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的选择

2024-07-28

深圳人的选择(精选4篇)

深圳人的选择 篇1

摘要:低碳城市建设是中国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当前很多城市的做法存在科学规划程度不够、缺乏统一标准、不具规模性等问题。鉴于此, 本文选取深圳和重庆两个城市, 以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等四条标准对两市低碳城市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据此, 就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与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碳减排,比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概言之,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切实实现城市碳源小于碳汇的标准 (1) 。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各种减排努力都内含于低碳城市建设中。因此,以低碳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可以总括低碳减排的各项措施和努力。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不仅面临着自身所存在问题带来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所带来的压力。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12月,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到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由此可见,我国的低碳城市该如何科学地建设,如何有序地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进行了尝试。然而,有些城市的一些具体实践看似低碳节能,实则流于形式,未能切实做到规模化减排。因此,科学规划程度不够、缺乏统一标准、减排不具规模性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措施之中。

以深圳和重庆这两个城市为例,根据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这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深圳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重庆是西部欠发达城市的代表,这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低碳实践也应该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的比较分析,提取出可借鉴的共性做法,为后来的低碳城市实践提供参照标准,而对于两城市的一些有价值的个性操作,可供产业结构相近的省市借鉴。

二、深圳与重庆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选取深圳与重庆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样本进行比较,是因为一个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一个作为西部城市的代表,对于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两城市产业结构差异

深圳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09年,深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减少,到2009年仅占0.08%。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则分别为46.66%和53.25%。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同时,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享有特区立法权,具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投资环境。这些优势都为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注:√代表符合标准,×代表不符合标准。数据来源:根据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判别标准进行评价。

重庆作为西部城市的代表,经济发达程度在全国而言比较落后。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的产业结构还处在较低的层次,2000-2009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处于7%左右,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增速缓慢。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还存在大量落后产能。这都是重庆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时有待考虑的问题。

(二)对两市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对于一项减排措施是否有效,本文采用四项标准来进行衡量: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下面依据这四项标准对深圳和重庆两市的一些低碳实践进行比较分析。

1. 对深圳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本文选取深圳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LNG这三项措施进行分析。

(1)深圳园博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确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且其减排量可观测计量。但是从其规模和减排成本上分析,将发现这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深圳园博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1兆瓦,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100万千瓦时的电量,而深圳2009年的用电量为5856808万千瓦时 (2) ,此系统所提供的电量仅占深圳市2009年用电量的0.0017%,根本无法形成规模。

其次,从减排成本的角度分析,本文将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寿命按20年计算,由这套系统所提供的100万度电可视为深圳市节电100万度,而每节约一度电相当于减排0.997千克的二氧化碳,所以这套发电系统在20年中共可减排二氧化碳19940吨,而这套系统的总投资约为750万美元,可得其减排成本约为376美元/吨,而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仅仅为8.37欧元/吨,约合17.72美元/吨 (3) 。可见,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减排成本要远远超过CER的交易价格。

再次,我国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当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500兆瓦,国内需求量只有150兆瓦,仅占当年产能的4%。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呈现“两头在外”的特点,即95%的原材料需要进口,95%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我国目前主要都是进口原材料进行粗硅的生产,这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过程。之后将粗硅低价出口到国外,由外国企业提纯后再高价返销国内,加工成能直接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后,由于国内只能消化很小一部分产能,故95%以上的电池组件将出口国外。这种大量消耗国内能源、牺牲本国环境,最终产品却大部分都出口他国的做法,显然不是我国发展低碳城市时所应采取的。

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日以6∶0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这对于从2012年初至今经历了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等一连串厄运的光伏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新能源汽车。深圳市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计划的示范城市之一,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目前,深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公司为支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拥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建成了10个大型公共充电站,在91个社区、停车场内建成了首批2326个社会公共充电桩。已经有760辆混合动力大巴,300辆LEG大巴和5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

全球大约25%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如果使用纯电动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则无需使用燃油,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新能源汽车能耗成本较低,将其百公里的用电成本进行换算,电的成本仅是油的20%。可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是一项有效的低碳城市建设措施。

但是要真正实现全国性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还有许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坚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试点运行,同时抓紧时间制定科学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循序渐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3)推广使用LNG(液化天然气)。从表4中不难看出,使用天然气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同时其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对于其减排成本,本文选取93号汽油来与天然气进行比较,目前深圳的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为3.5元/立方米 (4) ,每立方米天然气的热值为35588千焦 (5) ,而93号汽油的价格为7.73元/升,每升93号汽油的热值为33785千焦 (6) ,显然,使用天然气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热量。

除以上优点之外,深圳发展液化天然气还有另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我国第一个LNG接收基地——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落户在深圳大鹏湾,该项目2006年已经开始投入运营。通过国际招标,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选定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为供气商,并签订了长达25年、平均每年供气370万吨的合同。2010年我国进口LNG总量936万吨,其中深圳市进口LNG总量达585万吨,占到了2010年全国进口LNG总量的62.5%,可见LNG项目在深圳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就深圳市而言,推广使用LNG完全符合本文所提出的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四项标准。从国家层面来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4%。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可达20%,可见天然气在全国的使用规模还较小,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对重庆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对于重庆市,本文选取农村户用沼气、风力发电、太阳能LED路灯和二氧化碳捕集等四项措施进行分析。具体低碳城市建设措施评价如表5所示。

(1)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目前,在重庆715万户农户中,适宜使用沼气的农户超过400万户。截至2009年,重庆农村户用沼气已发展到108万户,直接受益农户达到356万人。目前,重庆农村沼气已形成4亿立方米的产气规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3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万吨。因此,发展农村户用沼气能够有效减排,而且减排量可观测计量。

数据来源:http://bbs.cnlng.com/simple/?t5134.html。

注:√代表符合标准,×代表不符合标准。数据来源:根据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判别标准进行评价。

数据来源:http://365.ayinfo.cn/Class/zpqz/jyjs/70764/。

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一般都为8立方米,其建造成本如表6所示,按平均价格2460元计算,则108万户户用沼气池的建造成本为265680万元。沼气池的使用寿命为一般为15年 (7) ,重庆沼气池在15年中共可减排二氧化碳3900万吨,因此使用农村户用沼气的减排成本大约为68元/吨,国际上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为8.37欧元/吨,约合人民币72.8元/吨 (8) 。可见使用农村户用沼气的减排成本低于CER的交易价格。而且这只是沼气交易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还没有包括沼气使用所产生的其他关联收益。

因此,沼气池看似“下里巴人”,实则大有可为。不仅满足可观测、可计量、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减排,而且体现了民生原则。

(2)建设风电场。重庆武隆四眼坪风电场是重庆市规划的首个风电场项目,总投资5.6亿元,总装机容量49.3兆瓦,平均每年可向重庆市提供约0.9亿千瓦时电量。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测算,风电平均每提供100万千瓦时的电量,便能减少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可知,风力发电满足有效减排以及可观测计量两条标准。

该风电场每年提供0.9亿千瓦时电量,因此每年可减排54000吨二氧化碳。根据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的国家标准,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为20年。因此该风电场总共可减排10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约为518元/吨,远高于二级市场上CER的交易价格,并不是一项成本合理的减排措施。

而且重庆要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从风能本身来看,风能虽然能量巨大,但能量密度低,当流速同为3米/秒时,风力的能量密度仅为水力的1/1000,而且风电场对于风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很高的要求,风速必须在3~25米/秒之间,超出该风速区间机组将无法正常运行。其次,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我国风电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很多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都依靠进口。再次,我国风力发电还存在风资源调查不够细致全面,风资源测量分析方法不完善,风电场运行维护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风力发电不应成为重庆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打项目。

(3)太阳能LED路灯系统。2009年,重庆市大足县迎宾道太阳能LED路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是世界首条大规模、大功率的跟踪式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全长4.3千米,由300台自动跟踪式平板太阳能LED路灯组成。这套路灯系统投资1700余万元,在阳光充足时不消耗常规电力,可实现路灯电源二氧化碳零排放。初步估算,整个路灯系统全年可节电87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00吨,在20年运行期内可累计减排16000吨。

该系统能够实现减排,且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然而由整套系统的总成本以及其运行期内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可计算得到其减排成本为1062.5元/吨,远高于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8.37欧元/吨,显然不符合规模性与经济性原则。

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更不用说在重庆市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建设规模了,太阳能LED路灯系统无法形成规模的原因在于其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集中管理的问题,如果不使用电气线路,就很难实现对路灯的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但如再配置电气线路,不但需要增加成本,而且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可以不用配置电气线路而独立运行的优势也不复存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寿命、蓄电池寿命以及其他的控制元器件寿命往往都短于LED的寿命。也就是说,整个系统其实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长寿命。第三,因系统使用直流蓄电池,非常容易被盗,所以如何防盗也是该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太阳能LED路灯只能成为一时的热点概念,但并不具备持续性,也不值得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建设。

(4)二氧化碳捕集装置。2010年1月22日,中电投远达环保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大功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投入运行。该装置每年将捕捉该电厂排放的1万吨二氧化碳,将其变成液态,所得液体二氧化碳已达到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标准,可供出售以降低减排成本。

此套装置每捕捉1吨二氧化碳大约要消耗90千瓦时的电量,而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量将产生0.99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该装置每捕捉1吨二氧化碳将同时排放出大约90千克的二氧化碳,净减排量为910千克二氧化碳,所以这套装置能够有效减排,且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

可是这套装置的减排成本并不合理。首先,装置本身的生产成本较高,每套装置的成本为1235万元。其次,由该装置捕捉生产液态二氧化碳的成本为394元/吨 (9) ,高于CER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虽然可以通过销售捕集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来弥补一部分成本,但是由于该装置的生产成本高昂,所以由该装置生产的二氧化碳在销售价格上与重庆市场上的同类液态二氧化碳售价基本持平,缺乏竞争力,销售并不理想。

我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还并不成熟,不适宜大规模推广,但是开展一些示范和科研项目,对碳捕集技术进行试验和研究是可以的。从全球来看,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政府间组织都制订了相应的研究规划,开展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和应用研究,无法判断未来是否会大规模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因此,现在可以储备这种技术。

三、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原则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规划问题、技术问题,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指导下,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全生命周期核算的有效减排原则。应着眼于一项减排措施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减排量,不狭隘地局限于措施本身所带来的减排量。这一点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要切实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概念,如:零碳或负碳。在此类概念影响下的低碳减排政策可能从全生命周期计算却是高碳。

第二,规模性与经济性并重的原则。低碳城市建设不能重点放在那些“点缀式”的、不具备任何规模性的操作上,应重点推广诸如沼气这样能在全省(市)乃至全国农村区域广泛推行的措施。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长远的经济账。也就是说,在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是否能形成有效减排,又要计算减排成本。比如,有的省市把某条街道的灯换成LED灯,这种低碳发展思路不具备规模性,而且成本不低,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相反的,农村沼气既经济又有规模,尽管不那么“阳春白雪”,但切实有效。

第三,可观测计量原则。要从“前”、“后”两个方面做好规划布局,要坚持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做好事前调查、事后碳审计工作。一方面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设,另一方面也应该包括城市内各排放单位(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核证工作,这是制定科学低碳减排规划的基础。

第四,低碳城市建设还应考虑当地产业结构、地域、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低碳产业的布局与优先选择。做到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量力而为,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才能沿着科学有序的路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芳.深圳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 2008, (2) .

[2]辛章平, 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 (4) .

[3]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

[4]虞孔卡, 张干.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9, (1) .

[5]张晓安.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6) .

[6]张位平.中国发展液化天然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外能源, 2009, (6) .

[7]冷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J].上海汽车, 2010 (, 3) .

[8]豪彦.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运行的进展[J].新能源汽车, 2010, (13) .

[9]宗计川.低碳标准演化路径与应对[J].中国市场, 2011, (50) .

[10]宗计川.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路径选择[J].内部参阅 (人民日报) , 2012, (2) .

深圳人的选择 篇2

·房产税征收,改革开始了?

近日,网上流传的“房产税开征最新消息”已备受关注,此“最新消息”内容十分细致地说明了房产税征收细则,即“2014年1月1日起,对拥有两套住宅的家庭,人均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视为奢侈性住宅消息,每年按市场评估价征收4%~5%的房产税。且没有减除额。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全国所有城镇都必须将其纸质房产档案录入电子信息库,并建立本地的住房信息系统。”

关于此消息的传出,记者在采访专家后,再次核实消息的来源,最后发现最早的“消息”可能源自2月28日某经济专业报纸地产版,该版刊登了该报下属研究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一份《关于坚决变革房地产制度的建议》。《建议》提出限购政策应该退出,由税收手段代替,此外还给出有关配套政策、有关公务员住房等建议。

·真假改革,大势所趋

依目前情况看,征收房产税已经引发争论,但土地财政纠偏、现有房地产税费制度改革、建立正确的激励制度,都需要房产税。因此,无论是由网上“建议”走样误传还是此新政策即将施行,我们都可以看出房产税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征收房产税必然引发争论,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多如牛毛的附着在房地产行业上的税费有必要进行清理,税收的合法性与合意性得到尊重,地方财政可以拥有较为长期的来源,房产税牵涉到千家万户,民众有监督的自觉性,房地产市场才能从原罪里得到根本解脱。在这住宅市场遭遇限购、限贷等紧缩政策,资金涌向住宅市场的通道缩窄时刻,作为投资者何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商业地产上呢?尤其是一些投资回报率较高、升值潜力巨大的商办--深圳中心北区。

·未来CBD第一商务门户,投资决策首选

城市中轴线,深圳经济发展主动脉。中心区北部为CBD核心区中轴线向北延伸部分,是深圳城市中轴线上重要节点位置,是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依托福田CBD的区位优势,中心北区将规划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带”,通过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和电子商务衍生服务3个主要圈层,形成梯度化电商主题产业社区,将该片区打造成为国际跨境电商整合发展门户、全国电商首脑及全产业链集聚中心、华南片区企业电商化发展的加速器,由此该片区将成为知识、科技密集型片区。

浅析深圳市土地投融资模式之选择 篇3

土地投融资模式 (或称土地储备融资方式) 与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企业生存发展等事项息息相关。目前全国存在的土地投融资模式中, 有两种做法比较典型, 分别是以北京为代表的统一、集中的土地投融资模式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各区分散土地融资模式。“北京模式”以事业型土地储备机构作为操作主体, 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体制;“重庆模式”是将土地整备具体实施职责赋予区级融资平台公司, 以若干家国有企业作为操作主体, 政府划出一定范围土地, 由其征用、开发、供应。同时, 每家企业要承担政府指定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类似于深圳市早期的“南油模式”和原深圳经济特区外的“带资开发模式”。“北京模式”和“重庆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政府主导, 资金筹措的主要途径是以土地抵押向银行借贷。

1.1 北京模式

北京市采用的是集中统一的土地投融资模式, 即将土地投融资职能赋予国土管理部门下设的土地储备机构。北京的土地投融资机制在全国影响较为深远, 天津、上海皆与其相近。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城市均高度重视政府对土地资源的配置, 采取强有力手段掌控土地一级市场, 实现“一个池子蓄水, 一个口子出让”。具体的做法包括: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地储备机构, 将新增土地及存量土地全部纳入储备范围, 统一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出让, 做到土地“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报批、统一出让”, 从而实现政府的统筹作用, 保障城市规划和实施计划的顺利落实。实践中, 上述模式较早已被深圳所借鉴, 但由于一些工作机制至今尚未建立, 导致深圳储备土地管理的成效一直不够明显。

1.2 重庆模式

重庆市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是深圳的40多倍, 下辖近40个区县且各区县均有土地审批权。它于2002年起组建了八大政府性投资集团 (“八大投”) 分别作为投融资平台, 其中可以利用进行土地投融资的主要是地产集团 (加挂市土地储备中心牌子) 和城投集团。地产集团是重庆市国有土地的综合性储备公司, 城投集团则属于市政府的半个土地储备中心。

重庆市将土地分散注入各大投资集团内, 由市政府赋予其具有土地储备和土地一级开发职能, 各投资集团通过土地抵押融资, 完成政府赋予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 通过对储备的经营性用地进行整理开发, 提升土地价值。土地出让后由市财政将土地开发整理的成本返还, 并通过土地收益金的注入, 提高企业的资本金和偿还本息的能力, 由此进行循环开发和建设。这种模式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较大, 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对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难以适用。

另外, 重庆的做法还有以下潜在缺陷和风险:

一是无法体现规划的统筹效益, 城投公司参与组织规划编制, 容易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产生倒逼规划, 造成城市空间布局机构结构模糊的态势。

二是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三是存在投资集团利用土地进行投融资, 可能引发巨大资产难以保全的风险。

四是与现行国家土地统一管理和土地储备的有关政策不尽相符 (后文详述) 。因此, “重庆模式”的借鉴必须审慎和考虑当地实际。

2 两种土地投融资模式对深圳市的借鉴思考

从深圳的现状来看, 由于土地资源十分稀缺, 目前, 已不存在划出成片储备土地供各区融资的空间条件, 且也不符合当前土地政策, 故“重庆模式”在深圳缺乏运作的物质基础和政策基础。此外, 从经济效益来分析, “重庆模式”的本质是土地收入的转移支付, 企业用于土地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钱全部来源于土地收入, 企业并没有从中“输血”和“造血”, 把本来应当纳入国库后由财政支付的钱转由企业直接支付, 这与通过财政预算来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效益和成果上是相同的。况且, 企业参与其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和利润也都来源于土地收入。由此可见, 这一模式不仅无益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还可能因为企业的介入而产生本不需考虑的额外支出。即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考虑, “重庆模式”并不可取的。

因此, 借鉴北京的土地投融资模式, 建立全市统一、集中的投融资模式比较符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 这同时也更有利于实施规划国土的统一管理, 合理控制土地融资风险, 进而推进深圳市土地整备工作的顺利实施。

3 深圳市实行统一的土地投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1 全市统一、集中的土地投融资模式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在实践中也更便于操作

实行市、区两级分散的土地融资模式, 由若干家国有企业作为土地融资操作主体, 这一做法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 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 土地储备机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银行贷款用于实施土地整备, 而其他企事业单位并没有通过设立抵押权实施土地融资的权限。因此, 投融资公司作为土地融资主体缺乏法律基础和授权依据。

其次,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土地储备机构举借的贷款, 专项用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储备土地供应前的前期开发等土地储备开支, 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可见, 区投融资公司将土地融资资金用于其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在法律依据上缺乏合法性基础。

最后, 通过区投融资平台进行土地投融资, 应先将土地划给区投融资公司, 但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一空白使实践操作存在法律风险。

此外, 2010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 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公司的管理, 包括核实并清理部分信用低、运作不规范的融资公司的债务问题, 加强对融资公司的融资管理和监督, 禁止地方政府违规为融资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等。从这一角度上来看, 沿用个别省市通过融资公司实施土地融资的做法, 在当前形势下可能面临更大的政策阻力。有鉴于此, 为了确保土地融资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应该重点借鉴“北京模式”, 构建深圳全市统一的土地投融资机制, 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全市土地融资实施机构, 以储备土地为抵押, 通过向银行贷款开展土地融资, 土地融资收益根据土地整备的实际需要分配给各区使用。此种做法既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 也便于实践操作。

3.2 全市统一、集中的土地融资模式更符合深圳市土地市场集中管理体制, 也有利于维护国土资源安全

由各区分散进行土地投融资, 将增加融资风险的掌控难度, 进而对国土资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深圳市土地投融资的主要目标是要运用土地整备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空间问题, 因此, 土地投融资应有利于保障土地整备的实施, 有利于政府通过土地整备取得土地资源。这决定了只有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土地投融资平台, 才能满足全市土地整备合理有效管理和实施的要求。另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对土地融资抵押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而受诸多因素影响, 可能存在贷款满2年后土地仍未出让的情形。为了按时偿还抵押贷款, 需要通过变更抵押物的方式, 以出让其他土地的收益偿还银行贷款。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抵押物选取及土地出让收益的统筹流转, 方能提高还款能力, 最大限度地化解土地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否则, 一旦出现借款不能及时归还的情况, 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银行可以对抵押物进行拍卖以实现抵押权, 这将会在无形中改变了土地一级市场由市政府集中管理的体制, 引起土地供应市场混乱, 引发国土资源安全隐患, 而且这也背离了土地整备的目的。故只有采用全市统一、集中的土地融资模式, 方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融资风险, 确保国土资源安全。

3.3 全市统一、集中的土地投融资模式有利于深圳市土地整备的资金统筹, 进而促进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依据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的《深圳市土地整备规划 (2011~2015) 》, 在深圳市规划整备的土地中, 约三分之二是没有收入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或其他用地;而在约三分之一的可供招拍挂用地中, 绝大部分是产业用地, 土地出让收益较低。如果土地投融资由多个主体承担, 由于各区储备土地数量和用地性质的不同, 可能会使一些真正需要资金建设的地区难以得到足够资金。例如, 光明、坪山功能区土地主要是产业用地, 其出让所得甚至可能出现不够支付土地整备成本的状况, 这样的土地融资后还贷能力势必成为问题, 还款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较大。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各区为多融资, 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变更融资地块规划功能的要求, 这必然会影响到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的落地, 从而影响到我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因此, 只有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土地投融资平台, 才能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土地出让收益, 进而满足各区土地整备的资金需求, 确保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 市、区分散的土地投融资模式难免对深圳市规划国土的统一管理和国土资源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还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障碍, 长远来看, 该做法不利于实现深圳市城市建设核心任务——土地整备的根本目标。鉴于此, 只有实行全市集中统一的土地融资模式, 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土地投融资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最大化地实现土地的资产经营效益, 最大程度地保障国土资源安全。

参考文献

[1]楼建波.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土地储备制度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3]杨佃辉, 屠梅曾.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渠道探析[J].上海金融, 2004 (9) .

深圳人的选择 篇4

阿里:电商互联网这块还挺赶兴趣的,阿里的氛围好像也很好。培训生在几个子公司轮岗、培训2年,然后进入正式岗位。这是第四期的培训生了,据说第一批很多在总账或者财务分析岗了。好像财务也常规性加班到晚上,木有加班工资。

毕马威:一直听说去“四大”能更快地提升专业能力和拓展眼界,如果几年后出来招牌比较硬,选择面宽些。就是比较怵连续的疯狂高强度工作加班,自己一直都是比较偏于闲散的人,不知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不管去哪家以后都还是要考CPA,系统提升下理论知识的,本科学得太shi啦,呵呵

求分析指点啊~

上一篇:打开另一扇窗户下一篇:有限体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