。由于量子计算机在理论上要比现有的计算机快成千上万倍,人们十分期盼它能尽快变为现实。量子计算机研究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操控单粒子的量子状态,而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让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变得扎实起来。目前,科学家最乐观的预测是10年后将出现量子计算机。一旦那天来到,新的技术革命也将随之出现。

小链接

现代物理学已经发展到量子物理学了,它的研究对象是原子、电子、光子等各种微观粒子。在量子物理学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量子物理学家无法直接观测到单个粒子,他们只能通过观测一群粒子的宏观活动,然后推测出这些粒子的微观量子特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粒子实在太小且太活泼了,找到单个的粒子就很不容易了;即使找到它,它也不会按照某种规律停在某个地方或某个轨迹上,老老实实地让你去观测它于是,科学家自然而然就想到设置一个陷阱去困住这些粒子

打开世界之窗 篇2

一个深秋的夜晚,爸妈都加班,我只好独自一人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车窗外挂着一轮美丽的夕阳,在猩红的晚霞的陪衬下熠熠生辉。她给天映上了金色的图案,为大地披上了玫瑰色的睡衣。

车上失去了往日的搭讪声,也没有一个人在用手机与别人对话。突然耳边有一个纤细的声音跳入,循声望去,原先是坐在后排的一个小妹妹。她正眨着两只泛着清光的大眼睛,手指指着一个字问妈妈。坐在一旁的母亲侧过头,看看女儿手指的地方,温柔地说:“这个字念’爱’。”“爱?”小女孩模仿者母亲的发音,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那什么是‘爱’呢?”

天哪,还有人问这种问题,我心中暗暗地笑着。那位母亲却依然不厌其烦地说道:“妈妈喜欢你,这就是爱啊!教师喜欢你,这也是爱啊!”“哇,那么多啊!”女儿有些惊讶地张大了嘴。母亲微笑地说:“妈妈喜欢你,就是一种深切的爱;教师喜欢你,就是一种关心的爱啊!爱,都能让人感到欢乐与温暖。”女孩笑着躺入了妈妈的怀里,笑得那么天真,那么灿烂。夕阳的余辉照入车内,把母亲映衬得那样和蔼,把女孩映衬得如此幸福。

这不就是那种母女间永不变更的爱吗?那样温暖、真挚的爱?

我错了,思索着那句句不厌其烦地回答,思索着内心被自我屏蔽的母爱,然而它却依然那么深切,那么真挚地涌了上来……

我与那对母女在同一站下了车。夕阳的余辉下,一双小手牵着一双大手向前跳着,蹦着,留给我的,是那母女之间永不变更的爱。

心灵不能没有爱的滋润,而我却错过了那么多美丽的瞬间……

打开心灵之窗,让大地的阳光与雨露尽情挥洒吧!打开窗,让心灵出来透透气,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用它来画出美的音符,奏出美的旋律,谱写美的人生吧!

请打开心灵之窗,别让满是灰尘的窗禁锢了你的眼睛。让阳光洋溢、让雨露滋润人生吧!

为中国机械企业打开世界之窗 篇3

《进出口经理人》:2008年是机械贸促会成立20周年,请您回顾一下20年来机械贸促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孙会长:机械贸促会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在机械行业范围内开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和经济贸易界的互相了解与友谊。机械贸促会20年所走过的路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成立之初,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机械贸促会作为机电行业展览办公室,归口管理、组织协调机电系统来华展览工作;促进与未建交国家民间交往与贸易往来;邀请和接待外国代表团来华访问;组织中国企业代表团出展和出访等。第二阶段,贸易促进工作走向市场化。机械贸促会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举办专业展览会、研讨会和经贸洽谈会;带领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组织企业代表团出国考察学习和培训;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咨询。同时,为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构建桥梁,为企业快速发展创造商机;提高中外企业间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成功率,降低合作风险,实现共赢;帮助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国际化企业。

机械贸促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口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共接待国外来访团组1000多个,8000 多人次;组织专业团组出国(境)考察、培训、国际会议600余个,1万多人次。为促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往来与技术合作及经贸界、企业界之间的互访了解,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进出口经理人》:“员工第一”是机械贸促会的管理理念,这对“贯彻贸促宗旨,服务机械行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孙会长:机械贸促会的网站会长致词中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保证,您联系的每一位机械贸促会员工都会在他所属的业务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是我会对员工的要求,也是机械贸促会的员工标准。只有使员工与机械贸促会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才能落实到员工的实际工作当中。因此,机械贸促会重视核心价值理念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合力,真正建立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才是企业价值观的根源之基。机械贸促会坚持“员工第一”的管理理念,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与柔性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完美结合是我会追求的管理境界。构建和谐的机械贸促会,为员工创造不断提升的工作环境、施展个性勇于创新的空间、心情舒畅的氛围,每一位员工才能够自觉地激发出最大的热情为行业企业提供最到位的服务。有了和机械贸促会促进机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我想机械贸促会的全体员工都会为企业的需求竭尽全力,为机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进出口经理人》:组织展览也是贸易促进的一种有效形式,机械贸促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引导企业参加合适的展会,使企业达到理想的参展效果,2008年,机械贸促会将采取什么措施为企业服务?请您推荐一些优势项目。

孙会长:促进贸易发展,帮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是机械贸促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展览会和组织企业参加展会是贸易促进的一种有效形式。作为工业类出国展览主要组织者之一,自成立以来,机械贸促会共组织出国展览项目近1000余个,展出面积20余万m2。为推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和贸易市场多元化,机械贸促会连续在东南亚、中东、东欧、南美、澳新、非洲等地区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机电产品独家展。近年来,机械贸促会又顺应战后伊拉克、波黑重建和巴西、俄罗斯、越南、印度等国家快速发展的形势,组织企业参加了在这些国家举办的展会,而且规模发展迅速。

同时,每年机械贸促会在国内主办或组织多个国际工业类专业展览会。我会和第三方合作举办的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工程机械展会: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和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与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还有我会自己主办的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北京)国际动力、传动与自动化控制展览会(PTAC China),这些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展会。

机械贸促会多年来一直努力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2008年,机械贸促会重点要做这样几件事:首先是帮助参展企业选择适合其参加的展会;第二是协助参展企业做好周密的出展前准备;第三是引导企业用展会举办国的文化展示自己;第四是为有意进行特别推介与宣传活动的企业提供帮助,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等;第五是组织有意学习考察与寻求国际合作的企业参观目标工厂;第六是利用我会掌握的展会举办国的经济、文化、技术等信息,为参展企业提供服务;第七是为有意寻求国际合作的地区和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服务,如寻找销售代理、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

《进出口经理人》:很多人认为机械贸促会是一个展览公司,您多次强调这是一个误解。机械贸促会不是传统意义的展览公司,展览仅仅是机械贸促会实现贸易促进的一种形式,这其中有什么含义?

孙会长:机械贸促会是机械行业展会的主要组织与承办者广为业内人士所知,甚至包括一些领导也把我会与展览公司归为同类。首先,从性质来讲,机械贸促会是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事业单位,与公司的性质有本质区别,不是逐利机构。其次,从业务来讲,机械贸促会的主要职能,或者说核心业务是促进中国机械行业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往来与发展。展览仅仅是机械贸促会实现促进贸易往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我会还有很多其他的贸易促进形式,如通过我会丰富的渠道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行业资源优势,邀请和接待国外机械行业企业、代表团和经贸人士来华访问,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组织国内企业出国访问与考察,促进中外企业合资合作;为促进国内外机械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及技术合作提供个性化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同时,也为国内机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国外机械行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组织中国企业各层次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广泛联络国外机械行业组织、各国贸易促进机构和商协会开展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

我强调机械贸促会不是展览公司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定位问题。对于一个法人单位,定位是最首要的。定位错了,我们就很难有正确的目标和宗旨,就会把核心业务搞错位,就会找错竞争对手,对错我们的标杆,也就会白白浪费我会多年来积累的行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合作资源优势,那样就会失去我会存在的价值,最后将被市场和社会淘汰。

《进出口经理人》:您刚才提到为企业提供外贸咨询和国际培训,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什么实际意义?

孙会长:企业可以通过机械贸促会自身丰富的渠道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行业资源优势,获得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机械贸促会希望让更多的中外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机械企业,充分利用我会构建的国际交流平台,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发展机会或合作伙伴,降低合作成本与合作风险,提高合作效率。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合作,以求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有许多现实的例子,我会已经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如法国布光玉米收获机合资项目,中韩机床工业信息发布等。

机械贸促会承接过大量中国政府、机械行业企业及国外相关机构多专业、多地区、有针对性的国内外管理、技术培训。受国务院出口办委托的机电行业出口基地、扩权企业厂长(经理)赴美培训;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合作连续举办了30多期管理培训、技术应用培训、专题研讨和可行性研究等项目;与美国雪城大学合作举办中小企业国际化培训。培训实效良好,受到中外企业界普遍欢迎,为推进我国机械行业企业人才国际化,提高外贸型企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促进中外企业管理与行业技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用爱打开心灵之窗 篇4

每个学期开学初, 我总是先把学习后进生和思想品德后进生分别召集起来, 和他们谈心, 交流思想, 并且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再将每位后进生的座位分别和一位优秀生排在一起, 让他们结成互助小组。平时, 我还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后进生进步。

有一次, 我班转来一位叫汪洋 (化名) 的男生。经了解得知, 由于其父母离异, 父亲再娶, 他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疼爱, 沾染上了许多坏习惯。汪洋平时表现懒散, 学习不用功, 不守纪律, 与同学关系不好, 经常惹是生非。他在原来的寄宿学校里被视为“害群之马”。对于这样的学生, 如果采取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 恐怕教育效果不佳。怎么办呢?在冥思苦想之际, 蓦然间, 一句古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脑海中闪现。对, 采取感情诱导方式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以后, 每当汪洋犯了错误, 我总是把他找来, 与他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 引导他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家庭的风波和变故, 要学会主动、真诚地与同学交往。同时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进而培养他的集体主义观念, 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 汪洋渐渐有了进步。上学期, 在一次体育课上, 由于他调皮, 不小心磕伤了腿, 我和同学们急忙送他上医院包扎治疗, 我还为他垫付了医药费。在他养伤期间, 同学们争着去看望他, 给他带去水果和小食品。我又安排班干部轮流负责帮他补习功课。这期间, 恰逢汪洋过生日, 为了向他祝贺生日, 我和同学们精心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晚会。那明亮闪烁的生日蜡烛, 那甜美可口的小蛋糕, 那一声声亲切的祝福, 那一个个有趣的小节目, 营造出快乐温馨的氛围, 使汪洋这颗冰冷的心融化了, 体会到了集体对他的期待和关爱。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汪洋伤愈以后回到学校, 进步很快。后来还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

班上还有一位叫张蕊 (化名) 的女生, 她性情古怪, 脾气暴躁。同学与她稍有摩擦, 她不是恶语相加, 就是踢桌子, 摔板凳, 俨然一个“混世女魔王”。因此, 同学们都不愿与她交往。为了解导致她这种坏脾气的原因, 我利用休息时间, 去她家进行家访。原来张蕊家庭背景比较复杂, 她家住在市郊, 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因为她是个女孩, 从小就受全家人的歧视。当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后, 对她更是漠不关心。这几年爷爷奶奶年迈, 父母双双下岗, 生活更加困窘。为了生计, 父母吵闹、打架便成了家常便饭。这种种原因, 使得张蕊对别人充满了敌意,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次, 她因不堪忍受父亲酒后的责骂, 赌气吃下一包老鼠药, 幸亏及时发现, 才得以保住生命。为了抚平张蕊心灵的创伤, 等她返校后, 我及时找她谈心, 为她指点迷津, 帮她解开心结。我引导她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 要增强对自我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珍惜;要学会理智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 并鼓励她要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当时正值初冬, 看她穿得很单薄, 我便把自己的毛衣和外套送给她。因为她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好, 每天到了课间操时, 我又买来酸奶并温热给她喝。同时, 还组织全班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让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帮她度过最失意的时光, 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也许是被我的爱心所打动, 经过这次风波, 张蕊有了深刻的感悟, 她在日记里写道:“现在, 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生活中还有这么多同学和老师在关心着我。我要以新的形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从此以后, 张蕊与同学相处得很融洽, 开始了她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在班里, 时常能看到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友善的她与大家一起说笑, 或主动帮其他同学做值日。

打开心灵之窗 篇5

走在路上,一切按部就班的发生着,大家都一样,不管乐意与不乐意,生活在继续,甩甩头,甩掉脑海里的胡思乱想上班去。不经意间路边一种黄色小花吸引了我的注第一文库网意,风一吹,绿草黄花摇曳生姿霎是好看,心情大好,原来夏天也有这样的风景。再向别处看去,来来往往的人中有的笑颜如花,有的眉头紧锁,情侣一对对互买早点情意融融,父母领着小朋友上学去温馨一片,生活原来如此多彩呵!

来到工地,有同事迎面走来,相互微笑,打下招呼,微笑本是出于礼貌,但看到别人回以的同样的微笑,心情莫名的又好了几分,深刻体会一句话,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回以你微笑。烈日炎炎同事们都来去匆匆的忙碌着,时而认真,时而微笑,时而怒吼,不管哪一种情态,此时的他们在我看来都是一群最可爱的人。谁能说这些顶着酷暑,认真工作着的人儿不可敬、可爱呢?

打开心灵之窗 篇6

在立陡的山崖边,绽放着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光彩夺目,散发着阵阵幽香。风儿知道它的艰辛,雨儿知道它的困苦。

在苍茫的大海上,一条活泼的小海鱼,纵身一跃,跳过了浪头。海浪知道它的努力,暴雨知道它的拼搏。

在迷漫的沙漠中,一群骆驼伴着清脆的驼铃,不断地向前行进,奏出“沙漠之舟”的壮歌,烈日知道它的顽强,黄沙知道它的执著。

其实细细想来,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它自己的欢乐、悲伤。水的灵秀山知道、花的芬芳蝶知道、云的悲伤雨知道、鸟的喜悦天知道……打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洒满阳光,这个世界将多一些尊重与理解、少一些嘲讽与猜忌。

打开心灵之窗,你将懂得更好地尊重别人。刘备三顾茅庐,欲请卧龙出来相助,一展英雄抱负,-而诸葛亮却鼾然大睡,刘备不愠不怒,在茅庐中静候良久,他的诚心终有回报。建国之初,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常常工作到天亮。有一天清晨,他刚工作完,走出来,看见一位清洁工正在打扫,总理悄悄地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这一句话语像火炭一样温暖了清洁工的心。还有北海道面馆的老板不念贫穷富有,为身在异地的母子多煮了一碗阳春面。刘备、周恩来、面馆老板,他们懂得打开心灵之窗,让真善美来滋润心灵,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尊重。

打开心灵之窗,你将学会更好地理解事物。李白对月的理解,使他“举杯邀明月,时影成三人”,高声地赞美明月;杜甫对寒士的理解,让他吟出“眼前突兀见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王维对亲人的理解,使他想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舒婷对爱情的理解,使她不愿作木棉、常春藤,而甘为一棵橡树;鲁迅对祖国的理解,使他弃医从文,拿起手中的笔与敌人斗争……打开心灵之窗,李白、杜甫、王维、舒婷、鲁迅等用理解之心为历史增光添彩。

人生在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不如意时,让我们轻轻唤醒沉睡的心灵,打开心灵之窗,让我们张开心之瞳,更好地看世界。

(指导老师牛锐)

打开思维之窗促进有效教学 篇7

研究表明, 每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课堂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所以当老师适时对某同学进行表扬后, 其他同学必然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而促使他们打开思维, 积极思考.

二、通过交流, 迸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 学生的认识及对知识的掌握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往往是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不断提高的.在数学课堂中,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 彼此借鉴, 不断迸发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从而共同提高.

如学习工程问题时, 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项工作, 甲单独做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小时完成, 现在甲乙合作,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不少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这样解答 (时) .这时有一名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做肯定不对, 因为他们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所花的时间不可能比他们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花的时间多.”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 惊奇之余开始寻找问题所在.不一会儿, 有几名学生举起了手, 生2:“我们刚才做错的原因是并不是甲和乙的工作效率, 而是甲和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花的时间.”生3:“甲的工作效率应该是4, 乙的工作效率应该是5, 所以本题应这样解答

三、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呢?设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 我让学生计算“梯形”木料的根数 (最上层有5根, 最下层有12根, 相邻两层相差1根, 一共8层) , 学生很快发现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 (5+12) ×8÷2=68 (根) .我把题目改动了一下:最上层有1根, 最下层有12根, 相邻两层相差1根, 一共12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12×12÷2=72 (根) .我问学生:“确定吗?”所有的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回答:“确定!”我带领学生用逐层加的方法检验, 发现木料的根数应该是78根, 结果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自觉投入到反思算理的活动中来, 很快学生便有所发现, 生1:“其实这堆木料的横截面仍然可以看成一个梯形, 因为它的最上层有1根, 也就是梯形的上底是1, 而三角形的两条边相交成了一点, 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梯形’所以本题仍应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 (1+12) ×12÷2=78 (根) .”生2:“如果把这堆木料的横截面看成三角形也可以, 不过这样就应该有13层了, 第13层是0根, 即‘上底’变成了0, 列式为12×13÷2=78 (根) .”

“疑”是学习的动力, 有疑才有思.上面的教学片段, 由于学生产生了疑惑, 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 以打开心中的疑惑, 并最终获得了精彩的发现.

四、通过总结, 深化学生的思维

通过总结, 可以使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程式化, 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加深理解, 便于记忆, 因而, 总结对于深化学生的思维、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 学生制好口诀后,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请同学们观察7的乘法口诀,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总结, 不但更快更好地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 而且即使某一句口诀记不清了, 也可以通过前后两句口诀的关系求出来,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五、通过设阻, 转移学生的思维

有时为了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 可以阻止学生用原有的思路去解答, 从而逼着学生打开思维, 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转移, 从而有新的发现.

如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先让学生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然后对学生说:“现在不允许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请你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原有的思路被打断, 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经过探究, 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 既学到了知识, 开阔了思路, 也提高了认识.

六、通过“接话”, 延续学生的思维

学习任务的完成, 最终要靠学生自己的作用才能实现, 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使他们的脑子动起来, 这样才能使学习不断深入.由于我们现在普遍实行大班化教学,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许多时候思维处于停滞状态.鉴于这种情况, 有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为了让更多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可以打断他的发言, 让其他学生接着回答.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 学生计算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想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 正当我准备下面的教学时, 有一名学生举手说:“我还有一种解法, 先用6×4=24 (厘米) ……”我及时打断了他的发言, 问其他学生:“你知道他下面是怎样解答的吗?”其他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通过思考, 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锻炼, 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智慧地学习, 让他们思维的“浪花”美丽绽放.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并通过各种手段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 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教学.

多媒体:打开“教”“学”之窗 篇8

一、多媒体———打开教师储积之窗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取之不竭的水。很显然, 现在读书、学习等其他途径都不及媒介给教师及时“补水”的速度。它将一个偌大的“地球村”微缩置放于我们眼前, 只要方法得当, 就可以获取信息。如果传统的教学是一间华丽的房子, 那么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多媒体技术无疑是为其安装了一扇窗户, 打开这扇窗户, 新鲜的空气进入, 生命可以鲜活起来。所以多媒体就为教师打开这样一扇吸纳之窗, 让储备变得更充实。在不具备充裕的时间或足够的技术能力的时候, 仍然有机会利用一些零星的资源制作简易课件随时随地整合到教学中去, 更有信心地去接受工作中的挑战。

(一) 教学开始使用课件有夺人眼球之势。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比如作文的开头写得好就被美称为“凤头”。同样,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开始也须精雕细琢。它要在片刻之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质疑, 并引起美感、共鸣。引领学生情不自禁进入语文课堂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而课件往往可以如此出奇制胜, 夺人眼球。例如《大禹治水》课件导入为:波涛汹涌的特大洪水奔腾直下, 顷刻之间淹没一切, 人们家毁人亡, 哭天喊地。学生对洪水无情的憎恨, 对灾民惨境的同情等情绪在刹那之间被调动。这时再来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进入整课学习, 学生的感情可以恰如其分地自我表达出来, 丝毫不会减弱对文本文字的感悟, 反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梅兰芳学艺》一开始就展示梅兰芳的生活照和他在京剧中的各种精美扮相, 通过视觉上的差异对比, 激发疑问:梅兰芳为什么能塑造出这些出神入化的角色?此种例子在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听课学习中不胜枚举。课件结合多种电教媒介之长, 舍弃繁琐, 快捷新颖。或以声音渲染, 或以形象激趣, 或以图片设疑, 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有潜移默化之功。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流畅完整而富于享受的。一个完整的课件是教师课前备课的结晶, 它是教师对文本驾驭最直接的体现。它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的思路, 将整堂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下去。即使课堂上有意外生成, 也能及时调整, 回归完整。而且课件可以防止教师在课堂上天马行空, 想到哪讲到哪。尤其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 尤其适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贯穿始终。

在新授《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 我以自主创新教学为理念, 巧妙运用鲜活有趣的课件,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不过多地提问和讲述, 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 同时借助课件,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 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实践证明, 在构建创造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中,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既可节省教学时间, 腾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又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高潮部分使用课件起点石成金之效。

语文课从始至终伴随有师生情感的参与。有感悟文本所流露的情感, 有师生交流碰撞出的情感。课件应该在恰当的时候配合教师的引导, 以夸张的表现形式使学生积聚的情感瞬间迸发出来, 完成思维上的一次跳跃和情感上的一次升华。忘不了我校一位老师执教《沉香救母》时利用精心准备的课件在课堂上所呈现出的场景。“轰隆一声巨响, 一座巨大的山峰压向沉香的母亲, 沉香母亲的脸上显得惶恐而无助”。 (动画展示) 这一简单的画面立刻引起学生一片惊叫, 纷纷起来控诉二郎神的心狠手辣。“‘啊!’一声尖叫, 沉香在救母的途中不慎摔下山崖……” (动画展示) 学生再次尖叫, 在朗读相关片断时有的甚至流出了热泪。“轰隆又是一声巨响!高耸入云的华山被弱小的沉香奋力劈开, 缓缓下倒”! (动画展示) 学生立即兴奋起来, 拍手鼓掌。他们纷纷讲述自己深深地被沉香的顽强精神所感动。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声效, 他们与文本有了更多的情感共鸣, 并在恰当的时候准确地将它表达了出来, 此时课件无疑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四) 教学结束时, 使用课件更能画龙点睛。

语文课堂的结束要么是圆满的句号, 要么留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圆满的句号表示有所得, 留下疑问则要弄清还有何可得。课件在结尾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这点睛效果。例如《月亮湾》课件在按空间顺序逐步展现小桥流水的美, 青山绿野的美之后, 结尾呈现乡村的清新美丽的全景, 引领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顺势完成当堂背诵任务。《蜗牛的奖杯》课件结尾蜗牛背上的沉重的硬壳和闪亮的奖杯不停交替出现, 促使学生思考, 从而明白骄傲带来的严重后果。课件的结尾应在和前面内容保持连贯的基础上, 顺势引导学生学会给自己的思维做好总结、延伸, 以便更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 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作为新生事物, 它的最大优势恰恰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新颖, 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需要每个学生眼耳口鼻喉全感官的参与, 而课件就是一根感官调节魔棒。哈里波特的魔棒用来惩恶扬善, 语文教师应用新时期的教学魔棒“点石成金”, 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一道感官盛宴。

二、多媒体———打开学生视野之窗

过去的课堂是平面的。尤其是语文教学, 光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显得单薄单调。要绞尽脑汁搜刮图片, 拎来音响, 带来实物, 手舞足蹈, 亲自上阵。这些远不及轻点鼠标一个卡通跳出带给学生的兴奋来得强烈。小卡通作笔,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动态的运笔过程,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字的积极性。

(一)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 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渴望知识的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课文《草原的早晨》时有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媒体呈现画面:清晨, 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显得异常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尤其惹人喜爱……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同学们, 大草原多美呀!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 了解当地的牧民们是怎样生活的吗?”顿时, 学生门挺直身体, 大声地说:“愿意。”这一课的导入, 老师充分运用画面等手段, 加上感染性的语言,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可以突破学习的难点。

当教师讲授新的知识, 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 光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挂图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如

WENJIAOZILIAO

《骑牛比赛》一课, 因为这项活动离同学们的生活很远, 他们很难想象出骑牛比赛的精彩场面, 通过读课文也不容易理解, 课文最后一句:“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所以我在教这课时就把当时比赛的有关场面播放给学生看, 观众兴高采烈, 骑手技艺高超、公牛疯狂撒野等场景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这时一切问题都很容易地解决了。

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长征》等课文时, 由于学生缺乏历史知识, 根本无法准确体验人物的情感。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历史, 比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 播放电影片段, 让学生亲身体验那感人的一幕, 再让学生去读书, 学生当然就能读得深切感人。这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加了语文积累。

(三)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可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常用方式, 它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 采用推测、想象等方式, 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 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 产生新的信息。如在上《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 希望学生们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游览梅花山的游客非常多, 学生对此的体会是很有限的, 怎么办呢?这时播放了游人到梅花山摩肩接踵的一段录像, 学生由此想到了“像一望无际的海洋”、“像没有边际的天空”、“像一条流动的长江”……真是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这样, 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针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 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 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 多设计一些开放的, 需要学生主动去研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 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 我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台湾及蝴蝶谷的资料, 图片、文字, 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制作电脑小报, 并在班级里张贴, 表扬鼓励。

三、结语

让作文评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篇9

1. 激励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写作本是一种智慧输出,在这一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大多数的学生对这一繁琐的写作过程缺乏信心, 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此时教师适时的真诚的鼓励,会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段精彩的片段,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是可贵之处。我们就要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努力的信心。 在每次批改作文时,一旦遇到“好词、好句、 好段”,可以用红色的波浪线标出来,在眉批处写下“:好、真好、棒、棒极了……”或画上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或写上:“这么优美的语句,连老师都没想出来。”“语句如此生动,许多著名的作家小时候也不过如此。”如果遇到语句不通的情况,把文中少数写的通顺的句子画出来,并批上“这几句写得通顺连贯”。也有的学生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这时可以在评语中写道:“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你笔端生花,令老师佩服,相信几年后你的名字定会家喻户晓”。又如“又一篇佳作诞生了,你掌握了文章语言的技巧,下次作文一定更精彩!”……类似这样饱含真情的评语,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学生也亲身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我的激励性的评语就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习作中,让他们在一次次被欣赏中走向成功。

2. 激情启发式的评语为学生写作导航

由于学生年龄特征,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作文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这时我们就应用启发式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如遇到学生用词不当,可以在眉批处写下:“请你想一想,这个词能否换个更精彩的?” 如一个女生字写得很模糊,这时就写下这样的评语:“如果字能像你一样漂亮该有多好,重新誊写一下,你会写得很漂亮,对吗?”一个学生不愿花时间修改作文,敷衍了事,这时可以写下这样的评语:“如果把好体裁写成的初稿比作‘玉石’的话,那么,修改就是一把锋利的‘雕刀’,它会不断地把‘玉石’雕刻成‘美玉’,使作文好上加好。如果你能拥有这把‘雕刀’,你的作文定会大放光彩!” ……这样充满激情启发式的评语,不仅给学生指点了迷津,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真所谓“投石水中,涟漪片片”。

3. 让学生参与体验评改作文,激发写作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 在写作教学中,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我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采用“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修改符号,在改作文时, 做到以下几步:1改错别字,2改不恰当的词,3改病句标点,4改句子,品优美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5改段: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是否联系紧密,过渡是否自然。详略是否得当,简单地说是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下。主要的多写, 次要的少写或不写,6主题是否鲜明。

在学生“自己改→同桌改→组长改” 这一环节中,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 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作文改后,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师生间相互赏析,发表看法。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为宜,“好中差”搭配。学生明确了每一步要做什么,在交流中,学生们不仅仅是给一个好差的评价,还能说出好差的原因。学生在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习作精雕细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把作文改好,体验成功的快乐。

阅读——打开英语世界的金钥匙 篇10

一、利用课本, 规范阅读习惯

英语教科书作为学生阅读的范本, 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和中心环节。所以教师应把课本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教。首先向学生提供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包括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科学常识、比较偏冷的词汇,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教会学生阅读策略 (Reading Strategy) 略读和浏览 (skimming and scanning)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抓关键句来区分段落抓住文章中心。因为很多英语文章的第一段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而最后一段往往总结全文, 彰显作者的观点, 作为文章的结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首先关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两段。并提醒学生注意:英语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都是提纲的一个要点, 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意思。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在遇到较长的英语文章时, 以快速浏览的方式看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看文章中的图片、图表猜测文章的主体大意,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并找准文章中的主题句,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短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旨, 对于整体理解课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想了解文章中的特定信息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以扫描文章的方式找到关键词和短语、数据、日期等。此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例如可以针对“skimming”让学生发现文章的“general idea”, 针对“scanning”让学生做一些“true/false”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速度,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可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以三步阅读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理解可以分成下面三个层面:

(1) 字面理解层 (Literal omprehension Level) :这一层是指读者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 辨认和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

(2) 推论理论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这是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 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大意、事件发生顺序、细节和人物特征的过程。

(3) 评论理解层 (evaluative comprehension level) :这是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的过程。如评估信息的确切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证明事实的可信性等。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三个理解层面通过三步阅读法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具体步骤如下:先看文章后的题目, 特别注意题干, 了解这些题目的种类和所涉及的内容, 然后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阅读文章, 找到重点段落、中心句, 并用笔标出来, 来回研读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最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审查, 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就以第一遍选择为准,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正确率。

三、联系上下文, 揣度词意

在阅读一篇新的英语文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词, 这时教师要求学生不要慌, 不要急着查词典, 而要根据文章主旨、上下文的句子来判断生词的意思。不过有时单词的意思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耐心、细心, 耐心地阅读上下文, 总会找到相关的线索。如2010年重庆高考阅读理解A篇:Inoticed an empty chair next to anelderly, unshaved man, who looked somewhat disheveled.He was wearing aworn-out hat and was alone.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通过分析unshaved, wearing a worn-out hat可以大略知道, “disheveled”应该是“untidy”不整洁的意思。当然, 我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构词法、逻辑推理、想象、类比等方式来猜测词义。

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篇11

今年暑假之前。我再一次受邀回到母校。伴随着清脆的电铃声,我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教室。

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非常珍惜和大家相处的这45分钟,希望我的讲述能够为大家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今天,我是你们的一位大哥哥。大家可以把平时的课堂规矩都暂时放在一边,不用那么拘谨。同时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我讲述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随时举手,我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我尤其鼓励那些有智慧、有品质的问题。”

说完这段话以后,我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讲述与即兴的发挥。在讲述过程中,同学们都听得颇为认真,有的频频点头,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同学积极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让我很是感动,只可惜无人主动举手提问。临近下课的时候,我特意留了1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自由提问,没想到,刚才活跃的课堂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又过了几分钟,一部分同学才开始异口同声地向我索要联系方式,我转身将其写在了黑板上,又作了些补充说明。然后与他们一同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希望我能再来,我笑着回答说:“有机会我一定再回来。”

我的演讲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但我心中却隐约涌动着一丝莫名的失落,就好像有一个东西牵绊着你却难以名状。

回到家中,打开QQ,见到右下角的头标在频频闪动,点开后才发现是一位刚才等我讲课的学妹。她问了我一些关于读书与生活的问题,我一一作答,并向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同时我充满疑惑地向她问道:“为什么今天在课堂上不问出来?”她答道:“不习惯。课堂上一般是老师的一言堂,我们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好像也没有这种提问的习惯。”别过她后,我陷入了沉思。

记得杨澜在她的新书里讲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时,正好有一节是外教的宗教课,他讲完课后问大家是否还有问题。没想到,一个容纳了100多个学生的大教室,寂静无声,大家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非常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美金,说谁要是问出一个问题,哪怕是再愚蠢的问题,他就把这一块美金给谁。杨澜说:“我们都有一点受屈辱的感觉,作为一个学生难道我们真的没有问题吗?记得后来我举手了,至于硬着头皮问了个什么问题,了无印象。”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好学生”,也无非是在“先记住老师的答案,然后进行考试,最后再还给老师”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我不能说这种方式一无是处,但它的确存在着很大的缺漏。

最近,杨澜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还说道:“很多学外语出身的主持人如今都很优秀,比如许戈辉、水均益、芮成钢……就是因为在很多英语课上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们当众进行演讲的练习,而在我们从小的语文课中从来都是写的比说的要多,要么就是进行文章的分析,很少有说话的训练。所以我们这些学外语出身的能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算是‘曲线救国’,因为英文演讲训练了我们的口语能力。”

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她说:“我认为。学生的提问和口语表达能力太重要了。有时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件事情提出的问题会比我一个人提供的答案有价值得多,而良好的口头表达则能够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和人缘,让你的人生事半功倍,也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无论是课堂上的提问,还是生活中的疑惑,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向世界发问,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如果我们已经长久地习惯于被动地从外界获得知识,从而进入和了解他人的世界,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個有益的尝试,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疑惑并认真地寻找答案呢?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而比进入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打开世界之窗 篇12

一、国际意识的基本理念

国际意识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 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种体现。高中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意识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 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一方面, 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应胸怀全球、放眼宇宙, 我们只有置身于国际社会, 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不同文明的分歧, 全球携起手来才能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 发达国家正在推行新殖民政策, 我们90后的学生深受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这种现象使学生们易淡忘了自己的国家。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观念,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增强社会责任感, 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和富有爱国精神的接班人。

2.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一方面, 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 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 积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 各国在开放中应遵循平等的原则,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3. 树立国际责任意识

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恐怖主义等。我们中国人在人类利益面临威胁、国家利益受损时, 不能置身事外, 我们应承担起属于我们的国际责任。但也要提防西方“中国责任论”的攻击, 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视角的平衡中, 对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作出一个合适的定位。

4. 需要明确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分裂主义, 同情和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谋求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二、国际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 也是世界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可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 有机进行国际意识教育。如我在《政治生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

1. 设置情境——追踪国际热点

2011年3月19日, 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 向利比亚发射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多国部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三轮空袭。一场原本是反对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 利比亚国内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

焦点问题:国际时事知多少?请同学播报利比亚战事的最新进展。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初始环节, 教师先引入一个热点国际话题, 要求学生能阐述事件进展。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关注国际社会, 留心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 使学生能把关心国际动态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合作探究——进行深度分析

利比亚冲突中, 第一个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的是平日低调的法国。为何8年前曾极力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此次居然积极“挑头”对利采取军事行动?让我们回顾在卡扎菲执政下的利法关系演变。

(1) 20世纪70年代, 卡扎菲首次访问法国, 受到时任总统蓬皮杜的盛情接待。

(2) 20世纪80年代, 法国的一架班机在尼日尔沙漠上空发生爆炸, 170名乘客全部遇难, 包括54名法国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利比亚制造了这起空难, 利法反目成仇。

(3) 21世纪卡扎菲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活动提供了政治献金, 萨科齐上任后再次访问了利比亚, 并邀请卡扎菲访问法国。

(4) 2011年利比亚遭遇法国率先打击。

焦点问题:国际社会风云变幻, 请简述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并深入探讨利法从“蜜月”期走向“坚冰”期的根本原因?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针对性强的国际热点材料, 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注意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国际热点事件与教材的结合点, 精心设计问题, 激起学生智慧。通过这段背景资料, 学生能分析出在国际社会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应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梳理能佐证此观点的国际事件。

3. 延伸拓展——拓展国际视野

安理会通过决议, 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展开, 宣布了安理会决议的失效。一些国家对这种军事行动公开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中方反对滥用武力造成更多平民伤亡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再次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焦点问题: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吗?面对多国轰炸, 我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教学反思:建构知识的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以此为主线, 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问题的设置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本国利益时, 侵犯他国主权, 干涉他国内政是应受到谴责的。中国的态度表明了我们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坚持以多边主义、和平方式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 也彰显了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

上一篇:发射机指标下一篇:医药高等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