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饮食礼仪

2024-09-25

正统饮食礼仪(共11篇)

正统饮食礼仪 篇1

在企业界,喝下午茶的风气愈来愈普遍,也愈来愈受欢迎,时间可订于下午3点半到5点半间的任一时段,适时让员工远离办公室喘口气,在专门提供下午茶的饭店和朋友谈天,然后焕然一新回到公司迎向新挑战。传统上,下午茶是女主人在家招待女性朋友的聚会,是下午接待访客的最重要时刻。在这个纯女性的聚会上,桌子总是铺着白色蕾丝巾或斜纹布,摆上纯银枝状烛台,以及插着一束鲜花的花瓶。此外,桌上还应该放:1.一面大银盘,上头放纯银茶具。包括,茶壶和底下可再加盏酒精灯的热水壶、牛奶、附钳子或茶匙的糖罐、装人工甘味剂的容器、滤网和倒茶渣的碗以及装薄柠檬片的小碟子,并附一支小叉子。2.每组配一支纯银茶匙的瓷制茶杯和托碟。3.装食物的小盘子。4.吃糕饼的叉子。5.吃果冻或草莓的纯银茶匙。6.果冻杯或草梅钵7.装乳脂的纯银容器。8.可盛装小三明治、饼干、热奶油圆饼干、水果蛋糕、干果巧克力糖、或任何甜点的小碟子。9.精美的白色午茶餐巾。今日我们请人到家来“喝杯茶”,不过是在客厅或家庭聚会厅喝茶,有时加上三明治和一份甜点。事实上,请人喝茶是款待朋友非常棒的方式,感觉温暖亲近,可惜一般人不常办下午茶。

正统饮食礼仪 篇2

一、《礼记》饮食礼仪

1. 进食之仪。

“进食之礼”是指进餐用食时所必需的礼节规范, 遵循“敬人修己”的基本原则。

(1) 卫生方面的要求。如“共饭不泽手”, 古礼吃饭不用筷子而用手, 跟别人一起吃饭时, 手要洁净, 不能快开吃时两手相切摩、揉手而食, 让人感觉手不干净;“毋放饭”, 不要把手里的饭再放回盛饭的器皿, 应该把多余的饭放到“篚” (一种盛物的竹器) 中, 如果没有“篚”, 应该放到“会” (盖子) 里;“毋反鱼肉”, 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去, 别人会嫌脏。表面上看, 这些礼节都是出于卫生方面的讲究, 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对共食者感受的考虑, 避免给共食者带来不良的体验。

(2) 尊重、敬人的要求。如“毋咤食”, 不要吃得满嘴带响, 似乎有嫌弃主人之食的意思;“毋啮骨”, 不要啃嚼骨头, 理由有三:啃骨头一则有声, 二则嫌主人食物不够, 以至于以骨头当饱, 三则啃咬时口唇可憎, 不雅;“毋投与狗骨”, 不要把骨头扔给狗, 有轻视所食用食物之嫌;“毋絮羹”, 不要加盐、梅于羹中以调味, 在主人做的羮中调拌、调制是嫌主人做得味道不好, 客人如果调和羮汁, 主人则会致歉说自家不会烹调;“毋歠醢”, 不要喝酱汁, 酱是咸的, 客人如果喝酱汁则是嫌主人做得淡了, 主人会致歉说家境贫乏, 淡而无盐, 故招待不周。所有这些都是对为客者的要求, 在进食中要尊重主人的劳动, 体谅主人的心意, 避免失敬之举。

(3) 个人修养的要求。如“共食不饱”, 跟别人一起吃饭时, 不要往饱里吃;“毋抟饭”, 即不要搓饭团, 因为取饭做成团, 容易多得, 有争饱之嫌, 违背谦让礼道;“毋流歠”, 不要张嘴不停地往里灌, 因为开口大歠, 汁入口如水流, 吃得又多又快, 过于贪食;“毋固获”, 不要独占和争取食物;“毋扬饭”, 不要扬去饭的热气, 饭菜应当等其自然冷却, 如果扬去热气, 则表示要快点进餐, 显得贪心;“毋嚃羹”, 喝菜汤不要不加咀嚼而连菜吞下;“毋刺齿”, 不要刺剔牙齿。

(4) 食用器具、吃法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如“饭黍毋以箸”, 吃黄米饭不要用筷子, 而要用“匕” (古代取食的用具, 曲柄浅斗, 有饭匕、牲匕、疏匕、挑匕之分, 形状类似于后代的羹匙) 。“濡肉齿决, 乾肉不齿决。毋嘬炙”, 湿肉可以用牙咬断, 干肉不要用牙齿咬断, 要用手撕, 不要拿起整块烤肉狼吞虎咽地吃。此外, 还有“羹之有菜者用梜, 其无菜者不用梜”[1]21《曲礼上》, 食用有菜的汤要用筷子, 没有菜的汤不用筷子, 等等。

2. 侍食之礼。

“侍食之仪”是指作为非主宾的陪同客人随同主宾出席宴请时所遵循的礼仪规范。

(1) 不可喧宾夺主。陪同长辈去赴宴, 虽然主人将两份食物同时布给长辈和自己, 但有长辈在场, 自己就不需辞谢。主人宴请贵客, 自己被召为陪客, 遇到让食布菜的时候, 自己不需辞谢, 因为这个家宴不是专为自己设的, 不可喧宾夺主[1]20《曲礼上》。陪侍长者吃饭, 主人亲自送食布菜, 不能像主宾一样“执食兴辞”[2]1242《礼记正义》, 只需“拜之以示敬也”[2]1242《礼记正义》, 可见陪侍者与主宾身份的差异, “侍食于长者, 主人亲馈, 则拜而食”[1]18《曲礼上》。一般士人陪同先生及爵位高的人用饭, 尊者祭食后自己再祭[1]426《玉藻》。陪伴长辈饮酒, 如见长辈斟酒送过来, 晚辈则需紧忙站起, 走到设有酒樽之处, 拜后双手接杯;如长辈客套辞让, 晚辈则返回自己的席位而饮;凡长辈举杯尚未饮尽, 晚辈则不敢先饮[1]19《曲礼上》。

(2) 当好“劝食”、“尝食”角色。凡是奉陪尊长吃饭, 主要是劝助尊长吃饱、吃好, 所以自己不要尽量吃饱, 所谓“凡侑食, 不尽食” (《玉藻》) 。要小口吃饭而速嚼速咽, 这样才能及时回答君子的答话。咀嚼要快, 但不要鼓嘴、努嘴、吧唧嘴[1]504《少仪》。奉陪有德有位的君子吃饭, 要“先饭而后已”[1]504《少仪》, 也就是说为了尝食, 要先君子而吃, 为了劝食, 要后君子而止。“尝食”、“劝食”都是表明对尊者的忠诚和爱护。饭后, 作为陪侍者要主动撤去食具, 直到主人发话劝阻, 才停止收拾[1]504《少仪》。

3. 宴客之礼。

(1) 宾主客套。宾主之间的客套贯穿于整个饮食过程中。为了表达对贵宾的敬意, 宴请时需使用祭祀的器皿[1]764《坊记》。主人亲自致送的食物, 客人食用前就祭一下饮食神;主人不亲自致送的食物, 客人食前就无须祭饮食神[1]764《坊记》。食前, 客人将祭食时, 主人要谦说“不值得行祭”之类的话, 客人进食后, 称赞味道精美, 主人则需谦说食物粗糙[1]426《玉藻》。设馔时, 主人亲自将盛酱的木豆放置客人面前;饭后, 客人就要自己将木豆撤下[1]426《玉藻》。客人的级别如果比主人低一等, 要手执食物起立致谢, 主人起立对客人谦辞, 而后客人坐下。用餐过程中, 主人要全程奉陪、精心招待, 先请客人吃三口饭, 再延请客人吃肉片, 然后样样吃过, 一直到带骨肉[1]17《曲礼上》。客随主便, 主人没有吃完, 客人不能漱口不吃了[1]18《曲礼上》。吃完饭, 客人转身到席前, 撤下饭器和盛酱器皿, 交给侍候人员, 主人起来请客人不必操劳, 然后客人又回原位坐下[1]18《曲礼上》。

(2) 设食礼仪。据《礼记》, 平常进食时菜肴的摆放布局也很讲究:左边放带骨的熟肉, 右边放切片的熟肉, 米饭放在人的左边, 羹汤放在人的右边。肉丝、烤肉靠外放些, 醋、酱靠里些。蒸葱安置在最外边, 酒和浆安置在右边。如果放干肉条, 要弯曲部分在左, 末端部分在右, “凡进食之礼, 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 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 醯酱处内, 葱处末, 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 左朐右末”[1]17《曲礼上》。出于取食的方便, 平时吃饭, 往座席上放置带汁的熬鱼时, 要把鱼尾朝前, 冬季要让鱼腹朝着人的右侧, 夏季要让鱼脊朝着人的右侧, 因为冬季鱼腹肥厚, 夏季鱼脊肥厚, 便于人右手取用。

(3) 宴席座次。宴席中座次的安排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主人尊重正宾, 要让正宾坐在西北方, 让副宾坐在西南方来辅助正宾。宾客是以道义来接待人的, 所以坐在西北方。主人是以仁德宽厚接待人的, 所以坐在东南方, 而让僎者 (即典礼饮宴时辅佐主人行仪节的人) 坐在东北来辅助主人[1]922《乡饮酒义》。

二、《礼记》饮食思想的解读

1. 凡食必祭。

进食前一般都要祭祀, 以示饮水思源、不忘初始。招待的主人如和自己地位差不多, 享用各种食物之前都要祭一下, 表示不忘创造这种食物的先人, 同时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唯有水浆 (即饮料或流质食物) 可以不祭, 因为水浆并非丰盛的食物, 祭之会显得猥琐卑贱[1]409《玉藻》。饭前, 主人引导客人掐一点食物放在身前器皿之间, 祭饮食神。首先祭饭神, 然后祭先设食品, 菜肴按序周遍祭过[1]17《曲礼上》。吃瓜前要先祭一下饮食神, 祭上段, 吃中段, 手拿过的下段则扔掉不吃, “瓜祭上环, 食中, 弃所操”[1]427《玉藻》。祭鱼时, 切取大块鱼肉, 举以行祭, “祭膴”[1]505《少仪》。所进膳羞有牲头的, 要牲嘴朝前, 食前割耳行祭, 祭一祭饮食神, “羞首者, 进喙, 祭耳”[1]508《少仪》。重大的礼仪活动中一般要在堂上并设两个酒樽, 一樽里盛着玄酒, 一樽里盛着米酒。所谓玄酒, 其实就是早晨在井中汲取的清水。上古无酒, 祖先唯饮清水。玄酒设而不用, 表示重古昔、不忘本。

2. 尊卑有别。

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 不同的阶级在饮食的规格方面亦有差异。大夫平时用餐, 有肉丝就没有干肉, 有干肉就没有肉丝。士平时用餐, 能吃肉羹、肉块, 但不能同时并设。平民年满60岁, 每顿饭都要有肉, 不能光吃主食和素菜[1]377《内则》。同事共居, 一起吃饭, 不分宾主, 年轻的要主动侍奉年长的, 饭后就由年轻人撤去馔具;大家偶尔一聚共同进食, 结束后也由年轻人撤下馔具[1]426《玉藻》。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 凡食用干鲜果品, 要请君子、尊者先吃, 自己后吃;一般用火烧煮而熟的食物, 恐怕味道不好, 自己要先尝尝, 再请君子、尊者食用[1]427《玉藻》。

3. 重食养生。

《礼记》中不但饮食种类繁多, 分类颇细, 而且注重饮食结构的合理, 强调食物的种类随季节而变化、食物的营养成分要合理搭配、食物的烹调方法随原材料各异, 处处体现着儒家人本主义的思想和修身、养身的理念。如, 吃干肉条要配食蚁子酱, 吃肉羹要配食兔肉酱, 吃麋鹿肉要配食鱼酱, 吃鱼肉丝要配食芥子酱, 吃生麋鹿肉要配食酱, 吃桃干、梅干要配食大盐[1]375《内则》。享用饮食的温度, 因物而异, 饭食比照春天的气温, 要温;羹汤比照夏天的气温, 要热;酱比照秋天的气温, 要凉;饮料比照冬天的气温, 要冷[1]376《内则》。食品的调味也随季节而有所侧重, 春天多用酸味, 夏天多用苦味, 秋天多用辣味, 冬天多用咸味, 都要调成柔滑甜美的滋味[1]376《内则》。

纵观《礼记》饮食礼仪, “礼数”仍是核心,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要循规据礼, 对于具备一定礼数之人的食物, 即使丰美, 君子也不尝用。《礼记》强调不能因为物品菲薄而废弃了礼, 也不能因物品丰美而掩盖了礼。

参考文献

[1]王文锦.礼记译解[M].中华书局, 2007.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篇3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者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系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过羌”,“替羌”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杯。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严厉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兴演唱的,诙谐幽默。

要么就请喝酒,

要么就请唱歌。

饮酒唱歌之间,

任你挑选一个,

请听吧,文成公主,

请喝吧,伦波噶瓦。

要么饮酒,要么唱歌,二者必居其一。酒歌还请出了最受藏族人敬爱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来劝酒,不善饮酒者也定会举杯豪饮。

我们在此相聚,

祈愿永不分离。

祝福聚会的人们,

永远无灾无疾。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藏族的饮食禁忌表现为忌食某些类别的食物和对锅灶火塘的禁忌上。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大多为青年)少量食用外,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妇不得食用,据说违禁食用生下的孩子会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意为“日肉”),人们认为牲畜虽已宰杀,但其灵魂尚存,必须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对鸟类、山鸡藏族从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贡姆”这样的雪山鸡藏族人视之为神鸟,忌讳捕猎。

在肉食禁忌中,忌食鱼肉的情况较为复杂,忌食与否与地域密切相关。在藏东地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人们一般认为藏族不食鱼是受佛教不杀生观念的影响所致,而藏东地区不食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昌都卡若遗址靠近澜沧江,至今鱼产丰富,却未在遗址中发现钓钩、鱼标、网坠等渔猎工具,也未发现鱼骨。这一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因此,考古专家们推测,卡若居民们(即藏东藏族的远古先民们)当时就有以鱼作为“禁忌食物”的习惯,不食鱼的观念和习俗在佛教传入后进一步得到强化,以致藏东居民至今普遍不食鱼。

然后,雅鲁藏布江流域同藏东三江流域的情况却大为不同。雅鲁藏布江最大支流拉萨河流域的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从事渔猎生产的网坠,还有鱼骨。雅鲁藏布江的又一支流尼洋河流域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居木遗址、云星遗址、红光和加拉马等遗址和采集点均发现了捕鱼的网坠,如居木遗址采集到网坠3件。网坠“皆用扁平砾石加工而成。分两式,一式将扁平砾石侧打成两缺口;另一式将扁平砾石四周打成四个缺口。”这一现象说明,西藏腹心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广阔范围内的藏族先民曾从事渔猎生产活动,普遍存在食鱼习俗。

中国饮食礼仪 篇4

教学内容:

1.食礼的含义及分类

2.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发展 3.中式宴席活动的性质

4.现代中式宴席的各种礼仪

第一节、食礼

一、食礼概念

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二、食礼内容

饮食礼仪: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饮食礼义: 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饮食礼制: 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三、食礼的分类

1、按时代划 原始社会食礼 奴隶社会食礼 封建社会食礼

资本主义社会食礼 社会主义社会食礼

2、按民族划分 汉族食礼

少数民族食礼

3、按用途划分 敬贤养老食礼 祭神祀祖食礼 重教尊师食礼 生寿婚丧食礼 贺年馈节食礼 接风饯行食礼 诗文欢会食礼 社交游乐食礼 百业帮会食礼 民间应酬食礼

第二节、古老的中国食礼

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据《礼记礼运》描述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为发挥“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使之成为数千年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与灵魂

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

古代食礼中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第三节、中式宴席礼仪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

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

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

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发出邀请 定菜单 现场布置 ××女士:

为×××,谨订于××年×月×日(星期×)晚×时在××宾馆举行宴会。敬请光临!

请答复 ×××(盖章)

电话××××× ××年×月×日

2、确定拟请的人士、就餐的人数、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预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种食物

5、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宴请当日再次和宴请的客人联系,提醒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征求意见后交给服务员

9、请客方应提前15-20分钟到达餐厅,迎接陆续到达的宾客

10、拟订菜单的数目不宜过少或过多,应量力而行。

三、客人赴宴前须知

1、及时告知设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准时

2、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

3、赴宴的服装应与宴请的人士相符

4、如果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应及时和主人联系取消赴宴

5、切忌携带未受到邀请的其他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6、应携带一定数目的现金,已备救急之需。

7、应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时间

8、如果是参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购买礼品,不能空手赴宴

9、尽量避免携带多余的物品,否则宴客方可能误认为所携带的物品为礼物而造成尴尬局面。

四、入座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2、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3、主人的陪客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

4、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5、客人应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6、主人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7、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8、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它宾客方可离席。

五、进餐时主人须知

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1、迎宾和引宾入座

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立门前依次招呼每一位来宾,待客人大部分到齐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

2、致词、祝酒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

3、上菜、介绍菜肴

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主人应确保不冷落任一位客人,不应依客人的身份不同而加以明显的区别对待,应当关照每一名客人,令其感到备受重视和享受主人的友谊。

4、侍应和斟酒顺序

5、适时结束、送客

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

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

六、进餐时宾客须知

1、服从主人的座位安排,入座后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着盘中菜肴。

2、在主人致词时,应停止任何交谈,认真倾听并视情况鼓掌感谢和致意。

3、点菜

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

如尚未安排好点菜的宴会,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

4、取菜时,应取靠近自己一方盘中的菜,不能在盘中挑来拣去,也不可只夹取自己喜欢食用的菜肴,一次取菜不应太多。

5、斟茶

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负责斟茶,次序由最长者至最年轻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以示感谢和敬意。

6、注意吃相要文雅、从容

不要发出声响或因进食过快而打嗝,席间不得不打喷嚏、咳嗽时,应转身用手捂住嘴鼻,并向邻座表示歉意;

吃食物时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去就食物;

嘴内有食物切勿说话,若进餐中遇别人问话,可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

进餐时同别人讲话,最好放下勺子、筷子,如不放下,也不要用手中的餐具挥舞或指指划划。

7、不要批评菜肴的质量和味道,决不要将此次菜品与既往历次相比,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8、筷子的用法

忌敲筷,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忌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筷子通常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或两边各放一根。

七、喝酒礼仪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本章思考题

1、食礼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类?

2、中式宴请活动的性质有哪些?

韩国饮食礼仪 篇5

以喝酒来说,就有好几种地方需要注意:

喝酒习惯大不同

因为韩国人觉得抽烟跟喝酒是不好的习惯,尤其是跟长辈坐在一起的时候更是要注意,以下列出几项喝酒时切记一定要遵守的规则!

1.不可以只帮自己倒酒

2.别人帮你倒酒时必须双手拿着杯子

3.杯里的酒必须喝完再让别人帮你倒

4.喝酒时不能正对着长辈,必须侧身喝酒

5.帮别人倒酒时至少倒8分满,不然会被认为交情不够

6.倒酒时要按长辈顺序倒

一个人吃饭要有心理准备

虽然现在情况好一点了,在以前如果一个人吃饭可能会被贴着社交关系有问题的标签,

甚至有些餐厅根本不接单独一位客人,除非你愿意付两人的价钱吃两人份的食物

南韩朴舒妍(Park Seo-yeon)靠吃饭直播月收28万。

有些韩国人不会英文听到'no ice'可能会以为你要的是热的,又就算听得懂'no ice',饮料也不会因为去冰而装满,反而只会拿到一杯约莫半杯没有加冰块的饮料。

韩国的筷子是扁的 以前韩国人认为吃东西太方便的话人很容易随便,

筷子做的扁扁的拿东西不方便,就可以降低吃饭的速度,吃东西变慢,看起来比较有教养。

另外一说是跟用餐习惯有关系,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

除了长辈要先动筷之外,也不能比长辈吃的还要快,因为这样有种“我吃饱了我在等你吃完”的感觉,对长辈来说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也不代表吃饱还要假装一直吃,而是不能把筷子放在餐桌上,放在碗上代表我还没吃完的意思。

幼儿饮食礼仪 篇6

把水果,蔬菜或者其他食物切成片状或者小块,坐在孩子身边。

一次只喂一小口,孩子吃完一口,再喂另外一口。

让孩子自己坐在宝宝椅上吃盘子里的食物,他肯定会弄得一团糟。

不要取笑,那会让情况更糟糕

宝宝们天生就是小丑,尤其是在餐桌上。

取笑宝宝吃饭的时候弄得一团乱只会让他们更加人来疯。

如果周围有大孩子,他们会很喜欢看小宝宝们搞怪(甚至还会鼓励他们),因为他们不用收拾残局!你要么选择把它当成是过渡时期的家庭娱乐,要么让你的“观众”帮你打扫战场。

控制混乱

如果进餐时侯的局面失控了,就宣告进餐结束——混乱也能跟着结束。

在我家,我们允许孩子在宝宝椅上随心所欲,但是,绝对不允许故意丢弃食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立刻结束这顿饭。

一旦宝宝理解了她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她就会让食物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

使用餐具分散注意力

以前喂她吃饭的时候,她的`两个手臂就像是风车,不停挥舞,食物飞得到处都是。

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在她的两个手里各放了一只勺子,然后用第三只勺子喂她吃饭。

你也可以尝试着把玩具和吸盘杯放在宝宝椅上,让孩子边吃边玩。

当然,你还可以用勺子模仿飞机飞行,让她期待你把食物送进她的嘴里。

把食物做成可以喝的形态

如果大多数的饭菜最终到了地上而不是宝宝嘴里,你不妨把食物做成沙冰,放进密封的吸管杯里,这样她就能心满意足地把食物喝光。

(必要时,可以使用那种弯曲的吸管)

使用静坐策略

有些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停乱踢,扭动,捣乱,想要从宝宝椅上下来。

为了让我们的小朋友安静下来,我们采用了一种快速的喂食方法:我们会持续不停地给他的小嘴喂食,但是只喂一小口食物。

“非正统医学”在美国 篇7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由于西医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尤其对诸如哮喘、慢性疼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束手无策,而中医等辅医却有其独到之处,星移斗转,辅医便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欢迎。“嗅觉敏锐”、唯利是图的保险公司“见风使舵”,也开始考虑愿意支付某些辅医诊疗项目。今年,华盛顿州首开先例,成为全美第一个为接受有执照的辅医诊治者付保的州。此外,现代医学倚重仪器检查化验,忽视了人的本身与情感,患者往往被当成“疾病的乏味的载体”,医师接诊时冷漠、草率,让病人愈加失望、痛苦,甚至难以忍受;而辅医却保持着医患间传统的那种较亲密的关系,这也是促使人们趋向、青睐“民间医学”的原因。据芝加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内科病人每7分钟就要在3个检查室内奔走穿行;医生不耐烦地听取病家的主诉,平均14秒钟就要打断患者的叙述。相形之下,辅医的诊治过程较长,其间始终有言语沟通和情感交流,这给了病人安慰和温暖。

据统计,90年代大约有六千万美国人用过16种主要辅医中的一种作为治疗手段,到1993年,问津辅医的人已达全国人口的1/3强,远远超过去看初级保健大夫的人数。他们多半是背痛、头痛等慢性疼痛,关节炎、哮喘、艾滋病等免疫性疾病,焦虑性胃肠功能失调,癌症及慢性肾衰等患者。所选择的辅医治疗主要有松弛术、脊柱推拿、按摩、针炙、草药、生物反馈、顺势疗法等。就诊于辅医的人群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城乡地域、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但以青壮年(25~49岁)为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多于较低者。有趣的是,72%求助于辅医的人并不让他们的保健医生知道,大概是担心“正统”医师们不悦。据报道,目前美国国民在辅助医疗上的消费已高达140亿美元,还仅仅是出于预防保健的目的,还不包括购买草药、书籍及有关器械、装置的款项,而且这笔钱都是病家自掏腰包的现金交易,不是保险公司投保所付。足见美国人肯“生命投资”,舍得花钱买健康。而美国人每年看西医自付的那部分钞票,才128亿美元。

位于美国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健康中心,是全美中西医结合诊所之一,他们一改散发着消毒水味的地板配光秃秃的白墙——这令人生厌的典型医院格调,别具匠心地将中央大厅的四周墙壁绘上桔、褐、天蓝等色彩的沙漠风光,以反映该州的天然地理特色。待诊室则建成珍珠形,病人在候诊时可以免费喝矿泉水,阅读电子版刊物。各个诊室门上均贴着不同的中草药图,给人以重返大自然之感。笔者曾在16号诊室见一位医师正在给一位脊背痛、眩晕的女士针灸,然后又跪在她的身旁,闭目为其祷告。祈祷也是美国最常用的辅医手段之一。在18号诊室,另一位内科大夫在给罹患抑郁症的老人开草药处方,并指导他如何煎服中药。在20号诊室,正骨医师正在为一位颈椎骨折后造成持续性颈痛的患者做脊柱按摩,以几乎感觉不到的压力来改善其脑脊液的循环……该中心成立两年多来,每天都有100多人光顾,门庭若市,而且都是自费病人。他们之所以置医疗保险于不顾,是因为对“正宗”医疗的屡屡失望,虽然个人少花些钱,但不解决问题。这里的服务“与众不同”,医生们能耐心仔细地“望、问、触、听”,了解病人的心理、思想,而且也不穿白大褂,因为它让人感到冷冰冰的,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隔阂与距离的象征。

原本保守的美国医师们现在也变得“开通”些了,不坚决反对辅医了,这也算是对新医学模式及病人实际需求的顺应吧。在美国医学生毕业后很难谋职的现今,辅医学生却有更多的机会挑选合适的就业机会,亦略可见这趋向之端倪。在西岸旧金山的一所健康中心,西医们也开展起辅医疗法,许多艾滋病病人和HIV病毒携带者来此就医,他们得到的那份心中的平安感觉,是历来看纯西医所从未有过的。草药、针灸、拔火罐、营养、运动等在内的综合治疗,鼓励病人脱离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每天多听听轻松音乐,投身阅读写作等等,使得大多数就诊者都卸下了心头上压着的大石头。而且,血液追踪检查也发现,这部分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较单一的西药治疗明显地减少了住院并发症,延长了生存期。

地处东岸的新泽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今年春天也正式成立了“非传统辅助医疗中心”。他们从上海引进了多项中国疗法,例如针灸、打坐、食疗、物理按摩、音乐疗法、催眠、生物反馈及体表电刺激疗法等,以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对辅医的需要。揭幕式上,宾客如云,有近千人参加,电视台及中英文报纸也都予以了报道。美国国家卫生总署1992年增设了辅助医学部,司辅医管理、导向、协调之职。该部现已批准资助对26项辅医疗法进行系统研究、观察,还出版期刊,组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辅医信息,推动其发展,反映出目前美国辅医从民间到政府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燎原之势。

然而,辅医目前依然未脱“辅佐”性质,不能替代西医。美国各州对辅医,尤其是中医,还是持相当的控制政策。在严格苛刻的资格考试制度面前,许多英文欠佳的外来纯中医师们纷纷“翻身落马”,不能“及第”,有的州还硬性规定必须在美国的针灸学校就读三年才能取得针灸师执照,使得赴美的中医师之合法从医大受限制。可是市场的需求又很大,“地下”行医之风自然产生。对病人而言,反正看有执照和无执照的都一样是自费,便也无所谓了。故“无照”营业的辅医们的客户之多,出人意料。的确,他们之中大有名医,而有照的不少是虚名,并无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还有的西医自己不懂中医,仅凭有牌照私下雇用无照中医师坐诊,收入前者得大头,后者得小头,生意也挺兴隆。当然少数人并非医家,却也称医,招徕病人胡治一气,难免搞得鱼龙混杂。所以报上有载纽约唐人街及其他城市的中国诊所常遭突然搜检,或查非法行医者,或查违禁中药。有的抓准了,有的则是误会,弄得中医的名声受到一定的影响。故有识之士近来发出呼吁,纯洁中医队伍,遵纪守法,真正弘扬民族医学与国粹;同时,也向美国有关当局提出建议,要求停止肆意粗暴对待外来中医,改革其有关政策,以使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师取得执照,合法从业。

古代饮食礼仪 篇8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

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

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

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

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

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

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

”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

食饭必得用匙。

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

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

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

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

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篇9

中国古代被誉为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饮食礼仪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行为规范的一部份。

饮食礼仪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

饮食礼仪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饮食礼仪的涵盖面很广,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食礼。

按阶层划分,有宫廷皇家食礼、官府缙绅食礼、军营将士食礼、学院士子食礼、市场商贾食礼、行帮工匠食礼、城镇居民食礼和乡村农夫食礼;按用途划分,有祭神祀祖食礼、重教尊师食礼、敬贤养老食礼、生寿婚丧食礼、贺年馈节食礼、接风饯行食礼、诗文欢会食礼、社交游乐食礼、百业帮会食礼和民间应酬食礼种种,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与之发生广泛的联系,无不倚靠它进行社会交际。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食礼诞生后,为了使它更好的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

接著,孔子又继续对食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

他们的学生还对先师的理论加以阐述、充实,最后形成《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

浅议正统马克思主义 篇10

关键词:哲学;正统;马克思主义

一、 “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了一系列和平景象,为资产阶级及其学者在各条战线上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既是他们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一种理论表达,更是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回应。

1898年,布拉格的波希米亚大学教授托马斯·加里格·马萨瑞克,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危机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种危机,但这种危机不会使社会主义趋向死亡,相反,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社会主义,如果它的领导者能够坦白地批判它的基本原理并克服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的话。”此外,保尔·巴尔特在《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经济唯物主义”和“历史宿命论”,并认为它完全忽视了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从而主张应该对之加以批判。恩斯特也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他认为,经济是社会中唯一的、起最终作用的因素,而政治、思想等因素则完全依赖于经济。

面对这些自称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否定这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的错误认知。为了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在解释“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何谓正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正统,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2、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次提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科学地坚信在辨证的马克思主义中能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要沿着他的创始人的路线走下去,就能发展、扩大和深化。另外它也坚信,任何超越它或者‘改善’它的企图已经导致并且必然导致过分简单化、繁琐化和折中主义。”卢卡奇认为,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的、历史的、总体性的唯物主义方法,是革命的方法。在他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进行论述,认为即使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原理而单单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样看来,卢卡奇并没有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扬弃,抛弃了他的绝对精神理念,从客观和实践的角度讨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优越性在于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神秘形式的剥离。因此,卢卡奇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教授则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承认一八四八年的错误以后,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这个正统叫做民主社会主义。”但是,谢韬教授的观点虽然看起来可行性更高,但实际上他忽略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的成立,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势力与狼藉惨淡的国内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困难与国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贫苦都是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此时我们的国民经济经过几次大战正处于低迷时期,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而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是应该首先兴起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民主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社会性质理论必是天方夜谭。

依笔者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具象的某种方法论,也不是某种幻想出的社会形态,而是能够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扬弃各种理论与观点的、始终体现最广大无产阶级需求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正统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排他的”“非实证的”,它具有高度实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包容一切的力量。这样的生命力,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存在于任何一种状况之中,而不担心它会被其他的非科学的非革命的理论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就能保证它在每一特殊时期都能坚守正确的理念,化解其与其它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它不断地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一个可以诠释任何一种事物的完整的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正统。因此说,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体系。

三、 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巅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影响与意义。但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时期止步不前,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就是科学的理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一)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斯大林曾这样评价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一百多年以来,虽然遭受了无数的攻击与挑战,但至今仍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不懈的传承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完善,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最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历史唯物主义才给真正的社会科学以哲学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几百年斗争实践的历史中,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都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与实践性

从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至今的160多年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发展着。它不同于其它的哲学理论是仅就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阶段而形成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历史的推动下前进,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的体系,使之适应每一种现有的或即将到来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创造出新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由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及在之后新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与实践性结合的有效成果。

日本饮食礼仪 篇11

荞麦面的原料以荞麦为主,日本荞麦的主要产地在长野县的信州一带,但产量供不应求,其余大部分靠从中国的山西和内蒙古等地进口。

日本的三大著名荞麦面为信州户隐(长野县)荞麦面、出云(岛根县)荞麦面、碗子(Wanko,岩手县)荞麦面。

荞麦面在制作上较难也较为费时间,首先面要和好,水分要适当,和好后的面还要醒较长时间,真正的好荞麦不能用机器制作,只能用手工橄制。

荞麦面通常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热面,一种是凉面。

日本的热汤荞麦面一般在面上搭配天麸罗的炸虾或炸豆腐等面码,就热汤吃。

凉荞麦面一般将煮好出锅的荞麦面过凉水冰凉,然后放在竹屉上,并撒上一些紫菜,之后沾撒有葱花的特制酱油调料吃,清爽开胃。

好吃的荞麦面首先具有光泽,不宜断,口感筋道,俗说有嚼头。

据说荞麦面营养丰富,常食对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等有好处,因此荞麦面还是健康食品,颇受日本人青睐,也是日本人经常食用的面食之一。

点菜

荞麦面店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一般与日本的 乌东面 一起经营的店较多

荞麦面店一般也都在店门口设有样品陈列,客人可看样点订,一般以汉字打出的菜普较多,用手指着菜普也可点订。

荞麦面一般价格在600日圆左右,贵一些的在800日圆左右,便宜的400日圆左右,与拉面相差不多,根据汤料和面码不同价格也不同。

东京有些著名的荞麦面店价格不菲,一份凉荞麦面店要日圆,一个人要吃饱大致要两份,这样最少需要4000日圆,但只要吃过一次,恐怕便难以忘记它的味道,即使价格再贵,也有美食家经常光顾。

用餐

荞麦面分热吃和凉吃,不言而俞,热面要趁热吃,凉面要趁凉吃。

吃热面一般店里准备有辣椒面,日本称做 七味 ,由辣椒粉等七种调味料调和而成,可撒上一些更加开胃。

而凉荞麦面一般放在竹屉上,并配有紫菜和一小盘葱花以及一碗特制的酱油调料,食用时将葱花放进调料中,然后夹面沾调料吃既可,最后还有一壶热荞麦面汤,既 原汤化原食 ,从中可见中国传统在日本影响之一斑。

喜丧礼仪

在日本,人们仍为重视新生命的诞生。

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婚礼前三天,新娘家里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结婚那天,女理发师要替新娘打扮。

现在,日本的婚礼形式多样,有在神社举办的,有在基督教堂举办的。

商务礼仪

到日本从事商务活动,宜选择在2-6月,9-11月,其它时间当地人多休假或忙于过节。

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

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当地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旅游礼仪

在日本,很多街道没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于警察,市区的公共汽车四通八达。

坐出租车费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要给小费。

付小费应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乘车

乘坐电车时,乘客应在乘车口处(地上涂有标记)按秩序排队,待车停后乘客在车门两侧分成两行,等下车乘客下完后再上车。

每逢电车到站,电车上的乘客要注意不要站在车门口处,以免妨碍其它乘客上下车。

如处于高峰拥挤时,站在门口处的乘客应暂时先下车,待下车乘客完毕后再上车。

为防止性骚扰,日本有的电车公司还特别安排了晚11时后的女性专用车辆,男士们一定要注意看好再上车,不然有可能会被人当作 痴汉(进行性骚扰的男人) 较给警方

搭乘巴士时,要事先准备好买票的零钱,上车后投入自动售票机内。

如是在非忙时间段,下车前需按一下车内两侧设有的下车按扭,否则汽车有不停的可能。

日本的巴士多是前门上后门下。

乘座出租汽车(迪士)的方法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相同。

只是出租车门由司机控制,上下车乘客无须自己关开车门。

乘电梯和扶梯

自动扶梯在日本极为普遍,日本人搭乘自动扶梯时,一般习惯站在左侧(关东的东京地区,而关西大阪地区习惯右侧站立,左侧急行),将右侧让出留给急于前行的人。

如两个人同时并排站在自动扶梯当中,将会阻塞信道,妨碍其它人行动。

搭乘自动扶梯时,一般应和前面的人(特别是男性前面有女性时)相隔一个台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不必要的误会。

垃圾分类

日本公共场所的垃圾一般均分类处理,垃圾箱上一般都有明显标记。

基本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两大类。

如果是在车站,垃圾的分类更为详细,有杂志报刊类、饮料玻璃瓶易拉罐类、可燃类、不可燃类。

不随便扔垃圾是每一个日本人所遵守的公共道德之一,当然外国旅游者也不能例外。

手机的使用

日本是一个手提电话(携带电话)很普及的国家,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电话的地方却很多,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电车上。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在车上打电话,如果是接电话,也要把声音压到最低限度,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应答,待下车后再重新给对方回电话,否则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快。

上一篇: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生调剂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高中800字作文