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另一扇窗户

2024-07-28

打开另一扇窗户(共12篇)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1

背景:一次基于地域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是全国最大的伞具集散地, 被誉为“中国伞城”。我们崧厦镇夏丏尊小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地域资源,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开展了“伞花朵朵遍崧镇”系列活动, 包括“考察崧厦伞品创业史”、“伞品制作大调查”、“寻访能人活动”等小课题研究。其中有一个小课题是“伞品设计与推销”, 旨在让学生从儿童的角度设计伞品的广告词, 推销崧厦伞品,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缘起:一篇篇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

活动之后, 我让学生把本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没想到, 平时抱怨作文难写的他们, 竟一气呵成。《难忘的“设计”》《设计, 我能行!》《我自豪, 我是伞乡人》……一篇篇作文都很精彩。学生用儿童的笔触, 抒写着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有一位学生在《我为崧厦伞品做广告》的文章中写道:“不知不觉, 大家的思路被打开了, 创作的灵感如泉水般涌出。‘伞———晴伞雨伞晴雨伞, 伞具之乡名扬大江南北……’这是沈煜的。‘阳伞、雨伞、沙滩伞, 伞伞精致……’这是吕添稀的创意。……我们的创作硕果累累。‘这么多出色的伞品广告, 我们可以派什么用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又议论开了。有的说赠送给厂家, 有的说申请专利, 有的说上街张贴, 有的说上传到网络……大家都希望外地的客商能有机会看到这些伞品广告, 更多地了解崧厦的伞品, 从而让崧厦伞走向全世界……”文章多么真切感人!不言而喻, 学生是在用心写作。

感悟:让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作文的另一扇窗

这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源自“伞品设计与推销”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是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作文的另一扇窗。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走进生活, 亲近社会, 观察着、倾听着、实践着、思考着。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 更为他们的习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1. 综合实践活动让儿童作文童趣盎然。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作。”确实, 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影响的文字表达活动, 它必须以情感为原动力。“愤怒出诗人”“情动而辞发”等, 都说明情感因素对写作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诱发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 引导他们在作文中吐真情、抒真意, 放飞自己的心灵, 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在“小学生上网利与弊”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仅就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而且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如, 一位学生写道:“终于到了周末。一吃过晚饭, 我就十万火急地坐在电脑旁。因为每逢周末的7:00耀8:00, 那可是爸爸妈妈指定的我与网络约会的时间。我的时间我做主, 还等什么呢?赶紧去和因特网亲密接触吧!我轻轻地点击‘Internet’图标, 瞬间, 网页就被打开了。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 我可不是为了玩游戏, 也不是为了跟谁聊天, 我是为了请网络来帮助我学习的哦!……”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 向我们讲述了她与网络“约会”的趣事, 这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呀!

2. 综合实践活动让儿童作文得心应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写作的角度来看, 生活是第一位的, 创作是第二位的, 因而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提供了寻找作文之源的途径。

在“伞花朵朵遍崧镇”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组织学生采访伞厂老总、工人, 考察伞的发展史, 感受伞厂老总艰苦创业的历程, 进一步体会了伞与人们生活、伞与家乡经济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 学生作文的思路也被打开了, 写出了《中国伞城崧厦镇》《伞业弄潮儿》《我愿是一把伞》《小小伞花》等佳作。有一名学生在《爷爷的百宝箱》中写道:“我和表弟沉默了, 望着这不起眼的‘百宝箱’。里面的每一根针, 每一把锤, 还有那包用剩的伞线, 安安静静地躺着。它们曾伴着爷爷度过了年年岁岁, 经历了山山水水, 它们的故事是伞民们不老的传说, 是崧厦伞业一个时代的见证。”由于根植于丰富的生活, 所以作文中流淌的是学生的真情。

实践证明, 丰富多彩的活动解决了学生习作“无米之炊”的问题, 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3. 综合实践活动让儿童作文个性飞扬。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翻开学生的实践活动随笔, 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当各组纷纷出示所调查到的百崧河污染的资料时, 我们都惊呆了:河两岸农田里大量含有化肥农药的水流入河中, 污染河水, 毒死鱼虾和水中其他生物;河岸丢弃的大量固体生活废弃物, 污染河岸, 并最终影响河水水质;崧厦镇上的许多企业, 将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百崧河……我们的百崧河在哭泣!看着这些, 我们的心也沉重了。保护百崧河迫在眉睫!”这既理智又充满深情的语言, 表现了一组同学在参加“认识我们的母亲河”实践活动后的真实情感。

“耶, 主题选定!接下来我得多找些妙词佳句, 然后用在作文中, 那才好呢!事不宜迟, 我马上又输入‘形容海底世界的词语、句子’展开搜索。一下子, 网络又打开了妙词佳句宝库的大门, 让我尽情地畅游着。……哈哈, 有了这些‘米’, 这次的作文肯定没问题了!我自信满满的。”这是在学校开展的“我的学习我做主”实践活动中, 一个小女孩的特写。

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 却是孩子们真实情感的倾吐。我们的作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真实”吗?

4. 综合实践活动让儿童作文异彩纷呈。

审视当前学生的作文, 就会发现假话、空话、套话现象极为普遍, 内容雷同, 表达方式模式化, 抒发的情感一致,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则不然, 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 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世界, 抒写自我、表现自我。

如, 通过“保护百崧河行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不仅调查了百崧河水质污染的原因, 还深切地感受到了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之后, 一些学生写下了《小鱼历险记》《寻找绿色》《哭泣的小河》等童话, 一些学生写下了《百崧河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及保护办法》《百崧河沿岸居民采访录》等调查报告, 一些学生写下了《保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等记叙文, 还有一些学生给镇上的居民写了一份倡议书, 给环保局写了一封信……学生纷纷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写法抒写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用我心思我事, 用我口抒我情, 用我手写我心”!

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 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 走进社会, 阅读文化, 考察历史, 用心灵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 沟通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为儿童作文打开了另一扇窗, 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空。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2

我渴望这夜中能有一位知音,或者说一个伯乐。可惜这是痴心妄想,知音难寻,天下伯乐又有几人?

苦哉,苦哉。

当万家灯火如数熄灭之时,置身于这天地之间的我又算什么呢?如此渺小又如此悲哀,岁月就是这般悲凉的度过。

风起了,月出了。与你相识了十年,早就把你看透了――你夜夜都来,夜夜都不同,时圆时缺。所谓得明镜高悬,哼哼,惹得多少人对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又惹得多少人水中捞月,白费力气?!每月十五你成满月,有多少人寄思念于你身上,而你呢?过几天缺,过几天又圆,付思念于滔滔江流,仿佛你就不能一直完美下去,你是团圆的象征,却又把分离演绎的淋漓尽致――徒为亮月,虚有朗光!

我真是不懂,为何从古至今有百千余人赞你于诗歌,佳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难道我曲解了这月与月光?我这般心中骂你,为何还要照亮于我?你是懂我的?还是敷衍我?

你是懂我的。你从未抛弃过我,你尝试进入我的心灵,我心却门窗紧闭。这世间哪里有什么完美不完美,都取决于自己所站的角度。

月圆是月亮一个月中必定会有的,月缺也是必定会有的。人生若只有欢喜,有怎能尝到欢喜的滋味呢?看过了丑陋才知道美丽,经历过痛苦才晓得幸福。应该去感谢种种挫折,它们让我领悟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浩瀚天地间你便是我的知音!生活中又何曾缺少过这轮月?老师、父母、同学甚至陌生人都曾将我紧闭的心扉打开了一扇窗。

妙哉,妙哉。

你真是一种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世界,看见了我自己。

打开另一扇窗 篇3

无独有偶,日本一家小公司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因公司规模太小并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研发透视机,公司老板的办法是在生产线的旁边放一台大功率电扇,将功率调节到刚好可以把空肥皂盒吹掉。这样一来,既不需要人看守,也没花多少钱,没有一个空肥皂盒成为“漏网之鱼”。

同样遇到空肥皂盒问题,大公司选择研发透视机解决了问题,而小公司老板灵机一动想出妙招,花了公司少量的资金解决了实际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实用,小公司老板过人的智慧让人敬佩。抑或有人对小公司这种用风扇吹空肥皂盒的方法嗤之以鼻,认为这种方法过于拙劣,比不上大公司先进的专用透视机,但小公司的这种为公司节约成本,带来最大利润的方法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呢?

其实,在人们生活、工作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特别是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当人们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往往第一印象就是利用科技,就如上面例子中的大公司,研发出先进设备来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诚然,这种通过科研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实不错,但何不换一种思路,抛开诉求于高新技术的常规思维,多角度思考,也许问题本身就变得简单并且好解决。

因为事物皆有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它们的认识就不能只拘囿于某一个方面。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游玩庐山之后,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道道山岭、座座巅峰,留下的印象各不相同,其理念令人百赏不厌,叹为观止。而若只处在山中,不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山岭,那永远都难以揭开庐山真面目的神秘面纱。

矛盾: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 篇4

一、在探寻矛盾中拓展体悟空间

文似看山不喜平。经典的文本无论是在语言的描述,还是在情节的设置,亦或是内容的铺陈上,总会有跌宕起伏之势和出人意料之感,矛盾往往隐含其中。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文本在内容层面中彰显出来的矛盾,扩大学生认知体验的范畴与体验。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中,学生在细读文本之后,就发现这样的矛盾:课文中的母亲只有80多斤,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有100多斤呢?教师紧扣这一矛盾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引导:首先,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学生在初读后提炼:没想到母亲如此之轻,更想不到母亲最轻的时候只有89斤。随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重组,用“没想到”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与母亲朝夕相处,居然对母亲的体重如此不了解,还差点把母亲抱着摔下来,这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母亲一直都是用自己80多斤的身体来承受100多斤的重担和家庭生活的各种重担,自己的母亲真是太伟大了。”从80到100多斤,虽然只是一组数据的差异,但其背后却是作者眼中所看与心中所想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更让每个读者感受到作者笔下母亲的伟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教材课文内容凸显出来的矛盾,依循作者视角下的“没想到”,来感叹生活中的“没想到”,从而将学生引入一条文本细读的学习之路。学生在深入文本的探析与感知中,母亲的形象逐渐明朗深刻,学生的阅读方法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富与提升。

二、在制造矛盾中激发思维动力

文本阅读,最忌讳的就是毫无疑问。古语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问题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最佳老师。只有真正有效的问题,才能引领学生深入地思考,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置认知障碍,制造相应的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拓展思路的基础上,将学生在阅读思悟中渐入佳境。

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感知九色鹿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对九色鹿形成了外表美丽、内心善良、勇敢执着的认知后,为学生出示了九色鹿对国王说的一段话:“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学生纷纷从课文中的这段对话中感受到九色鹿的毫无畏惧、正气凛然。随后,教师则将九色鹿的这段话进行了改写,如下:你还配做国王吗?真是瞎了你的狗眼了,看看你身边的人,有的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有的爱慕虚荣,不分青红。你还对他们言听计从,简直要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学生在会心一笑之后,纷纷表示:这样说绝对不行,有可能会让国王恼羞成怒,错上加错;这样说不符合九色鹿的身份,它是高贵的象征,不可能像泼妇骂街一样,这样话九色鹿是说不出来的。据此,学生对九色鹿的认知又形成了新的体悟:高贵、机智……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人为地通过改写的方式来制造矛盾,学生在类比辨析中发现,九色鹿虽然非常气愤,但说话仍旧有礼有节,体现出过人的智慧和高人一等的涵养。学生在对比中,思维得到了充分地激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九色鹿的特点。

三、在扩大矛盾中历练探究意识

说到底,阅读是学生个体的事,具有极强的直观能动价值,教师需要逐步淡化“教”的痕迹,让学生在矛盾贯穿的教学中不断成长。当下阅读理论罗列了阅读的四个层级:解释、阐释、评析、批判。这就要在阅读过程中撕破原有的常规与习惯,让学生在知其然后,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在文字内部探寻出矛盾之处,在分析、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秘妙所在。

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正当所有学生都在对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的行为义愤填膺时,一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矛盾:这样的结局,难道都是王母娘娘的错吗?织女作为天庭一员,知法犯法,理应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为什么要嫁给牛郎呢?教师意识到这一矛盾对于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制度的合理性,甚至是洞察民间故事其创作的动机有着积极的价值,顺水推舟:“是啊,有道理!课文中还说牛郎‘牛郎知道了织女的身份,,他们都应该是有责任的。两个人如此冒失,难道真的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吗?”教师引导学生纵观整篇课文,深入的思考。不久,不一样的声音:我觉得这不是牛郎织女的错误,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佩服他们无惧天规、走在一起的勇气,如果要说有错误,应该错在制度。随后,教师则顺势引领学生从民间故事的创作初衷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打破制度禁锢的做法,正是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无限向往的愿景。

如此教学,教师依托矛盾、扩大矛盾,直到最后解决矛盾,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历练,学生的认知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矛盾是构建文本因素,更是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只有在矛盾中潜入文本,才能深入地解构文本,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和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想真正实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就必须要以文本内部矛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文本中存在的差异、偏差、对立等矛盾性因素凸显出来,才能真正获取非同一般的阅读教学。本文提出要在探寻矛盾中拓展体悟空间、在制造矛盾中激发思维动力、在扩大矛盾中历练探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打开另一扇窗作文 篇5

人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生活,在透过眼前的窗子看到悲伤的时候,还要及时地调转过头来DD打开另一扇窗,这样你会看到快乐的。

那些日子,也许你在为落榜而伤痛。你曾经想过要放弃,因为你看不到希望,丧失了信心。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打点起行装踏上远去的路,你感到无比的失落。你痛恨自己的无能,在别人的得意之时,你却伤心欲绝,悲恸万分。于是在那个艰难的七月里你甚至要自暴自弃。

可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你渐渐静下心来,忽然有一天你重新拾起那被你扔了一地的课本,霎那间泪流满面。想到了两鬓苍苍的母亲还有皱纹满面的父亲,想到了那些关心你爱护你的人。你顿时豁然开朗了。于是,你痛下决心去复读,一定要东山再起!

你为自己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失败而是重新扬起风帆的`信心。

漫漫人生路上,你经历过阳光,但又遇到了阴雨。

那些日子里,你感觉到自己的心真的要变冷了,因为你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怀疑真善美。你真心地助人为乐却被人诈。好事做了,却没料到看到的都是丑恶。感觉自己孤零零地站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并且遭到了残忍的伤害,所以你痛苦地闭上眼睛,满含

着泪水沉沉地睡去了。很久,当你醒来时却发现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你身边,他们都面带着微笑。你感到一种幸福和舒畅,顿时一股暖流冲溢全身。

你终于又为自己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陌生,而是温暖的爱的海洋。

你应该明白,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具有两面性。你无可避免地要看到它的反面,但当你面对它的残酷和荒凉的时候,切不可忘了它的另一面。你一定要提醒自己:打开另一扇窗看去,会发现幸福、快乐、友爱。当生命中出现挫折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为自己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痛苦和快乐的交替,就像有黑夜也注定要有黎明。?

我从不相信痛苦会伴随人的一生,就像世界永不会长久地被黑暗笼罩,黎明最终会到来一样,地球在面对了黑暗之后又转过脸来。?

生活在这个芜杂的世界上的人们,在透过眼前的窗子看到悲伤的时候,也要调转过头来啊!打开另一扇窗,也许你会看到快乐的。

那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季节,阴云却在你的额头密布。?

那些日子里,也许你在为落榜而伤痛。你曾经要放弃,因为看不到希望,丧失了信心。眼睁睁看着别人打点起行装踏上奔赴大学的路,你感到无比的失落,你痛恨自己的无能。在别人正当得意时,你却伤心欲绝、悲恸万分。于是在那个艰难的七月里你甚至要自暴自弃了。?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你渐渐静下心来,忽然有一天你抚摸到了那被自己扔了一地的课本,刹那间你泪流满面。想到了两鬓苍苍的母亲,还有皱纹满面的父亲,想到了那些关心你爱你的所有的人。你顿时豁然开朗了,于是,你痛下决心去复读,一定要东山再起!

你为自己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失败,而是满怀信心重新扬起的风帆。

漫漫人生路上,你又遇到阴雨。

那些日子里,你感觉到自己的心真的要变冷了,因为你开始怀疑这个世界,开始怀疑真善美,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你真心地助人为乐,却被残忍地讹诈了。好事做了,却没有料到看到的都是丑恶,感觉自己孤零零地立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并且遭到很残忍的伤害。所以你痛苦地闭上眼睛,满含着泪水沉沉地睡去了很久。当你醒来却发现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你身边,还满带着微笑。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舒畅,一股暖流充溢全身。

你终于又为自己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窗。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荒凉,而是温暖的爱的海洋。? 你应该明白,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具有两面性的。你无可逃避地要看到它的反面,但当你面对它的残酷和荒凉的时候,切不可忘了它的另一面。你要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一定要打开另一扇窗看看。也许你曾经痛苦、悲伤、失落、无助,但当你转过身来打开另一扇窗子时,会发现幸福、快乐、热情、友爱就在身边。当生命中出现挫折的时候,请为自己打开生命的另一扇窗!?

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门 篇6

近年来,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育残成才”的宗旨,以“有爱无碍、科学康复、学会生存、共享阳光”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平等地参与社会的生产、生活”为目标,努力创建一所让特殊孩子健康成长的学校。

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门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1年,是我区第一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首届只有一个班,学生只有11人。如今,该校已发展到15个教学班,学生200多人,是一所集聋儿学前三年康复教育,智障、听障九年义务教育于一体的一贯制综合性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

该校校长李睿娴告诉记者:“在刚开始办学的时候,虽然学校有政府的扶持,但是由于家长观念比较保守,致使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规模都不给力。”转机出现在2005年,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在央视春晚上的成功演出,让社会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该校抓住此次机遇,首先对全体学生展开了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北流市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办学目标,从艺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实际上自办学伊始,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意识到要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能。1999年,该校舞蹈队成立,但一开始就面临许多问题:没有服装、道具、场地,没有专业指导教师。当时有教师提出疑虑:“那些孩子听不到声音,感受不到旋律,识别不了节奏,怎么跳舞?成立舞蹈队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舞蹈队还是艰难地成长起来了。舞蹈队成员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租借服装、自制道具,把操场、教室、宿舍当成了练习的场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练习……

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该校舞蹈队的规模逐渐扩大,多年来,这支特殊的舞蹈队多次代表北流市、玉林市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各种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03年,舞蹈队以舞蹈《向着太阳走》《共享春晖》分别获得自治区第二届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一等奖、二等奖;2004年,舞蹈《一样的孩子》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第四届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获优秀奖;2007年,舞蹈《荔乡姑娘》获自治区第三届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获玉林市第二届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一等奖,并于2008年代表玉林市到南宁参加颁奖演出;2011年,舞蹈《我的“异想”空间》代表玉林市参加自治区第四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获舞蹈类二等奖……

采访中,舞蹈队的一名队员向记者打着手语,一旁的翻译老师转述说:“学习舞蹈虽然很辛苦,但是队员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感到很快乐,也很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为了给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内容丰富的技能课,包括美术、雕刻、书法、缝纫、编织、十字绣、美发等。李睿娴领着记者来到学生制作手工饰品的教室,教室里,几名女生正埋头“工作”。她们捻线穿珠,一会儿,一只由玻璃珠串成的老鼠饰品呈现在记者面前,栩栩如生。该校还为学生开设了一间手工艺品陈列室,专门摆放学生的作品。

该校学生凭着娴熟的技艺,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06年,易小敏、彭妮在自治区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以扎实的水彩画功底双双荣获二等奖;2013年5月,该校组织学生参加广西教育杂志社《学苑创造》杂志举办的第一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绘画比赛,有11名学生获奖,其中梁念靖、郑雯获中学组一等奖,罗祖开、黎泉玲、李有权、黄亮先获中学组二等奖。

李睿娴校长说:“这些特殊的孩子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而学校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他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

打开特殊孩子的心扉

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难点之一。因此,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李睿娴校长说:“与这些孩子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都让他们在自我接纳、生活适应、认知行为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如何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是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5年,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由教导处直接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推行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是该校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校首先编制了符合特殊孩子发展特征以及体现校本特色的调查量化表,对全体学生进行调研,做好特殊学生的诊断评估,定期检测、更新、完善心理档案。接着,该校对全校学生分类、分专题进行心理辅导,经常利用节假日或某节课,组织同类的特殊学生上心理教育课。课堂上,通常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引导特殊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认识,进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还注重对特殊学生进行专项的个别化心理辅导,关注“疑似”特殊的学生,根据他们日常行为和发展特点,设计个别辅导方案,提供相应的行为干预训练或认知行为疗法等辅导服务,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认识、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年级学生小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欺负同学,且极易冲动、情绪波动大、报复心强,这是典型的聋生行为认知偏差问题。于是,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绘画的方式对小文进行教育。老师首先强化小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然后进行“我的课堂”“我的朋友”“我的心情”三个阶段的主题绘画,运用角色扮演、作品分享等方式,引起小文对自身问题的注意,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简单的“靶行为”矫正。慢慢地,小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绘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nlc202309040038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年,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心理素质合格的学生,该校也因此在2008年2月被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

此外,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还密切联系家长和校外教育资源,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该校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和人际交往,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2012年12月25日,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2012年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与会人员分为聋教数学组、聋教语文组、康复组、培智组、体艺组等5个小组,各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对自己在当月开展的展示课进行教学说明和反思,其他教师则根据听课情况,采取“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交流。研讨会还重点对特殊教育的差异性教学与智障生的“因材施教”作了深入探讨。像这样的研讨会,已成为该校开展教师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每年都会举行。

除了研讨会,该校还开展青年教师示范课活动。示范课的气氛常常很活跃,教师标准的手语、娴熟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技能,以及针对学生残障缺陷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力与激情。青年教师谢欢告诉记者:“展示课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但最重要的是一个成长的历程。通过展示课,我们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自己迅速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多年来,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重视校本培训,经常开展手语、各类特殊学生诊断评估、信息技术应用、智障基本教育常识等全员培训,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对新教师,该校进行校情培训、课前培训,同时开展“一帮一”以老带新活动,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该校定期召开各学科、各层次的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不定期邀请区外特殊教育专家到学校作专题报告会或讲座。该校还建立了分层次的学科研究网络,促使全员参与科研,如聋教语文科和数学科共同参与课题《聋校学困生心理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和情绪调节方式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每5年为一周期的教师外出培训计划,确保每位教师在每一周期内能外出学习培训一次,对成绩突出、师德较高的优秀教师还给予额外的校外培训作为奖励。多年来,该校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况,累计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2 000人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来后,与全校教师分享培训学习的收获与体会,介绍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成功经验,共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2008年,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还启动了教师培训战略性工程,与南宁市康复中心联合开展康复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多年来,该校康复部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培训,培训目标达成率100%,有力地促进了康复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也是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2012年12月12日,该校教导处副主任黄立全带领学校课题组成员一行7人到北流市工业区小学取经。在座谈会上,工业区小学的领导就开展课题的相关步骤、注意细节、准备材料等方面作了专题讲解。黄立全说:“向工业区小学取经,我们受益匪浅,教师们也反映学到了许多做课题的知识。”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一套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科组长评价,领导评价”的方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常规、教改意识、教学效果等方面予以评价,让教师摆正心态,积极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校还坚持“两个结合”,即教师进修提高与找回缺失的事业成就感相结合,教师个人专业提高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引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新的特殊教育理论,体验事业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提升成长的动力。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使该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覃桂清不仅在聋教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能力出众,而且在康复教学工作中也起着榜样作用;覃海连在2010年刚到学校工作时,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她时刻把学生的一言一行放在心上,使全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该校教师近年来参加各种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覃燕获得北流市语文说课比赛二等奖,刘运获得北流市数学说课比赛二等奖,谢欢获得北流市音乐说课比赛二等奖,王燕平获得北流市美术说课比赛二等奖,李毅的体育课《后翻滚》获得北流市体育教学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此外,李睿娴、王琼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收获了累累硕果,学生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面对成绩,李睿娴校长坦然地说:“现在我们离‘一校一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特殊孩子发展的道路,让学校真正成为特殊学生成长的乐园。”

(责编 陆 宾)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写”。但是,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 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用各种方法挖掘文章中的语言和文学常识, 不仅能引导学生“用脑思考”、“用心阅读”, 还要引导学生“用笔去写”,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去自主发展。

实际上, 写也属于一种阅读的技能, 很多关于阅读有效教学内容中重申“阅读教学内容和训练要从语言积累入手”, 而这个积累不仅仅靠的是“阅”或“读”的形式, 而更应该通过“写”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沉淀、积累、内化以及运用, 以加强人文性的感悟和跨越文化的体验。我记得校长曾经讲过:“不动笔不足以阅读”, 她主张阅读课应该用20分钟来读, 10分钟来解决课文中的重要问题, 10分钟来完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 深化感悟的作业。

例如, 我在初次执教《学弈》这篇课文时, 曾试着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 结合文章后的注释, 让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大意以及体会文章的寓意。但能正确理解出“专心致志”的学生很少。校长听完我的课后给了我两条“动笔”建议: (1) 能否让学生动笔做注释; (2) 学生在理解完文言文之后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从中领悟的道理。采纳了她的建议后, 我在另一个班上, 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大多数学生不但在注释完文章后, 能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而且其中的97%都能围绕“专心致志”写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甚至列举了自己生活中见到过、听到过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例。这样不但避免了繁琐古文的分析和说教的思想教育, 在教会了学生学会注释的同时还促使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明理, 圆满地完成了课后练习, 还有效地完成了《课标》中所提到的“个性化阅读”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由此可见, 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非常重要。目前很多教师习惯在学习课文时所做的练习包括:解释词语、写近义词或反义词、造句等, 但这些单调的练习比较机械, 在人文精神的感悟上,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 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上, 不可能指望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 课堂练习应该怎样设计才能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来设计练习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预期的教学结果, 也是师生双方据此展开各种教学活动的依据, 因此, 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才不至于舍本逐末, 缘木求鱼。

例如, 《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是感悟瀑布形态的壮观之美。教师从“杰作”入手, 引导学生感悟的重点在于:第2自然段的“气吞山河的交响乐”是怎样的气势?第3自然段中的“悬挂”、“泻”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第4自然段中“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满天浮游”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通过阅读, 谈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顺势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紧接着, 教师布置课文练习:看了刚才的画面, 请你写几句话或者一首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

这样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积极加入到与文本对话中, 使学生不仅在感性上了解到黄果树瀑布, 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 让他们用积累的句子和古诗赞美黄果树瀑布, 更进一步升华对课文中黄果树瀑布声形的感悟,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这一理念, 让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自读自悟以及最后的写话练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将课后习题融入课文练习的设计

练习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 但如果教师能够将课文后的习题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省时, 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课文《诺贝尔》课后练习4, 要求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 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文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改写课文。“《诺贝尔》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侧重于记叙了诺贝尔热爱科学, 无私奉献的故事, 那么, 我们能否换一种眼光来看这篇课文, 给它做一定的改写。”利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诺贝尔的小传, 所谓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 内容包括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和主要事迹等。

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集散为整的教学理念, 通过写人物传记, 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 从多个侧面来诠释《诺贝尔》的人文内涵, 让人物的品质在学生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有的学生抓住诺贝尔发明炸药时, 面对无数次失败和亲人的牺牲, 毫不气馁, 置自己的生死不顾;有的学生则抓住诺贝尔临终前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奉献出来, 成立诺贝尔奖;有的学生抓住诺贝尔发明炸弹的原因就是要方便修路工人。但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出发, 都能突现诺贝尔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一课后习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帮助学生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而设计练习

在阅读课上,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常常会受自己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等多种因素约束, 阻碍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以及对文字的感悟,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困惑与不解。怎样才能最佳地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呢?此时, 教师如果设计一些恰当练习, 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为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感悟而搭设学习的平台。

例如, 五年级下学期一篇名为《我和我祖父的园子》, 本来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课文, 描述了作者童年在祖父菜园子度过的美好童年, 但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离这样的生活太遥远, 即便读了这篇课文, 也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当完成课后习题“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时”, 我们学校的老师发现各班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答案:就是作者用水瓢舀水洒向天空大叫“下雨了, 下雨了”, 其他关于作者在园子里的种菜、睡觉的情节却无人提及。这样的话, 学生上完课, 脑子里只留下一些很少的部分, 而对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并没留下多少痕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

(1) 默读课文2~13自然段, 文中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自由和快乐 (动物、植物和昆虫) , 我的自由和快乐又表现在哪两个词语:________和________。 (瞎闹和乱闹)

(2) 在全班细读的结尾, 教师小结:表面上作者不忘的是祖父的园子, 但实际上是对这份童年的自由与快乐的怀念, 请你试着用这样的心境接着课文第13自然段继续描写 (以相同的句式) , 还有哪些东西也反映自由和快乐。

用微信打开国企管理的另一扇门 篇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也给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带来了机遇。本文将以齐鲁石化运维中心为样本,详细介绍微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中也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国有企业形象。

一、运维中心基本情况

齐鲁石化生产运行维护中心(简称运维中心),隶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为了落实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要求,2014年10月,运维中心由齐鲁公司九个生产厂原机修、电气、仪表车间重组而成,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运维中心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团队和设备维护力量,负责齐鲁石化各装置日常的生产运行维护,以及重大检修、抢修的相关组织工作,是齐鲁石化重要的成员单位。运维中心下设7个科室,24个基层车间,198个基层班组,共有职工近2 600人。其管辖的机电仪岗位分布在齐鲁石化的各个生产装置内,地域广、战线长,跨度超过40公里。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还有部分职工外派到东营、青岛、内蒙古等地。因此,该企业的管理难度相当大,特别需要一个高效的协调沟通平台。

二、运维中心选择微信的三点考虑

(一)大力发展微信符合中央指示精神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支持新媒体的发展,他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媒体的重要性。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采用微信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齐鲁石化的机电仪专业化重组,是其一系列专业化重组中涉及人员最多、单位最多难度最大的一个。但同时没有现成的管理机构作为依托,机关管理层是一个全新的团队,管理层与基层车间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大家相互都不熟悉,保持重组平稳进行至关重要。当时可以说运维中心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公司的期望很高、职工也急切想听到运维中心的声音。

但同时,在工作调研中他们发现,很多现场班组不能上网、不能看报,上级的声音很难传递给他们,基层职工对班组以外的事情是两眼一抹黑。另一方面,70%的职工有微信号,而且50%以上是活跃用户。微信沟通快速、精准,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巨大的反差让他们意识到,必须立即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开展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是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而且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采用微信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当时,机电仪专业化重组刚刚启动,筹备组是一穷二白,每花一分钱都要反复斟酌。而注册微信公众号不需要花钱,需要的设备也很简单,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即可。免费注册、免费使用,几乎不产生任何费用,后期也没有较大投资。一年多来,运维中心在微信运行上几乎没有投入什么钱,真正是零投入换回了一个“金元宝”。

三、运维中心利用微信创新管理方式的主要做法

(一)找准定位,大力推进微信公众号建设

运维中心地域广、人员分散,因此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作用是凝聚队伍、统一思想。微信定位人群主要是基层车间的干部职工,以内宣为主,兼顾外宣,发布内容主要为运维中心工作动态,干部职工关注的工作热点等。

自2014年10月22日发出第一期开始,他们坚持每周发布一到两期。目前,微信公众号已发展用户至3 300人,推送重点图文消息100多期,重点文章的阅读数都在1 000次左右。在微信上策划了运维中心试运行、正式运行、一百天、大检修、一周年等系列宣传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投票等宣传手段,在干部职工中、在公司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凝聚了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展示了运维中心良好的形象。

(二)注重实效,广泛开展微信群建设

随着运维中心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光有微信公众号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一种更加紧密的团结干部职工的方式,更加高效便捷的沟通手段。因此,在中心党委的统一部署下,运维中心广泛开展了微信群的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中心层面的多个微信群(包括干部群、工会群、通讯员群、共青团群、办事员群、专家团队群、安全员群等等),每个基层车间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微信群矩阵”。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相互配合,中心和中心党委的声音可以在几分钟内传达到基层一线职工。基层的意见建议等,也能够顺畅、高效地收集整理,提交、答复。

(三)通过微信组织了多次大型活动

利用微信高效便捷的特点,组织活动更省心省力,节约人力和资源。2015年7月份,他们通过微信组织的“我爱我家———寻找最美全家福”活动,吸引37个家庭将自己的全家福拿出来,在微信上进行展示、评比,述说全家福背后的感人故事。这次活动,在7天时间内,共有7万多人次浏览,2.4万人次投票,很多干部职工的家属、朋友,甚至远在国外的亲戚都参与到投票活动中来,较好地展示了运维中心的形象,更让“家文化”在运维中心生根,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他们先后组织了三次微信答题培训活动。微信答题培训活动共收录党建基础知识、形势任务教育、安全知识、廉洁从业要点等职工应知应会题目,每次100道。职工每次参与答题,则由系统随机抽取20道进行问答“考试”,一问一答,既有挑战性,更有趣味性。答题完毕,大家还可将成绩分享给朋友进行“比拼”,也可由组织者进行抽奖奖励,让枯燥的培训变成有趣的“娱乐”。每次微信答题,参与人数都突破1 300人次,大家利用工余时间在手机上反复答题,不知不觉中就牢固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培训效果显著。

(四)微信成为服务生产的新阵地

运维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接受生产装置的报修,及时处理各类设备故障,确保生产运行平稳。但生产厂管理人员与运维中心的沟通不畅,常常影响到维修的效率。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提升工作效率,他们建立了服务生产厂的9个微信群,把微信打造为服务生产的新阵地,让生产厂管理人员与运维中心维护人员走进同一个“家门”。大家可以在微信上就某一疑难问题进行高效沟通,及时交流意见建议,同一区域的机电仪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真正让沟通“零距离”。

(五)积极探索将微信打造为“四个平台”

微信还有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与职工群众互动,在微信平台上,大家可以留言、可以评论,在微信群里大家可以聊天、可以讨论,职工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及时解答大家的疑问,掌握大家的所思所想,把控职工的思想脉搏。运维中心通过制定“微信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将微信打造为“四个平台”:一是宣传思想教育的平台,传递公司和中心的声音;二是为职工服务的平台,建立与职工沟通的主渠道;三是舆情信息和舆论监督的新平台,接收职工的投诉和建议;四是建立大培训的平台,提升干部职工的素质。“四个平台”建成后,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四、运用微信促进国企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微信制作简单、易于上手,发布不受时间的限制,最关键的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理论上讲,微信宣传可以覆盖全球,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的人都能听见你的声音。一条消息从企业的办公会送达一线职工,送达用户手机,几分钟内就能实现,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二)用户参与热情高

由于大家对微信高度关注、高度喜爱,因此与微信相关的活动都能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以运维中心党建知识问答活动为例,以往靠“行政命令”,职工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一般都不理想。但把答题活动搬到微信上之后,很快就激发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发现,很多职工参与了三遍以上答题,把100道题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职工为了得到更高分,凌晨一点还在答题。这样的参与热情,是传统的组织方式很难企及的。

(三)更容易获取职工的真实想法

在微信上,人与人的相处是平等的,“领导”的身份和头衔被淡化,基层职工获得了一个更加宽松、友好的环境,因此心态也更加放松,更容易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由于身份的相对公开,职工对自己的言行会反复审视,讲话办事更加负责任。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9

所谓的第三语言, 指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外的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的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第三语言, 是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个性的一种反映。

二、第三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现状

1. 第三语言“失踪”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但是, 一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味地板着脸, 目光严厉, 不苟言笑, 使学生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绝招”, 认为这样就可以“震”住学生, 特别是对那些刚入一年级的“捣蛋鬼”。僵化呆板的脸部表情, 高高在上的形象, 使课堂气氛压抑。长时间这样的课堂氛围, 学生也会和教师一样面部表情僵硬, 成了学习的“木头人”, 课堂则如“一潭死水”。

2. 实用第三语言“脱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老师不善长使用第三语言, 不愿意用第三语言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有时老师认为使用过多的第三语言, 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在课中一直保持或使用同一种手势、表情。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短暂的, 使用单一的第三语言, 孩子不会对教师所表达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从而使第三语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课堂则是“南辕北辙”。

3. 滥用第三语言的“负效”

在部分语文课堂上, 个别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过多地使用第三语言, 甚至将自己随意的小动作, 或是不好的习惯带入课堂,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截然相反, 课堂则是“喧宾夺主”。

三、第三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时机

1.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第三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无意注意为主, 有意注意只在课堂中占极少时间, 加上他们的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因此他们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当声音失去效用时, 教师可以通过搞笑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夸张的手势或步伐的移动等第三语言, 来刺激他们的视觉, 唤回他们的有意注意。

2. 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第三语言———化险为夷更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只运用第三语言进行教学, 与他只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声势语言一样, 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将以上三种语言作为辅助, 彼此综合作用于第三语言的运用时, 课堂才变得有声有色、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师与生才能互动起来。

3. 结合班级学情运用第三语言———潜力无穷需挖掘

教师在施教中运用第三语言时, 必须紧扣课本的内容, 传情达意地表述书本知识的内涵, 感悟文章中的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巩固知识, 但有的时候也要根据班级的学情, 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奇迹的创造者, 他会对文本进行另类的解读。

四、第三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1. 肢体“传声”———凸显肢体语言

由于第三语言有着形象、直观、可见的表象特征, 可不借助任何工具, 教师在课堂上, 可随时运用于字词教学中, 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教学, 可采用动作演示法, 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记忆、应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有时老师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有时你的嗓子沙哑, 或比较疲劳时, 不妨试试我们的第三语言, 你会找到适合你和孩子的第三语言, 会和孩子产生共鸣。

2. 眼睛“传情”———凸显心灵语言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第三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上, 教师巧妙地运用眼神来表情达意、组织教学, 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上课铃响, 教师走上讲台, 用亲切含笑的目光环视教室一周, 望望每个孩子, 我想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的开端。如果老师很好地利用了眼睛这扇“窗户”, 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向学生传达信息, 就会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3. 笑声“传信”———凸显情感语言

我们都知道于永正老师, 他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 因为于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对待所有的孩子, 即使孩子回答问题说错, 他也会送给孩子鼓励的微笑, 让孩子找到自信, 重新思考。当然, 作为老师, 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面带微笑, 在孩子们淘气的时候, 我们又应该收敛自己的微笑。面对低年级那些违反纪律的孩子露出不同的“笑”, 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像小品、相声演员一样, 孩子会从你的笑中读懂你要表达的意思。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1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 走进新的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 往往能出奇制胜, 确立新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创新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 创新作文渴望创造性思维, 当创造性思维的枝蔓不断延伸的时候, 必将开出璀璨的创造之花, 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在创造性思维这棵大树上最具鲜活力的一个分支就是逆向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什么是逆向思维, 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图片, 看看有什么不同。播放幻灯1、幻灯2。

(图片1, 一张白纸上画着一些黑色线条, 关注白色时, 呈现的是一口井;关注黑色时则是一个烟囱。图片2, 一张照片, 正看是一张老人的沧桑的脸, 倒看则是年轻公主的脸。)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对两张图片关注的重点不同、角度不同就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方式,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这种克服定式, 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 从而获得出新的思路、塑造新的形象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这种方法具有挑战性, 常常能出奇制胜, 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能使文章有新意, 那么如何打开写作思路呢?我们借助一些常用熟语进行练习。播放幻灯3-6。

给下列常用熟语赋予新的含义:

飞蛾扑火 (比喻自取灭亡) ———飞蛾勇敢;富有挑战性;勇于追求光明。

教师明确:这个成语我们从正向考虑, 往往关注的是飞蛾最后的结果, 而从反向考虑更多是看飞蛾本身所表现出的精神, 注重其过程。

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由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东施效颦 (比喻胡乱模仿, 效果很坏) ———东施敢于向先进学习;对美的执著追求, 刻意进取, 精神可嘉。

教师明确:从正向思考, 我们对东施的行为持批评的态度, 而从反向思考对东施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肯定、一种褒赞。情感发生了变化。

感情色彩不同, 由贬到褒。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书读的遍数多, 其中的意义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没有好的方法, 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教师明确:从正向思考, 多读书反复读就能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 知晓其意义;但反向思考, 如果读书没有好的方法这个前提, 即便多读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甚至事倍功半。

增加前提, 从无到有。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 接近坏人使人变坏) ———有好的品质, 近墨者也不会变黑。

教师明确:从正向考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接触什么人就会学什么样子;但从反向思考, 如果本人有好的品质, 即使是和坏人在一起也不会变坏。对结果的判断不同了。

判断发生变化, 从肯定到否定。

教师总结:通过对以上熟语的逆向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看侧重、辨褒贬、设前提、明是否就是打开思路的有獉獉獉效途径。

(二) 深入巩固

为“撞钟和尚”一辩:和尚尽一份职责, 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持之以恒守时准时, 应赞美其恒心和敬业的精神。

弄斧必须到班门:“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班门弄斧是一种学问, 探求问题所必需的方法, 敢于班门弄斧, 不怕贻笑大方, 以健康的心态治学, 以坦诚之心去叩响“班门”, 早晚有一天, 鲁班就不是一个了。

一屋不扫又何妨?大丈夫处世, 不能拘泥于鸡毛蒜皮的小事, 鲲鹏展翅飞千里, 燕雀居檐守茅屋。

逆向思维是与原先的思维相反的思维, 那么是不是对原有思维的完全否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总结:首先, 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 大胆设想。其次, 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 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 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反向思维, 虽然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但理论不能算正确。再次, 逆向反弹不具普遍性, 凡是违反科学道理, 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情感的逆向反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把尊老爱幼反弹成欺老骗幼, 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成理、言之合理。结合具体材料进行练习。

(三) 拓展练习

材料一

壮哉!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 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 那水再绿, 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 绊住的不仅有双脚, 还有未来。

以“出发”为话题, 自选角度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懂得出发, 过多的流连只会让人停滞不前。

观点二:出发前要细致思考, 有充分准备, 不要盲目地急于出发。

材料二

阳光下, 一只油漆斑驳的破旧木船, 倾斜在黄灿灿的沙滩上, 眼前是蔚蓝的大海……

结合材料发挥想象, 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为梦想而努力的人生是美丽的, 付出努力后取得的成功是甜美的。

观点二:害怕冒险, 不敢抗争, 宁可苟安一生, 老死于岸, 即使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材料三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而东, 渤海的一条小鱼不顾众鱼的劝阻, 坚持要向心目中最高的地方游去。它冲过险滩, 划过激流, 穿过湖泊中的渔网, 经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 堪称奇迹。又穿行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 最后穿过山冈, 挤过石罅, 游上高原。然后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 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 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于是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因为它逆行了那么远, 那么长, 那么久。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全面理解材料, 自选角度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坚持不懈为理想而奋斗, 哪怕为之付出生命。

观点二: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要懂得权衡利弊, 学会放弃。

逆向思维不仅帮助我们写作, 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请同学们找找生活中的事例。

学会发言。 (略)

小结, 播放幻灯 (反弹琵琶飞天舞) 。

为孩子的心灵打开另一扇窗 篇11

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到的伤害越深。父母本想给孩子一枝玫瑰,却让刺伤了孩子。在我的班级里,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家访。

清晨中的一个来电

2014年5月11日是母亲节,恰逢周日。5月12日早上六点钟,我接到了班里欣欣妈妈的电话,在电话里她说欣欣和她昨天闹矛盾了,事情是这样的:

11日上午欣欣去辅导班学画画,中午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幅画,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亲手为您画的画,送给您,祝您母亲节快乐!”欣欣妈妈说拿到女儿的画时确实一股暖流涌入心头,可是因为平时对女儿要求甚严,还没有说声谢谢,就先说了一句后来让自己想想就懊恼的话:“你能不能再给妈妈画一幅?”欣欣一听,小脸立刻晴转多云:“你什么意思啊?认为不是我画的吗?这么瞧不起我?”话未说完,她便夺去刚刚递给妈妈的那幅画,撕了个稀巴烂,碎纸片飘落在地上后,她还踩上几脚。本来开心的妈妈也顿时傻眼了,说:“妈妈不是那个意思,妈妈就是想让你多画一幅,这样不就提高画画能力了吗?”欣欣听了这话,脸上仍恨意难平,妈妈不禁又唠叨了几句:“妈妈平时为你操了多少心啊,你竟然这样子对妈妈。”没想到欣欣边“回击”边走向阳台:“你不是嫌为我操碎心了吗,好啊,那我现在跳楼死了好了,一了百了,你以后就不用为我操心了!”这句话可真的是让妈妈又急又气,她家可住在9楼呢!妈妈最后不得不把欣欣拖到了卧室。家里也没有别人,下午两个人竟一句话也没说。没想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欣欣说:“明天放学之后我去奶奶家住,你不用去接我了!”

于是,欣欣妈妈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天一亮就给我打电话诉说了上面的情况。“怎么办呢,李老师?你帮我劝劝她吧,她最听您的话。”我答应她会和孩子好好谈谈。

校园里的一束目光

周一一整天我一直在观察欣欣,她和平时并无异样。学习、玩耍、吃饭,都很自然。但我知道欣欣的心里一定有个解不开的结。中午,趁她空闲,我找到她,我们两个人站在教学楼连廊里,透过明亮的窗户望着外面的风景。我平淡地说了一句:“你觉得生命重要吗?”“当然重要啊!”她瞪着一双大眼睛望着我。“那你觉得平时妈妈对你怎么样呢?”她马上会意地笑了,“我妈妈告诉你了是不是?”我不置可否,继续说:“当时你为什么会说要跳楼?这个想法是真的吗?”她狡黠地笑了:“不是,我当时就是特别气愤,她为什么不信任我?难道我画一幅好看的画不正常吗?我就想气气她!”看来她还是很信任我这个大朋友的。我说:“我猜想我们这么聪明的欣欣也不会做出这种傻事情。”接下来我要让她明白,作为一个聪明的孩子,遇到别人误解自己或者是自己觉得受委屈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应对,让人明白她的本意,而不是像刺猬一样去伤害对方。然后我帮她一起回忆平时妈妈待她的种种好,让她明白妈妈这一次的良苦用心,而她却为了出气、解恨,不但把亲手绘制的画撕掉,更是用跳楼自杀的话来故意伤妈妈的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听完我的这番话,孩子眼圈红了。我想孩子心灵的窗户已经被打开了,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对于欣欣,我不再担心了。可是,欣欣妈妈呢?作为一个家庭教育者,她有没有做到位?我想,我应该亲自和她谈谈孩子的教育方法了。

家访中的一次拥抱

下午放学后,我骑着车子载着欣欣一起回到了她的家。妈妈打开了门,看到我们一起回来,很是惊愕,欣欣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于是我决定让欣欣先去卧室写作业,我和她的妈妈好好交流交流。

我告诉她,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学者都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连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更何况孩子呢?表扬会使人的心情愉悦,愉悦的心情会唤醒人的善良和良知,还会使人思维活跃。家长看到孩子表现好的方面要及时给予表扬。欣欣妈妈很认可,虽然为欣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可是“望女成凤”的心理却让她时刻紧绷着心中那根弦,什么时候都尽可能希望欣欣多学一点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去欣赏欣欣已有的成绩。她和丈夫本想给孩子一枝玫瑰,却没料到刺伤了孩子,在这件事上,妈妈承认了自己有做的不周的地方。

欣欣为了在母亲节送给她一个惊喜,在辅导班辛辛苦苦画了半天的画,画中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恩之情。送画的一刹那,孩子是真心希望妈妈会喜欢,会表扬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乖孩子”,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可是作为妈妈的她非但没有重视,没有立即去满足女儿的心理期待,反而“近乎无情”地让女儿再画一幅画。尽管她当时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女儿好,是希望借此机会让女儿多练习画画,但是在这种场合下说是不恰当的。妈妈的那句话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忽略,一种不信任,甚至是看不起。孩子的自尊心自然受到了伤害,这就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如果当时她说一句:“宝贝,你真有心!妈妈谢谢你!妈妈爱你!”那么,就完全没有后面负面的连锁反应了。欣欣妈妈向我保证,以后一定要多站在女儿立场考虑问题。

没想到,这时候欣欣也默默走出了卧室,当着我的面,她给妈妈道了歉,两个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看到这一幕,我深深地感动了。

走出欣欣的家门,夜已经深了,而我的心却是那么的安稳、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应为孩子的心灵打开另一扇窗,“心近则可亲,可亲则可信,可信则可成”。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的心灵进行对话,用心架起一座座美丽的彩虹之桥,孩子便会在充满阳光的世界中快乐生活、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杭州,3100012)

打开另一扇窗户 篇12

一、创设讲述之情境——童言童语说一说

童话故事多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与孩子交流。教学时,我尽量利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制造讲述的“场”,激发学生讲述的欲望。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力争使他人听得明白,还要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他人。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化成童话中的角色,去想象,去体验,使他们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教学《蜗牛的奖杯》时,我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蜗牛的形象。课堂上,我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蜗牛,走进小蜗牛的内心世界。 得了冠军的小蜗牛,得意洋洋,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我就采访“小蜗牛”,我说“:小蜗牛啊小蜗牛,你身上金光闪闪的是什么东西啊?能让我瞧瞧吗?” 当学生乐滋滋地回答是冠军奖杯后, 我又继续追问“:小蜗牛啊小蜗牛,你得了飞行比赛的冠军,你来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小蜗牛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其他的昆虫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甚至别的小昆虫碰都不能碰他的奖杯,生怕别人弄坏了自己心爱的奖杯或是被人偷了去。我就问“:小蜗牛啊小蜗牛,你把奖杯背在身上,不累吗?我来帮你拿一会儿,你就休息一下吧!”在对话中,孩子们俨然成了故事中的小蜗牛。当故事中小蜗牛的翅膀退化了,只能在地上慢慢爬了。这时我再来采访“小蜗牛”: “小蜗牛,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呢?”看着那些能自由飞翔的小昆虫,小蜗牛又是羡慕,又是后悔。通过自然愉快的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使他们明白了故事的道理。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学生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 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只要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能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交流中,他们还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

二、感受表演之乐趣——童真童乐演一演

童话故事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表演家。读着读着,他们就会进入到童话故事中,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充分感受童话的乐趣。在表演童话时,学生要一遍一遍地练习童话中优美、生动、规范的语言, 这些都促进了他们言语的发展。

如教学《猴子种果树》后,有的老师问学生“:你喜欢这只小猴子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不喜欢,因为小猴子做事情没有主见,没有耐心。”老师连连称赞,觉得达成了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只小猴?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戴上精美的头饰,分别扮演“小猴“”乌鸦”等, 把这个故事表演了一遍。在表演中, 学生对故事内容更熟悉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自己新的感受。扮演“小猴”的学生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说“:我不停地改种果树, 是因为希望早点收获。我还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为什么大家反而都不喜欢我呢?”是啊,故事中的小猴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小朋友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心思。那么对这只小猴的评价就不能只是“没有主见,没有耐心”,在它忙忙碌碌改种果树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它的可爱与努力,只是它考虑不周全、操之过急了。通过表演感悟,学生们对“小猴”说“:小猴, 其实你也挺可爱的。下次做事情要注意方法哦!“”小猴”羞涩地笑了。

阅读童话,不就是让孩子的心灵世界更美好吗?通过表演,学生充分体验了小猴的忙碌与委屈,使他们产生了渴望交流的心理需求。 再引导学生从另一面思考:你会怎样帮助小猴呢?小猴得到你们的帮助,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下,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训练,还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自信, 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促使言语之成文——童心童趣写一写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童话在结构上大多采用“反复” 的手法,人物活动、情节发展明确而有秩序,相同的情节和语言重复出现,在故事中反复强化表象。这种特点非常利于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上的迁移运用,我就可以引导学生“续写童话”和“仿写童话”。

如童话故事《云房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象,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深深吸引了“。此时,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造云房子呢?”不一会儿,他们的杰作就产生了“。我的云房子像一艘弯弯的小船,乘着小鸟们玩耍。“”我的云房子是一只胖嘟嘟的小熊,小鸟们飞来飞去为他挠痒痒呢。”课堂上,学生们进入了云房子的童话世界,大家都陶醉了!学了《狐狸和乌鸦》《猴子种果树》 等童话故事以后,大家热情高涨地续编故事,又产生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相融合,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并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童话的语言活泼、简练、流畅、 通俗易懂,句式表达无比丰富,集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为一体,语言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一次次的仿写和续编中,逐渐积累写作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上一篇:自由经济下一篇:深圳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